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精选10篇)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篇1

21.《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

学校:富城初中班级:八(3)班设计:刘复印份数:52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

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

重点难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课前助学:

1、关于作者: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他通史学,私自撰写《齐春秋》,披

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不少丑闻。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烟jù___净缥()碧急tuān___甚箭 经lún___世务.

负势竞()上泠泠()作响kuī__ _谷忘fǎn__ _嘤嘤()...

成韵鸢()飞戾()天在zhòu___犹昏互相轩()邈()横kē_ ....

__上bì__ _

学习过程:

一、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句,做出标记。(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2、注意重读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 “奔”二字上。)

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什么文体?从文章内容上看,又属于什么文体?从语言特点看,是什么文体?

4、解释第一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一段大意。

风烟:俱净:共色:从流飘荡:.......

东西:许:独绝: .....

本段大意:

5、解释第二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二段大意。

缥碧:碍:急湍:若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本段大意:

21.《与朱元思书》

二、合作探究

1、第一段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的特点?

2、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

曲同工之妙?

4、文章第1、2段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

5、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

6、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

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三、熟读直至背熟1、2段。

拓展训练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见故国之旗鼓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摆扑丛树中

C.廉公之思赵将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3、“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4、文中的“将军”指代()

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景物描写的层次,感悟作者的情怀。

3、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

重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山水奇异的景色美。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1、解释第三段加点字词并口头翻译本段。概括第三段大意。

竞上:轩邈:不穷:无绝:横柯上蔽:........

戾天:息心:经纶世务: .......

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

本段大意:

2、翻译重点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熟读并速背本段

二:合作探究

1、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写视

觉和听觉的句子,加以品析。

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第三段写“奇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字,将崇山

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4、“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巩固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①.蝉则千转不穷。()欲穷其林。()..

②.猿则百叫无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③.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果如鹤唳云端。()..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6、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活用特点。①风烟俱净:___________②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

7、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原文填空。

(2)从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3)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1)总领全文的句是:。

(4)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风烟俱净()一百许()里猛浪若奔()蝉则千转()....

不穷窥谷忘反()横柯()上蔽经纶()世务者鸢飞戾.....()天者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篇2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掌握课文中重点的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体味作者所描写的“奇山”和“异水”。

3、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重点: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背诵课文。

3.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祭识量挝模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皇柰ㄎ囊猓整体把握文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作品介绍

吴均,字(xiáng),南朝梁代著名、。出身寒贱,好诗文,文章风格清拔有古气,称为“”。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如实记录齐、梁历史,被焚书稿并免职。后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2.文体、背景介绍

本文为骈文。骈文,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华丽、声律和谐、词句整齐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解题:书,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信。

3.字音、字形、词语

给以下加点词语注音:

缥()碧急湍(梗┆轩邈()()泠泠()灌余樱)

鸢()戾()经纶()窥()横柯()躬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初读,读通字音障碍。

2、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语速、重音、停顿和节拍。

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3、学生自读课文。

4、学生推荐朗读水平较高的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其余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并进行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二、合作探究

(一)疏通文意,积累词句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第一段

1)结合课下注释讨论,找出疑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3)学生口头翻译。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咕悖共:色:

(翻译:)

②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勾樱流:

梗ǚ译:)

③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剐恚独绝:

(翻译:)

2.学生自读第二段

1)结合课下注释讨论,找出疑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3)学生口头翻译。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姜

(翻译:)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翻译:)

③急湍甚剑,猛浪若奔。湍:甚剑:奔:

(翻译:)

2、学生自读第三段

1)结合课下注释讨论,找出疑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请老师回答。

3)学生口头翻译。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负:竞:上:轩邈:直:指:

(翻译:)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激:作:响:好鸟:韵:

(翻译:)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千、百:转:

(翻译:)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鸢:戾:息:经纶:反:

(翻译:)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柯:疏:交:映:

(翻译:)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多媒体显示)

(1)选出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选项()

A.风烟俱净一应俱全

百废具兴面面俱到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荒谬绝伦

聪明绝顶绝代佳人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自强不息

息事宁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虽死犹生过犹不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蝉则千转不穷:

