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通用8篇)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篇1

自从 1850 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个展览会以来,国际会展业已经走过一个半世纪了,如今的展览会已远非昔比,不论是展会规模,还是科技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国际展览会不仅作为各国厂商的集聚地和经济贸易与科技交流的中心,更被作为重大的经济活动而令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少则几

十、多则上百个国家或地区参加,还有成千上万家参展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观众,巨大的人气使许多展览会成为国际商业的亮点。2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150 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在国际上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欧洲人利用展会开拓市场、扩大贸易的成功经验,正在被世界各国所效仿。利用展览会促进和扩大贸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业内人士计算,商家日常推销的支出为展览会的8倍,比如:日常花8元钱推销一件产品,在展会上花1 元钱便可办到。由于展览会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直被商家所看好,展览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德国是世界第一号会展强国,全国拥有23 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 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 个。另外,还有5 个展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目前,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 多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德国就占了三个。展览面积居全球之冠的汉诺威国际展览中心,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多达1500个。其中,信息展、工业博览会、机床博览会等,都数世界一流。在世界几个会展业大国中,德国会展业的实力最强,所举办的专业性的国际展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也最好。德国每年要举办400多个国际展会,在全世界影响较大的210 个专业性国际贸易展会中,有130 多个是在德国举办的,几乎占了三分之二,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净展出面积达690 万平方米,参展商多达17 万家,其中有48%来自国外,参观者已逾千万。在世界会展营业额最多的十大展览公司中,其中有六个是德国的。德国贸易展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2000年德国贸易展的参展商增加了3%,其中外国参展商比上年增加了4.5%;2001?2002参展费用总预算约为270 亿马克,平均每个企业为43.9 万马克,比上增加了14%。2000年德国贸易展览会实际售出的展馆面积为7000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加了3%。目前德国展览馆还在不断地扩大,可供用于展览的新增展馆面积增长了2%,大有步步为营、欲吞天下之势。

英国虽举办过世界第一个博览会,但目前因国内展馆不多、规模不大,较有名的伦敦及伯明翰展场,总面积不过20 万平方米,规模、水平、影响都无法与德、意、法相比,也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伦敦曾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外汇兑换额超过纽约、东京和巴黎之和,但后因经济衰退走了下坡路。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又有了生气,为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伦敦不断增加投资建设展馆,欲在21 世纪东山再起,重整河山。

法国每年展览会多达300个,有近一半是在“展览之都”巴黎举办的。凡尔赛虽有40多万平方米的展场,但还是经常因展馆面积不足,将展商拒之门外。为保持世界三大展览胜地的盛名,近年来,巴黎正在抓紧改造老展场,兴建新展场,其展览总面积将翻一番,达到80 万平方米,巴黎博览会即将恢复往日的辉煌。

意大利有40 多个展场,每年办展达700 多个,是欧洲办展最多的国家之一。米兰国际展览中心早已闻名世界,共有38个展馆65万平方米展场,是世界三大展场之一。为在国际会展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米兰国际展览公司对17万平方米的老馆作了大修,投资2600亿里拉兴建了20 万平方米新馆,还修建了10.4 万屋顶停车场和3 万平方米的地面停车场,欲在21 世纪和国际会展业一争高低。

美国和加拿大会展业目前仍保持着增长势头。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净展出面积达5 亿平方英尺(约4600 万平方米),参展商120 万,观众近7500万。最著名的会展城市有拉斯维加斯、芝加哥、纽约、奥兰多、亚特兰大、新奥尔良、旧金山、波士顿和多伦多等__城市。北美的会展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办展模式和风格。近年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经济贸易展览会也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 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 个,经营收入8 亿美元;阿根廷名列第二,每年约举办300 个展览会,产值4 亿美元;第三位是墨西哥,举办的展览会近300 个,营业额2.5亿美元。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

非洲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南非和埃及。南非的会展业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遥遥领先于整个非洲南部地区,每年举办的展览会约300 多个。

非洲北部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有利地理位置,近年来会展业突飞猛进,展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已达30 多个。首都开罗成了举办大型展 览会的好地方。除南非和埃及外,非洲其他地区的展会规模都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只能举办一二个展会,一时还成不了气候。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稍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有300多个,参展商超过了5 万家,观众达660 多万人次。发展势头良好。

亚洲会展业的规模和水平比拉美和非洲要高,仅次于欧美。日本、中国和中国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酋和东南亚的新加坡,由于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潜力巨大,并有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和有利的地理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新加坡会展业70 年代中期才起步,但政府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推广会展业,加上其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水准的服务业、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等,2000 年被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 年成为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和大型会议达3200 多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会展经济则相去甚远,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1998 年只有23个展览会,而2000 年展览会已上升到63个,会展经济总量约达1.5 亿美元。从香港旅协出版的《香港未来会议及展览目录》中可以看到,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已经排到了2008年,各种各样的展览和会议令人眼花缭乱。在中国香港特区,贸发局一年仅举__办 20 多个展览会,但不少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如香港玩具展,其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慕尼黑的玩具展,排名世界第三;香港服装节堪称亚洲之最;香港的钟表、珠宝展名列世界第一。3 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水平不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

举办展览会的数量和规模,与主办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交通、通讯、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处于主导地位,并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美的德、法、意、英等工业发达国家一直在世界居领先地位,目前,各大会展国都在加紧建设国际展览城,以保其霸主地位。如德国的汉诺威及慕尼黑、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等都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展览会的办展方式和办展技术,网上虚拟展览会和各种电子媒体为实物展览会插上了翅膀,给会展经济的世界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会展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展览集团开始把自己举办成功的品牌展览会逐渐移植到其他国家。德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每年春秋两季在德国本土举办的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是国际上最负盛名的消费品展览会。前不久,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分别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举办了以Ambiente 命名的展览会。

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展览会(Ambiente China)即为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展成员之一。Ambiente 品牌下的展览会,展品范围皆以其在法兰克福举行的旗舰展会相同,包括 餐桌及厨房用品、美容及化妆品、室内装饰及摆设、礼品及个人护理用品等。

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展会总经理石碧天小姐说:"选择上海举办这项展事,是因为上海乃中国国内最繁盛的大城市,GDP 每年有10%的增长,今年预计人均GDP将超过4000 元。上海拥有700多家百货公司和超级市场,其零售数字占全国总零售额的5%。同时,1400 万上海居民向来也是潮流及消费模式的先驱,影响着中国国内的其他城市。

实际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展览会,但这些展览会一般都有发达国家展览公司的参与、管理,甚至直接控制。世界会展大国欲通过国际会展业来整合世界经济的苗头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全球化整合迟早会到来。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篇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样的历史机遇为我国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基础。会展业的发展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个绿色环保新兴市场。21世纪初,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兴建会展中心及配套设施,以此带动城市乃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内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发展历程

