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选9篇)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
二、要培养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订教学目标的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部,要讲清讲透,让学生弄懂弄通。例如,通过讲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益处,体育竞赛如何为国增光、为国家赢得荣誉等问题时,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营造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青岛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我被选中去平度送一节英语课。我非常珍惜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认真地进行了前期准备, 也满怀信心地登上讲台。始料未及的是农村孩子的语言基础低于我的想象, 整堂课的效果对我来说不尽人意。现在回味起来, 说始料未及是给自己找借口, 说语言基础低于想象, 也有推脱责任之嫌。我应该对农村孩子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 应该意识到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时所有的羞怯、焦虑的心理, 应该更尊重、保护孩子们的情感,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可以说, 情感因素是决定外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处在极不成熟阶段, 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和关注。在不断的反思中, 我领悟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运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 大胆发言
这一点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根源, 因为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流通不方便, 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 胆量不大, 所以必须先鼓舞勇气, 克服害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气氛, 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 教师一定得做好榜样, 尽可能用些委婉语气。必要时课堂教学可加些汉语, 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克服他们因不懂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让学生觉得愉悦, 同时还应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环境, 如课堂上值日报告的情景教学, 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方法之一, 可因材施教, 见机行事, 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这次送课的主题是谈论最喜欢的食物的阅读教学, 上课伊始, 我自编了一首歌“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I have….” (通过两个手偶演示) 我观察到孩子们饶有兴趣, 如果接下来能让孩子们作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值日报告, 互相用英语交换信息, 我多从积极方面给与肯定, 树立其信心, 逐渐形成积极参与、争相自由讨论问题的学习气氛, 从而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 提高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我会逐渐摸清他们的前置英语基础, 及时灵活地调整教案和教学策略, 学生们会慢慢卸下难开口的害羞心理负担, 这时再树立典型带动其他学生说英语, 起到传、帮、代的作用, 形成一种好风气, 浓厚的学习气氛会制止哑巴英语的蔓延, 从而人人爱讲英语。
二、激发学习动机, 产生积极的情绪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思维也会活跃开阔, 所学知识就容易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英语课是实践课, 工具课, 上课应“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即使是阅读教学, 也应在充满情趣的练习中, 完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2. 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备课内容要有所选择, 灵活地设计教案,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意思, 好学、乐学。
3. 教学方法要生动。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 可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激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同时有着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 善于运用各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兴趣感, 并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 信念上的自觉, 行动上的顺应, 目标上的认同, 达到教学活动的共振。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过程,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 心灵碰撞的过程, 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情入手, 以情唤情, 以情激情, 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 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 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用真实的, 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教师改变角色。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关爱他, 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 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穿着打扮简洁明快, 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 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一个教师都要有爱,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爱护、宽容学生,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 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微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面带微笑, 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 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 价值百万美元。”的确, 人与人相逢时, 各种表情中, 只有微笑才能最动人, 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 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 多赞美, 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接受、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多一份宽容、体贴和关怀, 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和多用“我相信你”、“你能行”、“你真行”等激励的语言去启迪他们的潜能, 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 就会使他们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 在爱的沐浴中克服困难, 战胜逆境,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 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总之, 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审美;情感教育;审美活动
