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情境教学
孙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乐”指的就是兴趣与爱好。有些人误以为,要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就必须得使教学内容离奇多彩,其实那只是激发了一点直接兴趣而已。我们更艰巨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间接兴趣,因为间接兴趣才是持久而稳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境能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也才能激发较为持久而稳定的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出某种认知情境和氛围,它对教学过程起引导、定向、控制和调节作用。
一、以“目标”创设情境
人类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目的性。学习也是一种心理活动,也具有目的性,因此,明确教学目标而创设教学情境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说明某一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像学生展示学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地与教师共同参与。例如:复习《城市与环境》这一单元时,我们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1、这一单元是前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的深化和延续,因为人口最集中的聚居地就是城市,人类对环境改造最大的地方也是城市,而且现代城市的地域结构与规划常常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
2、本单元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中心地理论和城市功能分区。中心地理论是把城市看作一种中心地,是从宏观层次研究城市地域结构。
3、复习好这一单元内容,对于解决城市规
划题、商业网点设置题及工业布局题都是很有作用的。
二、以“趣味”创设情境
这是一种具有特色的创意,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引思。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例如:在讲大陆气候时,不妨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峰面雨时,我们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这样的地理课堂自然是味道十足。
三、以“疑惑”创始情境
教师以“疑问”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疑、启思、活泼思维,还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具体做法有:
1、跨学科生疑。地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广泛联系性,因此我们常常可以从其他学科引入,并设置疑问,巧妙地创设一种情景。例如:在讲季风气候时,我们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学生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讲承压水时,不妨先讲讲物理上水汽饱和原理和冷却凝结之理,并以此提出一些地理上的疑问。
2、实验生疑。地理实验往往是以模拟性演示为主,巧妙应用,也颇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创设一种求知若渴的学习情境。例
如:讲密度流时,可以在玻璃容器内演示不同密度的液体的相互渗透过程,最后,密度大的液体在下面,密度小的在上面。那么,为什么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密度流可以长久地持续存在呢?在这样的疑惑情境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高涨。
四、以“叙述”创设情境
生动叙述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师若以丰富的感情寓于形象化的叙述之中,则能以师情激生情,以师心动生心。例如: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时,就可以讲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之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他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都十分熟悉。
又如,在讲中国的人口迁移时,可以叙述三个感人的故事:杜甫的流离失所,60年代知识青年的支边行动,现代人才的孔雀东南飞。这样,就能让学生进入到我国三大时期人口迁移的教学情境去,并获得一些感性知识。
五、以“生活”创设情境
学以致用,是我国教育的一贯主张,理论联系实际也非常有利于地理教学,我们不妨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
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可以讲粤菜与湘菜——它们是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清淡与辛辣风格;还可以讲南方与北方的屋顶不一样;还可以讲南船与北马等等。讲“环境
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时,可以从世界各人种的身高特点谈起,甚至可以从体育运动谈起,这都是一些学生有实际体验的事例,非常有利于激发课堂合适的学习情境。
六、以“图景”创设情境
地理,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图文并茂。充分利用景观图和地图创设情境,能大大地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纬度与气候的关系时,我们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冬季的海南两幅景观图,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而冬季的海南岛,人们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叙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以“诗歌谚语或谜语”创设情境
地理方面的诗歌、谚语和谜语多不胜数,如果教学时能加以充分利用,则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我们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推迟了一个月的现象;还有用“马前桃花马后雪”来夸张得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所经过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富饶。这些诗歌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
八、创设教学情境的注意点
1、准确把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情感基调,内容不同,情境设
计不同。
2、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了解学生的“期望”和“满足”,设计出符合这一心理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教学中,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讲地理, 把生活经验地理化, 地理问题生活化, 使学生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着地理问题的种种奥妙, 使他们倍感亲切, 内心感到地理原来离我们这么近。例如, 在学习“热力环流”一节时, 为了使学生理解此知识点, 上课前我先问学生, 为什么我们教室的暖气装在墙的下部, 而空调则装在上部, 这有一定的科学性吗?学生们都争先答说暖气周围空气热, 向上运动, 而空调在周围的冷空气密度大做下沉运动。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答得很好, 也有助于对热力环流知识的学习。
二、巧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 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 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 产生障碍, 从而去设计问题情境, 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例如, 在讲日界线知识点时, 我在黑板上已经画清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 向左加一天向右减一天, 这是人为规定的东十二区比西十二区日期早一天, 就像地方时与区时计算中东加西减一样, 可学生停留在时间计算的误区中还是摇头觉得不理解。为此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孕妇坐着由西向东行的船, 在日界线西侧生下一个女孩, 这时船继续向东行, 过了日界线后一个小时, 又生下一个女孩。但后出生的妹妹的生日却比先出生姐姐的早一天, 这是问什么呢?这一问学生很感兴趣, 探索、讨论不断, 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中。带着问题, 最后大家轻松地理解了日界线两侧日期加一天与减一天的内容。
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 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 借助文字阅读、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等途径, 有利于突破地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 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 拓宽学生视也野
由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地理事件, 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列举与本课有关的现实地理材料, 给学生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让课堂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 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眼界, 而且能够让学生学习变的更加有趣, 更加富有现实意义, 更加富有应用意义, 并且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2、强调地理重点难点, 促进知识重构创新
