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年级又是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基本上还保持着幼儿园及家里的一些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行为要求、课堂常规还很陌生,没有上课的概念,课上随意好动,课堂纪律难以维持。因此,一年级新生的体育教学就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课堂常规教育为重点,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和谐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变换方法,巧练集合站队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集合站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他们的表现也往往是茫然而不知所措。如何使学生在集合时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组织手段以促进学生集合站队能力的提高。
方法一:为每位学生编号,如第一排的第一个学生为一排一号,第二排的第二个为二排二号,以此类推,每个学生都对号入座。
方法二:举起写字的手,放在右边同学的肩上,记住自己右边同学是谁,如有用左手写字的同学需个别指导。在以往的教学中,让学生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站的都是谁,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很小,很难记住四个方位的同学,往往容易记混,采用这种方法只让学生记住右边的同学就容易多了。
方法三:左手叉腰找位置。一年级新生集合站队往往会调整不好自己与同伴之间的间隔,站队时拥挤在一起,因此在站队时让所有同学都左手叉腰找位置,很好地解决了站队拥挤的问题。
方法四:变换站队方位,巩固集合站队的能力。在学生初步体会了站队的方法,明确了自己所站位置之后,改变原来站队的方位,进一步巩固站队的方位,进一步巩固站队的能力。但这一方法不要刻意去组织,要将这一手段穿插于其他活动之中,或者中间安排一些小游戏将队伍调离原先的位置,再组织集合站队。如穿插模仿各种形象地走、配乐自主舞蹈、老狼老狼几点钟、摸小兔尾巴、踩龙尾等,使组织教学自然顺畅,学生兴趣盎然。方法五:结合“找朋友,接大龙”游戏,进一步提高学生集合站队的能力。在学生基本明确了自己集合站队的位置之后,结合教学内容,教师有意安排以每列横队为一组的教学分组,在穿插的小游戏之后,教师鸣响“魔哨”,提出“找朋友,接大龙”的游戏要求,比一比看那条大龙结的既快又形象,教师要着重强调接龙的秩序和每个同学所处的前后位置不能改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集合站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又使教学各环节之间的组织调队变得自然顺畅,不留痕迹,提高了课堂活动效率。
二、妙用口哨,规范常规习惯
一年级新生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还陌生,活动随意性很强,致使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活动,影响教学效果,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很大挑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在故事活动中使学生的行为逐步得到规范。
在教学中我尝试通过魔法师的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使学生听教师的口哨声。以魔法师的哨声有“魔力”,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学生听到哨声要立刻变成“定海神针”——孙悟空的金箍棒,做到园地、立正、面向教师三点要求,这样魔哨在学生身上就施不了“魔法”了,对个别听到口哨在哨声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则马上在其身上施“魔法”,让其假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形象,如果模仿逼真,得到大家的认可,“魔法”自动解除,否则将继续模仿。对于这个游戏,刚开始有的学生故意犯错以求得让教师施“魔法”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向学生进行教育,并及时表扬“定海神针”做得到位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刚入学的前几周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在学生自主学练的过程中多插这一游戏,强化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逐步养成听从指挥的学习习惯,使教学收放自如。
三、灵活组织,激活体育课堂
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占主导地位,喜欢游戏,学生对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与练习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技能。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个单调的动作,就容易疲劳,情绪也不高,纪律也容易涣散。要使一个学生在一堂课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锻炼,要求教师就要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一年级新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在新、奇变的教学中提高技能。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奇、趣、融”的教学氛围,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设计了让我的彩带飘起来、30米快速跑、拾物接力、追击跑等游戏和活动,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技能,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尽情活动,体育课堂充满了活力。在跳绳教学中,由于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学生跳绳的能力各不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灵活组织教学,对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教育资源,互帮互学。教学中要不断变换练习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单手摇对折绳跳、计数跳、计时跳、前后左右移动跳、跑跳接力、一带一跳等练习,激发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练之中,以此强化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
四、师生互动,共创和谐氛围
面对一年级新生在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动作、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需求。一年级新生走进校门时已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头脑中依然保留着幼儿园里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对学校的一切感到陌生而新奇,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刚入学的前几周的教学,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可以打破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重新安排,尽量安排教师自身比较擅长而又适合一年级学生练习的活动内容,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活动,以适应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多为学生进行示范,用精彩的表演带动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学生在佩服教师的同时更加喜欢上体育课,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体育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教育,尤其在集体游戏中,要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安全有序地进行体育活动,并适时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常识,合理地调度和运筹,有计划地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共同发展,共创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五、巧设场地,提高学习效果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出一些错,但这些过错并不是学生有意的行为,通常是教师虽已经指出了他已犯了错,可学生仍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备课之中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违规行为,尽量避免学生出错的机会。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新生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由于活动范围过大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级教学中体育活动场地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新颖的场地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生创新的激情,在教学的各环节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器材的使用、组织的形式、学生的分组等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场地,规划学生的活动范围,并在活动之前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使活动形式既有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够完全在教师的调控之下进行,使教学安全有序,活而不乱,更大程度地提高学习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 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具兴趣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 精心地设计组织一堂课。
