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的历史发展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gmp的历史发展(共7篇)

gmp的历史发展 篇1

一.GMP的由来

GMP是从药品生产经验中获取经验教训的总结。人类社会在经历了12次较大的药物灾难,特别是20世纪出现了最大的药物灾难“反应停”事件后,公众要求对药品制剂严格监督的法律。再此背景下,美国于1962年修订了《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法》(Federal Food Drug Cosmetic Act).GMP作为制药企业药品生产和质量的法规,在国外已有三十年的历史。美国FDA于1963年首先颁布了GMP,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GMP,在实施过程中,经过数次修订,可以说是至今较为完善、内容较详细、标准最高的GMP。现在美国要求,凡是向美国出口药品的制药企业以及在美国境内生产药品的制药企业,都要符合美国GMP要求。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颁发了自己的GMP,并向各成员国家推荐,受到许多国家和组织的重视,经过三次的修改,也是一部较全面的GMP 1971年,英国制订了《GMP》(第一版),1977年又修订了第二版;1983年公布了第三版,现已由欧共体GMP替代

1972年,欧共体公布了《GMP总则》指导欧共体国家药品生产,1983年进行了较大的修订,1989年又公布了新的GMP,并编制了一本《补充指南》。1992年又公布了欧洲共同体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新版本

1974年,日本以WHO的GMP为蓝本,颁布了自己的GMP,现已作为一个法规来执行。

1988年,东南亚国家联盟也制订了自己的GMP,作为东南亚联盟各国实施GMP的文本

此外,德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制订了GMP,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了GMP或准备实施GMP。当今世界上GMP分为三种类型。

1.国家颁发的GMP,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

美国FDA颁布的《cGMP》(现行GMP); 日本厚生省颁布的《GMP》。2.地区性制订的GMP,例如:

欧洲共同体颁布的《GMP》;

东南亚国家联盟颁布的《GMP》

3.国际组织制订的GMP,例如:

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GMP》(1991年)。

二.我国GMP推行过程

我国提出在制药企业中推行GMP是在八十年代初,比最早提出GMP的美国,迟了二十年。

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参照一些先进国家的GMP制订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稿),并开始在一些制药企业试行。

1984,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又对1982年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试行稿)进行修改,变成《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修订稿),经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审查后,正式颁布在全国推行。

1988年,根据《药品管理法》,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8年版),作为正式法规执行。

1991年,根据《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原国家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推行GMP、GSP委员会,协助国家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医药行业实施GMP和GSP工作。

1992年,国家卫生部又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88年版)进行修订,变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2年修订)。

199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为了使药品生产企业更好地实施GMP,出版了GMP实施指南,对GMP中一些中文,作了比较具体的技术指导,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993年,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制订了我国实施GMP的八年规划(1983年至2000年)。提出“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剂型的先后,在规划的年限内,达到GMP的要求。

1995年,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了中国药品认证委员会,并开始接受企业的GMP认证申请和开展认证工作。

gmp的历史发展 篇2

GMP的发展有其历史性, 也有其必然性。从19世纪初开始, 多名儿童因使用受污染的白喉抗毒素而死亡;30年代, 因滥用氨基比林造成两千余人因粒细胞缺乏而死亡;60年代, 因未对上市药物进行相关临床前的药理毒理研究, 导致欧洲上千名孕妇产下畸形胎儿不良后果, 这就是世界上著名的“反应停”事件。

就在“反应停”事件中, 态度强硬的美国药监部门因药物无法提供相关安全性数据, 拒绝该药引入美国市场, 因此避免了类似惨痛事件在美国本土的上演。此后, 由美国几名大学教授首先提出药品规范化生产的概念, 即我们现在说提的GMP, 一系列的药品使用安全问题, 也促使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 也是世界上首部GMP指南。随着世界各国对药品安全的重视, 相继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一些发达国家或组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而逐步推广至各大洲一些发展中及贫困国家, 同时也积极推动世界GMP的不断发展, 为全球人类的用药安全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国GMP体系的建设与发展起步比较晚, 于19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萌芽, 最早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试行稿) 于1982年编制。经过几年试行, 卫生部于1984年重新修订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并于1988年3月颁布生效。直至1998年, 由新成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订并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1998年修订) , 形成了我国98版的GMP指南, 这也是我国GMP得到真正意义上实施的开始。时至今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也已颁布, 这标志我国GMP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 将国内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水平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2 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年修订) 》的比较

2.1 新版GMP修订的目的

98版GMP从编制时间来看, 持续时间比较长了, 与发达国家或组织间制订的GMP比较来说, 存在内容的缺失, 需要更新缩小内容的上差距;

98版GMP条款较为粗旷, 内容不具体;附录又过于原则, 针对不同的事件, 只能按条款进行操作, 需细化条款, 并可根据缺陷内容风险的大小进行判定;

98版GMP实施后, 企业更注重硬件的投入, 而对软件、湿件的投入与管理不足, 新版需更全面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方面, 加大对软件、湿件的管理;

因国际市场的高速发展, 迫切需要我国提升药品生产的管理水平与质量安全性, 达到与其它国家标准同级, 市场共享的要求。

2.2 新版GMP主要变化

2.2.1 提升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1) 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成。新版GMP中引入了多个质量管理制度, 对产品要求进行年度回顾管理制度, 对产品质量的日常变化趋势进行评估, 有效提高对产品质量的把控, 为产品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保障;

(2) 增加对人员资质的要求。新版GMP中对企业关键人员进行明确的描述, 包括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和质量受权人, 对人员的从业资质要求与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 确保日后工作中, 各项岗位职责与权力的合理分配;同时, 首次明确提出质量受权人概念, 受权人需对放行产品质量进行负责。

(3) 提高设备管理要求。质量源于设计, 稳定的质量来源于稳定的设备, 新版GMP中对设备的使用, 增加了设计确认,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工艺要求, 对设备厂家提出客户需求, 并对提供的设备进行设计确认, 确认设备是否从源头上可以满足工艺的要求。

(4) 细化文件管理的要求。新版GMP中对文件管理进行具体描述, 对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具体要求进行描述, 并对文件的题目、版本号、文字描述要求清晰都进行了规定.