以广州为代表的会展业是中国会展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2000年广州市政府为扩大广州蓬勃发展的会展业,保持广州市对外贸易的历史延续性,进一步扩大广州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决定投资兴建一座规模80hm2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这一项目的启动为我院会展品牌的创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该项目的一期工程由日本佐藤计画和我院合作完成,二期工程由我院独立完成。我院会展设计团队由该项目起步,经历了10年近10个大型会展工程的磨炼,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设计团队,相继完成了广州会展一期工程、会展二期、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保利世界贸易中心、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莞现代会展中心等多个大型会展建筑的设计任务,并为武汉、大连等会展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在10年中,设计团队经历了会展设计的两次浪潮:第一次是外国人做方案、中外合作的浪潮;第二次是中国人独立设计、自主创新的浪潮,在前一个过程中,我院设计团队相继与多个境外事务所合作,如日本的佐藤计画,德国的GMP等,在合作中学习并积累了大量设计经验。每次新的创作,都是对以前所作项目的总结和提高,设计团队日益成熟,设计水平已达到国内同行的前列。

1.2008年由我院自主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全球华人的竞赛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实施方案。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东方之冠”将做为中国的标志,带领华工院走向世界建筑的舞台。

2.2007年由我院自主设计的保利琶洲世界贸易中心建筑设计方案以简洁大气的建筑形象、合理的建筑布局得到业主的青睐和信任,该项目包括四个部分:博览会、常年展、办公楼、酒店。

3.2009年5月由我院自主设计的中国医药、医疗器械展示中心方案在国际竞赛中被确定为中标方案,该项目位于广州科学城,方案吸取岭南建筑的精华,采用模块式的设计手法,利用地形特点合理布局,形成一个被动节能的可实施性强建筑。

4.我院在会展建筑设计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一期工程荣获国家级“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优秀结构设计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新展馆项目在2008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活动中荣获建筑金奖。广州会展中心一二三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110hm2,将作为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申报建国60周年优秀建筑,建设部亦委托我院对国内会展建筑进行总结,组织编写《会展建筑实录》。

三、设计趋势

总结大量的工程实践,现代会展中心的建筑设计呈现以下若干趋势:

1. 综合化趋势:

现代城市会展中心的职能已不仅仅局限在单纯举办展览和会议交流活动的基本范围,服务对象的增多促使会展中心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其中会议和展览空间在发挥基本功用的前提下,也可满足多方位的需求。大型的会议厅可兼作剧场、电影放映厅,甚至是音乐厅,而大面积的开敞的展览空间也可以灵活分隔,以适应不同规模和内容的展示和集会等项活动。在非展期,为了提高大空间的使用效率,许多新建的展厅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在展厅中进行会议、演唱会、体育比赛、公众集会等大型活动的需要。因此,综合化的多功能会展中心应运而生。

2. 技术化趋势:

由于功能要求的特殊性,会展建筑的大空间、大跨度和多功能复合的特点使得其自身发展与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在大空间建筑的设计中,技术既是理想形态的保证,也是形态表现的要素。广交会琶洲展馆的建成,就创下两项“世界第一”:单体展馆面积世界最大和钢桁架跨度世界最长;其智能、通风、交通等几大系统,都体现了当今世界的先进水平。会展中心的展厅主要集中在一层和二层。每个展厅大约有11340 m2。首层设有12根椭圆形立柱,高13m,首层的最大特点是承重能力特强,可在此举办重型机械展。二层展厅为无柱大空间,长130m、宽90m、高23m的大厅内没有柱子,视线完全不受限制,空间宏伟。每个展厅的顶部(也就是会展中心的屋顶)由6个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钢管桁架支撑着,每根钢管长达126.6m,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桁架,总用钢量达到15000吨,安装技术世界领先。

3. 节能化趋势:

现代会展中心作为大型公共建筑绝对是一个能耗大户,如何通过优化设计的技术措施进行节能设计是会展中心建筑功能设计的目标和趋向。优秀的节能设计不仅指采用大量的高科技建材和设备,而且强调结合建筑的造型和布局,巧妙融入建筑被动节能设计的手法。我院设计的中国医药医疗器械展示中心,就是一个被动节能的会展建筑实例。该项目合理的建筑布局形成明显的导风和兜风效应。降低室外热岛效应,为室内自然通风提供条件。大悬挑的屋面形成良好的水平遮阳,垂直混凝土格栅形成综合遮阳,进一步减少室内的太阳辐射热,节能设计使得展厅在使用单片普通玻璃的前提下即可满足节能的要求,仅玻璃部分就可降低初投资近人民币300万元。

4. 弹性化趋势:

展厅的模块式设计,即每一个展厅的规模、长度比例、服务配套设施、各项设备的组合控制及消防疏散的形式均采用相同的设计。模块式设计使每个展厅自成体系,能够实现独立运作、可和可分,体现现代会展中心灵活、弹性、实用的特点。各展厅之间可通过连接体连通,可根据展会的规模进行不同的组合。

5. 人性化趋势:

在会展建筑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比如在布局上要考虑简洁明晰的观展线路,方向感要强,避免观展人员走过长的路线或回头路,展厅尺度大、工业化的感觉较强烈,因此要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公共交往空间,通过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使人在紧张的商务活动之余能获得一份安逸。

四、结语

现代会展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行业,有着巨大的生机和潜力,而会展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会展建筑的建设。我院会展设计团队在积累大量工程经验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会展建筑设计的学术研究,各专业设计人员在《建筑学报》等核心刊物上相继发表论文若干篇,就会展的消防、交通、节能、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强了我院会展设计的实力。

国际会展城市的发展特点 篇3

关键词:国际会展城市分布;国际会展城市的发展;国际会展城市的发展特点

欧洲是国际会展业的核心发达地区,其主要体现为会展业发展的历史悠久,会展整体力量、规模以及国际化、专业化程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著名会展城市都是促成欧洲世界级会展业领先于世界的重要原因。

在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虽没有欧洲在时间上的优势,但就其发展速度的快速而言,已经成为国际会展业的“黑马”。其中美国每年展出总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参展商100多万。

在亚洲,会展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有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地区。新加坡曾被“国际协会联合会”比利时总部评为“世界第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年被公开认为是亚洲首选会展举办城市,每年举办的大型会展项目达3200多个。中国会展场馆10万㎡以上有9个,总面积达143.8万㎡。

上海会展研究院院长张敏在《国际会展城市大比拼》一文中,将会展业定义为现代服务业,并总结出由基础设施、会展项目和组展企业三项核心指标来判定会展城市的服务能力,根据这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51个国际会展城市分成了三个层级:一线城市12个,二线城市18个,三线城市21个,其中我国在国际会展的二线城市占有5个席位。

由此可见,欧美发达国家的会展城市已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会展产业链,在组织、管理方面的科学,在市场拓展、品牌扩张方面的领先,都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完备的体系与模式。

本文建立在浙江省建设厅课题——《会展与城市融合》的研究背景下,查阅大量资料并访问相关专家,将国际会展城市的发展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以期为国内已经发展为会展城市和有潜力发展会展的城市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1 政府提供发展会展业支持

