花未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花未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4篇)

花未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

--“花草”系列日记之一

林英小学 李开锋

[设计理念]“课标”指出:“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我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发学生的见闻、经历和感受,形成一组材料真实、表达自由、想象丰富的系列日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记录写真日记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从“养花”实践入手,丰富表达的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增强自己的体验,抒发自己的感悟。

教学准备:

1、学生种植并观察自己喜欢的花草。

2、收集学生优秀写真日记。

教学过程:

一、习作欣赏,引出目标

1、展示优秀片段

2、推荐最新日记

2、引出目标:共同体验生活,轻松写下日记

[设计说明]快乐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日记的第一要素,写、聊、读、诉等都溶于其中。日记交流的实效既依赖于学生的习作的知能情态,也需要新的形式,如竞选展台、共享礼物和新作品发布等都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外部刺激。

二、再现生活,激发情感

1、师创设说话情境

2、生说见闻、经历或感受

[设计说明] 日记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命体验和独特感悟构成了学生日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要提倡的“习作生活化”。习作要“生活化”,必须从生活入手,选取共同关注的内容来引导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通过生活情境的再造使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开阔思路,引导表达

1、了解养花情况

2、生展示花草

3、观察训练

⑴你看到了什么?

⑵你想了解什么?有什么建议?

⑶整理要点和顺序。

4、叙述训练

⑴对花草表达自己的谢意。

⑵讲述自己难忘的经历和感受。

⑶你想起了些什么经历?

5、想象训练

⑴想象花草的内心。

⑵联系实际教育学生。

6、实践训练

⑴教师提建议。

⑵花草交接仪式。

[设计说明]要实现“习作生活化”,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关键,教师必须细化指导,开展有效的诸如观察、讲述、想象和实践等训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认识,用学生的价值观念来引领个性的飞扬。

四、共同探究,当堂练写

1、讨论:对哪个方面最感兴趣,并想一想怎么写。

2、反馈交流。

3、生介绍写作经验。

4、师提示要求。

5、生当堂练写。

[设计说明]“习作生活化”的最终实现,要让学生的语言材料、思维材料、写作材料、作文材料和人文情感等方面协同发展,才能达到“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的境界。这里采用了“为需而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以上方面有必要的储备,但真正重要的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发展,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要留给学生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而“习作生活化”必须要向“生活习作化”的高级阶段发展,为此要求学生要“有心、有情、有趣、有识”,慢慢学会带着习作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带着习作的大脑去思考生活,带着习作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在充满习作气息的生活中去收获更多的快乐。

五、展示评价,评后再改

1、个别展示。

2、组织评价。

3、生进一步修改作文。

4、结课。

[设计说明]从范例入手,带动全员发展,由扶到放,以评促改,使学生的表达质量得以提高。教师不仅要提供一个活用语言的环境,还要帮助学生理清内容要点,再次调动学生练笔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

养花

观察发现

经历感受

联想想象

实践创造

有心

有情

有趣

有识

花未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靠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 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 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花未眠教案 篇3

导入:从荷塘月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淡雅之美,从我与地坛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哲理之美,对美的向往是每一个艺术家的追求,下面我们来看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对美的追求。

板书:花未眠

川端康成

(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美?又是如何解读的?划出不懂或者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听读结束。

问:作者发现了什么美呢? 花未眠

哀伤的美

作者发现了海棠花哀伤的美,从课文中找出原句。“他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那作者对此有什么反应呢?

“ 大吃一惊”

问:为什么是哀伤的美?

(学生回答)没有人欣赏

盛放时意味着凋零

从两个角度来分析:结合第三段,“花未眠这众所周之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那由此发现了什么?“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板书:自然美无限

人感受到的美有限 “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从花的角度来说,自然美无限

“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的自语道:要活下去!”说花还是说人?

“一朵花很美”,从花的角度来说,“我”从人的角度来说看句子中的分号,分号表示什么?(并列)所以这里花和人都强调。

问:那么一朵花都要活下去,要展现自己,那么人呢? 也要展现,去观赏美,观赏自然的美成就自己的美。

问:那么我们接着看第四自然段,这一段作者反复说死亡与进步,到底是要说什么呢?(就今天的话题而言)

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那面对死亡,是拒绝接受还是面对? 面对死亡,去感受自然的美。那怎样才能感受美呢?邂逅,亲近,陶冶(板书)课文中怎么说的?作者是如何解释这个道理的?

“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比如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那接下来作者在第六段提出了什么观点?

要观察自然美。我们来看课文,“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作者对自己是肯定的吗?否定。作者说“不仅限于花。”那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思路要扩展了,他说“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作者是说什么?是不是在批评我们不欣赏自然美?忽视自然美?他是要我们去感受自然的美,获得自然中的美。

问:那我们看第七段告诉我们该怎样获得美呢?

