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美学及其应用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美学及其应用(精选9篇)

技术美学及其应用 篇1

音乐美学的特征及其功能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利用声波这种独特的物质本体,按照美的规律,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审美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

作 者:时茜 作者单位:河南省艺术学校,河南,郑州,450003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9)分类号:H6关键词:

技术美学及其应用 篇2

该文通过对木材的横切面进行拍摄照片,然后在照片上提取出比较特色的美学图案元素,再根据图案构图原理,将这些美学图案元素按一定的规律,采用电脑软件技术进行重新组合或分解重构,设计出各种富有节奏韵律和装饰美的美学图案。这些直接来源于木材横切面的美学图案,还是以木材美学元素为素材再创作的美学图案,都是由木材中天然美学元素构成,符合现代人“亲近自然”的追求。

一、木材横切面美学元素的提取和分析

横切面是指与树干纵轴或木纹方向相垂直的切面,亦称断面或横截面。在该切面上,不同的木材具有不同的组织构造,不同的组织构造就能提取不同的美学元素,如深浅相间的同心圆组成的年轮,早晚材的颜色深浅是否明显,管孔的大小和管孔的排列形式(环孔材、半环孔材、散孔材),或几种组织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美学元素等。

1. 选材

运用木材学理论知识,选取市场上常见的、横切面具有特殊构造组织的木材为研究对象。

2. 拍摄照片

采用普通照相方法或采用体视显微镜,对加工获得的材面进行拍照,获取材面上的构造特征的数码照片。

3. 木材构造美学提取和分析

应用相关美学原理知识,对获得的木材横切面的构造特征图片进行美学分析,将图片上的木材管孔类型、薄壁组织形状或几种组织相结合作为美学的基本元素,对其进行深入和系统地发掘、分析,并分门别类地收集和整理。

二、木材美学图案的创作设计

通过对木材横切面宏观特征的研究分析,可以获得很多的木材美学元素。再以这些木材美学元素为基本素材,应用艺术设计理论和计算机图形技术进行再次创作,就可以获得具有特色设计理念的木材美学图案。

1. 木材美学图案的设计手法

木材构造图案含有天然形成的美学元素,为了能够保留这种天然形成的美质在创作完成木材美学图案后还能体现出来,要求对木材构造提案的分解是对其自然形态的简单分解,提取美学元素,然后根据图案设计中的重构设计手法,对其进行图案的创新设计。重构就是从客观物象中分解货抽象出基本元素,将这些单个独立的元素经过平移、旋转、切割、反射等变化,组成新的设计元素。把两点之间的一段距离按照某种特定轨迹(直线、曲线或者不规则线条)从一处移到另一处,这样沿轴线一段段移动,就能组合出有节奏的图案。重构包含同构和异构这两个部分。同构是指相同的要素之间的组合重构,经优化后产生新的要素。异构是指彼此间不同质的要素,经组合优化和重新构建从而产生新的要素。另外,将同构或异构得到的元素再进行组合建构进而再产生新的要素。

2. 木材美学图案的创作图例

阿巴豆(Abarema jupunba)属于大乔木阔叶材,具有丰富的环管状、翼状、聚翼状轴向薄壁组织,从阿巴豆宏观构造图中可知其薄壁组织比较清晰且围绕管孔周围,若只取薄壁组织来制作图片的话就会显得比较空洞单调,所以可以将管孔与环管状薄壁组织结合起来提取美学元素,加上浅色的薄壁组织、黄棕色的材色和较深颜色的管孔,使得提取的元素更加具有层次感,然后对提取的元素进行多次旋转的复制、拼贴,得出新的图案。图1是以阿巴豆横切面上的环管状薄壁组织和管孔相结合的美学图案创作案例。新图案给人一种不断往外延伸的感觉,并带有欢快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以此方法,可以通过对新图案进行再次提取美学元素,再进行复制、拼贴和旋转后,又得出另外的新图案,这样就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木材美学图案,如图2。

三、木材美学图案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案是实用艺术设计的方案与图形创意的表现,已延伸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在室内设计中更加生命力与表现力。通过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审美观念对木材美学图案加以提炼,和谐地运用在室内设计中,体现与传统装饰图案不一样的文化。

由阿巴豆横切面宏观构造图中提取美学元素制作的图案运用于室内设计领域,如图3中的墙纸,圆形的墙纸、活跃的色彩给简约的空间带来了活力。由柯比蓝花楹(Jacaranda copaia)的美学图案做成的床上用品,深色花纹像一朵朵整齐排列的花朵,富有田园风格。墙纸与床上用品搭配,色彩跳跃,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因其图案来自于木材这个天然的材料,使人们联想自然,回归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温馨,身心安逸,在满足舒适性的情况下,又不失个性,从而丰富了室内设计的内容,拓宽了室内设计的空间和范围。

此外,木材美学图案除了可以运用到室内空间的墙纸、地毯以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用品中,窗帘、沙发、床品和毛巾的图纹,瓶盘、灯具的纹饰等,均富有装饰美感,赋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祝愿和对自然的热爱,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实用空间与精神需求的双重审美要求。如图4是由西藏云杉(Picea spinulosa)的年轮提炼创作的美学图案的应用于花瓶,图5是由圭亚那瓦泰豆(Vatairea guianensis)提炼创作的美学图案的应用于毛巾。

本文以天然的木材为研究对象,对木材横切面构造特征进行美学分析,提炼出美学元素,并利用这些美学元素创作丰富多样的美学图案,将它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为室内装饰领域注入了新的血液,使艺术设计得到更广泛的发展,进而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品位和精神生活追求。

摘要:本文以天然的木材为研究对象, 根据美学原理, 对木材横切面的构造特征进行美学分析, 从中提炼出构成图案的美学元素, 再根据图案构成原理, 运用电脑合成技术用重构的方法获得富有韵律和装饰美的美学图案, 并将其运用到室内装饰设计中, 丰富室内装饰的视觉艺术效果, 提高木材的非物质使用价值。

关键词:美学图案,装饰图案,室内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建举.开展木材美学研究拓宽木材解剖学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4) :25-27

[2]王红芬.木材构造的美学价值开发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 2009

[3]刘琳.浅谈元素提取法在纹样设计在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 2012 (1) :233

[4]张如画, 张嘉铭, 李鹏.构成基础[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

[5]杨辛, 甘霖.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技术美学及其应用 篇3

关键词:数码艺术;美学;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82-1

前言

艺术以其特有的魅力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弥久不衰的文化,而数码艺术时代的来临,为艺术增添了新的发展动力,将艺术与新技术融合在一起,可以促进艺术的更好发展。数码艺术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其发展也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被赋予了美学色彩的数码艺术更具审美意义。

一、数码艺术的美学特征

从艺术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码艺术的种类也在逐渐变化着,从艺术理论角度来看,数码艺术的种类都具有以下几点美学特征。