欧美会展城市的政府并不直接参与会展的组织和管理,而是对会展项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其中包括:第一,政策支持,如税收、土地使用以及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会展业优惠;第二,经济支持,如大型会展场馆的建设投资、土地投入等,投资的部分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场馆从建设到办展的过程中,在会展初期就分担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第三,为优秀的企业及会展机构提供出国参展的经费支持,以促进本国企业和会展机构的发展,许多国家政府还通过间接方式组织本国优秀企业和会展机构出国参展;第四,协助、配合办展公司或机构开展本地会展项目的推广,如新加坡旅游局展览会议署,将向世界介绍新加坡旅游会展情况,列入每年的例行计划之中。

2 组展主体专业化分工明确

欧美会展城市将组展内容进行细分,多以一种技术、一种商品为主题,针对受众,有取向、有目的地进行专业性会展,这些专业从原来著名的综合性会展项目中细分出来,如机器人展、自动化立体仓库展等。由于细分后的会展项目具有创新性和高品质,在专业领域里,会展的规模和水平均能代表世界的发展潮流。又由于细分之后的各个专业展主题的丰富性,成为其他类型的工业博览会良好的补充,提高了会展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从而能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大的效果。近年来,专业性的会展已成为国际会展业发展的主流。

3 会展发展的产业化、品牌化特征明显

会展以产业为依托,能够有效地突出当地特色并具有良好受众性的活动,从本体出发培育会展品牌,是发展会展品牌化的良好途径。以德国为例,作为工业博览会的发起城市汉诺威,自身便是工业重镇,而作为旅游城市的纽伦堡,便根据自身特点,策划了具有影响力的玩具展等。在德国,不同类型的城市孕育不同类型的专业型会展,这使根据自身城市特色发展出的会展品牌可以在世界会展舞台上各领风骚,共同构建某个国家,某个城市的会展经济品牌样貌。

4 互联网技术为会展发展提供新契机

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世界会展业发展的新契机。从本质上来讲,会展组织者的主要业务重在有效地把买卖双方组织到一起,增加展贸双方参加会展的兴趣和价值,但在当今形势下,特别是危害国际安全事件频发,安全意识高度紧绷的情况下,大型的人员集散形成安全隐患。因此,利用网络技术,展开O2O(Online to Offline)方式办展、网上虚拟会展、网络销售或其他利用网络资源的形式,有效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聚集,更加程序化、制度化地对会展进行管理和运行,备受青睐。

5 会展发展的全球化、集团化趋势突显

欧美会展业加速了资本的运作、基层的扩张来谋求全球的发展,这些会展强国或大国,通过投资、收购、兼并等手段扩张和重组会展资本,形成了展览公司集团化趋势。究其根本,会展规模直接导致会展效果和效益,因此会展的大型化趋势导致了会展发展的全球化以及基本运作的集团化趋势。发达国家通过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大会展规模,用会展带来的效益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会展公司集团化的结构,我国已有一些民营会展项目相继被海外公司收购。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篇4

一、国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城市中建设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首先出现在法国。自从1833年的巴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条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系统后,迄今已经有近182年的发展历程。经过百年探索、研究、改良和实践,其技术水平已完全成熟,并在国外的许多城市得到了极大发展,并已成为了国外发达城市市政建设管理的现代化象征和城市公共管理的一部分。

——法国。法国由于1832年发生了霍乱,当时研究发现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对于抑制流行病的发生与传播至关重要,于是第二年,巴黎市着手规划市区下水道系统网络,并在管道中收容自来水(包括饮用水及清洗用的两类自来水、电信电缆、压缩空气管及交通信号电缆等五种管线,这是历史上最早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型式。近代以来,巴黎市逐步推动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在19世纪60年代末,为配合巴黎市副中心的开发,规划了完整的综合管廊系统,收容自来水、电力、电信、冷热水管及集尘配管等,并且为适应现代城市管线的种类多和敷设要求高等特点,而把综合管廊的断面修改成了矩形形式。迄今为止,巴黎市

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于晨龙 张作慧

区及郊区的综合管廊总长已达2100公里,堪称世界城市里程之首。法国已制定了在所有有条件的大城市中建设综合管廊的长远规划,为综合管廊在全世界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德国。1893年,原德国在前西德汉堡市的K a i s e r-Wilheim 街,两侧人行道下方兴建450米的综合管廊收容暖气管、自来水管、电力、电信缆线及煤气管,但不含下水道。在德国第一条综合管廊兴建完成后发生了使用上的困扰,自来水管

破裂使综合管廊内积水,当时因设计不佳,热水管的绝缘材料,使用后无法全面更换。沿街建筑物的配管需要以及横越管路的设置仍发生常挖马路的情况,同时因沿街用户的增加,规划断面未预估日后的需求容量,而使原兴建的综合管廊断面空间不足,为了新增用户,不得不在原共同沟外之道路地面下再增设直埋管线,尽管有这些缺失,但在当时评价仍很高。1964年前东德的苏尔市(Suhl 及哈利市(Halle 开始兴建综合管廊的实验计划,至1970年共完成15公里以上的综合管廊并开始营运,同时也拟定在全国推广综合管廊的网络系统计划。前东德共收容的管线包括雨水管、污水管、饮用水管、热水管、工业用水干管、电力、电

缆、通讯电缆、路灯用电缆及瓦斯管等。DOI:10.16116/j.cnki.jskj.2015.17.012 50 特别关注

The Special Focus 智慧城市建设

——西班牙。西班牙在1933年开始计划建设综合管廊,1953年马德里市首先开始进行综合管廊的规划与建设,当时称为服务综合管廊计划,而后演变成目前广泛使用的综合管廊管道系统。经市政府官员调查结果发现,建设综合管廊的道路,路面开挖的次数大幅减少,路面塌陷与交通阻塞的现象也得以消除,道路寿命也比其他道路显著延长,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于是,综合管廊逐步得以推广。

——美国。美国自1960年起,即开始了综合管廊的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从技术、管理、城市发展及社会成本上看,建设综合管廊都是可行且必要的。1970年,美国在White Plains 市中心建设综合管廊,其它如大学校园内,军事机关或为特别目的而建设,但均不成系统网络,除了煤气管外,几乎所有管线均收容在综合管廊内。此外,美国具代表性的还有纽约市从束河下穿越并连接Astoria 和Hell Gate Generatio Plants 的隧道,该隧道长约1554米,收容有345KV 输配电力缆线、电信缆线、污水管和自来水干线,而阿拉斯加的Fairbanks 和Nome 建设的综合管廊系统,是为防止自来水和污水受到冰冻,Faizhanks 系统长约有六个廊区,而Nome 系统是唯一将整个城市市区的供水和污水系统纳入综合管廊,沟体长约4022米。

