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精选7篇)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 篇1

1、“六一”儿童节,小胖挂气球。他按红、黄、绿、蓝颜色排列,第27个气球什么颜色?

2、一张纸可以剪7颗五角星,要剪58颗需要几张纸?

3、三月份有31天,这个月有几个星期,余几天?

4、每6个蛋糕装一盒,21个蛋糕装多少盒?还余几个?

5、有35位老师做广播操,如果排成4列,平均每列有多少位老师,还多出几位老师?

6、小胖和5个同学做了30朵红花,12朵兰花,一共做了几朵花?平均每人做几朵花 ?

7、有24颗草莓,吃掉4颗,还有多少颗?

8、8个皮球装一盒,42个皮球可装满多少盒?

9、小胖有18个蛋糕,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每盘装几个?还剩多少个?

10、、有52只苹果,9个人平均分,每人能分到多少个?还剩下多少个?要想每人分到6个,还需要多少个苹果?

11、4人摘了38个橘子,如果将这些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能分到几个?还剩几个?

12、数学张老师有25粒糖想平均分给小丁丁、小巧、小亚和小胖,每人能分到几粒?还剩几粒?

13、小玲有5元钱,他想买6角一张的邮票,可以买几张?还多几角?

14、小巧拿50元钱为班级买植物,每盆植物9元,最多可以买几盆?

15、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16、17筐里正好有30只苹果,最少拿出()只就正好平均分给7个同学,最少要加上()个,才可以平均装在8个盘子里。

17、王老师有43张红纸,8张红纸可以做一只小帽子,王老师可以做多少只小帽子?

21、学校共有松树和柏树12棵,而且这两种树一样多,平均每种树有多少棵?

22、薯片

牛奶

饼干

每包5元

每盒3元

每包6元

(1)小红买了3包牛奶一共用去多少元?

(2)小明有20元钱买一种东西正好用完,他可以买什么,买几包?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2、小胖有12颗糖,小丁丁的糖是小胖的一半,小胖给小丁丁几颗糖后,他们的糖一样多?

25、小丁丁和小胖去书店买书,小丁丁买了6本书,小胖买了4本书,每本书7元,他们一共用去多少元?

26、小胖用35根小棒搭正方形,最多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至少再添上几根又可以搭一个正方形?

27、绿化带中有9棵柳树,松树的棵树是柳树的3倍,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绿化带中有松树几棵?有杨树几棵?

28、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5人一组,分了6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如果分成3组,每组有几人?

29、妈妈买来12只苹果和15只梨,如果要把它们全部装在袋子里,每只袋子只能装4只水果,至少需要几只袋子?

30、超市里买3袋饼干要付10元,买9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32、数学课上小朋友做游戏,每3人一组,分了8组,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如果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

35、学校买了6本科技书和36本故事书,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36、书店第一天卖出6箱书,第二天卖出18箱书,第二天卖的是第一天的几倍?两天共卖出几箱?

37、小明家的鸡圈里原来有45只小鸡,妈妈上个星期卖掉了12只,这个星期又卖掉了15只,现在鸡圈里还剩下几只小鸡?

38、妈妈买来26米花布,每3米做一件连衣裙,最多做几件连衣裙?

40、有30个苹果,最少拿走几个,就能使8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一样多?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

41、一根22米长的绳子,每5米剪成一段,最多可以剪成多少段?

43.学校食堂买来83棵大白菜,每筐装9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

44.年二月份有29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提示:一个星期有7天)

45.45.22只小鸟,每只鸟笼只能放4只小鸟,至少需要几个鸟笼?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 篇2

一、练前知识梳理, 注重知识网络构建

在这个单元中, 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

1.认识除法的竖式, 会正确地列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

2.掌握整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二年级的时候,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除法, 并会口算表内除法。因此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初步认识除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 是从“除尽”到“除不尽”的一次跨越, 丰富了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并为其今后继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了基础。

