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1

1、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突出了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习惯影响着人的能力与性格的发展。就学习习惯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笔算教学中教材设计了“森林医生”的改错题,可使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认识的同时领悟到“计算时要细心”。再如,解决问题中,放手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方法多样化,并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法、评价伙伴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思考,进而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鼓励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2

一、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态度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向、效果、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儒家历来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儒家理论中关于学习态度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勤奋好学。学习的首要要求便是好学。儒家要求学习者首先要有一个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子路在《论语》中首次出现便是在“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这样的场景中。另外孔子提倡“疑思问”、“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要求学习者能够“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 做到“有若无、实若虚”, 坚决反对那种“亡而为有, 虚而为盈”的虚假态度。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 儒家非常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好学乐学精神。孔子曾说:“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有一次叶公向子路打听孔子, 子路不知该如何描述自己的老师, 回来后告诉了孔子, 孔子自己的概括是:“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和对弟子的要求是一致的, 那就是要把学习看得比吃饭、睡觉还重要, 要做到废寝忘食地勤奋学习。正因如此, 孔子在看到宰予昼寝后, 对他很失望。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对宰予昼寝一章有这样的论述:“儒学一贯强调勤奋, 坚决反对懒惰, 《论语》中还屡有对‘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等的斥责, 直到康有为仍把‘禁懒惰’作为‘四大禁’之首。”可见从孔子到康有为的儒学家们对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的重视。

二是专心有恒。儒家所强调的另外一个学习态度的范畴就是要有一颗恒心、一个顽强的意志。它能战胜学习中的困难, 让学习者能够有足够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 坚定不移地达到最终目标。《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这里曾子直接提出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 因为他负担沉重, 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 同时路程遥远, 到死方休。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上要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不能半途而废。所以孔子对学有恒心、孜孜不倦的颜渊极力赞赏, 感慨地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并称赞他说:“吾见其进, 未见其止也!”孟子所说的“舍则失之”正是不能有恒的弊害。“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 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荀子在《劝学》篇中更是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宋代儒学家朱熹指出:“《书》曰:‘为山九仞, 功亏一篑。’……盖学者自强不息, 则积少成多;中道而止, 则前功尽弃。其止其往, 皆在我而不在人也。”强调学习不可间断。

当今, 随着社会的商业化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丰富, 学习者面对众多的学习渠道更应该秉持好的学习态度, 做到好学乐学、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学习方法

儒家的学习方法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范畴。

一是广取博收。广取博收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人的知识、才能和道德不是天赋的, 是靠后天学习发展起来的, 要积累广博的知识基础, 就要博采诸家, 重视点滴知识的积累。孔子提倡博学:“君子博学于文。” (《论语·子罕》) 也就是要广泛地学习各种文化典籍, 吸收与存储大量的书本知识。同时孔子认为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 还要超出书本的范围, 多见、多闻、多问、多识, 这些都是博学的基本功。“多闻, 择其善者而从之, 多见而识之, 知之次也。” (《论语·述而》) 也就是说, 多多地听, 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 全记在心里, 这便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次序。《中庸》中提出的学习方法中, 也是把博学放在第一位的, “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宋代儒学家张载强调勤学博文的重要性, 他说:“孟子亦只言存养而已。此非可以聪明思虑, 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语文, 以求义理。”意思是存心养性的功夫并非由聪明思虑之力所能生效, 必须通过广泛地学习来寻得义理。所以他又说:“勤学所以修身也, 博文所以崇德也。”为什么要勤学博文, 因为“学愈博则义愈精微”, 可见张载认为要想明义理, 必须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上。历代的儒学大师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建树, 和他们学习初期的博学根基有很大的关系。后儒学者对博学内容进行了论述。朱熹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 修已治人之方, 皆所当学。” (《朱子语类·卷八》) “博学之, 是学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事也。” (《颜元·存学编·卷一》) “不阅四方上下, 则不知何者为中;不鉴古今中外, 则不知何者为宜;不穷飞潜动植, 鬼神物怪, 则不知人道;不遍考诸子各教, 是非得失, 则不知圣教。盖物多连贯而成者, 不博及群书, 不能明一义;不为普通学, 不能事专门。但泛滥而当知归, 勿流荡而至忘返耳。” (康有为:《孟子微》卷六《贵耻第十四》) 同时, 儒学家也指出, 博学不是毫无目的地眉毛胡子一把抓, 博学要有方向、有中心、有标准, 正如荀子所说:“多而无亲, 博学而无方, 好多而无定者, 君子不与。” (《荀子·大略》) 也就是说学习如果只求多而没有中心、方向, 爱好实施变化, 这样学习的人是不值得肯定的。