窥谷忘反:

(3)请说出下面译句所对应的原句。

①这时驾舟顺流飘荡,可以随意东飘西泊。

②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与快马无异。

③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④(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枝叶尽力往高远伸展。

四、布置作业

1、掌握重点点出的文言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以及用法。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感情;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检查上节课课文字词掌握情况。

2、朗读课文,有能力的背诵。

(二)教师提问,理顺文章结构。

浏览全文,课文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三段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奇山异水”的。

1、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试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回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读《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完成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⑦。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②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③限日:遮挡阳光。④幽岫:幽深的山穴。⑤重:向往。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 )⑵窥谷忘反( )

⑶蝉吟鹤唳( )⑷岂徒语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

⑵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译: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请找出语句并加以简要分析。(2分)

4.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五、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

异水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高山寒树

轩邈成峰

泉水泠泠

好鸟相鸣

奇山听蝉鸣不穷

猿叫无绝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韩三其

与朱元思书阅读答案 篇3

一.阅读下列两段文字然后做题:(福建省宁德市)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或v)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2)良多趣味。良:

(3)直视无碍。碍:(4)窥谷忘反。反: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黄岗市)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横柯上蔽(2)窥谷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接,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用自已的语言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20福州市中考题)

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景色特点,再细致

描绘了水之清、水之口、山之口、山之口,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分)

7.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态度。(4分)

(03年南通市)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穷(尽)B.负势竟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

3.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经纶务者,窥谷忘反

(苏州)

1.“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其中的`一句。

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

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21.《与朱元思书》导学案(附答案) 篇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1)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2)持、执

2.(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3.【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与朱元思书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手中的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赏析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教学难点:赏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师生共议法。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大屏幕投出泰山美景,苏杭秀色,定格在富春江图上,讲述我们国家有许多秀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随着吴均到钱塘江上游的富春江去旅游一番。(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解题:

吴均字书,吴兴故鄣人(现在浙江吉安),南朝梁文学家。朱元思是作者的友人。书是信,但又不合信的格式。

三、揭示目标。

四、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语言节奏。

2、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

3、自读,结合注释及资料解决字词,疏通文意。而后指名一读一译。4速读课文,思考:(大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⑴. 能总领全文的语句是那几句?

⑵. 本文写山写水,分别抓住山和水的什么特点?

⑶. 这样的环境给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悟?(用原句回答)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明确并板书:

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⑵水清(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山高树茂、泉音、鸟鸣、蝉嘶、猿叫)

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五、赏析语言特点:

讨论:你认为什么地方写得好?

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提示:可以从语言、修辞等不同角度来谈)

六、总结:

这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大自然真是值得我们去热爱啊。

七:达标测评题:

1.给下划线字注音。

(1)水皆缥碧()(2)急湍甚箭()

(3)互相轩邈()(4)泠泠作响()

(5)嘤嘤成韵()(5)鸢飞戾天者()()

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天山共色共色:()

(2)天下独绝独绝:()

(3)水皆缥碧缥碧:()

(4)互相轩邈轩:()邈:()

(5)争高直指指:()

3、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九:板书:

与朱元思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水清、水急

山:山高、树茂、泉音、鸟鸣、蝉嘶、猿叫

感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口技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惊叹我国古代口技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认读、理解、鉴赏与评价等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本文虽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点词语的前提上,借助注释学生不难通读全文,而且较容易被口技艺人带入奇妙的声音世界。

2、通过自读→讨论→点拨式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问题:即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区别与各自的作用。

3、运用表演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醒木一响,老师上场”(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学会的注意)同学们,在自己的记忆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么人会用到这种醒木?……升堂断案的县官,那叫惊堂木。古代艺人表演用到的开场道具,例如说书的,还有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这位——京中善口技者。

2、交流预习所得。

(1)字

(2)词:归纳一下文中表示“一会儿”的时间副词

(3)全文内容摘要

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三个场面:

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第2自然段)

一家人由醒而梦(第3自然段)

火起后众人的惊乱惶恐(第4自然段)

