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的灵魂教学设计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舞剧的灵魂教学设计

舞剧的灵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中外舞剧,从舞蹈语汇中感受其中的美,并享受舞剧音乐的乐趣,增进对舞剧音乐的热爱。

2、能用自己的话简述西方舞剧发展线索。

3、在听赏舞剧音乐过程中,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探讨并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两段视频并说出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播放歌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和芭蕾舞剧白毛女选段《北风吹》)学生:一个以舞蹈为主,一个以歌唱为主。

老师(启发):以歌唱为主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剧情的艺术形式我们叫。。(歌剧)

同样,以舞蹈为主来刻画人物形象和表现剧情的艺术形式我们叫。。(舞剧)

师:我们都知道,舞剧以舞蹈动作为主,在舞剧中,除了舞蹈动作以外,还有其他的艺术形式吗?

学生:有音乐、灯光、布景、服装、对白等等。

师:也就是说舞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点击课件出舞剧的概念)出课题《舞剧的灵魂》——

师:看看我们的课题,谁能告诉我,舞剧的灵魂到底指的什么呢? 新课教学

1、“舞剧的灵魂”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舞剧片段,看看这个舞剧片段,缺少了什么?(播放无舞剧音乐片段《天鹅湖片段》)学生:音乐

师:有音乐与无音乐的舞剧有何区别? 学生:。。。

师:可见舞剧音乐是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对于舞剧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因此,人们常把音乐称为“舞剧的灵魂”。

2、舞剧音乐的作用(1)、刻画人物形象

师:请大家听两段音乐,感受一下两段音乐的不同情绪(放音乐)

学生:第一段:柔和、伤感(音量小,音色单薄)

第二段:恐怖、残暴、(音量大,运用了大量打击乐和铜管乐)师:那么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两段音乐会伴随着怎样的人物形象而出现呢?

学生:美丽的女子和凶残的魔鬼

师:我们来看一看图片(出示天鹅和恶魔的图片)

是不是符合你心目中音乐所刻画的形象? 那么在这里舞剧音乐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刻画舞剧中的人物形象

(2)、刻画人物心理及渲染舞台气氛、烘托剧情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听两段音乐。(播放片段1)

哪位同学来谈谈,你对第一段音乐的印象。

学生:第一段音乐速度缓慢、音色单一,旋律色彩暗谈,使人产生一种孤独、凄凉、无助的感觉;

师:请同学们说说在这里舞剧音乐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刻画人物心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听一段音乐(放音乐片段2)

请说说听完这段音乐的感受

学生:这段音乐运用了大量铜管乐和打击乐显示出一种力量,显得情绪激动、威武。

师:请大家猜测一下,在这样的背景音乐之下,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战争/

军队!

师:下面我们也结合剧中片段来感受一下(播放视频)师:那么这两段音乐又起了什么作用呢?

渲染舞台气氛、烘托剧情及刻画人物心理 师综合概括舞剧音乐的作用:

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知道了舞剧音乐可以通过塑造人物形

象,刻画人物心理、渲染、烘托舞台气氛等手段来揭示和表现剧 情。所以,舞剧音乐称为舞剧的灵魂。

2、舞剧种类

(1)、请同学们观看三张图片和聆听三段音乐,请你们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选择不同类别的舞剧画面(出图片,点击音乐)师根据第一段音乐提问:说说选择画面的理由(音乐中所使用的乐器或音乐特点)

(2)、师:刚才我们提到不同类别的舞剧,那么你们根据三段音乐及三张图片说说舞剧的种类。(芭蕾舞剧、民族舞剧、现代舞剧)

3、舞剧中舞蹈的主要形式

师:一台大型舞剧通常包括了不同的舞蹈表现形式。下面请大家看四张图片,根据这些图片你们来说说舞剧中舞蹈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出示图片)

学生: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

4、a)活动:请你当编剧

师:放一段音乐,请你根据音乐情绪来编写剧情(放音乐《大梦敦煌》片段)请同学说出自己的故事情节。

5、欣赏舞剧《大梦敦煌》片段

简介:《大梦敦煌》剧情:该剧以闻名于世的敦煌为背景,刻画了

青年画师莫高不断追求艺术最高境界的坚韧形象,和将门之女月牙的纯洁爱情。对敦煌壁画痴迷的莫高在穿越大漠时生命垂危,幸得月牙相救,两人的爱情遭到了月牙父亲的阻拦,在威逼之下,月牙被父亲失手杀死,为人性的平等和爱情献出了生命,莫高在巨大的悲怆中完成了艺术绝唱。

舞剧的灵魂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舞蹈编导,教学,舞剧创作,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 舞蹈专业人才的舞剧创作实践能力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因此, 舞蹈编剧专业教学中对舞剧创作实践的重视以及教学内容上的侧重成为专家和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舞剧创作的重要地位体现在舞蹈编导专业课程的调整以及重新构建方面。新形势下, 必须要转变思想, 积极的采取措施, 转变舞蹈编导专业课程的老旧思想, 做到与时俱进, 将舞剧创作实践真正融入舞蹈编导教学之中。

一、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现状

现阶段, 由于市场的需求, 高校舞蹈编导专业必须将重心转移到舞剧创作实践上来,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培养适应新时代舞蹈需求的专业人才。第一, 在培养目标上, 要求加强舞蹈编导专科课程建设, 改善和加强有关人文社科方面的相关理论课程的建设和实践, 有利于今后在工作中舞剧创作实践中个人素质的提升。第二,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施行因材施教的管理方法激发学生个性, 培养学生的舞剧创作意识。第三, 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机会, 让舞剧创作实践在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得到充分的实践, 有利于学生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掌握社会对艺术的需求, 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有的放矢, 今后的舞剧创作中更能体现出符合时代特征以及符合现实大众欣赏水平的艺术作品。第四, 加强舞蹈编导教学中的评价机制, 通过对评价过程的完善, 纠正教学中的偏差, 让整个舞蹈编导专业课教学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建设措施

