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公司实习日志

2025-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联通公司实习日志(精选7篇)

中国联通公司实习日志 篇1

05-28

下午

刘清乐把我带到10楼客服部去,客服部的营业主任白云和客服部的人事主任崔仙华便成为我这个月的“导师”了,刘清乐先把我带到崔仙华那,然后她就回去了。崔仙华开始给我介绍了周围的同事,其中有她对面已经怀孕的直接下属徐燕、徐燕的直接下属温忠萍、还有崔仙华后面的两个搞宣传的小伙子李益平和陈胤硕,最后是营业主任白云和她的两个直接下属李淼与高巧洁,高巧洁的直接下属李素英。白云姐应该对我聊了一会,然后说为了让我学到更多东西,在接下来的日子会给我一些比较有系统性的东西做,那些琐碎的事情就不让我做了。这样我的能力会得到比较大和比较快的提升.但是目前还没有大的事情做,所以先由华姐带我。华姐暂时也没有事给我做,所以她做事,我坐在旁边看,有不懂得我就问她。

05-29 上午

我坐在华姐旁边看她做事,她人很随和。我不懂的地方位就问她,她很耐心的很认真的给我讲解,我很感动!

今天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

(1)看得出华姐很忙很烦,但每次我问她问题的时候,她都会很耐心地很认真地为我讲解,不会觉得我问她问题很烦人。这件事让我学到,一个人做一件事时要与另一件事完全区分开,不要因为一件事的情绪问题而影响到另一件事,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和减少压力。

(2)华姐做事很用心,招来一批新员工10多20人,她和她们面试一次就可以完全记住她们的名字和很多其他相关情况,比如每个人的特质,个性特点,籍贯,现住址,家庭成员有关情况等,我很佩服她在一次面试,简单几句话语就可以了解到员工的那么多东西,而且能再下一次见面时叫出该员工的名字,如果我是该员工,我会感到很惊讶,更多的是感动和感恩!有这样的领导,下属不努力工作才怪!我问华姐在一次面试就能记住这么多人的名字有什么诀窍,她说没有,也不知道为什么她自己能一次就记住,她觉得应该是用心吧。只要用心就应该可以做到!

(3)华姐分配新营业员到各个营业厅:10多20人就凭华姐第一次面试和一个月后的面谈,华姐就能按照每个人的特点和营业厅的要求进行人员的合理配置,比如个人意愿,个人特质还有与店长性格的互补性和匹配性。还有值得我关注的是华姐第一次面试时就知道哪些是人才,值得培养。她会特意把他们调到新时空营业厅,以便进行培养为储备干部,也就是说在新时空营业厅的都是精英,厅长都是从新时空培养基地培养出来的!华姐说如果优秀的营业员放到小营业厅的话,是留不住他们的,因为小营业厅会给他们一种人才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产生跳槽心理!

(4)华姐的邮箱里有很多还没有看到简历,华姐说每天都有很多的邮件简历发往她的邮箱,可是他太忙了,很少时间去看,每次都是花上3秒钟左右的时间瞟了一下简历而已,有的甚至有些连一秒钟都不用。华姐在几秒钟就能“瞟”过很多的求职简历,不论简历做得多好看,内容多丰富,她根本就没有看!如果让那些用了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来准备简历的求职者知道,那会是令人多么痛心呀!郭晓妮和陈胤硕让我扮顾客到一楼新时空暗访试探营业员对新业务的熟悉程度。让我扮打算过几天就去香港,来这里买卡的顾客。很巧那个被我试探的营业员对我所提出的业务不是非常熟悉,后来才知道那个被我试探的营业员叫冬冬,她后来受到批评了。

05-29 下午

下午华姐和新员工王小贤打电话,讲关于去大郎营业厅的事,突然物流司机黄师傅打电话过来,华姐让小贤先等一下,后来和黄师傅讲了一分钟后还没有将完,华姐马上回过头对小贤说,“小贤你接电话贵,所以先挂吧,等我和黄师傅讲完再打给你。”虽然这是小事,华姐为小贤节约了一两块钱的电话费,但是从这件小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华姐处处为员工着想,从这件事上我发现华姐人格魅力!华姐下午来得比较迟,原来她的身体不好,听她说已经打吊针打了一个月了,我当时也不好问得太清楚,所以也不知道她的身体是哪里不舒服~~

05-30 上午

早上差点就迟到了,睡过头来7:33才起床。后来还好没有迟到。因为高巧云昨天说8:30去石排和吉之岛进行盘点,带我一起去。所有我得在8:30前到。后来因为太多人坐那辆车了,而且这一次又只是小车,所有巧云姐让我先上去,下次再带我去盘点。所以没有去成。但是后来白云姐让我到一楼新时空帮袁媛和黄辉盘点。

开始辉哥和光明他们叫我盘点卡,好复杂呀,很多类别的卡,我根本就和帐单对不上号,他们虽然教我怎么盘点卡,但是我还是分不清,后来袁媛姐带我去小仓库盘点,盘点一会后刘巧波店长带我去柜台盘点,她们拉出一箱手机,我哇的叫了一声“哇!这么多!”后来店长看我盘点的那么慢就帮我一起盘点,柜台的手机几乎都是她帮我盘点的!盘完后我回去和袁媛在小仓库盘点完所有剩下的!

