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X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X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通用10篇)

对X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1

一、我县招商引资现状

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性发展势头,特别是2010年以来省、市“五大战役”的开展,以及县委、县政府对“七个二”重点难点工作的部署与攻坚,我县在理清招商思路、营造招商氛围、创新招商方式、搭建招商平台、优化招商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绩,初步形成了光电、建材与机械、精细化工、绿色食品与生物制造、文化旅游等五大产业并驾齐驱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2011年,我县招商引资项目38个,总投资36.7亿元,实收注册资本2.727亿元。2012年,我县新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6个,总投资46.32亿元;被市认定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合同项目14个,总投资额33.14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县新引进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旅游)招商在谈项目有27个,总投资81.892亿元,已在工商注册项目7个,总投资15.02亿元。其中,总投资1亿元以上工业(旅游、商贸)项目15个,总投资76.33亿元。

但是,我们也清晰地看到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招商工作存在“四多四少”。即:签订合同多,落地项

目少;小项目多,大项目少;低水平项目多,高科技项目少;引进项目多,产出效益少。

二是投资硬环境建设严重滞后。受地理和历史等因素影响,我县工业用地储备少,现有工业平台承载能力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一些大项目供地需求。

三是招商工作主体力量分散,专业招商队伍力量薄弱。全局性产业规划、项目策划与包装的专业性和协调性,招商策略与谈判技巧,外引内联信息处理与共享,客商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一致性,以及招商目标责任主体督查力量和力度等难以到位。

四是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县内招商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少数单位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诚信氛围不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招商形象。

二、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1、“引凤”需“筑巢”,必须全力以赴加紧工业平台建设。工业园区是招商项目落地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先决条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广开筹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集体、个人和外资参与工业平台和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外引内联加快工业平台建设,真正做到大开放、大开发,从而实现我县招商引资的大突破。

2、工、商互融,推进城市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工业平台建设上,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尤其是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和长远规划,商业与景观等人文建设要做到同步规划,实现园区的宜工、宜商、宜

居、宜游,使工业发展与城乡建设互为促进,共同发展。如通过XXX公司在县工业平台的产业链发展,在XX乡建设艺术器皿生产线、玻璃艺术长廊、玻璃制品“一条街”,打造集中国玻璃艺术、玻璃器皿销售中心和体验式观光旅游为一体的“XXX小镇”。

3、改进招商措施与方式,提高招商引力和成效。(1)“结网建库”。一是建立人脉库。要进一步增进“故土情结”、“亲缘情结”招商工作力度,通过县政协、工商联、侨联、文联、国际商会、招商局等机构加强对外联络,网罗本县在外成功创业企业家和精英人士以及曾经在XX工作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信息;同时,可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对县各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县外的企业家、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亲朋好友信息进行登记汇总,形成政府招商信息资源库。县委、县政府每年利用大圣文化节、柑桔节等文化商贸平台,邀请这些人士到XX走访、座谈。县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时,要充分利用县招商信息库资源,沿路拜访当地XX商会、XX籍企业家与知名人士,借以传递本县投资环境、政策和产业发展信息,增进感情联络,通过口口相传引入更多的境(县)外资金、项目、人才和技术,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连锁效应。二是建立项目库。项目开发过去是我县的薄弱环节,我县外出招商一些项目简介仅仅是一页纸、几行字,这种客商看不懂、自己说不清的情况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项目开发是招商引资最基础的工作,我们要既要做好产业政策和产业国际国内知名企业信息收集工作,又要做好本县产业项目开发工作。要充实招商专业力量,坚持把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精,认认真真做好项目的调研、论证、筛选、设计、包装和储备工作。县里每年都要对项目库的项目资料进行及时更新,包括推介媒质(项目手册、活页、展板、PPT、网络、光盘等)的重新制作,借以提高招商吸引力和合作成功率。

(2)“蓄水养鱼”。在经济欠发达山区,“水源”本身就稀少而珍贵。不仅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我县形成投资“洼地”,把外面的“水”引进来,更需要注意不让“肥水流入外人田”。要激活县域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需要政府安装“增氧机”、“搅拌器”,让有限的“水”真正活起来。在招商工作上,要彻底拆除篱笆,打破门槛,取消红灯,坚持做到客商不分亲疏,项目不论大小,资金不分内外,只要是符合环保政策,符合产业发展规划,具有良好成长性和税源长的项目,就给予落地和扶持。

(3)“联袂共舞”。加强“山海协作”、“近邻合作”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要主动拿出政策、资源、项目等实质性的东西进行甄选、对接。要学会“追明星”、“傍大腕”、“借船出海”,要提前置备好“嫁妆”,紧盯区域外经济实力强的央企、省企和明星企业,想方设法引“郎”入室,繁衍本地经济。“傍大腕”就是要积极与其对接,在我县发展其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与“明星”的共同发展。“借船出海”就是要勇于舍得“出血”,如针对我县临近的建阳市就存在有项目无地可供的情况,积极与周边及沿海经济发达区域联手合作“飞地”模式,从而达到“招大引强”、发展本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

(4)“腾笼换鸟”。目前,我县工业用地开发进展较慢,现有工业平台资源紧张,如何使引进来的大项目及时、快速落地,县里有必要对现有工业平台(包括乡镇工业平台)一些投资规模小占用土地资源大、产能落后、资源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进行梳理,通过引导、协调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使其技改、改制、转让、搬迁、关闭,以腾出土地资源给规模大、产出效益高的项目。同时,对全县范围内可利用的闲置资产进行排查,通过采取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分税取利的项目引进机制,调动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村的积极性,深入发掘存量资产的潜力,不断发展壮大乡镇工业。如对原森工企业、建材企业、部队营区等国有闲置资产进行盘活处理,借以引进、嫁接高新发展项目。

4、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强化招商责任制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加强招商引资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X政综【2012】129号)的贯彻落实,把“四个一”招商工作机制真正落到实处。要在机关单位大发动、大宣传,全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氛围,积极推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五项服务”(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电话预约服务、上门协办服务、重点企业驻点帮扶服务)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帮扶政策,全力做好项目审批、用地、用电以及厂房建设和用工招聘等方面的协调与服务工作,促进意向尽快转化合同、合同尽快开工、开工尽快投产达产。二是进一步完善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XX县招商引资工作考评、奖励办法的通知》(X政综【2012】130号),明确招商引资责任主体,建立统一、专业的招商引资队伍,强化对招商工作检查、指导、督促、跟踪落实,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奖惩、激励办法,大幅提高与我县产业链关联度、实际到资、落地时效等考核项目的比重分

对X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2

一、政府保障服务是关键

我国是一个由政府主导推进改革和开放的国家, 因此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 都是对台招商引资的重要领导主体, 它的保障服务是对台招商引资的关键。政府对台招商引资具有明显的主导型、行政性、整体性和竞争性等特征。它们在对台招商中领导统筹调动开发区、企业等主体招商工作的积极能动作用, 并且规范它们的招商原则、行为, 更有效地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工作。

