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措施论文(精选14篇)
古话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几千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青年时光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小学教育,作为十几年教育的开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养好学习习惯和打好学习最基础学识的根本。而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课程,数学的地位几乎无人撼动。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日常的买菜结账,到工作后的工程运算,数学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想而知,数学的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管理和创新。以下笔者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应对措施进行具体探析。
一、我国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的.现状
我国数学发展历史悠久,中间几经磕磕碰碰,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开始了新课程教学教育,数学教学焕发了勃勃生机,但是仍旧面临非常实际的问题和挑战,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1.对于国家,我国现处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不发达和地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可忽视和小视的问题,科技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对于基础学习的扎实和雄厚程度,而地域差异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的差异,这些现象都使得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发展缓慢。
2.对于教学设备和模式,不管是书本、练习册、黑板三点一线的教学设备,还是老师为主的教学主体,使得小学数学的教育枯燥又乏味,而那些不得不死记硬背的公式和理论,和老师强制学生听课的被迫模式,对于正处于逆反期和调皮期的小学生来说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加之新课程的开设难以让老师掌控教学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低下给老师们增添了教育的难度。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预知阶段,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但是,多数地区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仍是低水平。
二、面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应对措施
为了在小学中落实新课程的改革,实现现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新兴教育模式,必须深刻反思和探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面对的问题和应对措施。下面就此做一些简析。
1.作为国家,要大力提倡和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教育,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第一位,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的相违背部分。把原来的强制教育改成以提高能力素养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放开小学生的天性,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对于教育环境和老师,学校要开设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课堂可以生动、多样化,同时可以将课程内容加到游戏与视频动画中,以动画的形式讲给小朋友们听,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会比强制的学习有更好的效果。老师要引导学生我要学,而不是必须学,如此带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小学的学习更为轻松、简单、扎实、积极。
小学数学课程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巧妙的方法隐含着引人入胜的兴趣因素,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如果很好地利用这些因素,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定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激发学习兴趣对一个教师是何等重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是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学习兴趣关键靠教师在课堂或课外不断的诱导和激发。在课改新理念中, 诱导、激发学生提高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是笔者一直探索研究的问题。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分析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也能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进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学习兴趣就容易被培养、激发出来。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操作、思维等方式学习, 从而使其对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兴趣。教师应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 把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 以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果一节课能有个好的开头, 学生上课伊始兴趣盎然, 就会使课堂情趣高涨, 引人入胜, 从而把学生带入愉快、好学的气氛中, 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抽象具体化。
通过使抽象具体化, 整堂课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在“玩”中、在“游戏”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使学生摆脱了学习数学的“枯燥乏味”, 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权, 诱发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 设置悬念, 以疑激趣, 唤起参与
新课改理念特别提倡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对象困惑不解而产生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曾有言曰:“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学贵在疑”, 可见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求知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悬念的情境, 使学生带着疑念产生揭开知识奥妙的浓厚兴趣, 更能使学生对成功充满信心。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巧设精练, 提高兴趣, 增强信心
概念要通过练习去理解, 知识要通过练习去巩固, 技能要通过练习而达到发展, 可见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来进行课堂练习的设计, 使学生愿意练、喜欢练, 在浓厚的兴趣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多种器官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 无形中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加深了他们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4.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思维, 降低学习困难
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和动作开始的。因此, 活动与思维的发展紧密联系。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 使数学教学收到好的效果。如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直观教具;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语言进行直观教学。
