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法律问题汇总

2024-10-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汶川地震法律问题汇总(通用6篇)

汶川地震法律问题汇总 篇1

1、地震发生后,政府要对哪些信息及时公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的地震。地震发生后不到10分钟,国家有关部门就迅速通过新华社向社会发布了消息,并及时发布了各地的震感信息,使公众很快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避免了民众的恐慌。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法律的形式对政府信息的公开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谓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行政机关对以下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但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以及个人隐私和他人商业秘密的除外。

由于四川地震涉及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政府应当主动地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另外,各级政府对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也应当及时公开。

2、散布地震谣言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地震发生后,有人通过各种形式散布有关谣言,如声称某地某时要发生多少级的地震,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给社会公众产生恐慌情绪,影响了社会安定。根据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哪些单位接受募捐才是合法的,如何避免被骗?

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踊跃为灾区捐款,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募捐方式。根据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明确规定了只有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才可以接收捐献。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的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都是有审计监督的。而由某些个人和单位临时性的组织的和发起的募捐行为(如自行设立捐赠帐户或者捐款箱等),由于缺乏有效的账务审计监督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演变为借募捐行骗、变相摊派等行为。因此,我们在积极向灾区募捐时,最好直接向合法的募捐团体,如民政部门、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国家机关和合法公益性团体募捐,避免将原本善意的私募变成令人怀疑的骗局。

4、未经员工同意,单位从工资中扣款用于捐赠灾区是否合法?

在全国人民积极为灾区捐款的同时,某些企业出现从员工工资中扣发一定的金额为灾区捐款的做法,部分员工表示不满。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单位的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

首先,用人单位扣发劳动者的工资一定要有法律依据。根据《劳动法》和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除非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二)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三)法院判决、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抚养费、赡养费;(四)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的其他费用。

其次,捐款必须员工自愿,包括捐款的方式和数额,员工均有自行决定的权利。如果经过员工书面同意,单位则可以从工资中扣发一定金额作为捐款。公司采取这种方式让员工捐款,还应当及时将捐款的情况进行公示,并接受员工的查询和监督。

5、个人为地震灾区捐款能否获得个人所得税的减免?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捐赠,捐赠额未超过

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超过的部分则不能扣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捐款必须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如红十字会、慈善机构、民政局等)进行捐赠,且必须依法取得专用的捐赠票据。

6、利用募捐进行诈骗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全国人民踊跃为灾区捐款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民的善心,以募捐的形式进行诈骗活动。根据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钱财,以募捐的形式以骗去钱财,数额在2000元以上的,构成诈骗罪。其中个人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数额在10万以上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7、抢劫、挪用、贪污抢险救灾物质的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实践告诉我们,犯罪活动无处不在,即便是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过程中,仍有可能发生抢劫、挪用、甚至贪污抢险救灾物资的犯罪活动。这些犯罪活动,有可能构成抢劫罪、挪用特定物资罪、挪用公款罪、贪污罪等。

(1)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抢险、救灾物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挪用特定物资罪:掌管、经手国家财政分拨特定款物(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用于特定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挪用公款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其中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4)贪污罪:根据刑法的规定,贪污罪以五千元为起点,但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千元,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情节的,仍应追究贪污罪的刑事责任。

8、收养孤儿的条件和手续?

本次特大的地震,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孤儿,很多好心的人希望能收养地震后的孤儿,让孤儿获得良好的生活和教育。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对收养孤儿的程序、收养人的条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收养孤儿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和条件。

(一)、孤儿收养程序:收养人提出申请,按规定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经民政局收养登记机关审查备案后,进行登记。

(二)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三十周岁;

(5)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6)有配偶者收养子女,须夫妻共同收养。

(三)收养关系成立后,公安部门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

9、地震属于不可抗力,法律上关于不可抗力有哪些规定?

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冰雹、火灾、暴风雨、雪灾、海啸等;(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战争等。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于合同双方当事人,如果发生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另外,发生不可抗力,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导致诉讼时效、仲裁时效等中止。

10、在旅游期间因发生地震而伤亡,景区或者旅行社是否承担责任?

景区或者旅行社对游客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如果旅行社或者景区对游客发生伤亡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很显然,地震属于不可抗力,因此,对于游客在旅游期间因地震发生伤亡的,旅行社或者景区不承担赔偿责任。即使旅行社投保了旅行社责任险或者景区投保了公众责任险等保险,游客也不能因地震获得赔偿,因为这些责任保险的前提是旅行社或者景区对游客的伤亡在法律上有赔偿的责任。如果游客自己或者旅行社为游客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则可以获得保险赔偿。

11、投保了哪些保险可基于地震而获得赔偿?

地震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自然让我们想到“保险”。地震灾害所涉及的险种,通常包括企业及家庭财产保险、工程险、农房险、人身意外险、健康险、终身寿险等。但是,由于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巨大,有可能超过保险公司的承受能力,所以“地震”往往被排除在大多数财险的赔偿范围之外,即便是投保了上述保险,有可能无法获得赔偿,因为很多险种需要特别约定(支付额外的保险费,将保险责任扩展到地震)才能将地震纳入保险责任范围,方有可能获得保险赔偿。比如,很多保险公司在机动车损失保险中将地震作为除外责任。

对于各种责任保险,地震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列为免责条款,如投保了旅行社责任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等都不能因地震获得赔偿。

不过,大部分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则没有将地震作为除外责任,即因地震造成伤残、死亡的,寿险、意外险都可以赔偿。

12、正在上班的人员发生地震而伤亡,是否能按工伤处理?