在热身活动时, 有时采取自由运动, 通过教师的引导, 师生一起自由练习、一起小组结伴练习。有时, 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 师生一起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动物跳跃的运动。这种组织方式既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诱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 达到热身的效果, 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下面的内容能顺利进入运动技能状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趣味性的认知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 自控能力差, 注意力不集中, 要是教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认知特点, 生动有趣地教学, 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年级的队列练习中, 我多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运动游戏, 也称为体育游戏, 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 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如果说让一群刚从幼儿园上来的孩子在第一节体育课就学会列队、立正、稍息, 这在传统教学中是不可能的, 而孩子们也会认为体育课太枯燥乏味, 从而丧失上体育课的兴趣。
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通常采用游戏法教学, 既让学生觉得体育课是一节好玩又快乐的课程, 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学习内容。
三、榜样的作用
示范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一些体育上的明星事迹对学生来说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但对一年级学生看来, 就有点太遥远, 太缺乏可信感。现在是把老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他们学习的对象、仿效的楷模。“身教胜于言传”,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好, 让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去做, 不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做学生的表率, 并且每节体育课我都穿着运动服装, 提前来到上课地点, 整齐有序地安排好场地器材, 课堂中始终充满着激情等等。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些捣蛋的学生也会收敛起自己的行为, 自觉地遵守体育课堂常规,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除了自身的教学方法外,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好学生, 道出优点, 树立榜样。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立“小老师”“团结协作奖”“课堂发言小专家”“立正规范小小解放军”等“奖项”, 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规范, 不断地挖掘他们的长处。好学生在争强好胜心理的驱使下, 会继续保持自己的优势, 做学生的榜样。这样下来, 其他学生也知道应该怎样做才会得到老师的肯定, 从而在相互学习、比赛中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
四、行为习惯演练
习惯是靠平时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在小学新的环境中, 对一年级新生来说感到新鲜而陌生, 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压力。怎样使教学常规为小朋友所接受呢?我从最基本的师生问好, 整队快、静、齐抓起。在教师的带领下, 能排好上课队形, 根据学生的整队速度、着装的准备情况进行表扬。讲究从易到难地反复练习, 先练立正、稍息、师生问好, 后练看齐、报数、三面转法, 采用全班整体练习、小组练习、同伴一起练习、个人分散练习等形式。
五、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 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反之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小孩子都有表现欲望, 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 老师能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会更加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 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用激励性的评价来激发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 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 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低年级的学生就是活泼好动, 精神不易集中, 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 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在体育教学中, 多利用游戏练习,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 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氛围, 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在投沙包练习中, 我们先让学生练习投自己折的“纸飞机”游戏, 学生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 并在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 体验蹬腿、收腹、挥臂, 顺利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又如, 立定跳远比较枯燥, 如果采用游戏的方法来进行, 或用比赛的形式来进行, 学生的热情就会很高。总之,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 其目的在于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 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 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摘要: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年龄特征, 从培养兴趣、趣味认知、榜样示范、行为演练、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 以此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教育, 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学习习惯。
一、巧练集合站队
一年级新生刚入学,集合站队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学生的排队意识及位置概念模糊不清,他们的表现也往往是茫然而不知所措。如何使学生在集合时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关键。在教学中,笔者采用了以下组织手段以促进学生集合站队能力的提高。
方法一:为每位学生编号,如第一排的第一个学生为一排一号,第二排的第五个为二排五号,以此类推,每个学生都对号入座。
方法二:举起写字的手,放在右边同学的肩上,记住自己右边同学是谁,如有用左手写字的同学需个别指导。在以往的教学中,让学生记住自己前后左右站的都是谁,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很小,很难记住四个方位的同学,往往容易记混,采用这种方法只让学生记住右边的同学就容易多了。
方法三:左手叉腰找位置。一年级新生集合站队往往会调整不好自己与同伴之间的间隔,站队时拥挤在一起,因此在站队时让所有同学都左手叉腰找位置,很好地解决了站队拥挤的问题。
方法四:变换站队方位,巩固集合站队的能力。在学生初步体会了站队的方法,明确了自己所站位置之后,改变原来站队的方位,进一步巩固站队的能力。但这一方法不要刻意去组织,要将这一手段穿插于其他活动之中,或者中间安排一些小游戏将队伍调离原先的位置,再组织集合站队。如穿插模仿各种形象地走、配乐自主舞蹈、老狼老狼几点钟、摸小兔尾巴等游戏,使组织教学自然顺畅,学生兴趣盎然。
二、规范常规习惯
一年级新生对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还陌生,活动随意性很强,致使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练习活动,影响教学效果,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很大挑战。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在故事活动中使学生的行为逐步得到规范。
