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2024-09-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篇1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探讨

引言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使用自己的物流服务设施和设备为买卖双方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发展。随着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成为现代物流的主导形式。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由于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使企业为把精力集中在核心竞争力上,成为企业“第三利润”的来源,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同时,物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扩张式发展。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从传统的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发展而来,物流还处于传统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转换过程的初级阶段,许多物流企业缺乏对第三方物流的正确认识,对国外成熟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规律也没有深入分析,在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上尚有很大欠缺,所以,在现阶段,研究我国传统物流企业转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1我国传统物流转化为第三方物流的障碍

传统物流转化为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第三方物流存在着以下障碍:一是观念障碍。对物流理论、增值服务不甚了解或了解甚少,满足于提供分割的功能服务;二是物流信息服务障碍。在传统物流企业中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为数不多,许多企业内部的信息处理还是手工操作,无法提供物流信息增值服务;三是专业化的人员和设备障碍。

具有专门物流知识、经营管理及营销管理的人才严重缺乏,物流设施不符合服务要求。四是服务模式落后。因此,传统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必须克服这些障碍,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2不当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负面影响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不当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首先,有些物流企业在定位运作模式时,倾向于夸大服务能力,导致业务无法做精做细,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由于服务水平低下,难以留住客户;第二,各物流企业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它们有各自适合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宏观上,各物流企业间应当是既有分工协作又有相互竞争,共同形成理性、健康的物流服务市场。如果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和内容没有明确定位,就会造成同一市场上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雷同、盲目竞争的局面。

3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的界定依据

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因此一些学者曾经从服务的角度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过分类,分类的依据都是二维的。本文认为,对于物流服务提供者来说,如何提供服务固然是其战略重点,但如何整合资源更是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资源整合和物流服务的模式共同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也是其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经过细分,本文从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服

务范围三个方面来界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3.1 资源整合从资源整合的方式看,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不拥有固定资产,依靠组织协调外部资源进行运作的“非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运行风险较小。这种运作模式能够较好运行的前提条件是要求底层的物流市场很成熟,社会资源容易获取而且选择余地较大。

另一种是投资购买各种装备并建立自己物流网点的“资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运作模式虽然需要较大的投入,但拥有自己的网络、装备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物流服务过程,其柔性化能力和整体服务质量也有保证,雄厚的资产还能展示一个公司的实力,有利于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对品牌推广和市场拓展有重要意义。

采用哪种方式没有绝对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背景、投入能力、战略规划以及宏观环境。

3.2 服务内容

在服务内容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提供四个层次的物流服务:集成度较低的功能型物流服务和增值型物流服务,以及集成度较高的综合集成服务和系统咨询设计服务。

集成度最低的是功能型物流服务,这类企业提供诸如货代、运输、仓储,配送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服务。他们的竞争力在于充分有效利用自有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功能物流服务的经营效率,达到比自营物流更高效、更低成本的运作,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实际上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

增值型物流服务是在保证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功能型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增值服务,替客户分担更多的非核心业务。增值服务没有固定的组成要素,不同的行业所需的增值服务也不尽相同。

提供综合集成服务的物流企业能够把供应链上的一段(如分销物流)或者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高度集成、有效衔接,进行运作、管理和优化,他们为客户提供一种长期的、专业的、高效的物流服务。

提供系统咨询与设计的物流企业不仅具备运营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能力,而目能够利用专业、科学的物流知识为客户量身进行物流体系的规划、设计、整合和改进,全面提升运作效率与效益,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更好支持和服务于客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3 服务范围

服务范围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服务的行业范围。有些企业服务范围相对较窄、较集中,仅为单一或者少数行业提供服务,另外一些企业服务范围很广,可以为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在成熟的物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建立自已的竞争优势,一般将主营业务定位在特定的一个或几个行业,因为不同的行业其物流运作模式是不同的,专注于特定行业可以形成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4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行的几种主要运作模式

4.1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

一方面,从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状况看,由于部分投资者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全新的基于资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构建,迫使他们必须采用“非资

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形式;另一方面,我国传统的运输部门、企业和商储公司作为物流行业的主力占据着我国物流的主要社会资源,他们有优越的仓库、站场设施,有自己的运输搬运设施、铁路专用线和自己的客户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因此从实际情况入手,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既有物流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避免了组织机构的臃肿庞大。

4.2以提高物流环节的服务附加值为目标的基础物流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还比较低,主要仍集中在对基本常规项目的需求上。生产企业外包的服务第一是干线运输,第二是市内配送,第三是储存保管。商业企业需求的服务第一是市内配送,第二是储存保管,其次是干线运输。这表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对物流服务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对增值性高、综合的物流服务如库存管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的需求还很少。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在推进第三方物流服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实需求,从基本的服务功能入手,从简单的服务开始,在不断巩固自身提供常规服务的能力的前提下扩展延伸服务。一开始就定位在高级形态的第三方物流运作上并不现实。

不应一味追求时髦的理念与模式,舍本逐末,放弃对常规服务质量的重视。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应该从区域客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从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开始,展示他们有能力把这些服务做得最好,随后才开始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逐步实现物流环节的系统化和标准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4.3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有机整合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整合,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

从实际运作状况来看,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B2B或B2C中的物流环节;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配合。

在我国,表现较为突出的莫过于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宝供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又陆续完成了运输业务报表自动生成系统、与重点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成本、经营核算、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可以说,在电子商务时代,实现业务电子化和网络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4综合物流代理模式

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国际著名的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如美国的联邦速递、日本的佐川急便,国内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中国储运公司、中外运公司、EMS等,这些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了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

发展综合物流代理业务具体是指: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资,低成本经营,将部分或全部物流作业委托他人处理,注重自己的销售队伍与管理网络,实行特

许代理,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的设计与经营,并且注重业务流程的创新和组织机构的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代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代理,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5集中物流模式

集中物流模式的特点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一定的资产和范围较广的物流网络,在某个领域提供集成度较低的物流服务。由于不同领域客户的物流需求千差万别,当一个物流企业能力有限时,他们就可以采取这种集中战略,力求在一个细分市场上做精做强。例如,同样是以铁路为基础的物流公司,某铁路快运公司是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小件货物的快递服务,而另一物流公司则是提供大宗货物的长距离运输。由于在特定领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也是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

5结论

本文从分析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障碍,不当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负面影响入手,重点研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的界定依据,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五种可供选择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篇2

