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花草小学一年级作文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天的花草小学一年级作文(精选9篇)

春天的花草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1

一、作文与写作

要分析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需要分清“作文”与“写作”这两个概念。“作文”与“写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混为一谈。

人们常说写作文, 写作文可以拆开成“写”与“作文”。“写”为动词, “作文”为名词, 这样拆开就会发现这里的 “作文”一词与“写作”一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实“作文”与“写作”两者之间是一个量与质的关系。《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写作”的解释为“写文章 (有时专指文学创作) ”[1];对“文章”的解释为“ (1) 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2) 泛指著作”[2];对“作文”的解释分为两种, 一种“作”为动词:“写文章 (多指学生练习写作) ”[3], 另一种“作文”为名词:“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4]。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可以发现“作文”是一个练习的过程, 练习是为了达到“写作”的水平, 达到能够完成一篇篇幅不很长的作品或是一本著作的水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分学段的, 对小学1—2年级学段提出具体要求:“1.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 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5]显然小学一年级就进行“写作”教学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属超纲。

二、写作与写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有不同的名称。 第一学段 (1—2年级) :写话;第二学段 (3—4年级) 和第三学段 (5—6年级) :习作;第四学段 (7—9年级) :写作。 每一个学段的课标要求是不一样的, 那么写作与写话在课标上有哪些不同呢?

上文中已经提到写话阶段的要求, 这里不再重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对第三学段写作的要求:“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 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根据表达的需要, 围绕表达中心, 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 丰富表达的内容。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写记叙性文章, 表达意图明确, 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 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 做到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 写常见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 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 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进行改写。 7.根据表达的需要, 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 修改自己的作文, 做到文从字顺。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 互相评改作文, 以分享感受, 沟通见解。 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 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6]

首先, 从篇幅上, 写作的要求明显增多, 并且要求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 其次, 写作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写出思想, 而写话则重在培养兴趣。 再次, 相较于写话, 写作提出了文体的要求并且要求学生学会缩写与扩写。 最后, 写作额外提出了练习的时间、篇幅、次数的要求, 这些都是写话中没有的。 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完成这样高要求的学习任务吗?

三、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以上论述仅能够证明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是一个超纲的要求, 那么在小学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到底是否可行呢? 写作是一个“采集—构思—表述”的过程, 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同时, 学生写出的文章好坏也与其知识的储备积累的多少有关。 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 写作的一大障碍是该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储备足够多的字词, 也存在会说不会写的情况。 这是以往在小学低段作文教学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通过学习, 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否会影响一年级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呢?

(一) 一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一个转折时期, 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在生理方面有自控能力较低、注意力易分散、理解能力较低等特点。 由于以上特点, 在这一时期的学生并不能够静下心来观察周围的事物, 对教师的讲解也并不能够完全准确地理解, 因此并不能够完成写作过程中的采集写作素材的部分。 同时因为自控能力较低, 这一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对每个问题或事物进行良好的长时间的思考与分析, 而注意力易分散更是会导致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被周边事物吸引, 从而中断思考。 这同样不利于完成写作过程中的构思整篇文章的部分。

由于一年级学生生理方面的特点并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采集”与“构思”部分, 因此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行性是不大的。

(二)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与写作练习的可行性

一年级是学生由“依附父母“的“小霸王”转变为“独立生活”的“小个体”的过渡时期。 学生在心理上需要一个适应期, 这一时期的学生会因为例如被同学欺负或是听不懂课程而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是一个较枯燥的过程, 很多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 在小学一年级, 这个可能存在负面情绪的时期, 进行写作训练可能会造成学生更强的抵触心理。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想要进行写作练习的可能性亦是不大的。

由上述论证, 可以看出,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在一年级进行写作练习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作文能力, 亦可能在日后的作文教学中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但这并不代表小学一年级不可以进行作文教学。 那么,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以便解决学生日后写作难的问题, 在小学一年级应该展开怎样的作文教学活动呢, 下文将进一步进行分析。

