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习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习(推荐8篇)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习 篇1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网络早已被每一个人熟知, 它让我们的生活更 加精彩,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了,也让庞大的地球变为一个小村落。2010年 7月 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在京发布了《第 26次中国互 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2010年 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 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 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半年内新增 4334万,达到 2.77亿人,增幅为 18.6%。值得关 注的是,互联网商务化程度迅速提高,全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 1.4亿,网上支付、网络购物和网上银行半年用户增长率均在 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由此可见,当今计算机网络已是普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自 身多年的体验以及使用,对计算机网络也是更加了解。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是按照网络 协议,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相互连接的集合。连接介质可以是电缆、双绞线、光纤、微波、载波或通信卫星。计算机网络具有共享硬件、软件和数据 资源的功能,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产物,数据交换是基础,资 源交换为目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OSI 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 7层: 应用层:OSI 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作为应用进 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需的功能。它包括:文件传送访

问和管理 FTAM、虚拟终端 VT、事务处理 TP、远程数据库访问 RDA、制造业报文规 范 MMS、目录服务 DS 等协议;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交 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 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 4中处理双工方式;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 错误恢复服务;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 由和中继数据;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 件寻址;物理层:处于 OSI 参考模型的最底层。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 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送比特流。

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上三层总称应用层,用 来控制软件方面。下四层总称数据流层,用来管理硬件。

计算机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有关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一整套规则,或者说是为完成计算机网 络通信而制订的规则、约定和标准。

应用层

· DNS(域名解析

DNS 是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它是由解析器和域名 服务器 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 IP 地址,并具有 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功能的服务器。其中域名必须对应一个 IP 地址,而 IP 地址 不一定有域名。域名系统采用类似目录树的等级结构。域名服务器为客户机 /服务 器模式中的服务器方,它主要有两种形式:主服务器和 转发服务器。将域名映射 为 IP 地址的过程就称为“域名解析”。在 Internet 上域名与 IP 地址 之间是一对 一(或者多对一 的, 域名虽然便于人们记忆, 但机器之间只能互相认识 IP 地址, 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 域名解析 ,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 成, DNS 就是进行域名解析的服务器。

·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FTP 是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的英文简称,而中文简称为“文 传协议”。用于 Internet 上的 控制文件 的双向传输。同时,它也是一个 应用程序(Application。用户可以通过它把自己的 PC 机与世界各地所有运行 FTP 协议的 服务器相连,访问服务器上的大量程序和信息。FTP 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 上一个远程 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 FTP 服务器 程序察看远程计算机有哪 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 到远程计算机去。

·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 是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 Web 服务 器之间的应 用层通信协议。在 Internet 上的 Web 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 要通过 HTTP 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HTTP 包含命令和传输信息, 不仅可 用于 Web 访问,也可以用于其他因特网 /内联网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从而实现各 类应用资源超媒体访问的集成。

·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邮局协议的第 3个版本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 3即 邮局协议 的第 3个版本 , 它是规定个人 计算机 如 何连接到 互联网 上的邮件服务器进行收发邮件的协议。它是 因特网 电子邮件的第 一个离线协议标准 ,POP3协议允许用户从服务器上把邮件存储到 本地主机(即自己 的计算机上 , 同时根据客户端的操作删除或保存在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 , 而 POP3服务器则是遵循 POP3协议的接收邮件服务器 , 用来接收电子邮件的。POP3协议是 TCP/IP协议族 中的一员, , 由 RFC 1939 定义。本协议主要用于支持使用客户端远 程管理在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

传输层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和 TCP 协议的主要区别是两者在如何实现信息的可靠传递方面不同。TCP 协议中包含了专门的传递保证机制,当数据接收方收到发送方传来的信息时, 会自动向发送方发出确认消息;发送方只有在接收到该确认消息之后才继续传送 其它信息,否则将一直等待直到收到确认信息为止。与 TCP 不同, UDP 协议并不 提供数据传送的保证机制。如果在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的传递过程中出现数据报的 丢失,协议本身并不能做出任何检测或提示。因此,通常人们把 UDP 协议称为不 可靠的 传输协议。

相对于 TCP 协议, UDP 协议的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如何接收突发性的多个数 据报。不同于 TCP , UDP 并不能确保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顺序。

·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流控制传输协议 SCTP 实际 上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但 SCTP 偶联的概念要比 TCP 的连接具有更广的概念, SCTP 对 TCP 的缺陷进行了一些完善 , 使得信令传输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SCTP 的设 计包括适当的拥塞控制、防止泛滥和伪装攻击、更优的时时性能和多归属性支持。· PPTP(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隧道协议

网络层· ARP ARP , 即 地址解析协议 , 实现通过 IP 地址 得知其物理地址。在 TCP/IP网络环境下, 每个 主机 都分配了一个 32位的 IP 地址,这种 互联网 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 的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路上传送,必须知道对方目的主机的物理 地址。这样就存在把 IP 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 以太网 环境为例, 为了正确地向目的主机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主机的 32位 IP 地址转换成为 48位 以太网的地址。这就需要在互连层有一组服务将 IP 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地址,这 组协议就是 ARP 协议。