1.1 第三方物流概述

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 Logistics) 是指企业外包所有或部分本企业的物流功能, 相对于基本服务, 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复杂、多功能和长期互益的服务。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为顾客提供专项物流、物流解决方案、供应链创新等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强调长期合约关系、协作解决具体的不同问题和公平分享利益并共担风险。根据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可将第三方物流分为随机交易物流、长期合同物流、战略联盟物流。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从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其运作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 减少库存, 降低成本, 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目前, 第三方物流已成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运作模式。

1.2 第三方物流的优越性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背景下, 第三方物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具体表现在:

1.2.1 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

由于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客户企业应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 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这样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 把精力投入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

1.2.2 灵活运用新技术, 满足个性需求

首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会不断地更新信息设备;另外, 不同的客户可能会有差异较大的个性化需求。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以一种质高价廉的方式满足不同个性需求, 而这都是工商企业做不到的。

1.2.3 节省费用, 减少资本积压

自营物流的企业不仅需要对物流设施的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 而且还要自己管理库存, 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而且也增加了物流管理成本。如果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 既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资, 还大量节省了物流管理的费用, 减少了资本积压。

1.2.4 提升企业形象

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是战略伙伴关系, 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使客户实现对供应链的完全控制, 减少不确定性;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发达的运输网络, 大大缩短了客户的提前期, 改进客户服务, 树立其品牌形象, 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 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的原因

虽然第三方物流具有许多优点, 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选择自营物流模式,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企业对供应链控制的要求

越是竞争压力大的企业, 越要强化对供应和分销渠道的控制。自营物流可使企业对于整个供应链有较大程度的控制权, 这样一是确保企业能获取长期稳定利润, 二是易于与其他环节密切配合与衔接, 减少与其他企业的交易活动, 集中精力服务于本企业经营, 保证本企业稳步的发展。

2.2 体制障碍

在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 我国企业无论大小都是“五脏俱全”, 许多企业将原有的仓储和运输设施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沿袭下来。因此企业表现出固定成本摊销的压力大、产品成本没有市场竞争力等现象。由于我国资产市场的局限, 企业往往会优先考虑如何提高现有资产的利用率, 而不是通过出售或并购等方法进行资产重组。因此如果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 物流方面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滞留在企业内, 会造成新的资源闲置。

2.3 观念障碍

我国有部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不承认现代物流作用, 没从综合的、系统的供应链角度建立新的物流系统观念, 认为自己能做的事, 就没有必要外包出去, 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

2.4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是为了让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而自己却做不到的物流增值服务, 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 注重的是其服务能力、品牌声誉、网络覆盖率和较低的价格, 而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功能单一, 增值服务薄弱。收益大多来自如运输和仓储管理等基础服务, 而增值服务的收益却很少。究其原因, 首先, 信息系统工作效率低、信息不能共享;其次, 标准化程度低, 导致各地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无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所以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 也降低了客户企业对物流企业的信心。

2.5 物流系统的总成本

企业选择自营物流模式时, 也充分考虑了物流系统总成本这一因素。物流系统总成本包括运输总成本、库存管理总成本、采购总成本、顾客服务总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现象。如果企业外包的总成本超过了企业自营的总尘本, 总的物流成本反而增大。所以, 在选择物流模式时, 企业一定会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系统模式。

3 我国企业自营物流向第三方物流转换的途径及措施

3.1 开放市场, 鼓励竞争

政府应放宽对经济过紧的管制, 降低市场准入限制, 允许中小企业进入, 尽快建立一个集大、中、小企业于一体的结构合理的物流市场, 努力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让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有更大的余地。这样, 企业就必须把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 从而把附属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

3.2 加快企业改制, 激发企业活力

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 大多带有计划经济的遗迹, 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因此, 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理顺权益关系, 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 向现代企业转变。

3.3 更新经营观念, 明确物流的战略地位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使企业集中力量于自己的核心能力、扬长避短且有利于企业的柔性化。企业要破除孤立经营、各自为战的竞争思维, 向合作竞争、寻求双赢的思维转变, 要树立起与外部供应链企业相互信任、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和共同发展的价值观念。企业要认清自己的核心能力, 只有物流业务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企业才应该物流自营。如果物流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 就应该整合利用外部资源, 实施物流外包。

3.4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

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 首先应该加大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第三方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和健全的网络, 又具有强大的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企业, 才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 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其次,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 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 拓展业务范围, 发展物流增值服务, 例如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等服务。要向能够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等综合物流服务的目标努力, 用专业化的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3.5 大力培养各层次物流专业人才

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物流产业的落后, 不仅仅是装备、技术上的落后, 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落后。只有不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的水平, 才能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物流产业。所以物流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 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最终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守伦, 周洪, 纪燕.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时代经贸, 2007, (5) .

[2]曹娟.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探讨[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8, (12) .

[3]旷健玲.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 (12) .

[4]杨志远, 赵艳.我国企业物流业务外包存在问题的探析[J].北方经济, 2008, (12) .

[5]李桂艳.物流外包的发展障碍及对策[J].物流科技, 2008, (12) .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50-03

Abstract: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mmerc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3PL)is featured by the trend of informationization, automatization, network, personalization and flexibility. So it has been an urgent problem for China's logistics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new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E-commerce on 3PL and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3PL in our country,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basic operating model and suggestion of 3PL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E-business.

Key words: E-commerc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operating model

进入21世纪,一个新名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变得跟网络、电子商务一样炙手可热,这便是“物流”。由于物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中是降低成本的“第三利润源”,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利器,因此物流理论引入我国后,受到了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作为物流专业化集中表现的第三方物流,也首当其冲倍受推祟,迅速升温。跨国公司更是对我国的物流市场觊觎己久,入世后大举进入我国的物流市场。越来越多的人对第三方物流的前景看好,物流成为继IT、金融之后最受追捧的行业之一。

1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这个词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国外简称3PL。它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据调查,美国58%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业者来完成的,日本则能达到80%左右,因为日本的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社会化配送是世界上搞得最好的。欧洲第三方物流发展非常快。德国总的物流市场是346亿美元,交由第三方处理的有80多亿美元,占据德国总的物流市场份额的23.33%。这些数字表明: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占据市场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客户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因为第三方有现成的比客户自己做得更好的物流解决方案,所以,客户都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业务外包出去,从而,第三方物流和客户之间就构成一种不可分割的供应链关系。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如何降低成本就成为当务之急。而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减少商品库存及运输的费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三方物流业在整个物流市场中的比重仅为18%,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发达国家发展物流的过程来看,第三方物流应该是现代物流的主体,而且第三方物流占到整个物流业的50%以上时,物流产业才真正形成,物流业才能对宏观经济的增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7年的统计,我国当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16.9%,达718亿美元,市场份额在200亿美元左右[1]。而对这一数字,国内不少物流业界人士认为还过于保守,物流学专家、北京物资学院教授王之泰先生也认为,在我国8万亿的国民总产值中,数万亿元的工农业产品最终都要进入物流领域,因此这个市场是相当巨大的。另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由以上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相当可观[2]。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还只是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物流的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标准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未形成。

