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研究(精选8篇)
.安定区花沟学校.水兆宝***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尤其是在大班额情形下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它是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补充和改进。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和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学的主流模式。广大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小组学习互动方式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养成学生健康向上品格的重要性,并进行了相关的积极实践与尝试。但是,初中的英语教学仍然难以解决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理由一:学生学科基础太差,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唱主角似乎不太可能;其二:教师的理念还没有彻底转变„„然而,老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替代是无可非议的,教师就设法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去关注小组学习互动,从中来体现“时髦”的教学手段,或在备课中设计了此类的教学任务。由于上述的构思是在“强迫”中形成的,忽视了实效性,因此在活动中往往在课堂中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那么如何面对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为了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目标,笔者认为合理地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
一、准确的理性认识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大班额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担心小组学习互动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此在师←→生或生←→生活动往往由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固定互动模式和内容呈现给全班学生,那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着教师所发出的各种指令所给与的问题或任务,这种互动形式便成了学生实施教师意图的操练过程,片面地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或任务型教学。因此,笔者
认为:
先要重视给不善言谈的学生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忠实伙伴”,而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陪嫁”。有的学生基础差、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不和谐的现象,我以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可先不急于讨论,允许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或降低问题的难度,适当予以提示。这样既能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真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其次,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合作学习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条件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愿望和兴趣,主动参与有助于提高英语能力的活动;使他们继续拥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在英语学习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所以,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种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在不断地培养或提升。因此,只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
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或小组互动能使学生在语言的实践参与增大,同时它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的调动,对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口头交际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此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的学习氛围应该是积极、友好、宽松的,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参与能力和交际能力。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应巡、视、帮、评各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合理调控氛围,达到预期效果。
二、合理设计任务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不少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都看作教师课堂教学的“灵丹妙药”,为了尽显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成果”,几乎每节课都设计了小组学习这一似乎“受人欢迎”的教学模式,但长期进行,其效果可想而知。更何况面对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听力障碍过大,表达过半汉化。教师如果过多地安排小组互动的内容
和次数,会对他们基础性的学习内容难以夯实。而且过多的小组活动或小组合作,换句话说,每堂皆用、滥用,只能让学生烦而生厌,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消弱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浪费课堂宝贵有限的时间。假如缺乏对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实际情况的了解,尽管看上去互动热情似火,但另一半(学困生)则呈显出“目瞪口呆”的模样,这种教学现象的出现就是教师缺乏对不同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格和每个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交往情况的深入了解。因此,教师如何合理地设计任务、安排任务的实施、组织好任务完成得群体范围是至关重要的。走出误区才可以产生效果。误区一:课前的“总动员”。学习互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在个人自主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而设计的。所以那些没有思维容量,毫无合作价值,学生完全能自主解决的简单问题,不宜“兴师动众”来采用小组学习互动的方式。在许多公开课、观摩课等类似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希望学生进行daily report等交谈形式,他们总认为只要学生会说,就在实施任务性教学,进行小组合作活动。然而活动内容的单一性、范围的局限性、定时的刺激使学生产生厌倦,在他们意识中小组学习互动的目的就是营造课堂热闹气氛和设计教学高潮,甚至仅仅只是为了吸引听课者而作秀的。
误区二:活动的“频繁”性。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设定一个任务,形成一种互动,产生一个亮点,使之教学活动出现高潮,这时必然的。但是,如果课堂教学中却多次出现学生小组互动形式,反而会造成“乱”的感觉。
小组英语学习互动活动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的参与度,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时,不要为了迎合教学理念而互动,不要为了烘托热闹气氛而合作,而应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小组学习互动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习互动的实效性和高效性,让小组学习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所谓“大班额”是每班学生人数超过标准学生人数20%以上的教学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很多农民进城打工,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接受优质教育,导致城区学校班额过大(60人以上),班级管理困难,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和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机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为了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广大教师去探索一种符合实际的、有效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这种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大班额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大班额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下面我从构建小组、把握契机、培养习惯、师生互助、科学评价等几方面着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大班额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指导、检查等都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可把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于是我就很顺利地导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新课,大家听起来格外起劲,注意力特别集中。
6.2课中设疑,引发思维,培养能力。课中设疑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问题难度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了成功的欢愉,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自然
