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管理员岗位职责(共14篇)
一、体育馆管理员是体育馆日常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体育馆使用、安全、卫生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
二、开放时间分为体育教学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体育教学时间依照每体育教学安排,教学时间所有场地首先保证教学用;课余体育锻炼和训练有体育部具体安排。
二、进入体育场馆须服从任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管理,爱护场馆内公共设施和体育器械。
三、上课时间,为保证正常体育教学,闲杂人员一律不得进入馆内。
四、课外活动时间,运动场地首先保证各运动队的训练使用。使用体育馆进进行体育训练需向体育部申请。
五、各运动场地是进行体育活动的场地,无特殊情况不得进行他活动。全校师生员工有责任自觉爱护,相互监督。
六、借用场地,必须遵守体育馆借用流程,填写《体育馆借用申请表》借用手续。在不影响学校常体育教学、训练的情况下,经校领导同意方可借用。申请者必须为我校正式在编教职员工,申请者负责体育馆使用期间的安全、卫生等面的管理。
七、因为失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体育部所有。
体育场馆管理员岗位职责
体育场馆管理员是体育馆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执行学校的场馆使用规定,服务于教学、训练和比赛,负责场馆的卫生、设备设施的维护及安全保卫工作。岗位职责和具体要求如下:
一、教学、训练和比赛工作:
1、根据体育部总体安排,按时提供场地,保证教学、训练和比赛活动正常进行;
2、上课期间进体育馆上课班级按照体育部教学工作具体安排执行,特殊情况需向体育部申请;在体育馆内上课的任课教师负责管理自己任课班的学生安全卫生的相关事宜;
3、课余在体育馆训练必须由教练员向部门提前申请,教练员现场全程负责管理好队员;
4、体育馆中举行体育比赛或其他学校重大活动期间,比赛和相关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全程参与管理;管理员提前打开安全通道的门锁,全程参与管理。二.安全保卫工作
5.体育馆常规开发时间为:上午8:00——11:10,下午2:00—6:45;管理员按时开启和关闭场馆大门,每天晚上关闭电器的总开关。保管好钥匙,不得随意外借,借出钥匙要有登记。
6.不得擅自允许外单位人员使用场馆,借用场馆需填写《体育馆借用申请表》,履行借用手续(附件1)。
7.管理员负责本楼栋内公物的检查、维护和报修。每天进行例行常规检查并做详细记录。检查内容包括:门窗、锁、消防器材、电器、体育器材、运动场地、厕所以及场馆周围的围网等,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一、深化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教学改革仍在继续,并且要持续优化,在保证体育课时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将教学成果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认清学校体育的本质,明确学校体育的地位,提高专业能力,提升业务素养,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丰富学校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活动形式,延伸体育活动空间,增强活动实效。
体育课程、教材内容是国家纲领性要求,体育教师要一专多能,甚至是多专多能。要关注教材,重视教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切实了解学生、吃透学生,同时要正确认识自己,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切实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开发家庭体育项目,合理安排体育家庭作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活动兴趣,强化活动意识,让课间、课余、课外的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助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二、注重教体结合,完善训练和竞赛体系
《意见》更加明确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兴趣培养与运动技能提高并进,在所有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展现的舞台,培优拔高,发现、培养、输送更多的竞技型体育人才。
三、增强基础能力,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
《意见》中明确提出提升学校体育保障水平的方法与措施。而体育教师也要主动提升专业素养和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想要保障自身的权利,就要明白权责对等,切实提高执行力,不能再出现口头应允、行动应付、不想付出、只争利益的行为和现象。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岗位需求;课程设置;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11-1531-03
本文从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和多数院校的专业办学实践入手,进一步分析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以期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近年来相关的教育文件及研究论文,并收集和参考了20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及专业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1.2调查法通过访谈法对20家社会用人单位(包括商业健身俱乐部、健身中心、体育产业开发公司、群众体育行政管理机构和大型企业等部门)的领导或负责人进行调查,并对本专业毕业生、实习生200余人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了解当前大众健身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1.3逻辑分析法对当前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并结合社会需求调查等情况进行推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
2.1.1社会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体育市场的逐渐完善、人民群众体育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健身指导人员(尤其是私人教练、各热门健身项目的授课教练等)以及健身市场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人员等都将带来极大的社会需求。据调查显示,目前的从业人员中多数人员由于缺少必要的专业学习或专业教育,理论知识相对缺乏,特别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开具健身运动处方并进行运动营养、保健等科学指导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在市场开发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差。由于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或不足,势必影响了体育健身服务质量与市场的开发。
2.1.2职工体育的广泛开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领域据调查显示,不少知名企业不仅投资建造了体育场馆和组织各类员工体育活动,而且定期为员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充分认识到了员工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仅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条件,而且也是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措施。此外,当代体育文化的重要魅力之一还体现在其精神文化,即弘扬人文精神,通过“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有助于培养一流的员工队伍,从而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调查显示,目前各相关企业尚缺乏开展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人才和科学健身指导人才。随着企业对体育文化的重视和职工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必将成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的新领域。
2.1.3社区体育的开发与发展呼唤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各类居民健身活动站(指导站)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参与活动的人员以老年人群为主,大批的退休职工(包括下岗人员)拥入社区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此外,双休日、寒暑假等节假日期间各类人群对体育健身均有较强烈的需求。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社区建设与发展中对于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的投入逐渐加大,特别是随着大众体育消费观念的提高和对体育健身的强烈需求,社区建设中经营性的运动场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商业体育俱乐部健身的人群占体育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调查显示,当前社区健身场馆的经营中专业管理人员及健身指导人员相对缺乏。随着国家对社区体育的高度重视和社区体育的进一步开发与完善,必将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2.2社会需求岗位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通过对社会需求岗位相关负责人的访谈调查以及本专业毕业生、实习生的岗位工作实践,我们认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如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
2.2.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应较好地掌握各项健身技能及其专项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运动人体科学和人文社科等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用较系统和扎实的业务知识为会员做高质量的健身指导;掌握一定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及大众体育的组织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以适应健身俱乐部及大型综合健身场馆的会藉部、市场部等相关岗位工作需要,并适应社区体育、职工体育的深入开展对本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2.2.2具有较高的健身指导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较好地传授健身运动技能,并能运用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会员提供健康诊断与科学健身指导(包括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处方制定与实施、运动营养与保健等方面的指导)。为了适应健身教练岗位工作的要求,还应取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如“国家级健身指导员”、“体适能教练”和由红十字会认定的“心肺复苏急救”(CPR)等职业资格证书。
2.2.3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爱岗敬业,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并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言谈举止,以及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做好健身服务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
2.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思路