05-30 下午

下午又和袁媛姐还有光明一起在大仓库盘点手机,黄辉则和一个很可爱活泼的营业员一起盘点卡~一直盘点到下午4点多。那位店长还说要盘点到6点才能盘点完呢。

06-02

上午

今天早上清乐姐她们为一批新员工做两天的培训,华姐让我上去听听,我在华姐那等到9点的时候就上去。早上都是刘清乐作培训,我上去后坐在最前排的第一各位置,然后顺便帮她发培训资料,资料内容包括: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员工职业道德守则,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反舞弊暂行规定,员工违纪违法处罚条例,安全知识,内控知识GC网络知识。

她今早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公司简介和公司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她先让几位新员工作自我介绍,她提出申明,自我介绍不能写作纸上照念,不能只简单说姓名和籍贯,还有就是一定要让在座的每位都能听到,也就是说声音要洪亮。接着她开始讲她的PPT。她讲很不错,因为她经常结合实际例子来讲,举的例子都是公司以前发生的活生生的事例,这样很能调动在场新员工的兴趣,对培训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早上的培训从9点持续到11点半,最后没想到她叫我给她的培训过程写个总结类的东西,大概意思就是培训过程有那些不足的地方给指出来吧。这个也就是张有龙上次说的刘清乐让他做的其中的一份任务。

06-02

下午

下午是两位年轻小伙子作培训,一位是计划财部的李孝贤,他讲的是内控,即公司内部控制。他给我的感觉是很稳重,说话很慢很有条理,不愧是搞财务的,但是他的样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小哦!不仅是年龄还有个子!我觉得他讲的很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我认为讲的太简单了,如果能讲的更多更细会更好!可能是因为内控知识对新员工的实际作用不是很明显的缘故吧,所有他们安排的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很少。讲了差不多1个钟而已就轮到人力资源部负责绩效考核这块的张伟强来讲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搞了差不多半个钟才把投影仪搞好,然后中间休息2次,一直讲到差不多6点半,他讲的我觉得是早上3位培训人员中讲的是最有难度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位。因为绩效考核这块本身就涉及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我认为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块。据说搞绩效的应该是资历很高的专家才能搞的,但是没想到在我面前的却是位小伙子,而且今天作培训的全是很年轻的,真是年轻有为!不过张伟强下午讲的虽然重要但是我个人认为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内容枯燥乏味,每个人很难专心听讲,都想快点结束今天的培训好回家。期间他当场指着坐在最后的一位新员工批评,说道,你不想听可以现在就出去!所以可见效果不佳,原因有:一,培训师不能创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活跃气氛,调动受训员工的积极性。二,单向沟通,填鸭式授课,缺乏双向沟通交流。三,培训内容多,时间少,要让员工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信息和理解,最后完全掌握,效果极难达到。

06-03

上午

今天早上的培训课讲的是企业文化,由综合部即平时说的行政部的尹格娟授课。接着是刘清乐讲新员工心态分享,这是我觉得比较好的一个课程,新员工初到联通内心会比较浮躁,想法比较多,上这门课可以稳定员工心态,增加企业归属感。

06-03

下午

下午接下去还有刘清乐的安全知识和职业礼仪,安全知识主要是举例和讲复习资料上的题,职业礼仪她主要是给我们看金正昆的视频。今晚回来后写了清乐要我写的培训。

06-04

一天

今天小妮姐和蒴哥说要去北区检查营业厅的促销情况,我说能不能也带我去,后来就和他们去了石碣、石龙、企石、桥头、横沥5个镇区。

06-05

上午

今天是内部培训师对区域销售经理的培训,培训师是客服部的聂春华,一个早上讲的都是提前发给我们的那份资料,都是联通的业务知识,我还以为培训师应该会对这些人进行销售技巧的培训,没想到居然几乎都没有提到。就单单业务知识就讲了一个早上,还是很赶的!

不过从这次培训让我知道很多联通和移动的差距,很多关于联通的业务知识,比如联通的万众卡对应的是移动的大众卡,联通的新势力对应的是移动的动感,联通的世界风对应的是移动的全球通。联通有两个网,GSM和CDMA,CDMA一直是联通的优势,但是没有想到国家居然要联通把它卖给电信,1100个亿。顿时联通失去了比较赚钱的优势。从培训师口中得知。联通远远差于移动。就连自己都认为联通不能与移动相提并论。之间比是1:10的差别。

联通一直对移动有种仇视的感觉,认为移动总是对联通进行封杀,很多地方都进不去,渠道很难去拓展。而且很多地方都受先入为主的影响。联通很多地方也总是慢移动一步,所以处于劣势。被移动拉开了很大一段距离,比如有人问我买移动还是联通好,我一定说买移动好,为什么?因为信号比联通好,是真的吗?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用过,只是听别人说而已,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就是联通的信号是不是真的比移动差,差到哪里去?没有人知道,因为都没有用过,只是听别人说,自己也就跟着别人说。联通很多业务都被移动给扼杀了,比如联通有一卡两号,移动来个一卡多号,就把联通这个当时很热卖个业务给扼杀了。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虽然联通很多方面处于劣势,但是还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之前的CDMA,移动还没有。还有联通的信号覆盖海洋,移动很难覆盖,联通业务比较综合,移动比较单一。

06-05

下午

销售经理考试,开卷形式,还以为有一天的培训呢,没有想到才一个上午而已,总以为高潮精彩部分还没有到呢。我比较想了解的是他们的销售渠道是怎么拓展的,有什么销售技巧,可是几乎从头到尾都没有涉及到这些。下午听小妮姐说她们要对营业厅开关于绩效考核的会,我就问她能不能去听,她很坚定地说不行,只有指定的代表才有资格参加,然后我又找机会问华姐,华姐也说不行,因为会议是关于薪酬的,是公司秘密。不得对外公开。所以我不便参加。没办法我就去不了。下午就一个人在电脑找些资料看看。

06-06

上午

中国联通公司实习日志 篇2

光明日报北京1月10日电(记者李苑)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同主办的 “中国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之《中国节日志》丛书(共200卷)首批10卷发行仪式”,10日下午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举行。

2009年,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中国节日志”项目启动,计划用5至7年时间,于2016年完成。该项目是由国家首次发起的全国范围的节日志调查,旨在对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准确、真实、全面地记录。目前已展开了132个课题组,参与该项目的专家学者总人数达1500余人,涉及调查点共有800余个,专家学者大多由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人员构成,主要来自各地高校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其中80余位负责人具有博导资格。

该项目的“节日”主要指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庆典、祭会等,是具有群体性、周期性以及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程式的特殊时日。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各民族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含节会和重大祭祀)约150个,以节日立卷编纂,按照统一的学术要求和体例进行调查和书写,预计整个 《中国节日志》内容约6000万字,出版将达200卷册。

