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行政执法培训学习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实施农业法律法规,全面提升农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指培训学习对象是指县农业局从事法制工作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
三、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学习一般由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负责,鼓励支持其他部门举办各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培训学习,尤其是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
四、农业行政执法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业余自学相结合。一般每月安排1-2天学习,每年学习时间不少于20天。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组织业务骨干外出考察培训学习一次。
五、农业行政执法培训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有总结。
六、行政执法人员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带头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全面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和行政执法业务水平,严格执法。
七、新调入执法岗位的人员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办理证件,持证上岗。
八、有关农业方面的新法律法规颁布后,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一周内组织学习和宣传。
九、始终把学习作为年终考核执法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
台江县农业局
1 农业行政许可的分类
北京市农业局共有65个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占市政务中心审批事项总数864项的8%,均为免费项目,事项名目众多,材料要求复杂是农业行政许可的一个重要特点。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受理总数分别为1 960、1 746、1 769、2 134件,平均每年为1 902件,共涉及肥料、农药、兽药、水产、饲料、草种和定点屠宰、种子、植保等方面,除了需要现场审核专家评审的特殊事项以外,其余事项都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
从图1可以看出,2012—2015年兽药批准文号和进口兽药通关单核发事项办理量较大,其次为肥料登记事项,水产主要是水生野生特许利用证的申请,2014年国务院将草种进出口事项下放至省级后,2015年草种进口审批件总数达到了1 098件。随着社会的发展,省级农业行政许可审批多数集中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产前和产中和流通环节,以上肥料登记、兽药产品批准文号、饲料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农药登记和田间试验等事项,都属于产前准入调控,而兽药通关单、草种进出口审批就属于流通环节的调控。
2 北京市农业行政许可的特点
农业许可均由法律或是行政法规设定,具体审批标准都遵照相关的法规和规章,按照行政审批的分类方式,它们都属于市场进入类行政审批,即以资质作为市场进入的前置条件[4],主要是职业准入或者市场准入,具有以下特点。
2.1 专业技术性强
审批对服务对象的条件绝大多数项目要求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或资格[5],例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这一事项的各个环节都由品种审定委员会完成,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6]。
2.2 有独立的便民审批系统
网上申报、查询、审批等电子政务系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7]。目前北京市农业审批系统开发了“一件一码”的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可随时查询事项的办理进度,实现了办结短信通知,短信里包含申请人所办事项以及取件地址,比以往的电话通知更具体详实,以方便群众及时取件。
2.3 审查处室多
65个大项的行政许可中,共涉及9个处室及5个下属单位,不同领域归不同处室和下属单位审查,很难将所有的审查人员归到一个处室,各个处室办事效率、审查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
2.4 申请企业多为行业领军者
除水生野生特许经营事项以外,其余事项的申请者都是企业法人,北京地理位置特殊,注册的企业多是行业领军者,例如兽药类的中国牧工商集团、种子类的中种集团等。
2.5 群众办理困难大
一方面是因为农业行政许可事项繁多,提交材料较为复杂,办理期限较长,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审批标准复杂,这些原因使得申请者在材料准备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另一方面,农业行政许可多为市场准入,多数申请者3~5年才会办理1次,对于申报要求不熟悉也是重要原因。
3 行政审批遇到的困境
3.1 难以实现一站式审批
农业许可事项较其他行业更为复杂,类似品种审订、饲料产品批准文号申请、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与加工批准这类的事项都需要通过行业内的专家评审,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大多都不是农业局的公务员,而是在科研院所、高校就职的科研人才,以现在的实际情况很难将这些专家聚齐到政务服务中心,短时期内都无法达到一站式审批。
3.2 难以实现电子版审批
企业或个人电子版材料存在清晰度、真实性、完整性等问题,并且大部分许可的申报材料都有数百页,审查人员全部电子版审查本身可操作性不大,另外企业和个人提交的电子版材料清晰度较低,客观上限制了电子版审查的可行性,在一些重要数据或资料的判定上存在审查困难。
3.3 窗口无法实现专人专事受理
事项名目多,但是办理件数少。虽然北京市级农业行政总量达到了65项,但是常办事项只有20项左右,剩余大部分全年的办理量不会超过10件,如果将所有事项的专业审查人员都聚集到政务中心,会存在极大的人才浪费,给财政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现阶段采用的综合窗口人员统一受理才是更为合理的方式。
3.4 总体审批时限较长
65大项行政许可中,除了兽药通关单经过了流程简化后可实现“立等可取”式办结,其余事项皆为承诺件,多为20个工作日办结,其中兽药生产许可证、饲料生产许可证之类的事项还会返回专家评审后的整改意见,企业还需要针对这些意见进行技术整改,总体的审批时限都会比较长。
4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
4.1 完善审批机构
单独设立行政审批处或审批办,明确一个处(室)承担行政审批职能,虽然具体操作上各有不同,但都是通过自上而下推进审批机构队伍建设,实现行政审批职能、事项和人员的相对集中,形成部门内部行政审批工作分工明确、沟通顺畅、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格局,机构的完善是行政审批日常管理的重要保障[8],这样的做法在天津、湖北已经实现[9],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2 进一步整合审批人员
政府工作人员的观念、知识、经验、能力、工作方式与方法的不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效益[10],虽然完全的一站式审批暂时无法实现,但是可以先将办理量大、群众咨询问题多的事项审查人员集中到审批处,这样比完全地综合受理更有针对性,审查也更加迅速;其余办理量少的事项采取综合受理的方式来节约人力资源。
4.3 简化办事流程
国务院从2014年至今,共有3批关于农业方面的行政许可下放和简化,涉及兽药、草种、农药、饲料、肥料、种子等方面,进一步的权力下放和流程简化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的必经之路,突出程序整合,努力减少申报资料、减少审批程序、减少流转环节[11],选取简单事项进行电子版审批试点,这几个方面是今后行政审批改革的主要方向。
4.4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对内提高行政审批服务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制定行政审批业务手册,建立标准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事项的条件、流程、时限,限制审批自由裁量权,实现阳光审批;对外发布《办事指南》,将办事具体条件、要求、审批标准、流程,一次性明确告知企业和公民,实现谁来申请、谁来审批,结果都一样。
