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音乐《老鼠和大象》教案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音乐《老鼠和大象》教案(共10篇)

小学四年级音乐《老鼠和大象》教案 篇1

课 题:老鼠和大象

教学内容:学唱并表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能有表情演唱,并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发挥音乐想象力。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拓展更宽的音乐想象空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有表情演唱,并按歌曲要求表现强弱,发挥音乐想象力。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能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拓展更宽的音乐想象空间。

3.引导学生发挥音乐想象力时,注意鼓励学生个人独立的感受和理解。4.引导学生有表情演唱歌曲时,要适度而不夸张。教学准备:钢琴 录音机 录音带 头饰 教学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律动表演、激趣导入:

学生比较老鼠和大象(播放老鼠和大象的课件)

二、节奏游戏:(播放大象和老鼠节奏的课件)2/4 大 象: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咚|咚 0|| 小老鼠: 0 0吱吱|吱吱 0吱吱|吱吱 0吱吱|吱吱 0吱吱|吱吱 0||(1)学生模仿大象走路声音读节奏。

(2)学生模仿小老鼠叫声,拍手读: “ 0吱吱

吱 吱 ”

(3)男女生做老鼠和大象配合读的游戏。

三、学习歌曲:

师:刚才大家的配合非常默契,可是在我们今天的故事中,大象和小老鼠可没有这么默契。在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听!

1、学唱第一段词:

(1)聆听音乐:[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大象的歌的课件]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大象驮着货物走过来。)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这段音乐让我们看到了一只勤劳稳重的大象,它驮着糖果和鲜花,把甜蜜和芳香送到各个地方。想不想唱唱大象的歌?(2)再次聆听、轻声哼唱。[播放谱例课件]

师:在刚才的演唱中,老师发现大家发音的口型和音乐的节奏对应的还不是很协调,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歌曲一字多音的情况比较多,现在请大家跟着录音开口默唱,听听录音中的声音和你心中的演唱是不是一致的。准备好了吗?(3)随音乐开口默唱。[播放谱例课件]

师:现在能不能随着伴奏唱出你自己的声音?在演唱中注意感受:歌曲中有没有重复的句子?(它驮着糖果和鲜花,送往各个地方,送往各个地方。)这些重复句子的旋律是否也是一样的呢?(4)师弹琴分句矫正,突破难点。

强调:重复句子的旋律也相同。找出自己演唱困难的句子。难点突破:唱“啊”的口型 开头的后半拍起唱

0 11(5)随伴奏演唱一遍。

师:你们真的很棒,这么快就把大象的歌唱下来了,老师也和大家一样很喜欢这只大象,它走起路来虽然有些笨重,但却很勤劳可爱,可小老鼠却不这么想,它呀,只看到了大象的短处,而根本没有看到人家的美好品质,你看!

2、有节奏地朗读第二段词。[课件出示第二段歌词] “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出溜出溜跑过广场,刚刚偷吃了蛋糕,正在得意洋洋,刚刚偷吃了蛋糕,正在得意洋洋,这时老鼠遇见了大象,它嘲笑大象的笨样,夸耀自己的灵巧,要跨到大象背上吃糖„„”(1)指名朗读第二段词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很有节奏感。我们的音乐故事为这段话也编配上了节奏,你想听吗?[播放课件小老鼠的录音] 师:在我们听的流行歌曲里是不是也有很多这种说唱形式?想不想用这种方式表演一下?

(2)小组分句创编节奏,用带节奏的念白朗读。鼓励学生突出声音力度的由弱到强变化。

3、自学第三段:

(1)师:正当小老鼠盛气凌人、得意洋洋的时候,在一旁的花猫早就听够了它的骄傲言辞,扑过去一口就把小老鼠吃掉了。你听![播放第三段音乐](2)师:这段的旋律和第一段是一样的,你能自己试着唱一唱吗? 小组自学第三段。

师:刚才在练习中有没有唱不太准的地方?我们再仔细聆听一下录音,跟着唱起来!

四、巩固歌曲、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

师:我们的故事讲完了,现在你知道故事中的主角都是谁了吗?小老鼠和大象的差别在哪呢?(小老鼠骄傲自大,而大象勤劳稳重。)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演。(学生可自己设计表演动作。)

2、指名独唱,其他同学评议。

学生自由结合成演唱组、朗读组,扮演不同角色表演。(大象和猫用歌唱的方式、小老鼠用朗读的方式。)

3、分组展示。学生评议。

五、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象大象一样勤勤恳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你发现了吗?你能举出具有这种美好品质的人吗?(环卫工人、老师、妈妈等)这些人都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信任。然而象小老鼠这样的人总是嘲笑别人的缺点,其实,在自己的身上也有不少的缺点,最后只能落得可悲的下场。希望我们每一个,都能好好发扬自己的优点,多为别人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这样我们自己也会感到非常的愉快!你们说是吗?

老鼠和大象教案 篇2

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 许琼

教学目标:

1、学生在会唱歌曲《老鼠和大象》的同时,能够根据歌曲的意义,无论是动作还是演唱都要达到模仿式的形象表演。

2、学生能够完成《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并在游戏中加入表演。

3、通过歌曲中的朗读,学生不断领会歌曲的意义,进一步感悟动物之间的生物链与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用流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歌曲的后半拍起唱及一字多音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进教室跟音乐做律动(课件:《一只小老鼠》音乐)

导语: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歌曲里唱了些什么?(老鼠)那老鼠是我们的朋友吗?你能说说原因吗?

师:同学们说的有可爱的小老鼠,还有专做坏事的小老鼠,而今天它却出现在了我们的课堂上。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课件:出示第二段词)

二、教学第二段歌词

1、读歌词。

你们读一读。谁来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2、师范读。

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来读一下。老师读得怎么样啊?掌声鼓励一下。那么我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是的,我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来读的,你们也跟老师来学一学。

3教读歌词第二段。(1)教读前两句

师:我们来看前两句,注意看老师的手势,我是在下去的时候开始的,还是在抬起的时候开始的。看着老师的手势,你们来试一下。

像这样的,我们叫它弱起节奏,也叫弱起拍。在这段词中还有几处也是这种弱起拍,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标弱起的词)

(2)教最后四句

师:听老师读一次。“这时老鼠遇见了大象,它嘲笑大象的笨样,夸耀自己的灵巧,要跨到大象背上吃糖„„”