中国联通公司实习日志 篇3

今年40岁的景祥俊,出生在四川省通江县,外婆和父母都是林业职工。1997年,中专毕业的她非要当护林员,一心想把女儿送出大山的父母坚决反对。他们植树护林一辈子,比谁都清楚大山里的清苦。然而,景祥俊对大山却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一次独自巡山,景祥俊不小心碰到一个很大的马蜂窝,毒蜂铺天盖地向她袭来,她被蜇了40多针,脸肿得像个皮球,幸好被父亲发现,及时将她送到医院才逃过一劫。有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父母以为女儿肯定会放弃,没想到性格倔强的她依旧坚持要留在山里。

位于四川盆地东部的米仓山高大雄奇,绵延数百公里,西接摩天岭,东接大巴山。西出通江县城往北80公里,就到了诺水河的溶洞群,溶洞群之上就是大约有1万亩山林的大包梁。当年,景祥俊和另外5名男女生相约来到位于巴山深处的铁厂河林场,被分配到泥地坪工区做护林员。从此,他们就在大包梁住了下来。不久,景祥俊认识了一个叫张志才的当地山民。

一段时间后,孤寂和清苦令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到了1998年,同来的6人中就只剩下景祥俊一个人。除了作为一名“林三代”身上固有的大山情结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爱情。

1998年6月的一天,景祥俊在培育林木时因急病突然晕倒,恰被上山挖药的张志才发现。醒来后,她已躺在林场的卫生室里输液,而站在身旁的张志才汗水涔涔,正焦急地望着她。景祥俊十分感动,羞涩的脸上轻轻泛红。她当时就有一种感觉:今生非这个男人不嫁。大她一岁的张志才,只读过小学,21岁时母亲去世。他当时的家只有两间破草房。景祥俊的父母退休后住在县城,认为女儿应该嫁个城里人,少吃一点苦头,景祥俊的决定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1999年元旦,两人结婚之日,24岁的景祥俊望穿双眼,也没盼来最亲的人。

之后,小夫妻开始了清苦却浪漫的隐居生活。山岩上野生的大脚菇,树梢上跳跃的小松鼠,林间悠闲觅食的山羊……桃花源般的生活,让景祥俊感到很惬意。

与野兽相伴,双手染绿4000亩荒山

景祥俊负责守护着上万亩山林,平时的主要任务是种树、防林火、防盗采盗伐和偷猎野生动物等。按照规定,她每月至少得巡山22天,每年有264天奔走在山路上;每次巡山,最少要走10个小时,按往返一次20公里计算,一年要走差不多5300公里。

大包梁位于大巴山腹地,气温最低可达-15℃。那里海拔落差大,有一段路必须把身体靠在石壁上慢慢挪;还有一段山道,路面随时可见滚落的乱石。张志才担心景祥俊吃不消,经常陪妻子巡山护林。

种树、砍杂木、巡山,生活仿佛钟摆一般单调乏味。由于常年行走在山道上,景祥俊难得和人打交道,于是就养成了写日记、读日记的习惯。

平时,他们一家除了米、油、盐到县城购买,其他都是自给自足。他们家门前的一块空地上种满了农作物,其中玉米和土豆是他们的主要食物。而旱季吃水,更是要到两公里外的地方去背。

由于交通不方便,他们两口子几乎不下山。就连为张志才理发,也是景祥俊自己动手。在简陋的厨房里,他们用最原始的鼎罐煮饭。景祥俊有时还会在火塘旁哼上几段小调,在丈夫张志才听来这是山上最美的鸟鸣。每次巡山前,张志才都会在火塘里烤个火烧馍,这是夫妻俩巡山时吃的干粮。火烧馍又干又硬,但吃起来有一种浓浓的麦香味,在他们眼里这也是美食。

山林里经常发生各种险情,最要命的是黑熊,所以张志才从不让身体单薄的景祥俊走出自己的视线范围。中午时分,两人坐在一起,打开背囊,就着凉开水,吃着火烧馍。途中休息时,景祥俊偶尔会看看自己写的巡山日记,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着:2001年9月的一天晚上,我们巡山归来,突然树林中传来了黑熊的叫声,狗狂吠不已,我俩赶忙趴在草丛中躲了十几分钟,并做好了应对攻击的准备。这次历险之后,狗吓得再也不陪我们巡山了。

2002年的一天,景祥俊正在野外植树,突感身体不适,疼痛难忍。丈夫将她送到县医院,检查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她患有严重的肾病,左肾坏死,右肾萎缩,必须住院治疗并及时手术。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景祥俊不顾亲人和同事的劝说,选择了放弃。经过几天简单的治疗,景祥俊就回到了林场。

“她经常喊腰疼,身上、脸上发肿,我多次建议她住院治疗,但他们没有钱。”一位医生说,景祥俊腰疼时,他就只能给她开一些消炎的药,暂时缓解一下痛苦。自从景祥俊被检查出有严重的肾病后,丈夫就承担起了绝大部分的重活。

2008年,疼痛难忍的景祥俊再次来到通江县人民医院做CT检查。“你的右肾萎缩得只剩下一点点了。你咋个还要往林场跑?你不要命了?”医生了解到景祥俊的情况后,严厉警告她。

“虽然我还年轻,但我不怕死。只要开心微笑面对每一天,病魔就奈何不了我。”景祥俊说她要守着这片山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正是靠着这种不要命的拼劲,18年来,景祥俊和丈夫一共种下64万株松树,昔日4000多亩光秃秃的山丘,变成了看不到边际的绿色密林。如今这些树的胸径都在30厘米以上了。景祥俊对山里的山货是如数家珍,夏天的蝉蜕、野草莓,野蘑菇,秋天的野核桃、野果子都是大山对她的犒劳。

躬行实践,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除山林之外,景祥俊最牵挂的是她12岁的女儿。“女儿自小就托给我姐姐照顾。我在大山里,没能好好照顾好她,太亏欠她了……”说起女儿,景祥俊泪水盈眶。回首过往,景祥俊承认确实过得太苦,但她觉得不后悔,也不觉得亏。

张志才算过一笔账,自家8亩山地加上妻子的工资,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女儿在县城读书一年要花费上万元,妻子一年的医药费至少需要5000元,他曾坦言,多亏了姊妹们帮助,不然真的养不了家。不过,夫妻俩还是乐观地表示:“苦就苦点,守林护林,我们从来就没想过离开。”

