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改课题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江西省教改课题(通用7篇)

江西省教改课题 篇1

教改课题总结报告—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 xx年 9 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课题研究的背景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 2001 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 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课题研究的内容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

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 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

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2 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 21 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 年 9 月——xx 年 3 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第二阶段:xx 年 4 月——xx 年 3 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xx 年 4 月——xx 年 9 月加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应用。为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成员的工作效率,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项目分工。

其中,付晓梅同志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对外联系、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项目研究过程回顾xx 年 5 月,当时的法学教研室主任付晓梅同志在一次教研会上提出,法学专业学生仅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随着社会对本科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经过这次教研会,达成了“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立项的一致决定。鉴于当时法学教研室师资力量有限,而申报课题对研究者又有职称上的要求,故决定由有教学经验较为丰富且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付晓梅、寇桂君、刘德玉、罗辉国四位同志担任该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xx 年 9 月,该课题获得学院批准并列入该工作计划。为此,课题组成员

紧接着召开会议讨论、确定关于课题研究的各项具体事宜。这次会议商定了该课题研究中各位研究者的具体任务分工,课题的项目进度即进展计划及目标。xx 年 4 月,课题组成员开始着手实施计划,搜集材料。课题总结鉴于研究者研究经验不够丰富,职称不高,课题组成员在着手实施计划的具体工作中,特别作了两项准备工作:一是用教改经费的四分之一购买了一些理论书籍,认真阅读,以提高理论水平、加强理论修养为课题的研究服务;二是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参考、学习他人在该课题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强了对外联系,为实践性改革的具体实施作准备。

xx 年 4 月——xx 年 3 月,课题组成员积极的展开了研究工作。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具体适用于教学计划的修订,其中,xx 级和 xx 级的教学计划中,增强了教学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实

践性教学环节 532 学时,占总学时的 19﹪。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更为丰富,时间的配置也更为合理。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学期为期 2 周的军训,第一或二学年暑期为期 3 周的“两课”社会实践,第四或五学期为期 3 周的模拟法庭,第三、五学期为期 2 周的法律咨询实习,第七学期为期 1 周的法学专题辩论,第八学期为期 12 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除了继续坚持运用带领学生去法院听庭审、课堂讨论之外,还增加了运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同时多次要求学院建设一个规范的模拟法庭,方便实践教训环节的实施。

江西省教改课题 篇2

一、什么是课题讨论法

老师在课程教学之中, 以平等相处、平起平坐的角度与学生一起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教学环境, 并将学生分为人数相同的诸多学习小组, 在此基础上将教学相关的课题提出, 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然后在课堂上再由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交流与探讨, 老师在探讨与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引领学生们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可以积极辩论、发表见解、打开思维、互换观点、受到启发、获得知识, 通过这样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吸收和获得相关知识, 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科学有效的提高, 并且在互相启发中得到课堂教育里无法的知识与感悟。这种教学手段就是课题讨论法。

二、怎样应用课题讨论法

1.改进教学方式

将之前的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剔除, 并针对教学过程中不相同的教学知识与内容, 制定不相同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的应用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之中, 使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最大化。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堂上涉及的知识以JPEG图片、PPT演示文稿、相关视频等方式传播给学生, 现在的学生对于这种传播方式最易接受也最感兴趣,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尽量多的将光纤系统的各类组件、设备、器物展示给学生, 以此加深学生对光纤系统的印象, 更好的理解光纤原理, 更容易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将一部分科学合理的例子和习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加强学生和老师间的互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的通过练习更快的掌握相关理论和知识, 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教学质量。

2.改进学习内容

在现在各个高等学校的学习内容中, 有一部分学习内容出现了知识点的重复。在高等学校中, 教学效果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书籍的选择、使用的影响。因此, 学校必须采用与整体教学总纲相统一的教学书籍。但是, 目前的教学现状是优质的与整体教学总纲相统一的教学书籍非常少, 在各大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再加入必学却书上没有的知识以及剔除书上不必要或重复的知识, 这样久而久之是无法获得优质的教学质量的。综上所述, 如今的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是在各大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使用新出的教学书籍, 对新的技术以及新的理论进行着重的讲解。与此同时, 安排专业人员组成工作小组, 对教学书籍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和补充, 尽早推出更加优质的教学书籍。