· 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 允许局域网的物理机器从网关服务器的 ARP 表 或者缓存上请求其 IP 地址。网络管理员在局域网网关路由器里创建一个表以映 射物理地址(MAC 和与其对应的 IP 地址。当设置一台新的机器时,其 RARP 客 户机程序需要向路由器上的 RARP 服务器请求相应的 IP 地址。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习 篇2

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实践中, 面对学生实际操作中屡屡出现的错误, 教师们都感到十分困惑。不少教师“谈错色变”, 这种错误观念自然而然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导致许多学生惧怕出错, 害怕“多做多错”, 变得谨小慎微, 争取“不做不错”。这样的课堂氛围造成学生不敢主动尝试学习, 课堂变得缺乏灵气与生机,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一问题通过生本课堂教学实践得到了根本改进。

生本教育的“新错误观”认为:儿童获得的东西, 有许多是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之下获得的。这种探索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也会犯不少错误。正是在克服错误的过程中, 儿童获得真知, 获得最宝贵的知识和技能。“新错误观”承认学生学习错误的合理性, 并强调了其可利用性和价值性。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指导下, 笔者对学生的学习错误进行了再认识, 通过生本课堂教学实践, 认为生本教学能促进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有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对学习错误的再认识

一般而言, 错误分为认知错误和行为错误, 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行为错误的原因诸多, 不能简单地加以定性, 因此, 本文讨论的错误特指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习认知错误。

生本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本体, 随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确定, 师生都需转变传统的错误观。

(一) 中职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有其必然性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过”, 即过失、错误, 是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 学习也是改错的过程。皮亚杰 (Jean Piaget) 指出:“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中职学生的成长经历也必然会造成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同方式的学习错误。传统的错误观则常常忽视这一必然性。

(二) 错误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反馈

错误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与教学内容、操作流程不相符的结果, 体现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在操作过程或上交作品中出现的错误和技能盲点, 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馈,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组织教学——“以学定教”。教师据此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因势利导, 使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 错误揭示了学习的操作过程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重在应用, 以操作课为主, 多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尝试实践法组织教学。美国教育家琳达·艾伯特 (Linda Ebert) 指出:害怕犯错误会影响学生的能力感。当他们害怕犯错误时, 许多人就会停止尝试。错误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不断尝试的结果。犯错误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对待犯错误的传统观念与做法, 要允许犯错误, 宽容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 甚至要鼓励学生敢于犯错误——先让学生动起来。哈尔莫斯 (Paul Halmos) 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 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 解决问题, 不要只传授知识, 要鼓励行动。”就像每一个成功骑行者之前从自行车上多次的跌落摔跤一样, 跌落与失败证明一个人正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四) 树立学习错误资源观

教育家布鲁纳 (J·S·Bruner) 说:“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是真实课堂教学情境中生成的重要教学资源。生本教育崇尚“生活中有困难找警察, 教学中有困难找学生。”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错误和技能盲点的时候, 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的最好契机。在教师指引下, 学生自然而然地发现错误, 并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 主体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彰显。此外, 教师以学生的真实错误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教学环节, 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比较、思辨。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明确出现操作错误的原因, 从而增强了改正错误的有效性, 有助于避免以后重复错误。

综上所述, 中职学生出现学习错误是必然的, 错误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反馈, 犯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部分, 体现了错误的可利用性和价值性, 教师应树立错误资源观, 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

三、生本教学能促进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允许学习错误的出现, 鼓励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生本教学能促进学生对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一) 生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安全的心理环境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全身心地接纳每一个学生, 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面对出现的错误, 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帮助学生消除对错误的恐惧感, 使学生明白课堂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有价值的, 不仅可以使自己的错误得到及时的纠正, 也能促使其他学生避免同类错误。另一方面, 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错误, 深入思考, 找出可能的潜在错误, 共同提高学习效率。生本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 只有在民主融洽和开放的课堂氛围里, 学生才敢于暴露自己真实的想法, 乐意和教师及同伴充分地交流对错误问题的理解, 在共同改错中获得自己的发展。

(二) 生本教育评价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的机制

“新错误观”是生本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要求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 不以错误来评定学生操作动手能力的好差, 而是以学生是否改正了错误, 是否取得了进步, 是否获得了发展为依据。让评价成为学生反思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自我激励的过程。生本教育的评价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了自我完善的机制。

(三) 生本课堂能促进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生本课堂给学生营造了良好、安全的心理氛围, 生本教育评价, 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的机制。生本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交流质疑等环节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有助于学生依靠自己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反思错误的过程中提升操作学习能力。

例一:在学习第6章的第一节《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基本操作》时, 要求学生会复制工作表数据, 并在已有工作表内插入和删除数据。其中在两个操作任务中, 一是要求将“A区新生名单.xlsx”、“B区新生名单.xlsx”和“C区新生名单.xlsx”文件内的学生信息数据复制到“新生名单.xlsx”工作簿的对应工作表中, 并进行相应的重命名操作。二是C区新生名单中, 姓名“陈素云”被输入了两次, 要求删除其中一个。结果第一个操作任务所有学生都尝试操作成功了, 但部分同学反映C区新生名单中没有“陈素云”, 怎么回事呢?原来“C区新生名单.xlsx”文件中的垂直滚动条拉到了底端, 工作表中直接显示在学生眼前的数据是从第13行开始的, 而“陈素云”的信息是出现在第8、9行, 学生由于思维定势, 粗心大意, 就直接从第13行开始复制数据, 导致第二个操作任务无法完成。

