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精选9篇)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篇1

1、合理规划,分类发展。将14个乡镇卫生院按优化配置、适宜发展的原则,分为重点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和偏远小型卫生院三类。重点卫生院5个(樟湖、王台、西芹、峡阳、南山),按照中心卫生院功能需求,扩建医疗用房,设立急诊科,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配备相应齐全的急救设备,能够开展一般常见手术和急救处理等工作。一般卫生院5个(炉下、大横、夏道、塔前、太平),按“填平补齐”的原则,对医疗用房以改造为主,按“新五件”标准配备医疗仪器,主要提供农村预防保健和为农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处理等服务。偏远小型卫生院4个(巨口、茫荡、洋后、赤门),以提供农村预防保健和门诊基本医疗服务为主,添置简单医疗设备。

2、完善设施,稳定队伍。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在积极争取省“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卫生专项经费用于医疗设备添置。二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和部分紧缺专业人员可直接入编入岗,缺编乡镇卫生院每年公开招聘卫技人员;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边远地区工作上浮1档工资,并优先选送进修;乡镇卫生院可根据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自主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对因专业岗位不足而未能聘任的技术骨干,下达专项聘任指标,重点卫生院可按

未定等级的县级医院标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5年以上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30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退休时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改革用人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并相应进行医院工资、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拔聘任制度。四是建立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组织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实行卫技人员全员轮训;采取与省内外医学院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多渠道培养卫生技术人员和乡村医生。积极推进省“千名医师帮扶乡镇卫生院”项目,规范管理下派帮扶医生,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五是建立农村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农村卫技人员的医保、社保,为乡村医生建立社会养老保险,推行定岗核编、财政全额保障、同岗同酬。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篇2

1、缺少科学、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

缺少科学、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是当前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主要问题。由于管理观念的落后和管理制度的松散, 许多乡镇卫生院的档案管理缺少科学、完善、健全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式。由于管理体系的缺失, 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各种管理制度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对于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也无法发挥管理体系中良性循环的作用, 使得每个制度都是分散和凌乱的。科学、完善、健全的管理体系是进行科学、规范管理的基础, 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严重脱离实际, 造成了大规模的资源浪费。

2、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由于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以及本身管理的混乱和松散, 我国很多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档案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一些卫生院甚至没有档案管理的专门人员而是由其他科室的人员兼任。即使有专职管理人员, 他们大部分是从医院的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临时人员, 并没有进行过具体的理论培训, 所以他们在没有具体管理知识的同时所受的教育也是相当的有限的, 因而, 这些存在的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对乡镇卫生院的档案管理造成了相当大的硬性阻碍, 使卫生院向信息时代的全面发展受到了制约。所以在乡镇卫生院更应当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因为一旦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档案管理的发展。

3、缺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

档案管理是一项新兴的学科, 是管理信息化的典型产物, 其先进的管理设备也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而日新月异。但由于我国许多乡镇卫生院规模和资金有限, 只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医疗设备中去而不得不忽略了档案管理的设备更新, 很多乡镇卫生院至今都还在沿用旧的办公设备, 这就使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统一性。

4、缺乏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绝不仅仅是某个档案管理员的工作, 而应该是单位所有人都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因为档案管理的规范、科学与统一与乡镇卫生院的任何一个科室和任何一个医务人员紧密相连。现今, 没有进行档案管理的意识是影响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乡镇卫生院里, 大部分人都忽略档案管理这个问题, 特别是卫生院的医疗人员也缺少对档案管理的意识, 不熟悉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和过程, 造成了档案不规范, 使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办法进行正规的档案收集。

5、缺乏对档案管理的学习和理解

当前我国许多乡镇卫生院只是简单地将档案管理理解为只是为了方便文件查阅的一种管理方法, 而缺乏对于档案管理的学习和理解, 更无法挖掘档案管理的内涵, 使得档案管理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此同时, 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进行的是分散的档案管理, 这就使档案室不能够提供相对全面、综合的档案信息, 使管理人员不能对档案信息充分开发和研究, 这就导致了乡镇卫生院对档案没有进行充分的利用。

二、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发展对策

1、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档案管理是一项涉及所有科室和人员的工作。所以, 乡镇卫生院在建立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的时候一定要从卫生院的整体来进行统筹的规划和设计,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来制定一套与自身相符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来做到对卫生院的档案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

2、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乡镇卫生院应该加强对相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培训应该采用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通过进行业务比赛来促进人员对于业务的不断学习和素质的提升。同时乡镇卫生院可以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 不论是兼职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都要有相关的证件才可以上岗, 同时在进行管理人员的招聘时, 档案管理人员的学历不应太低, 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 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

3、改进档案管理设备

各乡镇卫生院应该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是实现卫生院管理工作提升的重要突破口。所以各乡镇卫生院应该加大对于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力度, 该进档案管理设备, 改善档案管理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水平, 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这样既可以进行人力物力的节省, 还可以方便档案的随时抽调, 同时不易遗失。而且进行电脑管理有利于节省空间, 同时对于这些档案的保密度也有所增强。因此在乡镇卫生院可以采用先进的管理设备进行档案的管理, 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