3.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分学习小组, 是课题讨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 老师需要将上课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其分组标准可以归纳为:学习好、学习普通、学习较差的学生平均的分配到每一个小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除去理论原理部分, 另外的部分将会给提供相应的课堂任务, 课堂任务会在课前传达到各个小组。同时, 每个小组都必须推选出各自的组长, 并在课堂中由各组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学习资料的获取与整理, 将课堂任务合理分配给组员完成。在课堂教学中, 给各个小组对于相关课题的回报、探讨、交流安排专用时间, 再由老师和各个小组推选的代表对每个小组打分, 其分数将作用于每个学生的期末成绩。另外, 各个学习小组在共同准备和共同完成课题任务时, 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接触。通过这些机会, 每个小组中学习较差和普通的同学可以在学习好的同学帮助下攻克学习困难, 使学生们共同进步。

三、结语

作为光纤通信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 课题讨论法在其教学过程中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更完善的了解其发展的历史与过程;更好的掌握光纤通信的相关技术和原理;更深入的理解光纤通信的使用与作用, 使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能够有作为与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一涛.深化改革实践积极推进“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双语课教学[J].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S2:150-153.

[2]夏林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开发[J].科技视界, 2013, 19:130-131.

试论以课题建设促进教改项目研究 篇3

一、为确定学科教改项目提供思路

龙头课题旨在改变中职学校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的现状,要求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以此为出发点,专业课教师纷纷将自己承担的学科教学对照以上要求,运用对比策略,通过调查分析,在反思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是否与职业岗位要求高度吻合,所达到的技能标准是否与职业岗位标准紧密衔接以后,发现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在教改中得到解决。

例如,在机电专业维修电工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调查了与学生就业相关的企业,从企业反馈的信息上了解到职校毕业生存在识图能力不强的问题:学生在拿到一张设备的电气图纸时,经常不能准确地读懂图纸,更不能用图纸来分析设备所出现的故障。于是,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发现了电工技能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是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便以“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的有效手段研究”为题申报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并成功立项。而类似这样的案例,在绍兴市职教中心还有很多。

二、为解决项目研究困难创造条件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管理是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有效地发挥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要素的作用,以完成教育科研任务的活动。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教改项目研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研究和实践上的困难,这较集中地反映在学生技能操作实践的设施设备条件和时间安排上。而龙头课题中实施的“专业技能强化教学”恰好为项目研究的实践解决了上述难题。

例如,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研究”,由于维修电工专业的技能强化教学是以任务模块为驱动,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行的,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能把学生动手操作所成的实物与图纸结合起来,因而使该教改项目中培养识图能力有效手段的实现成为可能。尤其是对于这一教改项目要求教师采用专题操作练习和综合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即:让学生既能把一个专业实训模块的图纸,按功能分解成若干个单一功能的电力拖动图纸,又能把各个功能的电力拖动图纸合在一起,变成一张与实际工程相关的电力拖动图纸并进行安装,同时还能对照图纸排除设备故障。

由于“技能领雁工程”是以最优化的软硬件条件来实施专业技能强化教学的,它不仅能达到项目实践提出的各种高难度要求,而且能让学生人人都动手,并有足够的操作时间,因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技能强化的教学效果。这就确保了能较彻底地改变过去仅靠教师讲解来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传统做法,使该项目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