你们看着老师的手势来读一次。

★我们在“笨样”后面加一个“空”,老师读一次。你来读一次。我们一起来读一次,注意最后一句,先跟老师来读一次。(3)完整地读

我们完整地来读一次。

(4)听范读,老师加上示范表演。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接下来请你听听录音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读的,老师又做了些什么?(课件播放第二段)

她读得非常有感情,那么我们怎样读也就能像她那样好听了呢?(分析强弱对比)那么老师又做了些什么呢?那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跟录音里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来一次。

4、教唱“啊”部分旋律。

小老鼠呀吃饱了肚皮,此时的心情实在是高兴,它忍不住哼起了歌(课件:“啊”的音乐、歌谱),你们一起来学一下。注意要唱出连线连贯的感觉。

5、学生有感情地读歌词第二段。

我们把这段唱的部分带到词中完整地来一次。

三、《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真不错,那这段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呀?生:老鼠,大象。

1、模仿大象

师:大象拖着长长的鼻子,走起路来是快还是慢呀?还会发出笨重的声音—— “咚、咚„„”,一起来学一学。(模仿大象走路)

2、模仿老鼠 小老鼠看见了,它嘲笑大象:“哈哈大象你那个笨样„„”跟老师来学一学。注意也是弱起。这是用我们人类的语言表达的,那么换成用小老鼠的语言你会吗?(课件出示歌谱)

听老师读一次。跟老师学一下。(模仿老鼠叫声)

3、两声部合:

师:我请这边的同学来学一下大象,这边的同学来学一下老鼠。注意看老师指挥。

四、学习歌曲《老鼠和大象》

师:刚才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可是在我们的歌曲中,小老鼠和大象可没有这么默契。好,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大象在干什么?

1、学唱第一段词。(课件出示歌词)(1)聆听音乐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知道大象在干什么?(2)找歌曲中相同旋律。并教唱。

师:那你再听一听,思考一下有哪两个地方的歌词是一样的? 那么他们的旋律一样吗?听老师唱一下。★跟琴唱。带入歌曲中唱一唱。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让我们完整地跟着音乐唱一次,注意要做到轻声歌唱。

2、学习第三段。(1)分析歌词。

唱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歌谱,这首歌一共就是三段歌词,除了第一段和第二段是说唱形式,一三两段都是唱的。第一段同学们已经会了,那么第三段也没什么问题了,同学们只要注意这里几处一字多音的现象就可以了。我们还是把歌曲整体地来听一听吧。

(2)整曲听赏。(课件播放音乐《老鼠和大象》)

3、完整地演唱《老鼠和大象》

我们把歌曲完整地来唱一遍,注意在表现大象的时候要显得很笨重,表现老鼠的时候要显得很得意。

五、为音乐加入两声部节奏

1、复习巩固声部

同学们真是学什么像什么?你们还记得刚才我们学老鼠和大象的样子吗? 我们能不能把它带到歌曲中呢?比如大象,(师边唱边做动作),可以吗?

小老鼠的声音呢,这边同学来念一下第二段的词,这边同学来学一下老鼠的叫声。注意看老师的手势,弱拍起。哎,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的节奏好像(一样的)。

2、给音乐加声部及动作。

这样吧,我们为每一段的前两句加上老鼠和大象的动作及声音,后面部分请同学想一想加上些什么动作,让我们的歌曲更丰富一些。(学生示范动作,老师把好的动作带着学生集体做一次)

3、集体展示

好,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一次。将二声部节奏加到歌曲第一乐句中。

六、拓展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这首《老鼠和大象》之后,你觉得在这两个动物中你更喜欢谁呀?那你能说说原因吗?

是啊,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谦虚,千万不能像小老鼠那样骄傲自大,自不量力。当然,小老鼠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头饰,谁愿意到前面来学一学它们。没有的同学今天回家之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你喜爱的角色的头饰。

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我和提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3/83/42/44/4拍强弱规律,拍号意义,拍号指挥,感觉各个拍子的不同

2、学习歌曲《我和提琴》,唱准二声部

教学流程:

一、听歌曲,加上拍号

2/4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请同学感觉一下是几拍子。全体跟老师学习指挥

4/4拍《采蘑菇的小姑娘》,请同学感觉一下是几拍子。全体跟老师学习指挥

3/8拍《我和提琴》,请同学感觉一下是几拍子。全体跟老师学习指挥

3/4拍《婚誓》请同学感觉一下是几拍子。全体跟老师学习指挥。

二、学习《我和提琴》

1、听范唱,感觉是几拍子

2、高位置朗读歌词

3、为歌曲打节奏,节奏为每小节后半拍

4、为歌曲加二声部,用嘟嘟演唱,演唱为每小节后两拍

5、唱熟歌曲后,把3/4拍旋律改为3/8拍。

小学四年级音乐《老鼠和大象》教案 篇4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作者:huoshu

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教学内容:

《认识太阳》、《太阳,我们的朋友》

教学要求: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知道,在大千世界里,我们能看到千姿百态的鱼、虫、鸟、兽,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还有更广阔的大地,无限的宇宙。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太阳,那么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作用呢?

1、认识太阳,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念,其运行规律是怎样的?

2、如何利用太阳能的调查和实验。

3、太阳的一般运行规律,如何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和判断时间。

4、利用太阳高度测量仪来确定时间和太阳高度的变化。

5、简单认识我国古代的科学仪器和二十四节气,从而认识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太阳给人类带来了生命的源泉,没有太阳世间一切生物将不复存在。

2、认识如何让太阳能的作用给人类带来更广的前途。

四、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太阳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的基本知识,认识太阳与地球以及在地球生存的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联系。

2、科学地认识太阳带给我光明和温暖时应注意还会给我们带来某些伤害。

重点:激发同学们参与科学研究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指导、讨论

板书设计:太阳的基本知识

太阳是银河系一颗普通的恒星。太阳的体程是地球的130万倍,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直径139万千米,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万分之一。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互联网

教学过程:

认识太阳是我们人类利用太阳能量的前提,科学地利用太阳能是我们人类未来的发展更加辉煌,我们知道,就是目前来讲,人类社会面临着能量知缺,地球资源枯竭的时代,地球能源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地球环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而太阳能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污染、无限量的天然能源,科学地认识太阳、利用太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又一光明前途。

1、认识太阳(见板书)

2、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这是我们大家都感受到的,同时,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可以座椅实验,你将一株植物放在不见阳光的地方可能不久它就会死。为了证实这个观点,你可以一试太阳的光和热也是我们人类离不开的,如果没有了光世界将一片黑暗,如果没有了热量,世界将是一片寒冷,任何生物将不可能生存,所以说,如果没有了太阳,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生命。

