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放自由的追求(通用8篇)
对开放自由的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姓是君权、族权、父权、夫权的象征。起名“子从父姓”,“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同姓一家人”的观念在汉民族和其他一些民族中很深蒂固。因而汉族姓在前,这与长期经历宗法制度有关,姓不能随便改,只能先姓后名,姓的观念非常浓厚,甚至在称呼时省略姓就有一家人的亲切感。改了姓就是改了自己的祖宗,忘了姓就是忘了祖宗,是大逆不道的。当然,现代中国,特别是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家庭,姓的观念已有淡化的趋向,子女可以从母姓,也可以改姓,呈现出越来越开放的特点。这与我国一些民族传统人名形式和心理状态相似。傣族的夫权观念相对淡薄,女儿可以与男儿一样在父母家中成家立业和均分家中的房地产;宾朋好友宴会,女人可跟男子同桌共饮;女人招婿入门与男人迎娶女人一样自由,不受歧视,这种男女平等的思想在傣族人名中得以体现,象征夫权的姓在傣族人名中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至今傣族人一般没有姓氏。与此类似的还有蒙古族常在名字前冠以“大”、“中”、“小”这样的词来区别同名者,裕固族人名“东草什节”,高山族人名“培梅”,普米族人名“阿娇”,只指名,不含姓。这些民族中,外出读书、工作的人都受汉文化影响程度高,大都起有汉族名字,如裕固族的“杨效智”、普米族的“和树开”等等。有的常在本民族名字前冠以汉姓,如高山族的“田中山”等等。另外,父(母)子连名也体现出这样一种心态和价值观。当然这是从另一个角度立意的。
以上举的只是少数民族心理状态的带有普遍性的几个方面。其实每一种举动,每一个人名都带有一系列细微的心理特征的变化和表现,而且相互间交错影响,综合作用,这里不可能一一分析了。而且以上几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包含着对一个人前途未来,一个家庭命运兴衰,一个民族性格特征等方方面面,实际上都有关联。吉祥的祝福自然有福禄富贵的含义;亨通的理想极致不过是仕途得意,福如东海;长寿的愿望同时也有对疾病的憎恶和诅咒;开放的性格延伸到对自然万物的崇敬、伶爱等等。在人名的实际操作中,不同民族、家庭的侧重点不同,每一个民族人名都含有许多种心态,现实中感情之复杂程度,只有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去体会,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那些寄予愿望的名字,才能真正把握其内在的底蕴。起名 http://yifuqiankun.com
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是学生们最为期待的, 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就像是与生俱来的。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走进计算机机房后, 希望着今天的课堂会有特殊的变化, 但是往往“收获”的是失望, 千篇一律的知识点讲授, 操作、演示、讨论, 他们的兴趣慢慢被磨没了。我发现高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远远低于低年级的学生, 这应该是学生长久以来积累出来的无趣, 所以渐渐对信息技术课失去了兴趣。
我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总结再实践, 一直在探索着信息技术有效的教学方法, 探索的同时也转变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 从主讲人变成了课堂上的指导者,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鼓励他们主动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但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都没有满足学生真正的需要。回放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而定, 小组讨论形式、问题由教师备课时精心设计, 实践操作也是由教师统一安排。课堂上的一切都在教师掌握中, 这样的教师能算得上指导者吗?俨然是个独裁者。教师将学生的思维活动束缚在了自己的思维框架中, 学生被迫学习, 被迫思考。课堂成了压迫学生的场所。试问, 在这样的压迫状态下学习, 会有什么结果?
●开放课堂的真正体现
我一直在构建着自己的理想课堂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需要什么?学生想学什么?我们需要教给学生什么?这些问题, 我一直在自问, 一直在自答, 通过不断实践, 最终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学生需要自由;学生想学自己想学的;我们要教给学生寻找更多知识的方法, 而不是记忆知识的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学生因为知识结构而导致的个体差异是远远高于其他学科, 统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打造一个开放的课堂, 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 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1.开放的课堂体现在教材灵活的使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 要教得好, 使学生受益, 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学中, 我尝试着改变了教材的结构, 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使课程的选择最终落实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
2.开放的课堂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设置
不设置课堂教学目标, 只给定一个学期目标。例如, 对于初接触计算机的新生, 我为他们设置的目标是了解计算机, 能够灵活使用计算机。在学生使用计算机时我只加以正确引导, 从不干预他们实践活动内容和方式;在对Word的教学中, 我的要求是制作一份电子报;教学Power Point时, 我用一学期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自定义动画的妙用, 鼓励他们制作一些动画性的教学课件来辅助学习, 如让学生制作长方体的展开图动画等。
3.开放的课堂体现在教学重点设计
课堂开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学重点设计上除了体现知识的学习, 重要的是将关注学生自身能力发展列为课堂教学的重点, 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问题, 从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开放的课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例如, 在我的课堂上,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 摆脱了条条框框的限制, 学生在课堂中能自由地学习, 可以随时为出现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与教师争执, 有时忘我地投入到作品的制作当中, 有时会兴奋地大喊在软件应用技巧方面的发现, 有时会炫耀自己的收获与成功。课堂处处有惊喜, 处处有欢乐。教师除了扮演指导者的身份, 更多的是扮演旁观者、合作者。
5.开放的课堂体现在评价方式上
我的课堂中, 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自我评价要求说收获、说不足。每节课学生都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 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他人评价要求说优点、提建议。学生选择性地对他人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做评价, 也可邀请他人为自己做评价。教师评价力求全方位、重事实。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适时记录学生的发展与不足, 既不盲目表扬, 也不过分批评, 要以公平公正的思想对待每一个学生, 使评价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评价中了解学生知识结构, 因材施教, 及时指导;在评价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 加以肯定, 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
●开放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开放、自由的课堂, 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放纵与放任, 教师应该尽力通过角色间的转变让课堂自由而有序。
1.做道德教育家
网络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在传播着一些负面的、不健康的信息。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进行德育是很有必要的。例如, 如何健康上网, 如何使用公共电脑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给出明确的、正确的引导。