——英国。英国于1861年在伦敦市区兴建综合管廊,采用12米×7.6米的半圆形断面,收容自来水管、污水管及瓦斯管、电力、电信外,还敷设了连接用户的供给管线,迄今伦敦市区建设综合管廊已超过22条,伦敦兴建的综合管廊建设经费完全由政府筹措,属伦敦市政府所有,完成后再由市政府出租给管线单位使用。

——日本。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始于1926年,为便于推广,他们把综合管廊的名字形象的称之为“共同沟”。东京关东大地震后,为东京都复兴计划鉴于地震灾害原因乃以试验方式设置了三处共同沟:九段阪综合管廊,位于人行道下净宽3米高2米、干管长度270米的钢筋混凝土箱涵构造;滨町金座街综合管廊,设于人行道下为电缆沟,只收容缆线类;东京后火车站至昭和街之综合管廊亦设于人行道下,净宽约3.3米,高约2.1米,收容电力、电信、自来水及瓦斯等管线,后停滞了相当一段时间。

一直到1955年,由于汽车交通快速发展,积极新辟道路,埋设各类管线,为避免经常挖掘道路影响交通,于1959年又再度于东京都淀桥旧净水厂及新宿西口设置共同沟;1962年政府宣布禁止挖掘道路,并于1963年四月颁布共同沟特别措置法,订定建设经费的分摊办法,拟定长期的发展计划,自公布综合管廊专法后,首先在尼崎地区建设综合管廊889米,同时在全国各大都市拟定五年期的综合管廊连续建设计划,在1993~1997年为日本综合管廊的建设高峰期,至1997年已完成干管446公里,较著名的有东京银座、青山、麻布、幕张副都心、横滨M21、多摩新市镇(设置垃圾输送管等地下综合管廊。其它各大城市,如大阪、京都、各古屋、冈山市等均大量地投入综合管廊的建设,至2001年日本全国已兴建超过600公里的综合管廊,在亚洲地区名列第一。迄今为止,日本是世界上综合管廊建设速度最快,规划最完整,法规

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其他国家。如瑞典、挪威、瑞士、波兰华沙、匈牙利、莱比锡、俄罗斯(前苏联等许多国家都建设有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并都有相应制定规划的计划。

二、国内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规划

——台湾地区。在台湾,综合管廊也叫“共同管道”。台湾地区近十年来,对综合管廊建设的推动不遗余力,成果丰硕。台湾地区自1980年代即开始研究评估综合管廊建设方案,1990年制定了“公共管线埋设拆迁问题处理方案”来积极推动综合管廊建设,首先从立法方面进行研究,1992年委托中华道路协会进行共同管道法立法的研究,2000年5月30日通过立法程序,同年6月14日正式公布实施。2001年12月颁布母法施行细则及建设综合管廊经费分摊办法及工程设计标准,并授权当地政府制订综合管廊的维护办法。至此台湾地区继日本之后成为亚洲具有综合管廊最完备法律基础的地区。台湾结合新建道路,新区开发、城市再开发、轨道交通系统、铁路地下化及其它重大工程优先推动综合管廊建设,台北、高雄、台中等大城市已完成了系统网络的规划并逐步建成。此外,已完成建设的还包括新近施工中的台湾高速

铁路沿线五大新站新市区的开发。到2002年,台湾综合管廊的建设已逾150公里,其累积的经验可供我国其它地区借鉴。

——北京。地下综合管廊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第一条综合管沟于1958年建造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下,鉴于天安门在北京有政治的特殊地位,为了日后避免广场被开挖,建造了一条宽4米,高3米、埋深7—8米、长1公里的综合管沟收容电力、电信、暖气等管线,至1977年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时,又建造了相同断面的综合管廊,长约500米。

——天津。1990年,天津市为解决新客站行人、管道与穿越多股铁道而兴建长50米,宽10米,高5米的隧道,同时拨出宽约2.5米的综合管廊,用于收容上下水道电力、电缆等管线,这是我国综合管廊的雏型。

——上海。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人行道下建造了二条宽5.9米,高2.6米,双孔各长5.6公里,共11.2公里的支管综合管廊,收容煤气通信、上水、电力等管线,它是我国第一条较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2006年底,上海的嘉定安亭新镇地区也建成了全长7.5公里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另外在松江新区也有一条长1公里,集所有管线于一体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此外,为推动上海世博园区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道路开挖带来的污染,提高管线运行使用的绝对安全,创造和谐美丽的园区环境,政府管理部门在园区内规划建设管线综合管廊,该管廊是目前国内系统最完整、技术最先进、法规最完备、职能定位最明确的一条综合管廊,以城市道路下部空间综合利用为核心,围绕城市市政公用管线布局,对世博园区综合管沟进行了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构筑服务整个世博园区的骨架化综合管沟系统。

——广州。2003年底,在广州大学城建成了全长17.4

公里, 51 地下管廊篇

断面尺寸为7米×2.8米的地下综合管廊,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单条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

——其它城市。除此以外,武汉、宁波、深圳、兰州、重庆等大中城市都在积极规划设计和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项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进一步推动了政府决策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决心和信心。但十多年来,我国在对综合

管廊的研究和实践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国外一百多年的历程,我国无论是在投资规模、建设技术、资金筹措、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设规模。总体来看,国内目前已建综合管廊的规模还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规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潜在的市场规模还很大,一旦时机成熟,综合管廊就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另外在综合管廊的使用功能上,国外对如何满足城市各类管线的集中敷设技术研究已经很成熟,除了传统的电力、电信、自来水管线以外,还可以把燃气管道、污水管道、垃圾输送等各种设施共同布设在内。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刚起步,除了电力、通讯、自来水和热力管道外,其他城市管线基本还不能同时敷设在内,仅有的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中的煤气管道也是单独一室分开敷设的。因此在综合功能的研究上,国内还有很长路要走。

2、建设技术。地下综合管廊在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建设经验,但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刚开始,主要包括:(1规划技术。规划中相当重要的是准确地预测管线的未来需求量使地下综合管廊在规划寿命期内能满足服务区域内的管

线需求,在推定未来需求量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城市的特性和发展的趋势。

(2设计技术。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在国外发达国家都有相关的设计规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技术,但目前国内相关规范还不完善,在实践中都是借鉴国外的技术。但是,由于在管线特

性、施工技术、材料性能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各个国家之间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上还是得按照我国的现状特点,研究制定相关设计规范以实现对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的标准化管理。

(3施工技术。在国外地下综合管廊的本体工程施工一般有明挖现浇法、明挖预制拼装法、盾构、顶管等,而从国内已建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来看,多以明挖现浇

法为主,因为该施工工法成本较低,虽然其对环境影响较大,但在新城区建设初期采取此工法障碍较小,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今后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推广,施工工法也会趋于多样化,地下综合管廊与其他地下设施的相互影响也会加大,对施工控制也会逐渐提高要求,因此研究相关技术已成为了当务之急。