5. 挖掘数学内容中的教育功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 还应挖掘其中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享受快乐、陶冶情操、磨炼意志、树立志向、坚定学习数学的信心。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坚忍不拔, 勇于克服困难, 使学生体验困苦过后的成功喜悦,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坚持性。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探究及创造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每个学生都有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一旦这种欲望被激起, 他们就会感到思考的乐趣, 从而独立大胆地进行思考和探究学习情境中的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将会不断发现新问题, 解决新问题, 从中获得探索和创新的快乐, 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数学兴趣, 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和激发, 必须渗透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发现数学原来是一个异常有趣的世界, 而不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图形。这样, 他们就会自主地、饶有趣味地去发现、去创造、去利用、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 达到乐学、爱学、善学、会学的境界。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
摘要:浓厚兴趣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巧设精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挖掘数学内容中的教育功能等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数学方法;衔接问题;教学措施
许多学生升入高中后,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并且因此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而选择文科,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究其原因,除了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大,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再者高中物理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很大困难。
一、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物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有两点与数学能力有关:第4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指出: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分析、表达。中学物理常见的数学方法主要有:数学表达式、图像或图线。
1.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物理概念和规律
数学表达式方法包括:代数法、三角函数法、几何法、极值法等,具有高度符号化、形式化、逻辑化、简单化的特点,能够简洁而精准地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如,用极值法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用公式描述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等;通过公式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三角函数法计算合力与分力问题,以及分析一个力做功的正负问题,等等。
2.用图像或图线法来描述物理规律和过程
用图像法来描述物理过程,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
可以清晰地描述其动态的变化过程,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
系、周期性等。图像或图线法在高中物理教材中也有大量的应用。如用图像法描述运动规律,用三角函数图像分析振动和波、交变电流问题,用图线法描述电场、磁场规律,用图像法描述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用图像分析分子力问题,用几何图线描述光的反射与折射,等等。
二、高中物理与数学的衔接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知识滞后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以下简称“内容标准”)“物理1”第一个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第4点:“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会用描迹法作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理解图像的物理意义,理解图像中截距、斜率、交点、面积的物理意义。“内容标准”“物理1”第二个二级主题第3点:“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直角三角形等有关知识计算合力与分力。但是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以及三角函数知识在“数学4”,解三角形在“数学5”。这些数学知识的学习都相对滞后。再如学生尚未学习极限概念,在物理上就要求理解瞬时速度。
2.学生在心理上将物理和数学严格分开
由于学科之间横向联系的失调,学生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总是把物理和数学孤立看待,片面理解,这一特点普通中学的学生表现更为突出。例如:物理和数学教材中都有“小船渡河问题”的相关例题,考查“矢量(向量)”知识,而且笔者所在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是数学先于物理,但是物理课上极少有学生发现这一例题中物理和数学之间的联系。
3.物理公式和数学代数式的认识误区
一个数学代数式可以表示事物间的多种相互关系,而一个物理公式总是具有特定的内容,但是有些学生单纯地从抽象的数学意义出发去理解物理问题,因而单纯从数学的观点出发将物理公式“纯数学化”。如密度公式ρ=,场强定义式E=,如果从“纯数学化”观念来看,应该是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E与F成正比,与q成反比。但事实是ρ与m、V无关,E与F、q无关。
4.物理和数学表述方法的不同
物理和数学教材在编写上也是各自进行,互不过问,导致许多相同的数学知识在两个学科中的表述方法不同,也给学生学习物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关于矢量,数学教材说“向量”,向量的长度用“模”表示,运算过程是;而物理教材说“矢量”,矢量大小不用“模”表示,运算过程也不能写成。
三、教学应对措施
高中物理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同高中数学学习恰当衔接,这样可减小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跨度,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尝试:
1.加强物理与数学学科间的联系
高中物理教师应熟悉相关的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以及高中数学相关的教学进度。在备课中,应当了解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数学知识,学生应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的习惯和方法。根据以上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适当的、必要的数学知识,选择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2.因材施教,切不可随意提高对数学的要求
近几年的物理高考(特别是2010~2011年福建高考)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物理高考越来越侧重对物理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对数学的要求有所降低。
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切实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的教学意义,不可随意提高对数学的要求。对于普通中学尤其应该这样做。例如:
①三角函数:数学只要求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所以物理老师不要再补充余切函数,增加难度。
②《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物理》中指出:“合力和分力的计算只要求能应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对相似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不作要求,因此应该避免此类习题。
③对于有着非常繁杂的数学运算过程的题目应该尽量避免。
④鲁科版物理教材“拓展一步”栏目中涉及数学方法的内容要慎重使用,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对数学要求很高,学生不易理解。
3.加强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中学物理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常用数学符号、公式、图线或图像来表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绝不能只是孤零零地使学生知道或记住它们的文字表述或数学表达式。数学作为工具,用来解决物理问题,必然受到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制约。具体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①为什么要引入某个物理概念和研究物理规律?