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魔法师的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使学生学会听教师的口哨声。以魔法师的哨声有“魔力”,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学生听到哨声要立刻变成“定海神针”——孙悟空的金箍棒,做到原地、立正、面向教师三点要求,这样魔哨在学生身上就施不了“魔法”了,对个别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教师则马上在其身上施“魔法”,让其假扮成小动物并模仿小动物的形象,如果模仿逼真,得到大家的认可,“魔法”自动解除,否则将继续模仿。对于这个游戏,刚开始有的学生故意犯错以求得让教师施“魔法”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抓住这个时机,向学生进行教育,并及时表扬“定海神针”做得到位的学生,以此激励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刚入学的前几周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在学生自主学练的过程中多穿插这一游戏,强化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的意识,逐步养成听从指挥的学习习惯,使教学收放自如。
三、激活体育课堂
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求新、求奇、求变、求异的心理特点,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时间占主导地位,喜欢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模仿性、游戏性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技能。刚入学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长时间地做一个单调的动作,就容易疲劳。要使一个学生在一堂里兴趣盎然地学习、锻炼,教师就要从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一年级新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活化教学内容,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如在30米快速跑教学中尝试以彩带、降落伞、毛毛球为教学资源,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创设“奇、趣、融”的教学氛围,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理念,设计“让我的彩带飘起来”“小伞兵赛跑”“30米快速跑”“拾物接力”“追击跑垒”等游戏和活动,发展学生快速奔跑的技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尽情活动,使体育课堂充满了活力。
四、共创和谐氛围
一年级新生走进校门时已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头脑中依然保留着幼儿园里进行体育活动的方式方法,对学校的一切感到陌生而新奇,教师的一言一行很在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刚入学前几周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教学重点,可以打破教学进度,将教学内容重新安排,尽量安排教师自身比较擅长而又适合一年级学生练习的活动内容,以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活动,以适应一年级新生的身心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运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多为学生进行示范,用精彩的表演带动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使学生在佩服教师的同时更加喜欢上体育课,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从而使体育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有长期计划、短期目标、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
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学林校区项丹飞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对好奇多动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良好的纪律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终生享用的可持续学习的能力。但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告别幼儿园的轻松课程,一下子进入小学后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的要求,他们往往感到很不适应。为了使学生能慢慢体会到自己已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本人对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新生英语课堂常规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小学英语一年级课堂常规
小学一年级新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月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关键期,因为学生要在这一时段内养成一系列习惯,对于英语课程来说,小学生刚接触英语,良好的课堂常规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英语课堂显得有序。由于幼儿园的课程较为轻松,孩子们一直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做做学学,没有太大的要求和压力,但进入小学后,他们往往感到很不适应,常常经过几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慢慢体会到自己已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为了让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间有个更自然的过渡,从幼小衔接开始,本人初次设置了为期一个月的“英语课堂常规培养期”。它与正式常规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但也是小学英语教学初始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课堂常规培养期,本人主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刚刚开始接触英语的时候,对英语非常好奇,因此课堂上的他们既活跃又好表现。他们想着早一点开口说英语,这样的热情对英语学习非常好。但是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往往没有耐心去“听”。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由于在幼儿园或从父母那里已接触了英语的学习,已有的英语口语能力让孩子在同龄人中产生一种优越感,在课堂上只要碰到自己会的学习内容,不怎么会认真学习,从而不会认真去听英语。还有一部分小朋友在听的过程做着小动作,他们的发音往往不够清楚,说出来的常常是有偏差的。例如:教I’m这个单词的时候,尽管老师大声的做示范读,还是有一些学生发“I’n”或“arm”的音。1
所以从习惯的培养上,听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听是孩子形成纯正优美的语音语调的途径。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才能听清、听懂别人说的英语,才能使孩子有信心与别人用英语进行交际。因此,在整个小学英语教学的起步阶段,本人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听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充足的“听”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因此,本人在常规培养阶段对孩子听的训练中就要求孩子做到:
1、听老师发言时,眼睛应该注视老师,听同学发言时,眼睛应该注视同学。老师或同学在发言时应该认真倾听,听清每个词,尽力听懂每个问题每句话。听完后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回答问题。
2、听录音时,需看课本,并用右手食指点所听到的内容。
3、要求部分学生复述教师讲的词、句。在课堂上,本人训练学生听力的小窍门是:先提醒学生:Look at me。先让学生听几遍,再试着跟着读,完全模仿语音语调。根据学习要求和单词或句子的难易程度,本人会调整听的遍数,跟读时他们的口型模仿就很到位。进入正课教学后本人还要求学生每天回家至少听录音十五分钟,根据学习内容的增多随时调整听的时间。
4、每日一问:要求学生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可优化课堂纪律,还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养成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吸取他人的精华,改掉自己的缺点,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小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步阶段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一要做到听力训练毫不松懈。
二、培养学生多说英语,大声说英语的习惯。
好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乃至他们的生活。在学习了“Hello!How are you ?”后我引导学生见到任科老师打招呼的时候用英语说,每天小朋友之间打招呼也鼓励他们用英语,老师则发奖券给小朋友以示表扬。学习了“ Goodbye!”的句子后,我鼓励学生对送自己来上学的的父母说声“Goodbye!”。此外,学生刚开始学英语,虽然感到兴奋,但是也会有陌生感,开口说英语时不自信,很多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上课发言说英语时声音比较轻,这时,老师就应该注意对孩子的课堂评价,多鼓励学生。在常规培养阶段,本人对于能大声说英语的小朋友都当场表扬,对于有进步的,音量比上一次大的也提出表扬。对于声音比较轻比较内向的学生,则鼓励他们试着说得比前一次再响亮一点。他们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也提出表扬。
此外,学生的课堂发言形式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我主要以全班或全组为主,这种发言形式因为避免了教师对学生的挨个检查所造成的压力,所以学生的发言胆量无形中增加了,在课堂上的发言对于学生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等进入正课的教学后学生举手非常踊跃。