2.做课堂旁观者
在教授简单的信息技术知识时, 我们应只做个旁观者。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失败是成功之母”, 从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 想必最能让学生记忆深刻。例如, 在刚入学时的键盘游戏、鼠标游戏、打字游戏;计算机自带画图的涂鸦;金山画王的使用等, 都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操作, 在摸索、探讨、交流中自主学习。
3.做知识解惑人
到了小学高年级, 有些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学习就需要教师的帮助了。这时教师是解惑人, 可以针对个别学生单独指导, 也可以把共性问题拿出来共同讨论。例如, 自选图形的组合可以作为一个共性问题, 统一解决。而学生在使用Power Point制作教学课件时想实现自己的独特设计而提出的问题, 可与之单独探讨。
4.做作品欣赏家
当学生完成一个作品时, 我们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因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品的质量会有所不同, 但要相信无论什么样的作品, 都是学生用心完成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正面、适当的表扬。
5.做实践合作者
在适当的时候, 我们不防与学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 合作完成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也是教师指导的过程, 更是师生间沟通的过程。
一、上海自贸区是一次历史性创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中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承载着巨大的历史使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在上海现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基础上整合在一起的第二次全面集成改革创新。这次改革创新是一次带有全局性的历史性创新,与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具有同样的战略意义。如果说,1980年设立深圳特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体制下引入市场经济规则的大胆尝试;1992年设立浦东新区是“十四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那么,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与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接驳的关键一步,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实践标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将为上海改革开放和“四个中心”建设、我国“十三五”规划改革开放和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双翻番提供非常重要的战略支撑。
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前,上海的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就曾经引领了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改革发展,支撑了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全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是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外高桥保税区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重要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之一、进出口国际贸易基地和微电子产业集群,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个项目,100多家财富500家企业入驻,外籍员工近万名,进出口总额过千亿美元。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FDI杂志通过八大方面综合比较,将其评为全球自由贸易区综合竞争力第一名。2012年,其仍居英国《金融时报》FDI杂志全球自由贸易区综合竞争力第三名。
洋山保税港区则是全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承担了建设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使命,成为上海国际航运和贸易中心的新载体。洋山保税港区由陆域部分、东海大桥和小洋山岛三部分组成,其中小洋山岛行政隶属浙江舟山,洋山保税港区设立后转为上海代管,因而设立之初就具有跨区域溢出效应。洋山保税港区设有口岸查验区、港口辅助区、仓储物流区、国际中转区、采购配送区、加工制造区、商贸服务区等功能区,主要发展和提供集装箱港口增值、进出口贸易、出口加工、保税物流、采购配送、航运市场等产业和服务功能。
2009年11月上海综合保税区挂牌,上海的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始全面整合,为2012年1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提供了技术和实践支撑。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三区联动”(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作为一区),推动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稳定、均衡、快速发展。同时,“三区联动”有利于不同区域在目标体系、政策需求和产业发展中形成差异化分工,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实现错位发展,多点突破,最终形成合力,大大提升了上海四个特殊监管区的辐射和溢出效应,为中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启运港退税政策的试点和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山保税港区特殊的溢出效应。200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要求上海在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有效防止骗退税措施前提下,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鼓励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2012年3月,上海开始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对从青岛、武汉启运报关出口,并由上海浦海航运公司、中外运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承运,从水路转关直航运输,经洋山保税港区离境的集装箱货物,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2014年8月,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扩大到南京市龙潭港、苏州市太仓港、连云港市连云港港、芜湖市朱家桥港、九江市城西港、青岛市前湾港、武汉市阳逻港、岳阳市城陵矶港,出口口岸为洋山保税港区,运输方式为水路运输。启运港退税政策的扩大提升了洋山保税港区的溢出效应和对内地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
不难看出,上海海关特殊监管区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最终设立打下了基础。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纳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制度层面充分体现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溢出效应,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打开了更大的空间。
二、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展分析
按照国务院总体方案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上海市政府就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并将自贸试验区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纳入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为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开辟了更大的空间。2014年底国务院发文([2014] 65号)要求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35项改革经验,涉及有关部门29项,地方政府6项。此外,还有30多项正在有关部门评估,将分批分期推广复制。