它的保障服务也就体现于上面特征里面,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做“一条龙”、“一站式”等招商引资服务工作, 这是政府的一种积极工作姿态。对台招商引资的核心是政府的服务观念意识落实到位、落实于行动当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工作定位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把“亲商、安商、富商”的工作要求体现在日常工作当中, 对政府相关部门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考核, 要突出以包括台商在内的所有外商的评价反馈为重点依据。昆山对台招商引资成功的实例就证明了这一点, 昆山市委市政府相当注重政府保障服务, 在二十年前, 昆山从本地实情出发, 积极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劣势, 提出“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 通过这些优质的保障服务来提高当地投资吸引力, 并从各方面落实自己的允诺, 真正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保障服务理念, 取得了台商的充分信任和赞赏。[1]

优质的保障服务比区位优势更为重要, 台湾《中时电子报》曾刊载文章这样评价昆山的政府招商服务:“提到昆山的招商, 不禁让许多精明的台商自叹弗如, 因为当地的官方吸引台商前来, 已不仅是像一般城市单纯在土地和税收上让利, 昆山地方官员的服务精神, 往往就是其他城市没法比的优势。”投资者需要和看好的服务, 主要是“全方位、全程式”服务, 该服务包括投资前期服务、投资时期服务、生产时期服务和后续服务。[2]政府保障服务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也需要不断深挖创新和升华, 助台商所需、急台商所急, 并把此工作上升为制度规范, 形成长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台商在本地生根发展, 进而吸引更多投资的重要保障, 才能做到真正的“亲商、安商、富商”。

二、开发区建设是基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 招商引资来的企业大都定家于开发区, 开发区是对台招商引资的承载主体, 是对台招商引资的窗口。作为承载主体, 它招商应兼顾投资者、开发区、社会等各方利益, 把握动态平衡, 提高投资环境魅力。

投资环境的竞争业已成为开发区间吸引投资竞争的焦点, 改善投资环境重点也从硬件转到软件进而提升开发区的人文环境。重中之重是增强综合配套能力, 要求开发区及其所在城市拥有企业可持续所必需的产业链、企业群。因此, 投资企业要突破其所在地约束, 在要素供给方面, 需要提供能够将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人才;在空间拓展方面, 则需要有合作竞争联动机制健全的城市群支撑。以企业为本, 天津泰达率先起步发展, 倡导改变过去打造单一硬环境的“五通一平”为创造综合环境的“九通一平”, “新九通”包括信息通、市场通、法规通、配套通、物流通、资金通、人才通、技术通、服务通, 而“一平”则是建立21世纪中国的新经济平台。[3]

基于上述情况, 开发区投资环境要从单一的税收减免优惠、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为主要吸引力的“迷宫”中跑出来, 转而把侧重点放在改善环境、完善体制、发展产业等综合配套的工作上, 并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 依靠特色的魅力来吸引投资和发展产业。在这一过程中, 税收、土地、劳动力等传统优势因素对开发区投资环境的贡献减弱, 综合配套环境的影响则逐渐增强, 且在纵向上要求开发区形成产业链和企业群, 横向上拓展到所在城市或地区具备研发、生产、营运等一体化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近些年, 综合配套环境在对台招商引资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配套完善的台资IT企业集群在昆山的形成, 是对台招商引资的得意之笔, 值得提倡学习。台商之所以注重综合配套投资环境, 主要因为它资源较为集中, 交易成本可大幅度降低,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成本,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4]

开发区作为对台招商引资活动的承载者和窗口, 建设全方位的综合配套设施环境至关重要。因此, 开发区要在了解和掌握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的基础上, 适应环境变化和发展需要, 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动因素, 并采取适时的管理策略, 不断满足台商投资者需求, 进而达到招商引资目的。

三、企业招商是核心

在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主体中, 企业是核心主体。它指微观上对现有模式的变革, 还给企业在招商引资中本来的角色, 即企业在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能在招商引资中自主决定投资方向和项目、自主决策、自主经营、决定产品的研发销售等, 发挥市场机制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经济资源配置的基础和载体, 企业对资本和利润的追求, 和招商引资资本运作的趋利性异曲同工。因此, 企业既是资本经营的主体, 又是招商引资的主体。企业作为主体招商引资, 是对台招商引资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政府有效行使调控职能的内在要求, 也是企业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要求, 更是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迫切要求。

企业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决定了投资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密集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对台招商引资的水平与吸引力。企业直接掌握使用区域经济要素 (人才、资金、土地等) , 在重大机遇面前,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细胞, 企业反映最为灵敏与积极主动, 其趋利避害,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决定了它对引资对象的投资实力与投资欲望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把握。作为同样企业, 招商企业与投资者的合作则有更现实的可能性。企业招商工作力逐步体现在经济活动的更高层次上, 企业与投资者相互参股、并购、联合等经济行为符合招商引资的内在发展规律, 是企业对台招商引资合作工作的发展必然趋势。

四、结语

对台招商引资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工作。工作主体角色有所不同, 作用也有别。作为“家长”的政府, 更多体现在主导性上, 从宏观政策上给予服务, 从制度规范上予以保障;作为“管家”的开发区, 体现在管理与服务兼备、行政与市场兼得, 它的建设是对台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 特别是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尤为重要;作为“当事人”的企业, 体现为趋利性和自为性, 它是对台招商引资的核心主体[5]。对台招商引资工作主体要有效配合形成合力, 做到“亲商、安商、富商”, 使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4]张传国.昆山对台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河池学院学报, 2006, (6) .

[2]吴爱月.对台招商引资工作方法初探[J].现代商业, 2005, (6) .

[3]孙万松等.2008—2009年度中国开发区投资潜力评价报告 (六) [EB/OL].http://www.eeo.com.cn/zt/50forum/yanjiu/2009/07/21/144717.shtml.

特色资源招商来名县胜景开新天 篇3

黄龙历史悠久,资源广博,气候宜人,风光秀美。全县森林面积350万亩,林草覆盖率高达87%,属全国八大林区之一。境内林特资源异常丰富,有乔木70余种、灌木60余种,草本植物210余种,为林特资源加工、草本植物加工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繁衍生息着60多利,鸟类、3(1多种兽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堪称“国宝”。境内有耕地24万亩,是发展种养殖业的理想之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素有“绿色明珠”、“天然氧吧”之美称。

近年来,在黄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下,经过招商局等棚关部门的积极努力,黄龙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第十四届西洽会,黄龙县书绕良好的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林特资源等优势资源,科学谋划,精挑细选了20个成熟度高、符合黄龙县情、具有开发前景的好项目。特別是依托黄龙实际,推出了休闲、度假、避暑等为主的特色旅游项目,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能源发电等新能源开发项目。本届西洽会黄龙县引进资金6.6亿元,其中,合同引资1.8亿元,协议资金4.6亿元,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开启新能源项目建设的新局面,掀起县域建设新高潮。