二、巩固练习精选习题

在这个单元中, 我一方面让学生继续进行笔算的巩固练习, 另一方面还挑选了一些判断、解决问题之类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课前, 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还没能掌握的内容分析清楚, 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为什么错了, 正确的又是怎样的;课中, 对于一些经典错题, 要变换形式,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面来理解掌握。当然, 这些练习要有针对性, 不能搞题海战术。

三、根据学情改编、创编习题, 补充练习, 专练精讲

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 我注意到学生对列竖式掌握得较好, 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也掌握得较好, 因此在练习中这些知识只是简单带过, 不再进行强调。同时注意到,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对有余数的除法还是把握不住, 或者说是对一些问题的本质理解得不够准确, 因此在本节练习课中我重点对这部分进行了补充讲解, 下面分类举一些例子。

类型一:最多与最少的问题

例1:有57个苹果, 每6个装一盘。

(1) 能装满几盘?

(2) 需要几个盘子来装?

学生困惑了:这两个问题不是一样的吗?这两个问题如果一起出现, 学生还可能猜出这是两个不一样的问题, 如果单独出现, 学生就会混淆了。针对这一点, 我重点引导学生多读了几遍题目, 并讨论了这两个问题的区别。让学生明白:第 (1) 个问题是能装满几盘 (余数不用考虑) ;第 (2) 个问题是要几个盘子来装 (余数也要考虑) 。弄清楚了这个区别后, 学生们就很快解决出来了。

解法是: (1) 57÷6=9 (盘) ……3 (个)

答:能装满9盘。

(2) 9+1=10 (个)

答:需要10个盘子来装。

特别是第 (2) 个问题, 我还追问了第10个盘子里应当装几个苹果, 以便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还要加1个盘子。

类型二:重复排列的问题

例2:有80面彩旗, 按3红2黄3蓝1白重复排列。

(1) 第80面是什么颜色的旗?

(2) 一共有多少面红旗?

数字变大了, 用“扳指头计算”的方法已经不适用了, 要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来解决。学生读题之后, 发现可以把“3红2黄3蓝1白”当成一份来解决。当重复循环了几次之后, 我们再来观察余数是什么。

解法是: (1) 3+2+3+1=9 (面)

80÷9=8 (次) ……8 (面)

也就是说重复循环了8次之后还有8页彩旗, 那么余数中的第8面 (也就是总数第80面) 是蓝旗。

答:第80页是蓝旗。

(2) 考虑到每循环一次中有3面红旗, 循环了8次, 另外考虑到余数中也有3面红旗总共应该有:3×8+3=27 (面)

答:一共有27面红旗。

例3:如果某个月的6日是星期二, 那么这个月的29日是星期几?其实这也是一个重复排列的问题, 在完成例2之后, 学生们很快可以解答出来。

29-6=23 (天)

23÷7=3 (周) ……2 (天)

星期二再过2天应该是星期四。

答:这个月的29日是星期四。

类型三:配套组合问题

例4:有一些糖果, 要按4块奶糖, 3块水果糖, 3块牛皮糖, 2块酥糖装成一袋。下面这些糖能装成几袋?

有的学生会这样想:先算出一共有几块糖, 再算出每袋装几块糖, 最后用除法一算就行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那样是“混装”, 没有按照要求进行配套装袋。

解法是:奶糖30÷4=7 (袋) ……2 (块)

水果糖19÷3=6 (袋) ……1 (块)

牛皮糖22÷3=7 (袋) ……1 (块)

酥糖18÷2=9 (袋)

6 袋<7 袋<9 袋

答:能装成6袋。

以上这些问题是这个单元中学生不容易掌握的问题, 在练习中要重点让学生理解, 把握出问题的本质,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四、视情况设计拓展提高题, 以开阔视野, 培养能力

此设计不一定非要进行, 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或者培养学生的一些能力进行适当练习。例如, 在复习了“余数比除数小”这一有余数的除法的规律之后, 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 我给学生列了一组算式。

例5:在有余数的除法里, 余数比除数小, 爱思考的聪聪在一次练习中, 从一组算式中发现了被除数与除数之间也有规律, 你能根据下面的一组算式, 填出括号中的数吗?