(一)艺术与新技术的融合性

数码艺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艺术与技术之间明显的界限,二者不断地交融,在融合过程中,技术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纵观人类的艺术史,技术多数情况下都是从属于艺术的,从而形成了技术为艺术而发展的趋势。倘若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艺术的起始阶段,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是毫无疑问的,而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非技术的因素就会占据主导。所以,尽管艺术与新技术不断融合,但是技术还是作为辅助性的因素从属于艺术[1]。

(二)新技术的信息性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逐渐以各种形态显现,而早期的数码艺术,无法实现图像的具象化,只是简单的点、线、面,毫无艺术色彩可言。数码艺术的不断发展使数码艺术实现了图像的具象化,通过编码、解码去实现信息和图像之间的互相转化,新技术为数码艺术的更好发展提供了数码平台。所以,新技术的信息性,使数码艺术实现了图像的具象化,也使越趋成熟的技术为数码艺术带去了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三)艺术与新技术的交互性

艺术与技术的交互性在数码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数码艺术的发展随着交互性的程度变化而不断变化。在数码艺术发展的初期,艺术与技术的交互性未曾出现,所以数码艺术只是发挥出人类对机器的单向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与技术之间实现了交互,因此数码艺术也历经了从单向到互动作用的转变。艺术家———艺术品———欣赏的观众这一单向的过程,是人类传统的艺术观点,但是在数码艺术实现交互性以后,艺术观则是双向的,一是艺术家和机器的互动,二是观众参与的互动。因此,目前人类数码艺术的互动价值可谓是无处不在。

(四)艺术与新技术的生产性

数码时代下,艺术与新技术的生产性对艺术创作的丰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目前,数码艺术就是一种技术的艺术,不仅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具多样化,而且使艺术的发展更加完善。首先,传统的艺术只是纯粹的生产环节,其艺术创作更多的表现为一次性的,独一无二的。其次,在机械复制的艺术时代,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将艺术进行复制化。最后,数码艺术时代的来临,艺术又重新走向生产的战线,与传统艺术有所不同之处是,数码艺术属于艺术的再生产过程,在原有创造的基础上,出现衍生的现象,从而达到再生产的过程。

二、数码艺术的美学原则

首先,从数码艺术的发展现状角度看。第一,在数码艺术中,视频艺术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二,我国的数码艺术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主要原因是数码艺术的互动性没有能够被充分的显现。

其次,从新技术在前卫路线中的应用角度看,数码艺术成功的走前卫路线,需要高科技与深文化的融合,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我国数码艺术的发展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就是科技的高度和文化的深度都达不到相应的标准。

最后,影响和制约数码艺术发展的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高科技,其二是深文化。在这两个因素中,后者更占据主导地位。所谓的深文化,需要将艺术深深地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结合我国的实情去发展艺术,使艺术创作有根可循,有据可依[2]。

三、数码艺术的未来新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数码艺术的发展进程也进一步加快,而它的快速发展也给一些人带来了深刻的思考,艺术发展于科技,是否也会消失于科技中。艺术家们利用技术去创作艺术作品,既掌控着技术,同时又受到技术的控制。新技术力量的不断涌现,使艺术本身得到了改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艺术形态。

数码艺术的发展源于技术。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中,用到的材料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早期的艺术家为了寻找到合适的材料不惜花费许多精力,也许用一辈子的时间寻找都没有找到,所以导致其完不成创作。而在今天,数码艺术的发展使技术充分占据了主导地位,可以通过虚拟的材料创造真实感。所以,技术是促进艺术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其发展的阻碍[3]。

四、结论

总而言之,艺术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悠久,数码艺术的出现更是艺术发展的一大进步,随着新技术不断与艺术的融合,逐渐向世界宣告数码艺术时代已经来临。本文通过对数码艺术的美学特征和美学原则进行讨论,对数码艺术的未来新论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参考文献:

[1]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马晓翔.新媒体装置艺术的观念与形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3]郭优.新媒体艺术审美研究[D].吉首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徐复观对庄子美学的发明及其误读 篇4

徐复观对庄子美学的发明及其误读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出版的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对庄子美学做了深度的发明,于奠定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开山地位厥功甚巨.徐氏把庄子美学诠解为中国艺术精神,企图在技的层面上与道会和,导致如下连续的困境:(1)把技外见道误读为技中见道,合乎常识然而却违异庄子本意;(2)引入现象学的纯粹意识以解读“心斋”,将之定义为审美观照,成为技中见道说的反证;(3)把“天地精神”读作艺术精神,颠倒了庄子思想中自然对艺术的优先关系;以艺术取代审美,就无法在审美与自然的共通关系之中来为庄子美学作出定位.

作 者:张节末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刊 名:浙江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5) 分类号:B83 关键词:徐复观   庄子美学   误读  

技术美学及其应用 篇5

鲍桑葵《美学史》“逻辑与历史”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代意义

以鲍桑葵《美学史》中“逻辑与历史”的研究方法为线索,论述了美学史的两种主要写作方式,即偏于史料与偏于叙述,认为美学史写作的理想在于这两种方式的融合,并论述了“逻辑与历史”的.美学史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启示。

作 者:刘彦顺 作者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淮北,235000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223(6)分类号:B83-09关键词:鲍桑葵 逻辑与历史 史料 叙述

纳米技术及其应用作业 篇6

学院:理工学院班级:机械L126班姓名:韩东学号:12L0551192

一、简述纳米技术的两种特性(表面效应与小尺寸效应),并且举例子(至少500字)

1、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 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 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属超微颗粒(直径为 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超微颗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气中金属颗粒会迅速氧化而燃烧。如要防止自燃,可采用表面包覆或有意识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缓慢氧化生成一层极薄而致密的氧化层,确保表面稳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属超微颗粒可望成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剂和贮气材料以及低熔点材料。

例子:高效催化剂

2小尺寸效应:

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变小所引起的宏观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对超微颗粒而言,尺寸变小,同时其比表面积亦显著增加,从而产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例子:电脑的cpu

二、纳米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至少500字)