对X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4

创新思路谋发展全力招商促跨越

——关于柞水县招商引资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柞水县作为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实现跨越发展目标,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经济总量、积蓄发展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手段,精心策划项目,创新招商方式,全力做好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等工作,不断提高招商实效。

一、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金钥匙,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招商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扩大招商引资成果的重要抓手,制定了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招商引资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成立了三大园区环境监察室,开通了0914—4358993客商投诉热线,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完善了六个一项目推进包抓机制,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打造软环境,确保了客商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二是引资规模迅速扩大。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理念,积极利用各类招商节会平台,强化宣传推介,创新招商形式,广泛开展叩门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5年来全县累计引进项目50个,引资106.54亿元,到位资金32.43亿元。仅2012年上半年,签约项目28个,引资78亿元,到位资金15.93亿元,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三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始终把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建成了小岭工业区、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和盘龙生态产业园,引进了大西沟铁矿、警苑集团、欧珂公司等一批关乎招商长远发展的大项目,建成了2个90万吨菱铁采选、120万吨球团加工、60万吨铜铁采选等重大工业项目,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等景区景点对外开放,盘龙公司上市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三大园区承载三大产业、三大产业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四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依托优势资源,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联系,采取得力措施,强力推进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县域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生产总值连续多年保持2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先后突破1亿元、3亿元大关,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由2006年的第81位前移到2011年的39位,获得了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和招商引资先进县等40余项荣誉。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整体水平还不高,工作思路、方式方法与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仍跟不上企业对环境的要求,一些工作的短腿逐步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招商认识不够到位。个别单位认为招商引资是招商部门的事,与本部门无关,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不解放,视野不开阔,存在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思想,工作中缺乏闯劲、拼劲,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二是招商环境不够宽松。有些部门职能转变不到位,重收费、轻服务,重承诺、轻践诺现象在一定范围还存在,乱收费、乱检查、乱摊派问题时有发生,少数群众从狭隘的个人利益出发,对企业施工建设、生产经营百般刁难、肆意阻挠,严重挫伤了客商的投资热情。三是招商信息不够灵通。驻外招商服务站尚未建立,信息闭塞,现有的招商渠道大都是客户、朋友、亲戚或外商找上门来的,少数部门捕捉招商信息的意识较差,一味坐等上门,招商成功率不高。四是招商方式不够专业。由于以企业和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招商引资主要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方式仍以节会招商为主,以企引企、以商招商的作用发挥不够突出,特别是全民招商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实质性动作。五是招商项目不够合理。从近年来引进项目情况看,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为主,地产开发和高耗能、低附加值项目多,科技含量低,而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少,与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要求相去甚远。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招商引资是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今后,我们将立足县情实际,正确把握发展形势,抢抓各类重大机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加速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和重点区域聚集,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凝聚招商引资合力。招商引资水平不高,归根到底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落后。要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懂经济和有能力的重要标准,作为评优树模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联动意识,打破部门之间、各镇之间各自为政的分立局面,引导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的理念,大力弘扬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加强配合、密切协作,由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管、快落实,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招商,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招商引资工作合力。

(二)完善机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能否创造一个宽松、规范、公平、高效的投资服务环境,是招商引资工作成败的关键,事实证明,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引来一个、带动一批、投产一片。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更加灵活、更有特色、更具吸引力和操作性的投资政策,确保企业能够真正落户。把招商引资的成效与干部的业绩挂钩,进一步细化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奖励,充分调动招商引资人员的积极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削减审批事项,深入落实岗位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真正做到主动服务、热心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全程服务。充分发挥三大园区环境督查室职能,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严厉打击盗窃企业财物、强买强卖、恶意阻工闹事、破坏生产经营的行为,努力形成你投资、我铺路,你赚钱、我保护,你有难、我帮助的良好发展氛围。

(三)加大投入,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园区既是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发展高新技术的基地,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招商引资的基地。要在高起点、高质量做好小岭工业区、盘龙生态产业园、营盘生态旅游产业园三大园区产业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多形式、多渠道激活民间资本,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途径,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大手笔搞好园区配套建设,为促进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承载条件。突出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与上级对口部门对接,力争山柞高速、小岭隧道早日建成,确保物流畅通快捷。对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超前预测规划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通过合资、出租、转让、依法收储等形式,盘活企业闲置土地,调整基本农田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留足发展空间,优先保障优势项目用地需求,避免规划跟着项目转的被动局面。

(四)注重策划,精选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既是招商引资的对接点,也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一个好项目有可能吸引多个投资者目光,继而实现择商合作的理想效果。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增加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数额,围绕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和绿色农产品等优势资源,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资源整合,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精心包装,使项目库更具针对性。把好项目引进关口,破除工业生产性项目才算招商引资项目的思维定势,注重与大企业、大财团做好对接,大力推介一批发展潜力大、投资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优势项目,通过定点跟进、加强沟通,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达到促成项目的目的。

(五)畅通信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有价值的信息是招商引资的生命和源泉。要注重招商引资信息捕捉,通过驻外招商工作站、同乡会、外来客商等途径广泛搜集信息,尤其是密切关注大企业、大品牌、大公司的投资意向,了解他们在项目和投资上的兴趣点、着力点,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对策,推进意向项目早日签约。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开展小分队招商、节会招商等行之有效的好办法,积极运用以商招商、叩门招商、代理招商和网上招商等招商新方式,不断扩大招商成果。同时,结合县情实际,充分调动在外工作柞水籍老乡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招商引资中牵线搭桥,并广泛邀请客商,积极举办一些高规格、高水平的园区或产业项目专题对接洽谈会,扩大影响,力争更多更大项目落户我县。

对XX县村务公开的调查与思考 篇5

实行村务公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去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村务公开工作,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可见高层对村务公开的重视程度。村务公开在基层实施情况如何?近期,笔者对XX县村务公开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就此谈点想法。

一、村务公开的现状

实行村务公开的做法在该县17个乡镇250多个村中得到普遍推行,占90%左右的村都设置了村务公开墙或宣传橱窗,平时都可以看到村务公开的内容。村务公开在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群众监督、化解农村矛盾、密切干群关系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前几年起的作用比现在要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不”:一是公开不及时。多数村公开内容更换慢,且不说一个月公开一次,有的村公开一次管全年;二是公开不全面。多数村只公开上级文件和政策,对群众更关心的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干部报酬等情况却躲躲闪闪不公开,有的村突出公开了计划生育内容,其他内容则轻描淡写公开少;三是财务公开不清晰。多数村只公开几笔收支总帐,对群众更关心的细目帐却忽略不公开,乡镇干部都看不出所以然,更别说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一言蔽之,多数村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公开的目的,村民群众不满意。

二、原因剖析

上级如此重视的村务公开,为何实施起来如此难?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认识有误区。村干部有四种心理不利村务公开,即真正搞村务公开意味着对村干部特权的剥夺,不愿公开;有些政策没有认真落实好,公开会引起民愤,害怕公开;村务公开费时费力,懒得公开;自认为工作没问题,群众满意就行,没必要公开。

