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发展与挑战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mooc发展与挑战(共8篇)

mooc发展与挑战 篇1

(一)massive 大规模

是指学习人数的大规模;从理论上说,慕课的课程参与者可以是无限的,这主要得益于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益进步的信息技术为大规模的人群参与互联网学习奠定了基础。杜克大学开设的第一门慕课课程注册学生总数超过 1.2 万,麻省理工学院开设的慕课课程注册学生更是达到了 15 万人。慕课改变了传统的基于课堂的学习方式,使得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顶级大学提供的优质课程中,这也是诸多慕课提供平台的宗旨。Coursera的愿景是“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够获得世界级的教育”;edX 则以“集合来自顶尖大学的顶尖课程”作为组织的宗旨。

Open 开放

慕课的开放性体现在四个方面:开放课程、开放学习、开放评估、开放平台。开放课程意味着学习者可以将不同的教育资源、活动或学科知识进行组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决定学习进度,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开放学习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共同参与学习与活动,促进新观点和新认识的产生;在开放评估中,学习过程中的同伴评估、集体评估等方式提高了评估的合理性;开放平台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动态的、交互的开放性教育社区,信息和数据能够在不同的平台之间共享。慕课带来的资源的开放以及信息的易获取性被新媒体联盟认为是未来五年内会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第一大重要趋势。

Online 在线

在线指的是通过网络或者使用网络的意思。这意味着mooc的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不受时空的限制。Mooc在线这个特点其实也是massive和open这两个特点的基础。多亏了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在线教学成为可能,使得世界各地的人们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注册提供慕课的平台,免费地学习大量的来自全世界顶尖学府的优质课程。

(二)慕课课程是一种拓展性的、多元化的内容集合。2008 年,乔治·西蒙斯(George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最初将慕课设想为“连通主义”的生态系统。根据连通主义理论,知识不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持续不断的活动。学习者通过慕课建立相互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产生新观念。这种模式强调知识的生成比知识的吸收更重要,由此所产生的新知识有助于支撑和发展慕课的生态环境。此外,慕课发挥了一种资源“中心”的效应。原本分散在网络中的学习材料通过慕课进行重组,不同的主题也可整合到课程之中。教师除了向学生呈现课程视频外,还会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诸多链接作为视频的补充内容。

(三)慕课运用了大量新兴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通常呈现为较短时间(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视频,并以知识点的分布为依据分割视频。同时,每门课程都有相关的练习和结课考试,并通过自动评分、同伴评价等方式,对练习和考试进行评分。而且,课程的更新一般与学校以星期为上课周期的时间安排一致,师生、生生间的互动通过在线课程论坛实现。因而,慕课的建设和传递过程需要大量科学技术的支持,如录制高质量的视频、采集并分析数据、建立具有社交网络功能的平台、进行自动评分等。

二、Mooc发展的动力:

2008年9月,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开设了第一门慕课课程,吸引了2300余人参与。此后,各大平台相继推出慕课课程,注册人数更是达到史无前例的规模,并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慕课显现出了惊人的魅力,吸引了高校、企业、风投资金、基金会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

(一)高校

1、教学模式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慕课在实施中所运用的大量的新兴教学法,更是激发了人们对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关注。2013年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提出了六种在未来五年内会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趋势。在这六种趋势中,有三种都能在慕课中得到很好体现。第一,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收集并分析学习过程的相关信息,实现个性化的学习,从而满足学习者日益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第二,由于学习者越来越多地通过因特网获得海量资源,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育者有必要履行内容引导者的职责,为学习者提供最有效的资源来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将面对面和网络学习混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资源与校园活动二者的优势。慕课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全新尝试,同样也是研究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试验平台。慕课平台将大量参与者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偏好)记录下来,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得丰富的数据信息。通过这种方式,高校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为研究教育问题奠定了基础。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基于学习者的数据,分析了学习环境、课程参与度、学习动机等因素与学习成绩间的关系,提出了教学改进的相关意见。此外,慕课对于探索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形式等问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2、声誉与国际化的需要

通过慕课平台,高校得以向全世界展现自己的风采,从而提升了其国际声誉。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慕课满足了高校在全球进行品牌拓展的需求。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对学习者来源多样性的统计分析,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参与慕课课程。虽然这一统计的样本有限,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慕课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课程的传播范围。对于精英高校来说,参与慕课还被看作是引领教育潮流和促进创新的行为。2012 年,杜克大学在 Coursera 上推出了第一门慕课课程,并提出学校在线项目的三大目标。其中,第二大目标明确指出,参与慕课是为了支持全球拓展的战略目标,提升国际化水平;第三大目标提出,要提升杜克大学的声誉,向潜在的学习者、教师和捐赠者展现杜克大学的全新面貌[14]。这一点也体现在多伦多大学开放慕课项目的目标中,即希望通过慕课展现多伦多大学作为教育、学习与研究的引领机构的能力。

(二)学习者

世界各地的很多学习者都对慕课有着高度的热情,这一点从各平台的注册人数上可以明显看到。学习者是慕课的参与主体,了解他们的参与动机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美国高等教育的费用不断增长,而毕业生的负债率和学位获得率却让人感到担忧。2013 年,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发布的一则新闻称,美国公立四年制大学的平均学费在过去十年间增长了 250%以上,此外,平均每个贷款的毕业生都承担了超过两万美元的债务。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与高额的大学费用相比,他们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的收益十分有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免费目前仍然是慕课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除了慕课的低成本,学习者的兴趣、职业发展、终身学习等同样是影响学习者参与的因素。对于学习者参与慕课的动机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主要由提供慕课的各所大学基于学习者参与课程的情况进行一定的研究。杜克大学通过课程开始前与课程结束后的调查,将参与者的动机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学习者为了终身学习或是为了了解课程中的某一主题,这一类参与者对课程的完成度和成绩几乎没有要求;二是学习者将参与慕课视为一种娱乐活动希望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三是学习者看中慕课的便利性,这类学习者通常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接受传统大学教育;四是学习者为了获得在线教育的体验[18]。麻省理工学院通过对学习者的调查发现,55.41%的学习者参与慕课是为了通过课程获得知识与技能,25.58%是为了挑战自我,8.72%则是为了就业或者获得晋升机会。

尽管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争议,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学习者普遍希望通过慕 2

课获得有趣的学习或社会体验,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业或职业的发展。同样地,学习者动机的多样性也正是慕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体现。

(三)企业

当前几大主要的慕课平台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风险投资公司、基金会等机构的大量投资。例如,Coursera 与 Udacity 就分别获得了风投公司的 2200 万美元和 2110 万美元的投资,MITx得到了盖茨基金会的 100 万美元的资助,Udemy则获得了来自风投资金的 1600 万美元的资助。企业对慕课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投入表明,更多的市场主体正在通过慕课参与到高等教育市场中。

一方面,风投公司和企业希望通过投资慕课获得收益。尽管慕课的提供平台目前尚未形成盈利模式,但有趋势表明慕课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形成多种收益渠道。平台所掌握的关于学习者的大量数据,对于潜在的雇主而言是极佳的了解学习者需求和信息的来源。而且,尽管平台所提供的课程可以永久免费(有些平台已经对课程实行收费),但是附加性服务如作业评分、参与社区网络和讨论等可能将逐渐收费。同时,平台向企业提供定制的课程作为其内部使用资料,而且平台的高访问量对于广告商而言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慕课的发展,这些盈利模式都可能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增值空间。

另一方面,慕课为企业和其他教育机构提供了进驻高等教育市场的渠道。慕课使得高等教育市场更具开放性,使得许多新兴企业和机构得以进入,并为他们带来了创造利润的空间。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坦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新兴公司通过运用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创新性的技术与商业模式,针对区别于当前的目标群体或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以较低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有学者认为,慕课含有破坏性创新的典型特征,应当引起新兴公司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兴企业的表现将不断提升,并向高端市场进军,最终达到与现有市场引领者相抗衡的水平。企业希望通过投资慕课以占据这一高等教育市场的新领域,并在未来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最终达到与传统高等教育提供者相互竞争的目的。

三、mooc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一)完成率与质量

慕课自产生以来就因极高的注册人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它也因课程完成率低遭到了许多质疑和批评。

《大西洋月刊》(The Arlantic)副编辑迈耶(Robinson Meyer)在他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由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提供的慕课的辍学率达到了 80%~95%。此外,研究人员对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门慕课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虽然注册人数高达 15 万之多,但最终只有4.62%的学习者完成了全部课程。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不足是导致慕课低完成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慕课注册程序的简化使得任何人只要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够参与到任何一门课程中。在杜克大学课程实施前对参与者的调查中,就有30%的人表示对在线课程形式的好奇是他们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24]。而且,慕课的免费性质使得人们的参与或退出都不需要任何成本。杜克大学每周上传两个课程视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与第一个视频相比,第二个视频的点击量下降了约 4000次,而第四个视频的点击量则又减少了2000次。也就是说,在前两周内,课程视频的访问量就下降了75%。此外,数据还表明,在第一周测试中,有25%的至少正确回答了一个问题的学习者最后完成了课程,远远高于总体2.62%的完成率[25]。学习者在前两周内的访问量的快速下降,表明大部分学习者的参与只是出于好奇或是为了获得一种体验,这部分人很快便退出了课程;而参与测试练习的学习者相对而言有着更明确的完成课程的目标。