体育教学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体育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喜欢体育课,关键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肢体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必须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是学生用身体直接参与教学实践的活动,基本上都是在室外进行的教学实践。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得到素质的提高,要加强思想教育,要加强激励性教学评价,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并能做到“以苦为乐”。对于体育学困生来说,不是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标准,或是赶上什么人,而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就应给予表扬和鼓励。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学除了一般的教学特点外,更有自身所特有的情感特点。因此,我们要运用体育教学艺术,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谱写体育教学的新篇章。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間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师的情感艺术,就是通过语言和技术及审美的因素来感化、教育学生,用自己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体育教材都是以合作、探究出现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其乐无穷。体育教材中的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作者都将它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知识、技能技巧,并不是粗读一两遍就可以全面掌握的。因此,在备课中要反复阅读教材,在理解中进入角色,渐入佳境,从中把握教材,体会教材的情感因素。有些教材看上去写的是艺术之美,实际上是通过艺术之美,音乐之美,赋予社会美的内容,借以抒发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些教材看上去是描写某一动作的,实际上是由此写开去,描写的是人类群体的美丽与可爱。因此,我们在备课中就要把握教材的中心,把握教材语言、技能技巧上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这样,教材中的“情”,就决定了体育教学应当一往情深,应当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中的“情”包括:教师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和学生的感情。其中教师的感情是连结作者和学生感情的纽带和桥梁。在教学中,只有教师自己胸中燃起一团火,才能点燃全班学生的一片火,才能产生一种感染力和吸引力。
1、教师要先进入角色,努力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做到“身临其境”。中学体育教材的选材范围很广。从时间看:有远古时代的,有现代的,有近代的;从空间看: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到高山,从地面到宇宙,无不涉及;从内容看: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无所不有。(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而言),总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中学生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把学生带到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反之,教师对教材之情缺少体验,就像一个没有进入角色的演员,再怎么表演,也不能唤起观众的情感的。
2、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借助语言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充满情感的境界中。(1)、通过示范、讲解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育教材中许多都具有文质兼美的好内容,通过教师示范性与讲解,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2)、通过品析、欣赏完美的动作技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示范,只是学生进入作者情感境界的指路灯,而要真正的进入,还有待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深层次理解。因此,体育教学中,必须从动作技术的示范入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技术所包含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体育课的思想教育落到实处。(3)、通过课外的知识、技术的巩固,激发学生的情感。体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弹性,如运动的密度、小组的协作,知识的补充,信息量的拓展,都为教师适时渗透思想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充分把握时机,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通过教师设计有趣的游戏、丰趣的准备活动,以及团队的协作,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表情也应是丰富的,通过教师富有表情的讲解,使学生获得真切、动人的感受,并由此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4)、教师说话的语调要富于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说话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听起来非常舒适、悦耳。同时,教师要将真诚的微笑带进课堂中。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的有机结合。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学生抱有热切希望和深切关怀,学生对老师抱有充分信任和更多期待,才能创造出有利教学的情感基础。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要。在教学中,教师的一缕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由于传统观念的偏见,教师有意无意的偏心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限制,存在着学生实际学习机会的不平等。这种学习机会的不平等,最明显的表现在学习优秀生和比较差的学生之间。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现象,教师更要偏爱、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如经常为他们补缺补差,让他们“露一手”。哪怕学生的一个技术环节中只有一个细小的成功,或是细小环节中做得很漂亮,或只有一个能肯定的动作技术,都应得到教师的表扬。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具有极高威信,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乃至每个动作、每句讲解,都会在学生心目中掀起感情的波涛。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句普通的赞扬,一个肯定的手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向上的力量,唤起他们学习上的激情。
体育教学是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的有机结合,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困生予以必要的心理支援。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知难而退、缺乏自信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用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来关心、爱护他们,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以此培养其自信心,从而激发其内在潜力。对他们的一些不良表现(如教师布置练习时,不主动练习或害怕练习),教师应采取一些易于接受的情感教育,诸如情感对话、特长引导、适度鼓励等。学生在学习自己的弱项内容时,教师可巧妙运用语言启迪、期望暗示等手段,促使其完成课堂任务。通过情感教学,发掘学生运动潜力,激发自信心,不仅有助于提高体育练习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获益深远。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作者] 陈华
[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因此说,“情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
课前,教师要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对潜在的字、词、语、修辞的领悟中,受到作品的感染熏陶,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反之,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比如:教师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及在黑暗中不倦的探索追求的精神,就讲不好《天上的街市》,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教其“义”,更没有情的输入,如此就不必说以情动人了。
恰当地表达课文蕴藏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主导的教师应把作品中的情感传达给主体----学生,使其受到感染。主导和主体的情感能“溶为一体”,关键在于表达方式的恰当选择。
(1)有表情地朗读----引导学生领受情感美。?有表情的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产的视觉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上纸面,作品的情感便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例如有表情朗读《最后一课》的结尾:“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一句,音量应稍轻,语速要放慢,以表现下课钟声在韩麦尔的心头引起的巨大震撼和痛楚。“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两处破折号要读出间断,以显示韩麦尔哽咽语塞,悲恸万状的感情。“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对这一段,读时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是核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需要主动地、自觉地抛弃传统学生观的局限性,去建立一种积极的、有效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然而,传统学生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学生观否认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说,通过师生交往,重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关爱,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感化,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目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是发展的人。只有将学生看成是人,是发展的人,才能对其进行情感教育。