学生是创造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胡春洞教授曾提出 :依靠科学、运用规律、认知交际、智取外语。(胡春洞,2002:3)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该阶段正是培养他们学习习惯的大好时机。因此要把学生大声说英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早读的习惯。
有些学生在朗读时经常读错、添字、漏字,没有升降调之分或停顿位置不当。这些也必须从入门阶段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早读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和语文教学一样,重在反复读,时刻练。朗读是巩固旧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美的语音、语调、语感的好方法。根据早晨学生记忆力强这一身心发展的规律,本人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早读。本人觉得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早读习惯:
1、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本人在低年级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学生在朗读对话时,自然而然的渗入情感意识,如让学生惟妙惟肖地去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动作,学生读时就童趣盎然,逼真可爱。
1、跟录音机读
由于录音机里发出的是纯正的且极富有童趣的原版录音,所以跟录音机读不仅能激发起朗读兴趣,而且从另一方面给学生以示范指导,起到了纠正和培养学生语音语调之效。
四、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
语言的学习需要坚持不懈。每天哪怕只有五分钟的坚持,总是比一段时间都接触不到英语,而过几天再花大量时间有效果。本校学生一周只有三课时,学生如果回家不听、读英语的话,就会对英语的学习感到吃力。因此,我要求初学英
语的小学生每天回家后坚持听读英语15分钟。众所周知,语言的习得重要的是语言环境,但我们国家的母语是汉语,不可能接受自然的英语熏陶,因此,只有人为的创造语言环境、强化训练、增加接触英语的时间,才能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为了帮助学生早日养成听读习惯,学生的听读作业,本人请求家长在家帮忙督促,同时与家长及时联系,同时对于认真完成这项作业的同学,本人及时表扬、鼓励,以形成良好的导向。
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是打开基本功这扇门的金钥匙。良好习惯即为积极、良好的心理素质。至于良好英语学习习惯,不少学者确认为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孟钰,2005:45)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因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确实少不了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良好的学习行为背后,一定存在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既要获得一定的知识,又需不断提高对今后的发展终身受益的学习素质。这应该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陶行知,1985:482)总之,小学英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就应该做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卷一).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87.2.孟钰.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应从小培养[J].云南教育,2005(1):45
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更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
体育课堂常规,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常规
1)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课程目标;备教材重点、难点;备教学对象;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方法。
2)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教师及时了解所上体育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主动与体育干部约定,由体育干部向教师及时通知。
3)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奠定基础,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4)教师服装的准备:体育教师不要穿有碍于运动的服装。
2、学生课前的常规
1)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
2)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3、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按约定的课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二)课中常规
1、教师课中的常规
1)教师待体育干部报告后,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指出这节课的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教师进行教学,关心爱护所有学生,谆谆善诱,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与学生共同创建和乐的教学气氛。
3)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执行规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的规定,以求面向全体学生。
4)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课中的表现。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畅述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2、学生课中的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干部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班级情况。
2)学生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教师动作示范和启发引导,并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有机的把大脑思维与动作练习结合起来。
3)学生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学习努力完成课的各项目标。
4)课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并协助体育教师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2、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学生整理场地和归还或移交器材的情况,以保证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对缺课的学生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四)体育教师的教学小结与反思
一.课前准备
1. 体育委员上课前应主动与任课教师联系,明确课的内容与要求,教师要了解有无见习生。
2. 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3. 学生因病(包括女生例假)、伤,不能上课时,课前应主动向体育教师说明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布置他们随堂见习或参加适当的活动。见习生在见习时不得聊天,复习工作或离开现场。
4. 教师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提前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
二.课堂常规
1. 准时集合上课: 上课铃响后,由体育委员及时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上课人数。如有缺少,及时查清,下课前必须排队点名。
2. 上课礼节: 体育委员整好队伍,下达“立正”口令,然后向教师报告上课人数,随后师生相互问好。教师即向学生宣布本课任务和要求,迟到学生向教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后方可入。
3. 上课服装: 学生上体育课时应穿运动服和球鞋,不准穿牛仔裤、大衣、裙子、皮鞋、高跟鞋、凉鞋,不准戴帽子、头巾和手套,不得携带有障碍活动及安全的物品。
4. 每次上课教师必须严格点名制度。学生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全学期中,缺课1/3以上时间者不予评定成绩。迟到、早退超过15分钟,作旷课论处。
5. 上课时,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注意安全,爱护器材,服从教师及小组长的指挥,努力完成各项练习任务,学生在课堂中不得嬉戏打闹。不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不得去超市,否则作旷课论处。
6. 第一次上理论课,必要向学生说明哪些疾病不得上体育课,可以免修。平时上课有感冒发烧者可以在一旁休息,上课期间要关注学生的状况。
7. 课结束前,教师要集合全班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小结评比,指出优缺点,提出课后练习要求,宣布下次课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整理场地和归还器材。
8. 下课时教师离队前向学生告别“同学们再见”,学生立正齐声回答“老师再见”!
