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英语口语(通用8篇)
实用商贸英语口语
实用商贸英语口语例子
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些实用商贸英语口语例子,Initial Contact 初次接触。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Mr.Mason.定约会是见面前的商定。通过约定可以避免吃闭门羹,也免得打扰别人的正常安排。事前约定还可以使双方都有所准备。时间应该明确、具体。如果发生意外事件,必须及时通知对方调整时间另订约定。对话1 A:May I help you? 我能帮什么忙吗? B:Hello, I am Thomas Lee.I’ve just from London.I’d like to see Mr.Mason.你好,我是托马斯.李。我刚从伦敦来。我想见梅森先生。
蓝天外语质量承诺:包学会,学不会全额免费重学!
外语水平免费测试/Questions/点击进入 或百度搜索:“蓝天外语”
实用商贸口语关于初学者的最佳学习方法
实用商贸口语的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而不只是仅限于课本的学习中。但是如果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往往会让自己很失望。下面就教你几招,在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初学口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背诵英文句型或段落。在背诵前切记要跟着录音带大声朗读5遍以上。其实,背诵时最好有中文译文,一边看句子,一边背。这样就可以确定背不下来是因为情节的连贯问题,而不是因为英语水平的问题。
实用商贸口语关于中级水平的学习方法
1 词意误用
例:本合同签订之后, 签约双方中任何一方不得将合同内容泄露给第三方。 错误译文:Any of the two parties can′t divulge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ract to a third party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剖析:“双方中任何一方”为“either of the two parties”, “三方”或三方以上的“任何一方”才用“any of the parties”, 本句为否定句。正确应译为:Neither of the two parties can divulge the contents of the contract to a third party after the conclusion of the contract.
2 专业术语错译
例:采矿冶炼厂化学物质使用的不断增加也造成了污染。错误译文:原译文:The increasing uses of chemical obstacles in mining and melting factroies also make pollution. 剖析:“物质”“substance”误译为“障碍物“obstacles”了, 另外“不断增加的使用”“the increasing uses”应为:“滥用”“abusive uses ”。正确应译为:The abusive uses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n agriculture also cause /lead to pollution.
3 修饰语错位
例:我们同意尽快开出即期信用证以付所购货物。错误译文:We are agreeabl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opening sight LC to cover our purchases.剖析: 副词“as soon as”“尽快”不能按照中文习惯位置放置句中, 应按照英文语法习惯放置句末。此句正确应译为:We are agreeable We are agreeable soon to opening sight LC to cover our purchases as soon as possible .
4 修饰词重复
例: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 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错误译文:We shall steadfastly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olutely press ahea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sistently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unswervingly pursue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剖析:“四个坚定不移地”以不同副词“steadfastly, resolutely, persistently, unswervingly”反复译出, 不仅不能加重语气, 反而给人以副词堆砌的感觉。正确应译为:We shall unswervingly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ess ahea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up,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pursue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policy of peace。
5 分数词误用
例:港口吞吐量增加了三分之一。错误译文:The turnover capacity of the harbour has increased by one-thirds. 剖析:“三分之一”“one-thirds”系组词错误, “三分之一”应为“one-third” , “三分之二”时 “third” 才加“s”, 如“two-therds”, 正确应译为:The turnover capacity of the harbour has increased by one-third.
6 倍数理解差异
例:钨矿石产量比上年增加了两倍。错误译文:The output of tungsten ores has been increased two times as last year.剖析:英文倍数同中文倍数翻译不能等同, 英文两倍 “two times”的含义等于中文本身的“1”再加上“2”等于 三倍。反之中文的“三倍”要减去中文本身的“1”后等于英文的两倍“two times”。 因此此句正确应译为:The output of tungsten ores has been increased three times as last year.
7 短语混用
例:这种研究方法不仅要使用理性思维作为工具, 而且还要使用实验。 错误译文: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uses the tools of rational idea and experimental process. 剖析:此句中 “idea”为“想法、主意”之意, “理性思维”“rational thought”错译为“合理的思想”, “过程”意思是“process”, “实验过程”为“experimental process”, “实验的程序”应为“experimental procedure”。正确应译为: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uses the tools of rational thought and experimental procedure.
8 句子成分残缺
例: 由美国国际投资公司投资中国某电站工程因其建设速度和质量得到高度评价。错误译文:The project of the power station in China invested by the United Stati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 of is highly appraised for its construction speed and quality. 剖析:在英语被动语态中不能漏去前置词 介词“in”。此句正确应译为: The Power Station Project invested in by the United Stati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Co., Ltd.is highly appraised for its construction speed and quality.
9 句子成分重复
例:市政府对本届外贸洽谈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国家客商参加并签约了本次洽谈会。在此, 我谨向所有支持本次大会的国外客商表示最衷心的感谢!错误罗嗦译文: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ve given a big support to the trade business congress. Many businessmen who come from outside countries attend the congress and many businessmen have signed in the congress. Here I'd like to express my most sincere thanks to all businessmen who come from outside countries given us a support to the Congress.剖析:在这句话中, “国外客商”“ Many businessmen from outside countries”在英语译文中反复出现, 句子显得累赘, 中文中没有“来自”, 不要“who come”, 动词“have done”的主语是“市政府”应用“has done”, 还有“国外客商”“all businessmen” 不是被给予支持的国外客商“given us a support”, 而是给予我们支持的国外客商“who have given us a support”, 因此不能省略“who have”。正确应译为: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s done a lot of work for the Trade Business Congress. Many businessmen from outside countries attend the congress and have signed in the congress. Here I'd like to express my most sincere thanks to all outside businessmen who have supported to the Congress.改译后句子简练, 语法和句意也表达清楚了。
10 句子无序排列
例:铁矿石是地球送给人类的重要资源之一。错误译文:The iron or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sent to human by earth . 剖析:主语“铁矿石”“the iron ore”后“逗号”“, ”位置点错, 逗号后的“it”, 与“资源”“resources”在数方面也不一致, 整个句子排列出错。正确应译为: The iron o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sent to human by earth 或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 of the iron ores sent to human by earth.
11 句子连接错误
例:加强钼工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钼产业集中度和矿山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 强化钼资源的采后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绿化, 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 中小型矿山协调发展的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错误译文:Strengthen health and keep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lybdenum industry and raise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economic level of the molybdenum industry and enhance the useful effect of the molybdenum resources and turn again agrarian field after mining and turn back green of the ecosystem environment and form the large mineral industry group as principal part harmonized by the small scaled and middle mineral mountain enterprises to survey and exploit mine resources剖析:加强“Strengthen...”, 提高“raise...”, 强化“enhance...” 形成“form…”等全部用“和”“and”连接显得句子杂而乱, 如改用逗号“, ”分开的句型就简单多了, 句子意思表达也更清楚。正确应译为: Strengthen health and keep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lybdenum industry, raise concentration degree and economic level of molybdenum industrial scale of the mineral mountain enterprises, enhance again agrarian field after mining and turning back green of the ecosystem environment, form the new structure of the large mineral industry group as principal part harmonized by the small scaled and middle mineral mountain enterprises to survey and to exploit mine resources.
12 中文式翻译病句
例:由于目前的原料价格上涨, 我们无法修正我公司报价单上的条件。错误译文:Owing to the present rising price of raw materials, we can't amend the conditions of our offer.剖析: 文中“无法”“can't change”应译为“are unable to change”, “修正”“amend”应为“修改”“change”, 显然上述译文是按照中文方式来表达英文意思了。正确应译为: Owing to the present rising price of raw materials, we are unable to change the conditions of our offer.
总之, 商贸英语的翻译在国际间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时错误的翻译不仅容易引起误解, 而且还会导致生意上的争议和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翻译一定要在贴近原文的基础上, 力求严谨、准确的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1]Cao jiuxin ect., The Technology and Design Strategyof HomeNet User Interface MINI-MICRO SYS-TEM, 2000.
[2]Dorald C Kiraly, Pathways to Tanslation;Pedagogy andProcess[M].1995.
[3]NEWMARK P.A test 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152.