1. 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

第一, 编导课程必须作为舞蹈编导专业的骨干课程, 具备相应的知识和专业基本功才能为将来的舞剧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 要坚持民舞、音乐、身韵以及现代舞的学习, 坚持对音乐作品的赏析, 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舞剧创作做好准备。第三, 音乐基础、舞蹈剖析、艺术概论等基础性课程, 可以为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提高读谱能力。提升了理论认识的高度, 有利于学生掌握舞剧创作的基本规律。

2.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高效舞蹈编导专业要注重学生舞剧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舞蹈编导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都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要点来严格执行。根据学生的具体个性和需求,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训练,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积累舞剧创作的素材, 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创造舞蹈动作, 创作舞蹈剧作品。

3. 提供舞剧创作实践机会

舞剧创作, 是舞蹈编导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应用, 在舞蹈编导理论和技能学习完成之后, 同时需要积累丰富的舞剧创作实践经验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所以, 在学校期间, 一定要多为学生提供舞剧创作实践机会, 借以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充分的运用舞蹈编导知识, 使其为舞剧创作服务。主要途径有:第一, 即兴训练。对于即兴创作的训练, 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 通过所掌握的具体技能来展现音乐的思想意识,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二, 舞剧训练。做舞剧创作训练, 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创作实践中, 这种训练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充分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也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作用。第三, 创编训练。在整个创作和编舞的过程中, 请国内注重的编舞教授莅临指导, 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新的作品创作,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另外, 在校期间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来展现自我, 鼓励学生才加舞剧创作大赛和大型演出, 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4. 推进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作为对教学质量的具体检验方法, 是加强舞蹈编导专业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教学评价活动的反馈, 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准确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有利于教师转变老旧的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意识, 做到与时俱进,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好处。教师可以根据社会需求, 积极的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 对学生而言, 教学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学习状况的机会, 更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自己, 可以取长补短, 利于学生的进步。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建设的主要环节, 需要与教学改革紧密的结合起来。

5.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需要摒弃老旧的内容和方法, 采取适应新阶段社会发展的舞剧创作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设置, 充分的利用课堂实践加强学生的舞剧创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让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前就拥有一定的舞剧创作能力, 以便未来的发展。建立完善的教学监督系统, 对学生的舞剧创作能力进行监控和考察, 要求学生的创作作品必须要符合大众的审美, 与当前时代特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综合的考察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程度, 达到教学成果向社会成果的转换。

综合以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 舞蹈编导专业也有了巨大的变迁, 中国舞蹈市场的繁荣, 使舞蹈编导专业中的舞蹈创作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重视, 在舞蹈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中必须加大舞剧创作实践课程的比例, 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应用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婕姝.关于舞蹈编导适应新时期时代要求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2 (22) .

[2]陈小柏.舞蹈创编思想有效路径分析[J].大众文艺, 2014 (10) .

[3]程冬.对新时期舞蹈编导素质要求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4 (A5) .

[4]刘斌.“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在舞蹈创作中的意义[J].艺术百家, 2012 (02) .

[5]宋玉红.地方高校舞蹈编导专业设置刍议[J].艺术探索, 2010 (01) .

[6]柳沐圻.论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J].北方音乐, 2015 (03) .

[7]邓士敏.对新形势下舞蹈编导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的思考[J].神州民俗 (学术版) , 2013 (03) .

舞剧《丝海梦寻》的道具设计 篇3

【关键词】 《丝海梦寻》;道具设计;舞台表演;作用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大型舞剧《丝海梦寻》是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它讲述的是发生在800多年前,福建泉州刺桐港一家两代水手的远航之梦以及期间所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该剧以海上商旅为背景,以人物命运为经纬,贯通连缀起当年“海上丝綢之路”的全景画卷,形象地表达了各国人民之间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真挚情愫和感人场景。《丝海梦寻》于2014年8月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于2015年赴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演出,均获得极大成功。2016年春,《丝海梦寻》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演出,通过舞台艺术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传统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美好愿景,所到之处,均掀起“海丝”观剧热。《丝海梦寻》创排至今,已在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及我国的港、台、澳等地巡演了50多场,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更是罕见地先后6次报道了该剧创作及演出盛况。同时该剧也获得“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优秀演出奖”,道具设计获得“第六届福建艺术节·第三届音乐舞蹈杂技曲艺优秀剧(节)目展演”舞美二等奖。

舞台的一切陈设和用具,以及演员隨身的物件等都属于道具范围。它们根据体积大小不同,可分为大道具和小道具;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随身道具、陈设道具、装饰道具、实用道具、象征性道具、机关道具、发光道具等。这些道具不仅仅是单纯的实物,它们通过艺术家的精心、合理的设计和运用,在舞台表演艺术中,成为承载着美学价值和感情价值的艺术载体。道具在舞剧表演中的恰当运用,既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也有助于塑造人物。笔者曾担任了舞剧《丝海梦寻》的道具设计,本文就舞剧《丝海梦寻》中的道具设计进行分析,以求为舞剧道具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再现表演环境,展显时代背景

舞台美术对环境的描绘,主要是说明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与自然的因素,同时还要交代事件,说明动作,促进戏剧情节和冲突展开,揭示剧中人物境遇、性格及心理状态。舞台美术的作用主要还是要由布景设计来实现的,但布景设计也离不开道具设计的配合,有些场景的设计道具甚至可以成为主角,所以道具设计在描绘环境、展现时代背景也是功不可没的。

如《丝海梦寻》第二场表现的是船上的环境,布景设计很简练,只用一根大围杆、帆的一角和几条斜拉的绳子,用帆船的局部符号来表现船上的环境。但由于舞台上摆放着几个装货的大木箱和几条大缆绳,这几件大道具充实了船上环境,使其具有丰富感和真实感,同时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动作的支点和空间。在与风浪博斗中,船长阿海站在木箱上指挥抢险,突出了主角动作,丰富了舞台画面的层次,也加强了抢险的紧张气氛。