2.3.1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学科基础与基本要求在国家教育部本科专业规范中已明确规定了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学科是“体育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1]。作为由三大主干学科相交叉而形成的体育学专业,有着与众不同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特色,不仅与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应用社会科学的联系极为密切,而且涉及了体育学二级学科诸多领域的知识,如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从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分析,应系统学习和了解体育社会科学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社区体育与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推广等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大众体育、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分析,应系统学习和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胜任体质监测、健康评估、制定健身运动处方与健身效果评价,并能提供体育保健和为特殊人群提供健身指导等。从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分析,应具备指导大众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掌握常用的体育健身方法与技能,熟悉常用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具备较高的指导水平。此外,随着体育休闲产业的兴起,了解并掌握体育休闲理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理论,以及户外运动相关的技能与指导能力等,都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能力。
2.3.2当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从多数院校课程设置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上围绕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并根据各地区特点和学校办学优势设置相关类别的课程[2]。总体而言,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也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1) 课程门类较多,但主导方向模糊,专业主干课和特色课不够突出。2) 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相脱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受学校教学场馆、设备等硬件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尚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学生对相关的岗位工作显得力不从心[3-4]。3) 知识覆盖面不够广,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相对缺乏。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使学生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
2.3.3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和思考:
2.3.3.1面向市场,适应需求专业的生存与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因此,我们要把人才培养的视野投向社会、投向市场,在服务于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要以现阶段我国体育休闲与健身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课程并加以改革创新。
2.3.3.2按有关专业规范的基本要求设置课程,突出主干作为支撑社会体育专业的三大主干学科,都有体现其学科特点和要求的相关课程或课程群,专业主干课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的专业课程,能授予学生最核心、最基本和最精华的知识。因此,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按照教育部有关专业规范的要求,突出主干课程,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学校自身优势与办学特色开设专业特色课程。
2.3.3.3横向拓宽、纵向加深专业领域,培养宽厚的专业素质在加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以使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纵向加深,并通过跨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和适应能力。有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学生的后劲才大,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岗位和职业不断变化的需要。
2.3.3.4与社会需求接轨,突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实践教学环节引入教学过程是适应形势发展、改革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5]。除必须参加的专业实践、实习外,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应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活动,使实践课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3.4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构想
2.3.4.1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根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岗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课程设置应由如下几部分构成。
1) 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人文素养和现代科学知识等基础素质为教育目标。主要包括政治理论、外语、计算机及人文社科类等课程。一般以公共必修课形式出现,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多为限选课。
专业基础课:使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主要包括构成体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类课程,如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运动人体科学以及体育教育科学类等课程。一般多以必修课形式出现。
2) 专业课:按照教育部有关专业规范设置专业主干课(或核心课),授予学生本专业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以必修课形式出现。主要包括:①专业理论类:大众体育与休闲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课、指导大众科学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课等;②专业技能类:围绕当前市场需求量较大、大众参与度较高的健身项目开设相关的课程,如健美操、健美运动、游泳与救护、网球、羽毛球、篮球和太极拳等,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的健身技能,另一方面也为其后的专项提高奠定基础;③专项提高课:紧密结合岗位需求和学生个人特点选择1-2个(或主、副项)技能项目加以提高,形成本人的专长。
3) 选修课:包括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 专业方向限选课:为使学生在专业的纵向上加深或横向拓宽而设置的专业性较强的选修课。可以设置为课程模块,也可根据各院校优势、特色与传统而设置专业方向。如体育休闲与健身指导、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旅游(或户外运动)、健身俱乐部私教、高尔夫运动与管理、社区体育或职工体育等方向。此外,还应随着市场变化开设新兴健身项目的选修课,如水中健身、瑜伽、壁球等课程。
任意选修课:其课程特点应突出地表现为跨学科、跨专业以及边缘交叉或综合课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领域和就业的适应面。
4) 实践课: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应使课堂教学与技能培养和专业实习紧密结合,在教学计划的每一门课中都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课,并使相当比例的课程学习放在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基地进行,如体质测量与评价、运动处方、器械健身、新兴健身项目介绍等课程。
此外,为了更好地与就业接轨,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为学生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必要的基础,并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专业教育和学习的基础上,努力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必要的基础。
2.3.4.2课程设置与改革的特点1) 高度的适应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课程体系符合教育部的有关专业规范,适应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并适应了社会发展与岗位工作的需求。既按有关规范设置了本专业共同的核心课程,又可发挥各院校的办学优势,开设特色专业方向与相应课程。以避免出现某些学校偏离专业规范而随意设置课程的现象。
2) 主干课程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在专业课程筛选中,尤其注重增加休闲健身类、减少竞技体育项目的内容,以避免与体育学其他专业(如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等)的课程相雷同,突出专业特色。如体育休闲理论与实践课;指导大众科学健身的理论与实践课;当前大众参与度较高、社会需求较大的健身技能类课程。
3) 夯实基础,突出技能。将基础课提到应有的高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大基础性课程的覆盖面,改变高校体育专业以往课程设置中基础知识薄弱(如人文社科课程比重不足)的现状;并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如开设专项技能提高课),使其成为学生步入社会的敲门砖。
4)加大选修课比重,拓宽专业知识领域,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专业限选课仍是学生应掌握的内容,但面向不同的领域,不仅有利于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任选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有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
5)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与人才市场接轨,与岗位需求衔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技能和岗位工作的结合,使课程设置与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6)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自身办学困难,增强办学活力。通过与健身俱乐部等单位联办教学实践基地等形式,解决高校自身场地、设备不足等困难,如新兴健身项目介绍等课程,可利用教学实践基地授课。实践证明,这一途径是完全可行的。
3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健身需求的不断增多,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有所脱节。只要以市场为导向,与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合理设置课程并加以改革创新,定能在服务于社会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1998.
[2] 赵顺来,刘颖,徐大林等.适应社会,办好社会体育专业,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1):18-19.
[3] 冯晓丽.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2):72-73.
[4] 程杰,龚健.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5):38-41.