3、太阳有多大?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银河系的一颗普通恒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与地球平均距离14960平方米,直径139万千米,表面温度5770开,中心温度1500万开,二十二万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

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太阳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让同学们了解如何摄取太阳能的最大热量。

2、太阳的能量很大,但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到达地球,但足以使地球上一切生物得到生命活动的能量,如何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能量是我们探究的主要问题。

重点:调查太阳能的用途,以及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有那些。

难点:做好科学利用太阳能的调查、记录。

教学方法:指导、实验。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教学过程:

1、同学们分组作小实验:

各组准备塑料袋两种:一种黑、一种白,温度计两个。

在两个塑料袋中装满同量的水,放在同条件的太阳光下,记录同样时间两个塑料袋中水的温度。

各小组将记录数据汇总、交流、研究。最后得出结论。

2、调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利用太阳能为人类生活服务的各种设施,结合我们学习的课文查找资料,扩展寻找太阳能为人类利用的范围,把已使用的`方面记录下来。

在这小节中,主要是通过同学们亲身实验搜集、观察、测量的事实和调查的证据,了解人们对太阳能的应用,引导同学们体验观察、测量,调查在科学在探究活动总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重点让同学们了解科学利用太阳能不仅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问题,而在环境保护,人类生命质量问题起着重大的历史性的作用。

第一课时课题太阳,我们的朋友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1、学习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是人类的本能,观察太阳我们的朋友带给了我们什么。

2、学习如何科学使用测量仪器,科学采集数据,记录、认识采集数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重要意义和作用。

重点: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数据并做记录

难点:科学观测太阳的高度,理解太阳高度与时间和温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指导

教具:太阳高度测量仪、记录本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教学过程:

一、太阳,我们的朋友

我们上一小节已经学习调查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前景,其实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已经利用太阳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如他们利用太阳来判别时间和方向。我们今天学习就是如何来认识太阳的一天的变化和时间、温度以及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二、什么是太阳高度:如何测量?

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

我们测量太阳高度,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在测量时做好测量记录,正确使用太阳高度测量仪。

三、培养同学们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和意识。

观察、测量记录要求仔细、认真、准确。搜集观测数据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测量太阳高度在一天内的变化与时间,物体的影长和气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并激发同学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结束。

第二课时课题太阳,我们的朋友

课型:观测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黑白塑料袋在同水量,同时间接受太阳光的照射所测的温度判断接受太阳光的能力。

2、利用太阳高度测量仪观测、记录来促进同学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正确使用观测仪器

难点:认真观测、要让同学们认识到科学观测来不得半点虚假

教具:温度计、塑料袋、太阳高度测量仪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教学过程:

在观测实验中指导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认真做好记录,仪器分小组应有专人负责仪器的使用,不得损害仪器。

在一节课中应有三次精确的观测记录,各小组同时间记录、观测。

在黑白塑料袋中装水1-2升,同时间、同水量看谁的温度升的快。

第三课时课题太阳,我们的朋友

课型:科学自助餐

教学目的: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人类利用太阳观测时间、发明科学仪器的智慧。

总结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在科学探究和实验中学习的经验,相互交流。

重点:了解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运动周期确定二十四节气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总结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教学过程:

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科学发明,我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它是长期的观察、记录总结出来了科学结晶,从而知道科学探究是艰苦的,不是一朝一夕凭空而来的。

同学们在上一节的科学观察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相互讨论、交流,看哪一组做的认真,评出优秀小组

幼儿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 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

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XXXXXXXX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六、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

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文档仅供参考

安全地玩 小小交通警

活动目标:

1、通过歌曲了解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

2、学会唱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红、绿两色圆形卡纸

课前事先录好的歌曲旋律

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1、今天朱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地歌曲,叫《小小交通警》,请你们听一听歌曲里都讲了些什么?

2、幼儿欣赏歌曲一遍,并按节奏拍拍小手。

3、提问:①红灯闪应该怎么样?(快停下)

②绿灯亮应该怎么样?(请出发)

③是谁在指挥交通?(交通警察)

④谁听警察叔叔的话?(汽车、人)

二、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1、幼儿按节奏念歌词一遍;

2、幼儿与教师一起跟着旋律念歌词两遍;

三、幼儿学习歌曲

1、幼儿听旋律跟唱歌曲一遍;

2、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幼儿模仿,加深对歌词内容的印象;

3、幼儿跟音乐反复模仿动作2~3遍;

四、游戏:小小交通警

教师出示红、绿灯

1、现有,朱老师要和你们来玩一个游戏;

2、交待游戏规则;

3、幼儿游戏;

游戏规则:

1、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作,看到红灯停、绿灯行;

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6

1、了解戏歌,初步感受戏歌的演唱风格。

2、学习演唱《龙里格龙》,能正确、有韵味的完整演唱歌曲。

3、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体验法、观察法、模仿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

1、观看视频《梨花颂》片段

2、师小结(出示课题:龙里格龙)

三、学习歌曲

(一)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初听歌曲(出示歌谱)

2、复听歌曲

3、再次聆听,找出相同旋律,并进行模唱

(二)旋律模唱

(三)读歌词

1、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范读歌词

3、学生再次读歌词。

4、提问:“格”字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前面的不带儿化音、后面的带儿化音)

(四)学唱歌曲

1、随琴小声填唱

2、讲解各种音乐记号的作用

3、教师范唱。

4、师生接龙演唱

5、歌曲处理

6、分组演唱

7、加动作完整演唱

8、看指挥完整演唱

9、加上戏曲动作完整演唱

五、艺术拓展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篇7

第一单元

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册训练重点为“观察提问——猜想假设——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与证据”这一重要环节。本单元是本学期探究过程能力的准备单元——“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本单元取法“法庭听证会”这一专业场景,通过场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也要向法庭办案取证一样,需要搜集各方面的实事与证据,才能客观地、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科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擅于用实事说话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初步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实验对比、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和途径,搜集实事与证据,并知道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图形等方法整理所得的资料证据。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初步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的搜集过程。

首先教材从一个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体验经历的调查活动出发,设计以一次“杀死生物的调查”为引入活动,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事实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然环境中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环节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转换角色,并能设身处地地从该角色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而后教材设计了一个蝴蝶调查研究的案例,启发和鼓励学生能通过观察记录、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和途径,搜集实事与证据,并知道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图形等方法记录整理所得的资料证据。最后通过模拟听证会的场景,用角色扮演的游戏使学生进入到争议问题里,充分展示和运用所得证据,进行表达和交流。