(4信息化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生命线走廊,收容的管线种类多样,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管理与监控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地下综合管廊的监控包括对运行中的管线安全状况的监测,以及对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环境的检测,避免内部环境因素对设备管线的影响及对工作人员的伤害,从已建的地下综合管廊运营状况来看,国内在研究信息化监控方面与国际水平较接近,但也有差距。

3、建设资金。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的来源总体呈现政府投资为主,积极寻求多元化投资的特征。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属于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带有公共产品性质,投资大、回收期长,这些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地下综合管廊投资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也在积极寻求多元化、市场化运作模式。随着国家对城市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模式的日益重视,伴随着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地下综合管廊的多元化投资模式也将取得突破,BOT、PPP 等融资模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与国外成熟的综合管廊的融资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4、管理模式。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廊项目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职能定位直接决定了它的发展和所能发挥的作用。国外对综合管廊设施的定位是社会公共产品,与城市道路、下水道、公园等公共设施处于同等地位,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它的管理归属部门也有统一的规定。而相比国内,综合管廊的职能定位较模糊,更没有国家统一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建成后的综合管廊的归口管理也较混乱,从目前来看,有属于城市道路管理部门的(浦东张杨路综合管廊,有属于政府管理部门的(世博园区综合管廊,也有属于各开发公司管理的(松江新城综合管廊等。因此,当前对我国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职能定位的研究上须加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篇5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举办者的性质不同,会议可分为协会会议、公司会议、政府会议等,其中会议市场最重要的客源是()A.协会会议 C.政府会议

B.公司会议 D.政治团体会议

2.对展览会进行分类,按展览会性质,可以分为贸易展和()A.定期展 C.室内展

B.不定期展 D.消费展

3.“上海羊毛服装展销会”与“广东2010最佳摄影作品展示会”最大的不同在于()A.是否室内场地 C.是否经商务部批准

B.是否现场销售 D.是否实现创新

4.展览公司致力于一个或几个行业的专业性会展项目,做深做大这些展会,这种经营战略为()A.个性化战略 C.差异化战略

B.集中经营战略 D.市场竞争战略

5.属于展会现场管理的内容有()A.项目管理 C.物流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D.硬件设施管理

6.进行会展项目调研,选出人员在街头用笔记进行实时登记的方法叫做()A.二手资料调查法 C.现场观察法

B.询问法 D.实验控制法

7.国际展览联盟(UFI)要求国际性展会应该有___的国外参展商以及___的海外观众()A.20%,4% C.30%,5%

B.4%,20% D.5%,30%

8.随着会展产业的发展,会展中心出于前瞻性的考虑,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主要的措施为()A.应用各种通讯手段 C.提供周全服务

B.建立智能化的网络系统 D.留出预留地

9.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是由国外三家大型会展企业联合成立公司对其设计并投资兴建,最终由该公司负责场馆的经营运作。这种会展场馆建设的管理模式为()A.行业协会管理 C.政府管理

B.企业自主管理 D.合作管理

10.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展会,在观展项目的设计中要注意()A.鼓励普通观众的参与 C.专业观众的组织

B.展会现场的人气

D.展会现场的低价促销活动

11.对于目标参展商而言,()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A.观众 C.专业观众

B.普通观众 D.协办单位

12.负责会展项目的开发、策划、营销的人员,属于会展人力资源构成中的()A.拉动部分 C.核心部分

B.辅助部分 D.边缘部分

13.会展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中的E2C指的是()A.会展企业对会展企业 C.会展企业对政府

14.中国会展网网站属于()A.会展综合信息网 C.大型会展网站

B.会展中心网站 D.会展企业网站 B.参展企业对交易商 D.会展企业对参展商

15.目前国内普遍实行“价格双轨制”,即对国外、国内参展商的报价不一样,这种价格策略属于()

A.统一折扣

C.特别折扣

B.差别折扣 D.现金折扣

16.冬季与夏季“达沃斯论坛”分别在哪个国家举行()A.瑞士,美国 C.日本,瑞士

17.会展物流的主体是()A.会展组织者 C.观众

B.参展商 D.会展场馆 B.瑞士,中国 D.瑞士,日本

18.评估会展的规模主要看()的数量以及展览会面积的大小。A.参展商 C.主办机构人员

B.专业观众

D.参展商和专业观众

19.公司员工因工作、生产或销售等表现优异而获得免费外出的旅游,称为()A.会议旅游 C.展览旅游

B.奖励旅游 D.节庆事件旅游

20.办展单位赋予代理商在某一地区一定时间内的招展权,在该区域内不再有其他代理商为本项目招展,仅办展单位可在该地区招展,这种招展代理形式称为()A.独家代理 C.多家代理

B.排他代理 D.承包代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展览的展位一般可区分为()A.标摊 C.异形标摊

B.连位标摊 D.特装

22.会议按举办单位性质分类,包含了()A.公司类会议 C.协会类会议

B.宗教组织会议 D.非营利性组织会议

23.一般而言,一个展览项目按展出场地分类,可分为()A.单层展览 C.室内展览

B.双层展览 D.室外展览

24.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A.员工的招募 C.员工的反馈

B.员工的培训 D.员工的激励

E.员工的发展

25.网上展览会与传统展览会相比的一定优势体现在()A.信息的准确性 C.展出时间长 E.展出空间不受限

26.展会现场管理当中的安全管理,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消防安全 C.展品安全

B.人员安全 D.公共安全 B.成本低,效率高 D.观众的明确性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27.1894年莱比锡样品博览会被认为是现代贸易展览会的最初形式,是因为展览会期间以展示为主,不进行贸易活动。()

28.展会的承办者一般为企业法人,主要负责展会的具体运作以及运作过程中的具体事务。()

29.会展招展函的主要作用是向潜在商说明展会的有关情况,引起他们对观展的兴趣()

30.会展中心要提供餐饮休闲服务,所以酒店设施需要会展中心自己来解决。()31.虽然慕尼黑展览中心的设施一应俱全,但外观像一排排的厂房,展馆内也没有大理石的墙和花岗岩的地,缺乏气派,非现代会展场馆的特征。()

32.会展项目投资收益主要体现在会展企业的利润上,一旦做该项目的会展企业无利可图,就说明项目没有前途,有必要取消。()

33.某种意义上,企业的员工形象就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所以营造良好的环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任务。()

34.客户关系管理是一套应用软件系统,会展企业只要购买了软件并让技术人员管理,就能做好会展客户关系管理的工作。()

35.会展商务旅游是以参加某项会展活动为目的,同时参加旅游的形式。()36.会展电子商务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会展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的解决方案,提高其效益和效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37.Please shortly introduce what is MICE industry?

38.在会展策划工作中,科学划分展区与展位显得很重要。请谈谈划分展区与展位应遵循哪些原则和做法?

五、简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9.在项目策划当中,招展预算的编制是其中一环。请简述展会的直接招展费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0.为使会展更广为人知,办展单位应根据展会的特点和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情况进行合理的宣传组合。能采用展会宣传推广的常用手段有哪些?