首先,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已被各方面所接受,为市场全面开放创造了条件。2013年7月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全面启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8月份上海自贸区被赋予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制度的试点任务,9月底公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2014年7月调整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将特别管理措施由190条缩减为139条。这些措施的推出,与正在进行的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形成良性互动,为市场的全面开放创造了条件。
其次,金融创新与上海金融开放形成良性互动,涉及个人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意愿结汇、大宗商品衍生品柜台交易涉及的结售汇业务、直接投资项下外汇登记及变更登记下放银行办理等。在自由贸易账户改革方面,通过“分账管理、离岸自由、双向互通、有限渗透”,形成了一个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与境内其他市场安全隔离的金融体系。在跨境投资方面,放开区内就业且符合条件个人在境内外投资,允许区内机构境外母公司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在风险防范方面,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有限渗透”原则,引入防火墙式监管,重点防范投机资本在区内外大规模流动。在推进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同时,上海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工作也在有序推进,2014年4月上海证交所获批港股通试点,目前港股通已在安全有序运行。
第三,贸易便利化改革带动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外互动发展,涉及全球维修产业检验检疫监管、中转货物产地来源证管理、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出入境生物材料制品风险管理等。按照海关监管模式,进口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可以“先入区,再申报”,在执行过程中实际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上海自贸区内,实行一线彻底放开,二线高效管住,货物能够直接进入自贸区、进出区货物无纸放行、海关特殊监管区之间的货物可自由流动、进一步减少了中间环节、区内货物流转更加便捷,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也与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规则更加接轨。上海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试点不仅为全国11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改革摸索经验,也为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区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探索试点经验。
第四,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提高服务业开放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涉及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内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等。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重点是服务业,开放领域包括金融、航运、商务、专业、文化和社会服务六个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明确要“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上海自贸区服务业开放,不仅为全国服务业改革开放探索经验,而且也带动和引导重点区域服务业的有序开放。比如,总体方案允许外商在上海自贸区设立独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门诊部(所),2014年7月又取消了投资规模限制,首家外资医院成立。8月国家开始在东部七个省市启动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
其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有序推进,涉及外商投资广告企业项目备案制、涉税事项网上审批备案、税务登记号码网上自动赋码、网上自主办税、纳税信用管理的网上信用评级、组织机构代码实时赋码、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制度创新、取消生产许可证委托加工备案、企业设立实行“单一窗口”等。上海自贸区是建立在上海现有的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基础上,地理上相互分割,功能定位和发展基础存在很大差异,其内部的机构整合将为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管理制度改革和互联互通提供经验。同时,上海自贸区的大多数改革措施法权、事权在中央,有的涉及很多部门,这些改革将会打破以部门和地方法权、事权相互分割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而转向以事权、法权为中心的行政综合协调管理模式。上海自贸区以法权、事权为中心,以提升管理效率为基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可以在其他地区横向推广复制,也可激活纵向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最后,上海自贸区最大的溢出效应体现为其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纳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到2020年,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突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经济改革领域,上海自贸区被赋予非常具体和特殊的使命。这些使命既体现了全党、全国对上海自贸区的期望,也反映了上海自贸区所承载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历史使命和战略任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系统地纳入到“十八届三中”决定中,不仅体现了上海自贸区在战略思路方面的溢出效应,而且也为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创造了更大的制度空间。
三、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在我国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开放水平进入新阶段的基础上推出的,时间紧、任务重;目标多、期望大,涉及中央、部门和地方各方面的法权、事权和利益调整,协调难度极大,很多结构性问题尚未突破,仍面临诸多困惑。
(一)需要重视对外开放中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
上海自贸区紧紧围绕服务业改革开放,涵盖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和社会服务六大部门,涉及数十个行业。每个行业,甚至一个行业内的一项业务就可能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很多部门,既需要由下向上的努力,更需要由上向下的推力,需要调整大量法规、政策、文件和规定,难度很大,必须达成上下一致的共识,形成合力。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和部门地方利益差异,导致具体事项改革阻力很大,往往是中央要求高,地方热情大,相关部门多被动应对,不仅增大了改革的难度,而且使改革的具体措施难以落实,难以突破改革开放中的“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困局,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内地和香港、内地和澳门在服务业方面的互动,也开始困扰上海自贸区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二)服务业改革开放重点和标杆仍不太清晰