女儿喜欢画画,为了让女儿学画,夫妻俩每个月省吃俭用。

暑假的一天早上,景祥俊醒来发现桌子上面多了一幅画,画中一个山里女人弓着腰挥舞着长镰刀在砍灌木丛,虽然画笔粗糙,却深深地触动了景祥俊。“妈妈很伟大,很光荣!”女儿说,每次看见妈妈回家,经常带着伤,她都会很心疼地帮妈妈抹药;她经常在作文里写到妈妈的工作,讲妈妈的辛苦,老师会鼓励她念给同学们听,很多同学都说做一名护林员很光荣。

“女儿一直很听话。”景祥俊幸福地说,去年母亲节,女儿用平时节省下来的20元零花钱,给她买了一个发夹。

景祥俊非常满意现在的生活:她新买了10多只羊,羊的数量增加到了70只,还养了一头猪;丈夫体贴,女儿懂事;林业局还送了一台新电视……

2015年春天,景祥俊获得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 “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被媒体称为“中国最美守山女”。8月,四川省林业厅还拍摄了有关她的纪录片——《巡山女神》。

中国电信实习日志 篇4

转载

标签:

杂谈

7月26日,进电信核心网络管理部门实习。

今天早上时候大家还没有认识,所有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点尴尬

渐渐地,开始熟悉。

我跟林师傅进了机房,测试一下网络,跟上海那边通电话。

出来时,林师傅忘了钥匙和文件放在哪里了,找了半天,没找着。最后准备放弃时候,我说,是不是在资源(接口群)那里,林师傅若有所悟,走到那里,果然是。好在我进机房时候留心了一下设备上面的标签

上午,基本没什么话说,林师傅给了一本手册我看。SDH传输网,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过。手册我看不懂。搞技术的,似乎专业表达不是那么通俗,我不太听得懂。特别是桂柳话,我勉强听得懂一些。中午,我们实习小组在综合楼一楼休息室休息。

下午,上班,我还不懂怎么打招呼。

部门的工作我还插不上手。我就自己在一个位置那里独自看SDH光纤传输网的书。然后我就到一台综合网管工作站上面看相关文件。看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接入网的情况。看了一些网络项目实施方案。

部门人员没有禁止我做什么,我就自己看,同事也没有异议。

大概四点钟,黄师傅叫我和他到机房去。我协助记录了一些光端机的代号,以用于打标签。

黄师傅打标签时候,标签机器出了问题,解决不了,叫我看看,其他人员也过来看,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查找说明书,还是没有解决。

今天中午,国税局的网络收不到光,见不到国税网元的设备。我请教了一些问题。

6点下班,莫师傅(我们部门的老大),问我哪里吃饭,我说回师大吃。他说,别了,和我们一起吃吧。最后,我们来的到精通酒店吃了一顿。

饭局上,所有人我都敬了一杯,好在我的酒力还行(现在有点醉)。酒间,我乘机认识了部门的每一个成员。饭局结束后,小马哥(马师傅,最年轻)说,明天带我去“放枪(还是放纤,没听清楚,估计是做线缆)”。明天再说吧„„

实习第一天,表现还不错,开局也还行,祝我自己顺利,实习精彩„„

中国电信实习日志2(2010-07-30 21:42:54)

转载

标签:

杂谈

7月27日,今天实习第二天,有了昨天的基础,人员基本熟悉了。

早上6点半就兴奋的起床,昨晚喝多了酒,沉沉的睡了一觉。爬起床,用冷水喷头冲醒自己。

7点20出门,50分坐公车来到公司,进公司门碰到黄师傅,黄师傅说怎么那么早,原来上班时间是8点半钟,而不是8点。

今天实习组发临时工作牌,我没有领到,明天到组长黎武源那里领吧。

黄师傅大约40到50岁,身体有点发福,长得有点像张国立。黄师傅和我是老乡,都是北流的。

今天第一次见到宁姐,宁姐由于前天通宵加班,所以第一天我来实习时候,她在家休假。

黄师傅去开会,交给我打印标签的任务(昨天说过,那个打印机有点小毛病),我弄了半天,天那,标签机器居然打不了了,更加严重了。我使了九牛二虎之力,半天折腾也没弄好,求救旁边的陈姐,陈姐也束手无策。我只好自己再摸索,然后百度,没两分钟,丘师傅叫停了我,说上班时间是不可以上网的,有服务器监控的。我只好作罢。于是我打开机器的说明书,继续探索,还不行

9点多,黄师傅开会回来,原来打印机数据线没有连接!天哪,还有这种事情!可是打印机虽然打得出来,小毛病还是没有解决(但是,下午奇迹却出现了,标签打印机又好,黄师傅一直问我,我是怎么弄的,我只好笑笑,其实我真不知道,反正就是好,随机事件吧„„)

9点多,黄师傅带我一起到市郊(芦笛岩景区附近)的电信设备仓库取光纤(室内用的那种,不是室外的铠装线缆)。

来到仓库,先到管理处去办理相关手续。我看到办公室里面有标语,严禁烟火,吸烟有害健康,否则罚款300—500元。

可是办公人员一边办理手续,一边吞云吐雾,我心中暗暗发笑。但是那位办公人员还是有防范意识的,他的烟灰和烟头都放进一个可乐瓶里面,吸完后,用盖子严实盖住。手续弄好后,到仓库里去拿设备。我看到仓库了有好几个灭火器,灭火器都挂有牌子,记录什么时间进行了灭火器检查,一般5到7天就要检查一次灭火器的有效性。

下午,黄师傅打完标签后,让我进机房去贴。我心中非常感谢师傅们对我的信任。我贴好了标签,在偌大的机房里面,看看各种通信设备,它们是如此的有条理,室内保持25度的恒温,鼻子闻到的空气有一种金属的味道(没有汽油等难闻的味道),那种金属的味道非常的清新,感觉非常舒服,有点薄荷那样的刺激,有点矿物的冰冷的感觉。