一、认真学习体育卫生管理有关条例,制定体育器材保管使用制度,保管体育器材、用品,确保体育课教学及校有关运动会、课外活动顺利进行。
二、认真做好器材的添置、验收、登记、颁发、回收、清点、保管、维修保养和报废工作。熟悉体育器材,主动向体育教师提供教学的器材设备。
三、每次领出器材、用品使用后,必须签名验收,做到账物相符,并做好保养工作,若发现损坏、损失等,马上报告教务处和体育教师,及时处理并作记录。对故意损坏体育器材、用品要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四、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办理出借和回收工作。经常对师生进行爱护器材,遵守管理制度的教育,制止一切破坏、浪费学校体育器材等不良行为发生。
五、必须按时上、下班,做好信号按时打铃工作,在休息日和节假日不打铃,营造一个安静、安全的校园环境。
一、爱护公物,主动热情,服务周到。
二、遵守纪律,保证工作,有事请假,无故迟到早退,按规定处理。
三、每次上课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下课后,整理归类摆放好体育器材。
四、借还体育器材,当面查点清楚,过后责任自负,如有损失,按处理办法办理手续。
五、器材室的物品仅供教学和群体活动专用,当日借
还,不对外借用。
六、每学期终,清理器材,破损登记造册,报有关领
导核减,丢失照价赔偿。
七、保管器材,做好防火、防水、防盗工作。
陈吴乡中
一、器材管理员全面负责全校体育器材及运动场地的管理。固定资产和其他体育用品一律入帐后使用,要做到帐物相符,定期对帐检查。
二、对现有器材要分门别类,存放整齐,注意防火防盜,防霉变。
三、要定期对体育器材进行检蜇和维修,确保教学与训练的需要保证教学的使用安全和使用率。
四、严格按照出借制借、收器材。为为保证教学和训练的需要,体育器材一般情下不外借,特别是易损的物品和器材,如:球类等。
五、体育教学和训练使用的器材,必须须由任课老师负责借还,如有丢失,负责追回或令其赔偿。
六、凡需购置的体育器材,应有体育组提出购置计戈划,由校长批准方可购置,一般每学期制定购置计划一次。
七、加强运动场地的管理,严禁各种车辆和外来人员进入场地,影响正常的教学与训练。对场地和场地内的器材要按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场地内不能堆放任何物品和建筑器材。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依托体育与健康教学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为就业奠定基础。
一、培育优良品德, 立就业之根本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 通过身体练习的手段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是就业的根本, 更是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是一项有组织性、纪律性的集体活动, 各项体育运动本身都具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和活动规则, 要求学生必须自觉遵守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严密的组织形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并使这种组织纪律性成为未来就业的保障。
如, 整队时强调“快、静、齐”, 即有组织、有纪律。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整队时经常出现学生迟到、懒散和队伍不整齐的现象, 而学生对此却不以为然。对此, 在电子09 (1) 班的教学中, 笔者尝试在每排队伍中选出小组长, 由其负责管理该组学生;体育委员管理组长, 并做好全班的记载。对于上课迟到或违纪的学生, 每发现一次扣1分, 反之, 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则加1分, 综合后一学期扣分超过5分以上者, 期末考核不合格。同时, 对于迟到或违纪的学生, 要求他们在课后必须写500字的说明, 其内容包括事情的原因和自己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明显提高, 在班集体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 该班也被评为了市优秀班集体。
此外,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第一, 学生常因一些小事而请假, 如, “老师, 今天我感冒, 请假”;“老师, 我脚酸想休息”等。第二, 因为练习强度或运动量较大而产生退缩、畏惧心理, 导致练习“打折扣”, 甚至半途而废, 少练和不练的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女生) 。第三, 在比赛中, 因为落后或者对手的强大而出现消极情绪, 甚至放弃比赛 (男生居多) 。针对上述现象, 体育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 积极引导、激励, 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如, 在长跑练习中, 可以调整时间规定, 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运动量, 不轻言放弃;可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通过让学生观看精彩比赛和真实的案例回放培养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
二、增强体能素质, 促进持续发展
学校培训就业处对近3年的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 发现许多学生的第一份工作长则一年半载, 短则1~2个月, 频繁跳槽现象较为普遍。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感觉工作强度大, 身体疲劳, 无法承受而无奈离职。因此, 提高中职学生的体能素质, 使他们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刻不容缓。2008年, 学校针对一年级862名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后,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统计发现, 学生的耐力、上肢力量和柔韧性素质较差, 而这些身体条件上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让学生学习与职业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 为就业奠定基础。
如, 针对学生耐力较差的问题, 笔者把耐久跑项目作为身体素质练习穿插在整个中职体育教学中, 作为每学期必考项目进行练习和测试, 增强学生的体能。再如, 考虑到电子和机电专业男生的未来职业对上肢力量的要求相对较高,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安排双臂屈伸、引体向上和哑铃等练习手段, 并在课外活动中辅导学生自主进行俯卧撑练习;同时, 以篮球为主要项目开展练习, 增强学生的上肢力量。再如, 旅游和会计专业的女生未来从事前台服务、会计收银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在教学中, 应经常进行舞蹈、体操动作的锻炼, 以软式排球等为主要运动技能项目进行练习, 以塑造学生良好的体形, 增强身体柔韧性。
三、提高合作能力, 拓展就业空间
2009年,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 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中职学生面对就业, 除应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还应具备与人合作的能力, 否则难以适应社会。
体育比赛是一项有鲜明的集体感、荣誉感和竞争性的运动。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自觉地克服个人欲望, 按照集体的共同义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使其符合运动的规则和集体的需要,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这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中职体育教育教学应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上, 积极组织各种体育比赛, 如篮球赛、足球赛、田径赛、冬季三项赛和校园吉尼斯等, 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如, 在足球比赛中, 笔者设置了“助攻王”的评选, 突出足球比赛中助攻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比赛中积极传球, 为同伴得分创造机会, 明白团队合作是球队取胜的法宝。在篮球比赛中, 从淘汰赛开始进行“助攻”的技术统计, 把统计结果作为“最有价值球员”的评选标准之一。通过这些措施, 无论是场上运动员还是场下球迷, 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并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合作的习惯, 提高合作能力。
关键词:高校场馆;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76-01
高校维护、管理与规范体育场地,使其能更长久有效的服务学院师生,保证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的安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好体育课、确保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体育场地(场馆)、器材设施的管理力度,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保障学生在体育课、训练、比赛、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安全,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开展体育活动,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社会服务等群体活动和学生课余锻炼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主要采取学校体育部门直接统一经营、集体承包经营、租赁经营、与别人联合经营以及几种方式混合使用的经营方式。在调查的有偿开放的高校中,有 60%的高校选择学校体育部门直接统一经营,40%的高校采用混合经营的方式。在体育场馆规章制度建设方面,各高校体育场馆还没有很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有将近一半的学校缺乏详细而完备的管理规定,在将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有偿开放时,也仅仅制定了一些有关收费标准的规定。有的学校做了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有管理规章的高校有偿开放率较高,开放较好的高校,随着场馆的进一步开放,规章制度也进一步的完善。
(二)体育设施管理。
1.开放时间: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在校师生对于场地开放时间基本满意,能够满足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丰富课余生活的基本需求,体育设施开放时间都是全天,满足早锻炼和晚上运动时间。