再如剧作第四场,表现的是南宋时期泉州刺桐港各国商贾云集、贸易异常兴盛的繁荣景象。笔者依据历史资料,经过精心设计选择了最具典型意义的样式,比如在布景设计上采用了不少各类商品和商店招牌,而在集市场景上布置的那些琳瑯满目的商品,如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商品,以及从东南亚、西亚各国运来的工艺品、象牙、香料、宝石等物品共同构成了繁荣的景象,再配合服饰设计,就把观众引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

二、渲染表演气氛,刻画人物形象

气氛是由人的活动所产生的内心情绪的反映。在艺术创作中,人们总是倾力渲染行动与环境在情绪上的统一,使人物的内心状态在外部环境中对象化、物质化,因而气氛成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在舞剧表演艺术中,渲染气氛也是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刻画人物形象重要方式之一,而布景、灯光、服装、道具设计是烘托这种气氛最直接、最直观的手段。

在《丝海梦寻》中有一件道具是长达3米的“大船桨”,它分别出现在第一场、第二场和最后一场戏中。第一场是水手们在船长阿海带领下准备远航,随着螺号声响起,水手们手举大船桨,列队待发,顿时那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势跃然台上,震撼了观众,渲染了雄壮的舞台气氛。而在第二场,阿海在与风浪博斗中,为保护西亚王子哈马迪而不幸遇难,众水手悲痛欲绝,他们再次举起大船桨,在船的甲板上跺出声响,为阿海举行庄严的海葬,悲壮的气氛充满了舞台,观众也为之动容。笔者在设计时,特意在船桨上加装几副铃铛,使船桨在此时的表演中能发出更加鏗锵有力的响声,以此表达众水手对阿海的敬意和继续完成阿海的遗愿、将“海上丝绸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再如第三场闹元宵,一个“闹”字点了题,这是泉州地区民俗风情。这一天家家户户挂花灯、搓汤圆,晩上男女老少还要走街串巷,跳起各种民间舞蹈,俗称“踩街”,在这十分热闹的气氛中又迎来了远航的船队归来的喜讯,使节日的喜庆气氛达到高潮。而在这欢乐的团圆之夜,桐花却接到丈夫阿海不幸遇难的噩耗,她从欢乐的气氛中一下子就跌落到万分悲痛之中。为表现桐花这个人物的坚强,笔者在这段使用了织布机这一道具,桐花得知噩耗痛定思痛后,慢步走向织布机,用尽全身力气,快速织起布来,她决心担起全家的重担,把儿子小海养育成人。这台织布机和桐花的动作,表现了她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也把桐花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这就是道具在表演艺术中的魅力。

三、紧密结合舞台表演,服务表演动作

舞剧表演带有一定的哑剧成分,舞蹈动作是其最基本特征,而手持道具是其重要的表演手段。很多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民族舞蹈都与其手中的道具分不开,如东北秧歌的手绢花、傣族舞蹈的象脚鼓、福建民族舞蹈“走雨”的伞、陕西秧歌的腰鼓等等。在“丝”剧中,笔者设计了大量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道具,总计不下六、七十种,有300多件之多。这些道具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舞性,除了在造型、尺寸、材质、色彩、纹饰上做到符合剧情、历史,注重地方特色外,还要注重舞蹈动作的特征,尽量选用既轻便又坚固耐用的材料,使演员在舞蹈中能挥洒自如,更好地完成剧中所规定的动作和技巧。

nlc202309081927

为表现闽南的风土人情,剧中穿插了闽南木凳舞、搓汤圆、摸彩蛋、泉州提线木偶和高甲戏中的丑婆、打算盘、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等舞蹈表演;同时编导根据剧情的需要又编出许多舞段,如瓷瓶舞、丝绸舞、提水舞等等。笔者设计使用了大量的道具,如木凳、彩蛋、提线木偶、算盘、瓷瓶、丝绸等,还有大量的西亚各国商品道具。这些道具看似简单,其实多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如木凳舞中的“木凳”,在设计时将四个脚往外扩展,这样演员在舞蹈中或站或坐,有更稳定的支撑点;瓷器舞中的宋代花瓶都是采用玻璃钢制作的,外观十分逼真,拿在手中又十分轻盈。再如绸扇舞中的扇子,加了长长的丝绸,采用了最薄的真丝“旗纺”,这样演员舞起来很方便,也增加了舞蹈动作的美感。

有些道具还根据剧情的需要和编导的要求做了一些特殊的设计。如在“丝”剧中有一件大道具“刺桐花球”,这是一件机关道具。在表演中,花球要能够移动,还能自动打开,里面藏着一位扮演“妙音鸟”的演员,花球打开后,演员在花中表演一段优美的舞蹈。为了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笔者在设计这一道具时可谓煞费苦心。道具“刺桐花球”是采用福建莆田传统木刻透雕工艺,并以代表泉州地域的刺桐花为造型设计而成。其四片花瓣的开合靠轴承和根据杠杆原理制作的机械装置来完成。“花球”中间设计了一种金属装置,可以将演员一条腿固定在花台上,演员在花球打开时可以单腿做出复杂的舞蹈动作。这件道具既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智慧和工艺,又将舞蹈的肢体动作表演推上一个高潮,成为剧作中表演的一大亮点。

四、推动剧情发展,揭示剧本主题

舞剧和其他戏剧表演一样,往往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分为几场来演释,所以在表演中展现各个情节间的关联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而道具作为舞台表演的一种媒介,往往能成为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它能贯穿全剧,将剧情发展中的人、事、物三者有效地联系起来,很好地展现剧情的发展,增加故事的连续性。