例二:在对EXCEL中的单元格进行颜色填充设置时, 有些学生一开始也容易出错。如题目要求填充“橙色”, 结果很多学生的操作结果显示颜色不一样。

例三:在学习第8章《演示文稿软件应用》中的设置背景图片时, 部分学生理解错误, 以为将图片拉大, 然后置于底层就行了, 结果在操作中很容易不小心使该张图片错位。

上述三个实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学生常常出现的错误。生本教育认为学习是学生的本能, 教师要做的就是如何唤醒并依靠这种本能。因此教师从学生的错误呈现开始, 需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进程, “将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光荣”还给学生。

在实际课堂教学时, 例一中的错误是解决得最快的, 一个学生提问, 另一些学生马上解答。例二中的错误, 学生开始都没把它放在心上, 当教师展示出两个不同颜色的作品时, 不用过多强调, 学生就会意识到错误所在, 然后就被学生告知要仔细查看鼠标下的颜色标注。例三中的错误是相对隐蔽的, 幻灯片播放时, 学生不能从表面看出来。教师在学生集体交流质疑环节, 可以“故意”不小心让学生察觉出来, 以此激发学生纠错的欲望。教师鼓励操作成功的学生分享设置背景图片的正确方法和步骤。也可以借此机遇, 引导学生顺着错误的操作去思考, 如果用此种方法, 设置应用多张同样的背景图片时, 是不是太浪费时间。从而让学生在深入反思错误中意识到自己原来的理解和操作是错误的。错误是依靠学生自己发现, 自己解决的, 以后遇到同类的问题, 错误率自然会降低。

在生本教学中, 纠错环节往往也就是学生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

在学习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时, “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引用”是其中的重难点。教材中设置了这样一个任务:由于考试数学卷偏难, 要求数学成绩统一乘上系数1.1之后再计入总分 (见表) 。问题出在求“乘系数后的数学”成绩上。

有了之前计算“总分”和“平均分”的经验, 学生在M2单元格中输入“=G2*L2”, 然后确定, 求出白荣荣的“乘系数后的数学”成绩为78.1, 接下来, 学生习惯性地拖动M2单元格的填充柄, 发现其他学生“乘系数后的数学”成绩都为0, 问题知道了, 怎样解决呢?此时, 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展开讨论、合作学习, 一有想法, 马上实践, 然后各组派代表到教师机上分享解决问题的步骤:

代表一认为自己的方法最简单, 不需要过多思考, 只在M2单元格中输入“=G2*1.1”, 确定后, 拖动填充柄即可。

代表二觉得, 要想不改变M2单元格中的公式, 可以将1.1所在的L2单元格的填充柄拖动下来。

代表三认为, 出现为0的问题, 是因为M2单元格中的公式“=G2*L2”, L2用的是相对引用地址, 会因为公式所在位置的不同而发生相对性的改变, 根据题意, 只要L2不变, 用绝对引用地址就行了, 将M2单元格中的公式“=G2*L2”改为“=G2*$L$2”就能成功。

代表四说, 他赞同代表三分析的原因, 但L2单元格的填充柄拖动时, 变的是行号, 列标是不变的, 因此只需要行绝对就行了, L2应该用混合引用地址, M2单元格中的公式“=G2*L2”应改为“=G2*L$2”。

……

整个交流、释疑、排错过程中, 教师好像“被遗忘”了。同理, 当学生体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事时, 他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 没有了学习的压力, 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水到渠成。

四、结语

改革是心灵的战争, 是一场彻底的革命。教师在思想上树立了错误资源观, 才能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以宽容的心态、“静待花开”的艺术来对待学生的错误, 从行动上带领学生充分挖掘错误中蕴含的潜在价值, 变“错误垃圾”为“教学宝藏”, 将“敢于犯错—共同纠错—发展思错”变成学生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阶梯。教与学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只有学生发展了, 教师才会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中走的更远、更精彩。

摘要:运用生本教育的“新错误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学习认识错误进行分析, 要求教师树立错误资源观, 提出了学习错误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和价值性, 生本课堂应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促进学生对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生本,错误资源,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伍远岳.浅议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错误”观[J].基础教育, 2010 (7) .

[3]吴义生.树立“错误资源观”[J].中小学管理, 2003 (5) .

[4]陈建军.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5]张春莉, 王迪.课堂生态观下学生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6) .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习 篇3

关键词:区办成人高校;分层教学;分类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12-02

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几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复习阶段基本掌握每一个软件的操作知识,能帮助学生在今后使用这些软件时能轻松应对,值得进一步的思考。

一、分类辅导的提出

区办成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类公共课程,面临着各种挑战,为教学实施带来一定难度。以某区办高校2013办公自动化课程选修学生为例,主要是以下几点困难:

1、学生人数多

办公自动化课程与其他计算机基础类公共课有相似点,学生选修人数众多。

2、计算机基础差异大

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不使用计算机的人数众多,但是经常与计算机接触的人群也占一定比例。

3、学生出勤率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部分学生从来没有在班级上课出现过,也就是出勤率等于0。但是学生同样希望通过考试。

4、学生学习目标高

在该门课程选修课程的学生中,经调查超过半数的学生还是希望能够考试成绩越高越好,也就是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分类辅导”概念的意义

1、从分层教学到“分类辅导”