四、小学一年级应该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收集材料的能力, 培养构思能力,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以及培养表达能力都是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但是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活动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需要培养的并不是上述的写作能力, 而是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 为后期的作文教学做铺垫性的、准备性的作文教学。

(一) 培养兴趣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 强行提前进行写作训练并不是良好的开端。 虽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已经被说过千万遍, 但对于每一个初学者来说, 培养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开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提出:“对写话有兴趣, 留心周围事物, 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 ”[7]如果学生没有建立起用文字表达自己想法的兴趣, 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出现语言缺乏色彩, 如同记流水账一般乏味的现象。因此在小学一年级的作文课上, 教师可以不急于让学生提笔练习, 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激发学生对上作文课这件事情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将作文教学与阅读及口语交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进行铺垫式的作文教学。 例如, 多鼓励学生读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体会用文字所表达事物的乐趣。 再如, 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表达自我感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作文教学并不应该急于催促学生为了写作而写作。 打好基础, 为后期的提笔练习做好准备工作才是该阶段学生需要的作文教学。

(二) 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近几年, 一个热门词汇引领着整个语文教育界———语文核心素养, 这其实是重提双基。 但过去的双基更加侧重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层面上, 现在重提双基则加入了以前忽视的人文性。 教育本身, 一为教书, 二为育人。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 也应该在教书的基础上,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语文课堂,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格。 尤其是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该阶段的学生心智都不成熟, 如同一张白纸。 因此他们所想象的事物很多都是不符合逻辑, 是天马行空的, 该阶段的学生是需要成年人进行引导的。 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 仅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够的。 下图是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中的一段话:

这段看似让人哭笑不得的文字, 却令人感慨颇多。 这段文字不仅逻辑不通, 用词也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飞速发展, 经济、文化、政治都在不断进步,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通过一些事物, 间接地接受一些正确或不正确的信息, 从而导致学生写出与上述段落类似的语句。 如果学生出现这类问题, 在作文教学中, 课上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鼓励学生将心中所想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 每周请2到3名学生讲述一个自己编的小故事, 在帮助学生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 亦可了解学生心中所想, 及时纠正学生思维中的错误;课后可以推荐学生看一些科普读物, 多与大自然接触, 让学生减少与媒体不必要的接触, 同时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端正三观, 避免使用一些错误的词汇。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以上两点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训练。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时期习惯了以游戏为主的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帮助学生练习。 如造句接龙, 教师给出一个情景, 并让每一位同学设想在这个情景下会发生的事情,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用简短的句子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 并请学生逐个读出自己的句子, 以此丰富整个情景。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结语

虽然教育一直在不断改革, 但是教书育人的初衷是不变的, 不能因为目标的提高而不断超前教育, 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有时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最终适得其反。 作文教学如此, 其他语文教学亦是如此。 揠苗助长的故事众所周知, 但仍然有很多人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选择不顾后果的不适合学生发展情况的超前学习。 我国的教育方式被世界称之为“中式教育”或是“精英教育”, 但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出现了不少被人们称为“死读书”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并不能做出很好的成绩, 反而一些在学校里成绩一般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社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进行不适合的超前, 真的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不败的成绩吗?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李娜.谈谈小学低段写话兴趣的培养[J].大庆:作文成功之路 (上) , 2014, (12) .

[4]姚晴.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5.

[5]高敏.小学低年纪写话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14.

春天的花草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2

我闻了闻,都可香了。我就问妈妈:“妈妈,这些花都有什么作用呀?”妈妈说:“宝宝,你知道什么是蜂蜜吗?那些蜂蜜都是小蜜蜂慢慢的采过来的,小蜜蜂,它飞的时候是嗡嗡嗡的,像唱歌一样,它们的家离这里都很远,我希望你也能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我赶紧跑了进去,看见旁边有个牌子,上边写着:爱护花草树木。看过之后,我自言自语道:“我要采花。”我刚要摘一朵大红花的时候,小明走过来了,就对我说:“喂!请你不要摘花,难道你没看见旁边的牌子上写上了爱护花吗?”我又说:“这么漂亮的花,你不采,你傻呀。”小明说:“花和草都和我们一样的,也是有生命的,我们呼吸的时候,都是花的功劳呀,所以,我劝你不要采花。”