二、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者要注意在自己与学生之间建立细腻的情感联系。”因为情感像一座桥梁,能够沟通师生的心灵。教师把情感交流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但可以创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创造出具有整体生命意义的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把情感教育运用于我们当前的课堂教学实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1.师生情感交流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
我们目前所面对的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学生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闭锁性。他们面临着人际关系交往压力、学习和学业方面的压力和对未来规划的压力,与此同时他们会产生许多心理困惑、心理压力。任何人面对心理压力都要宣泄,学生尤其需要宣泄,然而由于很多家长都不懂心理学,不知道怎么才能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宣泄,往往适得其反,孩子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这时,他们会想到老师,希望与老师进行心理沟通。
2.师生情感交流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由高到低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只有做适合的工作,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如果教师在教学能重视师生积极情感的交流,并利用这种积极情感促进教学,将会使这种积极情感成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
3.教师的情感是激励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力量。
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个小学里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煞有介事地对这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一番所谓“智力发展测验”测试,之后,他随意拟定了一份学生名单,告诉老师和这些学生说这些学生是学校最聪明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罗森塔尔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仅性格开朗、活泼,与教师情感融洽,而且他们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实验者的“谎言”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效益?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情感教育成为了激励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重要力量。
(二)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积极情感的途径
1.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
没有情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是紧抓尖子学生不放,对“后进生”则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恶语相向。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关爱、鼓励尖子学生继续努力的同时,尤其要做好与“后进生”的交流和沟通,尊重他们,以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以真实的情感打动其心灵,用现实生活中的道理说服他们,用渊博的知识让他们心服口服,用健康的知识教育他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一是要了解他们,关注学生的言行,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找到自我,获得自信,学会感激;二是要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因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个性的差异而有所折扣;三是要宽容学生,正确对待它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讽刺与挖苦,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伤害学生的自尊。前述案例中,如果笔者没有对学生的关爱,可能就会忽视该生的表现,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沟通教育和结果。2.理解、信任学生,激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压抑自卑心理。
一般情况下,对于学生,教育工作者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不足,予以教育并纠正,这种方式的负面影响是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心态,自卑心理。若以激励为主,把揭短改为扬长,使学生的自信心有立脚之处,就等于给学生一个成功成才的起点。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性格、爱好、兴趣以及思想状况差异较大,自我意识较强,教师应充分理解他们,用宽阔的胸怀,转换视角,从学生特有的生活经验、智力水平、情感体验的角度去体察学生。同时,还要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只有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在激励教育方面,对学生的信任也是至关重要的,信任要求师生双方坦诚相待,师生平等更要求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对优生的信任,能够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对后进生信任,会唤起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前述案例中,针对该生的情况,笔者以个别谈话的方式与其进行了交流,客观地分析、评价其现状,及时引导其学会适应和调整心态,驱散了其心中的自卑,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其进步的欲望。
3.启发点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消除逆反敌视心理。
要想帮助学生战胜消极因素,简单的批评教育、说教压服方法是不能奏效的,应在宽容中予以启发点拨、言传身教,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辨是非,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做人、做事的正确选择。前述案例中,面对该生退考的情形,笔者没有进行简单的批评、责备和训斥,而是问明原因,正面引导,让其根据自身情况去思索、去进行自我教育,有效地消除了其逆反敌视的心理。
4.循循善诱,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消除失落厌学心理。
中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希望教师尊重他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要求,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满怀真诚与爱心,与学生坦诚相见,耐心细致地激励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期待;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抗拒诱惑,调节情绪,平衡心态,增强自制,有效地消除失落、厌学、自暴自弃等心理。笔者曾不言放弃、锲而不舍地对自卑的学生进行说理和引导,使其心理得到了调适,原来的失落、自闭、厌学心理得到了消除,最终走向了成功。