从这四组算式中, 我引导学生先观察最大的余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的发现。

很多同学不知从哪里下手, 有几个同学经过观察后发现了一个规律:

2× (3) <8;

2× (5) <10;

2× (2) <5;

2× (7) <15。

这几个学生能够从一组算式中发现规律并灵活应用,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数学归纳、推理能力。

搭一搭(一)有余数的除法 篇3

教材通过“搭一搭”活动引入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了解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即存在余数。并结合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每一步的含义,认识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搭一搭、摆一摆,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及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3.经过探究过程,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难点:经历探索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的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贴图、盘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教师出示图形)你们可以任意说出一个位置的序号,老师就能猜到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不信,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吗?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之后,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设计意图:用猜图形的形式进行教学导入,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创设一种悬念,让他们产生学习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的心理需要。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学具操作,理解余数

(1)学具操作,唤起学生对除法的回忆

这里有6个苹果,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同桌间相互合作摆苹果,教师参与活动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铺垫。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

预设生:6÷2=3(盘)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谁能结合图来说说这个算式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2)再次操作,感知分不完有剩余的现象

师:如果给你7个苹果,还是2个摆一盘,又可以怎样摆呢?下面4人一组合作完成。

学生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生:7个苹果,每2个摆1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

师板书:摆了3盘,还剩1个。

师:为什么这里剩下了1个,没有继续再摆?

(3)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①引出余数

师:像这样,用算式怎样表示呢?

师板书:7÷2=3剩余1.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剩余”两个字用这个符号“……”来表示。

生:7÷2=3(盘)……1(个)

师:这个剩下的数就叫做余数。

②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师:像这样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活动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摆苹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物有剩余的现象。

2.摆学具,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1)用12根小棒摆正方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其实这里面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2)合作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

师:12根小棒能摆3个正方形,如果有13根、14根、15根、16根,每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接下来请大家分别来摆一摆,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3)交流汇报

12÷4=3(个)

13÷4=3(个)……1(根)

14÷4=3(个)……2(根)

15÷4=3(个)……3(根)

16÷4=4(个)

(4)延伸

师:现在不摆小棒,你能推算出17根的结果吗?18根?19根呢?

17÷4=4(个)……1(根)

18÷4=4(个)……2(根)

19÷4=4(个)……3(根)

(5)观察思考

师: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6)质疑

师: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呢?同桌互相討论。

学生小组合作摆正方形,并在题单上做记录。

(7)再质疑

师:余数不能是4,那比4大行不行呢?比如5.

预设生:不行!5里面又有一个4,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师:(追问)这样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1)

师:如果剩下6根呢?再摆一个正方形后,余数是几?(2)

师:如果剩下7根呢?余数是几?(3)

师:看来余数既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它只能比4小。说明余数要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摆正方形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探索、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这一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掌握了新知识。

三、课堂作业

1.课本习题

2.首尾呼应,拓展运用

师:上课开始时,老师是怎样猜出这些图形的位置的呢?下面咱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这些图形是按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顺序每4个一组,要猜到第8个位置是什么图形,就用8÷4=2(组),表示刚好摆了2组,没有余数,最后一个就是梯形,同样的方法,要猜到第15个位置是什么图形,就用15÷4=3(组)……3(个),余数是3,表示摆了3组还剩下3个,就表示第四组的第三个,所以是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得知识猜出第17位置、第22个位置摆的是什么图形吗?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第一题是针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内容的巩固,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等内容的理解。课堂练习第二题解答了课前留下的悬念,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心理需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中更好地概括和记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

搭一搭(一)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2=3(盘)

7÷2=3(盘)……1(个)

作者简介:周红英,女,本科,就职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八角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教学反思 篇4

市三小 赵 君

今天,我上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基于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练习,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试商的方法并根据“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来根据“余数确定除数,或根据除数来确定余数”。