小学一年级拼音的情境教学 篇3

此文主要是依据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上册, 探索有效的拼音教学方法, 主要是采用情境教学来教小朋友认读拼音, 阐明在情境中学习字能够有效地提升小朋友们的认读拼音的兴趣和主动识字识的愿望。并且新修订的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单元的第一课都是独立的识字课文, 并且大多采用学生喜欢的韵文形式, 易于朗读。并且内容都是以每个主题形成整合单元的。这样就说明了识字教学在低年段教学的重要性, 之所以这样设计, 就是想为识字创造优美并富有趣味的意境,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而识字最基本的工具有时我们课本中首要出现的拼音, 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后面的识字和阅读夯实基础。所以, 探求有效的拼音教学方法是迫不及待, 这就特别需要我们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征, 创造有趣的学习情境, 这样才能打动他们, 让他们快速有效地掌握这一项基本功。

一、小学一年级的学情分析

1、心理特征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5-7岁左右, 他们虽然年龄不一, 可是都只是刚刚从幼儿园毕业 (不排除个别未上过幼儿园的经历) 入学不久, 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天真烂漫, 每个人的思想, 品德都不成熟, 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 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 对于学习就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 学习目的还未明确, 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2、学习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每个阶段既含有上一阶段的特征, 又有下一阶段的萌芽, 但是每一阶段总是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这些特征是从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如经过大量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想象思维为主, 但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已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1]根据小学生这样的思维特征, 一年级的生字教学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所以在生字的教学的时候, 作为教师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要活泼起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去创造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简单的机械重复。另外,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时间段也非常短。心理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许多知识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无意识记忆。[2]如果只靠死记硬背, 可能当时是记住了。课后或者第二天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老师发现生字教学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原因还会误解为学生不认真, 没有花心思好好复习。其实反思一下, 除了这点可能性的因素, 在教学中不妨转变教学观念, 创设适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可能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当下拼音教学的现状与不足

拼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鉴于此,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思维特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拼读兴趣, 培养他们自主探知的强烈意识。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 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3]但是以往的拼音教学中往往体现不了这一点, 教师枯燥无味的反复重复“aoeiu”, 不仅学生学得吃力, 根本就达不到最基本的p拼读能力要求。特别是声母和韵母相拼的时候, 任你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不容易分清辨认。简单的两拼音节都容易出错, 更别说三拼音节和复韵母、前后鼻音了。不管教师要求学生反复地读记多少遍还是会出现错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具体性、形象性、情绪性、动作性和创造的特点。所以, 要想有效实现拼音的教学, 教师就特别需要正确的教学策略。对于策略的解释, 根据《现在汉语词典》对策略有三种解释: (1) 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 (2) 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3) 讲究斗争艺术, 注重方式方法。[4]由此定义可知, 策略是人们在不同的现实情境中, 考虑条件的各种可能性, 针对具体的问题和情况, 为达成目标或者目的而提出的方式、方法和途径。这里所说的策略既包含原则性与指导性, 而且更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的特点。

三、情境教学的方法

根据研究表明, 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动机是附属内驱力。所谓附属内驱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指个体为了得到长者们 (如家长、教师) 的赞许或认可, 而表现出来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5]这仅仅是一种心理上需要获得认可的深度需要。它既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 也不是把学习的成功看做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手段。他之所以学习是为了要从长者处获得赞许和认可。所以教师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认可, 增加他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创造合适的有趣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故事情境, 把拼音教学当做一个语文乐园