在地理教学中, 地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色彩丰富和图形多变的特点, 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处理, 使其突现出来, 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 要求地理教师深入研究、精练教学内容, 合理布局, 提取要点, 简洁表达,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并能够灵活运用, 创造性地解决道理问题,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地球公转”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采用挂图或在黑板上画图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讲清楚, 关键之处是地球绕日公转涉及空间、时间的变化, 学生在现实中无法看到太阳照射地球的全貌。为使变化过程全貌展示出来, 首先制作放置的投影片的叠片投影, 另一张底片是地球经纬网图, 第二张是夜半球及太阳光束的旋转片叠加在底片上, 通过旋转使太阳直射点来回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直观、形象地表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动态地从正面、侧面、反面观察地球绕日公转情况, 就象从宇宙多角度看到地球一样、这种形象直观的画面, 弥补了教师语言讲解和挂图的不足, 突破了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置动手操作情境
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 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 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 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河流的侵蚀方式”,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塑料盒上铺满沙子, 使塑料盒子呈一定角度倾斜, 并在盒顶方向上插一小旗, 然后用将一瓶水缓缓注入沙子中, 可以看到沙子被冲刷成沟, 沟不断扩大且逐渐露出盒底, 同时这道沟也不断地朝盒顶方向延伸, 最终使小旗倒下。通过这个演示实验, 能直观地将溯源侵蚀、下蚀、侧蚀的过程表现出来, 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又如, 在讲低气压系统和高气压系统与天气时, 我给学生教会用左右手进行判断, 具体方法:北半球用右手, 南半球用左手, 低压气旋大拇指朝上, 表示垂直方向气流向上运动, 四指自然握拳表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运动。学生都用手比划, 这样在近地面气旋形成北逆南顺的规律, 高压反气旋大拇指朝下, 表示垂直气流向下运动, 四指自然握拳表示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 学生用手比划, 这样在近地面反气旋形成北顺南逆的规律。在这种教学情境下, 师生少说多做, 在做体验中积极动手、动脑, 很轻松的掌握了容易混淆的知识。
情境教学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欲望, 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的创设, 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活跃了课堂气氛,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升了地理课堂教学实效。课堂, 应尊重师生的生命意义及价值, 培育其生命成长, 焕发其生命活力。让我们在每一次即兴创造中生成智慧, 在每一次挑战中跳起灵感之舞, 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摘要: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 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 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唤醒学习动机、启动思维过程、激发创新热情, 同时丰富和调动了学生的地理表象,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 享受地理学习的乐趣。因此, 情境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是一种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1.知识与兴趣需求相结合,化枯燥为生动
地理知识只有镶嵌在情境中,才会变得真实而有意义。地理课堂上,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抓住学生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精心创设地理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实现地理教学的因材施教。
例如,学习湘教版教材“农业”时,可精心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将赵本山小品“红高粱模特儿队”搬进课堂。上课伊始,先播放“红高粱模特儿队”部分视频,然后以一幅漫画(图1)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先思考漫画体现了哪些地理知识(农业的重要性)。在继续讲解农业基础地位的表现时,还可以用漫画充分证实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通过设置情境,将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亲切且自己喜爱的学习氛围中,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变成有趣的游戏和有滋有味的精神享受,可有效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融合,解决现实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就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地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均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理念,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地理教学中,应精心设计“生活化”情境,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学习情境资源。
例如,在“我国人口”的教学中,教师可将逢年过节人们回家挤火车的照片或平日里大城市的早晨挤公交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以此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也可促进学生学习相关地理知识时深入浅出,深有体会。
3.用心倾听学生呼声,实现心灵互动
课堂是思想与思想激烈碰撞、心灵与心灵真诚交流、生命与生命精彩对话之地。而真正的对话需要的不仅是表达,更重要的是善于倾听。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呼声和捕捉反馈信息,才有利于生成新的思想观点,把握和调控课堂氛围。
记得一次公开课上,执教教师精心设计了震撼人心的视频情境——“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当学生都在为此震撼时,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我想自己长大后,争取做个联合国的‘大官……”当时教师笑笑说了声“好”,即让他坐下了。也许是教师怕破坏当时流畅的教学秩序,也许是她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一次很好的契机就这样白白地从身旁溜走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不仅关注其外在表现,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思想动态。通过倾听,师生之间才可以实现有效的思维碰撞,实现心灵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
4.积蓄教学活动中的智慧,让意外生成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变化与教学的“预设”有时大相径庭,但处理得当,却能够成为教学“生成”契机。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机应变,及时捕捉和发掘课堂教学的“生长点”。一次,在复习“天气与气候”时,突然,窗外狂风大作,瞬间电闪雷鸣,教室内也炸开了锅。见此情境,笔者立即在黑板上写下两行字:“惊雷不动用心人! 形成闪电的天气系统有哪些?”于是,学生的话题迅速转向学习主题,热切地讨论着,争相解答,一幅幅“天气系统的成因示意图”最终跃然而生。
【摘要】情境构建是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按照教学目标通过外界以及景物等各方面的因素来设计构建的,是一种较为具体的教学情境。通过文字以及图像等形式的呈现,来实现地理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例的完美融合,将原本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具体化,打破原本课堂的沉闷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之中,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构建 问题情境 古诗词 地理知识 贴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1-01
中学的地理教学已经随着新课改的推出,对教学观念与教学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而创建教学情境就是有效的改革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情境的使用并不受到教学进度的限制,可在课前使用,导入新课的教学内容,也可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来帮助带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求知意愿。在地理教学中构建情境,可以成为学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力量,同时还可以保持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动机,对中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助益。
