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共8篇)

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1

在此选择字体:大 中 小来源:中医看病网 作者:健康专家 时间:2009-11-28 点击:155中医博大精神,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有关肺结核的中医治疗。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

中医博大精神,对于肺结核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有关肺结核的中医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咳嗽、胸痛、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其主要临床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在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因感染结核杆菌而发病。虽然感染后并非立即发病,但一旦感染,终生有发病危险。

本病属中医学“肺痨”、“痨瘵”、“肺疳”等范畴。先天禀赋不强、正气亏耗为其内因,外受“痨虫”所染,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本病一般分4型治疗:

1.肺阴亏损型

症见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著,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12g,麦冬12g,天冬10g,生地18g,百部15g,白及20g,山药30g,云苓15g,川贝12g,菊花10g,阿胶15g(烊化),三七3g(冲服)。

2.阴虚火旺型

症见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胸疼咯血,遗精,月经不调,消瘦乏力,舌绛苔剥,脉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

方药:龟板10g,阿胶12g(烊化),冬虫夏草12g,胡黄连10g,银柴胡10g,百合30g,生地20g,麦冬12g,桔梗12g,贝母12g,当归12g,青蒿15g,知母12g。

3.气阴耗伤型

症见面色不华,神疲体软,咳语声微,纳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风自汗与颧红盗汗并见,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而少力。治宜益肺健脾。

方药:太子参15g,云苓15g,白术15g,山药30g,桔梗12g,百合30g,大枣10g,黄芪20g,莲子15g,当归12g,白及20g,功劳叶12g。

4.阴阳两虚型

症见少气无力,消瘦面黄,声音嘶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治宜滋阴补阳。

方药:太子参15g,白术15g,山药30g,茯苓20g,黄芪30g,紫河车15g,当归15g,鹿角胶10g,龟板12g,白芍12g,白及30g,功劳叶12g。

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2

关键词:中医辨证,耐多药肺结核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耐多药结核病 (MDR-TB) 为结核菌至少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结核病[1]。临床出现MDR-TB即增加了结核治疗、控制以及的难度, 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痛苦[2], 目前临床治疗尚无确切的方案。本文研究探讨中医辨证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DR-TB的痰菌阴转率, 胸片检查病灶吸收情况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和临床用药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 女88例;年龄22~71 (42.7±3.3) 岁。病程1~18 (7.1±1.5) 年。入选标准: (1) 经过主要抗结核药物反复治疗6个月或以上时间, 痰菌检查仍然呈阳性者; (2) 药敏试验对抗结核主要药物 (至少对利福平和异烟肼) 两种以上药物耐药者; (3) 对本组研究入组药物敏感者; (4) 入组患者均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未坚持完疗程且资料不完整者; (2) 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 矽肺、精神病合并症, 有变态免疫疾病者; (3) 年龄>22及>71岁。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化疗:强化期8个月使用的药物为:力克肺疾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2019, 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简称为D) 0.5g, 2次/d口服, 吡嗪酰胺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0876, 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简称为Z) 0.75g, 2次/d口服, 丙硫胭异胺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2339, 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简称为Pto) 0.3g, 2次/d口服, 丁胺卡那霉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967, 吉林济邦药业有限公司, 简称为Am) 0.4g~0.6g, 1次/d静滴。巩固期12个月使用的药物为:力克肺疾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0022019, 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简称为D) 0.5g, 2次/d口服, 吡嗪酰胺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0876, 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简称为Z) 0.75g, 2次/d口服, 丙硫胭异胺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2339, 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简称为Pto) 0.3g, 2次/d口服;此治疗过程简称为:8 (D+Z+Pto+Am) /12 (D+Z+Pto) , 并全程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21104, 安徽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简称为Mfx) 0.4g, 1次/d静滴, 疗程为20个月;观察组加用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 中医辨证属阴虚火旺型使用保真汤加减方:丹参15g, 白术9g, 黄芪9g, 白及9g, 茯苓6g、麦门冬6g, 赤芍药6g, 知母6g, 黄柏6g, 五味子6g, 柴胡6g, 地骨皮6g, 百合10g, 甘草4 g, 陈皮4g;中医辨证属痰火热盛型使用益气润肺汤加减方:黄芪25 g, 百合20g, 沙参20g, 麦冬15g, 丹参15g, 党参15g, 瓜蒌15g, 熟地15g, 白芍12g, 生地10g, 百部10g, 当归10g, 甘草10g, 桃仁10g, 桔梗10g, 柴胡6g;中医辨证属阳虚挟湿型使用百合固金汤加减方:百合20g, 当归20g, 牡蛎20g, 玄参15g, 生地15g, 芍药15g, 百部15g, 白及15g, 丹参15g, 乌梅15g, 熟地12g, 鳖甲12g, 麦冬12g, 贝母12g, 知母10g, 生晒参10g, 黄芩10g, 桔梗10g, 甘草5g;1剂/d, 疗程为20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依据2013年《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方案》, 治疗后2、4、6及12个月的痰菌阴转率;12月病灶显著吸收、吸收、无变化、恶化情况及CD3+、CD4+、CD8+、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患者胃肠功能变化、肝功能变化等不良反应情况。

1.4 胸片疗效标准[4]

疗效标准依据2013年《耐多药肺结核防治管理工作方案》, 显著吸收为:肺部病灶吸收≥1/2原病灶;吸收为:肺部病灶吸收为原病灶的10%~50%;无吸收为:肺部病灶不变或吸收部位<10%;恶化为:病灶面积增大或播散。病灶吸收有效率=显著吸收+吸收。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痰菌阴转率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2、4、6及12个月的痰菌阴转率比较,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0.01) 。见表1。

注:两组患者治疗后痰菌阴转率比较, P<0.05, P<0.01。

2.2 病灶吸收改善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病灶显著吸收、吸收情况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P<0.05

2.3 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观察组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CD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D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4/CD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均有轻微不良反应, 对症处理即行消失, 未影响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25/100)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 (23/100) ,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4。

注: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P>0.05

3 讨论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近年全国每年新增结核患者12万人, 其中耐药结核病占全部结核患者的20%[5], 因此, 近年MDR-TB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重点[6]。导致MDR-TB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多数患者在初期治疗时, 没有坚持, 治疗时间不足1个月, 导致结核杆菌的传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从而产生原发性的MDR-TB。MDR-TB发生后, 临床用药方案并没有标准, 多种药物的不规范应用也是导致出现MDR-TB的主因。MDR-TB患者病情长期迁延不愈, 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合并症多、长期慢性排菌、肺部病灶广泛等并发症。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反应迟钝, 造成单纯抗结核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从而加剧了疾病的治疗难度, 因此MDR-TB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

本研究根据入组患者耐药菌菌种检测的结果, 我们给予8 (D+Z+Pto+Am) /12 (D+Z+Pto) 药物常规化疗, 同时加用莫西沙星与微卡。莫西沙星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 抑菌机理为阻断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 (DNA) 促旋酶。而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中的DNA促旋酶与细菌中的DNA促旋酶相似度很高。莫西沙星可直接阻断结核分枝杆菌中的DNA促旋酶, 从而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此类药物的作用机理使其具有较为强大的抗结核的作用, 能够与其他的药物共同使用, 临床不发生交叉耐药[7,8]。同时莫西沙星进入血液循环后可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 与肺部组织有较高的亲合力, 较高浓度分配于肺泡巨噬细胞内、肺组织、支气管黏膜等组织, 其血药浓度高达36.8mg/L, 高于其它组织血清浓度10倍以上, 即有利于杀死结核分枝杆菌, 同时又提高用药安全性[9]。但也有研究表明[10], 肺结核患者大量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率达14.4%。为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性, 本研究在应用莫西沙星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是能够非常好的调节免疫功能, 在治疗MDR-TB过程中, 不仅要杀死结核病菌, 同时也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加机体本身预防疾病复发的能力[11]。中医中药可增强肺细胞的免疫功能, 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增加机体中CD3+、CD4+、CD8+等免疫因子的活性, 促进肺泡清除炎性因子的能力, 增加巨噬细胞分泌γ干扰素的水平, 增强肺泡巨噬细胞杀菌功能, 从而提高MDR-TB的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疾病的复发[12]。

血尿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3

病例二:杨师傅,男,43岁,体胖,生活不规律,嗜烟酒。近日,他发现尿液如浓茶水,去医院经彩超检查,他患了右肾输尿管结石。

上述两个病例都有血尿的表现。血尿是血液经损伤的肾小球、肾小管或尿路混入尿液中形成的。正常人尿液中应该没有红细胞,或仅有微量的红细胞。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或长久站立之后,尿液中可能出现一过性红细胞轻度增多,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血尿的成因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是由泌尿系本身疾病所引起的,这约占血尿病因的98%。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心血管病、风湿病等以及泌尿系邻近器官的疾病如结肠、阑尾、盆腔等部位的炎症或肿瘤也可引起血尿,这约占血尿病因的2%。因肾小球疾病而形成的血尿称为肾源性血尿,多见于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其红细胞形态为多形型;因输尿管、膀胱、尿道、前列腺等疾病导致的血尿称为非肾源性血尿,多见于泌尿系感染、结石及肿瘤等,其红细胞形态为均一型。无论镜下血尿还是肉眼血尿,都应结合相关的临床症状而查清病因。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血尿

中医将血尿分为肺肾气虚证、脾肾气虚证、阴虚内热证和气阴两虚证。

肺肾气虚证:症见血尿每因外感诱发或加重,患者倦怠懒言,声低气怯,自汗畏风,可伴有腰酸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当补肺益气固表,方药可选玉屏风散合补肺汤加味。

自家灸疗:气海、神阙、三阴交、太溪。每穴5分钟。

脾肾气虚证:症见尿色淡红或以镜下血尿为主,稍劳即发,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口淡不渴,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治当健脾益气补肾,方药可选无比山药丸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自家灸疗:神阙、关元、归来、足三里、血海、地机。每穴5分钟。