1、超双疏纳米防污剂

超双疏纳米防污剂 型号:VK-F01 超双疏纳米防污剂 “二元协同纳米界面技术”理论是引入仿生学原理。研究荷叶“出淤泥而不染”“滴水成珠、拒水防污”的表面微观结构,对纺织面料的纤维表面在纳米尺度进行界面修饰、聚合和改性,使其表现出超常的纳米界面物性,并形成纳米 结构特有的四大效应。棉、毛、麻、丝、化纤等各种材质的纺织面料经过纳米防水防油防污剂界面技术处理,可赋于防水透气、拒污易洗新功能。如同荷叶效果,同时仍保持原面料的质地、手感、风格和牢度。精纺毛织面料经过纳米防水防油防污剂界面技术处理,可解决头疼的缩率; 处理后的棉、毛、蛋丝产品抗皱性能大幅提高,机可洗的实现解除您的洗衣愁。超双疏技术的纳米防水防油防污剂面料同时具有防油、防水、防尘、柔软、透气、环保、快干等功能; 纳米防水防油防污剂具有防水、防油、防污、抗菌、增强纤维的功能。经其整理后的织物可保持原有的手感、透气性、色泽、穿着舒适性等特点,并具有一般烃类及有机硅类、整理剂所不具备的防油性。此外,含还具有用量小、功效高、耐久性强且符合环保要求的优点,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推广。纳米界面超双疏技术处理以后,由于其超双疏特性,使织物更具快干功能。面料具有环保无污染、无毒的特性。防水最高达到6级以上,防油最高达到6级(国家毛纺检测中心)。使用方法: 1.施涂前应使被涂面清洁、干燥。应清除灰尘,并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如为玻璃、瓷砖、金属表面,应用玻璃清洗剂或洗涤剂水溶液清洗干净。塑料表面可用洗涤剂清洗,必要时用有机溶剂(如醇类、酮类 等)清洗。2.建议使用高性能雾化良好之高品质喷头,喷涂距离30~40cm为宜,这样可喷涂均匀,并节省涂料,耗量约为50-100m2/L以上。3.一般喷涂一遍即可,如要提高效能可喷两遍,但间隔时间应在50min以上。4.喷涂后晾干即可。在150-180℃热处理30-50秒大大有利于提高涂层强度和效果。小型物品可用热吹风机。虽然本品无毒,但还是建议施工时穿戴好防护用品

2、在生物工程上的应用

虽然分子计算机目前只是处于理想阶段,但科学家已经考虑应用几种生物分子制造计算机的组件,其中细菌视紫红质最具前景。该生物材料具有特异的热、光、化学物理特性和很好的稳定性,并且,其奇特的光学循环特性可用于储存信息,从而起到代替当今计算机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的作用,它将使单位体积物质的储存和信息处理能力提高上百万倍。在光电领域的应用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微电子和光电子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光电信息传输、存贮、处理、运算和显示等方面,使光电器件的性能大大提高。将纳米技术用于现有雷达信息处理上,可使其能力提高10倍至几百倍,甚至可以将超高分辨率纳米孔径雷达放到卫星上进行高精度的对地侦察。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把被激发的钡原子一个一个地送入激光器中,每个原子发射一个有用的光子,其效率之高,令人惊讶。在化工领域的应用将纳米TiO2粉体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化妆品中,则可以有效地遮蔽紫外线。将金属纳米粒子掺杂到化纤制品或纸张中,可以大大降低静电作用。利用纳米微粒构成的海绵体状的轻烧结体,可用于气体同位素、混合稀有气体及有机化合物等的分离和浓缩。纳米微粒还可用作导电涂料,用作印刷油墨,制作固体润滑剂等。研究人员还发现,可以利用纳米碳管其独特的孔状结构,大的比表面(每克纳米碳管的表面积高达几百平方米)、较高的机械强度做成纳米反应器,该反应器能够使化学反应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进行。

三、谈谈你对纳米技术或者纳米材料的认识(至少300字)

从尺寸大小来说,通常产生物理化学性质显著变化的细小微粒的尺寸在0.1微米以下(注1米=100厘米,1厘米=10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1纳米=10埃),即100纳米以下。因此,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的微粒称为超微粒材料,也是一种纳米材料。

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是指其结构单元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由于它的尺寸已经接近电子的相干长度,它的性质因为强相干所带来的自组织使得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并且,其尺度已接近光的波长,加上其具有大表面的特殊效应,因此其所表现的特性,例如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特性等等,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技术美学及其应用 篇7

一、王国维的哲学美学生涯及其美学成就

1. 从个人体验出发, 寻求人生的普遍哲理。

王国维一般是从个人的体验中寻找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的, 并在寻找过程中喜欢上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的, 进而又将其引入哲学领域。王国维4岁丧母, 父亲常年在外经商, 只有一个比他大5岁的姐姐相伴, 可见其是在一个孤独缺乏母爱的家庭中成长的。然而, 在其父亲的严厉督促下, 科举考试屡屡失败, 这种环境及其自身先天的体弱, 养成其一种内向、忧郁的性格。然而, 王国维能将一己之不幸推广至人生的意义, 思索众生普遍存在的生存问题。例如:他的《咏蚕》诗便记述了故乡养蚕给他留下来的印象, 描述了桑蚕从生到死, 碌碌无为的生命历程, 并有着“劝君歌少息, 人生亦如此”的感叹。青年时期的王国维对人生有着悲观的感受, 一旦接触到西方哲人便会在头脑中产生一种浓缩的观念, 有着“我心戚戚焉”的感触, 他曾说:“随着认识的愈加明确, 意识便愈加强烈, 痛苦也在不断增加, 这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1]18他对感觉以外的事物持怀疑态度, 认为因果关系并不是凭借理性产生的, 而在于经验。所以,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休谟的因果观, 走出了传统的因果决定论。他对当时社会流行的社会因果说进行批判, 主张在历史研究中区分“史”与“史家”, 并从传统中提炼现实性, 以用于当下的美学发展。

2. 王国维的美学成就及其创新性。

从王国维从事的哲学美学生涯中, 可以看出他的美学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他第一次引入西方哲学美学, 并确立了能够在中国文化系统之外进行观察、讨论的新坐标。其次, 他还参考美学理论框架, 并将其应用于中国的美学作品之中, 建立起新的美学批评。最后, 他以元曲研究及《人间词话》为对象, 创立了注重民间动力的文化史观, 为西方诗学的引入与传播奠定了基础。王国维在这几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开创性的, 这也是中国文人对西方文化及其深层价值所作出的深层次回应。王国维指出:“每个人都需要承认, 一个对于美的判断, 只有夹杂有极少的利害感, 就会只有偏爱, 而不会有纯粹的欣赏判断了。”[2]76正是基于该观点, 王国维认为艺术具有不朽的价值, 并展示天下万物之真理。他认为的天才作家便是“感自己之感, 言自己之言”并不是能随意的进行发泄。同时, “境界”是王国维后期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 他认为从那里可以看清柏拉图的影响。汉代佛经中提倡文学应具有“风骨流变”的特征, 反对其词不雅的文学方式, 这便开创了中国美学发展的历史。汉语有着意会的语言风格, 其结构灵活, 有着非常广泛的运作空间, 这便决定了汉语语法与修辞学的结合。锤炼语言是写作的根本要求, 艺术意境则是文学作品的生命, 所以文学美学是辞章美学及艺术美学的结合。王国维认为应将文学美学提高到艺术工作的境地, 标志着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其《人间词话》中首先提出“词以境界为上”的思想, 这里的境界其实就是理性的终极指向, 而王国维则将其论说文学, 并与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二、以“西学治疗中国”的价值思考及美学评论