在教学阶段,给学生上课想考试复习该如何进行,在分层教学启发下想到复习辅导也可以进行不同类型地辅导,也就是这个概念的缘起是出自于“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分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差异性较大的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2、“分类辅导”的定义

那什么是分类辅导?顾名思义为分类型地辅导方式,在课程复习阶段,按照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性格、工种、考试目标、出勤率高低、学习动机等不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类型地辅导方式,旨在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3、分类辅导的实施

分类辅导按照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出勤率高低实施不同类型、解决的方法、具体辅导方式和机房安排的辅导,主要分成以下三种类型的三种:

1、引领式辅导类型

引领式辅导类型是教师在复习阶段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能力高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认知去完成任务,自己建构知识体系。

学生类型:经常使用计算机,学习能力比较高,计算机基础相对比较高;这类型学生如果能认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勤于思考,喜爱上课,就不会考试失利了。

解决方法:引领式辅导。这种类型辅导主要是采用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任务式教学法。同时,这类辅导还要在心理上为学生加压。

具体辅导方式:复习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师所给的材料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机房安排:安排在离教师控制机比较偏远的计算机房位置,教师机基本不需要操控这些学生的计算机。

2、跟踪式辅导类型

跟踪式辅导是教师对于学习欲望强烈,学习内在动机高的学生要主动理解倾听并解决学生的问题,采用示范教学法,同时辅助同步教学法。

学生类型:求知欲旺盛,学生的学习内在动机比较高,但是认知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类型学生也相对出勤率比较高。这类型学生还通常对考试有恐惧感。这类学生以12级行政管理的学生为例,在我们区办成人高等学校中可以说是比较常见。

解决方法:跟踪式辅导,复习课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同时辅之同步教学法。课后、课间需对学生有一定的暗示,“别紧张,只要认真上课,对老师所讲内容多操作,考试肯定及格”。这类辅导心理上还要对学生减压。

具体辅导方式:示范教学法其实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同步教学法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同步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

机房安排:安排在计算机房中间的位置,当教师机上显示学生需要控制其计算机,便可对学生进行同步辅导。

3、“保姆式”辅导类型

“保姆式”辅导类型要在复习阶段要求教师与学习内在动机低的学生尽可能沟通,同时带动第一类型的学生辅助这些学生,尽可能使学生顺利获得基础知识。

学生类型:出勤率很低,或者说从来没在平时课堂出现,他们通常只有在最后复习阶段出现。这类学习内在动机不强,但是又十分希望考试及格,十分矛盾。

解决方法:保姆式辅导,主要采用同步教学法。这类型学生因为出勤率低,不是很了解他们的性格、气质、工作、家庭,在心理上很难进行辅导。

具体辅导方式:复习课堂上采用同步教学法,亦步亦趋,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机随时对他们进行控制,一个题目可以反复使用同步教学。如果是外向型,他们会主动需求帮助,可以让学生与第一种类型学生互帮互助。同时要与班主任密切保持联系,关注学生的需求,知道学生缺课的原因、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基础等各种对复习辅导产生影响的因素。

参考文献:

[1] 高洪琦.对中药职教教学模式改革的思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2.20(2).2-3.

[2] 穆里欣.张妤.任务驱动与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8).66.

[3] 陈汉冬.论专业课程示范教学环节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9(08).448.

期末复习题计算机网络基础原理 篇4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_自主____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_通信协议______;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_总线型结构_、___星型结构_______、环型结构____和_、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___。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_双绞线_______、_同轴电缆___、__光纤__。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局域网__、_城域网__。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4__层,其中3、4层是_传输层_、_运用层_。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_存储转发式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B/S____。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____128.0.0.0----191.255.255.255__。

8、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__点对点式_、_多点式_______、__中继式__。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__信息交换方式___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同步传输____和异步传输。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_交叉线______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_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__。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__频分多路复用__、_波分多路复用_、__时分多路复用___和码分多路复用。

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__逻辑上划分网段,而不是从__物理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14、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__频分多路复用FDM _____和__时分多路复用TDM ______,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1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B__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1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A___。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16、ATM网络采用固定长度的信元传送数据,信元长度为__B___。

A、1024B

B、53B

C、128B

D、64B 1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__B___。

A、广播地址B、回环地址C、本地链路地址D、网络地址

18、HTTP的会话有四个过程,请选出不是的一个。__d___

A、建立连接B、发出请求信息C、发出响应信息D、传输数据

1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_B___。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0、下列哪个任务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__A__

A、明确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差异

B、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

C、管理网络系统的共享资源

D、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

21、以下选项不属于以太网的“543”原则是指?_D___

A、5个网段 B、4个中继器 C、3个网段可挂接设备

D、5个网段可挂接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__D___。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3、交换机端口可以分为半双工与全双工两类。对于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端口带宽为__D___。

A、100Mpbs B、200Mbps C、400Mpbs D、800Mpbs

24、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连,可以通过__A___ 实现。

A、交换机

B、MODEM C、中继器

D、网卡

25、以下哪一类IP地址标识的主机数量最多?__B___ A、D类

B、C类

C、B类

D、A类

26、子网掩码中“1”代表__B___ A、主机部分 B、网络部分 C、主机个数 D、无任何意义

27、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__B___ A、8 B、6 C、4 D、2

28、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__A___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29、能保证数据端到端可靠传输能力的是相应OSI的__B___ A. 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30、不属于分组交换网络特点的是__C___ A.延迟不确定