二是客观有难度。村委会一般都设置的是简易公开墙,用粉笔写容易遭雨淋或被人涂改擦掉损坏,用涂料写更换时不容易擦洗,更何况村干部文化不高,写字好的极少,字写得不好看不清楚,打印公开稿又不方便、开支大。会议公开面不大,且召开群众会议也很难。广播公开随意性大,村民群众不一定听得到听得清。

三是上下不配套。上级部门没有给村务公开树立示范榜样,支持力度不够。如强调村务公开,却不强调乡镇的政务公开和上级部门的责任;有些乡镇单位的公开也是搞形式、不规范;有的上级干部直接插手村上工作,影响村干部公平、公正地开展工作。

四是监管不到位。在村一级,没有村务公开监督组织,即使有民主理财小组,也形同虚设。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务公开负有直接监管责任,但忙于应付各项工作任务,没有把村务公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县里纪委、组织、民政、人大等部门都有责任指导村务公开,结果都没有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只是工作计划里点一下,年终检查时问一下。各级对村务公开没有硬性措施,村务公开搞得不好没有责任追究。

三、对策措施

有效解决村务公开难的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以下几方面来强化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端正思想态度。要把村务公开提升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通过会议、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务公开的宣传,把村务公开纳入乡村干部培训内容,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明确其工作要求,增强推进村务公开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真正把这一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干部素质。要结合乡镇配套改革和农村发展形势要求,不断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大力推选有文化、有能力的知识青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年进入村班子,选派乡镇干部到村兼职,尤其是要配强配优村主职干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完善村级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利用会议就村级重大事项通报情况或征求意见,发挥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宣传作用,把会议公开作为村务公开栏的重要补充形式。

3、注重上下联动,支持村务公开。要把县乡部门的党务、政务公开与村务公开结合起来,为村务公开作好示范。要帮助村上建好能遮风挡雨的公开栏,有条件的村建玻璃橱窗。县乡党委政府或部门印发的文件需要村级执行和公开的,应直接印发到村或印制大张的公告张贴到村。县乡驻村干部要把协助村务公开作为一项重要职责。

对我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经济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开放型、互补型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利用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通过考察我县招商引资近几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也探索了不少好的途径,如充分利用人缘关系的亲情招商;动员已在我县投资兴业的老板引荐新的投资者滚动发展的以商招商;对客商说到做到,表里如一的以诚招商;优化环境,营造一种“敬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环境招商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站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发现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视引资过程,忽略长远发展

招商引资是拉动一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型、增量型、吸纳式发展道路是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这是被成功实践所证明的一条真理。然而,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些部门和基层领导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把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作为底线,最终导致一些科技含量高且有市场前景的项目流失,丧失了不少很好的发展机遇。

在招商引资中以眼前利益取代长远利益,实际上是一种为了追求政绩而采取的急功近利做法,是拿后辈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来满足今人的贪婪与虚荣,如此“超前消费”所造成的“严重透支”,无疑会给经济社会持续腾飞带来深层次的负面影响,更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2、重视引资数量,忽略招商质量

招商引资工作中一些硬性指标的规定,容易导致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招商质量的现象发生。纵观我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每年的招商引资工作都不可谓办得不轰轰烈烈,但细细检视,目前为止,有几个项目真正开花结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片面重视数量引起的最大问题是外商获取了最大的实惠,为了留住外商,各级政府都纷纷做工作,结果土地可能免交出让金货或租金,优惠政策不断突破国家政策底线,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正原则。

3、重视资本引进,忽略人才引进

我们在重视资本和技术引进的同时,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显得力度不够。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在人才的住房、社会保险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引进人才留不住或不安心工作。在培训方面,党政人才培训力度较大,其他各类专业人才因经费限制,组织培训的机会很少,针对性不强,极大地制约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对各类人才的跟踪服务不够。主要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或专家的住房、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医疗保障等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致使这些人才有后顾之忧。三是人员进口不畅。受编制和“凡进必考”等政策的限制,每年招考专业技术人才的名额极其有限,使大量拥有专业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不能被使用。四是急需人才紧缺。企业中懂市场、精金融、善管理的人才奇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创新型人才极少,影响地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的理念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辅助性手段,不能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招什么商、引什么资?二是如何引进来?三是引进来怎么发展?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应当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全面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第二个问题,如何引进来?当然要创造环境,要出台政策,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来说,有自动配置资源的功能,这是说资本在市中必然会自动流向利润高的行业和地区,但是由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加以引导。但政府的政策和承诺要切合实际,不能光承诺不兑现或者承诺无法兑现等情况的发生。我省某县政府招商计划,武汉投资商投资6000万建设某国道服务区,建成后,政府竟称该项目不能运营。而在项目初期,该县政府许下各种口头承诺,包括加油站规划布点许可的手续由政府职能部门来解决等问题,都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但现在面临开发商自己花钱一手建成的服务区,竟要被拍卖。某经济学家表示,县政府这种口头乱开支票,之后不能兑现的行为无疑给潜在投资商的心理一记重击,一千多年来,山西晋商一直以信用二字走遍全中国,如今某县政府却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实属不该。

第三个问题,引进来要如何发展。当我们在呼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追求企业长远发展,建设百年企业的时候,放眼望去,无不是企业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局面,一开始轰轰烈烈,不久变销声匿迹。我县也在一定程序上存在这种现象。而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日本创业时间超过100年的“长寿企业”达到了2万余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已有1431年历史。

三、招商引资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站在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重大决策上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招商引资、改善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上来,齐心协力使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树立全新理念,使思想观念实现彻底转变

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招商观,坚持从实际出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领导带头、部门联动、企业主动、全民参与”的良好招商氛围。要提高各级领导招商引资工作的能力,实现思想观念转变的新飞跃,在全县各级干部中广泛开展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学习实践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全局的专题报告会,组织有关部门和部分骨干企业赴先进发达地区或境外进行专项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招商引资思维理念和运作方式。举办招商引资经验交流大会,树立典型,交流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和典型引路的作用。

2、营造良好氛围,创造适合经济发展的环境和土壤 招商引资的环境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是吸引客商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招商引资的竞争实际上是环境的竞争,没有良好的硬环境,客商招不进来,而没有良好的软环境,客商招进来也留不住。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适合招商引资发展的环境和土壤,做到软环境硬抓,硬环境狠抓,营造大气侯,改善大环境,促进大发展。一是要打造优越的基础环境,要以改变我县交通、电力等整体水平落后状况为重点,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住房、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招商引资发展的需求。加快物流、金融、餐饮等第三产业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努力为客商提供满意的商务、消费和居住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和娱乐环境。二是要打造优良的政务环境。重点是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一站式”审批,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由有关部门或单位全程代理制。各种行政性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严禁以各种方式和名义向企业拉赞助、乱推销和搭车收费。设立外商投诉、举报电话,对损害外商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三是打造优惠的政策环境。既要执行已经出台的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又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和完善更加具有灵活性和操作性的优惠政策。如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要求的大优项目,要在土地供给、配套服务等方面,应给予特殊的吸引扶持政策。四是打造优质的金融环境。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向银行等机构提供企业信用信息,通过建设企业信用制度,提升企业融资能力。要按照市场化运作,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五是打造优秀的治安环境。公安机关要加大对破坏招商引资环境行为的打击和查处力度,对那些横行城乡的社会势力不铲出,乡村干部和群众惊恐不安,发展环境也将无宁日。建议县政府召开一次全县优化环境工作会议,严肃查处干扰和破坏环境的案件,为招商引资工作创建优良的治安环境。