1. 组建互补型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达到目标。我在构建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根据大班额特点,我先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大班额下,低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因此组内人数不能过多,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按前后座位分成4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按学生知识基础分组,可兼顾性别、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弹性调整,如有的学生想象能力强而计算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而逻辑思维差。我在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所提供的“元角分”布置了“商店购物”。在人员配置上我依照上述原则合理搭配,达到合作、交流的最佳效果;在组员作用上,我注意角色分配,一般设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等;注意角色的轮换,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责任心。
2. 改变单一的合作方式。
针对大班额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的4人组单一合作形式,采用同桌2人或3人、4人或6人合作学习小组。
(1)自愿组合合作学习。同桌自主合作学习是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丰收的果园”一课时,低年级学生没有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加上班级人数较多,我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我把时间给了学生,同桌一起学习,学生在与同桌交流过程中,检验自己和同桌答案是否相同,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百以内的减法”时,我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提出了“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减、两位数减一位数再减十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等”方法,学生思维活跃了起来。这样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更加热爱。
6.3课后设疑,温故知新,巩固提高。课后设疑一般难度应大一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能够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正是这个道理。
7. 以问堵漏,防患于未然。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稍有疏忽大意,将会导致错误。一般说,学生的认识总是从不全面、不深刻或出现谬误经过多少反复和争议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定义、定理的先决条件,常常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对数学问题中隐含条件缺乏深入挖掘或滥用类比等。因此,在学生易产生错误处进行提问,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学将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自由组合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要求学生分小组统计,调查每个人喜欢哪种水果,学生都逐个记录了下来。为了让每个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统计过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生很有兴趣地完成了统计任务。
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理论者认为:“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效的学习。”“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在大班额教学中,我采用“一帮一”、“优带差”的互助学习机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小组合作素材,精心安排合作内容进行教学。如在学笔算加法时,我让几个学生进行板演评价之后,分小组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小组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又如在做二年级上册第58页习题时,我先让学生看图,后问学生:“你能算出沙滩上一共有多少人吗?”学生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小组同学听,学生的解决方法有:3×4+3=15,4×4-1=15,5×3=15。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维方法,互相促进,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再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学生一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是无法完成的。这时,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物体的长度,一人记录,两个人测量,另一人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真正理解了所学的概念。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对于合作学习初期的大班额低年级尤为重要。
1.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习惯主动思考,也不会用言语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耐心辅导,鼓励和启发他们思考交流,激发他们动脑、动口的欲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想、敢说。
2.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讨论的习惯。
因年龄的特点,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顾不上倾听合作者的发表意见。在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提示、点拨、指导他们,让他们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我也参与其中,对小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习惯,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我尽可能设计一些2个或2个以上的人操作的、能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优势的内容让学生实践。如“卡片摆数”,“小小售货员”,“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等等,培养了学生良好合作学习的操作习惯。
四、发挥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作用,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参与到其活动中。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因此,在大班额环境下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应从讲台走到学生小组中间,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 关注“差生”。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大班额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中差生的学习情况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我心中先有“差生”后有“优生”,当中差生学习有困难时,我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增强其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发现中差生学习成功之处,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表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通过反馈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科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
1. 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教学评价是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评价不利于大多数学生发展。我在小组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让大多数中差生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2. 对小组评价实行量化积,激励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时候,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停留在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上,忽略了对小组的集体评价,这种不全面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认为评价一定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在大班额教学中,我几乎每天进行小组评比,每周汇总评比最佳小组,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集体合作达标,使学生把个人的成功融入到团体竞争中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热情,达到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大班额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了大班额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大班额小组合作数学教学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探索,寻找对策与措施,以便更好地提高小学大班额环境下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全面推进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学习、在交往中共同探讨,培养其动手能力、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个性发展。在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数学教师实践、探讨的问题,也是数学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互教互学、互帮互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加之教师编制紧张,数量有限,特别是人们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大,在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形成了一些“大班额”和“特大班额”。