关键词 商务英语函电 对外贸易
时至今日,中国的贸易业务量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显现出其举足轻重的实际作用。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商务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而适时恰当地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也成了一种国际惯例。如何掌握这些国际词汇和术语的运用是值得每一个单证员和我们不断学习的地方。
一、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
1、词汇词义单一
许多普通英语中的常见词汇在商务英语中则有其特殊的专业含义。有些词汇在商务环境中的意思与其原本生活里的意思有些联系,但有相当一部分词汇在商务环境的词义和它平常的翻译截然相反。如一些商务信函、合同单证中常常出现的“shipping advice”应该翻译为“装运通知”,即由出口商正式通知给进口商的;而“shipping instructions”意思则刚好相反,它指的却是“装运指令”,也就是进口商正式要求出口商按照合同要求进行规范装运。又如英语中的一些常见介词如“ex”、“per”、 “by”等在外贸英语中其实也有其各自不同的含义。如当一单货物由某航运公司“运来”时要用“ex”,而“运走”时必须用“per”,而由某海运公司进行“承运”时则要用“by”这个词;这显然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说法了。
2、大量使用缩略语
商务专业术语经常以缩略语的形式出现,这也早已被业内外人士所熟知。如:我们常用Reps 代表sales reps 销售代表,Ads 代表广告, B\ L (bill of landing) 代表装运提单,L\C (Letter of credit) 代表信用证等等。
3、不断出现的新词汇
随着时代和语言的日新月异,大量的新词汇也不断见诸于商务报刊和书籍中,并渐渐为大众所熟悉与接受。如:Euro-欧元,E-business 电子商务,E-money\cash 电子货币\现金,Soft-landing指(经济的)软着陆,red balance-赤字差额,in red ink-亏空等等。因为我们知道在交通用语中,“红灯”通常是警告的标志,是危险或是禁止的信号。衍生到文化语言中,则指“危险、必须停止”的意思。如 a) see the red light (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 b)send out a red light on all necessary expenses(发出命令,立即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二、商务英语翻译要领
1、商务英语翻译特点分析
商务英语是利用英语进行对外商贸往来的有效手段,它不同于一般常用的日常用语,具有其鲜明扼要的语言特点。众所周知,通过商务函电,我们可以获取相关信息,处理贸易事宜,达成有效沟通,在例如询盘、发盘、还盘、装运、保险、付款、索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双方贸易业务量的增多与贸易关系的加强,商务函电的内容与格式也变得越来越简洁明了,不再有过多的客套或多余的话语而直接磋商主题,便于双方进行快速,有效地阅读。
2、把握适时的语言环境
充分把握适时的语言环境,即注重语场。在实际的贸易活动中,我们的外贸业务员要从事各种例如进出口业务、采购、谈判、签约等活动,因此,我们的语言活动也就必须紧紧围绕相关贸易主题进行,做到既熟悉相关国际贸易术语、了解相关贸易惯例、掌握相关实用文体格式(例如对国际贸易单证、合同的熟悉程度)等。也就是说, 外贸英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来决定的。在世界国际贸易业务的悠久历史中, 人们对大量的贸易术语、语法结构、习语搭配等已经形成了很多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所以我们在从事外贸英语翻译时, 应当注重这些术语和习惯用语,创造更方便交流的语言环境。
3、商务英语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是指运用词汇规范、符合约定俗成的含义。即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概念、术语”等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统一,不随意变换译名。由于商务英语翻译面较广,当涉及到经济、贸易、法律等方面的翻译时,其中每一个领域必然都会有其独特的术语表达方式。比如在贸易谈判中最常碰到的offer 和counter offer 这两个词就不能望文生义地把他们翻译成“提供”和“反提供”,而是应该翻译成“报盘”和“还盘”。这样才显得既专业又准确。
三、结束语
商务英语在进行国际贸易的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也将给商务英语函电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不断完善商务英语函电的使用与更新,利用好商务英语这个媒介,促进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我们认识到稀缺这个概念是一个常常包含选择的经济问題时,另外还有一点就显而易见了;我们需要这些不同的商品,但我们不能同时生产它们。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不是这个商品就是那个,但不能都选。稀缺性强迫我们选择,并且大量的经济学问題在关心着一个社会所必须作的选择:我们应生产哪种商品?在生产这种或那种商品时,我们应使用哪种稀缺资源? 稀缺性强迫社会选择,而且做经济选择所使用的机制对社会而言是重要的现实,这种重要性等同于社会的政治结构或者其家庭生活组织方式。亊实上,非常明显的一点是,这些经济、政治、社会内容的相互关联程度很高。
选择的问題可以通过一张简单的图表来描述,也许我们应该在这里停下来指出一点,经济学家们经常用这些图片和表格来向别人解释他们的学科和帮助自己理解问題。实际上,在图1-1上多花点时间是很值得的。它不仅非常简洁地描述了选择问題,而且展示了如何运用图形来组织和扩展我们对经济问題的想法。
这张图表被称作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者变换曲线。为了绘制它,让我们想象一个假定的社会,只能生产两种产品:粮食和钢铁。这个社会的技术水平给了我们如下信息,包含在表1—1中。它们已经指出,在每个可能的粮食产出量下钢铁的最大产量。我们从生产零单位的粮食开始,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资源都用来生产钢铁。然后我们开始把资源从钢铁逐渐转移到粮食生产,直到最后, 我们生产出一亿七千五百万蒲式耳的粮食,用尽了所有资源,而钢铁产量为零。该表格从理论上描述了社会能生产出来的粮食和钢铁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它的生产可能性——此时它所有的资源,包括土地、劳动力和机器都被完全使用。
表1-1的数字已被形象地表示在图1-1中,首先,这些数据被以点形式标在图上,然后用一条平滑的线来把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样就形成了图1-1中的曲线
现在这张图就代表着表1-1所包含的内容,它基本上没有给我们提供新的信息——但是它确实向我们展示了无法从表中明确得知的内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我们特別注意到这曲线向外弯曲或者术语称之为“凹向原点“; 它并不是一条从X轴(纵轴)到Y轴(横轴)的直线。
向外弯的含义是什么呢?为什么这是一个相当典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呢?曲线这种形状的含义其实很容易明白。它说明了当我们増加一种商品的生产时,就越来越难得到更多单位的这种商品,难在哪里呢?难在我们必须放弃更多的其他商品.来增加第一种商品;換句话说,当増加粮食生产时,我们就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钢铁,以使粮食产出増加一单位。
图1-2描述了上段最后一句的含义在标有罗马数字I的曲线部分,我们生产相对较少的粮食和很多的钢铁。为了増加给定量为a的粮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我们只需放弃b1数量的钢铁——現在与区城II的情况进行比较。这里粮食生产量高很多:为了增加同样数量(为a)的粮食生产,我们必须放弃更多的钢铁;也就是说,bII比b1要大得多;当然,如果是钢铁生产增加,情况也是相同的。
这就是曲线形状的含义,但是现在我们要问:为什么它会有这个形状呢? 这个问題最根本的答案来自于一个事实,即不是所有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经济学家经常称之为生产要素——对于不同的商品生产来说是恰好合适的。如果所有商品是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比如,同质劳动)那么这曲线就没有必要像现在这样弯曲着。但亊实显然不是这样。在我们这个案例中,钢铁生产需要铁矿石,而粮食生产需要肥沃可耕种的土壤。我们不会期望最好的农场也拥有最丰富的铁矿——亊实往往与之相反。那么我们持续增加产品生产会发生什么呢?
图1-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说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概述:当我们生产更多的某种产品,我们通常必放弃更多的其他商品来支持这种商品的进一步生产。
刚开始,在我们生产很多钢铁而几乎不生产粮食的时候,我们把最好的耕地用来寻觅它可能有的哪怕一点点的铁矿石、放弃一点钢铁生产,我们把这富饶的土地让给农夫,因而在损失相对少(b1)的钢铁之后,我们得到很多的粮食.然而当我们持续增加粮食产量时,情况政变了。现在所有真正好的农地都已被利用,如果我们希望再增加粮食产量,就必须接管富含铁矿而不适合农作物的土地,这意味着为了得到同样的粮食增产量,我们在钢铁产量上必须作重大的牺牲(数量为b11)
因此,当我们已经拥有越来越多的某种产品,为了生产得更多,我们的花费也越来越大。从经验上看(尽管不是普遍或必然)这是正确的。当我们在任何一条生产线上发展得越来越深入的时候,机会成本——我们为了得到更多的粮食而必须放弃的钢铁——通常会上升。
二、在主要经济学问題上的应用
现在我们用这个图表来具体说明所有社会都会遇到的一些基本的经济学问題。
图2-1说明了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題,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已经多次强调过。社会应该将自己的生产定位在A点(较多的钢铁,较少的粮食还是应该安排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B点(较少的钢铁,较多的粮食)这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必须做出的选择,由于经济学问题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这种选择也反映了许多其他选择问題的解决方法。图2-1(选择问题)
在一系列的社会应该做出取舍的经济问题中,其中一个是决定自己的产出(A或B或者其他的产出点)这个选择的结果不仅反应这个经济体所处的发展阶段,而旦可以反映出经济系统本身是什么样的是地方分散,中央集权.混合.还是其他类型的?
那我们怎样或者说应该如何在A和B之间做出选择呢?很明显,社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取决于众多不同因素。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国家人口众多,那么它可能会需要相当大的粮食产量。如果国家很富裕,則可能会消费更高比例的工业品(钢铁)而不是农产品(粮食)。即使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它也有可能决定现在牺牲粮食生产去生产机器(钢铁),从而能够在将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钢铁。
在许许多多能影响社会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AB点之间做出决定的因素中,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并且,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选择的还将取决于一个更深层次的变量:在特定社会运行的经济系统的类型。是传统经济?市场经济?计划或指令经济?还是混合经济?这些不同的经济系统如何影响 经济选择将是我们要涉及的主要内容
但是,在进一步讨论这些内容之前^我们还要使用图表来说明另外两个 主要经济学问超、这两个问題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受到了经济学家们的广 泛关注^
第一个问題被我们称为短期总体经济领城的问題。这个闪趙是:在短 期,哪些因素决定了总体经济的健康状态。这个问題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与失 业问超有关。在生产中我们利用了所有我们可利用的人力和其他资源了吗? 还是有部分人力和产能处于闲直状态,进而导致阗民收入低于本应该有的水平?根据图2-2,这两种状态分別位于印点〖充分桄业产出)和点〈失业 或非充分就业产出)。生产可能性曲线并没有告诉我们社会将处在哪个位 里,但它告诉了我们从技术免度上能达到的范围。实际上,在任何一个指定 的时间要知道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经济总体上处于该位里都需要大量细致的分析。
另外一个可以用我们的图表来解释的问題是长期经济增长。我们从图2-3中可以看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边界随着时间在不断向外移动。这一系列的曲线告诉我们,与1950年相比,1970年我们能够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和钢铁,而到了1990年,我们如设想中的一样,实现了更进一步的增长。图2-2失业问題
总产量将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吗?还是成为位于曲线内的某一点,代表失业?注意,只要能使找们的人力资源和工厂产能回到充分运转状态,在FE 点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粮食和钢铁
图2-3增长问题
一个现代经济体不是静止不动而是会向前发展的,正如这些边界不断向外扩展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样
但这种增长的进程——表现为生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不断扩展——并不是随着时间流逝就能自动发生的。亊实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18世纪末19 世纪初的英国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现代意义上所谓的经济增长。甚至于在今天,世界上很多地区,尤其是亚非地区,经济増长还没有完全确立。但在许多发达工业国家里,増长已经作为经济生活的一个特征持续了一个世纪或更长。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現代国家借助了一系列因素,包括人口増长,工业资本和其他生产资本的积累,而且最重要的是,对发明和技术创新(包括生产中的新产品、新发现和新技术)一贯的重視,所以今天这些国家创造出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速度。