阴虚内热证:症见反复镜下血尿,每因咽部感染见肉眼血尿,头晕目眩或视蒙,五心烦热,腰酸隐痛,腰软乏力,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舌淡红或舌红、苔薄少,脉细弦或数。治当滋养肾阴、凉血止血,方药可选二至丸合小蓟饮子加减。

自家灸疗:关元、中极、水道、三阴交、太溪。每穴5分钟。

气阴两虚证:症见血尿时轻时重,平素以镜下血尿为主,稍有劳累即见肉眼血尿,神疲乏力,纳差食少,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少,脉弦细或细数。治当益气滋肾、活血清热,方药可选参芪地黄汤加减。

自家灸疗:曲池、列缺、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太溪、太白。每穴5分钟。

血尿患者平时应养成多饮水的习惯。平时不能经常憋尿,感觉有尿意即要去排尿,以防止尿液在膀胱中存留时间过长。不宜长时间运动和站立,以防血尿反复和加重。生活要有规律,切忌因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引起免疫力下降。同时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这也非常重要。

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4

睾丸与附睾结核 医药数据库中心 中医论坛

疾病名称(英文)tuberculosis of spermary and epididymis

拚音 GAOWANYUFUGAOJIEHE

别名 中医:子痰,子痨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男性生殖器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睾丸与附睾结核由结核菌侵入睾丸及附睾而产生,是男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结核之一,也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在男性生殖系中,前列腺、精囊、输精管、附睾及睾丸均可罹患结核病。本节讨论的重点以附睾结核为主。

中医释名 中医认为系发生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以睾丸尾部有缓慢发展之硬结,溃后流淌稀薄脓水,形成瘘管则经久不愈为临床特征。本病病程较长,一般预后较好,如系双侧病变,则可影响生育能力,导致不育。

西医病因 结核杆菌的原发病灶常在肺、肠道、淋巴腺、扁桃腺、肾脏、骨骼等部位,常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而传播到附睾。(1)血行传播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感染直接引起附睾结核,但较少见,发生这种感染时病变常在附睾头部,有别于一般的尾部感染。(2)下行感染结核杆菌先侵犯泌尿系,从肾脏下行到尿道,再由前列腺尿道段的前列腺导管开口逆行侵犯前列腺,精囊与附睾,三者往往同时受累。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多发于20岁~40岁的青壮年。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国外报道附睾结核有88.3%伴发其他部位结核,另一组尸检资料发现附睾结核74.8%有肺结核,几乎所有生殖系统结核都有肾结核。泌尿生殖系结核病的发病率取决于肺结核的发病率,既往根据一般结核疗养院的统计,在肺结核病人中有1%~4%患泌尿生殖系结核,但尸体解剖发现,死于其他疾病的肺结核病人中,约10%患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较临床统计数字为高,国外资料尸检报告泌尿生殖系统结核占全身结核的2.1%~3.1%,附睾结核占0.8%,在所有结核病例中,临床诊断的附睾结核占7.3%,在泌尿生殖系统结核中,附睾结核占63%~75%。附睾结核常伴发肾、前列腺及精囊结核。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病系因肝肾亏损,脉络空虚,痰湿之邪乘虚侵袭肝肾之经脉,下注凝结于肾子而成。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病因病机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 1.痰湿流结素体肝肾不足,或为痰湿体质,则痰湿之邪易于乘虚而入并流结于肾子,痰湿为阴邪,寒盛伤阳,故可出现阳虚寒凝症状,其性粘滞,故往往经久不愈。2.痰热互结痰湿久结不消,郁而化热,热胜则肉腐,形成脓肿,溃后流清稀脓液。久之阴液内耗,阳气易亢,则见阴虚内热之征象。3.气血两虚溃后流脓,经久不愈,气血两伤,导致气血亏虚。

病理 附睾结核病变多由附睾尾部开始,局部质硬,增大,不规则,有局限性的结节,继续发展可蔓延至附睾体部及头部。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如免疫力较强,则纤维化较显著,如敏感性较高则干酪样变和溃疡较为显著。干酪样变可很快蔓延到附睾之外,与阴囊粘连,破溃形成窦道。此外,附睾结核常伴有输精管结核,输精管增粗变硬,在近附睾尾部可呈串珠状改变,有多处硬干酪样坏死组织和脓液,形成瘘管,长期不愈,甚至直接侵犯睾丸,同时伴发睾丸鞘膜积液。窦道愈合后经过一段时间可再次破溃。据统计发病早期约70%为一侧附睾病变,病程达1年时则75%为两侧病变,1.5年后几乎100%两侧受累。在前列腺、精囊结核,前列腺有多数大小不等发硬纤维结节,并有坏死灶。前列腺、精囊变硬变形、病变偶可自行在会阴部穿破形成瘘管。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一)分清虚实子痰病虽由肝肾损伤,痰湿之邪乘虚而入,流结于肾子所致,但仍有虚实之分。实者,本虚而标实,以化痰为主兼益肝肾之法治之;虚者,或肝肾阴虚,或气血两虚,常用滋养肝肾或补益气血法治之。

(二)细审寒热子痰病是痰湿凝结于肾子所致的一种慢性疮痨性疾病,初期以寒证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寒热错杂,假寒真热及阴虚内热等证象。应细审寒热,把握转归,随着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法与用药,才不致偾事。(一)寒痰凝结证

1.临床表现:初起睾丸轻度肿胀隐痛,自觉阴囊发凉,或有酸胀感,疲劳时加重,附睾尾部触及硬结,凹凸不平,大小不等,输精管增粗,常有串珠样结节,轻微压痛,附睾与睾丸分界消失,不红不热,多无全身症状。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缓。

2.证候分析:素体肝肾不足,寒痰湿邪侵犯肝肾二经,聚而不散,下注附睾及睾丸,气血运行受阻,则见附睾硬结;痰湿为患缠绵难愈。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寒痰湿均为阴邪,伤人阳气,故自觉阴囊发凉;痰湿流结子系而见结节;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均为寒痰凝结之象。(二)肝肾阴虚证

1.临床表现:睾丸或附睾结核数月至数年后,肿大的附睾与阴囊粘连,附睾硬结坏死化脓,阴囊逐渐肿胀,肤色暗红,轻度触压痛。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纳少乏力,大便干,小便灼热感。舌红少苔,脉细数。

2.证候分析:痰湿凝结,日久不消,郁而化热,热壅血瘀,肉腐成脓;湿热蕴结,损伤肝肾之阴,阴虚则内热,故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三)肾虚痰湿证

1.临床表现:附睾硬结化脓溃破,流出清稀脓液和豆渣佯(干酪样)浊物,逐渐形成瘘管,日久不愈,伴面色萎黄,畏寒肢冷,体倦无力,少气懒言,自汗盗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

2.证候分析:脓肿溃后,经久不愈,导致气血俱虚,腐肉已去,新肉不生,故见瘘管经久不愈;面色萎黄,体倦乏力,畏寒肢冷,少气懒言,低热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等症均为气血不足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前列腺和精囊的结核由于解剖位置隐蔽,无明显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被忽视,睾丸结核则少见。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的最早症状常由附睾结核引起,也最容易发现,故临床上以附睾结核较多见。

体征(一)症状:多见于中青年,20岁~40岁居多,既往可有泌尿系统及其它系统的结核病史。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病久可见低热、盗汗、腰酸及全身乏力等症。多起病缓慢,开始偶有阴囊酸胀感,疲劳时加重,继发非特异性感染时发生疼痛,可有尿频、尿急、尿痛、终未血尿、血精等。一般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有急性发作。

(二)体征:附睾尾部扪及大小不等、凹凸不平,压痛轻微之硬结,可与阴囊皮肤粘连,形成慢性冷脓肿,溃后脓出粘腻,渐变稀薄,夹有豆腐渣样坏死组织,时发时愈,形成窦道。有的延及整个附睾,甚至侵犯睾丸并继发睾丸鞘膜积液。输精管增粗变硬,出现串珠状结节。前列腺和精囊扪诊可能正常或变硬或有结节,精囊通常变硬、肿大、固定,往往与附睾病变同侧。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多次24小时尿液沉淀涂片可查得抗酸杆菌,结核菌培养阳性。血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淋巴细胞增高,血沉加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精液检查可见精液量减少,精子计数减少,活动力降低。前列腺结核的前列腺液中可查到抗酸杆菌。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一)非特异性附睾炎常突然发生,附睾肿大,结节,疼痛、发热,可继发鞘膜积液,并伴有全身急性感染征象。输精管不形成串珠状硬结,阴囊皮肤无窦道形成。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

(二)淋菌性附睾炎有不洁性交史,发病急,附睾疼痛重,无附睾硬结与窦道,尿道分泌物较多,涂片可查出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三)阴囊内丝虫病有丝虫病流行区居住史及丝虫感染史,丝虫病结节多在附睾头及输精管附近,其结节在短期内发展或消退,变化较大,并伴有鞘膜积液或鞘膜乳糜积液、阴囊或下肢象皮肿等。夜间采血可查到微丝蚴。

(四)精液囊肿有附睾结节,但为囊性感,边缘整齐光滑,多发生于近附睾头部,而附睾正常,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含精子的液体。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一般要经过初期、成脓及溃后三个阶段。若素体强壮,正气不虚,则疾病较快痊愈,反之,则容易形成瘘管经久不愈。如为单侧病变,一般预后较好;如系双侧病变,则可影响生育能力,导致不育。