(4)一句话说出你读后感受

为口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

惊叹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3、梳理课文

紧接着预习交流环节的第4进行提问:

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者高超技艺的?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技艺高超的证据来(三分钟)

找出以后,小组讨论,看看自己找出来的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讨论以后,交流结果:

(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艺高(正面)如果我们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找出其中一个字来说明技艺高,应该是哪个字?明确:“善”,统领全篇,全文的内容情节都是围绕“善”来展开的。四个“一“,极力渲染道具之简单,以衬托后面所介绍的艺人技艺之高超。

(2)第二段中:第一阶段的表演(正面描写——“遥闻……众妙必备”

“遥闻”,说明声音之远,“欠伸”、“呓语”则在近前,表明了声音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现了事情发生在深夜,人们熟睡之后,“犬吠”烘托

了夜深人静的气氛,也成为一家人醒来的缘由。接着便写一家四口人逐次醒来,孩子哭闹,大人喂奶,呵斥的声音,摹写了由一种声音的表演转到几种声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摹写五种声音,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

(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写)“夫鼾声起……梦中咳嗽”

写一家人醒后又入睡的过程,把听众由喧闹声引入夜深人静的境界。这段写一家四口人渐渐由醒而睡,又用鼠声衬托这种宁静,既充满生活气息,又有情节上突兀变化,由起先的喧闹陡然落为平静,也为下一个情节积势蓄力,暗示必将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现,表演效果(从侧面表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写)

前两句先写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应,接着便把声音由卧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变成众多人,表现了火势发展之迅猛,然而又对火场中的声音作了集中的描写。“中间”“又夹”说明了许多声音相互搀杂。

观众表现(侧面)“于是……几欲先走”

(5)第五段中:观众表现,五个“一”连用,与开头照应(侧面描写)

4、假若把文中这些侧面描写的部分去掉,同学们看,好不好?

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感染力。

5、文中的这些侧面描写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文中的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场面表演中观众的反应“伸颈”“侧目”,听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叹”对表演者的赞赏,进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说明观众融入情境“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已完全进入情境失去了自持能力。

二是首尾两段对道具和气氛的描写。

6、拓展训练

(1)你会模仿小动物(如鸟、猫、鸡、鸭子等)、乐器或其他事物的声音吗?

与朱元思书 篇6

[ 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的嘤嘤声。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注释

与朱元思书(1)吴均

风烟俱(2)净(3),天山共色(4)。从流飘荡(5),任意东西(6)。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

水皆(9)缥碧(10),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1),直视无碍(12)。急湍(13)甚箭(14),猛浪若(15)奔(16)。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7),负势竞上(18),互相轩邈(19),争高直指(20),千百成峰(21)。泉水激(22)石,泠泠作响(23);好鸟相鸣(24),嘤嘤成韵(25)。蝉则千转不穷(26),猿则百叫无绝(27)。鸢飞唳天(28)者,望峰息心(29);经纶世务者(30),窥谷忘反(31)。横柯上蔽(32),在昼犹昏(33);疏条交映(34),有时见日(35)。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书:信函

(2)俱:全,都。

(3)净:消散。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一样。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从,顺,沿。

(6)任意东西: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并非实指,向东向西。

(7)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8)独绝:独一无二。独:独特。绝:妙到极处

(9)皆:全,都。

(10)缥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绿色。

(11)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2)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急湍:急流的水。

(14)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5)若:好像。

(16)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马。

(17)寒树:耐寒而常绿的树

(18)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19)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两个词在这里作动词用。

(20)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1)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2)激:冲击。

(23)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4)好鸟相鸣: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

(25)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6)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视版本而定),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7)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8)鸢(yuān)飞唳(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在政治上追求高位。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戾,到达

(29)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0)经纶世务者:处理政史事,这里指在仕途上苦心经营。

(31)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窥:看。

(32)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蔽:遮蔽。

(33)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昼:白天。犹:好像。

(34)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35)日:太阳,阳光。见:看见

[1] 1.通假字

①转:通“啭”(zhuàn),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声。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②反:通“返”,返回的意思。例句:窥谷忘反。