2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方物流的影响

2.1电子商务是物流业务的发展方向。从当今发展的趋势来看,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物流经营人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业务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方向,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和物流业务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事实上,基于互联网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保证了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管理的信息需求,保证了物流网络各点和总部之间以及各网点之间的信息充分共享,它能够使顾客实时地看到运输计划和仓储计划的执行情况,能够让顾客了解货物在库和在途情况,准确地预估货物的销售和库存情况,从而组织新一轮的生产资料采购和生产过程,同时它能够使第三方物流经营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顾客的采购或供应信息,并基于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保证整个物流系统中的各参与方的高效运转。

2.2电子商务可以促进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企业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3发展电子商务可以拓展物流第二空间。物流第二空间是指物流的信息空间,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网点或物流环节,而是指虚拟物流,也即数字物流,或称比特物流,具有相对体制无关性、相对物理无关性的显著特征[2]。它将是物流发展的彼岸。当今国际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在于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物流第二空间空前扩展。物流第一空间(现实物流)与物流第二空间将日益走向融合。

2.4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重新认识物流过程,明确物流管理目标,进一步形成供应链管理。有了完善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长足发展等前提条件,使得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了延伸,此时的物流管理应是以生产企业为起点,经由物流企业、销售企业、直至消费者的整个供应链系统化的一体化物流过程,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对产品进行适时适地的递送,实现最佳客户服务与最低配送成本的组合。

3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在电子商务的新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物流服务,不同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设计出适合自身服务优势的第三方运作模式。依据第三方物流服务中所采用的技术、经济、组织等实际条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运作模式。

3.1综合物流代理模式。综合物流代理,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3]。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该代理系统在Internet上建立了一个多对多的虚拟市场,根据物流一体化的原则,有效地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管理。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我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给数量大于实际能力;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但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

在国外,许多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著名企业,如美国的Fedex、UPS,日本的佐川急便,由于它们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早已成为物流业内著名的国际综合物流代理企业[4]。我国国内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一些原来的国家大型仓储运输企业和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如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外运公司、大通、敦豪、天地快运、EMS、宝隆洋行等。近年来,各公司的营业额均在亿元以上,营业范围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其实,上述公司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第三方综合物流代理运作模式的探索实践。尤其是一些与外方合资或合作的物流企业充分发挥国外公司在物流管理经验、人才、技术、观念和理论上的优势,率先进行第三方综合物流代理运作。综合物流代理可使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完全从繁琐的多方委托的物流业务中脱离出来,专心致力于电子市场的拓展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由于具备综合性物流能力的物流企业较少,所以从事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公司不仅仅局限于现存的物流企业。简单地说,综合物流代理企业实际上就是有效的物流管理者[5]。采用这种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很强的实力,陆空俱全,同时拥有发达的网络体系,这样的企业在向物流转型时能做到综合物流代理,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2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有机整合模式。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主要商业运作模式,为第三方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又为电子商务的完美实现提供了现实保障,与电子商务整合,将成为第三方物流主要运作模式之一,其模式如图1所示。

从实际运作状况来看,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整合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其一是第三方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组成要素,承担物流作业,完成B2B或B2C中的物流环节;其二,是第三方物流通过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为商家与客户之间提供交换信息、进行交易、全程追踪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配合。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已与天津大田集团和宅急送两大国内物流巨头结盟,成立我国第一个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联盟,与中国邮政快递公司的谈判也正在进行中。另外一个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宝供早在1997年就开始建立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全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又陆续完成了运输业务报表自动生成系统、与重点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成本、经营核算、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

3.3邮政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物流的特点是地域广、随机性、批量小,要满足这种要求,物流配送必须有一个全国性的配送网络,服务覆盖几乎所有地区。目前,在我国能满足这一点的物流企业只有中国邮政。

中国邮政开发第三方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络优势。具体表现为“三网合一”、“三流合一”上。中国邮政拥有覆盖全国、沟通城乡、连接世界,集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手段和投递方式的集散式立体实物传递网。拥有全国实现联网的邮政金融网,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会城市和205个地级城市,实现了全国17 000余个网点的异地存取,ATM自动取款机达到3 900台。邮政储蓄计算机网是全国最大的零售金融服务网。此外,中国邮政还拥有集图像、语音和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采用先进的ATM交换技术,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形成了由绿卡网络、电子汇兑、网上支付、代理业务平台四大体系。信息网、物流网和金融网的融合,使信息、资金与物品能安全、有效、快捷地流动,实现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合一。网络时代的物流具有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个性化、柔性化的特点[6]。而“三网合一”、“三流合一”,正是建立第三方物流的理想境界,也是突破电子商务瓶颈,为BtoB,BtoC,CtoC的电子商务提供后端履约服务、仓储服务、配送服务,使电子商务运营商获得巨大的商机,从而建立信誉,占领市场。这也是提升整个社会效率和效益,实现合作诸方共赢的物质基础。

邮政物流模式的特点就是委托来源多、服务的范围广、批量小。缺点主要是信息管理方式落后,客户难以实时查询服务情况,工作效率低等。

3.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模式。在物流过程中,客户需要随时了解货物的配送情况,物流企业也要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需求信息,随时准备为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在传统模式下,很难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一方面是客户一旦将货物交给物流企业后面临服务“黑箱”,引起客户的顾虑,不利于客户有计划安排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不能及时获得需求信息,物流方案难以与客户衔接,造成服务不到位,导致客户流失。物流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互联网或专用网络与主要客户的管理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双方信息实时交流,委托企业对物流过程了如指掌,物流企业对客户的服务需求也在第一时间获得,双方可以在最大限度范围内展开合作,实现双赢。信息共享平台模式结构图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在如今这个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巨大且发展迅速,国外物流企业开始抢占中国市场,而对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就必须主动的采取措施,勇于创新,实现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的整合,而这两者之间的成功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备相应的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外部支持环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谁在这一从传统储运到现代物流的观念与实践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谁就能抢得先机,并在未来第三方物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 牛鱼龙. 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M]. 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

[2] 张铎. 电子商务与物流[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Wang Ying, Sang Dayong. Multi-agent framework for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E-commerce[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29:431-436.

[4] 宋光森,胡双曾. 适合中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探讨[J]. 物流科技,2001(1):24-29.

[5] 谭炜,马士华.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分类与特征研究[J]. 物流技术,2005(5):10-12.