博学的范围在古今当然有很大差异, 但作为一种学习方法, 对今人仍然适用。学习越是广博, 获得的知识越多, 思维就越活跃, 视野就越开阔, 想象就越丰富, 对于问题的学习与研究, 就能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 更好地进行理性认识, 发展智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不能进行广泛地学习, 则必然会孤陋寡闻, 知识经验甚少, 也就不能丰富自身、提高自我。

二是循序渐进。循序渐进既是一种学习方法, 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最早是被孔子用作教学方法的。颜渊赞叹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可见孔子在教学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客观顺序, 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施教, 这也可从《论语·学而》:“赐也, 始可与言《诗》也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中体现, 孔子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在教学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 在学习中也应贯彻实行。荀子认为为学必须循序渐进, 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呼诵经, 终乎读礼。” (《荀子·劝学》) 汉代儒学家王充也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河冰结合, 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 非斯须之作。干将之剑, 久在炭炉, 铦锋利刃, 百熟炼厉。” (《论衡·状留》) 宋代的张载说:“若始求太深, 孔自兹愈远。” (《张子语录中》) 强调学习伊始不要搞的太深太难。宋代朱熹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这一概念, “请问循序渐进之说?曰:以二书言之, 则先《论》而后《孟》, 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 则其篇章文句, 首尾次第, 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并且对循序渐进进行了举例说明。朱熹在介绍读书之法时多次提到学习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到高的规律, 他所:“比如登山, 人多要至高处, 不知自低处不理会, 终无至高处之理。” (《朱子语类》卷八) 并且要求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制订学习计划, 严格遵守, 他说:“立一个简易可常的课程, 日日以此积累功夫。”

循序渐进之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当今教育中, 教学中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知识储备循序渐进;作为学习者也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自主学习, 制订学习计划, 由浅入深, 量力而行, 不能贪多务广。

三是学思结合。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他主张学思并重, 如果学思脱节就容易产生一些弊病。关于这一点西方哲学家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 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说法是惊人的一致。可见, 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 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 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同时, 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 “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 以思, 无益, 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 可见思考如果不以学为基础就只能是空思冥想。当然学也离不开思, 思有助于学。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他说:“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在这里不仅强调了思考的必要, 而且隐含了独立思考的价值, 他主张读书者必须有疑、存疑, 即使对于儒家经典也应如此:“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 (《孟子·离娄上》) 后儒学家在治学中一直秉承者孔子、孟子的学思结合的思想。朱熹、王夫之等都有一些关于学思的论断, 并且能在治学过程中实践它。朱熹主张“熟读精思”, 他认为读书“如吃果子一般, ……须是细嚼教烂, 则滋味自出”, 并且还要能背诵,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这之后就要“精思”, 反复思考寻绎文义, “这功夫须用行思坐想, 或将已晓得者再三思省”。王夫之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他认为:“学非有碍于思, 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 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船山遗书·四书训义》) 学思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儒家学思结合的学习思想, 是经实践证明的符合学习规律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但现代教育让学生学的多, 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很少, 因此儒家的学思结合的思想对当今教育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四是身体力行。中国古籍中关于力行的记载出现很早, 《古文尚书》中就说:“知之匪艰, 行之惟艰。”《左传》中也有:“非知之实难, 将在行之”的说法, 可见力行的重要性。身体力行是对自己“已知能知”的学习经验进行检验的行动、行为和实行的过程。

孔子在强调学思结合的同时, 又强调学习必须与“笃行”相结合, 孔子所说的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为、行动, 更主要的是把学到的应用到道德修养中。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论语·卫灵公》中有子张问行的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 行乎哉?立, 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 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荀子继承了孔子重行的思想, 他说:“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故闻之而不见, 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 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 虽敦必困。” (《荀子·儒效》) 宋明理学集儒家修养理论之大成, 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哲学理论体系, 也是一套完备的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实践在宋明理学中得到很大重视。朱熹说:“知、行常相须 (相互配合、相互依赖) , 如目无足不行, 足无目不见。论先后, 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 (《朱子语类·卷九》) 他还说:“故圣贤教人, 必以穷理为先, 而力行以终之。” (《朱文公集》卷五四) 可见, 儒家教育家普遍重视力行, 因为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是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无论怎样的道德认识, 最终都要付诸道德行动, 并且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和境界。

