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推荐12篇)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

兰州市红古区窑街回民小学(730080)包金环

一个美的生活环境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环保意识更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每个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要善于搜集环境教育的统计数据,适时进行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 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

1.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2.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占世界陆地─的土 地却要养活超过世界─的人口。

3.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 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

4.目前太空有2000个废弃卫星,1400个用过的火简助推器和1100个游弋的小型物体,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撞坏卫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信息时,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要有助于学生“环保 ”意识的提高;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二、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在教学“名数的改写”时,出示:“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己超过1000亿吨。”在学习“量与计量”时,可以引进这样的例子:“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生活*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又如:“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有5.1忆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 积有3.61亿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时可告诉他们: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第二粮仓”,我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矿产资源,但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改善海 洋资源和环境,让浩瀚蔚蓝的海洋千秋万代,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 生产、生活和健康

三、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内容,有效进行环保教育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小学数学课本中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己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现就小学数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素材举例如下:

1、“1公顷森林在生长季节5天可以吸收4.5吨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100平方米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净化空气。如果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让学生了解环境知识,增强爱护树木的责任感。)2、1986年某国因吸烟引起的死亡约有34240人,是机动车造成死亡人数的16倍,吸烟引起的死亡比机动车造成的死亡人数多多少人?(让学生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污染空气)

3、据1987年的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416亿吨,其中187.2吨来源于城市污水,228.8吨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工业废水占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之几?(保护水资源)

4、“一只山雀7天能吃1155只害虫,照这样计算,一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我国鸟类种数繁多,约有1166种。全世界鸟类约有8590种。我国鸟类种数约占全世界鸟类种数的百分之几?”(鸟是人类的朋友,爱护鸟类,保护环境。)此外,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主动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环境知识,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和发展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四、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再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另外,还可结合6.5世界环境日、4.3爱鸟周、3.12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2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就包含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环保教育内容,是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下面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⑴实地考察。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教学不流于形式。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考察学校附近的水域情况,到河边、工厂、居民生活区拍照片,采集水样,让学生亲眼看到大街小巷一堆堆蚊虫聚集的生活垃圾,一根根直冲云霄的高大烟囱不时向空中排放浓浓的黑烟,一条条伸向母亲河的明沟暗道,闻到浑浊不堪的母亲河水散发出阵阵恶臭,从而激起他们一种触目惊心之感,认识到环境被破坏所造成的恶果,引人深思“长此以往,会怎么样?”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环保责任,这对他们终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⑵搜集资料。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通过课外书、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数据资料。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1)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3)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4)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为祸河的原因是什么?(5)我们应如何治理黄河?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破坏的严重后果,感受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

⑶运用多媒体。运用声、光、色俱全的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更能说明问题,更具有说服力。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桂林山水的优美景色。当这些赏心悦目的画面唤起学生感觉的时候,他们自然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在地球上,除了桂林山水外,还有……既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环境,那么,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做环境保护的小卫士。”这样学生在多媒体应用中不知不觉就受到了环保教育,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激发起他们要保护大自然的决心。

⑷朗读。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非常感人的课文,如《桂林山水》、《林海》、《鸟的天堂》等。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去读课文中自己最喜欢读的部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同时还能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激发出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⑸提问。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提问,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能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定好基调。如教学《林海》一课时,当同学们对大兴安岭独特的景物特点很感兴趣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大兴安岭离我们那么远,与我们有哪些直接联系呢?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来自大兴安岭的呢?”同学们情绪高涨,议论纷纷,但都答不出来。此时老师可以为他们析疑:“其实大兴安岭与我们也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平时所用的纸张、一次性木筷等,大部分都来自大兴安岭。”同学们听了会恍然大悟。教师可以接着问:“如果我们不爱惜纸张,长期使用一次性木筷子会有什么后果呢?”同学们都会说要节约用纸,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指出大兴安岭在一九八七年曾发生过森林大火,损失几百个亿,学生们听后肯定会受到触动,纷纷表示以后去游山时一定不使用火源。这样教师就很好地运用了提问,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的洗礼。

⑹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你们认为环境被破坏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听到这个问题后,学生会开始热烈地讨论,有的说来自家庭的生活废水,有的说来自工厂的工业污水,有的说来自于人们乱坎乱伐树木,有的说来自于人们吸烟,有的说来自于家长们骑的助力车,有的说来自人们不自觉的吐痰行为……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出:“大家讨论出了这么多的理由,那么哪些是我们小学生可以制止的呢?”学生肯定会踊跃地发言:“人们吸烟、骑助力车、不自觉的吐痰行为等这些都是可以由我们小学生制止的。我们要动员我们的家长不要吸烟,不要随地吐痰,尽量少骑助力车等等。”这样学生就在讨论中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

总之,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检验。坚持长期、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为之不断努力。