2.收费标准与对象:调研显示,有偿使用体育运动设施利大于弊,一方面,有偿使用运动设施,能够使其得到定期的维护与检修,保证了师生运动锻炼的质量与使用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在校师生自觉维护公共体育设施的意识。对于在校师生都是免费。我校对于校外人士来校锻炼的管理上较宽松,没有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出入自由以及共享现有资源的权利,收费标准也比较低,容易接受,满足正常锻炼需求。
3.高校体育场馆规格齐全、设施齐备、档次较高,在确保教学、训练、科研,学校大型活动、各种重要集会,本校师生员工健身需要的前提下,对高校体育设施进行市场化开拓,为社会各界体育爱好者提供有偿服务,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
(三)体育场馆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要更新观念。
高等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最后阶段,而高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培养人、教育人。因此,我们在体育场馆管理中,应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训练和竞赛同经营的关系,合理使用体育场馆,做好有偿服务。学校有关部门应对场馆的经营重新进行思考,要打破陈旧的观念,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全面向社会开放,学校应在宏观上分析研究,对场馆的经营起导向作用,要放权让有关管理部门大胆经营,减少微观上的政策干预,理顺学校有关部门与体育部门的经济关系,调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队伍做好管理工作。
首先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当前学校体育场馆经营过程中,许多管理人员都是本校的体育教师,他们尚未真正明确自己是一个服务者,缺乏正确的定位,无法对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加强管理,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专门的管理人员,让体育部的教师专门组织培训各种类型的训练班,为经营创收创造有利条件,树立新的观念是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一项当务之急的工作。
3.健全高校体育创收的财务管理制度。
当前全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有偿服务活动,由于这类活动都是近年涌现出来的,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学校无论采取哪种管理模式都应当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采用收支两条线,并有专门人员管理财务工作增收节支,按学校要求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建议
1.在保证教学、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将体育场馆合理进行开放。
2.政府部门给予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制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场馆设施的管理,施行保险制度保证学校和体育锻炼者的安全。
3.合理安排开放时间和制定收费标准,适当延长晚上和节假日的开放时间。
4.将社会管理引入体育场馆管理,利用传媒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体育锻炼者个性化服务需求。
三、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除自身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之外,也开始积极面向市场进行经营和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开发道路并不平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不断探讨,实践中不断总结,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高校、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0-23.
[2]任丽萍.从经济学视角看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行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81-82;106.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体育部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聘用和管理工作,根据《华南农业大学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华南农业大学教师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基本原则
第一条岗位设置原则。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由体育部制定讲师以下(含讲师)专业技术人员聘任管理办法。体育部按照发展总体目标,根据体育学科、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要,科学地设置岗位。教师岗位设置除遵循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需设岗,优化结构。根据体育部教学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级岗位,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各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教学、群体竞赛与科研相结合。以教学为中心,结合群体竞赛、科研等任务来确定教师岗位设置标准、方案和岗位职责,使各类岗位职责、任务及目标密切相关,以保证教学、群体竞赛的正常进行。
(三)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结合。提倡和鼓励教师个人目标和团队建设目标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既激励个人奋发进取,又提升整体学术水平的体制和机制。教师岗位设置要建立以业绩为导向,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同时兼顾资历和历史贡献。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二条岗位类别。教师岗位。
第三条岗位等级。按照学校对专业技术岗位的分类及分级,体育部讲师以下(含讲师)岗位如下:
(一)讲师岗位分3个等级,即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国家事业
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八至十级。
(二)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员级岗位,分别对应国家事业单位专
业技术岗位的十一至十三级。
第四条岗位结构比例:体育部教师岗位讲师一至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3:4:3。初级岗位之
间的比例为4.8:4.8:0.4。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讲师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八级岗位)主要职责:
(一)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指导学生阳光体育工作。
(二)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符合减免条件的以减免后计算),无教学事故发生,且教学效果良好。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主持或主要参加(前3名)1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
(四)发表本专业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教改论文、出版教材或取得其他科研成果。
第六条讲师二级岗位(专业技术九级岗位)主要职责:
(一)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指导学生阳光体育工作。
(二)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符合减免条件的以减免后计算),无教学事故发生,且教学效果良好。
(三)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主持或主要参加(前5名)1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
(四)发表本专业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教改论文、出版教材或取得其他科研成果。1
第七条讲师三级岗位(专业技术十级岗位)主要职责:
(一)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指导学生阳光体育工作。
(二)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符合减免条件的以减免后计算),无教学事故发生且教学效果良好。
(三)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参加1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
(四)发表本专业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教改论文、出版教材或取得其他科研成果。
第八条助教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主要职责:
(一)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指导学生阳光体育工作。
(二)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符合减免条件的以减免后计算),无教学事故发生,且教学效果良好。
(三)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参加1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
(四)发表本专业的研究论文、教改论文。
第九条助教二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主要职责:
(一)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指导学生阳光体育工作。
(二)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符合减免条件的以减免后计算),无教学事故发生,且教学效果良好。
(三)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四)撰写本专业的研究论文、教改论文或教学总结。
第十条员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三级岗位)主要职责:
(一)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并指导学生阳光体育工作。
(二)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符合减免条件的以减免后计算),无教学事故发生,且教学效果良好。
