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再见!作文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童年,再见!作文(精选9篇)

童年,再见!作文 篇1

童年,我的任性,我的天真,我的大大咧咧我的无理取闹,你都还记得吧?现在想想自己都忍不住笑出声呢!

那时,我倔强地认为,四叶草是幸运的象征、幸福的所在。整天无所事事地停留在楼下花园中,认真地辨识着每一株小草。每天都把衣服弄得很脏,每天都会回家被老妈批评,可我依旧任性地晃悠在每片草丛中,抚摸每株小草……

现在,虽然我依旧相信幸运的四叶草,但不会做出那样“傻”的事情了。四叶草是三叶草变异的结果,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百万分之一(科学至高无上啊~)。幸福,是要靠自己追寻的,是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创造自己的人生。

童年,当我还生活在你的世界里是,整天幻想着那个有梦幻魔力的魔法城堡,想用它的魔法帮助自己的梦想快快长高。现在呢,也想通了,魔法城堡之所以那么坚固那么可靠,是因为有坚定的梦想,执着的追求和一只微扬嘴角的自信。以后啊,我也会带着自己的自信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样,梦想终会起航。

童年,我曾埋怨你残忍的离我而去,带走你世界的纯真与欢乐,但是现在真的很感谢你,教会了我坚强与勇敢,面对挫折不退缩,面对困难不后退。

童年,谢谢你,教会了我自己需找幸福,做自己的幸运符号;童年,谢谢你,教会了我执着追求,坚持梦想;童年,谢谢你,教会了我勇敢与坚强,笑对生活。

童年,再见,我会永远珍惜你世界的纯真与倔强,永远微扬嘴角。

童年,再见!作文 篇2

质疑发难:“写不好作文”的原因是什么?

关于“写不好作文”的原因, 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但仔细思考就会发现, 未必是儿童“写不好作文”的真正原因。

其一, 没有生活。儿童习作困难最广泛的归因是“儿童没有充分参与生活”。不少人将当下儿童生活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者是八九十年代相对比得出这样的结论。诚然, 当下儿童生活的趣味性在消退, 但这并不能说明当代儿童缺乏生活体验。相反, 当代儿童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 各种信息汇聚, 各方资源整合, 各种场所的开发利用, 使得儿童能轻而易举地感受时代脉动, 采纳各种信息, 这恰恰是上世纪的儿童望尘莫及的。笔者在自己执教班级中调查:60人的班级, 一个月内周末以家庭为单位出游的概率达到83%, 一年内参加过国内游的家庭达到68%, 出境游的6%。家长都认为带孩子出游目的之一就是让其长见识。即便是个别足不出户的, 也能通过网络、书籍、广播等扩充视听感受, 体验生活。更何况, 人原本就存活于生活之中, 校园生活, 家庭生活, 社会生活, 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参与其中的。“没有生活”造成习作困难, 这一说法不成立!

其二, 没有优质的作文指导课。呼唤优质作文指导课, 尝试推出课堂教学的样板, 这曾经是不少有志于作文教学同行的心声。来看“作文指导课”这一提法, 既然是课, 是教学, 就势必要追寻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怎么体现?学生受教后能知晓写作技法并运用于写作, 表现为写作水平的提升, 表达的素养不断得以丰厚、积淀。而现实是技法不缺且泛滥, 但是难以运用于实践, 经历课堂教学后, 自由作文仍感困难, 不能举一反三。看上去, 好课缺乏是事实。

事实上, 好课不是没有反倒是更多了。课程改革以来, 有不少专家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例如:重视“模仿”的教学流派, 以钱梦龙老师为代表的“文体中心”教学法;重视“思维”的, 以常青老师为代表的“作文分格训练”;重视“过程”的, 以于漪老师为代表的“文体为纬——过程为经”训练;重视“兴趣”的, 以李白坚教授为代表的快乐作文训练……作文指导课的形式也在不断翻新:茶馆式、分格训练、观察——体会——表达三级达标、序列训练、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快速作文、童化作文、影视作文……笔者也用了十余年潜心于“游戏情境下小学趣味作文教学”, 执教了数节作文公开课, 积累了数百个可行性案例, 可是为什么广大教师依旧感觉这些成功的经验不能有效借鉴于自己的课堂?原来, 纷繁复杂的模式就像开武林大会时各门各派树起的一面面旗帜, 各家武功高手都是自说自话, 究竟有多少学生受益不得而知。所以, 通过上一两节好课以根本改变学生习作品质, 这想法本身就很幼稚。写作这种事:三分得益课内, 七分得益课外。

其三, 没有科学的评价。小学阶段的习作是一种虚拟的教学行为, 一种为考试而进行的枯燥的重复训练,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习作评价是应试的帮凶。评价失当是课改关注的热点, 也是大家归结“作文难”时的聚焦点。但我们发现, 并非大家不知道怎么评, 胡乱评。对于优秀儿童习作的评价尺度, 周一贯老师概括为:能以独特的童眼看待世界;能以丰富的童情理解世界;能以稚嫩的童心感受世界;能以无忌的童言表达世界。综合起来就是三个字“真、善、美”。每一个教师在评价时也都遵循三个原则, 追求真, 弘扬善, 欣赏美。于是又有人提出评价不科学就是因为对“真、善、美”的过度追求:写真, 评改时如打假斗士;写善, 逼迫儿童作文中出现伪善、假善;写美, 导致无病呻吟的矫情造作美文泛滥。严苛的评价让儿童畏惧写作, 写不好作文。我们承认评价能导致儿童习作难, 但这并非根本原因, 更不是唯一原因。道理很简单:写作是个体思维的表达, 影响品质的关键在于作者本人。外因, 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其四, 没有新颖优质的教材。把问题推到教材上, 这似乎成了教学失败时的惯性思维。作文教学缺乏适当教材的呼声早已响彻大江南北:老套, 过时, 缺乏童趣, 与实际生活脱轨……也有不少有教材开发能力的教师, 用自己研发的新教材执教新型课取得新突破, 以进一步说明现有教材的落伍。看来, 问题直接明显地归咎于教材。是不是这样呢?不!教材不见得要多么花哨, 多么时尚, 往往一道简单的命题就能激活儿童的表达欲望。小学作文处于“习作”阶段, 教材一味求新, 求变, 求抓人眼球, 就会让正处在习作阶段的儿童忽视最为基础的表达练习, 让言语表达变得飘忽玄虚, 不着实地。类似描摹、状物、直叙、转述、诉求、意愿等思维结果的表达, 无一不需要平稳朴素的命题训练得以夯实。所以, 教材的优劣不在于新颖程度, 教材的品质也不能成为儿童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

标本兼治:和“写不好作文”说再见!