我们经济的未来:富足还是越来越短缺
现代经济的快速増长曾经一度使20世紀60年代的一些现察家们感到,即使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所有基本经济问题都被解决的阶段,那么至少离这 一天也不远了。人们开始大量地谈论起“富足社会”。他们认为如果富足被看作是短缺的对立面,而短缺是经济学面临的中心问題,那么可能现在这个 问題已经成为过去,或者在仅仅几十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也将成为过去。
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和其他物资的短缺打击了这类推论。至少,大部分观察家们开始敏锐地意识到以下3个问题:
第一,“摆脱短缺”从未跟占世界人口多数的不发达地区有过太多关系。在埃塞俄比亚或布基纳法索,谈论“富足社会”不仅仅不恰当,甚至很残忍。由于贫困国家人口的巨大増长,今天在这些地方饥民的数量比一个世纪以前还要多。
第二,有证据表明美国经济仍然处境困难,甚至在远远高出贫困线的经济阶层中也如此。今天关于失业、通货膨胀、税收、养老金、老龄化和健康的担忧似乎并不比10年前緩和。尽管与大萧条时期相比我们还是非常富裕,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能源的短缺引起了大家认真的思考。
最后——这个问題在近些年来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经济増长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代价。有些人认为到如今,在实际边际效用上,经济増长的成本已经超出了收益。部分人甚至认为经济増长正在引领我们走上通往灾难的道路,这一过程可能是无法挽回的,如果将这些直接和间接的代价罗列出来,可以发現就它像是一部現代工业社会病的目录——也许 称后工业社会病的目录更恰当一些。经济增长已经造成了人口数量爆炸、城市过度拥挤和交通堵塞、空气和水污染、自然风景破坏以及资源浪费。同时导致了工人、年轻人、老人之间疏远,错误的价值观現和空虚的生活方式也随之产生。
四、亚当·斯密和古典经济学家
博兰尼在他的《大转变》和其他著作中强调了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不人道与种种难題。然而,那一历史时期最主要的经济学家们却不这么认为。18 世纪,人们普遍认为,要想解决一个社会基本的经济问题,价格——市场机制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亊实上,这也是最好的方式。在18世纪五六十年代,许 法国经济学家(他们有时也被称为重农主义者)开始强调,个人决策与社会福利之间存在天然的和谐关系。重农主义宣扬“自然法則”。个人私利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不应被视为相互冲突。从根本上说,它们是统一的,或多或少都是遵循“自然法则”的。
然而,这一观念最重要的发展是在英国。早期的英国经济学家对于分析市场经济的内在实质饶有兴致。他们对于试图证明政府待在幕后时,价格——市场机制可以相当令人满意的解决问題也很有兴趣。由于这些早期的英国经济学家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经济学做出了很多贡献,因此值得一提。
最关键的年份大约是1776年。这一年不但是美国解放运动的开端,最璀璨的经济学传世瑰宝一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也于这一年问世。斯密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尽管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亊。他一生未婚。除了一次主要的洲际旅行外,他再也没怎么旅行过。然而,正是在那次旅行中,他结识了一些最重要的法国重农主义者。他不仅是一个哲学家、一个自然史学家,更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国富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读起来也頗有兴致:尽管书中充满了18世纪式的晦涩长句,但其中也包含不少精练的短语,一两句话就把握住了长达数页的论点。斯密在论述“看不见的手”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时,他并不仅仅在作形象描述,而是深入洞察了整个经济生活的哲学大麾。
密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他的著作本身,还体现在对他人的影响。整个古典经济学流派都将《国富论》作为他们的理论基石。在亚当·斯密之后的几十年里,涌现出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例如,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这个英国牧师对人口的看法不但使19世纪的思潮蒙上了 一层悲观的色彩,也深深地影响了进化论者查理·达尔文。还有大卫·李嘉图,继生意场上春风得意后,他于1817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賦税原理》一书。他是为数不多的在股票市场上经营出色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经济理 论方面的著作是严谨和系统的尽管他并不为大多数公众所知,他对技术经济学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甚至到了 19世纪中叶,斯密仍然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力。连曾经是李嘉图的学生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也通常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家。当然穆勒是一个多方面的天才,他在哲学和政治学方面的著作与他在经济学方面的贡献不相伯仲.斯密的信条不仅衫响着同时代的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信条的实质是,除了某些不可避免的职责),政府应对经济袖手旁現,放任主义的箴言:经济自行其道,政府请勿干扰、在我们这一章的讨论中,也可以表述为,让社会主要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来解决经济问題。
那么,斯密提供了哪些证据来支持这一现点呢?在随后的文章中——包括对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论述原文——斯密反驳了重商主义,尤其反驳了认为奖出限入是对国家有益的看法在这一反驳过程中,他列举了大量描述放任主义哲学的原理,读者应注意到,斯密并不认为个人是大慈善家,或愿意为提高公共福利而奉献自己的利益,他对那些自诩“为公共利益而经商”的人深表怀疑,他认为只有在个人通过市场机制追逐私利时,公众利益才可能实现。为什么这样能产生公众利益呢?斯密指出,个人在追逐私利时将更有效率,比任何其他的政治家更了解自身所处的状况,而在他试图为自身创造最大价值的同时,也将有效地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相反,政府对个人市场的千预将是有害的,例如贸易壁垒,它迫使我们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 国内生产的商品,而如果我们买进口商品,价格将便宜一些。
六、资本的积聚
资本的増加源于节俭,资本的减少源于奢侈与不当行为.个人从其收入中节省了多少,就增加了多少资本,他可用节省下来的资本亲自雇佣額外的生产者,或者可以借钱给别人做同样的亊以获取利息即分 享利润。因为个人资本的増加仅可通过其以年收入或年利得的方式而增加,所以由全部个体所组成的社会的资本也仅仅以类似的方式得以増大。
大国固然不会因私人的奢侈与不当行为而变得贫困,然而,这样的国家 有时却会因政府的奢侈与不当行为而变得贫困。大多数国家全部或几乎全 部的財政收入,均被用来供养非生产者。例如朝廷的大臣,教会机构中的相 关人负,以及在和平时期无所产出,在战争时期又无法获取以补偿军费的海 军和陆军。正因他们本身并不生产,所以才不得不仰仗于其他人的劳动产出 而得以生存。因此,当这些人的人数成倍増加至冗余时,在一定的他们 将会消耗掉产出中相当大的部分,以至于剩下的部分不足以供养那些来年继 续进行生产的生产者。这样的话,来年的产出将少于往年,并且如果这种混 乱状态持续下去的话,第三年的产出一定又会少于第二年。本来只应当用人 民的一部分剩余收入来供养那些非生产者,然而现在的情况是,这些非生产 者可能会消耗掉所有人全部收入中如此大的份額,结果就是蚕食了全民的资 本。对于维持生产性劳动的资金,所有个人的节俭和善行都不足以补偿此种严重蚕食所造成的浪费和退化。
然而.就经验来看,节俭和善行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足以补偿个人的奢侈和不当行为,而且可以补偿政府的铺张行为。公众和国家以及私人的富裕 源于每个人为改善生淥所付出的一致持续不断的努力,这种努力常常强大到足以战胜政府的铺张并拯救行政上的重大错误.以推进自然的演进过程。尽管人们总有疾病和乱开药方的庸医,但是人生中总有一种未知的法則,使人 们搀除万难.促使人们恢复健康和活力,因此,亚当·斯密将以下两方面结合起来,一方面是相信个人的节俭与勤奋,另一方面是对市场常常会在此种方式下起作用深信不疑,即那些追逐利润并怀着利己主义的个人往往会趋向于公共利益。两者结合之后的推论是:如果私营郜门能将亊情处理好,那么国家除了在某些专门和受限制的 能之外就不必对其加以干涉,通过市场进行选择
现今我们注意到很多“古典”经济学家对于世界的現点存在种种条件和限定,但是我们仍可以比他们本身更好地诠释其观点,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发展出他们当 时所没有的特定的分析工具。现在让我们更加系统地说明这个问題;:
市场经济所要完成的任务可谓汗牛充栋。首先,市场经济必须以一种或 另一种方式决定如何分配社会收入。某人一年挣了一万美元,另一个人一年 挣两千羑元,还有一个人一年挣七万五千美元,不论人们赞同还是反对这样 特定的安棑,各个经济体系必须拥有某些确定的方法在其成员当中分配商品和服务。缺少任何分配方法都将导致社会**。
同样,各个经济体系也必须对该社会中商品和服务如何生产提供某种确定的方法。你可能会认为诸如如何生产马铃薯、汽车或台灯这样的问題是纯技术性问越而非经济学问題。但亊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生产任何给定的产品存在很多不同的方法;从物理或工程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是可行的,但是从经济学用度表看其中一些问題会比另一些更好,对于拥有大型杌器并缺乏劳动力的社会来说实施自动控制将是很好的,但是对于非熟练工泛滥并且连最碁本的工具和器械都无法提供的社会,自动控制就完全没有意义:如何生产不同的商品这样的问题最终就会受不同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所影响.因此,这样的问题理应由经济学家来解决,并且正如收入分配问题一样,这是市场经济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最终,我们已经花了 一些时间在这样的问题上:生产什么商品?根据我们前几年的图表(再次表示于图6-1中〕,我们应各在A点(钢铁多;粮食少)进行生产还是在B点(钢铁少:稂食多)送行生产?在本章的剩余部分,我们 将着重于这方面的选择问题,因为这方面的问题可使我们非常清晰地呈现出 市场经济在全部运作方而的本质特征。
全局性解决方案一园形流程图
现在让我们以非常宽广的视角,通过圆形流程图6-2展示一下市场经济 如何解决其各种各样的选择问题,为了体现我们现在正专门处理私有市场经济,我们对这张图作了些更改因此,我们引入私营厂商这个术语以代 替非常一般意义的术语工厂;同样,以私人经济代替家庭。
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这个图的两边加上了两个标有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方框我们的市场经济正是通过这些市场的运作来解决我们交给它的各种选择问題。在产品市场上,家庭是买方,厂商是卖方。需要决定各行业输送至市场的各种生活消费品的价格买卖这些商品的数量也要定下来。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买卖关系与产品市场正相反——现在厂商是买主。他们设法购买劳动者提供的劳务,以及在本经济循环中私有的其他生产要素。换句话说,卖主是家庭。在这个市场上,需要决定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价格;这些价格也当然会影响家庭的社会收入。在私有市场经济中,最有趣(也是最有争议的)特征之一是社会的收入分配由生产要素市场中的价格决定方式来决定。劳动力的高价即是高工资——并且,如果不太走运的话,劳动力的低价意味着低工资。
本单元中我们着重于产品市场。因为正是通过这个市场中生产和售出 的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如何进行钢铁与粮食的生产抉择(图6-1中的A点和B点)。
七、需求曲线
在此,我们需要介绍经济学的著名工具之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起,这些工具有助于我们解释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特征。需求曲线的定义如下:
需求曲线是一种假设性的解铎,它可以告诉我们在一定时期、任何可能的价格水平处,消费者愿意购买该商品的单位数,假定女他商品的价格以及 消费者貨币收入均不变。
上述定义的最后一句很重要。这一假定常常称作“别无其他情况”或“任何其他商品均等”。这也表明,我们将经济生活的某一特殊部分孤立起来做 封闭式的考察,同时保持其他领域不变。显然,这一点很重要。在不知晓消费者的收入,不了解羊肉、鸡肉的价格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測算出他将买多少 1美元1磅的牛排呢?因此,这需要我们逐一去解决。
在表7-1中,我们已经整理出了关于苹果需求曲线的原始数据。(我们在 后文中将回到粮食与钢铁的选择问超,苹果则作为我们的“粮食”。)我们向消费者询问,在某一给定的月份,苹果每打的价格在1羑元与1e之间浮动时,他们愿意购买的苹果的数量是多少。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将考察的时期 具体化,因为在某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苹果的年购买量可能会是月购买量 的12倍,等等诸如此类情况。
图7-1将表7-1中的资料用平滑的曲线来表示出来。这一步驟同第一单 元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样。首先将表7-1中的点在图形上标好,然后再用一 条连续的线将他们连起来。(通过上述方法,我们似乎精确地获得了在其他 价格水平下,诸如每打31e,32e,33e等,苹果销售量的信息。)这条曲线也 就是苹果的消费者需求曲线。