虽然地震属于不可抗力,在很多商业保险中地震通常被列为免责条款。但是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工作时间和工作区域内发生地震等非人力所能抗拒的意外灾害(如厂房倒塌、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伤亡,可以申请工伤认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另外,因工到地震灾区出差期间发生地震而伤亡或者下落不明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也应当认定为工伤。

13、非上班时间因发生地震而伤亡,所在单位要承担什么责任?

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如非工作时间因发生地震而伤亡,属于非因工伤亡。如果构成伤残的,可以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由医疗保险机构按照规定的比例报销医疗费用。

如果因地震死亡的,死者的直系亲属和配偶可以要求所在单位支付丧葬补助费、一次性生活困难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的救济费等待遇,具体标准按照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14、参加地震抢险救灾而受伤、死亡或者下落不明可享受什么待遇?

本次地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抢险救灾,其中不乏自发到灾区进行抢险救灾的。但是,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抢险救灾的人员也难免发生伤亡或者下落不明。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如属于所在单位组织或者指派等参加抢险救灾的,应视为履行职务行为,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伤亡或者下落不明,按照工伤或者公伤的规定执行。

如个人自愿参加抢险救灾,则属于见义勇为的行为,但仍有可能同时按照工伤的规定处理。因见义勇为牺牲的公民,符合烈士条件批准为烈士的,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抚恤。没有工作单位的公民,如果参加抢险救灾并由民政部门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即使是个人自愿参加

抢险救灾发生伤亡的,有工作单位的,也要按照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视同工伤。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15、如何认定和处理无主财产?

由于地震的破坏力极大,不仅造成财产的毁损,还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员死亡。地震后留下很多财产将因为物主死亡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确定主人,比如银行的存款、金银首饰、现金等等。如何处理这些财产,我国法律对此并无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民法通则》的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继承法》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遗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认定财产无主,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财产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核实,应当发出财产认领公告。公告满一年无人认领的,判决认定财产无主,收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判决认定财产无主后,原财产所有人或者继承人出现,在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对财产提出请求,人民法院审查属实后,应当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

16、新购买的商品房在地震中损毁、灭失由谁来承担后果?

地震发生后,很可能有些人刚刚交付房款尚未交付房屋,有的则可能是刚刚交付房屋却尚未交付房款,结果房屋因地震而毁坏甚至化为乌有,这就可能出现应该由谁来承担这一后果的法律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使用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使用后由买受人承担;买受人接到出卖人的书面交房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的,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自书面交房通知确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如果开发商尚未将房屋交付购房人使用的,房屋在地震中受损或者灭失,由开发商承担后果,开发商应当将购房人支付的购房款或者定金等退还给购房人。如果开发商已经将房屋交付给购房人使用的,则应当由购房人自己承担后果,即尚未付清的房款,购房人仍有责任支付给开发商。

17、按揭贷款购买的商品房屋在地震中毁坏的,尚未还清贷款的,是否需要继续向银行支付贷款?

地震发生后,一些采取按揭贷款购买的房屋因此毁损或灭失,面临是否需要继续向银行归还贷款的问题。由于按揭贷款购买商品房,主要涉及到房屋买卖和抵押贷款两个法律关系。在房屋买卖中,是购房人与开发商之间就房屋买卖所达成的协议,开发商负责交付房屋,购房人负责支付房款;抵押贷款中,则是购房人与银行达成的抵押贷款合同,购房人经开发商同意用拟将购买的商品房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所得贷款用于向开发商支付购房款,并承诺按约定归还贷款。如果银行按照按揭贷款合同的约定履行了贷款义务,那么购房者就有义务按照约定归还贷款,并不因房屋的毁损或者灭失而免除归还贷款的义务。不过,如果投保了包括地震责任在内的商业保险则可以通过保险公司来支付尚未偿还的贷款,或者购房人也在地震中不幸去世且其继承人没有继承其遗产的,则无需向银行继续还贷。

18、关于地震地震之后的诉讼时效问题?

因地震原因,诉讼活动不能正常进行,那么相关的诉讼期限应当如何计算?华东政法大学牟逍媛教授表示:无论在民事诉讼还是在刑事诉讼,发生地震等灾害,诉讼时效都可以顺延或

者中止诉讼,法院对于特殊情况有延长诉讼时效的权力。

“显然,地震属于不可抗力的情形。”牟逍媛说明:

《民法通则》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刑事诉讼法》也对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相关诉讼行为受到阻碍的情形作出了规定,该条规定当事人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而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五日以内,可以申请继续进行应当在期满以前完成的诉讼活动。

牟逍媛认为,对当事人诉讼期限的掌握应当从宽。由于汶川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审判机关应适当从宽掌握诉讼时效的继续之日,最好是在震区大面积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后,以便当事人能够无障碍地进行被地震中断的相关诉讼行为。