现代教育逐步重视对实践环节的教育和实施, 强调学习实践的重要性, 加大了实践力度, 这种思想和儒家身体力行的学习思想是一致的, 是对儒家身体力行学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现在有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这是现代教育应当加强的方面。

摘要:在儒家的教育思想中, 学习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以来的许多儒家学者都对如何学习作详细的探讨。儒家关于学习态度的主要要求就是勤奋好学、专心有恒。影响较大的学习方法有:广取博收、循序渐进、学思结合、身体力行。

关键词:儒家教育思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6.

[2]焦循.孟子正义.北京:中华书局, 1987.

[3]朱子文集大全.北京:中华书局, 1936.

[4]王先谦.荀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88.

[5]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修养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6]李如密.儒家教育理论及其现代价值.北京:中华书局, 2011.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尊重善待 因材施教 互帮互助 科学培养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采取单独辅导、结对子帮扶、课间英语互动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消除英语学习恐惧心理进而建立学习自信心,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

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教学方式不科学,学习兴趣低下

众所周知,初中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黄金时期。而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化、全方位、全面性的学习环境便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众多教学实践也证实了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真正的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然而,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很多英语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知识溶解量,通常会采取“一刀切”“传教士”式的授课方式,试图通过题海战术来强化知识点。进而来实现高分数和高升学率。这种简单粗暴、统一僵化“只求分数不问素质”的教学方式,通常会将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归结为学困生脑子不灵活、反应速度慢等,此外,在繁重的授课任务重压下,很多教师往往忙于班级优质生的培养,而疏忽了对学困生的培养和提升。这就导致了学困生陷入“一步赶不上,十步望不见”的尴尬境界,而长期成绩得不到提升也会加剧学困生自我否定的速度,严重者会自我放弃“破罐子破摔”。

(二)缺乏高效优质学习环境,动力不足

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同时还受教育者的情绪、态度、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应因学困生一时回答不上问题或不能及时完成作业而训斥、侮辱甚至殴打。而应通过深入了解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积极主动的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制定目标,进而达到促使其“脱贫”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很多学困生由于成绩不理想,常常被同班同学看不起,有些教师也将他们看作是导致班级平均成绩下滑的“催化剂”“毒药”。这种在班级里受同学、教师冷落,在家里受家长斥责的孩子,由于心理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常常会产生厌学情绪。更有甚者可以会由于逆反心理太强,而以扰乱课堂纪律为乐,由学困生逐步堕落为问题少年。

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促进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教学手法,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条件。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成绩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自身没有掌握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困生具体的学习薄弱环节,为其提供层次鲜明、科学有效、立体全面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在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同时,逐步培养和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英语疑难点系统化、条理化,帮助学生将易混淆知识点做对比,从而来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

此外,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精讲多练,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供学生们思考、交流、探讨。如教师应选取一些简单易记、语法简洁的知识点,让学困生进行回答,并且在学困生回答正确时,给其一个“VERY GOOD”的口头奖励,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学困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同时也为其主动回答问题构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与学困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分组、双人、个别训练等方式,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让学困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营造氛围,因势利导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映像、音像、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可观、可想、可操作的真实英语学习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例如:让学生每天轮流在黑板上写一句英语名言,让英语学习好的学生在课前领读英语,在课外成立英语学习互动小组等,这不仅能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看到英语、处处听到英语,同时,也为学困生借鉴别的同学的良好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创建了良好的平台。此外,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你追我赶”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此外,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困生的具体学习弱点,因势利导,及时帮助学生疏导知识盲区、思维死角,让学困生在弥补不足、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如对于朗读水准较好的学困生,教师可以事先帮助他们预习新课内容,让他反复根据音频资料朗读。而后,让其在早自习上领读全班同学,这不仅能满足学困生的表现欲、增强其英语自信心,同时,也为其英语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三、结束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端正态度,不应将学困生看作班级的包袱,而应尊重他们、积极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应从学困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方面去积极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的同时,逐步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海霞.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有效学习 [J]. 《中学教学参考》,2012(06).