摘要:当人类在我们这颗星球上生存、繁衍到今天,人们开始醒悟了:越来越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制约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甚至会使其根本无法在这颗星球上生存下去,最终会造成人类自身的毁灭。如今,人类这种日益清醒的环保意识已开始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门学科中,尤其是语文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环保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巧萍.小学语文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3

[2]屈惠芳.让环境教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靓丽风景[J].读与写,2010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3

【关键词】渗透;环保教育;小学语文;环保

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正确的生态理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环境状况的日趋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教育对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一、语文课堂引进环保教育

环境教育已编入小学教材之中,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环境状况的日趋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环境教育对人类的生存、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小学生入手,加强环境教育势在必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积极挖掘环保教育因素,把环保教育引进语文课堂并且不断深化拓展。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通过有意识的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环保思想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二、搜集环境资料,启蒙环境意识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把阅读和摘抄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要求学生随时摘抄有价值的文句资料,养成平时积累的好习惯。为了正确引导摘抄,笔者将环境内容作为重点之一,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大量环境保护资料、数据和信息。这一过程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他们重视环境、保护环境。

三、在作文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习作内容都和环保有一定的关系,教师应在作文练习中指导学生去深入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和参与沸腾的社会生活。此外,还必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潜移默化地进行环境教育。

作文训练中,笔者指导学生随时随地注意观察事物,围绕生态、环境或动植物发表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每当游览一处风景名胜,参加一次活动后,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把这次活动记下来,并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方面,并布置限题作文。如《保护地球,我做什么》、《假如只剩下人类自己》、《小学生与环保》等。这些题目以环保为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文笔能力,又渗透了环境教育。因此,教师通过选取相关作文题目进行训练,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四、组织社会调研,增强环境意识

每到寒暑假期,笔者都会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布置社会调查任务,带领学生亲自到污染严重的地方看看。如工厂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严重污染河段,河水散发出恶臭,呈现红绿颜色。让学生亲自体验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让学生查资料,寻找解决的方法,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如此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既增强了学生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又培养了他们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报告写作能力,为学生进行生态环境问题更深层次的调研提供了锻炼机会。

五、利用“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开展环保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学习了《青山不老》一课,我们可能会想到自己能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可以节约每一张纸;不使用白色塑料袋;不乱扔废旧电池;可以多栽几株小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绿化美化家园;又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我们知道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的随意破坏,使可用水资源越来越少。由此我们想到了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洪水泛滥、土地沙化、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因此学生会自觉地关爱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坚定了孩子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导师,更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如果我们能捡起校园的纸片,教师的每一个小粉笔头,可能学生就会在平时更自觉地保持教室和校园的整洁……当一个老师能以自身的环保行为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影响和感召力时,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行了。

浅谈环保教育在物理教学的渗透 篇4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社会环境、教育形势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于环境保护的渗透问题。本文先从进行对学生的环保教育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必备的知识方面入手,详细的说明了如何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渗透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主要包含了如何在课堂教学、实验过程中以及在课外活动中环保教育的渗透问题。最后指出环保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必须注意它的长期性、示范性并对环境与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

关键词:

噪声污染

光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环境保护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突出问题,各国正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更有责任参与其中,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适度的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并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增强环保意识,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想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责任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提供的素材,在充分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熟知的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在教学“温室效应”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明白,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损害,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使全球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涨,引发一系列问题。而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温度升高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可以更加加深他们的关注度,使其更好地意识到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可以适时适当地加以介绍当前人类为了限制和改善温室效应所作出的努力,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再如:在讲述“人眼看不见的光时”,紫外线与臭氧层时,明白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如果遭到破坏那么它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而臭氧层的破坏也正是由于人们用空调中的氟利昂,甚至美发用的发胶摩丝也会带来这样的恶果,这样会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正是由于这一个个小的问题

也可能造成许多不利的后果。同时这样也使他们感受到环保更加与他们息息相关,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他们才会有兴趣,而这样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噪声、光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等。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教师要牢固树立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观点,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让学生认识到当今社会生活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育他们了解各种污染,以及应对各种污染的防治措施。

1.噪声污染及防治

在《声现象》这一章中,如在讲“乐音、噪声”时,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泉水叮当响》、《贝多芬交响乐》、《莫斯科效外的晚上》等,把学生引入音乐的王国,再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听了这首曲子,大家体会到乐音是丰富多彩的,令人愉快的,人们把欣赏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享受。然后再播放一段电锯工作时的声音和马路上此起彼伏的汽笛声,听了这种声音,学生个个邹眉头,甚至有学生用手堵耳朵。教者乘势引出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学习、休息和工作,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学生在体验中去比较了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针对生活中的噪声,选择不同方法防治噪声。例如,给摩托车和汽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减弱气流噪声;在道路两旁多植树可以有效地减弱噪声的传播;课间不大声喧哗,课堂上不窃窃私语,尽量减少桌椅移动,要保持安静,提高课堂质量。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让学生感到自己也能保护环境。