在《丝海梦寻》中有一件小道具:洞箫。在第一场戏中,阿海惜別妻子桐花和刚刚满月儿子小海,应西亚王子哈马迪的请求,带领船队远航西亚,在临别之际,妻子桐花要阿海把他最心爱的洞箫带上。到了第二场戏,茫茫大海,“通远舟师”迎着风浪一路前行,夜晚,阿海轻轻吹起洞箫,乡音缭绕,引起水手们思乡之情,也迷住了哈马迪,哈马迪让阿海教他吹洞箫,从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忽然狂风呼嘨,巨浪奔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袭击船队,阿海为了保护哈马迪、保船队而不幸遇难。在十分悲痛之际,哈马迪庄重地收藏起了阿海怀中的遗物——洞箫。到了最后一场戏,十几年过去了,桐花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小海养大成人。小海一心想继承父志、带领船队远航,而母亲桐花坚决不同意,这时哈马迪再次来到刺桐港,望着这位生龙活虎的年青人,仿佛又看到故人阿海。哈马迪将珍藏多年的洞箫交还给桐花,引起桐花无限的回忆与感慨,最后终于同意小海率船队远航,继承父志。这件小道具贯穿全局,联系着四个主要人物18年前后的关系和其间所发生的故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道具既是演员手中的表演器物,也是寄托人物情感的载体。它对深化人物的情感和揭示剧本的主题是极有帮助的。“洞箫”和“水手号衣”这两件小道具都是阿海出发前,妻子桐花亲手让他带上的,表现了桐花对阿海的无限关爱之情。阿海在航海路上的夜晚,吹起洞簫,那悠悠的洞箫声,引来了一段梦幻的回忆,朦胧中见到妻子桐花的身影,表现出他对家乡对妻儿的思念之情。阿海遇难后,桐花接到的遗物就是她亲手为阿海缝制的那件“水手号衣”,她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抚摸它,亲吻它,此时她对阿海的爱、对他的情全部寄托在这件号衣上,她把它珍藏起来。当小海长大后,决心继承父志、率船队遠航西亚时,桐花再次拿出这件“水手号衣”亲自为小海穿上,让他完成父亲未尽的遗愿,把“海上丝绸之路”继续走下去,显示出泉州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也是剧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五、结语

通过这次实践,笔者深深体会到道具设计在舞剧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它对剧情的展开、对人物的刻画,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在戏剧演出中可以没有布景,但不能没有道具,因为道具是各种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离不开的。这种人与物的相联相依的关系,不只表现在实用意义上,更表现在物品对人的情感诱发和寄托等复杂的意义上。因此,在为戏剧设计和选择道具时须认真研究,让剧中的角色能充分借助道具演戏和表达感情,发挥道具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胡妙胜.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舞台设计论集[G].北京:知识出版社,1985.

[2]唐凌.福建省歌舞剧院舞剧《丝海梦寻》[J].艺术评论,2014(10).

[3]胡斌.大型舞剧《丝海梦寻》在国家大剧院演出[J].福建歌声,2014(6).

[4]陶向东.浅论舞剧道具的设计与制作[J].大观,2016(7).

舞剧的灵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难点:引导孩子们在不背台,大声演唱、对话的基础上较生动地表演 教学准备:

1、动物头饰(狗、鸡、熊、猫、狐狸)

2、把演员扮演成故事中的动物角色的各种道具,饰品

3、给每组一份《小熊请客》的剧本

4、将教室的前半活动部份布置成森林一景的舞台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动物动作模仿

1、观看“狗、鸡、熊、猫、狐狸”等动物的生活中颇具典型的动作的录像(课前到动物园录制或动物世界中的部份镜头剪辑)约2分钟。

2、请孩子们模仿你喜欢的动物的动作,老师作简评。

三、复习歌曲《到小熊家里去》、《我才不管你》、《朋友来了多高兴》,并请每一个孩子边唱边把自己想象成歌中角色进行表演。

四、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的表演

1、全班分成四个组,每一组的各角色的“化妆师”给自己将要化妆的角色进行化妆(每组5个角色,5个化妆师,1个讲解,1个导演)

2、老师将身份转换成总监,提出表演要求:

1)表演的演员大方地表演,声音洪亮

2)表演者不背台

3)要根据剧情合理设计或舞蹈

4)表演开始后,台下每一个学生即成评委,评选最佳演员,最佳化妆师,最佳导演、最佳解说。

五、童话歌舞剧《小熊请客》的表演,老师担任现场伴奏。

六、评委发言,举手表决

七、颁发最佳演员、最佳化妆师、最佳导演、最佳解说各奖项(每人一个“明日之星”)

八、老师(总监)总结并提出来下一次表演要求:你觉得故事怎么发展会更好?更合理?可以分小组排练,下节课再展示

浅谈舞剧《行草》的艺术特征 篇5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我国著名的舞蹈家林怀民所创造的系列舞剧《行草》三部曲。本文以《行草》作为分析的对象, 探讨该系列舞蹈是如何将我国的书法艺术巧妙地融入其中, 通过舞蹈表演将我国博大精深的造型书法艺术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一、系列舞剧《行草》介绍

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林怀民1947年出生于台湾, 于1973年创办的“云门舞集”是华人现代舞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舞团, 它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艺术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 通过高超的舞技将东方神韵展现的淋漓尽致, 俘获了世界人们的心, 在国际上获得了众多美誉。

在林怀民众多作品之中, 最为典型的非系列舞剧《行草》莫属。要想将书法艺术的“龙飞凤舞”这一境界通过舞蹈艺术表现出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了创作出这一经典的系列作品, 林怀民潜心研究书法艺术整整二十年。系列舞剧《行草》包含了三部分, 称其为“行草三部曲”。三部曲的划分依据是书法的运笔风格与墨色的浓淡程度, 《行草》是第一部曲, 创作于2001年, 属于浓墨, 意境庄重凝练;《行草贰》是行草系列中第二部曲, 创作于2003年, 属于淡墨, 意境优雅而空灵, 舞台上不再将书法直接强烈的展现出来, 而是通过若隐若现的方式, 展现出一种淡淡的意境;第三部曲, 即为《狂草》, 创作于2005年, 运笔看似毫无讲究, 恣意妄为, 墨色并未归结于浓与淡、干与湿, 而是两者兼具, 时而浓烈, 时而淡雅, 时而干, 时而湿。