2、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中求被除数的方法。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目标及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以一题多变的形式设计了基础练习、专项练习和综合练习。基础练习还是帮助孩子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试商的方法;专项练习则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点让学生来根据余数确定除数,或根据除数来确定余数以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中求被除数的方法,这里面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还要注意解题的思想方法,所以这一版块是一个难点;综合练习则是通过一组实际问题的对比练习(变换问题)让学生明确具体的问题要具体考虑,从而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反思整节课,我觉得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关于基础练习

在基础练习这一环节(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和试商的方法),我没有把课堂的主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订正时只是为了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和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尽管自己对班里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很了解。

2、关于课堂练习目标达成及细节设计的问题

课堂练习的难点在哪里,我们就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设计有层次的习题,有过渡层次发展的问题链,为更好地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难点解决 “□÷□=4„„1” 这一题,主要是要会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确定除数,再通过“商×除数+余数”来求被除数,这里面还要渗透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之前也设计了两题“□÷6=2„„□,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3„„2,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作为铺垫,但从课堂反应来看还是拔高了难度,所以部分孩子仍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这一块我还要更加细化,先通过习题巩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这一知识点,再巩固“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知识点,最后再综合运用。我想这样子的话每一环节都学扎实了,最后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3、课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当学生在求“被除数”而出现多种答案时,其实就班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而言,只要把这题的主动权交给班里的其他学生去解决,这题就轻轻松松的解决了,相信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不至于在这道题上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没有时间而只能改变先前的教学设计——以课堂作业的形式去解决。

4、学生缺乏挑战的意识和勇气

其实,自己也没有想到,灵活调整的教学预案,却使自己更了解了自己的学生——很多孩子缺乏挑战的意识和勇气。就课堂作业的“一题两问”,出乎我的意料,在我当时想,班里怎么也有一半的学生会选择第二个问题(至少需要多少个盒子才能全部装完?),可批改作业时,却使我大失所望。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 篇5

1.甲、乙、丙三人分扑克牌,先给甲3张,再给乙2张,最后给丙2张,然后再按甲3张,乙2张,丙2张的顺序一直往下发牌.问最后一张(第54张)牌发给了谁?

2.用1至9这九个数字连续不断地排列成一个五十位数:***7891……,这个五十位数除以9余几?

3.求一个在800~900的自然数,使之被3除余2,被5除余1,被7除余3.

5.已知1996年6月1日是星期六,再经过100天是星期几?6月1日的100天前的那天是星期几?

6.有一个大于1的整数,除437,365,311所得的余数相同,求这个数.

7.将自然数的所有偶数按图18—2的规律排成A、B、C、D、E五列,问1996出现在哪一列打头的字母下?

A B C D E

4 6 8 14 12 10 20 22 24

30 28 26

… …

图18—2 答案仅供参考:

1.因为发牌的顺序是甲3张,乙2张,丙2张,所以每3+2+2=7为一个循环周期,54÷7=7…5

所以最后一张牌发给了乙.

2.因为1+2+3+…+9=45能被9整除,由于50÷9=5…5,说明这个五十位数有5个1至9组成,最后五位数是12345,因此要求这个五十位数除以9余几,只要求12345除以9余几就可以了.

12345÷9=1371…6

所以这个五十位数除以9余6.

3.被3除余2的数为:5,8,11,14,17,20,23,26,…,其中被5除余1的数有:11,26,41,56,71,86,101,…,这其中被7除余3的最小自然数为101.又因为[3,5,7]=105,所以所求数可表示为101+105m,m为自然数,当m=7时101+105×7=836,836即为所求的自然数.

4.因为595959÷13=45843,每3个59能被13整除,而1996÷3=665…1,所以已知数除以13的余数就等于59除以13的余数,59÷13=4…7,故已知数除以13余7.