拼音教学我认为要做到行之有效, 那就一定要把它当做一个整体, 不能割裂, 把教学融汇在情境故事中, 这样小朋友才会爱听, 才会高度集中精神。比如声母《dtnl》这一课, 我就设计的是小朋友路路赶着他的宠物猪去参加拼音城堡的联欢会。显而易见的是, 路路手里拿着的那根小棒就是“l”的形, 而他嘴里发出赶猪的声音自然而然就是“n”的音, 借助这样一个新颖有趣的开端, 就引出了小朋友们的兴趣, 当时他们的反应是特别激动, 争先恐后地抢着告诉老师答案。后面“d”和“t”学习自然是顺理成章了, 去参加联欢会肯定会有节目啊。那敲队鼓就引出了“d”的学习, 鼓声好听把小鱼也引得跳舞, 这样“t”的形和音又顺其自然地出来了。那这样一节课下来小朋友的收获肯定比老师在上面干巴巴地讲, 学生在下面不断机械式地重复有效的多。那既然看了表演, 我们也得表演节目啊, 小朋友的兴趣就上来了, 拼读的游戏开始了, 他们也不会觉得读起来十分无聊了。

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 就是复韵母的学习, 我们以往习惯跟着课时, 拆分学习。我在教学的时候就尝试“ai、ei、ui、ao、ou、iu、ie、ue、er”作为整体出现, 用一个故事把它串联起来。因为我看过一个故事叫《爱丽丝梦游仙境》, 所以我就借助里面的情节, 把这九个复韵母拿出来编造了一个故事, 去引出小朋友的初步认知。故事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爱丽丝, 她是一个有着稀奇古怪想法的女孩儿。她呀, 托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 我们一起去大声地读出来吧! (出示单韵母课件, 生齐读三遍。) 爱丽丝最会变魔法了, 拿着她的魔法棒一挥, 就让这些单韵母互相交上了好朋友, 变成了ai ei ui、ao、ou、iu、ie、ue、er!像这样, 两个单韵母合在一起组成的新韵母,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叫做 (单韵母) 爱丽丝特别贪玩, 忘记了自己还要去参加魔法女王的生日宴会。等她醒悟过来的时候忽然, 她大叫“噢, 天哪!要迟到了!” (这里就引出了ao) 于是, 她拔腿就跑。结果一不小心爱丽丝掉到了一个大洞里面, 一直往下掉, 往下掉……是掉进无底洞了吗?想到这里, 爱丽丝吓得大叫:ei ei ei。她一直往下掉啊, 掉啊, 突然, 砰--咚!她一下子掉到了一个泥坑里。她立刻跳起来, 往上一看:一片漆黑!四周黑乎乎、空荡荡的, 她吓得哇哇大哭起来:ui ui ui, 谁来救救我呀!忽然她摸到一个凉冰冰、硬邦邦的东西, 吓得她抓起来。呀, 是莲藕 (ou) , 原来这个泥坑里长了好多莲藕呢!爱丽丝摸摸自己的肚皮说, 有点饿了, 先吃吃东西吧!于是她吃了一根莲藕, 然后在水里游啊游 (iu) , 突然发现两边的石壁上竟然有一根绳子。她大笑, 耶 (ie) !有办法了, 于是聪明的爱丽丝沿着这根绳子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出了这个洞。一抬头, 发现天都黑了, 月亮 (üe) 都爬出来了。糟糕了, 爱丽丝捂着耳朵 (er) 哭了起来, 这下肯定错过了宴会, 回家要被骂死的。爱丽丝沮丧的回到家, 妈妈看着她浑身脏兮兮的, 摸摸她的耳朵 (er) 说, 乖孩子, 回来就好。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穿插着要学习的复韵母, 同时贯穿着一些音节, 这样让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就能够促发他们的好奇心, 不至于太干瘪。对于音节的拼读和识字的学习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2、发挥想象, 编儿歌