(三)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第四章聘用条件
第十条基本条件。应聘者应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治学严谨,学风端正,教书育人,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和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科研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一门以上外语;身体健康,能全身心投入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愿意履行规定的岗位职责并具备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承担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且聘期考核合格。
第十一条资格条件。申报讲师一级岗位须在讲师二级岗位上工作4年以上(首聘除外);申报讲师二级岗位须在讲师三级岗位上工作4年以上(首聘除外);申报讲师三级岗位,须取得讲师资格;申报助教一级岗位须在助教二级岗位上工作1年以上(首聘除外)。
符合岗位直选条件者,可适当放宽任职年限。
第十二条讲师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八级岗位)评选条件。已聘讲师级专业技术职务12年以上者,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或已聘讲师级专业技术职务8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三者;或已聘讲师级专业技术职务4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四者,可申报讲师一级岗位。
(一)校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获奖者。
(二)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团体排名前8,单项个人排名前6)。
(三)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无教学事故发生;有四个学期以上学生评教结果在本单位排名30%以内。
(四)聘前4年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
(五)聘前4年内,主持或主要参加(前3名)1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
(六)负责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工作。
(七)参加同行公认的省级以上专业比赛获奖。
(八)担任学院或协会阳光体育活动指导老师。
第十三条讲师二级岗位(专业技术九级岗位)评选条件。已聘讲师级专业技术职务10年以上者,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或已聘讲师级专业技术职务6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三者;或已聘讲师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之四者,可申报讲师二级岗位。
(一)校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获奖者。
(二)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团体排名前8名,单项个人排名前8)。
(三)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无教学事故发生;有四个学期以上学生评教结果在本单位排名50%以内。
(四)聘前4年内,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五)聘前4年内,主持或主要参加(前5名)校级以上科研项目1项。
(六)负责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修订工作。
(七)参加同行公认的省级以上专业比赛获奖。
(八)担任学院或协会阳光体育活动指导老师。
第十四条讲师三级岗位(专业技术十级岗位)评选条件。原则上取得讲师资格的第一个聘期可直接聘用。上一聘期考核合格的讲师三级岗人员,经本人提出申请,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直接聘用到讲师三级岗位。
第十五条助教一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一级岗位)评选条件。已取得助教资格,且符合下列条件之四者,可申报助教一级岗位。
(一)校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获奖者。
(二)每学期完成体育部教师人均教学工作量,无教学事故发生,(符合减免条件的以减免后计算),且教学效果良好。
(三)担任校运动队教练。
(四)担任学院或协会阳光体育活动指导老师。
(五)主持或参加校级以上科研项目。
(六)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定水平的论文。
(七)参加同行公认的校级以上专业比赛获奖。
第十六条助教二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评选条件。原则上取得助教资格的第一聘期可直接聘用。上一聘期考核合格的助教人员,经本人提出申请,可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直接聘用到助教二级岗位。
第十七条员级岗位(专业技术十三级岗位)评选条件。在相应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
第十八条以上论文均指以第一作者或以通迅作者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
第十九条凡标明有“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如“四年以上”含四年。
第二十条科研项目和学术期刊的级别界定按《华南农业大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的规定确定。
第五章岗位聘用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体育部成立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内,按照岗位设置实施方案,遵循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开展岗位聘用工作,负责体育部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条件的拟定和人选的遴选;并报学校审议、备案。
第二十二条聘约管理。由学校与受聘者在平等自愿、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受聘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聘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以及聘用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学校与受聘教师签订聘用合同时,可以按规定约定试用期。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变更。聘用期一般为4年。离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一个聘期的受聘教师按实际期限聘用。按国家规定达到退休年龄因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需要且根据学校相关政策可延退的教授,身体健康,经本人书面申请,可在所聘用岗位上工作到学校相应规定的退休年龄。
第二十三条岗位考核。考核分为考核和聘期考核,以聘期考核为主。考核按照相应岗位的职责进行,考核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的情况,重点是工作业绩。实行职业道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考核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岗位变动、奖惩和续聘或解聘的依据。聘用合同期满,严格按照相应岗位的职责进行聘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做出续聘、岗位调整或解聘的决定。
第二十四条 按学校规定,新评专业技术资格教师在有空缺岗位的条件下,按照岗位条件聘用到相应岗位等级,一般为同级别教师岗位的最低等级。为适应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对当年新引进的优秀拔尖人才和部分教师主要岗位,由校长提名,按照相关程序确定其岗位等级并聘任到相关岗位。
第二十五条 经学校批准出国的教师,在出国期间保留其岗位,逾期未回国者,学校不再保留其岗位。
第二十六条 按学校规定:中级以下教师岗位实行“非升即转”制度。从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和全员聘任制开始,若任初级岗位达8年,中级岗位达12年以上仍不能满足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人员不再续聘教师岗位。符合其它岗位规定的聘任条件者可以申请竞聘其它岗位或调离学校。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体育部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职责:
一、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特长。
二、负责学校体育教学、间操、课外活动、运动队训练和各种竞赛组织和实施。
三、负责体育器材的保管、使用、维修及体育场地建设。
四、执行新《课标》,确保教学及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工作。
标准:
一、坚持集体备课,钻研业务,探索教学新途径,改进教学方法。
二、穿运动服上课,做到口令准确、动作规范、组织严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技能。
三、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运动安全教育。
[关键词] 高校体育场馆 产业化 经营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教学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校体育场馆的根本功能:一是为高校体育教学服务;二是高校师生从事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场所。随着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整个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高等院校的管理和运作正日益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不可能完全通过国家划拨经费的形式来维持简单的只投入不产出的状况,必须通过相应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活动,创造必要的经济效益;同时,高校体育场馆因其在整个社会体育设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和满足大众体育需求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是解决社会体育场地不足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然发展。
一、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的现状与趋势