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 篇4

物流,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在今天被人们所津津乐道。9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的宏观背景下,不少企业为降低成本,进行工业生产和采购的全球化布局,这样极大的地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逐步将物流功能从自身剥离,将物流完全交由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自己专著于产品的研发和销售。社会化生产必将带来社会化分工,专事现代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物通网、一点通等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作为新兴的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保证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将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以及 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无线电射技术和各种新设备等广泛地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企业也从此由传统走向现代,发生了质的变化。

这种虚拟的、无形化的转变,其物流服务水平、信息的真实性等是对物流从业者的一个考验。物流服务在走向专业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物流企业利用其规模化优势和专业化服务优势,可以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商品周转率等服务,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节约成本就是创造利润。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篇5

1.调研对象:

海尔集团的海尔物流模式。

2.调研方式:

采用多种调研方式结合收集资料,其中包括查阅报刊,网上寻找等。

海尔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注意力放在了物流领域。如何有效地加强物流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物流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成为了企业的新的课题。

一.海尔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25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业绩。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海尔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二.海尔物流运作模式。

海尔物流的物流模式我们分内向的和外向的两部分分析:

第1页(共13页)

1.内向物流

海尔市场链流程再造与创新过程中,采购配送中心整合海尔集团的采购与配送业务,形成了极具规模化、网络化、信息化的JIT采购及配送体系:

海尔物流采购管理体系:实现为订单而采购,降低物流采购成本;推行VMI模式,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与供应商的双赢合作。目前,采购面向包括50余个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实施全球化采购业务,在全面推进实施寄售采购模式的同时可为用户提供一站到位的第三方服务业务。

海尔物流配送管理体系:提高原材料配送的效率,“革传统仓库管理的命”,通过建立了两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及利用ERP 物流信息管理手段对库存进行控制,实现JIT配送模式。从物流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到物料搬运机械化,到车间物料配送的“看板”管理系统、定置管理系统、物耗监测和补充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革,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物流管理目标。

目前,配送全面推广信息替代库存,使用电子标签、条码扫描等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办公方法,实现物料出入库系统自动记账,达到按单采购、按单拉料、按单拣配、按单核算投入产出、按单计酬的目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看单配送体系。

先进的采购及配送管理体系、丰富的实践运作经验、强大的信息系统,海尔采购配送中心将打造出新时代的采购配送流程。.2.外向物流

海尔物流使用SAP LES系统进行全球物流运作管理 资源管理: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降低物流成本 订单管理:订单信息同步共享,提高订单响应速度 运输管理:配送、运输系统监控,在途库存监控 仓库管理:库存信息共享、实时查询,库存报警 KPI分析:物流节点kpi自动取数,提高了效率。海尔物流使用HLES系统,进行产品先进先出、窜货、超期库存等管理,红色是每一个扫描点。

3.物流服务

海尔物流在一级配送网络、区域内分拨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间配送体系。各配送中心的网络,除了能 满足区域内配送外,还建立了直接送达其他配送中心的区域间配送网络,使以前的单点和线,形成星罗棋布的网,形成完善的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与返回物流体系。目前网络的类别有:零担、班车、专线、整车配送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大批量订单,提供“B2B,B2C的门对门”的运输配送。零散、小批量的订单,以运筹优化的观点,安排合理的配送计划,实现

一线多点配送,为客户提供完善的24小时物流服务,形成一个以干线运输、区域配送、城市配送三级连动的运输配送体系;同时配合海尔集团的家电销售网络到三四级的推进,将形成一个深度和广度覆盖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通过海尔物流网络(区域配送+干线运输+城市配送)构建的客户业务模式。

三.海尔物流运作模式的特点

1.实施供应链管理

海尔实现了物流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海尔模式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体现出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订单:海尔还注重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体现了海尔网络化的思路,三者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机联接为一体。

2.物流产业化

所谓物流产业化,是指要物流产业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以彻头彻尾地从质的规定性上达到提倡的目标。“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通过对本企业原有物流功能的破坏性重组,整合了企业原有的资源、拓展了物流规模化经营、构筑了现代的物流体系,增强了物流的核心竞争了,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拥有了优质的全球供应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使海尔物流具备了联合采购、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3.海尔的物流业务整体规划

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用户形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尔集团物流速度减少库存空间,使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对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品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取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四、海尔物流对我们的启示

(一)重视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物流信息系统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网络的使用率还不够高。信息不通,所造成的货运成本浪费在国内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市场上缺乏有序的物流信息系统

沟通平台,达不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无论是自己做物流还是交给达三方物流公司,只有企业从微观层次上改善自身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国家从宏观层次上给予必要的网络、资金支持,才能真正实现现代信息化物流管理模式。

(二)贯彻供应链管理思想

企业在实行现代物流管理时,不能只注重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而应充分关注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与其他企业联合,实现进一步的资源共享。这种联合,可以以资本为纽带,组建于本企业业务范围相关的物流中心,也可以以契约为基础,增强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实现对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的共同使用。

(三)优化业务流程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篇6

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核心企业与商业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1在这一安排下,供应链上各主体(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通过协调、 合作达到一种各取所需、互惠互利进而共赢的平衡状态。 有国内学者将其称为物流金融,[1,2]尽管理解稍有不同,但本质含义均定位于对供应链物流管理、战略合作及金融的交叉领域中资金流的组织和管理研究,是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金融资源在成员企业间的流动,以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途径。[3]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研究较为丰富,综合来看,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概念架构研究;[4]二是运作模型研究;[5,6,7]三是相关应用研究。 如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极富潜力的业务创新,[8]或视为物流企业业务转型的方向,[9]或引入农业领域并提出农业价值链融资的概念,[10,11]更多则是将供应链金融视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这一点在国内研究中尤为显著。 文献[12]研究提出了以第三方龙头物流企业为融资平台的、基于“服务商———服务商”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文献[13]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提出了金融仓储服务模式。 综合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理论界,很少有文献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地位优势分析其协调并主导供应链金融的积极作用, 更鲜有文献研究并构建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当然这与我国特定的政策环境有关,在我国银行业尚未放开的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单独为供应链节点企业提供信贷,而必须依托于商业银行操作。 这与实践是相契合的。

在我国实践中,供应链金融多由商业银行基于业务拓展的需要而主导发起,实施框架多是以供应链上的主要运营商作为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变量的身份被引入,仅作为货物运输人、仓储人以及第三方质物监管人,较少作为供应链金融中的核心企业运作。2其实,第三方物流企业因对实物流的控制而成为整个供应链物流、 信息流的集散中心,这一先天中介优势成就了其作为融资平台的价值。 近年来,美国联合包裹服务等公司(UPS)证明了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发并主导供应链金融(即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可行性及良好发展前景,而这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较强的动力和较好的经验指导。 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实际政策背景,研究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框架及各参与主体的协调机制,提出在我国有效开展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对策建议,以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框架