学习者自身的知识背景与能力也会对其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课程产生影响。由于课程注册 3

没有门槛限制,不同教育背景的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其中。一些学习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在一些课程的基本概念接受以及知识运用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数学、设计等要求有一定理科基础知识的课程。此外,尽管课程视频时间较短,但练习与测试通常比较耗时。同时,在规定的课程视频之外,教师通常还会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资料链接,学习者需要从中选择对自身有价值的信息进行补充学习,这需要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网络搜索技能,否则很难在大量的资料中搜寻到所需信息。

慕课的课程质量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斯隆联盟 2003-2011年的调查数据,高校在线学习效果的认可度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最高达到了67.6%。该联盟由此认为美国高校对本国的在线高等教育质量持乐观态度。然而,作为新型在线学习形式的慕课,其课程与教学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慕课改变了以往课程开发与审批的流程和主体[28]。虽然目前很多慕课都由知名大学教授提供,但是越来越多的非学术界人士已加入到慕课提供者的行列。Udacity 的创始人史蒂文斯(DavidStavens)认为,未来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可以授课。是否需要对授课教师的能力和资质制定相关标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二)学校与教师

慕课形成了独特的教学形式,因而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程的呈现方式、作业设置、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 Maryland)教授卢卡斯(Lucas)提到,自己在每门慕课的准备上都需要花费超过100个小时,同时需要两个同事协助自己备课及应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杜克大学在介绍本校课程的准备过程时也指出,尽管任课教师有着20年的授课经验,但8周课程所花费的准备时间仍然超过了620小时。教师不仅需要提供课程内容,还需要承担营造教学环境、主持论坛讨论的责任。教师需要选择讨论主题、准备讨论问题,通过这种非正式的介入,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参与热情并培养学习者相关技能。因而,教师需要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想法和需要,具备与学习者交流沟通的能力。

慕课中大量新兴技术的使用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联盟在报告中指出,数字媒介素养已经成为未来各学科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但同时很多研究者还没有接受过以数字化技术开展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因而,学校应当向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教师更好地掌握慕课的授课方式,提高其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慕课使得大学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它在给大学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传统大学在对现有的创新做出反应时,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慕课的风险与不确定的收益率,教师和管理者的思维定式,维持自身品牌的需要,以及在校园基础设施中投资的沉没成本等,都阻碍了高等教育做出及时的改变。但与此同时,慕课的出现对大学而言是实现内在突破的机遇。在讨论慕课的影响时,应当站在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前景的更高的角度,看到新兴科技的未来发展与突破的潜能。

(三)高校与社会的认可

尽管慕课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向学习者颁发高校或社会认可的证书仍然是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参与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一个瓶颈。从杜克大学对学习者动机的调查数据来看,有 30%的人希望能通过参与慕课获得证书,并且获得对完成课程的正式认可,这是促使学习者完成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慕课提供者需要提高证书获得标准,确保证书的含金量。通过技术途径,保证学习者独立完成作业,如远程监督学习者和周围的环境等。此外,通过在线模式进行授课的同时,要求学习者到实体的考试中心参加考试。同时,希望获得证书的学习者需要完成额外的作业,学习者参与论坛讨论以及和教师的互动等都应当成为评分的依据。在慕课的学习过 4

程中,形成性评价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慕课还被作为面对面授课的补充,以混合课堂的形式呈现。也有教师提出,学习者应可以选择自己学校推出的慕课课程,所获得的成绩作为其学位课程考评的一部分。

mooc发展与挑战 篇2

绝大多数的MOOC是免费的, 因此它使得更多的人接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 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在高等教育日益信息化、民主化、国际化的今天, MOOC的广泛实行让高等学校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了一个大变革。然而, MOOC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还存在亟待完善的不足, 如MOOC如何保障教学质量, 使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如何保证学术诚信与创新, 如何提高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水平, 如何合理化评估体制、课程定价以及利益分配;还有其他技术上的应用问题, 如多线程操作技术, 课程内容修订调整问题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导致“强校愈强, 弱校愈弱”。

一、建立以大学为主体的区域联盟,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大学在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时, 应将MOOC的战略考虑其中。我国高校地域发展不平衡, 校际差异大, 建立以大学为主体的区域联盟, 能够有效实现校际学科优势互补, 打破校际藩篱, 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长效机制的运行需要与高校课堂相结合, 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根本出发点, 向信息时代的高效学堂转变。

二、积极探索和深化大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转变传统学习文化

在过去一些年, 我国开展了许多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取得了诸多成果。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的创造性教学模式被运用到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之中。这些创新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要转化为现实, 其前提和基础是必须对学习尤其是网络学习特点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和整体把握, 并重新设计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资源开发配送模式、评价管理模式。在新模式、体制、机制整合下孕育出新一代学习者、教师和全新的师生关系以及新一代网络课程。

三、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参与式学习方法

MOOC带来了学生在线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 但大面积普及MOO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线课程能否取得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需要学习者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技术方法;另一方面还包括一系列个人特质和技能, 如自我激励、学习过程调节、有序高效的时间管理、协作与合作的能力, 等等。中国大学必须加强引导, 大力提升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 尤其是要帮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学习的方式方法, 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

四、转变评价观念, 课程开发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并举, 保证在线学习质量

MOOC课程是在与平台运营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 课程开发必须满足平台运营的相关规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内在一致性。与传统的网络课程评价不同, 在MOOC课程中, 评价不仅测量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还利用了智能化评价手段对学习过程给予及时地反馈, 也利用了可视化统计表单呈现给学习者真实的学习数据, 督促学生及时地调整学习现状, 评价变成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MOOC项目也在试图通过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 研究学生网络学习习惯和学习偏好, 改进在线学习质量。网络课程评价的进一步创新需要将IT人员的数据分析智慧与教学团队的科研智慧结合起来, 共同保证在线教学质量。

MOOC是发展迅猛地新生事物,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中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MOOC作为一把双刃剑, 给大学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关键在大学如何自我调整。我们有理由坚信, 我国高等院校一定能抓住机遇, 量变促成质变, 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小清, 胡艺龄, 蔡慧英.MOOC的本土化诉求及其应对[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5) .

[2]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 2013 (2) .

MOOCs的挑战与大学的未来 篇3

尽管人类的历史写的是帝王将相史或战争史,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科学和技术发展史。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人类文明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发展驱动;而朝代的更迭、政权的替换,只是给当时的社会进步提供了一个更合理的治理方式。

真正对人类文明进步起根本性作用的是技术的发展。每一次技术的重大发明,都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的改变,同时也给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不仅使教育内容增加,而且使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更加先进,最终导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互联网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互联网不仅仅改变教育,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文学进入无经典的时代,艺术成为雅俗共赏的时代,教育成为互为师生的时代,学术将迎来开放存取的时代,新闻真正自由,政治充分民主,历史将会趋于真实。

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是教育革命。网络宽带技术发展,终端多样。基于“无线网络+手持终端学校”的移动教学方法已开始实践。

为了说明MOOCs对高等教育的挑战,需要看一看教育是怎么分类的,它的作用和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对于全人类来讲,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接受教育和参加学习是为了追求个人生活素质水平的提高,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讲究一个知识传输的过程,

学习大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是人际交往类的学习。如语言学习、礼仪习惯、品德养成、管理有效等。这一类的学习是靠模仿和习惯养成,学习的环境很重要,有了好的学习场景,学习效率就会很高,在教室内学习的效果比场景学习效果差很多,这一类的学习不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

第二类是知识传承类的学习。如文字、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这一类的学习靠师传面授,需要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课堂教学效率高,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功能。

第三类是文明发展类的学习。如科学探索知识、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这一类的学习需要系统的基础知识,需要灵感和洞察力、想象力、需要有批判精神,相互讨论、启发等,也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模型验证等。

从以上三个学习类别来看,MOOCs更适合高等教育,学习者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具备应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MOOCs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为人际交往类的学习提供更有效的学习环境;文明发展类的学习成为今后传统大学的重点。而中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同时更是人格与道德的培养等,MOOC可以作为补充的手段,但不适合全课程学习。

MOOCs的兴起

MOOCs于2012年在美国兴起:注册、讨论、辅导、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提供教学全过程管理。提出微证书概念,大学本意的回归。

MOOCs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在2012年之前,人们一直探索IT与教育结合的方式,但收效甚微。E-mail与E-learning同时出现,但E-mail取代了传统的邮件系统,而E-learning一直仅仅是教育中一个小小的补充,电子商务的发展,让传统的店铺直销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也创造了传统商铺不可能取得的巨大效益。可以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互联网浪潮的影响,但是在教育领域,“黑板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模式依然不变。这次MOOC的出现很可能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

MOOCs带来的改变

它的主要变化是:传统教室将成为学习的会所,集体做作业、答疑;教室在云端,学校在云端;教师成为会所的辅导员,与学生直接交谈的时间增加;教师以研究为主,优秀教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学习内容以学生自选为主,考试针对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量小,分知识点学习,讲课精,可重复学;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组讨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为师生;学习过程可在任何地方,学习方式灵活;数字教材辅助材料;在线作业、在线考试;学校发证书灵活;留学变得简单,或不再有留学的概念。