②怎样进行研究?即有哪些物理现象,运用了什么方法等。
③得到什么结论?包括概念如何定义,规律怎样叙述,数学表达式是什么。
④概念、规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包括概念和规律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及其联系、物理量单位、使用条件、适用范围等。
⑤概念、规律的重要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问题。
另外,通过适量的解题,也可以进一步掌握物理概念、定律及其公式的意义,协调物理与数学的关系。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物理与数学的衔接问题,才能使物理不再是“最难”的学科,使学生不再惧怕物理,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高考考试说明编写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2.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03.
[3]黄李炮.高中物理与数学的衔接问题与对策.物理教学探讨,2009(11).
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标准。初中数学定要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素养作为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本文对数学有效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陈述。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目标之一。
这些目标的提出,实际上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不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粉笔+黑板”,以书本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要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应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要和学生多交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思想和感情动态,并给予帮助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探索。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关系,他们的学习行为和习惯还处于刚刚形成的阶段。另外,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些阻碍。因此,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走在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待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计算以后,鼓励学生去尝试计算出教室内钟面的面积;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后,可以让他们把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求出一个平均数;学了计算长方体面积以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卧室的面积。如果能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会深深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并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的价值不言而喻,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和获取数学价值。学生的能力不同,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设计教学活动或者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教师要多关心和关爱他们,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不能置之不理,要给予一些鼓励和指导,让他们重拾信心,并快速地融入到课堂探究合作中。与此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创新整合,提高其综合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元化的素材,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活力,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比如,在教学统计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转变和整合教学内容,“我们学校准备创建一幢高楼,校长想争取一下我们同学们的意见,你们认为是创建体育馆呢?还是创建科技馆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就开始进入到了激烈的讨论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吸收知识、选择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重视学生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机会。数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数学学习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如果教师还是按照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昏昏欲睡、枯燥无趣,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在这样的形式下,教师要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努力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如在带领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清晰、直观地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和割补后的长方形的宽和长之间的联系,进而为以后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等因素都会影响着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冬女。刍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祖国:建设版,(4)。
[2]郭伟。让“无情”的评价变为“有情”
的激励--刍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6)。
[3]董爱民。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10)。
经过参加2014年8月26、27两日举行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教到老学到老”,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总结以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教材的编写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图文并茂,版式多样、风格活泼,色彩明丽,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因此,面对耳目一新的教材。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理解教材目标,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吃透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课程标准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放在首位,《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明确了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将“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十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强调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学中,教师应全面而综合地从教学内容、要求、对象等各因素进行考虑,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以获取知识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我们掌握了新理念,可以灵活的贯穿到教育教学中去。
三、创设和谐课堂,转变师生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应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班级:小学数学1班
姓名:苟芳芳
学号:120592 光阴如梭、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培训生活就要结束,回顾这些日子真是收获多多。就对本专业的培训做如下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及早的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以下是我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改革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出发点,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是作为一个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都活跃起来,使学生学会了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从而喜欢上数学。
二、重知识联系实际
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等方面.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 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一、给予中肯的评语