并发症

西医治疗(一)西药治疗 1.全身支持疗法

与其它系统结核无区别,包括休息、适当营养、摄入丰富的维生素、日光疗法等。2.抗痨药物联合应用

链霉素0.5g,肌注,1日2次,连续用药2周,以后每周2次,每次1g,连用3个月;异烟肼0.1g,每日3次口服,或0.3g/d,顿服;对氨基水杨酸钠,每日8g~12g,分3次口服。若并发神经炎,可予维生素B620mg口服,每日3次。上述药物应足量联合运用不间断,一般应用12个月~18个月,然后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前列腺液与精液化验来判断治疗效果。如效果不佳,或对链霉素有反应,可改用下列药物:利福平300mg,1日2次,饭前服;异烟肼同前;乙胺丁醇0.259,1日3次,联合应用。或用氨硫脲、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卡那霉素等药物治疗。(二)手术治疗 若上述各种疗法均无效,附睾结节增大变硬,窦道久不收敛,或已有脓肿穿破阴囊或睾丸,可考虑行附睾切除术。若有皮肤瘘管应一并切除,或穿入睾丸则可切除病变部位,尽量保留正常睾丸组织。输精管断端应放置皮外引流,如不再生育,可结扎对侧输精管,以防止交叉感染。术前应使用抗瘩药至少2周,术后根据病情应用抗瘩药物半年至1年。附睾切除后,前列腺、精囊结核可自行愈合,同时应用抗痨药物可促进愈合。

中医治疗 本病多为肝肾二经病变,初期以补肾温经,活血散寒,化痰散结为主;用药以辛香通达为多,如阳和汤加小茴香、橘核、荔枝核、川芎等。本虚而标实证,当培补为主,佐化痰软坚,活血散寒。成脓,宜滋阴除湿清热透脓,如滋阴除湿汤加黄芪、炙山甲、皂刺等。溃后,宜补肾化痰,益气托脓,如十全大补汤加熟附子、鹿角胶等。

一、辨证论治:

本病宜分型论治。一般分为寒痰凝结、肝肾阴虚和肾虚痰湿型。寒痰凝结型相当于疾病的初期,肝肾阴虚相当于疾病的成脓期,肾虚痰湿型相当于疾病的溃后形成瘘管期,三期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和转移性,由于体质素虚或为痰湿体质,或失治误治等因素,初期容易向后期发展,而后期也可呈急性发作。

(一)寒痰凝结证 治法温经通络,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橘核、小茴香、荔枝核、川芎,兼服小金丹。方中重用熟地大补阴血为主药;鹿角胶养血助阳;肉桂、炮姜温阳散寒通血脉为辅;麻黄、白芥子助姜、桂散寒化痰行滞为佐;再加橘核、荔枝核、小茴香;川芎等药直达病所,疏肝散结,活血化痰;甘草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养血温阳,宣通血脉、散寒祛痰、化瘀散结之功效。小金丹乃治疗痰核流注之要药,可配合应用。

(二)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阴清热,除湿化痰,托里透脓。

方药滋阴除湿汤加黄芪、炙山甲、皂角刺等药治之,兼服小金丹。方中芎、归、芍、地为四物汤可养血滋阴;黄芩、知母、贝母、地骨皮清热凉血化痰;泽泻、陈皮利水燥湿;柴胡配黄芩则清散郁火;甘草解毒兼调诸药。诸药配合以奏滋阴除湿化痰之功。另加黄芪、炙穿山甲、皂角刺补气托里透脓,促疮痨痊愈。

(三)肾虚痰湿证

治法补气益血,温肾助阳,兼化痰除湿。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熟附子、鹿角胶,兼服小金丹。子痰日久不愈必伤气伤血,最后出现阴阳俱损。方中参、术、苓、草四君健脾补气;归、地、芎、芍四物滋阴补血;黄芪甘温生发,能补气升阳;肉桂辛温大热,入肝肾两经,能补火助阳。加熟附子、鹿角胶增强温补肝肾,益精养血之功。此外,兼服小金丹以化痰除湿。

二、单验方治疗

1.狼毒枣,成人每服10枚,1日3次;2日后逐日递增1枚,至每次20枚为极量,饭前服。忌辛辣食物及汞剂化合物。适用于一切泌尿生殖系结核。

2.养菜60g,水煎约半小时,去渣加鸡蛋(去壳)一只,再煮至蛋熟,加少许食盐,吃蛋喝汤,每日2次,连服3个月。3.白花蛇舌草60g,银花藤30g,野菊花15g,水煎服,每日1剂。

4.软坚化结方:桂枝10g,牡蛎30g,红藤15g,夏枯草15g,三棱10g,莪术10g,桃仁10g,杏仁1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寒痰凝结者。

5.加减散肿溃坚汤:黄芩10g,知母10g,黄柏10g,花粉30g,桔梗10g,昆布10g,柴胡10g,升麻9g,连翘10g,三棱9g,莪术9g,葛根30g,当归尾10g,赤芍10g,黄连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湿热蕴结者。6.舒肝溃坚汤:当归10g,赤芍10g,香附10g,僵蚕10g,柴胡10g,夏枯草15g,川芎9g,穿山甲10g,红花9g,姜黄9g,石决明10g,陈皮9g,甘草3g。适用于溃烂而睾丸仍坚肿者。

7.小蓟全草捣汁,日服1小碗。陈嘉栋报道,用此方治疗1例睾丸结核,未及2月痊愈。

三、食疗

1.紫菜煮汤,常服之。2.栗壳和精猪肉煮汤服。3.用燕麦面做粥,常食之。

四、药物外治

1.未溃者,冲和膏外敷,每2日换药1次;或外敷紫金锭膏,1日换药1次;如有继发感染,外敷青敷膏或金黄膏。2.葱归塌肿汤外洗,每日2次。

3.附睾结核溃后形成窦道,可用拔毒药拌于纸捻上,插入窦道内,外用黄连油膏纱布盖贴,日换药1次;或用五五丹药线提脓祛腐;脓尽后用桃花散或生肌散收口,或用柏椿膏盖贴亦效。

中药 1.五味龙虎散,装入空心胶囊内,每服1.5g,1日2次,温开水送下。男性生殖系结核,不论何期,均可服用。2.七味胎元丸,每服2g,1日之次,适用于男性生殖系结核溃后形成窦道者。

3.小金丹片,每次4片,1日2次,开水送服。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结核的各个阶段。

4.知柏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每次1丸,1日2~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成脓期兼阴虚内热证。

5.十全大补丸或人参养荣丸,每次1丸,1日2~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脓肿溃后形成瘘管,气血两亏期。

针灸 1.选穴三阴交、关元、照海、大敦、阿是穴。方法针三阴交、关元、照海,用泻法;灸大敦、隔姜灸阿是穴。适用于寒痰凝结型。每次20~30分钟,1日1~2次。2.选穴太冲、阴陵泉、三阴交、急脉、中封、蠡沟。方法针上述穴位,用泻法。适用于阴虚内热型,每次20分钟~30分钟,1日1~2次。

3.选穴关元、气海、中极、血海、三阴交、三角穴(位于脐轮左右侧下方,距脐斜下约2寸,在凹满穴与大巨穴之间微上方。其穴位定位方法是以细线横量患者口之长度,以口角边缘为限,将口角长度记下,再在脐轮左右分开斜量,成为三角等度,做下标记便是)方法针关元透气海及中极、血海、三阴交,灸三角穴。适用于溃烂而附睾睾丸仍坚肿者。每次20分钟~30分钟,1日1~2次。

推拿按摩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附睾结核能提高疗效,促进愈合,缩短疗程,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外治,加上西医抗痨药物联合运用,可根据病情参考上述的中医内外治及西药治疗。

护理

康复

预防 1.加强营养,以清补为主,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2.适当休息,肿胀期用阴囊托将阴囊悬吊,注意保持局部卫生清洁,节制房事,避免疲劳。3.忌食辛辣油腻等不消化食物。

4.如有肺结核、肾结核等,应同时治疗。

历史考证 明代医学文献中有类似子痰临床表现的描述。如明·汪机《外科理例·囊痈一百四》说:“一人年逾五十,患此疮口不敛,诊之微有湿热,治以龙胆泻肝汤,湿热悉退,乃以托里药及豆豉饼灸而愈。次年,复患湿热颇盛,仍用前汤四剂而退,又以滋阴药而消。若溃后虚而不补。少壮者成漏;老弱者不治……”古代子痈和肾囊痈没有截然分开,因为子痈病常会波及阴囊即肾囊。明清医家将子痰溃后形成瘘管者称为“肾囊漏”,如明·申斗垣在《外科启玄·卷七》描述阴囊破裂漏疮指出:“外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愈……”清·祁坤《外科大成·囊痛》也认为:“因患痔漏而串及于囊者,肾囊漏也。”此“肾囊漏”即由子痰病溃后而致。近代医家认为中医的瘰疬、结核病是由“流痰”、“痰核”、“痰火”所致,从而将痰湿流注于肾子的疮痨性疾病称之为“子痰”或“子痨”。结核,火气热甚则郁结,核硬如果中核也。……结核者,风痰郁结也,又云火因痰注而不散也。(《万病回春·结核》)夫结核者,相火之所为,痰火之征兆也。……愚谓结核之由,与疮疡痈毒之类大异。……若夫结核则不然,盖始于真阴先竭,相火燔蒸熏迫,津液拂结凝聚,日积月累乃成,故久而不溃,此虚证也。初无痰火诸症,形体如故,而但见核者,惟在开始降火,消痰理气,核消结散则已……。(《红炉点雪·卷二》)结核即同果核形,皮里肉外结凝而成,或由风火气郁致,或因怒火湿痰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结核生于皮里膜外,如果中之核,坚而不痛,或由火气热郁者,但令热散,其肿自消,如连翘丸。由湿痰流注者,宜行气化痰,如五香流气饮、千金指迷丸,服之而反甚者,肝火血燥也,溃而不愈者虚也,俱宜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间用芦苔丸以清肝火。(《外科大成·结核》)大者恶核,小者痰核,与石疽初起相同,然其寒凝甚结,毒根最深,极难软熟,未溃之前忌贴凉膏,忌投凉药,惟内服阳和汤,犀黄丸可消……。(《外科全生集·恶核痰核》)附睾结核在古代医著中无此病名,近代中医将它称之为慢性子痈,以区别于急性子痈。亦有根据骨、关节结核中医称之为流痰,因而取名为子痰者。(《实用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篇5

