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1

我叫××,1998年参加工作,本科文化程度,现任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2021年5月获得主管护师资格,并被聘任为主管护师。自任职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以全面的专业知识为社区病人最好医疗服务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对相关工作内容总结汇报如下:

一、疫情防控工作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者放弃休假,奔赴一线,宣传动员、逐户排查、检测隔离、联防联控,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战时纪律、战时状态守护群众的健康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深化舆论宣传引导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在主要干道悬挂条幅,利用社区大喇叭高密度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科学防控,确保了群众家喻户晓,有效应对。具体,自2020年1月份以来,我作为主管护师,能够带领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利用各种音响设备进行广播宣传,在社区范围内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努力营造“户户知,人人晓”的浓厚氛围。除此之外,针对社区附近地区也进行了防疫知识宣传活动,对沿街店铺、居民发放新型冠状病毒知识手册,增进对其的了解,在重视的同时避免恐慌。特别在2020年1月至5月新冠疫情形势严峻期间,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的网格排查工作,对所负责网格内群众住户、出租房屋,沿街门店进行地毯式排查,真正做到了人员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2021年1月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积极参与江海区进行的大型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工作中认真负责,本着“全民接种,应打尽打”的方针,以超常的作风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工作,细化操作方案,确保接种任务都能够如期完成。

二、社区群众健康管理工作

除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之外,还能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社区群众健康管理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曾经到21个村对65岁老人进行过查体工作,共服务人次达到了3千余人,特别是针对哪些活动不方便的老人及病人,我们会根据事情情况,安排人员上门服务。在面对待查体的群众,能够坐到热情、服务周到。对于社区群众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耐心细致的给予解答。另外,为了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作为主管护师,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健康管理工作的质量。具体,为了提升社区健康中心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只是水平,我们会经常鼓励社区医务人员参加常规的健康管理培训,逐渐适应健康管理的工作流程,使其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完成健康管理工作内容。同时,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健康管理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者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组成健康管理专家小组,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讲座,使从业人员可以从中学到丰富的工作经验或者先进的健康管理理论,提高自身的健康管理工作质量。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随之加快,因此在社区的日常健康管理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将信息化设施积极运用到日常健康管理工作当中,以便能够让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健康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有效的帮助。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会给社区居民设置个性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将居民的信息完整地记录在案,为工作人员给居民进行健康预防、身体评估、治疗干预提供有效的帮助。并充分利用网络,社区居民可以直接和医务人员进行对话,使居民的健康情况可以得到及时的监测,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最后,还充分利用市场上先进的健康管理评估和干预的软件,指导社区居民在软件当中进行健康状况自测,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而医务人员也可以根据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进行健康管理干预,从而来有效提高健康管理的质量。

在做好基础的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工作之余,我还负责人事档案录入、下乡查体、精神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工作。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政治思想及职业道德方面。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学习。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及方针政策,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下乡督导和平日工作中,严格尊搜医德规范,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积极宣传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积极宜传慢性病规律服药重要性,提高慢性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积极推广儿童扩大免疫规划后疫苗接种工作,认真处理每一起疫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确保疫情不扩散,保护人民健康。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2

关键词:工作任务,卫生检查,检疫技术

1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目前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根据对开办本专业主要院校的调查, 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差别较大[1]。独立的卫生检验专业开设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仪器分析等课程;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方向) 专业基础课与预防医学一样, 只是到四年级后才划分成卫生检验方向, 有些化学类专业课程无法开设。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卫生学、食品理化检验、空气卫生理化检验、水质卫生检验、卫生微生物及检验、卫生质量监督管理、免疫学检验、临床检验与卫生毒理学等。由于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具有覆盖面宽、就业广、市场需求量大[2]等特点, 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就会出现学习内容泛泛, 重点不突出的问题, 并且没有对就业市场做深入了解, 不能将学习与就业很好结合, 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为了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我们应该从学生就业岗位着手, 以市场调研为基础, 以岗位需求及岗位任务为导向[3], 以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为本位[4], 探索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课程的构建。

2 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就业范围非常广泛。从历年学生就业情况和行业发展现状来看, 本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食品生产厂家、商品检验部门、环保部门、环境监测站、自来水公司、生物制药公司、诊断试剂经销公司等从事卫生检验与检疫以及质量控制的工作。次要就业岗位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质量技术检验所、出入境检验检疫所等岗位。针对主要就业岗位群分析其具体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表1。

3 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深入剖析, 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 具备卫生检验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食品生产厂家、医院检验科、第三方检验机构、自来水公司、环保部门、环境监测机构、生物制药公司、诊断试剂经销公司从事卫生检验、防疫、监督, 医学检验工作或科学研究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 专业课程设置

在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明确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四大主要就业岗位群, 从职业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 对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进行系统剖析, 明确了本专业应具备的五大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即食物样品采集和处理、监测和数据的分析能力;临床常规生物标本采集、处理及检验能力;水质采样、检验分析能力;环境中有害气体、粉尘样品的采集、监测及分析能力;基础仪器的正确操作, 准确记录和采集检测数据的能力。针对五大核心能力将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设置为五大核心课程。即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空气与水质卫生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

5 结语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社会和行业背景, 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 为社会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 对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完善区域卫生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使该专业培养的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是看专业课程的设置能否适应岗位工作的需求。本院从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出发, 设置专业课程, 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很好地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衔接, 更好地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邹学贤.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28 (3) :126-129.

[2]柯连安, 胡国平, 刘江洲.关于开设卫生检验及检疫技术专业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8 (4) :17-18.