5.要让学生有成就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成就感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的满足。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励和表扬,就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感受,并产生继续追求满足的需要,从而促使人们再次获得成功。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渴望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会易于接受课堂所学知识,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应重视学生这种心理,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感受成功,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些教师特别受学生欢迎,在听课时会发现这些教师很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经常对学生的发言或独特的思考方法给予鼓励:“很好”、“你讲得太好了”、“你棒极了”等等,这就是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教师通过语言艺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教师就要这样多方面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并且要及时给予肯定。教师的及时肯定是很关键的。不要吝惜自己的语言,就是这些肯定的语言让学生享受了成功的快乐,从中受到鼓舞,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要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任何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不断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切实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杜绝传统的“告诉”型模式,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学会感悟。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望都比较强,如果教师能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课内与课外尽情表现,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势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查找关于本文作者的资料和故事,做好记录。待到上课时,我以“谈谈你的梦想”为话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让学生交流他们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说说作者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这样的课堂,不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利于融洽的情感氛围的构建。
二、对教材进行情感处理,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既然我们倡导以情施教,重视情感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传播思想和观点,还要以积极的情感,突出语文教学的魅力。而要顺利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并在教学过程中,带着饱满的情感去讲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和认知信息,同时也受到相应的情感影响,进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开展品读感悟,以教师的内心情感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开展品读和感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体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品读课文,引导其学会揣摩作者的心境,从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指导学生的品读,激活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在读中学会感悟,在读中升华其情感。为此,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同时,我也加强语音语调、动作、神情等方面的指导示范。比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先播放了一段示范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语速等,逐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优美意境,进而引导学生享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教师的内心情感感染学生。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值得信任;同时,教师应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用自己热烈高涨的情绪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通过自身的健康、真实的情感,结合蕴含在课文中的高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师生与课文三者共鸣,这样的教学势必更具魅力!
四、鼓励学生表达,抒发他们的情感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情感涌动、澎湃时,就需借助语言、文字、行为等表达出来。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言语化、实践化,也就是要教学生将其内在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转换为有声的语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理解文章掌握主旨之后,开展交流评述。我在课堂上就经常与学生开展诵读、独白、对谈以及论辩等活动。比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在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旨之后,我要求学生对文中的老年斑羚、小斑羚、镰刀头羊等的心理展开想象,然后各自发表见解。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踊跃发言,表达出了他们对斑羚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团队协作精神的敬佩,说明这种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已深深感染了学生。通过师生之间、同学间的交流、补充、印证和丰富,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得以记忆、巩固和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情感教育。
与以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为教育教学核心目标的“唯理智教育”截然不同,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 在考虑认知因素重要性的同时, 积极发挥情感因素作用, 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 将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个性作为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条件。
2 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相长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课堂教学是一种形成师生心理关系的实践过程, 而这种心理关系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学生感知并认同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方式, 乐于与教师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 心境状态自然较为积极明朗,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师的自身表现中得到进一步融洽, 学生积极而主动的学习态度, 对教师倾注的爱戴与尊敬等都将促进教师自身表现的进一步提升。
2.2 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的艺术并非仅仅是知识与本领的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并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艺的本领。这种激励、唤醒与鼓舞都依赖于情感, 情能激思启智, 正确应用情感因素即能达到“以情激思, 以情启智之功效”, 让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从而造就出高素质创新人才。
2.3 舒缓心理压力, 促进心理健康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学生早早地便摆脱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景象, 即便尚未走出校园, 学生仍然为未来可能面对的就业压力及生存压力所“震慑”, 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大, 抑郁、失眠、焦躁等负面情绪屡屡爆发, 与日俱增的学生自杀率不断提示着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峻。在体育教学中, 利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动力, 使学生不断获得精神满足, 以一种积极、轻松、快乐的心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舒缓心理压力, 促进心理健康。
3 体育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
3.1 转变教师角色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陈词:“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 教师是主动的, 是支配者, 学生是被动者, 是服从者。”诚然,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如同容器一般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溉”, 死板的“一言堂”教育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 其潜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因此, 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转变角色意识,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空间,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2 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增添教学情感色彩