第一单元 疮疡 一.疮疡 暑疖

1.内治: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 2.外治:

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 2)珠疖:清黛散 3)成脓:切开排脓

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 5)并发湿疮:清黛散 疖病

1.内治: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 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

二.疔疮 颜面疔

1.内治: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2.外治:

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

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 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红丝疔 1.外治:

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 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三.痈 颈痈

1.内治: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银翘散 2.外治:

1)初起:金黄膏

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 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

四.丹毒

1.内治:凉血清热.解毒化瘀 1)头面者:─普济消毒饮

2)胸腹腰胯者:─龙胆泻肝汤.化斑解毒汤 3)下肢者:─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4)新生儿丹毒.毒邪内攻者:─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五.发 锁喉痈 1.内治:

1)初起:.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 2)溃后:清养胃阴─益胃汤 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

有头疽 1.内治:

1)初期.溃脓期: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 2)阴虚火毒炽甚:─竹叶黄芪汤

3)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托里消毒散 4)收口期:气血两虚:─十全大补汤 2.外治:

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 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 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

六.无头疽 附骨疽 1.内治:

1)初起:清热化湿.行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2)成脓: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

3)溃后: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清热化湿─十全大补汤.托里消毒散.2.外治:

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七.走黄与内陷

1.走黄:凉血清热解毒 2.内陷:

1)火陷: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2)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3)虚陷:脾肾阳衰:温补脾肾.八.瘰疬 1.内治:

1)初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

2)中期:疏肝养血.健脾化痰.托毒透脓─逍遥散合二陈汤 3)后期:滋肾补肺—六味地黄丸 2.外治:

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

九.流痰 1.内治:

1)初期: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 2)中期:扶正托毒─透脓散

气血两虚者:调补气血─人参养营汤 阴虚火旺者:养阴除蒸─清骨散 2.外治:

1)初期:阳和解凝膏 2)中期:切开引流 3)溃后:五五丹.第二单元 乳房疾病: 一.乳痈 1.内治:

1)初起:疏肝清热.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 2)成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散 3)溃后:排脓托毒─四妙汤 2.外治:

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 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

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 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二.乳癖 1.内冶:

1)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 2)冲任失调者─二仙汤.小金丹

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

三.乳疬 1.内冶:

1)肾阳虚者:温阳化痰─右归丸合小金片 2)肾阴虚者:滋阴化痰─左归丸合小金片 2.外治:参照乳癖.三.乳腺增生病 1.内治:

1)肝郁痰凝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六神全蝎丸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温阳化痰─二仙汤合四物汤.合十全大补汤 2.外治:阳和解凝膏.四.乳衄 内治:

1)肝火偏旺: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 2)脾虚失统:健脾养血─归脾汤.五.乳岩

1.情志郁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 2.冲任失调:调理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 3.毒蕴溃烂:解毒扶正─化岩汤 4.气血虚弱:调补气血─归脾汤

第三单元 瘿 一.气瘿

内治:疏肝理气.解郁消肿─四海舒郁丸

二.肉瘿

内治: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

三.石瘿:

内治:化痰软坚.开郁行瘀─海藻玉壶汤

第四单元 皮肤病: 一.热疮 1.内治:

1)风热毒盛者: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 2)湿热重者: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解毒利湿─增液汤 2.外治:青吹口油膏

二.缠腰火丹

1.内治: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

皮疹消退后.皮肤仍刺痛者:疏肝理气.活血.重镇止痛─逍遥散.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 水疱破后:青黛膏

三.疣

1.内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平肝潜镇─马齿苋合剂 2.外治: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趾疣丝状疣.四.癣 头癣

白秃疮肥疮

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 手足癣 鹅掌风 外治:

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

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 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 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

1.内治: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 2.外治:

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 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 3)有脓疱者:青黛膏

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 圆癣

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

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 紫白癜风

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五.疥疮

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 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六.接触性皮炎

1.内治:清热解毒.利湿 1)上部者: ─消风散 2)下部者: ─龙胆泄肝汤

3)严重者: ─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 2.外治:

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

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 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

七.湿疮 1.内治:

1)湿热证: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萆解渗湿汤.二妙丸 湿重于热者:宜健脾利湿.佐以清热─除湿胃苓汤

2)血虚风燥证:宜养血祛风.消热利湿─四物汤合萆解渗湿汤 2.外治:

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 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 婴儿湿疮

1.内治:疏风清热利湿─消风导赤汤 2.外治: 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 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

八.药物性皮炎 1.内治:

1)风热证:祛风清热─消风散

2)湿热证: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

3)血热证:凉血.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 4)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清营汤

5)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

九.瘾疹 1.内治:

1)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汤或麻黄桂枝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

十.牛皮癣 1.内治:

1)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 2)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 2.外治:

1)风湿热证: 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

十一.白庀 1.内治:

1)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 2)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 4)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

十二.粉刺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茵陈蒿汤 3)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十三.多形性红斑 1.内治: 1)风寒证:和营祛寒─桂枝汤

2)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3)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普济消毒饮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

十四.结节性红斑 1.内治:

1)疏风清热.和营利湿─四物消风饮 2)表证解后: ─桃红四物汤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

十五.红斑性狼疮 盘状红斑性狼疮

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2.外治:白玉膏 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

1)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毒内陷神昏者: ─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3)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4)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苓桂术甘汤

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真武汤 重者─参附汤

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

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一.痔 1.内治: 实证:

1)血热者: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黄连丸 虚证:

1)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十全大补汤 2)脱出:气虚:补气升举─补中益气汤 血虚:补血养血─四物汤

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如神汤 便秘:

1)实证: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2)虚证:润肠通便─五仁丸.麻子仁丸 2.外治:熏洗法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

1)实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2)虚证:养阴清热利湿─青蒿鳖甲汤与三妙丸 2.外治: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

三.脱肛

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补中益气汤 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

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 一.前列腺炎 1.内治:

虚证:补益法 实证:疏导法.1)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大分清饮

2)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3)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4)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前列腺汤

2.外治: 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

二.前列腺增生症

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补元煎 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

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失禁.遗尿: ─螵蛸丸

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通利膀胱抵挡丸

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 一.烧伤 1.内治:

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

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 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 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

二.臁疮 1.内治:

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 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 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 ─附桂八味丸 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

三.脱疽 内治: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5)肾虚证:

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

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

四.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 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

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

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

六.肠痈 1.初期: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 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

肺结核的中医辨证治疗 篇6

一、慢支(久咳、咳嗽、喘证)

(一)实证(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1.风寒犯肺证————宣肺散寒,化痰止咳————三拗汤加减

2.风热犯肺证————清热解表,止咳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痰浊阻肺证————燥湿化痰,降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4.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止咳————桑白皮汤加减

5.寒饮伏肺证————温肺化饮,散寒止咳————小青龙汤加减

(二)虚证(多见于缓解期及慢性迁延期)

1.肺气虚证————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2.肺脾气虚证——补肺健脾,止咳化痰——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

3.肺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二、支气管哮喘(哮病)

(一)发作期

1.寒哮证————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加减

2.脾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肾虚证————补肾纳气————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三、肺炎球菌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

1.邪犯肺卫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2.痰热壅肺证——清热化痰,宽胸止咳——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3.热闭心神证——清热解毒,化痰开窍——清营汤加减

4.阴竭阳脱证——益气养阴,回阳固脱——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竹叶石膏汤加减

四、肺结核(肺痨)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五、肺癌(肺癌、肺积、息贲)

1.气滞血郁证——活血散瘀,行气化滞——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湿毒蕴证——祛湿化痰,清热解毒——导痰汤加减

3.阴虚毒热证——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沙参麦冬汤加减

六、肺心病(心悸、肺胀、喘证、水肿)1.急性期

1)痰浊壅肺证——健脾益肺,化痰降气——苏子降气汤加减 2)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痰蒙神窍证——涤痰开窍,息风止痉——涤痰汤加减,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4)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缓解期

1)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补肺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止咳化痰——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七、心衰(心悸、喘证、水肿)

1.心肺气虚证——补益心肺——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 2.气阴亏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

3.心肾阳虚证——温补心肾——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金贵肾气丸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真武汤加减 6.痰饮阻肺证——泻肺化痰——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八、原发性高血压(风眩、眩晕、头痛、中风)1.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内盛证——祛痰降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肾阴虚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九、冠心病

(一)心绞痛(心痛、厥心痛)

转自医学教育网()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2.痰浊内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开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3.阴寒凝滞证——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脉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炙甘草汤

6.心肾阴虚证——滋阴益肾,养心安神——左归丸加减

7.心肾阳虚证——益气壮阳,温络止痛——参附汤合右归丸

(二)心肌梗死(真心痛)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寒凝心脉证——散寒宣痹,芳香温通——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加减

3.痰瘀互结证——豁痰活血,理气止痛——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祛瘀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滋阴,通脉止痛——生脉散合左归饮加减

6.阳虚水泛证——温阳利水,通脉止痛——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7.心阳欲脱证——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慢性胃炎(胃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弱证——健脾益气,温中和胃——四君子汤加减 3.脾胃湿热证——清利湿热,醒脾化浊——三仁汤加减 4.胃阴不足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益胃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胃络瘀血证——化瘀通络,和胃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十一、消化性溃疡(胃脘痛)

1.肝胃不和证——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加减

2.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和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3.胃阴不足证——健脾养阴,益胃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4.肝胃郁热证——清胃泄热,疏肝理气——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5.胃络瘀阻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加减

十二、胃癌(胃痛、反胃、积聚)