二、林怀民系列舞剧《行草》的创作 思路

书法艺术中, 毛笔是书法家的工具, 古往今来, 书法家用毛笔在白纸上洋洋洒洒, 书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行草》系列舞剧之中, 舞蹈人员的躯体就是他们书写的工具, 他们在舞台上, 用自己的身体有韵律地上下摆动, 让观众叹为观止。例如第一部曲《行草》直接以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艺术家王羲之的“永”字开篇, 女舞者身穿飘逸的黑色服装, 通过自己的身体将“永”字一一临摹展现出来, 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激昂的奏乐, 舞台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舞者, 让人隐约感觉舞者正与几千年前的字魂在对话。书法是林怀民创造这一系列舞剧的直接灵感的来源, 也是舞剧的核心要素, 要想将书法艺术通过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必须得要克服三点障碍:

(一) 书法艺术在创作完毕之后不会再发生任何的变化, 为此 要想将其转化成始终在行运并充满力度的舞蹈语言并不容易。

(二) 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结晶, 代表了古代人的思维方式。现代人演绎的现代舞思维方式与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 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 还要为传统文化添加一些 新的内容, 立足于书法艺术, 将当代新的文化理念融入其中。

三、系列舞剧《行草》中的书法元素

林怀民系列舞剧《行草》, 无论是对简约的追求、力度释放, 还是节奏表现与情感表达、神韵等, 都包含了很多的书法元素, 其实在舞剧之中所包含的这些元素, 就是舞蹈与书法两者的共通点。将书法元素融入舞剧之中, 使得该舞剧不仅仅极富动势美, 还充满着韵律美与意境美。

(一) 追求简约

简约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往往最简约的书法是最具审美韵味的。林怀民创作出品的《行草》系列舞剧更是将简约展现的淋漓尽致, 舞蹈人员的服装颜色是简约的黑色, 没有任何的杂色, 而舞台上布设的场景也是以白色色调为主, 两种对比鲜明的色调, 将舞者灵活而又充满韵律的线条运动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 让观众感受到独特的线条艺术, 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书法就是白纸与黑字的艺术, 林怀民系列舞剧《行草》中对此的表现是通过极为简约的黑色服装与白色色调来展现书法艺术, 是对书法简约元素的充分运用。

(二) 力度释放

书法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书写者体内的驱动力就是书法艺术表演性的源泉, 表现为抑扬顿挫的力度。而对于舞蹈艺术来说, 舞蹈人员要将体内蓄积的力量释放出来, 往往会通过比较热烈的形式进行释放, 例如怒哄、跺脚等。《行草》系列舞剧在这一方面的融合也是非常完美的, 舞者在舞台上由丹田之中呼吁而出的哟喝声与那抑扬顿挫的跺脚声, 都展现了书法艺术中顿挫的力度美。

(三) 节奏表现

平面空间上, 点线的流动形成了书法艺术。在三维空间上, 舞者身体流动形成了舞蹈艺术, 两者都非常注重对节奏美的追求。书法的节奏美是通过线条的流动与变化所体现出来的, 林怀民借助身体体态将龙飞凤舞的书法艺术展现了出来, 希望能够将我国经典书法艺术通过舞蹈的体态韵律展现出来, 流动美是舞蹈的最显著的特喜感之一, 林怀民创作的系列舞剧《行草》将书法线条的流动与书写者身体的动态融合地天衣无缝。使得舞蹈人员的肢体动作与生态、书法笔墨的动态和书写人员身体的动态三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气质超凡脱俗。

(四) 情感表达

林怀民系列舞剧《行草》中情感的表达也借鉴了书法艺术释放情感的方式。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 书写者的身体会随着书体而摆动, 书法的创作过程是书写者感情的抒发过程, 通过观察书写者的书写过程能够窥视出书写者的心境, 所有的书法作品多少都会包含着书写者的思想感情, 评价某一件书法作品优劣的重要依据就包含了是否富有情感。与书法相类似, 舞蹈也是借助舞者的身体来阐述自己的情怀, 通过热情的舞姿将内心的情感具体化, 舞蹈就是人们抒发自己情感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林怀民系列舞剧《行草》对于舞蹈人员的自我觉悟这一境界非常关注, 释放情怀是该系列舞剧始终坚持并追求的。

《行草》系列舞剧的主题始终围绕着中国古代的哲学理念, 注重天与地的融合, 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文化精髓。我国的书法艺术, 体现出静谧与和谐, 人们常常通过书法来修身养性, 通过书法来释放灵魂, 让自己沉淀, 林怀民系列舞剧《行草》中对此也有充分的体现, 舞台上所营造的安静的氛围, 能够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心灵得以释放。

(五) 重神韵

中国书法不重形, 而重神韵。林怀民系列舞剧第二部曲《行草贰》对于书法艺术的这一点表现的更加明显, 相对于第一部曲《行草》中通过舞者的体态表现具体的书法艺术字体, 第二部曲不在偏重于通过舞者来书写表现一些具体的字, 将着力点放于舞蹈与书法两种艺术的相容相通性, 关注抽象与意境之美, 第一部曲《行草》有这样的一个场景“舞台成为了一副卷轴, 铺天盖地的文字从天而降, 充斥着所有的空间, 舞者在这样的空间悦动, 书写的字体也在跃动, 犹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在跃动, 营造出一种令人赞叹的意境, 一种难以言说的神韵就此表现了出来。

四、结语

《行草》系列舞剧的出品告诉我们, 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是可以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通过舞蹈艺术将书法独有的线条艺术与韵味表现出来, 他们的共通性决定了两者的融合将会是对艺术的一次伟大冲击。舞蹈作品是空中的书法, 而书法作品是纸上的舞蹈。舞蹈作品要想达到书法艺术的意境, 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此往往此类优秀作品少之又少, 林怀民的《行草》系列舞剧是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无论是在中国艺术史, 还是在世界艺术史上, 它所获得的艺术成就的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舞蹈人员是舞蹈艺术的直接呈现者, 舞者自身所具有的素养决定了作品的优劣, 为此, 舞蹈人员一定要深入透彻地去领悟书法与舞蹈艺术的是动势美、韵律美与意境美, 为舞蹈注入灵魂, 将优秀的舞蹈作品呈现给观众。

摘要:自古以来, 中国的传统艺术中的舞蹈与书法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书法艺术与舞蹈存在着共通性, 因此很多著名的舞蹈艺术家都将书法融入到舞蹈之中, 创作了很多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例如台湾著名舞蹈家的舞剧系列《行草》就是书法成功在舞蹈中运用的典型例子。本文针对林怀民舞剧系列《行草》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系统阐述舞剧《行草》中所包含的书法艺术的元素, 充分感受书法与舞蹈艺术完美融合的魅力。

关键词:《行草》,舞蹈艺术,共通性

参考文献

[1]路娜.中国书法与中国舞蹈的审美比较[D].山西师范大学, 2013.