4.5 奖励与管理并行
在严格制定并实施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人员管理制度的同时,对于从事行政许可审批的工作人员采取一些定向奖励,通过优秀表彰、优先提干等可以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的一些措施来奖励那些行政审批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群众满意率高的工作人员,从而激励所有的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人员,从体制机制改变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5 结语
农业行政许可是对农业产业进行管理无形之手,作为管理机构,在认识当前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之后,应该做好放管结合,从机制体制、信息公开、优化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管好市场,也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
摘要:农业行政许可事项名目多,材料要求复杂,包含肥料、农药、兽药、水产、饲料、草种和定点屠宰、种子、植保等方面,以北京市为例,共有65个大项,年均总受理总量为1 902件,有专业技术性强、审查处室多、时限长、难度大的特点,目前难以实现一站式审批、纯电子版审批、专人专事受理等条件。在未来的改革中,可以向完善审批机构、整合审批人员、简化办事流程、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奖励与管理并行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的方便程度。
关键词:农业行政许可,特点,困境,改革,北京市
参考文献
[1]廖扬丽.政府的自我革命: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06.
[2]沈岿.解困行政审批改革的新路径[J].法学研究,2014(2):22-36.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A/OL].(2015-11-30)[2016-05-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30/content_10362.htm.
[4]王克稳.论行政审批的分类改革与替代性制度建设[J].中国法学,2015(2):2.
[5]董达义.目前农业行政许可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7(7):14-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4号[A/OL].(2001-02-13)[2001-02-26].http://www.moa.gov.cn/zwllm/tzgg/bl/200210/t20021018_15781.htm.
[7]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1):127-133.
[8]周丽婷.我国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50-56.
[9]章黎东,林厉军.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天津、湖北农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考察报告[J].上海农村经济,2016(3):42-43.
[10]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报告[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35.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介绍,2011年农业部联合8个部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瘦肉精”专项整治,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着力强化饲料、养殖、收购贩运和屠宰等各环节的监管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10月底,全国畜牧兽医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24万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284万个,张贴《严禁使用“瘦肉精”告知书》820万份,签署不使用“瘦肉精”承诺书245万份,印发宣传材料582万份,抽检活畜尿液等各类样品848万批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77起,移送公安机关110起。在各部门高压严打下,“瘦肉精”非法制售使用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培训班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同志通报了“瘦肉精”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了农业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依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负责人介绍了与公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瘦肉精”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的经验;农业部有关质检机构的专家介绍了“瘦肉精”基本知识和检测技术,通报了畜产品例行监测结果。(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为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保证执法人员清正廉洁,秉公执法,依法办事,树立良好的农业执法队伍形象,根据上级及局党委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素质,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执法水准。
二、坚持为政清廉,全心全意为农业,农民服务,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三、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体人员在做好本职的同时,经常调查研究,现场办公。
四、不准用公款请客送礼,来客确需招待的,经请示按标准就餐。下基层工作,不得接受公款清吃,不准接受礼品。
五、不准利用工作之便,以权以职谋私,吃拿卡要,弄权勒索,权权交易和权物交易,切实履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
六、严格执行财务制度,罚没款等经费收支由局财务统一管理,不私设小金库。
七、八小时之外不得参加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吃请,不得参与赌博。
八、对廉政情况时刻关注,一发现违规情况即进行调查处理并上报。
九、定期进行检查,由执法人员汇报廉政情况,一季度一次。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提高执法水平,促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和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局法规科技科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协调工作。
第三条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培训分为资格培训和日常执法业务知识培训。
第四条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取得交通行政执法证件需要经过执法人员资格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基本法律知识、基本业务知识和交通运输执法职业道德等。基本法律知识指与交通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基本业务知识指与交通运输执法相关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执法程序、执法文书使用、执法案卷制作等。
第五条局法规科技科负责组织全市执法人员的资格培训、考核。
第六条日常执法业务知识培训的规定:
(一)各执法单位每年组织执法人员内部培训不低于90学时;
(二)根据市交通运输局的要求,各执法部门要安排有关人员,参加各单位里统一组织的业务知识培训和考核;1
(三)参加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包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和《水上安全监督行政执法证》。
