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观农讲所观后感

2025-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参观农讲所观后感(精选3篇)

关于参观农讲所观后感 篇1

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

孟俊山(11012065)

摘要:2013年5月16日,我们师生一行参观了武汉农讲所,通过对农讲所的参观,我们深深地被革命党人崇高的革命信仰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所震撼,他们将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就意识到了蕴藏在农民阶级内部的力量,1927 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民干部与人才,发挥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依然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字:农讲所,革命信仰,艰苦朴素,榜样,三农问题

一,农讲所简介

2013年5月16日,我们师生一行参观了武汉农讲所,武汉农讲所全名为中国国民党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其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汉红巷(原黉<音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的运动干部的学校。农讲所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学生来自全国17个省。农讲所的领导机构是常务委员会。邓演达、毛泽东、陈克文担任常务委员。毛泽东在所主持工作,参与制定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亲自选聘教员,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主要课程。共产党人周以栗任教务主任,夏明翰任秘书。许多著名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知名人士如瞿秋白、李立

三、恽代英、彭湃、方志敏、陈荫林、于树德、李汉俊、何翼人。

农讲所以训练能领导农村革命人材为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着重研究当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组织学生下乡调查,参加社会活动。为造就农民武装骨干,农讲所对学生实行军事编制,讲授军事知识,进行军事训练,并组成学生军参加镇压麻城地主豪绅制造的反革命**和击溃夏斗寅叛变的战斗。

1927年6月18日,农讲所举行毕业典礼。大多数学生被委任为农民协会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许多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长期坚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农讲所师生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四栋砖木结构的房屋系晚清学宫式建筑。原为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1927年为农讲所校址。1958年中共湖北省委决定筹建纪念馆,周恩来题写“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馆名。1963年旧址纪念馆正式开放。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展出的有常委办公室、教务处等。

二,革命党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国革命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在于一辈辈怀有崇高的革命信仰和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的革命战士的不懈奋斗与努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如果不是他们承担起历史的责任,为建成自由,民主,独立的国家而奋斗,我们又怎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90后,一个以追求个性化,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的90后,我们更应该把这些革命党人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肩负起历史赋予给我们的责任,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中央农民讲习所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长,它是1926年底开始筹备的。1927年3月7日正式上课,4月4日举行开学典礼,1927年6月18日举行毕业典礼。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它仅仅培养了一批农民农民干部人才就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而随之被停办,但也正是这短短的三个月,培养了一大批坚定的共产党员,他们怀着崇高的革命信仰投入到革命战争中去,为日后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不由得满心好奇,这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呵!是怎样的思想洗礼使得这样一些农村青年树立起这样崇高的理想,坚定不移的跟随着我们的党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胜利而奋斗终生?在从寻访的过程中,我在点点滴滴中寻找着答案。当我走进大礼堂的时候,墙壁上依旧贴着当年的红底白字的横幅标语“打倒土豪劣绅„.耕者有其田”的标语,那是革命的目标,那是历史的责任与担当,也正是这些,让无数的革命党人意志坚定,信仰牢固,投入到革命的浪潮中去。

今天的农讲所依旧保持昔日的原貌,走进它,你看不到一丁点的奢华,有的是革命党人当年艰苦朴素的印记。当我走进教务部的时候,我看到里面有三张办公桌和几张藤躺椅。听导游介绍说,农民运动讲习所的老师多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请来的两党高级领导人,因为课时少而且大多是拨冗前来,所以一般是没有办公桌和休息室的,他们就是在这些藤躺椅上休息一下的。我不由的身感敬佩。作为高级领导人,在这样艰苦的教学条件下,依然愿意奔波授课,真的令人肃然起敬。我想他们的这种作风也一定深深的影响了农讲所的学员们,使大家明白要深入全面的了解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离开教务处,我来到学校领导的办公室。依旧是很简单的陈设,三张办公桌和一张长桌(这就算是会议桌了)。我仿佛看到那些桌子上堆满了文件与作业,老师们正虔诚的工作着,因为在他们心中他们所耕耘的是火种,是明天的希望。

几十年那些凝固的建筑或许只是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但是他们却记录着时光的记忆,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农讲所时,看着那些建筑,想起革命党人崇高的革命信仰和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三农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早期就意识到了蕴藏在农民阶级内部的力量,1927 年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旨在培养农民干部与人才,发挥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毛泽东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同盟进行革命的主张,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重视广大农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无疑是正确的,可以这样说,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是毛泽东重视农民力量的一个见证。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依然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所说:“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参观农讲所与烈士陵园有感 篇2