3、强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统筹协调。切实加强领导,是招商引资取得成效的关键,县招商工作领导小组要提高招商引资的决策效率,研究制定全县招商引资政策,及时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招商引资例会制度,做到重大项目领导亲自督办,项目进展亲自跟踪问效,为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加快建设载体招商,推进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对园区进行高起点规划,搭建布局合理、产业配套、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生态优美的招商引资载体,精心打造引资的龙头。要加强招商引资的队伍建设,选调一批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招商队伍,使招商引资更趋于专业化。要做好网上招商载体建设,建立我县招商网,及时在网上发布招商引资信息和供投资者选择投资项目。要重视抓好社会宣传,利用参加洽谈会、绿博会、同学会、同乡会和走亲访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大力宣传拜泉的招商引资项目、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推波助澜。

4、突出重点优势,强力推进适合我县特点的项目招商 招商引资主要是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但必须有好的项目来吸引投资者,要不断丰富和规范招商引资项目,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供项目源。一是利用资源优势做好项目招商。要深入摸清我县的地上和地下优势,无形和有形优势,全方位、宽领域、大视野地寻找和发现可行的项目。二是立足产业优势做好项目招商。要用积极而长远的眼光,通过项目招商,带动效应强的优势产业项目,围绕我县已具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策划出一批关联性强、附加值高的招商项目,促进优势产业形成集群,解决项目标准低、档次不高的问题。三是发挥人才优势做好项目招商。我县的广大干部群众有许多亲朋好友分布在国内外,政协、统战、民宗、侨台和人民团体等各界人士都与外界有着广泛的联系,县委、县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其建立各种联络和沟通,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人格的力量赢得信任,充分利用他们提供的信息来指导和帮助我们做好项目,为我县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建言献策。要坚持外商与内商一视同仁,一样的政策,一样的待遇,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各部门提供信息的服务作用,充分调动我县现有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第一主体,通过招商引资,把企业做大做强。

对X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7

关键词:信访制度,现状,特点,对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信访工作制度, 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 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 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随后印发实施了等一系列意见、办法,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协调配合, 提高信访工作效能, 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序。为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基层信访工作状况, 笔者经过对比选取T县作为调研地点, 通过实地调研, 获取数据资料, 与相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了解T县信访工作现状, 分析存在的问题, 总结经验, 提出对策, 希望能对基层信访工作产生积极的意义。

一、2014年前三季度T县信访工作现状

根据T县信访局统计资料, 前三季度T县信访局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95批2405人次,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5%、4.4%。其中:个体访400批636人,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7%、9%;集体访100批613人, 同比批次下降21%、人数上升17%。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10批11人次,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233%、120%, 超全年控制基数 (3人) 8人次。其中, 进京重访7人次, 超控制基数 (2人) 5人。发生赴省上访20批32人次, 同比批次、人数分别上升217%、158%。其中:赴省重访10批15人次。发生到市上访23批291人次, 同比批次减少12批、下降34.3%, 人数增加23人次、上升8.6%。其中:到市集体上访7批270人次、到市非正常上访2批137人次、到市重访2批2人次。办理国家及省市信访部门转办T县办理信访案件48件, 已办结43件, 5件正在办理;县领导信访接待日接访后以县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文件交办案件27件, 办结16件, 还有11件正在办理;县集中交办信访积案29件, 已彻底化解结案11件, 还有18件正在化解当中。

二、基层信访的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 主要特点

1.越级上访逐渐成为主流

近年来, 不少群众出于“以上压下”进行信访可以促使信访问题更快得到解决的思想, 加上交通的便利, 往往舍近求远, 到市、赴省甚至进京上访, 越级上访逐渐成为信访的主要途径, 越级上访的比例也逐年递增。在笔者了解的情况中, 80%以上的信访者在未向村委会、社区反映问题的情况下, 直接到信访大厅进行信访。国家信访局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 但现实中不少信访人仍忽视政府工作人员的劝导, 越级、进京上访。

2.非正常上访问题亟待解决

现行信访工作内容广泛而复杂, 信访机构责重权轻, 社会上的“信访热”却持续升温。再加上强化信访的指导思想一直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信访与权力评价的关联度日益加深, 信访量成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信访工作的强化一方面帮助了一部分群众快速、合法地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但另一方面却也使一些人获得了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利益。《信访条例》第二十条虽然对群众信访行为明确规定了“六个不得”, 但若违反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 对绝大部分的非正常上访行为无依法处置的法律依据, 只能采取“盯死看牢包死”等手段, 这不仅增加了基层压力, 还造成“越接访工作越被动”的恶性循环局面。

3.信访呈现阶段性, “三农”问题占主导地位

根据笔者获取的资料及座谈了解的情况, T县信访反映出的问题呈现阶段性特点, 不同阶段主要矛盾有所区别。每年3月底、4月初开始平整土地, 随着农村政策的调整, 粮食直补金额逐年增加, 过去一些群众撂荒弃耕、流转的土地使用权归属问题突出, 致使在这一阶段有关土地问题的上访量增长明显。6-8月为灌溉高峰, 此阶段上游来水少、需求量大, 因灌溉产生的矛盾纠纷占较大比例。9-10月底为农忙收获季节, 信访数量有所减少。10月至春节前, 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是制种纠纷、拖欠农民工工资纠纷、困难群众生活保障、采暖问题。截止笔者调研, 2014年前三季度信访案件数量统计资料尚未完全形成, 笔者仅获取到1-5月份案件数量统计情况。其中, 涉及“三农”方面的信访案件共84件, 占信访总量的31%。

(二) 原因分析

1.信访观念存在误区

信访本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 是民情民意的聚集地, 群众上访体现了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并寄予厚望。但在某些信访人眼中, “上访”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渠道。在政绩考核方面“上访者”多就反映出当地“不稳定”, 于是各种针对上访的考核、通报、排名应运而生。在这种考核机制和指标评价体系下, 基层政府为通过考核, 不在排名中垫底, 采取截访、消号、“花钱买平安”等方式降低上访量, 有时甚至以“牺牲”法治为代价。虽然信访排名制度已经取消, 但长期形成的这种观念难以迅速消除, 同时这种考核机制也确实助长了一些信访人的不良风气, 不管诉求是否合理、程序是否合法, 只要采取“闹”的态度, 或多或少政府相关部门也能满足部分诉求, 信访作为一种看似廉价的救济手段却在耗费着各种巨大的成本。