MOOCs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MOOCs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MOOCs不需有学校的学籍,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也没有课程人数限制。比较成规模的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edX,语言以英语为主,正在增加其他语种。

MOOCs迅速发展的五大原因:

(1)MOOCs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使得照此模式批量制作课程成为可能。

(2)出现了多家专门提供MOOCs平台,降低了高校建设MOOCs课程的门槛和经费投入,也刺激了更多的一流大学加入MOOCs课程内容提供商的行列。

(3)普通老师自己制作MOOCs课程成为可能,短时间内众多高校教授的加入。

(4)大量风险基金和慈善基金进入。

(5)一些大学开始接受MOOCs的微证书,承认其学分。

MOOCs在中国的发展将是多个因素的融合。决策者的重视程度,观念跟上时代发展最重要;课程本身来说,需要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就从业者来说,要加强教师队伍的知识准备和观念转变;从硬件上来说,需大大降低网络使用成本。加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建设,运营商之间互联互通,推动宽带网络普及。

中国MOOCs:发展设想

政府应当尽快制定规则:如何制定科学的政策, MOOC如何与现行学历认证挂钩;如何制定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规则,制定相应的考评标准、成果认定,如何让企业认同这种学历;如何激励教师的技术水平提升,推动课件资源的丰富,营造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如何为MOOC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等;引导性资金投入。

MOOCs未来发展的六大挑战:

(1)如何应对变革之痛:结构延续的惯性将成为最大阻力。

(2)大学是否能提供足够规模的优质课程资源:开放资源不是面子工程。本校学生MOOCs学分带头认可。

(3)关键不是平台技术,而是商业模式如何运作:没有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MOOCs将无以为继。盈利或者非盈利,这是个难题。

(4)在线学习文化建立:有价值的学习,如何成功地让人参与。

(5)信任问题:考试、评估,新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6)证书如何被社会广泛接纳。

大学要发挥人类文明的引领作用

大学作为文明社会中的重要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大学不仅传承了知识文明,也曾经改变了它所处的时代。由于大学的荣誉地位和使命崇高,大学的任何重大变革都会引来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过去,人类文明从石器时代走到青铜器时代,并不是因为我们的先人把石头用完了。今天,人们不用胶片相机了,改用数码相机,也不是因为柯达公司的胶片技术不够先进。今后,学生不到教室上课了,并不是因为大学的排名不够靠前,院士学者不够多等等。技术促进人类文明走向新的台阶,要及时转变观念!?筅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挑战 篇4

摘要:以余额宝、理财通、人人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态正在席卷和转变着传统的金融格局。互联网金融在同传统金融业态相较量的同时,也在和自身固有的弊端进行抗争,如安全风险、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所面对的挑战,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长尾理论;用户体验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目前状况

,互联网金融元年。在这一年里,互联网金融积蓄已久的力量开始爆发,以余额宝为首的金融新贵所带来的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着金融行业的各个角落,资金融通、信息中介、第三方支付、虚拟货币、垂直搜索、智能理财、云平台等,互联网企业擎起的改革大旗杀向传统金融寡头的固有领域,深刻也必将持久地转变旧有的金融业态和格局。

金融业在经历了一年波诡云谲的变革之后,在传统金融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捉对厮杀中尘埃落地,但互联网金融所掀起的金融互联网化浪潮也未平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都开始在探寻金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互联网化将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下一个蓝海。对于互联网金融,就其实质而言是金融与互联网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兴业态,是以互联网技术和理念为依托开展金融业务的一种产业形态。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后有其深刻的理由。中国经济十余年来的高速增长需要庞大的资金进行流通和支撑,20中国GDP达到56.9万亿,相较于的11.7万亿增长了5倍,而广义货币M2从.92万亿猛增至的110.65万亿,也增长了5倍,经济体量和货币体量在飞速膨胀的同时,离不开金融体系的运转和支撑,从而给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称,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1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68亿人,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可能提供了客观土壤。而由电子商务浪潮带来的企业互联网化也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多的企业资源。另一方面,传统金融业囿于旧有格局、对中小微企业不屑一顾的垄断弊端也给予了互联网金融的切入空间,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正是从对小众群体的聚合服务中开始挑战传统金融企业的霸主地位的。而且,传统经营模式下人员、地域、成本等也在限制传统金融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的延伸和渗透,无界的互联网则为其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案。

二、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一)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1、资金融通类

资金融通是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争相涉足而不断推陈出新的区域。互联网金融企业借助互联网载体,创新和发展出丰富的资金融通业态和工具。就目前市场上的资金融通类业务而言,又可以细分为四种模式,第一种是以众筹平台为主的项目型资金筹集平台业态,如众筹网、追梦网等;第二种是以P2P金融(即个人对个人小额贷款)为主的金融业态,如人人贷、新新贷、拍拍贷、联合贷等;第三种是通过垂直搜索整合金融信息资源,为资金融通双方提供信息服务的金融业态,如融360、好贷网等;第四种则是大型企业自主向互联网金融的延伸,这种延伸是双向的,既有金融企业向互联网的延伸,如金融企业自行借助网络直销或提供金融服务,像手机银行、基金直销等,也有互联网企业向金融领域的延伸,如阿里的小微金融、京东的供应链金融等,也有金融企业同互联网企业合作拓展延伸的,如支付宝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的余额宝等。

2、第三方支付类

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较早,目前也相对较为完善的金融业态,当前最知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有ebay、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是伴随网络交易发展起来的,由于消费者出于对网络交易安全及信用风险的担忧,便催生出第三方支付这种能够独立为交易双方提供资金交易缓冲平台的组织,通过资金延时给付来确保交易和信用安全。到后来,第三方支付已经逐渐突破原有的`业务形态,向着超级结算银行的模式发展,成为各种资金中转、结算的一种新的便捷选择。

3、虚拟货币类

虚拟货币,顾名思义,即非真实的货币。从某种程度上,电子货币也是一种虚拟货币,因为其并非传统的实物货币形态。目前,虚拟货币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上充当交易媒介、游离于央行货币体系之外的一种货币。虚拟货币的形式和来源有多种,如企业在其产业生态圈内自主发行并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像游戏币、Q币等,也有如比特币这种基于某种算法而形成的货币。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长尾化

长尾理论是指当销售的渠道足够宽广时,小客户群体(质差产品)也能够媲美大客户群体(质优产品)所产生的利润。就金融业而言,传统金融企业更关注那些体大质优却数量稀少的大型企业,愿意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较少将目光投向那些数量庞大却体量微小、收益率不高的中小型企业,这也使得金融业在优质客户资源的争夺中竞争日趋激烈。而互联网金融则反其道而行之,将眼光瞄向了那些数量庞大的小微群体,借助互联网平台将小微群体整合以提高整体的议价能力。如余额宝就是通过将支付宝散户的资金加以集中,形成庞大的资金规模,借以在银行获取较高的协议存款利率,从而提高散户的资金收益。

2、为追求用户的低价竞争策略

互联网时代讲究用户为王,当然这也是企业产品和服务长尾化的必定要求。没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就难以形成足够的规模优势。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当然也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了争夺用户经常祭出低价竞争策略,基于中国用户的互联网免费习惯,许多企业甚至采取免费策略来吸引和留住用户。这虽然在企业发展初期能够短时期吸引大量用户,但由于低价甚至免费策略的实行带来的成本上的巨大消耗,不断压缩企业原有的利润空间,不少企业都是赔本赚吆喝。同时,互联网的无界性和低门槛使得企业面对更大范围的竞争,难以保持利润壁垒。2013年,国内P2P金融企业倒闭70多家,一时哀鸿遍野。此外,商业模式的不清晰也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很难有比较稳定的利润增长来源。

3、金融资本影响下的加速代谢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发现互联网品牌的诞生和衰落的速度比传统工业时代更为迅速,一个互联网品牌有可能一夜之间爆红,也有可能一夜之间坍塌。一个互联网企业有可能在站在巅峰的时候因为策略的失误而意外倒下,如PPG衬衫。同样在金融领域,相较于传统的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代谢的速度似乎过快。而造成互联网金融企业生命周期过短的理由是金融资本的影响。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迅速打响知名度,才能积聚用户从而获得规模竞争优势,而这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而风投等资本的介入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崛起提供了催化剂,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都依上了金主,不然无法支撑巨大的运营网络和营销费用,如有利网在2013年完成千万美元融资。然而,资本是讲究效益的,当资本没有达到所要求的收益时,自然会离去;而另一方面不同资本的竞赛也在左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竞争格局。和传统金融企业借助自有资本发展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天量金融资本(也有可能是母企业资本支持)的支持下,快速崛起、扩张,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后企业也有可能倒在资本的脚下。

三、互联网金融在时代发展中所面对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安全性挑战及应对措施

互联网金融同互联网企业在同传统的企业较量中,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借助互联网平台以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服务取胜,然而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所必需面对的挑战,加上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安全上的风险隐患,这三个(安全性、便捷性和低价性)就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着力解决的理由。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监管风险、信用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如众筹融资这种金融业态就难以受到现有法律的保护,也有非法集资之嫌。而针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安全性风险,则需要由企业、监管部门、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等通力协作,共同化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应加快立法进程,加强对现有金融创新的保护和监督。而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也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安全防范体系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监测和过程监督,有条件的还应引入实地勘察环节。