1. 潜心研究西方哲学美学, 以西学治疗中国的思想。

其实, 当谭嗣同的头颅在菜市口刑场落下的时候, 已经昭示着自上而下的清廷改革梦破灭, 同时晚清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价值已经从政治层面过渡到哲学层面。王国维便是从大陆理性哲学视角出发, 提出人文主义精神, 他曾在《文集续编》中提到其在书记校对时的偶然发现:“吾一日见《天罡文集》中有引汉德、叔本华之哲学观, 心甚喜之, 自以为无读二人之书也。”其实, 王国维追求叔本华之哲学有着解决个人内心困惑的因素, 所以具有“为己之学”的特征, 他不热心于政治, 而对宣传、教育情有独钟, 特别是注重学术。他从个人的选择出发, 在西方学术中的可爱者不可信与可信者不可爱中, 找到康德判断力这一中介领域, 创造出了“既可爱又可信”的中国近代美学。《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传统观念的破产, 当时的国人倾向于改革, 并开始了以“西方为师”的时代。处于这一时代观念下的王国维, 通过其文字描述了这种新理念, 在其《论近年之学术界》中认为, 南北朝印度佛学的传入标志着中国思想的第一次受外力的影响, 而晚清时期的西学输入则属于第二次。这其实是王国维对百年中国的价值思考, 并将西学为楷模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2. 以《红楼梦评论》为范例的美学评论。

《红楼梦评论》是第一次用于文学作品的美学批评, 同时也是《红楼梦》以来最有专业水准的论文。王国维在第一章系统阐述了叔本华的哲学及美学思想, 以奠定其全文的哲学基础, 论证了痛苦人生的固有本性, 并以叔本华超功利的艺术观为全文设定了美学前提, 阐述了“优美”与“壮美”两个基本的美学范畴, 最后提出“述人生与美术概略, 今人持此标准, 以观中国之美学。”王国维继承了叔本华的哲学及其基督教文化精神, 并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学规范, 以衡量中西方经典的文学作品。王国维在《红楼梦》第二章论述了该作品的精神, 即灭绝生活之欲望, 以寻求解脱之路径。这样, 便由表面谈论《红楼梦》艺术精神转化到美学精神。他认为, 如果追溯到西方社会制度的终极依据看, 这种人性的原罪及有限性学说, 正为社会契约、权力制衡及法制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理论依据。王国维对《红楼梦》的高度评价依据的是其美学价值的等级结构, 这便是其所说的“诗歌存在于美术之顶点, 并将悲剧置于诗歌之顶点”[3]145。他倡导的这一美学价值, 在20世纪末掀起了一轮轮的文学革命, 为后来的五四文学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王国维的超功利主义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1. 王国维的启蒙美学及超功利主义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美学不同于中国古代美学, 而具有一定的现代性, 这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的启蒙性, 其标志着美学学科正式进入中国, 破除了人们对封建传统文艺及美学的迷信, 开始崇尚自由。王国维最早引入西方美学, 特别是运用近代西方美学理论, 批判专制主义及封建文化, 特别是对儒家美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他大胆怀疑与反思旧美学理论及其对文艺实践的限制, 倡导独立思考, 这便直接影响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新事物的传统。王国维提倡学术平等与自由的原则, 并以强烈的学科意识批评传统的封建道德教化的官本位思想。可见, 王国维这种强烈的反传统、反封建的美学思想, 使我们意识到古典美学更多的与伦理学相联系, 更多考虑善与不善的问题, 所以在文艺创作中更注重真与不真的价值评判, 这便是中国现代美学反封建的重要特征。实际上, 王国维启蒙美学的核心便是其超功利主义, 其力图保持学科的纯洁性与学术性, 将政治、道德等排出在外, 这就对封建专制文化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淘汰了古典美学的滞后性。这样, 王国维的美学就是让人们解脱“生活之欲”苦痛, 让人超脱于利害之外, 以此来消灭人的欲望, “美之性质可玩而不可利用, 美学不为政治道德服务, 哲学家、诗人等各司其职就不会失去独立之位置。”[4]47所以, 这种超功利主义的美学排除了美的社会功利目的, “为文学而文学, 为艺术而艺术”, 这些都是基于超然利害之外的。

2. 王国维“独立”、“自由”美学思想的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美学这一崭新学科的开创者, 王国维启迪世人一种科学的精神, 其对于古代文化及古代美学的反省与批判, 其实就是对封建专制的否定, 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批判。他的这一思想影响到了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启蒙运动, 如陈独秀提出了建设写实文学、古典文学及社会文学的主张, 推倒专制的封建贵族文学、山林文学等, 这便与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有着紧密的递进关系。20世纪80年代, 李厚泽的实践美学、刘再复的主体美学等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也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王国维的美学作为超前的启蒙美学有着革命性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是一种宗法制的专制统治, 缺乏基督教对社会的协调功能, 这样儒家思想便成为意识形态的统治思想, 统治阶级便扼杀了学术的自由与统一。同时, 作为道德教化的儒家思想, 剥夺了个体的欲望及需求, 蔡元培便倡导“以美育代替宗教”的思想。特别是20世纪之后的中国美学启蒙, 深受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影响, 并突出表现在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传播方面。同时, 还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 这些重大事件对于人类思想解放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 从美学先驱王国维的美学观看, 他对美的本质、种类、创造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特别是其分析与思辨能力使其美学叙述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的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的优秀资源, 其成就主要以西方哲人的理论学说为基础, 阐释了艺术与审美的融合过程, 最终形成其中西兼容的美学新类型, 并指导着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 是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有益尝试, 具有开创意义与时代价值。

摘要:王国维的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的优秀资源, 并以西方哲人的理论学说为基础, 阐释了艺术与审美的融合过程, 最终形成其中西兼容的美学新类型。他的美学思想指导着中国美学的发展方向, 是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美学先驱”,王国维,美学思想,超功利主义

参考文献

[1]钱景.王国维美学思想与晚清文学变革[J].文学评论, 1997 (6) .

[2]张宏宇.中西文化张力下的王国维美学[J].河南大学学报, 2005 (4) .

[3]王海涛.王国维美学转型的历史考察[J].宜宾学院学报, 2007 (1) .