1.痰气交阻证——理气化痰,消食散结——海藻玉壶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柴胡疏肝散加减 3.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健脾益气——理中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4.胃热伤阴证——清热和胃,养阴润燥——玉女煎加减 5.瘀毒内阻证——理气活血,软坚消积——膈下逐瘀汤加减 6.痰湿阻胃证——燥湿健脾,消痰和胃——开郁二陈汤加减 7.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健脾和营——八珍汤加减

十三、肝硬化(水臌、单腹胀、鼓胀)

1.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健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寒湿困脾证——温中散寒,行气利水——实脾饮加减

3.湿热蕴脾证——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4.肝脾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5.脾肾阳虚证——温肾补脾,化气利水——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 6.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化气利水——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十四、原发性肝癌(肝积、徵瘕、肥气、鼓胀、癖黄)

1.气滞血郁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湿热瘀毒证——清利湿热,化瘀解毒——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3.肝肾阴虚证——养阴柔肝,软坚散结——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加减

十五、急性胰腺炎(腹痛)

1.肝郁气滞证——疏肝利胆,行气止痛——小柴胡汤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利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肠胃热结正——通腑泄热,行气止痛——大承气汤加减

十六、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尿血)

(一)急性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1.风寒束肺,风水相搏证——疏风散寒,宣肺行水——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

2.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3.热毒内归,湿热蕴结证——清热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

五味消毒饮加减

4.脾肾亏虚,水气泛溢证——健脾渗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

5.肺肾不足,水湿停滞证——益气扶正,利水消肿——防己黄芪汤加减

(二)恢复期

1.脾气虚弱证——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肺肾气阴两虚证——补肺肾,益气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十七、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虚劳、腰痛、尿血)一)本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异功散加味

2.肺肾气虚证——补益肺肾——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肝肾阴虚证——滋养肝肾——杞菊地黄丸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加减

(二)标证:

1.水湿证——利水消肿——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2.湿热证——清热利湿——三仁汤加减 3.血瘀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湿浊证——健脾化湿泻浊——胃苓汤加减

十八、肾病综合症:(水肿、腰痛、虚劳)

1.风水相搏证——疏风解表 宣肺利水——越婢加术汤加减

2.湿毒浸淫证——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水湿浸渍证——健脾化湿 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4.湿热内蕴证——清热利湿 利水消肿——疏凿饮子加减 5.脾虚湿困证——温运脾阳 利水消肿——实脾饮加减 6.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7.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 兼利水湿——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

十九、尿路感染:(淋证、热淋、劳淋、虚劳)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淋——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丹栀逍遥散加减 3.脾肾亏虚 湿热屡犯证——健脾补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4.肾阴不足 湿热留恋证——滋阴益肾 清热通淋——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十、慢性肾功能不全(癃闭、关格、肾劳、溺毒)1.本虚证

1)脾肾气虚证——补气健脾益肾——六君子汤加减 2)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济生肾气丸加减 3)气阴两虚证——滋肾平肝——杞菊地黄丸加减 4)阴阳两虚证——温扶元阳,补益真阴——全鹿丸加减 2.标实证

转自医学教育网()1)湿浊证——和中降逆,化湿泄浊——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2)湿热证——清热和中(中焦),清利湿热(下焦)——(中焦)黄连温胆汤加减,(下焦)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加减 3)水气证——利水消肿——五皮饮或五苓散加减 4)血瘀证——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加减 5)肝风证——镇肝息风——天麻钩藤汤加减 二

十一、缺铁性贫血:(虚劳、血劳、萎黄、黄胖)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 益气养血——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心脾两虚证——益气补血 养心安神——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减 3.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加减 4.虫积证——杀虫消积 补益气血——化虫丸合八珍汤加减 二

十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虚劳、髓劳、血虚、血证)

1.肾阴虚证——滋阴补肾 益气养血——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2.肾阳亏虚证——补肾助阳 益气养血——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3.肾阴阳两虚证——滋阴助阳 益气补血——左归丸、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

4.肾虚血瘀证——补肾活血——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合桃红四

转自医学教育网()物汤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6.热毒壅盛证——清热凉血 解毒养阴——清瘟败毒饮加减 二

十三、急性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加减 2.痰热瘀阻证——清热化痰,活血散瘀——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解毒——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五阴煎加味 5.湿热内蕴证——清热解毒,利湿化浊——葛根芩连汤加味

二十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劳、热劳、血证、瘟毒、虚劳、徵积)1.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解毒祛瘀——青蒿鳖甲汤加减 2.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膈下逐瘀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4.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二

十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证、紫癜、紫斑、阴阳毒)1.血热妄行证——清热凉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清热止血——茜根散或玉女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气不摄血证——益气摄血 健脾养血——归脾汤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加减 二

十六、甲亢(瘿气、瘿病、瘿瘤)

1.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 2.肝火旺盛证——清肝泻火,消瘿散结——龙胆泻肝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消瘿散结——天王补心丹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消瘿散结——生脉散加味 二

十七、糖尿病(消渴)

(一)无症状期——滋养肾阴——麦味地黄汤加减

(二)症状期: 1.阴虚燥热证:

1)上消(肺热伤津正)——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消渴方加减 2)中消(胃热炽盛证)——清胃泻火 养阴增液——玉女煎加减 3)下消(肾阴亏虚证)——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阴两虚证——益气健脾 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加减 3.阴阳两虚证——滋阴温阳 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互结证——活血化瘀祛痰——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脉络瘀阻证——活血通络——血府逐瘀汤加减

(三)并发症:

1.疮痈——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六一散加减

2.白内障、雀目、耳聋——滋补肝肾 益精养血——杞菊地黄丸、羊肝汤、磁朱丸

二十八、风湿热(痹症)

1.风寒湿阻证——祛风化湿,散寒宣痹——蠲痹汤加减 2.热邪痹阻证——清热宣痹——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3.气血两虚,寒湿阻滞证——温补气血,宣痹止痛——独活寄生汤加减

4.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宣痹止痛——五阴煎加减 二

十九、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痛痹、痛风、历节)

(一)活动期:

1.湿热痹阻证——清热利湿 祛风通络——四妙丸加减 2.阴虚内热证——养阴清热 祛风通络——丁氏清络饮加减 3.寒热错杂症——祛风散寒 清热化湿——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二)缓解期:

1.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证—活血化瘀 祛痰通络——身痛逐瘀汤合指

转自医学教育网()迷茯苓丸加减

2.肝肾亏虚,邪痹筋骨证——益肝肾 补气血 祛风湿 通经络——独活寄生汤加减

十、癫痫(痫证、癫痫)

1.风痰上扰证——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 2.痰热内扰证——清热化痰,息风定痫——黄连温胆汤加减 3.肝郁痰火证——清肝泻火,化痰息风——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4.瘀阻清窍证——活血化瘀,通络息风——通窍活血汤加减 5.脾虚痰湿证——健脾和胃,化痰息风——醒脾汤加减 6.肝肾阴虚证——补益肝肾,育阴息风——左归丸 三

十一、急性脑血管病(中风)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眩晕、中风)

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证——平肝熄风,育阴潜阳——镇肝息风汤加减

2.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证——补气养血,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3.痰瘀互结,阻滞脉络证——豁痰化瘀,通经活络——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二)脑血栓形成

1.肝阳暴亢,风阳上扰证——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通腑泄热,化痰理气——星蒌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证——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证——滋阴潜阳,镇肝息风——镇肝息风汤加减 6.脉络空虚,风邪入中证——祛风通络,养血和营——大秦艽汤加减

7.痰热内闭清窍证——清热化痰,醒神开窍——首先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 继以羚羊角汤加减

8.痰湿壅闭心神证——辛温开窍,豁痰熄风——急用苏合香丸灌服,继用涤痰汤加减

9.元气败脱,心神涣散证——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用大剂量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辨证论治部分参阅“脑血栓形成”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外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转自医学教育网()

一、休克

1.热伤气阴————益气固脱,清热解毒养阴————生脉散加清热解毒养阴之品

2.热伤营血————气血两清,益气生阴————清营汤加减

3.阴厥————益气固脱,养血育阴————人参养营汤加减

4.寒厥————回阳救逆————回味四阳饮加减

5.厥逆————益气固脱,阴阳双补————保元汤合固阳汤加减

6.阴脱————益气固脱,养阴育阴————独参汤合四逆汤加减

7.阳脱————益气固脱————独参汤合四逆汤频服

二、疖(疖)

1.暑疖————清热利湿解毒————清暑汤加减

2.蝼蛄疖————补益气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3.疖病————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加减 1)阴虚染毒————养阴清热解毒————六味地黄汤加减 2)脾虚染毒————健脾和胃,清化湿热————四君子汤加味

三、痈(有头疽)

1.热毒蕴结证————和营托毒,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加减

2.阴虚火盛证————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十全大补汤加减

四、急性蜂窝型组织炎(发)

1.锁喉痈————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腓*发————清热解毒,和营利湿————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3.手发背————清热解毒和营————仙方活命饮加减

4.足发背————清热解毒,和营化湿————仙方活命饮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五、丹毒(丹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

1.风热化火证————散风清火解毒————普济消毒饮加减

2.肝胆湿热证————清肝泄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或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化火证————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胎火胎毒证————凉营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加减

5.毒邪内攻证————凉营泻火解毒————清瘟败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六、急性淋巴结炎(外痈)

1.颈痈————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加减

2.腋痈————清肝解郁,消肿化毒————柴胡清肝汤加减

3.胯腹痈————清热利湿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4.委中毒————和营祛瘀,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七、急性淋巴管炎(红丝疔)————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八、脓肿(外痈、流注)

1.余毒流注证————清热解毒,凉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2.火毒结聚证————清火解毒透脓————五味消毒饮合透脓散加减

3.瘀血流注证————和营祛瘀通滞,清热化湿————活血散瘀汤加减

4.暑湿流注证————清热解毒化湿————清暑汤加减 5.正虚邪恋证————益气补血,清热托毒————托里透脓散加减

九、脓性指头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掌深部间隙感染(蛇肚疔、托盘疔)

