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体系

2024-10-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饮食文化体系(精选8篇)

饮食文化体系 篇1

一、坚持外化于形,精心打造以阵地为平台的廉洁文化载体

创建“本廉企业”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及教育阵地平台。旗山矿不断探寻创建新路,在“切入”、“结合”、“融进”上深入实践,使“本廉企业”创建工作程序更趋合理,行为更加规范,活动形式更趋有效。

创建主题公园。旗山煤矿突出“德法并举”,把依法治企与依德治企紧密结合,实施廉洁文化精品工程,建设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润德园,将廉洁理念、廉洁故事、廉洁警语、廉洁格言等内容融入到“听雨轩、秉德门、泊莲桥、铭德厅、文化长廊、水廉瀑布”等12处景点中,寓教于文、寓教于景、寓教于游、寓教于休闲之中。把价值命题和道德标准融入园林格局,丰富了廉洁文化的内涵,打造了廉洁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该园自2005年6月建成以来,已承接省国有企业企务公开现场会、徐州市廉洁文化现场观摩会等多次重要会议,有2000余名各级领导干部来园参观接受教育,受到省国资委和徐州市委、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设计廉洁文化标识。廉洁文化标识是廉洁理念在视觉上的表现。旗山煤矿廉洁文化标识由廉洁字母“lj”及竹杆组合成旗山矿商标变形。竹叶演变成煤的字母“m”,旗的字母“q”由竹杆和廉洁的第一个字母“lj”组合而成。外形图为旗山字母“q”,竹叶为“m”,色调淡雅,图形流畅,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有清廉雅洁之意。寓意积极向上,高风亮节,充满活力,代表企业的廉洁目标和政治形象。

构建网上教育室。依托门户网站,对现有“廉洁文化”网页进行了全新改版,建立融纪检动态、政策法规、廉文选读等多模块的“廉洁文化网上教育室”,设立“廉政论坛”,要求全矿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每月至少登录一次,每季度至少撰写一篇“百字感言”,使受教育对象更宽,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在时间和时空上更便捷。运用传媒、通讯平台,利用电教等形式,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提高科技在廉政建设中的贡献率。

建设基层示范点。旗山煤矿把廉洁文化进区队作为“本廉企业”创建的重要环节,制定并实施了廉洁文化进区队示范点“五有”标准。标准从组织制度、宣传氛围,阵地建设、实际成效等方面细化了考核内容,最终目标是区队实现反腐倡廉和安全生产并重,有效防止腐败问题发生,党员干部无违规违纪行为,职工群众满意度高。矿举办自行申报、检查考核、张榜公示、命名授牌的方法进行考核评比,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全矿有14个单位进行了申报。

二、坚持内化于心,培育以理念为先导的廉洁文化理念

创建本廉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让廉洁理念内化于心,使之成为职工的一种原则、信念和力量。旗山矿通过系统教育,示范引领,使廉洁行为延伸到各个工作岗位、递进到每名职工的心灵深处,成为一种自觉追求。

“四个才有”开启廉洁文化理念。2004年,旗山煤矿一名年青的中层干部因受贿罪被判处七年徒刑,是旗山煤矿历史上党员干部违纪处理最重的一个案件,在全矿产生很大反响。事件发生后,矿党政在冷静思考的同时,从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从居安思危的层面进行反向激励,适时提出了“四个才有”的廉洁理念,即:廉洁才有政治生命,廉洁才有家庭幸福,廉洁才有企业形象,廉洁才有和谐发展。“四个才有”诠释了廉洁与党员干部责任、企业形象、企业管理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本廉创建在企业管理诸要素中的突出地位,为提升企业廉洁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个贵在”为廉洁创建准确定位。2005年9月,江苏省国有企业企务公开工作现场会在旗山煤矿召开,表明企业的民主管理、企务公开工作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会后,矿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从廉洁管理责任落实的层面上,提出了“四个贵在”的廉洁理念,即:制度贵在健全,责任贵在落实,管理贵在到位,纠偏贵在持久。“四个贵在”对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准确定位,把廉洁管理融入企业管理大格局,明确了廉洁管理和责任落实核心主体,突出了制度至上、精准执行的重要性,彰显了企业特色廉洁文化的精髓。

饮食文化体系 篇2

企业文化理念进入我国是在1984年, 从企业文化开始被关注到现在的20多年中,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多集中在制造业, 如海尔、联想等, 而建筑施工领域中的成功案例则非常少, 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浅层化、表象化、形式化现象严重, 没有特色, 没有生命力, 显得十分苍白和呆板, 落后于国内企业文化建设整体发展水平。

2 建筑施工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企业自身管理和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企业管理发展到现在,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经验管理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制度管理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文化管理阶段。从世界优秀公司成功案例及企业发展的角度上看, 后者具有更高的层次, 是更为有效的管理企业的方法。企业要发展, 就必须走文化管理的道路。企业文化作为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 日渐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建筑施工领域市场开放程度高, 竞争异常残酷, 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环境来讲, 建设企业文化都刻不容缓。

2.2 适应我国整体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企业是合谐社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不和谐的企业同样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