2.群众利益需求过高

通过对信访反映问题的了解, 在一些信访案件中, 特别是“信访专业户”所反映的问题中, 利益需求过高是导致部分人不断上访, 闹访、缠访, 乃至进京上访的主要原因。受国家劳教制度终结、信访通报制度和劝返接领机制调整等大政策影响, 个别信访人蓄意进京非访, 以期借信访施压基层组织、借信访谋求更大利益。部分上访群众对上访持过高诉求, 一旦达不到个人期望, 就采取反复缠访、闹访、越级上访等非正常上访行为, 甚至扬言赴京上访制造事端, 败坏政府形象。在困难群体救助及社会保障问题信访案件中, 由于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救助政策, 由政府承担的社会救助面扩大, 困难群体寄希望于政府救助的期望增强, 少数群众不能正确看待国家政策调整, 受经济利益驱动, 由于自身愿望得不到实现, 产生失衡心理造成上访。

3.信访法规不健全

单从信访立法的数量上看, 现有的法规和规章不少, 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信访问题难以解决, 纵观各类信访立法, 也会发现造成信访制度不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一是法律层级不够。2005年5月1日颁布修订后的《信访条例》仅仅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法律层级不高。二是红头文件多。各地日常大量的信访行为规范主要靠上级以党委或信访联席会议名义下达的各种红头文件、内部文件等, 虽然能从行政的角度让下级服从上级, 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约束, 却不能对信访人产生行政强制力。三是规定不详细, 非正常上访处罚无依据。《信访条例》第二十条仅规定了非正常上访的情况, 但对于这些行为出现后如何进行处理没有进行明确规定, 在实践中主要结合《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责任追究。一些非正常上访案件中, 因发生场所、涉及群体人员等因素, 加上“慎用警力”的执法观念, 行为难以处理, 基层信访机构只有劝导、转办权而没有行政强制权, 闹访等成了无法管、无人管的境地, 出现了“管理空档”。

三、对策建议

针对T县信访现状及其呈现出的特点, 笔者经过认真分析, 深入思考, 提出建议, 希望能够对基层信访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 加强宣传, 树立正确观念

要规范信访行为, 首先就是要让群众正确认识和看待信访问题。要加强法治宣传力度, 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观, 大力宣传依法信访、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对于国家新出台的与信访相关的意见办法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 及时的宣传, 告诉群众哪些属于非正常信访以及可能承担的后果和责任, 让群众树立正确的信访理念。其次, 要加强信访队伍建设,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经常性组织集中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妥善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不仅做到依法处理问题, 更要善于调解、缓和矛盾, 具备息事宁人、息诉停访的本领。同时, 工作人员要在信访工作中规范自身言行, 明确态度, 该处理、该解决的, 绝不拖延、推诿, 不该处理, 不能解决的, 也绝不妥协。

(二) 提高立法层次, 完善配套制度

《信访条例》法律层级不高, 使得信访制度的实施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应当尽快将《信访法》纳入人大立法规划, 并开展充分调研。同时, 要积极完善信访配套制度, 将信访与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济制度、《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进行有效衔接。通过法律援助使经济困难的上访人得到所需要的法律服务, 消除其维权的经济障碍。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对于符合要求的信访人及时给予救助, 充分发挥司法救助解决纠纷及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 有效地从基础上减少和避免涉诉信访问题的发生。同时, 加强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的有效对接, 让对非正常上访行为, 特别是闹访、缠访等行为的处置有法可依。

(三) 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要充分发挥出群众工作站 (室) 作用, 积极推动信访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 提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定期进行逐事、逐人排查, 对排查出的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 要全部登记, 建立台帐, 通过说服教育、上门劝导、真心帮扶、热心解困等措施, 力争将各类问题发现在萌芽阶段、化解在发生之初, 不形成大的矛盾和信访问题。结合信访反映问题的阶段性特点, 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排查、检查和监管, 超前做好预防工作。对于各乡镇的重点稳控人员, 要及时了解其思想和行为倾向,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理顺情绪。在处理信访问题时要科学, 尽量防止个人问题群体化、简单的信访问题复杂化。

(四) 进一步完善信访信息系统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的精神, 积极适应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要求, 国家信访局出台了《关于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以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突破口, 推动信访工作效能水平和公信力的全面提升。全国信访信息系统的运行, 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群众信访, 实现了资源共享, 但该系统目前只运行到县一级。调研反映网上受理信访事项大量增多, 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现有人员编制、工作水平、硬件设施已远远跟不上当前信访形势发展的需要。另外, 由于该系统还在逐步完善当中, 在信息录入、处理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此, 需要尽快完善信访信息系统, 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同时, 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保障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鸣.社会冲突视角下的基层信访工作创新研究——以无锡市惠山区为例[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苏春生.基层信访制度改革与研究:困境与出路[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对XX县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篇8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和认识2007-02-10 16:48:0

4时下,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的第一要务,这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我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放眼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已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你拉我抢,力争朝夕,有人形象称之为“抢商”。可见竞争之激烈,那么如何在激烈在竞争中取得实效,实现高效招商。笔者结合我市实际,浅谈几点想法和认识,以做工作交流。

招商引资任务很明确,即寻项目,拉投资,找资金。目前,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利用沿海产业转移,把握时机寻求投资。所以,大家都放弃

了以前“在家立旗招商”变为“主动出门找商”。我想,这是非常及时的思路调整,但我个人认为,目前招商引资工作还应该进一步深刻理解并充分认识以下两点观念:

一、深刻理解并充分认识我市的城市经营定位和产业定位。对一个城市来讲,培养壮大城市的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第一需要,尤其像鹤壁这样一个新兴城市,更迫切需要强有力的产业作支撑。应该看到,招商引资,不仅是为了扩大地方经济规模、增加税源、提高财政收入,更关键的是要壮大优势产业,巩固主导产业,增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城市发展的比较优势,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因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过程中,中国经济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融入到全球经济,这就是需要我们以全球视野来寻找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日益细化的国际分工中,在世界范围的产业

转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往那种没有重点,没有特色,全面出击的经济发展思路需要调整。所以,招商引资工作要结合城市定位,产业定位,有重点分层次地引进自身发展所需的强势产业,巩固主导产业,提高优势产业的影响力,增强城市经营特色和城市发展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将招商引资和城市发展推上快车道,招商工作才会越做越容易,前来投资的商家才会以几何式递增,我市的经济也才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前,我市已确立“三个基地”建设的产业发展战略,大思路业已明确,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不能一直仅停留在“三大基地”这个几个字的字面上,我们迫切要做的就是细化,进一步明确三大基地涉及的每一产业的具体情况,如发展前景,发展方向,决定因素等,确定每个具体产业的工作切入点和产业实施思路。