19、关于地震导致违约的问题

“由于地震是不可抗力,买卖合同被迫造成违约的,可免除违约方的责任。”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岳雪飞律师告诉记者,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一方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如果本身已经有迟延的行为,则仍需承担责任。”岳雪飞补充说明,当事人迟延履行合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就不能免除责任。岳雪飞表示,遇到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况,当事人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20、关于地震导致的员工工伤问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所谓工伤是指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工伤应当享受工伤待遇。因工作原因残废或者死亡的,往往能取得巨额工伤待遇,其标准甚至远超出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

观点:地震中伤残或者死亡的职工大部分可享受工伤待遇。

理由: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本次地震时间是大部分单位的上班时间,绝大部分职工均处于工作场所内,受到地震的伤害应为意外伤害,理应享受工伤待遇。此外,为了保证工伤待遇的落实,条例还规定,用人单位如果不认为是工伤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即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职工不是工伤则推定为工伤。

21、关于地震导致房塌屋毁及银行按揭问题?

这次大地震给金融服务业出了一些难题:灾区住房毁坏后,遇到不还款的行为怎么办?打算还的话,又该怎么还?由谁来还?

央行副行长苏宁在有关场合表示,如果依法办事,房贷是要还的。但现在情况很特殊——很多房子没有了主人,且房屋本身也倒塌了,一般解决这类问题可以采用商业保险的办法。但灾区有很多房子未投过商业险,央行正会同有关商业银行商议解决的办法,特殊情况将采取特殊的方式处理。

商业银行方面则认为借款还贷和屋毁人亡是两回事。就算房子毁了,贷款不能免。即便贷款人本人不幸遇难,如有继承人,由继承人承担还贷责任。在继承人也不存在的情况下,银行才会作呆帐处理。

天册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彬彬告诉记者,买房贷款时,银行都会建议贷款者购买相关的房屋意外事故方面的保险。尽管不是硬性规定,但绝大部分的贷款者一般都会购买。孙律师表示,遇到因地震等天灾而导致房屋倒塌等情况时,保险公司一般会按照这份保险为贷款者承担大部分的经济责任。因此,申请房屋贷款时最好购买保险。未购买保险的受灾还贷者,届时只能视银行的规定和央行的政策而行了。

22、关于地震导致被羁押人员伤亡待遇问题?

观点:如果罪犯是在劳动中伤亡的,则应参照工伤待遇处理。法律没有规定刑事犯罪嫌疑人或者被行政拘留人员、被司法拘留人员伤亡如何处理。但不排除国家可从人道主义出发给与一定的补偿。

理由:这次地震地区有很多看守所、监狱等也遭毁灭性破坏,造成了包括羁押人员在内的大量人员伤亡。

我国《监狱法》规定,罪犯在劳动中致伤、致残或者死亡的,由监狱参照国家劳动保险的有关规定处理。这里需要说明是参考劳动保险处理而不是按照劳动保险程序处理,伤亡的罪犯只是享受劳动保险即工伤保险待遇,至于处理程序因事实上此次地震实属罕见,也无先例可循。笔者建议可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至于未决犯(含被拘留人员)意外死亡的,法律只规定了羁押机关的通知义务,如何赔偿或者给与什么待遇并无规定。因国家有保障未决犯(含被拘留人员)人身安全的责任,且伤亡也非任何人过错所致,从公平角度出发,国家可以给与一定数额的补偿。

23、关于地震之后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的索赔问题?

据《环球时报》转路透社消息,在四川大地震中遭受损失的财产其中只有极少部分投有保险,而根据中国的财产保险规则,地震属于保险公司免赔范围。

观点:如果受灾人与保险公司签订有保险合同,则保险合同免赔条款应无效,保险公司应当按约定的保险金额理赔。但重复订立的财产保险合同只赔一次,人身保险可以重复理赔,没有上限限制。

理由:首先,我国《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含有这些内容的格式合同无效。其次,在武侯法院的先前类似案件判决中,已有直接认定保险合同免赔条款无效的先例,理由是“这些免赔条款显然不能对抗人的生命和财产”。

24、关于地震之后在建工程与未交付不动产问题?

观点:在建工程的承建人必须保证工程质量,建设过程中工程验收合格并交付前发生的工程质量责任由承建单位负责。购房人所购不动产在交付前应当由开发商承担工程质量责任,工程不合格的,购房人可以拒收并由开发商承担相关责任。

理由:根据我国建筑法、房地产法、建筑工程质量条例等法律规定,工程须竣工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事实上,工程发包方(往往是建设单位)与承建方进行工程决算也是以工程验收合格作为前提的,在工程验收合格并交付建设单位前,承建单位当然应对工程质量负责。在房地产买卖合同中,按时交付合同约定的不动产是出卖人的主要义务,房地产管理规定中甚至要求开发商对工程质量承担不少于两年的保修责任。《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交付作为标的物风险转移的依据,交付前标的物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由买受人承担。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就是已经办理了产权证但未实际交房的如何确定房屋灭失的风险?我们认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房屋等交付除当事人专门约定外,须以转移占有作为交付的条件,就是说已经办理产权证但未实际向购房人转移占有的房屋其灭失责任由开发商承担。