(5) 对不足项的风险管理。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 对一些管理不足或缺陷项目可根据对产品质量或用户使用安全性的影响大小进行风险评估, 影响小的项目, 企业或检查人员可弱化的不符合性, 但针对同一缺陷多次出现的, 即便小的不足项也有可能导致成严重的不符合项。

2.2.2 提高具体操作指导

随着新版GMP的颁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时发布5部GMP实施附录, 分别为:无菌药品附录、原料药附录、血液制品附录、生物制品附录、中药制剂附录, 对各个剂型分别进行了阐述, 提高了GMP在实施过程中具体操作指导;同时, 配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中心编写的六本药品实施指南, 增强了GMP的规范性, 使新版GMP更具有指导意义。

2.2.3 硬件要求部份调整

(1) 对生产区洁净度级别进行调整。参考ISO14644中环境级别分级与控制要求, 将洁净区从98版GMP中三十万级、十万级、万级及百级要求, 调整为A、B、C、D级的分类, 与国际标准进行接轨, 对环境的控制也是参考ISO中要求进行控制。

(2) 增加了对厂房设施的要求。对无菌生产线中B级区人员更衣间要求进、出分门, 即人员进入B级区需从单向门进入, 人员出B级区需从另一个单向门出, 这样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人员更衣时新、旧工作服的交叉污染, 同时, 也降低人员对洁净区的环境影响。

2.2.4 质量管理系统引入了新的制度

新版GMP质量管理系统中引入了一系列新制度, 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OOS制度、CAPA制度、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 新引入的制度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与促进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药剂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

gmp的历史发展 篇3

安徽大森林药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

安徽大森林药业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自检方案

1.自检目的

通过周期性自检确保公司产品在整个生产周期持续、有效地执行GMP规范,确认普通饮片车间、毒性饮片车间认证前各项工作符合GMP的要求。2.自检适用范围

安徽大森林药业有限公司(内部)。3.自检模式

参照《自检和外部审计管理规程》(SMP.ZJ.1001-00)规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围绕普通饮片车间、毒性饮片车间认证前的各项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分析。4.自检小组成员 组长:李旭东

副组长:潘才能、周玉石、张文

三、荆贺龙、刘小英 组员:范亚芹、孙路路、赵宁、闫彬峰。4.1成员的基本要求:

4.1.1掌握相关药品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管理规程的各项要求。4.1.2检查出的问题能做出客观的评价。4.1.3发现的问题能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4.1.4检查时应及时记录。4.2成员的基本职责:

组长:1.负责自检工作的实施。2.负责自检人员的工作分工及检查内容安排。3.负责对公司GMP实施情况做出整体判断。

4.负责对不合格项整改措施的确认,组织召开会议进行分析整改。5.负责对不合格整改结果的确认及过程的跟踪。组员:1.从专业角度对部门GMP实施情况做出判断。2.负责对检查过程记录进行汇总。

3.从专业角度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4.协助组长对不合格项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确认。5.检查依据(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企业管理规程 中药饮片GMP附录 取样附录 确认与验证附录 计算机化系统附录 6.检查内容(重点):

6.1 普通饮片车间、毒性饮片车间生产环境、设备设施认证前GMP符合性状态检查;

6.2 普通饮片车间、毒性饮片车间关键工序人员培训情况; 6.3 普通饮片车间、毒性饮片车间文件体系的审核; 6.4 QC部检验设备、仪器、QC文件和人员培训情况的检查。6.5供应部仓储条件、管理文件和人员培训情况的检查。7.具体时间及人员工作安排: 7.1检查时间

2017年12月22日~28日。

具体检查时间由GMP自检首次会议进行安排。7.2具体工作分工:

7.2.1车间、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本车间、部门进行检查。7.2.2 集中检查由质量部组织进行,检查完毕由自检末次会议下发整改 方案,被检单位实施整改。

7.2.3 检查时各检查员依据新版GMP及附录内容进行检查,检查后进行统计汇总,先由问题部门提出整改措施,质量部确认后各部门开始实施,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确认,在自检末次会上通报。8.检查要求及注意事项:

8.1各检查员必须认真履行检查职责,不能敷衍了事。8.2检查员结合GMP实施指南进行评定,查出不足。

8.3检查出的问题必须现场指出,并给予一定的解决措施或建议。不能 当场给予结论的,进行会议讨论决定。

GMP整改报告的内容提纲 篇4

整改报告的内容大致有这些:

目录

检查组交企业的缺陷表

企业整改情况的总结(整改的组织机构,任务分解,时间进度安排,每条缺陷的整改办法,任务完成时间,缺陷整改情况的检查确认,小结)

分项整改情况:

关键项缺陷:

1、……

整改完成情况:……

2、……

整改完成情况……

一般项缺陷:

1、……

整改完成情况……

2、……

3、……

涉及硬件的,可使用照片及说明。

涉及软件或表式的,可附整改前后的文件表式对照及说明。涉及人员培训的,可报上培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已进行的培

训情况的报告。

省药监局在审核检查了文件和现场检查整改情况后,会出一份整改情况确认文件。

在每一个缺陷的具体整改情况里啊。最后订成一大本。先是问题,再是整改情况,整改情况里面就包括文字的,照片的,修改后的文件、表式啥的。

GM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5

摘 要

国家将大力推行实施新版药品GMP,改进检查方式和评判标准,突出动态检查、按品种检查,强调软件管理,督促企业建立起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牢固树立全过程的质量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水平。GMP像是一根跳高栏杆,横放在全国上万家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面前,并限时通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司在GMP实施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GMP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对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见解。关键词:GMP 药品 法规 实施 对策