5.因为一个星期有7天,所以每7天为一个循环周期,而100÷7=14…2,故再经过100天是星期一,6月1日的100天前的那天是星期四。

这里要注意,求再经过多少天是星期几的问题,是将原有的星期几向后数,余几数几天,得到相应的星期几;求多少天前的那天是星期几的问题恰好相反,将原有的星期几向前数,余几数几天,得到相应的星期几.

6.因为这个整数除437,365,311所得的余数相同,所以所求数设为a,则a|(437-365),a|(365-311),即a是72,54的公约数.又因为(72,54)=18=2×3×3,所以18的公约数为1、2、3、6、9、18,因为a≠1,故所求的整数为2,3,6,9,18.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练习题 篇6

课时 第3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 标 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教学方法准备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个人二度备课与即时反思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

( )×6 < 57    ( )×7  < 43   ( )×5 < 38               4×<  31            8 ×( )< 26      9×( )< 60

1、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

(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二、练习

1、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的检验方法。

3、当师傅。(完成教材第54页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够装几台电扇?)

4、把计算卡片分一分。(第54页第7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明确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完成,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5、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形,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看图明确题目中求彩带的长就是求“3×8+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验证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从而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三、全课总结。(略)新课标第一网

四、补充思考。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枝?

(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10月18日

《课堂》P18       《特训》P35-37第1-5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点评 篇7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 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具体的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中, 感知余数的产生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 初步掌握试商。

2.能力目标:在操作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自主探究与自学能力。

3.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理解除法竖式中“商和除数的乘积”。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演示, 学生每人准备16根小棒, 尺子、本子等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我听说三班的同学口算能力很厉害, 敢接受挑战吗?请看大屏幕。

1.填空

(1) 被除数是24, 除数是4, 商是 () 。

(2) 有12个羽毛球, 平均分给3人, 每人分 () 个。

2. () 里最大能填几?

二、讲授新课

1.主题图

师:现在老师再提一个问题, 平时你们喜欢参加什么课外活动?

生1:喜欢跳绳。

生2:喜欢打球。

......

师:看来我们大家的课外活动很丰富。

师:现在我们一起到一所美丽的校园参观吧。

师:看到了什么? (彩旗) 每组有几面? (4面) , 继续到操场参观, 他们在做什么? (投篮球) 每队有几人? (5人) , 看, 球架旁摆的花盆, 每组几盆?

这些都是怎样分的? (平均分板书) 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和小朋友一起跳绳。

(显示放大跳绳图) 操场上共有多少位同学?是怎么分的?每组几人?你可以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共15人, 每组有5人。

生2:可以分为几组?

师:你们能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成一句话说吗?

生说题, 课件出示题目:有15人在跳绳, 每5人为一组, 可以分几组? (齐读)

师:怎么列式解答?

15&#247;5=3 (组) (板书)

师:这些数很小, 我们可以直接写出得数, 我们还可以像加减法那样, 数越来越大时, 就用竖式计算, 现在我们就来学学除法的竖式计算。

2.学习整除

(边说边板书)

师:看读横式15&#247;5=3, 写成竖式怎么写, 15除以5, 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边读边填空, 15在横式中叫什么? (被除数板书) , 5叫什么? (除数) , 15&#247;5, 得数是几, 3叫什么? (商) , 应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面, 每组5人, 有3组, 共15人, 就是3和5的乘积, 写在被除数15的下面, 与它的数位对齐, 然后再用被除数减去分掉的数15, 正好分完, (用0表示) 写0, 与它们的个位对齐, 这个竖式就算写完了。

师:写完后别忘了把横式等号后的商写上, 写上单位名称及答题。

小结:刚才我们在列竖式计算时先———再———最后——— (手指着竖式) , 今后列除法竖式计算只要记住三步:一除, 求商;二乘, 求商和除数的乘积;三相减就可以了。

3.教学有余数

师:刚才15人在跳绳, 玩得可开心了, 这不, 又来一位小朋友, 你们听 (播放录音) , 你们同意吗?现在多少人? (16人) (录音)

(1) 你们猜猜可以分几组?

生1:3组

生2:4组

师:那到底可以分几组呢?