第八条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取得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从事交通运输执法工作必须具备基本资质条件和执法资质条件。
第九条交通运输执法人员的基本资质条件:
(一)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二)十八周岁以上,身体健康;
(三)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专以上学历;
(四)具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正式编制并拟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
(五)品行良好,遵纪守法;
(六)掌握专业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知识;
(七)通过交通运输执法法律知识、基本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且考核合格;
(八)新录用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年龄需在45周岁以下。
第十条交通运输执法人员的执法资质条件:
(一)掌握本岗位业务知识;
(二)能够胜任本岗位工作,具备独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新录用的交通运输执法人员执法见习期满一年,并经考评合格。
第十一条符合交通运输执法人员基本资质条件和执法资质条件、执法见习期考评合格的人员,按照下列程序申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一)填写《交通运输执法证件持证人员呈报审批名册》,由各执法单位初审;
(二)各单位法制部门审核后,将《呈报审批名册》报;
(三)局法规科技科审核后,报省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对符合执法资格条件的人员制作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四)各单位到局法规科技科领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二条不直接从事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的人员不能申领交通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三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实行审验制度。审验内容包括证件持有人在考核中的执法工作、培训考核情况。
各执法单位按审验要求,将执法人员的交通运输执法证件报局法规科技科。法规科技科审核后,对符合要求的执法证件进行审验。经审验合格的,方可继续从事交通运输执法工作。
第十四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遗失或破损的,应向局法规科技科提出申请,换领或补办证件。
证件补办期间,执法人员不得作为案件承办人从事执法工作。
第十五条 执法人员实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
同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上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业务主管机构可以查验执法人员的执法证,执法人员应当主动出示执法证。
对违反前款规定不出示执法证的,可以责令改正,并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以暂扣执法证。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证限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适用,不得越权或在非公务活动中使用。
第十七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妥善保管行政执法证,不得损毁、涂改或者转借他人。
第十八条任何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行政执法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买卖的以及未经审验的行政执法证。
违反前款规定的,非法的执法证予以没收,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经请示局领导研究决定由法规科技科暂扣其执法证件,情节严重的报省交通运输厅吊销其执法证件。
(一)内达不到规定培训学时、不参加县、市交通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考核或参加培训但考试成绩不合格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执法,经查证属实的;
(三)超越职权范围执法的;
(四)执法过程中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滥用职权的;
(五)触犯刑律的;
(六)有其它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
第二十条各单位政工科为下列人员办理人事手续的同时,应报市局法规科技科注销其执法证件。
(一)离退休的人员;
(二)因人事调动、调离执法岗位的人员。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未取得执法证件而擅自从事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
]近日,省农业执法总队在**举办全省农业执法骨干业务培训班,各农业执法支(大)队负责人参加,会议还表彰了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现将***副厅长在培训班上的讲话刊发,供学习贯彻。
***副厅长在全省农业执法骨干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
举办这次培训班,目的是回顾总结2005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交流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2006年农业执法工作,并培训业务,提高执法能力。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全面总结,客观分析,充分肯定2005年的农业执法工作
2005年,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先进性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农业执法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有了新面貌。各地紧紧围绕贯彻落实2004年11月全省农业执法工作会议和2005年9月省农业厅、编办、人事厅、财政厅联合召开的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座谈会精神,统一思想,积极主动,加强协调,扎实工作,从理顺执法体制,明确单位性质、职能,改善执法设施入手,使执法队伍体系建设有了新起色。目前,11个市、80个县组建了农业行政执法支(大)队,占应建数的98.9。专职从事农业执法的工作人员1470名,列入公务员制度管理200余人。其中,温州、舟山、上虞、丽水等县(市、区)10多个行政执法机构确定为监督管理类。大部分执法机构做到集中办公,专司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的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工作。同时,通过省厅的考核验收,37家农业执法机构成为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2005年,还新配备执法专用车20辆和部分其他设备,到年底,80的农业执法机构配备了执法用车。
(二)农资打假工作取得了新成效。各地按照全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要点,采取有力措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以规范种子、肥料市场为重点的“绿剑”春季行动,以规范农药、卫生杀剂市场为重点的“绿剑”夏季行动,以规范兽药、饲料、种畜禽为重点的“绿剑”秋季行动和围绕节日安全、初级农畜产品安全为重点的“绿剑”冬季集中执法行动。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和市场巡查力度,充分发挥“96323”作用,切实加强源头治理,狠抓市场监管,强化服务指导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农资打假工作引向深入。据统计,2005年累计出动农业执法检查人员55905人次,受理“96323”等农业投诉举报5132件,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34131家次,完成农业投入品质量抽检6585批次,查获违规单位3161家次,查获假劣农资5368.8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523起,结案2375起,挽回经济损失5305.3万元。并严肃查处了兰溪市复合肥厂无证生产“硅钙磷肥”、金华翔宇农作物研究所无证生产种子、仙居县康牧医药原料化工厂无证生产兽药等大案要案。强有力的执法活动,提高了执法权威,树立了农业部门的执法地位,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