[3]杨珺, 吴怡春, 徐建国, 等.基于岗位任务的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5) :80-81.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岗位聘用;公开竞聘;资格审查;跨级别;民主推荐

近年来,作为基层水管单位的河北省黄壁庄水库管理局在省水利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工程建设、规范管理、内外面貌、经济发展和文明创建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单位等20多项荣誉,树立了河北省水库良好形象。该单位在人员管理工作中尤其在涉及专业技术人员切身利益的岗位聘用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套与单位实际紧密结合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岗位数量少于申报人员的情况下,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公平、公开竞聘,优秀人才晋升到相应岗位。

一、以政策为依据,合理制定相关聘用办法

该单位负责职称推荐、岗位聘用部门在学习、研究本省专业技术岗位聘用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管理实际及承担的责任,制定了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办法。

二、专业岗位聘用办法项目的构成

1.岗位指标数量多于申报人员的。按照省里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量,结合省里的岗位聘用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出业绩、结合工作经验多发表文章,每级别专业技术岗位规定了相应的聘用条件,达到上述条件的、在该岗位有指标的情况下,可以聘用到相应的岗位上。

2.岗位指标数量少于申报人员的。如果该聘用岗位数量少于申报人员,需要通过相应的程序:公开竞聘、资格审查、演讲述职、民主推荐等环节,按照硬件分值与民主推荐分值的相应比重,按得分高低产生拟聘人员。

竞聘专业技术岗位硬件包括:工作年限、现聘岗位资格年限、聘任本级别年限、科研成果及论文著作、荣誉及相关职务共七项计分。

上述七项打分构成是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固定的信息,称为“硬件分值”。工作年限是按年度技术每工作一年计的分值;现聘岗位任职资格年限是按现岗位取得任职资格年限计分;聘任本级别南线是按聘任现级别专业技术职务最低等级的年限计分;科研成果、荣誉又分为同级别、跨级别计分标准;管理职务按任职职务及年限计分。上述七项每项赋予相应的分值,总分共计70分。申报岗位聘用人员可以通过上述项目自己计算出本人硬件分值。

在召开民主推荐会上,按照领导小组与推荐委员会所占相应的比重计分,该项分值共30分。

硬件分值与民主推荐分值相加是该申报人员的最后分值,按照得分高低顺序排列,公示拟聘人员。公示期满后,向上级部门申报聘用方案。

三、岗位聘用工作的几点注意事项

通过几年运行岗位聘用办法,结合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工作人员必须责任感强。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工作关乎每名人员的切身利益,聘用到高一级岗位后,兑现相应的工资,因此,在岗位指标数量少于申报人员时,竞争激烈,工作稍一疏忽或是细节不注意,会引发矛盾或是不安因素,因此要求负责该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细心,责任感强。

2.政策掌握必须无全面。岗位聘用政策掌握牢靠、准确了才能为职工讲解清楚、才能有政策支撑、才能有政策依据,才能公平、公正的做好此项工作。

3.工作必须公平、公正、透明。该项工作涉及职工利益,职工甚为关切,必须按照事发布的实施方案做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公开、公平、公正,并及时在局域网、公示栏向广大职工公布、公示,尤其涉及负责该项工作的部门人员或是回避关系的人员,更需要按政策、原则办事,不偏袒、不袒护,才能打消职工心中的疑虑,该项工作才能平稳实施。

4.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及时不断完善制度。单位2013年制定了专业技术岗位聘用办法,随着单位聘用指标越来越少,出现了取得高一级资格人员聘用不到相应的岗位上。针对此情况,单位2015年经过反复讨论又修改完善了办法,增加了待聘岗位资格年限一项,并赋予一定的分值,使取得高一级资格人员心里有一定的平衡感,也有利于推动岗位工作。另外为推动专业技术人员侧重硬件积累,单位调整了硬件分值与民主推荐分值的比重,由原来6:4调整为7:3,更加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多出业绩成果的主动性。

四、岗位聘用工作运行效果

1.始终坚持了按上级政策运作,制定了硬件分值与民族推荐相结合的综合量化计分办法,充分考虑不同素质人员的实际,并针对各类人员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操作性、执行性较强,得到专业技术人员普遍认可。专业技术人员收入有了增长,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大局意识、遵章守制观念明显提升。单位风气正、干劲足,职工队伍和谐,思想稳定,为单位的长远发展和各种效益的发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促进了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制定了《职称推荐》《岗位聘用》等制度,实行硬件分值与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人员在述职的基础上,局考核领导小组最终审核确定拟聘结果。拟聘结果与职工工资直接挂钩,有效的促进了岗位、处室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3.各项事业发展向好。 单位在荣获四届省级文明单位和两届省直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再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绿化先进单位、省级园林绿化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综合性和专项荣誉称号,树立了水利文明和谐、规范管理、景观秀丽的窗口形象。

作者简介:

急诊科护士长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4

本人XXX,是永定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护师,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到急诊科任护士长已三年多了,在工作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感谢院领导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勇气和信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工作态度,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认真学习、提高自我、勤奋工作、履行职责。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全面履行了急诊科护士长的岗位职责,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回顾过去,现将任职期间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几年来急诊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科主任的亲切关怀,我和全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努力整改,我们急诊科肩负着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急救的任务,几年来,我们以快捷、高效、优质的急救医疗服务,充分保障了院前急救及院内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我院“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保证了门急诊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任职期间,本人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每周二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急诊科是诊治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所以,我深深地懂得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熟练的抢救技术和应急能力。对急诊病人要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处理,尽快减轻病人的痛苦,这就需要每个医务人员认真钻研业务。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科室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组织科内同事不定期定期的业务学习及加强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如心肺复苏术、机械通气、心电监护、电复律、除颤、洗胃等常规的技术操作。积极对急、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充分发挥护士长业务指导作用,每天坚持学习急危重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抓好院前急救这项工作,严格急诊出诊制度,院前急救24小时待命,组织安排专人急诊出诊,制定有急诊绿色通道总体方案,如遇急、危、重病人,一律实行急诊绿色通道,已做到先行抢救,而后补办各种手续。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医疗工作的质量,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三、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提供优质服务

1、加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

随着优质服务的顺利开展,我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把优质服务作为护士们的天职和本分,怀有感恩之心,用一种报恩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病人。把制度承诺从墙上“请”下来,让优质服务从文件中“走”出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善护患关系,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更是加强了护士对待患者的责任心、只要发现患者的生活上或是护理中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为患者及时处理,解决到位。病人满意度大大提高。

2、以人为本,充分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不断改善就医环境,增加患者的宣教内容、我任护士长以来提倡每天为就诊患者提供一壶开水等便民服务,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及时进行分诊,对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诊优先服务先治病后交钱等措施,减少候诊取药的时间。并通过环境的卫生督促、护理巡视及健康宣教等工作来提高服务质量。对患者的意见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整改,不断提高服务形象;不断完善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四、急诊专业护士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