事实与证据是本单元重点培养的探究过程能力。本单元教材把“发现事实——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运用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能力的训练贯穿在“法庭听证会”这一模拟场景中,采用角色扮演这一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开展教学内容。通过进行调查、统计、查阅资料、观察、实验、采访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能从数据中发现事实,并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证据的能力;强化学生重证据,尊重科学事实的意识。

你曾经„„

你曾经杀死过动物吗?如果有都有哪些?—— “杀死动物调查”所得的数据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目标

•了解怎样运用表格统计数据,做数学运算; •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得到数据,发现事实;

•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科学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准备

1、教师事先在黑板上,或二开大白纸上绘制好“杀死动物调查”表格,绘制形式可参考例表1;

2、教师准备好小组调查表,复制数份每小组发一张。

3、每小组准备B5大的纸一张,水彩笔,铅笔,尺子,橡皮。杀死动物调查表 动

合计

第 小组 要点

注意在进行此项活动时,一定注意正确引导,防止学生讨论时会以比赛谁杀死的生物多为荣,而使此项活动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怎样进行

(1)“你曾经杀死过表格中的这些动物吗?”教师出示大的“杀死动物调查表”;选几个同学在自己曾经杀死过的动物下面做上标记,再进行合计;

(2)按照这样的方法,各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3)把每个小组的调查数据汇总到一起,大家一起来填写“杀死动物调查汇总表”

(4)就获得的数据进行讨论和反思。“到底应不应该杀死他们?为什么?” 参考询问要点

调查过程中可以同时了解一下:“是、否还杀死过其他动物?是什么动物?是什么情况下杀死这些动物的?”

“有没有必要必须杀死它们?” “你觉的杀死哪些动物是残忍的?”

“那样做对科学会产生什么影响(有益的或有害的)?”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用同样的问题询问亲友、邻居中的成年人,把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中,而后可以把小组中每位同学的调查表汇总在一起。

注意强调采访时的安全。活动延伸

最好的继续活动是“假如我们是„„”换位思考。2

假如我们是„„

你有没有过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呢?这是一个角色换位的游戏,它会让你对所担任的角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目标

•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利益关系,辨证地、全面地看待科学问题; •知道要解决科学问题,必须像法庭办案一样,有充分的事实与证据; •了解并选择运用查阅书籍、浏览网络、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方法来搜集事实与证据。

准备

水彩笔,卡纸,剪刀,用于制作小组名称的标牌。教师可自制一张公告,活动时张贴在黑板或墙壁上。每组发一张2开的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快速联想时想到的方法及途径 要点

科学研究需要搜集事实与证据,以及知道怎样获得事实与证据。活动过程:

(1)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是蚂蚁,或者是瓢虫、蝴蝶、小鸟,甚至是蚊子、苍蝇、老鼠„„我们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然后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标牌,如“蚂蚁组”、“小鸟组”

(3)先采用“畅想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用一种舒适的方法安静坐好,双眼微闭,想象自己就是某种动物,都会做些什么,觅食、结网、游戏、或休息等?再想象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某种方式杀死了这种动物,那么会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

(3)站在自己小组所选择的动物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面对我们的同类总是遭到杀害,会怎样感受,怎样想呢?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4)出示“自然法庭的公告”,思考讨论:如果有代表同类向“自然法庭”申诉的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得到事实与证据,并用概念图的方式记录讨论的结果。

(6)参看“事实与证据——蝴蝶小组的探究行动”活动案例并讨论:蝴蝶组采用了哪些方法搜集资料?从他们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整理出几条理由?根据是什么?

(7)各小组讨论制定搜集事实与证据活动的组织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师予以帮助和指导。

参考询问要点:

“面对我们的同类总是遭到杀害,会怎样感受,怎样想呢?”

“如果有代表同类向“自然法庭”申诉的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得到事实与证据?“

“蝴蝶组采用了哪些方法搜集资料?从他们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整理出几条理由?根据是什么?”

“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用到的方法都有哪些?和蝴蝶小组有什么不同?” 活动延伸:

成立动物俱乐部。

把搜集的资料、数据、图片等分析整理,为做下一个活动――听证会的申诉作准备。

听证会

在“法庭听证会”这样的模拟场景中,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认识和体会:科学研究像法庭判案一样,重事实,重证据。

目标 :

1、运用事实与证据来表述研究过程,证明自己的观点;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准备:

1、分析整理搜集的资料、数据、图片等;

2、设计并编写角色申辩的台词;

3、制作好选择动物的头饰。怎样进行:

(1)出示“公告”并宣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开始了!”

(2)再次强调“申诉者必须具备充分的实施与证据。”

(3)各小组依据角色立场和观点,出示证据资料,发表演说。活动延伸:

动物俱乐部活动。

(三)应变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各自选择动物来研究,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做一种动物的研究实践。可以采用查阅书籍、浏览网络、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多方法来搜集事实与证据,也可只运用其中的部分方法。

第二单元

我们怎样呼吸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呼吸健康及空气质量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问题,也是日益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包涵环境、社会、生物等因素的综合问题。因此,我们打破以往教材中把呼吸系统与空气研究人为割裂的状况,设计了《我们怎样呼吸》这一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为了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先通过游戏“我能坚持多久”来引入主题。接着又通过“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的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现象,激发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研究。“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呢?”教材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猜想,并通过题为“吸入和呼出”的活动对这些问题和猜想进行探究与验证。学生通过探究得知,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原来是不一样的,人体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整个研究过程,也是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如“人为什么要呼吸呢?”“我们是怎样呼吸的?”“我们呼吸得好吗?”„„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将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的内容。

人是怎样呼吸的?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为什么不一样呢?教材紧呈上一课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有趣的呼吸器官》中引导他们进一步研究人体呼吸现象。为了使学生能在动手动脑的“做”的活动中学习,本课以观察活动引入,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肺模型和肺活量测量仪等活动来了解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接着又通过对测量及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了解呼吸保健的有关知识。最后以补充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富有特色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趣味性。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呼吸健康。现实中,空气污染的现象还很严重。要使探究活动达到切实的教育效果,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教材设计了第三课——《还我清新空气》。本课从活动“香水的扩散”引入,提出“空气里可能还会有些什么”的话题。然后通过讨论、观察、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搜集证据,了解空气受到污染的现状,激发他们为改善空气的质量而行动的社会责任心。再引导他们为改善空气质量出谋划策,使他们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社会大工程,必须标本兼治。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发挥社会效应,真正解决或促进解决问题。因此,在单