根据2005年1月11日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正式公布的统计结果: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体育场馆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馆总数的3.4%。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高校体育场馆在其地理位置、价格方面有着较明显的优势,吸引着一大批健身群体,成为大众健身场所的重要资源。为了充分挖掘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资源的潜力,国家教委、国家体育总局先后发布了有关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文件,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了政策支持。
1.高校节假日体育场馆利用率低
高校双休日、节日和假期并不是学生体育运动的主流时间,相对来讲体育教学资源是处于闲置状态。体育产业和所有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如不与体育产业保持协调发展,必将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目前,高校还不能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运动消费指导;许多高校也没有体育中介市场、体育中介公司、体育经纪人等。这就使得高校体育场馆闲置和对外开放不灵活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从社会体育需要角度来讲,高校场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社会功能和经济价值发挥不够,平均使用率太低等问题。
2.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管理方法有待完善
管理方法是实施管理活动的根据,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管理的效益及效率。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方法都是各校自主制定,缺少科学、统一、规范、合理、完整地管理模式,以体育部门集中管理是最为常见和被普遍认可。随着体育市场经济的发展,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讲,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系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实践上看,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还存在着不规范的缺点,因此,导致体育场馆资源产业化经营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
3.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种类较为单一
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服务的单一化,只局限于简单的场地出租和训练。高校场地资源可共同联营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长期和各单位、企业、公司建立员工健身培训计划和租赁条约,短期承接各级各类小型比赛,横向和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赛事权、冠名权和宣传广告做大做活,这样既可获得赛事赞助,又可增加收入解决场地的后期维护。
4.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潜力
体育产业是一座拯待开发的“金矿”.其发展空间将会不断扩大。随着足球、篮球、乒乓球、网球运动的职业化、市场化,以及人们的健身娱乐消费的增大,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休闲也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体育产业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我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高校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体育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市民热衷于体育运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据初步统计约占我国总人口的47%,健身、健美活动在青少年中已成为时尚。由此可见体育产业的前景广阔,潜力非常之巨大。
二、影响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因素
1.高校自身条件影响对开放高校场馆开发的效益
场馆的开发效益与各高校规模和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各院校规模越大,地理位置位于市中心盈利状况越好;院校地处郊区,规模较小,其盈利分值越小。规模较大的院校场馆硬件基础良好,市中心是居民密集区,也是各大公司的首选地带,位于市中心的院校场馆有更广阔的体育消费群体,自然其盈利就多。而小规模院校的场馆硬件环境非常差,自然难以创造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2.不同项目的开发对场馆效益的影响
凡是具备游泳馆和游泳池的高校,其盈利情况最好,其次是器械健身、足球、健身操和网球(见表)
高校体育场馆能否挣钱关键在游泳池,在人们的消费意识中,花钱游泳、跳健美操、打打网球这很正常,也很有价值,而花钱打篮球、排球似乎就不值了。这与场馆资源的稀缺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越是稀缺的场馆,越能吸引消费者参与。因此,在花钱游泳、健身、打网球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这些项目的场馆盈利就自然较多。另外,足球的盈利也说明了市场的需求,人们不但花钱观看比赛,而且还能花钱租场地组织不同规模的比赛。因此,场馆的稀缺性和群众的需求决定其盈利好坏。
不同项目场馆开发效益情况分析
注:较多赢利4分 一般赢利3分 持平2分 亏损1分
3.经营方式对场馆效益的影响
目前,我国各高校开放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也不规范,主要形式有五种:即本部门直接经营、个人承包经营、集体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与联营,并且还有几种经营方式的混用。由本部门直接经营的较多,其次是租赁、集体承包和个人承包。说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方式是以本部门直接经营为主的。采用集体承包经营方式的高校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租赁经营,因此在现阶段,如果要有偿开放场馆,体育教研室或院系集体承包较利于盈利。这是因为承包者具有明确的经济责任,拥有较大的经济权力,存在着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能建立起一种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有利于取得良好效益。个人承包方式看好,因为个人承包场馆承担的风险和压力较大,侧面激励其全力以赴,无论从经营还是管理上都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最大限度地推动场馆的开发利用以便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经济改革浪潮中,个人承包方式呈上升的趋势。
三、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的对策与建议
1.对策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在全国各城市的兴起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体育产业市场。然而,供给体育消费的场所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何开发和利用高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人材就显得非常重要。
(1)高校体育场馆产业经营应注重经营项目的选择与评估。高校体育场馆开展经营活动,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合适的经营项目或项目组合,以保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展经营活动前,必须先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对周边地区的体育设施情况、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当地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解,从而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所能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方式要有正确的认识,同时经营管理要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2)重视和采纳体育产业的成功营销手段。要对高校体育产业化、商业化的发展趋势有充分认识,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要加大项目开发力度,收集市场信息,适时开发人们追求的新兴运动项目;从事特色经营,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完善配套项目开发与服务,努力发掘中青年体育消费市场;组织热门运动项目俱乐部,经营各种体育业务培训,合理利用价格策略。通过科学和规范的管理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
(3)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力求走多功能开发之路。当前体育锻炼已成为一种时尚。休闲、娱乐和健康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追求的一大主要内容,如何把有这些要求的人吸引到体育场馆中来,已成为摆在体育场馆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更是一种机遇。我们要把单纯为学校教育提供场所转变为既是教学,又能承办各种体育比赛,又能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上来。要把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成集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新型体育中心。首先,可以从硬件上对体育场馆进行多功能开发。如从比赛场地、训练场地、场地内外环境和场馆整体布局等方面进行开发。第二,可从经营管理方面进行高校场馆的多功能开发。在“以体教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与体育相关的其他项目,如承办文艺演出,开发体育商城等, 走主动创收之路。第三,积极策划、承办各种规模的体育赛事,如城运会、大运会、行业体育运动会等。通过比赛,可提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提升体育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树立高校的体育形象。
2.建议