2.光污染及防治

在教学时光学实验中用到一些强光源,如: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时用的激光束,学生长时间注视后,会引起眼睛的不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汽车挡风玻璃反射的太阳光;汽车夜间行驶时前大灯的照射光,电焊时发出的强光,高楼大厦亮丽的装饰灯和现代化都市通宵达旦的霓虹灯光;歌厅剧院的灯光等等,都会造成光污染。光污染是指超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身体

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光污染可以分为:可见光污染,红外线污染和紫外线污染。可见光污染可能使人头晕目眩、失眠心悸、神经衰弱,严重可导致白内障、精神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红外线污染和紫外线污染主要是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光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易造成交通事故,有时还有可能引起火灾,对天文观测,航海、航空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减少光污染已刻不容缓。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身边有哪些光污染现象?你打算提出何种方案减少污染?通过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光污染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3.大气污染及防治

近年来,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的内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但它们排放出的废气、烟尘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不但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影响全球气候,使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经化学变化溶于水中,会产生酸雨。酸雨会使土壤酸化,养分流失,肥力降低,植被破坏,危害农作物、森林和湖泊中的生物,使大量的鸟类、鱼类正在消失,破坏生态平衡。由于空气污染,人们面临着呼吸紊乱和癌症的严重威胁。学生虽然不是直接导致大气污染的载体,但通过学习“温室效应”、“内燃机”及“热值”的有关知识后,他们能够提出提高热机效率,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不使用煤、石油等燃料,控制废气与粉尘的排放;开发新能源,使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无污染的新能源的想法,并用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的实际行动起到减少大气污染的作用。

4.水污染及防治

水是生命的乳汁,是经济的命脉,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在学习《物态变化》这章时,介绍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为1.4×109km3,但其中97.3%是海水,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淡水只有3.5×107km3。学生了解到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身边的水源污染日益加剧。如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这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问题。水质的主要污染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同时出示被污染的河流图片。经过这样的拓展,学生对环保知识的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

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三、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方案

作业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对于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巩固和强化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中的练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有关环保方面的习题种类很多,如调查、收集资料等。《水循环》这节课中第2题,要求学生分小组考察学校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考查报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对学生完成情况和建议给予肯定和支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中,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安排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和拓展保护环境的知识及加深保护环境的意识。

如:国际专门研究全球变暖现象的众多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如果人们不做任何决定性的改变,让环境就照过去几十年的速度恶化下去的话,十年之后,再怎么努力也不能挽回。现在努力还有救。我们拯救地球只剩下10年的时间!而你,正是可以阻止这灾难发生的其中一人,因此,现在就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两条保护地球环境的合理化建议。由于这道题是开发题,学生能从 “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森林危机”、“淡水危机”、“土地沙化”、“生物多样化”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文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另外,还可以选择以环保知识为背景,联系社会热点设计习题,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如:近几年来,由于受全球原油价格的影响,油价持续上涨,出租车司机们希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为大家减负,某市出租车工会联合会收集其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后,经过专家分析,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燃油价格上涨的问题,必须使出租车使用天然气。出租车改用天燃气后,一辆车平均每天可节省30~50元燃料费。

(1)一台出租车每天需要的能量基本上是不变的,为什么改用天然气后可节省燃料费

(2)使用天然气后,除了可省燃料费,还有哪些好处?

(3)随着社会的发展,请同学们设想一下,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的?

这道题从燃料热值、燃烧产物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几个方面来考察学生。要求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考虑到环境问题。

四、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开展知识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每年农忙时节,农民焚烧秸秆,整个乡镇浓烟弥漫,很多行人在路上被熏得睁不开眼,甚至眼睛发红、眼泪直流。我们可以查找有关针对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的资料,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机械化秸秆还田、秸秆过腹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等,打印成宣传单,利用学生回家向家人和邻居进行宣传。达到推而广之的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并展览,让学生有成就感。如:组织学生参加“尚德电力杯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本次大赛主题是“保护地球环境为崇高理想,立志成为创新型人才,用创意和智慧创造出持续生存的绿色未来”。每位选手设计并制作出新颖独特的太阳能电动车,太阳能花车,参赛作品是用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在这次创意大赛中,可以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想象的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变废为宝的制作过程,再次为环保事业作了一贡献。

另外,让学生走进菜场,走进超市,推行“菜篮子”工程,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5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的宣传教育,我们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都需要使用到化学,对于我们化学教师来说,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环保课题是我们化学课程一个重要组成,其意义远比教会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来的重要!当然学习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实践,没有好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我们化学教育要在基础知识教育中把环保概念融入进去,把理论教学、环保实践结合一起。

关键词:环保意识;化学;教育教学;渗透;策略;探析

一、现状

环境保护教育非常重要。如何科学的保护环境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环保化学教育,了解其原理才能补救和保护。我们要在化学的课堂里、活动课里和实践课中不断研究如何使用化学知识以保护好环境,提高学生环境保护能力与意识[1]。