以医疗护理核心制度为重点,认真执行了各项操作规程和抢救工作流程,使科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和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电动洗胃术、心电监护等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急救队员的急诊急救能力,严格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疗行为规范开展急诊抢救工作,做到防医疗差错、防医疗事故于未然,杜绝医疗行为过程中的麻痹大意思想。在急救工作中,做到随时出诊、准备及时到达急救现场。始终做到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率 100%,抢救设备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在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抢救过程中,从病情评估、预检、分诊、分流到安全正确地转运入科。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无缝衔接,有力地保障了居民的生命安全。

五、规范管理,服务人民

按照医院整顿劳动纪律要求,我科人员坚持上班签到考勤制度,坚持手拉手交接班制度,避免了迟到早退现象,并且从自己带头做起,使现在急诊科基本保证了病人随到随看。同时完善工作制度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急诊科室人员少,排班困难,休息日少,在这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和值班人员协商解决,并且要求值班人员值好班,在科室人员的理解和配合下,急诊科室才能按部就班开展,更好的让急诊科服务于广大人民。

履行岗位职责及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5

本,本人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拥护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及教育法规,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发扬奉献精神。工作中任劳任怨、实事求是、严于律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而努力。

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努力进取,力求上进,用知识武装自己。增强自己对工作的责任感,认真学习新教法,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教学中认真及时备课,更新教学方法,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公开教学活动,课堂上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抓好学生的纪律,搞好教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积极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科教学,加强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

在平时工作中,服从分配,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以集体准则约束自己,服从集体生活纪律以及道德准则。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善于自我批评。对工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抑制自己的不足,不迟到、不早退,坚持出满勤。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履行自己的职责。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6

全校各单位:

根据《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暂行办法》(武大人字[2004]82号)、《武汉大学实验技术等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暂行办法》(武大人字[2004]83号)和《附属医院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补充规定》(武大人字[2004]84号)文件精神,为做好2007年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岗位设置

各单位要在做好学科发展和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兼顾新开设课程计划、主流学科发展方向和梯队培养等情况,根据学校核定的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岗位数和当年退休情况,申报招聘岗位。

学校按核定给各单位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岗位总数和教学科研任务、学科状况、教师队伍结构进行审核。

教师系列中初级职务岗位在限额内由各单位自主聘用,报学校审核备案。实验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务岗位限额由各单位申报,学校核定。

二、聘任条件

1、专业技术岗位招聘条件按武大人字[2004]82号、武大人字[2004]83号和《附属医院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补充规定》(武大人字[2004]84号)执行。申请实验或工程技术系列正高职务岗位(享受正高职待遇高级工程师)条件参照《湖北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评聘部分享受正高职待遇高级工程师工作的通知》(鄂职改字[2000]51号)条件执行。因体制原因,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招聘条件参照湖北省有关文件执行。各学院(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技术高级职务岗位聘任条件实施细则。

2、学历学位要求

教授岗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应聘者必须具有博士学位,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聘副教授岗位者必须具有硕士学位,其中,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艺术、体育、大英部等专业除外);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聘附属医院卫生系列高级职务岗位者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

1961年1月1日以前出生应聘校医院副主任护(药、技)师岗位者,必须具备大专毕业5年以上,从事本专业20年以上,并任主管护(药、技)师6年以上。应聘实验技术等其他系列各级职务岗位人员原则上应具有本科学历,其中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聘副编审和研究馆员岗位者、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应聘编审岗位者原则上应具有硕士学位。

3、外语要求

应聘中高级职务专业技术人员均应具有学校规定的外语考试的有效合格成绩,其中1961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必须具有规定的WSK(英语为PETS5)考试的合格有效成绩(艺术、体育、临床中医药、考古与古籍整理等专业的教师外语合格线适当降低)。

下列情况者可免试外语:持有效TOEFL成绩550分以上、GRE成绩1800分以上、IELTS(雅思)成绩5.5分以上者;或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者;或在国外本专业著名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用外文发表论文2篇以上者(理工医科被SCI、EI收录);或公开出版20万字以上本专业译著的第一译者。

4、有关教学、科研条件的特殊情况

(1)应聘者酌减教学工作量: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主要成员因近期学科建设需要没有承担教学任务的,经学院(单位)同意,教学工作量可适当减免,但不得低于规定任务的三分之一。

(2)教学特别优秀的专业基础课教师,经所在单位和教学主管部门确认,其科研成果条件可适当放宽。(3)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在本学科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2篇以上者视为符合应聘科研条件。

(4)文科教师发表的SCI文章可视作权威刊物文章。

三、聘任组织

各级聘任组织的组成及职责按照武大人字[2004]82号和武大人字[2004]83号文件执行。

四、聘任合同

各单位应与受聘人员签订聘任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受聘人员的岗位职责、岗位目标和岗位任务,并规定受聘人员在聘期内不得在校外实质性兼职、出国时间累计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五、应聘要求

1、凡校内外(含国外)符合岗位应聘条件的,均可自愿申请应聘。应聘有效期截止时间:校内人员为2007年11月26日以前,校外人员为12月1日以前。证明申请人条件的有效材料截止时间为2007年11月30日,且是任现职近五年内的成果或业绩。非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著作与论文不能作为应聘依据。现职务聘任已使用过的成果不能重复使用。

2、破格聘任:分为一般(岗内)破格聘任和特殊(增岗)破格聘任两种。

一般(岗内)破格聘任,是指符合《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件》破格条件的应聘人员可以破格应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但不增加学院的招聘岗位数。特殊(增岗)破格聘任(仅限教授),是指学院有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任副教授职务2年以上,教学科研突出并符合《武汉大学教师职务聘任条件》破格条件的应聘人员,学院可向学校申请增加2007年的岗位数对其进行破格聘任。3、2007年各类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时间均从2007年11月30日起计算。

六、聘任程序

1、向校内外公布招聘岗位及应聘条件

2、接受个人的申请 申请人提供以下材料:

《武汉大学教师职务岗位聘任审批表》或《武汉大学实验技术等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审批表》(申请表从人事部网页上下载,用16开纸张打印);

学术成果代表作材料原件及代表作复印件(副高一式三份,正高一式五份),校外应聘人员应提供2位同行专家的推荐信;

外语条件证明、获奖证书、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任职资格证明(校外应聘人员提供)。