三、落实项目教改措施彰显成效

中职学校“技能领雁工程”的建设,是通过发现、培养一批技能领雁教师和一批技能领雁学生为突破口,让他们在技能强化教学中发挥领头雁的作用,从而加快提升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2011年市级教改项目“提高职校旅游专业餐饮服务操作课课堂实效的实践探索”中所提出的,提高餐饮服务操作课课堂实效的方法,是依据“群体动力”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而确定的一种“合作竞争”的技能教学方法,专业课教师通过培养技能领雁学生,让技能领雁学生担任模拟餐厅中的“桌长”,同时把餐饮服务操作技能全过程按照技能领雁工程中的“技能分阶段达标考核法”分解为8个小环节,即:托盘行走;铺台布;餐具定位;摆台;餐巾折花;斟酒服务;上菜服务;分菜服务。在教师先作技能示范并用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展示动作细节以后,即由“桌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操作练习,再由桌长视本桌同学练习情况向教师提出测评要求。

该测试要求组内每个同学都测试及格才算通过测试,才有资格参加桌与桌、即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担任“桌长”的技能领雁学生在操作课上和课后“兵教兵”地对本小组同学传、帮、带,出色地承担了对技能达标有困难的学生在技能训练时的查看、提醒、示范、纠错、点评和向教师作情况反馈的任务,不仅实现了全组学生技能达标乃至创优创新而在竞赛中胜出,更让学生人人都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餐厅服务技能中级证书。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职教中心)

物理教研教改课题及其实施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中学物理以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计划为指针,坚持“强化规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毕业年级教学四项重点工作,通过基础教育课程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尽快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的授课水平;加强我校物理 组成员队伍的建设,使我校物理教学的研究不断创新; 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为中考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好充分准备。

二、本学期物理教研的基本思路及教学要求

1、不断学习、反思,加强“教风”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新课程的实施,以改过去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标准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面对新的形式每位教师必须认识到位,转变观念并且努力学习教材教法及新课程理论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不出错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反思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转变作风,加大改革措施,做出特色教研;每位教师要反思教学中的进步和不足,制定今后改进的措施,找出成功与失误的原因和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的措施,并在课后札记中作好记录;要指导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扬长避短,不断进步。通过教学教研反思,每位教师要在教学上、工作上学会攀比、敢于攀比,要比谁读的书多、记的笔记多,比谁写的工作札记多,比谁取得的成果多,比谁教学成绩好,比谁更受学生欢迎。从而形成竞争格局,形成良好“教风”。区教研室将广泛征集在教学教研反思中的体会、感悟和做法,编辑新课改《课例》和《案例》集。

2、研究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风”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改的落脚点,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明确学生的思维模糊点,讲学生之所需;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的,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学习氛围,狠抓“学风”培养,不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克服困难的学习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巩固、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完成作业、规范书写等。教师在课堂上要拿出时间通过典型事例教会学生会学。要 精选作业,发挥作业的实效,反对粗制滥造的作业。要做好作业的批改和反馈矫正工作,落实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和阶段清。本学期建议,物理学科每位学生都有一本错题集,及时记录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学习方法,代之以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互动高效的学习方式。今后在教学视导时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检查指导的重要内容。一堂好课,不是看教师是否有精彩的表演,重点是看学生是否有良好的表现。

3、研究教法,构建科学模式,展现课堂教学时代气息。

(1)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实验,要求全校每位教师至少有一个研究课题。教研组牵头,进行 “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研究,并及时做好尝试教学法的经验总结。以课题研究推动新课程、新理念的推进实施。虽然没有使用新教材,但新的教学理念要贯彻,新教法要使用,提倡“穿旧鞋走新路”。本学期物理教学模式的核心仍然是“探索领先,学导结合”;仍然贯彻“教为指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师备课把编制导学提纲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后再解决,坚决杜绝“满堂灌”、“一言堂”。(2)努力倡导分层教学,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正视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一样,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提供让其参与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多增加其成功体验,激起其学习兴趣。通过动态的分层教学,缩小差异,让每一个学生实现适合自身条件的最好发展,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4、重“名师”培养,典型塑造,突出教学示范性。

积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专题活动,共同探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并组织一次课例评比,让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发挥他们的核心示范作用。

要允许那些工作态度好、教学思想新、教改意识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冒尖”,更要为他们“冒尖”创造有利条件,生活上多照顾,工作上多信任,教改上多支持;要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各类教研活动,承担一定的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今年物理学科争取有一人次县讲课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