教学环境包括场地体育器材等物质环境及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教学产生好感, 增添体育教学的情感色彩, 以情激趣, 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从而使体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物质环境方面, 教师应基于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 选择适宜的场地, 营造卫生、干净、整齐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置身其中身心愉悦, 增强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在心里环境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个人想法、思想、意见、疑虑, 并给予及时反馈与疏通, 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和芥蒂, 使学生在情感上接纳、认同甚至欣赏教师的体育课堂教学, 从而激发体育学习的兴趣。
3.3 尊重学生个性, 促进全面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特别的个体, 小到兴趣、爱好, 大至人生观价值观, 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传统应试教育下, 在习惯了扮演“容器”角色后, 在漫漫“题海战”的消耗中, 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极易被消磨殆尽, 价值观念模糊, 即便能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 一旦踏入社会, 也很容易陷入困惑和迷茫。素质教育改革打破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强调尊重个体差异, 促进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性格特征、个人爱好, 结合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层次需求, 合理设计并安排体育教学活动, 使体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契合”,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结语
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发挥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相长、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舒缓心理压力及促进心理健康等作用。体育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积极转变角色意识,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增添教学情感, 尊重学生个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扬.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学之友 (B版) , 2007 (1) .
[2]戚瑞红.运用情感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
[3]王志勇.略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4]陶克祥, 周志俊.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 2008 (1) .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30-02
在当代的大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活跃在操场上的学生身体会比缺乏体育锻炼的学生更要强健一些,这不得不引起学校的担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关于身体健康的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之前的高校的体育教育主要集中在竞技小众化体育,现在我们的要求要向艺术、生态体育的大众化体育方面发展,这样能够使体育成为人们生存的必需品。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该增加情感教育在里头而不是简单进行体育的授课。
一、情感教育概述
1、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也称作感情,是构成态度的一部分,它由道德感和价值感两方面组成。情感是一种表明自己道德立场的心理表现和精神反映,它更加侧重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在教育事业中引入情感因素,顺应了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趋势。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在教育过程中,老师通过情感因素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身心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周围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的环绕,进而促进独立健全人格特征的形成。
2、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的知觉过程,是感知认识事物的前提。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示范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的效果,师生以良好的、合作的情绪状态参与到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2)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体育教学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自觉积极地从事各种身体训练,它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摄取、储存、提取和加工大量动作技术信息,对学生的智力训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从发现中感到兴奋和愉悦,这种学习的情绪体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而忧愁、悲哀、烦闷、懒散等不良情绪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记忆力,对学习的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此时大脑皮层细胞会因此获得更多的能量以及动力,使大脑皮层处于一定的兴奋水平,延缓皮层抑制状态的形成即疲劳的产生,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力。
二、情感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情时,首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需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考虑学生的需要。比如受尊重、受关注、受表扬等等,将尊重、自由、关注等等这些因素都考虑到自己的授课之中。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当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通过素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可以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采用灵活多变的情感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是实行情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目的,需要老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心理研究表明,情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同时,理解越深刻也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所以说,将情感作为整个教学方式的中心思想,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引导,在增进感情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进而可以实现教学目的。体育教学中的课堂活动较多,针对这一特点,老师可以采用创设情感意境、角色转换、活动多样性等多种有趣的情感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可以充分的体会到轻松愉悦的感受和游戏般的快乐,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的去关心学生,增进师生感情,进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3、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素质
体育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处事冷静有力,在上课前应排除各种情绪的干扰,带着愉快的心情来面对学生,创造出轻松、欢快、风趣的教学情境,从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内在外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不断提高个人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渲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运用恰当的幽默使教学氛围更活泼、轻松、和谐,使学生从心里上领略和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培养兴趣爱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能够对人的情感造成一定的影响,创设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能够促进情感教育的开展。所以,教师要在在了解学生的情感特征基础上,调节以及控制好好自身的情绪,应用场地和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在开始课程之前已经置于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动员学生积极地、目的明确、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不断地不断地鼓励、赞美和支持他们,使他们能保持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学生内在的情感产生影响,以此来培养学生对于自我情感的认识和能力的提升。