上海服务业改革开放聚焦在六大部门,但重点仍然不够突出,缺乏标杆性的行业。金融服务应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杆,影响范围大,带动能力强,各界既寄予很大厚望,也存在不少顾虑。首先,航运、商贸、专业、文化和社会服务的开放越来越依赖于金融服务的开放。甚至诸如医疗服务开放,也必须配套的相关社保、健康、人寿等保险服务的开放。其次,上海航运、贸易中心建设需要金融支持,而金融开放的滞后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制约了上海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建设。最后,作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自贸区在金融服务自由化方面的作用、重点和任务一直受到质疑,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和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之间的关系也不清晰。
(三)“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手段而非结果
“负面清单”是上海自贸区讨论最为频繁的一个概念,也是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的重要工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负面清单”仅是自贸区改革开放的手段和目标,“负面清单”调整是重点行业和开放目标的调整,而非自贸区改革开放的最终结果。“负面清单”管理措施和行业目标的落实,才是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有关部门共同努力、高效协调和不断推进。实践中,我们看到,随着“负面清单”的调整,其落实难度不断增大,同时后续监管和协调也部分地出现了真空。
(四)上海自贸区直接的溢出效应可能会低于预期
上海自贸区与当年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最大的差别在于制度创新,而非政策优惠,因而直接的和局部的经济效益和溢出效应可能会大大低于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各界对自贸区改革创新的认识,影响到相关部门和地方的积极性。作为制度创新的载体,上海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和溢出效应可能更多地是间接的和长期的。比如,上海自贸区在服务业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可能会带动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监管制度,促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让市场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最终从根本上重塑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客观认识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如何总结复制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经验也需要相关部门和各地来理性对待。
四、几点建议
(一)上海自贸区需要更加有效的综合协调
上海自贸区的实施需要更加有效的综合协调。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实施以来最大的问题还是协调问题,很多涉及改革开放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上海自贸区存在明显授权不足。过去改革开放试点主要是具体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往往容易落实,而成为最大的创新。上海自贸区的改革重点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一个过程,落实难度很大,需要高度的授权,这种授权并非通过总体方案形式或国务院发文将某些权力简单交给或下放到上海自贸区,而是要授权相关部门、上海市政府和上海自贸区一起分担责任和风险,制定具体方案和政策措施,上海自贸区更重要的是一个平台,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授权机构。
(二)上海自贸区重点和目标要更加清晰
上海自贸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上海自贸区的重点需要更加清晰,目标要更加突出。在有限时间、有限空间,必须选择重点,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才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使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取得重大突破。从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看,改革开放重点和目标仍然偏多,比较全面必然缺乏重点,分散了人力财力,也分散的改革专注度。因此,建议上海自贸区应进一步聚焦到金融、航运和社会服务,围绕这些领域,制定更加清晰的目标,加大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同时也要重点关注贸易便利化措施,推动货物贸易发展,支持上海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建设。
(三)上海自贸区发展需要不断自我创新
上海自贸区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制度创新过程,需要不断试验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发展也必然是一个自我创新的过程,决不能被总体方案捆住手脚。上海自贸区的核心是先行先试,在试验过程中必然会发现问题,因此自贸区改革发展,不仅要大胆地探索经验,还要认真对待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可能存在于具体操作中,也可能存在总体方案中,绝不能回避问题。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方面能否真正发现问题,能否敢于面对问题,能否认真解决问题。没有自我创新精神,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实施就有可能止步不前,半途而废。
(四)要重视上海自贸区的长期溢出效应
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多于政策优惠,需要重视上海自贸区的长期政策制度溢出效应,而不应过度关注局部和短期的经济投入产出。如果简单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上海自贸区自身可能是受益者,但对上海和其他地区来讲直接的溢出效应可能就不明显。由于短期和直接的溢出效应不足,可能导致对上海自贸区期望下降、信心不足,进而影响到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上海自贸区的意义,要着眼于政策制度的长期溢出效应,在上海自贸区的不断创新中为我国经济转型、市场发育和服务业发展不断探索。
(五)把自贸区建设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上海自贸区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该服务于上海“四个中心”。上海未来的发展主要依靠服务业,自贸区的创新也主要着眼于服务业开放,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核心就是服务业的发展、集聚和提升。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就容易找到上海自贸区产业发展重点,找到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同样,围绕和依靠“四个中心”,上海自贸区也就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溢出效应。上海自贸区建设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是一种双向互动,必须将上海服务业开放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上海自贸区建设统筹考虑。
2.自由是人先稍微试用,然后无限制地使用,才能真正懂得用法的财产。 —— 杜伽尔
3.荣耀归于身经无数年代战斗的勇猛战士,他们已为我们保有了无价的自由遗产 —— 罗素
4.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 毛泽东
5.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康德
6.自由是一种教义,一种公理。 —— 布宁
7.如果自由流于放纵,专制的魔鬼就乘机侵入。 华盛顿
8.生活不应该过于拘泥,过于刻板,只要有可能就要任其自由发挥。 佚名
9.能够自由地形成习惯的人,在一生中能够做更多的事。习惯是技术性的,因此可以自由地形成。 三木清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追求自由作文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求自由作文 篇1暑假的一天,我刚起床走出卧室,就听见客厅里传来“啾啾”声,并且还不停地伴随着翅膀地扑腾和身体地碰撞声。我寻声四处张望,很快便看见了一只小麻雀正在客厅里飞来窜去,不知道它是怎么进来的,但它明显是想要飞离房间,可又找不到出口,于是便满屋瞎飞瞎撞。看样子它似乎已经飞累了,正费力地用小爪子在窗帘上挂着。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乐开了花,心想:我可以逮住这只小麻雀了!
我飞快地冲到窗帘前面,伸手就去抓小麻雀,没想到它立刻就张开翅膀飞了起来,箭一般冲到窗户对面的墙上,撞墙后掉了下去,我顺着墙面往下看,见它正可怜巴巴地蜷缩在桌子的下面,被困在了桌子和墙面的缝隙里。这下好了,我心想,小麻雀被挡住就飞不走了。我再次伸手去抓小麻雀,这次很顺利,毛茸茸的小家伙终于被我握在了手里,可它一点也不老实,居然用硬硬的小嘴啄得我手指生疼!