一、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都着有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对其进行探寻。所以中学地理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这一特点进行问题设计,找准时机引入情境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带动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提高中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地图》一课时,老师没有直接进行教学,而是提出“同学们都见过地图吗?”“你们都知道什么种类的地图呢?”“你们会看地图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其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兴趣。利用这种问题情境的导入方式,使中学生分析和解决在认知方面存在的提问,以饱满的情绪对本课进行思考与探讨,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同时还对其情感与行为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
地理知识点的呈现较为直观,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时却对这一特点有所忽略,采用的都是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这种形式很容易产生反效果,学生不仅没有理解知识点,同时还降低了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利用计算机教学就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老师通过视频、图片以及影像等形式,将地理现象、事物以及变化等知识点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同学面前。在创建情境教学时,老师可以使用计算机对地理情境进行再造和复现以及模拟运动等,让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解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一课时,首先老师先播放图片,提出问题“这上面是鱼类的化石,但是却出现在喜马拉雅山,同学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呢?”由此代入本课的内容讲解,利用计算机来演示、模拟地壳的变动以及海平面的上升与下落的过程,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利用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中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好奇心较强且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较高,在地理教学时老师要利用这一点,将课外生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建立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
(一)利用学生喜好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利用到教学之中,可以帮助老师找到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方法。有了足够的热情之后,才能帮助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讲解“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日本》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创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日本动漫文化情境,很多学生都是看日本动漫“名侦探柯南”“数码宝贝”“百变小樱魔术卡”长大的,讲解时带入这些元素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会更容易使其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之中,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利用古诗词或者谜语等方式激发学生热情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有关地理景观和规律以及原理现象的诗作词句数不胜数,老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将其加入到教学之中,帮助带动课堂气氛。比如在讲解我国“气候多样”的知识点时,可以引用岑参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以及刘元载的“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觉得为什么在同一山中,会出现四季变化呢?”“为什么古人会说一种春风会吹出两种感觉呢?”以此来引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四、利用时事热点来进行情境创建
地理知识是源于生活的,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学生的周边很容易就能找到地理相关的知识点。在地理教学进行情境创建时,我们可以运用时事热点来设计问题情境,进而提升学生学习欲望与热情。比如在“西双版纳”相关的地理知识时,老师就可以利用最近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时,上万人一起狂欢过节的这一新闻话题,和同学们聊一聊他们所知道有关西双版纳的相关知识,这样就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之中,并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小记者,要介绍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你们要怎么介绍呢?”让学生写出文章。加入时事热点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的实用性,同时还能帮助提高他们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有效提升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实际运用水平。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将情境创建有效的纳入到中学地理的教育之中,能够帮助带动课堂的教学气氛,提升中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热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发学习、去发现,从而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点,锻炼学生地理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教育家,如苏格拉底、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都曾提倡和实践过情境教学,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对情境教学的思考与经验。古希腊教育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他借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激励学生主动求知。美国教育家杜威也十分重视问题情境教学,他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创设情境,依据教学情境确立的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利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施教学计划和评价教学成果;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改革中,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大自然多彩的情境中,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对问题情境教学作了有益的实践和开拓。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他在长达9年的“暗示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惊人的轰动效应的教学成果。“暗示教学”的根由就是问题情境教学。就是利用一定的情境,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而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并把问题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师正在对情境教学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教学,并取得了效益。对情境教学的研究,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方面,李吉林著有《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诗篇》、《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合著),马樟根、吕达主编《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李庆明著《李吉林与情境教育》,韦志成著《语文教学情境论》等;在推广运用方面,广泛开展实验,建立情境教学研究所,出版《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与《小学情境语文》、开设情境教学网、出版不定期杂志《中国情境教育》等。应该说,情境教学研究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人的认知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或理智活动与惰感活动)统一的过程。
运用情境教学首先需用“着眼发展”的观点,全面地提出教学任务,而后优选教学方案,根据教学任务、班级特点及教师本人素质,选择创设情境的途径。
三、预期目标
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23
鉴优秀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成员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调查教学、科研中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有效策略和行动。
3、经验总结法。将课题研究内容、过程加以归纳,进行综述,撰写有关论文。
4、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反复行动、观察、反思从实践中得出有效情景创设的最佳方法,提高科研水平。
(二)实施步骤
2012年4月——2012年9月,启动阶段。确定子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规划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作初步展开
2012年10月——2014年5月,子课题深入阶段。深入开展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的研究,于2014 年5月左右初步完成子课题结题报告,组织中期成果交流会。