(二)便捷性挑战及应对措施

便捷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方便,二是快捷,互联网金融由于快捷的速度和基于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切入传统金融企业的领域并划走蛋糕。但随着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意识的提升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如何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必须克服的理由。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一如既往的秉承用户体验至上的经营理念,从提高客户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产品形态进行重新审视,改善原有的业务形态。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对客户行为的分析,从而实现客户服务的精准投放。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加快生态圈内的资源整合,通过丰富内容和产品体系等提高用户的黏性和体验,也能够减少用户的搜寻成本。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应仿照普通互联网企业建立起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三)低价性挑战及应对措施

低价甚至免费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法宝,但同时也是压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身上沉重的负担。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摆脱因采取低价策略而可能引发的财务危机,才能够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走的更远。第三方支付企业支付宝成立,直到才实现收支平衡。诚然,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更多的关注用户的体验和规模增长,但实现盈利是企业的基本需求,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持续。在这方面,首先要做的是对自身成本支出的合理规划,让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过度烧钱。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积极利用新型的免费宣传渠道,如BBS、微信等,借助草根营销平台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时降低营销成本,这方面小米科技就是优秀的典型。而且,互联网金融企业应积极探寻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确保稳定的增长,如是否面向接入卖家收费。此外,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加强融资,争取金融资本的支持。

四、结论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顺时而生的产物,是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去看待金融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积极迎战发展中的难题,和传统金融企业一道推动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mooc发展与挑战 篇5

我国技术含量高、机能要求严格的产业用专业电动工具在欧美国家仍有较大的潜伏市场。目前在经济发达区域的产业国家,例如欧洲地区的德国、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北美区域的美国、加拿大,亚洲区域的日本等国家在家庭功课中使用电动工具十分普遍,约占总产量的50%~70%左右,我国电动工具产品在上述国家和地区家用电动工具产品市场中已据有很大份额,但我国出产的产业用专业抽屉式模具架电动工具对上述地区的出口量却不大。产业用专业电动工具技术含量高,安全、电磁兼容机能要求严格,且对机能、工作效率、可靠性、耐用性都有划定,价格是同类DIY工具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各种专业电动工具在国际上都有闻名的品牌,如喜利得、博世、麦太保的电锤,百得的电钻,牧田的电刨等木工工具、世纪的圆锯等。

分析指出,我国电动工具出口量已占世界电动工具销售的85%,但出口金额仅占总销售额的40%左右,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尚未在国际市场上创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产业用专业电动工具,一般采用定牌出产(OEM),加上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不规范,使出口价格越来越低。例如,2001年电动工具出口均匀价格为12。72美元/台,而三资企业的出口均匀价为18。74美元/台,进口的电动工具均价为45。94美元/台。所以我国在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开发产业用电动工具产品,创立自国际知名品牌后,必将能扩展市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是我国家用(DIY)电动工具的潜伏目标市场。电动工具在经济欠发达,或比较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家庭中应用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进步,家庭日用电动工具将会逐步增多。

例如亚洲区域,我国销往亚洲国家的电动工具市场份额逐年在增长,2003年与2002年比较,增长了2。6个百分比。因此,家用电动工具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的潜伏市场非常巨大。

据分析,我国电动工具市场正日趋成熟,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将凸显。未来几年内,国产电动工具所占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随着电动工具市场需求的不断升温,将推动我国相关

企业中的生产经营向利好方向发展,行业前景可期。

不过,尽管我国电动工具龙门架生产厂家行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也面临以下因素挑战:

1、与国际市场上高水平相比、我国电动工具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较低,产品功能单一。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亟须扩大中高端市场份额,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2、由于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准入门槛低,在自主创新、产品研发、品牌培育等方面投入力度较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工具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国际营销网络也尚未有效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须进一步加强。

3、外贸出口正面临严峻形势,钢材(包括硅钢片)、铜(漆包线等铜制品)、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等生产电动工具的主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使电动工具生产成本继续攀升,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出口效益。随着工业陶瓷、高性能软磁铁、塑封新材料在新产品上应用,预计今后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4、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电动工具外贸出口有一定冲击,我国电动工具行业要取得外贸出口新成绩,还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

5、我国电动工具出口大国的地位正日益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发展中国家技术与管理水平目前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较低,给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6、国际国内市场对电动工具品质和品牌更加挑剔,无论是电动工具经销商,还是广大直接用户,都非常重视电动工具的质量和品牌。因此,市场向好品质、好品牌电动工具的倾斜度加大。

这是一种进步,说明电动工具市场日趋成熟。正因为这样,国内电动工具市场的品牌意识和品牌效应更为突出,许多电动工具经销商,特别是稍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工具经销商,都对经销好品牌电动工具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近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对产自中国的五金电动工具产品发出消费者警告。国内五金工具生产和出口商对此应予高度重视。

世界各国对本国市场上的阁楼式货架电动工具的要求正日益变得严格,欧盟为五金电动工具制定了专门的60745-1标准,其目的是对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动工具产品进行技术规范,从而减少或避免电动工具可能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

欧洲还推出了电器认证法令。相关企业出口到欧盟的所有规格和系列的电动工具产品,出口前就必须通过欧盟电器指令认证并加施标记,即将到期的产品要及时申请认证。

mooc发展与挑战 篇6

随着教育体制的变化,办学模式也随之变化,民办学校、股份制学校不断涌现,使公立学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那么,公立学校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校长老师们纷纷支招。

重视人文环境创建快乐校园

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人才的竞争,是学生的竞争。公立学校要提高竞争力,校长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办学理念,重视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构建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教师工作得快乐,让学生学习、生活得快乐。

近年来,教师弃“公”奔“私”的“出走”现象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分析其原因,除个别教师是为金钱所诱惑外,多数教师是因为觉得在公立学校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体现自身的价值,感到精神压抑,前途渺茫,工作和生活缺少快乐感。因此,作为公立学校的校长,首先应该重视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改变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上做文章。比较私立学校而言,公立学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上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首先,公立学校直接背靠的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这是任何私立学校都不具备的坚强后盾。因此,公立学校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好这一条件,在制度建设上体现对教师的关怀。比如建立起科学的教师培训制度和业务激励机制,为教师搭建起提升自我、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再如,在评先选优、职称晋级和干部选拔提升时,要充分体现出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公立学校不像私立学校那样以市场经营为目的,学校与教师之间也不是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公立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因此,学校要以民主建设为基础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大家庭。当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时候,自然就会把学校的荣辱与发展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会把学校当成实现自己理想和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这样,老师们努力工作并快乐着,有谁还会想到“出走”呢?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当前,不论在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处于厌学状态。面对升学压力,学校和老师给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习目的的单一性,使得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生活单调乏味。尤其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是感觉不到学校生活应有的吸引力,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要逃离学校。因此,公办学校要提高竞争力,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建立起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校名副其实地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那么,公立学校该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优势呢?首先要在师生关系上进行改革,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求教者”而不是“被教者”,视为“求学者”而不是“受学者”;教师要从爱学生,为学生服务做起,在与学生情感互动的条件下建立起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育人环境。二是以长远发展为目标,建立起全面的、宽松的学生评价机制。古代教育家王安定说,“凡长育人才者,教之以宽,待之以久,然后化成而俗美”。因此学校要逐步改变那种以纸笔测试为主的、短期的、片面的评价方式,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而且不论小成还是大成,都不“急于求成”。同时还要摒弃那些刚性的、武断的评价方式,代之以宽松的、鼓励式的评价方式,以“宽”“柔”为宗旨,体现学校教育“养”和“育”的本质。如此,师生关系和谐了,教育环境宽松了,学生自然会乐学而不疲。总之,公立学校只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走内涵发展的路子,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让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满快乐,就一样会走在时代的前列。

增强三种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从我们本地的情况来看,吸引学生到民办学校就读的主要原因是其强有力的办学质量。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虽然跟许多因素有关,但我认为在这诸多因素中,关系最大的要数教师

队伍的质量。公办学校要在当前大环境下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增强教师的三种意识,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增强教师的危机意识

每一个调入民办学校的教师都给自己堵死了退路,要么让自己的工作走向辉煌,要么面临淘汰下岗。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所有的教师都会努力工作,为自己在学校争得一席之地。但公办学校的教师就不一样了,虽然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实行好几年,但撩开人事制度改革这层面纱,你会发现,公办学校实质上还是变相的大锅饭——各校虽然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和与之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但实际上走过场的多,严格执行的少。

要加强公办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竞争能力,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危机感。要严格岗位考核,实行全员聘任制。要有一套严格的岗位管理考核制度,以约束和管理师资队伍。在考核中,要真正实行“优胜劣汰”,将考核变成教师进步与提高的阶段检验,形成竞争上岗的机制。大庆人讲: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种压力和危机感正是一种动力,迫使人们去掉惰性,去拼搏进取。相信在这种压力之下,教师一定会增强责任感,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

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中指出,中国教育缺服务意识。他还指出:民办学校的产生,对公办学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他说:“教育的服务意识,要从每一个老师到他的课堂,每一个校长到他的教师,每一个教育行政部门到他们的学校,彼此都要强化。这个强化的历程,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温暖,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教育受欢迎。”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去除“师道尊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我们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服务功能,所以服务是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让教师怀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想,想方设法为每一位学生排忧解难,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幸福成长营造乐园。

三、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

团队是一种力量。一个人的思想力量或许微不足道,而一个群体的思想就能汇集共同的智慧,产生长远的群体影响力。要办好一所学校,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是至关重要的。明智的校长一定会注重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并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成长,并享受成长的快乐。

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首先要让每一个教师感受团队在自己成长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在集体备课、一课三议、一课三上、校际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帮助每一位教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团队意识,还要让每一位教师融入团队中: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的交流活动,善于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策划,让自己的智慧融入集体之中。

一个具有危机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的教师,一定是具有极强发展潜能的教师。一个学校拥有了一批这样的教师,就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校,一定能稳稳地站立于教育发展的大潮中!