4、提高档案管理的意识

只有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才能够将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否则, 各项工作同样会流于形式, 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而档案管理工作意识的提升并不是个别人的事情而是乡镇卫生院所有人员的工作。所以, 在卫生院进行大量的档案管理宣传, 是工作人员们意识到档案管理对于卫生院发展的重要性, 并把档案管理与卫生院的日常生活工作相联系, 使之能更有效的进行档案管理, 从而使得档案管理的水平有所提高。

5、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学习和理解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和乡镇卫生院所有工作紧密相连的重要工作, 更是其他工作的基础, 是实现卫生院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所以, 卫生院的所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高度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深刻内涵, 并用其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卫生院的全体人员都要具备服务意识, 为了更好地进行服务, 积极地对档案进行开发利用, 满足卫生院的医学研究、科研等等的需求, 以此增加档案利用率, 使其充分地发挥它的效益, 以此促进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奕恒:《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新西部》, 2010 (09) 。

[2]胡月娥:《浅谈乡镇卫生院人才现状与对策》, 《当代经济》, 2009 (20) 。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篇3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现状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社会经济和文明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近几年随着国家相应的医改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更多的患者从医疗政策中切实的感受到了实惠。在政策的扶持下乡镇医疗机构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据调研资料显示,在多数的乡镇卫生院中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得到忽视,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本文就从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目前乡镇卫生院内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重要性

卫生院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院的人事档案管理、药品的使用的档案、疾病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文件管理、行政后勤的管理、医院内部的科研文件管理、教学活动的历史记录等,涵盖着医院历年发展的历程,许多珍贵的医案文案资料。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更好了解医院各个职工履历和发展,对于职工职位的变动调整进行登记和更换,便于医院的认识管理;典型的医案资料和病历资料能使医生在致病救人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的医疗知识、如疾病类型、典型的形状、治疗的方法等,帮助其开拓眼界,提升专业技能;对于科研文案的管理能够使其科研成果得以传承和发展,教学活动的记录能帮助部门或者科室之间进行相关培训进行参考。由此来看医院的档案管理对于医院的发展、医疗事业的发展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的医院都设有专门的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并且配备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但是其主要的缺点是没有和医院发展的步调保持一致,造成管理缺乏平衡性和持久性。具体表现在以下

几点:

1、档案制度不够完善

经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的乡镇卫生院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均会对医疗、疾病预防和保健、药品的使用、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对于档案管理方面却没有详实且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的目标也是模糊不清,同样也缺乏档案管理的考核制度。从基本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缺乏,到管理目标以及管理工作的考评等或薄弱和缺失,造成档案管理无法适应医院的发展

脚步。

2、领导无法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在很多基层的卫生院内,医院的领导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如何让提高其经济效益方面,和职工的待遇等方面,没有切实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很少对档案管理的工作进行资金投入,这就造成档案管理的硬件投入欠缺,许多乡镇的卫生院的档案管理室设置在闲置没用的储藏室内,由于缺乏专人的整理、登记等操作,导致档案丢失和损坏。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甚至没有使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多的档案还是依靠工作人员的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

3、档案管理室的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档案管理人员是退休的医生或者是护士,甚至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利用率采用轮流管理。或者外聘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来完成档案的整理、归档和记录等事宜,这些“管理员”大多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有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在没有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管理的操作,其档案的整理和归档等处理会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后期的档案的查找和使用。

4、病理资料的管理不够规范

近几年国家医疗政策向乡镇倾斜,使农村的人们看病更加方便、便宜,这也促使了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由此看病的人数也会逐渐增多,乡镇医院子啊突然面对这种情况时,对于病人的病例档案的建立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比如书写不够规范和严谨、内容不够完整,档案的信息缺失等,在建档时没有将相应的疾病类型、编号等书写清晰,造成归档时排列混乱,这对后期的档案检查、病案查阅以及统计分析等均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加强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的措施

1、提升医院领导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治病救人,而其管理工作的规范与否是其整体实力的一种体现,所以在卫生院的日常运营中,不仅要将致病救人当成的要务,还要将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病人的档案管理同样如此。卫生院的领导应该将档案管理工作和医院业务建设放在同样的位置进行规划,继而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卫生院职工对于其的认识,必要时可以学习国家的的有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提升法律意识。

2、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培训

要想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提升全院的重视程度,还要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培养具有专业的档案管理素质的人才,主要可以通过专业的知识培训、上级部门的委派等方式来完成,在培训后和入职前一定要对其的档案管理的知识水平进行考核,合格之后方可证实入职。同时对于那些进行培训的护士或者医生,对其培训的结果和年终或者相关的考评结果以及晋升挂钩,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员能够珍惜培训的机会,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其专业档案管理知识的掌握,全面了解档案的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操作

规范。

3、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医院的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档案的建立、档案的整理、档案的保存和移交、同时还要满足医生分析研究医案时借阅、归还,与此同时对于过期的档案应该进行销毁处理等工作。因此作为医院要建立一整套档案管理的制度,保证每一步骤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安排2名管理员,并将具体的管理内容责任到人,让档案管理和卫生院的发展趋于同步。

4、提升卫生院的硬件建设

在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之后则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室的建立,档案室应该设置在降为宽敞的房间内,同时主要保持档案室的空气的洁净、要具备除湿机和空调等电器,定期进行清理和检查,避免出现潮、滋生虫类或者其他物质的侵蚀等。与此同时要对管理工作配备专门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建立电子档案更好的进行立卷、编排、检索、借阅等统计工作,全面实施信息化,是档案的信息更加完善,资料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