[2] 张秋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5).

[3] 郭金孝.初中英语教学中学困生问题的探索[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0).

[4] 李粉英.试谈英语教学中的"学困生"[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7).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4

学习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学习上的综合表现和能力。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习行为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学习态度:对学习比较固定的看法,认识、情绪和目的。

学习兴趣:指对学习的情绪反应和情感倾向,是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学习认识:指对学习的看法和理解,是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的基础。

学习目的:指通过学习的帮助希望达到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学习行为: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结合表现和反应,及大脑、身体、实践等方面。

学习习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特有的、具个性化的行为方式,分好的学习习惯和坏的学习习惯。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学习方法:指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技术式的行为,目的是为获得更好的学习结果和效率。

学习成绩:指学生在学校课程的测验和考试中反映的成绩,但更应注意学生本人对学习本身的理解,行动的质量和结果。

学习目标:指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始前对结果的预测及期望,它包含的方面是多层次的,有对学习成绩的期望,有对学业内容的掌握的估计,还有对学习后获得的期望。

学习计划:为完成学习目标而设定的规划和计划,指学业课程内容的安排和计划,是完成学习目标的物质基础。

学习秩序:指学生在安排学习活动内容所采取的步骤和顺序,合理的学习秩序对于理想的学习结果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环节:指学习行为具体实施时每个行动的工作单元。

阅读:是对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的最初的学习过程。阅读能力和质量对学习结果影响很大。很多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由于审题不清就下手,结果导致错误,就是阅读习惯不好而造成的。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好阅读的技巧和节奏,所以阅读的效率不高,请看阅读的详细说明,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精读:指非常认真和仔细的阅读方式,对于需要很好掌握的学习内容来说,这种方式是首要的,也是必要的。在复习的时候需要精读,在理解概念和定理的时候需要精读,尤其是在做练习的时候,就更需要反复地读。很多学生还没有审好题意就下手做,很简单的题也搞错了,其结果可想而知了。还有对于你手中的课本来说,除了页码可以不看,其余所有的字和文章都应该是被你精读过的。

粗读:由于阅读内容对于阅读者来说要求不高,只需要大致掌握,所以阅读速度较快的阅读方式。通常在阅读课外读物的时候,粗读的方式会更适合一些。

玩:其实是学习的另外一种特殊方式,玩通常是人在释放压力时候的一种学习状态。

玩是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玩的内容、方式、效果对一个人和学习的影响都很大。所以聪明的人有聪明的玩。而不是瞎玩,乱玩,任性地玩。

玩有若干方式,但不是绝对区别的,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比如喜欢完电子游戏的同学一开始可能只是一种娱乐性的活动,但随着认识的改变,可能会变成学习性玩。但是玩是正常学习生活的积极补充,玩不好,学习也不会好。但是玩不好更多是说有些同学不能控制自己,玩的过度就是不合适的玩,对学习就会有不良的影响。

娱乐性玩:是一种纯粹以放松为目的的活动。比如玩电子游戏等。

学习性玩:是一种以增强自我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比如一些课外活动、考察等。

兴趣性玩:是一种以兴趣和爱好为主的活动。比如书法、音乐、健美等。

交流:这是一个思想交换和提高的过程,它不仅体现在与外界的交流,也与本身的交流有很大的关系。有提问、讨论、思索等方式。

学习能力: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行为中的操作水平,它不仅受个体条件制约,同时受主观认识的影响。它包括三个方面:个性、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

个性:包括自信心,自制力,意志力,上进心,责任心等。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5

高唱

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自控能力的强和弱,会直接影响到人生的成败,态度是你自己去控制的,不是说端正就能端正的,所以我们要去锻炼提高对诱惑的忍耐力,练好了,你就是强者。

但是,就算练不好也不全怪你。因为每个人都有其惰性的,没人喜欢枯燥的学习的,你控制好了就可以事半功倍了,你的时间就会比别人更充裕.。

“我要读书”和“要我读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现在学习的目标和目的是为什么?这很关键,你应该常常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为了自己的美好前途。”或者再升华一些:“为了家庭,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世界。”