汶川地震法律问题汇总 篇2

近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等重大地震灾害。根据救援的需要,地震灾后迅速规划修建了大量的临时安置点和过渡板房,安全防灾问题也成为灾后规划、重建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1,2,3]。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而且严重破坏了原有的防雷设施。地震灾害临时安置点一般都设在比较空旷的地带,安置灾民用的过渡板房以钢架结构做成的帐篷或活动板房为主,这种建在空旷地带的钢架结构过渡板房没有什么防护,极易造成雷电灾害的发生。由此可见,近年来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还存在着许多新的问题,防雷工作也显得任重而道远。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参加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应急救援现场工作经验,对地震灾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加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以期对地震灾后应急救援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1 雷电灾害及其特点

雷电是在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地面之间发生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出现在春夏季。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10种自然灾害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十大自然灾害之一[4]。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5]。据不完全统计[6],在1997—2006年的10年间,雷电灾害事故从556例上升到6 265例,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200多起,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

雷电的主要特点有:(1)冲击电流大。其电流高达几万到几十万安培。(2)放电时间短。整个放电过程一般不会超过60微秒。(3)冲击电压高。强大的电流产生的交变磁场,其感应电压可高达上万伏。(4)释放热能大。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至数千度以上。(5)产生冲击压力大。空气的压强可高达几十个大气压。

雷电灾害主要表现为雷电所造成的雷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雷电可破坏高压输电线路、建筑物、公共设施、家用电器、计算机机房,引起森林火灾、影响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的使用,造成飞行事故、建筑物破坏、人畜伤亡等。雷电灾害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危害[7,8]。雷电极具破坏力,因此加强对雷电的监测和采取雷电灾害综合防御措施,特别是地震发生后实施和规范雷电灾害管理尤为重要和迫切,这是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重要环节。

2 地震灾区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的新形势

2.1 防雷设施遭受严重破坏

地震使灾区一些建筑物和构建物的防雷装置遭到破坏,防雷装置失效,极有可能引发雷击等次生灾害,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整个灾区防雷形势极为严峻。汶川、玉树地震期间都正值雷电活动高峰期[7,9,10,11],因此,灾后的防雷工作非常重要。灾后,急需针对人员聚集的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以及涉及电力、通信、医疗设施等地的防雷开展防雷检测工作,仔细排查,提出整改的意见和要求,消除安全隐患。

2.2 灾区信息传播受阻

目前,我国的公众通信主要是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及卫星通信,通信网络设施由光电缆、交换机房和基站铁塔等组成。汶川大地震烈度高、房屋倒塌多、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多,余震不断,频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频次都高,对通信设施造成严重损毁。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历次重大自然灾害中造成通信设施受损最为严重的一次。

地震灾害发生后,通讯设施已被破坏殆尽,甚至有些地区一度成为信息孤岛,雷电预警信息难以及时传达到灾区,灾民难以做到提前预防,很可能使灾区人民群众遭受雷击灾害。

2.3 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震灾区临时安置点、过渡安置房的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一安排和规划,在过渡安置房规划和建设早期过程中多数未考虑防雷问题。同时,地震灾区防雷设施安装工作还面临着经费不足、防雷设施安装率低、推进难度大等非常紧迫且急需解决的问题。灾区过渡安置房大多为单层活动板房和帐篷。活动板房为单层开间轻钢龙骨、彩钢夹芯板结构,屋面大多为金属彩钢板,帐篷主要由空心钢管和防水棚布构成,因此,过渡安置房的防雷功能都比较弱。同时,灾区临时搭建的简易救助设施多,但雷电防护设施缺乏,人员密集,极易因雷电造成人员伤亡,整个灾区防雷形势极为严峻。

3 地震灾区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在减灾综合能力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总结分析“5·12”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大地震等抗灾工作可以发现,面对巨灾方面,震后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存在明显不足。

3.1 地震灾后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

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政府防雷减灾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够,以地方投入为主的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多层次、多行业、多部门的联动机制不健全,部门间防雷减灾信息共享不充分、技术合作不深入、合作协议落实不深入;社区、村落等基层单位防雷减灾能力弱,公众参与防雷减灾行动积极性不高,防雷减灾“强政府、弱社会”现象仍然存在。

3.2 灾区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地震灾害发生后,由于时间非常紧迫,临时安置点是在非常规情况下高速建设而成,没有采取有效的雷电防护措施,大多数安置点和过渡安置房都存在雷击隐患。主要表现在:一是过渡安置房选址不合理。灾区很多过渡板房、帐篷从安全、防洪等原则上讲都建在空旷、地势较高的地方,有的还建在大树底下,但往往此种地点极易遭受雷击。二是临时安置区域没进行雷击风险评估,而通过雷电灾害评估,能够明确雷电灾害大小和确定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便于有关单位的决策和部署。三是大多数过渡安置点规划设计时没有考虑雷电防护设施建设,从而使安置点存在严重雷电安全因患。四是过渡板房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多数未考虑防雷问题。

3.3 地震灾区防雷技术规范有待完善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国务院下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第526号令)等等,对于灾区灾后重建、规范灾害管理活动和调整救灾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发现,这些法律法规缺少能够驾驭减灾系统工程全局的综合性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实用性,特别是相关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配套文件缺失,如针对防雷方面,缺乏《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灾区安置点雷电风险评估报告》、《灾区防雷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灾区安置点防雷工程设计方案》、《灾区安置点过渡房防雷验收细则》等配套文件。