论啦啦操的美学内涵及其释放 篇8

一、重视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必要性

啦啦操在我国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如果仅从参与人群等指标看,我国是当之无愧的啦啦操运动大国,然而客观地说,我国在该运动领域却比较缺乏标志性成绩,与世界顶级队伍相比差距依旧明显。差距表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差距之一就是我国的啦啦操队和队员在对这项运动的审美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对啦啦操运动的魅力、个性及风采理解、体会得不深刻、不独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有比较强的运动能力,也会制约队员在重大表演中发挥出最好状态:如果啦啦操运动员对于啦啦操运动缺乏审美层次的理解和阅读,在表达肢体语言、阐释啦啦操精神时将难以以融入情韵的方式表现出来。

综上,不难看出重视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必要性。重视研究啦啦操的美学内涵,有利于完善啦啦操运动的理论体系,有利于深化教练员、运动员对啦啦操的感悟与理解,是提升啦啦操运动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善于在训练、教学中强调啦啦操运动的美学内涵和精神气质,有利于将审美教育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便于社会和大众正确认识啦啦操,更好地欣赏啦啦操。

二、啦啦操的美学内涵分析及其释放路径

啦啦操融合体育元素与艺术元素,展现的是运动美、人体美、艺术美,其既不同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也不同于舞蹈,而是有着浓郁的个性特点:要求动作规范标准、挥洒自如,能够表现出别致的韵律和风格。基于啦啦操的这些独特之处,我们对其应该做到审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辩证、统一对待,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研究其审美内涵。

1.身体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身体美是运动美、艺术美的基础,也是研究啦啦操美学内涵的前提。啦啦操以运动员健康、健美的身体为载体,以生理和心理健康为前提,展现出生命的美丽、情感的丰富、运动的魅力。评价和考核身体美涉及广泛的审美元素,如身体结构方面的体型、容颜、姿态、线条,舞蹈表現方面的柔韧、协调、韵律、力度,其中以体型、姿态和线条等元素为主。身体美主要可以概括为:首先是身体素质方面,运动员快的速度、强的力量、好的耐力,是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基础,啦啦操从头到尾所有的动作都需要身体素质作支撑。其次是形体美,主要考量运动员体型是否符合美学要求,能否给人匀称协调的感觉;姿态是否优美舒展,一举一动能否都展现出良好风范;线条是否曲线匀称,或者粗狂刚强,能否将舞蹈动作做到极致;是否落落大方,能否表现出独特的气质之美。同时,服装是否符合运动员的身材特点也很重要。

2.运动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所谓运动美,是指啦啦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给观众留下的观感,是思维和动作的综合反映。笔者认为中国啦啦操运动最大的问题在于模仿多、原创少,主创人员、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因而很难理解和展现啦啦操的运动魅力和艺术魅力。啦啦操运动美感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动员处理不好运动技术、动作创新和表现形式、表现风格的关系所致。运动美的实现要求运动员必须做到:一是在啦啦操表演中要能够将各个技术动作完美地呈现出来,完美就是技术美。这不仅仅需要具备风格化展现,还要符合力学基本原理和人体工程学原理,符合审美的基本要求。二是教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大胆尝试创新,用新的训练形式融入更多新的元素。三是在啦啦操项目的表演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临场心理素质、综合技术战术思维及意志品质,依据肢体动作和心态变化,妥善、到位地表达啦啦操的运动之美。

3.精神美与啦啦操的美学内涵

不论是站在体育还是艺术的角度看,啦啦都蕴含着丰厚的精神美。首先是礼仪之美,其次是协调之美,此外还有意志之美、信念之美,这些都是人类精神领域的精华与真谛,需要教师学生经常体味、思辨。

中国的啦啦操运动亟须全面突破和提升,除注重成套的的独创性和难度外,还应注重艺术价值的整体提高。随着啦啦操的普及和推广,在竞争中,美学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教练员创美、运动员立美、裁判员赏美、观众审美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作为高校啦啦操教师,我们必须正视和研究这种潮流,使时尚运动永葆活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技术美学及其应用 篇9

(九)材料学院

1.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技术)

 成果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纳米光子学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致力于开发性能优异、绿色、实用的纳米晶发光材料研究。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和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研制出一种基于铜铟硫(CuInS2)和铜铟硒(CuInSe2)的新型、绿色、低毒荧光纳米晶材料,已在白光照明、发光二极管、生物标记、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相关的材料制备和应用技术已申请了专利。

本项目所制备的新型纳米晶荧光材料性能优异,波长可在500-900 nm之间调控,荧光量子产率超过50%,可作为荧光材料用于白光照明二极管、电致发光器件、近红外生物标记以及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材料是使用我们自己发展起来的技术路线,具有成本低廉,合成路线绿色,可大规模生产等特点,已经在实验室已经实现其10g量级的制备,未来中试开发能够实现公斤级别的放大生产。

 项目来源: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和医药技术/先进能源技术  应用范围:白光照明二极管、电致发光器件、近红外生物标记以及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 现状特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 技术创新:新型材料、绿色合成路线  所在阶段:研发阶段/样机/小批量生产

 成果知识产权:已经申请发明专利两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  成果转让方式:合作开发/技术许可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有望代替稀土荧光粉成为白光照明二极管的荧光粉材料;有望代替广泛使用的CdSe量子点,作为发光二极管和生物标记材料;有望成为“电子墨水”成为低成本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2.动脉大出血用快速止血材料制备技术(技术)

 成果简介:

平时严重交通伤,战时火器伤,恐怖袭击,抢险救灾以及塌方、台风、地震、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短时间内同时出现大批伤员。对这些伤员伤口的急救历来是创伤急救医学甚为关注的问题。由于不及时的止血,可能会导致伤员昏迷、休克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

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材料主要适合于日常手术中的止血,但对大动脉剧烈喷射状出血止血效果欠佳。对这种类型出血的止血一直是医学研究中的难题。美国军方早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就已将所研制的动脉出血用快速止血材料装备部队,并在2007年开发出了可快速止血的先进军装。我国进行此类产品目前仍是市场空白。本课题组对新型止血材料已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目前材料性能稳定,价格低廉,止血效果突出。

本课题组根据功能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相关性,设计、制备了对动脉喷射状大出血具有快速止血作用的新型止血材料。该材料在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对本材料的止血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试验。止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对动脉喷射状出血具有优异的止血效果,使用该材料后创面恢复情况良好,不会产生任何刺激作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性能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明胶海绵、海藻酸钙、云南白药等止血材料。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本材料的使用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具有很强的独创性”。 项目来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向项目等  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

 应用范围:该类材料可制成止血粉、止血海绵、止血栓、止血绷带、喷雾剂等剂型。可用于临床手术,院外急救,家庭药房,装备军队等。 现状特点:国内领先  所在阶段:中试阶段 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

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 针对动脉大出血的快速止血材料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目前,美国已经将具有类似功能的快速止血材料装备于部队,但国内未见具体应用;国内临床手术用的较好的止血材料也多是Merocel、Ivalon等进口材料,但价格昂贵。本项目所制得的产品止血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公益效益、经济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图片展示:

表1 不同材料对新西兰白兔不同部位动脉出血的止血效果

股动脉

止血材料

止血时间/s 本研究成果 云南白药 明胶海绵 海藻酸钙 阴性对照 空白对照 34.00±8.43 84.00±58.92 50.50±13.83 80.00±48.99 62.00±18.74 69.00±28.85