面对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提升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我国的新生代力量,体能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注重体育教学,教师要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情感因素来实施教学,使学生可以在快乐中锻炼身体,爱上运动,进而培养个人健康的身心素养和积极、和谐、美好的情感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斌.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31)
[2] 邓毅 冉文青.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3] 任延峰.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
城关中学 孙秦安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从心理学来说,它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为了使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中,我紧紧以新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为基准,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述人地关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对教材中感染学生、培养情感的部分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加工润色,就 会强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的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流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尤为重要。那么,我在课堂上是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浪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一、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从心理学看,在地理教学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领域,1
才能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整体效益,增强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而且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在教学方面,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须加强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地理课堂上的运用策略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中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素质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每位教师都应该处处起模范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孜孜不倦的精神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情感及个性品质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地上好每一节课,创设良好地理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底参与地理课堂教学,达到教学教学相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2、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在森严肃穆的氛围中,在教师的严厉呵责下,学生是不可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个性和灵气,不可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大胆幻想、勇于创新。反之,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压抑、不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作为地理教师,我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师生关系,重视教学相长,不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尊重他们对地理的看法和观点。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绘声绘色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学殿堂。同时,根据中学地理学科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乡,远及全球,既有自然,又有人文地理的特点,这些广博的知识对喜欢言古论今,谈天说地的中学生来说是有刺激性的。
如七年级上册地理讲到陆地地形的类型时,我是这样导入话题的:“我们的地球家园无比美丽,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五彩缤纷。有绵延不绝、雄伟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被誉为“世界屋脊”、富含民族神韵的青藏高原,有郁郁葱葱、神秘莫测的亚马逊热带丛林,有深陷千丈、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东非大裂谷……”一段热情洋溢的引言,在学生面前幻化出了一幅幅逼真的画面,学生不禁发出阵阵唏嘘之声。这样不但激起他们对地球的热爱,而且很自然地引发他们要去研究的热情和兴趣。
如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一课中,我讲到黄河的忧患时说: 3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同时,还举出具体生动的事例,把黄河化害为利的今昔进行对比。引发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教师生动、活泼、优美的语言,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学生就会学而忘倦,乐而习之。
4、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情起趣
正如演员要想感动观众,就必须先营造出相应的气氛,使观众沉浸于其中,然后再通过精彩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表演,使观众产生共鸣,那么观众就会被感动了。同样道理,老师上课就像演员表演,要让学生紧随你的思维行动,完全置身于你的教学过程中,你就要想办法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就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发展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地理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比如,讲到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地图这一节时,我是用谜语导入新课的:“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 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兼顾其他学科,发挥诗词,歌曲、趣闻的激兴、怡情作用
要增加一堂课的趣味色彩,就应兼顾其它学科,将语文中优美的诗词引入,将音乐课中动听的歌曲引入,将历史等学科中的奇闻轶事引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出由衷的微笑。
如讲到蒙古高原时引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
牛羊。”由诗句结合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浪漫的诗情氛围中,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地理奥秘的欲望。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推荐阅读:
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沟通10-13
情感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初探11-14
小学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09-13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0-27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教育论文06-14
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05-24
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论文10-23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的论文07-08
论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07-23
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