高中“大班额”现象的出现,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相对减少;因为教室太挤,一部分学生要么离黑板太远,要么太近,造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由于教室人数太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有的学校连学生做课间操的场地都没有:更直接的结果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班额过大,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对全班学生把握不过来,造成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二是由于部分学生课堂听讲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弄不明白,理解不透彻。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不够,不少学生得不到较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堂课指名回答的学生人数很有限,班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当陪客。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环境中,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有效增加每个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明确新课程理念,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方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科学合理分配小组,积极主动团结协作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但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合作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课堂的空间形式,所以应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组织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大班额的特点,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以4人(一组即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对“同质”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互换,尽可能地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从而使分组逐步科学、合理。对于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从而减少合作前的准备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能出现组内个别成员无所事事,搭便车,共享别人的成果,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一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而教师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二是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表达。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和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进行互助合作必须照顾其他同学的感受和需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对小组负责,对人宽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善问会问。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从语文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典型段落、文章结构和中心进行质疑。
三、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抓住重点难点设疑
大班额由于人数多,学生思维活,路子广,点子多,小组合作学习会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知识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但好面子,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怕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受到感染,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疑。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不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课文内容抓住重点难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合理、必要、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如在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笔者给学生的问题是“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谁是凶手?”祥林嫂的死是小说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引导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从祥林嫂接触的人物开始分析讨论,看起来鲁四老爷、四婶、小伙计、柳妈、“我”都和祥林嫂的死没有关系,而正是这种“无主名无意识的集体”(钱理群语)构成了杀人团伙,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最后把祥林嫂推向了死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最终明白了鲁迅这篇小说的反封建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适时转变教师角色,及时指导多元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指导、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是要多给学生帮助指导。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点拨、指导;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发现制止;当小组完成任务时,及时表扬奖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二是要鼓励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三是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把对一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在同类人的背景中考评。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把自评、组员互评、组际评比、师评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凭借这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教育功能。
高中语文课堂是复杂多元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尽管研究的证据都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但总不能让学生一直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仍然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教师来讲解,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在大班额下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过少,时间过短,都达不到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精选那些有必要、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坚决杜绝大班额下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现象,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大班额无法改变的现实下,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可以提高大班额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项目名称:本文为“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论文,课题号:GS[2014]GHB145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雒兴萍.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陈国锋.浅谈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