六、案例题(本大题18分)

41.广交会又称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成为由政府主导、商会协办、企业化运作的世界知名展会。广交会的主办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广交会经历了50多年历史的发展。1957年在原中苏友好大厦举办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1959年迁至起义路陈列馆,面积达4万平方米。1967年周总理视察春交会。1972年广交会邀请到42位美商。1974年迁至流花路广交会大院。1980年广交会开始了对台贸易。1983年中外合资企业首次到会。1984-1985年,广交会获得意大利“国际墨丘利金奖”,西班牙“国际贸易奖”,美国副总统布什参观1985年的秋交会。1986年广交会斥资8000万元对场馆进行系统修改。1989年一年两届出口成交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会期由20天改为15天,新增了经济特区交易团。1993年实行“省市组团、按团设馆”的改革,共设45个交易团。1994年按“省市组团、商会组馆、馆团结合、行业布展”的方案组展,设六大行业馆,展馆及附属建筑物达18万平方米,到会客商超5万人,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加大招商力度。邀请国外知名工商贸易团体和高层贸易代表赴会。1999年获外经贸部授予自营进出口私营企业首次亮出自己的牌子走上前台。2000年广交会会期由15天改为12天,到会客商突破10万人。2001年广交会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2002年广交会改为一届两期,每期六天,两期内间隔四天。同时将参展的商品分类在两个时段分别展出。2004年启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占地41万平方米。2007年广交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设立进口展区。2009年展期由一届两期调整为一届三期,每期展览时间由6天缩短为5天,三期都在广交会琶洲展馆举行,流花路展馆不再使用。

请你根据品牌会展项目的要素和会展项目的品牌化发展步骤的理论来分析广交会的成功。

42.为使会展更广为人知,办展单位应根据展会的特点和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情况进

行合理的宣传组合,能采用宣传推广的常用使用手段有哪些?

《会展实务》试题(A卷)答案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B

2.D

3.B

4.B

5.D

6.C

7.A

8.D

9.D

10.B 11.C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D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21.(ACD)

22.(ACD)

23.(CD)24.(ABCDE)

25.(BCDE)

26.(ABC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7.会展,是会议、展览、节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由多个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制度或非制度的,目的是进行交易、传递或交流信息的集体性群众活动。

38.在划分展区与展位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和做法:

1、按专业题材划分展区;

2、有助于参展商的展出效果;

3、便于观众的参观和疏散。(展开)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9.M Stands for meeting, I stands for Incentive, C stands for conference, E stands for exhibition or event.40.常用手段包括:

1、广告,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综合性杂志、户外广告、互联网;

2、直接邮寄;

3、新闻宣传;

4、人员推广;

5、展会推广;

6、机构推广;

7、公共关系。

六、案例题(本大题18分)

41.请你根据品牌会展项目的要素和会展项目的品牌化发展步骤的理论来分析广交会的成功。

1、历史悠久,政府重视;

2、体制健康,与时俱进;

3、注重融合营销的力度,加大招商力度

4、更名合理,与国际事务接轨 42.1.广告,包括电视,报纸,广告,综合性杂志,户外广告,互联网,2,直接邮寄 3.新闻宣传,4,人员推广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篇6

浙江省宁波市提出要进一步壮大会展服务业,继续办好一系列品牌大型会展活动。威海市人民政府把“发展会展经济”写入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中,提出要加快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建设,高水平办好第二届国际人居节,打造会展经济品牌,推进会展业与旅游、商贸等产业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

佛山市提出要加快发展会展业,加强引导,整合现有展馆资源,扩大展馆的组合规模,加快大型专业性会展场馆的建设,与商贸旅游业形成联动;同时还强调,要加强与广交会等国家级综合展会的联系,推动会展与国家级或国际级峰会同步举行,重点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品牌会展。

深圳市在《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鼓励企业参与区域合作,实施“南融北联,东补西通”的合作策略。充分利用高交会、文博会及其他国际性和区域性展会,组织总部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以及市政府组团的国内经贸科技类会展,加快经济的发展。山东省日照市提出:“认真搞好沙滩节、茶博会、浮来山福寿文化节、五莲山杜鹃花节、岚山海货节等大型节会活动,积极开发海洋经济科技文化、水上休闲等国际性节会活动,构建区域性会展中心。加强与国内外展览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搞好会展人才的引进和专业培训,培育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会展业主体,推动会展业品牌化、国际化和集团化进程,培育出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会展品牌。”

郑州市以建设成为“中部会展之都、中国会展名城”为目标,依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加快会展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吸引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和域外会展企业来郑州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相关业务,提高展会的层次和服务水平。壮大会展企业规模,提高招展、组展、办展能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积极申办各类展会,巩固和壮大现有知名会展品牌,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实物会展和网络会展品牌。引进和培养会展人才,建立会展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企业资质评定制度。规范会展经营行为,提高会展服务水平。

长春市政府在《长春市服务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中提出,要不断发展壮大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会展业的带动效应来发展本市的经济,加快综合服务业的发展。河南省漯河市提出,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利用“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效应,培育专业会展。继续办好“中原食品节”,逐步办成全国性和国际性的食品展会。完善市科教文化艺术中心功能,积极承接区域性、专业性的会展,促进会展业的发展。

上海市提出要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加快推进与举办世博会相衔接的服务标准化,推进会展业的标准化建设,充分依托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上海的机遇,加强与国内外会展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迎接世博会的召开,重点推进与世博会相配套的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工业旅游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积极研究制定与实施旅游业信息化、旅行社服务等方面的地方标准,构筑完整的世博会旅游产品体系。为了准备和迎接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吸引外资投资展览业等。因此,上海市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把会展业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确定了将上海建成国际性会议展览中心的战略目标。

北京市提出,要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提升发展旅游会展业,建设成国内外旅游首选之地、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塑造国际一流的旅游会展城市品牌,通过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创建“时尚之都”的城市形象。北京市政府把展览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把国际性展览会作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产业。

重庆市政府以打造“重庆国际性会展城市品牌”为目标,政府大力支持办好中国重庆投资洽谈及全球采购会,积极引导和鼓励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会展活动的举办。

宿州市着力培育和发展会展经济,通过会展平台吸引国内外客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以大型会展为重点,以小型会展为辅助,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各类会展专业公司、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打造皖北农资第一会展中心。成都市政府提出,要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吸引国际会展公司及国外政府机构在蓉举办各类会展,以会展经济拉动成都服务贸易发展。

汕头市政府在《进一步加快发展汕头市服务业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依托现有特色产业,以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等专业展会为基础,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的合作,引进国内外资金和人才,加快发展以专业化、国际化为主的特色会展业,形成融会现代化物流、会展功能的区域性商务网络与物流中心。