给学生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常用方式, 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作业的优缺点, 可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促进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在数学作业的批改中适时给予评语, 中肯地指出不足, 表扬其成绩,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1) 中肯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孩子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 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如“用逆推方法试试”“先要求什么”“下一步该怎样啊”“这题的关键在哪里”等评语实际是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学生会在老师评语的提点下去思考、改正, 好多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 而且知道为什么错, 怎么改正。如“你的方法真好”“该题你解得真巧”“你很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 想想还有别的简便方法, 好吗”等评语, 尽量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 以鼓励性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肯定能行”“你进步很快, 老师很高兴, 希望你更上一层楼”“经历了风雨, 就能见彩虹”等等, 这些带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评语, 更能使孩子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 中肯的评语可以拓展学生思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评语适当给学生启发, 可激发他们的潜能, 激活创新意识。例如, “一题多解”的题目,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 多种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 克服了思维定向的不利因素。要拓展思路, 运用知识的正迁移, 使学生能灵活巧妙地解答变化多端的应用题。学生的作业达到我们的预期时, 给以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思考”, 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有的题能用多种解法而学生仅采用了一种方法时, 评语可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多动脑筋, 你能有更多的方法”等, 这样的评语能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开启心灵的智慧, 驰骋想象的空间,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 大胆做出假设, 敢于标新立异、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为了让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及演算过程能够严密标准, 也可以及时用合适的评语指出不足之处, 使学生及时加以纠正。如“你的作业很棒, 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 那就完美了”“结果正确, 但格式还要推敲”等。对于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 必须先要肯定他的长处, 增强自信, 再提出老师殷切希望, 如“告别粗心, 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只有注重细节, 才有十全十美”。这样不仅没有打击其自信, 还可以使其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进行分项评价
好的作业应该是各种综合指标的体现, 我们原有的优、良、及格等级制, 千篇一律, 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的百分率, 很难分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更不利于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 树立正确的导向, 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以细化分级, 用A、B、C等项目来评价。每个项目可以赋以特殊的不同含义:“A”表示解题过程依据合理, 步骤完整, 结果正确;“B”主要表示文字、符号、图形正确, 书写整洁, 作业格式规范;“C”表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具有创新精神。
三、暂不评价
每个班级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都是不平衡的, 就算优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过多时, 为了避免学生由于作业等级低、心理压力大、产生知识上的脱节而形成逃避作业的恶性循环, 我们可以采取暂时不评判等级的批改策略。先给学生机会, 让他弄清作业错误的原因, 待其修改订正后再进行评价。如在比较两道算式的大小时, 有一个学生题目都是错的, 而且恰好跟正确答案相反, 显然这不是由于单纯的粗心所致, 而是根本没有弄清其算理。这时候, 我就干脆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等级评定, 而是加以批语:“请参考书本例题几后, 重新试一试, 好吗”“请先复习一下, 聪明的你会有新的发现”等等, 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 学生弄懂了算理, 把错题纠正以后, 再进行评价。
四、一课也可多评
我们知道,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 得到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孩子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的积极性, 我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 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给学生以后, 如果他们能够独立纠正错误, 弥补不足, 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 就可以视情况给予提高等级。在评语中再加一些鼓励引导性的话语, 例如:“知错能改, 好样的”“你已跨出可喜的一步, 望再接再厉”。
我认为, 改变数学作业的批改方式, 不仅可以弥补老一套批改方法的不足, 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素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作业, 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 更好地学习数学。而作业的批改的观念一定要更新, 要着眼于学生兴趣的提高, 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升, 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热点问题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带来的教学成果是显著的,为原有的数学知识注入新的动力。小学数学教育进步明显,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提高,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与完善才能推动新课改的一些重难点问题的解决。
一、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热点问题
1.小学数学大众化问题
德国数学家首次提出大众数学的概念,不同的人在学习数学时得到的发展是不同的。我国新课改也倡导数学大众化。数学大众化理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普及性,数学教育应该使每个人都从中得到益处。二是选择性,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选择,并且数学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三是发展性,不再根据数学考试成绩来判断学习成功与否,而是转变数学思维。我国新课改以来,在大众数学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考试制度方面没有体现出数学的大众化理念,而且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还不平衡,乡村师资力量缺乏,也是目前小学数学大众化的一个难题。
2.小学数学生活化问题
情境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的学习与我们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以来,情境教学法引起了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但是有些教师只是把情境教学当做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办法,并不能真正体会到情境教学的深层含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这也是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3.“自主学习探究”方法实际应用问题
课程改革标准说明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几个一组进行交流探究,一般情况下都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探索。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并不适用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进行交流探究时,学生不知该从哪里入手。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浪费课堂学习时间,也会使教师中断教学,自主学习探究流于形式,进而影响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热点问题解决对策
1.增加数学教学投入,实现小学数学大众化
基于上述对小学数学大众化问题的分析,要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的大众化,就要增加对小学数学的投入资金,实现城乡师资平衡,保证教师队伍水平、教学资源和教材质量。虽然在短时间内还不能达成小学数学的大众化,但是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更高的教学质量,有效实现小学数学大众化,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小学数学大众化。
2.将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小学数学课程
小学数学的教育不能与实际生活脱轨,数学的基础和资源均来源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更应该贴近生活,保证小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现阶段小学生会数学计算但是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是数学教材与现实生活脱轨造成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基于真实场景和学生需要进行教授,不能为体现数学生活化而有意识地进行情境设置,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3.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完善“自主学习探究”方法
“自主学习探究”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让这种方法更适合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合作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还要在学生分组时将分析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进行搭配,兼顾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更要起到引领作用,告诉学生数学问题的大致分析方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收益最大。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进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教学模式。除本文分析的热点问题外,还有其他问题,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逐渐提高我国的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乐.以生为本,提高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2015(36).