3.4 雷电灾害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能满足灾区需求

我国的雷电应急监测数量不足、技术落后、雷电监测网络布局不合理,一旦发生重大地震灾害,雷电预警很难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应急救援能力。地震发生后,气象部门启动了应急响应,开展雷电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工作。然而,雷电预报预警能力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雷电预警指标体系和网络不健全,全国雷电监测网建设滞后;二是雷电灾害的应急监测水平不高,尚未实现对灾害性天气全天候、无缝隙的实时监测;三是雷电预报预测准确率还不高,精细化水平不够,尤其是像汶川、玉树这样山高沟深、局地小气候明显的山区;四是通讯设施被破坏殆尽,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渠道还不够完善,雷电预警信息难以及时传达到灾区,灾民难以做到提前预防。

3.5 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

灾害风险意识直接关系到政府震后应急救援的效果。对汶川、玉树地震灾害的调查发现,当地震灾害发生后,政府对雷电灾害重视不够,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灾区群众公众的防雷知识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雷电等二次灾害认识不够。震灾发生后,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应急救援,忽视灾后二次灾害的预防、预控与预警。二是灾区群众防雷知识缺乏,防雷、避雷意识和应变能力差,遇到雷雨天气容易遭受雷击酿成悲剧。三是防雷科普宣传有待加强。震后虽进行了相关媒体的宣传工作,但未有效形成各方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的宣传声势。四是雷电灾害预防培训和教育不足。平时缺乏演习、演练,缺乏基本的防御避灾常识和自救互救的科学知识,遇到雷电灾害事件就措手不及,无序应对。

4 加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频繁发生的雷电灾害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防雷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29日,回良玉副总理在四川省灾区视察时指出: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灾区的雷电防护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安全。为进一步提高防御雷电灾害的水平和能力,科学认识雷电灾害,提高灾区应急管理能力,我们提出如下雷电防护的新措施:

(1)加强灾后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对灾区防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防御机制,发挥政府在震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分工协作,特别是抗震指挥部门要把防雷工作纳入抗震工作统一安排部署,尽早出台针对过渡安置点防雷工作的相关文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气象部门要依法履行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做好雷电天气的预测预警工作,根据灾区实际制作更有针对性的雷电预警预报服务产品,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防雷信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灾区过渡安置点防雷安全工作的督促检查。各地救灾部门要多渠道筹集防雷设施配套建设经费。各部门要将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工作任务一并纳入灾区过渡安置点相关工作目标,并将防雷验收纳入过渡安置房项目验收办法中。

(2)提高灾区雷电灾害应急预测预警能力。监测是预警、应急的基础,加强公共危机监测是建立预警、应急机制的关键手段。发达国家对强对流天气跟踪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较强,预报提前的时效明显高于我国。因此,我国需加快更新改造大气探测设备,提高监测密度;加快发展特种观测业务,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气象灾害联合监测,发展定时、定点、定量,全程滚动修正的精细提前预报,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加准确的监测和预警信息;采用雷达、卫星遥感、GPS等观测手段,构建一个立体、动态、连续的高时空分辨观测网络体系,建立突发自然灾害综合预警系统,提高各类突发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应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已有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和完善。

(3)加强灾后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和防雷工程建设。为了做好灾区防雷工作,避免给灾民造成二次伤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做好灾区防御雷电灾害工作:一是要注意过渡安置房的选址。过渡安置房尽量安置在地势较低、空旷、干燥的地方,切忌在大树下搭建。二是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装置建设要统一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要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将防雷装置建设统一纳入过渡安置房建设管理程序和质量安全监督范围。三是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防雷装置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未安装防雷装置的应当及时安装,防雷装置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整改。四是将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建设纳入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重建选址要认真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和雷电风险评估工作,将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建设纳入灾区恢复重建统一规划中,并将防雷工作纳入当地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五是加强防雷工程监督管理。坚持防雷工程设计审核、施工监督、跟踪检测、竣工验收制度。

(4)进一步完善震后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制定和颁布了一些震后应对灾害危机的法律和法规,但从总体上看尚不完整,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全国性的震后灾害管理的基本法律。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震后应急管理体系,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震后各类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预防、应对处置、恢复重建、社会动员、媒体沟通、队伍建设和应急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要加强各项配套规定、规范制度建设,如在雷电灾害防御方面,迫切需要尽快制定一部能够规范防雷减灾管理工作、协调和规范各行业部门之间配合的工作法规,尽快出台《防雷减灾管理条例》,进而建立和完善防雷减灾依法行政规范化管理,为我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加强与防雷相配套的规范体系建设,如完善《地震过渡安置房防雷技术规范》、《灾区安置点过渡房防雷验收细则》等配套文件。