三.课后常规
1.学生要爱护场地、器材,协助教师课前、课后领取和归还教具,丢失器材要按价赔偿。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堂常规,改革
国家教育部新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定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过程与方法。“健康第一”思想的提出,为重技术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新信息,熟悉新技术,做到“一专多能”,既有自己所擅长的运动专项,又能熟练地指导学生进行其它运动项目的练习。
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推行教学改革,把新的教育思想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从改革课堂常规做起。没有课堂常规的改革,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
1. 体育课堂常规界定
什么是体育课堂常规?《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常规”一词的解释有两种:“一是沿袭下来经常实行的规矩;二是医学上称经常使用的处理方法。”人们通常所说的常规就是这两层意思,即指通常所用的规矩和方法,可以看出,常规是人们对于日常行为方式。体育课堂常规就是教师开展和处理课堂日常教学活动的一般行为方式,是教师的一种日常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包括教师对于日常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推行,教学观念已发生重大变化,体育课堂常规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大,教学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也决定了体育课堂常规必须改变。体育教师们日常教学工作基本都是按照课堂教学常规来处理,当前只有改变课堂教学常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给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要注意的是改革体育课堂常规并不是要废除以前的一切做法,而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来改革。
2. 如何改革体育教学常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而要上好体育课,就要重视建立健全课堂常规这项工作。体育教学中虽然没有“课堂常规”这项任务,但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其课堂常规管理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教师课堂常规的研究不够,但实践证明:常规建立得比较完善的学校,执行得认真严格的教师,课堂组织就显得有条不紊,为精讲多练奠定了基础,课堂气氛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教育效果较高。
2.1 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进度,钻研教材教法,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内容的繁、难、多,都是我们教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由于我们课堂教学内容封闭型的特点造成的。近些年来,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学校忽视体育教学,存在着体育教学无计划、无进度、无教案的“三无”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各学校应注重完善这一基本教学常规,并制定有效的管理检查,促进体育课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2 遵循体育教学特点和规律,重点改革课堂教学常规,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2.1 做好课前的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一要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二要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三要在课前及时发现和排除场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确保课堂教学的安全,减少或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2.2.2 遵循人体生理机能适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按照课的结构特点,合理安排教材教法,合理安排运动量。
2.2.3 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做到因事因病履行请假手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增强集体意识。
2.3 精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形式。
教师根据目标来选择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为开展创造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体育教师应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终身受益。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集体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个人自觉练习、同学相互帮助、友伴相互纠错、师生共同磋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及通过体育游戏、教学竞赛、相互观察、欣赏教学竞赛录像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与相互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新。此外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降低难度、语言激励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幅度,对能力强的学生,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能力较差和体质较弱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改善与提高,使每个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2.4 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常规的改革是以师生观念的转变为基础的,师生之间的平等是课堂民主的基础。课堂民主不是一个口号,而要落实在教师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选择教学内容的权利,给学生进行自由研究学习的权利,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合作、富有生活情趣、充满快乐的地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辅助者和向学生提供咨询的服务者,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锻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让“汗水+笑声”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真正达到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合二为一。
3. 结语
3.1 体育课堂常规是教师开展和处理课堂日常教学活动的一般行为方式,其基本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常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般教学活动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在不同教学观念、教学条件和教学要求下,有着不同的课堂教学常规,课堂常规是一个动态系统。
3.2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应建立完善的学校常规,改革体育课堂常规。
3.3 在实践教育工作中对体育教学课堂常规进行改革实践,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从组织方法、教学技巧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文谦, 苗治文.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立