既然已知原因都不是造成“写作难”的必然因素, 那么, 仅仅强调空泛地接触生活, 上好习作指导课, 改革评价, 改编教材, 对于问题解决就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尝试从写作心理学源头入手, 固本清源, 与大家分享我们在解决“写作难”这一顽症的思考和实践结果。

1.探源:用心导写, 从写作心理学上重新认识作文。作文, 就是用文字表述心中所想、眼前所见、耳中所闻, 意念所到达之处的见闻感观。但这些信号不能直接成为文字, 必须经过从“原始形象”到“思维跃动”再到“言语表达”的转换过程。写作心理转换理论认为, 写作就是将思维转换为语言表达的过程。人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虽然关系密切, 但二者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组织结构和运作规律。刘淼在《作文心理学》中分析了二者的差别:其一, 思维是非线性的, 具有跃迁性, 而表达是线性的, 具有强烈的逻辑性。可以将思维想象为万花筒, 你会发现其灵活、跃动、发散, 而要将这样的变化思维用语言表达出来, 就必须先把其分解, 归并, 重新排列, 组合成为适合表达的线性结构。这些加工、整理、规范的过程就是言语的转换过程。其二, 思维表达具有交际性。当一个人在纯粹进行思维活动时, 是不需要顾及他人是否明白的, 他只需自我消化即可, 他的思维结果可以是残缺不全, 可以是模糊不清, 可以是让人不知所云的。可是一旦要将思维结果表达出来, 就必须满足“让人听懂”这一基本的交际原则, 因此, 需要通过转换, 让思维变得清晰、明朗。可见, 转换是思维与表达之间的路桥, 必须保证畅通。

如何确保“转换”顺利实施?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二级转换”的观点, 认为作者为了顺利完成写作活动, 至少要经历两次转换:思维转换为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转换为“呈线性序列”的外部语言。很明显, 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作为中间环节的“内部语言”, 它是第一次转换的终点, 又是第二次转换的起点。华东师大的董蓓菲教授也非常重视“内部语言”的稳定性和清晰呈现, 她提出:在实际的作文过程中, 孩子首先要将思维中想要表达的内容运用个体的内部语言挑选和固定下来。这些语言包括:哪些是要写的, 哪些是不要写的, 哪些是该详写的, 哪些是略写的, 哪些是要先写的, 哪些是后写的。在之后的向外部语言表达的转换过程中, 这些语言不断扩展、重组、更换、修饰、删改, 最后形成完整的语句表述出来。可见, 我们的教学要促进孩子顺利实现“二级转换”, 就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 丰富孩子的内部语言, 保证转换畅通, 才能切实提高言语表达水平。

确保“转化”顺利实现, 我们提供两个思路。其一, 注重先说后写, 促进口头作文质量提升后再迁移至书面表达。儿童写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言语表达的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 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形式, 口语表达在先, 书面语表达在后。而现实写作教学中, 我们往往跳过了口头语言, 直接进入书面语言表达。作文多重加工理论认为:口头表达为低级水平加工, 书面表达为高级水平加工, 人为地跳过低级水平加工, 自然会使高级水平加工的难度加大。因此, 科学的指导就是要避免高低水平的加工错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写作前先进行口头作文, 说清楚再写。讲对写极有益处, 磨刀不误砍柴工。其二, 确保表达训练的频数, 量变后促成质变。作文水平的提高与训练的强度、密度有关。为什么孩子不畏惧说?是因为他们说话的频率高, 途径广, 学习强度大。例如, 幼儿在开口叫“妈妈”之前, 至少已经听了4000多次“妈妈”这个词的发音, 所以发音mama没有障碍。而写作文使用的是书面语言, 只仰仗几节凤毛麟角的作文课, 练习的机会一学期才七八次, 密度和频率都非常低, 这就无怪乎他们写作时感到困难了。所以, 我们要提高练习频数, 让儿童每日撰写“百字作文”。“百字作文”有着自身的四个优势: (1) 短小精悍。十几行, 百十来字, 没有哪个孩子会感到为难。而正是一个“短”字, 消除了儿童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和畏难情绪。 (2) 形式不拘。百字作文可以是一首随感小诗, 甚至可以是处方体、新闻稿、小对联……随意而为。记录的过程也比较宽松, 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 语句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 只要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即可。 (3) 新鲜及时。当天的事当天回忆, 当天记录, 文章常写常新。长此以往, 孩子为了找到新鲜事, 会很自觉地去参与生活、观察环境、寻找素材。写作所需的各种能力都在求新中得以综合训练。 (4) 单项训练的阵地。作文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技能, 优质的训练是分单项进行的, 是有针对性的。百字短小, 但指向性强, 可以集中进行各种单项训练。例如, 孩子们需要掌握: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环境描写, 听觉、嗅觉、触觉描写……只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将小学阶段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单项训练, 通过百字作文一一坚持强化, 就能很有效地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得扎扎实实。

2.固本:以教学写, 实施“写作本位”阅读课堂教学。中国语言学大家吕叔湘先生早年就撰文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他不无感慨地说十年的时间, 两千七百多课时, 用来学本国语文, 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岂非咄咄怪事!这是语文课堂教学无效造成的。请不要狭隘生硬地将语文课分为“阅读”与“作文”两个类别。语文, 原本就包括听、说、读、写, 这就好比相声的说、学、逗、唱一样, 是融为一体的。所以, 为了让作文不再成为难事, 我们提倡实施“写作本位”阅读教学, 让每一节课都为儿童习作进步助力。

“写作本位阅读教学”是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提出的, 集中体现在他的专著《语文表现与存在》中。其关键点是“写作”, 阅读教学为写作服务。因此,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 “写作本位阅读教学”主要考虑的是教学如何对学生的写作发展最有助益, 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的运用, 将文本中隐含的写作秘妙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写作理念、写作技能, 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我们从《白鹅》一课的教学片段中来体会“写作本位”阅读教学的特点。

师:课文中还出现了专门偷吃的狗。先请大家看看写狗的句子, 请一个同学读读。

【幻灯出示:因为附近的狗, 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 每逢它吃饭的时候, 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 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 狗就敏捷地跑过来, 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 伸颈去咬狗, 并且厉声叫骂, 狗立刻逃往篱边, 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 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 狗又敏捷地跑上来, 把它的饭吃完, 扬长而去。】

师:你觉得作者笔下的狗还像生活中你见到的狗那般神气吗?你觉得在鹅的眼中, 它像什么角色?

生:小偷, 强盗……

师:这就是对比, 当一只威武的狗像个贼眉鼠目的小偷一样出场时, 你觉得作者要比出什么?

生:鹅的高傲。

师:是啊, 一比较就写活了。

师:说到对比, 再请同学们读读写到“我”的四句话: (1)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 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 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2)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 并且站着侍候。 (3) 我们不胜其烦, 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 免得它走远去, 让鸡、狗偷饭吃。 (4) 因此鹅吃饭时, 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 真是架子十足!读后请说说你的感觉, 作者写“我”, 要比的是什么?