3 建筑施工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

企业文化能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目标, 把员工凝聚在企业周围, 使员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 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设企业文化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还具有诸多现实意义:

(1) 它具有稳定的功能, 有利于企业平稳运行。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多陷于一种“规模不经济”的怪圈内, 效益普遍低下。在这种情况下,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矛盾和问题。企业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的力量, 对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起着削弱、改造的功能, 使企业处于有序状态。因此, 困难企业或者说企业的困难时期尤其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以化解和消除由于企业暂时困难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2) 它具有消除各类隐性成本的功能, 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效益。隐性成本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在经济核算上通常难以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记录、计量, 因而不会引起高度重视。但现实生活中建筑施工企业的隐性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说由于发生安全伤亡事故造成的赔偿, 动辄几十万元每人;又比如说由于质量事故引发的多支出的成本通常也是高昂的。另外还有诸如由于内部磨擦、信息失真、激励约束失当等引发的隐性成本, 这些隐性成本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3) 它具有增强企业信誉度的功能, 能够提升企业品牌价值。良好的经济效益来源于良好的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有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建筑施工企业形象的树立主要靠安全生产、优质工程、按时交付等。诚然, 作业人员责任心大小对安全质量关系重大, 但究其根源, 由企业文化培养起来的精神主宰—使命感才是维系安全质量、树立企业形象最好的法宝。

(4) 它具有凝聚和激励的功能, 可以为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 反而是跟企业文化有关, 与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导致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人表扬。而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 就如同一面大旗, 使员工自觉簇拥在周围, 并吸引新鲜血液注入。

(5) 它具有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功能。它为企业指明发展的方向, 把企业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企业文化越强有力, 越用不着详尽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张瑞敏说过:“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 可以这样讲, 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在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4.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认识上存在不足。由于认识上的不足, 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浅层化、表象化、形式化。 (1) 定义理解模糊。现实中有不少人不了解企业文化其实指的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 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 (2) 内涵理解模糊。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 它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一种理念。它表现为内在的、隐性的、本质的力量, 尽管它最终是以外在的、显性的、具体的公开行为模式表现出来, 但绝不能与公开的行为模式相混淆。 (3) 目的理解模糊。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在企业员工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 继而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 作用理解模糊。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有很多人还认为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没有什么作用或作用很小, 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不重视。

(2) 没有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照搬照抄别人的模式, 导致企业文化没有特色, 没有活力。企业文化不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是细致而且切合实际的, 任何响亮但却空洞的口号、文字、说辞都只是为了赶上企业文化的潮流而已。

(3) 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建设企业文化, 导致效果不理想。有些企业花了大力气搞文化建设, 但企业管理仍然混乱, 有令不行, 甚至出现互相拆台的现象。

(4) 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渗入到项目中去, 导致企业文化执行力差。项目经理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最基层, 同时也是建筑施工企业对外的窗口, 业主和外界了解企业主要就通过项目。企业文化执行得好不好, 是否“落地”, 关键看项目文化搞得怎么样。

5 建筑施工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探寻

(1) 加强学习, 消除认识上的误区。由企业领导带头加强对企业文化相关理论的学习, 对相关企业文化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从深度和广度上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提高对建设企业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 对本企业文化进行准确定位, 避免企业文化建设不切实际。对企业文化定位, 应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调研: (1) 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深入了解本企业相比于其它组织的特点、优势。 (2) 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员工的需求。 (3) 了解企业领导者的个性和管理风格。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企业文化也就是企业家文化, 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定位、塑造、执行、发展过程中, 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任何企业文化的重大变化都是由企业家来推动完成的。

(3) 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来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应从企业文化的软环境入手, 即要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人人平等, 互相尊重, 畅所欲言的环境。创造这种环境有三个原则: (1) 尊重个人原则。文化的本质是人, 通过对优秀企业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 “尊重个人”是这些优秀企业文化的共同特点。如沃尔玛、IBM、万科等, 这些企业尽管各级员工职责明确, 但却少有歧视现象。 (2) 沟通原则。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的内部沟通平台, 这样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就不容易存在隔阂和矛盾, 比较能取得相互理解, 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3) 正气占主导原则。企业同社会一样, 必须正气占主导, 人的心态才会端正、情绪才会顺畅。在企业里做到这点, 那么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就会毫无保留地蜂拥而至, 对企业而言, 这是笔巨大的财富。

(4) 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让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个角落, 每一位员工心里。 (1)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 人们既可以通过这些渠道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游艺活动等来消除工作中的紧张情绪, 也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进行调节和充电。此外, 还可以建立员工激励机制, 进行各类创优评先活动, 使员工们在拿到物质奖励的同时, 更多地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 (2) 在这个过程中, 应尽量发动每一位员工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关键是有效。因此, 促进了员工的团结合作精神, 使这次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 把企业文化的落脚点放在项目部。项目部员工工作辛苦, 长期离家在外, 工作之余很容易产生单调乏味感, 而项目员工的精神状态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效益, 继而关系到企业形象的树立, 因此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 要把工作重心落到项目部, 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项目员工在项目部找到家的感觉, 感受到家的温暖。