一、确定常规内容
每学期的开始,教师就要将学生需要遵守的常规要求确定好,这个问题解決好了,课堂常规就初步形成了。通常情况下,课堂常规可以分为课前常规、课中常规和课后常规。
课前常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教师课前常规和学生课前常规。教师课前常规主要涉及到备课与教案的编写,对学生课前状况的了解以及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检查。学生课前常规包括上课的集合地点、集队要求、服装要求、请假要求等。集合地点应尽量固定,不要随意变动,以防止学生不能及时到场集合。如需请假必须要求学生向教师请假,写清请假的原因,最好有家长签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学生随意请假情况的发生。请假的学生不允许在教室滞留(腿受伤除外),要到室外根据身体的状况进行教师安排的见习活动。
课中常规主要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教师及小组长的指挥,努力完成每次课的学练任务,锻炼认真积极,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从队列队形的要求,到准备活动的开始,都可以作为常规的约定形式,如报数和1至2报数、二列变四列的方法、集合解散的方式、长短哨音代替稍息和立正的口令等。教师的课中常规包括检查学生执行教师要求的情况。
课后常规通常情况下是指下课后器材的收拾以及学生队伍的离开方式。教师课后常规主要是课后反思,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把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学生课后常规主要是课后练习,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留点课后小作业,学生利用课后在校空闲时间或放学回到家里后完成。
二、着力培养小助手
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离不开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这些助手。选择、培养组织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担任体育委员和体育小组长,可根据个人特点分配相应的任务,如对待请假的学生专门设立考勤小组长,跑步好的学生专门设立领跑小组长,各组长也可以在分组教学时起到带头作用。同时,活泼爱动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轮流负责集合整队、领操、指挥调动队形和保护帮助等活动。在分组教学练习时教师可以把课的重难点、组织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能够在互助学习中加以运用。体育委员要利用课前课间的时间提前与教师联系,获知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所需器材,协助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另外,可以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这样的小助手,只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体育课堂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学生得到了锻炼,教师也能相对轻松很多。
三、立足课堂,落实常规
常规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常规内容逐一进行落实。
1、学生课堂常规。(1)上课前要准时到操场集合、排队,等待老师的到来。(2)在运动前检查自己的衣物,里面有无坚硬物,以免受伤。(3)老师说话时应保持安静,遵守纪律。(4)遵守游戏时的规矩,以防发生意外。(5)如果运动中身体不适(如脚痛等)应该马上停下来。(6)不要在运动后直接喝饮料和水等。(7)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情态动作,明确老师的手势,听从老师的安排。(8)进行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比如跑步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9)在教师指定的地方休息,不能打闹、扔石子等。(10)上课时不能随意走动,如有特殊情况应向老师请假。
2、教师课堂常规。(1)上课前检查服装,与体委交流,落实上课注意事项,安排场地器材。(2)进行课前简单的热身,并回忆上课的内容和应该注意的地方。(3)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4)安排见习生,询问请假情况。(5)带领学生一起做准备活动。(6)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清晰,口令要响亮。(7)巡回指导,纠正错误。(8)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方法。(9)带领学生做好放松、点评和总结再下课。(10)做好课后反思。
四、反复抓,抓反复
在常规建立过程中,学生必定会出现一些未改正之前的行为,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醒,根据出现的情况加以引导。加强对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和要求,只有“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体育课堂常规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对那些自我约束能力弱、遵守课堂常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加以批评和指责,要耐心细致地和学生交流。课堂中结合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会逐步朝着教师期待的方向进步。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着装规范、举止大方、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要提前布置场地、准备器材、提前侯课,努力做到课前准备充分、讲解准确、语言精练、动作规范、教学组织严密、教法合理、关心和爱护学生、及时总结反思。
体育课堂常规建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更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行为。体育教师应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师生都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为高效的体育教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1、体育课堂常规、2、游戏:快快集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课的上课要求,养成认真上好体育课的习惯。
2、通过游戏“快快集合”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
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作风。教学重点:了解上体育课的要求。教学难点:养成上体育课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1、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内容及要求。
2、口述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的要求,养成认真上体育的好习惯。(2)学会游戏“快快集合”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一>、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回忆上学期上体育课时老师都讲了那些上体育课的要求,谁能说出一条并讲一讲为什么要这么做。<二>、练一练、议一议
1、引导学生回忆上体育课的要求,并讲出制定要求的意义。
2、请同学们对照自己上学期体育课上的表现,举手发言那条遵守的好?那条还需努力。
3、教师小结。<三>、自学指导二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要遵守哪些要求?想一想,看谁5分钟能说出上体育课时更好的要求。<四>、练一练、议一议
1、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教师提问,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并加以补充。
3、教师归纳总结
(1)活动时听从教师、组长的指挥,节约时间。(2)明确活动时的队列,活动的路线也能节约时间。
(3)游戏时遵守规则,保证分组快,集合迅速也能节约时间。