困境中求生存弱势中寻发展

学校教育自汉以来,就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类。官学就是今天的公立学校。纵观公立学校的发展史,就是集优越于一身,闪耀着诱人的光环,让众人心向往之。然而,时至今日,公立学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其中最难的就是农村中小学。这些学校经费严重短缺,优秀教师外流,教师年龄严重老化,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低下,教学质量每况愈下,生源急剧减少„„

农村中小学的出路在哪里?我从自身经历认为,有国家均衡发展的教育大环境,我们要

充满信心。就目前而言,我们要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弱势中寻发展。

选一位好校长,能让农村中小学的脊梁挺起来。一位好校长要练就一身“手眼通天”之功,能协调各方关系,争取乡镇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对教育的支持。同时,一位好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带领学校的教育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培养一批优秀教师,能让师资力量强大起来。乡镇政府要从本乡镇教育发展的高度出发,逐年有计划分学科地接收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使其在三五年内成为本乡镇的教学骨干和能手。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原有教师的培训力度,狠抓校本研究工作。尤其对有上进心的教师,学校要关注他们的成长,给他们创造各种学习机会,让本镇的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完善教学硬件设备,能让农村课堂活跃起来。农村中小学“老三室”利用率不高,“新三室”教学设备又陈旧过时,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除了争取上级部门的投入外,就要自力更生,节省额外开资,逐年更新一些教学设备,缩短与城里学校在教学资源上的差距。在充实教学设备的同时,不要忽视教师的新技术培训,才能让教学设备真正做到物有所用。

提高教师待遇,能让农村教师自豪起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是国家政策的问题,学校无力左右,但学校要在经济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多为教师搞些福利,这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让教师感觉到在这个学校是幸福和自豪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每天满怀激情上课,学校到处洋溢着春光,散发着希望。

作为农村中小学,虽然暂时面临困境,处于弱势,但有国家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将来定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在教育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提高学校竞争力从留“心”做起

随着民办教育的兴起,各地私立、半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并不断地壮大起来,并凭借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以及严格的教学管理吸引了诸多家长的眼球,进而发展到民办教育生源的急剧抬升和许多公立学校中的“名师”改投“门派”,使得部分公立学校陷入了一定的尴尬境地。

究其原因,学生、家长看重的无非是私立、半私立学校推出的“分数至上”,教师看重的是民办学校的丰厚工资和福利待遇。也就是说,公立学校无论在教学硬件的更新上,还是在教师工资待遇上,都无法和私立、半私立学校相提并论,更不敢对外大肆鼓吹“唯分数独尊”。面对如此不利的对比条件和环境,公立学校应该怎么扭转这种局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呢?笔者认为,要提高公立学校的竞争力,就要从留住教师的心做起。只有留住了教师的心,才能加强教师队伍的向心力,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才能留下良好的社会口碑,才能留住和吸引更多的生源。

要留住教师的心,就要进行情感投资。人都是有感情的,当情感投资和金钱诱惑发生冲突时,情感投资往往更能留住教师的心。所以,作为学校领导,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教师的情感需要,力求做到“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主动果断地去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只有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领导的关爱,才会发自内心地“以校为家”,才会不求金钱上的回报,只求工作上的付出和奉献。

要留住教师的心,还要给教师减负。有的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只是一味地强调扣分,而从不谈及任何鼓励,这样换来的必将是教师更加厌教和学生们的更加厌学。我们总是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一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那么,我们学校领导为什么不尝试着改变对教师的管理理念呢?要为老师们减负,就要毫不手软地砍掉那些束缚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条条框框。只有使教师真正从重负中解脱出来,他们才会有时间去搞教研,抓教学。只有使教师们处于受鼓励和表扬的氛围中,他们才会心情更加舒畅,心理上更加主动求上进,才会使教师的工作情绪由“要我教”变为“我要教”,从而激发和提

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公立学校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妨先从留住教师的心做起。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我认为,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是提高公立学校竞争力的关键之关键。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学生第二——把你的教师放在第一位》。读罢文章,我深深地为作者远大的目光所折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只有被别人充分尊重和认可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尊重别人;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发自内心地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把教师放在第一位,也就提高了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当然,学校的服务中心还是学生,如果学生的成绩上不去,学校就失去了竞争力;如果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学校就会面临危机;如果学生的学习生活枯燥乏味,学校就没有了活力„„但学生的中心地位是靠教师来实现的。当学校把教师的一切后顾之忧都解决了的时候(包括家庭问题、待遇问题、孩子入学问题、住房问题、个人工作被认可等),也就是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每位教师都会感觉到:在这所学校工作,真的很幸福!这样,教师才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为了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去努力工作。

试想,一个教师,如果因为学校的制度不公平而气愤,他肯定在课堂上露不出笑容,不能耐心地去给学生讲解,不能心平气和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反而会把胸中的闷气发泄到学生身上。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校在竞争中事事被动,处处落后。

mooc发展与挑战 篇7

也有人说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幕课) 来了, 未来只需要保留几所知名的大学, 每个大学只需要几个教学名师即可。这是真的吗?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 我们会不会失业, MOOC真的会完全替代教师吗?本文将从MOOC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教师应对策略几方面阐述。

一、MOOC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MOOC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 有时也写为MOOCs, 中文称作“幕课”, 这一名字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根据英文“MOOC”音译过来的[3]。MOOC雏形的出现, 目前国内外专家比较认同的说法出现在2007年, 这一年美国学者David Wiley面向全世界具有研究生水平的学习者开发了一门开放的在线课程《Introduction to Open Education》 (开放教育导论) , 受到了普遍欢迎, 来自全世界的学习者也为这门课的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内容。同年, 加拿大Regina大学Alec Couros博士开设了一门Social Media&Open Education, 邀请世界各地的特邀专家参与了该课程的教学。而真正意义上的MOOC的出现在2008年, 标志是加拿大Stephen Downes和George Siemens开设的Connectivism&Connective Knowledge。2011年, 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开设了《人工智能导论》这门免费MOOC课程, 吸引了160 000多人注册学习, 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之后Udacity、Coursera及edx相继出现, 并席卷全世界, 因此人们把2012年称为MOOC元年[4]。目前MOOC已经风靡全球, 各大知名院校都纷纷加大投入建设了自己的MOOC教育平台或者加入上述三大MOOC阵营[5]。MOOC历史虽然短暂, 但它的孕育却有着较长的历史, 1962年, 美国Douglas Engelbart提出一项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改变“破碎的教育系统”的方式应用于学习过程当中;而中国的远程教育从六七十年代针对成人的函授教育开始, 到80年代出现了的广播电视教育, 如中央电视大学, 再到90年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现代远程教育, 也具有MOOC的一些特征。由此可见MOOC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是一个长期积淀的结果。

二、MOOC的结构与特征

MOOC是一门课, 这门课的制作非常昂贵, 一门出色的MOOC需要众多的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软件、互联网等科技公司的共同参与, 费用动辄数万美元;这门课面向全世界的所有学习者的, 不论肤色人种, 不分高低贵贱, 不管你之前有没有基础, 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而且这门课大多时候是免费的, 与进入大学校园学习一门课相比便宜很多。要想学习这门课, 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 在MOOC学习网站注册一个账户即可。学习这门课你可以选择要学分, 也可以选择旁听, 你可以“半途而废”, 也可以从一而终, 可以参加定期的在线讨论、在线考试、期末考试 (有人监考或在线测试) , 通过考试拿到的学分还可以获得不少国际知名院校或社会团体的承认[6], 甚至可以获得国际一流学府、机构的文凭, 这些可以作为你进入一些国际大公司的考核依据[7]。所以, MOOC不仅仅是一门课, 还是一种教育体系, 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学府, 何时入学, 学期多长, 时间自己掌握, 学什么自己把握, 学多少自己选择, 拿什么文凭也是自己决定。这样的“高校”对于那些没有机会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或者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另有想法的学生来说, 简直就像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这就是MOOC的魅力!