[2]谭德祥.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
[3]李鑫.浅论小学数学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J].现代农村科技,2013(9).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也从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下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结合新课程理念谈一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建议。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等特点,他们虽然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是不能保持持久的听课能力。因此,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演示、恰当的比喻、启发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持久的听课意识。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倾向,使数学教学不再专注于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积极思考的能力;通过公式、概念、法规的推导,获取知识的能力等。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当今社会不仅需要人具有相应的知识文化水平,还要具有团队团结合作精神和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增强数学素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充
分发挥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其中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在合作探索中得出更好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利用生活资源树立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关注学生的兴趣养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资源来实施教学,构建合作互动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首先,教师应该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令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以辅助数学课堂教学,尽量处理好教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将生活中鲜活的题材融入探究活动中,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完美结合,促使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树立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其次,根据生活实际搜集素材,组编合理的练习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学会将周围事物设计成相应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搜集到的生活素材组编成练习题,师生共同探讨。通过有效引导,有的学生会根据与重量单位有关的知识编成练习题,如:自己书包的重量是多少?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有的学生还会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编制题目,如:操场面积比教室面积大多少?课桌面积是板凳面积的多少倍?等等。
四、采取适当的、正确的评价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是情感发展的基本要求。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结果,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我、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教师要注意提醒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数学作业时,不仅要端正其学习态度,更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只要充分发挥创造力,即便没有完成作业,也要给予肯定。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原有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在不断转变。以《新课程标准》为参考,现代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要想实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实际,使学生英语能力不断提升。
一、使用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烈,活泼好动,耐心不强,且对同一个事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针对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及认知差异,教师在进行备课与课堂知识讲解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认真回答小学生出于好奇提出的各种问题,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并用孩子所理解的方式来解读课文,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升,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中。比如,在讲解与人身体部位相对应的英语基础词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比如讲“ear”就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用手摸耳朵,营造出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采取新颖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构建相应的知识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情境过渡到课本的理论学习中。比如,在讲解基本的问候语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看的动画形式的情境对话,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完成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二、快乐课堂策略
首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后,教师都应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主要指让学生始终处于浓厚的学习氛围下,日常耳朵所听到的、嘴里说的、眼睛看到的都应该是英语,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的时候播放一些优美的英语歌曲、小故事等,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后打招呼时用英语进行,这样就使得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能使用英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到日常交流中。在课堂中,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少用或者不用普通话,尽可能在课堂中全程使用英语讲课,为了不使英语教学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可供参考的实物进行理论讲解。比如借助桌子、黑板、挂图等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单词,使学生掌握“This is...”句型的应用,并对单词进行连贯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不用汉语去解释单词的含义了。
其次,在课堂上,可以使用游戏进行教学,小学这一年龄段对游戏的喜爱是很强烈的,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月份与天气等基础英语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写有不同月份单词的纸条与写有关于天气特征的纸条分别放在两个盒子中,由学生分别从两个盒子中抽取一张纸条,连起来组成一个句子,如果句子与事实相符,可以让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进行朗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再次,教师应充分发挥英语歌曲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课程每个单元都有对应的英文歌曲,这些歌曲往往通俗易懂,将其应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在学习歌曲时,要求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歌,第一遍与第二遍同时放旋律与歌曲,第三遍则只放旋律,让学生进行集体歌唱,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利于学生知识巩固,并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学生英语知识掌握的程度,布置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课后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后用英语对妈妈问好,将今天所学的英文歌曲完整的唱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并翻译成英语,在第二天课堂上分享给大家。作业的布置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当天的学习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切勿操之过急,逐渐推进才是学生知识能力巩固的有效方法。
四、结语
总之,新课改后,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中更加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使用情境教学并构建快乐课堂,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后续英语能力的稳定增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齐家媛,崔宇宁.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研究——以丹东市十所小学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4(10):38-40.