二、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当前产业转移和产业扩张的实质及背后深层驱

动力。

产业转移的导致因素可能很多,但最主要因素,无外乎逃避不利因素,趋向有利因素。所以,我们要具体到每个产业,分门别类地做出分析,探讨这个产业为什么转移,当前在原转出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是什么,原转出地仍然吸引它的因素是什么,对新转入地期望是什么,顾虑是什么,我们目前吸引其转入的因素是什么,妨碍其转入的因素是什么,对每个产业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有所把握。当前,营销界大家都在讲,随着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发展,现代营销就是要根据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同样,认识到了每个具体产业转移的驱动力,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突出强化已有优势,根据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创造新优势,为具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壮大,提供“个性化服务”,创造“个性化优势”。

基于以上两点,结合沿海一些城市发展的启示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对我市

目前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个人的以下五点认识和建议。

⒈准确把握城市主导产业发展战略及具体实施思路来指导招商引资工作。当今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其劳动力、自然资源和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这些作用力正在减弱,而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日益细化的国际分工中准确定位,确定主导产业,强化比较优势产业,并营造一个良好的适于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的创业经营环境,将逐渐成为国家间、地区间、城市间竞争的决定因素。

就鹤壁的情况看,招商引资应服务于三个基地建设,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迫切需要针对“三个基地”具体产业制定灵活的产业发展政策,指导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对主导产业应制定倾斜性政策。相应的招商引资过程中,也应该有重点分层次的引进与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强势产业。按市委市政府要求,优先引

进增强主导产业核心地位的大项目、工业项目。当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只要能增强我们主导产业发展的项目,不分大小,我们都应该欢迎。另一方面,我们要工业强市,也不是说每一项工业都适合鹤壁发展。所以,李培育市长讲:“我们要小中见特,小中见强。我们要突出优势,重点发展。”

⒉招商引资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结合,营造产业发展氛围。要有针对性的降低与主导产业相关的部分产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引导民间资本积极进入。不要嫌其创业主体规模小。因为用发展的眼光看,“小”只是目前情况,只要顺应发展趋势,小规模能大群体密集分布,照样可以“万紫千红春满园”,照样可以成大气候。

以温州为例,温州自身没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和矿产资源,也没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但温州通过自身力量,建成了种轻工小商品的国家级生产基地,“温州制造”风靡全国,温州皮鞋、服装、眼镜、低压电器、电子金属打火机和民用灯具等商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那么是什么造就了今日辉煌的温州有人总结了五点原因,其中最关键的是,灵活的市场机制。灵活的市场机制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温州最大的优势。正是灵活的市场机制催生了大批自发而生的民本经济即个体私营经济,进而为以后温州成规模的密集的产业群分布奠定了基础。

就我们市的食品加工业基地而言,我们不一定仅仅依靠几个规模性的龙头企业,我们有十分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优质农产品资源和地方土特产品资源,我们完全可以鼓励千家万户成为创业主体。发展家庭工业,同样是打造密集产业群的捷径,因为自发性的创业往往更有活力。这就是说,我们在借外力的同时,另一方面要不断放活,通过灵活的市场机制来增强内力,加快发展。

⒊具体性招商引资与长期性区域经济协作相结合,建立招商引资的长效

机制。

在我市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借助外力、工业强市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对沿海与内地间产业演进的趋势要有持续的、长期的了解和关注。随着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产业转移将会以各种方式持续进行,尤其是高能耗、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内地转移一直在持续进行,并且还有一些产业因为市场开发的需要也开始扩张和转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并适时做出前瞻性的判断,并在第一时间采取得力措施。因此,我们可以尝试性地与沿海一些城市建立长期经济协作关系,实现联姻,建立对接。在此基础上,以项目合作为中心,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线,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协调,企业为主,市场运作。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经济合作格局,促进内地沿海间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⒋将沿海企业生存环境与内地企

业生存环境比较研究做出一项长期工作,站在企业的角度去理解生存环境,做到知己知彼,克服盲目行动,以灵活的市场机制,适时出台吸引外资进入、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独特的城市产业发展优势。

县招商引资工作汇报 篇9

X年,XX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三年倍增、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紧扣招商引资主题,坚持把招商引资和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核心要务,狠抓责任落实,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1、全县动员招商,明确目标。

年初,县委、县府对全年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认真谋划,并由县政府下发文件,明确各县直部门、乡镇的招商引资任务,提高招商引资工作在考核成绩中的比重,要求全县各单位、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重心,集中骨干力量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2月17日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并指出20工作的思路与重心,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加压奋进;6月14日,全县工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工业经济运行及招商引资情况,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7月18日,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调度会议召开,对全县工业会议以来的招商引资情况进行调度;9月23日,召开全县大干四季度、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动员会议,对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完成全年目标。

2、领导带头招商,走出去恳谈。

今年以来,紧紧抓住北上对接央企、强企和南下承接产业转移招商的机会,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各大商业展会,主动出击拜访各大型企业,进一步宣传、推介陵县。县主要领导10多次带队分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组织、参加洽谈活动。5月30日,县长XX带队赴广州参加德州—广州经贸洽谈会,签定了投资30亿元的力驰汽车工业园项目和投资12亿元的兴隆高档皮革项目;10月18日,县委书记马俊昀带队赴上海参加XX德州—上海区域战略合作恳谈会,签订了投资10亿元的花卉博览园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造纸工业园项目;11月22日,县委书记马俊昀带队赴北京参加山东德州融入首都经济圈合作恳谈会,签订了投资300亿元的中国华阳集团低碳产业园项目和投资100亿元的德州专用汽车产业城项目,并与中国服装集团深入洽谈交流;12月22日,县委书记马俊昀带队赴天津滨海新区参加德州—天津环渤海经济圈区域合作恳谈会,签订了投资30亿元的东方公园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和投资15亿元的西格玛产业园项目。

3、热诚邀请客商,请进来洽谈。

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邀请客商来陵县实地考察。举办了20多次投资环境推介会,会见客商800多人。以优质的资源吸引客商,用真情的服务感动客商,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进程。3月23日,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主任张佐佑一行来陵县考察,洽谈低碳产业项目;5月30日,中国华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XX来陵县投资考察,签订了东方智慧养生园、北斗产业园项目;9月27日,陵县召开台商投资说明会,签订了投资5亿元的养老健康产业园项目;11月6日,北京中国服装集团公司总经理梁勇一行来考察;11月13日,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办公厅主任赵书良一行来参观考察;11月28日,全国工商联汽摩配用品业商会副会长杨庆海一行来考察;12月5日,上海燎申集团董事长助理、投资部总经理胡焯一行来考察;12月12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雯轲率队来考察。

4、强化招商分队,驻外招商。

在广泛联系线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驻外分队招商的作用,着力开展三个“引进”,一是着力引进聚集、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龙头项目。结合重点产业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成龙配套、优势互补的项目引进格局。二是着力引进具有独立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优势企业。三是着力引进占用资源少、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现代加工业项目。另外,围绕提升我县马颊河生态岛载体的服务功能,加强了旅游、金融、物流、培训、养生等服务业项目招商。目前,投资30亿元中金控股、投资20亿元安徽鑫诚商贸开发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推进;投资8亿元青岛依美服饰项目即将开工。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招商引资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招商队伍人员业务培训。邀请国土、国税、地税、建设、发改委等部门12名专职人员讲解相关法规政策,观看昆山招商局局长孙建中和国际投资环境研究院院长黄静等名家视频讲座,并到德州经济开发区、齐河等11个县市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开发区等地参观学习。围绕“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的工作方针锤炼招商队伍,提高招商人员业务水平和招商能力,并加强对招商干部自身素质修养的建设,培养出一支具有务实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求实的精神的招商主力军。