关于MOOC的特征, De Waard[8]等人认为MOOC有4个共同的特征, 即内部的多样性、内部信息的冗余性、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分散控制, 前两者是指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材料都在互联网上, 学什么、不学什么需要自己鉴别与选择, 而同时选择同一门课的学生又千差万别。后两者是指学生大多时候只能靠自己与自己的“同班同学”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很少有机会直接与教师沟通, 而这样的学习模式也决定了学生学习到的知识———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来自于学生之间的讨论或者学生自己的体会, 即课程的提供者无法确保每位学生都正确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Kop, Fournier, and Hill把MOOC的特征总结为课程资料的聚集性 (aggregation) 、再混合性 (remixing) 、再利用 (repurposing) 和正向输送 (feeding forward)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搜集整理各种各样的信息并加工成为服务于自己的观点的内容, 然后把它发到论坛里跟大家讨论以验证其正确性, 最后把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再与论坛里的、全世界的后来者分享。而国内通常更笼统地将MOOC的特征概括为:大规模 (Massive) ———庞大的学生数量及众多的教师参与;开放 (Open) ———对任何人开放的教育资源;在线 (Online) ———网上进行的学习活动;课程 (Courses) ———扎根于大学传统的课程, 而呈现形式、组织形式又有着很大的不同。综上所述, MOOC的特征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在线学习与在线反馈为主要方式的、大规模的开放式课程。

三、MOOC教育体系与传统高等教育及远程教育的对比

在入学方面, 古今中外的传统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入学考试的环节, 我国的远程教育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学历要求, 而MOOC却是大门洞开, 不设任何门槛。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方面, 传统的大学教育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老师评, 还有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毕业前还有毕业设计。MOOC是每周一次到两次的在线视频教学, 随堂测试, 每周都有的论坛, 另外还有留言板, 一段课程之后有个测试, 测试通过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在一个学期内, 进度快慢全由自己把握, 最后可以参加在线测评或者有人监考的考试, 以保证考试的可信、公平与公正, 也是为了学生所取得的学分能够被社会更广泛地接受与认可。在这方面, 中国的现代远程教育与MOOC有许多类似之处, 但在课程安排、服务对象的覆盖范围、教学的灵活性以及互动性方面有较大差距。在最后的评价方面, 传统教育是发一张文凭, 而不同的文凭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水平和能力, 甚至是不同的工作和薪水。在MOOC体系里, 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哈佛、MIT的学分和文凭,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要学分和文凭, 免费旁听。MOOC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社会对MOOC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MOOC对传统的高等教育的冲击可想而知, 或许会极大地削弱未来高校的教学职能, 高校变成了考场和机房, 高校老师变成了答疑者或讨论参与者。当然, 高校其他的职能, 如创新驱动科技进步等, 受到的影响较小。

当然, MOOC也有其天生的不足之处, 老师的评分都是机器自动评分, 所以题目的设置只能尽可能的客观, 且要求答案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 因此更多地只能出选择题, 这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层层剖析、展开回答[9], 学生的复杂逻辑与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10];缺少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的直接互动或者互动不足, 学生难以获得集体的社交体验, 更缺少面对面地深入沟通, 教师和学生无法建立深层次的联系, 难以严格把握学生的成长历程, 使得那些优秀的学生难以脱颖而出[11], 而对于那些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 由于MOOC需要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他们的学习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也是MOOC辍学率非常高的原因之一[12]。

四、高校老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Udacity、Coursera及edx就像三座大山, 已经巍然矗立于我们面前, 这三个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 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 有一套自己的学习和管理系统。以Coursera为例, 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3所学府合作, 而2013年2月, 公司再宣布有另外29所大学加入他们的阵容。在Udacity的课堂中, 非常重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Udacity的创办者Sebastian Thrun解释说:“我们认为寓教于练比寓教于听更重要”, 这种形式类似于“翻转课堂”。他还认为, 传统大学的学位已经过时, Udacity将会提供一种全新的终身教育模式, 而这更适合时代的市场需求。2012被称为MOOC元年, 斯坦福大学校长称之为“一场数字海啸”, 有可能将传统大学教育全部“冲走”。由此可见高校教师一下子成了被革命的对象, 未来何去何从, 需要每个高校教师认真、反复的思考。

面临MOOC的挑战, 高校教师自己要拓宽思路, 转变观念, 加强学习, 学习新的数字化技术手段, 学习MOOC有益的教育教学方法, 改善学生学习的环境, 在教学内容的深化与选择上要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在内容的呈现上要突出视频、动画等综合的感官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恰当把握“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围绕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重新优化教学流程, 加强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 重视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反馈,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正确引导学生顺利渡过人生的这一重要阶段。另外, 适时开展在线教育, 制作自己的“微课”, 实时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 这必将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成互补, 也有利于教师时刻把握时代的脉搏, 冲在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线。

机遇与挑战并存, 只要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姿态去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融会贯通, 提高自己的适应性, 总能找到一条新的途径更好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

五、高等教育与MOOC的发展趋势

短期内MOOC不可能颠覆传统高等教育。首先, 要想在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有一种“相观而善”的氛围, 相对单调的环境, 实时面对面的沟通、讨论, 这种环境只有现代大学校园才具备。其次, 高等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 教书和育人缺一不可, 我们常说的“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正是高校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这些都是MOOC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的。最后, 目前高校的老师都还在“生产”着新知识, 绝大多数高校都承担着国家、企业委托的各种课题, 高校的老师也始终奋斗在人类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承担着推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职责。而MOOC本身也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之一, 它的成长与壮大离不开高校教师的辛勤劳作。

MOOC将来必将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就是高等教育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 学生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可以跟地球任何角落上的学生一起同堂上课、同步学习,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更先进的知识内容, 更优秀的教学名师的课, 只需要动动鼠标即可。而且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加速发展, 随着社会对MOOC的学分认可程度越来越高, MOOC引起的高等教育变革或许比想象的更加迅猛和激烈。未来的高等学府或许更多的是承担培训与考核的职能以及创造性、创新性较强的一些科研工作。

高等教育本身也在不断的变革中发展与进步, 它会不断地吸纳各种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来完善自己。因此它必定会吸收MOOC的成就而更上一层楼,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MOOC本身也需要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来充实其教学内容并改进其教学方法。因此, MOOC与高等教育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相伴而生、相互促进, 共同服务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六、总结

MOOC以其开放、便捷、优质及价格低廉等优势给高等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 但因为其新知识的来源以及技术手段的更新、授课方式的改进都离不开高等教育机构, 而且传统高等教育本身也具有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情感熏陶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 MOOC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MOOC与高等教育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相互促进、相伴成长, 共同服务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对于高校教师同样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只要教师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姿态去学习新知识、新方法, 融会贯通, 提高自己的适应性, 加强与学生的即时互动及情感交流, 总能找到一条新的途径更好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

摘要:MOOC浪潮席卷全球, 必将对传统的高等教育及教师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挑战。准确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发展脉搏, 认清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作者认为, MOOC会分担高校大部分的教学职能, 会引起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 但不可能短期内取而代之;高校教师只要能改变观念, 加强自身学习与建设, 强化科学研究, 生产新知识的角色, 围绕学生学好知识、提高素质及增进能力的目的, 立足于课堂, 加强与学生的即时互动与情感交流, 就会获得新的机遇, 会将教书育人的职责履行得更好。

mooc发展与挑战 篇8

编者按:尼尔·莫里斯(Neil Morris),英国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化学习中心主任,英国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平台FutureLearn利兹大学代表,欧洲MOOCs利益相关者峰会(European MOOCs Stakeholders Summit,EMOOCs)委员会成员。莫里斯教授是英国国家级教学研究员,获得过多项重要奖项,如2014国际MEDEA奖①。莫利斯教授近年主要致力于MOOCs与混合学习研究,著有多部著作和教材,如《MOOC学习指南》(Studying a MOOC: A Guide)、《联结的学习技能:使用技术支持学习》(Study Skills Connected: Using Technology to Support Your Studies)等。目前,莫里斯教授负责运营利兹大学MOOCs课程与开放教育资源,并参与利兹大学数字化学习相关政策决策工作。

一、作为创始成员加入FutureLearn

使利兹大学更具竞争力

《世界教育信息》:尊敬的尼尔·莫里斯教授,很高兴您能接受我刊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工作与研究。

尼尔·莫里斯:我是利兹大学数字化学习中心主任和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教授,一周中有四天的时间履行数字化学习中心主任的职责。我直接向校领导汇报利兹大学数字化学习、混合学习等相关工作,参与利兹大学学习技术、混合学习以及在线学习的决策,关注校际合作项目。同时,我负责管理利兹大学的数字化学习团队,团队成员是混合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行家,一般由数字化学习经理向我汇报工作。

我与伦敦大学学院教育研究所戴安娜·劳瑞劳德(Diana Laurillard)教授共同主讲的《混合学习要旨:启程》(The Blended Learning Essentials: Getting Started)是受英国Ufi慈善信托(Ufi Charitable Trust)资助的MOOC课程,从2015年11月2日开始在FutureLearn平台上开放,课程为期五周,授课对象是教师和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培训者,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支持学习者高效学习。这门课程非常实用,使用了案例研究,有大量的互动与合作活动。该课程有1.3万注册用户,2016年开设第二期。

《世界教育信息》:利兹大学是英国MOOCs平台FutureLearn的创始成员之一,您能简要介绍一下FutureLearn的创设背景及其相关情况吗?