生:人是鹅的奴隶;鹅是老爷, 人是奴才;人侍候鹅, 很可笑;鹅确实很高傲……

师:确实, 作者在这段话中干脆直接呼喊鹅为——鹅老爷。这真是颠倒纲常, 混乱乾坤啊。人的档次居然不如鹅, 居然给鹅当奴才, 真气人!可是, 你再读读这些句子, 你感觉到作者讨厌鹅老爷了吗?感到那股子“气”了吗?

生:没有。

师: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反而感觉作者很喜欢鹅。

师:这就更怪了。喜欢又不直说, 还要低声下四地把鹅称为“鹅老爷”, 还责怪说它“架子十足”?这里头一定有文章。请大家看看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对话, 相信你能发现作者的写作秘密。【幻灯出示: (1) 妈妈催促说:“小淘气, 还不赶紧去睡觉!” (2) 老首长对小战士说:“小鬼, 还是你骑吧, 我腿脚比你好!” (3) 真讨厌!爸爸你真讨厌, 为什么总是花钱给我准备生日礼物呢?】

生1:说是淘气, 小鬼, 讨厌, 其实心里很喜欢。

生2:这是说反话。

师:【板书:反语】对, 这就是反语, 正话反说也能表达情感, 还能让我们感觉很幽默, 这也正是作者把鹅写活的又一秘密所在。请大家自由地将第5耀7自然段读读。你感觉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了吗?

生: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鹅, 我体会到鹅很可爱……

师:是啊, 要想写“活”小动物, 少了它可不行。【板书:爱】文章不是无情物, 有了爱, 文字中才能流露真情。这只高傲的鹅老爷确实可爱, 在丰子恺《白鹅》的原文中多处直言不讳地写到。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幻灯出示: (1) 鹅, 不拘它如何高傲, 我们始终要养它, 直到房子卖脱为止。 (2) 它对我们, 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 (3) 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 环境实在太荒凉, 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 点缀庭院, 增加生气, 慰我寂寥。】

师:读到此, 我们不仅认识了高傲的鹅老爷, 也认识了一位爱动物的丰子恺。他的《护生画集》中的那些主角:蜘蛛, 蝴蝶, 黄蜂, 燕子, 母鸡, 小猫, 小鸟, 黄牛……即便再弱小的动物都是他的朋友, 都值得关心呵护。丰子恺就是这样一个童心未泯、稚趣天成的大师。朱自清先生评价他是“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艺术家就要像丰子恺先生这样, 有敏锐的观察, 有简约的春秋笔法, 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广博的爱心, 心存善念, 慈悲为怀。

在这段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做了三件事:品读文句, 总结写法, 认识作者。三者的紧密结合使得文本变得更加可感、厚重, 使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不仅仅是文本的内容, 更多的是感受和借鉴到可操作的写作方法, 同时也认识了一位有血有肉的艺术大师——作者丰子恺。这就体现了“写作本位”教学“读以致写”的设计理念。在此理念观照下的课堂就像是一场精神的盛宴。

3.清源:以读辅写, 拓宽阅读渠道, 增强阅读实效。让儿童会写, 不能一味地从写上下工夫。以读辅助写, 促进写, 提升写, 这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儿童进入小学阶段, 不要强调分数有多高, 不能得意于一两篇文章有多出色, 应该强调阅读, 将整个小学阶段看做是为浓墨重彩的人生“打底”的重要阶段。怎么读才有效?才能对写起到有益的辅助提升作用?具体说, 小学阶段的阅读, 低中高三个学段任务和形式各不相同, 具体可以将其形象地分为五种读:悦读, 跃读, 阅读, 月读, 越读。

低年级的各种学习活动, 兴趣是对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 终身与阅读为伴, 就要注意实施“悦”读——读好玩的书, 玩一样地读书。好玩的书中, 绘本首选, 它是这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儿童趣味读本。绘本的画面视觉冲击效果, 阅读时的亲子互动形式, 内容中蕴含的人一生成长所需的大真、大善、大美、大爱, 这些都要尽早地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占据位置。这一阶段还要允许儿童“跃”读, “跃”就是动, 儿童阅读要鼓励儿童动起来。例如, 一边读一边说, 朱光潜先生也说自己喜欢“现学现用”, 一边读一边模仿书中情节, 模拟文中台词等。“跃”还有跳跃读的意思。所谓跳跃读, 就是允许儿童有选择地阅读书本中的部分内容, 不一定要求儿童像成年人那样按部就班、逐字逐句、从头到尾地读, 跳跃式的阅读是儿童阅读的特点, 他们受兴趣支配和指引, 自觉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来阅读, 这就是儿童特色。

进入中年级, 就可以“正儿八经”地“阅读”了。阅读时要注意习惯培养和方向的把握, 要读得优雅, 读出品位。习惯如:读书时不出声, 不指读, 不读读停停, 读后多交流多互动谈感受……这些习惯的养成都成为成年人辅导儿童阅读时要特别留意的。这个阶段, 儿童读什么书要关注。如果儿童还沉迷于搞笑的漫画, 内容无意义或是隐藏着凶杀暴力等信息的不良书籍, 则应该发现并予以指导。

进入高年级, 我们执行“月读”制。每月定下阅读的书目, 专项阅读, 定期检查反馈。读的时间有保证, 布置作业时, 家庭阅读每天不少于40分钟, 课内阅读每周不少于两课时。这里的“两课时”是我们班专门设置的“静读”课, 静静地读, 什么都不做, 不允许偷做其他作业, 你甚至可以读到睡着, 但只能静读。一个月中, 我会在执教的同时不断提及此书中内容, 刺激学生阅读的热情。一个月后, 我们会组织专门的聊书课, 聊一聊阅读的感受、收获, 交换阅读的信息, 这是“思维赶集”。之后, 我们再确认下一个月的专项阅读书目。这样读上一两年, 高年级的阅读就能基本做到保质保量。阅读的书目源于两个渠道, 一是课程标准中指定书目, 二是儿童群体推荐或是当下的社会热门。我们还提倡“越读”, 跨越式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容易陷入学科本位主义, 让儿童多读本学科或是教育类的书籍。我们在阅读指导时特别注重跨学科的跨越式阅读。例如, 我们班曾经推荐韩国的科幻、科普读物, 儿童相当喜欢, 阅读后转化为习作素材, 写得有声有色。此外, 跨越式阅读也指跨越传统的阅读方式:听读, 速读, 阅读微博, 博客, 新闻, 信息, 报纸, 评论……阅读的种类多, 方式多, 收获信息也多, 这将极大刺激儿童对社会、对生活的兴趣, 激发儿童会写、乐写。