二、具体措施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我们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土壤沙漠化这些问题与化学都息息相关,从污染物成分来看百分之九十其实都是化学物质,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必然要采用化学手段[2]。那么我们化学课程设置里就应该把环保知识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二)让学生重视化学对于环保的重要

经济、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出现酸雨,酸雨又让土壤酸化,植物存活率降低,植被面积减少,二氧化碳不能及时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分解,这又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上升,又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失调等,一个环境因素被破坏往往会导致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人类、动物、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一定要先让学生理解学好化学才能正确的保护环境。

(三)利用环保知识在高考中及平时教学中的习题进行教育

教师应该利用好平时的教学习题,将环保知识与考试和作业联系起来,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能关注环保、关注自然。教师鼓励学生去了解环保常识、知识,把理论与环保实践结合起来。

(四)多开展环保课外活动

比如说在一些环保日,像植树节,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去森林里知识,顺便讲解植物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随后可以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化学知识也能理解植物在人类生态环境中有多重要,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五)结合当地区污染实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城市污染很严重,几乎每一座城市会有工厂,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染地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环境污染有多可怕,才能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环保问题,并讲解污染原理,与学生讨论,制定环保策略,进行深入的环教育,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想要保护好环境,就好有强大知识储备,让学生能更用心的学习化学。

三、结语

虽然我们化学教学的.环保内容与考试的联系不大,但是保护环境,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这不是一场考试可以决定的,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保护教育力度必修加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才能让世界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何晶.浅析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247-248.

[2]郭艳涛.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121-122.

[3]许元明,韦友欢.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2013,04:49+51.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6

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幸福?情商高的人;什么样的人容易获得成功?情商高的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小学阶段品生品社课唱主角,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商教育,也是一个主要的渠道。这是因为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文以载道”,小学阅读文本的内容要么写景状物,要么叙事抒情,要么议论,无论什么内容,都体现作者的情感,情感可以产生共鸣。课标中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的规定,也可以得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的结论。另外,语文教学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情感性原则,情是语文教学教育的根,教育过程是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情商熏陶既是任务也是教学中的必须。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商教育的渗透呢?

一、在浓浓的情境中唤醒情商教育的兴奋点。

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情感,在情景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唤起真情,激活思维,效果最好,在情境中情商教育才富有感染力,教师要抛开机械的说教,引领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省,并内化为自己的“情商”。而要营造情境,教师自己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文本蕴藏的情商教育内容有很深的感悟,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并通过自己富有情感的谈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播放多媒体画面、视频等手段,营造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子相见的那一激动人心一幕时,先出示了父子相见的画面并通过谈话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朗读:同学们,此时此刻,父亲已经站在这里了,展开了双臂:“孩子,爸爸在这里等着你啊,快出来吧,让我为你拂出满脸的灰尘„„”学生齐读:“出来吧,阿曼达„„”那阿曼达又是怎样说的呢?齐读“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这样,连接了学生的感官和情感,通过朗读使学生与主人公心心相通,共同感受,共同体验,通过朗读使他们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引起共鸣,体验到父子深情,体验了先人后己的高深品德,使学生的情感在朗读中升华。

二、在阅读文本中寻找情商教育的落脚点。

记得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一种超乎书本之外的,只有通过细心观察才能获得的处事智慧。”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情商进行培育可以从阅读课文中入手,在文本中寻找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落脚点: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丰富的“情商”教育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促进学生情商的发展。语文教育其实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培养,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范文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内容讲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4位小朋友。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取相关的段落,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如山般的父爱,感受相互之间信任,明白什么才是爱的真谛。这些情感基线,教师要充分加以关注,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这个情感基线来安排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升华。

《李时珍》一课说的是李时珍为了写出医学巨著《 本草纲目》,几十年如一日,认真行医治病积累经验,虚心请教别人,遍访出产药材的名山,有时还亲口品尝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取相关段落,设计引领学生感悟李时珍的求实谦逊,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并联系实际对照自己谈感受,要想成功就要有求实的态度,刻苦勤奋的精神风貌。再如三年级课文《爬天都峰》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渗透坚持及挫折教育的内容„„ 总之,小学阅读文本中含有这一类的情商渗透的“金块”很多,须教师加于开发利用。情商教育的本质应是以人为本,它的实质是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在阅读教学备课时要以人为本,对整个小学整册的教材的编排要熟悉,研究新课标关于人文性的要求,熟悉学生的个性“情商”实况,从文本、课标、学生三者中寻找出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落脚点。

三、指导学生表达,把表达作为情商教育的生长点。

“言为心声”“文以载道” “文如其人”,不管是口头的交流,还是习作中的书面表达,均能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反映学生的意志品质。另外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他的文章的档次,作文的语言、结构、技巧是可以训练的,但思想境界的高低无关技巧,教师要在表达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思想态度、情感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情商教育,把指导学生的表达当成情商教育的“生长点”。

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追求真理。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做个真诚的人。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真情实感的风气,不写假大空的文章。教师在评价学生习作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认真对待每一篇习作。通过日记、周记等习作形式引导学生记录自己的心理历程,教师通过批阅,帮助学生了解他自己,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渡过心理难关,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他们摆脱脆弱的情感和自卑心理,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学习理念和生活理想。当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商,那么作文的思想水平也就自然而然的上去了,表达能力提高了,“情商”自然也水涨船高。

环保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7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形成时期, 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将会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形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是促进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思考如何解决环保问题以及提高他们环保意识的有效突进, 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建立一个有良好环境意识到人生观.