(三)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农资信用体系建设是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监管层面看,涉及中央到地方,农业到工商、质检等多层次多部门。从生产流通领域看,涉及到生产、经营、使用等多个环节和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使用者。因此,这项工作很重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应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治本之策。2005年,2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一方面加强农资经营人员培训,提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增强诚信经营意识,促使农资经营网点既是农资经营的放心店,又是农业新技术、农资新产品推广的服务点。另一方面从完善可追溯制度着手,督促经营单位加强进货渠道管理,建立购销台帐制度,发放信誉承诺卡,完善内部管理基本制度,从经营源头上保证农资产品质量可靠。11月,“浙江农业执法网”开始试运行,为共享农资监管信息和披露企业不良记录构建了平台。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在桐庐、临海、平湖、鄞州等地取得较大进展。台州1019家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建立了企业档案,宁波、温州、湖州、绍兴等地也展开了农资企业调查登记工作,为全面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企业到现场展示展销优质农资产品,销售优质放心农资9.3万公斤(件),57600余人次接受现场咨询,发放近24万份宣传资料,曝光近100个假劣农资产品。诸暨作为农业部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单位,积极抓好农资连锁、标准化管理和质量责任制三项工作,严把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关口。以市农业综合服务公司为龙头,建立了以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价格和统一服务“六统一”为标准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点74家,实现销售收入1700余万元。同时,其他地方和企业也积极开展探索。如瑞安市着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建立市级农资连锁经营企业5家;省农资集团建立了20多家“惠多利”农资经营连锁企业;台州黄岩区成立全省首家农资配送中心-台州市黄岩桔都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涉及1000多个品种,300多个营销网点,实现信息、技术和物资统一服务和配送。绍兴县以三家农资企业为龙头开展了放心工程。随着活动深入展开,对倡导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守法和诚信经营,提高农资消费者识假辩假能力和科学使用农资,净化农资市场环境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农业生产事故调解处理有了新成果。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尽完善,农业生产事故也呈多发趋势。为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尽力挽回农民损失,各地以“平安农业”建设为目标,尽心尽职,做了大量工作,既维护了农民权益,也促进了社会和谐。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省共调解处理了各类农业生产事故200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尤其是“飞雁”牌过磷酸钙肥害事件,共造成29个县(市、区)2万多亩经济作物减产、绝收,受害地克服受害面广、农作物品种多、损失大等困难,做了大量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妥善处理,及时恢复农业生产,把损失程度减少到最低。调解处理农业生产事故对农业部门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因为它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但也要清楚地看到,农民诉讼的难度和调查取证的难度。要站在服务“三农”的高度,站在农业和农村工作职能部门,农资生产经营监管主体的角度,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急农民所急,这种务实的作风为农业部门树立了形象,为农业执法拓宽了视野,起到很好的开端。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扎实抓好2006年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年,也是全面贯彻实施四厅局文件和全省农业执法工作会议的关键性一年,做好2006年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总的要求是: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维护农产品安全、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为目的,按照重抓源头,强化监管,完善制度,提高能力的要求,提升规范化建设层次,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调处农业生产事故,确保农资市场规范有序,保障高效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推进“三个转变”,第一:在监管重点上,要从专项整治逐步向日常巡查、长效监管转变;第二,在监管方法上,要从专项整治逐步向监管与服务并重转变;第三,在监管体系上,要从健全完善向规范行为、提高能力转变。着重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着力克难攻坚,进一步完善农业执法保障机制。进一步按照省四厅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理顺体制规范行为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结合《公务员法》实施,不断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理顺体系,加强建设,实现农业执法机构全部列入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目标。按照“五有”要求,继续实施农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执法的能力和效率。目前,各地正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推进畜牧兽医体系改革,有的地方在执行兽药、饲料、种畜禽监管时认为与四部门的文件有矛盾,我认为,两个文件没有矛盾,省政府文件中提到的“各级畜牧兽医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兽药、饲料、种畜禽的管理”,指的是兽药、饲料、种畜禽的行业管理、产业发展,而兽药、饲料、种畜禽的市场检查、行政处罚是农业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责。当然,两者要加强协作,共同为产业的发展做好工作,尤其在当前禽流感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各地更要积极配合。
(二)着力源头整治,进一步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继续深入开展“绿剑”系列集中执法行动。2006年计划组织二次全省性的集中执法行动,一次是上半年的春季执法行动,主要以规范种子、农药、肥料市场为主;一次是下半年的秋季行动,以规范兽药、饲料和种畜禽市场,以及初级农畜产品安全为主要内容。两次集中执法行动,要精心组织,上下联动,要在声势、实效、震摄力上下功夫。要根据实际,适当开展一些专项整治活动。在执法行动中,重点围绕“三突出一巩固”开展。
一要突出案件查处。坚持部门配合、上下联动,下移工作重心,提高日常巡查密度,清查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加大农资案件查处力度,对市场检查、投诉举报、媒介披露等途径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查处;对已立案查处的案件要跟踪关注,早日结案;对已处理的违规单位或个人要开展“回头看”,督促整改提高;对大要案要集中力量一查到底,不能敷衍了事,必要时公开曝光通报。