尼尔·莫里斯:2012年12月,利茲大学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了由英国开放大学牵头的MOOCs平台FutureLearn。当时,利兹大学高级管理层就开设免费开放在线课程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认为加入FutureLearn可以使利兹大学迎头赶上极具竞争力的其他院校。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一是展示利兹大学的教学品质、教学广度和面向全球的科研质量,有利于建设国际品牌;二是丰富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机会,有利于招募新生;三是嵌入跨院校混合学习过程,有利于开展开放教育实践;四是英国开放大学在在线学习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级教育机构交流有利于教学革新与发展。

FutureLearn是一个社会化学习平台,有超过200万用户。该平台的课程布局与导航都十分直观,用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用户可以在学习内容旁边进行讨论交流,平台还可以对用户进行个性化跟踪(Follow)、点赞(Like)和分类(Sort)。课程内容以周为结构,每周有几个活动,每个活动又包括一系列步骤。用户可以轻易熟悉并掌握课程界面。

为了成为最好的在线学习平台,FutureLearn基于教学原则制定了长远的发展战略,始终与大学、其他合作者保持密切合作,以确保平台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FutureLearn有一个广泛的文化合作群体,包括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广播公司(BBC),这些伙伴支持课程开发并在其权限内制作课程。

二、及时完善学校管理流程、把握市场需求,

制定明确的标准遴选课程

《世界教育信息》:利兹大学是如何发展和管理MOOCs的?

尼尔·莫里斯:利兹大学在发展MOOCs时需要反应敏捷、思维创新,并正确把握市场需求与发展潜力,制定清晰的商业策略。同时,与FutureLearn的合作也需要彼此信任、愿景一致、责任分明。但是,利兹大学的学术标准较高,原有的工作流程容易与反应敏捷等需求有所冲突,意识到这一点后,利兹大学修正了管理流程,以应对MOOCs的发展。

首先,利兹大学创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直接受辖于由各院系领导组成的教职工管理委员会以及副校长执行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领导,成员包括学术代表、IT服务与图书馆服务部门的领导和财务主管。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监督、审查学校与FutureLearn的关系,评估MOOCs发展前景并制订相关政策,审查MOOCs商业模式及其带来的商业机会和合作关系。

其次,利兹大学建立了一个平行的管理框架,即成立了一个跨学院的FutureLearn教育委员会,目的是管理MOOCs设计、发展与传送。该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检查、批准即将上传至MOOCs平台的课程。这个委员会是学校层面的,不是学院层面的,这使得MOOCs的课程质量有持续保障,同时可以监管有意发展MOOCs的教师及其课程。当然,各院系在向FutureLearn教育委员会提交MOOCs课程之前,有相应程序对候选课程进行评估与批准。

再次,利兹大学建立了两个咨询团队,分别是教学咨询团队和创新咨询团队。教学咨询团队负责检查MOOCs教学、学习设计,学习者合作与互动计划,以及课程要素与评估策略等,成员包括教育学院的教育技术专家以及目前正在承担在线学习项目的各学院团队成员;创新咨询团队的职责是将知识可视化,致力于交互式多媒体学习资源设计,成员包括学习技术专家、传播学领域的学者,以及在大众传媒领域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最后,利兹大学还建立了一个学校MOOCs论坛,面向所有对在线课程感兴趣的教师。该论坛每六周举行一次,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世界教育信息》:利兹大学是如何鉴别、甄选MOOCs课程的?

尼尔·莫里斯:从一开始,利兹大学就有明确的标准来引导课程发展并使其符合学校精神与愿景。具体的标准是能够展示持续的、优秀的前沿研究成果,能够展示基于研究的、非凡的教学质量,有明显证据表明课程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并受大众喜爱,同时要照顾到学校、学院、教师的现行发展计划,能够为在校学生拓展学习机会。

利兹大学正在发展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课程,基本原则是教学导向兼商业导向。我们第一个系列课程就是为优秀高中生提供与本科水平衔接的、内容更深更广的学习机会。我们的课程同时通过额外的、高阶的学习资源为在读大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扩展专业知识、深化专业理解的学习机会。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计不同的在线课程资源需要一个明确的指示标,指明特定学习材料的学习者类型。

鉴别有潜力的、合适的课程的途径是自下而上的。院系教师提出他们对于发展MOOCs的兴趣,并说明其课程与评选标准的适切性。事实上,在大量的教师经过大量的陈述说明之后,就会发现其中很多课程并不需要发展成MOOCs,教师只是想把他们的课程材料在外部数字化学习平台上发布,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这时,我们会引导他们将课程发布在学校的iTunes U学习平台上。

最终决定哪些课程入选是十分困难的,很多课程都符合选拔标准。我们借鉴了Coursera、edX等其他MOOCs平台的经验,同时会考虑FutureLearn关于市场需求的建议,但这些并不会对追求创新的利兹大学形成约束。最后,我们与FutureLearn进行商议,考虑其他合作者以及日程等相关要求。

利兹大学最终决定发展为期2~4周的短期课程,主要是基于教学考虑,希望能够保证学习者的参与率。

《世界教育信息》:与其他大学相比,利兹大学MOOCs有什么特点?

尼尔·莫里斯:利兹大学的MOOCs使用了一系列教学手段,来确保学习者拥有最好的在线学习体验。例如,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为所有学习者提供学习指南,让他们知道如何更好地开展在线学习。同时,我们在MOOCs课程中有效利用互动式练习,推进学习者深度互动参与,让学习者不会感到乏味。我们还安排学术人员定期主持讨论、回复学习者的帖子。此外,利兹大学的数字化学习团队为所有MOOCs的设计、开发与发布提供支持,这使得课程质量具有相当的专业性、一致性。

三、數字化学习中心利用内外部资源,

将学科知识可视化

《世界教育信息》:利兹大学MOOCs发展的大部分工作是由您前面提到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承担吗?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职责有哪些,人员构成情况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尼尔·莫里斯:数字化学习中心的职责是与全校教师合作,将学科知识可视化,把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成精彩的在线学习旅程,设计、发展并上传在线课程。

数字化学习中心的成员包括在线学习与教学专家,以及摄影、动画等方面的技术行家。具体编制有主任、数字化学习经理、学习技术专家、数字内容专家、项目管理者以及若干实习生。主任负责数字化学习与混合学习策略的制定,并与其他部门领导进行工作协调。数字化学习经理负责校外数字化学习频道的管理,负责发展并汇报MOOCs相关产出,从学校的角度预测MOOCs发展。学习技术专家与MOOCs课程主讲教师密切合作,负责将教师的思想与学习材料转换成恰当的在线学习形式。数字内容专家负责制作MOOCs所需的数字产品,如视频、音频等,并全程与学习技术专家保持密切合作。数字化学习中心一直在学生社团范围内通过雇佣实习生的形式,完成MOOCs学习材料的发展与传送工作。

数字化学习中心还负责发展利兹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生产个性化的学习产品(Learning Objects),使其能够在校内或校外数字化学习相关平台发布,如校园虚拟学习环境(VLE),iTunes U,Youtube等。利兹大学已经把数字化学习定义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大力推动混合学习发展以及跨院系远程学习。

2014年,只有9个人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发展了6门MOOCs。制作MOOCs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项目管理系统,包括一系列时间表、可视化课程地图、每一步骤的时间表等。团队目前使用了敏捷项目管理方法,以保证在预算范围内按时产出并传送MOOCs。

《世界教育信息》:MOOCs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您的数字化学习团队在发展、运营MOOCs过程中需要与多方人员合作,对此,您有哪些经验?

尼尔·莫里斯:在发展MOOCs过程中,数字化学习团队必须与学科专家、校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

仅与学科专家合作有利有弊。优势是课程主要由主讲教师控制,这对于定义课程模块、理解并设计可持续的学习过程等大有帮助,但是主讲教师必须承担超量的工作,或是寻求同事的帮助。此外,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能因为只看到一张面孔而产生乏味,当然,也可以通过访谈、讨论等形式来加大其他主题专家的参与度,以减少这种风险。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本科生与研究生有效地承担了上传课程内容的任务。

课程《革新:商业成功的关键》(Innovation:The Key to Business Success)是与马莎(M&S)百货公司一起合作的,M&S为个案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档案文件以及高级职员的人力支持;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英雄主义的面孔》(World War 1:Changing Faces of Heroism)是与BBC一起合作的,团队与BBC职员一起定义课程模块,BBC提供并制作了大量的影像资料。这两个案例中,外部机构并未提供资金,只是提供了相关学习内容,但企业标识会在课程注册界面出现,课程也明确说明了这些企业的支持与帮助。

使用外部资源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同时使工作流程更加复杂。如课程《革新:商业成功的关键》中有对M&S高级员工的访谈,这些必须得到M&S领导层的获准。还有就是知识产权问题,学校必须获得许可,使得资源可以在iTunes U等其他平台上使用。

四、创造基于学分的高质量混合校园

《世界教育信息》:您曾提及MOOCs要为在校大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而且利兹大学已经把数字化学习定义为学生学习的核心能力。利兹大学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尼尔·莫里斯:利兹大学师生互动有比较广泛的途径,如传统的大班讲座、小组辅导、实践工作组等,同时我们运用各种各样的技术与在线资源加强学习体验。学校也会通过一系列混合学习政策鼓励学术型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途径增进师生交流,增加学习机会。师生广泛应用VLE,并将其作为学习资源库。

发展MOOCs之后,作为FutureLearn的创始成员之一,利兹大学制定了相关的开放教育资源政策,允许跨校共享,不断鼓励学习者发表原创内容。我们始终认为MOOCs应该同时服务于在校大学生和校外每一个人。MOOCs学习者的表现都可能融入学习产品,被用于学校内部的翻转课堂。我们做MOOCs不仅是做品牌,更是将MOOCs用于校内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远程学习与在线教学。

《世界教育信息》:MOOCs效果如何?