5、加强教研组 教研群体的作用。

教研工作涉及各年级 要使教研工作辐射到每一位教师,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为此,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教研活动,使 教师有参与的机会、锻炼的机会。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物理教研组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的一个实体,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岗位目标,增强其责任心。通过组织学习,提高教研组长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能力,引导各校的教研工作在“实”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做文章,使教研组成为学科教研课题实施的基本单元,真正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集体备课杜绝走过场,定时间、地点,教研室不定时检查,确保落到实处。对教学水平暂时差的教师与骨干教师捆绑,定出培养目标。

6、加大课课堂达标力度,尽快适应新课标要求

根据县教研室课堂教学达标精神,本学期物理学科继续参加课堂达标验收,搞好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教育理论、教学常规、试卷编制、教材测试等内容。针对部分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改变教什么学段 什么水平,知识面窄的现状,进行 初 中教材在内的学科基本功考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点拨、启发、诱导得恰如其分,备课是关键,集体备课的作用更不容忽视。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脉络,设计教学过程,过去、现在、将来仍然是备课的重点内容。因此,常规备课仍然是教研中的重点。备课要深刻理解“材料式”的教材观——用教材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是教教材,单纯机械记忆教材内容。备课形式可多样,但有一条必须注重实效。本学期要求每位物理教师在其他备课的基础上,都要有书头备课,熟练掌握教材。备课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抓住知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性质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知识点,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情景,善于处理教材,经常从创新的角度去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育人本质。

7、抓好毕业班教学争取新佳绩。

(1)做好近年中考试卷分析,用以指导今后教学工作。

(2)充分了解各 毕业班学生情况,了解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时解决。

(3)组织 毕业班任课教师参加“近年中考命题思路与中考改革趋势的专题报告”,分析研究中考命题思路。

(4)加强毕业班教学指导,研究学习方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为根本,拟定探究式学习题,加强过程和方法训练,多联系生活实际,以适应新中考要求。

(5)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初赛于3月28日举行,作好辅导工作。

8、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

江西省教改课题 篇5

(修订)

(2006年3月)

为规范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我省教育科研成果的效益,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的要求和《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鉴定组织 成果鉴定由省教科规划办承担。根据情况,省教科规划办可委托某一组织或团体进行鉴定。

二、鉴定范围列入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的所有课题完成后,原则上最终成果均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予以验收结题。

三、免于鉴定的条件最终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免于鉴定:

1、获得国家级评奖二等、省部级评奖一等以上奖励的。上述奖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级行政部门哲学社会科学奖、省级科学技术奖、省(政府)级教育科学成果奖等。

2、主要成果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并附有基本材料和证明。

申请免于鉴定的,在填写《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时,要说明理由,并附相关材料(发表、获奖、转载等原件)。

四、鉴定形式成果鉴定为同行专家通讯鉴定和会议鉴定两种方式。为提高成果鉴定效益和质量,具备会议鉴定的单位应尽可能采取会议鉴定方式。重点课题和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需会议鉴定。会议鉴定要有研究报告答辩记录。

五、工作方法鉴定专家在认真审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预期达到的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采取通讯鉴定方式的,先由专家提出个人书面鉴定意见,再由省教科规划办根据专家的多数鉴定意见确定课题是否通过鉴定。

采取会议鉴定方式的,由鉴定组集体评议,形成综合性鉴定意见报省教科规划办。经省教科规划办确认后确定成果是否通过鉴定。

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3人,最多不超过5人。课题组成员(顾问)以及上级单位相关人员不能担任该课题鉴定专家。

六、经费保障成果鉴定所需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解决。每位鉴定专家的鉴定费一般为200元。

七、时间省教科规划办在收到鉴定申请后的10天内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人;鉴定工作在省教科规划办收到申请人寄送的鉴定材料后的1个月内完成。

八、处理未通过专家鉴定的有再次申请鉴定机会。省教科规划办将未通过鉴定的结果反馈给课题申请人,课题组可根据专家意见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重新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九、鉴定程序