为了进一步让读辅助于写, 我们还提倡三种模式的精读。 (1) 对比读。读的时候多对比, 越读越有味。例如, 读《水浒传》, 不要只顾着读故事, 可以尝试做同类对比。可以将梁山好汉中同样以杀戮闻名的李逵、鲁智深、武松、林冲做横向对比, 比较四人的特点。李逵是逢人就杀, 遇神杀神, 遇鬼杀鬼, 只有一条原则——挡我者死!鲁智深是为“义”而杀, 率性而为, 真正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 出手时还能顾忌“打击效果”——震慑对方即可, 点到为止。武松杀人虽师出有名但又带有些作秀的色彩, 杀时摆场, 杀后留名, 杀的过程像一出戏。林冲则淋漓尽致地体现着一个“逼”字, 被逼无奈时方才出手, 出手往往又留有一手, 实在没有活路了才下手。这么一比较, 人物的性格特点就一清二楚, 人物的命运以及发展脉络就清晰可见且有真实质感了。对比, 会让你在平淡中看见神奇, 在雷同中发现惊奇。 (2) 联系读。所谓联系, 源于季羡林的三贯通思想: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阅读时如能主动将阅读发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联系, 就能读出与众不同的意味。联系是思维活跃的体现, 能产生联系就说明不是在读死书。阅读时大脑中就像畅通无阻的高速路, 四通八达, 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样的阅读才有意思, 阅读的感受才能多元, 收获才比别人更加丰厚。 (3) 精细读。读书如果能细致些, 自然是好事, 也是常识。可是怎么做到让孩子细致呢?可以借鉴语文教师备课时的方法, 抓住“文字”“文句”“文学”来细读。首先要关注“文字”, 哪些文字显得耀眼、特殊, 美感十足, 哪些文字生僻、古怪, 让人费解, 这些都是关注“焦点”。一般情况下, 能发表的作品, 作家在创作时, 文字都是极其考究的, 那些跳入你眼的“特种部队”, 不是作家的刻意而为就是作家的语言风格、言语表达习惯的体现, 必须予以关注。怎么关注?或是查工具书, 或是上下文关联, 或是直接询问。“文句”就是提请学生关注的特殊语句:散文化或是诗意泛滥的美句、使用特殊表达方式的语句、不按常理出牌的古怪句。但凡句子比较另类突出的, 都可以作为看点, 反复读, 看个究竟。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写, 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不这么写还可以怎么写, 这么写写出了什么……从“写”的角度去思考, 追本溯源地思考, 转换角色以作者的身份去思考, 还原事物本来面目, 对比原样和文字表达去思考, 就会发现作者的创作秘妙, 就能将阅读和写作合二为一了。

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 篇3

母 教

中国人重视家教,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四五岁,未正式读书前,父母若有能力,会承担一些教读之责。由于中国字比较繁复,所以认字是孩子未入学塾之前最宜学习的一项。传统中国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知书识字的母亲相对较少,即使出于书香门第,也不一定满肚诗书,但倘若不是文盲,那么认识几百字,以应付小儿的识字教育,还是绰绰有余的。据所见,教孩子认字的工作不少由母亲负担。浦薛凤、陈立夫、黄炎培、赵元任都是由母亲教识字;沈从文由母亲教了六百字,一边认字,一边还有外祖母喂吃糖;胡适的母亲出身农家,本来不识字,由胡适之父教会一千字,到胡适学认字时,就充任助教,父没空时代其教胡适,也教会了七百字。至于教读书和作文,则较少由母亲负责,纵有也只是代理性质。

母亲教读的现象,乃由于父亲往往有自己的活动,有时营商,有时外出,或宦游,或坐馆,总之,不一定时常在家,因此教子之责就由母亲来承担了。例如冯友兰的父亲做官事忙,所以虽然很重视儿子的教育,但是根本没有时间来理会,送到小学上学又不放心,就设想出由母亲课读的方法。冯友兰的母亲读过几年书,识一些字,但有时会音不会义,就等父亲在家时问。到父亲有空时则出题作文。这种教育当然是不完整的,不过当时读书重视背诵,所以还能对付过去。茅盾读书未有如此支绌,父亲既非为官,也不营商,更无种田,但是忙于自己的学问计划。家中虽有家塾,却不愿送儿子入读,嫌其教法陈旧,想以自己安排的新学教育儿子,而恰好茅盾的母亲不当家,有空闲时间,而且未婚时曾读书,有才女之名,所以就由母亲课读。

另一项经常由母亲教的功课是念诗,郭沫若、柳亚子、俞大维、钱歌川均由母亲教过念诗。中国为诗教之国,母亲在其中也有一些功劳。许多妇女没有读过很多书,但读诗都琅琅上口;若读过书的,除了《烈女传》等妇女思想守则之类的书之外,诗是必读课程;至于有才女之名的,诗更是烂熟,甚至能自己作。妇女对孩子的诗教有很大作用。

俞大维说:“我对文学的认知,主要是来自我母亲的启蒙。……很多诗词在我们幼年时便由母亲口授而能背诵,这些文史知识的传习,经由母亲教授,有如母乳一般的滋补,其影响也最为深厚弥远。”钱歌川“从三四岁开始,母亲就教我念一些唐诗五言绝句,自然也能背诵好些首”。

在幼儿教育上,除了母亲,还不可忽略祖母或外祖母的页献。沈从文的外祖母喂吃糖哄学字;王安上学之后,祖母仍在课余教他文学和伦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由祖母带在身边,与每一房的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一起由祖母教看报,聘人教国文和外文。祖母当然也可以教诗。

至于母亲不会读书写字的,虽然不能教子认字,但中国父亲多是寡言有威,中国孩子多与母亲亲近,母亲之慈爱和以身作则的德教,是许多人笔下常常提及的。

诗 教

蒙学书中,诗集和教对对的书自成一大宗,《声律启蒙》是教对对的,学过做诗的人都读过;《神童诗》、《千家诗》也是蒙学书名著。《千家诗》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百千千,流传很广。

在学塾中,学作诗往往后于学作文,是较大的学生的功课。对于小学生来说,诗课是神秘而可羡慕的。张恨水没有遇上一个好的塾师,对学习兴趣不大,十一岁时却“莫名其妙的爱上了《千家诗》,要求先生教给我读诗……(先生)并无一个字的讲解。但奇怪,我竟念得很有味,莫名其妙的有味”。除了读诗,小学生会学对对子,也叫做对课。什么年纪开始对课,没有规定。社会活动家李匀庐七岁时,放学之前就练习对对,先对一个字,然后加到七个字,并且要学平仄声。马叙伦在十一岁开始学做三个字的对。不少小孩子要求提前学对对,而且往往因为对子对得好而第一次得到老师或家长称赞。唯有郭沫若则将对课视为诗的刑罚,称它为家塾里所受的非刑。郭沫若约在六七岁开始学对对,由两个字渐渐做到七个字。他以为连说话都不能条畅的孩子,是难以了解虚实平仄的,更不能了解音律对仗,但做不出对来,先生还是要做。不过,郭沫若虽然不喜欢对课,却喜欢读诗,“读《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虽是一样的不能全懂,但比较起什么《易经》、《书经》、《周礼》、《仪礼》等,那要算有天渊的悬隔了”。

中国的诗教并不是在学塾才开始。在正式的学塾教育之前,儿童往往就跟从家人学念诗:

我(齐如山)三岁尚未学认字时,便跟着老太太们学数嘴儿,数嘴儿即是学民歌民谣,我会的很多,约有好几十套。……我从三岁上,就从着先父在枕头上认字号,并带着学念诗,是光用嘴念,不认字。……多念五言绝句,尽因绝句短而易记也。

家庭是一个比学塾更易诱发对诗的感情之地,诗人臧克家说:

我的家庭……诗的气氛很浓。……(父亲)喜欢诗,他的气质、感情、天才和诗最接近。我常常怀着悲伤的心情侧耳倾听,听他用抖颤的几乎细得无声的感伤的调子,吟诵着他同我的一位族叔唱和的诗句。……(祖父)板着铁脸,终天不说一句话。……但他也特别好诗。……有时,他突然放开心头的铁闸,用湍流的热情,洪亮的嗓音朗诵起《长恨歌》来,接着又是《琵琶行》。他的声音使我莫名其妙地感动,不是他的声音,是他的诗的热情燃烧了我幼小的心灵。这时,他简真变成另一个人。他曾热心地教我读诗。

诗人易君左约在十岁由他的名诗人父亲教作诗。潘大逵的长兄是革命人物,在外读书,只要回家逗留较久时,就为弟弟讲《诗经》和唐诗。

中国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少,在教下一代读书上,担当的角色本不及男性重,但母亲或女性长辈经常教幼儿读诗,女性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中,曾做出超过她们受教育机会的贡献。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书大可不必读,唯独是诗的教育则不限于科举有望的男孩子。而中国诗短小易记,也为女性和幼儿提供了欣赏文学的空间。据郑逸梅回忆,正因为有这些诗教基础,所以,近代初办妇女杂志时,妇女投稿写文都很幼稚,唯有写诗较好。但一本杂志不能都是诗,结果很多篇幅是找男人代写的。

自然中的游戏

小孩自然是喜欢玩的,游戏本身除了玩乐之外,还可以有教育作用。相对于今日的小孩来说,由于居住环境的自然气息比较浓,而兄弟姐妹或同龄玩伴较多,所以传统的童年一般颇不寂寞,玩耍的兴致也很高。

要论玩具,当然不及今日的繁多和精美。婴戏图是传统绘画题材,画的游戏题材有“下棋”、“击球”、“藏迷”、“歌舞”、“戏水”、“吃梅”、“捉蝶”、“逮鸟”、“捕鱼”、“踢毽”、“采桑”、“斗蟋蟀”、“耍刀枪”、“玩傀儡”、“看击乐”等等。可见玩具都是比较简单的,有棋、毽、刀枪等,大部分的游戏不待玩具而行。

在传统社会,大自然自有恩赐,充满了玩耍花样。姚拓在《美丽的童年》中写道:“我的童年,虽然没有一件自动的玩具,虽然没有一块可口的糖果,可是,我们游玩的天地,却也是城市中孩子们所不能想象的事情。我们家的房屋及庭院并不广阔,但出了大门就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就是我们永远玩之不尽的乐园。”

这里所说的城乡之别,是就现代的大城市而言的,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城市,还没有发展成庞然大物,大自然近在咫尺,自然之乐,连城市的儿童也受其惠。北京旧日儿童的游戏,城内和郊外的都有。城内的是比赛性的,也可以说有赌博性的,郊外的则是探讨自然的,也可以说是俗野的,包括黏知了、捉蜻蜓、灌屎蜣螂、掏苇柞子、摸鱼、捉泥鳅、拉家雀、掏蛐蛐等。这些都是农村中典型的游戏。爬树爬山,到水塘稻田中玩,是农村小孩共有的经验。在这样的环境中,玩具是不必要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物质缺乏,昂贵的玩具也买不到。环境逼着他们创造,把随手可以利用的都用来玩,又何况可以玩的材料俯拾即是:野果、石块等不虞匮乏,经过个人的智巧,这些平凡普通的东西都可以创造价值。上山打柴本是工作,几个孩子砍下柴枝,却可以玩打柴叉游戏。“三个人把柴放在中间,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就算是‘叉’。用柴爬远远掷过去,掷倒了叉就算赢。因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爬又不是很重,掷倒那柴叉并不是很容易,所以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不用花钱的娱乐,所以齐白石高兴玩。这种游戏有一点点赌博的性质,因为掷赢了可以得人家的两捆柴。柴之外,挖壕沟打野战,互掷土块,以至于到田垄间偷东西吃,都入于小孩子的娱乐花样之列。或许有点不足的是,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还是比较原始的、劳动的创作,未形成复杂的创造,或许曾经促进科技,但最后没有扭转中国重文轻技的倾向。这种创造性发展出的,主要是利用厚生的精神。

传统游戏本来就多集体的性质,自然中的游戏也是这样:“吾村儿童甚多,常同游戏,余幼时常偕三哥五弟于晴天早饭后往大晒场与他家小孩集会,三五成群,捉迷藏,调草龙,放风筝,掘荠菜,溪沟捕小鱼、泥鳅……游玩节目四季不同,兴高采烈,乐趣无穷,使我身体强健,并养成我爱好旷野山林之生活。”沈宗翰先生回忆道。

一大堆小孩玩耍,打架自然不免,尤其是逃学外出的,能打架是必须的本领。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写道:

照地方风气说来,一个小孩子野一点的,照例也必须强悍一点,才能各处跑去。……尤其是到一个离家较远的地方看木傀儡戏,不准备厮杀一场简直不成。你能干点,单身往各处去,有人挑战时,还只是一人近你身边来恶斗,若包围到你身边的顽童人数极多,你还可挑选同你精力不大相差的一人。你不妨指定其中一个说:“要打吗?你来。我同你来。”照规矩,到时也只那一个人拢来。被他打倒,你活该,只好伏在地上尽他压着痛打一顿。你打倒了他,他活该。把他揍够后,你可以自由走去,谁也不会追你,只不过说句“下次再来”罢了。可是你根本上若就十分怯弱,即或结伴同行,到什么地方去时,也会有人特意挑出你来殴斗,应战你吃亏,不答应你得被仇人与同伴两方奚落,顶不经济。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小孩打架也有它不成文的规矩,要能打,也要能挨,打架必须拼命打,不能低头。尽力而打架,往往可以以小胜大,纵使输了,也可赢得对方的尊敬。而且据在农村长大的人说,打架是不打对手的要害处的,某种意义上打架是一种比强。

在自然的游戏中,四季有不同游戏,小孩子可以认识时序;不同环境各有游戏,山中之戏、水中之戏,小孩子可以认识处身的地方;有不同的生物游戏,植物之戏如斗草、挖野菜,动物之戏如捉鱼、取雀巢、捕鸟,除了玩,也可以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甚至可以做食物。小孩透过游戏,对外界、对物候的认识都有增加。不过,除了蒋梦麟外,没有几个人认为这些游戏对他们的自然科学兴趣有促进之用。可能中国小孩的教育中,向科学开启的路太少,而好奇提问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小孩子不要多问”。认识大自然所促进的大约是对自然的敏感,是一种诗的感情,当时的教育内容(重视诗文)和社会取向,都倾向于这种文人感情的发展。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4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再见了童年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1