药品是特殊商品,与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没有高档、低档之分,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别。生产出的不合格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就会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的威胁,轻则产生不适,重则致残、致死。因此,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合法、规范地进行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确保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靠。自国家对药品生产实行GMP认证制度以来,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总体上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如何坚持严格按GMP要求组织生产保证药品质量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药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而是生产出来的,作为生产部门人员结合车间生产,认为企业在实施GMP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同时就解决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GMP认识不够:尽管我国在实施GMP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广大人民及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药品生产现场GMP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不断完善和提高的阶段。车间由于成立已有十年,许多老职工对GMP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一直以来都是这样也没什么事还会怪车间领导胆小怕事。车间对于从事现场的人员方面投入不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现场操作能力不强,许多生产线上的员工没有相应的药学理论知识。针对性培训、分类培训、现场培训、集中培训等方式较少,并且培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导致操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浮于表面,对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一知半解。

(2)药品生产现场的物料管理不完善:许多时候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物料的消耗并没有完全清楚,只要生产一结束就想着换下工作服回家,对生产结束后物料的清算并没有十分重视,而相对内包物料而言外包物料的管理显得更有成效。比如车间生产中的胶塞、铝盖、玻瓶等内包材料,一批产品生产结束物料的损耗、使用数、剩余数很多时候员工在计算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大概的数,中间存在很大的误差。当机器发现故障的时候会增加相应的消耗可有时批记录上并没有很好的进行体现。同时,对物料供应商的评估是物料质量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环境等方面进行考核,对照GMP规定的标准和规程进行评估工作

(3)生产现场环境卫生管理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白班生产结束之后想着马上就开始生产下一批产品了,就简单的进行一下卫生处理,并没有按照GMP的要求进行清场,从这里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即生产结束后清场时间过短,下批产品生产时空调系统自净是否已经完成还有待进行验证。人员是最大的污染源,无菌药品生产的特殊性要求人员进去洁净区必须按照要求穿戴好相应的洁净服级别。

共 7 页 第 1 页(4)药品生产厂房与设施方面存在不足:由于车间已运行了十余年,中间虽然对部分主要设备进行了更换但总体上根据GMP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药品生产现场的厂房总体布置、工艺布局、内装修、空气净化调节设施、工艺用水、工艺管道及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等方面要根据GMP要求的标准进行设计,选用和安装,根据10版GMP要求如车间的化验室可设置在生产区内,但不得给药品带来质量上的风险。车间在药品生产现场,对物料与人员的管理工作不严格,生产区内人流与物流在局部区域可能出现交叉,给生产带来污染。对于空调净化系统的中、高效过滤器未能及时清洗或更换,送风质量及效果达不到相关洁净级别的要求,特别是罐装岗位的局部百级区的风量满足不了生产要求;有时不同洁净级别的洁净室压差不符合标准,不能有效防止污染、交叉污染,对洁净区的回风口不能及时的进行清洁对生产环境影响较大。

(5)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管理:对保证产品质量的认识不够深,在GMP认证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一味追加投资成本,在生产现场的硬件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相反地忽视软件建设会导致软硬件不配套,给药品的安全生产和质量带来隐患,影响药品生产。

(6)仓储条件,运输条件达不到要求:好多次返工都是因为运输过程中天气原因导致箱体破损,不同药品对仓储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尤其是一些特殊药品,如:针剂类、血液类制品等,对仓储条件的要求更高,而物流公司进行药品托运业务所占的份额相对较少,不可能单独建立药品储存库房,更不会配备相应的空调、冰箱等仓储设施,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储存药品的卫生环境条件要求都达不到。物流公司在托运药品时,有时会用集装箱车、大货车,还有的通过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来运输。大部分药品在运输过程中与其他货物混装,需要长距离运输的,还会在几个物流公司间倒转。由于药品的运输温度、干湿度等条件不符合要求,部分药品在运输到目的地时,质量已经发生了变化,个别地区发生的疫苗质量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运输温度达不到要求。其中最为明显的为冷藏品不好运输和托运,尤其是一些物流市场不发达的二线城市,社会物流企业普遍不具备冷藏品运输的条件,因此许多医药企业明确规定:冷藏品不得托运,这就很难保证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所处环境。

(7)不重视自检工作:在日常生产中没有养成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把产品质量问题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的良好习惯,反而在例行的跟踪检查中尽量想办法去回避问题,这对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质量很不利。很多时候员工的操作并不是十分规范,车间管理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阻止而只是说“检查的时候不能这样做”,却不知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时间一久想让他改可能都改不过来了。从这里也反映出部分领导对待

共 7 页 第 2 页GMP的认证只是走表面形式,只要来认证的时候能通过就好。

二、针对以上GMP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以下建议和对策:

(1)规范GMP标准,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深入开展新版GMP的培训使员工从心里接受GMP的改进,让员工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作为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要做好相关制度与文件的转达工作,让操作人员明白自己在做什么该如何进行合理的安排。培训并不是做做表面工作,让员工在培训签到表上签了名就能完事的事情,要真的起到培训效果,让员工知道GMP实施的必要性,熟悉本岗位相应操作规程以及本岗位相关注意事项和对药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2)加强物料管理和卫生管理:车间所涉及的物料要进行系统的管理,对所有物料供应商进行评审,如供应商发生变更则需要重新评估,对采购、检验、储存、投料、出产进行严格把关,每批生产结束做好物料的管理工作,对生产产生的物料损耗以及使用物料情况做好记录工作。药品标签、说明书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容、式样、文字相一致,发放、使用、销毁均有记录,并按相关程序处理不合格物料。对关键区域卫生进行专门的文件管理,洁净区人员加强卫生管理提高职工素质,对生产结束后的清场工作规范化,提高员工对洁净级别的认知程度。