南昌、九江、新余等市的政府部门纷纷把建设会展业等服务业提到重点发展的高度,提出要加快发展会展业。

四 政策体现会展业发展特点

1各城市保持地方品牌性特色

例如,辽宁省鞍山市指出要重点做好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论坛,服装、家具等商品展洽活动,打造玉博会、五金机电博览会等会展品牌;浙江省宁波指出要进一步壮大会展服务业,继续办好浙洽会、消博会、服装节等重大会展活动;河南省漯河市提出要继续办好“中原食品节”。

2强调办展水平的提高

保持原有会展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提高办展质量、品牌规模效应等。威海市指出,要在第一届国际人居节成功举办的基础上,进一步高水平地打造会展经济品牌。

3一些城市依托优势,纷纷计划建立大型的会展中心

例如,辽宁省锦州市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旅游业等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建设大型会展中心。

4促进会展业与旅游、商贸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会展业“1∶9”的带动效应,如佛山市提出要加速改善交通、酒店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商贸旅游业形成积极的良性联动;长春市在2007年举办了各类会展活动130项以上,会展业直接收入近10亿元,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收入925亿元;无锡市提出,要加速会展业与物流业、制造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的协调、互动发展。

5培育和打造国际化、专业化的品牌会展

例如,佛山市提出,一方面要加强与广交会等国家级综合展会的联系,发展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要重点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品牌会展,更加重视国际化和专业化。河南省漯河市指出,要利用“中国食品名城”的品牌效应,培育专业会展。宿州市从专业化着手,积极创造条件,办好中国宿州灵璧石文化节、中国宿州黄淮海地区农资博览会、萧县国画艺术节等。北京提出,要利用北京现代化的会展设施,依托国家级行业协会,积极争取国际会展举办权,打造科技、汽车、文化、服装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品牌。6逐渐重视会展的信息化建设

《关于加快佛山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建立佛山会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使佛山市成为行业信息发布中心;郑州市提出,要打造有自身特色的网络会展品牌。

7政府加大了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

一些城市政府纷纷出台法令文件等,指出要设立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会展业的扶持力

度,如厦门、青岛、佛山等。重庆市政府为了打造国际性会展城市品牌,大力支持办好中国重庆投资洽谈及全球采购会,政府积极引导和鼓励国际、国内有影响的会展活动在重庆举办。8利用港澳会展平台,加强国内会展业的对外交流

例如,佛山市利用自己地理位置毗邻港澳的优越性,同时抓住《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扩大实施的机遇,加强与国际著名展览公司的合作,同时引入国际会展经验和品牌,培育大型会展企业,大力提高本市会展业在策划、设计、招商和展览服务业等方面的水平;河南省漯河市提出,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逐步走向国际化。

9更加注重会展业的功能和形式创新

例如,无锡市政府提出:“充分发挥无锡市太湖博览会和各类会展场馆的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创新会展机制,举办多种形式的国际国内大型物流洽谈会、推介会和技术交流会。”

10强调区域合作性

例如,深圳市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实施“南融北联,东补西通”的合作策略,要以深港合作为核心,以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基础,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开拓异地市场。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鼓励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中部经济发展和东北经济振兴。充分利用高交会、文博会及其他国际性和区域性展会,组织总部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以及市政府组团的国内经贸科技类会展。

11重视会展人才的培养

例如,郑州市提出:“引进和培养会展人才,建立会展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和企业资质评定制度。”

五 会展法规内容变革与比较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篇7

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位于苏家屯区浑河新城, 沈苏快速干道南端, 距离沈阳北站、桃仙国际机场和市区均十余公里, 于2010年8月投入使用。展览区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 展厅总使用面积10.52万平方米, 可设国际标准展位5000个。综合行政会议区配套设施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 包括裙房 (会议中心、技术交流室、新闻发布厅等) 、商务写字楼、酒店等。行政会议区设800-1000人会议厅1个 (内部可灵活分割) , 600人会议厅1个, 200人会议厅2个。50人会议室9个, 贵宾会议室2个, 贵宾休息室2个。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以举办大型国际博览会、专业博览会为主, 同时提供商务服务、办公、物流运输、展装搭建、住宿等服务配套功能齐全的国际性、综合性、现代化、智能化的展览场馆。沈阳展览中心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展览馆结束了沈阳无法接待超大型展会的历史。目前已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沈阳2010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第十三届中国沈阳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等。

二、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作为增长极的培育条件

(一) 增长极理论概述

增长极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所作的《经济空间:理论与运用》一文。佩鲁指出, 一定时期内, 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相同, 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于某些主导经济增长的单位, 而这些单位所追求外部经济效果往往会集中于区域内区位好的地点, 成为地区的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增长极通过辐射效应、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作用。增长极的形成、发展, 将引起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 促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 依市场情形确立增长极

增长极开发模式的应用必须结合具体国情、区情、切忌盲目套用。增长极理论是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经典的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 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 诸如较为广阔的市场、通畅的运输网络、发达的城市经济、健全的城镇等级体系等。因此, 在落后区域实施增长极开发, 必须首先构建起当地的产业联系和空间联系, 并培育市场环境。增长极的区位选择和增长极的产业选择是培育一个成功的增长极必要的考虑因素。

因为沈阳国际展览中心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城市交通等都符合作为一个增长极应具备的条件。再联系会展业, 具有极强的空间扩散效应和大幅的产业带动效应, 是一个蓬勃发展中的行业。所以将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培育为一个增长极确实可行。

(三) 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对沈阳经济推动分析

1、加速城市增长极的发展。

因为会展经济本身具有综合效益性、非均衡性、公益与赢利的并存性、经济特色性等。按照经济发展指标的分类, 中心区域的指标最高, 并以中心向外逐步递减, 越是外围则经济指标越低。在极化—扩散效应的作用下, 中心区域对这些周边区域的影响具有跨地域性, 提高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和开发程度并最终建立起区域经济一体化, 以此来推动整个沈阳市经济的快速、同步发展。

2、加速城建推动城市功能完善。

一个城市想更好的为展会创造硬性条件, 不仅要完善相应的城市设施, 也要完善与会展业相关的产业配套设施, 以便为城市将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好的环境。以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为例, 为结束沈阳无法接待超大型展会的历史, 沈阳市政府出资8亿元建造, 专为展览行业量身订做。根据会展场馆发展的需要, 选址于沈苏快速干道南端, 距离沈阳北站、桃仙国际机场和市区均十余公里, 并对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周边的商场、餐馆、旅馆等进行整顿和扩建工作, 并且设立专线公交方便前往。

3、提高城市竞争力。

会展城市的建设和大型展会的举行必然带来城市设施的完善、自然环境的改善、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和资源的集聚等效果。大型展览和会议的举行在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时还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增加城市竞争的软实力。国际性会展活动的举行更使得会展举办地名声大噪, 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三、制约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 专业人才的流失

会展业, 一个被形象地称之为“城市面包”的行业, 正在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 给中国许多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 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却是会展人才的巨大缺口。在会展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形下, 会展公司忽视对人才的管理和储备, 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而作为沈阳大型的展览中心, 其人才流失现象颇为明显。