看,透过窗外的淅淅沥沥小雨,撒下了一地茫茫锦绣;听,溜过屋檐的叮叮咚咚雨声,奏起了一曲悠扬琴声……天真无邪的雨儿为湛蓝无涯的天空馈赠了一道七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每道绚丽多姿的色彩勾勒着我的童年。

过了一会儿,雨儿玩累了,跑去休息,便在生机勃勃的大地上踩出几个小小脚印。

雨过天晴,我与父亲走下楼。只见绿油油的早地上镶嵌着一些亮晶晶的“镜子”——小水洼,喜出望外的我迫不及待向前奔去。那“镜子”小小的,圆圆的,亮得像被精心擦过似的。我好奇地弯下腰,低着头,居然惊讶地发现“镜子”中出现了另一个“我”。她穿着美丽动人的花裙子,脚蹬亮闪闪的红皮鞋,脸上一双澄澈明亮的眼睛直滴溜溜地眨,还挂着甜美的微笑,那样天真烂漫。

我小心翼翼地绕着小水洼转圈,不过一会儿,小水洼周围点缀上了一个个脚印,宛若数个花瓣印,美丽极了!忽而,一只可爱的蜻蜓悄无声息地飞来,敏捷地在小水洼上略过,上演了一场“蜻蜓点水”。我万分兴奋,便轻轻地抬起脚,谨小慎微地如蜻蜓般浮于小水洼上,水面上便荡起了圈圈,一层又一层,圈圈点点,似争奇斗艳的花朵。

不久,一朵朵“花”儿落在青青草地上,熙熙攘攘,铺成了一条错落有致的小路。我牵着父亲的大手沿着“小路”寻觅,一个硕大无比的水洼“蛮不讲理”地“横”在路中央。那大水洼长宽足有“一尺”,我呆呆地望着近在咫尺的“汪洋大海”。这时,一双张开的手臂朝我伸来,我轻轻抬头一望,原来是父亲!“来,我抱你过去。”父亲轻声细语地对我说道。于是,我便用一只手缠着父亲的胳膊,另一只手紧紧地挽住粗壮的腰,两条腿自然地耷拉下,似能有“轻功水上漂”般左右游荡。只见父亲一抬腿,瞬间趟在了深浅不一的水中,弥漫的水迅速地浸湿了父亲裤腿的边缘。父亲又一抬腿,终于渡过了“磅礴”的水洼。我激动地从父亲身上蹦下来,欢呼道:“耶,胜利了!”父亲却只朝我意味深长地微微一笑,又牵着我朝前走去。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不再去牵父亲又大又粗的手了,已不去让小小的水洼成为美丽的花儿了,已不需要父亲与我一起踏过庞大的水洼了……渐渐地,我猛然间发现——自己成长了,已进入了长大以后的世界。当我再站在雨后的水洼面前,央求着父亲:“爸,把抱我过去。”“你大了,”父亲总会这样说,“我抱不动了。”每当听到这,我心中总会充满惆怅:自己为何就不知不觉地长大了呢?

童年远航,载着成长的轮渡,在那片汪洋大海中缓缓前进,阵阵的涟漪写下再见;成长登岸,乘着童年的扁舟,在那个小小的水洼中缓缓回荡,翻涌的波涛写下你好……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2

这几天,正好弹到《童年的回忆》这首耳熟能详的钢琴协奏曲。一首普通的小曲,即将毕业的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想起一年前我刚入学时,还和同学们素不相识,不想上学。可现在,我一看到我那群可爱的同学们,心里竟 有一种快要离别的忧伤!包晗长长的脸,我舍不得;翟陈原那双温暖的手,我舍不得;宋老师慈祥的面容,我更加舍不得!童年,就像一杯酒,有时是甜的,有时是苦的,有时是辣的,而且喝完后,又想再品一品他的味道。可那五彩的味道,却已烟消云散了。

记得我第一次得奖时,是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是区级的小能手的朗读比赛。我花了那么多的经历投入进去,为的就是拿奖。单纯的我当时觉得,只要拿奖就好了,除了拿奖,就没有目标了,尽管这种想法是有些错误,但我现在竟也怀念起这种想法来了。也就是这个想法,促使我第一次就拿了个五星级回家。那时的酒是甜的,滋润着我那颗稚嫩的心。而火炬金奖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则是我最痛苦的日子。考金奖时,我付出的努力其实还挺多的,但失败也是难免的。在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我从未失败过的充实的心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我哭过、吼过、甚至想自杀。但经过这件我永远不能忘却的事后,我的人从里到外都变了,变的成熟了,变得精明了,变得更谙世事了。而童年的香酒在这时,闻着是苦的,而在口中时,却是香甜的。

童年这杯酒,不像人们说的啤酒、白酒。童年酒更加香醇,味道也五彩缤纷。而品味这杯酒,可以让你学到更多,想到更多,回忆起更多。

再见了,童年;再见了,童年这杯酒。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3

总是在想,不要长大,这样就可以永远依赖着父母;总是在想,不要长大,这样就可以永远无忧无虑的玩耍;总是在想,不要长大,这样就可以永远不用面对所谓的责任。但是,时间总是不如人意,在你需要它走得快一点时,它却放慢脚步;在你需要他走得慢一点时,它却加快了脚步。

时光的列车总是不停地向前前行,转眼间童年已经过去了,面对的是充满酸甜苦辣的青春。我不由得想起我小学的最后一课……

小学毕业的最后一节课是班会课。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教室里只有老师的声音在回荡着,不像往常那样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这一下子的改变,令人怪不习惯。老师也一改平时一脸严肃的表情,换上了温柔的笑容。讲完,便开始发每个人的录取通知单。轮到我时,老师惊讶的.看着我,说:“刘逸彤,你怎么分到文锦呢?”那个感到不可思议的表情,我至今还记得。

老师开始叫我们互相写毕业留言。而我收到最多的评价与忠告就是:不要再那么傻啦。在唰唰的写字声中,渐渐地传来了一阵阵哭泣声,渐渐地感染了全班。是的,我们哭了,我们都哭了。我们是多么讨厌长大,多么讨厌那所谓的悲欢离合。曾经我们又是多么渴望着长大,多么渴望新的朋友与环境。

突然,下课了。钟声伴随着我们的哭泣声响了起来!多么令每一个人难受的钟声!老师背过身,面对黑板,写下了几行字: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们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的金秋。

老师声音哽咽地说:“放学了,你们走吧。”就这样,教室里的人全散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见面是会在哪。教室里只剩下老师一人无声的抽泣。

此时此刻,不经意间发觉自己经历了人生的一道不算很小的门坎。曾经总是想着,明天吧,明天再来做吧,还来得及,现在却发现一切都无力挽回。我还没有玩够,我还没有笑够。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长大,总认为自己很小很小,而此时此刻却想得很多很多,懂得很多很多!