B.按流量收费

C.需要建立物理连接

D.容错能力强

31、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约定称为__D___ A. 接口

B、服务

C、对等体

D、协议

32、协议被广泛使用的网络参考模型是__C___ A. ATM模型 B、ISO/OSI参考模型

C、TCP/IP模型

D、以太网模型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2分,共 10 分)

29、UTP非屏蔽双绞线

30、DNS域名系统

31、FTP文件传输

32、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3、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三、简答题(共 30 分)

34、简述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6分)

35、试论述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异同和特点。(8分)

36.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哪些。(6分)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10分)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总计30分)

1、自主,通信协议,资源共享2.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和混合型结构。

3、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局域网、城域网 5、4,传输层、应用层

6.存储转发式、B/S 7.128.0.0.0—191.255.255.255 8.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

9、信息交换方式

10、同步传输

11、交叉线,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12、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13、逻辑,物理

二、选择(每题2分,总计30分)

14-28: B A B

B D B

A D D

A D B B

A

三、名词解释

29、非屏蔽双绞线

30、域名系统

31、文件传输

32、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33、非对称数字用户线

四、简答(总计30分)

3.4、1双协议栈技术2隧道技术3网络地址转换技术。(6分)

35、相同点:两个协议都分层;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与TCP/IP互联网层的功能几乎相同;以传输层为界,其上层都依赖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环境无关的传输服务。

不同点:TCP/IP没有对网络接口层进行细分;OSI先有分层模型,后有协议规范;OSI对服务和协议做了明确的区别,而TCP/IP没有充分明确区分服务和协议。

36.1系统漏洞2黑客攻击3病毒入侵4网络配置管理不当(6分)

37.、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2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2-2=2个子网。(5分)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② 网号为192.168.0.64,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65~192.168.0.126(5分)

②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

1给定一个信息位串K(x)=10111010和生成多项式G(x)=11101,问:冗余码应该是几位的?请计算出冗余码R(x)。

答:生成多项式G(x)是4次的,冗余码应该是4位的。(5分)

x4K(x)=101110100000,用长除法得冗余码R(x)=1101(5分)

2.自己设计一个CSMA/CD网络,信息传输速率100Mb/s,网络最大长度为10km,电缆中信号传播速度为1km/5us,网络设备的处理时延共10us,要保证网络正常进行冲突检测,最小帧长度应该是多少?若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呢?

答:信号在总线上的往返的最大时间2τ=2×(10km÷1km/5us+10us)=120us 100Mb/s×120us=12000b=1500字节(3分)1000Mb/s×120us=120000b=15000字节(3分)

因此,当数据速率100Mb/s时,最小帧长度应该是1500字节,当数据速率1Gb/s时,最小帧长度是15000字节。(4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习 篇5

第一章绪论

1、计算机诞生在那一年?它的发展以什么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的电子器件是什么? 2、1946年,由谁提出了计算机的总体结构思想?(程序存储)

3、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及发展。

4、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请写出十六进制数0-F对应的二进制值。

5、十六、十、八、二进制数之间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6、什么是ASCII码?写出“X,a,!”ASCII码值的,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7、计算机系统由哪2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包括哪5个基本部分?

8、比较各种存储器的容量,速度和价格。RAM与ROM有什么区别、?

8、什么是字、字节、位、字长?熟悉存储容量单位(B、KB、MB、GB、TB)。

9、举例说明什么是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什么是编译程序?什么是解释程序?

10、决定计算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有哪能?熟悉CPU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

第二章 中文Windows2000操作系统

1、什么是操作系统,主要作用有哪些?如何获取帮助?了解Windows XP的单用户多任务特性(支持多个不同用户登录(非同时)。

2、任务栏区的三段:左段、中段、右段的包括哪些内容?“开始”按钮有何作用?

3、窗口组成有哪些?什么是活动窗口,如何调整窗口的位置和大小?窗口间如何切换?

4、快捷菜单的内容是什么?

5、回收站有什么用途?

6、如何进行汉字输入方法、全角与半角的切换?

7、如何添加新的输入法?

8、什么是文件,如何命名(合法的文件名)?文件名中的通配符“*”与“?”意义是什么?

10、什么是文件夹,文件夹采用哪种结构?

11、“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的作用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快速切换按钮是哪个?“资源管理器”中,左边部分的“+”,“-”表示什么?

12、如何选定连续或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

13、怎样进行文件或文件夹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查找、改名?

14、什么是快捷方式?快捷方式有何作用?如何在开始菜单上添加程序的快捷方式?

15、如何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意义是什么?

16、常用的附件有哪些,各有何用途?

17、什么是剪贴板?说说文件的复制、剪切和粘贴的原理。

18、磁盘备份和磁盘碎片整理有何作用?

19、控制面板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查看各种硬件设备的状态、正常卸载软件、设置显示器、系统的时间与日期的属性?

20、了解压缩文件的分类

2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有哪能?如何防治?

22、WindowsXP有哪能查找功能?

23、了解[桌面]、[程序]等特殊文件夹的存放位置(硬盘)。

24、[开始]-[文档]菜单的用途(存放最近打开过的文件)

25、打开任务管理器窗口(按Ctrl + Alt + Del),其“应用程序”对话框内“无响应”的程

序会造成什么影响?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有何功能?