止血率/%

90 100 90 100 100

止血时间/s 20.00±0.00 110.00±42.43 118.00±57.62 56.00±26.08 122.00±79.50 180.00±00.00

止血率/% 100 90 100 100 40 0

止血时间/s 23.00±6.75 41.50±14.92 35.00±13.33 41.00±21.83 107.00±43.47 154.00±35.34

止血率/% 100 100 100 100 100 40

脾脏

耳动脉

注:止血率指180s内止血成功率

A

B

C

D

新西兰白兔耳动脉止血后创面恢复情况

A手术后5min, B手术后7d, C手术后15d, D手术后20d 3.包埋缓释型功能高吸水性树脂(技术)

 成果简介:

在高吸水性树脂的网络结构中包埋肥料、药物等功能性物质,可利用高吸水性树脂本身优异的网络结构获得良好的缓释效果,大大提高高吸水性树脂的功能,拓宽其应用范围。但传统的高吸水性树脂包埋技术将包埋与聚合、交联过程同步进行,由于聚合单体的强化学腐蚀性以及聚合过程的放热作用,极易对包埋物质的结构及功效造成破坏,使这些物质难以起到应有的应用效果。

本课题组近期新开发了一种温和、高效的包埋功能性物质的高吸水性树脂制备技术,此过程不会对各种需要包埋的功能性肥料或药物造成任何破坏作用,制备过程简单,制备好的树脂对包埋分子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树脂饱和吸水倍率>800g/g,饱和吸生理盐水倍率>60g/g,对包埋的药物不产生破坏作用,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项目来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向项目等  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

 应用范围:采用此技术制备的功能性高吸水性树脂可在农业、医药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现状特点:国内领先  技术创新:  所在阶段:中试阶段 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 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 该包埋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独特,分子包埋效果好,制备过程温和、能耗小。采用此方法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可作为缓释型医疗吸收剂,也可作为农业中对肥料、农药的缓释制剂,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量。

4.新型高效稳定型壳聚糖衍生物络合碘杀菌材料(技术)

 成果简介:

将功能性壳聚糖的改性产物(壳聚糖改性接枝共聚物,壳聚糖改性季铵盐衍生物等)与碘络合,制得新型高分子抗菌剂。该材料具有高效、安全的杀菌、抗病毒效果,成为新一代抗菌材料:

① 有效碘含量>60mg/g,远高于目前市场使用的碘制品;

② 碘结合稳定,60℃下加热6h,有效碘含量降低比率<3%,碘具有良好的缓释性;

③ 具有广谱的杀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珠菌、淋球菌、单纯疱疹病毒及乙肝病毒有良好的杀灭效果,近期研究发现,对HIV、HPV病毒等均体现出杀灭作用;

④ 动物实验表明,该衍生物动动物皮肤及粘膜都不会产生任何刺激作用。⑤ 产品形式多样,冻干型制剂使用促进冻干新技术,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冷冻干燥成粉末状固体,易于与其它敷料一起混合后冷冻干燥定型;水溶性及油溶性碘络合物可分别与不同性质基体复合,制得多用途、多剂型的抗菌材料。 项目来源: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横向项目等  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

 应用范围:该类敷料,具有特别好的碘稳定性,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各类医疗器械、消毒制剂、药品中可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和优异的稳定性能。

 现状特点:国内领先  所在阶段:中试阶段 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 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或技术许可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该类络合碘制品具有高的有效碘含量,高的碘稳定性,高的广谱杀菌性,低刺激性等优异特点,在高端抗菌医疗器械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廉价、高效的材料微、细观力学性能原位观察系统(产品)

 成果简介:

对于各种颗粒、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目前主要采用大规模的宏观力学实验寻找力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而为提高材料力学性能提供支持,实验繁杂,周期长,投入大。采用显微镜原位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对复合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细观观测,有助于对填料、纤维的增强效果及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可大大节约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但目前国内所具有的细观力学性能观测条件主要利用带有原位加载台的扫描电镜技术,该实验系统成本昂贵,国内仅有少数几家科研院所拥有此设备,主要适于科学研究,不适于企业、应用型研究单位的平时性能调配试验,不利于本实验技术的推广普及。

本课题组与分析设备企业联合开发,设计研制了满足企业、科研单位日常生产、研究所需的立体显微镜—原位细观力学观测—数据评价系统。利用此系统,可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200℃~-70℃),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的细观破坏过程进行原位观测、数据分析和评价,发现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而对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此系统以立体显微镜代替扫描电镜,同时创新性地开发了原位拉伸系统的数据分析、评价功能,大大提高了分析研究水平。目前,此设备已完成了开发及试用,使用效果受到好评。在合作中,可根据企业、研究单位的具体测试需求进行设计与加工。 项目来源:973项目,横向项目等  技术领域:新材料技术

 应用范围:该技术可应用于各种颗粒、显微增强复合材料的细观力学性能观测与评价,大大提高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调节效率,促进企业、研发单位相关技术的提高。 现状特点:国内领先  所在阶段:样机

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

 成果转让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合作办厂等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

该实验系统包括立体显微镜(材料表面细观变化的观测系统)—原位加载台及控制系统(实现准静态、可控、可测量加载)—数据分析及评价系统(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定,指导力学性能调节)。该系统应用于力学性能调节等研究中,可大大节约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

6.耐油膨胀型防火橡胶及防火捆扎带(产品)

 项目简介:由北京理工大学阻燃材料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研发的耐油膨胀型防火橡胶及防火捆扎带,可应用于燃油、润滑油等环境中电线电缆火安全防

护。已通过20kg级工艺放大,材料厚度≤1.0 mm的耐火时间≥5 min(1200℃火焰);热稳定性≥200℃;具有耐油、耐高温加速老化、耐冷热循环及良好的力学性能。

7.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产品)

 成果简介:由北京理工大学阻燃材料研究国家专业实验室研发的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可广用于建筑外墙保温、管道保温及电冰箱隔热材料。该材料具有阻燃效率高、产烟量低、压缩强度高、导热系数低、等优点。密度6080 kg/m3;氧指数>30%;垂直燃烧自熄时间<10s、燃烧高度<60mm;辐射热流50kW/m2下的峰值热释放速率<170kW/m2。

8.赤泥复合阻燃剂开发和应用(产品)

 成果简介:赤泥复合阻燃剂属于环保型无机阻燃剂,具有高效阻燃、低的热释放速率、低的产烟量及低成本的优势。可应用于阻燃聚乙烯、阻燃聚丙烯等通用塑料及乙丙胶等橡胶材料。在阻燃电缆料、铝塑复合板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已建成1000t/a赤泥复合型阻燃剂试验线。