元活动的最后,建议搞一个“还我清新空气”为主题社区宣传活动,让孩子们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增强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的成功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人体的呼吸现象,教材先通过两个体验活动,感受到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意义,接着便从“人为什么要呼吸”、“我们怎样呼吸”、“我们呼吸得好吗”(也就是呼吸的内因、机理、对象)等方面来组织探究内容和展开教学活动。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包括“生命世界”中的“健康生活”以及动植物的有关内容,“物质世界”中的“物质变化”以及“物质的利用”,“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空气部分知识,以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知识的融合并不是牵强附会的“大杂烩”,而是以人体呼吸为主题,将人体呼吸所涉及到的分布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这种整合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知识体系,而是从人类认识事物的自然视角出发,以研究对象的自然涉及面为逻辑体系组织各领域内的科学知识,试图构建真正的“综合”单元。所以在单元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我们在呼吸 【要点】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目标】

(1)能发现和搜集相关的事实证据,能对活动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怎样进行】

(1)活动“我能坚持多久” 屏住呼吸,看大约能坚持多久。这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感受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活动时要进行安全教育,阻止少数学生过分逞强坚持,防止发生以外;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活动“运动与呼吸”

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前后自己呼吸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人体的呼吸现象产生疑问和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利用秒表等计时工具的方法,同时也要随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做出一些猜想。

活动时应先测量平静时的呼吸次数,然后再测量运动后的呼吸次数。(3)活动“吸进和呼出”

“为什么运动之后,人体的呼吸会加快呢?”本环节紧呈“运动与呼吸”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猜想:教学可以先联系学生生活的其他经验(如闷被窝),对该问题进行猜想,如:可能是人体运动后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验来验证自己这些观点。

实验:①指导学生向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②用塑料气囊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本实验也可以用塑料带收集呼出气体来代替,详见应变参考)。

解释: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人体吸进的是氧气而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简单解释运动前后呼吸变化现象,即人体运动时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就需要通过呼吸的加速来提供更多的氧气(不作统一要求)。

(4)阅读“氧气会用完吗”

知道了人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那么空气中的氧气会用完吗?这个阅读作为本课的延伸,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利用这个契机把植物的呼吸及物质的循环等内容进行初步的渗透,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参考询问要点】

(1)如在“我能坚持多久”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并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想?由此,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

(2)如在“运动与呼吸”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比较数据并发现问题:“运动前后,大家的呼吸发生了什么变化?你对这种变化想提出一些问题或做一些猜测性的解释吗?”

【应变参考】

在研究呼出的气体时,还可以用简易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即用装有空气的塑料袋套住口、鼻进行呼吸,当实验者感到呼吸困难时取下袋子,扎紧袋口。然后把点燃的线香放进袋内,观察现象。也可在袋内装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摇晃几下,观察现象。在指导学生做该实验时要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提醒学生课后不要用类似的方法开玩笑。有趣的呼吸器官

【要点】结合肺模型,简单解释肺的工作过程。【目标】

(1)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观察并解释肺的工作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肺活量测量工具测量肺活量,并记录数据和简单分析数据。

(2)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初步了解肺活量的含义。

(3)通过班级同学肺活量的数据分析,激发学生健康保健的意识。在小组集体制作、讨论、测量等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时间】2课时 【怎样进行】 第一课时

(1)体验活动:“我用什么呼吸”

引导学生通过做深呼吸来猜想自己呼吸器官的位置。(2)观察:“人体呼吸器官”

指导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以及这些器官在身体的部位。引导他们再次做深呼吸来体验这些器官的工作情况。

(3)模型与解释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借助一些模型或工具来了解肺的工作过程,同时渗透保健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制作、观察和分析等手段自主完成。

a.制作肺模型。制作方法详见教材第15页。使用剪刀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b.利用模型解释肺的工作过程。要求学生能结合肺模型简单讲出肺呼吸的过程。先组织小组交流,再进行班级交流。

对于气体在肺中如何交换,学生解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相关资料,或结合肺泡的解剖图作适当讲解。

第二课时

(4)制作简单肺活量测量仪并测量肺活量

制作简易测量仪时,计量单位可以自定(即以若干个单位),但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各组的单位标准要相对统一。最好使用同样型号的上下粗细均匀的透明瓶子。

(5)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对班级同学肺活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是本课教学的延伸,也是向下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模型与解释”能力的过渡。因此,在此要求不要太高。教师可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分析。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再相机进行引导,指引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划分标准,把所有数据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划分数据群。找出高、中、低数据群的特点。引导他们认识肺活量较高的人一般特征,比如:男生比女生高、运动员比一般人高„„

(6)阅读《有趣的呼吸器官》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拓展阅读,主要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富有特色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学中不作统一要求。

【参考询问要点】

(1)如引导学生结合肺模型解释肺的工作过程时,应引导学生说出呼气与吸气的过程:什么状态表示肺正在呼出气体,什么情况下表示肺正在吸进气体,是什么关键部位促进了肺的呼吸动作?

(2)如引导学生制作分析数据小组或班级学生肺活量数据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一般情况下,哪些人肺活量的值比较高?有没有特殊的例子,能结合日常生活简单的做一些解释吗?

【应变参考】 有条件的学校,测量肺活量的活动也可以用学校医务室的肺活量测量仪来完成,而自制肺活量测量仪可以布置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完成。

还我清新空气 【要点】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疾呼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

(1)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怎样进行】

(1)引入活动“香水的扩散”

教师手执打开瓶盖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闻到香水气味就举手站起来。引导学生观察香水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气里,其他一些物质也会跑到空气里吗?”