1.热毒结聚————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减

2.热盛肉腐————泻火解毒,透脓止痛————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十、全身性感染

1.疔疮走黄————凉血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

转自医学教育网()汤加减

2.火陷————凉血解毒,泄热养阴,清心开窍————清营汤加减

3.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托里消毒散加减

4.虚陷————温补脾肾————附子理中汤加减

十一、破伤风

1.风毒入络(轻证)————疏风解表,解毒镇痉————玉真散加减

2.风毒入经(较重型)————祛风镇痉,化痰通络————五虎追风散加减

3.风毒入脏(重症)————祛风化痰,解毒镇痉————存命汤加减

4.风毒深陷,正气衰微(极重症)————扶正救脱,回阳固阴———生脉散加附子

十二、头皮血肿

瘀血内聚————活血化瘀,行气消肿————通窍活血汤加减

十三、头皮裂伤

1.外伤出血————益气止血,祛瘀宁心————当归补血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气血双脱————益气固脱,回阳救逆————独参汤合参附龙牡汤加减

十四、头皮撕脱伤

1.气虚血脱证————益气摄血,回阳固脱————益气摄血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养血活血,理气止痛————和营止血汤加减

3.气血虚亏证————补气养血————归脾汤加减

十五、脑震荡

1.昏迷期————开窍通闭————苏合香丸合至宝丹 2.苏醒期————疏肝活血安神————柴胡细辛汤加减 3.恢复期————益气补肾,养血健脑————可保立苏汤、归脾丸

十六、肋骨骨折

1.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复元活血汤加减

2.肺络损伤证————宁络止血,止咳平喘————十灰散合止嗽散加减

3.筋骨不续证————续筋接骨,理气止痛————接骨紫金丹加减

4.肝肾不足证————调补肝肾,强筋壮骨————六味地黄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八珍汤加减

十七、烧伤

1.热伤营卫证————轻度烧伤,无需内治

2.火毒伤津证(渗出休克期)————清热解毒,益气养阴

————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犀角地黄汤或清营汤加减 3.阴伤阳脱证(渗出休克期出现休克)————回阳救逆,益气护阴

————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

4.火毒炽盛证(感染期)————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 5.火毒内陷证(全身性感染)————清营凉血解毒

————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6.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加减

7.脾虚阴伤证————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十八、急性阑尾炎(肠痈)

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湿热证————通腑泄热,利湿解毒————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剂加

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3.热毒证————通腑排毒,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

转自医学教育网()脓散加减

十九、急性胰腺炎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清热燥湿通便———柴胡清肝饮、大柴胡汤、清胰汤I号

2.脾胃实热证——清热泻火,通里逐积,活血化瘀——大陷胸汤、大柴胡汤

3.脾胃湿热证————清热利湿,行气通下————龙胆泻肝汤、清胰汤I号

4.蛔虫上扰证————清热通里,制蛔驱虫————清胰汤II号、乌梅汤

二十、急性胆囊炎

1.蕴热证————疏肝清热,通下利胆————金铃子散合大柴胡汤加减

2.湿热证————清胆利湿,通气通腑————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

3.毒热证————泻火解毒,通腑救逆————黄连解毒汤合茵陈蒿汤加减 二

十一、肠梗阻

1.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腑攻下————桃仁承气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加减

2.肠腑热结证————活血清热,通里攻下————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肠腑寒凝证————温中散寒,通里攻下————温脾汤加减 4.水结湿阻证————理气通下,攻逐水饮————甘遂通结汤加减

5.虫积阻滞证————消导积滞,驱蛔杀虫————驱蛔承气汤加减

二十二、单纯性甲状腺肿(瘿病)

1.肝郁脾虚证————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四海舒郁丸加减

2.肝郁肾虚证————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丸加减 二

十三、甲状腺腺瘤

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软坚化痰————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2.痰凝血瘀————活血化瘀,软坚化痰————海藻玉壶汤合神效瓜蒌散加减

3.肝肾亏虚————养阴清火,软坚散结————知柏地黄丸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二十四、甲状腺癌(石瘿)

1.气郁痰凝证————理气开郁,化痰消坚————海藻玉壶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合逍遥散加减

2.气血郁滞证————理气化痰,活血散结————桃红四物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3.瘀热伤阴证————养阴和营,化痰散结————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 二

十五、急性乳腺炎

1.肝胃郁热证————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加减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瓜蒌牛蒡汤合透脓散

3.正虚邪恋证————益气养营活血,清热解毒————托里消毒散加减

二十六、乳腺增生病

1.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散结止痛————逍遥散加减 2.痰瘀凝结证————活血化瘀,软坚祛痰————失笑散合开郁散加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散瘀止痛————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4.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温阳化痰,活血散结————二仙汤加减

二十七、胃和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1.第一期(穿孔期)

转自医学教育网()气滞血瘀型————清热解毒,通里攻下,疏通气血————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2.第二期(闭孔期)

毒热炽盛证————清热解毒,疏肝利气,泻下湿热————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3.第三期(康复期)

1)脾胃虚寒证————温中散寒,调理脾胃————黄芪建中汤加减

2)胃腑血瘀证————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加减 3)肝胃郁热证————疏肝泄热和胃————化肝煎加减 二

十八、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

1.胃热内盛————清泄胃火,凉血止血————泻心汤加茜草根、侧柏叶、白芨、石斛、乌贼骨、仙鹤草等

2.肝火犯胃————泻肝清热,降逆止血————龙胆泻肝汤加丹皮、白芍、生大黄、乌贼骨、藕节炭等

3.脾虚不摄————益气健脾,温中止血————黄土汤加地榆炭、乌贼骨、黄芪

党参、仙鹤草等 二

十九、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湿热蕴结证————清热燥湿,调和气血————芍药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肝脾不和证————调和肝脾,止泻缓急————痛泻药方加减

3.脾胃虚弱证————益气健脾,除湿升阳————参苓白术散加减

4.脾肾阳虚证————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5.瘀血内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十、泌尿系结石

1.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淋排石————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补肾益气,通淋排石————济生肾气丸加减

十一、睾丸炎及附睾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解毒消肿————龙胆泻肝汤加减

2.火毒炽盛证————清火解毒,活血透脓————仙方活命饮加减

3.脓出毒泄证————益气养阴,清热除湿————滋阴除湿汤加减

4.寒湿凝滞证————温经散寒止痛————暖肝煎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三

十二、前列腺炎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2.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加减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4.肾阳虚衰证————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三

十三、前列腺增生病

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闭利尿————八正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加减 3.脾肾气虚证————健脾温肾,益气利尿————补中益气汤加减

4.肾阳衰微证————温补肾阳,行气化水————济生肾气丸加减

5.肾阴亏虚证————滋补肾阴,清利小便————知柏地黄丸加减 三

十四、肾癌

1.脾肾两虚证————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四物汤合右归饮加减

2.肾阴亏虚证————养阴清热凉血————知柏地黄汤加减 3.湿热蕴结证————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八正散加减 4.瘀血内阻证————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加减

5.气血两虚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三

十五、膀胱癌

1.肝气郁滞证————疏肝解郁,通利小便————沉香散加减 2.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通利小便————八正散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通利小便————四君子汤合四物汤加减

十六、肛门直肠疾病

1.风热肠燥便血,血栓性外痔初起——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或槐角丸加减

2.肛周脓肿实证————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3.肛周脓肿实证,外痔肿痛——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或仙方活命饮加减

4.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5.热结肠燥便秘————泄热通腑————大承气汤或脾约麻仁丸加减

6.血虚津乏便秘————生津润燥————润肠丸或五仁汤加减 7.气虚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七、痔

1.风伤肠络证————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或槐花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湿热下注证————清热渗湿止血————脏连丸加减 3.气滞血瘀证————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痛如神汤加减

4.脾虚气陷证————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

十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加减 2.血瘀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加减 3.热毒证————清热解毒,化瘀止痛————四妙勇安汤加减 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益气通络————十全大补丸加减 5.肾虚证

1)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加减 2)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加减 三

十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湿热蕴阻,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清热利湿————桃红四物汤合

萆薢渗湿汤加减

2.气虚血瘀,寒湿凝滞证——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合阳和汤加减

十、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气血瘀滞证————行气活血,祛瘀除滞————柴胡疏肝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2.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萆薢渗湿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

中西医结合妇科病中医辨证论治总结(附趣味记忆法)

一、妊娠剧吐(恶阻、子病、病儿、阻病)————脾肝痰气,香橘小生。

1.脾胃虚弱证——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肝胃不和证——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加减 3.痰湿阻滞证——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加茯苓汤 4.气阴两亏——益气养阴,和胃止呕——生脉散合增液汤

二、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胎堕难留、胎死不下、滑胎)

(一)先兆流产————肾气血血伤,寿胎保桂汤。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 3.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

4.血瘀——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圣愈汤

(二)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太太学,托生人。1.胎动欲堕——祛瘀下胎——脱花煎

2.胎堕不全——活血祛瘀,佐以益气——生化汤 3.血虚气脱——益气固脱——人参黄芪汤

(三)习惯性流产————甚气人,补胎假。

转自医学教育网()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固摄冲任——补肾固冲丸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 3.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安胎——加减一阴煎

(四)流产感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流产感染,勿打。

三、异位妊娠(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徵积)

(一)未破损型——活血化瘀,消徵杀胚——宫外孕II号方

(二)已破损型

1.休克型——回阳救脱,活血祛瘀——生脉散合宫外孕I号方 2.不稳定型——活血祛瘀——宫外孕I号方

3.包块型——活血化瘀,消徵散结——宫外孕II号方

四、妊高症(子肿、子晕、子痫)————屁,甚气人,屁干谈;白,真正气,瞎叫牛。

1.脾虚——健脾渗湿,行水消肿——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正气天香散 4.阴虚肝旺——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杞菊地黄丸 5.脾虚肝旺——健脾利湿,平肝潜阳——半夏白术天麻汤 6.肝风内动——滋阴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 7.痰火上扰——清热豁痰,熄风开窍——牛黄清心丸