(3)厂房设施方面:根据现有条件对洁净厂房墙壁进行更换,对已有破损环评进行更换,将旧的不符合现行GMP规定的设备进行更换,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加大药品在运输途中的管理,尽量选择信誉度好的物流公司进行运输,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也可以成立自己的物流公司,这样在管理和质量保证上更具有可行性。

(4)加强自检:车间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车间实施GMP的情况进行自检,制定自检内容和程序,并按规定的程序认真检查,如厂房、设施、设备的维护是否按规定实施,各级组织机构是否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计量器具、仪器是否按周期进行检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得到有效的落实,岗位操作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是否按文件修订程序及时修订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等技术文件,及时检查员工的素质是否与其所在岗位相适应或得到相应的培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如实记录,及时通报,提出整改措施,落实责任,跟踪检查整改的完成情况,提高预防措施。

总之,药品生产企业不能把GMP认证看成一种形势,随大流,做表面文章,要深刻认识到GMP是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最低要求,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只有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补充和提高,才能真正体现GMP的精神。药品生产企业只有在实施GMP过程中,做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才能使得所生产的药品质量“稳定、可靠、优质”。

共 7 页 第 3 页

参考文献

[1]姜典才,林朝霞,张洁等,《对我国GMP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药事》2006年第4期,第244页。

[2]赵娓娓,孙利华,《国有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药房》 2005年第2期,第86页。

[3]叶露,陈文,应晓华等,《我国基本药物生产流通使用中存在问题和成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8年第2期,第52页。

[4]熊平,《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药价虚高问题解决路径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5]覃忠于,《浅析GMP认证后药品生产企业存在药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对策》[J],《中国药事》2007年第11期,第878页。

共 7 页 第 4 页[6]张玉龙,陈晓阳等,《论我国医药流通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2010年第31期,第44页。

[7]孔凡忠,《实施药品GMP中几个问题的探索》[J],《中国药事》2006年第9期,第561页。

[8]陈广龙《药品生产实施GMP存在的问题及探索》[J],《中国药事》2005年第1期,第53页。

谢 辞

本次培训首先感谢公司在工作之余给予我们这样的机会,让我们参加《后备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让我学到了很多管理上的知识,让自己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其次感谢培训班领导的同意我在与生产发生冲突时调班学习,是我按时完成了相应的学习;再次感谢车间领导给予支持,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让我顺利的完成了四个多月的培训课程;最后感

共 7 页 第 5 页谢自己的态度,认真对待使自己学到了好多东西,受益匪浅。

GMP文件编写的要求 篇6

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人员是关键[1]。文件作为GMP中的“软件”,是GMP质量管理体系的保证,文件的规范化管理是药品生产过程规范化管理的前提。

1 GMP文件定义与范围

定义:GMP文件是指一切涉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全过程使用的书面标准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结果的记录。药品制造的全过程均依文件形式来体现。

范围: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操作规程、记录等。

2文件管理的目的

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提供唯一书面标准,避免语言上的差错与误解而造成事故,以保证每批药品的质量尽可能与注册工艺预先设计的质量一致。任何活动均有文字记录可查,便于追溯,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2]。

3文件管理流程

在GMP文件制定过程,文件标头填写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修订时间尤为重要。GMP文件制定流程如下:文件制定(会审修改)→审核→批准生效→分发培训→文件失效→文件存档→定期回顾。

3.1文件制定

由使用部门的相关人员起草建立、制定新文件或对已有文件进行定期更新。

3.2文件审核

3.2.1格式审核

由使用部门的文件管理人员对照已规定的文件标准格式检查相应的字符字号、页眉、页脚和内容。

3.2.2内容审核

由使用部门的技术负责人或管理负责人从法规、 技术、质量和管理方面确认文件内容。

3.3批准生效

文件经过批准后即生效,政策类文件由公司最高管理层负责批准,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类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或生产负责人批准,操作规程和辅助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批准; 原版空白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审核和批准。

3.4分发、培训

在文件批准生效后立即发放,文件分发填写发放记录。采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填写相应培训记录,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如遇相关人员出差或请假等情况,在恢复上岗前进行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3.5文件失效

不能同时有2个版本的文件在工作现场出现。已有文件失效后应立即撤销,防止错误使用失效版本的文件。

3.6文件存档

(1)记录填写要字迹清晰、内容正确、数据完整、及时记录,不得任意涂改或撕毁。记录能真实详细反映生产运行状况和人员工作情况,用于生产过程的回顾和追踪批生产历史;记录是进行年度质量回顾、趋势分析的重要依据,是文件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体现企业执行GMP的实际情况。

(2)对于每批药品的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药品放行审核记录、批销售记录等,与本批产品有关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门按规定对文件进行保存和归档,保存至有效期后一年销毁。对于质量标准、 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稳定性考察、确认与验证、变更控制、偏差处理、人员培训等重要文件,在GMP要求长期保存并由质量管理部门按规定对文件进行保存和归档,专人妥善管理,借阅时登记。

3.7定期回顾

文件定期回顾规定时限为1年,检查文件内容是否适用于最新法规或质量标准。

3.7.1审核

所有GMP相关文件均由质量管理部门参与审核, 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操作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文件以及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共同审核。

3.7.2文件更新

除定期回顾外,政策类文件由质量部门依据政策新的标准要求及时修订;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管理规程、确认与验证等指导文件由质量负责人或生产负责人根据变更政策、注册要求、更新法规或新的客户需求随时进行修订;操作规程和辅助记录由各部门负责人根据确认与验证的情况随时进行修订;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和批包装记录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根据确认与验证情况随时进行修订。