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 其中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不少, 在化学教学的课堂上, 教学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知识进去, 这对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 笔者在讲授《煤和石油》这一节的时候, 就穿插了“现代工业社会对煤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导致这两种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的境地”, “煤和石油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我们怎么样才能节约利用这些能源”, “煤和石油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等等, 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非可再生资源的储存情况, 绝大部分的可利用资源已经被人利用, 并且存在很多过度开采的现象.据调查表明, 全世界储存的石油量仅仅够人类耗用200年左右, 所以, 必须告诉学生, 人类必须要有能源节约的意识,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地球环境中能源消耗大战贡献一份小小的力量.

二、在化学试验过程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课时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验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现象也可以对学生起到环保教育的作用, 而且相比之课堂教学而言更加具有直观性.

在实验课堂中, 教师可以把环境污染物提取样品作为试验的样品进行研究分析.比如, 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测定受污染的河水的PH值, 测定受污染土壤的酸碱含量等等, 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白自然资源环境受污染是怎么回事,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自己能够为环保做些什么.再者, 教师还可以在实验课中通过对实验后的试验废液、废物, 以及一些不能用的化学器皿的正确放置, 让学生知道在任何的小结中都应该有环境保护意识, 减少污染物, 同时, 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给学生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课外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 走进社会, 是教学中的另一重要部分, 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在课外活动的安排中, 多半都把活动的场地定在我们熟悉的环境周围.比如, 让学生去垃圾回收站做一些调查, 调查垃圾中哪一些属于化学制品.在观察回收站工作人员给垃圾分类时, 明白哪些垃圾是可以在回收利用的, 哪一些垃圾要单独的放置, 像电池就要独自归类, 还要经过特殊处理;纸类一般都要再利用, 但是还要从中再分类;蔬菜瓜果的烂叶为什么要分开,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学生在活动中就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在后来学习酸碱的时候, 很多学生就明白电池为什么要单独放置和特殊处理.再如, 组织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小河中取河水样品做实验, 测量河水的pH值, 并做好相关记录, 然后根据记录对周边的环境, 如工厂、小手工作坊、居民生活区等做调查, 发现小河上游的工厂, 生产期间经常排放大量的废水, 导致河水中的鱼类和植物不能生长, 还时常伴有腐烂物体发出的恶臭味.学生们找到河水污染原因, 总结成材料并写成小论文.

摘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社会问题, 因此, 化学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环保意识。在课堂上通过知识传授过程, 渗透环保教育, 利用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这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已经引起了广大化学教师的关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化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课内渗透,课外实践

参考文献

[1]黄虎芹.小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J].考试周刊, 2008, (20) .

[2]陈桂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 2008, (09) .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境保护 环保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给我们寻找一个清洁的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些带有全球性的呼吁和警告性的呐喊,在告诉我们,环保教育已迫在眉睫。保护环境的教育,只要我们每一位公民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我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将所有污染与我们人类隔离,才能创建一个健康的、绿色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的使用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契机。在教学进程中,师生充分收集有关资料,通过录像、投影等直观手段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环境的措施。但是我们的宣传不应该仅仅在一堂课上,在我们的教室内,还应在学校、社会上进行更广泛的宣传,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人都来关爱我们的生物圈——我们共有的家园!参与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活动中来。

在教材中有的章节没有以环保作为主题,但教师可把环保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问题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教学中,可结合有关知识的学习,联系在生活中有人随地大小便,随地吐痰、乱丢杂物、不节约用水、吸烟、不注意饮食卫生、吃野生动物、猎杀野生动物等不良习惯甚至违法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人类传染病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等一系列与环保有关的问题。又如在开始部分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大海龟在蓝蓝的大海畅游的画面,然而这种古老的象征长寿的海上运动者却大批死亡,解剖结果显示大多数海龟死于废塑料袋堵塞食管,它是因饥饿而亡。通过此例,不仅认识到生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在其他章节,环境教育的内容也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详述。总之,教师要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抓住有利时机,注重启发和引导。

二、丰富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其环保技能,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随着新一轮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并努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环保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激发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能力。如结合校园绿化设计和“3.12植树节”,发动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和植树护花活动;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演讲、征文、辩论等活动;发动学生参加“你丢我捡”和清除卫生死角等校内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课外活动的重要特点就是实践性、直观性、以具体事实让学生自己去了解、认识环境被破坏的危害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展有益于环保的活动,以达到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比如让学生去参观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让他们了解到保护森林植被对人类的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修建小型自然生物池塘,营造生物垃圾,将垃圾按化学、金属、生物各自分类处理,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教学目的。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质和联系。