2.古今异义

①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

②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飞奔。

③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④戾 古义:至.例句:鸢飞戾天者

今义:罪恶

3.一词多义

①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消失)②上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③无 直视无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不)

④百 一百许里(十的倍数)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

①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②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③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④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⑤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⑥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⑦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⑴(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

⑵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⑶(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②倒装句 ⑴后置定语 鸢飞戾天者 ⑵互文 奇山异水

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的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相关练习

(一)1.给下列粗体字注音。

水皆缥碧 急湍甚箭 泠泠作响 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 经纶世务

2.按原文字形填空。

风烟()净 直视无()急湍甚()负势()上

互相轩()嘤嘤成()()飞()天 经纶()

窥谷忘()横柯上()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语意思。

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 嘤嘤成韵: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加斜体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

_

3.第三段加斜体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绪?

_

(北京四中网校)

答案:

(一)1.piǎo tuān líng zhuàn yuān lún

2.俱 碍 箭 竞 邈 韵 鸢 戾 世务 反 蔽

3.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二)1.飞奔的马 和谐动听的声音

2.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水流湍急的特点。

3.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课文结构示意图

水:①缥碧,见底→清澈

②游鱼:直视无碍→清澈

③急湍甚箭,猛狼若奔→水流湍急,速度快

山;①高山;寒树

②互相轩邈,千百成峰→山的陡峭,山多

③听觉;泠泠作响,嘤嘤成韵,蝉叫不穷,猿啼不绝

④视觉;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7

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简单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

2、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读通大意。

3、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体会本文的语言美。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写法。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句子,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汇,把握景物特点。

2、学习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整体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圈点批注重点词汇,完成“诵读一一感悟―一品析”的学习过程,把握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通过美读,品析本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人法:积极地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关联的气氛,激发学习趣味。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理解美、欣赏语言美、体会作者的高洁情趣。

3、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结合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对比阅读,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并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一)

有一首赞美富春江的诗歌:

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这首小诗短短明句28字,写尽了桐庐风景,写活了富春江的风韵。

而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仪用144字也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这篇如诗的短文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骈文家吴均的这篇《与朱元思书》。

设计(二) 、―

我国有无数名山大川,让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歌唱。浙江富春江一带让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前来游历,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中杰作,后来人们把它叫做“唐诗之路”。

唐代诗人憧憬着这一带的山水,不仅因为富春江一头连着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有“归来不看岳”之誉的安徽黄山,恐怕还得益―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淋漓尽致的描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领略富春江的无限风光。

设计(三)

利用多媒体出示富春江的视频或者图片,来领略富春江的迷人风光,现在富春江沿途被誉为“黄金旅游线”,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一千多年前给我们描绘的富春江美丽风光。

二、尝试句读,初读课文

1、尝试给本文加标点断句。

多媒体展示: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2)尝试给原文加标点。

加标点的过程,就是初步理解的过程。

自主合作,探究原文的标点。

看课本,明确标点答案。

(3)认识骈文,了解作者。

加标点的过程里,我们有没有发现该文的句式特点?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下列句子: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所以本文读起来音节和谐铿锵有韵。

吴均就是一位著名的骈文家。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新,韵味隽永。

多媒体出示吴均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清。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

(4)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疏通文意。不明白的,讨论探究,师生交流明确。’

三、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六组交流,每组在统观全篇的基础上重点负责一个语段,然后各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孑自己游览的地点及对桐庐一带山水总的印象。“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是说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现同样的颜色。这八个字四种景物,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气爽的清秋风物图,勾勒出广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寓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奇山异水”表明这一带山水不同凡响,“独绝”二字,强调此处山水为天下之冠。这、段总领全篇,结构上细举目张,脉络分明。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总领全文)学生齐读第1段,想象作者乘舟顺流而下,尽兴观赏的情形。

2、学生明确:第2段写水,突出“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说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说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这两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从两个侧面来写水,把静态的色和动态的形都描摹得异常形象。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异水 千丈见底 水之清急湍猛浪 水之急学生齐读第2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与壮阔。