(5) 对企业文化执行效果综合评价, 归纳意见, 整合思想进行再次修正、推行, 以使企业文化日渐成熟完善。企业文化管理也是动态发展的, 需要不断修正至趋于成熟完善。因此, 在企业文化开展一段时间后, 应组织专人对企业文化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修正、推进, 如此反复以至日益完善, 形成良性循环。评价应主要以是否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了好处, 企业家和员工是否更加快乐, 工作效率是否有所提高为标准。

6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的问题

应正确处理好统一和个性的关系。现在许多企业一提企业文化就认为是什么都要统一起来, 企业视觉识别标识 (CIS) 、规章制度、企业形象、思想认识、价值理念这些是一定要统一起来的, 但此外, 我们还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 在统一的基础上, 以人为本, 尊重个性, 才能使企业更为合谐。

7 结束语

饮食文化体系 篇3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区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化资源不断整合,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文化室、图书室,计算机、音响设施成为许多社区文化室的基本设置,大部分住宅小区配备了宣传栏和读报栏。同时,文化队伍发展壮大,各社区组织本区域内的各类文艺骨干,在文化馆等上级部门的扶持指导下,成立了以合唱队、舞蹈队、腰鼓队等为主的文艺小分队,长期坚持为群众演出,活跃在社区文艺舞台上。社区还常常开展一些主题性的文化活动,配合政府宣传中心工作。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不足

尽管近年的社区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各地发展水平不均,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资金投入不足,困扰社区文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所拨经费也常常只够购置计算机、桌椅等设备,勉强保证最基本的办公需求。不少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起来后,设备得不到有效的更新、添置,更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聘请专业教师,文化活动和培训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另外,社区聘用干部工资待遇较低,使得高素质、稳定的社区干部队伍的形成难上加难。

(二)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不足,档次较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成为了城市居民最主要的户外活动、休闲场所。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又必须依托相应的文化设施。当前,在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社区文化设施缺口仍然较大,活动场地、活动器材和设施短缺。全国6524个街道中,共有街道文化站4545个,没有文化站的占30.33%。全国83370个社区居委会中,共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37732个,没有文化活动室的占54.74%。

(三)文化专干不专,身兼数职现象普遍。

目前,社区中文化干部身兼数职的现象十分普遍,许多文化干部在承担文化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兼任团委、计生、办公室等多项工作,无法专干专用,能够投入文化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对社区文化工作无法进行有效地指导、协调和服务。

三、参与人员老龄化,年轻人参与率低

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当前,日常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人员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年人,年龄结构偏大。年轻人对社区工作知之甚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年轻人参与度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给社区文化活动的推广带来很大难度。

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入,保障社区文化事业发展。

首先,建议各级政府把社区文化投入纳入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以保障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来源,且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水平,确保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其次,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形成社会资源共享、多方积极投入的社区文化共享、共建局面。

在这一方面,海沧区政府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12年,海沧区邀请厦门市歌舞剧院在区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了48场“温馨海沧”假日广场专场文艺演出。该演出是在区政府主导下,由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进行独家冠名赞助的。同时,作为企业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的鼓励措施,企业当年的应缴纳税款可依据该年度的赞助费用数额做相应的减免优惠。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当地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高雅艺术。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

首先,要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社区乃至整个城市建设规划中来考虑,在小区规划初始就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按人口比例配建社区文化活动室,保证社区文化设施能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其次,要加大公益性文化场所及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例如,兴建社区文化广场、报刊栏、文体活动室、图书室、棋牌室等,为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场所。另外,要重视社区内现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推动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其文化场所,实现资源共享。

以海沧区为例,近年来,加大了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海沧湾公园、区法治文化公园、彩虹公园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由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宫和文化中心广场五个部分组成的区文化中心,共投资1.2亿元,总用地面积3.5万平方米,全部免费开放;投资5.2亿元,建设用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海沧区体育中心;全面铺开村、居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镇街及各村居已有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近10000平方米;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覆盖区、镇(街)村(居)三级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

(三)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增强后备力量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就必须建立一支文化素质较好、业务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队伍。首先,加强社区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社区聘用干部工资待遇,通过选聘,竞争上岗,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社区专干队伍。其次,加强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对日常社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文化人才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社区“文艺人才库”,并及时吸收到社区文化工作队伍中来,使之成为社区文艺骨干。第三,还必须注重对文化管理建设干部及社区文艺骨干进行定期培训,使社区文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海沧区是厦门市最早执行文体协管员聘任制度的先行区,现共有专职文体协管员37人。自2011年起,海沧区村(居、场)级文体协管员工资由每月500元提高到每月1100元。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成为海沧区基层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海沧区文化馆定期指派专业教师深入各个社区,举办秧歌、排舞、交谊舞、合唱及如何组织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协助搞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等各类培训。