如何提高大班额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郏县新世纪小学朱旭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大班额教学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如何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更多小学数学教师进一步探索,思对策,寻措施,更大地提高大班额下的数学教学得有效性。由于班额过大,人数过多,学生中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性越大,存在的问题就越多,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更大的困难,如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活动的落实等都难以到位,教学效果就难以保证,弄不好会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低差生人数增多的倾向。要克服这些困难而实施新课改,必须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大部分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我就提高大班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几点浅见。
一、以“正视现实”作为出发点,重视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解决大班额教学问题,要有足够的硬件,如资金和师资。所以学校的教师必须“正视现实”,不要一味的抱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思考和探索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提高大班额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只有在思想上重视了,才会有动力,才会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大班额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才有可能。相反,离开了这个思想出发点去谈
这个问题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以“关注差生”为重点,切实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提高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中尤其包括较多的中差生的数学发展。因此,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中差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应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那么,在大班额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差生“呢? 首先,教师应心中先有“差生“后有优生,只有教师心中有“差生”,才会真正关注“差生”。其次,当中差生的学习有困难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增强其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再次,教师要注意发现中差生的学习成功之处,并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的表扬,让中差生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并且教师要尽量关注中差生在每一次数学学习活动,要让其感到自己受到重视。最后,教师关注中差生不光是为了中差生的数学学习,而是通过注意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到更多的课堂教学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情况,从而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班额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指导、检
查等都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把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分为若干个细小的单位——学习小组,我认为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当然,学习小组不能只是一个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要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合作,互助学习,管理有效的学习小单位。为此,我们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组建互补型的学习小组,形成有效的合作学习小团体
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问题,是能否提高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教师必须慎之又慎。首先是小组人数要适当,一般以4-6人为宜。其次,成员组成要适当。我们为每个小组挑选了一个学习优秀,有主见而又果断的,能起到小组核心作用的学生当小组长,然后其他成员按优、良、中、差几种不同学习程度,性格上形成互补来进行搭配。
2.严格小组长学习管理制度,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长本身是优秀者,所以他们成为了学习小组的核心,还成为了有一定威信的学习管理者。因此,老师让小组长每天负责督促全组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注意收集、检查同学作业,及时向老师汇报情况。总之,在学习小组内实行了这样的办法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主观能动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3.建立学习小组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
根据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特点,适当设计一些数学竞赛活动和练习评比活动,让各学习小组进行竞争评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大班额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以“表扬学习小组”为激励办法,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大班额教学,由于学生过多,小学生的自制力又差,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随意,这不利于教师集中全部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将全体学生统一到所设计的学习活动中去,甚至还会有少部学生影响课堂秩序,致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学有效性降低。所以老师要适当表扬做得好的学习小组,经常性的激励做得好的学习小组,起到了模范作用,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强大力量,达到小组内人人都想做好的效果,从而实现了全班的大集中,大统一,进而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元认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及核心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它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被世界许多教育工作者采纳并应用于实践,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形式、内容及交互性上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社会性及创新性能力的形成,被认为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合理分组与传统教学中的简单按人数或成绩分组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出发,综合考虑成员的学习者特征、学习风格习惯、学习兴趣、学习特长等因素,注重优势互补、小组均衡。
确立学习活动目标教师依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总体思想,结合学生、教学环境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在与学生协商的前提下确立活动目标,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态度目标,并制定活动目标的评价标准。
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活动目标确立后,应设立完成活动目标必须经历的系列学习任务、规则及程序。学习任务又包含一系列的子任务,任务应具体可行,确保活动目标的最终完成。
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开始学习活动后,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及时对各小组提出建议并监督、督促其按既定程序完成学习。
小组活动结果展示小组活动的最终学习结果可以是具体的作品或研究报告。
三甲小学 罗德琴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由大班额是教学实施的一大难题,加之新课程的推行,为课堂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还得想方设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基础。
面对大班额,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渴求知识的孩子们,作为老师要学新课程全新的理念:领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丰富自己的学识,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名师
二、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要想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并不在听讲,也不思考,他们只是坐在教室里,坐够四十分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上课几乎是浪费时间。他们既没有从事学习活动,也没得到相应的发展。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小组发言前,学生先在小组内发言、交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这种交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意识——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先要听懂别人的意思。如果能在这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下开展交流,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做才可以保证课堂的交流是有效的。
要很好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这反映在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思想,从教师独占课堂的固定思维中跳出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三、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营造和谐的家、校教育氛围,是搞好大班额教学工作的外部动力。