注意,该曲线是从左到右向下傾斜的。为什么是这种特殊的形状呢?实际 上,这也不难理解。当苹果价格很高时,消费者会发现,购买太多的苹果会大大减 少他的预算,这使得他不得不减少购买量。再者,当苹果价格昂责时,即使那些酷爱吃水果的消费者,他们也会去选择梨、桃子或橙子,来代替苹果。这也就意味着,苹果的购买量下降。因此,虽然,我们希望可以想象出一些非常奇特的例外情况,但是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将如图所示:向右下方傾斜。
图7-1消费者需求曲线
DD表示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曲线:它足在假设消费者货 币收人和其他商品(如:橙子)的价格均不变的基础上画出的需求弹性
有时候,经济学家希望能超越需求曲线的一般形状,以便测量消费者意 愿购买的商品,在发生价格波动的时候,消费者购买量的变化情况。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那么消费者的需求会下降多少,是10%、5%还是30% 呢?根据上述问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数量上得出某一特殊商品需求的价格 弹性)具体地来说:
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定义成: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数与其价格变化的 百分数的比值。
图7-2需求的弹性和总收益
^当需求是缺乏弹性的时候,数量的增加和价格的降低将会使得苹果生产商的收益更低
比如,苹果价格上涨10%,需求量下降10%,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苹果需 求的价格弹性是1。又比如,当上述条件不变时,需求量下降了 30%我们可 以说价格弹性为3,且需求曲线在该点是相当有弹性的。如果需求量仅仅下 降了5%那么价格弹性为0,5,且需求曲线在该点是缺乏弹性的。
就总销售收入而言,描述弹性的另一种方法是考察某一产业的销售情况 例如,倘若需求曲线在某一点上足缺乏弹性的.那么价格下降仅仅会产生需求数量小幅度的上升,因此,整体朱看,总销售收入(价格乘以教量)将随价格下降而下降反之.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总销售收八会随价格的下降而上升试着自己绘出:在弹性精确为1时,价格下降导致的总销售收入变化情况
图7-2所描述的是这些概念,为苹果的需求曲线提供了另一个透視图 由价格从每打60。下降到3(4时,苹果的需求量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从 表7-1中.我们可以得知,在苹果每打6e时,需求量为278000打,每打30e时,需求量是465打价格减半但数量則少于先前的两倍。由此可见,在 价格为30 e处,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反过来,这也意味着,价格的下降将 关系到苹果生产者总收入的下降。这也可以表示为,在较高的价格时,总销 售收入为$ 166 800 =(.60 X 278 000),在较低价格时,总收入跌为$139 500 =(.30 x 465 000)
注意,图7-2中各种各样的矩形可以用朱对弹性作大致的描述,当价格下 降时,苹果生产者将失去如矩形A面积大小的收入,而获得如矩形B面积大小的收入。如果A的面积大于矩形B,说明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反之,如果 矩形A的面积小于矩形B,则说明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矩形A、B面积 完全相等,此时弹性等于1,当然,在最后一种情况下,价格或数量上的增减,总的来说,不会影响生产者的总销售收入 尽管现实争中,需求的价格弹性并不总是可以简单的測量出,但是它往往对实际问題有很重要的应用性。诸如,1974年,美国政府试图了解汽油价格上涨多少,才能使其销售量减少20%。研究表明,消费者对汽油的需求的弹性系数较低,可以说,是缺乏弹性的,这也就意味着,价格大幅度的上涨才能使得销量回落到預期水平:显然,这一消息对一个非常担心价格通货膨胀的国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本书后文中,我们还将经常用到需求曲线。然而,在结束这部分之前, 读者应该測试一下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譬如,问问自己:如果“任何其他条件均等“(別无其他情况)中的一些条件发生了变化,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假设所有的消费者收入上涨50%,情况又会怎样?或者香蕉价格上升,或橙的价格下降,结果又如何呢?在上述每一种情况中,整个需求曲线都会移动位置你能指出它移动的方向,并说明原因吗?
八、供给曲线
我们分析市场经济的第二种工具是供给曲线。这条曲线针对的不是苹果消费者,而是苹果生产者。此时,我们不再需 要询问消费者“这个月你会买多少某种价格的苹果?”而是询问生产者“这个 月在某种价格下你将会生产和销售多少苹果?”
给定其他条件不变,供给曲线是一种告诉我们某一阶段在可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销售某一特定商品数量的假设性结构。
这条曲线是根据表8-1绘制的,除了询问的对象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外, 表7-1和表8-1基本相同。当苹果的市场价格为70美分一打时,由表8-1可 知,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631千打。将(0.70,631)这一点和其他点绘制在 图表中,可以得到如图8-1所示的55曲线,即苹果的供给曲线。
从某方面来说,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稍难获得,至少初看之下如此。那 么,在什么假设前提下供给曲线将被最终决定?还有,怎样解释供给曲线向 上傾斜的趋势呢?图8-1 供给曲线
SS表示苹果生产者的供给曲线,它告诉我们,只有在苹果价格走高离的时傩.生产者才愿意供给更多的苹果。相反,价格走低会导致供给数量下降。
供给曲线的假设条件
一个严格的假设是苹果生产者必须遵循节场给定的苹果价格,而个人无法控制价格。生产者是价格承受者,而不是价格制定者,用经济学术语来 说,他们是完全竞爭者在后文中我们将看到完全竞争不是現实生活中市场 结构的唯一形式,也正是这个原因,本章对市场经济的分析只是一个开端。完全竞争的含义如下:
当在讨论行业中的企业生产同质产品并且和同类行业相比,单个企业非常规模小,因此只能采取给定的产品阶格时.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
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这一定义的含义;但现在只需理解实际上是在 这一假设条件下,我们才可以看出供給曲线。这也可以从我们对苹果生产者的提问一“在这种价格下,你愿意提供多少苹果出售?”中看出,这个问題要 求生产者对既定的价格作出反应。如果不是这样,相关问題将变为“这个月你计划制定的苹果销售价格是多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所提出的问題:.前一个问题基于生产者是价格承担者和市场完全竞争这两个假设,才可以用来推导出供给曲线,后一个則不能。
这条曲线也建立在其他假设之上,很明显,每条供给曲线(如同每条需求曲线)具有其他条件不变的规定,但是在对供给曲线的定义中,这条規定似乎更复杂一些,因为它明显受到时期因素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19世纪末指出时期因素对分析生产者行为和供给曲线的重要性。实际上,短期内除了苹果价格变动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苹果生产者除了存货以外没有其他货物可以提供。此时供給曲线可能就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即生产者会在任何价格下供給苹果。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他将有时间调整不同价格下的生产水平。当苹果的价格上升并且在几个月内保持不变时,他可能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来采摘和包装苹果以完成订单。在一个更长的时期里,这种调整可能可以更加灵活,因为他可以种植更多的果树,购买更多的土地,以及配置更多的设备等等、因此,对任何給定的供給曲线,我们必须仔细区分需要考虑的时期因素,以及什么因素限定不变,什么因素可以变化。
供给曲线的形状
我们所考虑的第二个问題,即为什么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傾斜也和时期因 素有重要联系,因为供给曲线的形状也会被不变因素和时期因素所影响,现在我们知道,供給曲线向右傾斜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特定商品的生产 增加时,成本趋向于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中很容易发现短期内,每个农夫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扩大生产,但是基本上他所能支配的土地,果树,厂房和其他资产的數量保持不变。因此,增加苹果生产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即最后成本将开始上升:
实际上,我们这里描述的是经济学家应用的另一种著名工具:报酬递减規律。
报酬递减規律的意思是,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相对于生产中投入量不变的要素(“不变”要素).当我们增加兰产中某种要素(“可变”要素)投入量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的总产出增加终将会下降〃
就短期苹果生产来看,给定果园土地面积,如果通过增加劳动力數量来 提高苹果产量,那么由額外增加的劳动力导致的苹果增加量最后会下降〃如 果工人的工资不变,就意味生产的苹果越多,生产苹果所增加的成本将越高
以上所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短期内当企业扩大生产时成本大致上升:.但是这种现象是怎么和供给曲线的形状相联系的呢?从本质上说,如果成本 随着产出増加,只有当价格更高时商业企业才会愿意扩大生产,他们会发现 扩大生产的成本比它所带来的收益更大,只有当价袼更高时,扩大生产才被 证明是有利可图的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亚当斯密著作中的例子,其中提到了人的自利原 則。商人在较高的价格下扩大生产,因为这么做符合他的利益-当行业中所 有的商人都采取这一行动时,就会产生如图8-1所示向上倾斜的曲线。
当然,这些论述都基于短期来说。长期供給曲线的形状更难解释,尽管 长期正常供给曲线仍然向右上方倾斜。长短期的主要区别在于长期成本的 増加没有短期那么陡峭:.这反过来反映了从长期来看,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 扩大生产,比如购买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的果树,配置更多的设备,以及建 造更多的厂房、总之,相同企业或者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比短期供给曲线更为平坦。
九、供给和需求规律
我们已经解释过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及它们的形状。现在,我 们能够把它们结合起来:.如图9-1所示,苹果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被合并在一个图中。有了这张图,我们就能够决定苹果的均衡市场价格和买卖的数量。这种某个特定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就是所谓的供给和需求规律
毫无疑问,这里的关键问題是这两条曲线在何处相交。实际上,恰恰就是这个交点决定了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如图9-1所示,均衡价格是每打46C,而均衡产量会是365千打。
更深一步的问題是:为什么这个交点是重要的?为什么价格水平不会在 其他地方?
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质上就是,只有在这个特定价格水平(460)上,消费者的苹果需求量和苹果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正好相等;也就是说供给等于需求。在其他的任何价格水平上,要么是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要么是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在前一种情况下,苹果生产者会堆积大量的因为没有 需求而卖不出去的苹果;而在后一种情况下,苹果消费者会强烈要求购买生 产者提供根本不存在的苹果。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不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如果生产者堆积了没有需求的苹果,迟早他们会减少苹果生产。相反,如果消费者坚持要去购买不存在的苹果,生产者迟早会意识到应该提高价格和扩大生产。
e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相交的均衡点,在这点上,均衡价袼为46元.而交易量为365千打
只有在两条曲线的交点上才不会发生这些问題.在这一点上,既没有卖 不出去的苹果,也没有排队购买不存在的苹果的消费者:我们就得到了一个 均衡价格,在这个价格水平上,供给等于需求,除非发生了新的根本性的变 化,否则这个价格会保持不变:
消费者至上 ——个简单的例子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分析是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在市场经济 中,某种特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这对理解权力分散的私有经济如何运行是很重要的一步
我们可以进一步使用这些工具来说明所有社会都要面临的市场经济是怎样作出基本经济决策的问題在这些重要的选择问題中,有一个你能想起 来的就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在A点(多生产钢铁,少生产粮食)还是B点生产的问題(少生产钢铁,多生产粮食)
正如亚当·斯密所理解的那样,在市场经济中,生产的本质过程是生产厂商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生产社会所需要的商品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会根据消 费者的需求来调整不同商品的生产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至上的概念。如 果经济是在A点生产,但是消费者偏好于B,那么市场的力量就会使生产向 B点移动,結合刚刚学到的供給和需求曲线,我们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更详细一些的说明,假设我们要生产两种商品,粮食类的商品是苹果;钢铁类的商品不妨假定是洗衣机。
現在让我们假设,由于某种原因,消费者的偏好从洗衣机向苹果转移: 这个例子虽然有些牵钱,但是原理还是很清晰的: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怎样 通过市场机制在这两种商品的生产中反映出来呢?