二要突出源头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切实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产品的资格管理,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面达100,前移监管关口。
三要突出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对农资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进行监测,要求全省抽检农资产品2000个以上。及时通报抽检结果,同时,曝光一批不合格产品,处罚一批不合格企业,连续抽检不合格产品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名单,实行重点监控。
四要巩固毒鼠强专项整治成果。做好杀鼠剂经营资格核准、违禁剧毒鼠药清缴等工作,适时开展市场暗访,彻底根除毒鼠强的社会危害。
(三
一是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着重开展以建立农资现代经营网、农资市场监管网、农资信用信息网、农资生产经营诚信制、农资企业信用评价制、农民利益受损补偿制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三制”建设。进一步充实农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内容,使80以上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纳入信用管理的范围。总结和推广试点单位经验,督促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一卡一书”(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誉卡、质量承诺书)、“两账两票”(农资产品进销台账、进销票据)和农资管理基本制度,实现可追溯管理。倡导在行业内部推行守法经营或质量公开承诺制,引导农资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信经营意识,推进诚信经营。启动农资信用评价,研究制定农资企业诚信管理办法及科学评价体系和相应标准,实施信用等级分类管理。
二是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试点。在抓好农业部试点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措施,引导农资企业开展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农资营销机制,构建农资现代经营网络,提高放心优质农资产品的覆盖面和占有率,保证农民用上放心优质农资。
三是发挥“浙江农业执法网”的作用。作为农资监管的重要现代手段,各地要加强维护,保证畅通,实现高效运行,成为展示我省农业执法工作的门户。重点要建立法律法规库,及时公布现行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厅有关文件;完善农资信息库,及时公布生产经营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登记和许可情况;开通农资监管咨询库,及时公布市场经营主体清理情况、企业诚信评价情况、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加强与工商、质监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及时发布农业执法工作动态;开通网上案例分析等内容。成为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工作交流、案件报告、跨区域案情通报、优质农资推介、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工作指导的平台。
四是完善投诉举报制度。进一步畅通“96323”农业违法投诉举报渠道,加强投诉举报的管理,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做到有访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果,维护好农民利益。
(四)着力及时公正,进一步做好农业生产事故调处工作。要从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村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平安浙江”的高度,充分认识和认真处理农业生产事故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不能麻痹大意、敷衍了事。处理过程要及时果断,以减少损失、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同时,做到调解公平、公正,考虑厂商的利益,更考虑受害农民的合法权益、生产、生活情况,不能因处理不周引起投诉举报,甚至集体上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事故处置,省里将争取发布《浙江省农业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农业系统对重大农资质量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并在农资质量安全的法律援助和政府救济途经方面进行探索,切实减少农民损失。
(五)着力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按照“面向农村农民,面向管理对象”的原则,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的舆论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一是组织开展第二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上下互动,统一行动,集中宣传,形成农业系统农资打假的宣传品牌。二是结合“绿剑”系列执法行动,加强对农业法律法规、农资识假辨假和使用常识的宣传,通过深入报道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提高农资监管工作的社会认知度,营造打假治劣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农资监管会等形式,切实增强农资经营人员的守法意识,提高农资经营服务水平。
三、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做好新时期农业执法工作
我省的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起步于1996年。10年来,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执法机构从无到有,执法队伍从弱到强,执法工作也有了很大起色。但是,农业执法工作底子还很薄,执法队伍建设与其他部门相比还很弱,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农资市场也不规范,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执法工作任重道远。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按照“十一五”规划的总体部署,努力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要有新举措,要在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提高执法能力等方面积极开拓,努力创新,使浙江的农业执法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能力。从农业执法人员结构看,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绝大多数执法人员原先都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对法律知识学习理解不深,执法实践也不多。因此,要做好执法工作还要在人才培养上做文章,在提高四个能力上下大功夫。一是提高政治能力。每位执法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牢固树立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决不能滥用权力,决不能用行政处罚作为创收手段。二是提高业务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加强上岗前培训,加快知识更新。2006年,省里将举办一期以强化纪律、树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按照“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法律知识与操作技能并重”的要求,通过学习培训、执法实践、执法人员的短期交流、执法骨干的高校深造等方式提高业务能力。使执法人员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懂”,对行政处罚、复议、诉讼、赔偿、许可等“五大”行政法律和农业专业法律法规要“精”,真正成为能担当执法重任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是提高工作创新能力,要针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新动向,准确分析新特点,努力把握其阶段性、规律性和趋势性,深入探索主动做好工作的新途径,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农业执法工作的创新能力。四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农业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对象复杂,办案过程中牵涉到多个部门,需要组织力量及时查办,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因此,工作中还要注意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通过学习《西方行政制度》,我对于中西方行政制度的不同有了些肤浅的认识和理解。