五、胎儿生长受限(胎萎不长、妊娠胎萎燥、胎弱证、胎不长)————肾气因饱,瘦与太瘦保长胎。

转自医学教育网()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填精养胎——寿胎丸合温土毓麟汤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滋养胎元——胎元饮合寿胎丸 3.阴虚内热——清热凉血,养阴安胎——保阴煎 4.胞宫虚寒——温肾扶阳,养血安胎——长胎白术散

六、妊娠合并疾病

(一)心脏病————心心洋气,养龟三五篓。1.心气虚——益气养血,宁心安胎——养心汤加减 2.心血虚——养血益气,宁心安胎——归脾汤

3.阳虚水泛——温阳化气,行气安胎——真武汤合五苓散

4.气虚血瘀——益气化瘀,通阳安胎——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

(二)糖尿病————三消加阴阳,小女六金。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 3.肾阴亏虚——滋阴益肾——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虚——滋阴助阳——金贵肾气丸

(三)急性肾盂肾炎————因心事,知道佳。1.阴虚火旺——滋阴清热通淋,佐以安胎——知柏地黄丸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通淋——加味五淋散

七、产时并发症

产后出血(产后血晕)————血瘀,甚多。

转自医学教育网()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参附汤

2.瘀阻气闭——行气逐瘀——夺命散加当归、川芎

八、产后病

(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血崩)————去学学,不生宝。

1.气虚——补脾益气,固冲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瘀——活血化瘀,调冲止血——生化汤合失笑散 3.血热——养阴清热,安冲止血——保阴煎

(二)产褥感染————敢惹惹,吾请缨。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热入营血——清营解毒,散瘀 泄热——清营汤

3.热陷心包——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

(三)产后缺乳————岂敢通下。

1.气血虚弱——补气养血,佐以通乳——通乳丹 2.肝郁气滞——疏肝解郁,通络下乳——下乳涌泉散

九、产后并发症

(一)产后关节痛(产后身痛、产后痹症、产后遍身疼痛、产后风)————学学外伸,黄花独养。

1.血虚——养血益气,温经通络——黄芪桂枝五物汤 2.血瘀——养血活络,行瘀止痛——生化汤 3.外感——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4.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

(二)产后排尿异常

1.产后小便不通————去伸去学,补济木物。1)气虚——益气生津,宣肺利水——补气通脬饮 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 3)气滞——理气行滞,行气利尿——木通散 4)血瘀——养血活血,祛瘀利尿——加味四物汤 2.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去伸,黄甚 1)气虚——益气固摄——黄芪当归散 2)肾虚——温阳化气,补肾固脬——肾气丸

十、外阴瘙痒————是肾血,必知归。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萆薢渗湿汤 2.肾阴虚——滋阴降火,调补肝肾——知柏地黄丸 3.血虚生风——养血祛风,活血止痒——当归饮子

十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一)外阴炎————试试,龙胆无味。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2.湿毒浸渍——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二)前庭大腺炎————热喊仙羊

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仙方活命饮 2.寒凝瘀滞——温经散寒,化湿涤痰,和营散结——阳和汤

(三)阴道炎(带下病)

转自医学教育网()1.滴虫性阴道炎————湿甚,龙胆金币

1)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 2)肾虚湿盛——补肾利腰,清热利湿——肾气丸合萆薢渗湿汤 2.念珠菌阴道炎————脾肾,碗内

1)脾虚湿盛——健脾燥湿,杀虫止痒——完带汤 2)肾虚湿阻——温肾燥湿,固涩止带——内补丸 3.细菌性阴道炎————湿湿,止无 1)湿热——清热利湿止带——止带方 2)湿毒——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4.老年性阴道炎————甚湿,止一止

1)肾阴亏损——滋阴降火,固涩止带——知柏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滋阴补肾——易黄汤合知柏地黄汤

(四)宫颈炎(带下病)————试试,龙胆之五;脾肾,碗内。1.湿热内蕴——疏肝清热,利湿止带——龙胆泻肝汤 2.湿毒内侵——清热泄毒,燥湿止带——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 3.脾虚——健脾利湿——完带汤 4.肾虚——补肾固涩——内补丸

(五)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热毒勿打,湿热活命。

1)热毒壅盛——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

2)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仙方活命饮

转自医学教育网()2.慢性盆腔炎————试喊奇奇,人少学(校)里 1)湿热壅阻——清热利湿,祛瘀散结——银甲丸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汤 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消徵散结——血府逐瘀汤 4)气虚血瘀——益气健脾,化瘀散结——理冲汤

十二、月经病

(一)功血

1.无排卵型功血(崩漏)1)血热————虚实保清。

(1)虚热——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合生脉散(2)实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2)肾虚————阳右阴左。

(1)偏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2)偏肾阴虚——滋肾养阴,调经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3)脾虚——补气摄血,固冲调经——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脾虚固举

4)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血瘀四笑

2.排卵型功血(月经失调)

1)子宫内膜修复期延长(卵泡期出血)————气虚失学,举两古桃笑。

(1)气虚——补气摄血,调经固冲——举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2)虚热——滋阴清热,调经止血——两地汤(3)湿热——清热利湿,止血调经——固经丸

(4)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2)黄体功能不足————脾肾阳肝阴,补柜清单两(张)。(1)脾气虚弱——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肾气不固——补肾调冲——归肾丸

(3)阳盛血热——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经散(4)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5)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凉血固冲——两地汤 3)黄体萎缩不全————脾湿气,归四血。(1)脾虚气弱——健脾益气,调经止血——归脾汤(2)湿热蕴结——清热利湿,调经止血——四妙丸(3)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调经止血——血府逐瘀汤 4)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婶婶使竿,两建清单。(1)肾阴虚——滋肾养阴,凉血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2)肾阳虚——补肾助阳,益气止血——健固汤(3)湿热——清热利湿,调经止血——清肝止淋汤(4)肝郁气滞——疏肝清热,化瘀止血——丹栀逍遥散

(二)闭经(闭经、女子不月、经水断绝、经闭)————敢气人,去还谈;贵人加血温仓。

1.肝肾不足——滋肾柔肝,调补冲任——归肾丸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转自医学教育网()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凉血调经——加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寒凝血瘀——温经祛寒,活血化瘀——温经汤 6.痰湿阻滞——燥湿化痰,活血调经——苍附导痰丸

(三)痛经(痛经、经行腹痛)气寒湿气肝,各少清八条。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逐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祛寒,活血止痛——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清热利湿,祛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益气补血,活血止痛——八珍益母汤 5.肝肾亏虚——滋肾养肝——调肝汤

(四)经前期综合症(经行头痛、经行发热、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敢干屁信誉,才知见鬼痛。1.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2.肝肾阴虚——滋肾养肝,清热降火——知柏地黄汤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健固汤合四神丸 4.心脾气虚——健脾升阳,益气固表——归脾汤 5.淤血阻滞——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趁痛散

(五)围绝经期综合症(经断前后诸证)————阴阳两虚,左右二至。

1.肾阴虚——滋肾养阴,佐以潜阳——左归饮 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

3.肾阴阳两虚——益阴扶阳——二仙汤合二至丸

转自医学教育网()

十三、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一)宫颈癌————敢干屁事,但知儿真玩黄毒。1.肝郁化火——疏肝理气,解毒散结——丹栀逍遥散 2.肝肾阴虚——滋补肝肾,解毒清热——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3.脾肾阳虚——健脾温肾,化湿止带——真武汤合完带汤 4.湿热瘀毒——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散结——黄连解毒汤

(二)子宫肌瘤————气寒痰是因,各少开清清。1.气滞血瘀——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膈下逐淤汤 2.寒湿凝滞——温经散寒,活血消徵——少腹逐瘀汤 3.痰湿瘀阻——化痰理气,活血消徵——开郁二陈汤 4.湿热夹瘀——清热利湿,活血消徵——清宫消徵汤 5.阴虚内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青海丸

十四、子宫内膜异位症————气寒是痰气甚,哥少清单桃李归。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淤汤 2.寒凝血瘀——温经散寒,活血祛瘀——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结——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清热调血汤

4.痰瘀互结——化痰散结,活血逐瘀——丹溪痰湿方合桃红四物汤 5.气虚血瘀——益气化瘀——理冲汤

6.肾虚血瘀——益肾调经,活血祛瘀——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十五、子宫脱垂————气甚湿,不大胆。1.气虚——补益中气,升阳举陷——补中益气汤 2.肾虚——补肾固脱,益气升提——大补元煎

转自医学教育网()3.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十六、不孕症————肾气养人敢于谈,于文让开少苍。1.肾虚

1)肾气虚——补益肾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2)肾阳虚——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 3)肾阴虚——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养血理脾——开郁种玉汤 3.淤血阻滞——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4.痰湿内阻——燥湿化痰,调理冲任——苍附导痰丸

十七、***产并发症

(一)***不全————赶阴气,输两步。

1.肝郁血热——清热解郁,凉血止血——舒郁清肝饮 2.阴虚血热——滋阴清热,止血固冲——两地汤和二至丸 3.气虚——补气摄血固冲——补中益气汤

(二)宫腔或宫颈内口粘连————血瘀不甚。血瘀——活血化瘀,益气补肾——补肾化瘀汤 三)***术后感染————邪毒勿笑。

邪毒壅盛——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儿科学辨证论治总结

一、新生儿黄疸

转自医学教育网()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退黄————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退黄————血府逐瘀汤加减

二、上感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三、急支

1.风寒咳嗽————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杏苏散加减

2.肺热咳嗽————辛凉解表,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3.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4.阴虚咳嗽————养阴润肺,兼清余热————沙参麦冬汤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