现在的世界是强者生存,弱者就会被淘汰,这是很正常的规律。所以,如果自己技不如人,不必自责,更不能自馁或者心存嫉妒。而是要抓紧时间,去提高自己。这个问题,想通了就行。

探讨了学习态度的问题之后,我们就要探讨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了。

学习方法,说白了,就是提高我们学习效率的方法。然而好的学习方法不是在每一个人身上都适用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向别人请教,而不是任何人所能直接教给你的,这是个融汇贯通的过程。所以在此,我只能向大家提出一些我的建议。关于学习,我总结了以下七条: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态度决定一切

4、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5、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6、学习别人

7、课外知识不可缺

首先是“学习未动,兴趣现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兴趣能够促使人在某一方面有更多的精力和探索欲望。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然而对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首先树立远大的理想,有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往往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往往忽视心理上对学习成绩的巨大影响。其实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自信心不是无端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自己要有过硬的本领和扎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自身能力,就是说要有“真功夫”。

第三,态度决定一切。这一点不多讲,前面已经说过了。

第四,“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学习不是为了炫耀,不是为了考满分。学习是为了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不会被淘汰,同时也是对我们生命价值的提高。在学习中,一定要踏实,决不能“想当然”,要确确实实地把知识掌握,把基础打牢。

第五,“考试过后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说道学习,难免要提考试。对于考试,我们不能将它看作一场“劫难”或者说是老师压迫学生的“武器”。我们要认识到,考试是对自我的一种检测,是提高自己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所以,在考场上作弊的同学,我想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考试的价值。可以说,他们在浪费着自己的生命。

那么对于考试,在考试结束后一定要分析试卷,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颇为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错题本,但现在我们只是用在英语这一门科目上,实在是可惜了。另外,满分的同学也不能自满,要找出答题的不完整、不准确之处,进一步巩固。要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针对自己较弱的科目,要加大力度。而对自己拿手的科目,也不能松懈,要持之以恒,做到按时复习,高效复习。

第六,说道“学习别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正所谓“不耻下问”,也就是说我们要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切不可骄傲自满,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也许正在你空欢喜的时候,别人在已经把你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看还是小气了点,该是:“三人行,皆为我师焉。”人人都有其长处,人人之长都需要我们去赞赏,去学习。

第七,“课外知识不可缺”。一个人不能死学,要将知识灵活运用,做到融会贯通。当然,许多同学到现在还不理解这句话。举个简单的例子:《湖心亭看雪》一课中反映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然而,如果你不知道那一年已经是清朝年间;如果你不知道崇祯的年号,你又如何了解作者的心思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将文学与历史结合在一起的事例。当然了,这些都是老师交给大家的,但如果没有老师呢?我们又该如何呢?这就需要我们补充课外知识。如果只是在死学课本,那么可以说你的学习是机械的,毫无灵活可言。而补充适当的课外知识,有利于我们更好,更轻松的学习。

另外,课外知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局限和范围。他是长时间的积累,而不是一朝一夕看一两本书而已。推荐方法:读课外书(包括各种文学、科学书籍、杂志)、上网查数据等等。

懂得学习的目的性和方法性,你将不会感觉学习是那么累的事了。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6

——— 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健身习惯的实践研究 前言:

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能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健身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求,成为一种习惯。具体表现为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健身主要包括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兴趣、体育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体育学习态度端正,参与健身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的形成。反之,良好习惯的形成,又能促进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也是保持课堂高效的有力保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态度与习惯,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对培养初中生健身习惯的思考:

2.1存在的问题与分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初中阶段的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关键时期,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敏感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要求进步,有求知意识,但同时存在着很不稳定及不成熟的特点。我校作为公办初级中学,首先面临的是生源参差不齐,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如对锻炼的意识仅仅是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即自由“玩”的基础上,对学习体育基本技术与知识常常表现为被动应付甚至是抵触情绪,对单调、强度较大的项目难以坚持,并普遍缺乏勇气与毅力;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体育行为习惯、自制力与自律能力较差的现象;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秩序较差及教学效率较低的现象,因此,根据我校目前学生的现状与特点,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习惯。

2.2、培养思路:

2.2.1以养成教育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觉健身的态度: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根据我校学生体育学习习惯较差以及课堂秩序较乱的现象,我认为首先要通过狠抓课堂常规来促进学生的自觉遵守体育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与自觉行为;同时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评价机能,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为学习态度纳入体育课的平时成绩,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与加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比例,以此来促成学生养成自觉健身的意识和习惯。