(2)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可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启发。

大家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的产生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3)实验或调查(“空气里的颗粒”或“汽车尾气的危害”)“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

实验“空气中的颗粒”可以用玻璃涂上果胶等粘质物,放在灰尘较多的地方,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气杂质,引导学生粗略统计一下灰尘的种类和来源。也可以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实验观察,分析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如什么时间段灰尘较多,什么时间段灰尘相对较少,还可以进行交通路口、工厂附近、教室内外、树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气颗粒对比分析。对于观察数据的记录,精确要求不能太高,建议用点的密集度来大略表示。

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教材并没有把调查的内容作统一确定。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要统得过死。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关于废气成分、尾气排放量、各种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尾气危害与防治等方面的调查。这些调查既可以是上网查阅的数据,也可以是调查采访来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马路统计车流量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或研究的内容,只要是与空气质量、呼吸健康有关的,都可以用来补充甚至替代书本中的这两项研究内容。如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调查与分析等。

(4)交流研究成果

在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积累的基础上,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研讨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共同商讨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

(5)拓展活动

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应变参考】

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活动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放开。要不拘一格,只要是与空气质量有关的内容和活动,都可以组织和开展。由于教材呈现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与空气质量有关的活动都表现出来,这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对教材倡导的思想和理念作进行充实和发展。

不要被教材的编写思路所束缚,也不要拘泥于对课堂教学所谓的完美的追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研究活动。只要能深入地开展,可把教材中的某一个活动做细做大。如本课既可以只做一个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头去完成这些研究活动。

第三单元

植物在成长 早春的校园是美丽的。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面钻出来,淘气的摆动着小脑袋,许多晶莹透亮的露珠在绿叶上滚动。它们的花通常都是很小的那种,如小星星一般,将一点可爱的娇小的花蕊托出来,努力地伸展着、快乐着。柳树的鹅黄并不惹眼,远远望去,一团一团,轻轻的,淡淡的,似那薄薄的黄雾,虚无飘渺。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枝干坚韧挺拔,像一把把巨大的绿绒大伞,那新长出的叶儿格外嫩,格外绿。小蜜蜂飞来了,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有时停在花瓣上采蜜,有时拍着翅膀到处玩耍。有几只麻雀也飞来了,它们停在高大的树上,唱歌,跳舞,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着春天。

置身于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学生的身心比春天的花草更加伸展,比春天的小动物更加快乐。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春天的馈赠。引导学生从“欢天喜地”到

我与幼苗一起成长,教材凸现了两条主线:

实验•观察•记录

探究活动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级目标是: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其中包括7个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5个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探究性活动。由此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用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探索规律;通过科学实践获得“事实与证据”,在长期种植植物的活动中,实验、探究、观察、证据 “四位一体”,通过观察、记录植物成长的全过程,分阶段探究其生长发育的秘密,使学生发现—系列前所未闻的事实。

7个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依次是:认识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的种子→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株黄瓜苗由哪些部分组成→静静绽放的花朵→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植物的一生。

5个探究性活动分别是: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趣的运输→开放的花朵一样吗→植物的一生。种子发芽了

【目标】 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土壤、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塑料薄膜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种子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1)认识种子

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凤仙花、黄瓜等植物的种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数果实发放给学生。先请学生辨认、区分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然后,聚焦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尤其是果实中的瘦果和颖果极易被误认为是“种子”,应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详见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第24页呈现出了四种植物 “种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属于种子的只有花生和绿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准确地说只是种子的一部分,因为谷子的果实是颖果,其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不能分离,在碾米的过程中,种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引出要进行实验的内容。(2)种植种子 包括三个过程:

A 材料和工具的准备。B 简单的实验设计。教材上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把水作为变量,另一组把温度和光照作为变量,并呈现出了实验提示。C 设计实验过程记录表。

种植种子,教材上给出的只是一种实验设计,允许学生把温度、空气、水分等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

保温处理。初春的北方天气窄冷还寒,不是适宜的播种时节,对播下的种子

要注意保温。

对种子的要求。选用生长发育期较短的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如大豆、凤仙花、西红柿、黄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3)整理与交流

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

(4)布置课外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次课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下一步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应变参考】

1.设计教材时凸现了两条线:一是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主线:认识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的种子→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株黄瓜苗由哪些部分组成→静静绽放的花朵→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植物的一生;二是探究性活动: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趣的运输→开放的花朵一样吗→植物的一生。

建议“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内容安排在课下完成,要提前安排;课堂上重点进行与此相关的探究性活动。

植物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就要生长发育,而生长发育是需要时间的。黄瓜等常见的植物完成一个生命周期,最短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拿出专门的时间上好这一单元内容的。可将该单元的内容计算在整体的课时之内,实施时分散在其他单元的教学之中,化时间的零散为探究过程和知识结构上的完整。

2.《种子发芽了》用1课时完成,这仅在课堂上做是办不到的,必须利用课余时间。为此,建议:

(1)课堂上重点认识种子,讲授种植过程。种植种子留给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在时间允许时,可以在课堂上做一个演示。

(2)及早种植。在上一个单元的教学时,布置课外活动:种植种子,并讲清楚种植种子的步骤。

茁壮成长 【目标】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器官的作用,探究根茎的作用,理解空气、阳光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观察、探究、记录并描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

(1)观察、记录、分析种植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发育由学生小组或个人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材上的“黄瓜种植日记”提供的只是其中的一个范例。

教师组织各组整理种植日记,并进行综合分析,做成不同形式的记录本或统计图,形象、具体地表示小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记录表”要表现出观察日期、小苗高度、样本序号等项目,以便于不同植物间的比较。

“统计图”可以统计叶片生长情况,也可以统计一定时间内开放的花朵、结出果实的数目,还可以较为准确地统计出一个果实的生长速度。

(2)认识一株植物的组成部分

学生经过了课余时间的观察与研究,课堂上最好能用挂图检验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程度。

(3)有趣的传输

这是在课堂上开展的活动。学生经过了长期的实验、观察和记录之后,各组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根、茎、叶、花、果实比较齐全的幼苗。植物体是怎样长大的?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何处?这些物质是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之间是怎样运输的?„„这是一个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实验:《有趣的运输》,即茎的运输作用。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选取了一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用意是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课前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材料与工具。

按照教材上的三个步骤依次进行。在温度较低时,这个实验可能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在等待的过程中,可安排其他教学活动。

注意:刀片很锋利,一定要提示学生安全使用。(4)观察、解剖花朵,比较雌雄花的不同

指导学生认识花的形态。不同的植物,花的形态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有的花谢之后能结出果实?而有的花则不能结出果实?这是学生很容易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出解剖花的结构。

美丽的鲜花都有艳丽的花瓣,除此之外,雌雄花还有很大的差别,如黄瓜,雌花内有雌蕊,雄花内有雄蕊。更多的花朵内则是雌雄蕊的统一体,如桃花。

小学四年级音乐《小螺号》教案 篇8

1.用清晰的咬字、吐字和欢快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2.感受歌中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在海边生活的情趣。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的创编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用轻快、弹跳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2.学生能够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小螺号》由的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第一乐段的四个乐句,每个乐句四小节,每个乐句的前两小节都运用了的节奏,欢快、活泼,独具特色。第一乐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歌曲结构,第一乐句是“起”句,十六分音符的密集节奏和跳跃的旋律呈现出欢快的情绪。第二乐句是“承”句,是第一乐句的模进,节奏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是个“转”句,前两小节的节奏同第一乐句前两小节完全相同,第三小节一个八度的大跳,接着出现了歌曲的音,立刻把情绪推向了高潮。第四乐句是“合”句,再现了第二乐句的材料,与第二乐句基本相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整个乐段欢快、活泼,旋律流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舒展,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相同,每个乐句的最后一个音延长了三拍半,仿佛在模仿悠长的螺号声,也好似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宽阔、蔚蓝的大海,使我们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最后,乐曲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展示海螺图片。

教师提示:学生认识螺号是用大海螺做成的号角,在海边的人常常用螺号传递信息。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的情绪?