三、保护环境要从小事做起

仅仅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保护环境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也不是环保部门和某些专门的机构能够独立完成的,这需要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基本的观念和环保意识,而且每一个公民都能从小事做起,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见路边的塑料袋、果皮、废纸主动扔到垃圾桶等,虽然是不起眼的小事,如果每一位公民都能如此,我们的社会将会一尘不染。我们在进行环保教育之时,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自己环保的同时,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自觉地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会有成效,环保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这不仅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综合以上的论述,只要我们每一位公民携起手来,通力合作,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在我们心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将所有污染与我们人类隔离,才能创建一个健康的、绿色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地球,保护自己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 刘兵.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

[3] 程光泉,刘宽红.热爱自然的故事.

浅谈生命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9

作者:孙家喜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3年第01期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蕴藏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载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抓住课堂教学契机,将生命教育有机地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

教材是实施生命教育最有效的载体之一。在苏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可以说处处蕴含着生命教育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生命教育巧妙、合理地结合教科书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命教育。因此,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众多的相关知识点中选取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又富有现实意义的生命教育题材,并采用学生易于且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方能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材七(上)第9页的阅读“商品的条形码”,引导学生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不合格的食品,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教材七(上)第52页讲到科学计数法时,可以结合“先见闪电,后闻雷声”这句话,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在雷雨天气如何防雷击,提高学生的避险能力。教材七(下)第93页例2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教育。教材七(上)第171页议一议两行人过斑马线,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违反交通规则,不守秩序,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才不会出现意外,同时体验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文明、安全的社会环境。在教材八(下)第20页练习第2题导火线的长度问题以及轮船是否有触礁的危险等,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等。还有“噪声的污染”“丢弃了多少塑料袋”“心电图”“心率的调查”等都与生命教育相关,都是生命教育最佳的切入点。教师就要把握住数学知识与生命教育的契机,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实现生命教育与数学知识的渗透。

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努力打造活力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 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突出情感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突出生命教育,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发现、去体验生命的可贵,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保证学科课堂的生命活力,保证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

三、学习我国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

在我国数学史中有许多引以为豪的数学家,他们刻苦研究,严谨治学,勇于克服艰难险阻的事例,深深地激励着学生。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引入天安门、故宫的对称,京剧脸谱的对称,强化民族精神教育,让学生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渗透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而且还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材料,创设有关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爱惜时间、爱护公物、节约能源、遵守公共秩序等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促进身心健康,激发学习兴趣的催化剂。现代医学认为,一方面,心理健康依赖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又会影响身体健康。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近五十年来在十大死因中排在前三位的都是心理性疾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压力过大,不良情绪体验多,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等。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中快乐学习,在活泼的课堂中绽放思维的火花,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美好。

总之,我们紧紧围绕生命教育主题,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教材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参与、互动,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参考文献: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0

重庆市接龙中学校蒋宗文

我国在一九九七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这充分体现我们党和全国人民都已经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环保方面的法制建设固然重要,但环保教育却有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环保教育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环保道德和伦理,能为环保法律的有效实施提供必不可少的道德基础。同时,道德、伦理是发自每个人内心的是非判断,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可以提高公众环保行为的自觉性。尤其是中学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时期。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在班会课、纪律课上讲,更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根据学科的特点,把环保教育与智育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这里我谈几点有关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结合重庆市和接龙镇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包括校园绿化),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 1

协调性。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教育素材,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环保教育功能,选择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和数学史料,向学生进行爱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教育。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中的例题在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5.5米,测得斜坡的倾斜角为24°,求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多少米?(精确到0.1米)在教学这道例题前,可问学生为什么要种树?并向学生介绍近十几年来人们由于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环保知识,以及我市近几年来大量植树造林提出森林重庆的目的和好处。这样,把环保教育与书本知识有效结合起来,大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关的教学环节,结合教材内容,适量补充含有环保因素的习题和例题引入,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教材的环保习题毕竟有限。如在讲增长率的应用题时,可补充这样的题目:“某市决定加强污水处理,改善环境,计划经过两年时间,将2008年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到2010年下降到1.6亿吨,问这两年污水处理的平均下降率是多少?”