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师傅们在测试电路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像个白痴。今天下班回学校,跑到旧书店去弄了一本光纤的(正好有PDH,SDH传输网)书,买回来看,希望能够学点东西吧„„

中国电信实习日志3(2010-07-30 21:44:43)

转载

标签:

杂谈

有了前两天的经验,今天早上起床调整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八点15分到达公司。

和杨湖滨一起等组长黎武源,拿到了临时工作证(通行证)。挺高兴,戴好工作证,走进公司大门,忒有几分神气。

来到公司大院左侧的大楼303办公室,开始今天的实习。

我拿出昨晚买的几本光纤通信的书,跟莫师傅讨论了一下。

然后我坐在一个位置上开始看起来,今天没有什么特别任务,师傅们的工作也还轮不到我,一来还不懂,二来会帮倒忙。

看了光纤通信的概况,发展情况和现状。快11点钟的时候,来了几个设计院的人员,要看一下机房。我和小马哥带他们到2楼机房去。来到二楼机房,小马哥让设计院的人员自己看。然后很热情的,像对待小弟弟的带领我去看机房。小马哥介绍到,一个架子上面的头子就要几十元,我很惊讶,那个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结构也不复杂。小马哥说,那是因为是镀金的。我说,铜的不就行了。“铜的会生锈”。我吐吐舌头,天哪!机房我估计有500平方米。小马哥介绍一台空调说,这家伙耗电费比我们的工资还多。这钟机房专用空调要有很高的工业要求,24小时,几乎全年不间断工作。还介绍了一些术语,我半懂不懂的。我还看到了小灵通的一些设备,辐射挺大。走到旁边感觉很热,尽管旁边有大功率的空调。小马哥长的不错,估计很招女生喜欢的那种类型呵呵,北方人,有点大男孩的感觉。喝酒那天被“张国立”——黄师傅灌酒,小马哥给黄师傅起个外号叫“黄乱灌”,直批黄师傅坏,直夸林师傅酒品好。林师傅是我们部门的老师傅,酒量惊人,来者不拒,面不改色,笑咪咪的,长相有点像师大校长梁宏,但年纪大一点,不过精神挺好。说话来温文尔雅,有长者风范。

中午吃完饭和莫贤飞,何文山同学一起。我建议都带上工作牌跑进电信营业厅去逛逛,想以一种特别方式进去看什么感觉,但是两哥们没好意思。何文山跑带我们到二楼去,他询问了一些业务,漂亮的营业服务小姐耐心的回答他,有一个营业小姐好奇的直看着我的工作证,我估计她是第一次见到一个通行证前加个“临时”的前缀吧,好奇的神情。出来后,我们哈哈大笑。

下午无事做,我问莫老大,公司的工作一般怎么安排,进度怎么把握。他说也没什么具体的,如果有具体项目的话就是组成个虚拟团队来完成。有时候要加班,有时没有什么工作就比较闲了。我们部门是网络监控维护,故障出现也不是很有规律。我结合《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团队的组织有三种:职能型,项目型,矩阵型。电信公司的组织是,日常工作是职能型,各个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完成本职工作。有具体工作事项就是既有职能型的特点,又有项目型团队的特点——矩阵型,也就是莫师傅说的虚拟团队。

下面很累,也没有具体分配到工作,我就看光纤通信的书,看着看着居然趴在桌上睡了一个钟。

„„

中国电信实习日志4(2010-07-30 21:45:42)

转载

标签:

杂谈

轰隆隆的声音把我从梦中惊醒——猛爬起床,往窗外望去。窗外远处的公路上有一队坦克装甲车,第一次见到这架势,拿起手机就拍,可是距离太远。看看手表,7点,刚好起床,准备新的一天实习,7月30号,第五天的实习开始了!刚刚进到办公室,外面就下起雨来了。

昨天没有写日志,昨天下午我跟小马哥到2楼的机房去,我看到有公安系统的设备,公安系统为了安全起见,与一般民用系统分开,由电信托管。机箱有公安局的签章封条。见到一个设备像DVD机的,面板上显示FM 97.7MHZ,小马哥说,这是一个很老的业务,是用电话听广播的业务,以前的电话或“大哥大”没有收听广播的功能。现在应该没有人用这个业务了,但没有停止运行,也不消耗什么,就留着,自生自灭,N年都不用维护。小马哥给我看了看一根尾纤的头部,我仔细看,看到了光纤的芯,非常非常细小——比头发丝的截面还小——后来我查书本,光纤的截面直径是0.125毫米。肉眼几乎看不见。原来我以为光纤中传输的是可见光,但是我学习到,光纤中传的光波有三种比较典型的波长:850纳米(早期多模光纤使用),1310纳米(零色散,损耗较小,但不是最小),1550纳米(损耗最小0.2分贝每KM,几乎达到了理论极限,但有色散,不过可以设计光纤色散位移,达到衰减和色散最小)。林师傅说,现在都不用多模光纤了,几乎都是单模光纤,室外的光缆电信通常一根光缆中就包着140根芯。

我放看了一下相关资料,中国电信的组织机构通常有以下几个部门,以我实习的单位为例子:政企客户部(集团客户),客户支撑中心,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门,检察审计部,市场部,VIP保障中心,无线网络优化中心,监控维护中心,个人客户部,业务管理中心,家庭客户部,网络运营部,综合办公室,10000号客服中心,线路维护中心,桂林热线运营中心,外呼中心,广告运营中心等部门。桂林电信有五个比较重要的网络中心:中南,中中,中北,东江,平山。

自从联通合并了网通,移动合并了铁通,电信接管了联通的C网,三巨头,无线有线全面竞争的时代来临。

下午和林师傅到火车南站象山分局机房去。在机房里,林师傅测试,调换了两条电路。林师傅在测电路信号的有无时候,拿一个小小的发光二极管来接触线缆,如果有信号二极管就会亮。我也拿二极管试了一下。在机房的竖井出,我看到一包包的黄褐色的泥状物,问才知,原来是防火泥,用来隔开各个楼层的火源。电路测通了,我和林师傅一起将滤网装上各个机器设备相关部位,用来防尘。巡视了一遍机房,做好日常的检查工作,在墙上有个仪表,记录着机房重地温度和湿度。机房基本保持25度恒温,43%的湿度。