2.2.2、以引导为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健身兴趣:

现代课程所要关注的核心是引导学生的需求,不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则不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与健身的积极动机,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健身习惯的培养。然而初中学生虽然是体育学习的主体,但却又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成熟的主体,他们并不一定能够全面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体育需求,他们对体育需求主要反映在对学习与锻炼内容的选择上,如大多数学生主要从个人的兴趣出发,一般都愿意选择轻松的体育项目,而对一些单调的、需要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完成,但对促进身体发展与达成课程目标特别有效的内容却不喜欢。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需求加以引导和教育,如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二期课改理念,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健身兴趣。

2.2.3、以提高健身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健身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只有将学生从被动健身中解放出来,变被动健身为主动健身,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健身习惯的目的。而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自主体育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制定健身计划,并对自己健身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同时将培养学生的自锻意识与健身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并纳入评价与考核内容,通过发展学生的健身能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的积极性,以达到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自觉健身习惯的课程目标。培养途径:

3.1、学生的主动健身意识的培养:

3.1.1:体育健身习惯的形成常常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理解与认识紧密相关,因此,只有通过教育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使学生将参与体育健身变成自觉的行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新的理念与教学目标,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并将教学思路及方法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理念的沟通,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3.1.2:充分利用序言课,将新的思路与新的要求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并要求学生针对目标与理念进行书面理解与建议,并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定期通过书面交流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如近期学生自己的表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教师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书面交流,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主体意识,达到师生理念的共识,为教学活动及习惯的培养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3.2学生自觉的健身态度培养:

3.2.1:教师要制定严格的课堂教学要求,并渗透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如培养学生集合整队的快、静、齐的习惯;组织练习时的认真学习态度;上课的运动着装习惯等等,通过对学生体育课堂常规反复的训练与纠正,来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

3.2.2:根据学生经常出现并影响课堂秩序的不良行为,详细制定体育学生学习态度记录表,由体育小组长对全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要对反馈情况及时给予总结与纠正;特别是对个别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每节课的跟踪记录,并要求学生本人对自己每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要善于发现其进步的方面,经常给予鼓励,以达到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的目标。

3.2.3:充分利用评价的反馈与激励机能,将每学期的课堂表现通过小组长的记录、学生的自我总结与评价、教师的评价形成学习态度综合成绩,并根据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比例纳入体育课的评价内容之中,如预初年级是培养学习态度的重要与关键期,对其所占比例可适当高于其它年级,总之,在不断的训练与反馈、反馈与训练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与态度。

3.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3.3.1: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如将每班的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由学生自愿选组,并自选体育小组长,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带准备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自选慢跑形式、自创游戏、自编徒手操等内容的学习,并纳入考核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

3.3.2:采用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形式,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初一年级武术教学中,先教会学生基本功,再引导学生自学一套武术的组合练习及套路,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逐步形成自主健身的意识与习惯。

3.3.3:引导与帮助学生自己组织小型多样的比赛,如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小组之间的竞赛,来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与合作进取精神;同时充分利用体锻课,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与指导班级自己组织年级小型比赛,在学生组织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4、结语:

4.1:依据课程整体目标、学生特点所确定的学生自主健身习惯目标的正逐步地得以实现。如对学生的体育课堂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强化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与自觉性,使课堂的教学秩序得到了保证与提高;良好的课堂秩序,使教师能够积极实施新的理念与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锻炼兴趣;学生兴趣的提高促使学生由被动应付、甚至是抵触的学习态度逐渐转变为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爱学的良性教学环境。

4.2:由于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不仅促进了学生的之间的合作交往,同时也满足了每个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也促进了学生的自锻能力的发展。如我校目前体锻课的准备活动能够达到各班级各小组自己自觉组织进行,各种小型比赛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各班级能够组织开展进行,形成了自主健身习惯。

4.3:学生主动健身习惯的逐步养成,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其相应的效果是学生的体能普遍提高,如以往课上耐力练习很难进行,而目前学生不仅在课上的耐力练习能自觉进行,课外自觉进行锻炼的学生也逐渐增加,我校的初三体育加试成绩稳步上升,并位于区前列水平。其他年级的学生同比成绩也有大幅提高。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7