(1)高校体育场馆属于投资大,没有资金回收的学校固有资产。应该在力求多功能化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本体产业,做到“以体为主,多种经营”。
(2)高校体育场馆最重要的是应根据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实行企业化经营,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在政策上应给予适当倾斜,为体育场馆谋求更大的发展保驾护航。
(3)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的目的是缓解场地不足对全民健身开展造成的障碍, 产业化经营应有别于一般的商业活动,主要是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提供产品性质为准公共产品,开放过程中应遵循适当定价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不能用一些纯粹的经济指标来评价和衡量。
(4)结合现有理论和实践看,最合理、最有效率的场馆经营方式是集体或个人承包出租经营。采用“低价服务,内外有别”的方针,对本校师生员工实行优惠政策,对待学生实行再优惠消费,采用月票、季票、期票和划“卡”的价格,真正体现“倡导健身,服务为本”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李桂林等:影响济南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5):78~80
[2]许立珍等:对发展我国地方高校体育产业政策问题的理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4,(5):35~39
[3]任保国:我国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体育产业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4,24(7):69~72
关键词:体育教学,职业实用性,岗位需求
据教育部曾发布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表明,职业高校的教育应该确立以过硬的能力当做教学的主导思想,如专业的设置和课堂的开发,都需要从社会与经济的需求做导向,从现时劳动力的市场和职业的岗位进行分析及合理又科学地进行。因此,本着其专业设置及科学的专业性,体育教学大致决定了学员今后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生存中的角色的分量。那么,为了使学员在心理上和生理得到培养和充分的锻炼,以立足于社会,其体育教学在内容、目标、形式等方面,既要体现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鲜明的职业特性。
1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显示,许多从业人员由于激烈的竞争,工作的压力大,在长时间紧张的心情下,会面临一些程度大或小的倦态和亚健康的身体故障。
随着社会的进步,复杂程度高、科技含量大的现代化工作的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均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强健的体魄。而实用性的职业体育教学所培养的是相关职业所必要的技能与身体上的素质,这就需要依据各行业的体能与素质及工作形式甚至疲劳等特点来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如今的高校有许多与现代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专业,但其体能和技能的特性不同,教学也要求有内容上的区别。比如电子与电器的应用和维修,空调的制冷技术和设备的维修及运用等技能,在体育教学上需要注重灵敏度与协调度。还有教学攀登及引体的向上技能,这就是与电工相关的专业,还有比如坐班族及容易患颈椎或者躯干的后背容易劳损,这就需要教学者教一些能加强颈椎和腰腹部位的锻炼。所以除了为学员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职业基础, 还要为了让新一代的新型毕业生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步伐以及思想极度紧张的工作特性,教学者还需进行全面的培养。试问,通过规模的体育学习,不仅让你具备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富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不是每个用人单位所期待。
所以,在高校的体育学习中,学员要经得住特殊环境的侵袭, 要承受得住来自噪声的干扰和来自机械的震荡,要能经受在险、难、高的环境工作,要适应单调而紧张的流水作业,还都要具备较高的工作技能。而同时,要有计划地展开与职业相关且身体上能完全适应的体育锻炼,则会迅速地促进体能以顺利地完成专业的技能和体能。
2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体育教学一般都是选择实用性强的体育内容,根据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和专业特点的特性来教学,这样有利于未来的工作与需要。
体育教学者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如职业形式,即从业姿势和动作的快或慢和幅度的大和小以及对称与不对称,还如职业的条件, 即声音的高低以及噪音振动与否甚至高山峻岭是不是缺氧,还有潜水的高压问题,航天是否出现失重,还如职业的性质,即从事的工作时脑力有关,还是体力有关或者在从事工作中的生理与心理所承担的负荷的水准。因此,针对专业的特征,体育教学者需要合理地计划所教学内容以及运动量的打小,并要体现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例如面临时间长要屈缩的位置,就要选择幅度大的训练,如面临长时间要局部的肌肉和关节活动的位置,就选择训练对称的活动。
3 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内容分析
如此,高校在体育教学前,应设计相应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方法和内容,使学员在正式从业前,因为已经具备和掌握了更多的与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和素质,所以参加工作后,就很快适应了工作坏境和条件的变化与需要。久而久之,能培养、帮助和促进学员真正掌握职业技能的功劳非职业体育教学莫属。
当然,因为专业的不同设置,加上所有的专业性特强,从一些资料中整理出一些专业的差异,方便以后从业会灵活地选择运动。其实,专业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如车工、钻工、焊工、钳工、切削工类,如旅游类、陶艺类、环艺类、广告设计类、贸易税务类等等。如此说,这些职业队每种从业人员的身体的素质都紧密相关。由此得出结论,教学者需要有序地依据专业的特征和体能的需求,进行计划的项目教学,只有如此才会完美地称得上在职业性体育教学中完成了满意的任务。与此同时教学中还需要注重以下的细节,如工作在操作中的姿势需要如何、如操作的动作是否准确、如动作中的频率又是否达到标准以及工作是的反应是否灵敏等等,在扩展到神经的肌肉的负荷问题和动作是需要单调还是丰富到思维是不是能找到缓解的办法,都应从以上的角度着想,然后予以考量,从而确定一堂短短的课程。
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根据学员的身体素质的好坏,将来从事的工作与面对的条件和环境,会否影响自己的身心,还有我们不断从媒体得到的信息,所谓的职业病均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以此来给自己一个适当改进的机会。比如一个职业需要过多时间的让肌肉的部位收缩,选择的体育锻炼就应该是拉伸方面的练习,如旋转臂腕,或者是赏菊上臂以及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踢的联系。如果是长时间让肌肉、局部关节处于工作状态,则应选择对称的部位练习。此类练习有伸展操,这个针对弯腰时间长的从业人员,还有低头放松,这个就针对仰头时间长的从业人员。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教学者应该在教学的同时,提醒学员能积极地把握休息时间,以便能及时地消除工作当中的身与心的疲劳感。
随着新科技和生产的趋势及现代化的企业的需求量,职业的劳动趋向于复杂,有节奏快的工作,也有复杂重重的职业,还有强度比之过去要大数倍,效率也是要高于很多倍的工作,所以,体育教学根据内容的变化,培养新型的体育锻炼,以便在不断涌现的专业中,能随机应变各种体育锻炼和合适的运动。
4 结语
2、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及其他科学技术工作。参加教学法研究,参加编写、审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3、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认真备课试讲,遵守体育课堂常规,积极组织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辅导和早操工作。
4、公正准确的评定大学生体育课成绩和《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工作。严肃考纪,按规定评分,按时准确登录学生成绩。
5、严密组织课堂,教学严格考勤,严格要求,区别对待,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6、任课教师需提前15分钟到达上课地点,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课结束时要负责组织学生清点和归还体育教材。
7、任课教师不得迟到、缺课和提前下课,不得随意调课,(遇特殊情况需要调课者,必须向体育部主任报告并经批准,到教务部办理调课手续。)违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8、教师因公、因病、因事不能上课者,需提前一天向体育部主任请假,经同意后,由体育部主任安排代课并到教务部办理代课手续。
9、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每学期末写一篇教学工作总结,载入教师档案。
10、教师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看(听)课,共同提高。
11、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发展方向,不断更新知识。积极锻炼身体,保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
12、教师需要积极参加每年一次的术科考核,加强较弱项目的提高。
13、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对体育部的工作提出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规划,体育选课,体育学习,结合性
职业规划理论起源于美国, 1908年美国人弗兰克·帕森斯在其《职业选择》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职业规划的理念, 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 职业规划的定义和实践内容也在不断的丰富。职业生涯规划即职业生涯设计, 是对个人职业生涯的内外在条件进行测评、分析、总结, 在此基础上对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 并结合社会特点, 根据自身职业倾向, 确定最佳职业目标, 并为这一目标做出有效规划[1]。