(四)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创新模式,提升年轻人参与热情。

目前,由于工作压力大、缺少时间,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一是年轻人远离社区活动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激发年轻人的参与热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开展适合年轻人的活动。目前社区开展的广场舞、腰鼓舞等活动大多适合中老年人,年轻人感兴趣的很少,参与的人数少之又少。我们可以多举办一些歌唱类比赛、球类比赛、户外远足及登山类的年轻人喜欢的活动,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适合年轻人的公益讲座,或者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吸引80、90后父母参加;二是创新模式,从“新”上下功夫,改变活动的方式,吸引年轻人参与。例如开创网络社区、微博或微信平台,每次社区搞活动可以在网络论坛或是微信群上提前发出“帖子”,公布活动内容、时间、地点等详细信息,方便青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时间来取舍,年轻人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对社区活动进行推广。

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篇4

核心理念结构

企业文化战略——愿景引航

愿景是长期的、它不是具体的战略目标。愿景就是告诉人们“企业是什么”,告诉人们企业将做成什么样子,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望和描述。只有清晰地描述企业的愿景,员工、社会、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才能对企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一个美好的愿景能够激发人们发自内心的感召力量,激发人们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愿景举例:我们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使命

使命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存在的理由。使命的体现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主动式表述、被动式表述。主动式表述通常体现为一句高度概括式的语言;被动式表述一般可以分为五个维度:股东、顾客、员工、合作伙伴、社会。

主动性使命表述示例:

被动式使命表述示例:

联想的使命可以概括为“四为”:为客户、为股东、为社会、为员工。

为客户——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概括来说就是,让科技走近大众,走近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

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联想将一如既往地严格遵守中国的和其它已开展业务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做当地的好公民,为社会贡献越来越多的税收,积极参与科技、教育、环保、赈灾、体育等各种公益事业,提供先进科技产品,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联想将要成为百年老店,为股东创造长远的价值,不为一时短期利益而损害长期发展;

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供员工工作生活质量。联想的未来就是大家共同的未来,联想的宗旨是与员工共同发展。

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共同做事的原则,是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的精神标准。

核心价值观应该是最“关键的、重要的”,而且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为数不多的价值取向。

核心价值观也不是以人们是否喜欢为标准,它应该是企业核心团队发自内心的价值取向。

文化产业体系 篇5

从功能上看,是“实用”研究多,而“理论”研究不足。相关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文化产业的“跟踪”和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市场拓展需要,有些则主要是简单的新技术、新概念介绍,以及相关市场调研的数据发布,而以文化产业基本理论问题、学科框架体系、内在规律等为对象的基本理论研究一直处于次要地位。基础理论研究尽管不直接表现为文化产业的产值与利润,但由于只有它能够提供一种基础性的“系统设置”,所以在实践中是绝对不应绕开的。

从学科上看,结构上的 “单体”化与功能上的 “封闭”化,产生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深入的和跨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与文化产业在理论上的多学科性,以及在实践上的高度综合性是严重不对称的。以新媒体文化产业为例,作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高新科技,新媒体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媒介融合的趋势。2000年,为了研究这一趋势,美国佛罗里达州曾启动了坦帕新闻中心。但这个试验样本之所以未取得预期的成功,主要是相关学科之间缺乏跨学科融合与多学科合作的机制。在中国,这一方面的问题更加明显。如文化产业在管理与经营上与政府、商业机构、技术研发中心联系密切,在内容上与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学、美学、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相关,在创意与推广上又涉及到新闻传播、影视制作、艺术设计、数码技术等领域,这些学科和领域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壁垒,也是导致中国文化产业综合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如何通过文化产业的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与之相关的各学科的视界融合与学理综合创新,是目前文化产业学在理论上可持续发展,以及在实践中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智力支持的关键所在。

从空间上看,由于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与产业发展在前,并成为全球性的主流话语,目前中国的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学习、译介的初级阶段。同时,由于落后现状导致的焦虑和学习中的急功近利,还形成了有些方面信息过度而有些方面信息严重短缺的后遗症。因而,如何全面地了解西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系统地掌握西方文化产业的理论进展,以便为建构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理论体系提供全面的资源与参照,也是决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提升国家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现实任务。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发表时间:2012-03-29

来源:新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记者白瀛 周玮 璩静)“十一五”期间,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完成

据文化部介绍,十七大以来,各级文化部门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2010年,全国文化基建项目1198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0.07亿元,比2007年增长46.4%;施工面积1243.46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40.8%;竣工项目5260个,竣工面积315.53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129.8%。

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十一五”期间,国家安排了中央预算内投资39.48亿元,支持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截至2011年底,需要中央补助投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23748个(不含黑龙江农垦项目)。

2011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2012年年底之前各级美术馆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

覆盖了90%行政村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泛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及广电、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优秀数字资源,依托各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工程,为基层送知识、送欢乐。

农家书屋遍布乡村

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据新闻出版总署介绍,几年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地方投入资金达到30多亿元,并且正在相应的加大配套力度。到2012年,农家书屋工程将基本竣工。

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是著名的“华夏钢村”。永联村农家书屋由江苏永钢集团投资200多万元扩建而成,占地1200平方米,藏书范围涵盖政治、经济管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工业技术、自然科学等22大类图书3万余册,期刊210种,俨然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图书馆,每天接待读者达300多人次。