书里探讨了西方行政制度的源头,分别讨论了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的行政制度的演变历史;西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对我国行政制度的改革起到了借鉴意义。中西方由于在历史传统、地域空间、民族心理、文化风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比较中西方行政伦理价值的差异,可以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中国,由于政府是公共行政权的直接掌握和行使者,是各类重要社会资源实际的拥有者,又拥有庞大的官僚体制。而工作于政府组织内的行政人员,其工资福利的直接来源是政府;其行政活动中心是围绕着政府展开的。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意识,政府职能主要是统治职能,要求全国上下都一致服从政府的统治,要求全社会的资源都服从政府的统一支配,政府的意志主导一切,所有大小行政官员都是为政府组织的统治服务。以上种种因素容易造成一种错位,由“为公民服务”倒错为“为政府服务,为上级服务”。这种政府本位要求公民去适应和服从政府和公务人员的管理,而不是要求自己去适应和方便广大公众。它还导致了一种行政实践评价标准的倒错,凡是适应政府行政组织系统的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在西方国家,契约观念历史久远,并且深入人心。在西方观念中,人民与政府是一种授权与被授权的契约关系,它规定着政府与公民间在权力与义务方面的双向依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就公民而言,一是通过选举或遵从使政府获得合法性行使权力的基础;二是通过纳税给予政府经济支持。同时公民也自然期望能从政府那里获得相应的回报。就政府而言,它在获得公民的政治和经济支持的同时,必须按契约要求提供令公民满意的服务。今天我国的行政伦理还很不完善,反思中西行政文化差异,借鉴西方以“法律至上”、“法律制约权力”和“公民意识”的现代行政文化,对我国行政伦理建设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2 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 和各级 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县行政服务中心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第一要务,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制度措施,狠抓督办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创优经济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健全工作机制,提高 行政审批效能。年初,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竹发[2007]3号)、《关于明确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竹政文通知[2007]2号),并于4月16日召开了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会议。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和安排部署,县行政服务中心 坚持“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宗旨,建立健全审、督、查保障机制,积极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一是加强办事窗口的组织领导。19家窗口单位明确了分管领导、窗口负责人和窗口工作人员,明确了办事窗口职能职责、审批权限和行政审批科股室(二级单位)配合职责,并就提高窗口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加强办事窗口建设夯实了基础。二是规范行政审批事项进中心集中办理。19家窗口单位明确了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302项,除有法律法规授权但暂未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外,基本做到了“应进俱进”。三是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对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流程进行了逐项规范。其中,程序简便的一般性行政审批事项71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现场办结;需现场踏勘、论证、上报省市审批的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完成所需条件、材料初审后,转窗口单位按办事程序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最后由窗口向申请对象反馈结果(包括证照发放等),有效避免了办事群众在窗口、部门之间来回跑。四是统一刻制启用了行政审批专用章。除县经济局、财政局有法律法规授权但暂未开展行政审批业务,县发改局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以正式文件批复、上报,县计生局仅“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一项业务,发证时需加盖钢印,不需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外,其他15家窗口单位统一刻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五是加强行政审批网络建设。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局域网,19家窗口单位都已通过“商密网”与中心局域网互联。六是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管理。县财政局在行政服务中心加挂了“竹山县非税收入代收点”牌子。除县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按规定使用上级主管部门监制的收费票据外,其他窗口单位都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收(罚)缴分离,由县行政服务中心“一个口子收费”,基本杜绝了超标准、超范围和“搭车”收费。一年来,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 2 67 6 1 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二)创新服务方式,提高 行政服务水平。在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的基础上,按照“核心是服务,本质是为民”的要求,设身处地为办事群众着想,符合条件立即办,材料不全帮着办,外来投资优先办,重大事项联合办,多头审批协调办,上报审批协助办,群众有难上门办,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一 是春节期间,牵头组织公安、劳动、卫生、计生等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办理各类证件12872件,积极促进了农村劳务经济开发。二是完善外商投资代办制度,先后为新合作鑫城超市等10多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无偿地代办所有行政审批手续,降低了客商投资成本。三是认真落实重点保护和跟踪服务制度。会同县经济局、发展和改革局、农办等单位把规模企业、民营大户、重点项目和农村经济示范户作为跟踪服务对象,先后协调解决康华建材、寿康永乐、白马服饰、秦巴钡盐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60多起,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