职业规划概念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传播到国内, 我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于1918年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学校——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专门从事职业教育并以“职业学校”冠名的学校。1919年, 以黄炎培先生为首的教育家在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社刊上《教育与职业》杂志上发表《教育指导号》, 阐述了职业教育的概念以及在我国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2]。此可谓是职业教育在我国的萌芽, 并且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则基本上是职业岗位教育, 按社会职业岗位 (或岗位群) 设专业, 以该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设置课程, 根据“必需、够用”原则进行教学和实际训练, 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直接适应某一岗位工作的能力[3]。而作为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高职体育课程, 正以它的增强体质健康的本质功能和其它多功能性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延伸, 成为我们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这种功能的体现是必须经过学生长期的体育锻炼而获得的。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学生的主体需求未能对接[4]。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都采用了三自主的选课方式, 但在选课的过程中,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部分学生的选课动机和目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如:有些同学看到班级同学选什么项目, 他也和同学选一样的项目, 而没有考虑到体育选项课的一些特点。 (2) 高校的体育部在选课的过程中, 仅仅列出该课课目内容、特点以及考试方法等。很少有专门的选课指导。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校的体育学习与学生的职业生涯严重脱节, 体育课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 基于以上背景, 根据高校的职业规划中的职业特点, 将职业规划和体育学习相结合, 通过不同的角度, 引导学生在实际体育学习中有目的地选择课目进行学习, 以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并最终在大学生毕业群体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高校职业规划中的职业特点,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引导学生在实际体育选课中有目的地选择对应的课目进行学习, 以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 在中国期刊网上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
1.2.2 专家咨询法
专程访问了职业规划专家、体育教学专家, 并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 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和意见, 进行归纳综合, 使研究更为合理。
1.2.3 逻辑分析法
通过分别解析职业规划、职业岗位和体育学习的特点, 探索它们之间结合点进行研究。
1.2.4 问卷调查法
针对课题研究内容设计了调查问卷, 于2014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9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每个学院分别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84份, 回收率98.2%。其中男生432名, 占48%;女生468名, 占52%。问卷发放方式为在体育课现场限时调查, 现场收回。
1.2.5 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讨论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依据美国著名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兴趣分类方法, 分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职业类型。本次调查选取了三种职业类型, 同时, 根据霍兰德对各职业类型的定义结合体育各项目的特点, 把所选择的三种职业类型实用型、企业型、艺术型分别对应乒乓球、篮球和健美操三种项目。同时, 根据所选的三种职业类型的挑选三个能分别代表职业特点的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以下分别简称“机械学院”“经管学院”“艺术学院”。
调查的步骤:第一步, 未引导型:在不对学生进行任何引导的情况下由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自己所想学习的体育课程。第二步, 发挥型:即学生选择体育课程时考虑自己未来职业和课程特点的相似性, 从进一步发挥的角度去选择课程, 用体育带动自己的职业动力, 促进职业生涯进一步提高。第三步, 互补型:分别向每个学院学生介绍三种职业类型, 并分别讲解每种职业类型的特点, 并对应每个学院的职业规划特点, 选课的学生选择体育课程的时候可以考虑自己未来职业和课程特点的差异, 从互补的角度去选择课程, 发散思维, 让学生从发挥型的方向选择自己所要从事的体育课程, 弥补自己将来在工作中所缺乏的素质。
2.2 讨论与分析
2.2.1 未引导型和发挥型的调查结果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 (见表1) :机械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是技术型职业, 在未进行引导时选择技术型的乒乓球项目的比例是40.9%。在从发挥的角度进行选择时, 选择乒乓球项目的比例上升到70.3%, 增长了29.4%, 乒乓球项目的选择百分比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和技术型互补的团队型项目篮球和关联性小的创造型项目健美操则有所降低。
从结果可以看出 (见表2) , 经管学院学生对应的职业规划类型是团队型, 在未进行引导时选择团队型的篮球项目的比例是51.0%, 在从发挥的角度进行选择时, 选择篮球项目的比例上升到72.8%, 增长了21.8%, 篮球项目的选择百分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和团队型互补的创造型项目健美操和关联性小的技术型项目乒乓球有所降低。
从结果可以看出 (见表3) , 艺术学院学生对应的职业规划类型是创造型, 在未进行引导时选择创造型的健美操项目的比例是47.6%, 从发挥的角度让学生进行选择时, 选择健美操项目的比例上升到66.2%, 增长了18.6%, 健美操的选课人数发生了明显变化, 和创造型互补的技术型项目乒乓球和团队型项目篮球则有所降低。
从以上三个学院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通过发挥型方向引导, 让学生选课从主观上的无序性引导到职业规划下的有序性, 通过职业规划和体育学习的发挥,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工作中, 通过体育调节, 使自己的身体不断得到锻炼, 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 也能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使学生不断攀登职业高峰, 最终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2.2 互补型的调查结果分析
机械学院互补型的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1) :机械学院学生职业规划是技术型职业, 在未进行引导时选择其互补项目篮球项目的比例是49.0%, 在从互补的角度进行选择时, 选择篮球项目的比例上升到66.9%, 增长了15.9%, 篮球项目的选择百分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技术型项目乒乓球和关联性小的创造型项目健美操则有所降低。
经管学院互补型的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2) , 经管学院学生对应的职业规划类型是团队型, 在未进行引导时其互补项目健美操的比例是15.8%, 在从互补的角度进行选择时, 选择健美操项目的比例上升到28.9%, 增长了13.1%, 健美操项目的选择百分比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团队型项目篮球和关联性小的技术型项目乒乓球有所降低。
艺术设计学院互补型的调查结果表明 (见表3) , 艺术学院学生对应的职业规划类型是创造型, 在未进行引导时其互补型项目乒乓球项目的比例是26.9%, 从互补的角度让学生进行选择时, 选择乒乓球项目的比例上升到43.1%, 增长了16.2%, 乒乓球的选课人数发生了明显变化, 创造型项目健美操和团队型项目篮球则有所降低。
从以上3个学院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向引导, 让学生选课从主观上的无序性引导到职业规划下的有序性, 通过职业规划和体育学习的互补,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和未来工作中, 松弛有度, 通过体育调节, 使人的身体不断得到锻炼, 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 也能调节身心, 使大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感受到互补型体育课程带来的益处时, 才会在脑海中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坚持终身体育。
3 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未引导型的学生在选课时表现出主观上的无序性, 而发挥型和互补型对学生的职业规划都是非常有利的, 使学生体育选课方向更加明确, 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以及对未来岗位职业素质的适应性。同时, 职业规划和体育选课结合也能有效地促使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晓哲, 何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4 (3) :82-84.
[2]胡艳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08 (4) :68-71.
[3]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7) :973-975.
【体育场馆管理员岗位职责】推荐阅读:
体育部主任职责10-24
华新镇体育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06-14
体育工作室管理制度10-15
体育管理学第三版答案07-06
重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05-29
浅议体育课的课堂管理学科论文06-03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10-17
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的融合论文07-28
快乐体育,快乐成长——阳光体育口号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