一般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其运行的框架很简单:银行向自己的公司大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大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货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货融资服务。3在我国,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基于开发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目的而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授信技术和盈利模式引入。 其最大优势在于可突破以往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授信理念,打破对中小企业授信评价相对孤立的局面,融入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 以1+N(其中1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N为供应链中的节点中小企业)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技术瓶颈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因供应链金融较好地契合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目标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金流管理需求,故发展迅猛,短期内就得到了商业银行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它们开拓利润与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就运作本质而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基本属于同一模式,即是由商业银行发起的、以供应链中主要运营商为核心的、针对节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通过反担保等方法对融资风险加以控制的一种架构。 其中,商业银行一般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帮助对存货进行盘点、 运输、仓储、定期监管以控制信贷风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度较低,仅限于最基本的物流功能。 对现有实践中各主体地位与运作架构用简图表示(见图1)。

在图1中,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三方分居三角顶点,相辅相成。 其中,核心企业位于顶端, 突出了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中的“领头”作用和关键地位, 核心企业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信用保证, 以确保资金链的完整和供应链的稳定。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分处于底端两顶点,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供、需方相互依存,商业银行通过对中小企业贷款获取利差, 中小企业则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以较低利率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周转资金。 三者互成犄角之势,攻守互助,共同进退。

图1中心的交点即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所在, 而这一重要存在在实践中却被过多地忽略。 对我国商业银行已有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加以研究,不难发现,在供应链金融操作中,商业银行有些过于依赖“担保”反而由此减少了对信息的控制,有些过于在乎交易失败后的保障以致部分情况下比较被动。 理论上,若商业银行能恰当引入并合理联合第三方物流企业,由其作为供应链融资平台来运作资金流,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贯穿于整个供应链金融过程, 不仅参与每一链条货物的运输和存储,还对物流和货物信息加以及时监管和反馈,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整个过程的实物流和信息流,一旦发现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若商业银行将信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转移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做,同时将部分收益权一并交予,自己仅作为融资方提供资金获取利差和结算收益, 不仅合理利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优势, 还有效转移了信贷风险。 但当前诸多问题的存在抑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地位提升与作用发挥, 比如我国人口众多导致交通状况不好,物流企业管理能力普遍低下,阻碍了物流效率的提升。 多数物流企业自身观念固化,经营缺乏创新,较难跳出固有物流业务思维而实施物流金融业务转型。 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模式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功能,致使其必须依托于商业银行方能为客户提供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可以说,供应链金融的长足发展, 不仅需关注图1中那个稳定的三角之势,更要重视那个被过多忽视的中点“第三方物流企业”。

三、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架构

1、UPS的实践经验与运作优势

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是指由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运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融资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与商业银行合作,也可使用自身的金融机构。 显然,这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必须拥有较强的实力: 要么能与银行保持着稳定的融资协议,要么自身设有金融机构,掌控着资金流。 其次必须拥有较强的能力:通过物流,能跟进并掌握货物的仓储、运输,直接了解货物的来源与去向,知道何时出货、何时装运、何时到货,借助管理,能牢牢地把握着信息流,轻松控制仓储成本,提高物流运转效率。 国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实践起步较早,发展成熟。 尤其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一些跨国物流和航运公司迅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这里以美国UPS公司为例具体说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运作及优势。 UPS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还是全球领先的供应链与货运服务供应商,堪称成功运营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典范。 UPS供应链金融服务是在2001年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并获取了美国本土的金融业务牌照后得以真正展开的, 具体由UPS资本公司、UPS物流集团、UPS货运服务公司、UPS邮件业务创新公司与UPS咨询公司共同维持。 具体运作中,UPS资本公司负责整个供应链的资金运转,提供雄厚的资本支持;UPS物流集团则保证物流的稳定通畅,保证货物得以及时仓储、运输及管理;UPS货运服务公司、UPS邮件业务创新公司及UPS咨询公司则对整个过程的信息加以把控,各主体通力协作。 为确保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效率,UPS公司还研发和部署了经济有效的 “服务产品和增值工具,比如, 能够直接嵌入到客户网站的UPS升级在线工具,可帮助客户实现对货物运输的实时追踪,确保做出更为精确的付款预测、 报告及货款回收工作; UPS账单数据和结账分析工具 ,可帮助使用者在不同的部门、项目及客户群体之间实现运输成本的分配和分析,而不需要参考成堆的纸张单据,为客户提供几乎无缝衔接式的可视性终端解决方案。 ”4所有这些都有效保证了UPS得以实现资金流、 物流、 信息流“三流”合一的高效运转。

相较于商业银行主导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UPS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优势在于较强的信息整合优势,它能通过内部各子公司的协同合作将“三流”合一,较大幅度地降低信贷风险管控成本。 首先,UPS强大的物流系统和货运服务能掌控融资担保物(交易的货物或存货)的信息,减少损失限额; 其次,UPS成熟的货物全球跟踪系统使其能够随时随地掌握货物的动向,即使融资企业出现问题,也能做到即时响应与快速处理;最后,UPS在物流业务中积累和建立的客户信息系统,使其能够较好地了解那些规模不大但资信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信息,这不仅节省了信息搜寻成本还节省了风险控制成本。 正是这种强有力的“三流”整合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使得UPS得以按高于商业银行10个百分点的比例为客户提供抵押融资,5供应链金融业务快速成长。 值得说明的是,UPS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赚取融资服务的利差收益, 更多是借助金融服务拓展客户群,争取更多客户使用全方位物流服务,赚取更高的物流服务收益。

UPS是首家在中国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国际物流公司,UPS在中国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采取的是与商业银行合作的模式,UPS为商业银行推荐客户,为供应链融资担保。 同时,UPS也从商业银行那里争取到更多客户,获取了较高的物流增值服务收益。6

2、本土第三方物流主导供应链金融的可能性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 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结合需求愈加强烈,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融合日益强化,存货融资、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等相关业务不断推陈出新。 面对这一变革,国外物流企业大量涌入,对国内物流行业产生了较大冲击。 有学者曾研究指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开展供应链金融存在较大阻力。[14]但应看到的是,国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的,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但要提供优秀高效的物流服务,有时还要承担垫资、融资等部分金融职能。 现实状况是,伴随着国外大型物流企业在国内的入驻及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渗透与拓展,我国本土的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也在不断地汲取其先进思想和经营理念,并抓住时机与商业银行开展融资合作。 较具代表性的是中外运、中远、中储三大物流企业龙头, 早在2005年就先后与深圳发展银行签署了总对总的战略合作协议,作为货物运输方、仓储方、质物监管方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 可以说,国内物流企业有参与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相关经验。