3、成果展示及审核

学院(单位)公开展示申请人的成果材料,并对申请人的成果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后送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核实。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学校将视情节轻重作出处理,且有永久追诉权。

4、评议及聘任

(1)中级及以下职务岗位由各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单位聘任评议组)提出拟聘人选,经学校审核批复后聘用。

(2)申请高级职务岗位的人员,在学院教授会议(已经成立了教授委员会的可以用教授委员会)或单位聘任评议组上报告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情况及对应聘职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并进行答辩;教授会议对申请人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票数超过到会人数的一半为通过),按不超过招聘岗位数的2倍推荐到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校专业评议组)。

学院(单位)将应聘正高职务申请人的材料送校内外同行专家(从单位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进行评估,其中,教师系列不得少于5名同行专家(校外同行专家不得少于3人),其他系列不得少于3名同行专家(校外同行专家不得少于2人),评估结论作为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校专业评议组)表决时的参考意见,如同行专家有2名以上(含2人)评议结果认为申请人不符合聘任条件,原则上对申请人不予表决。

应聘副高职务人员的材料是否送校外专家评价和鉴定由各学院(单位)党政联席会议决定。应聘副高职务人员经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单位聘任评议组)按学校核定的限额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后,教师系列副高报学校审核后聘任;其他系列副高推荐到校专业评议组,经校专业评议组按学校核定的限额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后,报学校审核后聘任。

应聘正高职务人员经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分委员会(单位聘任评议组)按学校核定的限额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后,教师系列正高推荐到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其他系列正高职务推荐到学校专业评议组,经学校专业评议组按学校核定的限额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表决通过后,推荐到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

学校人事部向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汇报各学院和专业评议组正高职务评议结果,并由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对拟聘正高职务人选进行表决(正常晋升和破格晋升均须超过到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二方为通过)。通过后由校长聘任。

各级聘任组织通过的拟聘人选均应公示一周,各级职务岗位实聘人员均须签订聘任合同。

七、申请晋升人员的评议费用

申请晋升各级岗位人员需交纳一定的评议费用,其中,应聘高级职务人员交纳评议费200元(不含专家鉴定费),应聘中级职务人员交纳评议费100元,由各单位统一收取上交学校人事部,用于各级聘任组织开展工作的专项支出。

八、其他问题

1、外单位应聘人员已有专业技术职务的,根据武汉大学的岗位聘任条件重新认定后聘任;

2、校内具有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并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经单位同意,符合相应教师职务岗位聘任条件,方可申请转聘同级教师岗位职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通过后则可以转聘,并占单位岗位限额数;

3、校内各系列人员之间相互转岗者均需根据武汉大学的聘任办法重新认定后聘任;

4、校内外转岗聘用人员必须在转入岗位工作1年以后方可应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5、公派出国留学批准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且未到期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教育部派出援外的人员可以应聘相应职务的岗位,一经聘任即签订聘任合同,履行合同规定。公派出国未经批准逾期未归的或批准留学期限在1年以上的(不含1年),不能申请应聘当年的岗位。

6、本次正常晋升专业技术正高职务的直接聘任专业技术四级岗位,晋升副高职务的聘任专业技术七级岗位,晋升中级职务的聘任九级(具有博士学位者)或十级岗位,晋升初级职务的聘任十一级(具有硕士学位者)或十二级岗位。

九、聘任日程安排 1、11月15日—11月16日:传达文件、布置工作、组织实施; 2、11月16日:公布招聘岗位、聘任条件; 3、11月16日—11月26日:接受校内应聘者申请,资格审查,上报应聘人员名单; 4、11月16日—12月1日:接受校外应聘者申请,资格审查,上报应聘人员名单; 5、12月2日—12月5日:应聘者成果展示、单位审核、职能部门复核; 6、12月6日—12月7日:教授委员会(单位聘任评议组)评议表决; 7、12月8日—12月29日:公布教授委员会(单位聘任评议组)评议结果,校外专家评议; 8、12月30日—1月2日:院聘任分委员会评议表决; 9、1月3日—1月10日:公布院聘任分委员会评议结果,公示; 10、1月9日前:各学院(单位)将应聘正高职务(含增岗破格应聘正高)人员申报材料原件及复印件一式25份、成果复印件一式1份(增岗破格者要求成果原件)、中初级及教师副高职务评议通过人员申报材料复印件一式3份上报校人事部; 11、1月11日—1月14日:校专业评议组评议表决,公示评议结果; 12、1月15日—1月16日:召开学校聘任领导小组会议,由学校人事部汇报应聘的有关情况; 13、1月17日—1月19日:增岗破格应聘正高人员公开报告、答辩及成果展示,学校聘任委员会评议表决; 14、1月20日前:公示评议结果; 15、3月31日前:学校发文聘任,签订聘任合同。

十、本通知中有与武大人字[2004]82号、83号和84号文件不一致的地方,以本通知为准。

特此通知 武 汉 大 学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思考

以“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用”为主要原则的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正在河北高校逐步实施。这次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强化了岗位聘任, 目的是建立符合高校特点的用人制度, 转换用人机制,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激励竞争机制, 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一、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的意义

1、岗位聘任制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求。

“一流大学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 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 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 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见, 高校的办学宗旨是成为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站, 成为国家繁荣的推动力。而以往高校的薪酬制度主要取决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 与学术成果基本不挂钩, 不利于高校与科技前沿接轨, 不利于高校成为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基地。现行的岗位聘任制度把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分成一至十一个级别, 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岗位工作进行量化, 客观公正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业绩。这种灵活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了每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现了可持续学术成果的产出, 促进了高校的科学发展。有实力的高学历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凭借过硬的科研成果和工作业绩被聘上重要的高级别岗位, 极大地激励了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努力拼搏的热情。可见, 岗位聘任制度是随着科学发展方向而建立起来的以激励、竞争的用人制度和淘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制度。它不仅是高校内部分配制度的创新, 更是科学发展观的产物。