上初中后才发觉自己在小学错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错过春天第一场绵绵细雨,错过夏日最耀眼的朝阳,错过秋季第一篇枯萎的落叶,错过今冬最寒冷的一日;错过花园中难得一见的小鸟,错过天空中挤做一团的白云,错过一句温馨的关切,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错过一场美丽的友谊,甚至一场误会!。

再见童年作文 篇5

时光的列车总是不停地向前前行,转眼间童年已经过去了,面对的是充满酸甜苦辣的青春。我不由得想起我小学的最后一课……

小学毕业的最后一节课是班会课。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教室里只有老师的声音在回荡着,不像往常那样叽叽喳喳的吵个不停,这一下子的改变,令人怪不习惯。老师也一改平时一脸严肃的表情,换上了温柔的笑容。讲完,便开始发每个人的录取通知单。轮到我时,老师惊讶的看着我,说:“刘逸彤,你怎么分到文锦呢?”那个感到不可思议的表情,我至今还记得。

老师开始叫我们互相写毕业留言。而我收到最多的评价与忠告就是:不要再那么傻啦。在唰唰的写字声中,渐渐地传来了一阵阵哭泣声,渐渐地感染了全班。是的,我们哭了,我们都哭了。我们是多么讨厌长大,多么讨厌那所谓的悲欢离合。曾经我们又是多么渴望着长大,多么渴望新的朋友与环境。

突然,下课了。钟声伴随着我们的哭泣声响了起来!多么令每一个人难受的钟声!老师背过身,面对黑板,写下了几行字:春天是碧绿的天地,秋天是黄金的世界。愿你们用青春的绿色去酿造未来的金秋。

老师声音哽咽地说:“放学了,你们走吧。”就这样,教室里的人全散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见面是会在哪。教室里只剩下老师一人无声的抽泣。

此时此刻,不经意间发觉自己经历了人生的一道不算很小的.门坎。曾经总是想着,明天吧,明天再来做吧,还来得及,现在却发现一切都无力挽回。我还没有玩够,我还没有笑够。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长大,总认为自己很小很小,而此时此刻却想得很多很多,懂得很多很多!

上初中后才发觉自己在小学错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错过春天第一场绵绵细雨,错过夏日最耀眼的朝阳,错过秋季第一篇枯萎的落叶,错过今冬最寒冷的一日;错过花园中难得一见的小鸟,错过天空中挤做一团的白云,错过一句温馨的关切,错过一个动人的眼神,错过一场美丽的友谊,甚至一场误会!。

再见童年作文 篇6

告别她曲折又充满疑惑的童年时,很多人与英子渐行渐远。而英子牢牢记住了他们,也因此记下了这本《城南旧事>》。

细细回想,那些散落在你生命里的最后匆匆离去的人,有没有在记忆里留下定格,当想起他们时,是否也会无限感慨。那些给过你温暖回忆的人,你是否依然还记得他们给你的动人的话语,甜甜的微笑?而那些给过你伤痛的人,也不必仇恨,那是你成长的见证。

要多久,我才能长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骊歌彻响了毕业典礼的礼堂,英子的心中也在久久回响着这首歌。心中回响的还有那句无数人对她说了的:你长大了。

我长大了么?英子忽然觉得有些惆怅。为什么会惆怅呢?自己不是一直希望成为一个大人么?此时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大人了,又为什么会怕呢?

但英子已无暇顾及这些了,爸爸逝世了,家里的四个弟弟妹妹还小,爸爸的死让她明白了很多。

笑时候的我们,是多么希望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人啊,拥有自己的空间,自由自在,不再受父母的管束。可有一天,我们真的长大了,却又感到彷徨与无助,因为大人们所面临的烦恼与无奈便会接踵而来,而我们,是多么不愿意面对这些啊。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7

再见了,我的童年!--纯真难忘的岁月,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会忘记,却无法再次体验,这就是“再见了,我的童年”的味道吧,让一切快乐追随记忆中匆忙的童年,编织成一曲曲优美婉转的歌曲--岁月走过的年华本就是一首歌。大家还记得那熟悉的歌嘛: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好像许多小眼睛…

再见了,我的童年——朝气蓬勃的青春像朵一盛开的花朵,芬芳迷人,追求阳光,可是再美的花朵终究会凋零;炫目彩耀的青春像满天灿烂的星空,可是再亮眼的星一闪过就坠落;青春就似夕阳,是一场美景,却会逝去…这就是“再见了!我的童年”的意义吧,会逝去,因为童年的流会冲走童年的一切。

再见了!我的童年——拥有初始甜蜜的幻想,会带着满怀的好奇心去探索,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画。是这样的美!画里有我们经历过的一草一木,如果没有了,该是多么的让人留恋啊!这就是“再见了,我的童年”的不舍吧!即便会逝去,但我们一定要把最美的时光收藏在心里。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8

每每听到鸟鸣就会起床,一切如旧的美丽,将手挡在眼前,去看那淡黄的新阳,刷牙洗脸出门。

每每再听到鸟鸣,便会抄好作业,一切如旧的温暖,眯起眼,去看那橙红的夕阳,清书包回家。

我不会去在意,今天又过去了。太阳也累了,明天将走来。不看日历,我不会知道今天几号,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所以我无从知晓,也不曾留意,那个渐渐因时间流逝而离我远去的快乐和简单的名词:

童年!

那天,依旧是听着鸟鸣归家,推着自行车向家走。路边的沙坑旁两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吵嘴,看样子都很生气。我满脸不屑的看着他们:

“切,幼稚!”

话一出口,自己也被震住了,幼稚?脑子里一片空白,好一会竟浮出了小时候和表姐在沙坑玩时的样子。我们也会吵嘴,你要勺子,我要杯子;你要搭桥,我要挖洞,吵得不亦乐乎。有时甚至吵得向对方扔沙子,但一两分钟后便和好了!孩子嘛,终究是耐不住寂寞的。

这种行为在那时其实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吧!那真的是幼稚吗?

最终还是告别了那些吵吵闹闹的日子,告别了童年。当自己的身体,心理发生了变化,那时,才会发现自己真的告别了童年。

也还会记得,同样是五、六岁,在家后面的秋千上玩得满头大汗,几乎是每天都任凭夕阳红着脸,向世人宣告它的休眠期,当不知名的虫儿,在橙红的世界里动情地唱着“虫儿飞”的时候,我便会到这来,坐上那还残留着太阳温暖的秋千,心中总是那么愉快。我会不停的重复蹬腿、收腿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地去感受融入天空的.感觉,望着火红的火烧云,在夕阳中绽开最灿烂的笑容。

现在却不同了。依旧是每天,依旧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我表情麻木的从已经生满铁锈的秋千旁走过,甚至来不及看上一眼,便急急忙忙地回家做那些做不完的作业,也很少再出来,除了上学。

终究还是变了吧!