4文件编制原则

4.1文件格式要求

(1)文件文字用语规范、标题明确、内容确切易懂, 编写顺序合理,便于与其他文件区分。

(2)文件内容要依据国家医药行业有关法律法规、 GMP、中国药典的要求制定。

(3)文件要内容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4)各类文件具有统一性,便于识别其类别和文件查找的系统编码。文件表头、术语、符号、代号、尺寸、打印字体、格式统一,文件与文件之间相关内容衔接一致。

(5)对需填写有关数据的文件和记录,在文件格式设计时注意留足填写空间,便于填写内容。

(6)文件的制订、审核、批准责任人均应在文件上签字,以保证文件的严肃与准确性,文件按要求统一使用打印本,以防出错。

(7)文件中各种工艺技术参数的计量单位,按国家规定采用国际计量单位。

(8)原辅料、中药材、成品名称采用中国药典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法定名,适当附注商品名或其他通用别名。

(9)文件应具有改进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 健全文件系统,定期对文件进行复审、修订。

(10)文件格式为目的、范围、职责、术语定义、内容等。

4.2文件编码要求

(1)系统性:统一分类和编码,指定专人按照文件系统负责建立编码系统,同时进行记录。

(2)准确性:文件与编码一一对应,一文一码,一旦文件撤销,此文件编码随之作废,不再使用。

(3)可追踪性:制订编码系统规定时,应能保证文件根据编码系统的规定文件编码,能任意调出文件,能随时查询文件变更的历史并具有可追踪性。

(4)识别性:制定编码系统规定时,其编码能便于识别文件的文本和类别。

(5)稳定性:文件编码系统确定后,不可轻易变动, 防止造成文件管理的混乱。

(6)相关一致性:文件一旦经过修订,必须给予所修订文件新的编码,同时对其相关文件中出现的该文件编码进行修订。

(7)发展性:制订编码系统规定时,要考虑企业将来的发展及管理手段的改进。

4.3记录编制要求

(1)一致性:记录的内容与工艺规程标准、岗位操作规程编制相一致,关键的生产工艺控制数据能在记录中体现出来。

(2)合理性:根据填写数据的字符长度预留足够位置,根据操作程序的先后安排填写数据。

(3)负责性:每项操作操作人、复核人均应签注姓名和日期。生产和检验设备仪器自动打印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应标明产品或样品名称、批号和设备仪器信息;质量部门负责电子备份记录。

(4)明示性:生产管理的标准文件、质量管理的标准文件、操作的标准文件与记录相关联。

5文件编码方法

编码由文件分类标准代码、文件属类代号、文件所在类别项下编号、文件版本号、文件所需记录编号组成,各部分中间用“—”隔开。文件编码方法如下:

5.1文件分类标准代号用英文字母表示

SMP:标准管理规程;

SOP:标准操作规程;

TS:技术标准。

5.2 SMP/SOP文件的属类代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01:机构与人员;

02:厂房与设施;

03:设备;

04:物料与产品;

05:确认与验证;

06:文件管理;

07:生产管理;

08: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09: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10:产品发运与召回;

11:自检。

5.3文件所在类别项下编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编号包括000~999,位数不够时可按需增加为0 000~9 999。

5.4文件版本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新订文件版本号为00,修订版本号从01开始,后续更新。

举例:完整的SM(O)P文件编码格式如图1所示。

如:SMP-05-009-00表示新订的“确认与验证”文件的第9个管理文件。

5.5文件所需记录编码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记录编号按顺序依次排列为a、b、c等。

举例:完整的SOP文件记录编码格式如图2所示。

如:S0P-07-009-00-a表示新订的生产管理操作第9个文件所使用的记录编码。

6文件保密

文件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涉及到商业机密和生产机密[3]。电子版全套文件应保存在质量部门电脑加密保管,管理规程、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确认与验证方案及报告等核心文件,在QA监督下打印复印所需的份数,登记打印记录。对打印过程、使用过程破损污染的文件应及时上交,换取新印制的文件,并填写更换台账记录备查。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批生产记录应由各部门负责人加锁保管,严禁带离工作岗位, 并建立记录领用发放台账的记录备查。 (下转第16页)

7结语

gmp的历史发展 篇7

几度风雨,几番革新,一个政策的本身,如果与民众安全用药的利益福祉息息相关,那么它的酝酿出台,就必然是一个缜密细致,反复推敲磨练的科学历程。

作为一份风行30年的主流行业媒体,适逢此番GMP重大修订,我们力求多元化对政策关键点进行深刻而专业化地解读。因此我们策划了“新版GMP全聚焦”与“中国新版GMP编写专家独家访谈”两个系列的专题报道。

出于对政策发布时间与本报出版周期的综合考量,我们此次先行推出独家访谈系列,我们将关注的目光落到了新版GMP起草小组的专家身上。毫不恭维地说,他们是起草新版GMP的骨干力量,是中国制药工业的智囊,是产业升级的践行者。我们将直观的呈现他们对新版GMP的理解与思考,与您共同感受专家心目中的产业升级愿景。

本期对邓海根与钟光德两位起草组专家的访谈将作为开篇。政策发布之后,本报将第一时间启动政策解读性的系列策划“新版GMP全聚焦”,届时将由政策出台的“设计师”——相关官员为您权威讲解政策要点,并汇聚专家、企业届的多种关注与评价,让你我一同感受中国医药主流力量的强国梦想。

邓海根:确保上市药品安全为使命

作为中国GMP资深专家,原无锡华瑞制药的质量部负责人邓海根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无锡华瑞的建厂开始就在推动中国GMP的历程,在新版GMP即将正式颁布之际,他欣然接受了《医药经济报》的专访。

采访伊始,邓海根向记者详细地阐述了即将出台的新版GMP的修订背景,他对本报记者说,国际上近二三十年内,药品监管标准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速,药品注册是药品质量保证的源头,1990年欧盟、日本、美国创建ICH人用药品技术标准国际协调会,这样,形成了先进工业国的“三驾马车”来决定国际认可的注册申报资料的格式和指导原则。