有些字母的形状比较好记忆, 可以联系我们日常生活编出许多朗朗上口的儿歌, 这样比直观地反复死记硬背会有效许多。比如“a”:圆圆脸蛋扎小辫这个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e”水中一只鹅, 可以激发学生想象水中鹅的倒影;“一个门洞nnn, 两个门洞mmm, 既形象生动, 又便于区分”;“一根拐杖fff, 一个伞柄ttt,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能力”;“右下半圆bbb, 左下半圆ddd, 右上半圆ppp, 左上半圆qqq, 简单容易记忆, 并且清晰, 一目了然”。还有很多, 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 慢慢总结归纳出来的。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因为老师的夸奖和鼓励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嘉奖。

3、闯关游戏, 碰出智慧火花

而每次的单元复习我就会整合成游戏闯关的形式去检验小朋友的掌握情况, 这样比单纯的检测多了一些趣味性。小朋友们也特别愿意去参与, 而不再是把它当做是一种硬性的负担。就拿一年级上次的拼音单元复习二来说, 根据课本上的设计, 我综合了一下, 一共设计了五个关卡。第一关就是“谁能过目不忘”, 为了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学过的拼音也是需要能背诵, 那最基本的就是把学过的声母和韵母顺序背诵, 我进行抢答式的比拼, 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背诵, 这样学生的竞争心理就被激发, 争先恐后地举手。这样就容易让课堂形成一种活跃的氛围。第二关“谁是最佳小能手”, 这一关是考察小朋友对字母的熟记程度和动手能力, 所以很多小朋友都特别愿意去展示他们的才艺, 用一个简单的道具凭借自己方法去发挥想象, 创造了许多奇迹。第三关“连连看”, 这个游戏在网络上特别流行, 我借用它寻找同类项的思维让学生在拼读的基础上去认知事物, 根据事物的属性找打他们的好朋友, 这样就比单一的连线有趣得多。不然, 小朋友的速度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提前完成了就容易开小差。而我这样集中处理, 采用游戏的方式就容易高度集中, 有效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最后一关是“摘苹果”, 考虑到小朋友们动嘴动手又动脑, 一节课下来也会产生疲惫感, 所以最后的环节我就采用轻轻松松的游戏, 能认读对生字, 并且品读出来, 就能摘到满框的红苹果回去, 同样也可以在老师这里换取礼物。因为刚刚小朋友已经高度兴奋过, 这个游戏的缓冲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心理, 所以他们很乐意积极地参与, 不仅仅是有奖品的诱惑和吸引, 更重要的是这种游戏的情境能够发挥他们的智慧。在集体参与和个人竞争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实现他们的价值, 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当然, 作为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语文教师来说, 这些观点肯定存在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发掘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觉敷:《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2]《小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2013年版第2期。

[3]张大均、吕达:《教师心理素质与专业性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李晓东:《小学生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 (修订版)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张大均、吕达:《教与学的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爱护花草作文300字一年级 篇4

公园真漂亮啊!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就连一丝风也没有,一座座高山巍然屹立,山顶上还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小亭子。一片片树林绿油油的,一群群大雁急急忙忙从南方飞回来。

山脚下,小草绿油油的,五彩缤纷的花朵,一丛丛,一簇簇,有深红的,有粉红的,有桃红的,还有淡黄的,鲜艳极了!美丽极了!一群群蝴蝶翩翩起舞,一团团小蜜蜂嗡嗡嗡地唱着歌。

春天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5

走过花丛我隐约听见花儿们在闲聊……

“迎春姐姐,你的花真美呀!”小草羡慕地说。

“春天,我只能开一个春天……”迎春有一丝忧伤。

“是啊,春天来了,现在是阳春三月了……”小草喃喃道。

“迎春姐姐,不必担心,我们一起盛开,也一起枯萎吧!”在一旁不言不一直沉没不语的桃花开口说话了。

“桃花妹妹,我们就快乐地度过这个春天吧,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下一个春天来临,好吗?”迎春笑笑。

“好啊,那样有姐姐陪伴,我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或许,春天并不那么美好……”小草轻声地说。

春天的花草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6

关键词:创新素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教育领域方面,科学技术更体现一个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知识就是财富,那些高度创新的知识更是无尽的财富。因此在对教育进行不断的改革中,创新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地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因此当前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而创新素质就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必须从儿童开始,从基础开始。在此我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创新素质