2、按地理范围、网络的拓朴结构逻辑结构划分,计算机网络可分哪些类型?

3、网络的传输介质有哪些?

4、网络的硬件包括哪些设备?有何用途?

5、熟悉google搜索引擎的基本搜索方法?

6、INTERNET采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是什么?

7、INTERNET采用何种协议?

8、IP地址的格式有何要求?A、B、C类地址如何区分?

9、域名系统(DNS)的作用是什么?域名的格式:主机名.单位名.机构类型.国家代码

10、连接INTERNET的方式有哪些?

11、ISDN是什么?

12、FTP是什么,怎样登陆?

13、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使用什么协议,正确的电子邮件地址格式是怎样的?

14、什么是WWW,如何登陆?

第四章 中文WORD的使用

1、WORD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2、如何启动和退出WORD应用程序、何为当前文档(活动文档)?熟悉各类常用命令的功能、位置。

3、WORD的视图方式有哪些?如何显示或隐藏工具栏?

4、如何插入特殊符号、选定操作对象(段落、矩形字块)?

5、如何保存以只读方式打开的文档?如何设置文档的保护密码、关闭所有打开的文档?

6、如何进行中文简繁体转换?

7、如何进行进行文本的查找与替换、快速定位?

8、如何设置字符格式、首字下沉?

9、选定的文本中含多种字号,字号框中显示什么?如何进行格式复制?

10、如何设置段落格式(段落缩进、首行缩进,行间距,段间距)?标尺有何作用?

11、如何进行页面、页眉和页脚的设置?

12、如何进行文档的分栏,分页、分节?

13、如何在打印预览状态下编辑文档?如何打印文档?

14、如何往文档中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格式如何设置?

15、如何绘制自选图形、组合图形结象?

16、插入表格式的方法有哪些?

17、调整表格的方式有哪些?如何操作?

18、如何设置单元格的边框和底纹?

19、如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计算与排序?

20、如何显示“WEB”工具栏?如何将WORD文档保存为WEB页?

21、WEB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超级链接的作用是什么?

22、邮件合并的功能是什么?

第五章 中文EXCEL的使用

1、EXCEL2003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与WORD不同的是,EXCEL主窗口编辑栏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3、工作区中共有几列,几行?

4、新建一个工作簿时,系统缺省工作簿名是什么?

5、工作簿最多可以包含多少个工作表?其标识是什么?

6、工作簿与工作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7、什么是单元格?其标识方法如何?

8、在EXCEL中,不同的光标形状有何功能?

9、各种类型数据有何不同?如何进行序列的自动填充输入(等差序列、等比序列、特殊序列)?

10、区域的选定方法有哪些?如何表示区域?

11、如何进行单元格数据的编辑(输入、修改、复制、移动与清除)

12、如何进行工作表的管理(插入工作表、删除工作表、工作表的改名、移动与复制工作表)

13、如何进行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数据的格式、改变行高与列宽、改变对齐方式、设置字体与字号、线条与边框)条件格式命令有何用途?

14、如何进行单元格格式的复制与删除?

15、如何修改公式?

16、公式中单元格式地址有哪些引用方法?

17、移动或复制公式时,相对引用及绝对引用对公式有什么影响?

18、EXCEL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允许嵌套7级

19、写出常用函数的作用及格式(INT,ROUND,SUM,AVERAGE,COUNT,MAX,LEFT,RIGHT,AND,OR,not、IF,DATE,NOW,YEAR,Countif,RANK)。

20、如何对工作表进行页面设置,添加页眉、页脚,打印标题设置(“顶端标题行”)?

21、EXCEL工作表要作为数据库关系表处理,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2、数据库记录排序的方法有哪些?

23、如何进行数据库记录的自动筛选?

24、高级筛选,如何写条件区域?在EXCEL中如何表示“与”和“或”的关系?如何执行高级筛选?)

25、熟悉数据库统计函数的使用方法(DCOUNT,DAVERAGE,DSUM,DMAX,DMIN)

26、如何进行数据的分类汇总?

27、图表有何作用?图表与工作表有何区别?

第六章 中文Powerpoint的使用

1、POWERPOINT的特点及功能是什么?

2、什么是演示文稿、模板、母板、对象?

3、POWERPOINT有哪些视图方式?各种视图的特点?

4、保存演示文稿的文件形式有哪些?

5、如何插入声音和影片、幻灯片切换?

6、如何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

7、如何编辑文字和设置文字格式?

8、有关对象的操作主要有哪些?如何执行?

9、如何设置与应用母板(幻灯片母板、标题母板),如何设置单张幻灯片的背景?

10、如何创建交互式演示文稿?(超链点、动作按钮)

11、自定义放映有何用途?怎样定义自定义放映?