(2) 动手操作 (出示题目) 有16人, 每组5人, 可以分几组?

问:到底可以分几组?现在我们拿出16根小棒分一分, 16根小棒, 每组5根, 到底可以分几组?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生摆小棒。同时叫一名学生上台摆小棒。

问:最多可分几组?能不能分完?还剩几根?有多少位同学分时剩下1根的, 请举手。

(3) 尝试写算式

师:那你会把刚才操作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在你的本子上写出来, 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师巡视, 把一位学生的算式写在黑板上。16&#247;5=3 (组) ……1 (人)

师:剩下的这个1, 我们给他一个名字, 叫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4) 小组讨论:象这样有余数的除法, 你能象刚才那样写出除法竖式吗?

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的同学说说并写出来。[评析:放手让学生通过猜测, 交流后学会除法竖式。]

(5) 感知算理 (课件显示)

师: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大屏幕的分法, 看看老师是怎么分的?

(课件演示) 大家请看大屏幕

师:一组就分5, 剩下11人。还可以再分一个5吗?2组分10人, 就剩6人, 还可以分一个5吗?3组分15人, 还剩1人。还能再分吗?为什么?那就说明最多可以分成几组? (3组) , 还剩1根。 (出示) 余数比除数小。

现在请你们运用这些步骤检查自己的竖式。

(6) 回顾写竖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列这个竖式。“1”我们就叫余数 (板书)

竖式写完, 别忘了在横式等号后写商和余数, 为了分清余数和商, 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那这个除法算式怎么读呢?读作:16除以5等于3余1

生齐读

(7) 观察比较

师:你们观察这两个竖式, 有什么不同?

一种是正好分完, 没有剩余, 一种是没有正好分完, 还有余数。

师:你的观察总结能力真强。

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竖式时注意:先除再乘后减, 简单说一除二乘三减, 还要注意余数比除数小。

(8) (播放录音) 同学们如果跳绳的有24人, 每组5人, 你知道可以分几组吗?快帮我算算。有困难的和同桌说说再写出来。

三、巩固应用, 深化理解

师:老师想检验同学们对今天的内容是否掌握,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判断题

2.填一填 (课本51页)

3.做一做课件图 (请大家先列出横式, 用竖式算出结果。)

23盆花, 每组5盆, 最多可以摆几组?

4.填空

(1) 有12个羽毛球, 平均分给5人, 每人分 () 个, 还剩 () 个. (想12里有几个5?)

(2) 有28个面包, 每6个装成一袋, 可以装 () 袋, 还剩 () 个.

(3) 手工兴趣组有36人, 如果每4人为一组, 可以分成 () 组, 还有 () 人。

四、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 应该注意什么?

点评:

本节课老师以学生已有的认知为基础, 注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注重在动手实践和直观中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练习的精挑细选。

一、注重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发现数学信息及数学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同时观察能力也是一个人的数学素养, 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在本节课中老师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如观察主题图时教会学生怎样去观察, (彩旗) 每组有几面?球架旁摆的花盆, 每组几盆? (投篮球) 每队有几人?这样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每一份的数量是相等的, 也就是平均分, 这样把除法与平均分再次结合起来, 加深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接着老师及时地点评, “你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观察的热情, 强化了学生在课堂中注意观察的意识。

二、注重在动手实践和直观中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标 (2011年版) 指出: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动手、动脑, 边操作边思考。在分的过程中去发现“还能分”“不能分了”, 那么为什么不能分了呢?学生就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也就是为什么余数要小于除数的道理, 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感悟, 同时课件展示16&#247;5的过程中, 商从1到3其实就是一个试商的过程, 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商要写在个位上, 为什么商是3, 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 余数小于5时就不能再分了, 为下节课学习除数与余数的关系, 以及以后的试商教学做好了铺垫。看似很简单的一个过程, 但是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让我们看到了教学的前铺后续。

三、注重练习的精挑细选

上一篇:未成年违法案例分析下一篇:听课心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