[2]盛博.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98.
[3]苏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249-250.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学习, 要想学好, 首要前提就是你要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样你才愿意去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研究它、并能够学好它. 对于小学生的教学, 就要抓住他们好奇心强、精力旺盛的生理特点, 通过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融入他们所感兴趣的点, 如:比赛、游戏、童话故事等, 让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计算知识. 如, 在学会了加法运算之后, 教师可以在班上举行一次口算比赛,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比赛中获得满足, 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创设一定的计算情境
应新课程标准“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 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的要求, 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通过创设一定的计算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算教学中来. 例如:在学习《折扣》知识时, 教师就可以设计一堂“商场打折特卖会”的促销活动. 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不用的玩具、书籍、学习用具等物品, 给这些物品标上价格和折扣, 举行促销活动. 让学生充当商场的售货员, 班上其他同学充当消费者, 按照标签上的折扣计算物品的价格. 通过这样的游戏环节, 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将枯燥的计算运用到实际当中, 让学生以游戏和练习的心态解答, 计算数学题, 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计算中养成一定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 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计算, 而是要教会学生在计算中养成一定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思想渗透到计算教学中来,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 带动学生在课堂上多动脑、勤思考, 从计算中找出一定的数学规律和练习, 从而加深对该运算知识的印象, 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要注意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让这两种能力充分发挥作用. 这样的学习形式, 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并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习, 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性阶段, 而在基础性阶段的数学计算学习中, 教师就要注意帮助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看到一道计算题, 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审题, 要看清计算题中的符号以及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通过审题搞清楚题目的运算顺序, 知道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从题目中找出相关的知识点、公式定理, 从中找出最简单、有效、快速的计算方法, 然后再计算. 同时, 学生还要注意在运算的过程中将数字符号、数字、小数点等都写规范, 对于不能进行口算的部分, 学生就要学会打草稿, 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 打草稿也不能因为着急就忽视了书写, 要是书写不规范, 很容易造成看错, 导致计算错误. 打草稿的过程, 也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 这对于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 在计算完成之后, 学生还要仔细、认真检查, 养成对学习检验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在班上进行一些作业的评比活动, 对书写规范、作业正确率较高的学生进行表扬, 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学生学习. 这些良好的计算习惯一旦养成, 将会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结
总的来说,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的数学计算教学, 是为了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 在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帮助学生在数学的计算、思维过程中, 获得一定的数学计算知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帮助, 才能学好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 教师还要通过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积极性、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计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再加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效率和数学计算能力.
摘要:数学, 是小学的基础课程, 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计算教学作为小学数学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 又是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的基础, 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小学生必须要学好数学, 经过数学学习不断掌握和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固的基础.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我们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能够注重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兴趣的培养, 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参考文献
[1]玄桂琴.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学周刊, 2014, 19:165.
[2]孙亚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吉林教育, 2014, 35:54.
[3]牛聪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 (小学) , 2014, 08:3.