2014年6月——2015年1月,总结结题阶段。子课题研究成果汇总,于2014年11月之前完成结题报告。
六、预期研究成果及推广价值预测
1、探求构建本校各学科开放、创新的快乐教育的情境创设方法、模式。
”可见高中地理课程的复杂与困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教师达不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学不到地理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地理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高中地理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因为又要背又要记,十分枯燥,对地理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说:“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胸怀,能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带我们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好处。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挂图,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有学者对学生讲了个案例: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规定成员是50亿人,我们给这辆车准备了相应的燃料,给乘客准备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无限制、无规划地乱搭乘客,汽车就会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会被耗尽了,汽车会中途停下,或者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也可能会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客人死亡。这样一则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就会令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达到积极活跃的气氛。
利用多媒体技术,弥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概念的教学方式下,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笔、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位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内容多,比较繁琐,知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动态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让我从中汲取到更多的教学理念, 懂得了情境的创造,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提升了教育教学。“情境教学”的特色在于生动有趣, 使学习成为乐事, 学生不断得到赏识、体验成功。情境教学使学生成功、自信, 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的潜力, 实现自己的创造性, 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起来, 人在特定的情境中便会思维活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2.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面的感受。
3.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 自然地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变复现式的记忆为灵活运用知识。
4.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 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变封闭式的读收为开放式的广泛储存。
李吉林提出的情境教学中, 情境的“情”是一种主观的动机系统, “境”是客观的环境, 而我认为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模拟形似于生活真实场景, 帮助学生进入相关知识领域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具有“情真”的特点, 它较其他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更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激活了沉默的课堂, 较大程度地冲击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 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获得较好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情境教学获得了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越来越多的处于教学一线的教师成为情境教学的实践者。在地理教学中我也比较青睐情境教学, 因为在教学中我面对的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孩子, 不用说他们阅历有多广, 就连识字的人也屈指可数。这种薄弱的知识结构, 致使他们听课难, 甚至产生逃避课堂的抵制行为。如果我们在地理教学中漠视学生这种“冷”效应, 仍然采用缺乏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学生就会逃课, 或上课打瞌睡、开小差、吵吵嚷嚷, 这样杂乱无章的课堂去哪里要效率?又怎能提高平均分, 降低低分率?只有让学生回归课堂, 才能有效提高平均分, 降低低分率。为此, 我绞尽脑汁寻找对策, 进行了各种大胆的尝试, 终于发现“情境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兴趣提高了, 学习的效果也将事半功倍。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台湾学者王克说:“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 也是个体潜在的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如果没有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上利用音乐、诗词引入、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 发挥学生情感上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提升教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渗入音乐, 发掘学生兴奋点, 促使其思维活跃, 反应敏捷
用音乐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 能帮助学生强化记忆。如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课时, 让学生听《亚洲雄风》:“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在激情、高亢的音乐中, 学生脑海里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 顿时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二、在课堂上运用诗词引入创设情境
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的地理规律, 把它作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一节的开头,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 学习“天气与气候”时, 引导学生背诵岑参的诗“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当学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时, 提问这两句诗是描述天气还是气候, 引入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又如在讲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 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窿,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 创造一种情境, 一种气氛的方法, 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情感, 收到奇特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图像投影引入新课, 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抓住学生“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激励其学习动机, 巧妙地启发学生思路, 打开其心灵之窗,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地形的变化”一节中, 运用投影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其海生生物化石”示意图, 提问学生:“你了解这座山脉吗?”学生纷纷回答:“这是世界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山脉。”接着提出:“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该山的地层中, 可能吗?为什么?”这样促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冲突, 从而激发通过学习新知识, 解决认知矛盾的动机。利用投影图片, 使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激发探求的欲望。
一、设置悬念,创设探求情境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悬念一般在教材的重点或难点等关键处设置。这样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讲到“中国地形”时,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地形特点后,教师可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将会产生什么结果?”造成悬念,使学生欲罢不能,急于探求答案,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设置疑问,创设思维情境