邓海根认为,我国制药行业吸纳了国际注册的先进经验,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至于GMP与注册,只是药品生命周期的两个不同段阶,两者密不可分,顺应全球经济及时代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这是必然的选择。

“世贸组织成员国2001年正式接纳中国入世,WHO的标准是国际药品贸易的‘游戏规则’,遗憾的是,我国药品监管的标准低于WHO的要求,企业出口产品需要自行努力,同时符合我国及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

在邓海根看来,总体上说,新版GMP标准是行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产物,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国药品科学监管的道路上迈开了一大步。因此,这次GMP的修订,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点一:强化质量风险管理

《医药经济报》: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新版GMP的最大变化是注重软件,尤其是对于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提出了很多要求,质量受权人写入了新版GMP,质量受权人在企业生产环节的职责是什么?

邓海根:在WHO2007版GMP的提法中,药品放行受权人(Authorizedperson,AP)系指由国家药品监管机构认可的,负有确保每批药品已按该国的法律、法规生产、检验和批准放行责任的人员。

而欧盟用Qualifiedperson(QP)来表述这一有法定特殊职责和素质要求的人员。QP是欧洲议会及欧洲理事会2001/83/EC号法令的要求,WHO的GMP是建议性的,由各个成员国决定,通过法律程序方能正式采用,WHO提出AP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换言之,WHO的成员有权根据本国的国情,来决定本国的药品监管模式和法律文件。

美国并无这样的制度。英国是先有人做此项工作,然后再按欧盟的要求设置这样的人员。中国实施WHO的要求,也需要由政府制订相应的法律性文件,试点的用意也可能在此。

新版GMP中,质量受权人主要履行产品放行审核的职责,为确保能做好此项工作,质量受权人要了解需放行产品的质量投诉、稳定性考察、召回、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情况,参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部分工作。因此,质量受权人在企业中受质量管理负责人的领导,但在小型企业中,质量管理负责人可以兼任质量受权人。

新版GMP之所以规定质量受权人仅履行产品放行审核的职责,原因是期望制药企业加强对上市药品的全面审核,对上市药品的质量最后再把一道关,但无意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架构作重大的改变。

《医药经济报》:风险管理首次写入我国GMP规范,新版GMP在“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容上,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根据科学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这对于制药业的良性影响体现在哪里?

邓海根:2005年11月9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发布了质量风险管理(ICH-Q9)指南文件,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为这个文件将制药行业的质量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ICH-Q9的发布,FDA和欧盟、WHO都在力推建设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系统,藉以促进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质量风险管理,即根据产品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对患者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安排,摆脱平均分摊资源的不合理状态。换言之,ICHQ9及FDA的倡议,基本点是科学管理,是消除无效投资,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制药行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今年1月,由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翻译,并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美国专家的专著《药品注册批准前检查》,这本著作是美国药品监管法规核心理念的概述。在该专著中提到:“FDA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为应用新的和创新方法的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现在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改进他们的质量管理程序,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同时,降低成本,并缩短产品上市所需的时间。FDA倡议的最终目的是鼓励企业采用合理的科学原理和风险管理工具,以更好地管理药品生产中的危害。在成功地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以后,企业最终将能取消那些对确保药品安全性或质量无意义的生产控制。

风险管理说到底是科学管理加持续改进,强调的是前瞻性的预防行为以及对问题根本原因的调查和持续改进(CAPA),从而保证决策的恰当性与有效性,以避免盲目性,获得“控制损失,创造价值”的双重效果。

风险管理是衡量企业能否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要素之一,我国新版GMP适时引入这个现代概念和要求,对企业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对制药企业而言,对药品实施质量风险管理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这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使命要求。

亮点二:规范委托生产/委托检验

《医药经济报》:新版GMP新增了对于委托生产的要求,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会对本土制药企业的委托加工带来什么影响?

邓海根: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是社会最大限度充分利用资源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商业模式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是降低药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尽管也有一些法规的规定,但不够全面,特别是委托检验如何按GMP的要求管理没有相应的法规规定,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新版GMP对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从技术层面上作出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规定,这与国际上的相关要求是一致的,它必将进一步规范我国药品的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行为,从而确保上市产品的质量。

《医药经济报》:现在不少已经通过欧盟cGMP的本土企业在为跨国企业做OEM,新版GMP关于委托加工的条款并未涉及到核心技术保护,请问这是否会对委托方造成不利?

邓海根:OEM通俗说来,接受委托生产的企业要能原汁原味地生产出首创/品牌产品。委托需要有商务及技术合作协议,现实地说,高科技、高利润、高要求的产品通常在国内是不会被委托的。新版GMP中有关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的要求,只解决如何按GMP要求规范进行委托的问题,不涉及知识产权,也不涉及哪些产品的生产或检验可以委托这类政策性问题。

亮点三:无菌生产要求大幅提高

《医药经济报》:经过数次修订的新版GMP虽仍未揭开面纱,但提高管理标准特别是无菌生产方面的要求已经明确,相比98版有很大提高。新版GMP包括厂房的设计理念和无菌管理理念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新版GMP对无菌药品的要求具体都有哪些提高?