这个问題的答案可以从图9-2的两个图中看出来.苹果需求的増加导致苹果的需求曲线向上移动,而洗衣机需求的减少使得洗衣机的需求曲线向下 移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移动的结果是: 1.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苹果的产量增加: 1.在较低的价格水平上,洗衣机的产量降低:
随着消费者的偏好从洗衣机向苹果转移.苹果的产量増加,而洗衣机的 产量降低。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计划和政府的千预,完全是通过市场的供给 和需求規律来实现的:.这个例子只是一个近似的估计,我们右该把它当作一种启发,而不是定义。实际上,直到19世纪末,在正当·斯密写完这些一百年后.经济学家们才能够清楚说明市场经济的全部内涵。如果我们想想第六单元中的流程图,我们很快就可以意识到不可能把商品市场(苹果、洗衣机、食物、钢铁等)与要素市场(劳动力、果园土地、铁矿、机器等)分离而在这个流程困中任何一个市场发生变化都会对其他市场产生影响。换句句说,我们要想彻底弄清楚在经济中任何一个重要的变化,即使足偏好的转移如苹果和洗衣机,我们最终都要观察整个系统
这两张表是用来说明怎么样通过市场供绐和需求机制实现消费者至上.这种机制能改变 市场经济中的产品结构和产出特别是当市场需求供给发生从洗衣机到苹果的转移,苹果的产量会上升.而洗衣机的产量则会下降.这个新的均衡点对应着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新的一点。
尽管要到后面单元中我们才能实现这个更大的目标,但是目前的分析已经告诉我们很多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尤其是我们已经说明了生产商和消 费者之间的关鍵联系,为什么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中,生产商要生产消费者需 要的商品呢?答案是:通过市场中的供给和需求机制作用,厂商(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这样做能够获得利润
市场与公共利益
市场经济是一种可能的制度安排。但是,它是否如正当斯密相信的那 样也是最好的制度呢?
正如大家所料,答案是很复杂的,经济学家们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介绍其中两种对这种理论很有影响力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实际上源自我们在本单元中的分析.这种現点强调了市场机制本身的有效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会说:“想想供给和需求机制是怎样完 美运作的吧,在没有政府干預、计划和安排的条件下,成千上万个人的决策 仍然能够带来如此理想的社会結果,这是多么的令人感到惊奇!”这种观点与 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传统是完全一致的.另外一种观点则是沿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的,这种观点强调了在经济生活的很多重要领域,党争和市场并没有形成我们想要的结果。例如,本 单元的分析还没有涉及失业问題。实际上,在洗衣机和苹果的例子中,我们 假设市场是充分就业的但是,我们的确知道失业是存在的::市场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很多批评家对此感到很悲观。他们对市场解决其他很多问题的 能力也没有信心,如通货膨胀、贫困、收入分配、污染和浪费等问超:他们指出亞当斯密过分低估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歧。
在不同时期,历史对这两种现点都予以了证实我们已经表明,18世纪 早期和19世纪强有力的工业革命是在市场体制战胜了其他早期经济组织的 时期得到发展的。在下一单元中,我们还会介绍市场是怎样滲透到那些实行 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中的。另一方面.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今天,亊实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从来没有成为过现实,世界各国的人民都曾经通过 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要求政府干预价格和市场机制的运行。在今天,这种要求 也绝没有减少过,因此,从公众的利益来说,重要的问题不是是否应该有政府的任何干预(历史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題)而是应该允许有多大的政府程度府干预,这个问 题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
十、美国政府投资增长
经常有报道称最近几年羑国政府投资增长迅速。亊实是这样的吗?如 果是,增长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
估计美国经济中公共部门增长作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考虑所有的政府支出——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将这些支出加总,并考察这些支出是 如何花费的。在表10-1中,我们将1929年以来某些特定年份的数据进行了 上述处理,以此得到了图10-1。图中,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代表1929—1976年 间所有政府支出的总和。该图使用的是半对数标度,即一条直线代表一个连 续的百分比上升。曲线明显上升的形状说明羑国公共部门支出实际上一直 持续増长^从1929年的总共100亿上升到现在接近6 000亿。
但是,为了理解这一增长的程度,我们必须更准确地检查这些数字。首 先,它们是用当前的物价水平表示的,意味着它们反映的是当期价格水平的 上升趋势以及政府不动产和物品购买的增加。1929—1976年,零售和批发价 格都上升了 3.5倍。
表10-1特定年份政府总支出、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支出(单位:10亿类元〉
1929——1976政府总支出增长广50倍。请注意联邦政府、州和各地政府的支出总和大了政府总 支出,这足因为发放给各州和、地政府的联疼扑助金(1976年大约是602亿美元》也包含在毎个分类 屮,重复进人了总的数字中
州和地方政府政府总计
图10—1政府总支出、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支出
其次,我们要注意到,在最后的30年间,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有明显 的増加。通常,人们在考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时,习慣于只考虑“大政 府"^联邦政府的作用,但是自从1929年到二战期闻的经济相对萧条,州 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支出増加非常迅速。1949一 1976年,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増加了12倍,同期联邦政府的支出増加了 9.5倍。如果考虑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造成这些増长的一个原因是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几乎40咮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投向了学校和大学。这种类型的政府支出尤其值得注意,因为这并不代表政府对经济一种新的干预方式,而只是长 期来看,公共部门的某一领域内一种适当扩张。
第三,这些数字包括了至少两种完全不同的政府支出。除了在商品和服 务方面一般性的政府支出他们也包括转移支付。这种区别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性的政府支出,包括政府支付工资给在国防部服务的一名职员,向私人 公司购买一辆卡车或者其他商品。但是,转移支付既不牵涉到商品的接收,也不牵涉到提供的服务。在最一般的例子中,它只是代表了购买力从一个纳 税人转移到了另一个接受者。社会保障支付是转移支出。失业补偿金支付 也是转移支付。很多农北項目中对农户的支付也是转移支付。在这些例子 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本身并不生产商品,也没有通过它的商品采购让私人生产进入某些渠道。社会保陣体系中的老年人并不需要向政府提供任 何劳务,他们可以随意地花费他们的保障金,只要他们自己认为这些方式是 合理的。
在我们目前的讨论中,这些差别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1)尽管转移支付造成了政府对于经济一定程度的干預,但是这种干预程度小于一般性政府 支出带来的干预,后者代表了政府对于国家的产品和版务产出总量的一种干预。0最近几十年,转移支付增长非常迅速。1949一 1976年,联邦政府因内 的转移支付增加了17倍,几乎是全部联邦政府支出的两倍。实际上,这种转移支付代表了政府对于美国经济一些非常重要的新作用。但是,这也意味着 表10—1和困10-1中,政府支出増长的数据可能高估了这一时期内政府对于 经济持续増加的影响。
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注意到,尽管过去三四十年中政府 投资有所増长,但是整个因家的经济也増长了。我们最直接感兴趣的不是单纯的政府支出,而是与这些支出相联系的国家总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图10-2 表示了所有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在美国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这张图也说明从所有相对重要的方面来看,美国经济中政府支出的 増长比预期的要复杂。这条曲线最引人注意的一点,就是政府支出在二战期间所达到的令人惊奇的水乎。1943和1944年,政府支出几乎等于整个31家 总产出的一半!战后马上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降,接着开始缓慢的、持续的 上升。总之,考虑到转移支付和一般性支付,总的是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19世纪30年代占国民总收入的15%——20%上升到目前的1/3— 但是从相对意义的层面上来看不如绝对数字所表现的那么强烈。
图10——2
当然,政府支出只是体现政府在总体经济中作用的众多指标中的一个。实际上,政府的很多功能可能会非常隐秘地影响私人部门,但是没有在这些 图表中表现出来。例如,司法部门试图执行很多与美国经济有关的反托拉斯法。考虑到其占国家产出的百分比,执行反托拉斯法的花费是徵不足道的。但是反托拉斯政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政府在这方面致力于构造市场经 济。类似的情况同样存在于政府的其他调整性功效和法規中,例如,瓦格纳法和塔夫脱·哈特利法就影响了工会。无论他们是以何种形式执行,如推行純净食品和药品法規,或者是規划航线,或强制实施针对摩托车的某些安全 功能。政府参与经济的很多,并没有在我们的支出图表中体现出来。
没有办法去量化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尽管一般认为他们几乎表現出相同的形态,从我们的支出图表中也可以看出这点。也就是说,从19世纪30年 代到70年代,调整性活动和其他活动出现了一个緩慢的增长。伴随着支出增加,在存在价格和租金控制、食品配给和战争导致的经济总体波动的情况 下,这些其他活动在二战中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战后,这些控制开始松 动,接着,随着政府支出上升,相对战前出现了緩慢但是持续的增长。
十一、政府膨胀的原因
经济因素是公共部门膨胀的原因之一是显而易见的,而政治因素,尤其 是国际政治因素是另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例如,国防费用开支是政治因素 上的重要表现之一。尽管近年来,政治相关项目的开支有所降低,但是,在 1976年,联邦政府花在国防、太空和国防亊务上的费用仍然髙达上1000亿美 元)
由此,从根本上看,联邦政府的支出大多数是由非经济因素引起的而且,非经济因素正是政府的传统职能.如前所述,这也可以解释我们的增长费 用大部分发生在教育上的原因。因此,现代美国政府的膨胀或者出于非经济 因素,或者发生在政府职责任的传统領域,或者二者兼有。(亚当“斯密曾经 将国防和公共教育的某些职责归为国家职能。)
然而,由于经济的原因,政府活动开始扩展至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新领 城。最近几年,这类活动的扩张速度快于政府在教育上的扩张速度,并远远 快于国防上的扩张速度(我们已经指出,国防上的开支已经在百分比上有所下降)。随着公共部门作用的不断増钱,这些活动试图你补市场经济运行的 不足(或者更精确地说,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的不足)
诸如此类的新活动很多。但是,某些领城座该得到特别关注―以下三方 面尤其需要注意:
(1)经济稳定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和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已经认识到,不加规則的市场机制既无法保证充分就业,也无法保持价格稳定。可以认为,政府在过去40年的行为都旨在解决这一问超。总之,政 府并用財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以保持经济稳定。所谓的《1946年充 分就业法案》旨在促进美国髙就业率,和维持失元在美国经济中的恒定购买 力。1964年减税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降低失业率和促进经济增长1966 年.联邦储當委负会使用“紧缩货币”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1971一 1974年出台的控制工资一价格指數政策同样出于这一目的,即使进行有力的干涉,这 些经济稳定问題也不易处理,但是,目前普遍认为经济稳定是政府关注的合 理领域。
(2)規范特定市场的功能:过去40年里,政府制定规则的能力大大增 译。许多不同的目标可能导致政府干預市场进程:降低垄断,促进竞争以保护某些“弱势”经济部门的价格和收入,确保消费者安全,影响女性、少数民族 等群体的雇佣过程,有效使用能源,保护环境,减少水和空气污染等。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在经济的某些領域,一項亊业的利益和成本在私人与社会间 存在着很大的差别7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些商品从自然属性上看具有公共 性,而不是私人物品。因为即使公民不对公共物品支付任何费用,也很难阻止他拥有或使用这一公共品。(例如,因防保护我们所有人,即使个人不对其 成本支付任何资用)更一般地说,市场机制可能低估某种生产行为的利益或 成本。如果我是私人团体,我可以在河上絝了一个大坝,但却发现大坝所带 来的许多利益流向下游的其他公司。现在,对于我来说,修建大坝也许不能 盈利,因为我必须承担所有成本,却只得到了部分利益。但总的来说,大坝之 于社会的好处可能比它的总成本大“类似地,私人公司或消费者也沒有支付一些重要的社会成本——私人工厂或骑學托车者对空气的污染就是一个显著案例。政府对价格和产量的千预成为当今美国混合经济的主要内容。