5、加强病历的管理

患者的病历是体现医生的治疗措施,用药种类、治疗效果等多方面的信息载体,根据病历的内容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医院的经营状况、疾病治疗的水平、医疗服务的质量等。因此在进行医院的档案管理中要加强对病历的管理力度,从书写规范等严格要求,制定病历书写规范制度,通过宣传和重申的方式让医生明确病历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医院的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病历书写规范之后在进行档案管理时能更加快速的分类和统计分析。

四、结束语

医院的档案管理包括的内容比较繁多,这对于正处于政策改革的乡镇卫生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作为全面的医疗服务机构,卫生院应该积极的相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努力的完善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的力度,全面实现卫生院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其米格.刍议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2(06).

[2]罗志勇.乡镇卫生院档案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才智.2012 (09).

乡镇卫生院财务的自查报告规划 篇4

一、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建设及制度执行情况

本院按照《会计法》由于本院业务用房20XX年拆除重建,未开展住院业务,本院对下属的XXXX门诊(1-6月)XXXX门诊部(1-9月)给予60%的基本工资和60%的津贴拨款,差额部分及费用由各点独立核算。从报表反映出来的总体情况是:职工的全额工资和全部津贴全部到位,未增加新的债务,达到收支两条线的运行模式,无坐支、隐瞒、乱开支、乱发资金津贴等现象。总院人员工资、津贴按绩效考核并坚持按月向县局送审后发放,差旅费、电话费、招待费等所有费用开支均参照相关部门规定的.标准进行列支,并实行经办人、院长、财务签审小组三签字,无挥霍浪费现象。

二、银行帐号开设和管理

全院共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开立了基本帐户、专用专户、国债项目资金专户、全县乡镇卫生系统退休人员工资专户四个账户。不存在私开账户情况。

三、预算内外票据管理、使用及物价政策执行情况

总院对在财政部门领用的门诊、住院发票由专人负责任管理,实行验旧领新,对各点的票据领用建立了详细台帐,保证了票据的安全。医疗收费标准、范围和药品加价严格按物部门的规定操作,20XX年8月份顺利通过了县物价局的全面检查。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做到依法办事,无乱收费、乱罚款行为。

四、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

合疗、孕娩补助等专项资金严格按照县局相关文件要求,在收到款项后三天内转帐支付。上报补助资料真实,既不存在虚报冒领、恶意套取,也不存在滞留、挤占、挪用。

五、资产管理情况:

因XXX门诊于20XX年7月迁至总院,除购置了办公桌椅、空调、打印机外,未购置大的固定资产。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篇5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认为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并为中医药事业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正是发展及管理中医事业的专项法,回顾该法的相关条文:第三条——国家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鼓励中西医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推动中医、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全面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太平店镇位于襄樊市与老河口市中间,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镇,虽然该镇的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大部分居民都是村民。由于中草药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有其独到之处,所以深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自2008太平店中心卫生院中医科恢复设置以来,为众多农民群众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伴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全镇十万多农民从此有了一个可以由政府农合资金补帖的中医医疗科室,增强了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他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某些长期慢性疾病,例如类风湿,中风等在这里用中医药得以救治,而不必远赴襄樊。

由于中医科室住院病人的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不尽如人意。某些参合农民在中医科住院,只吃中药不打针,效果也非常得好,还节省了许多农民的住院往返时间,所以出现了部分患者连一针点滴也不愿意打。即使是像中风这样重的疾病,某些病人喝中药也能完成治疗疗程。由于患者抓中药的时间非常短,抓完中药该农民就又回家煎药喝去了,基层医院由于人手不足,资金所限等种种困难,未能配备中药煎煮机,而且中药煎煮机的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传统煎药法的效果,造成农合核查人员偶尔见不到该住院患者,参合农民的身份无法及时确认。目前,没打针的住院病人无法参与新农合住院病人报销,这与“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相左。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篇6

鹿泉市上庄镇卫生院谷海书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对于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面对改革,我进行深入分析,并征求多位老同志的意见,根据我院基本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卫生院对改革的承受问题。

长期以来,卫生院属于自收自支单位,没有上级拨款,造成资金、人员紧缺,所以,卫生院多是以医疗技术发展提高

为主,对于社会工作投入的人力、财力明显不足。新的医药卫生改革,卫生院将会负担更多的社会工作,如健康体检等。这个转换,对卫生院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基层医务 工作人员无论从技术、思想认识上,无法很好转型。

长期以来,卫生院工作人员待遇比较低,吸收高校毕业生不足,在99年~04年,以中专毕业为主,04年以后,大专生为主,仅有2名医务人员是本科毕业。人员素质相对低下,发展潜力小。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工作人员属于临时用工,全院52人中,只有11人在编。这就加大了人员的流动性。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和频繁的流动,造成卫生院整体发展缓慢,增加了适应新形势的困难。

再者,卫生院现在靠租赁房屋维持,新建卫生院土地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造成我院房屋紧张,各种业务用房,包括新农合、防保、健康体检等用房不规范,使得工作没法很好开展,对于适应新形势,也是一种挑战。