1、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课题申请人填写《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申请书》(以下简称“《成果鉴定申请书》”,可从下载),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后,将《成果鉴定申请书》、结题报告(研究总报告,主要内容为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最终成果(以课题申请书填报的为准。主件应是原件,附件可以是复印件)和最终成果简介(简述课题基本情况、重点介绍研究成果的学术观点、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报送省教科规划办(除成果原件外,其余材料应同时提供电子版本)。

2、省教科规划办对《成果鉴定申请书》和最终成果进行审查。最终成果须符合《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的内容和形式。资格审查合格后,省教科规划办向课题申请人寄发“关于批准成果鉴定申请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通知 篇6

“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系、各部门:

根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通知(陕教科规办[2012]1号),为做好我院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陕西省《实施意见》,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2年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着力研究和解决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注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着力在若干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大力改善教育民生,推动教育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二、课题类别:

本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个类别,申请人可依据实际选择申报。

三、申报要求:

1.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含三个)课题的申请。目前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且未结题的负责人,不能申报本课题。2.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凡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申请人三年申报资格。如已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

3.本立项课题要求在1—2年内完成。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无知识产权争议,突出创新,重视应用,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

四、课题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课题所需的各种材料,《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指南》、《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及《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等,均可从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下载(网址:http://,“通知公告栏”下载相应文件,于右侧“相关资料下载”处下载《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有申请材料要求一律使用计算机填写。

2、《申请·评审书》3份(原件1份,复印件2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6份,单独装订,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3、课题申报受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23日——4月25日,逾期不予受理。所有申报材料以电子和文本两种方式报送,文本材料报送到科研处办公室(行政楼329室),电子版发到科研处邮箱shanxijykyc@163.com

4、本课题每项需交纳评审费200元。

科研处

2012年3月1日 附件: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指南

1.本课题指南供教育科研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2.指南中的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均实行会议评审。

3.重点课题反映了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及现实问题,申请人可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实际对题目作适当修改,但不能改变课题的研究方向。

4.一般课题表明了研究领域范围,申请者可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研究课题。

5.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一、重点课题

陕西省教育强省建设实践研究;经济带和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陕西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策略研究;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实践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政策研究;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实践研究;大学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春笋计划”实践研究;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实践研究;陕西省中小学“蛋奶工程”及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招生考试与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研究;加快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研究;省内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高水平大学建设实践研究;高校办学特色研究。二、一般课题(领域与方向)

(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教育应对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区域教育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策略研究;地方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研究;教育决策科学民主模式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内地与港澳台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政策研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西部经济强省建设中的教育因素研究等。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教育预算管理研究;教育对社会和个人收益率实证研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收益率实证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成本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研究;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研究;高校毕业生薪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产权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学校财务安全研究;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与预警机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闲置教育资源再利用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探索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优秀校长治校个案及治校规律的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教师流动状况调查研究;教师任用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城乡教师流动交流机制研究和补充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我省民间教育组织机构发展现状调查及管理研究等。

(三)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验教学研究;语言文字教育规范标准研究;社会实践学习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中小学薄弱学科建设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区域研训共同体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研究;高中生发明创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等。民办幼儿园自身建设的经验研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学习技能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等。

(四)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研究;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高校课程教材开发研究;高校实践教学研究;高校学风建设研究;高校社会科学创新研究;高校产学研结合研究;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研究;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研究;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和模式研究;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研究;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规律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研究;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大学生通识教育研究;大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等。

(五)职业教育研究

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研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实证研究;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衔接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研究;职业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技能性课程学习策略与实现途径研究;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校企共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试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特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等。

(六)德育研究

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校内非正式团体现象研究;留守儿童德育研究;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学校禁烟、反毒品教育研究;优秀教师人格魅力研究;教师专业伦理研究;师德建设研究;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等。

(七)教育心理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辅导技能研究;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学生认知诊断技术研究;学生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学生焦虑、厌学的行为分析及心理疏导研究;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教育研究;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矫治研究;儿童异常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鉴别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等。

(八)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体育教育课程研究;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学校趣味体育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