我不敢久握它,便快速把它塞进了家里一个旧的鸟笼子。哈哈,这下终于好了,我拎着鸟笼子,一种胜利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沉浸在得到小麻雀的喜悦里。
为了不让小麻雀害怕,给它补充体能,我给它倒了很多米和玉米,但它竟然连看都不看一眼,继续如在房间里一般满笼子瞎飞瞎撞,一个劲儿地想飞出去。我看它把嘴微微张着,心想一定是口渴了,我便把它抱到阳台喂水,可是,刚拉开了一点点门,它便挤着钻出去,直接飞向天空了!
看着小麻雀的身影在空中很快成为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渐渐消失,我不禁为它诵出一句诗来:生命诚可贵,温饱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小麻雀,你是个追求自由的勇士,我佩服你,希望你永远能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飞翔!
追求自由作文 篇2鸟儿身处于笼中,吃饱喝足,不经风霜雨打,却久久地凝望着翱翔的雄鹰,这是为什么?羊儿身处于羊圈,优哉游哉,不用跋山涉水,却不住地注视着飞奔的骏马,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它们都“身在曹营心在汉”呢?
我从小体弱多病,父母自然就把所有的爱倾注于我,视我如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捧在手中。因此,我可真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了。但是父母一昧地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只有读书才会出人头地。加上他们认为只有给孩子施加压力,锁住孩子对外界的向往,读书才会上进。于是他们给我在生活中,锁上了一把枷锁,而束缚的则是自由。看见其他跟我朝夕相处、一起学习的同龄伙伴在草地上嬉戏娱乐,而我只能在补习班里,啃着一本又一本沉重的教科书,内心不由地产生对自由的渴望。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向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一放学我就展开了行动。
办公室的门虚掩着,几束灯光如同水从水桶的裂缝里溜了出来,映照在我面前,这难道意味着首战告捷?心中多了几分信心,朝门内望去,父母正谈笑风生,没什么正事,我便轻手轻脚地走了进去。“爸,妈,我有一件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什么事?”“这个…”“快点说,没事就快去写作业!”“等等,下午可不可以让我到公园玩两个小时,透透气,散散心?”“脑子里就想着玩,不好好学习,怪不得老师说‘鹏鹏最近心散了,学习也不太用功,上课没精打采的,时常开小差,成绩也明显下降。是不是在家里玩疯了?’我看就是这样,一心想着玩游戏,成绩可能不下降吗?快去写作业!”父母的话如同一把机关枪,速度极快,不让我有半点反驳的机会;父母的思维如同一台电脑,任何零零碎碎的事,只要有关联,都可成为论证。我也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人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不要重蹈自已的.覆辙,过上好日子。为了不惹事生非,我背着黑锅退出了房间。日后,我向父母提过多少像这样的小要求,可都屡屡失败。这个要求是如此微不足道,可为什么父母总不满足我,让孩子出去玩有错吗?
昨晚,我又梦到父母牵着我的手,在草地上嬉戏,我脸上笑靥如花。
追求自由作文 篇3自由鸟儿长出翅膀,是为了随风飞翔;人类进化出双足,是为了自由奔跑;大海变成液态,是为了破套汹涌。自由,每个生命或者事物,都需要自由。屈原,忍受着批判和国家失利,他要寻找自由,站在汨罗江岸,看着滚滚江水,长叹一声,纵身一跃,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遨游于江水中。太白,这盛唐牡丹上的一滴甘露,性命却操控在君王手中。
他心有不甘,他寻找自由,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朱元璋,为了黎民百姓的自由,也为了自己的自由,头包红巾,奋勇抗元。他不畏艰难,在别人嘲笑与无视中,奋起从千万尸体上坚强的站起来,大声吼道:我才是强者。自由,才是我们生命所追求的。没有了自由还活着干什么?岂不成了一条狗,但狗也有自由,他们奔跑、嬉戏自由,是创造力的前提。如果没有了自由,如何去发现生活的疑点;如果没有了自由,如何去发现生命的深度;如果没有了自由,如何去寻找生命的真谛。
只有自由,才能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在清晨,看花落知多少;在正午,品荷花满园香;在黄昏,赏月上柳梢头;在夜晚,听蛙声一片鸣。
追求自由作文 篇4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当时正值民国初年,对于饱受封建官僚和军阀压迫的百姓而言,想要活命自然只得放弃自由。而现在的人们,贪图上安稳,又开始向往不被束缚的自由不羁,获得了自由,却又觉得生活未知数太多。在我看来,安稳与自由本就是相互矛盾的个体,两者不可兼得。虽说选择安稳抑或自由在于自身,但安稳只是一时的安稳,自由才是真正的归宿,即便会付出一定代价,我们也不能停止追求自由的脚步。
孟子有言如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几何时,君王因贪图享乐,麻痹自我致使连累国家?晚清的中国,抱着天朝上国的春秋大梦,自以为闭关锁国便能带来安稳,终被八国联军用先进武器轰开了国门,受尽屈辱,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过上安稳的生活并非难事,你可以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普通职员,只是你要对上级唯命是从,循规蹈矩、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工作;你可以接受别人的庇护,让别人替你挡风遮雨,只是你的未来和命运将由别人决定。一味追求单调麻木和风平浪静的生活容易使思想逐渐禁锢,使灵魂逐渐磨灭,使精神逐渐腐朽,更给人以一种空虚感,长久习惯安稳,突如其来的压力也会使人感到无从适应。正所谓有得必有失,失去自由便是追求安稳所付出的代价。