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全神贯注,进入良好思维情境之中。恰当的提问,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引导他们主动探求,激活其智力,点燃思维的火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内容的疑点,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听、去想,诱发学生思维,使其处于“活化”状态,通过启发、分析、比较、综合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什么是酸雨,酸雨的成因是什么?”“我国酸雨属于什么类型,原因是什么?”“我国的酸雨分布在哪里,为什么?”“酸雨有什么危害,该怎样防治?”等等。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情境中,极大地调动了学习思维的积极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教给了学生思维方法。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探究情境
教育学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自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如果不面对全体学生,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是失败的教学。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为学生学习地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就可大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中国的农业”这一章,如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生动的图片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中国农业的情境,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农业的过去,也让学生展望了中国农业的未来,知道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农民的出路在哪里等等。
四、通过实验和教具,创设直观情境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验性,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通过实验和教具创设直观情境,帮助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收听天气预报”一节“天气符号”时,运用直观教具加强训练效果很好。笔者事先把各种常用的天气符号用吹塑纸做成正方形卡片,在学生认识天气符号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每一张卡片,让学生说出其符号名称,并看谁说得又快又准,学生积极性特别高。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前亲自找出某一种天气符号时,全班学生积极性更高涨,积极参与并全身心投入。通过这些直观教学活动,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注意这种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问题便迎刃而解。
五、成立兴趣小组。创设发挥学生特长的情境
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环保小组、地理小报小组、地理小制作小组、工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调查小组、地理图片收集小组等。学生先是按照自己个人兴趣报名参加,然后教师有意识地挑选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动手能力强的与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编成一组,每组5人左右。学校几个地理教师分工合作,对兴趣小组进行指导。课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引入音乐教学,创设审美体验情境
在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情趣。在地理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二者必须和谐统一,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长江”的学习,如在上课前播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长江之歌》,可立刻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气氛既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做了较好的情感铺垫,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
一、创立者
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1930年代到1960年代发展形成。
二、定义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理论依据
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
四、基本途径
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六种:
(一)生活展现情境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二)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中心,略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时,应考虑到相应的背景,如“大海上的鲸”、“蓝天上的燕子”、“藤上的葫芦”等,都可通过背景,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
(三)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
(四)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基调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发展上要对应、协调。
(五)表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扮演角色,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书本上,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六)语言描述情境
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会更加鲜明,并且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自己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
五、功能
情境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陶冶功能和暗示(或启迪)功能。1.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2.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六、原则
为了使情境教学更好地发挥上述两种功能,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的使用原则: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七、基本方法
此文章不是作者本人所写,是别人所写,并且没有经过写作人员的同意,所以只能将文章发到网上,如果作者用这个文章评职称,将会告其侵权
高中物理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对一些概念和规律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式难背,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
由于物理的很多理论比较晦涩难懂,一些模型和物理过程比较抽象复杂,老师无法通过简单的文字解释和语言表达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消化。因此,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物理情境,由于多媒体融合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融合了声、光、色、形,融合了静态的、动态的,融合了黑白的、彩色的,能够给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让学生通过形象立体的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以及一些复杂的物理原理。多媒体技术能够让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过程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展示出来,能够使得微观的过程宏观化,瞬间的过程持久化,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微观、瞬间的物理变化,帮助学生破除认识障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突破课本的重点、难点问题。
比如一些无法通过实验演示的物理变化过程,如a粒子散射实验、波的干涉、静电平衡等等,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和再现这些物理实验,声行并茂、图文兼备的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产生更直观的感官感受,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的图片和视频更好地了解物理现象的演变过程以及物理现象的本质,二、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分析