从另一方面看,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思路。 中小企业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不仅可获取全程物流服务,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技术和雄厚实力,低成本获得向商业银行融资的机会。 国家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势必会重视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这一金融创新。 除外,究其属性,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是一种诱致型融资制度安排,必将得到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合力推动。 可以预言,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在不远的将来定会蓬勃发展。

3、本土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架构

尽管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是摆在物流企业面前的诱人蛋糕,但在当前我国银行业尚未放开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的物流企业无法、也无足够资金实力像UPS那般成立自己专门的资本公司为融资客户直接发放信贷。 参照UPS在我国国内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不啻为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迂回开展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上佳选择。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商业银行供应链节点中小企业模式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的主导方,自己充当融资平台,为供应链节点企业量身定做供应链融资方案,并主动寻求、挑选合作的商业银行,深入挖掘并完成供应链金融服务 (运作简图见图2)。 这里,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主导方的作用应不同于现行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核心企业,不应仅仅作为中小企业的资信担保, 应更多地在于对全程及相关信息的监控, 据以掌握物流动向,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提高供应链资金效率,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当前,我国多家银行牵手物流企业成立的物流银行类似于这种模式。 只不过,这里更强调第三方物流企业寻求合作银行、主导开发并协调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主动性。

模式二: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与供应链节点企业对接,剥离商业银行的主要参与者地位,仅将商业银行作为一个资金提供中介,自身既担当融资平台的资金领导地位,又发挥对物流和信息流掌控的优势(运作简图见图3)。 在这一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银行推荐客户,并承担信用担保、质物监控及风险管控,商业银行不再承担信贷风险,仅作为资金中介提供贷款并赚取利差收益,从运作模式一中的主要参与者变成一个边缘收益获取者;节点中小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最终服务对象,依然是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主导方,集发起、设计、组织、协调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一身, 从进货到运货再到销货层层把关, 有效地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整合,全面把握整个供应链金融的脉络。 显然,相对于模式一,模式二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程度更高,收益也更为可观。

四、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协调特征

1、各主体行为特征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服务,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目的绝不应局限于赚取金融服务收益, 而应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吸引更多客户, 扩大其物流市场份额,赚取物流服务收益。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拉拢商业银行合作,为此其会将部分金融服务收益以利差收益方式让渡给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赚取利差收益和服务收益。 当前较多商业银行将目光投到供应链金融这块“香饽饽”上,更多地看中了供应链金融不仅是其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切入和绑定整条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有效渠道,而且是其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监管优势和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防范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 在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商业银行可在信贷风险较低的水平上获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让渡的利差收益和为整条供应链提供支付结算的服务所得,势必有较强的参与热情。

对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提供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对于供应链融资和结算成本的关注与优化,不仅可满足其成本节约的需求,还有利于整条供应链条的稳定,对其具有较强的参与激励; 对于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而言, 其借助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既可以低成本地融通资金、盘活资产,又可维持稳定的供应链条、良好的银企合作与物流合作,更是会积极参与。

2、各主体协调特征分析

这里拟采用简化的博弈模型来分析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架构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商业银行、节点中小企业间的协作特征。 假设信息对于各参与方对等。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发起方,主导供应链金融会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若失败不过是一次交易失败,损失较小,充其量相当于业务研发开支,一般不会撼动企业的根基,故将其主导失败的收益定为-0.5;若成功,则会获取整条供应链上的物流增值收益, 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收益较为可观,故将主导成功的收益定为3。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供应链金融承担的是系统风险,成败概率各占50%,据此求得其期望收益为1.25(3*50%0.5*50%=1.25)。

商业银行不参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不会增加收益也不会有任何损失,故其不参与收益为0; 若参与,不仅不会增加信贷监督成本,还会拓宽业务范围,强化银企关系,稳定客户源,故参与收益较高,定为2。 从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看商业银行定会参与。

节点中小企业不参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 则可能会因自身信用约束无法获取低成本的流动资金贷款,或者因核心企业的个体财务经济性考虑实施的成本转移(诸如推迟对中小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中小分销商转移库存) 而遭受资金挤压,退出供应链,失去市场,导致利润受损,这里将其未参与的收益定为-1。 若参与,会有两种结果:一是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未能有效缓解其资金约束,未能改变其退出供应链、失去市场的厄运,收益为-1;另一则是借助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成功获取低成本短期贷款,从而银企关系良好,供应链关系稳定, 买卖合作成功,此时将其收益定为2。 显然,有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的保障,后一种可能性会大一点,这里将两种情况出现的机率分别定为25%和75%,据此求得节点中小企业参与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期望收益为1.25 (2*75%-1*25%=1.25)。

将上述各主体及其相关收益运用博弈模型加以表示,具体见表1,其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主导方,期望收益均为1.25。

由表1的博弈模型分析可知,这一三方博弈有唯一解,即三方均会选择参与。 显而易见,参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是各个主体的理性选择。 由此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起并主导供应链金融后,商业银行和供应链节点企业均会有较高的参与激励。

值得说明是, 现实操作中信息是不对等的,在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中,节点中小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交易状况及质物信息的掌握定比商业银行全面,一旦节点中小企业出现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会早于商业银行知晓,并及时做出对自身最有利的决策加以挽救,而商业银行可能会因为这一信息不对等而提出较高的信贷要求甚至选择不参与。 这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设法另外筹资,供应链融资成本定会增加,主导供应链金融的收益也会大打折扣。 这也就提醒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及早做好商业银行不参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准备。

五、第三方物流主导供应链金融的对策建议

1、当前主导开展非自有资金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非自有资金模式,意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基于其物流服务客户的融资需求, 设计供应链融资方案, 通过与商业银行合作,以客户物流资产的监控为授信支持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或将银行对已提供的授信额度转授信给物流客户,实现向整个供应链提供物流与金融集成式服务的模式。 在该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自营银行服务,只能借助供应链融资方案的设计实现和商业银行的业务紧密对接来获取银行资金的支持。 这里,商业银行扮演了资金供应者的重要角色,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深度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强调其作为融资平台的主导(含开发、设计、协调等)作用,充分发挥其在货物运输、 仓储、质物监管等方面的专长,有效监控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控制信贷风险。 这一模式即是上文构建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二,对应当前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下物流和银行的服务功能无法在同一法人主体内并存的现状。