安稳与自由就好比围墙内外,墙外的人渴望安定平稳的生活,试图冲进来,墙内的人厌倦枯燥乏味的生活,不顾一切地想要冲出去,而冲出去,势必将承担无比高的风险。
向往自由,就意味着要做好流下鲜血甚至是付出生命的准备。清末的有识之士在坚船利炮的冲击下醒来,意识到洋务运动的重要性,不惜性命与腐朽保守的顽固派斗争,这才推动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1775年,筹备已久的“一分钟人”响应一记枪响,打破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美梦,以呐喊、以鲜血,站起来高呼“我们要自由!”这才成就了法国的独立。
《北野武的小酒馆》里有这样一句话:“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人们逃避改变,追求安稳的原因大多是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不自信,害怕挣脱束缚后的生活还不如现在,却又不甘心,内心仍在渴望自由。人的一生,也许并不会经历好莱坞大片般的生活,但总得经历些大风大浪,继续走,别停下,当我们冲破牢笼,看见光明,抓住自由的翅膀,就会发现先前一切的冒险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追求自由作文 篇5自由是什么?天空中翱翔的雄鹰是自由吗?草原中奔跑的骏马是自由吗?水中畅游的鱼儿是自由吗?我认为不是。雄鹰也有它的束缚,骏马也有它的无奈,鱼儿也有它的苦衷。对于我来说,世上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所谓自由便是自己存在的理由,那便是我们的理想。
有许多的人一生在追求自由,他们认为自由是不为生活而烦恼,只有享受和快乐,但是他们错了,试想一想如果人的生活中没有理想,何来自由。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生前只希望享受,在他死后,他来到了天堂。那里的人对他说,在这里你不需要有理想,你不需要考虑将来,你可以尽情的享受。一开始那个人很快乐,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生前的梦想,但是很快,他发觉自己很空虚,每天只有漫无目的的玩乐。于是他便去找那里的人说,快让我离开天堂,我宁愿下地狱也不要待在这里,那里的人对他说,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这里就是地狱……
这故事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看似拥有自由的地方,却因为人们没有存在的理由而成为了地狱,这不也正是启示我们,拥有存在的理由,才有存在的意义。
有的人去自杀去追寻他们口中所说的自由,去寻找自由的国度,但是自由的定义是自己存在的理由,人都死了有何来的自由呢?
天助我也!
终于有一天,我谢绝了阳光的挽留,挣脱了岩石的阻挡,奔上了寻找自由的征途,去寻找我的海洋。我想像自己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全力奔跑,自由是方向,希望终点是我渴慕的爱琴海。
于是,我不怕曲折,不怕跌宕。
沿途我遇到许许多多的美景,但我无暇欣赏,因为我太心急了,寂寞了一千年的心已按耐不住;路上我遇到许多可爱的家园,她们挽留我,我当然也知道那里很舒适,但我谢绝了;我也遇到许多追求我的姑娘,她们很美丽,我也曾动过心,但一千年的磨练使我头脑清醒:这里决不是我的最终归宿。因为我不会背叛自己的理想,随遇而安会让我发疯的。
我继续拼命的奔跑,追逐。
我要追逐雷和闪电,追逐自由和理想,即使我会遍体鳞伤,即使我会遇到很大的风险,即使我会头破血流,但我根本不在乎,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我只是向着前方奔跑。我不理花草的诱惑,不理会岩石的嘲笑,不理会闪电对我的蔑视,因为我有梦,有自己的追求。他们呢?他们又算什么东西!
我依然在奔跑,我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载。
有一天,我跑进了一片深蓝的水域,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里就是我的目的地,我的归宿——爱琴海。我欢呼,我雀跃,我兴奋不已,我的心情无法言表。我要把积压了一千年的怒火喷发出来;和着亿万兄弟狠狠地击打礁石,让你再敢嘲笑我。狂风吼叫雷声轰响,我猛得抓住闪电的箭光,把这家伙熄灭在大海的深渊里,这就是蔑视我的下场!我手中这把龙吟之剑呵,采自一万年的铁石,炼于一万年的烘炉,经过一万年的雪水而成,谁敢引领以试其刃?!
且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 教师饱含深情, 鼓励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 问道:“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有些紧张, 课堂呈现出少有的宁静。教师以春天般的微笑, 环视课堂, 目光中满含鼓励与期待。一只小手迟疑了一会儿, 慢慢举了起来, 教师果断地叫了她。)
生: (读) 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生只是读了课文中的一句原话, 显然答案是不满意的。教师随即出示了这句, 顺着引导下去。)
师:你读这句话, 想说明什么呢?