(3)对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扩张最显著的领域要数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领域1950年至1976年间,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花在社会福利上面的开支从23.5亿长上升到约331.4亿美元 如图11-1所示.无论是从相对数看还是从绝对数上看.这种扩张都非常显著,从1960-1976年,社会福利支出占GNP的百分比几乎翻了一番。当然,这一分类的内容非 常广泛且不同,其中也包括教育,尽管教育对收入分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影响收入变化,但是,这一分类的许多项目通常都是 出于改变社会收入分配、改善社会贫困群体经济地位的目的,尽管不必然如此人们普遍认为,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国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它将使老人、病人、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全体以及残疾人失去保护。在总支出中,表 大的单项支出是社会保陣项目(1976年超过900亿美元、正如我们马上要 知道的,这个項目基本上是收入在工作一代人和退休一代人之间的代际分配。公共部门雇员退休金(1976年接近250亿美元)同样涉及不同代价之间 的收入转移问題。其他大项目——失业金、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医疗救助、退休军人计划等——都具有再分配的主要特征。因此,在現代社会,影响收入分配已成为政府扩张的主要元素。
由此可见,上述三方面内容决不是相互排斥的。例如,政府从总体上稳定经济的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收入再分配,和经济某部门規范问題。然而,没有系统地就亊论亊,我们从政府政策的三个实例出发,借此说明在当今 混合经济中,公共郜门和私人部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十二、经济稳定:货币政策
关于政府干预的第一个例子和稳定整体经济有关,这个重要的例子就 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涉及货币、信用和银行,以及这些经济因素如何影响经济本身,使得它走向通张或紧缩。这还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领域,因为虽然和经济中的 其他领域相比,研究货币的历史最为久远,但是经济学家们还没有在货币如 何影响总体经济健康的机制上达成共识。
货币是什么? 首先(尽管未必是最容易的)问題是:貨币是什么?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 的历史时期中很多不同种类的商品都曾经充当过货币,这其中包括纸张、黄 金以及其他金属、牛、贝壳和珍珠。在二战刚结束后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一个 英国经济学家详细描述了香烟充当货币在一个战俘营中被广泛使用的故 亊①。经济学家通常把货币分为以下几种职能(1)价值尺度(用貨币来为商品标价)交易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3)贮藏手段(以货币形式储蓄財富用于未来的消费)。在上面所提到的战俘营中,香烟执行了以上所有的职能,例如价格就是用香烟来衡量的,而不是用其他可以进行相互交换的商品。但是把香烟货币当作貨乐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就像在一个存在欺诈的社会中的金予一样,它们可能会被“削减”,更形象地说就是“用手指反复地捻它们使得里面的烟草掉出来,这样它们就被榨取一部分”。更加严崚的是香烟对他们朱说本身就是一种必需品。拉德福德 注意到当红十字会(香烟的主要提供者)装香烟的包裹没有按时到达时,那些烟鬼们就很有可能会掌控整个国家的貨币供給:
因此我们的经济是反复遭受经济紧缩和银根紧缩时段。当红十字会每个星期给每个人配给的50支或25支香烟按时到达,并且香烟的储备充足时, “香烟资币”极好地和它的目的相配。若是如果红十字会香烟的分发被打断时,储备很快就会被用光,这时价格就会下降,交易也会大量地减少,相应地 实物交易也会增加-这种邇资紧缩的趋势会周期性地被突然注入的新货币 所抵消。如果几十万支香烟在两个星期内到达的话,价格就会上升,接着又会下降,剛开始变化很慢.但是一旦储备用尽,会变化非常快,一直到下一次大的香烟的分发。绝大多数的经济问題都可以归因于这个基本的不稳定
这些关于香烟评论的要点在于虽然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当成货币,但 是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可以同样好地执行货币的职能。历史上,黄金和其他 责金属被当成货币使用是因为他们本身具有价值,并且具有耐用性和相对的 可分性。在当今的羑国经济中,虽然美元还和黄金保持着模糊的挂钩(日益 消失)关系,在国内的经济中我们并不再把资金当成一种交易的中介,并且 硬币或钞票为表现形式的通货也不再是我们的“货币”的主要来源。这样的话.我们就得谈到我们的银行系统。
银行系统
当令美国经济中的大多数货币并不是以现金的形式存在而是以银行存 软的形式存在,银行存款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活期存款对于我们直接的用途 是最重要的。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支票存款账户,它是即需即取的。它前面所列举的货币的职能。这些活期存款不仅仅是“货币”,它们也是最重要 的货币形式。1976年9月,美国的总货币供给是3 063亿美元,公众手中的现 金在其中只占791亿美元,而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中却有2 272亿羑元,占 到75%
学生们有时会觉得他们的支票存款账户并不完全等同于现金,例如有时 个人支票(比如在一个偏远的城镇)并不会像现金一样被接受。然而,反思以 后我们应该相信这里被怀疑的并不是支票背后活期存款的价值,亊实上是这 样的一个活期存款是否真的存在,一旦我们明确了“银行里有钱支持它”的话,也就是说开支票的人在银行中有活期存款时,接受支票的疑虑就会马上消失。
银行有时得让活期存款变现这是亊实。但是在实际中,现代的银行业并 不需要为活期存款准备等額的现金和通貨(或者是黄金、白银或其他东西),他们仅要储备一部分一这也是货币政策能奏效的原因。银行系统的运营 机制是部分准备金制度:.通常取软和存款会相互抵消,所以只需保留活期存 款的很小的一部分来满足特定时间上的超額取款。实际上,商业银行所持有 的大部分的储备只是法定准备金(这些现金也是除了备用现金之外用于满 足取款和存款起伏所必须保留的)
一旦加入政府干预,这里我们就到了本文的症结所在了,政府借助美联 储之手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实现它的货币政策。下文中我们将着重讨论政府干预的传导机制。
十三、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职能
1913年12月23日,成尔逊总统签署了美国联邦储备法案,建立了联邦 储备体系。正如它的创始人所说,联邦储备体系的最初目的是提供富有弹性 的通货,提供商业票据貼现手段,同时改善对银行的监管。
从建立之初,人们就意识到,联邦储备体系的初始目的实际上是更为广 泛的目标的一部分。包括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消除通货紧缩,共同为可持 续的、较髙的就业水平、稳定的羑元、国家实力的增长和不断上涨的消费水平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近年来,人们对广泛目标的接收程度日益加大。
近年来,社会公众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国内目标实现与国家保持对外支 付处于合理的平衡的能力相关。今天,人们普遍认识到这个体系的主要作用 在高就业水平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内经济的货币稳定和国际支付 中的总体平衡。
联邦储备体系是如何影响生产、就业、生活水平和国际支付地位的呢? 实际上,它是通过影响信贷和货币间接影响着羑8每个层面的企业、商业机 构和美国的普通民众。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如何影响信贷和货币
实际上,人们所使用的所有货币均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银行。他们可能 以现金的形式获得报酬,但是这笔现金是其雇主在银行兑现支票或者从银行 借贷而获得的。因此,一个国家的货币流动主要依賴于商业银行借贷和投资的能力。
商业银行发放信贷、提供现金余額和支付服务的能力依赖于该银行所拥 有的储备金数量。储备金总量直接受到联储管理的影响。银行向消费者友 放的信贷和在证券市场的投资必須与存款准备金的总量保持一定比例。银 行的储备地位直接影响到其发放信貨的意愿和贷款的成本或者货款的利律。利息是指借款者为获得贷款而向行行付出的成本。
因为银行采用存款换银行占有的各种资产的办法发放信贷。银行资产 包括商业票据、实物资产抵押贷款、政府证券及其他证券,所以银行提供活期 存款业务,这些活期存款反过来又可用来开支票,或者提取现金使用。最终,如果公众偏好的话,也可以将活期存款变为定期存款或者储蓄存款。无论如何,通过影响成员银行的存款储备,联邦储备体系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全面的信息和货币供应。
就算联储能够直接影响資款的可^:获得性和成本,从而影响了贷款的总体流 动,在经济令,还有大量的其他因素也影响到貨款的流量。包括政府的消费、税 收、借债政策,收入分配,收入的消费和储蓄分釔比例,议价的能力,管理部门、劳动力部门、农业部门和其他经济郜门的政策,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方针、战争与 和平的前景,以及商人和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变化(包括价格变化)的预期。
因此,单靠联邦储备体系不可能确保有利的经济环境,也不可能引导银行贷款和其他类型的贷款流向特定的部门。但是它能够在经济条件变化时,通过影响银行贷款和貨币的总体流动,平衡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稳定“联邦 储备体系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題是,如何根据国内经济和支付平衡的目前和 未来发展趋势确定银行信资和貨币供应扩张的額度。
信贷和货币的变化如何影响普通民众
在一个有活力的且不断增长的经济中,足够的信资和货币供应要达到能 够有助于保持髙水平、稳定増长的生产、就业、收入和消费的數量,并且有利 于美元的穂定。当信资,包括银行信貨紧缩或者成本过高,厂商将削减生产,辞退员工,薪水降低使工人生活艰难,而不得不降低购买,批发商意识到贸 易的下降而减少对货物的定购。接着,生产商发现有必要进一步降低生产,辞退更多的员工,大衰退、失业和大萧条接踵而至。
当贷款相当充分且成本较低时,市场情况却恰恰相反,可能出现通货膨 胀繁荣。供应和信貨的增加导致货币总量和流量的增加。但货币总量和流 量的増加,信贷成本的下降本身不能増加国家的产出。如果消费者拥有充足 的货币或者能够获得足够的借款,他们将设法购买远远超过厂商生产能力数 量的商品,最终哄枱了物价。如果商人等想在价格增长中获利,他们将设法 増加存货,从而进一步造成物价上涨。为了生产更多的商品,生产商也会扩 建厂房,这将造成利率、工资、原材枓成本乃至自我成本的上涨。
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可能从价格膨胀中获利。当成品的价格过高使最 终消费者无力承担时,螺旋形上涨将破灭,随之而来的便是下降,尽管他们中 许多人由于价格上涨获得了更髙的工资。通货膨胀造成的价格上涨越多,下 降将会越突然且程度也会越剧烈。与之相联系的失业和萧条也会更加严重。(节选自联邦储备系统理亊会的《联邦储备系统一一目的和功能》,第五版。〉
十四、美联储货币政策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立场根据经济大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出相应的调 整一或紧缩或宽松:当出现通货膨胀倾向时,货币政策发挥紧缩限制的功 能;在其他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或者发挥扩张的作用,或者采取一种介于刺激和限制之间的立场。为了防止出现经济衰退的危险,储备银行致力于防止 投机行为或其他不可维持的银行信货扩张:
下页中的图示简单解释了联邦储备系统是如何发挥作用影响总支出,进 而达到充分就业、最大产出和物价稳定这一终极目标的。
美联储对社会公共利益负责,通过影响自己成员银行的资金储备来履行这一义务。正如图中所示,这是联储货币政策最先发挥作用地方:而各个成 员银行則会根据储备金可获得性的变化相应改变各自的贷款和投资政策。因此,联邦储备银行得以影响到货币供给、信贷可获得性以及各种各样的信 货市场资金成本。
一些观察者钱调,联邦储备银行的影响力主要在于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另一些认为在于其对贷款的资金成本的影响;还有一些则认为应该是其 对成员银行整体流动性的影响。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令,每种影响模式都发挥 了作用,所以必须综合考虑。
正如上面最后一段所暗示的那样,人们对实际中联储对货币供給采取的 措施究竟如何影响到经济有不同看法。图14-1美联储彩晌流程
不管怎样,人们对于联储在货币领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这一点没有 异议。更为重要的是,人们普遍认为政府有稳定物价、产出和就业的职责、这一在二战后基本形成的現点同许多別的因素一起,使得政府在过去25年 间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具体部门的管制:美国农业
我们关于政府干预的第二个例子与经济具体部门——美国农业——有关,这个例子值得我们关注的原因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政府有可能改变 供给需求“定律”所发挥的作用。
原则上,相对于那些由大型企业所主宰的工业部门,需求供给分析更适合农业部门。因为虽然大型合作农场2的出现使得问題变得有些复杂,美国 农业的产出依然主要是通过大量(超过200万个)相对较小(平均农场面积大 约400英亩)的农场实現的。总体来看,“回应”客現市场的条件在这里得到 了很好的满足。
然而,实际上几十年来,政府一直在影响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产量或市 场供应量。同时、政府更参与农业研究、制定农产品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健康 安全标准。
这一干预背后的动机有许多,举例来说,有人认为农业产品价格易受供 需关系影响,这种不稳定性导致了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减緩价格的波动。也有 人认为农业部门的收入要低于其他生产部门,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拖增加农业 收入。在60年代,羑国农业人均收入大约为非农业生产部门人均收入的 60%到75%。而仅仅到了 1973年,农业人均收入实际上已经大于非农生产 部门I但是到了 1975年,农业人均收入又跌回到其他非农部门的90^。还 有一个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政府干預的理由是要抅建国际食品储备。
政府的农业政策有一点比较特别: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傾向于依赖市场而不是更加强调政府管制。然而,值得怀疑的是,这种 政策的变化只是对70年代农业价格和收入髙于历史其他时期这一事实的反 映。1977年年初,卡特政府曾讨论过将农业收入补助加倍,国会也就此提出了更加实际的提案。