(三)加大查处力度,创优经济发展环境。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督办落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各项政策措施是县行政服务中心的重要职责。一 是建立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督查制度和通报制度,会同县政府督查室进行了两次专项督办检查,重点检查各项优惠政策和“八项制度”落实情况,并予以通报。二是坚持“有报必接、有举必查、有乱必纠”,受理查处投诉21件,投诉查处率 100 %,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维护了投诉人合法权益,保障了公正执法,净化了经济发展环境。三是 严格执行检查报批制度和处罚备案制度。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到“ 检查 申报书”后,3个工作日内作出检查批复,发放“廉政检查卡”,并跟踪监督 ;对备案的重大行政处罚 的查处事实、处罚依据 认真核实,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狠 抓 作风建设,不断 提升 服务形象。以 “干部作风建设年” 为契机,发放党员先进性承诺卡,积极 开展“十星级党员”评选 和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号、平安单位、文明单位 创建活动。坚持周四学习日制度,加强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有效提高了 干部 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 质。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每周一召开例会长计划短安排,形成了真抓实干、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坚持经常 抓、抓经常,每月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进行百分制考核,评选“流动红旗窗口”和“优质服务标兵”,并予以通报。一年来,全体干部和窗口工作人员无违法违纪行为,无贪污受贿、无抹牌赌博、无超计划生育、无滥用职权现象,树立了 为民、务实、清廉的机关 形象,赢得 了广泛赞誉和普遍 好评。
二、存在问题
1、在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方面。一是少数窗口单位没有按要求将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继续搞“多头受理”、“双轨运行”,或把重要的审批环节下放到所属二级单位,规避监督。二是少数窗口单位对窗口工作人员授权不充分,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的提高。三是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以及需要特事特办的项目协调任务重、难度大。四是窗口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难以有效发挥。
2、在服务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方面。主要是少数部门执行县委、县政府已经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不坚决、不彻底,甚至人为设置障碍,政策效益难以有效发挥。还有少数部门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八项制度”置若罔闻,利用行业管理职能和部门优势,频繁到企业生产经营场所检查,动辄处以罚款,对重大行政处罚不备案或者首违而罚,甚至混淆执法机关和协会组织职能职责,超标准、超范围和“搭车”收费。
3、在查处经济发展环境投诉方面。随着各部门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加之市场主体担心打击报复,不敢、不愿举报、投诉,投诉量呈递减趋势。同时,对经济发展环境投诉案件的查处,多是对事不对人,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
三、200 8年工作思路
2008年县行政服务中心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发展这一主线,突出健全体制机制、狠抓督办落实两个重点,打造行政审批、行政服务、投诉查处三大平台,做好规范行政审批、服务重点企业、查处投诉案件、加强队伍建设四项工作,建设学习、创新、服务、和谐、廉洁五型机关,全力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1、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能。一是规范项目进驻。加大清理、督办、查处力度,认真落实竹政文通知[2007]2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到行政审批项目应进俱进,杜绝“多头受理”、“双轨运行”。二是督促窗口单位赋予窗口工作人员充分的审批和办理权限,实现权责统一,确保办事窗口既受又理,真正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三是督促窗口单位加大行政审批科室股(二级单位)的衔接协调力度,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间,避免办事群众在窗口、部门之间来回跑,逐步形成“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一切围绕发展转”的行政审批工作格局。
2、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水平。一是按照“一门受理、统筹协调、规范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项目,牵头组织相关部门搞好并联审批服务。二是进一步完善投资代办制度,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联合办理、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全程、无偿地提供代办服务。三是会同县经济局等相关部门加强对规模企业、民营大户、重点项目的重点保护和跟踪服务,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供全方位服务。
3、进一步加大投诉查处力度。一是加强督办检查,定期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督办检查,重点督查各项优惠政策和“八项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抓好整改。二是坚持坚持“有报必接、有举必查、有乱必纠”,认真受理查处行政审批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对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个案,动真碰真,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净化经济发展环境。
4、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思想教育、建章立制、考核奖惩为抓手,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措施,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考勤情况、工作情况、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督办和检查,切实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力求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有有新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提高,努力打造服务品牌。
这三个月,我先后跟随林老师参与办理和接触了xx安装有限公司和xx建筑公司虚报注册资本案;跟随刘老师参与办理了xx发展有限公司涉嫌不正当竟争案;跟随蒋老师和俞老师开展钢材的专项整治系列活动;协助调查xx有限公司涉嫌利用独占地位滥收费用案;也跟随其他组的老师和学员们调查了有关虚假宣传方面的案件;耳闻目染了执法局保护知识产权,集中查处xxx多家店铺的商标侵犯案等等。有幸听了高老师讲授的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培训会,郭处长讲授的证据和取证的有关知识,汪处长讲授的两虚一逃案件的查处,以及与xx关于公用企业违法行为查处的交流座谈会、xxx商标真假辨别说明会等等。通过培训学习,有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是感受到了执法局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办案人员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机智的头脑、灵活的询问技巧、深厚的理论功底、广泛的知识面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特别是市局在xx年的几个专案中,组织有力,有计划有策略,法制提前介入,成立专案组,召开案件评审会等等方式,充分发挥群策群力,不畏艰难的成功查办了几个大要案件。使我认识到,要有一支打得硬仗的执法队伍,不仅需要有业务水平过硬的执法办案人员,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也充分体现了执法局是一支管理严谨、有序、规范的组织,有一支能干、会干、肯干的队伍。