四、肺炎

1.风热闭肺————辛凉宣肺,清热化痰————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五、病毒性心肌炎

1.邪毒犯心————清热解毒,宁心安神————银翘散加减

2.湿热侵心————清热化湿,宁心安神————葛根芩连汤加减

3.痰瘀阻络————豁痰活血,化瘀通络————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加减

4.气阴亏虚————益气养阴,宁心安神————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5.心阳虚弱————温振心阳,宁心安神————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六、鹅口疮

转自医学教育网()

1.心脾积热————清心泻脾,解毒泻火————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七、疱疹性口炎

1.风热乘脾————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凉膈散加减

2.心火上炎————清心泻火————泻心导赤汤加减

3.虚火上炎————滋阴降火,引火归元————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八、小儿腹泻

(一)、常证

1.湿热泻————清肠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滞————保和丸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5.脾肾阳虚泻————温补脾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二)、变证

1.气阴两伤————健脾益气,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九、急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2.湿热内蕴————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三仁汤加减

3.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宁心安神————己椒苈黄丸

4.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加减

十、肾病综合征

1.脾虚湿困————益气健脾,利水消肿————参苓白术散合五苓

转自医学教育网()散

2.脾肾阳虚————温肾健脾,化气行水————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十一、多发性抽动症

1.肝亢风动————清肝泻火,熄风镇惊————千金龙胆汤加减

2.痰火扰心————泻火涤痰,清心安神————礞石滚痰丸加减

3.脾虚肝旺————益气健脾,平肝熄风————醒脾散加减

4.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柔肝熄风————大定风珠加减

十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脾胃虚弱————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参苓白术散或异功散加味

2.心脾两虚————补脾养心,益气生血————归脾汤加减

3.肝肾阴虚————滋养肝肾,益精生血————左归丸加减

转自医学教育网()4.脾肾阳虚————温补脾肾,益精养血————右归丸加减

十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血热伤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2.气不摄血————益气健脾,摄血养血————归脾汤加减

3.阴虚火旺————滋阴清热,凉血宁络————大补阴丸合茜根散

4.气滞血瘀————活血化瘀,理气止血————桃仁汤加减

十四、支气管哮喘

(一)发作期

1.寒性哮喘————温肺散寒,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2.热性哮喘————清热化痰,止咳定喘————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

(二)缓解期

1.肺气虚弱————补肺固表————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虚弱————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加减 3.肾气不纳————补肾固本————金贵肾气丸加减

十五、风湿热

中医辨证治疗闭经 篇7

1中医病因病机

闭经的病因不外虚实两类。虚者多由肾气不足, 冲任未充;或肝肾亏虚精血匮乏, 或脾胃虚弱, 气血乏源, 或久病失血, 而致冲任不能满盈, 血海空虚, 无血可下。实者多因气郁血瘀, 或寒凝血滞, 或痰湿塞阻, 致气血阻滞, 冲任不通, 脉道阻隔而成。

2辨证论治

闭经病因复杂, 可分虚实二因。虚多实少, 虚者多因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气血不足, 经血无源所致, 临证须遵“虚则补之”的原则, 以滋养肝肾, 补气养血为主, 实者多因环境刺激, 情志不畅或病理产物壅塞而致, 临证应本实者“泄而通之”的原则, 以行气活血, 温经通脉, 祛痰除湿为主, 同时虚实夹杂者要运用攻补兼施之法, 灵活化裁。

2.1 肝肾不足

月经初潮偏迟, 或后期量少、色淡、质稀薄, 渐至经闭不行, 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阴部干涩、带下量少、舌质淡、苔少, 脉沉弱或细涩。先天禀赋不足, 精气未充, 天癸亏乏, 方用归肾丸 (《景岳全书》) 。方中熟地、枸杞子、何首乌、女贞子滋肾补肝, 填精血;山茱萸、当归补血;杜仲、菟丝子温肾阳, 益精气;山药、茯苓益肾健脾, 以资化源。全方滋补肝肾、益精养血、补益冲任, 以补而通之。若咽干、手足心热者, 加知母, 地骨皮以清虚热。若喜叹息、纳谷不香者, 加制香附, 党参以调肝健脾, 益于精血化生。

2.2 气血虚弱

月经周期后延, 经量偏少, 继而闭经, 面色不荣, 头晕目眩, 心悸气短, 神疲乏力, 舌淡, 苔薄, 脉细无力。气血虚弱, 冲任失养, 血海空虚, 无血可下, 故月经周期延迟、量少, 继而月经停闭;气血亏虚不能上荣头面、温养四肢, 故面色不荣, 头晕目眩, 神疲乏力;气血不足, 心神失养, 故心悸气短。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均为气血虚弱之征。补气养血调经。方用人参养营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去五味子, 加人参 (先煎) 。黄芪, 白术, 茯苓, 远志, 陈皮, 当归, 白芍, 熟地, 桂心, 炙甘草。全方补气生血养营, 益生发之气, 阳生阴长, 精血充旺, 血海满盈,

2.3 阴虚血燥

月经后期量少, 渐至闭经, 形体瘦削, 两颧潮红, 五心烦热, 盗汗, 或骨蒸劳热, 或咳嗽唾血, 口干咽燥, 舌红苔少, 脉细数无力。阴虚内热, 或劳损骨蒸, 燥灼营阴, 血海干涸, 故月经后期量少, 渐至闭经。阴虚火旺, 故见五心烦热, 颧红潮热。阴不守阳, 迫汗外泄而盗汗。热灼津液, 故口干咽燥。虚火灼伤肺络故见咯血。正气久耗, 故见形体瘦削。滋阴清热, 凉血通经。方用加减一阴煎 (景岳全书) 。生地, 芍药, 麦冬, 熟地, 炙甘草, 知母, 地骨皮, 当归, 北沙参。方中生地滋阴凉血;熟地滋肾水填真阴, 当归、白芍养血和血;麦冬、北沙参养阴生津润燥;知母清热滋阴;地骨皮清虚热, 退骨蒸;炙甘草调和诸药, 和中益脾。全方意在滋阴清热, 壮水制火。

2.4 气滞血瘀

月经停闭不行, 少腹胀痛拒按, 伴精神抑郁, 胸胁、乳房胀痛, 烦躁易怒, 舌边紫暗或有瘀斑, 脉沉弦而涩。情志不遂, 抑郁或易怒, 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 故见月经先后不定, 渐至月经停闭。或突受强烈精神刺激, 气机骤结, 冲任瘀滞, 也可突发闭经。肝经气滞, 经脉气血循行不畅故少腹、胸胁、乳房胀痛。肝气不疏, 故精神抑郁。若肝木克土, 土随木郁, 运化失司, 则纳少便溏。脾虚日久化源不足, 又可加重经闭。舌苔薄白, 脉沉弦为肝郁气滞之证。活血理气, 化瘀通经。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方中当归、生地、川芎和血调经;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理气解郁, 使气行血行;牛膝祛瘀通脉, 引瘀血下行。全方可收行气活血、祛瘀行滞之效。若胸胁乳房胀痛者, 加青皮、炮山甲、路路通行气散结;若气郁化火, 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加黄芩、栀子以清肝泻火;若肝郁脾虚, 纳少便溏者, 去桃仁、生地, 加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2.5 寒凝血瘀

月经数月不行, 小腹冷痛拒按, 得热痛减, 形寒肢冷, 面色青白, 舌紫暗, 苔薄白, 脉沉紧。寒邪客于冲任, 血为寒凝, 瘀阻冲任, 气血不通, 血海不能满溢, 故月经后期, 渐至闭经;寒客胞中, 血行不畅, “不通则痛”, 故小腹冷痛;得热后寒减, 血脉暂通, 故痛减;寒伤阳气, 不能温化, 故四肢欠温, 大便不实。苔白、脉沉紧为寒凝血瘀之征。温经汤 (金匮要略) 。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 通利血脉;当归、川芎、芍药、丹皮活血祛瘀, 养血调经:阿胶、麦冬滋补阴血;人参、甘草益气补中以滋生化之源;半夏、生姜温中和胃, 以助生化。若小腹冷痛明显者, 加艾叶、小茴香以暖宫散寒止痛;四肢不温者, 加制附子、细辛以温阳散寒。

摘要:闭经是妇科常见的症状之一, 辨证分实证、虚证。辨证之重点在于分清虚实, 虚者常以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为多见;实者多见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湿阻滞。虚则补之, 泄而通之。

中医辨证治疗胃炎 篇8

病例一:蒋某,男,42岁,白领,应酬多,常饮酒。饮食上喜好五花肉,逐渐出现胃痛、腹胀、口干口苦、大便黏滞。经查舌红苔黄厚腻,胃镜检查后,确诊为湿热型胃炎,属实症湿热中阻证。以清中汤治之,一周后舌苔化掉,症状消失。

治疗药方:山栀10克,川黄连6克,法半夏8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白豆蔻10克。用法与用量:4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

病例二:李某,70岁,长期胃痛,反复发作,有严重的癌症恐惧心理,每年定期做胃镜检查。胃部隐痛,饿时不思食,口干咽燥,舌红无苔,经诊断属典型阴虚型胃痛,其表象有手足发热、脸红、虚汗、潮热。用养胃阴的方法调理,半月后效果明显。

治疗药方: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各15克,陈皮6克,生地黄30克。用法与用量:400毫升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预防胃炎,首先提倡胃镜普查。当出现经常打嗝、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进食后早饱这些症状时,就应该尽早做胃镜检查。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要暴饮暴食。避免情绪波动大,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避免过度劳累,要劳逸结合,并应做到饥饱有度。

最后还要提倡适度运动,饭后不要马上洗澡。

(广西 李艳鸣 )

上一篇:镇老干部工作的自查报告下一篇:公司员工总结报告及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