antitrust 反托拉斯法bank reserves 银行储备barter 实物交易 Charles Darwin 查理·达尔文 Checking accounts 支票存款账户classical economy古典经济学collective good公共物品consumer消费者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消费物价指数credit 信用
decentralization 分权deflation 通货紧缩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demand deposit account;demand deposits 活期存款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弹性energy crisis 能源危机factor market 生产要素市场Federal Reserve Board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美联储系统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fixed factor 不变要素fractional-reserve banking 部分准备金制度functions of money 货币职能 “Full Employment Act of 1946”《1946年充分就业法案》
Giffen paradox吉芬悖论governmental expenditure 政府支出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国民生产总值
inflation 通货膨胀interest 利率
invisible hand 看不见的手 laissez-faire 放任主义 law of supply and demand需求供给定律
market mechanism 市场机制market economy 市场经济market equilibrium 市场均衡mixed economy 混合经济monetary policy 货币政策money supply货币供给
opportunity cost 机会成本per capitalincome 人均收入physiocrats 重农主义者planned economy 计划经济 price elasticity 价格弹性price maker 价格制定者price taker 价格承受者private good 私人物品private sector 私人部门product market 产品市场production-possibility curve生产可能性曲线purchasing power 购买力
recession 工商业之衰退,不景气scarcity 稀缺性self-interest 利己主义;supply curve 供给曲线 the Great Depression 大萧条 the price-market mechanism;The wealth of Nations 《国富论》time deposits 定期存款time period 时期transfer payment 转移支付unemployment 失业
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为了抓到课率,建立学生个人纪律考勤档案,找个别学生谈话,严重者与家长联系。为了抓学风,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学习观念转变教育,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时时提醒他们走出校门的严峻环境,使同学们时时有一种压力,有一种危机感,并实实在在地感到不学不行。?
二、抓班级卫生、文化。采取“责任到人”的.形式,保持教室及卫生区始终干净,班级文化特色化,如“英语角”等。?
三、狠抓住校生管理。
经常了解住校生情况,经常提醒住校生该注意的问题。配合宿舍管理工作。我班因此有四个入选“文明宿舍”。?
四、对学生进行“言行修为”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生,该管理好自己的“口”和“手”。培养他们良好的言行举止。使他们尊重师长,团结互助。?
五、积极配合校搞好评选优秀学生工作。
我班此次评选中,获市级“三好”学生一名,校优秀学生10人次。本着学生以“学习”为重的宗旨,对平时踏踏实实,处处起带头作用的学生优先进行考虑,对基础差,但取得较大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以此进一步助学风。?
六、配合团委搞好入党申请工作,
总结
我班有5人积极向党靠拢。?
七、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运动会。
我班有两名同学打破两项校纪录,取得良好成绩。?
八、抓同学的课外活动,鼓励同学多开展丰富,健康的业余活动。
重要有以下几点:“英语角”,“英语朗诵”等活动。由我班同学牵头组织。其中英语朗诵获包括一等在内4名。我班还为广播站做了大量工作。年度投搞件数名全校第一,获“优秀投稿人”一名,“优秀记者”一名,“优秀主持人”一名,“优秀播间员”一名,“优秀报道奖”一名。在“读书与创新”投稿征文中,我班获一等奖一名,鼓励将一名,在《读书与创新》演讲比赛中包括二等奖在内共有4名同学获奖。在辩论赛中我班获“优秀辩手”一名,在市教委“迎澳门回归”知识竞赛中获二等奖一名,在积极鼓励同学投稿《电大报》,其中两篇上报,在校文艺汇演中,我班获一等奖。通过鼓励同学多参加这些活动,既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极大地锻炼了他们动手动口的能力。?
九、积极配合校做好期末复习考试工作。
通过板报,班会,宣传严肃考风考纪,树立“作弊可耻”的观念,以助端正学风,考风。?
十、对学生进行学说普通话宣传。?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专业】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招生网站-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分数线
第五章 录取原则第十三条:录取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教育部“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规定。第十四条:
1、对所有进档考生,根据本人专业志愿及学院招生计划,按分数由高到低择优录取。
2、对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优先满足专业第一志愿;对第二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在招生计划范围内,优先满足专业第一志愿。第十五条:原则上同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考试院校或高招办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和做法。第十六条:艺术类考生录取原则:在专业成绩上线后,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录满为止。第十七条:新生入校后,学校将进行复查,对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徇私舞弊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所
缴纳的学费不予退还,并将其退回原户口所在地。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重点专业: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全景地图: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历年分数线: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报考指南: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招生计划:
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人气校友:
关键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教学误区,教学原则
一、大学商贸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有三个基本的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之一,是语言这座大厦的基石,没有词汇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英语语言当然也不例外。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1972)曾指出:“没有语法就很难很好地表达,没有词汇则什么都无法表达。”(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 onve ye d;without voc a b ula ry nothing c a n b e c onve ye d.)由此可见,词汇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应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商贸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
1. 认识不足
首先,从教师方面来看。现今的词汇教学大都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先领读单词,然后学生重复,许多教师经常孤立地讲解单词,为讲解单词而讲解单词,不联系上下文,对单词的讲授一般只涉及“音、形、义”三个方面,而且对“义”的讲解也常常只停留在词汇本身的字面涵义上,由于教学效率低,教学方法单调,刚学的词汇很快被学生遗忘。结果词汇学习成了学生的难点和弱项,从而影响了其它各项技能的发挥。
其次,从学生方面来看。第一,学习方式简单化,一般以背诵词汇表记忆词汇。学生经常以中英文对照词汇表为蓝本,死记硬背单词的基本汉语意思,片面追求词汇量;第二、记单词时重形不重音,不会准确使用国际音标,单词读不准,有的甚至不会读,音标和读音规则知识的欠缺给他们学习词汇带来了第一个障碍,致使他们无法把单词的读音和拼写联系起来,推测词义的能力很差,考试中一遇到生词就会感到无所适从。第三、不重视词汇的复习积累以及词汇的实际应用,简单地以为了解了词汇的某一个汉语解释就算学会了这个词,对词汇的其它相关方面也所知甚少。这导致口头交际能力差,实际写作水平低。第四、课外阅读量不够大。大多数学生只局限读精读课文,课外材料涉及较少,不知道泛读不仅起到扩大语言知识面的作用,而且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复习巩固单词的措施。因此他们一看到文章中有生单词,就认为文章难懂,忽视利用泛读这个重要的学习手段环。
2. 忽视记忆规律
学习单词需要记忆,但记忆单词需要一定的策略。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大学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明显不足,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词义、词的用法、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科学的记忆方法等,从根本上扩大词汇量。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大学商贸英语词汇教学
1. 提倡层次性教学
A Unive rs ity Gra mma r of Eng lis h的作者之一Quirk曾经指出:“我们的眼光……应该重点放在词汇的共核上,该共核构成了任何英语语体——无论多么专业的语体——的主要部分。不掌握词汇的共核,对于任何语体来说,都无法达到比学舌水平稍好一点的流利程度。”英语词汇中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常用词、基本词、词根虽然只占英语总词量的极小部分,但在语言交际和传递信息过程中却比其他词的作用大、频率高、适用范围广。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将核心词汇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解,避免不分层次,不分阶段的做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词汇的负担。
2. 讲解词汇的主要方法
英语词汇的学习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词汇量大小,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听说及写作水平,针对词汇教学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做出调整刻不容缓,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一些相关的对策。
(1)利用构词法
英语构词法有三大要素:词根、前缀、后缀。通过英语构词法分析单词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构词知识,使学生在更好地了解词形、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系统地、有规律地记忆单词,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名词后缀-hood为例,教childhood一词时,通过构词分析,让学生明白该词是由词根child加上名词后缀-hood派生而来的,然后列举childhood(童年)、neighborhood(邻居)、like lihood(可能性)、fa ls e hood(谬误,不真实,谎言,虚假)、p rie s thood(教士,僧侣),ma nhood(大人,成年期)、b oyhood(少年时代)、woma nhood(女人气质的)、b rothe rhood(兄弟关系,手足情谊)、sisterhood(姐妹关系)、wifehood(妻的地位)、p a re nthood(父母身份,亲子关系)以及a d ulthood(成年),学生基本上能迅速推测出这些词的词义。认识一个词根,就可以认识一群单词,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提高了记忆效率。再如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用法在英语中也十分常见:His mouth wa te re d a t the thoug ht of d inne r.(一想到晚餐他就直流口水。)这种转换的介绍,不仅能使学生学会一种构词手法,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词的多义性有所了解,丰富了他们的英语思维。当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学知识后,他们在词汇的识别、发音、理解、记忆和使用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运用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sense of relation),如同义关系(synonym),反义关系(antonym),上下义关系(hyponym)等来学习单词。
(1)利用同义关系
如:bathroom-restroom-washroom-lady'room(ma n'room)-p owd e rroom-W.C-la va tory–toile t;s tra ng e-od d;la rg e-hug e-tre me nd ous;a s k-re q ue s t;a ns we r-re s p ond;id le-la zy;d iffe re nt-va rious;e mp ty-va e a nt;ric h-we a lthy;e ha ng e-a lte r;c omp re he nd-und e rs ta nd.