[4]杨慧娟.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 (教学导向) , 2012, 11:36.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方水中心学校邓相俊邮编:644007 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联系现实生活充实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大多能找其原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念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比如,九义教材第九册的20页例4,“估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56.28米可做多少条短裤?”,像这样的题目没有多大的现时意义,它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少年儿童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从而增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更多地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我将上面的例题稍微改变了一下:“小卖部有一批数学作业,每本0.50元,五(2)班卖废纸得61.30元,顺便拿去买数学作业,可以买回多少本?”这样一改换了文字例题,学生就感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
二、创设和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
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
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
第三,“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数学的探索性思维在教学中的最高点,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化,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需要抓好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假如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主动的状态,就会聚精会神地去学习并真正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及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因为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从“知识型”转化为“智力型”,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综合地思考问题。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里的一题多解,它需要思维的广泛性,所以教者必须多让学生多动脑筋,多去想想,才能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习惯。
暑假再一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其实以前都是匆匆一瞥,没有细细的品读。经过这一次的抄写《新课程标准》,我感受颇深。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下,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这一道数学题,教师应该起主导作
用,引领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数学课本里每学期都会出现几节活动课,但是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把它忽略掉,或是简单的一笔带过。学习过新课标后,才明白数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数学活动中应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适实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信心。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一.面对新课标三个目标”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绪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三个目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深知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这段话,我反反复复思考了很久。怎样才能实现三个目标呢?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应举一个生活中的事例——商场购物,妈妈带了100元买了18元的糖,37元一箱的牛奶,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没有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是不行的。
其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一个人的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长呢,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几十个学生,他们之
间必定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比如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不同层次,好、中、差学生都要考虑到,好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中下等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每次回答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保持,学习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再次,教师必须有新的学生观。过去,衡量学生好坏之依据成绩的高低。现在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要是学生认真、努力的学习了,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进步了,我们都要认定该学生是个好学生。
二.有感于“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的第二章,作者阐述了“拓展学习空间,学习就是生活”这一观点。在讲述教学方式的综合化拓展时,作者谈到的“教活教
材,用教材来教”的观点我非常赞同。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多年,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了,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就教材而言,其知识、技能的覆盖面是有限的,但是,如果用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来对待教材,教材的外延可以说相当广泛。围绕教材,我们可以做数学史、数学信息、先进教学手段乃至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准备,在课堂上做到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是教材由死变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的每个章节当作一个系统,每到立体看作一个课题,每一个定理、原理看作是蕴含哲理的智慧结晶,才能使“减负”落到实处,才能使数学教学变成培养创新的天地。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它蕴含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好好把握并灵活运用它。这不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才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做得好,使学
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吗?
三.谈“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
我感觉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学生之所以还要强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学习数学实在是为了好的分数,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已经离开了数学的真谛。素质教育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一书中,讲到了“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兴趣、应用和过程”,我认为这正是当前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
重视兴趣、重视应用、重视过程是数学教学走出困境的法宝。重视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
形式要形成自己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人格魅力,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要多给学生创设游戏的情景,游戏活动符合低年级孩子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从中发现了新的知识。重视应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原型,并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对其他学科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通过运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重视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过程”领悟知识的逻辑关系,体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在数学学习和省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过程还要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学期教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发挥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教育作用。
四.有感于“‘ 要我学 ’到‘ 我
要学 ’”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即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怎样学习才是自主学习呢?《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中给出了精准而又通俗的解释,即“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作为现代人,必须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会学习的能力,并且终生都要不断地学习。我们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主动自愿的,那么他做事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轻松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大;如果他是被动的,那么他做事
时的心情是痛苦的,疲惫的,而且事情成功的几率也较小。学生的学习也如此道。所以,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设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优势领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促进个性和谐发展,由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要求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关联的学习要素组成,即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又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
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方法、概念、道理要言简意赅、清清楚楚。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东疏镇刘茂完小刘太民
数学课程改革已经经历了好几个年头,从最初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到后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感受着新课程给我们带来的各种愉悦。我们在实践中反思,又在反思中继续的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四大数学内容。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圆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下面就自己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再结合本人几年的实践来谈一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教学素材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1、从现实中取得学习资源
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
2、从具体事实中理解、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小学生都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保护并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欲望。这些发现和欲望都是基于对现实 的理解和发现。浙教版的很多单元结束时都安排了实践活动课。这些实践活动课都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目的明确,盲目的活动往往是低效的、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因为方式和手段都是围绕目的来实施的。