二、人员的思想问题。

长期以来,卫生院医务人员由于待遇低、流动性大,踏不下心来,没有长期打算,出现了跳槽率高的劣变。老职工不能很好的自我转变,老思想、老做法根深蒂固,不可能一下子扭转过来。而新的医药卫生体制,又要求医务人员觉悟高、素质高、技术水平高,这对于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也是一个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我召开院务会,商讨应对措施,使卫生院顺利适应新的发展,确保新形势下卫生院的繁荣稳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做好基层群众,特别是本区域内群众的基本医疗保健工作,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本镇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此,我院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一、节约开支,降低消耗。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各种器械有

专人管理,各科室消耗品由科主任亲自领用、保管,杜

绝浪费,以减少开支。

二、尽快落实新卫生院建设。要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联系,尽快解决卫生院用地问题。争取在本年度内落实卫生院

建设用地,并开工建设,在2010年将新的卫生院建设

竣工并投入使用,以提高卫生院的整体水平,以更好的为当地群众服务。

三、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减少流动性。通过医

院派出学习、院内定期讲课、参加各种培训等多种方式

提高年轻医师的水平。同时,与临时用工人员签定合同,为连续工作满三年的职工参加医疗保险,对于有发展潜

力,有决定在卫生院长期工作的员工,卫生院出面派其

去市级医院进修,并负担一定的进修费用。

四、积极开展思想转变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让

医务人员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以人民群众健康为

中心,人民群众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让全体员工以崭

新的面貌迎接医药卫生制度改革。

以上,是我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卫生院应当考虑问题的一点看法,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某些问题考虑不是十分周到,望领导和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篇7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发展,分析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骨干, 直接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 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任务, 在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 中央与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1]。除了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与能力还取决于卫生人员队伍的数量、素质与人员结构。本文通过对2001-2010年全国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了解过去10年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人员结构变化以及地区分布特征, 从而为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通过对2001-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中国卫生统计摘要》关于全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整理, 对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入院人数、卫生人员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 (助理) 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以及执业 (助理) 医师与注册护士的年龄、学历、技术职务和工作年限等指标的逐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并对东、中、西部地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与医护比例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中卫生人员指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职工, 包括卫生技术人员、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等。卫生技术人员指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 (士) 、检验技师 (士) 、影像技师 (士) 、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 (药、护、技) 师 (士) 等卫生专业人员。执业医师指《医师执业证》“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指《医师执业证》“级别”为“执业助理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本文中将执业医师与执业助理医师统称为医师。注册护士指具有注册护士证书且实际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 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护士。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关于东中西地区划分标准,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共11个省 (直辖市) , 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共8个省,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12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

2 结果

2.1 诊疗量

2001-2010年期间, 全国乡镇卫生院平均每年诊疗人次为7.62亿次, 其中2002年至2005年保持在7亿人次左右, 2006年开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2006-2010年年均诊疗人次较2001-2005年年均增加近1亿人次, 增幅为12.64% (8.08/7.17) 。2001-2010年, 平均每年入院人数为2 340.3万人, 其中2001-2005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2006年开始入院人数急剧上升, 2006-2010年年均住院人数较2001-2005年年均增加约1 400万人, 增幅为87.01% (3 049.8/1 630.8) 。总体上, 近5年全国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大幅增加, 且入院人数增加幅度大于诊疗人数增加幅度 (见图1) 。

2.2 卫生人员数量

2001-2010年, 全国乡镇卫生院机构数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机构数自2001年的4.81万家降至2010年的3.78万家, 10年期间乡镇卫生院数量减少了21.3%。相应地, 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在2001-2006年呈现缓慢减少趋势, 但自2007年开始有所增加, 至2010年全国乡镇卫生院人员数达到115.1万人, 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97.3万人。医师数2002年较2001年出现较大幅度减少, 2002-2010年医师数量总体较为稳定, 年均保持在40.8万人左右的水平;注册护士数在2001-2010年期间均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至2010年注册护士数为22.4万人。

10年期间,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年均为85.34%, 医师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年均为45.8%, 以上两个比例各年间变动均不大;注册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23.0%, 较2001年 (18.4%) 增加了4.6个百分点。总体上, 医师与注册护士的比例呈现逐年小幅增加趋势, 2010年为1∶0.52, 较2001年 (1∶0.36) 有所增加。

2001-2010年期间, 平均每院人员数和平均每院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呈现缓慢增加趋势 (见图2) 。2010年平均每院人员数为30.4人, 较2001年增加了25.1%;2010年每院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为25.7人, 较2001年增加了20.1%。近年来, 平均每院医师数与注册护士数均逐年增加, 至2010年平均每院医师数11.4人, 平均每院注册护士数5.9人。

2001-2010年, 全国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呈现小幅波动特征, 其中2001年为1.28人, 2002-2007年均保持在1.2左右, 2008年开始连续3年上升, 至2010年达到1.3人。

2.3 地区分布

2007-2010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资料分析显示, 总体上, 东、中、西部地区的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呈逐年递增趋势。2010年, 每年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东部地区为1.54人, 中部地区为1.26人, 西部地区为1.11人, 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2010年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0.19人) 较2007年该差距 (0.22人) 有所缩小。