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要渠道,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只有那些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想象力非常丰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些都是培养良好的创新素质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老师不能好好爱护并加以培养,就无从谈创新素质。因此,老师应进行创新性教学,以启发探究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向创新性思维方向发展,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学习拼音字母、识字、阅读课文是三个主要内容。我就从这三个内容各举例说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方法。如学习拼音字母“h”,出示投影(一个小男孩坐在椅子上喝水,椅子的形状像声母h),指导学生看图:这幅图跟我们要学习的h有什么联系。根据我的启发,学生自主地把图和字母进行对比,说椅子的形状像声母h,椅子背就像h的“l”,坐的弯角像h的“┓”。我把字母h和椅子投影重叠在一起,然后让他们自编口诀记忆h,有的说“像张椅子hhh”,有的说“男孩喝水hhh”,等等。h是一个抽象的字母,如果老师单纯地教学生怎么读、怎么写,学生很快就会遗忘,像上面的这种把抽象的字母和形象的图画结合起来的教法,减轻了记忆的难度,发展了形象思维,再让学生自编口诀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形象思维能够反映事物的形象特征,我国汉字中许多字都是象形字,如果在学习汉字时与相对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生字“山”,在旁边画一座山,让学生观察字与图的相似之处,这样学生就能对“山”这个字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要求用“山”组成不同的词,再用“山”或含有“山”的词语说一句话。组词说一句话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很好的方法。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组词,从不同的内容进行表达,努力思考,想出与众不同的词语或句子,形成良好的创新性思维,为今后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切的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基于一定的模仿和再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或再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文《别说我小》是一首儿歌,主要表现小学生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读通儿歌后,让他们自主选择最喜欢学习哪一节,然后根据学生的要求来学习哪一节。在理解儿歌后再让学生比较这三节诗哪几节的句式是一样的,哪一节和哪几节的句式不一样,让学生自主去观察比较,去发现问题。讨论交流出结果。(第2、3节句式相同,第1和2、3节句式不同)问:“谁能把第2节的句式换成第1节的句式,或把第1节的句式换成第2节的句式?”同桌互相讲座交流再指名说,这一环节其实是让学生掌握这首儿歌的结构规律,为下面的模仿写儿歌做好准备。接着让学生再想想除了课文中说的“会”穿衣、洗脚、擦桌、扫地等外,自己还会做什么事。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内容来说说,比如“劳动、生活、学习”等方面来说,最好用上句式(A:我会……;B:我会……,我会……;C:我会……,我会……,我还会……)3种中的任一处来说。课文中是“我”对爸爸、妈妈、奶奶说自己会做这么多的事,你还可以对谁说自己会做什么事呢?最后让学生试一试能不能也当个小诗人写一节或一首儿歌。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一教学实例从句式的模仿到内容的创新,不但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碰到类似课文(如第三册的《春风吹》、《轻一点,再轻一点》)就能比较自主地运用学习方法主动学习。

在教学第二册课文《乌鸦喝水》后我提问:“除了课文中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这一提问使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发散自己的思维,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有的学生说用吸管吸,有的说找一个袋子或碗等把水倒在里面,……学过《司马光砸缸》后有的说搬来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有的说大家一齐用力把缸推倒,……学过《皮球浮上来了》后有的说用一个网把皮球兜上来,有的说拿来手电筒照明皮球的位置,再根据位置就容易捞上来,……也许学生的有些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有些是看法欠周密的,但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的创新思维在闪光。

二、结合课外读物,培养创新素质

1. 把课内知识引申到课外读物中去。

课堂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主要渠道,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课外存在的一切都充满着无尽的遐想。因此把课内的教学引申到课外,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知识更丰富,创新精神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创新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就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好奇心是我们进行探索的动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知识学习课外知识,促使学生多观察我积累知识,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进而从中发现秘密。许多课外读物的出现正好为学生解决了不少难解之谜。如教学“云”“彩虹”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天上为什么有云、有彩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课外的《选学读本》或《十万个为什么》中去找答案,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去观察。曾有人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这就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2. 推荐阅读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绘本。