学校卫生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体制研究;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管理研究;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学校医教结合研究;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学生作息时间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研究;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等。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文教体卫艺结合的长效机制研究等。

(九)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农远工程环境下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高校信息技术课异步教学研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等。

(十)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现代继续教育制度研究;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开放式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培训类型和形式研究;在职人员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不同类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领导培训模式创新研究;校外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研究;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研究;企业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实践研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制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培养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研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研究;继续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研究;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社区学院能力建设研究;家庭健康教育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和模式研究等。

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学习型社区运行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等。

(十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江西省教改课题 篇7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

所在单位陕西省蒲城县古镇小学

课题负责人张红丽

课题组成员张红丽杨敏李俊

一、内容摘要:本课题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烦恼,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进行了切实的研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丰富写作内容,激发写作动机,开拓写作思路,提供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的基础上,爱说、乐写,为学生创设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力求使每位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课题背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写作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而眼下作文教学一直是师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一部分学生作文不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就是纯属虚构、天花乱坠。学生的文章缺一个“活”字。孩子厌恶作文,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作文,作文失去了它的本质意义,只是一种作业,只是一种应付,只是一种文字秀。因此,哪怕只是一篇课堂作文,孩子也会愁眉苦脸,绞尽脑汁。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社会要求的人才是多种多样的。作文的过程就是塑造出自我的过程,要把“人”放在作文的核心地位,结合这一实际我们提出《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研究》这一课题。

为了提高小学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这就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挖掘生活中的心作资源,让他们在生活中想写,有内容写,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努力做到写得生动、具体、感人。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进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我们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小组成员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具有较强的教研能力,为本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实验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调查内容,责任到组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为:学生写作文存在哪些问题

调查对象:4--6年级学生。

第二阶段:分类汇总汇报

各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将调查内容进行分类、汇总。

班级学生作文能力调查统计表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喜欢9.1%

讨厌90.9%

学生对写好作文的信心 有11.2%

无88.8%

征文的获奖率1%

问题大致归纳为以下六类

A、对作文无兴趣。

B、无材料可入文。

C、材料陈旧,不新颖。

D、篇幅太短,不知道怎样才能使篇幅增长。

E、现在很多作文都要求题目自拟,但不会拟题。

F、无话可写。

根据以上六种情况,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

1、兴趣的激发 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事物、研究事物、获得某种事物或接近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小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加,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容易产生兴趣,喜欢探究,了解了学生的这个特征,帮助他们把感兴趣的事写进作文,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写作能力。如学生很喜欢将旧电器、旧闹钟等物,拆了再装,装好再拆,很会动脑筋,也有很强动手能力,但他的作文水平很低,为了培养他的作文兴趣,首先我们引导他把每次拆装电器及闹钟的整个过程、顺序讲出来,一次讲不好,再讲一次,讲好后再写下来。他的这次作文竞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样反复几次后,他对所做过的及见到过的“写下来”感兴趣了,也就有了动笔写的愿望。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把材料组织好,有选择地描述,这样,他的写作水平就渐渐提高了

2、创设情境,拨动心弦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客观事物,并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培养他们有意观察的习惯,诱导学生想象。如“五一”、“十一”期间,可以鼓励学生家长领孩子去外面参观、游乐。回来后,让他们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通过口语的情景再现,下起笔来自然就 “ 如有神助”了。再如《老师不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创设老师不在时的情景,让学生有事可写。学生才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视听技术创设写作情境,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和写作兴趣。如写作《春天的感受》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感知的基础上观看春天的网络视图画面。展现不同季节,不同国家的春天与人文气息。让学生借助网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进生活。带领学生走进春天的殿堂,让他们尽情地嬉笑、玩闹、讨论、思考、发现,以激发起他们对春天的热爱。然后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网络旅游”改变了传统的“闭门造车”。学生由无话可写,纸上谈兵的写作,转变成了有事可谈,3、思考生活、记录感受。