永联村的“农家书屋”仅仅是中国“农家书屋”工程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去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提速,2011年新建农家书屋24.86万家,全国已累计建成农家书屋50.5万家,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广播电影电视“一个都不能少”

来自广电总局的数据,“十一五”时期,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共组建农村电影数字院线240条,数字电影放映队4.1万多支,拥有数字放映设备4.2万多套。2010年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超过800万场,覆盖了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形成了遍布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放映新格局,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定的“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基本实现。

2006年启动的“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主要围绕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覆盖“盲村”村村通建设和大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两项任务开展。

“十一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资金82亿元,解决了全国71.66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针对20户以上已通电“盲村”地处偏远,农户居住分散等特点,工程建设主要采用直播卫星方式解决覆盖问题,共解决了中西部1350万户近500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东部等有条件省份积极采用有线光缆联网等方式进行“村村通”建设,提前完成了“十一五”建设任务。

随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水平明显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承载“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 北京打造“和平

文化村” 发表时间:2012-03-2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由北京市门头沟区委区政府与润千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116亿元的“北京和平文化村”项目日前在京举行签约仪式。

据门头沟区区长王洪钟介绍,北京和平文化村由首都和平文化艺术馆、青少年和平文化宫、国际和平文化会议中心、和平文化家园暨高端人才聚集区、和平文化大道、国际和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主体项目及其配套设施项目组成。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北京和平文化村将尝试以高端人才聚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项目作为盈利点,带动公益文化项目的投入,预计建成后每年将为门头沟地区GDP增加300亿元-600亿元左右。

“和合共生”、“美美与共”,在门头沟区委书记韩子荣看来,这种“以和为贵”的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北京和平文化村建设的文化承载所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与润千秋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以此项目签署为契机,深化合作、携手发展,加快推进门头沟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开放水平。

北京和平文化村的建设,将形成东有“中央商务区CBD”,西有“中央文化区CCD”(Central Culture District)的格局。与故宫太和殿同一纬度的北京和平文化村也将成为北京市的又一张“文化名片”,构成北京“文化地图”上新的时尚坐标。(朱波)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四十二章 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全面持续有效地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守法、敬业诚信和勤俭节约,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第二节 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强化职业操守,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致富,发扬团队精神。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

第三节 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空间。加强青少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创造出更多青少年喜闻乐见、益智益德的文化作品,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有效遏制违法有害信息传播。综合运用经济、教育、法律、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

第四十三章 推进文化创新

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一节 创新文化内容形式

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研究设立国家艺术基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第二节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符合文化企业特点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完善版权法律政策体系,提高版权执法监管能力,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

第四十四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第一节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

第二节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制定文化产业技术标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影院建设。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与硬任务(思想纵横)

发表时间:2012-02-27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更加紧迫。文化是软实力,这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而言的,但就文化本身而言,要增强这个软实力,就需要把文化建设当作硬道理、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为什么说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硬任务?首先是因为,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在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因素和支撑力量。看看17至18世纪的中国:那时正值“康乾盛世”,就经济总量等硬实力来说位居世界第一,但它闭关锁国、重农轻商、禁锢思想、轻视科学,这种文化发展状况的结果是,软实力很软的“康乾盛世”不过是“落日的辉煌”。可见,文化是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硬指标:如果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强,迟早会强大起来;如果文化软实力很软,即使有强大的硬实力也很难保持下去。

之所以说增强文化软实力是硬任务,还因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十分艰巨,没有过硬的作风和举措绝对不行。例如,在社会意识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植根于每个国民的心灵?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情况下,如何发挥文化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中的作用,把十几亿人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据明显优势、“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如何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等等。这些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十足的难任务、硬任务,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文化的发展靠人才,增强文化软实力必须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文化人才。这同样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硬任务。文化人才的成长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培养和实践锻炼,需要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有利条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制度设计,没有科学有效的具体举措,很难形成文化人才不断涌现的喜人局面。

还应当看到,增强文化软实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适时完善文化政策;需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相关制度体系;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需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等等。凡此种种,没有一个是可以轻松完成的任务,都需要过硬的思想作风和过硬的本领。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把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攻坚克难的硬任务,以争创先进的志气、知难而上的决心、坚忍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邵思蜜 田力夫)

我国已经成功命名的文化园区时,他表示,这些园区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第一种是利用西安丰厚的文化历史资源发展起来的,比如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第二种是依靠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像深圳华侨城。还有一种类型,是文化和科技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像深圳的华强集团。另外,我国西部一些地区利用当地少数民族聚集的优势,发展了一些文化园区。

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虽然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过在各个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特别是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产业发展很快。

刘玉珠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看好的,我认为它会发展的很快。”究其原因,他指出三点:

首先是市场需求。因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经济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明显的增强,所以他认为这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最基础的一点。