物理学科是一门动手实践的学科。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来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到物理实验中来,让学生通过亲手动手、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在实验中不断探索和摸索,通过深入的亲身体验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同时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真实性和直观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更好地观察和理解书本上的抽象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去观察现象、动手实践、对实验中的数据进行记录、整合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充分自主的实验中能够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和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教学,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为了更好地理解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与学生做一个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准备木板和小球,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将小球从木板的一定高度自由落下,然后去观察小球最后能走多远,然后再让小球从一个倾斜的木板自由落下在滚落到另一个倾斜的木板上,观察小球滚到另外一块木板上到达的高度。最后可以总结出当忽略摩擦力的情况下,无论第二块斜板倾斜角度如何,第二块斜板斜面伸展多远,当小球从第一块木板自由落下在滚落到第二块木板的时候,小球总会到达与落下相同的高度。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同学更好地理解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物理态度。
三、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老师可以通过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让晦涩复杂的物理现象能够与普通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减少对物理的抵触感和抗拒感,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让学生通过日常的生活现象就能了解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而高中学生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认知了,可能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平时常见的一些生活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物理知识,当老师将生活经验引入物理课堂时,会让学生有一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促进作用。
比如,在用叉子捉鱼的时候,为什么朝着有鱼的地方插去往往叉不到呢,而有经验的人会将叉子叉的深一点就能叉到了,还有平时的筷子放入装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折了,这些都包含了物理中光的折线作用。平时在公交车上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这是惯性作用;当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会有光,这是静电效应;水、水蒸气、冰、雾这些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不同状态转变也涉及升华、凝华、蒸发等物理现象;还有诗词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是因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所以,日常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理知识,通过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能够让学生知道物理源于生活,物理离我们的生活不遥远而且还特别密切,物理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结语: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策略研究
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学校应该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方法,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充分的展现了其对初中地理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体验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一、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改环境下,情境体验教学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情境体验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某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并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情境之中,对情境进行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情境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从某个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方式。传统地理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再加上地理知识比较枯燥,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影响了初中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从情境体验教学中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因此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
2.促进开放性教学
在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初中地理的教学模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能够促进师生之间融洽关系的建立。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与多媒体的结合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便捷,相关动画的制作有助于学生对特定地理知识的理解,以山谷风的形成为例,制作山谷风形成的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山谷风的形成。初中地理教学在使用情境体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策略
情境体验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他们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表现,促进了其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1.创设相关情境
(1)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地理教学,主要以教学内容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开展的任何活动都应该是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情境体验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在课前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对问题进行探讨,课前问题的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运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实现情境体验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逐渐趋于成熟。情境体验教学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有助于情境创设。
2.选择合理的情境体验教学语言
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语言的选择。课堂语言也是情境创设的一部分,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讲解内容来选择使用的语言,不同语言的运用对学生的激励不同。教师尽量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在交流的时候,不单单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还应该扮演好一个倾听者的角色。
3.激发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积极性
情境模体验教学模式下,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开展情境体验教学的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积极的参加到所创设的情境中。
三、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改环境下,情境体验教学已经逐渐适应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为初中地理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情境体验教学能够有效的活跃初中地理课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体验模式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学生将地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实践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地理知识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峰.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课堂快乐—试论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4:168.
[2]于燕华.关于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方案相关探讨[J].神州,2014:189.
【地理情境教学】推荐阅读:
政治教学情境创设06-03
创设导入情境教学06-28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10-09
概念教学的情境10-22
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12-03
建构主义与情境教学07-06
高职语文情境教学初探07-11
情境教学法数学10-02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10-19
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