(5)加强灾后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和防雷科普宣传。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雷电监测预警的力度,尽快完成灾区雷电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根据灾区实际制作更有针对性的雷电预警预报服务产品,提供更加符合需求的防雷信息。在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短信、警示牌以及喇叭等方式向灾区特别是学校等重点区域的群众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解决边远山村与人口密集区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灾区群众普及防雷知识,使民众对雷电灾害特征、成因、后果和科学防御有较全面了解,有利于灾时能够采取正确手段实施自救、互救,灾后能够依照科学方法迅速进行抗灾、救灾。建立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气象防灾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强社会舆论引导,及时开展雷电灾害分析评估和相关科学解释说明工作,增强公众抗御雷电灾害的信心。

5 结语

雷电灾害应急管理是地震灾后应急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雷电灾害虽然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瞬时性,但雷电活动也具有规律性。实践证明,雷电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高度重视,提高防雷减灾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积极采取防御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电灾害的危害,避免灾区群众受到二次伤害,为救灾减灾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应急管理,对策建议,地震灾区,雷电灾害

参考文献

[1]丁烈云.地震灾后住房安置工程应统筹兼顾五大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0):24-27

[2]洪昌富.综合防灾减灾的安全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施路径——以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为例[J].灾害学,2010,25(z1):25-30

[3]崔云,孔纪名,王成华.汶川8.0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科学选址的防灾思路探讨[J].灾害学,2010,25(2):140-144

[4]马明,吕伟涛,张义军,等.我国雷电灾害及相关因素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8):856-865

[5]杨世刚,赵桂香,潘森,等.我国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预警[J].自然灾害学报,2010,19(6):153-159

[6]马明,吕伟涛,张义军,等.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8,19(4):393-400

[7]陈家强.抗震救灾期间的防雷安全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7):471-473

[8]张义军,周秀骥.雷电研究的回顾和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6):829-834

[9]王文英,王军,黎峰,等.玉树地震灾区雷电活动特征及雷电灾害防御对策[J].青海科技,2010(4):36-38

[10]周筠珺,孙凌,杨静,等.中国西南及其周边地区雷电活动的特征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9,35(6):1309-1315

地震慰问信-汶川地震慰问信 篇3

篇)

第一篇:四川汶川地震慰问信

四川地震灾区校友及四川籍校友们:

昨日,惊闻四川汶川地区出现了重大的地震灾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被毁,通讯中断,给饮水饮食、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校友及家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灾难,我们深表同情和慰问!

亲爱的校友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在这样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请你们坚强意志,心怀希望,请相信,只要我们众

志成城,同舟共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郑州大学校友会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四川汶川地震慰问信

四川地震灾区校友及四川籍校友们:

昨日,惊闻四川汶川地区出现了重大的地震灾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房屋被毁,通讯中断,给饮水饮食、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工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校友及家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灾难,我们深表同情和慰问!

亲爱的校友们!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在这样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关键时刻,请你们坚强意志,心怀希望,请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郑州大学校友会二〇一四年五月

十三日

范文网()

第三篇:汶川地震专题

汶川地震专题:地 震 无 情 人 有 情

1.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为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为副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中心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说明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

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抗震救灾已取得阶段性的重大胜利,给我们什么启示?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自强不息、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鼓舞我们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健全应急机制和提高应急能力。

面对灾害,公民应积极从容应对。

3.“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友好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援。

4.请说出在汶川在地震中震撼你心灵的两个场面。

消防战士荆利杰,跪地大哭“再救一个”。

人民老师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学生。

三岁郎铮满头流血面带笑容行军礼。

九岁林浩地震时救出两同学。

一位母亲在房屋垮塌的一刻,奋力为8个月大的女儿撑出一片小小的空间,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把生命留给了女儿,诠释了伟大的母爱。全国各族人民、海外华人华侨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

5.四川抗震救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请写一句鼓励灾区人民共度难关的话。

坚定信念,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

别难过,我们一起手拉手,心连心,一定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1-

6.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

如果身处灾区,要勇敢加入到抗灾自救的行列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

区捐款捐物。

7.在抗震救灾中涌现了许多如无私奉献的王红英、蒋小娟,舍小家为大家的蒋敏??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她们学习?她们的感人事迹对我们参加公益活动有何启示?

学习她热心公益的精神,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学习她奉献的精神,积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学习她感恩的精神,主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纪念汶川地震 篇4

2008年5月12日,我们永远记得这个日子。“汶川大地震”,房屋倒了,亲人没了,家园瞬间成了废墟,到处是惊恐的呼喊:爸爸妈妈--,孩子--你们在哪里呀?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除了悲伤还是悲伤。

一方有难得到八方支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个地方,所有的牵挂都心系在一个地方--汶川!中国加油!四川加油!汶川加油!亿万人喊出的声音犹在耳边。

倡议发起“抗震救灾,共铸爱心丰碑”的紧急赈灾活动 以后,各班纷纷召开主题班会,同学们找地震的材料、感人事迹。每个班的班会召开的都非常感人,催人泪下。会后同学们都拿出自己零用钱,捐献给灾区。