2014大学计算机基础复习题纲 篇6

题型

参考实验指导书试卷样本

(判断题、单选题)55%、填空题10%、简答题35%

注: 单选题,简答题基本出自教材原题

单选题习题集上的较多,略有变化,许多判断题是书上的原话演变出来的,让学生至少看一遍教材填空题注意一下计算

试卷有两套:分上午考和下午考,两份试卷题目完全不同。

一、教材习题及实验指导书习题汇总

二、教材复习

第1章计算机与计算思维概述

知识点:

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第一台计算机 时间 地点 特点

第1至4代计算机特点

计算机按规模分类

计算机特点

计算机系统组成 硬件五大结构及示意图

计算机软件分类

信息技术与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参看习题)

简答题(本学期不单独出简答题,可能以其他题型出现)

第2章

知识点:

数制转换

数据单位换算

原码 反码 补码补码运算

浮点数表示

十进制数转BCD码

ASCII特点

输入码、机内码、区位码、字形码特点

国标码与区位码、机内码的转换

简答题(本学期不单独出简答题,可能以其他题型出现)

第3章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知识点:

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

CPU的组成、工作原理、几个主要性能指标:主频/外频 数据总线宽度

-1-计算机及信息基础

运算器组成与功能,控制器组成与功能

指令格式 指令执行过程

主板功能 芯片组 BIOS芯片 CMOS芯片

存储器分类

存储器ROM、RAM、SRAM特点

存储器层次结构

缓存Cache的功能

总线按传输信号分类

各类总线特点总线按所处位置分类

USB总线特点

接口的组成与分类

硬盘容量计算

硬盘分区 格式化

光盘分类

常见打印机及特点

计算机硬件性能指标

简答题:(有考题)

第4章计算机操作系统

知识点:

操作系统概念,操作系统的几个主要功能

进程的概念,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内存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

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

设备驱动程序

简答题:全部(有考题)

第5章计算机软件及开发技术

知识点:

软件分类、软件层次结构、计算机语言分类及特点

程序设计语言构成描述算法的方法

简答题:全部(有考题)

第6章数据库技术

知识点: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

简答题:(本学期不单独出简答题,可能以其他题型出现)

第7章多媒体技术

知识点:

媒体分类,多媒体特性

声卡主要功能及3个核心部件

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区别,音频的采样与量化,奈奎斯特采样定理

未压缩音频文件容量计算,音频文件压缩比计算

MIDI音频文件特点

图形与图像特点及区别

三基色原理

图像分辩率、颜色数量和颜色深度 真彩色

图像容量计算

MPEG-

1、MPEG-

2、MPEG-4压缩标准的用途

简答题:全部(有考题)

第8章计算机网络技术

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定义,计算机网络分类

计算机网络组成,通讯子网与资源子网含义

计算机网络功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OSI网络的七层结构及底层所用设备,TCP/IP模型结构(不考每层的功能特性)通信介质种类

网络服务器,客户机,通信协议

网卡功能,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概念及用途

IP地址分类及特点 IP地址的表示

子网划分的方法及子网掩码(类似教材例8.1和例8.2的题型不考)

Internet接入方式(ADSL接入方法)

Internet的典型应用 WWW、FTP的功能

DNS服务器功能 域名

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的概念

简答题:全部(有考题)

第9章信息安全

知识点:

信息安全概念,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密钥,对称和非对称密码体制

黑客,黑客工具

网络攻击步骤

防火墙概念及分类

病毒定义,病毒特点

恶意软件及防治(不考)

论计算机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认真负责地教, 学生积极自觉地学,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教得生动活泼, 学生才能学得兴趣盎然。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学习的对象上。

作为教师, 大家都清楚地知道, 学生对某学科是否感兴趣, 那么他的学习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兴趣, 就能主动学习, 全神贯注, 学起来得心应手;没有兴趣, 就会被动应付, 上课精神焕散, 感到不知如何学起。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较差, 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动力, 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 那么学生就更提不起兴趣, 教学就更难上加难,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有鉴于此, 我觉得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几年的计算机教学中, 我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需要, 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 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投身社会工作。所以他们对社会的触觉特别敏锐, 尤其是社会上流行的事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多媒体、互联网、流行软件的使用等等。学生对这些都很好奇, 很多学生都想学好计算机, 能熟练自如地进行操作, 所以他们对电脑教学相对其它文化课, 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根据这些, 我在教学内容上作了调整, 重点讲述了实用的Windows2000/XP、Word2000、Excel2000以及Powetpoint2000、网页制作、FLASH (动画制作) 、因特网等流行软件使用的知识, 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有用, 跟得上潮流步伐, 将来投身社会工作时也可以发挥所长, 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学习起来劲头足, 主动性强。

2 优化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是一门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 同时又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中, 我根据理论与实操的不同特点,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

2.1 直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讲得满头大汗, 学生却听得稀里糊涂, 只能凭空想象, 进行操作时, 教师还得从头讲过, 费时费力。而进行多媒体教学, 能把抽象的命令操作结果直观地显示出来, 既轻松了教师的教学,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Windows 2000/XP、Word、Excel、因特网、网页制作的教学中, 要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一边教授, 一边演示, 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就看到各种各样的屏幕信息, 有助于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巧设悬念,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有效地导入新课, 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 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引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 我先提问学生:同学们想在你自己的机器上看我机器上的电影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继续问: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够做到吗?这样引入新课引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强烈欲望, 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2.3 适当加压, 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没有学习目标, 那么他学习起来就没什么动力。计算机的操作性很强, 怎样操作才算达到熟练的程度?怎样操作才能通过计算机操作的等级考试?这就要给学生适当加一些压力, 使压力变成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汉字录入时, 很多学生对文字录入不感兴趣, 学习提不劲, 一分钟才打几个字, 以这样的录入速度怎能参加操作等级考试?为此, 我给学生一个要求:一个月后, 每分钟的录入速度要在35个字以上, 学期尾要通过计算机操作等级考试。这样既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目标, 又给学生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 促进学生不断去学习。