最后搭黄师傅的车回到总部。

下班时候,天正下雨,林师傅撑伞把我送到公司前的公交站。别过林师傅,我做车会来。

灯饰公司销售实习日志 篇5

发光效率

众所周知,单颗LED 的光通量有限,其解决途径 之一是提高其发光效率。一般而言,提高LED 发光 效率的途径主要是改进其内量子效率和外量子效率。 内量子效率(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是每秒辐射 复合产生的光子数与在有源区内每秒复合的电子空 穴对总数之比; 外量子效率(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是器件每秒发射的光子数和每秒通过LED 的电子数目之比。提高内量子效率的关键在于改进 晶体的外延工艺、减少晶体的错位等缺陷,通过优化 量子阱阱宽等措施改善量子阱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 芯片质量和改善器件性能。提高外量子效率,主要是 从芯片技术角度出发,如优化衬底剥离技术、表面粗 化技术和采用光子晶体结构等,这些技术措施同时也 能提高芯片内量子效率。

2 散热问题

供给LED 工作的电能70% 以上会转换成热量, 与传统光源不同,白光LED 的发光光谱中几乎不包 含红外部分,所以其热量不能依靠红外辐射释放。由 于热量集中在微小的芯片内( 一般芯片尺寸在m × m ~ 2. mm × 2. mm 范围内) ,功率型LED 的 驱动电流一般为350mA,甚至已达,这将引起芯片 内部热量聚集,结区温度升高,从而明显降低芯片的 出光率。如结点温度上升℃,光效和寿命均会下 降一半以上; 还将导致芯片的发射波长漂移,使其与 荧光粉的激发波长不匹配,降低荧光粉的激射效率, 进一步地降低白光LED 的发光效率,也会加速荧光 粉老化,严重影响器件的光学性能。因此散热问题成 为LED 光源推广应用中须十分注意解决的方面。LED 的散热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器件的封装 结构和封装材料。针对传统LED 采用的正装结构,为增强散热产生了芯片倒装技术。同时受硅片材料 机械强度与导热性能的限制,LED 传热性能的进一 步提高需要新材料相匹配; 如采用芯片封装在金属夹 芯的PCB 板上的结构及通过封装到散热片上来解决 散热的方法,由于夹层中的PCB 板是热的不良导体, 也会阻碍热量传导。就封装工艺应用的粘结材料、荧光粉、灌封胶、散 热基板等材料而言,粘结材料和散热基板是LED 散 热的关键。如选用的导热胶导热特性较差,或选用的 导电型银浆在提升亮度的同时发热过多,且含铅等有 毒金属,则势必影响LED 的性能。基板材料可以选 用陶瓷,Cu /W 板等合金作为散热材料。最近,韩国 首尔研究所报道有热阻为一般铝材几分之一的铝合 金问世,但这些合金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于大规模和 低成本生产。LED 封装结构、封装材料、导热胶涂敷 及电极的焊接工艺都将影响芯片侧表面和上表面的 散热能力,因此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细致的考虑。LED 产生的热量绝大部分是通过热传导的方式 传到芯片底部的热沉,再以热对流的方式耗散掉。所 以采用新型的热管工质配方,使用高效传热的热管器 件,不但散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而且热管两 端可自由收缩,热应力小,水蒸汽与热源之间能双重 阻隔,确保安全不渗漏和烟阻小,易于清灰,减少能 耗,从而使热管散热技术在大功率LED 照明装置上 得到广泛采用。对于使用多个LED 且其密集排列的白光照明系 统,由于模块间互相影响,热量的管理问题更加重要, 除了芯片层面减少管芯热阻外,还应采用高热导率的 封装材料、设计更合理的热沉、优化驱动电源等以降 低封装后器件的热阻,提高器件性能

3 非成像光学设计

由于LED 芯片体积小,结构紧凑,其发光面积相 对来说更小,是一种0°出光的朗伯体光源,其光强 分布与出光角的余弦成正比,亦即LED 光源所发出 的光线在被照表面上所形成的照度随出射角的增大 而迅速衰减。显然这样的光源特性是很难满足照明 用途的实际需求的,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 需求,针对LED 光源的特性进行二次光学设计,从而 实现对LED 芯片所发出的光进行整形,尤其针对光 强分布情况。这样的二次光学设计过程实际上已属 于非成像光学设计的范畴。与关心光源信息传输的成像光学系统设计比较, 非成像光学系统设计关心的是光源能量的利用和光 分布控制。由于非成像光学系统的结构简洁,能量利 用率高,因此在LED 照明系统设计中引起人们广泛 的关注,它对LED 照明系统在被照表面实现所要求 的光分布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今已有公司推出 新型的LED 路灯产品,它将采用非成像光学概念设 计的透明塑料盖罩放在每一单颗LED 前,然后只要 将这样的单颗LED 安装到散热平面上,就能制成满 足道路照明要求的LED 路灯,而不需要再配置具有光学设计的反光镜。当然设计满足三维给定光分布 应用需求的非成像光学封装系统,仍然是当今LED 光源进入照明市场更多地取代传统光源的关键技术 之一,这也是促进LED 照明技术推广应用的 良好切点。

4 成本

成本高是LED 推广应用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次 性投入较大及产品性价比问题是影响LED 照明普及 的重要原因。要产生000 lm 的光通量,白炽灯的成 本小于5 元人民币; 紧凑型荧光灯的成本小于 元 人民币; 而对于LED 光源,需要使用十颗大功率 LED,成本超过0 元人民币。LED 的成本问题是与 LED 技术瓶颈的解决紧密相连的,关键技术瓶颈的 突破无疑将会带来LED 成本的大幅下降。20xx 年, 我国某资助高达500 万元的LED 863 项目,就是要求 研制完成产生000 lm 光通量的LED 光源,而其成 本应为40 元人民币。