根据2003-2009年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医师与注册护士资料, 东、中、西部地区的医师与注册护士的数量比例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东部地区该比例由2003年的1∶0.43提高到2009年的1∶0.52, 中部地区该比例由2003年的1∶0.40提高到2009年的1∶0.48, 西部地区该比例由2003年的1∶0.34提高到2009年的1∶0.45。7年间东部地区医师与注册护士的数量比例均持续高于中、西部地区, 但西部地区与东、中部的差异在逐步缩小 (见图3) 。

2.4 医师与注册护士人员构成

2002、2005与2009年医师与注册护士的年龄、学历、技术职务与工作年限资料显示, 医师与注册护士年龄在35岁以下所占比例均明显下降, 35~55岁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见图4A1和图4B1) 。在学历构成上, 3年间医师与注册护士的大专、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 中专、高中及以下人员所占比例减少 (见图4A2和图4B2) 。绝大多数医师与注册护士的技术职务为中级与中级以下, 其中2005较2002年医师的中级技术职务所占比例增加明显, 至2009年, 中级医师的比例为21.6%, 中级以下医师的比例为73.7%;注册护士绝大多数为中级与中级以下技术职务人员, 中级以下技术职务人员明显多于中级技师人员, 3年间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所占比例略有上升, 至2009年, 中级注册护士比例为14.8%, 初级注册护士比例为82.1% (见图4A3和图4B3) 。在工作年限上, 3年间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医师与注册护士比例均明显下降, 工作年限在10~19年、20~29年以及30年及以上的人员比例呈现不同程度增加 (见图4A4和图4B4) 。

3 讨论

总体上, 近10年来全国乡镇卫生院的诊疗人次与入院人数均大幅增加, 平均每院人员数和平均每院卫生技术人员数持续增长, 医师与护士的年龄、学历与技术职务结构有所改善, 西部地区卫生人员平均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仍然不足, 医护比例仍不合理, 东、中、西部地区卫生人员平均数量与医护构成差距依然明显。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卫生投入不断加大, 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深入开展, 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推进, 农民看病就医费用报销有了保障[2,3,4], 农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农民看病就诊的意识有所增强, 从而使得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接受住院的人数在近5年显著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乡镇卫生院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均有所提高, 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近年来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总数、卫生技术人员、医师与注册护士数有所增加, 但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数量与卫生技术人员依然严重不足。国内有研究对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供需平衡状态研究结果也显示, 执业 (助理) 医师数量上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要, 护士数量也供需失衡, 短缺严重[5]。因此,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急剧增加, 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数量亟待增加。

根据2006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四部委印发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6], 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原则上宜占人员总数的90%以上, 而近10年来我国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始终未达到该标准, 说明在增加卫生人员数量的同时, 要注重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重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 注册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增幅明显, 从而使得医师与注册护士的比例初步呈现改善趋势, 该比例在2010年为1∶0.52, 较2001年的1∶0.36有所增加。但目前乡镇卫生院仍然面临医护比例倒置的局面, 医护比例距离合理配置还有较大差距, 该情况在中西部地区较之东部地区更为严重。随着乡镇卫生院入院人数的急剧增加, 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 因此, 应注重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的引进与培养。

近年来, 全国乡镇卫生院中医师与护士的学历构成状况有所改善, 这得益于一系列国家农村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举措的积极推进。如, 从2006年起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支医工作;自2007年起多个省份启动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项目试点工作;在西部省份有效推动医学院校开展面向农村的初中毕业生5年制医学教育试点工作;各地通过在卫生技术职务聘任、工资福利、继续教育安排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 引导医学类毕业生到农村服务;不断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 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尽管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学历总体上有所提高, 但截至2009年, 全国乡镇卫生院仍有近50%的医师仅有中专及以下学历, 这与《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7]要求至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 进一步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依然是当前农村卫生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于卫生人力资源地区间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 近年来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平均数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有所缩小, 西部地区医护配置比例与东部地区的差异也在进一步缩小, 这充分表明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倾斜西部地区的政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总体数量与人员构成情况的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依然明显, 东部地区的卫生人员平均数量依然高于东中西部地区, 这表明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的地区性差异持续存在, 如何合理配置各种卫生资源, 进一步缩小地区间的差异依然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上,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近年来我国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总体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 人员队伍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当前, 需进一步加大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的建设力度,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积极增加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 进一步提升各类卫生人员的总数量, 逐步缩小人力资源配置的区域与城乡差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各类卫生人员结构的合理化配置, 加强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 提高卫生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贾环.我国乡镇卫生院资源现状与利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0 (09) :716-7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S].2002.

[3]卫生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S].2003.

[4]财政部, 国家计委, 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S].2003.

[5]师娜娜.乡镇卫生院人力配置浅析[J].中国卫生人才, 2009:60-61.

[6]卫生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S].2006.