二是学会了在执法办案中遇到各方面阻力和困难的时候,要不畏艰难,有智有谋。在与蒋老师和张老师到云阳县协助调查云阳XX有限公司涉嫌利用独占地位滥收费用案中深有体会。在遇到当事人不配合、不讲理,社会地位复杂的情况下,如何破解难题,这不仅需要机智的头脑与当事人较量,也需要平时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配合以及充分利用媒体、舆论的监督力量等等。同时,通过该案也充分体会到了在案件调查取证过程中,第一手资料提取的重要性。如果不及时提取到第一时间的第一手资料,将会给案件以后的查处工作带来无法想象的被动和艰辛。
三是深感学无止境,要更深入学习掌握的知识太多了。只有在精通我们部门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才会有敏锐发现案源和查办案件的能力。通过这次培训,使自己过去一些比较模糊的概念和知识点变得清晰明了,对相关法律的理解、询问方向和技巧、证据的收集、案件的定性、自由裁量权的掌握、说理性文书的制作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让我看清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江岸区人口计生委
田元成
一、人口计生依法行政主要法律依据
目前,人口计生系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法律体系,我们日常工作使用较多的法律法规规章共有7部。按法律体系自上而下划分,其中:
法律1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行政法规3部:分别是国务院颁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
地方性法规1部:即《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部门规章1部:即国家计生委、卫生部、药监局8号令《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规定》
政府规章1部:即《湖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
二、湖北省地方性法规政策的主要变化及执行
就人口计生政策而言,我们主要执行的是地方性法规省条例,值得注意的是,从1979年到2009年30年间,省条例先后修改完善5次共计6个版本,其中2009年3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是我们目前执行的最新版本。现执行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与省条例前5个版本相比,政策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那么,历史遗留的政策执行如何处理就是一个不得不注意的问题。概括讲,按《立法法》规定,新法规出台就意味着旧法规废止,但是按省条例解释“不朔及既往”原则,在新法规生效前发生的生育行为仍然执行原法规的规定,这就意味着原省条例5个版本仍然对某些情况有法律约束作用。
(一)政策变化主要有六点(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原省条例比较而言)
1.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孩子,另一方未生育过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2.取消了生育间隔期。
3.社区发放独生子女费扩面到无业居民和个体工商户。4.先生育一孩后补办结婚证和符合政策未经批准生育二孩的,从原来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改为行政处罚。
5.党员、干部、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生育的不再是模糊的“行政处罚”,而是按规定直接“双开”。
6.农业户口的国家公职人员不享受农村村民的生育政策。
(二)变化后的政策执行
按省条例解释原则“不朔及既往”的规定,也就是说,最新版本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执行针对的是2009年3月1日以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以前发生的事情和行为是什么时候的仍然执行当时的条例规定,简单地讲可划分三个时间段:即2003年1月1日前发生的违法生育行为,执行1988年3月1日生效的《湖北省计划生育条例》;2003年1月1日至2009年2月28日之间发生的违法生育行为,执行2003年1月1日生效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09年3月1日以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执行2009年3月1日生效的《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三、社区(村)计划生育规范要求
(一)依法行政(协助各级落实好管理和服务工作)
1.有社区(村)与辖区单位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协议)书并装订成册
2.有社区(村)与房屋出租户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协议)书并装订成册
3.有社区(村)与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签订的计划生育合同(协议)书并装订成册
后湖街、谌家矶街各社区(村)还应有新婚夫妇计划生育合同(协议)书、一孩夫妇计划生育合同(协议)书、二孩夫妇计划生育合同(协议)书,并装订成册。
(二)孕情跟踪情况(落实孕情跟踪管理责任制)1.有孕妇跟踪随访服务台账,明确跟踪责任人。2.孕妇怀孕3个月登记为及时登记,怀孕4个月且每月不间断随访为及时随访。
3.孕情消失要及时向街计生科报告,并配合街计生科及时查处。
4.孕情消失个案按一人(例)一档归档管理。5.“双禁”醒目标识上墙。
(三)奖励扶助工作(协助做好奖扶工作)1.有独生子女保健费签字发放名单并装订成册
2.有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扶对象名单并装订成册 3.有灵活就业退休人员计划生育奖励对象申报花名册,并按上报批次装订成册。
(四)计生有关证件办理情况(依法办理相关证明)1.有受理初审申报一孩《生育服务证》、内二《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登记台账。
2.有出具各种计划生育证明登记台账。
3.按要求做好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公示工作。
一
一、总则
学习是员工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和重要途径。班组成员要提高对理论和技术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做学习型员工,严格按照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加大建设学习型班组工作的力度,实现学习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特订立此学习制度。
二
二、学习组织
班组长负责制定班组成员的集体学习计划,安排学习内容,组织学习活动,监督和跟踪学习活动的成效。
三
三、学习内容
和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四
四、学习形式
一是集体学习,由班组长根据当前工作需要,综合班组成员提议确立学习主题,指派相关人员准备学习内容,并安排时间地点由全体或部分班组成员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
二是个人自学。由个人根据自身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和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学习的心得如有推广价值可向班组长申请组织集体学习,由本人向班组成员进行培训。
五
五、学习时间
每周四下午3:00—4:00学习。
六
六、学习要求
11、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着眼于学习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2、每次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学习心得。
营销班
【农业行政执法培训学习制度】推荐阅读:
农业行政执法考试试题06-20
农业局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工作上半年总结12-31
农业依法行政论文10-08
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07-05
巫山县2010年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总结10-04
新和县农业局2011年行政执法工作计划06-25
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学习感想10-23
农业现代化专题培训学习心得06-15
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和资格管理制度01-06
农业综合执法调研报告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