别怕,家园毁了我们帮你们建。亲人走了我们以后都是你的亲人,再大的灾我们一起扛,再大的难我们一起承担。以后我们就是你的依靠。别怕,你身后是强大的祖国,你身后有十三亿兄弟姐妹。大灾带来了大难,但你们却不曾低头,感谢你们--汶川的亲人们。是你们用失去亲人和家园的代价,让我们抛弃了自私,让我们炎黄子孙更加团结,让全世界看到了英雄的祖国,英雄的国家,孕育着英雄的人民。舍身救学生的教师,用自己躯体保护孩子的父母,为丈夫抵挡倒塌房梁的妻子,用双手和双肩顶起重压保护着婴儿的年轻妈妈,失去双亲和孩子后仍坚强战斗的女警察,左手骨折忍着剧痛为战士敬军礼的娃娃,刚从废墟救援

出来跪在地上哭求让我再救一个的战士,募捐现场的残疾人,手拿着写着“谢”字白纸的太婆......每一次灾难,总留下许多感动,解放军、医生护士、公安干警......哪里有需要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危险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他们不是不想休息,他们真的也累了;他们不是不珍惜自己生命,他们都很疲惫;但他们更信守自己神圣的职责,谭千秋、连蓉、荆利杰、袁文婷、陈大桂、王刚、蒋敏......还有太多英雄的名字,也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英雄,让我们记住这些牺牲或活着的英雄,也记住那些牺牲或活着的无名英雄。任何灾害,在十三亿中国人面前,在伟大的祖国面前,都将被化解。

汶川大地震,不仅让我们各民族的心空前贴近,也让我们收获了精神上的成长,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个民族的力量,让中国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

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因为从那一天开始,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叫众人拾柴火焰高;什么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也更加懂得了:我的祖国是多么伟大,祖国的人民是多么的可敬可爱!

也为在地震中幸存的人祝福,愿他们走出悲伤幸福快乐的生也让我们一起牵手,把爱传递让爱不老。请相信中国人人是不可战胜的。

共青团宾县第二中学委员会

汶川地震通讯稿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突然其来的大地震又一个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受难的同胞将再一次体会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难道就不该做点什么吗?不,至少我们可以为他们带去祈祷与祝福!为此07飞机机电维修4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以“为灾区人民祈福”为主题的签名活动。

活动时间:2008.05.15下午5.30(今天下午)活动地点:综合楼门前

当一朵白云尾随着一朵白云,一株小草依偎着一株小草时,我们看到的正是生命对生命的依托。当我们沉浸于太阳留在窗棂上的温柔中,聆听鸟儿飞入草畔的婉转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身边不幸的人们。

不要犹豫,不要迟疑,赶快行动,去写上您对他们最深切的祝福吧!

飞机机电维修4班

汶川地震与GDP 篇6

从理论上讲,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显然, 按照GDP的定义, 我们不难看出这应该是一个流量指标, 是每一天、每一秒新生产出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体现。依照这个定义的表层来分析, 显然汶川地震无论损失如何, 都不会改变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到2008年5月12日为止的汶川、四川乃至全国的这一时间段内的GDP水平。因为作为流量指标, 只要产品被生产出来就可以计入GDP, 而不必追究其用途、流向。所以, 地震发生后形成的各类损失影响的都是5月12日以后GDP的创造。

国务院2008年9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人民币。该如何认识、判断汶川地震造成的8451亿元的损失以及其对GDP的影响呢?笔者认为, 汶川地震对GDP造成的真正的损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期内由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基础设施、厂房、机器设备等倒塌、损毁, 会造成一定时期内的停工停产, 直接影响汶川、四川乃至全国GDP的产生;二是从长期看, 这次地震直接造成汶川、四川资本存量的巨大损失, 从而将在更大程度上造成未来较长时期内GDP增长缓慢。

1.从短期看, 汶川地震直接导致当地居民购买性消费短期为零、企业短期投资创造的GDP为零, 但由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所需的各类物资, 会拉动全国其他地区GDP略有增长。以遭受损失较大的东方汽轮机厂为例, 根据该企业总经理张志英的介绍:由于汶川大地震, 企业员工死亡约700人, 直接经济损失达到80亿, 并且灾后半个月依然处于挖掘、抢修被损毁的机器设备等工作, 根本没有进行生产。而该企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为120亿元, 利润9.62亿元。这就是说, 由于地震, 至少使东汽每天少创造0.3亿元的产值!张志英总经理表示:争取半年恢复80%的生产水平。这也意味着, 即使到了2008年年末, 东汽每天能够实现的产值也要比大地震发生前减少0.1亿元。并且, 由于东汽承担着超过300亿元的国家重点项目和三分之一的装机容量制造任务, 负责最上游的发电设备的制造, 可以说东汽损失1个亿, 国家就将损失50个亿。由此可见, 汶川地震直接会大幅度降低当地、四川乃至全国2008年的GDP水平。当然, 由于抗震救灾、灾后重建, 需要其他省市的大力支持, 所以, 无疑会刺激其他省市诸如工程机械、建材等商品的生产投资, 从而促进其他地区GDP的增长。据中国新闻网上的文章分析, 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GDP增速将下降5个百分点, 全国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而由于灾后重建, 拉动投资需求, 使全国GDP增长0.5个百分点, 这个增幅将抵消一部分由于汶川大地震对全国GDP的影响, 总计将使全国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