邓海根:98版修订标准中,无菌药品附录的篇幅约为1500字,新版GMP征求意见稿无菌药品的附录为1万多字,要求确实有质的提高,大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1)洁净区环境取WHO2007无菌药品的标准,按ISO14644-1的标准划分,这与欧盟相一致,虽然WHO并无欧盟及FDA那样对无菌生产的环境有微粒连续监控的要求,但它在第十条中要求:A级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这与欧盟的标准是十分接近的。微生物一般大小在1m左右,控制了产品暴露的环境微粒,也就大大地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2)增加了隔离操作技术的要求(第四章)。

3)增加了吹灌封技术的要求(第五章)。

增加的这两章既是国际上的通用要求,也是国内现实的需要,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采用这类技术,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关的规定。

4)强化了培养基灌装的要求,采用了WHO、欧盟及FDA相同的控制要求。

5)强化了无菌生产的轧盖环境保护要求

6)最终灭菌前,要求对生物负荷,即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测试。

7)采纳了国际上公认的灭菌标准,流通蒸汽处理不再被视作最终灭菌,而是WHO2010无菌药品7.4中所提到的弥补除菌过滤法不足的热处理手段。

8)明确规定了各种灭菌方式(如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相应管理要求。

《医药经济报》:据您所知,中国目前在无菌药品生产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哪里?国内制药企业全行业的无菌改造会不会有难度?

邓海根:国内无菌药品与国际的差距主要在人的理念,换言之是人才不足,由此影响设计、硬件改造及管理软件。国内设备的制造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早已在网上公布了GMP征求意见稿,相当一部分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已完成了改造,我个人认为,这对可最终灭菌产品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影响大的是全无菌操作的车间/企业,因为国内标准不配套,可能会有误区,设计不合理,或留的余地过大,以致影响日常运行的成本。在GMP标准变更时,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类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GMP一般包括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我觉得新版GMP更新和完善的最大点就是人、机、法这三方面,同时也是对我个人感触特别深的几点:

第一:突出人员作用,提高了相对应人员要求,强调 “硬件重要,软件更重要,人员最重要”的质量理念。1998年修订版中规定质量负责人学历是大专要求医药学等相关专业,有3年以上管理经验,而新版除专业和经验要求相同外还要求是学历本科。可见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的确是更上一个台阶,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相当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和丰富的工作

经验。此外新增了一个很关键的职位———质量受权人,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原辅料、包材进厂、中间产品流转、产品销售等的放行审核,产品稳定性、产品质量评估,产品召回、用户访问,投诉意见的审核等,具有法人的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提出更突显了质量工作在全公司的重要性,要让全员都树立起 “质量责任重于山”意识。

第二:细化了软件要求,引入国际先进GMP和WHO许多新的概念和质量管理理念,使GMP更全面和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尽可能避免歧义。增加了质量风险、变更控制、质量回顾分析等概念使我们扩充了知识面,并且逐渐地与国际接轨。规范后面的附录中涉及我公司的中药制剂,强化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在提取工艺控制、提取物的贮存管理、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控制项目方面给我们的生产和检验提供了非常强有力的依据和指导,为更好的改进工艺提供了保障。

第三:提高了洁净级别,这是我作为一名质量监督员感觉最敏锐的地方,新版GMP由原来的30万级、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修改为10万级、万级、局部百级(其中包括不同背景的局部百级),去掉30万级,并且局部百级和万级洁净区的悬浮粒子检测方法也由原来的静态改为动态,所有洁净区的沉降菌检测方法也由原来的静态改为动态,进一步对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厂房与设施的严要求也是对我们质量的监控工作严要求,同时对产品的质量也能得到更加有力的保证。

概言之 “GMP不论怎样要求都不过分”。所以说规范也是很灵活的,不是特别教条和死板,只要切切实实的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灵活运用于我们的生产质量管理中,就一定会将质量问题和质量风险降到最低。规范在不断的完善和国际化,我们学习的热情也将继续升腾,我们学习的脚步更不能停歇。

钟光德:这是一次质的飞跃

新版GMP即将发布了,作为一个几乎全部修订过程的参与者,原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钟光德颇有感概:这一套中国新版GMP文本(包括通则、附录和已经脱稿的指南),从提出修订到文本上报,历经9年,凝结了包括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国内外专家、全国同行共同的辛劳;也基本反映了修订者的初衷,表达了中国医药产业寻求发展、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主流愿望。全国同行有理由期待,这次新版GMP的公布和实施,将成为我国医药产业以中国姿态迈入国际GMP轨道的一个里程碑。

在钟光德看来,新版GMP对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版GMP的修订上着重排除了以往对GMP搭载的某些不属于它的内容,还原其主要针对质量风险控制体系的本源。新版GMP相较1998年版GMP,在内容上作了大幅度修订,在主体水平上略高于WHO的GMP标准,略低于欧盟标准,达到了当代国际GMP的基本水平。

四大板块凸显创新特色

概括起来说,新版GMP主要修改点体现在四大板块上:无菌药品部分、人员条件与要求、与注册批准要求相一致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控制、制药工业验证技术。对于这四大板块,钟光德向记者逐一分析:

——无菌药品部分

这是新版GMP对1998年版GMP作实质性修改最多的部分。也就是需要相应改动硬件最多的部分。这包括环境控制与国际要求达到基本一致,对层流、关键操作控制区采用国际通用分区和控制标准;将先进的隔离操作技术、吹灌封技术首次列入规范,对无菌保证水平、无菌检查等提出详细和具体的要求;在无菌验证的要求上与国际上完全保持一致。所有这些要求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无菌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高风险现状。

——人员条件与要求

实施GMP的首要要素是人,人对GMP的适应性比GMP的其他内容都更为重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安监司的领导从起草工作的初始阶段就特别强调,在新规范中必须对各部门执业人员、各门类专业人员要作出明确要求。因此,新规范在通则中对执业人员的职能、职责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同时在各附录中对相应的专业人员的从业资质也作了对应性要求。