性能指标

赤泥复合阻燃剂性能指标

序号 1 2 检测项目 粒度 热分解温度

检测标准 GB/T 19077.1-2008 JY/T014-1996

阻燃PE性能指标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标准

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 ≤10µm ≥200℃ 2 3 4 热释放速率峰值 垂直燃烧等级 烟密度等级

GB/T 16172-2007 GB/T 2408-2008 GB/T 8627-2007

≤150 kW/m2 FV-0 级 SDR≤75 满足应用需求 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 GB/T1040.2-2006

9.无卤膨胀阻燃PES热熔胶(产品)

 本项目所研制的无卤膨胀阻燃PES热熔胶,具备优异的阻燃性能、良好的加工成膜性、环保、低烟。可应用于电子行业、服装行业等。 性能指标

1)阻燃PES热熔胶通过UL 94垂直燃烧V-0级; 2)具有良好的加工成膜性;

3)热熔胶膜厚度为0.5mm时,UL 94垂直燃烧通过VTM-0级; 4)热熔胶及其成膜后的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良好

10.新型多种肠溶包衣材料及生物纳米纤维制备(产品)

 成果简介:本项目是系列纤维素基医用肠溶包衣材料及其纳米纤维的制造技术。首先以天然棉纤维素为原材料, 通过成熟技术制备pH敏感性智能材料羟烷基烷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HPMCAS/HEMCAS)、羟烷基烷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 HEMCP)、羟烷基烷基纤维素醋酸邻苯二甲酸酯(HPMCAP/HEMCP)、羟烷基烷基纤维素偏苯三甲酸酯(HPMCT/HEMCT)等系列pH值(3.5-6.8)溶液敏感的功能材料,可作为肠溶包衣或特殊环境监测用材料。产品为白色、无臭无味的颗粒;不溶于水、酸性溶液,在pH4.0~6.8缓冲溶液中能溶解;不溶于己烷,但溶于丙酮/甲醇、丙酮/乙醇或甲烷/氯甲烷混合液;25℃/80%RH时,平衡吸湿量为11%。它不溶于胃液,但能在小

肠上端快速膨化溶解,故是肠溶衣的良好材料,常用浓度一般为7%~10%。其特点为成膜性好,溶解的pH较低(pH5.0~5.5以上),溶解速度快,理化性质稳定等。它是性能优良的新型肠溶性薄膜包衣材料,无味,不溶于唾液,故可用作薄膜包衣,口服应用本品安全无毒。本项目进一步是采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对以上新型材料的共混后溶解形成溶液,得到不同直径的纳米级纤维,该纳米纤维可载不同的药物,实现在人体不同位臵缓释控释目的。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 技术领域:生物医药  应用范围:医药辅料

 技术创新:纤维素基肠溶包衣材料及其纳米纤维的制备。 所在阶段:中试

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纤维素类固体肠溶包衣材料的沉析改进方法.2007103003604.3  成果转让方式:转让专利、技术合作、合资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静电纺丝纤维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超敏感传感器、过滤材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薄膜包衣,形象美观,可进行企业标识或字体标识。从操作的标准化来讲,薄膜包衣技术也符合GMP的要求。

11.高品质低成本纤维素醚制备技术(技术)

 成果简介:项目结合生产实际,从配方(含溶剂体系)、工艺、设备等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实验与反复分析,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集成多项专利技术,设计了一条制造设备独到、布局合理、工艺及配方科学的大规模生产线,实现了多品种、高品质、低成本、低消耗的纤维素醚生产。极大提高了反应过程的效率和产品均匀性,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了产品的应用性能,如溶解性、透光率、抗酸性、抗盐性、抗酶变性能等。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 技术领域:新材料

 应用范围:适合于多种纤维素醚的制造,产品可用于石油开采、建材、食品、日用化工、航空航天和医药等多个工业领域。

 技术创新:采用了连续增溶液浆法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生产能力,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

 所在阶段:产业化

 成果知识产权:授权专利号ZL03104639.8;专利申请号200610078867.4。 成果转让方式:出让专利、技术合作、合资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采用连续增溶液浆法,提高了产品质量与生产能力,减少了污染,降低了成本;一线多用,适合于多种纤维素醚的制造。产品可用于石油开采、食品、医药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是“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楷模。 图片展示:

12.天然纤维素蒸汽闪爆改性及其在新型溶剂中溶解与绿色湿纺技术(技术)

 成果简介:项目针对目前粘胶纤维工业生产过程存在的污染严重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高压热蒸汽闪爆(Steam Explosion,简称SE)技术,在超分子水平实现对天然木纤维素快速、安全可靠、低污染物理改性并固化其构象,同时利用环保、廉价的新型纤维素溶剂体系,实现温和条件下纤维素的溶解,通过真空脱泡、充氮、喷丝、凝固等工艺的优化获得了纤维素纤维的绿色湿纺技术,丝性能达到或超过粘胶丝。 技术领域:工业材料  应用范围:粘胶纤维工业生产

 技术创新:1)建立了可靠、高效、无污染的闪爆处理系统,自主创新,拥有专利(专利200310113788.9);2)优化了绿色溶剂体系,实现闪爆纤维素溶解,得到可纺丝好的溶液体系,国内首创;3)新溶剂绿色纺丝技术,国内首创。

 成果来源: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编号00BK127  经济、社会或军事效益:传统粘胶法成本约为21900元/吨;闪爆法19600元/吨,按5000吨/年算,前者税后利润2112万元/年,闪爆法可达2882万元/年。采用闪爆技术使木浆可高效率的溶解在新型溶剂体系,实现绿色纺丝技术,是湿纺领域一场技术革命。

13.北京市建筑干混砂浆综合技术及质量控制体系研究(服务)

 成果简介:本项目是采用独特的首创工艺—“连续增溶液浆法”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多种高质量的非离子型纤维素醚(主要是混合醚)和其交联产品。 应用范围:产品可广泛用于建筑用新型保水材料,功能性涂料成膜剂、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

 创新点:项目要将“制备工艺规范化、产品多样化和系列化、品种功能化”。同时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多种配方,以满足高质量、高难度施工环境用水泥浆料、干混砂浆、砂灰浆料、石膏和建筑染料配制。确定、规范建筑材料行业纤维素醚的行业标准。

 经济、社会或军事效益:发展干混砂浆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实现文明施工和促进建筑施工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本项目利用自主的知识产权优势,替代美国、日本、德国和南韩产品,提高我国建筑材料的产品粘度、凝胶点、保水性、透明性、缩短生产周期。

14.天然高分子基医用植物胶囊(产品)