2、岗位聘任制度符合责、权、利统一的原则。

岗位聘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按需设岗。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了不同具体岗位, 之后按照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原则, 对在科研、岗位工作上承担重要责任并做出优异成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理直气壮地给予优酬。如, 我校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科建设意识普遍较为淡薄这一点, 在设岗时突出了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设置了三类关键岗位, 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头人岗位、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带头人岗位、学术带头人岗位, 关键岗位的报酬远远多于一般岗位。各级各类岗位都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要求, 包括在教学与教改工作、学科与梯队建设、科研与学术成果等方面均有具体规定, 有的还有量化的要求, 对每一岗位上岗的基本条件都给予了明确规定。聘任时, 由学校公布招聘信息, 通过公开、公正的聘任, 让每位专业技术人员明确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及上岗条件和所应得到的报酬, 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

二、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的原则

1、科学设岗、总量控制原则。

岗位的设置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任务, 以事定岗, 因事设职, 按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以及工作量等不同情况, 确定不同的职务岗位。对事的分解要适度, 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效应, 能少设岗位就可满足需要的, 决不多设岗位。设置岗位要保证教学、科研两个重点, 其岗位数不应低于总岗位数的70%。所设岗位保持合理、优化的结构比例, 一般单位的高级、中级、初级各岗位应呈金字塔形结构, 形成学术梯队, 使设置的岗位之间, 职责任务协调、配合、有序, 能够发挥最佳的整体效益。

2、公开竞争、择优聘用原则。

为此, 在岗位聘任过程中, 应做到岗位聘任信息公开, 岗位聘任程序公正, 岗位聘任结果公平。信息公开包括, 对于拟聘岗位的指数、职责、条件等信息, 拟参加竞聘人员的各项相关信息, 聘任过程中竞聘评价信息, 以及最终聘任人员公示信息等。程序公正包括, 组织聘任过程的公正性、对参评人员选择公正的评价体系、评价专家组成的公正性等。结果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 被聘任的人真正能够符合该岗位的各项要求, 能够获得大家的广泛认可。

3、严格考核、动态管理原则。

岗位聘任后, 必须建立合理化的考核体系。根据岗位目标和责任, 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体系, 通过自我评价、服务对象评价、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 结合述职、业绩展示等多种评价形式, 采用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 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对测评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对于岗位设置目标以及不同岗位特点, 建立分类考核体系和方法, 如学术骨干岗位以个体业绩对学科的贡献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学科带头人岗位以个体业绩对学科的贡献及学科整体的发展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这样有利于高校整体岗位资源效益和每个岗位作用的发挥。考核结果与任用、职务变动、培训深造、待遇升降等直接挂钩, 作为续聘、缓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奖励和升迁, 使考核结果呈正强化作用, 对于考核不称职的人员进行处罚或解聘, 使考核结果呈负强化作用。这样才能使考核由压力转变为动力, 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4、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原则。

以岗定薪就是将岗位的责、权、利统一起来,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重要、难易、繁简程度和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管理水平等确定岗位薪酬。岗位调整后, 进行及时的薪酬调整, 实行岗变薪变。按绩取酬就是将工作报酬分为岗位薪酬和绩效薪酬两部分, 绩效薪酬部分根据工作业绩发放, 绩效不同所得的绩效薪酬也不一样。这样可以鼓励大家多干工作, 并且注重工作质量。

三、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的主要步骤

1、健全组织机构。

高校应成立专门的聘用工作领导小组, 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 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名望的专家和有威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下设办公室, 选拔一些业务能力强、作风好、公道正派的同志承担日常工作, 确保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平稳顺利实施。

2、进行岗位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编制核定及其使用;现有各类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聘用及其结构比例;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多少、难易程度、责任轻重等状况;完成岗位工作的复杂程度、所循依据、职权与影响、信息沟通、接受指导或提供指导等情况;承担岗位工作的所需知识、所需能力等资格条件。岗位调查可以采取个人填表、设计问卷、分别访谈、查询文献资料等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

3、岗位分析评价。

在业务处室、系部等申报岗位意见的基础上, 单位工作班子重点分析评价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 侧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该岗位设置有无必要, 依据是否充分, 职责、任务是否明确具体, 等级层次是否对应;二是该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 工作任务、职能权限是否交叉重复, 是否互补配合, 以有利于发挥组织整体功能。经科学论证评价后, 首先, 把本单位所承担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为职能部门即具体处室的工作项目;其次, 将职能部门的工作项目按照工作流程, 划分为比较明显、相对独立的工作单元;再次, 经过评估或测算, 视工作单元的任务多少、责任轻重、难易程度等基本要素, 把一个或几个工作单元合并为一个岗位, 勾勒出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类型、数量、等级和名称的“全景图”。

4、明确岗位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高、中、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任职条件, 由学校在不低于国家和省以及行业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规定的基础上, 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这是高校自主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关键环节, 理应缜密研讨, 严格制定, 认真实施。所制定的任职条件应既符合高校的共性要求, 又结合本院的具体特点, 便于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双向选择,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制定和实施岗位聘用方案。

高校需从科学性、系统性的层面和视角, 结合本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责任务和人员构成特点, 以实施范围、基本原则、岗位数量与结构比例、岗位等级与名称、岗位聘用、合同管理等为主要内容, 研究制定岗位聘用方案, 报主管部门审核和政府人事部门核准后实施。

6、实行合同管理。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守信的基础上, 由高校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专业技术人员以书面形式订立聘用合同。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双方在聘期中的权利、义务、职责、待遇等问题。合同是学校确定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依据。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合同进行自我评价, 对不公正的考核结果提出申诉和仲裁。

四、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 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 其中有许多复杂的问题有待认真地考虑和解决。在实践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时, 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学校整体利益与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利益的关系。

岗位聘任, 实际上是利益的重新分配。有岗位职责, 就有相应的酬劳。从这个角度看, 岗位聘任制应认真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因为利益对个体而言, 是触动神经的事情。不照顾个体的利益, 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制度。但如果只照顾个体的利益, 不考虑学校整体的利益, 也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制度。所以, 在处理这一关系时, 要坚持在照顾个体利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学校整体利益这一原则。具体办法就是要把学校的整体利益融进各个聘任岗位的职责之中。

2、岗位工作与科研的关系。

岗位工作是学校日常的中心工作, 岗位工作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 在岗位职责和上岗条件中, 对岗位工作的量和质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 作为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 既要传承、传授好知识, 也要创造知识, 这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所以, 搞科研是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职责和任务。为此, 应树立“以科研带动岗位工作, 促进岗位工作质量提高”的指导思想, 从思想认识上摆正岗位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 并按不同岗位规定科研工作的质和量。