乡镇卫生院儿科抗生不良反应分析 篇8

随机抽取2006年1~10月,8所医院儿童应用抗生素处方9600张,进行统计,统计处方中药品种类、配伍方式、单用联用使用率,进行分析研究。

9600张抗生素处方中共应用8类47种抗生素,使用频率最高为头孢类,其次为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使用前几位的是:头孢呋新、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曲松、青霉素、阿齐霉素等。

9600张处方中单用抗生素3993张,占41.6%;两联使用抗生素4214张,占43.9%; 三联使用抗生素1228张,占12.8% 四联使用抗生素165张,占1.7%。

结果

分析:不合理应用情况:不合理处方921张,占9.59%。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药物间相互拮抗,毒性相加,用法用量不当等。

抗生素只能杀灭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而对病毒感染及其他疾病无效。有些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时往往忽略这一点 ,如过敏性紫癜、药物中毒等不属感染性疾病也要使用1~2种抗生素。

对已确定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不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对症下药,而是凭经验用药、联合用药,甚至出现杀球菌、杆菌、厌氧菌药物共同使用的现象。这也与乡镇卫生院条件差,大部分不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有关。

药物拮抗:微生态制剂+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时微生态制剂及活菌会被灭活或抑制, 影响疗效。必须合用时应间隔 2~ 3小时为宜, 因此在医生处方和药师调剂时应向患者或患者家属交待清楚。快速杀菌剂+快速抑菌剂,如阿奇霉素+青霉素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阻碍细菌转肽酶过程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为快速抑菌剂。

青霉素类抗生素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为快速杀菌剂, 两药合用会产生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若是临床需要,应先用杀菌剂, 再用抑菌剂, 或换成大环内酯类与头孢菌素类联用, 产生拮抗作用的可能性会减少。

又如红霉素肠溶片+克林霉素, 两者作用机制相同, 都是作用于细菌的50s亚基,竞争核糖体上的结合位置,呈拮抗作用, 两药合用影响疗效, 且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 因此亦不宜合用。

毒性增加:如头孢唑啉与丁胺卡那霉素都具有较重的肾毒作用,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如奈替米星+罗红霉素。奈替米星为氨基糖苷类药物, 罗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 两者皆有耳毒性,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 较之成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两药合用易造成患儿听力受损。

用法不当、剂量不当:主要是不能有效维持血药浓度,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在24小时内相差太大, 不利于控制感染,也易导致耐药性产生。对于儿童的抗生素用量计算不精确或者通过盲目加大药物用量以增加疗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讨论

当前抗菌药物的滥用现象较为突出,对非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患儿,不究其因即先用抗生素。而且随着新药的日益增多,一些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不断用于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儿科抗生素滥用尤为严重,位居首位。

通过本次调查,了解到本地儿科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況。大部分的应用是合理的,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比如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增加,要求用高档药物来尽快达到好的疗效;医院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指导;医生经验不足,对药物的快速更新缺少适应,受到言过其实的药品宣传影响;同时乡镇医院生存困难,技术含量不高,大部分还是以药养医,以药养院,致使高档抗生素以及抗生素联用现象普遍。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药行业也面临着挑战,这就要求医生在选用药物上逐步和国际接轨,降低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对症给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要做到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关键在于提高对临床合理用药的认识,严格掌握适应证,降低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严格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用于预防用药,提高乡镇医院检验水平,严格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致病菌送检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改变某些不良用药习惯。

乡镇卫生院发展规划 篇9

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范文2020一

一、格执行新医改政策,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积极学习新医改政策,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卫生院公益性,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试行绩效工资改革。成立院长为组长的卫生院医改领导小组,按照卫生局的部署安排,扎实、稳妥搞好改革。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以《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重点,加强对院长和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健全医疗、护理、功能检查、放射、化验等各个科室、各个诊疗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实现诊疗工作的规范化。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程,杜绝医疗责任事故。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监督,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依法依纪落实奖惩。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争取卫生院门诊人次增加20%,住院人次增加15%。

三、着力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执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进一步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效地切实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和人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狂犬病、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监测、预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与疫情处理,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发病数,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突出重点疾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工作。

四、重点抓好免疫规划工作。坚持抓好基础免疫和冷链运转,认真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麻疹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防控和监测工作。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完成五苗接种任务。

五、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协助做好下一新农合筹款工作,力争实现参合率稳中有升。落实卫生局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措施和文件,严格控制、进一步降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纪违规套出合作基金行为,控制次均住院费用,限度地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六、加强产科建设,确保孕产妇安全。认真落实妇幼工作考评标准,加强对基层妇保、儿保工作的督导,确保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以下。继续推进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降低残疾发生率。落实孕产妇平产分娩免费政策。

七、加强卫生院住院楼建设。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抓好工程项目建设。3月招标,4月启动基础工程,力争10月按期完工,12月投入使用。同时,严格把握工程质量,争创优质工程。

八、加强党务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加强党组织建设,争取发展2名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

九、加强卫生院行风建设。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行风评议和综合治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范文2020二

一、创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

按照市、县卫生局的工作安排布置,我院列入全县首批创建一级甲等乡镇卫生院,为了顺利通过市、县评审团、专家组的评审验收,使全院职工认识到位,思路清晰、以创促建、创建并举。

1、从医院环境改造、美化建设入手,为职工、患者营造一个美观、舒适的医疗服务环境;

2、狠抓医院科室及部门规章制度建设、落实,严格规范医疗行为、规避医疗风险;

3、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分工合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医院《工作纪律制度》、《劳务提成方案》。