[2]原以婧.行草书与舞蹈的共通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赵容芳.浅谈呼吸在舞蹈中的作用及其运用[J].科技信息, 2009, 22:732.

[4]孔志群, 陈宪年.多情的舞姿动态的书法——论书法与舞蹈的通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22-26.

中国民族舞剧的传世精品 篇6

当年10月1日,《丝路花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新中国成立30周年国庆文艺晚会,在之后的137台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当时国家级文艺最高奖项一一创作和表演一等奖。1982年9月14日,《丝路花雨》荣登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剧院一一米兰斯卡拉剧院,连演6场,观众场场爆满,幕间掌声经久不息。

2009年,《丝路花雨》又应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创新编排的《丝路花雨》于7月29日至8月2日在国家大剧院又一次为祖国起舞!

舞坛常青树,舞史传佳作,《丝路花雨》书写着不老的传奇。

洞窟觅宝古为今用

那是1977年的秋冬,人们的思想还尚未从禁锢中完全解脱出来。甘肃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在观看甘肃省歌舞团演出的一部小舞剧时提出,“小舞剧是不错(当时全国有30个剧团在演出),我们是否可以不沿袭别人的路呢?大胆走自己的路。敦煌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有勇气和雄心去发掘这个艺术宝藏”。从此,揭开了《丝路花雨》创作的序幕。甘肃省歌舞团立即集中全团编导力量,投身敦煌舞剧的创作。接着,编导刘少雄、助理编导安建、徐成华等首批创作人员穿戈壁、走荒漠,上敦煌、进洞窟,查资料、赏壁画。一时间,剧本、音乐、舞美诸方面的创作人员都在莫高窟艺术宝藏中觅寻灵感。

1978年春,《丝路花雨》的前身《敦煌曲》文学台本完成。随后,团长易炎与赵之洵等主创人员开始编舞作曲。当开始排练时,因剧本涉及三个朝代,历史跨度大,主题较分散,情节不够连贯,需要重新构架。10月,在向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吴坚汇报创作人员想法时,吴坚部长明确提出:“主题应该反映友谊。”11月,吴坚部长再次听取修改后的新剧本后,表示认可,并取名《丝路花雨》,可谓一言定音,画龙点睛。

历经近三年磨砺,1979年5月23日,舞剧《丝路花雨》终于登上了舞台。剧中主要人物神笔张的扮演者仲明华将角色展现得活灵活现;当时20岁出头的贺燕云担纲女主角英娘,她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的英姿,引领无数飞天、伎乐天翩翩飞舞……每个演员出神入化的舞姿把活的敦煌、活的壁画、活的飞天展现在世人面前。

舞剧《丝路花雨》继承传统,锐意创新,突出地方特色,把创作触角聚焦在我国的艺术宝库一一敦煌莫高窟上,从敦煌洞窟中发掘并复活敦煌舞蹈语汇,进而创造出以“反弹琵琶”为标志的敦煌舞流派,为文艺创作发掘、运用民族舞蹈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在我国舞蹈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艺术奇葩香飘四海

舞蹈有民族风格、音乐有唐宋韵味、新颖别致、多姿多彩、引人入胜的《丝路花雨》,使沉睡千年、深藏洞窟的敦煌壁画活了起来,再现了中华悠久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诸多的第一: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部把敦煌壁画完美地复活在舞台上的艺术杰作;在“文革”之后第一次把外国人和封建官吏塑造为正面人物;是亚洲第一部进入举世闻名的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演出的文艺佳作,为中国人创造的艺术首次进入西方艺术殿堂;1984年赴日本进行了为期52天的商演,是中日建交后,我国艺术团体在日本演出时间最长、最成功的艺术之旅;1985年赴前苏联进行文化交流演出11场,受到近2万名观众的热捧,是中苏关系中断20年后我国首次派出的高规格大型艺术访问团(130人队伍);1995年赴台湾商演10场,成为大陆第一个进入台北国家戏剧院演出的艺术团体;连续不间断地演出30年,平均每年演出50多场,迄今创下了演出近1600场、观众达310多万人次的演出记录,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

1979年底至1980年初,《丝路花雨》赴香港演出,原定演出9场,后增加到15场,依然一票难求。香港影帝吴楚帆观看后说:“这台戏告诉我,改革开放是什么,我们不担心什么了。”思想解放的产物《丝路花雨》,开启了艺术舞台的一个新时代。

传承发展历久弥新

30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舞台艺术剧变日新月异。已成为传世经典之作的《丝路花雨》也在人们审美观念变化中传承续写着不竭的生命力。

2008年,当《丝路花雨》再次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献礼演出剧目时,由甘肃省歌舞团更名的甘肃省歌舞剧院,适应变化中的新时代,组织力量进行创新修排。但如此重任,谁人担当?30年前担任《丝路花雨》助理编导的徐成华,毋庸置疑地成为这次创新修排工作的总导演最佳人选。

徐成华说:“《丝路花雨》已融入到我的血液中,当年我很年轻,而如今,让我去编这部戏,我会怎样编?”按照甘肃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厅提出的“故事情节的主体结构不变、人物及人物关系不变、音乐主旋律不变、敦煌舞的特色风格不变"原则,以先前《丝路花雨》达到的艺术水准为参照,徐成华带领新编排组,汇集全国舞美、灯光、道具、演员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开始了紧张的创新修排工作。