3、职称与能力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职称与能力的关系, 可以说是搞好岗位聘任制的关键“神经”。职称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工作成就的肯定,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应聘人的学术水平。但能力更为现实, 体现出个体有没有真正的本事, 低职称的人同样也能出大成绩。对于解决岗位和职称这一矛盾, 应特别着重强调的是, 随着改革的深入, 唯职称论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前则要考虑和尊重历史事实, 考虑到教职工心理承受能力, 由重职称聘任逐渐向完全的岗位聘任过渡。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两个:第一, 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并进行全面的岗位竞聘, 使每个应聘者都有机会进行岗位竞争;第二, 多劳多得, 做出成绩多的, 不问职称高低, 按业绩给予奖励。

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既有激励功能又有挫伤功能, 挫伤功能主要表现在会影响人际关系, 因为个人之间的竞争往往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敌视甚至伤害, 这又会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不利于良好的组织心理网络的建立。因此, 在充分发挥岗位聘任中竞争的激励功能的同时, 也要尽力预防和消除其挫伤功能。要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一方面要大力提倡竞争, 强化其激励功能;另一方面要将竞争与合作协调统一起来, 以合作的积极作用去弱化竞争的挫伤功能。为了强化岗位聘任的激励作用, 要为专业技术人员创造一个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前提条件, 并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把注意力从结果均等转到机会均等上来。同时, 要分析岗位聘任考核的结果, 搜集专业技术人员反馈的信息, 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经验, 凝聚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智慧, 最终建立起成熟的岗位聘任制度。同时, 虽然以绩效考评为重心的岗位聘任的确能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更加努力工作, 但参与管理、改善工作环境等因素在激励专业技术人员方面也同等重要。实施岗位聘任后, 更要重视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团结协作、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重视加强引进人才工作, 从国内外吸引一批能够领导本学科进入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才能达到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发展[J].时代经贸, 2008.4.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8

关键词:教育训练 岗位培训 部队任职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245-01

1 抓住结合“关节”,创新训教一致的教学内容

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要直接为部队服务,实现“教为战、学为战”,就必须按照部队作战训练需要什么院校就教什么的思路,首先解决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1)紧贴部队实际,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是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创建新型教学内容体系的重点。紧紧围绕部队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武器装备、部队实际,把与军事斗争、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课程确立为使命课程,构建以作战指挥为“龙头”、特色课程为支撑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充分适应部队军事斗争准备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确保在教学内容主体上与部队训练相一致。

(2)紧贴岗任任职,设置教学专题。培养初级指挥人才必需的作战指挥、组织训练、政治工作、管理教育、研究创新等岗位关键任职能力,按照课题式设课、专题式教学的思路和要求,把部队一体化作战、合成训练、基层管理教育、训练改革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战法、训法、管法、政治工作方法和创新方法等“五法”教学训练重点,确保院校教学研练重点与部队作战训练难点相一致。

(3)紧贴训练发展,更新教学内容。院校教学具有相对稳定性,部队训练具有突出动态性。促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的有机统一,院校必须紧跟部队训练发展形势、紧随训练改革创新步伐、紧随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及时把部队训练急需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之中,确保院校教学方向与部队训练发展相一致。

2 搭建结合“桥梁”,创新协调相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和效果,是推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

(1)创新“三段式”组训模式,统一教训路子。创新院校组训模式,使院校的教学组训方法与部队的训练路子协调相适。要根据基层部队训练通常采用基础训练、分业训练、合成训练、综合演练的训练路子实施的实际,着眼与“合训分流”接轨、与部队训练接合,统筹调配全期教学流程,按照前期打牢能力基础、中期强化能力培养、后期突出能力运用的思路,创立并实施“三段式”组训模式,加大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结合的力度。

(2)建立“多样化”教学基地,夯实联合训练基础。建立“多样化”教学基地、深化联合训练,是把院校的教学内容与部队的训练内容有机统一,提高院校教学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院校要根据不同教学课程需要,在不同方向、不同兵种、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部队或训练区域,建立多内容、多课题、多规模的教学基地,利用部队的训练环境和条件为学员提供实习平台,与分队共同实施兵器操作、单兵战术动作、轻武器射击等共同科目基础训练,共同组织分队攻防战术合成训练、实兵、实装实弹军政综合演练,利用基层部队的高新武器装备、训练改革成果开展实地理论教学。通过一定内容、一定规模、一定区域的联合教学、联战联训,把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为提高学员任职关键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多课题”训练研究,提升融合起点;受军事变革的推动、现代战争的牵引、军事斗争准备的促进,军事训练始终处于创新发展中开拓创新是军事训练的永恒主题。要确保院校教学始终与部队训练相协调、相统一,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必须立足现实紧跟形势、与时时俱进着眼发展。开展“多课题”训练研究,不断提升融合起点。一方面,院校要经常组织教员、学员到部队调研见学,掌握新动态、明确新要求、分析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另一方面,要采用召开研讨会、学术讲座、研讨式教学、专题辅导、课题研究等方式,研究掌握部队军事训练的新特点、新规律、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途径,把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立足现有条件与着眼未来发展、联合攻关与联合训练统一起来,结合起来,从而使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在思想观念、理论把握、实践运用等方面同。

3 强化结合“主体”,整合优势互补的教学力量

教员是院校教育的主体,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要有效促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的有机结合,必须深化开放教育、拓展师资渠道、整合教学力量。

(1)调整结构,换岗代职,整合教学力量。随着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教员队伍也必须由军政文教员并重向以军政专业教员为主体转变。一方面,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应以提高学历、丰富阅历、增强能力为指导,把有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员放在主要教学岗位上,让更多的熟悉部队情况、掌握部队军事训练特点规律、具有较强组训能力的教员担负专业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要增大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的力度,提高教员队伍到部队代职(任职)的比例,确保教员队伍熟悉部队发展变化、熟悉作战对手、熟悉作战环境。此外,要强化在职培养,形成任职教育教学能力。可采用在职培训、送学深造等办法,使教员及时学习新理论、掌握新动态、培养新技能、研究新教法,不断增强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有机结合的教研能力。

(2)流动设岗,聘用任教,整合教学力量。促进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有机结合,在发挥院校主体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发挥部队的辅助作用。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在设立教学岗位时,既要以校内常备教员为主,设立稳定岗位,又要以校外聘请教员为辅,设立流动岗位。一方面,加大工作协调力度,争取更多的基层部队优秀主官到院校代职代教。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客座教授制度,把作战部队领导、训练专家或骨干、优秀基层主官聘请为客座教授,担负课程教学任务,开展有关军事训练的学术讲座、专题辅导。

参考文献

[1] 朱如珂.军事教育学[M].解放军出版社,1987,7.