5 我国LED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LED 产业链主要包括外延片生长和芯片制造的 上游产业、LED 器件和LED 封装的中游产业以及 LED 应用的下游产业。美国、日本、欧盟在LED 研发 领域已申请了许多材料生长、管芯制作、封装等相关 核心技术专利,占据LED 光源所有专利的90% 以上; 我国台湾地区及韩国部分光电企业经过发展也拥有 了一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在LED 产业链中面临的 最大挑战是大部分企业和研发单位集中在封装和应 用的产业链下游,在占LED 光源65% 以上利润的芯 片制造上游产业的力量极其弱小,整个产业缺乏自主 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根据最近的不完全统计,目 前我国从事LED 的企业已达到6000 多家。但令人 遗憾的是,应用产品和配套企业占了绝大多数,有 5000 多家; 其次是封装企业,约有600 家; 最少的是 从事外延生长、芯片制造的企业,研究单位和生产企 业总共只有40 多家。尽管我国的LED 外延和芯片 生产近年来也有很大发展和进步,但总体仍停留在中 低档水平。我国高光效、高可靠性的LED 应用产品 所用的高档外延芯片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目前国内 品牌的高光效的功率型芯片质量还没被人们认可。

目前,存在一种误解,似乎只要购买MOCVD 设备就能生产出高光效的芯片,以致出现了20xx 年我国向国外预订MOCVD 设备的高潮,订货数量远远超过国际上两家最主要的MOCVD 生产公司———美国Veeco公司和德国Aixtron 公司年生产能力的数倍。仿佛买纺织机就能织出好布,其实制造芯片的Know-how 技术才是我们该下功夫的键。

6 标准

目前LED 无论在产品规格或测量上均缺乏适当 的标准。为了使各种不同形式及应用的LED 光源能 有正确、可靠且具一致性的评估标准,制定相关的 LED 标准便成为LED 产业迫切的需求。 就产品标准而言,目前市场上的LED 照明产品 性能良莠不齐,产品信息大都不够准确、完整,因此 LED 相关产品的规格标准的制定已成为关注焦点; 就测量标准而言,LED 的光电及热学特性不同于传 统光源,使得LED 的测量方法无法完全套用传统照 明光源的测量技术。

软件公司个人实习工作日志 篇6

软件公司个人实习工作日志

第一天

第一次是来面试,当时感觉不怎么好,面试的人问了一些问题有些没回答上来,这并不奇怪,C#自己学习了2个月,然后就没怎么用,回答不上我觉得可以理解。没想到还能第二次来到公司,由于对环境还比较陌生,所以今天大概熟悉了一点,成都这边有50多个员工,属于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无线微波得较大型的设备的再加工,听同事说以前在北京,但由于北京人力资源太贵所以来到成都,这听起来怎么像是在压榨的感觉啊,没关系,只是来实习而已。

对于今天的第一个小任务,要求:界面、数据压入堆栈、简单冒泡排序实现数据有序输出、堆排序输出。让我快速地熟悉了C#,从界面到后台都得到了加强,此外在实现过程中对用到的冒泡排序和堆排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并能用C#熟练的实现。

第二天

今天对昨天的实例进行了改进和提高,将堆排序和冒泡排序封装在一个动态链接库中,提供函数调用和事件委托。此外加入XML进行配置,在XML中存入相关配置信息,提供一个单独的XmlClass对其进行操作,加深了对xml的理解。为增加程序的性能,采用简单工厂模式对其客户端和算法操作进行分离,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对于C#的动态链接库和XML配置不怎么熟悉,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看书和网上查资料,才开始动手写代码,不过感觉还是很快,因为自己有编程的能力,可以说掌握了一种快速编程的方法,所以就能驾轻就熟。

第三天

今天采用抽象工厂模式对实例进行改进,以达到动态加载算法实例,抽象工厂模式属于设计模式中的内容,自己在学习视频的时候注意到了,所以之前就买了本大话设计模式来学习,可以说了解了大部分设计模式。今天遇到后自己心里也有底,温故一下书就知道怎么做 了,可以说这是我学习的方法。

针对以上,在dll中提供一个接口,两个算法都继承了该接口,对于该dll的操作都通过接口ISort进行,此外,修改工厂为抽象工厂,提供一个接口创建算法,在算法中返回ISort实例,在主函数中使用该实例进行对应的排序算法操作,充分显示了抽象工厂的作用,本例子将反射和抽象工厂模式结合,增加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第四天

由于自己编程能力还算可以吧,所以软件组的老大就叫我加入开始做一些这次项目的东西,说了一句“我可是没把你当实习生哦”,这话一听当时感觉还好,不过后来一想,我却是吃亏了,他不把我当实习生但给我的却是实习生工资,这点有点想不过去,不过没关系,实习嘛就是学习,有基本工资也不错了,关键的公司提供的条件那是在学校里所得不到的:商业性的问题。

今天将上述实例的方法用到本次项目中,开始项目中的一些任务。仍然使用抽象工厂模式,将自定义窗体封装到类库中,将窗体的控件预留到外部进行实施定义;在XML文件中配置窗体的实际参数,利用反射按从XML中读出的参数动态加载窗体。将上述的实例方法运用到了实际项目中。

第五天

昨天的任务基本已完成,今天温习了一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掌握得比较牢固了,今天又有新的任务,可以说每天都在进步。

10篇毕业实习工作日志日志 篇7

11月2日 星期一 天气多云

进过昨天的培训,所以今天特积极,特认真,没风没没浪的忙完了上午的事情。感觉通过培训之后感觉工作上手比较容易,轻松了很多。真的很多的事情要自己动手去做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下午领导在开会研究工作方案,领导说可以让我们先下班,但是我觉得我刚刚才来,所以先留下自己在找些资料多了解公司,以便方便未来的工作。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实习生,她比我来的早两个月,我就和她聊天聊了一下午。聊到了很多聊到了大学生活,聊到了未来公司的一些情况。很多话题,感觉彼此又熟悉了很多。下班之后,回到公寓