修排后的《丝路花雨》,剧中的英娘与神笔张、伊努斯等人的悲欢离合依然扣人心弦,剧情内涵更加厚重,节奏更加紧凑凝练,情感色彩更加饱满丰富。在舞台场景设计上,将充满时代气息的艺术手法与凝重庄严的敦煌文化融为一体,将高科技手段与舞美组合、灯光设计融合在一起,将剧情发展所需的特殊氛围营造得更加天衣无缝。在舞蹈设计上,融入了更多的现代舞元素,主要人物的舞段更加主体化,群舞也更为灵动浪漫。在服装设计上,色调更加柔和靓丽,风格也更加飘逸洒脱。在音乐设计上,以交响乐为主,管弦乐、色彩民乐和电声相融相汇,极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穿透力和感染力。

2008年8月37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创新修排后的《丝路花雨》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5场,让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观众再次领略到《丝路花雨》演绎敦煌文化瑰宝的无穷魅力。20多岁的神笔张扮演者汪子涵将一个命运多舛的老画工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扮演英娘的孙秋月已是第17位英娘,她表演的琵琶舞、波斯舞、盘鼓舞、反弹琵琶等优美舞段妩媚娇柔;反面角色窦虎的扮演者朱晗在剧中的表现十分抢眼,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创新修排后的《丝路花雨》,再次显示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岁月匆匆,容颜易老艺术不老。

30年来,舞台著华章。

30年后,舞坛常青树。

浅析舞剧《孔子》中的舞蹈语言 篇7

关键词:孔子;古典舞;文化

值此2014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之时,有幸来到北京观看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开幕舞剧《孔子》的演出,实属难得,虽然演出仅仅一个半小时,但留给我们舞蹈同仁的思考确是深远的课题。当听到舞剧《孔子》时,心中尤为期待。孔子思想及他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厚,表现这样一位万世师表的圣人,用舞蹈该如何表达他的精神,舞台呈现又会是什么形式,同时也感到,表现这样一部历史题材的,内容厚重的舞剧,是非常有难度的。近年来,以孔子为主人公,展现孔子人生经历、思想体系的文艺作品并不鲜见,不管是影视剧还是舞台剧,都在孔子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进行着尝试和思考。用舞蹈艺术的形式走进孔子,不仅要展现孔子人儒家思想、人格魅力、智慧光芒,更要传递源远流长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挖掘蕴含其中的当代价值和民族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这部作品以优美的音乐,绚丽的舞台效果,精巧别致的舞美设计深深的打动了我,加之舞者精湛的表演,共同给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这部作品选取了孔子在公元前497年至484年周游列国的史实作为故事背景,以孔子所为所见所想为线索,表现了孔子在以“仁”治国的政治抱负和郁郁不得志现实境遇矛盾中的痛苦和挣扎。全剧分为序《问》、第一幕《乱世》、第二幕《绝粮》、第三幕《梦回》、第四幕《仁殇》和尾声《乐》六个部分。舞剧把视角放在孔子周游列国的生命历程中,并设定了公、妃、臣,这几个代表人物,表现了乱世之中,国君昏晕,沉溺女色;臣奸佞独断,阴谋丛丛;孔子进谏,推行礼制仁政,却无力回天。孔子在被迫奔亡,危难绝粮中,仿佛看到了理想的大同世界。战争仍频,桃花林一般的杏林变成战场,看似归途,大“道”仍在路上。舞剧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刻画出年逾六旬仍执着坚守自己信念的孔子形象,在优美的肢体律动背后,留给我们以深刻的思考。

舞剧《孔子》中,古典舞是整部舞剧的基本舞蹈语汇,在经过编导的编排创新后,在古典舞、汉唐舞中又融入了现代舞的元素,那么用这种舞蹈风格演绎春秋时代的人文风貌,不仅令人思考,如此融合是否合适。从舞剧《孔子》中不难发现在古典舞身韵的“圆曲含拧”的基础上,将现代舞对肢体表现情感的作用融入其中,女子飘逸的裙、袖,男子宽松的袍、氅,在动作流动中,都不乏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舞蹈空间的拓展和律动上都有很强的观赏性。但是,整部剧的每一章中,段落性的小舞段很多,但作为舞剧段落间的关联却不是很大,也出现了两种不同舞蹈风格的地方。诸如《采薇》等舞段,这里明显看到了孙颖先生汉唐舞的风格,《楚腰》、《踏歌》等作品的肢体语汇仿佛重现,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具体动律都有似曾相似的感觉,风格上的借鉴不是问题,问题是汉唐舞的风格和借鉴现代舞的中国古典舞风格是大相径庭的,多少给人不统一的感觉。

许多观众对于孔子在剧中,是否该起舞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乍一看来,孔子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出乎意料的,本是演绎年逾六旬的孔子,但舞台上的孔子却动作幅度较大,还不时的出现旋转、跳跃、空翻等剧烈的动作,加之孔子在一般的认识中是较为沉着刻板,更是崇尚适度、中庸的儒家代表人物,这些反差都让人不由得心生疑问。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选择虽然在动作”度“的把握上可待商榷,但总体却是基本准确的。我们看过太多刻板的孔子画像,但真实的孔子却是性格坚定、敢作敢为、直言不讳的,正是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孔子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等剧烈的言辞。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已50—60多岁,难道我们编舞就要把孔子编成老态龙钟,任何的技术动作都不能做,只是一种标准式的如雕塑一般?那样在舞台呈现上就会有限制,孔子被后世称之为圣人,但在当时他却是个凡人,而且是一个政治仕途坎坷的人。每个人观看,心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只不过让孔子舞,如何舞,如何让精神起舞,还需深入思考。