3、学生明确:第3段写山,突出“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商直指,千百成峰。”两岸高山,夹江而立,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由此形成无数的山峰。写树之“寒”反衬山之“奇”,以“竟上”

“轩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层峦耸翠的景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清越的`泉声、悦耳的鸟声、延宥的蝉声、清厉的猿声,是以声音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动静相生。“鸢1s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具有一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中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教师

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奇山 高山寒树 树之奇负势轩邈 山之势泉鸟蝉猿 山之音息心忘反 山之力横柯疏条 林之密学生齐读第3段,想象桐庐一带山的奇异,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四、学生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课文(多媒体显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8

德育点: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感受江山的奇美,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知识点: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积累描绘山水的词语。

能力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先总后分、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通过诵读训练,体味精美清新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骈散结合、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等特点;学习本文对景物作生动逼真描绘。在朗读的基础上,领会内容,掌握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观?(学生讨论回答)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1、板书文题、作者。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2、作者简介。吴均,字叔痒,梁朝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大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当时有的人效仿他这种文章,称“吴均体”。吴均著有《后汉书注》、《齐春秋》、《庙记》等书,后来都失传了。

二、导读解析

1、读课文,正音正字。

掌握以下词语:行旅桐庐悠然领略鸢飞戾天经纶亟思遁世缥碧轩邈泠泠窥谷忘反见日

2、再读课文,根据自读提示,掌握学习重点;在此基础上按下列步骤具体学习课文。

3、学习第1段。

⑴读课文及注释,明确各句意思,请一生翻译本段。

教师范读后讲解:①风烟:指烟雾。②共色:同样的颜色。③俱:都。④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⑵分析各句:

第1句:写天光山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写出了天气的晴好;

第2句:写乘船江游的心境——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惬意而畅怀;

第3句:交待江游距离,总写山水特点。

这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思考: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水之清澈(“千丈见底”“直视无碍”)和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4、学习第2段。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篇9

吕辉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与朱元思书 》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可以感受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与朱元思书》作为山水小品文中的精品,学生在欣赏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之中,还能学习古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情景交融的畅达。通过此文对学生欣赏后面写景类古文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对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的文言文更具有指导作用。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关键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是:

1、反复朗读,欣赏文中景

2、细心品味,感悟文中情

教学难点是: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三、说学法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八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导入新课的要求,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自我需求活动。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富春江山水的影音资料,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

(六)单元中的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课文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吕辉

石桥乡中心学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对学生欣赏写景类古诗文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尤其对学习本册教材的第六单元中的几篇描写山水类的美文更具有指导的作用,吴均的这篇经典骈文,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都是描写山水类的佳作,其中《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上承《与朱元思书》下转《岳阳楼记》等文,新教材入选次文,意在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1、了解吴均(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4、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游记),又加之本文对第六单元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以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弥补传统教学设备的不足,达到快速信息整合。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以多媒体展示一幅杭州富春江//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让学生就图片谈感受,初步审美之后设计如下导语进入:富春江的美景堪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朝吴均早有鉴赏,下面就让我们一同阅览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这竹林茂密、小溪潺潺、潭水清澈、鱼儿游欢的景致哪里寻?让我们一同随着柳宗元走进那扑朔迷离的小石潭。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首先,教师范读指导。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达成诵读的效果之后,再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自主参照注释和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监督补充。然后归结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交到课堂,师生再共同讨论解决。这一设计实现师生平等对话。

3、研读赏析,解决重点

我提出二道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的结构美在哪?(2)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个字来写水和山的?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理由切近就加以肯定,重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吕辉

石桥乡中心学校 在让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通过动静结合、声色融合、详略得当、远近互补来写景的。进一步感受小石潭的幽静凄美的意境。进而解决了教学重点。

4、通过质疑,突破难点

我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给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乐——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波动呢?