面对大班额,作为教师,一定要很好地挖掘家长的潜力,争取家长的支持。
首先,要利用好每期一次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想、本册的教学重点等陈述清楚,让家长明白;同时,还应该把学生在校的种种表现,归类整理,让家长清楚自己的孩子所属类型,找准自己孩子的优势与不足,便于家长在管教自己的孩子有明显的针对性。
其次,要争取家长配合,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
第一、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分层教学)。在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各个层次的知识点渗透到相应的同学身上,以便掌握其内容。课堂上,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请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差生复述要点,督促其掌握知识;遇到简单问题,让差生回答,让他树立起自信心,培养起学习积极性;在布置作业时,也采用分类布置的办法,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消化得了;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对差生辅导时,一定要让他们把基础的东西学懂、弄通。在确定各层次目标时,要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以利学生求知欲望的保持,学习兴趣的长期存在。
第二、编排学生座位时,采用“好”与“差”相搭配的原则。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可以设立三至五人为一小组,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以此形成结对帮扶关系。
由于受社会外界因素、家庭教育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在需求的影响, 现在学生学习的自控能力很差。无论是上课还是考试, 如果教师不在肯定乱成一团。因此, 在学生合作学习前, 教师不但要明确本次合作的任务, 还要限定时间, 最关键的是在学生合作时, 教师要随时察看情况, 对学生不合理的行为要进行引导, 对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要加以管理, 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要给予指导, 对学生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点评和纠正, 对于重点问题要进行强化、练习, 对于难点问题要进行耐性点拨。总之, 在学生合作讨论时, 教师不能置之度外, 要深入课堂内、组间、组内, 掌握学生的动态, 并给予及时指导。
二、有效的合作学习, 需要有效的材料进行指导
我们一方面强化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精心编制导学案作为引导。用导学案和教师行为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高效运行。这既避免了大班额集中讲授制的弊端, 又彰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导学案是一种将教师集体智慧通过学生自学、合作讨论等方式转化为学生智慧的一种纸质性学习方案。它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过渡的桥梁,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指导、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任务设置——组间相同、组内不同
为保证教育的公平原则和学生的升学需要以及组间的评比活动, 我们所有组的学习任务是完全相同的。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在组内的作业设置上实行分层设置。
四、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相结合
小组合作理论中分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异质分组, 另一种是同质分组, 而大部分研究者赞同的都是组内异质分组、组间同质分组。我认为合理的分组应该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而定。一般来讲, 新授课宜采用“异质分组”, 可以强弱互补, 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复习课宜采用“同质分组”, 让强者更强, 弱者互补。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 宜采用“异质分组”, 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 宜采用“同质分组”, 以强化组内交流, 组间互补。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 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 予以确定。
五、要合理、适度地利用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固然有千般好处, 但它毕竟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功能仅限于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如果跨越了这个线, 再好的教学模式也毫无意义。而在我们的现实教学活动中就经常存在这种只注重教学模式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情况, 这样本末倒置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我们既要重视教学模式, 又要强调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素养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一定要注意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师、学生的自身素质合理、适度地应用小组合作, 将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一定的价值, 使其能够真正产生出正能量优化课堂效果。那么何谓合理适度呢?
所谓合理就是教学模式要符合教学规律, 要承认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而一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训练、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养成才真正是课堂教学的实质。教学模式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所以说, 怎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正常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素质等方面。
所谓的适度就是指一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次数不能太过频繁, 而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小组合作的次数要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 发挥其应有的能量。
六、在学生合作学习时, 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的学习行为, 鉴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后期的合作学习时比较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以下为经验总结:
(一) 学会复习
上课前两分钟自由复习, 在做导学案的时候一写二划三圈, 上课前将课本、地图册、导学案按左书右案、上图下书的方式整齐摆放等。
(二) 学会思考
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气氛里能够自由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看法, 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想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 在争论中启发, 不仅能充分表现自己, 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 欣赏他人, 彼此兼容互补, 相得益彰, 最终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三) 学会倾听
合作学习中, 倾听是重要的一环。学生是否能用心倾听别人的见解, 直接关系到他有没有思维, 也可以说思维是否得到撞击。学会倾听就是要学会专心倾听别人说话;学会在倾听别人说话时汲取其意见;学会在倾听时质疑他人。
(四) 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助的基础, 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七、合理分工, 轮流换角
由于受性格影响, 同一组内有些学生特别爱说话, 而有些学生不善于言谈;有些学生特别有自信总是爱表现, 而有些学生有点自卑知道的也不敢说。因此, 在学生合作时, 教师要通过明确分工、合理分工、轮流换角, 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 教师要调控课堂, 尽量要鼓励那些胆怯的学生, 让他们在慢慢的回答问题中树立信心。
摘要:对于大班额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这一课题研究, 我们坚持从教学实际出发, 通过不断实践来总结大班额中有效的小组学习策略。三年来,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次试验了大班额集中讲授制、大班额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大班额中导学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从三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绩反馈情况来看, 大班额中导学案引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最为有效, 它在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我们强化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同时精心编制导学案作为引导。它最大的优点就是把小组合作学习与导学案、教师点拨、强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用导学案和教师行为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高效运行。
关键词:教师角色,有效材料,任务设置,合理,适度,合理分工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2]盛群力.小组合作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J].外国教育资料, 1992 (2) .