通过编剧、导演介绍创作过程、想法,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要形成一部舞剧所付出的艰辛是巨大的,同时也要兼顾各个方面,在创作中遇到的难题,如编创人员所说,这部剧是以舞为主,所以舞台上出现的孔子之舞,应是孔子内心的舞蹈,他的信念,他的理想。而当山穷水尽,遍布困境之时,被风雪停驻脚步之时,弟子都绝望迟疑之时,他开始让精神继续舞蹈。

《孔子》这部舞剧,选择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演绎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诚如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先生所言:“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孔子”,众口难调是所有艺术创作者都面临的难题,而历史题材更是许多人不愿意触碰的禁区,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自己理解的孔子以舞蹈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本身就是一种超越和成功。这部舞剧大胆启用了年轻的创作队伍,这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实践,对于年轻人我们更应给予鼓励和支持,衷心的希望舞剧《孔子》能够精雕细琢,打磨的越来越好。

创新——语文写作教学的灵魂 篇8

一、创设民主、个性的教育氛围

民主, 即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师与生的关系。共同的学习, 情感的交流。教师只有被学生所信赖, 以坦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为创造性地学习写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成为学生积极探索, 锐意创新, 自由发挥个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撑。自主, 即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写作没有现成的路可走, 是学生极大程度的独创活动。教师无法越俎代庖。就教学而言, 教师给学生的只能是一桶水, 一缸水, 而只有学生自主学习, 才能寻求到写作的“源头活水”。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思考、想象, 让学生用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去进行探索和创造。

个性教育与创新密切相连。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曾说:“创新的土壤是个性,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上海“韩寒现象”给人以很大的震动和深思, 同时也打破了传统的定俗、框架, 为语文教学“杀”出一条血路。一些专家人士大声呼吁: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发展学生个性, 我认为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时尚。我所教班级有一部分学生, 其他学科成绩平平, 而语文成绩尤其是写作却很出色。有些教师说我偏爱, 我却为我本人注重个性教育尝试的成功而窃喜。

二、打破封闭式, 实行开放式

打破封闭式, 实行开放式,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 实际做得还远远不够, 语文写作教学的开放要不断加强。作文课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 可适当到阅览室去上, 到校园中去上, 到生活中去上, 到社会上去上, 到大自然中去上。让学生在大语文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 使语文写作教学形式生动活泼, 内容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及顿悟能力, 尤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特别注重让学生形成做摘记、制卡片等积累素材的习惯。没有写作材料信息的输入, 就别谈写作材料、信息的输出———创作。日记, 是我们平时练笔, 材料信息输出的主要渠道。“写日记的感觉真好!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写,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可发泄内心的悲哀, 也可写尽心中的欢乐。当然可对某些人和事发表一些看法, 小到一草一木, 大到奥巴马、联合国……”学生日记成了学生思想、感情的寄托, 是他们抒写观察感受, 笔耕不辍的园地, 也成为我语文写作教学乐此不疲的一项工作。个别指导, 阅后谈心, 课堂阅读, 欣赏交流,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记。我们还学习给工厂产品写说明书、拟广告, 给“教育学会”“校园拒绝邪教”活动写倡议书……这些实际写作,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写作创造欲。

三、语言与思维同步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 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 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 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 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 这是一条规律, 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作文教学体系中,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的。所以我时常要求学生写作是看思维“动”了没有, 没有“动”思维的作品不是好作品。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善于使用“我的观点是”“根据我的看法”等言语, 培养其独创意识, 既注重语言训练, 更注重思维训练, 二者同步进行。学生作文中有不少佳作, 日记中也不乏范例。现举一学生日记为例:

5月18日星期日天气晴

同桌总喜欢问些怪怪的问题。上午她问我:“如果让你选择班级, 你会去哪个班?”我迟疑一下, 坚定地说:“66班。”同桌笑了。我平日总爱向她发牢骚, 说66班这不好, 那不好, 不如人家67班, 在这个班真倒霉。其实想起来, 还是自己班好。因为“想起来的全是好”, 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比如时光, 比如机会。“如果让你决定自己的命运, 你想做谁?”同桌又问。“做我自己。”我脱口而出。别看我整天挺悲观, 总是羡慕这个、嫉妒那个、恨苍天为什么不给我靓丽的外表, 埋怨父母不会挣大钱……

日记语言朴实流畅, 内容富有生活情趣, 饱含深邃的思想性。

重视发展学生智力, 注重思维训练、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应是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的方向。

四、开辟“创新”的多种渠道

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活跃文思出新意, 我尝试了下面的做法:

1. 为学生设立创造性思维的平台。

拟出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命题, 并围绕新颖的命题, 做出精要的指导。例如“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是百万富翁”等, 一个学生写的“假如我有五百万元人民币, 或许是买彩票中了大奖, 或许是炒股发了, 总之, 一堆花花绿绿的钞票摆在我的眼前, 那么, 我该怎么办?首先……”就很有特色, 自我设想, 美滋滋地做着种种匪夷所思的安排。再比如实行换位思考, 如“乞丐的自白”“我是差生”等, 在老师的辅助下, 学生思维活动特别活跃。

2.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善于思考, 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发表有新意的见解, 克服“一般化”, 要求学生先设想他人会如何写, 而自己一定要有所超越, 让作文成为培养智慧的生命活动。激发其逆向思维, 求异思维。为此, 我给学生讲“切开苹果看到什么”的例子, 讲“两个推销员来到一个不穿鞋的人居住的岛上推销鞋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讲“两个教徒向神父请示吸烟的不同结果”。学生兴趣盎然, 跃跃试试, 思维“活”起来了, 也写出很多不错的习作。如一个同学的日记:一天课间, 我们正在写作业, 听同桌埋着头甩过来一句:“请让我用一下你的‘杨二嫂’。”什么?“杨二嫂”?噢, 鲁迅《故乡》中把杨二嫂比作细脚伶仃的圆规, 同桌是要借我的圆规, 我心领神会, 随手递过去。我们互视笑了。这新奇的“颠倒”不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吗。

此外, 我们还重视语境教学, 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等。

上一篇:心中的责任九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桶装水采购供应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