(2)利用反义关系和相对关系
借用对比可使词义明显、生动,有利于记忆。如p re s e nt-a b s e nt,true-fa ls e,s a me-d iffe re nt。同时向学生介绍词语之间的相对关系,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如e mp loye r-e mp loye e,tra ine r-tra ine e,s e ll-b uy,offe r-a c c e p t.又如将tragic-comic,private-public共的)、import-export,p os s ib le-imp os s ib le,la wful-unla wful等词对应讲解,通过构词法、词汇间的鲜明对比,促进学生强化记忆,提高词汇学习效果。
(3)注意词汇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中文化的引入必不可少,真正掌握词汇就必须理解词汇所附加的独特文化特色,不了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就无法全面理解英语。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传授英语词汇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学会从文化角度去理解词义,切不可用汉语文化去理解英美文化现象,反之亦然。例如,英语中一些习语,如have s ome thing in one s's le e ve(胸有成竹),g o Dutc h(各付各的账)等反映了英美民族的思维模式。汉语中的“下海”(plunging into the s e a of b us ine s s),“三个代表”(the Thre e Re p re s e nts)等只有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才能使外国人充分理解。又如再如“龙”在汉语中是神圣的象征,而“dragon”在英文中却含残暴之意。颜色的中英象征意义对比就更加明显,例如“blue”在英文中是一种悲伤之色,如“bluse music”就是指调子忧伤的音乐,同时“blue”还代表着“高贵、出身名门”等,如“blue blood”就指高贵的血统,其来源就是古代英国贵族认为自己的血液和普通人红色的血液不同,而在汉语中的蓝色就不附带这些意思。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在解释字面涵义之余,应当使学生意识到词汇在不同语言中不同的文化象征,引导学生平时多加注意积累。
3. 语境教学法
从语境中判断词义是一种宝贵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达到成功阅读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培养学生一项重要技能,即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使学生能从语境中推断词义,可以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个恰当的语境解词义,另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实施体验式教学法,创造一些语言交际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活用学过的词汇,例如在学习完一系列关于工作招聘等词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个小情景剧,模拟招聘现场,尽量运用刚学过的词汇,同时教师进行记录,总结学生使用词汇的不当之处加以更正指点;或者让学生用刚学过的一系列生词写一小段话或一篇小作文。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词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仅仅能认识单词,还会使用单词,将所学的词汇应用到口语或写作中去。
四、结论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词汇教学的技巧和原则不胜枚举。若能把握好词汇领先和分层次教学的原则,并能集中讲授词汇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在教学中注意把握词汇的文化语用内涵,词汇教学将会事半功倍,卓见成效,、使大学英语的整体教学效果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
[2]程小蔷.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若干理论思考[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9)
[3]王文正.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及方法[J].上海:外语界,1996,(4)
[4]Virginia French Allen.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Press.2002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商贸专业英语;项目教学法
导言
目前,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学仍沿用的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模式。而各个职业学校专业各式各样,现在的中职英语还只能局限于“公共”英语教学阶段。学生三年的中专英语学习,在实际岗位上并没有多大用处,连本专业最基本的专业词汇都知之甚少,出现学而无用、用而不学的局面,教学与应用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就商贸专业英语进行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作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通常用来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在商贸英语教学内容设计中引入“项目”的理念,保证了商贸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的全部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行动为导向,使学生在交流、协作以及独立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其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项目教学法定义及理论依据
1.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信息收集、项目决策、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的过程。项目教学法中项目是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工作任务,用于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2.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的兴起来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项目学习中“项目”一词源自于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当代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给项目学习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为项目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而建构主义则指明了项目教学的本质。多元智力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融合为项目教学的开发提供了基础。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商贸专业英语中的研究设计及实施
1.研究问题
在中职商贸专业英语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否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产生影响。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所选对象为南京市某职业学校商贸专业三年制中专共33名学生。通过问卷得知,商贸专业三年制中专的学生至少有6年以上课堂学习英语的经验,但从中考英语(满分110分)单科成绩来看,只有5名学生得分在90分以上,11名学生在80分以上,及格的共有31人,50分以下的有5人,最低分才18分。由此可见,她们对于所学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从笔者设计的问卷调查反馈中得知:部分学生对于商贸专业对英语的需求还不是很明确,致使她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太注意锻炼自己的口语,培养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也相对较弱。而商贸专业的学生在校完成2年的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将进入全市的各大商场实习、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商场对于员工能运用英语与顾客进行交流的要求逐渐凸现。学生在进行售货、收银、问询等工作时,要能运用英语与外籍顾客进行简单的交流。而这些学生在实习中,往往不能顺利完成相应的任务。
3.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实践前问卷调查。
在学习者一进入中专学习便发放问卷,发放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入学基础,了解学习者初中英语学习的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了解学习者在还未进行项目教学的原始状态,为即将进行的实践收集第一手资料。
第二阶段:项目教学实践。
在第一学年进行了基础知识的教学后,第二学年进入商贸专业英语教学时,实施项目教学。下面以“推荐商品单元之特价”为例,说明在“推荐商品单元之特价”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的步骤:
(1)从学生实际出发,形成课程目标
(2)从课程目标入手,设计项目分级
(3)项目分级,任务驱动,每一任务必有不同收获
(4)精心设计项目总结中的评价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收获。
第三阶段:实践后问卷。
“推荐商品单元之特价”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后再次发放问卷,了解学习者在进行过项目教学后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
为了探讨在商贸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动机方面是否有影响,在采用项目教学法之前和之后对学生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前测共发放问卷33份,回收33份,均为有效问卷;后测共发放问卷33份,回收33份,也均为有效问卷。
1.项目教学法对学习者学习态度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使用一个单元项目教学法前后对同一班的问卷分析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从统计数据看,配对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说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在前测和后测中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
在问卷中,不少学习者将初中时英语学习描述为:“基础差、听不懂”“考试成绩时好时坏”等。可见参与研究的学习者在初中期间对于英语学习存在着较大的排斥情绪,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在进入中专学习之后,尤其在使用项目教学法之后,从问卷回馈中,可以发现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者认为:“中专上课内容更加丰富”“老师上课方法变了,让我们说的更多了”;她们觉得“英语很有用,开始有点喜欢了”“老师上课方式很新颖,我喜欢”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创设情境,并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商贸专业英语“推荐商品之特价”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和推荐商品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工作将遇到的情境,并以小组的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完成项目学习,加深学生对新授内容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不同的教学形式和各种情境下呈现出的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最能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使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改变其学习态度。
2.项目教学法对学习者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使用一个单元项目教学法前后对同一班的问卷分析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从统计数据看,配对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说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前测和后测中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
杜威指出,职业即一个人的事业,职业即生长、生活。因此,教育的任务在于发现各人的特长,并且训练他尽量发展自己的特长,组织职业教学必须采用“主动作业”的方法,即通过某种职业(作业)来组织知识进行教学。项目教学强调现实、强调活动,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一致的。项目教学是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让学习者利用各种校内外的资源及自身的经验,采取“做中学”的方式,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知识与技能。在商贸专业英语“推荐商品之特价”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布置让学生调查职业岗位对推荐商品中特价的用语使用,模拟了学生将来工作中的任务,直接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本单元的动机。在课堂上,教师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小组用对话再现的方法表演本组设计的对话,所有这些能够使学习者明确学习动机。动机的明确对于学习者态度的改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教学法中对英语可能使用场景的模拟和还原,成为刺激重新审视学习动机的有利外在因素。这种外在因素的刺激迅速转化成了内在的动机成为了促进学习者英语学习的有效动力。
3.小结
虽然本研究中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时间不长,但是却对学习者动机和态度的改变产生了积极影响,而策略的变化则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师的指导,期待短期的教学实验就能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产生颠覆性影响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从态度和动机的积极变化中我们可以推测策略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更要在中职的商贸专业英语教学中,尽可能充分配置资源,为学生创造出接近真实的工作实际的情境,设计出合理的任务,对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由于篇幅和能力有限,本文并不能考虑所有的因素。而且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商贸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方案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初步实践的基础上。在后期的研究中,笔者将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实践设计,并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进行实证研究以更好地证实该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Sally Berman.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活动设计指导[M].夏惠贤,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克伯屈.项目(设计)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活动的应用[J].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18(19).
[4]J.莱夫,E.温格.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朱曦.商务英语项目教学法理论与实践[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48-49.
【商贸英语口语】推荐阅读:
商贸工作方案11-19
商贸流通体系12-01
如何管理商贸公司07-06
税务认定商贸企业09-10
商贸公司客户分类管理06-23
商贸物流行业简介09-18
商贸公司规章制度10-04
商贸物流园运营模式10-20
商贸公司工作经验总结11-14
商贸企业税收政策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