“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要仔细观察去获得美,必须亲近、反复陶冶。

问:第8段呢?

写实。我家的小狗和宗达的画,说的是要反映自然,还是强调要多观察自然,强调要亲近,要反复陶冶。

第九段,不容易明白,(读课文)大家看一下这段说什么? 晚霞、茶碗、画,这些来自于自然,他们之间有一种启迪作用,美要到生活中去发现,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需要反复陶冶。

第十段写的是冬天去岚山发现了岚山的美,他说“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这种美只某些人看到罢了”这一句说了什么?

其实仍然在强调美的发现需要机缘,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需要反复陶冶。

大家看前面的插图,作者一个人独自面对盛放的海棠花,在半夜醒来,万籁俱寂之时,他面对那绚烂绽放的耀眼的花朵,想到了许多的美,想到人活着就要去面对,自然当中,花开花谢,云卷云舒,苍鹰振翅,落霞余晖,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但是人感到的美是有限的,面对寂然开放的海棠,他不由写下了这篇美文。

作者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想到广阔的空间,想到人生中普遍的道理,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而且,他用身边的例子,娓娓道来深刻的道理,这是深入浅出的写法。

读完之后,我们是不是感到那种盛放的哀伤的美挥之不去?在最后,作者疾呼:去感受美!

川端康成的话淡淡的,恬静的,委婉,意味深长,含而不露。他看到凌晨盛放的海棠,破除了外在形式的美,去感受花的心灵。许多的作家都会与自然对话,去抒发悲天悯人的情怀,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沉沉暮霭中,误入荷花从中,醉得连路都找不到,滩边的鸥鹭都被惊起来。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她还有另一首如梦令,我们来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花未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动画片《机器猫》吧?机器猫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时光机”,坐上时光机呀,可以回到过去。今天,我们就跟着考古学家一起坐上时光机到古代去看看,因为古时候的人写的字跟我们现在不一样,我们要考察考察中国的汉字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的。

直接切入,感知象形字的特点

1、出示古文字“日”和“月”的图片。考古学家告诉我们,古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他们看到的事物的。这就是古文字。那你们能不能猜猜看,这两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字?(你为什么这么说?)

2、课件出示古文字“日”和“月”的演变过程。

在远古时代最早出现的文字就是古人对照事物用符号画下来的,这种用符号描摹事物形状,后来几千年里逐渐变化成的方块字,我们称为象形字。

3、大家知道吗?像“日”“月”这样很像事物外形的字还有很多,(出示课件)这些字都表示什么?你快猜猜看。

4、到底是什么字呢?答案就在书上,快打开书找找吧!

5、(看书时的要求:)

仔细看图验证你猜得对不对。

看音节把字读准确。

出示课件,分四组识记汉字。

第一组:日 月 火

第二组:口 耳 目

第三组:羊 鸟 兔

第四组:木 禾 竹

三、自主观察发现

1、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然后老师把这些卡片贴在黑板上。

2、谁向同学们大声介绍你认识的字宝宝?(生上前指读卡片并组词)

四、指导、领悟象形字的特点

1、师指黑板上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里面有两个字的字音相同,但字形不一样,你发现了吗?

区别“目”和“木”:

认读“目”,并知道“目”即“眼睛”(指导学生发现把眼睛的图片转过来,就是现在的“目”)

“木”就是树。口诀:木是一棵树。

两个字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

2、还有两个字发音不同,但长得很像,是哪两个字?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出示课件区分“木”“禾”)学生试着发言。对,“木”字是棵树,禾苗低下头是“木”字加小撇,也叫上撇或平撇。

3、我们发现古文字和图片上的事物太像了,那么现在我们使用的文字也有很像的,你发现了吗?

如:“鸟”点是眼睛,横是尾巴;“兔”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五、课中休息

六、准确读字、指导写字

指读卡片(带音节)。

2、教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

3、指导书写:

师出示课件指导“木”字的写法。

写“木”出示两笔这是什么字?他和“十”哪里不一样?接着写什么?先撇后捺;动笔描红、写一个字;你是怎样记这个字的?(按笔画记、用十字加两笔)

2)观察你怎样记“禾”?生汇报两种方法出示课件;学生书写。

七、用游戏强化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自己读读;

教师打乱顺序开火车指读;

这些生字也能连成一首儿歌呢!听--师拍手范读;生练习。

八、总结:今天的活动真有趣,想对同学、老师还有考古专家说说你今天最大的收获吗?

九、作业:

1、书写汉字;

2、到生活中寻找今天学过的字,下节课带到课堂。

上一篇: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特点下一篇:夸一个人有品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