根据全国反馈意见,考虑到目前相当多的企业生产、质量负责人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达到本科学历的资质要求,同时,基于新版GMP颁布后是一部长期性的法规,需要人员素质在今后不断从整体上提高,逐步适当地提高生产与质量管理人员资质的要求是适宜和必要的。鉴于历史原因,现有部分负责企业生产质量的人员虽然学历不够,但由于多年从事药品生产管理工作,经验丰富,能很好履行生产和质量管理职责,保证产品质量。因此,在修订时采用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等同“本科学历”的双轨制办法来解决这部分人员的资质问题。另外,考虑执业药师制度是SFDA大力推行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制度,经过10余年的时间,目前有近16万余名的执业药师(执业中药师),为体现执业药师的地位和作用,本次修订时,也将执业药师纳入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资质条件之一,这也为自学成才的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符合中国国情。

在人员部分,质量受权人受到人们的关注。起草小组为使这一用语适应国际GMP的通常含义,将列入新版GMP的质量受权人界定为受法人代表授权,全权对产品质量负法律负责,是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产品是否放行具有最终决定权;而产品放行人则是判断产品是否放行的具体执行者。新版GMP的这一要求,与欧盟GMP原意基本一致,对产品质量的法律责任明确了具体承担者。

——与注册批准要求相一致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控制

这是新版GMP较1998版GMP作出重大增加的内容。在通则的第一章总则和第二章质量管理中,就以GMP的终极目标内容列出。

总则第二条关于GMP是“确保药品质量符合预定用途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全部活动”的界定,实际上已延伸至产品的设计阶段。体现了“产品质量源于设计的”现代理念。换句话说,新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已存在质量风险的,则不能获得批准,也不能投入生产。

而一经获得批准,进入生产环节,就必须将“药品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目标,将药品注册的有关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所有要求,系统地贯彻到药品生产、控制及产品放行、贮

存、发运的全过程中,确保所生产的药品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这是GMP不可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国际上无论哪个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新版GMP将这一准则贯穿到它的全部内容中。任何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通盘考虑实施这个准则的可行性,全面评估所有管理要求和技术细节对实现这个目标的风险与保障。新版GMP一旦正式实施,意味着所有GMP检查员对确保这一准则实现拥有绝对的裁量权。对这一执法节点,有关各方都应形成共识,保持一致的行为。这是需要提请注意的关键性条款。

——制药工业验证技术

尽管1998年版GMP对验证提出了基本要求,但在实施中,历经数年仍然是最薄弱的部分。后来在检查条款中增加了若干带“*”号的检查项,但验证技术在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中的推进状况依然不乐观。从现代制药工业的发展来看,验证技术已成为支撑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手段。从产品设计、研发、试验、放大生产,直至大生产,验证技术已渗透到全过程和全部细节。早在1990年,美国FDA高级雇员施存博士在对中国首批GMP检查员作的现场检查培训结束时,给检查员们的赠语是:“验证、验证,还是验证”。至今仍然让我们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验证理念上,我们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起草小组在梳理反馈意见时,发现不少意见其实是针对具体问题寻求答案的。而这些问题只要经过认真的验证是可以获得解决的。新版GMP在这方面为实施者留下了不少空间,这需要加以注意。新版GMP设定的“确认与验证”一章,基本上等同采用欧盟GMP的相关内容。希望我国企业下决心脚踏实地的掌握验证技术,与国际接轨首先从验证开始接轨,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科学设计改造计划是关键

钟光德认为,我国制药企业应该充分吸取实施1998版GMP时在设计与硬件投入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要在真正深入理解、消化新版GMP后再确定改造计划,一定要注意避免盲目性,避免重复出现曾经发生的问题。

这就要求企业和设计单位需要更新观念,新版GMP要求绝不是1998年版GMP的简单升级,而是一种质的飞跃。在新版GMP实施之际,钟光德给国内企业提出了一些善意的提醒:

针对《新GMP征求意见稿(专家稿)》公布以后看到的一些问题,建议企业和设计方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由于一些企业的GMP证书在新版GMP公布前已到期,按哪个标准进行设计改造,使企业面临选择。在这交替时段,从设计上反映出较多问题:

——在设计职业素养、理念方面

1)习惯用很短的时间把前期设计(概念设计和初步设计)完成,通常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施工设计上。甚至是把施工图完成后再来讨论方案的完善性,造成一系列被动。

2)将1998版GMP改造时的旧图纸稍作改动就作为现在的初设方案。

3)未充分研究、思考具体品种的要求,没有工艺板块概念,习惯采用传统的直肠式工房对设布局,形成人、物高频率对流交差(采用直肠式布局,好画图,省事),但目前,就连医疗机构的高危病房都不采用这种设计模式了;国外的现代设计,通常是一个板块一层楼面(或一个相对独立的平面,以尽可能防避连锁式的循环污染。风险度越高的产品,越需要做这类设计考虑)。

——在工艺平面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方面

1)依然存在盲目提高洁净度级别的问题。

2)重要控制区布局的合理度不高。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敞口安瓿瓶和西林瓶的区域、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产品灌装(或灌封)、封装、压塞、扎盖,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配制,冻干过程中产品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下的运转,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器具灭菌后的装配、存放及其处于未完全密闭状态下的运转等操作区(间)的布局、分配等方面,与新版GMP的理念和要求存在差距。

3)盲目设置B区的缓冲保护间。

4)进入B区的更衣程序花样较多,退出程序未设计或设计得比较勉强。

5)混料操作间的设置是难点,未见到理想的突破方案;或者根本不设混料间。

——一些在1998版GMP设计时存在的问题,如布局浪费、工房配置不合理、库房设计随意性等依然存在。

钟光德特别提醒:“设计单位是解决工程问题的专家,不是药品生产工艺的专家,在一个设计项目中,不可能投入太多精力帮助生产企业在投资硬件改造的过程中,同时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1998年GMP改造中,一些企业对设计方案连起码的论证都不进行,就着急马上安排按图施工,造成不少遗憾和失误。希望这个教训不要在实施新版GMP中再次发生。”

上一篇:西营镇自查自纠报告下一篇:幼儿园国旗下的讲话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