2.4 耐心指导, 抓两头, 带中间

学生层次不一, 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 在上机操作时, 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作耐心指导, 一旦发现有进步,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基础好的学生, 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 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新知识。对中等的学生, 鼓励他们不要满足现状, 要向更好的成绩迈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兼顾到, 课堂气氛良好, 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2.5 适当的技能竞赛, 也是刺激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每学期开展一些技能竞赛,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 为了在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 必须在学习多下苦功, 那么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大增。例如在学习WORD2000文字编辑系统及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中, 我开展了用WORD编辑小报及幻灯片制作比赛。同学们为了取得好名次, 学习起来特别起劲。当我把获奖者编辑的小报用彩色喷墨机打印出来贴在橱窗时, 获奖的同学看到成绩得到肯定和承认时, 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而没有获奖的同学会暗下苦功, 希望下次竞赛再进行一番较劲, 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计算机引言课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 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机引言课中, 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的介绍, 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 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 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个人成才的需要,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重上机操作能力, 使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 应该说上机时间占70%, 理论课只占30%。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 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 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设下疑难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 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 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 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 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 增添一份喜悦之情, 充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 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 而且实践性非常强, 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 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 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 让学习兴趣持久不熄。

5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简单而且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 可以事先告诉学生教学目标, 让学生自己组织上课。这样, 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 备好课, 并以自己最好的教学方式扮演“小老师”。同时, 在上机实践课中, 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这时可以让一部分操作较好的学生当“小老师”, 对其他同学在上机过程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 互帮互助, 共同学习。

6 开展计算机课程兴趣小组活动, 增强学习兴趣

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 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开阔眼界,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利用学校淘汰下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组装电脑、用计算机编排打印校报墙报、设计贺卡、设计学校网站、参加比赛等。如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成立了硬件兴趣小组和软件兴趣小组。硬件兴趣小组主要是掌握一些硬件设备的基本维修和安装、调试;软件兴趣小组分程序设计小组和综合设计小组, 程序设计小组主要学习JAVA, C, Visual BA-SIC语言, 综合设计小组主要学习一些较新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等。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仅带动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而且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

总之, 计算机学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操作为核心, 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结构,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使学生自主自愿地学习计算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改革进程中, 每一位教学工作者, 都应以严谨、创新的教学态度去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摘要: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 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通过教师激发,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 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网络对初中音乐学习的影响 篇8

一、网络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网络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音乐课堂随之变得丰富多样,这不仅渲染了音乐课堂的活跃气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音乐教学的时效性。音乐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是单一、枯燥的,但是经过网络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却是生动的声音和画面,可见,网络技术将音乐教学的过程转变成生动、活跃的画面,学生可以尽情的享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音乐课堂有了网络技术的应用,作为音乐教师应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课堂活动。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学习中,音乐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有了声效和音效的注入,学生不仅能够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激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活跃性。要想提高学生课堂的活跃性,音乐教师应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感受。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

二、网络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在传统的初中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只是靠语言传授音乐知识,所以,以往的音乐课堂都缺乏活跃的氛围,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音乐教学的时效性。网络技术的应用,初中音乐课堂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转变了音乐课堂的单一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民族艺术风格”的特征时,音乐教师仅凭语言很难将理论知识直观的阐述出来,因此,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桑塔,露琪亚”的课件,这样就增加了音乐理论的直观性。

音乐是一门不仅富有创造性而且也能提高人类性格的高雅艺术,因此,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机会,学生可以切实体会音乐的魅力,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高度热情。例如,在学习“茉莉花”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枯燥的理论技巧转变为生动的音乐画面,这就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三、网络技术提高了学生视野的拓宽性

初中音乐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与其它学科相比,音乐课程赋有独特的创造性,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网络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应用,促使学生接触到更多新鲜、丰富的音乐知识,这不仅深化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更注重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体验。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更直观的画面,提高自身的精神文化世界。例如,在学习乐理知识时,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查阅到乐理知识的产生以及演变,这在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识。

由于网络中的音乐知识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因此,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也是在拓宽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并且音乐知识不是独立的,它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其它方面的知识,这在无形中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例如,在学习“中国京剧”时,我们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但是,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查阅到更详细的知识,并且通过知识间的牵引,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的国粹还包括中医、国画、茶文化等,可见,对音乐学习的过程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网络技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全面性

在音乐教学中,由于音乐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仅凭音乐教材上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先进性,网络中涵盖的音乐知识面较广,所以,网络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应用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音乐课程本身就是赋有创意的一门艺术,它所涵盖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学到教材中没有涉及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而且,音乐教材中的有些知识点相对比较陈旧,这也导致了音乐教学缺乏创新性。

由于网络自身发展的特点,它呈现的音乐知识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而且涵盖的知识面也很广泛,这些都是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条件。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是照搬教材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所以,学生学习的音乐知识不仅片面化而且单一化。但是,自从网络技术走入初中音乐课堂后,学生接触的音乐知识呈现多样化的现象,这不仅给学生的带来一定的新鲜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民族乐器”时,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到更全面的“民族乐器”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认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知识的全面性。

五、总结

上一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职责下一篇:听取群众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