现在适合一年级的课外读物很多,除了经典的童话故事外,还有很多画面精美、内容生动的绘本。《大卫上学去》系列,学生看到大卫上课铃声响了还在外面玩、上课吃口香糖、画画的时候在桌子上乱画等各种行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此时,学生的思维会很活跃,我“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卫还可能会做什么很可笑的事?”学生有的结合生活,有的想象大卫还可能会做的事。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很会创造,有的说:“上课坐累了,他就跑出去玩了。”有的说:“下午上课他就趴在桌子上睡大觉了。”还有的说:“老师请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说:‘老师,我要拉大便。’”……又是一阵大笑。(当然,笑过之后他们并不会去思考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所以老师要引导他们去认识对错。)再如:看《爷爷一定有办法》,每当看到要重新利用准备废弃的物品时请学生说说还可以用来做什么;看了《石头汤》后,可以让他们想象讨论还可以煮什么汤。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正是在发散思维中,我们才看到了创新思维最明显的的标志。”此外,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交流后可以提供有关“一题多解”的读物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更灵活,从而更好地发展创新能力。

三、结合课外活动,培养创新素质

课外活动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活动,学生大多乐于参加,因为课外活动的范围广,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天地。

给学生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后,我让学生课外想象创造第二次狐狸又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站在树枝上接下来故事会怎么样。有的学生编的结尾是乌鸦“吃一堑,长一智”,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没有上狐狸的当,还想出办法惩罚了狐狸;有的学生编的结尾是乌鸦“秉性难移”,再一次上了狐狸的当,结果连自己的孩子也被狐狸当作美餐了,等等。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谈不上创造。爱因斯坦还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第二册语文有一首诗《画》,学了画之后,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对诗的理解,有的学生用图画诗的景物,有的学生用表演动物方式,有的学生用朗诵的方式,还有的用第一人称来写《画》的意思。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创新素质自然也就不同,老师要爱护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创新方式,使其得到长远的发展。

春天的花草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7

今天我学完舞蹈,妈妈说带我上山看风景,因为老师布置的最后一项作业是:去大自然看春天有什么变化。所以妈妈带我去山上,吃完饭妈妈让我做一份试卷,做完试卷我读了半个小时的书,妈妈 就带我去山上了。春天的变化可真大呀!冬天的时候山上是光秃秃的,现在山上的白玉兰开花了,冬青树也发出了新芽,还有小草都发芽了。还有一棵叫出名字的树开出了黄色的花。还有一对新人在照 婚纱照,因为天气很暖和,所以他们在外面照。

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

春天的校园作文

一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8

一、立下规矩, 营造氛围

一年级小学生特别好动, 持久性差, 在班里开展阅读活动, 相互间容易受到干扰, 所以, 一开始, 在班上开展阅读活动时必须立下严格的规矩, 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首先, 要严格要求学生摆好正确的朗读姿势, 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 而且有利于长时间阅读姿势的保持。

其次, 要关注学生阅读时的神态, 通过比一比, 夸一夸的方法, 把专心致志读书的同学树立为榜样。让大家明白, 读书不但要姿势好, 还要做到全神贯注。

再有, 还需讲究阅读活动的组织方式。考虑到一年级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 有时候在书里看到好笑的内容, 就会忍不住笑出声来, 有的急于将这个笑点告诉同学, 影响了同学的阅读, 破坏了整个班级的阅读氛围, 所以阅读课还需要安排一定量时间的读后交流, 相互交流不仅让同学们分享了阅读收获, 更是孩子们内心的需要。

二、立足课堂, 教会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 曾经说过:学习过程中, 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 得之于课外阅读占多少, 大概是三七开吧, 也就是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因此, 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经常性阅读指导。