2011年4月21日,我们小组终于历尽艰辛的来到“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第一站农讲所,农讲所是毛主席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创办于1924年7月,其前身是建于明朝洪武三年的番禺学宫,是明清两代培养士大夫和拜祭孔子的地方,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1926年5到9月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这里举办,毛泽东担任所长,萧楚女,澎湃,周恩来等担任教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327名学生在这里学习革命理论,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毕业后,他们奔赴全国各地从事农民运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天天气出奇的好,阳光灿烂同时我们的脸上也洋溢着青春喜悦的气息。走进农讲所大门,在高阁古院的门口右边悬挂着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讲所的大门由6根柱子3个门组成的石牌坊式建筑,叫棂星门,规模不大但大气。进门有个泮池,还看见工作人员栽种荷花。听说那是当年毛所长与教员和学员在课后散步谈心的地方。过了石拱桥,看到大城门中间为涌道,两边用木板间隔成教员办公的教务部,军事教官轮流值班的值星室和管理行政事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庶务区。地方不大且设施简单,条件很是艰辛但是他们却很是刻苦专研。大成门东西两边的耳房,西房是图书馆,面积虽小,看起来里面的书报杂志也不多,但却是学员们汲取知识营养的地方。想想我们黄埔校区的图书馆虽然不大,但也足够我们汲取知识的营养,而且比起农讲所的图书馆可是好上百倍啦!我们呀,就应该好好珍惜。再进里看,有他们的饭堂,侧边是他们的宿舍,简陋的架床下摆着一双破草鞋。农讲所的学员们是经过考试从全国各地来到广州的,就像我们的同学来自各个地方。看一下他们的课程表,就知道他们还要学习25们功课,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等许多地方。除了上理论课还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后奔赴各地开展革命工作,继续开展农讲所,农训班,掀起了全国农民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各地的武装斗争。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约四分一的农讲所学员牺牲了。想想我们才学几门课?我们还有那么多人逃课?真是要好好问下自己对不对得住先烈们?对不对得住自己现在的幸福日子?

第二站,烈士陵园瞻仰烈士英魂。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看到先烈当时奋战的壁画和简介,仿佛还还能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看到他们坚信革命成功的眼神,听到你们嘹亮的口号与号角。心中不禁热情澎湃。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烈士多的数不胜数,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从这里我知道了,烈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不再受别人的欺负。当一次次的纸醉金迷之后,有何曾感恩过给我们铸造如此优越环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给我们优越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烈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审计事业美好的明天,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精神,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当代青年,我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自己,用实际行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联系群众,正确维护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学校及将来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和骨干;努力团结拼搏、带动广大同学朋友按照“四有”新人的要求,将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进入社会后能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创造一定的效益,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也应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尽自己所能去向需要帮助的同学伸出一支援助之手,做到想同学所想,急同学所急,同时也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当今的社会飞速发展,知识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知道党现阶段的任务,亦应知道自己应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而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用的新时代接班人。一个有时间观念,一个有责任感,一个有远大理想的现代青年,才有能力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组织。大学生活是短暂的,我们的青春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的宝贵时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确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共产主义理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奋斗。

农讲所实践活动 篇3

广州农讲所是位于中山四路的农讲所,广州农讲所坐落在繁华的闹市区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在入口处阅读了解说文字,对农讲所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迅猛发展。为了配合即将进行的北伐战争,发展全国农民运动,1926年5月,由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此举办,周恩来、萧楚女、彭湃等共产党员任教员。来自20个省区的327名学生,在此学习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参加重大的社会活动。他们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领导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对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位于中山四路42号的农讲所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3年修复旧址,建立旧址纪念馆,周恩来总理为旧址题名。并由周恩来题写了馆名。

纪念馆按农讲所原貌建筑维修,复原了课堂、教务部、军事训练部、图书馆、所长办公室、学生宿舍等。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毛泽东等人于1926年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培养农民干部的学校。它原是建于明代的孔庙,清代为番禺学宫,始建于1370年,是一座庄严古的建筑群。农讲所旧址中,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置,并辅有《农讲

所旧址复原陈列》展览,实事求是地展示第一届至第六届农讲所的历史。里面的摆设都很简单,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农讲所的师生仍努力奋斗,他们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这种大无谓的革命精神和自我牺牲的品行,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和学习。

参观回来后回想起那一幅幅的图片,我心潮起伏,曾几何时,他们来了,在血雨腥风中为农民百姓的幸福呼喊斗争!曾几何时,他们走了,却托起今天繁华盛世的基石!这次参观让我们重温了党的光荣历史,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洗礼和一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我党为民族解放所做的努力,也因此增加了我们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正是这么多先烈们自幼便树立了报效祖国的宏伟理想,使得他们前仆后继的踏上了革命的征程,最终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苹果教案 北师大版下一篇:国防教育主题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