2.再次聆听歌曲《小螺号》,提问:歌曲分成几部分?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说出这首歌曲分成三个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

3.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难点练唱。

(1)练习大跳音程。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练习大跳音程的音准,请学生注意听,听完以后再开口演唱,如等。先听琴,老师弹奏音程后学生再开口演唱。

(2)练习长音。

教师指导:学生唱准每一个乐句最后一个音的时值,包括第一乐段“回啰”这两个字要唱得轻快。

5.学生跟琴声练唱。

教师对不准确的地方进行指导。

6.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1─16小节)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指导学生用舒展优美、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的。

三、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播放《小螺号》动画,学生观看。

3.播放《小螺号》伴奏,学生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四、分组演唱

学生分小组唱,互相进行评价。

五、《小螺号》创编表演

学生创编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六、音乐活动《阿爸回来了》

情景引导

第一场:两个好朋友

小斌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的爸爸都出去打鱼了,今天,他们的爸爸就要回来了。小斌和小红还有一群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海边,他们一边玩耍一边等着爸爸回来。(演唱《赶海的小姑娘》,随着音乐律动。)

第二场:螺号声声

这时,从远处传来了机船的隆隆声,隐约看到了船上的人影,小斌和小红高兴地跳了起来,大声地喊着:阿爸回来了,回来了。他们拿出螺号使劲地吹了起来(螺号、海浪、海风声,演唱《小螺号》)。

第三场:阿爸回来了

渔船靠岸了,阿爸回来了。小斌、小红和小伙伴们高兴地帮着大人抬起了鱼筐(随《小螺号》的音乐律动表演)。

1.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

教师指导:每个小组的每位同学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把整个素材连接起来。

2.学生汇报表演。

学生分组汇报表演,教师和学生对学生的演唱和表演等进行评价。

七、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音乐《老鼠和大象》教案 篇9

1、唱:《采金秋》

2、丰收舞

3、三部和声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秋收初步感受与体验多声部的和声韵味,充分感受勤劳、质朴、善良的人们丰收后的喜悦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2、通过演唱《采金秋》,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表演等活动,对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有较深刻的感受。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及相关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多声部练习曲

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的大自然都有些什么变化呢?

欣赏秋收图(出示秋收图片)(背景音乐:《采金秋》的伴奏)

你从这些图片中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如:秋风m

呜--------

稻子d

哗——哗——

树叶la

沙沙沙沙

老师挑选了几种美妙的声音,为他们配上了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分组练习,将学生提出的声音配上和声,进行多声部练习。用慢速演唱。)

1、风声:将秋风送到每一个角落,景物才会发生变化,注意换气。

2、稻子:秋风吹来,稻田里掀起一阵波浪,一浪接一浪,稻子向一边倒。我们在唱“哗”的时候带点“噢”。

3、树叶:满天的枫叶随风飘落,发出沙沙沙的声音。

秋风,稻子,树叶一同诉说着秋的故事,连续不断地,直到冬姑娘来临才渐渐远去,提示:唱出渐弱的效果。我们将这几种声音组合在一起!(唱和声)

(配上前奏)秋天的故事真美啊!我也来配上一段音乐,让我们一起奏响秋的乐章。(慢速)

(老师为多声部练习加上《采金秋》一曲的前奏,师生配合。)

二、学习演唱《采金秋》

(一)律动

秋收一片繁忙的景象,田地里的农民正忙着收割呢!你会用动作模仿吗?随音乐舞蹈(背景音乐:《采金秋》的伴奏)

1、割稻(镜面示范)

2、运粮食(站着做动作,扁担为什么一晃一晃的,粮食虽然很沉重,但农民的心里却很开心,走起来脚步却很轻快,)

小朋友们,收割很辛苦,但农民的心里确是美滋滋的。老师这里有两种节奏,你觉得哪一种节奏更适合表达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心情呢,我们先来读一读。为什么?

总结: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绪。密集的节奏,快速表现欢快的情绪。

3、出示两条节奏型

a、xxxxxxxx

b、xxxxxxxxx

(二)学唱歌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采金秋》就运用了大量的后十六分节奏,(出示全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

1、演唱歌谱。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请小朋友们也用稍慢的速度跟唱。

2、找相同或相似节奏的乐句并唱一唱。

要求:提醒小朋友因为十六分音符表现的是欢快的情绪,要弹跳。

3、提示有弱起小节,有休止符,听老师范唱,看手势吸气。

4、比较不同情绪的乐句。总结:不同的节奏表达的情绪是不一样的。

5、前倚音。师唱谱,请生跟唱。

6、用“拉”唱欢快的乐句(要唱得有弹性),用“啊”唱抒情的乐句(要唱得舒展)。

7、演唱第一段歌词。(要求唱得和衬词一样,有弹性,唱完指导哪一句不好)

8、加上强弱对比,模仿回声。

比较老师唱“啊”一行和你唱得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强,第二句弱,有了对比,使得歌曲更加饱满。(田野很空旷,模仿回声的效果)

9、弱起可别小看它,它唱出了农民的心声,有付出才有回报,带着幸福的感觉演唱。

10、讲解下滑音

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们这首是江淮一带农民庆丰收的景象,歌曲在有的地方加上了方言因素,我们听一下。“采”“笑”“大”加上下滑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11、完整的演唱第一段。

12、学习第二段。

小朋友们,农民伯伯庆祝丰收的同时也展望了明年,坚定付出才有收获,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在第二段表现出来了,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

16、提示第二段歌词有变化,跟老师有节奏的读一遍。

17、结束句使得歌曲更加完整。老师演唱结束句,你觉得哪个字好像在展望明年。(唱出渐强的效果,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全曲)

18、完整的演唱全曲。

三、情境表演

大家唱得真好,我们能不能把心情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呢!我们从景到情,把一开始表现秋天的声音加上,再演唱全曲。让我们一起去采金秋。