2、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
3、教学活动必须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现阶段,合作学习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改课堂上。合作与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时无效的合作
以上是结合我看的这本书从两个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我们应该把学和做结合起来,由理论到实践,多看、多读、多写、多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相比较以前的课标,2014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将“双基”修改为“四基”,本次明确提出的让学生获得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
经验;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的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是巨大的进步。并对一些学习目标进行了完善,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提出了应该培养的学习习惯是: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谈谈我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
一、“四基”指引我关注学生基本思想的形成和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也反复进行练习。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明显发现,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不够灵活,题型稍微变动,就无从下手,说明长时间只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学生学得比较机械。就拿“画图”来说吧,从“画图”这项基本技能中,能看出学生基本思想是否形成和
基本活动经验是否积累足够。在教学这个知识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这个知识,我带着学生教一笔画一笔,更多的关注是否用铅笔和尺子画图,画的结果是否正确,很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应该先画什么,怎么画等等。比如,画图表示2×3的意义,教学生先画2个苹果为一堆,一共画3堆。6+4,左边画6个苹果,右边画4个苹果,训练多次学生都会画。但从平时作业和考试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画图的基本思想没有形成、基本活动经验也积累不够。举个例子,一次考试画图表示2×3+4的意义,一些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画,就因为平时老师没教画过乘法和加法混合的算式的意义。“新课标”指出: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后,在教学这一块知识时,我知道要转变教学方法,改教画一个具体图形的方法为 1
画这一具体图形应先思考什么,画 的这幅图与哪个数学知识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想清楚后再动手画,还能保证画得又对又快。学习了小数的知识,学生应该学会画图表示如2×0.3这种小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想清楚这个算式的意义,再想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想好后自主画图,同桌交流画法,老师只从旁指导。这种教学方法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时间也有效的还给了学生,相信课堂效率也一定能提高。
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我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在平时教学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但关注度不高,有时流于形式。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例如,给了3个数据,让学生提出问题,绝大多少学生只会想到利用两个数据提一步计算的问题,很
少想到3个数据都用上,提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一些学生也不会联系到生活实际,把数据放在一个情境中提问。在解决问题方面,学生会写算式,知道每一步算式的意义,却不知道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三年级期末的一道题,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一个篮球60元,还买了3个排球,一共花了450元,一个排球多少元。问题:
1、先算:列算式:
2、再算:列算式:
3、最后算:列算式:。
我把这道题拿给学生做,居然有好几个学生问我1、先算:
这括号里是填算式吗?学生连出题者意图都不知道,也怪我平时训练此类型的题太少,一般就只让学生写算式。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我都口头上说过,明显学生思维太死,思想也没有深度。就这次练习,已经让我注重对学生提问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又明确提出,更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次为重,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
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三、更关注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相比其他文字课还是受欢迎 的,但远远没达到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坚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不够;不注意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会主动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勇于质疑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还有待培养。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并多查阅资料,把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文化渗透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数学修养。
四、注重培养学生做中学的习惯。
《
学中教师要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做一做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并能发现和进行创造。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14版课标指出: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
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再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六、注重培养阅读数学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只有重视阅读,才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
学。但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
叙述能力,却常常被忽视。其实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如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就是一种数学阅读;对题目要求的理解,就是审题,这也是数学阅读。我们的孩子在审题,处理数学信息等方面却很吃力,这也是导致检测成绩较差的原因。
七、教学活动注重实效。
1、教学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目的明确,盲目的活动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否落实到位,最关键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确的目的。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应是教学目的,而不是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因为方式和手段都是围绕目的来实施的。
2、教学活动必须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多种感观。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体会活动中的数学成分。如《连加、连减》一课。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己说情景、自己说想法、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问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而是主动的、创造性的学。这样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教学活动必须倡导有效地合作学习。
现阶段,合作学习经常出现在我们 的课改课堂上。合作与交流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初步学会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3,所学的任务较重,较难,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学习当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就是无效的合作。
八、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方式,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
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充满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基本功要扎
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作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才会在教学中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最终获得活动经验。使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这些都有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也才会使他们感到无限快乐,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
暑假里,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学要有新方法。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
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应试教育面前,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视“学困生”的现象,这即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严重影响着整体数学素养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心下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涨船高”,学生智力存在着差异这是客观的,我们要分层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础上提高,获得成功。新课标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的内容的应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产实践,所以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调整相应的数学内容,做到生活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就教学什么样的数学知识,让生活中学生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成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与追求,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方面学生会主动联系身
~ 26 ~
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愉快的学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措施论文】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0-10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10-03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之我见07-01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06-26
小学三年级数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10-1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06-26
浅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论文06-16
小学数学作业改进措施06-20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总结11-12
农村小学新课程改革论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