[2] 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5.

[3] 蔡民基.走向新军事[M].解放军出版社,2005,3.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9

岗位职责

1、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2、必须了解各种物理治疗因子(包括医疗体育)的作用和康复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观察治疗反应,正确执行医嘱,完美地完成各治疗室的治疗任务。

3、康复科护士应能对常见疾病,根据医嘱负责编制医疗体操,指导病人进行各种功能训练与作业治疗训练,定期评定康复效果。

4、必须了解理疗、体疗及作业治疗等器械的基本结构、治疗原理、使用及维护方法和安全用电的防护规则,并能做到对各种器械的简单维修和保管维护工作。

5、负责对病人进行有关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的注意事项和基本常识的宣教工作。

6、负责各治疗室内进修人员的实习指导,高年资护士还应负责指导低年资护士的工作。

7、负责保持治疗室环境的安静,督促卫生员做好清洁工作。

8、负责治疗室的财产保管、清点和做好保安工作。

技术能力要求

1、熟知和落实训练区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掌握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和各种康复护理技术。

3、掌握器械的维护保养、简单维修及消毒制度。

4、具有紧急救护和解决本专业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

5、具有评定病人及康复宣教能力。

6、具有对进修人员及低年资护士的带教能力。

工作标准

1、熟知康复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较好完成本职工作。

2、较好的完成康复训练病人的管理及宣教工作。

3、较好的完成器械的维护保养及消毒工作。

处置室护士工作岗位责任制 篇10

7:40~ 8:00 接物品及药品,擦拭浮灰,检查夜班护士工作,检查抢救车、冰箱内物品及药品、消毒登记本。

8:00~ 8:30 完成处置前准备工作(加药、物品准备等)加第一瓶药。8:30~ 9:00 整理环境,准备物品更换。

9:00~ 9:30 周一、周四更换消毒缸及消毒液。周五领药品(药库),领消毒液(带院币)。备好各种导管、大液体及柜内物品齐全。

9:30~10:00 检查所有无菌物品是否符合要求,消毒待消包。10:00~11:00 加第二瓶药。

11:00~11:30 清点柜内物品及清洁卫生,物品摆放整齐。更换各种消毒液,清洗各种物品(湿化瓶、止血带、储痰瓶、口服药盒)

11:30~11:40 处置室卫生,检查三氧消毒机,核对电脑医嘱。13:30~14:30 摆次日液体和写加药签,检查大液体种类质量。14:30~15:00 更换处置室物品。

15:00~16:00 接药车,检查、摆放次日药品

16:00~16:30 做处置室周程,取临时药品。物品准备,保持供应。清理卫生,物品标记清楚,准备交班

16:30~17:00 交班。

W1更换消毒液,消毒缸,无菌包,清理消毒液,整理冰箱。W2 清洁整理消毒各种医疗用品,参加医嘱核对。W3清点整理各种药品,液体,物品。W4更换消毒液,消毒缸,整理冰箱。W5彻底清扫卫生,处置车,处置柜。

备注:

1、秉公办事,对不符合要求的善后处理,及时指出,防止延误工作,当 事者受罚。

2、取任何种药要有登记,退药帐目清晰,不可有纠纷。

3、加药后小瓶保留一天。

4、每月中旬进行空气培养一次。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51-04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黄承明(1968-),男,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湖南 衡阳/421002)

杨 杰(1965-),男,广东省紫光文祥智能化有限公司教育信息化资深顾问,系统工程EMBA工程硕士。(广东 东莞/523125)

蔻 茨(1978-),男,东莞市安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研究方向:智能楼宇产品研发。(广东 东莞/523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课题批准号XHB2013044)。

一、前言

智能建筑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明确定义,是建筑业与ICT[1]产业的深度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智能楼宇、智能社区等的统称。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则是与之对应的学科专业,主要为智能建筑行业培养专门的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数字化城市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形成了社会对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庞大需求。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最近几年开办的一个专业,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通讯、建筑、机电、电子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都是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学校现有的相关专业基础上建设的,所以,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侧重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专业建设一直处在不断完善当中,无论在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标准都需要同行业进行深度对接。

2006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技术标准,正式纳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体系,为实现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参照。近几年来,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广大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一直在不断地探讨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着一系列课程改革,为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对接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内涵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而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要素: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它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需求[2]。

课程标准是为评估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它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作用,是一种指导性文件,它适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适合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就是职业教育的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它是为学生在社会上获取更有价值的工作岗位创造资格和条件,是衔接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桥梁。所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必须要体现行业企业、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综合要求,只有获得对应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同,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职业生涯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行业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订是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根本保证。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指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要求[3]。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行业企业中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具体表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达到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主要有两种途径:企业职业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因此,要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一毕业就具备相关的工作岗位技能就必须要适当地引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并制定与之相应的课程标准。

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对接:①工作过程与课程内容的对接;②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③职业岗位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4]。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分析

1.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主要以工程实施类的企业为主,此外则是一些规划设计机构或部门以及技术类型的物业管理职位。

(1)建筑公司设计部门。主要岗位职责是对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详细设计。

(2)智能化工程公司或相关工程公司。如从事消防工程、安防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工程、电梯运维服务、暖通空调(含地热)工程等类型的公司。主要岗位职责是负责智能化系统相应专业子系统的设计、报价、施工、调测、验收工作。

(3)物业管理公司。有两大类物业公司,一类是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大厦(写字楼)的物业公司,一类是机场、港口、金融中心、体育中心、医疗中心、展览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建筑的物业公司。主要岗位职责是负责智能化系统运行和维护。