以前到了周末,会约楼下的男孩子玩,会和他牵手,拥抱,打成一团。他会教我怎样打弹弓、打弹珠;我会教他荡秋千、堆沙子。

现在呢?就连跟男生牵手的勇气都没有,一想到,脸都会红得一塌糊涂,更别提拥抱了。

终究还是大了吧!

凝望着走来的花季,已去的童年,我会苦笑,岁月总是要过去的,我们能说些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笑着挥手作别自己的童年吧,与其哭泣,不如毫无眷念,清清爽爽的向前,微笑!

【推荐】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9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再见了童年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1

10年的欢声笑语伴我走过那漫长的童年道路。童年离我越来越远,幼稚的我开始变得成熟起来。

我带着惊奇离开摇篮,走出父母为我创造的温室。我再也不是温室里娇小的花朵,也不是只会叫“妈妈抱”的“小公主”。我为自己的长大而惊奇,而兴奋和焦急。我要在未来的日子里,独自寻找长大了的我。

是的,我长大了。曲曲折折地走过十个春秋。心境也变,对事物比小时侯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但多了几分困惑,几分忧虑。布娃娃和糖果已经不再吸引我,我迷上了看书,学会用书来沟通。

是的,我长大了。一些事情的记忆越来越深刻,洗也洗不掉,抹也抹不去。心里积蓄的秘密也越来越多,只有在灯光下,在被窝里,掏出来独自品味。

是的,我长大了。犹如小鸟的羽毛丰满了一轮,小树的枝叶繁茂了一圈。我想伸手拉住黎明,却被不停旋转的时针拉走,带到未来的明天。

是的,我长大了。长大的我成为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常去思考长大了拥有多少,是多?是少?可能吧!我才刚刚跨入人生的大门,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我招手。我要丢下一切烦恼和疑惑,张开双手,去寻找我的明天!

飞吧!我的童年!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2

凝视着美丽如故的`岁月,脚踏着奔驰的归途,梦幻着玫瑰所寄托的梦境,企盼着岁月带来的祝福,遐想着未来人生的蓝图,猛然发觉,童年时代的纯真与梦想,随着时间的小船,悄悄地航行,悄悄地漂流,随着那波浪似的人生海洋,离我而去……

从前的嬉戏,欢笑,天真,幼稚,都已成了我记忆中珍贵的扉页。

小时候,太天真,只知道世间只有好人,没有坏人。知道的太少太少,明白的也太少,在那纯真无知的童年时代,我只有往前走,往前走。

曾经在小河里捞星星,相信那可最亮的一定属于我;曾经在树上摘果子,津津有味地享受劳动成果;曾经为自己的一点小成绩手舞足蹈;曾经在乞丐的饭碗里投硬币……至今耳畔还回想着和小伙伴玩“老鹰捉小鸡”的串串银铃般的笑语。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切,被装进了书包,塞进了告别童年的慢慢路途,大人们说的,这是成长的开始,长大了,不再贪玩的与河水嬉戏,也不在沙滩上留下欢乐的脚印,只是静静地坐着,静静地聆听河水流淌的声音,让自己的歌声随着河水流向远方,让自己插上翅膀,放飞曾经的梦想。

记住吧,记住自己该记的——那曾经属于我一个人的天空,那天空的云层上留下的一条条幼稚的路,一行行天真的诗,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渴望自己快点长大,让梦想让自己开阔视野。望着蔚蓝的天空,幻想美好的未来。当风依旧地吹,吹不走童年的铅华;当海不停地冲打,冲不走儿时的痕迹,猛然回头又木然回首,草地上已留下我一串长长的脚印。向远处望去,脚印逐渐淡没以至消失。我知道当我再走一段距离,又会有许多脚印在我视野里消失。我的心悸动了,这不正向人生吗?时间的流逝会淹没许多往事,还会出现许多新事。它给了我生命的启迪,一经踏上生命之旅就应当走好,往事不必回首。

太阳下山了,还有整夜的星空,失去了童年,我还有更多的追求!

童年,再见!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3

小时候,我很调皮,是一个“纯真”的调皮蛋。我把妈妈的香水洒在花上,给花增加香味;把花露水洒在窗台上,以防蚊子进入,今天我就说一件我的“蠢事”吧!

在我三岁的时候,我在爷爷家住,有一天早晨,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给爷爷扎个小辫呢?于是我找来一把梳子,又找来一根红色的橡皮筋,站在沙发上,给正在看电视的爷爷扎起了小辫。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梳子的尖头,先弄起一大撮头发,爷爷的头发又软又“齐”,很难整理,我将左边整理好了,右边又掉下头发来了,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头发梳在了一起,扎成了一个小辫,啊,终于差不多了,我拿出橡皮筋一圈又一圈地绕过去。

“哎呀,这么疼!”爷爷终于发现了我忙碌一番的成果,“我的孙子,你给我扎辫子哪!”我应和着说:“对呀,过一会儿就好了,您再忍一忍嘛!”说着我把妈妈的发卡也放了上去了,那时爷爷还很年轻,头发是黑色的,光看头顶,配上这个漂亮的发卡,还真像个小姑娘。

过了一会儿,我又去玩别的了,爷爷也把头上扎辫子的事来忘了。中午时分,爷爷出去买菜了,回来后才得知头上还有个小辫子竖着,他不由说:“你这孩子,可把我害惨了!”

现在想起来,童年的事是那么天真,那么无知!又那么好玩!

再见了童年作文 篇4

在我的童年里,有很多的回忆。

童年的事都记载在我的脑海里,我都不会忘记。在童年的六一二童节里,我有许多的好伙伴。我的这个伙伴她姓景我们在幼儿园里玩,我们一起跳皮筋、唱歌、跳舞、谈心。我们是很好的好伙伴他家里很有钱有的时候她爸爸给她拿东西来他第一个先给我,我很感动。我妈妈给我拿东西我就第一个先给她,他是我的好伙伴。

上了一年级我和他一个班,她的爸爸来叫他吃饭他就让我去吃我说我不去了。她非让我去,我也没有办法,她很直着他让我和他一起回家上她家去吃饭。我不愿意上别人家里去,我很苦恼,我心里想,他是我的好伙伴我要是不去他就会不会不理我不和我玩我要不去吧,还!要不我还是去吧我就和她去了但是我心里还是不想去为了友谊我最终决定了,还是去了。

我到了她家,她家里有许多布娃娃、布熊和车。

我就问他:“这是你们家的车‘你们家好富啊。怪不得你上学一天那十元钱。你家太有钱了,我们吃完了饭她的爸爸就把我们俩送回了学校。

我们的关系很好。

上了二年级,他说:“王晓彤我要转学了,再见”。以后我要来到这个学校我一定会,回来看看你我的朋友再见了,我会记住你的。再见。在我们的童年里,我们会在校园里玩耍。我很快乐。

我的童年里就有你的影子。谢谢你让我的童年变得丰富多彩,我永远不会忘记你。

上了初中后就再也童年了,珍惜小学生活,珍惜欢乐的童年。

上一篇:一年级音乐教学案例下一篇:委托代理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