 成果简介:传统胶囊囊壳基本由动物明胶构成,其易失水硬化、吸潮软化,遇醛类易交联,再加上国际穆斯林、犹太教和素食协会等特殊文化人群的抵制,使植物胶囊成为传统胶囊优选的替代产品。但国产的植物胶囊骨架材料——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性能不达标。本技术解决了植物胶囊专用医药级HPMC研发、应用,及其胶囊母料复配技术与加工成型难题。胶囊的制备充分利用现有明胶生产设备与条件,在不改动或少改动胶囊加工设备的前提下,调整溶液浓度、成型工艺,控制烘干温度、风速、时间来调整胶囊的形

状、厚度及透明度、脱模性能与切割性能。

 关键技术: 1)植物胶囊用HPMC的控制技术;2)凝胶互补协同增效优化技术;3)低成本的植物胶囊的加工成型技术。

 经济、社会或军事效益:植物胶囊符合当今崇尚自然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对制药、保健品企业而言,采用区别于传统动物源性胶囊的植物胶囊,为产品区分和品牌价值提升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且成为国内药品和保健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 图片展示:图1 植物胶囊加工用0号胶囊轴针照片

15.纳米纤维素衍生物层层自组装胶囊研究(技术)

 成果简介:微胶囊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日用化工,农业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开发新技术与新方法制备微胶囊,使其具有更精确可控的结构成为微胶囊技术发展的重点课题之一。 技术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具有优越生物相容性和低生物毒性的天然聚电解质,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壳聚糖(CS),以三聚氰胺甲醛胶体微球为模板,在其表面交替组装CMC与CS,制成具有纳米核壳结构的粒子。通过调节组装条件控制聚电解质多层膜囊壁结构。通过盐酸熔解去除模板,得到中空微胶囊。得到的膜材料具有优越的控制释放能力,在药物控制释放,环境保护、纳米反应器及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6.硝化棉氮量及其分布均匀性快速测试系统(产品)

 成果简介:目前硝化棉(NC)生产厂家对其质量的监控主要是采用各种方法测定其含氮量,而人们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不仅是NC的含氮量,而且氮量分布的均匀性也是影响其一系列工艺和应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一直以来缺乏一套能够在工业上应用的快速、准确、有效地表征NC氮量分布均匀

性的指标和测试方法。北京理工大学纤维素技术研发中心与四川北方硝化棉公司联合,研制出一套在国内外首创的NC硝化均匀性质量快速分析仪。该系统以偏光显微镜为核心部件,同时集成了现代CCD、角度传感器和计算机硬软件,是目前国内外唯一能够同时测得NC含氮量和氮量均匀性的科学手段。

 项目来源:合作开发  技术领域:其他高新技术

 应用范围:适用于硝化棉生产及以硝化棉为原料的军用火炸药或民用涂料、塑料厂。可以实现在线检测、实时监控,为生产调控和应用提供依据。 所在阶段:产业化

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一种测定硝化棉含氮量与氮量均匀性的方法.200710119614.1 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许可、技术合作、出让专利

17.小口径人工血管制备(产品)

 成果简介: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人工心血管的制备及介入治疗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小口径血管的制备在人工血管领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采用自己独特的技术路线,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丝素蛋白材料为基本原料,经过改性,解决了丝素蛋白易溶于水及脆性问题,制备出力学性能达到手术缝合要求及体内血流膨胀及收缩要求的小口径血管,通过改性大大提高其抗凝血性能。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 技术领域:新型材料、生命

 技术特点:该小口径丝素血管在狗的颈动脉血管替代实验中表明:管材具有良好的缝合性能和与动物血管的顺服性;不存在血液渗透现象;管材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缝合手术完成半年,经过对血管进行血管造影和流量测定,确定血管在体内没有堵塞现象。动物实验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标明:材料较完整;组织有完整纤维囊包裹,外层明显胶原化,内层异细胞为主;细胞成分少,细胞成分以淋巴、单核细胞为主,偶见中性粒细胞,未见异物巨细胞;血管内腔面有薄层纤维结缔组织。目前动物实验最长时间已达22个月,畅通率达到100%。 所在阶段:小规模生产  成果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

 成果转让方式:共同开发  图片展示:

18.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产品)

 成果简介:普通钢结构在540度左右,就损失了它的结构强度,就算是混凝土结构,在600度以上高温也迅速损失其强度。采用防火涂料对钢结构进行防火保护,可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从0.25小时提高至2.0小时以上。根据钢结构的不同型式、不同部位以及相应的耐火极限要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钢结构防火涂料加以涂覆保护。根据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工技术规范要求(CECS 24:90标准),对外观装饰性要求较高的钢结构(主要指轻钢结构的梁、网架和屋架),一般选用薄涂型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加以保护,尤其是选用可刷涂施工的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漆或防火乳胶漆(涂层厚度<3毫米)。

 项目来源:自行开发  技术领域:新型材料

 应用范围:电厂、油田、发电机组车间、输电线路的铺设底层、电缆、石油管道、钻井平台等。

 现状特点:该项技术提高了涂料的环境友好程度,同时提高耐火的极限。预计建设部几年内计划要取消环氧类涂料的使用。我们将使用目前国际上推崇的丙烯酸或氨基树脂系列;耐火体系选择中排除卤系元素,涂层遇火时烟密度低,无任何有毒气体产生,大大提高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 技术创新:最终产品通过国家级别的性能测试,耐火极限在1-2小时。涂料不燃、不爆、无毒、无污染、环境友好度高。施工方便,防火阻燃效果突出,同时使涂料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理化性能优越:粘接性好、干燥快、抗潮、耐水和耐冻融性好。 所在阶段:小规模生产

 成果转让方式: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合作建厂

 市场状况及效益分析:目前建筑多采用轻钢结构框架,按国家技术标准,普通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在5mm-3mm,而超薄钢构件防火涂料的涂层厚度为1.5mm-3mm,超薄钢结构防火涂料必将是防火涂料的发展趋势。 成本投资估算:涂料产品成本预计在11000-14000元/吨

19.CdS/PAMAM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潜指纹显现技术(技术)

 成果简介:本项目以聚酰胺-胺型树形分子(PAMAM)为模板制备了粒径可控、颜色可调的CdS/PAMAM量子点溶液,该溶液具有较高的荧光强度;应用于潜指纹识别时选择性吸附能力优异,发光量子点沉积在纹线上,小犁沟没有吸附(图1);尤其对胶带粘面潜指纹具有非常理想的显现效果,可以通过室温反射和紫外可见荧光两种形式成像,具有较广的适应性;对陈旧指纹的显现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使用范围。该显现液在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等实战部门进行了实际应用,均取得很好的效果,一致认为其操作简便、显现潜指纹效果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知识产权:该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 应用范围:该溶液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能和靶向作用,在癌细胞显现等领域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20.高性能二次电池及相关能源材料、技术

 成果简介:项目获国家973、863计划支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发明专利20余项。 技术领域:新型材料

 应用范围:能源环保,新材料  所在阶段:小规模生产,试生产阶段

上一篇:沙家浜红色之旅有感下一篇:高等教育学考试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