生: (愣了一会儿) 宋庆龄奶奶舍不得这两棵樟树, 说明……
师:这是全文唯一的一句人物对话, 你有信心读好它吗?
(生1 读, 重读了“舍不得”一词。)
师:你为什么要把“舍不得”读得特别突出呢?
生1:我觉得“舍不得”中饱含了宋庆龄奶奶对樟树深厚的感情。
(师当即奖了她一片香樟树叶。生欣喜万分。)
师:你真会读书!作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你从“舍不得”一词中读到了情, 还想怎样读? (师再次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学生)
(生2 读, 重读了“我”, 并交代原因:是宋庆龄奶奶很舍不得这两棵树, 而不是别人。师面露赞许的微笑。)
(生3 读, 重读了“这两棵树”, 并说:“我觉得宋庆龄奶奶舍不得的是这两棵樟树, 而不是别的树, 在她的心目中最在乎的就是这两棵樟树。”师动情地竖起了大拇指。)
师:就这么一句看似平常的话, 不同的人却读出了不同的感受, 这些感受是多么弥足珍贵, 因为这是只属于你自己的独特感受。咱们学语文就要与同学、老师交流你的感受, 这样才会越学越有滋味。 (得到老师的肯定, 学生的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 眼睛忽闪灵动。)
(教师用期待的目光环顾教室, 顺势布置了第二次读书任务:采用圈圈、画画、旁注的形式, 认真研读课文第4、第5 自然段, 待会儿再次交流各自读书的收获。学生群情振奋, 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 沉浸于幽幽墨香间, 呈现出一种难得的语文学习佳境。)
此教学课例, 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生态的语文课堂是自由的:融情的呵护让课堂散发怡人的馨香
生态语文课堂应呈现出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由的状态。自由的状态能够放松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加缪说得好:“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 我们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变成生命的涌动。诚然, 快乐的对话才是真正的阅读, 而它也意味着自由, 意味着尊重, 意味着平等。然而, 我们的课堂上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激情澎湃, 口若悬河, 学生却沉默无语, 游离于课堂之外;当教师抛出阅读话题时, 学生更是深深地低下头, 生怕老师会叫到自己。这时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粗暴的呵斥?不着边际的启发?无奈而失望地摇头?其实课堂中出现的宁静, 并不是“世界末日”。什么是教育?教育在课堂上首先是一种唤醒!
课堂伊始出现了少许的拘谨, 但教师“春天般的微笑”“满含鼓励与期待的目光”以及一片香樟树叶, 不是开启了一扇扇自由的心窗吗?课堂上, 同样一句“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学生读出了不同的声音, 这是何其珍贵!这不正是源于教师智慧而融情的呵护吗?有位教育家曾说, 我们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呵护孩子的心灵。这呵护的智慧, 就藏在语文教师个性化的手势上, 匿在教师含蓄的微笑里, 隐在教师适时的点拨中, 跃在教师如金的话语里。只有这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获得成功, 体验人生的价值, 才会激起学生内心对语言学习的渴望。
二、生态的语文课堂是有对话的:尽情的释怀让课堂舞动迷人的激情
“对话”是生态语文课堂的本质性标识, 是自由呼吸后的一种“水到渠成”。现代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对话是在倾吐、倾述和互相启发、共享中, 使“双方共同拥有一个辉煌瞬间”。从上文的案例中, 我们不难看出, 学生的生命已经在自然馨香的对话场景中不知不觉被唤醒、被激活, 他们的心智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解放了出来。课堂上, 稚嫩的话语、纯正的感情、灵动的思维、“小手如林、小脸通红”的情景, 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这样的对话是思与思的碰撞, 心与心的接纳, 情与情的交融;这样的对话实现的是感悟与理解的整合, 人心与文心的默契, 观点与精神的共享;这样的对话创生的是一种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新方式, 一种自由表达和合作分享的新平台, 一种人性流淌的自然与开放的新课堂;这样的对话中,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生命存在的价值, 心灵成长的幸福。于是, “生长”不再是赋予的、外加的, 而是“主体”自觉的、应然的。
三、生态的语文课堂是生长的:悠然的生成让课堂激荡动人的旋律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英国文学;华兹华斯;丁尼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7)-12-0061-02
徐志摩,在短暂的35年生命中,才华横溢的他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经典诗歌。徐志摩的诗歌中普遍体现着个人自由主义的色彩,这一点主要得益于欧美自由民主思想的熏陶与培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到徐志摩与英国文学尤其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关系。
一、哲学思想
徐志摩出身于富裕显赫的商人家庭,从小接受了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培养,后来又多次赴欧美留学,结识了当时欧美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对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诗歌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信奉欧美先进的政治制度的民主思想,热情的歌颂所有生命的个性解放,在他身上体现着明显的个人主义的色彩,体现了五四以来启蒙文学的显著特点。同时,他大胆鲜明地歌颂美好纯真的爱情,借助歌颂爱情来表现他对于人性解放的崇尚。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心灵纯洁,对世界充满了美的理想。这样一个追求爱、美、自由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理想主义到悲观主义的转变过程。在他诗歌创作的后期,徐志摩的情感也转向了虚无与悲观。早期诗歌中那样一种激越浪漫的气息不复存在。
早期的徐志摩受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颇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W.Wordsworth,1770-1850)曾说过“We live by love,admiration and hope”一句话,这也是徐志摩在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他热情地歌颂美好与自由的爱情,信奉资本主义博爱的精神,把爱情与人类联系起来。他的“合理的生活,动机是爱”相近于英国现代思想家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的著名论断:“美好的生活失意情爱相鼓励”。在《这是一个怯懦的世界》这首诗歌中,徐志摩用澎湃的感情写就了这样一曲反封建的高歌:
“容不得恋爱,容不得恋爱!\ 披散你的满头发,\ 赤露你的一双脚;\跟着我来,我的恋爱,\抛弃这个世界,\殉我们的恋爱!……\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了人间,永远!”