第二,各级的党委和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不仅在政策上,而且在其他方面,都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第三,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经过市场的锻炼,我国产生了一批文化产业的人才。同时我国是文化资源比较丰厚的国家,只要我们政策措施到位,产业发展的前景势必特别广阔。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建行云南分行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就开始涉足广播电视与旅游领域,为客户提供了资金结算、固定资产建设贷款、流动资金周转贷款、百易安等产品服务,凭借着建设银行强大的系统和广泛的机构网络优势赢得好评。文化企业具有“轻资产,重创意”特征,缺乏有形抵押物,所拥有的知识产权难以进行价值评估;资金回报周期长、成长不确定性大;现金流不稳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面对这些难题,建行云南分行积极探索收费权质押、刊号质押等抵质押担保方式,结合并购重组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IPO顾问、信托计划产品等投行业务运用到企业经营活动中。

“十二五”期间,建行云南省分行将为全省文化产业提供100亿元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此次评选活动获奖企业的发展,并把获奖企业作为优先支持的目标客户,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信用评级、贷款申报、贷款支用等信贷业务,对获奖企业的员工以及参选企业也将给予部分产品和服务的优惠。建行云南省分行还将精选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为获奖和报名参加评选的文化企业提供全面、优质、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建行云南省分行还将与云南省文化厅紧密合作,依托“文化悦民”服务方案,研发适合文化企业的有效创新产品,为云南省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记者刘宇报道

《倍增计划》中把文化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当作两个重点支撑加以提出:一方面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明确提出要扶持中小文化企业,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这很符合中国文化产业的实际。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

中国文明网 2009-09-26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大 中小】 【打印】

【关闭】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诸多影响,但困难和挑战中蕴含着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面对经济下滑,文化产业有逆势而上的特点,这为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带来了契机。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规划目标。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1、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2、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和项目对文化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以资本为纽带推进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取得重要进展,力争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3、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文化原创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广泛运用,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显著提高。

4、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城乡文化市场进一步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逐步成为文化流通领域的主要力量,文化消费领域不断拓展,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明显增加。

5、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进一步扩大。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渠道和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增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三、重点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出版物发行业要积极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二)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基础性项目)。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继续推进国产动漫振兴工程、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多媒体数据库和经济信息平台、“中华字库” 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设项目。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文化领域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培育一批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实现低成本扩张,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符合规划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建设若干辐射全国的区域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一批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演艺娱乐和动漫等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五)扩大文化消费。不断适应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强原创性作品的创作,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努力降低成本,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快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重点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动主要城市演出场所连锁经营。支持全国文化票务网络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推进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的跨地区整合以及数字影院的建设和改造。支持国有出版发行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兼并重组。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支持优先选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水平高的文化设备及产品。

(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发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宽带光纤接入网络等网络基础设施的作用,制定和完善网络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纸质有声读物、电子书、手机报和网络出版物等新兴出版发行业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娱乐设施和舞台技术,鼓励文化设备提供商研发新型电影院、数字电影娱乐设备、便携式音响系统、流动演出系统及多功能集成化音响产品。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八)扩大对外文化贸易。落实国家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海关通关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2009-201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形成鼓励、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长效机制。重点扶持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网络游戏、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抓好国际营销网络建设。支持动漫、网络游戏、电子出版物等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鼓励文化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在国外兴办文化实体,建立文化产品营销网点,实现落地经营。办好国家重点支持的文化会展,通过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等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外图书展、影视展、艺术节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

四、政策措施

(一)降低准入门槛。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加大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及跨区域整合,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大幅增加中央财政“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

(三)落实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中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四)加大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倡导鼓励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企业“走出去”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迅速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五)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按照有关管理办法,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基金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保障条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党委宣传部门协调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要紧紧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加快推进出版发行单位转企改制和兼并重组,加快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抓好党报党刊发行体制和广播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大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三)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继续抓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继续办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 篇6

企业文化体系构建框架

尖塔式企业文化体系结构:

智海精密公司文化体系结构层次图

第一部分:企业理念文化层面(顶层文化)

一、公司使命:

以拉削刀具制造为基石,适应市场拓展产品线宽度,稳步朝纵向产业链延伸、渗透。为客户提供顶级配套服务。

二、公司愿景:

为追求和谐、责任、高效、创新的企业目标,我们要为员工创造一个优美、舒适、人性化的工作及生活环境,让员工安居乐业。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实现各方利益共同体达到共赢,成为中国拉削刀具行业第一方队成员,为社会提供精密、优质产品,造福于社会。

三、公司的发展战略:

以技术领先的战略理念来开拓市场

以保证质量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来巩固市场

以技术创新培养人才来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公司战略目标:

公司将在二十一世纪的十五年中,争创中国第一,跻身世界先进。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高新、复杂、精密拉削刀具生产基地。

五、公司价值理念:

(一)核心价值理念:

求实进取志存高远实业报国

(二)各分支价值理念:

1、人力观:人才是生产力,知人知底,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人尽其用。

2、利益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和谐共享共赢,智海精密是我们共同利益的源泉。

3、实践观:只有行动一切才会成为可能。

4、质量观:追求一流,不断改进,客户满意,铸就品牌。

5、市场观:市场所需,客户第一,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6、服务观:客户永远是对的,为客户服务好,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7、人际观: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8、团队观:团结就是力量,荣誉就是源泉。