班级环境本身是一个内涵复杂而丰富的概念, 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术语来指称它。

本文的班级环境包括班级的物理环境、社会心理环境和教育环境三个方面。

二、研究方法和程序

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高级中学高二、高三两个年级的学生, 两个年级各300人。共发放问卷600份, 回收有效问卷578份, 有效回收率为96.3%。

2. 研究工具

采用陶德清教授编制的量表《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自陈量表》。同时采用自编《班级环境问卷》, 该量表共有50个题目。

3. 调查过程及统计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 利用班级自习时间当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 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

1. 高二和高三学生在班级环境量表及学习态度自评量表得分上的比较

采用独立双样本T检验比较了两年级在班级环境量表及学习态度量表上的得分, 结果见表1。

2. 班级环境与学习态度的相关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分别计算两个年级在两个量表上得分的相关, 计算结果见表2。

四、分析讨论

1. 高中生学习态度的总体状况

笔者认为学习态度是一个多维的结构, 老师应该细致观察每位同学的学习态度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适时引导。

2. 高中生班级环境状况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高二学生的班级环境得分要明显地高于高三的得分。笔者认为学习态度和班级环境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

3. 高中生学习态度和班级环境的相关状况

结果显示, 高二学习态度和班级环境显著相关, 高三没有达到显著相关。

五、结论

高中生班级环境和学习态度总体处于均衡状态。高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班级环境要好于高三学生。高二学生在班级环境和学习态度上的得分显著相关, 高三学生在班级环境和学习态度上的得分不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1]姜春萍.班级气氛与中学生人格的相关性研究——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视角[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2.

你的学习态度如何 篇8

A. 马上去问老师或同学。

B. 放弃。

C. 请教老师或同学后, 再找几道同一类型的题来做, 力求把这一难点攻克。

D. 努力地想, 或查参考书, 坚信凭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选A的人:是只要有答案就呼“万岁”的人,总是怕麻烦而不愿去深究解题的过程和原理,总是不肯多动脑筋,也不肯耐下性子。

选B的人:不仅不喜欢动脑筋,而且是学习战场上的逃兵,遇到难题就举白旗。这样的学习心态会带来一系列负面效应,会给自己造成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慢慢地,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最后会将整个学业都丧失掉。这就是俗话所说的“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选C的人:是灵活性很高、很有时间观念、很重效率的人。请教老师和同学是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过,为了弄懂过程与原理,还应找几道同一类型的题来做一做,力求把难关突破。如果某一难关是通过自己钻研而得以攻克的,那么接下来一连几天都会心情舒畅。

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篇9

我们一上学爸爸妈妈就说:“要用心学习,好好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端正了,我们才有资格学习,才有毅力克服自己的玩心。

端正学习态度就是要认真学习。学习是不能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我们还要注意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首先,上课要集中注意力听课,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其次,要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思维能力。第三,要认真预习,及时复习。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效果,培养自学能力。及时复习可以加深和巩固刚学过的知识的理解,防止遗忘。最后,要不断反思,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多切磋交流,取长补短。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实效 篇10

提高学习实效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首要的问题是提高思想认识,根本途径是加强学习,在学习中转变观念、寻找答案,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高直面问题和服务群众的水平,从而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端正学习态度尤为重要。要树立学习和工作一体化的理念,把学习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学习中掌握工作要点方法,在查摆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整改落实中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首先,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四风”从根本上讲就是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背离了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群众深恶痛绝、反应强烈的问题。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通过学习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排查、扫除。在学习中寻找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四风”问题、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破除前进道路上的发展障碍,让学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生根、开花、结果,从而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发展。其次,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党员干部要把这次学习当作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而不是简单的个人兴趣、爱好、习惯问题。当前,我国已进入深入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矛盾凸显期。这就需要我们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过硬的执行力。再次,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为此,我们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学习,从“四风”问题入手,将所要解决的问题梳理归纳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勇于面对问题、乐于研究问题,着力解决问题。