四、小结

小学四年级音乐《老鼠和大象》教案 篇10

第一单元 我们的考察计划 1 考察前,我们要„„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培养合作精神,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大象出版社。

(2)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初步经历计划与组织的锻炼。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本单元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营造一个走出校园考察的活动情境,旨在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利用考察活动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考察计划。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下面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本单元首先安排了“合作方块”游戏活动。教学时,一定要精心准备活动材料,周密组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玩得高兴,玩得有序,玩出体会。

(二)关于“合作方块”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教学过程:

游戏准备:准备大小相同的纸,剪刀,每位学生取一张,分别剪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规则图形,然后分组装成一袋,小组之间交换,作为拼图用的卡片。

游戏规则:小组成员都拼出了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时,就完成了任务。率先拼完的小组获胜。

游戏要求:游戏前,小组先讨论协商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游戏时小组成员都从袋内取卡片,拼成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游戏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小组在活动中的表现,讨论和总结经验与教训,并进行集体交流,特别强调认真作好活动计划与组织工作的重要性。

(三)制定考察活动计划

走出教室去亲近大自然,深入社会,这是令学生欢欣鼓舞的事。教师宣布下周六到大自然中去考察的消息后,启发谈话“刚才的游戏活动,我们已经体会到认真作好计划与组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考察活动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引导学生分成小组,一起商议,并作好记录。2 考察计划展示会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自己比较、自己讨论、自己总结,使他们能够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悟出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2)训练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合作精神。教学过程:

(一)活动 考察计划展示会

首先,让各小组将制定好的考察计划贴在展板上或黑板上,组织全班学生参观。这一过程既是参观与学习的过程,也是比较与评价的过程。

接下来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哪些小组的准备工作做得好?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并让他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里。

然后,进行集体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清楚制定考察计划的项目和计划与组织的要求。从而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评选最佳考察计划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对怎样计划与组织有了新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每一位学生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下面让学生分组制定一个完整的考察计划,并且要从中选择适合全班考察的内容,评选出最好的考察计划,用来指导下周六的科学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 吃的好吗 1 我们吃什么 教学目标:

(3)初步训练学生分成小组、推选组长、小组分工等计划与组织的能力。(4)学习给食物分类的科学方法,了解食物的基本种类。(5)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单元页上呈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探、究、奇、妙四位学生席地而座,面前摆着面包、饮料、火腿、水果等食品,他们正在边野餐边思考一些关于吃的话题,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大象出版社》。旁边的大树上一只嘴馋的小猴子倒挂在树上。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画面,能够达到激思引趣、导入新课的作用。

本课教学开始,教师可以用拉家常的口吻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平时我们都吃些什么?”实话实说,畅所欲言。由于学生家庭生活条件、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一问题的答案一定各不相同,而这恰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分类活动。

在给食物进行分类之前,首先进行分组能力的训练,通过协商和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分组,并概括出分成小组、推选组长、作好分工的方法。教材设计通过卡通讨论的场面和竖栏里的分组建议对学生进行了细致地指导,拓展活动还将继续强化这一能力培养。

接下来,让学生给食物进行分类,并随时填写“食物分类表”p9中。汇报交流时,要让他们充分表达,不要强求统一答案,也没有统一答案。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2 食物中的营养 教学目标:

(1)强化分组、分工等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习作好实验准备。

(2)通过研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实验常规教育。教学过程:

一、提问与猜想。

上节课,我们已经引导学生给食物进行了分类,同时萌生了好多问题,本节课将开始深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教学从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食物中哪些营养?”进行猜想与假设开始,这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与总结。

在实验研究前首先要引导学生围绕“怎样做好观察与实验的准备工作呢?”展开讨论,为了有效落实“二级目标”,强化训练,教材还提供了“准备材料建议”。

“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一问题具有挑战性,教材选取了比较适合儿童探究发现的蛋白质和淀粉这两种营养成分,设计力图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教材只在“材料超市”里提供了一些学生常见的食物和其他材料,怎样实验则由学生说了算。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但不要代替学生实验,不要立刻释疑,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结论。必须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选取研究材料,自己耐心地观察、自己分析和思考。在归纳总结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介绍食物里所含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三、拓展活动 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

针对学生调查的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影响,哪些没有影响?哪些有影响?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研究。

并把研究结果记下来。3 一次奇妙的旅行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的准备,培养计划与组织能力。(2)了解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过程。

(3)通过阅读漫画故事,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本课由引入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实验、总结四个渐进层次构成。第一层次:引入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卡通人物的漫画,吸引儿童主动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第二层次: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学生带着兴趣观察阅读“他俩在奇奇肚子里进行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初步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消化器官模型,充分发挥其直观作用,教师同时讲述人体的消化过程,指导学生指出自己消化器官的大致位置。第三层次:淀粉的消化实验

如果能亲眼看见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学生肯定会十分兴奋。为了达到眼见为真的效果,教材选取了经典的淀粉的消化实验,这是因为本实验现象明显,材料容易得到,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接着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方法。由于这是一个对比实验,教师要指导学生搞清哪些条件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不同的。比如倒入试管的淀粉液要少量,不超过试管的三分之一,而且两支试管要同样多;在2号试管里加进的唾液不能太少,1号试管要加进与唾液同样多的清水;两支试管要同时放入温水中;过几分钟后,向试管里滴相同滴数的碘液(两三滴即可)。第四层次:总结

最后,启发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自己总结“我们是怎样消化和吸收营养的?”这一环节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能够发挥学生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祝你胃口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分析“食物结构金字塔”,了解怎样科学合理地搭配食物。

(2)通过参与评选“健康小专家”活动,锻炼学生计划与组织能力和科学合理搭配营养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让学生观察漫画p18讨论:他们的吃法好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合理搭配食物?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不好的吃法,使得他们自然而然地关注怎样合理搭配食物这一问题。

二、观察食物结构金字塔

出示食物结构金字塔,让学生小组观察与讨论,“从这个食物结构金字塔中,我们能够发现什么?”让他们自由自在地观察、思考、讨论,甚至是争论,自己去领悟怎样科学合理搭配食物,教师不要直接讲解,不要硬性灌输。

人体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可是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因此,我们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消化器官。

三、评选“健康小专家”

活动采取闯关的形式,分为四关。

第一关:让学生如实填写“饮食调查清单”,分组交流,根据填写情况和身体情况推选出健康组长。

第二关:分组围绕“饮食与健康”的内容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第三关:为自己家设计一份食谱,并配上广告。

上一篇:案例分析:研发人员绩效和薪酬管理下一篇:演讲稿竟选优秀学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