2.从长期看, 汶川地震在未来几年会造成汶川、四川GDP增速明显放缓。如果说汶川大地震对GDP短期的影响是比较容易统计和测算的, 那么, 地震对未来长期GDP影响的分析则复杂得多。前面已经提及, 汶川大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8451亿元, 相当于2007年全国GDP的3.4% (国家统计局2008年4月10日公布了2007年GDP数据初步核实的结果:2007年GDP现价总量为249530亿元) 。其中, 四川省损失最大, 其损失占到总损失的91.3%, 大约7715.76亿元, 这个数字相当于四川省2007年全年GDP (10505.3亿元) 的73%!这些损失中, 包括学校、医院和其他非住宅用房的损失占总损失的20.4%, 另外还有基础设施, 道路、桥梁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失, 占到总损失的21.9%。这两类损失大约占到总损失的42%以上。遇难及失踪人数超过87000人。这些无疑都属于资本存量, 存量总是大于流量的, 它们是GDP赖以产生的基本支撑。按照西方新古典增长理论, Y=Af (N, K) , 式中:Y为国民收入或者更直接的视为GDP, N为劳动投入量, K为资本投入量, A为技术水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GDP作为劳动和资本的增函数, 必然会由于劳动和资本存量的减少而减少。所以, 虽然灾后重建拉动了其他地区GDP的增长, 但无疑导致汶川乃至四川经济回落到较低的起点或者说平台上。由于平台低, 即使保持以前的增速, 其GDP绝对值也要比地震前的年度下滑;何况地震直接造成短期内四川省GDP增速减缓5个百分点, 那么, 假设未来几年没有外界经济的不良干扰, 则对四川省而言, 无论是GDP的增长速度还是其绝对值, 都将处于比较缓慢的爬升状态。对全国来说, 由于四川省GDP只占全国GDP的4%左右, 所以对全国GDP未来的增长状况影响并不大;仅就全国GDP的发展而言, 国家更应该注重的不是地震带来的冲击, 而是国际国内正在波动并有趋于衰退苗头的大的经济环境。

二、有效拉动GDP的灾后重建规划建议

灾难已经发生, 损失已经形成, 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面对灾难不屈不挠的品性使得全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使我们的灾后重建工作迅速而顺利的展开。国务院6月初已经开始研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从快速提升GDP发展速度、使灾区人民尽快恢复并超越原有经济水平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目前的灾后重建工作应该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考虑余震的持续影响, 全面、周密设计企业重建地址。

从5月12日以来, 国家地震台网测到的大小余震数万次;并且2008年5月24日, 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主题报告会上,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指出:当今全球大地震活动相对集中于欧亚板块东南部及其边缘地带, 同时2002—2008年间我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频频发生。既然强地震进入活跃阶段, 那么处于地震活跃区域的汶川及其周边地市、省份在进行灾后重建的选址工作时, 首先必须考虑余震的持续影响。根据专家的建议, 既要尽量避开地震易发生地带、地质条件不好的地带、交通不够顺畅的地带等, 同时无论是住宅还是厂房建设中也都要考虑抗震性、人口密度、灾难发生时的疏散能力等诸多因素。采用高屋建瓴的思路来做长期的统筹建设规划, 尽量减少短期的片面的行为, 有效避免或减少资源的浪费。

2.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建设新的家园。

既然汶川大地震几乎把汶川夷为平地, 那么灾后重建相当于在一页空白的纸上绘制一幅全新的画卷。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灾后重建必然有条件定位于较高的起点。不必总与汶川震前的经济状态、社会环境等对比, 要与周边地区、东部省市比较, 借鉴其经济、技术等优势, 直接把灾后重建的目标拉升起来。这一点的可行性是很强的。国务院早已确定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对口援建灾区, 对此, 除了救灾所需的临时安置援助, 更重要的是送给他们新知识、新技术, 帮助他们建设新企业、输送技术、技术人才, 帮助他们进行各类高级人才的培养、培训。例如, 出台税收优惠等措施, 鼓励经济发达省份的企业到灾区建立分公司、子公司或鼓励他们短期内吸收灾区百姓到东部企业就业, 完成技术培训等工作;大力倡导民间慈善机构到灾区捐建学校、培训师资等等。

3.拓宽思路, 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

地震造成的资产损失是极其巨大的, 地震发生后, 国内国外居民个人、单位、政府等都给予了无私的援助, 不过虽然社会各界捐款近1000亿, 可是距离地震造成的8451亿元的直接损失还是缺口巨大。对于灾后重建所需的巨额资金, 应该考虑建立一种畅通、长效的筹资体系。一方面还是应该继续鼓励社会各界在各方面继续支援灾区;另一方面, 也是更重要的是按照市场运行的规律, 从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例如, 央行给予灾区商业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从而鼓励商业银行以较低的利率为灾区企业提供长期贷款支持;降低准入门槛, 激励民间资本在灾区建立投融资机构, 活跃灾区资本市场, 拉动当地企业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资, 从而快速高效的吸收就业、提高就业率;对于到灾区设厂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或加大贷款利率下浮比率, 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从而吸引国内外企业直接投资。

参考文献

[1]黄蕾.大地震重建的经济效应[J].中国科技财富, 2008, (7) .

[2]张艳花.震后金融:现状、重建与反思[J].中国金融, 2008, (14) .

上一篇:乡镇土地清理工作计划下一篇:交通局个人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