一年级小学生首先学习有声朗读, 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朗读时声音清楚响亮, 不拖音拖调的习惯。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朗读时, 往往因为读得不熟练, 在集体朗读时往往会形成一种拖腔拖调的“唱读”习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从学生开始学朗读起, 就应让小学生多听课文录音,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 优美的示范朗读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后再帮助学生扫清字句障碍, 理解意思, 再教会学生朗读时, 正确把握句间停顿, 这样反复训练, 熟练了, 就自然而然具有不读破句, 字正腔圆, 语言流畅的能力。

三、师生共读, 长期坚持

“凡事贵在坚持!”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我在班里创设读书的大环境:

1、不断更新班内的图书角的图书, 利用午读时间进行阅读

2、教师要以身示范, 与生同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 培养其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 ——这些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博览群书, 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 要让学生热爱读书, 教师首先要爱读书, 要让学生背诵的古诗, 自己首先能够倒背如流。

3、常读书给学生听

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少, 有意注意的时间短, 而且, 让他们读书很容易疲倦, 因此应该提倡教师读书给学生听, 这样做, 不仅可以延续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 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 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去阅读。

四、亲子阅读, 多向交流

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不只是教师的责任,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动家长, 开展亲子阅读, 对孩子来说, 是一种学习手段,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现在小学生的家庭生活都被电视电脑, 甚至是手机和ipad的娱乐游戏紧紧包围, 如何有效开展家庭亲子阅读, 我进行了精心的布置。

1、跟家长沟通

因为现在的家庭都重视孩子的学习, 都希望孩子能多读书。所以, 家长都非常支持。

2、做好阅读记录

我给每个孩子发一本阅读记录本, 家长可以在上面写上孩子的家庭阅读情况,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我每周收一次, 并且在班上做一个评价, 表扬坚持阅读的孩子, 提醒没有上交记录本的孩子, 对于家长记录得具体详细地, 则进行重点评价或者单独交流, 从家长在阅读记录本上的反馈来看, 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因为老师的督促都会变得更自觉认真, 缺乏的还是持久性, 所以对于阅读记录的点评必不可少。

3、定期布置必读必背的内容

提供选读书目, 鼓励家长根据孩子的能力, 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书。

4、在班级QQ群里组织讨论

让家长之间相互交流亲子阅读经验与阅读书目, 横向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家长对孩子读书的关注度。

春天的花草小学一年级作文 篇9

当我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参加考试时,我就发现了读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很自信地跟我说:“全会,很简单,肯定100分。”可是结果却让我很意外,很多会的题目也错了,于是我亲自读题目让一些学生做,结果全正确。因此,致力于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是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没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即使知识学得很扎实,但到真正要自己去理解题意的时候往往会出错;而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往往都能发挥出自身的真正实力。所以,指导一年级学生先读懂题意再解题,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正式学习认字,而且很少有自觉去学习的习惯,所以他们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往往是会等待他人帮他们理解题意。当他们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多时候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答题,如果不对读题能力加以培养,很多学生会习惯于凭主观判断,这样,很难解题。

二、应对策略

习惯的培养往往比学习更重要,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读题习惯就是被忽视的一种很重要的习惯。我们应该从一年级起就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读题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 端正态度,认真读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解题首先要会读题,因为他们识字不多,而且第一次真正走进数学,还没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概念,所以要做到正确读题会比较困难,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能力间接决定了解题的正误,因此会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一年级学生存在极大的潜能,一切都未定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去发掘,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 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经常看了后面内容就忘记前面的内容,而学生对于图片上出现的内容却多会记得很完整。而且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很好,只是逻辑推理的能力很欠缺。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画,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读题教学的效果。

3. 学会转换,把握重点

思维定势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中仍然出现了它的身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根据感觉直接写出答案。所以,帮助学生减弱这方面影响,无疑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4. 交往学习,坚持训练

学习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交往而产生,然后再回归个体,这让我们得以构筑教室中的“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小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不断锤炼。

上一篇:春天的声音的散文下一篇:以中秋节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