5、扩大招商主体,以商招商。

充分调动现有企业的积极性,强化企业招商主体地位,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力量。鼓励已在陵县投资的客商坚定投资发展的信心,并通过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引进国内外资金与项目。通过他们影响,联系、吸引更多客商前来考察合作,形成以商招商的联动效应。富路车业通过发挥产业聚集效应,联系引进了投资8.6亿元的汽车配件工业园项目;金嘉实集团联系引进了投资15亿元的西格玛产业园项目;加州锦城置业引进了万晟和恒盛两个大型置业项目。通过以商招商,实现了龙头型项目的引进,延伸了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促使我县主导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对县域经济起到了强力的拉动作用。

6、灵活利用资源,科学招商。

在集约利用土地的基础上,灵活利用现有资源,使资源利用最优化、最大化,并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

一是激活优势资源。充分利用项目东区和马颊河生态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资源,变资源为财源。陵县坚持高起点定位,编制印发《央企、强企500强企业名录》,重点对接引进央企强企,已落户北斗产业园、东方智慧养生园、智诺理想镇等多个过50亿元的项目。

关于对德州市风电产业招商的思考 篇10

全球风能资源蕴藏量巨大, 约达27.4亿兆瓦, 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000万兆瓦, 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来自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资料显示, 全球风力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截至2008年底已达9.41万兆瓦, 比2007年的7.41万兆瓦增加27%。风力发电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新建发电厂的“主流选择”之一。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风力发电就业人口约23万, 市场规模超过370亿美元。一批领先的风电企业逐渐浮出水面, 如丹麦维斯塔斯公司、美国通用电气、印度苏司兰和中国的金风公司等已经成为世界十大风能设备提供商, 并连续10年占据了全球市场90%以上的份额。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风机规模的增大, 风力发电的成本呈持续降低趋势。全球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 预计到2012年全球风力发电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达24.03万兆瓦。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努力, 风能开发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风电产业呈“爆发式”发展态势。最新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新增约630多万千瓦, 与2007年新增装机容量相比增长率为91%, 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200万千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现在全球排名第四位, 未来3~5年, 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将会达到世界第一。

德州周边风电产业发展现状

德州位于环渤海经济圈, 目前在该区域形成了两大风电产业集群既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开发区和河北保定的“中国电谷”。

在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之一的天津开发区, 2008年, 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对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达到7%。目前, 维斯塔斯风力发电设备 (中国) 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和广东阳明等3家国内外知名的风电整机生产巨头已落户滨海新区, 聚集了LM、汉森 (HANSEN) 和弗兰德集团等生产风机关键零部件如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的企业20余家。预计到2015年, 产业园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制造基地、总装发运中心与技术服务中心, 聚集5~10家整机厂商, 累计市场份额达到中国的1/3, 累计销售收入1200亿元。

保定·中国电谷风力发电产业按照“叶片先行, 发展总装, 完善配套”的思路, 扩大生产规模, 引进风电总装项目, 实现风力发电装备国产化, 形成较为完备的风力发电产业链风能发电产业上, 拥有涵盖风电叶片、整机、控制等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制造、检测的企业近50家, 正在构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条。中航惠腾公司是国内惟一能实现国产化风能发电叶片批量生产、也是亚洲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企业, 产量占国内国产叶片的90%。目前, 保定高新区组建的风电整机工程技术中心、风电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等, 已经开始准备申报纳入国家级研发中心。除中航惠腾外, 区内还坐落着惠德风电公司、国电联合动力等多家风电企业。2008年, “中国电谷”新增叶片生产企业3家, 整机生产企业2家, 6家风电叶片配套企业全部投产, 风电整机产能达到100台, 风电叶片产能达到1200兆瓦, 风电控制系统产能达到400台。预计今后5~1 0年内, 产值达到200亿元。

德州市风电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德州市近几年风电企业有一定发展, 主要有德州中南集团和北京世界威能合作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风叶; (丹麦) 德州株丕特风力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生产机舱罩和导流罩, 其产品全部出口欧美;禹城通裕集团生产的风力发电机主轴;经济开发区十三局机械厂生产的风力发电设备塔架;经济开发区华星、德州双一集团生产的风力电机防护罩。当前我市风电产业发展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对风电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工作上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没有制定风电产业的规划和优惠政策, 找不到风电产业发展“突破口”。二是没有带动产业发展整机组装企业。德州风电产品属于整机配套, 企业生产规模较小, 多属于订单生产。二是关键零部件发展空白。目前关键的零部件, 如轴承、液压件, 电机、电控等部分关键零部件, 成为德州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 必须下工夫解决

对德州市风电产业招商的建议

近年来, 我国以大型并网型风电机组为主的风电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我国第3大支柱能源。风能的广泛使用为风电产品生产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业内专家预计, 在不久的将来, 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引导下, 风电产业聚集迅速的滨海新区和保定, 有望成为国际、国内重要的风电产业中心。德州风电产品起步晚, 但发展空间大, 加上优越区域地理位置, 与滨海新区和保定的合作空间很大。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 争取项目资金, 扩大配套产品生产规模。德州以玻璃钢为主复合材料基础雄厚, 双一集团现已经为滨海新区世界最大的风电制造商维斯塔斯等进行了配套, 禹城通裕风电主轴项目省发改委已批准立项。建议市发改委牵头德州部分风电配套企业如:中南、双一、通裕等企业, 利用中国政府将风电产业列入能源产业振兴规划, 2020年前投资达1万个亿难得机遇, 对全市风电配套企业进行包装推介, 争取风电项目国家无偿资金和财政支持, 从根本解决风电配套企业少、规模偏小的制约瓶颈, 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资金, 做大、做强现有德州风电配套产品。

(二) 引进技改资金, 开发新的风电配套产品。德州目前的风电产品单一, 技术含量较低, 在风能发电机、齿轮箱、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还是空白。建议德州市经委牵头, 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为德州恒力电机有限公司和德州齿轮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技术改造资金, 通过技术引进和装备改造, 争取在风能发电机、齿轮箱等风能机械装备制造配套有所“突破”。

(三) 鼓励合作创新, 支持风电企业来德州合资参股。借鉴中南集团和北京世纪威能成功的合作模式, 利用德州市区位、劳动力、土地等优势, 大力支持风电企业到合资参股。通过联办企业, 可以直接引进其技术成果, 解决风电产品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制约, 解决风电产业配套产品规模小问题, 通过合作平台, 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上一篇:教育名师申请书下一篇:《海的女儿》读书笔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