党员干部只有想学、善学、勤学、恒学,努力做到以学固本、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兴业,才能切实担负起教育实践活动所赋予的使命责任。一是学习内容重点化。重点学习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工作。二是学习方法科学化。学习方法对头了,可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在借鉴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出的集中开展专题学习、举办大讲堂或报告会、组织开展大讨论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学习原著、集中研讨、专题交流、专题辅导等方式进行学习;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采取轮流学、交流学、观摩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嘎查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可以采取观看专题片、案例教育、流动党校巡回形式进行学习。三是学习效果最大化。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把学习贯穿到整个活动的始终,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理想信念问题、“四风”突出问题、群众利益问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等。我们要把学习同解决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改革发展问题、党的建设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由学习出办法,以学习促进问题解决,真正把学习的出发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把学习的收获和体会体现在今后的作风转变和工作措施上,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作者系鄂尔多斯市粮食局局长)

关注情感态度 成功学习英语 篇11

内容提要:在英语教学中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用教师快乐、饱满、振奋的教学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师生情感交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消除学生厌学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及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参与的教与学过程,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英语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对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往往要受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诸如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态度、教学中的情感投入、教学风格等。这些情感因素都会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并产生各种情感效应。研究表明,情感效应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态度,表现为乐学(积极主动的学)或厌学(被动消极的学)。因此,作为非智力的心理因素——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英语教学中因势利导,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转变学习方式

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志趣”升华。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一个能让学生敬爱的老师,学生自然会对这老师的课堂感兴趣,对老师的言语不排斥,更不会和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听课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学生成绩也会不断进步。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和耐心,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会做到对学生毫无保留,无私奉献,才会教好学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有耐心的老师才会将爱心持之以恒,让学生的心态保持高昂。第三,用游戏组织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游戏教学使他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同时满足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既重视了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选择性,又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第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用有趣的图片、生活实例、影像资料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教师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充实、有趣、有效的过程中完成学业。

(2)保持积极的情感 营造学习氛围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要掌握和运用英语基本知识,需要学生不断的进行交流和实践,而要保证这种交流和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思考,克服畏惧心理,勇于交流发言,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愉悦、振奋、向上的情绪,使学生从内心产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勇气。一个举止文雅、心情饱满的教师,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会情不自禁的照着老师的样子去要求自己。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即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与老师同化了,关系自然也就拉近了。其次,素质教育提倡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是一种活泼、开放,自由、乐观的气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多给予学生鼓励、表扬,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不批评、挖苦、打击学生,不对学生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愉悦、兴奋的情绪状态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得到增强。课外师生之间亦师亦友,探讨生活、探讨人生、探讨生活情趣,这样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了恐惧感,课堂上更能大胆发言、质疑,提出有见解的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如果情绪不好,通过情绪的感染功能,会使学生的情绪也不好,而学生不好的情绪通过神情或行为表现出来,更使教师情绪不好,以至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沉闷的教学气氛。因此,教师饱满、振奋、愉悦、热诚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很好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教学气氛,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绪背景。记得一次刚上课不久,课堂正在有序进行,突然,有一位同学喊道:“老师,tom在画头像呢!”当时我并没有动怒,而是微笑的看着这两位学生,并灵机一动,想到本一节课不正是在学一般将来时吗?何不借此发挥,引导学生在轻松、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这种时态呢?于是我微笑着夸他画的不错,引导他用英语说出他的理想是将来成为一名画家,并把这个问题反馈到同学们,让他们也纷纷说出他们自己的理想,进一步考虑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趁机讲了一般将来时态。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了积极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情感交流 消除厌学情绪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师生感情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的关键,只有教师的情感贯注在教学的内容中,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教师传授的教育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以“美”去激发“爱”,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课外难免产生厌学情绪,教师更应以积极的心态,用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通过情感交流去消除他们的厌学情绪。

首先,教师俯下身去教学,把自己定位为课堂中的首席,并积极参与有厌学情绪学生的学习活动,把自己当作他们中的一份子,与他们进行合作,做他们的游戏伙伴,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此不必感到紧张、厌倦。其次,要充分地给予学生鼓励。对于厌学学生取得的成绩要予以肯定和赞许,满足学生的“成功欲”和“表现欲”;对于学困生,应该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激发进取心,发现进步,哪怕是“一个字”的进步,也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感情。如果老师看不到学困生的进步,容不得学生的缺点,学生对老师就不会有感情,也就很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第三,充分展示课堂教学中的美,让英语教学中的真善美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爱学英语的热情,在丰富他们情感世界的同时,消除厌学情绪,完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员工离职访谈调查表下一篇:早教二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