4、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全面实施国实基本药制度。

二、医疗服务

1、医疗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促进医院发展的动力,严格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组的重要任务,20某某年医疗组根据年初制度计划着重从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病案质量管理与科室自身建设几个方面不断深入。

2、严抓管理,核心制度落到实处

今年上半年医疗组继续加大十三项核心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力度,参与科室交班、二级查房、分组查房,对科室的实际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使我们在加强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在面对科室的危重患者的重点管理方面,首先要求科室及时上报相关信息,医疗组备案后及时到科室了解患者病情、查阅病历后,具体安排全院或科室内会诊,组织会诊人员和时间并参与会诊全程确保会诊质量,这样说为冬至节约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患者的治疗和会诊资料收集上,有效提高了科室对患者的治疗率。

3、常抓不懈,病历书写质量得到提高

上半年医疗组仍不定期抽查科室的运行病历,终末归档病历实行全部检查一份不漏。在运行病历方面重点督查病历书写及时性、二级查房的书写质量、治疗计划的合理性、病情告知的有效性等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更正;终末病例的检查中,医疗组重点强调病历书写的高质量和完整性,包括术前、太后病例,病情变化处理、阳性检验检查结果的记录分析,医嘱执行等。

通过严抓病历质量,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中的每个环节。在现场考核的基础上更正情况,对反馈未及时更正者严格按照我院制定的“医务工作考核”,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相应处罚。

4、强化培训三基知识和临床技能操作

医疗组从两个方面着手,加强对青年医生三基理论和临床技能操作水平面的提升。

临床和医技科室,根据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和常见疾病,制定科室的业务学习计划

提高临床工程师的急救技能,推动急救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培训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推动了医疗临床、急救工作的科学工作化和规范化进程。

5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织合卫生部20某某年8月份出台的《抗菌芗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我院加强对抗菌药物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药物评价的管理。临床医生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素药物品种。

二、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

1、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0某某年上半年我院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入户调查,进行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服务对象为重点的比较完整而系统地完成健康档案的建立。

2、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以村为单位,以村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群众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的健康问题。我们以医疗保健人员为主体,充分利用为居民提供各项医疗保健服务的时机和场合,适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在全科门诊、预防接种、围产期保健、疾病普查普治、体检等各项工作中,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可发挥其先导作用,提高患者和群众的参与意识,主动接受卫生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体现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开展健康教育咨询,使居民获得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和方法。20某某年上半年我院拟开展知识讲座9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000份。

3、预防接种:

完善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儿童预防接种实行信息化管理,为全镇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麻风腮疫苗等疫苗接种;全面掌握了7岁以下儿童的基础材料,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达到100%。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儿童计免接种任务。使国家一类疫苗单苗合格接种率≥100%,全程接种率≥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完成扩大免疫信息化管理资料录入和使用。

4、传染病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经常性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的突击措施相结合,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要求全科医生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了“经常性的预防措施”、“疫情出现后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制度”三个方面,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社区内发现的传染病和疑似病例,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

5、儿童保健:

“新生儿保健”、“婴儿保健”、“幼儿期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学龄期保健”等。首先建立了新生儿访视制度,自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访视3-4次;时间分别为第3、7、14、28天各访视一次。每次访视都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婴儿保健主要措施是合理喂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接种等。婴儿期应每三个月即3、6、9、12个月各进行一次体检。幼儿期每半年体检一次;并进行早期教育。为0---6岁进行系统管理。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8%。

6、孕产妇保健:

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孕产妇保健分孕期保健和产期保健。孕早期及时确诊妊娠,保护胚胎,及早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进入孕中期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营养指导,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进入孕末期,要孕妇进行自我监护,注意胎动次数,如为高危妊娠,应适时计划分娩。产期保健应在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防难产、防感染、房产伤、防出血、防窒息等。

7、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老年人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很多,主要有健康教育、心理调整、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健康危险因素、适宜的体力劳动等。因此必须进行老年人卫生需求和老年人健康调查,做出诊断,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根据老年人健康问题开展针对性服务。对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根据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常见疾病的预防,做好预防性卫生服务,开展重点慢性病筛查与病例管理。

8、高血压病管理: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完整归档。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持续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活动。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开展三级预防,平衡膳食、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对35岁以上人群就诊时测量血压。

9、糖尿病管理: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糖尿病的管理和干预可使病人正确掌握饮食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达到理想控制血糖、减少药物用量、减少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糖尿病治疗要点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定期举办糖尿病教育讲座。

10、重性精神疾病患管理:

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因此,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成为我院精神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随访、按流程提供服务。

11、卫生监督协管

根据市、县卫生工作会议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及20某某年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在工作纪律方面,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纪律,认真履行卫生监督协管服务管理职责,做好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以保护全镇人发群众的健康利益为执法宗旨,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水平和能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涉及面广,任务重,政策性强,我院通过发放宣传单、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自已能够享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切实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规范开展。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和评定标准,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落实和群众受益。

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范文2020三

一、格执行新医改政策,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积极学习新医改政策,努力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卫生院公益性,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并试行绩效工资改革。成立院长为组长的卫生院医改领导小组,按照卫生局的部署安排,扎实、稳妥搞好改革。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以《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重点,加强对院长和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增强医疗安全责任意识。健全医疗、护理、功能检查、放射、化验等各个科室、各个诊疗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实现诊疗工作的规范化。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程,杜绝医疗责任事故。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加强监督,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依法依纪落实奖惩。不断改善医疗服务,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争取卫生院门诊人次增加20%,住院人次增加15%。