(1) 强化业务创新意识 , 增强物流供给和服务能力。 物流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事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基础。 当前,大型制造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的物流外包是大势所趋, 物流企业应抓住时机,创新理念,突出优势业务,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和地区覆盖范围, 强化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能力,向集运输、仓储、配送、加工、垫资、结算、代为融资等服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积极开展 “全程物流”,增强供应链整合能力,满足较高质量的物流金融服务要求。

(2)完善信息监控手段,强化风险监控能力。 对各个节点上质物的动态监控是管理供应链融资风险的有效手段。 而实现动态监控的关键是搭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平台,同时也为降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提供保证。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注重完善信息监控手段,加大对信息反馈系统的投入。 借助现代科技技术为经手的每一件货物打上“电子标签”, 实现对货物出库、运输到入库及入库后的即时监控及相关信息的即时反馈。 准确把握货物的仓储时间,尽量做到发货、运输、收货的无缝对接,减少货物存放的时间,甚至做到理想中的“零库存”和“即时供应”状态,有效监控质物的同时大大降低库存成本。 这点最值得借鉴的是沃尔玛的物流与信息反馈系统。 沃尔玛计算机服务器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军方的数量,比微软公司还要多,且沃尔玛公司还是MIS的倡导者。

2、不远的将来自主开展自有资金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

自有资金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充当主导者开展的, 向节点企业提供物流和金融一体化服务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在这一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集物流、银行服务功能于一身,不仅具有自营金融机构, 而且能够自营物流金融业务, 全面把握供应链金融的走向。 融资所依托的资产担保正是物流业务中的监管货物及其销售回款, 而融资的资金来源也部分来源于代收等业务派生的资金沉淀。7该模式类似于UPS开展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1)加强业务探索 ,为筹建自己的金融机构早做准备。 当前国家在逐步放宽私人银行的口子,国内金融业混合经营的模式为期不远,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早做准备,尽早筹建自己的金融机构,从而不必依托于商业银行而可以像UPS那样独立运作供应链金融业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多多学习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吃透UPS开展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流程,吸收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运作理念,为以后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积极实践, 尝试在供应链解决方案的设计与规划方面做有益探索,在供应链融资的具体操作与关键环节加强创新, 为未来自主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积淀优势、消除障碍。

(2)整合信息平台 ,尽早实现供应链 “ 三流 ” 的紧密联系及其各协作方的无缝对接。 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凭借自身对物流信息全面掌握的优势,进一步积累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三流”整合经验,加紧强化网络平台建设,及早搭建能整合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供应链各类服务提供商(包括商业银行、物流企业、保险公司等) 资源的信息平台与一站式网络窗口,为将来全面开展电子供应链金融服务蓄势。

摘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供应链金融具有较强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优势和风险控制优势,能实现各参与主体的协作共赢。鉴于银行业尚未放开,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实践多由金融机构主导,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自主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借鉴UPS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环境,构建本土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的两种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需增强自主性,强化物流优势与业务创新,主动依托商业银行主导开展非自有资金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积极为组建自己的金融机构做准备,加强实践探索和网络平台建设,以在不远的将来有效开展自有资金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

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篇7

关键词:敏捷物流企业 建立 运作模式

中图法分类号: F2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现代企业必须不断运用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迅速响应市场的应变力。在此趋势下,以敏捷性竞争模式将成为现代物流业竞争的主体。在敏捷竞争中,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优化资源,更好地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达到双赢的目的。

一、敏捷物流与敏捷物流企业

1.敏捷物流与敏捷物流企业的概念

敏捷物流理论来源于敏捷制造AM,敏捷物流是在优化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思想上,更多地强调了物流在响应多样化客户需求方面的速度目标。可以说敏捷物流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敏捷物流其本质是在供应链一体化的基础上,利用合作伙伴间的协同关系和信息的共享,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质量、合适数量的合适产品以合适的方式配送到合适地点,满足合适顾客个性化、大规模定制的准时化需要,从而实现成本与整体效率优化的物流活动。

实现敏捷物流的组织形式是敏捷物流企业或物流动态联盟。敏捷物流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的物流企业为抓住和利用迅速变化的市场机遇,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的网络结构性的组织。网络中的各伙伴企业充分信任,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各种资源,分担风险与利润,可迅速有效地集成为满足某个特定市场机遇所需的全部资源,从而对市场和顾客要求做出积极快速的反应。

2.敏捷物流企业的特征

敏捷性。敏捷物流企业自身是由多个敏捷企业的经过优化设计与组织的,这可以保证其自身能够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灵活的企业组织方式快速重组企业,敏捷地能对市场机遇做出快速的反应;

动态性。敏捷物流企业是临时性的动态企业,是市场多变的产物,其组织结构往往以动态的多功能项目组为其基本组织单位,动态灵活可变;

合作性。物流企业成员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它们以快速响应市场机遇为目的,根据市场机遇和需求以自己的优势及特长而加入敏捷物流企业,并根据合作协议实现利益共享;

集成性。敏捷物流企业需要由不同企业或企业内不同部门根据市场机遇和需求将人、管理、技术以及其它资源在不同层面上进行有效的优势集成;

互补性。在敏捷物流企业组织中,参与企业均需具备自身的核心优势,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参与企业只负担本身优势责任,使技能、管理、知识和信息优势得以集成而加强整体竞争优势。

二、敏捷物流企业的建立

1.敏捷物流企业建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敏捷物流企业组织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敏捷物流企业的敏捷性以及敏捷物流企业能否最终抓住和实现市场机遇,在组建敏捷物流企业过程中必须分析研究与敏捷物流企业组织有关的一些问题,以便建立最优的敏捷物流企业。建立敏捷物流企业应考虑如下关键要素:

(1)市场机遇

市场机遇具有时间性、约束性及效益风险性等特征。机遇的时间性是指机遇具有生命周期;机遇的约束性是指机遇对准备抓住或已经抓住该机遇的企业有一定的约束。机遇的效益风险性是指企业获得成功的概率、企业成功后的收益或失败的损失。由于敏捷物流企业是为了响应市场机遇而建立的,因此对给予的效益风险性与约束的正确评估与分析是决定是否建立的前提。

(2)核心资源

核心资源是物流企业响应市场、参与竞争所依赖的能力。当发现市场机遇时,物流企业应首先考虑自身是否拥有相应的核心资源。如果所缺核心资源只是该机遇所需求的时候,最好建立敏捷物流企业。核心资源是选择联盟伙伴的依据,只有拥有所需核心资源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敏捷物流企业的伙伴。因此,在建立敏捷物流企业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自身的核心资源进行分析。