4、进一步贯彻常规,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如安全,收还器材、请假制度等。
5、提出本学期的考核内容:立定跳远、跳绳、50米快速跑、投实心球、仰卧起坐。
6、学生按小组顺序站队去操场集合。<五>、当堂训练 游戏:《快快集合》
1、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及要求。
2、引导学生尝试尝试游戏。
3、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比赛。
4、教师小结。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踏步走
2、师生小结
众所周知,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近几年小学体育课在实施学校新课程中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小学体育课形式越来越别致、花样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新课程的推行给学校体育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教师在改革中观念得以更新,体育课形式越来越新颖,花样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在新课程中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活泼„„连一些体育专家们都一致认为小学体育课有特色、有花样、好看。然而,在这一片繁花之中,学生的种种不和谐举动在课堂中也赫然显现:身子歪歪扭扭、手脚乱动、随意插嘴„„这一切都影响着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我们的学生在课改的浪潮中健康地锻炼、快乐地收获,让我们的课堂真正达到“收得拢、放得开”的境界,课堂常规管理必不可少。
概念
所谓体育课课堂常规,就是体育课上老师和学生每节课都要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这种“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是每位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提炼出来的。
意义 课堂常规作为教育教学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古以来,都倍受关注。课堂常规是育人目标的映射,不同的育人目标,不同的教学模式衍生出了不同的常规要求。就现代教育而言,课堂常规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证,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
1、加强课堂常规的建设,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
2、加强课堂常规建设,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3、加强课堂常规建设,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课堂常规建设,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5、加强课堂常规建设,有利于课堂40分钟的有效利用。
而体育课课堂常规,其意义更有其特殊性。更多的教学空间、更自由的活动范围、更大的个体差异,使得体育课课堂常规在教学中的位置更为突出。可以这么说,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就没有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教师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体育教师;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就得不到保障;更为重要的是,没有良好的体育课课堂常规,体育课最为重要的安全也无从保障。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体育课程的精髓所在,它是体育课程的奠基石,更是能否完成教育目标的前提。加强体育课课堂常规建设的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内容 体育课堂常规,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虽然无需强求一律,但常规条文的规定,应明确具体。其内容包括师、生两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课前常规
1、教师课前的常规
1)教师课前的备课和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要备课程目标;备教材重点、难点;备教学对象;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备好周前课,并编写好周前课教案。
2)了解学生的课前情况:教师及时了解所上体育课班级的学生情况,主动与体育干部约定,由体育干部向教师及时通知。
3)场地、器械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体育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或亲自动手,及时布置和检查场地,准备教具,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奠定基础,一切准备工作应在课前准备就绪。
4)教师服装的准备:体育教师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
2、学生课前的常规
1)学生课前的各种情况:学生因病、伤,女生例假不能正常上课,课前由体育干部或学生自己主动地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安排。
2)学生服装的准备:学生除了要穿运动服、运动鞋。不准穿西服、牛仔裤大衣、不准穿皮鞋、高跟鞋、塑料鞋等有碍于运动的服装。还要注意安全,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可能导致身体不安全的物品,如:乘车卡、剪刀、小刀、钥匙、笔、等硬质物品。
3、师生共同准备:教师和学生在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后,应按约定的课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等候上课。(很少师生能做到这一点)
(二)课中常规
1、教师课中的常规
1)教师待体育干部报告后,向学生宣布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等教学程序。并指出这节课的易出现的安全问题,然后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教师按教案进行教学,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得随意更改;关心爱护所有学生,谆谆善诱,对学生进行适时鼓励,与学生共同创建和乐的教学气氛。
3)注意安全卫生;检查见习生执行规定的目标、要求等情况的规定,以求面向全体学生。
4)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让学生及时知道课中的表现。提出课后学习的要求,畅述下节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有始有终的结束一堂课。
2、学生课中的常规
1)学生准时按指定地点集合上课。上课铃响后,体育干部进行整队,向教师报告班级情况。2)学生上课时,要专心听讲,仔细观看教师动作示范和启发引导,并积极思考,分析理解动作要领,有疑难问题及时提出,有机的把大脑思维与动作练习结合起来。
3)学生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学习努力完成课的各项目标。
4)课结束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并协助体育教师归还器械和场地整理工作
(三)课后常规
1、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2、下课后教师应检查学生整理场地和归还或移交器材的情况,以保证下节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3、教师对缺课的学生做进一步了解,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教学常规养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不是一天两天能养成的,是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长期反复的练习,才能建立起来的。
现状
新课程赋予了体育课堂常规更为丰富的内容和新的要求,剖析一个个课堂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虽然对课堂常规有所重视,也偶有神来之笔,但更多的是涛声依旧。究其原因,可归结如下:
1.习惯之然。说是习惯,其实就是教师意识上对“课堂常规”的忽视,多年的教学习惯还是禁锢了教师能力的思想与活跃的教学方法。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重复同样的行为日复一日。觉得习惯了,也改变不了了。
2.只是意识。许多教师在意识上认识到“课堂常规”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很想去深度开发学习常规,使其为学生持续的发展服务。但最终还是屈服于传统的体育教学,于是在意识上重视“常规”,而在行为上却忽视了策略指导和兴趣激发,在这样的体育课内学生基本上仍侧重个体活动,尚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交流、探讨和研究,以常规促发展依然是一句口号而已。
3.缺乏策略。这应该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对原有的课堂常规从内容上进行拓展、更新与操作的最主要障碍。教师在体育教学的道路上忽左忽右,强化了学生“常规执行者”的身份;或是追求学生为课堂常规的动态生成者时“热热闹闹”,形似却神不似。到了最后,如何把握,如何实施,连老师也没了方向。
习惯之然也好,只是意识也罢,既然作为体育教学的实践者,我们就应该投身于完善课堂教学不后悔,落实与开发有学科特色的课堂常规不懈怠,实践、反思、再实践,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常规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
管理的策略
体育课堂是开放的,更是复杂的。学生是活泼的,更是多样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学常规方面出现的问题难以预计,但又时有发生。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规矩,让我们的学生更规矩,让我们的教师组织教学更顺利。作为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师应该多花心思、多花精力,努力抓好课堂常规,建构好课堂常规管理系统。
(一)预防为先
课堂中学生一些问题行为的产生,往往是由学生自身原因导致的,作为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可以根据我们对各水平阶段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的特点“防患于未然”。
如在开学初,针对教学内容和需要,通过和学生协商,使学生明确体育课堂上的一些合适的行为。如:①上课预备铃声响,体委教室门口整好队,注意静、齐、快。然后带队到指定地点成横队纵队排好,静等老师。②按照教师提示,按照口令等认真、到位地完成相关热身活动。③哨音响,嘴巴闭,看手势,快集合。④积极举手、认真看、听,不插嘴、不乱动。⑤分散(或小组)到指定位置,快速到位。⑥练习积极参与,比谁最认真学、最快学会。⑦活动讲秩序,讲文明。⑧活动结束快速静下来,听、讲。⑨下课,排好路队,体委带领回教室,做到静、齐。
当然,明确了规则,不等于学生马上能做到或全做到。还需加强巩固,强化认识。特别是可以采用正误对照法,使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在对与错的分辨中,增强认识;可以采用游戏法,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牢记规则。
(二)巧妙处理 1.信号法 课堂教学中,当有学生出现不认真上课甚至违规行为时,教师的一声“狮子吼”在当时确实能起到很好的提醒、震慑作用。然而,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教师课堂常规的管理却没有什么大用处。其实,教师可以考虑一下使用其他信号:
1)体态语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70%是通过无声的言语即体态语言来完成的。而所谓的体态语言是一种非有声语言,主要靠身体或身体的动作输出信息,作用于信息接受者的视觉器官,以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而形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人称为视觉语言或行为语言。教师自觉地、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的独特艺术作用,可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或偶然出现的错误动作或行为。
如学生随便走动时,教师可以给一个制止的眼神;如学生不认真听教师、同学讲解而插嘴或议论时,教师可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者用右手食指放于唇间“嘘„„”,或者打出暂停、停止的手势„„
2)哨音
哨子虽说是一件小而不起眼的体育用品,但它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中与体育教师形影不离、联系密切,可谓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哨子发号施令进行指挥。合理、巧妙运用好哨音,对学生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制止不正常举动等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如发现学生课堂中一般的言行问题时,可以发出“嘟——嘟”,(声音由低到高,由悠扬到短促),提醒学生引起注意并及时纠正;发现学生一些比较严重的常规问题,可以发出“嘟嘟!”短促两声,提醒学生高度注意,犯规学生立即停止违规动作„„
2.游戏比赛法
体育游戏是进行体育活动的手段之一,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一定的竞赛性和趣味性。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的题词中写道:“要活动,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感情。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往往比简单的说教效果更显著。
如每次集合总有学生不能做到安静、快速到位,这时候可以安排学生玩个“狼和兔子”的游戏,“狼来了”(集合信号发出),“兔子”(学生)马上逃回家。规则是发出声音或没有及时到达指定位置的当作被狼抓住。学生在游戏中谁也不甘被抓住,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安静、快速集合了。
3.暗示法
对于水平一阶段的孩子,在他们发生课堂常规问题时,直接的提醒、教育起很大作用。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到了水平
二、甚至水平三阶段,学生特殊的身心特点决定着如果对他们采用直接方法,可能效果并不是太显著,一些特别的学生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考虑一下使用暗示法。
如“指桑警槐”,即在发现学生课堂违规行为后,不直接去批评、提醒他,而通过表扬该生边上优秀学生来暗示他。
4.红牌、黄牌法
足球比赛中,对于运动员的一些犯规动作,裁判员往往会以黄牌、红牌来表示。简单明了。我们的体育教学中也可以沿用。这种方法,一方面对学生起到了及时提醒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实也是给了学生一次机会。努力为学生营造“犯错不要紧,关键要能改错”的氛围。当学生出现课堂常规问题时,教师可以出示黄、红牌;一张黄牌表示警告一次,两张黄牌表示警告两次,还是没有作用,那只有出示杀手锏——红牌,请他站边上学习别人上课。当然,对于学生一些严重的常规问题,可以直接红牌罚下场。
5.生生管理法
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管理。通过生生管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压力,对学生的常规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常规好的、肯管(这一点很重要)的学生来当任每一小组的小组长。由组长来管组员,能比教师管更及时、更细化、更有参照性。
(三)善后到位
体育课堂常规管理,是整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更是基础。要了解课堂常规执行效果,关键在于还要建立系统的评价制度。这样才能使教师更清楚学生常规问题,以及所采用的方法是否合适,是否效果显著。
如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的课堂常规进行量化。
结束
【一年级体育课堂常规】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体育游戏05-31
一年级体育教案 全一册06-19
一年级体育游戏课教案06-07
小学一年级体育评课稿07-09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游戏09-17
一年级体育教案第二周10-03
小学一年级体育有效教学探讨10-28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教案11-15
小学一年级下册体育教学计划11-04
一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总结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