二、在数学课上加强动手能力,灌输环保教育。学生对数的认识,数的计算,应用题、几何知识等都是通过对学具和教具的操作来形成表象,进行理解应用的。所以教师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初三几何《圆柱和圆锥》这一节中,我让学生阅读完书本后,每人动手做一个圆柱

体和圆锥体。课堂上,通过这些模型,我简明扼要地就把它们的侧面展开图、旋转图形、轴截面讲清楚。讲授完毕后,我问学生,(1)路边的垃圾桶都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2)为什么垃圾桶要做成圆柱体,而不做成圆锥体或正方体、长方体呢?这个问题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圆柱体相对于其他体来说容积最大,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时老师从数学、物理的角度向学生解释为什么圆柱体容积最大,然后老师加以引申,用圆柱体作垃圾桶,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我们也要节省资源,如不浪费水电,不使用一次性饭盒、筷子,不使用纸巾和塑料袋,把垃圾分类,充分利用可回收资源……最后,老师让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圆柱体用透明胶固定在桌子旁边,当作小型垃圾桶,这样就不用乱扔垃圾。

三、通过数学课外活动,深化环保教育。很多老师认为数学课很难开展课外活动,其实不然,在许多章节都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来升华教学效果。比起传统课堂教学,数学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兴趣性强,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思想教育、环保教育贯彻其中。如,在完成初中代数中的《统计初步》这章教学后,可安排4人一组完成实习作业:估计一次性筷子的用量。操作为:从本镇街高、中、低档饭店中抽取10家作样本,得到这些饭店每天消耗一次性筷子的盒数。并解决下列问题:(1)通过对样本的计算,估计我市一年消耗多少盒一次性筷子?(每年按350个营业日计算)(2)在(1)的条件下,若生产一套中小学生桌椅需木材0.07米,求我市这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可以生产多少套学生桌椅?(计算所用数

据:每盒筷子100双,每双筷子的质量为5克,所用木材的密度为0.5×103千克/米3)(3)假如让你统计重庆市一年使用一次性筷子所消耗的木材量,如何利用统计知识去做,简要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保教育;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经济在高速发展,然而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也在越发加重。我们记忆中的碧水青天,早已成为只能存在于脑海中的回忆了。人类在创造着财富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在污染着环境、毁灭着地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与环保相关的活动也在越来越多的开展着,环保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在学校中,大部分教师觉得环保教育主要应该在班会课、实践课或是思想品德课上进行。但作为地球的主人,我们都该承担起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责任。因此,笔者下面就谈谈,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是怎样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

一、利用课文渗透环保教育

课本是教学的基础,其具有着权威性和科学性,是适应目前教育需求而编写的。它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素材,易于被学生所接受。要想将环保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将其融入教材中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当然教材的编委们也都发现了这一点,因此无论你打开哪一册教程,都能明显看见环保教育融入其中。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要仔细研读教程,在满足基础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挖掘潜藏其中的环保教育素材,并将其扩展延伸,通过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环保,并重视环保。

(一)正面引导

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篇非常好的环保教育素材——《灰椋鸟》。在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先在假期前,布置学生到动物园参观百鸟园,并在参观之后预习课本,从课文里面找到一些描写鸟鸣的语段,回忆之前参观时的情境,这样可以为学生感悟教材做好基础。做好这样的铺垫之后,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能更好地通过回忆,感悟课文中描写的那些活泼可爱的鸟儿,感叹百鸟归林的壮观景象,发自内心的涌出对鸟儿的喜爱。然后再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出鸟儿满树的原因——多亏了园林工人的努力,树木茁壮成长,鸟儿才会来安家。这样一来,学生的心中就会种下爱护绿色保护鸟儿的思想的种子。与此同时,还能结合本文作者徐秀娟为了保护鸟儿献出生命的英雄事迹,让学生从心中产生感动之情,让他们自发产生爱鸟护林的感情和愿望。

(二)反面警示

在《特殊的葬礼》这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先让同学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收集我国各地的湖泊状况。在课堂上让同学分组讨论: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举行瀑布的葬礼?我们可以做什么来减少对水的污染呢?之后同学们热烈地讨论了起来,讨论完毕后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不要向河里扔垃圾,大家一起做宣传……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也了解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感悟到我们生存的环境正在被污染,树立他们要保护环境的正确价值观。

除了上述两篇,在教材中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课文还有不少,例如《一起去植树》《九寨沟》……这些都可以将课文中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环保教学渗透。只要联系的自然,学生的环保意识必然会得到培养和加强。

二、在朗读课文中渗透环保教育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注入感情的朗读可以让人产生和作者的共鸣,特别是描写自然景象的文章,更是能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小学课文中有很多读起来朗朗上口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注入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描写出的河山之壮丽。唤醒学生对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愿望。由此可见,通过朗读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对文学的热爱,与文章和文章的作者产生共鸣,还能很好融入环保教育。

三、在实践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这是每个会教育的教师都能意识到的。因此,除了课堂上的教学,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加大渗透力度,让学生和家长亲身体会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人人有责,激发他们对碧水蓝天的渴望,对身边污染的反感,让其思维从“让我环保”转化成“我要环保”。教师可以联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诸如节约用电,保护绿地之类的环保宣传用语等活动。通过这些零参加门槛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同参与进来,不仅能增强亲子互动,还能增强学生及家长的环保意识,让温室中成长的学生更亲近社会,从小感受到社会面临的问题,培养其责任感。

四、在写作训练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的确立不仅需要教育的熏陶和亲自实践,还要书写成文字,告诫他人。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也要有机地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自己来思考并写出自己对环保的感想,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注重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电,到小区里宣传。要让学生在心底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再培养其保护环境的习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本环保小日志,在本子上记录下自己为环保贡献的一份力量,无论是什么小事都可以,哪怕只是随手捡起校园中的一张废纸。在户外实践活动中也要有机渗透环保教育。最后,将学生的表现汇总,以个人、小组、班级为单位,进行红领巾广播宣传表扬。这样不仅能给同学自豪感和成就感,还能训练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如果能在课堂中巧妙长期地渗透环保教育,一定能在学生心中播下保护环境的种子,有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邓毅.浅谈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新课程(中学版),2010 (7).