学生进入生活、领悟目标之后,就会感受、分析、思考这一生活,并记录思考结论,为叙写成文打下基础。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注重为学生提供感受、分析、思考的对象;在再现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有意设置障碍,引发学生的思维矛盾,激

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去想、去体味,并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把所想的内容记录下来。日记成为他们每天的作业。这样成功的大门就被打开了。

4加强作文修改指导,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

示范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浏览一下学生的作文,重点批改一些有代表性的习作,选一两篇典型性(即优缺点具有代表意义)和示范性(即优缺点具有可改性和启发性)的习作,当堂朗读,然后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讨论、修改。修改时要对学生讲清每一组词句该怎样修改,并要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边批改、边说明,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批改的全过程,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面批面改:当面批改小学生作文,是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面批面改时,教师要先了解习作的基本情况,有计划地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轮流确定面批面改的对象,使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内都有面批的机会,对于少数作文素质特别差的学生,可以多面批几次。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确定当面批改的方法。对书面批改不易使学生领会到的作文,教师可在精批细改之后再与学生面谈,让学生明确教师批改的意图。对作文基础较好的作文,教师可先与学生面谈,指出本次作文的优劣,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学习自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

师生同改:这一步与教师示范修改的主要区别在于:示范修改时以教师为主,而师生同改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尝试自改。课前,教师可选择一篇或几篇拟作修改的“病文”,先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反复修改,教师做好巡视和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拟采用的修改方法,教师要善于引导辨析,从而提高学生的修改能力。在学生评改告一段落后,教师再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评改或讲评,让每个学生充分明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经过师生的反复修改,学生明白了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懂得了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因此,当自己再作修改时,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师批生改:教师收到学生的作文后,不作具体的修改,也不评定成绩,而是进行书面的批阅,将文中的主要错误或其他不妥的地方,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一一标出,并加上一定的批语,指出文章的不足或提出修改的建议,对学生作文中的一些主要的、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后,把作文本发还给学生,让学生仔细体会教师的批语,尝试运用所学的修改方法进行修改。

学生互改:互改时,可以是同桌双方交换修改,也可以是数人为一组共同讨论修改,还可以是组与组之间互相修改。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改小组,每个小组均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在修改过程中,让后进生得到良好的环境,体验自己的力量;让中等生和优等生在帮助后进生过程中,也能相应地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这样,通过学生互改,既发挥了群体的作用,又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自改的能力。

独立自改:当学生初步具备了认真修改作文的意识和能力之后,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自改前,教师要对全班的作文进行简要的总评和提示,让学生明确评改的重点,集中注意力,以便有针对性地修改。自改时,要让学生各自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修改。有些错别字、漏字、笔误及不通顺的句子,只要学生多读几遍,就能发现并改正过来。如有可能,学生再把作文读给别人听,听者往往容易发现问题,从而使写者“茅塞顿开”。自改后,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自改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通过批语或修改符号进一步指出问题,要求学生再改。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会愈来愈

强。

第三阶段:实验阶段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落实实验目标、内容、分段实施实验课题。

2、探索实验操作模式,全面培训实验人员,实施课题研究。以自评和他评结合的方式,对实验项目主管工作业绩进行评定,适当调整人员和工作布局。

3、每学期召开2次实验研讨会。

4、开展一系列的研讨活动。如完成各种课件集、论文集、教师培训集、教师获奖集等成果,进行优秀课例的教学观摩、研究经验、阶段成果等交流活动。

5、评选一批优秀课件及教学案例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

1、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成果公告、课题研究报告等文本和电子文档,做好结题工作。