关键词:大班额 小组合作 高中英语 运用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读书无用论”已不复存在,所以,让子女接受优质的教育成了每个家长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我区基础教育不够发达,高中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屈指可数),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制约,许多家长盲目择校,挤破头皮也要让孩子进所谓一流学校。使得在农村中学生源严重不足,而在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城区中学班级“人满为患”,出现大班额现象。这已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地开展教学,化弊为利,提高大班额的课堂效率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
通过本人教学实践与探索发现,完善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解决大班额教学困难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培养、建设适应大班额课堂教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也可以推动我区“高效课堂教学”的发展。尤其在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英语教学中,它的作用更加凸显。
小组合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学生主体性增强,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实施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中,也能像小班那样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生的学习任务也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使中差生有了参与发言、展示的机会。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发,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彰显小组合作教学在大班额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呢?
一、彻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课堂的掌控能力
大班额的学生由于人数多,教学时如果“一刀切”或“满堂灌”,学生极易养成随大流、不动脑的坏习惯。这就要求教师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即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课堂的掌控能力,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发言、展示的机会,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变化。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死读书、读死书变为积极、活泼、创新的探究者。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得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弥补了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二、创设和谐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
小组合作能增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语言实践的参与度,能使学生感悟合作的无穷魅力,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实现自身价值和增强学习自信心,对提高学生英语运用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积极、友好、宽松、开放的合作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教师要常常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动起来,大胆地进行展示,表现自己。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中来。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时,还可恰当地利用竞赛形式,如单词、短语翻译接力,课文朗读,对话表演等,在比赛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合理分组,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尤其要使那些学困生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忠实伙伴”,而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看客”。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按座位自然分组,不考虑到个体差异、能力特征,学生的参与程度就会不均衡,难以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所以,在分组时,教师要花较多的时间研究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合理分组,并对每一小组成员合理分层(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这样,合作展示时,不同的问题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如:难度较大的题目一般以优生和中等生回答为主,学困生认真倾听并做好对照、检查;而相对容易的题目则让学困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优生和中等生加以补充、修正。这样安排,既照顾了优生急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心情,同时也使得学困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生生之间互相体谅,共同进步。
四、把握小组合作教学时机,合理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高中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的参与度,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教师不要一味为了迎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而每节课皆用、滥用这一教学模式,而应该适时地把握合作机会,有选择、有重点地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比如,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在学习重难点时,在归纳法则、揭示概念时,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协作功关,扩展学生的思路。
因此,教师把握小组合作教学时机,合理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走出小组合作教学的误区,将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防止小组合作教学形式化,才能让小组合作教学实现真正的高效。
五、构建合理的评价制度
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教学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比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经常性地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在单词、句型和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变化,通过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选“最佳小组”,推出“单词王”“最佳小组发言人”等,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
总之,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只要我们肯努力,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只要我们肯付出爱,就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地开展大班额教学,弥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不足和缺憾,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乔秀兰.对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反思[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3]李艳萍.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之探究[J].新一代,2013.
[4]邱广厚.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J].
[5]曾志就.大班额环境下互动小组的新尝试新收获[J].
【大班额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研究】推荐阅读: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06-13
大班班级环境创设计划09-19
大班社会教案保护环境09-24
大班班级环境创设方案11-22
控制大班额实施方案05-23
控制大班额工作总结11-13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07-23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有效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1-24
对农村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问题研究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