[2]曹世华.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1 (8).

141102浅谈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12

在中职化学教材中, 很多章节内容知识点与环保问题密切相关。目前的中职化学教材越来越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环保问题, 甚至有人认为化学教材是最好的环境保护教材[1]。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举些实例, 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适度地进行环保教育, 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他在谈及环保时说:“一段时期以来, 北京, 实际上中国东部比较大范围出现雾霾天气, 我和大家一样, 心情都很沉重。对这一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 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 以更大的作为去进行治理。”可以将中职化学教材中的一些章节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进而培养中职生的环保意识,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环保热情。例如, 一年级《无机化学》教材的第一章“元素及化合物”中的硫和硫化物, 教师可以结合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识重点讲解酸雨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内容。结合二年级《有机化学》教材中的石油、煤、卤代烃、油脂和合成材料等知识点, 向学生介绍烃类污染物以及工业生产中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进行相关环保知识的宣传[1]。这些都是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地方, 也是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章节。另外, 还可以根据中职化学教材制订具体的环境教育计划, 例如, 一年级无机化学重点讲述氯气、氟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氨、硝酸盐、亚硝酸盐、磷肥、含磷农药等的污染与危害, 讲解酸雨、酸雾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与危害;二年级有机化学讲硅酸盐、致癌芳烃 (苯并蒽、苯并芘等) 、卤代烃、有机氯农药、石油及其分解产物、原煤燃烧产物、油脂等污染环境的途径。

2 让环保教育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 现行中职化学教材有大约80%的知识通过实验引入, 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化学课程的继续, 而且是培养学生“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重要环节[2]。

有人认为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和废液排放是造成环境污染不可忽视的因素[3], 化学实验中的很多产物是有毒、有害物质, 产生的有毒气体、有腐蚀性的酸碱液体及废弃物影响师生健康。但是,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副产物, 经过适当处理, 有的可以重复使用, 有的可变成对环境无毒害的物质。例如, 我校化学实验室平时设有废酸缸、废碱缸, 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 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 又能利用废物。有的废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 有的可用于地板、瓷厕清洁等。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的药品柜里, 用以消除酸气, 当寒、暑假到来之际在药品室里摆放几盆废碱液, 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气。此外, 很多化学实验品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物质, 如重金属盐、氯气、溴单质、金属汞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实验操作过程中, 如果不遵守实验规则和实验秩序, 不仅可能给环境带来污染, 还可能危及实验者的生命安全。学生刚接触化学, 必须要求其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 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环保意识。

此外, 教师还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环保型实验装置, 使学生从接受环保教育上升到自觉动手保护环境的境界。要本着药品用量最少, 反应时间最快, 实验效果最好的原则, 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方法, 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 尽量减少废液、废水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 使学生不仅知道保护环境, 而且知道怎样保护环境、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改善环境和治理环境。这正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的目的[3]。

3 课外活动让环保行动得到延伸

课堂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其形式多种多样, 内容丰富多彩。 (1) 把环保实验 (如考察本地水污染及其防治状况) 安排在课外活动中进行, 让学生自我构思、设计环保实验, 搜集材料书写小论文。这样既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 又可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当中。例如, 笔者组织了“保卫母亲河———漓江”活动, 带领学生检测漓江上、中、下游河段河水的重金属含量。并调查周围工厂开设情况, 写一份建议书, 交给环保部门或一些污染较严重的单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有权利保护周边环境。 (2) 开展环保讲座, 也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例如, 从学生生活角度讲解居室污染的来源、危害、防治措施。有些学生发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破坏环境, 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 改造环境, 刻苦学习化学知识。 (3) 充分利用世界保护臭氧层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不但要求学生弄清楚节日的主题, 而且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找一找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资料, 同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然后进行总结交流, 以加深学生感知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教育, 就是为了使学生具有“绿色”化学意识, 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按照减量 (Reduction) 、重复使用 (Reuse) 、回收 (Recycling) 、再生 (Regeneration) 、拒用 (Rejection) 的“5R”方法[2]来防治环境污染。因此, 中职化学教师应该为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左国防, 董晓宁.环境保护与中学化学教育[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1999 (4) :94-95.

[2]喻静.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索[J].天津教育, 1999 (9) :45-46.

上一篇:中班数学活动:种子排队下一篇:客户服务中心部门规划与职责20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