三、着力做好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执行疫情监测、报告制度。进一步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有效地切实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和人禽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狂犬病、乙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监测、预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与疫情处理,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发病数,控制传染病暴发流行。突出重点疾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工作。

四、重点抓好免疫规划工作。坚持抓好基础免疫和冷链运转,认真做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麻疹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防控和监测工作。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完成五苗接种任务。

五、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协助做好下一新农合筹款工作,力争实现参合率稳中有升。落实卫生局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措施和文件,严格控制、进一步降低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纪违规套出合作基金行为,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医疗费用负担。

六、加强产科建设,确保孕产妇安全。认真落实妇幼工作考评标准,加强对基层妇保、儿保工作的督导,确保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3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以下。继续推进新生儿“两病”筛查工作,降低残疾发生率。落实孕产妇平产分娩免费政策。

七、加强卫生院住院楼建设。成立领导小组,抽调专门人员,抓好工程项目建设。3月招标,4月启动基础工程,力争10月按期完工,12月投入使用。同时,严格把握工程质量,争创优质工程。

八、加强党务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加强党组织建设,争取发展2名党员和3名入党积极分子。

九、加强卫生院行风建设。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行风评议和综合治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乡镇卫生院工作计划范文2020四

20某某年是推进医改的关键之年。为了进一步搞好20某某年医疗业务工作,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卫生院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质量;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以分级治理为基础,创“一甲”最高分;以目标治理为主线,强化治理力度。努力完成各项医疗工作和任务。

二、目标与任务

(一)内感染治理

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途径,是以病人为中心、文明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1、成立院感控制机构,完善制度,狠抓落实。

2、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宣教和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意识。

3、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4、以“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产房”为突破口,抓好重点科室的治理。

5、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二)、医疗安全治理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思维意识的转变,各地医疗纠纷频繁发生,医疗安全工作一直是每一个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范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成为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

1、成立以院长为首的医疗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急诊急救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医疗安全领导小组的职能,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2、认真开展医疗安全知识宣教,深入学习岗位差错评定标准和卫生部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及《医疗文书书写规范》,严格落实差错事故登记上报制度。

3、及时完善各种医疗文书确实履行各项签字手续,抓好门诊观察病人、新入院病人、危重的病人治理。

4、坚持会诊制度,认真组织急危重病症及疑难杂症讨论,积极请上级医院专家到我院会诊。

5、手术病人要严格遵守手术规则,认真开展术前讨论,严禁超范围手术,非凡手术要要报请院方批准,以便给手术提供条件。

6、切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治理急危重病人病情急,症状重,随时可能出现危生命的症状和征象,应严密观察和监测,随时出现随时处理,以便为拯救生命赢得时间,并及时做好抢救纪录。

7、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培养医务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努力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思想,避免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的医患纠纷。

(三)、医疗质量治理

医疗质量治理是针对医疗系统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医疗治理从而提高全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服务。

1、建立健全质控职能,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组建质控办,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求质控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例会,汇总检查结果,找出问题,及时整改。

2、不但完善质量控制体系,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实行质量与效益挂钩的治理模式。

3、进一步加强医疗文书的规范化书写,努力提高医疗业务水平。

(1)、组织各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学习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处方、辅助检查申请单及报告单的规范化书写,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医疗文书质量。

(2)、及时督导住院医师按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书、门诊登记、传染病登记、肠道门诊登记、发热病人登记。

(3)、切实注重病历内涵质量的提高,认真要求住院医师注重病历记录的逻辑性、病情诊断的科学性、疾病治疗的合理性、医患行为的真实性。

(4)、抓好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控制,成立医院病案治理小组,搞好病案归档工作,积极开展优质病历评选活动。

(四)、护理质量治理

护理质量的高低是反映一个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是医院服务形象建设的窗口,也是医院医疗业务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

1、建立护理治理机构,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护理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全院的护理工作。

2、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整改。

3、进一步规范各种护理文书,认真填写五种表格,根据具体疾病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方案。

4、以多种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到上级医院轮训学习,每月开展业务学习以及“三基”考试。

5、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严惩护理差错,护理责任人应严格把关,勤检查,重督导,竭力避免因护理失误引起的医疗纠纷。

(五)、医技质量治理

加强医技科室建设是提高医院整体诊疗水平,树立医院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

1、加强业务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2、利用现有设备,搞好设备维护及保养,充分发挥每台设备的使用价值。

3、医技科室要与临床科室搞好协作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4、化验室要积极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医院将尽可能添置设备及试剂,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5、认真做好各种检查的登记、报表工作。

(六)药品质量治理

药品质量的好坏是关系老百姓生命安全,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其优质可靠的药品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1、加强药品治理,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药品治理领导小组,并履行其职责。

2、坚持主渠道购药,实行招标沟。

3、药品治理人员要严把质量关,严禁假冒、伪劣药品入库,确实搞好药品治理,杜绝药品过期、失效、霉烂、变质的事件发生。

4、毒、剧、麻、精神药品的治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

上一篇:高三数学教师上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一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