(二) 将自办展打造成品牌展会

根据展会举办时间上的特殊性, 沈阳一年大概只有一半的时间能举办展会。而沈阳国际展览中心的自办展被安排在了九、十月份, 正是国内外展会聚集的时期。参展商们的选择机会多了, 导致自展的人流量、信息流、资金流等达不到预期的设想, 从而削减了自展的知名度, 自展的发展缓慢, 为其成为品牌展增加难度。

(三) 档次低、带动性差

会展业乘数效应是会展经济效应的重要体现, 因此, 展览馆带动效益是会展业效益发挥的重要目标。一方面, 展览馆兴建的边际效益应能实现;另一方面, 通过办展会带动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 城市发展等效益 (出入境人次、就业岗位等) 也应得到体现。然而会展场馆没有得到充分的使用, 自身价值没有充分的体现, 带动效益亦没有明显的表现。

(四) 与国际接轨缓慢

沈阳展览中心目前的基础设施是较先进的。但是想要与国际接轨, 仍需要进行完善。曾经参展的参展商反映, 中心的网络信号不稳定, 很多宣传设备用不了;还有说中心周边的酒店太贵等情况。单是网络这一快, 与国内大型展馆相比相差甚远, 与国际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所以中心要与国际接轨, 场馆内部设施需要不断地完善, 场馆周边的配套设施也需要尽快的完善。

四、发挥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增长极作用的对策

(一) 流动人口带动旅游业发展

展览中心举办和承接国内外大型展会, 吸引了大量人流聚集在沈阳。在此期间, 利用现有的资源组成团, 号召来宾参观展会的同时了解满清发源地, 不仅观看了展会获得信息, 也游玩了解沈阳的历史, 从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 大量展会加快沈阳会展业发展

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众多展会, 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增加就职岗位从而拉动内需。随之而出的是各大会展类服务公司的建设, 加大沈阳会展业行业内的竞争, 从而使会展公司间的合作更为紧密, 促使沈阳会展业快速发展。

(三) 产业扩散加快周边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会展业的扩散效应, 带动旅游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共同发展, 吸引国内外各行各业商人来沈阳投资。从而会扩展资金链的延伸, 增加工作岗位;同时人流的增加使现有的一些设施需要改进和完善;却能够减少政府等机构部门对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量。

五、结论

借鉴《印象刘三姐》关于增长极理论的应用, 首次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会展经济上进行研究。以沈阳市政府出台的关于会展的政策为依托, 利用场馆定期举办各类国内外展会, 进而加快沈阳市会展经济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沈阳会展经济的发展战略计划, 提升沈阳的知名度, 提高沈阳在国内外城市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黄林.区域性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研究—以川南城市群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 2012 (5)

[2]蒋家宁.浅谈会展经济特性与都市功能的提升[J].前言, 2012 (9)

[3]刘泰超, 李长奇.基于增长极理论的区域发展研究与探讨[J].山西建筑, 2014 (7)

[4]郭慧萍, 徐萍.沈阳会展场馆发展研究[J].北方经贸, 2010 (12)

国际国内会展产业发展历程及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篇8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会展经济;影响因素;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会展行业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重要的新兴产业。2015年全行业在上年调整的基础上再次取得较快增长,其中经贸类展览2612个,比上年增长7.8%,总展览面积787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8%。

一、影响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政策制度和行业规划方面

中国会展行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制度建设不断深入,但在政策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难以对会展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与引导,宏观层面的政策扶持与推动也难以及时到位。其次是没有建立全国统一的会展行业协会,行业规范及行业自律严重不足。第三是各城市、展馆间竞争大于合作,横向联系很少,缺乏有序的协调和沟通,城市、场馆间有效的相互合作更加缺乏。

2.会展企业运作方面

近年来,中国会展行业运作水平逐步提高,整体效益不断提升,但与世界会展强国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一是重场馆建设,轻会展管理运作,很多城市深知会展行业对整体经济拉动作用为1:9,不惜用巨资新建场馆,但没有投入应有精力做好运营。2015年,全国有44%场馆的租馆率低于10%。二是急功近利,忽视培育会展品牌。会展企业及场馆多着眼于当前,热衷于多办展,却不注重优质展览品牌的培育,殊不知会展行业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品牌展。

3.宏观经济方面

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会展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与会展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宏观经济减速,对会展业发展带来一定副作用。同时,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清理官办节庆活动,各地纷纷压减庆典、论坛等的数量及投入,此举对中国会展业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据测算,2011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3016亿元,较2010年增长21.5%;2012年较2011年增长16.1%;2013年较2012年增长10.6%;2014年较2013年增长8.5%。由此可见,随着今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向下压力的不断加大,会展业增长亦趋于平缓。

4.会展企业及专门人才培养

国内会展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尤其是会展活动的策划、营销、管理和运营等,对会展企业及专业人才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各类大型展会多由政府主导完成,展览企业很难有快速成长的空间。与世界展览强国相比,国内会展企业的办展主体地位十分薄弱,无论是规模还是能力都明显不足。至于展览专业人才方面,更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5.国民素质

会展经济是一个全民参与的经济。和其他产业相比,会展产业接触的社会群体广,除了参展商、参会者、专业观众、媒体等核心群体之外,还有大量的民众参与其中。会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客流,同时,国民素质的高低也影响着会展经济持续长久发展的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国内会展经济的有效策略

1.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会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推进区域之间、会展经济与社会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在国内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推进会展经济产业,强化其社会影响力,推进城乡之间会展经济的互动发展,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促进生态环境实现自我修复,为国内会展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

2.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管理体制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事关会展行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会展行业应该抓住这个难得机遇,着重解决好诸如建立展览业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制定全行业发展规划、组建全国性统一行业协会、具体落实扶持的财政、税收及金融扶持政策及简政放权、简化办展审批程序等重大事项。

3.创新发展,拓展互联网+等会展业新途径

展会具有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聚合的特点。移动互联网可以在重构商业价值、拓展服务边界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使会展行业获得革命性的改变。展会可大力推进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及公众号、APP等新技术手段。而展览信息平台化也应该成为展览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还可以使用全国、地方和企业展览信息交易平台,为未来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以及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展览业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4.强化办展主体,培育会展人才

强化会展公司等主体对于会展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的重要性认知,积极组建动态会展人才库,开发会展人才继续教育平台,强化会展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应当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会展人才培养,确保人才培养方式与地方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将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为国内会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5.加强社会宣传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国内会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公益宣传,基于电视、网络和报刊杂志等公共平台,对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加大力度对会展知识进行普及和宣传,强化社会群体对会展活动的认知,推进国内会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推进国内会展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应当准确把握影响会展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并结合当前社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国内会展经济发展新策略,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加强会展人才培养,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会展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全面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进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铁成,刘力.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07).

[2]瞿莉娜.中国会展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上一篇: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活动征文下一篇:学生《傅雷家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