我对今天的工作做了总结。11月5日 星期四 天气阴

今天有是阴天,不过心情完全不受影响,上午开会,公司指导老师带着我去,叫我开完会做总结报告。我想总结报告大三的日子经常写呢,于是,就抱了个本子去记重点,今天开会的主题是:深化与外界的文化间交流与合作,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对挖掘出来的文物进行保护建设。二是加强与韩国的专家组进行保护文物方面的先进经验,三是建设好馆区,深化馆区的文化历史底蕴,进一步优化保护与未来发展的环境。其实博物馆区的统筹发展是实际的,很有必要,对于这样一个实际壮举,需要领导的带领,其实挺佩服那些领导的。

11月10日星期二天气晴朗 虽然才到刚到单位没几天,但是总体觉得同事们都很随和,很好相处,并没有因为我是新人而排挤歧视我,也没有因为我是新人而使唤来使唤去的。感觉社会并非我当初想象的那么险恶和肮脏,对社会又恢复了点信心。而且这些天公司的指导人给我耐心讲解了有关公司的概况、规模、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等,使我认识到对一个公司也只能是从整体上大致了解了一下。但是至于内部具体的细节是怎么也弄不清楚的。我想先对公司有个大概了解,在对自己的岗位工作有所认识,要知道公司设那个岗位的目的,要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行。而且部门运转什么的呆了久了、熟悉了自然会明白其中奥

妙了。

11月16日星期一天气晴

之前连续的好几天都在下雨很郁闷,今天放晴了,也许老天也预示着今天将是顺利的一天哈哈。在过去的几天里面我基本上掌握了应该掌握的东西,下班一有空也会拿出来温习温习。今天是培训的最后一天,就要进行考核啦,领导说不过关的还要个别进行类似于补习的训练,要是考不合格就囧了,所以蛮紧张的。还好以前也算见过大阵仗的,心理镇定了一下表现的还不错。不枉这几天那么认真的学习。总算是过关。明天就要正式的可以和老同事们一起融合上班啦。期待~!

11月17日星期二天气晴

又是大晴天。又是美好的一天。今天正式上班我穿上了公司的制服。深红色的套装配上自己的白衬衫很清爽。我人也很激动。早早的来到了公司。也许是这几天学习成了自然的习惯吧。看到人都会自然的去行礼和微笑。看来有进步。有学习到点东西。来到办公事那个同事早到了。进门一个微笑送过去,她也回了一个。不错,是个好的开始。晚点经理进来了交代了我一会要做的事情后就出去了。其实我根本就没弄清楚自己该做些什么事情的。不过那个同事是个老员工了,对这些很熟悉不懂的我都向他请教。她都会教我。合作愉快。其实我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在文物保护现场拍摄一些老师在提取文物的过程资料。在考古现场忙了一早上也没什么感觉,认真去做一件事时间总过的很快的。吃午饭的是和经理还有那个同事一起的。我们公司有专门的员工食堂。伙食还不错,吃的很开心。下午就是在重复早上的事了。

12月10日星期四天气阴

今天很开心。因为今天领导夸我了,说我工作很认真。我非常的开心啊。原来认真的去做一件事而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一件这么开心的事。就像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努力,达到目标,得到了别人的认同和尊重,最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样,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和同事还有领导都蛮熟了,还会时不时的开开玩笑。大家都很好相处的。有位同事姓张我就叫他张姐。因为她比我大,对我很照顾,所以很感激她。我有空的时候一有问题就会请教她,她也很会很耐心的教我,不会因为我是新人什么都不懂就批评骂我。我的指导老师是孙队长,他平时也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但是只要说到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人就变的很严肃,有点怕怕的。不过自己小心的做事就不会有事的,小心驶得万年船嘛,美好的一天。

12月25日星期五天气阴 心想设备的落后给了我更多锻炼的机会。

3月8日

今天除了把昨天设计好的封皮装订整理好,并派送到各个部门就暂时没我的事了。闲暇之余我观摩了刘主任教刚参加工作的会计们装订会计档案,动作非常娴熟,不愧为一个老行家!会计档案保持会计的原始整理,只更换掉封皮,然后加上备考表就可以打孔装订了!为了使案卷背脊强劲有力,刘主任都垫很多材料,而且粘的很严实,然后用针穿线可算完工,每一道工序都有一定的技巧,而且要求标准化!原本以为当会计的就只是对着计算器、电脑和一大堆单调的数字,噼里啪啦的运算各种数据,然后预估下最节约成本的设计方案,好让公司业务计划能更好的实施下去。没想到还要自己装订会计档案啊,而且还这么的繁琐,看来没有什么工作是简单的啊。

3月8日

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每天拿着摄像机在拍摄老师们的考古的画面,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特别是对于公司的数字遗产部进进出出的都是考古第一手的数据,要是少了些画面对于日后修复和还原会产生一些错误的,可是天差地别!所以还是得认真完成。就比如考古现场的老师们,一天到晚都是弯着腰进行挖掘,腰酸背痛先不说,还要在空气环境和噪音大的环境中。而事实上他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很幸苦的,他们必须具备坚忍不拔的个性,所以相比我这个岗位已经很是轻松了,所以更应该打起

精神好好工作才是。1月5日星期二天气小雨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过着衣食无忧的神仙生活。而有些人则是大手大脚的花钱。那时在学校还天天抱怨课业任务繁重,现在参加了工作才发现上班更是辛苦!天天准时上班不能随便迟到不说,请假早退更是难上加难,而且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比学校里可是负责许多,一个处理不当可不只是互不搭理这么简单就能解决的。所以在工作以后,我们才能体会父母挣钱的来之不易。而且要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刚毕业,工资

水平普遍不高,除掉路费餐费和日常的开支,有时候同事间还有应酬,不是结婚过生日,就是吃饭唱歌,到月末就留那么点钱给父母补贴家用,搞得我常常所剩无几,一不留神可能就入不敷出成为月光一族,但此时我们再也不好意思伸手向父母要,因此很多时候我们要合理支配我们手中的这笔少的可怜的钱。

1月25日星期三天气冷

8月12日

今天是今年上班最后一天。接下来准备放春节的假期。转眼间,就过了将近三个月。我们一起参加实习的大学生开完最后一次周会后,就在工作了三个多月的办公大楼前照了个大合照。

上一篇:教师实习工作日记下一篇:西南政法大学著作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