《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正是诗人否定和拒绝黑暗的现实世界、肯定和向往理想世界的作品。这首诗写于1925年,时值徐志摩与有夫之妇的陆小曼相爱,他们恋爱遭到许多人反对,徐志摩痛感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的束缚,深深感受到重荷压制下的精神痛苦,他写作这首诗与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他咒诅“懦怯的世界”,“容不得恋爱”,决心“逃出牢笼”,“恢复我们的自由”。我们理解这首诗时,自然不必拘囿于诗人的恋爱生活,一首诗一旦完成,就形成自己独立的品格和价值。
然而在当时那样一个黑暗的没年代,徐志摩的改良主义思想根本行不通。他所信奉的英国的资产阶级模式成为了空想,爱情与人生的悲剧使得徐志摩从乐观转向了虚无和悲观中。在这个问题上,英国小说家兼诗人哈代对徐志摩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哈代的这些看法与徐志摩理解为“黑沉沉的大口”最后将会把所有的人“吞下去完事”的观点很为接近。《残破》正是徐志摩后期的一首极具悲观主义精神的诗歌: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小巷里奔跑:\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
1931年11月,诗人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济南附近触山而机毁人亡。诗人正值英年,非正常的辞世,可以说他的人生是残破的;回过头来看,他死之前几个月发表的诗作《残破》恰成了他自己人生的谶语。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择夜的意象,不仅出于审美的安排,还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文化无意识,即宿命论。夜的展开必然以黑暗为基调,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生存的空间,却无法逃离时间,时间宿命地把人限制在白天和夜晚的单调的交替循环中,逃离时间即等于否定生命。作者用人与时间的关系注释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种认识或安排表现了诗人对个体无可选择的悲哀、对社会的绝望。
二、诗歌理念
华兹华斯对于自然的描写也影响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在华兹华斯的《黄水仙》和徐志摩的《云游》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志摩受其深厚影响。《黄水仙》中,诗人把自己描绘成一朵流动的云,高高的飞越峡谷和高山。随着云的漂走,这一切又时过境迁,只在诗人的心中留下一个永恒的美德印记。《云游》的主题也是流动的云,自在,轻盈,在地面的一流涧水中投下明艳的云影,使流水从梦中惊醒,流水叹息不能在风光中静止。两首诗都是以流水引出美的图画,有相同的空间,和相同的运动轨迹,还有相同的的结果。只不过,华兹华斯是从天上俯瞰地面的花,而徐志摩则是从地上仰恋空中的云。而且,两首诗的节奏、音韵、情调也都非常接近。
I wandered lonely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
as a cloud,云游,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自在,轻盈,你本不想
and hills. 停留。
华兹华斯所写的自然,并非仅仅是自然本身,它的每一首诗歌实际上都有深刻的含义。他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实际是在表白自己的内心,自然的图景常常是他的复杂心情的变化。徐志摩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他的那些通过自然来揭示自我的情景诗,多少是受了华兹华斯的启发,《五老峰》《乡村里的音籁》等都是人类情感与自然的美好景象相结合的诗作。
以上是从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思想和他的创作风格谈了他所受西方的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在五四时期那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徐志摩迫切地希望解决中国落后的根源,他如饥似渴地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他阅读了大量国外的文学作品,用自己的激情来用母语创作,试图激发国人的灵魂。徐志摩模仿和借鉴了国外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创作,但他并不只是单纯的抄袭。徐志摩对于外国文学地吸收主要还是重在观念和题材选择以及形式方面。这是与“拿来主义”一脉相承的,中国的新文学正刚刚开始,正需要一个这样一个摹拟的阶段,以后才是融会和创新。
徐志摩,他的诗歌充满着童真的灵性,他纯洁的思想是那个时代伟大的憧憬。然而他的理想是在那个时代无法实现的,他正象唐吉诃德一样,为空想而奋斗着。这种精神同他的诗歌同样感动着我们,正因为有了徐志摩对于西方诗歌的模仿和创造,中国白话诗歌在以后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徐志摩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 毛迅.徐志摩论稿[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
[3] 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 顾永棣.新编徐志摩全诗[M].学林出版社,2006.
【对开放自由的追求】推荐阅读:
我追求自由,我快乐作文05-28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10-08
对改革开放的认识06-14
我对开放教育的认识06-17
对改革开放认识09-27
自由的好句10-20
我的自由作文素材07-02
关于描写自由的句子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