9、工作观:岗位就是责任,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

10、员工品格观:忠诚、自律、主动、责任、担当。

六、公司精神:

至诚执着勇于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七、公司管理理念:

1、信任管理:

以自律为前提,以规则为标尺,以效率为目标。

2、制度管理: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力求公平、公正、公开。

3、效率管理:

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须讲求实效,减少无价值的环节和流程,注重投入及产出,不断持续改进。

八、企业的道德标准:详见《智海公司员工道德行为规范》

九、企业经营宗旨:

以人为本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第二部分:行为规范文化层面(中层文化)

一、管理制度:详见智海精密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内容。

二、员工手册: 详见《智海精密公司员工手册》

第三部分:物质文化层面(表层文化)

公司以蓝色为主体色,以白色为辅色。

一、公司的商标标识:

智海精密公司注册商标的标识图形由椭圆形图案中加“ZHJM”四个汉语拼音字母组成,如下图:

智海精密公司品牌视觉识别(VI)的主色彩为蓝色。蓝色──属冷色系,是一种趋于理性、豁达、深邃、庄重、科技感极强的色彩符号,他象征着蓝天、大海,代表着宽广的胸怀、浑厚的积淀、辽阔的视野。

公司商标椭圆中的“ZHJM”字母的颜色使用渐变的蓝色,它预示着智海精密公司从无到有、从艰难到立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同发展历程,象征着智海人自强不息执着不已的不懈追求。

1、“ZHJM”各为“智海精密”四个汉语拼音的打头字母; 2、椭圆形形似地球,充分体现智海精密公司日新月异不断发展壮大,实现智海精密刀具产品遍布海内、外的全球化战略目标。

3、椭圆形又形似眼睛和星球运行轨迹,体现了智海企业时时刻刻紧密地围绕着“智海精密”的核心,着眼未来,永续经营的企业目标。

二、公司其它视觉识别标识:

1、公司的信封:要求信封面的字体的颜色为蓝色,信封底色为白色。

2、公司的信签纸:要求信签纸上的字体颜色为蓝色。

3、工作服:要求公司春、夏工作服主体颜色为浅蓝色;秋、冬工作服主体颜色为深蓝色。(标徽可用红色镶配)

4、名片:名片底色为白色,名片上的文字均使用蓝色字体。

5、设备:公司设备外观颜色以蓝色或乳白色统一着色。

6、车辆:公司客、货运车辆外观颜色以蓝色为基调,门徽为白色字体,或相反。

7、主厂房:在公司主厂房北面墙左上角,做一个蓝色的公司商标标识。

8、公司大门口:公司大门口的公司名称及商标以蓝色为基本色,其底色用乳白色或浅银灰色重新制作。

文化部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篇7

中华读书报报道, 文化部部长蔡武近日透露, 2014年, 文化部将从3个层面着手, 努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3个层面的工作分别是加强文物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加强古籍保护。文化部明确, 在2014年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全面开展国有单位收藏文物的认定、信息采集和登录。做好第7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四有”工作 (即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和有保管机构) 。评审第4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建设非遗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和数字化管理系统试点项目。深入挖掘节日内 涵, 开展文化遗产日等宣传展示活动。完善古籍保护工作协调机制, 推进古籍普查。

构建企业文化的四大体系 篇8

企业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确实存在、真实可感。企业文化虽然不能解决企业怎样生存以及如何获得较高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的问题,却可以解决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使企业基业长青,成就百年老店。文化就是企业的基因,基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后天的成长和发育。

任何一家企业都希望自身的发展过程始终是兴旺发达、基业长青的。但是,企业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挑战,来自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管理变革的需要,使企业不得不面临着如何解决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的问题。企业文化和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事实上,那些具有优秀文化的企业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缺乏文化的企业。很多优秀的公司认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公司最重要的财富,高于企业的任何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那么,企业如何去建设企业文化。如何挖掘和利用企业文化一这种沉默的力量呢?

建立企业文化的表达体系

很多企业经历了数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底蕴,但是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缺少表现形式,这种文化存在形式仅限于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当承载这些文化素质的人才流失后,企业文化就不能得到延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实践的提炼与总结,没有把企业自身的、每个人都熟知的、习以为常的语言解析出来,整理、归纳、提升为企业的基本价值观、基本理念和行为准则。

因此,企业首先要根据发展的需要,进行企业文化体系的设计,提炼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理念。

首先,企业内部要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全员参与。

其次,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要求、员工和管理层的实际需求,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被认同被全体执行和传递。

最后,科学性、艺术性地归纳总结出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要想建立一个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同时将执行力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比如,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华为茫然中选择了通讯领域,是不幸的。因为所有行业中,实业是最难做的。面对这样的挑战,华为既没有背景可以依靠,也不拥有任何资源。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正是因为华为人知道艰苦奋斗,所以他们才能与华为同甘共苦,创造辉煌。

此外,还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固化,构建企业文化的“血肉”——行为文化。制定了新的企业理念,并不是把它形式化,停留在口号、标语层次。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需要企业文化对员工的理想追求进行引导。至于怎么样引导、规范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笔者认为应该着力从几个方面落实下来:

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能够落实,最重要的应该体现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使员工的行为能够体现出企业理念的要求。如员工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服务行为规范、危机管理规范、人际关系规范等。

工作与决策;企业理念必须反映到企业的日常工作和决策中,企业领导应该以身作则,做员工效仿的榜样。

建立企业行为规范体系:保证个人行为目标与企业目标一致。行为的规划应依附于总体目标之上,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巧,给予整体策划。着眼于长期性、可操作性强,细致规范甚至教条的企业行为规范,才可以有效落实下去;久而久之,才能真正规范、鲜明地体现企业理念。

建立企业文化的传播体系

有了很好的表现形式还不够,还必须要建立企业文化的认知和推广体系,这样设计好的企业文化体系内容,才能被更多的员工所认知,才能为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典礼.仪式:必不可少的各类典礼和仪式可以有效推广企业理念,丰富生动地贯彻到各个方面。如企业各类会议、展览、庆典以及企业内部外部节日等。

典范、英雄:为了实施和贯彻企业理念,需要有各个部门及员工学习的榜样,树立典范或优秀人物可以让所有的员工感受到切实的影响。

传播途径.教育培训:要有效的传播企业理念,共享价值体系,也为了让员工切实参与到企业文化中,就需要建立畅通而多样化的途径。如内部网络、报刊、论坛、宣传阵地,并利用这些途径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例如,迪斯尼公司就是运用灌输信仰、严密契合和精英主义等手段,作为保存和传播核心理念的方法。迪斯尼的员工,不管是什么职位和阶层,公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参加迪斯尼大学的新人训练,目的是要向“迪斯尼团队的新人介绍公司的传统、哲学、组织和做生意的方式”。这些规定,培养出了具有相当标准化仪容的员工。迪斯尼内部的运作、培训以及管理方式大部分都秘而不宣,更增添了神秘感和精英意识。迪斯尼严格的员工筛选和教育培训程序,对秘密运作和控制的沉迷以及精心创造神话,培养公司对全世界儿童生活极为特别和重要的形象,全都有助于创造一种类似教派一样的信仰,也创造了魔术神话般的迪斯尼。

建立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

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分析、成果鉴定和工作流程的检验体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系统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建立了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因此,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必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在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中,必须要遵循企业文化自身的规律来操作,这也是国内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缺失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是:以物化的装备、发展能力为基础;以非物化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以精神层面的理念价值为保障;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去展开评论。

关于企业文化的五个比喻

一是“发动机”。企业用什么来激励员工?正规制度讲究的是物质奖励、金钱刺激,工资、奖金,以及股权、期权,但在人的收入与财富达到一定程度后,其作用就越来越小了。这个时候,你不能只靠物质,也要靠企业文化等来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动力。

二是“指南针”。企业设立制度,是为了对企业的行为有规范。然而,市场瞬息万变,靠制度实际上很难跟得上市场的变化。这个时候,企业员工的行为更多要靠企业文化引领。

三是“消毒剂”。强调博爱、公义、诚信、友

好的企业文化就可能成为企业以及市场的消毒剂。它让企业超越唯利是图,让企业员工在利和义之间,个人追求与团队合作上寻找到平衡。

四是“胶水”。如果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自利的基础上,企业将不得不靠制度来防范员工的背叛或者任何有损于企业的行为。用信任的文化去影响新来的员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建防盗门的成本。

五是“心灵鸡汤”。好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员工带来愉悦以及极大的满足感,就像是心灵鸡汤一样。而人们其实是需要这样的鸡汤并且乐于“消费”这样的鸡汤的。价工作。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上。

动态性原则:尤其是老国有企业,有着较长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自身独有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建设又是随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因此,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注意时效,要考虑企业的历史和现实,追踪和预测企业发展。

系统性原则:企业文化评价体系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部分和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设立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要保持其完整性和协调性。从企业文化的功能、内部结构及相互关联的方面综合评价和分析。

实用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实用,使其必须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融合起来,不要脱离企业实际、脱离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脱离职工的实际思维方式等。

建立企业文化的管理体系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快速发展下去,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同样不能缺少。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企业的行为习惯,决定了企业是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的需要,所以企业必须建立提高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的机制。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文化可以成就永恒,但是文化并不是永恒的,不是驻足不前、固步自封的,文化总是伴随着企业的历史发展、战略定位、领导作风、行业文化、区域文化、品牌文化、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为此,企业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文化管理工作: 首先。培育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要依据实际,吸引国内外的优秀文化成果,提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观念,从务实、渐进、持续与有效的原则,在企业战略规划、战术推进、制度实施等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

其次。增强文化软实力。成为企业发展的航标:企业要从员工的价值观人手,不断寻求具有号召力、凝聚力的价值体系,以此把千万名员工凝聚为一体,使企业具备巨大的智慧和行动的力量。不断培育和增强企业卓越的领导力、高效的执力、持续的学习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续创造力。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华为的企业家从华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意精心培育华为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将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正如任正非提出的:“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

上一篇:小班健康脸上的朋友下一篇: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