尼尔·莫里斯:我认为效果显著,因为人们已经看到了大量的成功案例,看到了我们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互动学习机会,这对于大学来说也是一种激励。我们现在有能力,也准备加强远程学习,这是个长期计划,以MOOCs为始端,会产生一系列远程学习政策、学习管理机制。当然,我的数字化学习团队会发挥很大的作用。现在,数字化学习团队有三个目的:一是迎接外部MOOCs发展,二是支持校内混合学习课程,三是支持正式的远程学习。我们决定创造基于学分的高质量混合校园。

《世界教育信息》:这是针对本科生的吗?

尼尔·莫里斯:是的,现在叫做“发现主题模块”(Discovery Theme Modules)。我们有十个发现主题,并决定在这些主题领域创造一个新模块,该模块没有大型集体教学环节,学生可以灵活学习。讲座型教学的问题是学习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学生受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真正完成学习。新模块会帮助学生打破时间限制,但是要基于导学、沙龙,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参加。也就是说,内容像MOOCs学习过程,但是要面对面。

我们有一个叫做UniLeeds的应用(APP),是传统的学生管理应用软件,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时间表和图书馆、计算机学习室等端口。我们要把它轉化为学习工具,用它进行互动投票或饶有兴趣的聊天等。总体而言,就是使每个人拥有一个基于互联网或电话连线的手持式通用设备,并用它协助学习。学习者只需要操作一个简单的APP界面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利兹大学大部分学生安装了这个APP。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最优化利用现有平台,整合学生系统与VLE,形成学习的全面趋动。

《世界教育信息》:您是不是希望所有在校大学生的学习都是混合的?

尼尔·莫里斯: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正在五个学院为本科生试运行一套必修课程的远程学习模块,因为学生目前正处于数字阅读、数字学习的年代。

我们所有的MOOCs都可以支持在校学生的混合学习。利兹大学有个混合学习战略,所有的学位课程都将有望于纳入其中。显然,使用MOOCs的学习材料与活动是达到这个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FutureLearn平台上的某些MOOCs同时是校园学习模块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在校学生要参与MOOCs的主持与讨论,不仅有助于他们自身的学习,还发展了他们的其他技能,同时对他们未来求职有好处。

《世界教育信息》:感谢您就利兹大学MOOCs混合学习情况做了进一步的介绍与说明。您能对MOOCs及混合学习做一下总结与评价吗?

尼尔·莫里斯:免费的在线课程已经大大丰富了学生和学者的生活。这些课程也真正引发了校园内教与学的变革。设计、制作、传送MOOCs的初始投资是相当巨大的——利兹大学每门课程需要2万~3万英镑。例如,制作一个五分钟的视频需要昂贵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制作人员要大量使用自动提词、绿屏、多方位摄像头、专业麦克风,还有大量的重拍工作。但是,学习资源是灵活的。每个产品最终都会有大量动画,课程结束后这些产品可以以多种视频形式灵活使用,如一个音频播客或一个书面文本可以重新定义、发布或在多种情境下再度使用。

证据显示,人们正将数字化学习融入其专业实践。人们日益意识到数字化路径在支持学习、增加媒体资源与互动资源的灵活性与可用性、激发学习者深度参与等方面的潜力。

在很多学习情境下,混合学习的效果是较好的。最近一项对利兹大学学术人员的调查显示,70%的学术人员表示将向学生推荐MOOCs,以补充学生的校园学习。这些MOOCs给学生提供了与世界顶尖权威学者对话的机会,同时学生可以通过校内讲座、沙龙、指导与工作组等形式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学习。

五、基于“学习者分析”的算法

将为参与者提供个性化MOOCs体验

《世界教育信息》:您能简要评述一下MOOCs的未来走向吗?

尼尔·莫里斯:现在对MOOCs的置疑已经越来越少,有很多像利兹大学一样的高校正在思考MOOCs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在积极发展“学分累积制MOOCs”(Credit-bearing MOOCs),允许学习者选择完成大学正式学习部分的个别单元,而不必注册学习全部学位课程。

同时,我们与公司合作为使用MOOCs的教职工提供专业发展培训,教职工对如何使用MOOCs平台进行数字化学习很感兴趣,因为社会化学习体验比传统的E-learning更好。

大学、雇主以及专业机构之间的“合作式企业”(Collaborative Ventures)正在成长,他们合作生产在线课程,并将课程嵌入学位与职业培训,这将大大提升毕业生技能与就业能力,推动知识经济发展。

中学生在学习课堂教学课程(Classroom Curriculum)的同时可以拓展学习MOOCs课程。这样可以激发中学生迈入高等教育的学习动机,为中学与大学衔接提供支持,同时增长中学生的知识。

此外,也有对MOOCs的批评,包括生师比问题以及随之产生的纯粹在线学习如何有效的问题。MOOCs大多数吸引的是高素质学习者,他们是现成的指导者、学习支持者,有些情境下他们还是教师,我们已经看到大量案例,例如,在讨论或论坛中,有经验的实践者会给在校学生提供建议与指导。这些活动会自发出现或消失,但在某些课程中始终持续。利用这些知识可以大量丰富在线课程。

MOOCs设计者知道,我们还可以做更多工作来丰富参与者的在线学习体验。比如,有超过一半的学习者之前没有在线学习经验,我们将根据前期参与者的经验为其提供更多选择。这些选择可能是不同的内容传送方式,与其他参与者、教师的互动方式,以及评估方式等。

在未来,基于“学习者分析”的算法将为参与者提供一种基于教育研究、学习者偏好,以及心理特征的分析的、动态的、个性化的体验。

《世界教育信息》:我们知道您比较关心MOOCs完成率问题,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发现吗?

尼尔·莫里斯:我比较关心MOOCs完成率问题,并对此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四个变量对完成率有显著影响:年龄、在线学习经验、学历和工作状况。首先是年龄与完成率的关系,结论与J·菲利普·郭与凯瑟琳·赖内克的研究结论类似,年长的人完成率高[1]。其次是之前有在线学习经验的学习者完成率更高,这一点不足为奇。再次是学历越高,完成率越高,超过3/4的学习者有高等教育学习经历,《公平与自然:当不同世界发生碰撞时》(Fairness And Nature:When Worlds Collide)这门课程甚至有高达83.19%的学习者接受过高等教育。最后是不工作的学习者会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此外,我们没有发现性别间的显著差异。

《世界教育信息》:您是EMOOCs委员会成员,对EMOOCs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最后,请您对EMOOCs做一下介绍,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些MOOCs发展的信息。

尼尔·莫里斯:EMOOCs是“欧洲MOOCs利益相关者峰会”的简称,始于2013年,每年召开一次。

2013年,很多欧洲大学在建设与发展MOOCs,有些大学将他们的MOOCs建在美国平台上,有些则发展自己的平台。相应,诸多问题产生了,例如欧洲大学发展MOOCs的策略应该是什么?已经发展MOOCs的大学有哪些经验?为什么欧洲需要自己的平台?MOOCs如何与现行在线学习接轨?地区、国家以及欧盟之间如何理顺关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于2013年6月6-7日举办了小范围的会议,这是第一届欧洲MOOCs利益相关者峰会。

2014年起,会议面向欧洲MOOCs相关人士开放,包括各大学正在建设MOOCs的执行成员,负责MOOCs制作的人员,提供技术与服务的公司,地区、国家与欧盟的MOOCs决策者,以及研究MOOCs的学者等。会议目的是促进欧盟各大学的学生评估、MOOCs认证的协同发展、平台合作以及联合研究。

2015年的会议在比利时召开。2016年的会议在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召开,会议由格拉茨大学与格拉茨科技大学联合举办。这两所大学联合创建了奥地利第一个MOOCs平台——IMooX。会议包括三个部分,即经验部分、研究部分以及機构与企业部分。

EMOOCs历届会议资料都可以在网上下载,大家可以通过网站做进一步了解。

注释:

①MEDEA是媒体与学习(Media & Learning)的合成体,MEDEA奖主要奖励在教育过程中创新使用媒体并对其进行良好实践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Guo.P.J.& Reinecke, K.Demographic Differences in How Students Navigate Through MOOCs[A].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CM Conference on Learning@ Scale Conference[C].ACM,2014:21-30.

上一篇:中长期战略规划下一篇:学校食品安全告家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