引导学生辨疑,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既训练学生对课前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合,又需要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深入挖掘赏析,经过讨论,教师点拨,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了文章的志趣之美(主旨),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难点。

5、课堂随机问答检测可以是词句释义,也可以是背诵课文。

6、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作引导: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重在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以反馈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然后再教师强调重点。

7、布置作业

以“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为题,用现代书信的格式完成一篇习作。让学生在文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观设计一段导游词。(这样的设计意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能力,进一步欣赏山水写景的特点,一举多得。)

六、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

《与朱元思书》说课稿

吕辉

与朱元思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

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简介作者

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在信中,作者用生动而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山水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现存为节文。

吴均(469-520)字叔庠。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且有才华。所作诗文,清拔而有古气,颇为时人所赞赏,亦深得梁武帝萧衍的喜欢。遂延入朝。虽然吴均的诗文华美,风靡当世,但其为人耿直,又私下撰写《齐春秋》,获罪于帝,旋罢官。随复起用,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本文的形式上是六朝所盛的“骈文”(也称“四六文”),骈文讲究对仗、韵律、藻饰,后畸形发展,文而无质,故佳品不多。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声韵美。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飘荡(dàng)

急湍(tuān)

轩(xuān)邈

泠泠(líng)

经纶(lún)横柯(kē)

2.把握节奏、重音、停顿。学生朗读或范读课文。

(1)注意语速。应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顿。逗号的停顿应小于句号,每一个句号后的停顿应小于一小层之间的停顿,每一段后的停顿应稍长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应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节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节拍为主。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当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四、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浯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或请老师回答。

4.教师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理解文句。

交流一下文中的文言词汇、句子

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有时见日()

2、一词多意

经纶事务者()

从民欲也()

中轩敞者为舱()

从流飘荡()

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百叫不绝()

横柯上蔽()

3、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任意东西()皆生寒树()互相轩邈()

五、练习

(一)按要求写出句子。

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3.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A、文中最能反映作者随心所欲、心神无束的一句是。

B、文中最能概括富春江山水特点的一句是。

C、文中以动写静,赋予景物以蓬勃向上之势的一句是。

D、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二)、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那样阴暗。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

1、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句子是分写? 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写)

2、分写部分先写——水,再写——山。那作者是如果介绍富春江的“异水”的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什么意思?

一是从“水皆缥碧”到“直视无碍”,这是写它的清澈;一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写它的湍急。水都呈现出青白色,千丈深的水清澈见底。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头像飞猛的骏马。

异水

水皆缥碧„„直视无碍

清澈(清)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急)

3、第三节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奇山”的?

从四个角度来写“奇山”的。第一个角度是视觉,从“夹岸两山”到“千百成峰”;第二个角度是听觉,从“泉水激石”到“猿则百叫无绝”;第三个角度是感觉,从“鸢飞戾天者”到“窥谷忘返”;乘下的内容也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4、“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怎样翻译和理解?“负势竞上”的主语是“高山”,还是“寒树”?

鸢,一种凶猛的鸟。戾,到达的意思。飞得非常高的鸢,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经纶,就是筹划,治理。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这是作者的感慨。

第一个视觉内容,是写山的高大,给人的感受是——高、寒;第二个听觉内容是写声响,这种写法叫——以声衬静;第三个方面是直接写作者的感受,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对大自然的向往、留恋。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逃避现实,消极遁世。这既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厌弃尘俗的心态。

具有高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流连忘返。这一句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这可算作是文章的补笔,补写群峰,扣林深叶茂来突出作者喜不自胜、流连忘返的观赏之情。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

(视觉)

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高、寒)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

(感觉)

横柯上蔽„„有时见日

(视觉)

三、悉心体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和语言美

1、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吴筠曾得宠于梁武帝,并任史官,后因直言,一度被贬。虽然后来朝廷也曾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他从官场倾轧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于是完全淡泊了功名。他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2、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抓住特征、有层次描写景物和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来表现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是这篇游记散文主要特色。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与朱元思书》。

2.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提示:描写时,要抓住文中主要描写句的大体意思,但绝不可照抄翻译,语言要简洁而生动。

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先总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 水

水皆缥碧„„直视无碍

清澈(夸张)

(清、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

(对偶 比喻)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视觉)(拟人)后分

奇山

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听觉)(对偶)(高、寒)

上一篇:操作系统北京科技大学下一篇:《西江月》全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