(3)合作伙伴

敏捷物流企业是由盟主和若干伙伴构成的,最先抓住机遇并拥有主要核心资源的企业为盟主,其他参与经营的企业为伙伴。这些伙伴是拥有不同核心资源的一些物流企业。它们根据物流联盟的要求迅速以它们自身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参与联盟,因而,伙伴选择是建立敏捷物流企业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敏捷物流企业的最终的成败。

(4)组织方式

多变的市场环境要求敏捷物流企业的组织应该是可重构、可重用、可扩充的动态组织。根据需要,各个物流企业参与敏捷物流企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如供应式、转包加工式、合资经营式、插入兼容式和虚拟合作式等。

(5)利益与风险分配

敏捷物流企业强调的是合作,而合作的基础之一就是有合理公正的利益与风险分配机制。因此敏捷物流企业的利益与风险分配机制应在敏捷物流企业建立阶段得到解决。一般可通过分析每个伙伴企业参与敏捷物流企业过程的重要性、参与的方式、投入的多少等来确立利益与风险的分配。

2.敏捷物流企业组织建立过程

建立敏捷物流企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多个物流企业、企业间集成和大量的各类信息,因而需要合理的建立过程。敏捷物流企业组织建立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目标确定

该阶段主要包括市场机遇寻求与评估分析与差距分析。市场机遇寻求与评估分析是指敏捷物流企业组织建立之前,需要对市场机遇的风险性和获利性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决定是否响应机遇和确定该机遇所需的核心资源;差距分析即寻找物流企业对自身现有核心资源和能力与机遇要求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决定响应机遇的方式,并最终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

(2)敏捷物流企业建模与伙伴选择

该阶段主要包括敏捷物流企业过程设计、敏捷物流企业模型设计、伙伴企业的选择与评估、伙伴企业过程重组等。敏捷物流企业过程设计主要是面向机遇物流活动和服务的理想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敏捷物流企业模型设计是在设计完敏捷物流企业过程之后进行的。经过优化的敏捷物流企业过程与机遇所需的核心资源将作为选择联盟伙伴的主要标准。所有具备机遇所需的核心资源的企业都应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同时,根据潜在伙伴所提供的过程,对理想敏捷物流企业模型进行修改和企业过程重组,并进行仿真优化与评估,以此确定一个最优的合作伙伴及敏捷物流企业构成方案。其中,敏捷性度量是检验过程、模型和伙伴优劣的核心指标。

3.组织设计与利益/风险分配

本阶段主要包括项目定义、敏捷物流企业组织设计、利益/风险分配机制的确定。在敏捷物流企业模型的指导下根据敏捷物流企业物流活动和服务过程可定义敏捷物流企业的项目,并确定伙伴企业的多功能项目组参与形式,建立敏捷物流企业组织机构。根据敏捷物流企业过程和敏捷物流企业模型,基于活动分析的方法确定伙伴企业对敏捷物流企业的贡献大小来建立联盟伙伴间利益/风险分配方案。

4.实施

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就可以按照敏捷物流企业过程、敏捷物流企业模型和敏捷物流企业组织的设计方案进行敏捷物流企业的实际组建工作。

三、敏捷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

针对现代物流市场竞争的特点,本文提出敏捷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为:敏捷性+信息共享+关系管理+供应链效力+绩效管理。具体解释如下:

1.市场需求的敏捷性

敏捷物流企业的运作由市场需求驱动的。当客户的物流需求产生以后,通过敏捷企业盟主的集成能力,在协商和友好合作的方式下迅速建立敏捷性协作组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并通过建立有效的物流绩效衡量和激励机制,进而提高物流服务整体效益,达到多方共赢。

2.信息共享管理。

在敏捷物流运作中,各物流企业之间通过敏捷物流系统集成平台进行信息共享是敏捷物流实施的前提。敏捷物流系统集成平台的构建是建立在企业现有应用系统基础上,因此要求企业现有应用系统应具有快速响应外部变化的能力,敏捷物流系统应具有重用性、扩展性和对异构平台的支持。

3.敏捷物流客户关系管理

敏捷不只是速度快,而是对时间窗口内的顾客需求的一种响应能力,核心是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在敏捷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其核心内容。因此,实现对现有客户的有效关系管理将为物流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时也会带来成本的降低。有效客户响应(ECR)是一种有效的顾客关系管理模式,其核心是找到对物流企业“有效”的客户,并对他们进行管理。在敏捷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下,企业的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为所有的客户提供敏捷化服务。因此,每一个企业必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客户,有意识地放弃那些耗资大,给企业带来微薄利润的客户。企业可以通过快速引进、快速分类、快速促销、快速补充等策略,在终端POS机与条形码技术,计算机辅助订货CAO,连续补充程序CRP,交接运输等信息技术支持下实行对有效的客户需求实行敏捷的反应。

4.敏捷物流供应链管理

当今的物流市场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不稳定性,物流市场被分成一个个较小的部分,且客户的需求也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捕获用户或消费者需求信息使其尽量接近销售点或使用点应是供应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敏捷物流要实现的首要目的。在敏捷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中,更加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与协同商务合作关系,它关注的是物流系统整体价值与协同商务系统融合成为统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因此,在敏捷物流企业运作管理中应采用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而集成供应链的一个基本的主导因素是基于企业拥有“敏捷性”是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的一个主要的前提条件的认识。

5.绩效管理机制

通过合理评价合作机制给合作各方带来的利益,在敏捷物流网络各方之间分享合作带来的共同利益,用定量化的指标使合作各方看到合作的好处和存在的问题,将能够进一步增加合作的动力,降低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最终实现敏捷化物流管理。

综上所述,敏捷物流企业可以满足了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客户的动态物流需求,促进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具有不同核心技能及资源的物流服务商之间的分工协作、动态交互,进而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Dove著,张申生编译.敏捷企业[M].北京:中国机械工程.2002.89-95.

[2]周宏.物流战略联盟的组建及运营管理[J].商业研究,2006,4:56-58.

[3]李静.新市场环境下敏捷物流管理模式探讨[J].物流技术,2006,3:22-24.

[4]龙跃.敏捷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6:43-45.

Research on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Model of

Agile Logistics Enterprises

Han Jia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bstract:The competitive mode of Agility has become a main competition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First,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agile logistics and agile logistics enterprises and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agile logistics enterprises. Then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elements and the process ofestablishment on agile logistics enterprises,and build Operation Model of Agile Logistics Enterprises from Agility, information sharing,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上一篇:英语语法启蒙心得体会下一篇:电视广告市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