3、进行课题主件、附件的整理工作。收集好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验成果展评。

4、宣传、推广研究成果。

二姐13:25:15

课题研究

取得的主要成果历时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即将结束,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按上述共识认真研究学生,精心设计写作教学方案并认真实施,我们有失败时的懊恼、有成功时的喜悦; 经历过对自己研究课题方向的怀疑;但终于初见成效,获取了新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方法,希望会对其他小学作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1、实现了写作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优化了写作教学的课堂模式。作文教改实验,冲破了过去封闭、僵化的写作教学模式。上作文课时,学生们走出了“相伴太久”的班级固定教室,进入多媒体教室、大自然、社会的课堂;这样,呈现、展示写作教学课程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变革。生活的大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既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更大限度地拓宽写作题材;又活化了写作教学,声、像、图、文、情、境与看、思、说、写、读、评等诸多手段的结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从而打破了过去被动、沉闷的写作教学局面。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情境,哪怕是让孩子自己画一画、说一说。这样才能体现出作文的“真”,才能让孩子在作文里面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日记、摘抄、口语表达、阅读齐头并进。从2012年9月开始,我们要求学生开始写日记,每周教师批阅。日记内容不限,可以是当日新闻、可以是诉说自己喜怒哀乐的事情、可以是新奇的发现、可以是日落星起的变化,还可以是优美语句的摘抄;每天的语文课堂前三分钟规定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时间”,全班学生轮流在这三分钟时间里面讲故事或者朗诵诗歌,鼓励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一般的演讲; 每周至少开辟一节课外阅读课。我们课题组三人共同为学生推荐了一

批书目,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也是为了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的教师在开始阶段多付出一些时间和耐心即可,待到学生的习惯养成后,我们的工作强度会和原来一样。从研究实施的过程来看,比如日记,可以让学生回忆起感动自己、温暖他人的瞬间;回忆起有趣、高兴、伤心的往事;回忆起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从而为作文选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譬如语句摘抄,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是丰富内容,充分利用或者仿写其中的语句。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内容的实施,为学生作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所以我们就得顺应作文教学的规律,脱离作文数量的束缚,提高作文质量,在训练作文基本功上下功夫。

3、作文的修改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积极提倡并推广这一做法。一个是使学生养成了修改的习惯,二是让学生的评语有针对性,他们的语言也能理解,对写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在修改他人作文的同时,也汲取了其他人的优点,达到“以长补短”的目的。

4、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了学生的素质。

变化之一:激活了写作热情,培养了写作兴趣。

依据问卷调查统计,对于口语交际课和延伸的课前三分钟的演说,实验前愿意参加的约占17 %,通过实验,到六年级毕业前,乐意参加的高达近95%。对语文教师安排的写日记的活动,实验前能认真完成的约占 25%,通过实验,已有接近90%的学生能认真完成。对于每个教学单元要求完成的大作文,能一次性完成的从约占30%上升到 82%。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得到了培养,阅读内容、阅读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为可喜的是,实验前学生怕写作文、厌烦上作文课变成了后来的想上作文课、爱写作文了。有的学生上其他学科的课时心不在焉,老打瞌睡,一听说要上作文课,神情飞扬,又蹦又跳。

变化之二: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情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教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设计板报,布置教室、制作手操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注重了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的写作思维更加敏捷。

变化之三: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意识开始萌芽。部分学生开始将自己的习作向报刊杂志社投稿,课题研究以来,学生共向报刊杂志社投稿一百余篇,有15篇习作分别在《 作文精选》《儿童文学》等刊物上发表,有33篇作文分别在《 少年智力开发报》 《 渭南报》 等市级报刊上发表。在全国书信征文活动中,四到六年级学生有26篇参赛作文获奖;在五好小公民、影片观后感等征文活动中,共组织68篇文章参赛获奖。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变化之四: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在全县组织的2013教学质量抽考中,四、五、六年级语文科人均分为85以上,及格率为99%,优生率为35%。不管是语文成绩还是作文得分,都明显高于兄弟学校。

以上情况表明,这次作文教改实验,既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又使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习惯有较大好转,作文能力乃至于语文整体素质都有了较

大提高。

5、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师写作教学技能,优化了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课题的进展不仅促进了高段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全校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教师还围绕课题撰写了12篇论文,其中有四篇在教育刊物上发表。

(不够可续页)

学校评价

意见

(盖章)

市(区)

教科研单位

鉴定意见

(盖章)

省教科所

鉴定结论

(盖章)

上一篇:祭十二郎文/韩愈_教学设计_教案下一篇:人员证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