上述行业企业的岗位职责可以通过职责分类归纳为设计员、施工员、测试员、造价员、文控员、管理员等基础岗位角色。

2.基于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分析

设计员、施工员、测试员、造价员、文控员、管理员等岗位是基础岗位,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其中的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管理员是核心岗位,其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课程对应关系见表1。

3.课程体系的建立

(1)专业基础课程。是指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具体包括有:建筑结构CAD制图、电气CAD工程设计、电工技术与电工考证、电子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综合布线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一个专业中开设的富有该专业特色,以该专业中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按楼宇智能化的5A系统进行组织,同时,也体现了该专业就业的细分方向。

网络通讯自动化(CA,Communication Automation)课程: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电信通讯工程技术、公共广播与音乐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等。

安全防范自动化(SA,Security Automation)课程:可视对讲与门禁技术、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安全防范与防盗巡更系统、避雷工程技术、安防工程技术等。

消防自动化(FA,Firefighting Automation)课程:火灾自动报譬技术、消防联动控制技术、消防工程等。

楼宇设备自动化(BA,Building Automation)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技术、DDC照明控制技术、暖通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与燃气工程技术、电梯维护与管理等。

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课程:办公自动化设备、组态软件应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IBMS)等。

(3)专业拓展课程:工程概预算、计价与控制(含造价软件系统应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法规及楼宇管理、物业管理、专业英语等。

4.课程标准的制订

通过对行业企业核心岗位进行分析,形成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标准化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地方楼宇智能化产业特点、学生就业的细分市场,构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制订各门专业课程的标准中,课程内容的选取依赖于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于职业工作逻辑。因此,课程标准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课程标准的制订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

课程标准设计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内容的两个标准: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培训,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因此,制订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时,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要立足于职业技能标准,而课程内容的排序标准则要参考工作过程的业务流程与工艺标准,二者要以实际行业企业中的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工作过程中的流程、方法、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还要理解工作过程的各种关系,当然,课程内容的确立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兼顾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的要求,将各个岗位职业技能细化为多个学习单元,由点及面,使学生逐步获得完整专业技能体系。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课程标准的制订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经常会由于行业领域中技术的更新、工具的升级、方法的创新、行业标准的变化、甚至国家或地方政策的变化都会引起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变化,例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对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同时也对该行业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很大影响。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建议参考行业领域的细分标准进行模块化构建,同时采用迭代方式进行课程标准的重构,这样既能够大幅降低课程改革的工作量,同时又能及时响应行业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ICT业务[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943529.htm.

[2]朱伟强.“基于课程标准”:内涵和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3]黄芳.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内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6(4).

[4]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

护士岗位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12

关键词:牵引供电岗位剖析,职业素质与工匠精神,考核方式的可操作性

由于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 铁路高素质知识技能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 铁道供电技术专业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的发展, 面向轨道交通行业, 通过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建成融实训实习、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从事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的施工、建设、运行维护和牵引变配电运行检测、控制维护和故障处理等高端技能型专业技术岗位人才。

一、岗位人才技能培养必须突出其职业性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应与今后的任职岗位能力达到良好的匹配, 专业教学及专业课程究其根本都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专业 ( 核心) 课程也必须根据其职业特点以及职业岗位能力来设定与实施。因此,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 强化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 ( 核心) 课程设定的学习领域和多个学习情境中的具体操作项目及任务都应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尽量贴近。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熟悉职业环境, 体验职业特点, 累积职业经验, 提高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以专业核心课程《牵引变电所设备运行与维护》为例,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性特点, 专业授课教师通过多次对轨道交通企业的走访与调研, 将专业岗位细化为两个大方面: 普通技术岗位和高铁技术岗位。普通技术岗位包括电力线路岗位和变配电岗位。高铁技术岗位则包括施工架设、运行监测、变配电设备运行与线路故障处理与维护等。该课程主要涉及的岗位就是高铁技术岗位中的所内设备运行与维护。对专业岗位有了充分的认知与清晰的定位后, 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 运用职业教育的理念,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紧密结合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发展优质, 合理配置专业实训资源, 最终制定了课程的五个重要学习领域及若干个学习子情境, 以各情境中的任务为单位开展教学。学习内容从牵引变电系统的认知到一、二次常用设备维护检修, 再到牵引变电所的设计施工以及安全等级与条例逐步深入, 使学生在技能训练和知识扩充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运用, 逐步适应未来的职业环境。

二、岗位技能培养应以职业素质为基石, 追求“工匠精神”的升华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的, 这就需要具备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职业环境与行业发展的能力, 具有适应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等特点, 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的高技能人才, 更是推动行业发展与企业品质提升的利器。因此, 应将职业道德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 同时突出实践技能培养这个中心。而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多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尽职尽责等等, 而对于我国交通轨道运输行业的发展和国际产业技术创新需求来讲, 作为行业专门技术岗位人才来讲, 单单满足职业道德还远远不够, 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对职业素质有良好的认识与实践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层次的“工匠精神”的这种职业理想的实现, 简单概括就是做到从容独立、踏实务实、精益求精、专注严瑾, 还要在心里摒弃浮躁, 从而具备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要以内在的因素转化为外化的升华, 就像鸡蛋一样, “从外面打破是食物, 从里面打破是生命。”对于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的从业者来说, 其自身的竞争力也大大增强, 也更容易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三、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应注重课程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

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与课程学习情境的开发与落实都要具有可操作性, 《牵引变电所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学习领域的整合与设定应与学习领域及情境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专业教师在布置各学习领域学习任务前, 应首先对岗位教学目标与项目操作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与测定, 结合职业标准与技术要领, 预先给定操作流程, 记录实施结果, 确保实践过程能按标准训练步骤紧张有序地进行。同时, 为了客观全面地检验专业岗位技能培养是否有成效, 必须对过程考核评价和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标准, 在评价阶段的评价方式主要有,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融合, 组内互评与组间互评相融合, 最终给出整体的成绩。对于《牵引变电所设备运行与维护》课程来说, 根据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将岗位能力细化为岗位技能能力与岗位综合能力, 岗位技术能力包括工作准备、操作流程、安全点实施等多个考核点, 分配所占项目分值, 例如对于变压器检修与拆装项目来说, 采用的是与实际岗位统一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作为评分标准, 对学生操作程序及安全作业进行打分。

上一篇:属地管理责任下一篇:学校卫生区域划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