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引言(共11篇)
英语国家作者署名的通用形式为:首名(firstname),中间名首字母(middleinitial),姓(lastname)。1论文摘要(Abstract)的撰写
摘要(abstract)是现代科技论文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国家标准GB6447-86对摘要的定义为:“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叙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作为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它是知识传播、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媒介,尤其是目前国际上各主要检索机构的数据库对摘要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好的摘要对于增加期刊和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要的类型与基本内容
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
(1)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也常称作信息性摘要或资料性摘要,其特点是全面、简要地概括论文的目的、方法、主要数据和结论。通常,这种摘要可以部分地取代阅读全文。
(2)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也常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 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abstract),一般只用二三句话概括论文的主题,而不涉及论据和结论,多用于综述、会议报告等。该类摘要可用于帮助潜在的读者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
(3)报道-指示性摘要(informative-indicative abstract):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的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以指示性摘要的形式表述其余部分。
传统的摘要多为一段式,在内容上大致包括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Discussion)等主要方面,即IMRD结构的写作模式。
由于摘要本质上就是一篇高度浓缩的论文,所以其构成与论文主体的IMRD结构是对应的。因此,摘要应包括以下内容梗概:
(1)目的: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观察、实验的结果,数据,得到的效果,性能等。
(4)讨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
(5)其他:不属于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
一般地说,报道性摘要中(2)、(3)、(4)相对详细,(1)和(5)相对简略;指示性摘要则相反。
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另一种摘要文体,即“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该摘要实质上是报道性摘要的结构化表达,与传统摘要的差别在于其为便于读者了解论文的内容,行文中用醒目的字体(黑体、全部大写或斜体等)直接标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标题。目前生物医学类期刊大多都已采用结构式摘要,并且不同期刊有关结构式摘要的标题设置也不尽相同。
摘要撰写技巧
(1)为确保简洁而充分地表述论文的IMRAD,可适当强调研究中的创新、重要之处(但不要使用评价性语言);尽量包括论文中的主要论点和重要细节(重要的论证或数据)。
(2)使用简短的句子,用词应为潜在的读者所熟悉。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的词语来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实验表明„”(We found that„)表示结果;使用“通过对„的分析,认为„”(Basedon„,we suggest 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3)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如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如确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复较长的术语)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缩写,应在缩写符号第一次出现时给出其全称;摘要中必须避免使用图表。
(4)为方便检索系统转录,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表达式、角标和希腊文等特殊符号。
(5)查询拟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以了解其对摘要的字数和形式的要求。如果是结构式摘要,应了解其分为几段,使用何种标识、时态,是否使用缩写或简写等等。
2引言(Introduction)的撰写
引言是说明论文写作的背景、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等,目的是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并让读者对论文中将要阐述的内容有心理准备。因此,引言有总揽论文全局的重要性,也是论文中最难写的部分之一。引言内容的安排可以有较大的伸缩性,但基本内容应包括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目的等三个方面。对于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论文,可在引言中简略说明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论文的构架。
引言撰写的基本要求
作为正文的开篇,引言的质量决定着读者对论文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引言中如何表达作者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十分重要,即简洁而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为什么重要?如果要探讨的问题不是合情合理、明白地提出,读者就会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失去兴趣;同样,如果表达冗长、重点不突出,就有可能使作者失去对解决问题方案的亮点的印象。因此,引言的撰写中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
(1)尽量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对研究背景的阐述做到繁简适度。由于阅读相应期刊的读者已具备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复述潜在读者早已明白的一般性知识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使人厌烦,但过分简略必要的信息或介绍也容易令读者感到突兀。
(2)在背景介绍和问题的提出中,应引用“最相关”的文献以指引读者。要优先选择引用的文献包括相关研究中的经典、重要和最具说服力的文献,力戒刻意回避引用最重要的相关文献(甚至是对作者研究具有某种“启示”性意义的文献),或者不恰当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献。
(3)采取适当的方式强调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发现或贡献,让读者顺着逻辑的演进阅读论文。切忌故意制造悬念,以期望在论文的最后达到高潮(甚至将重要的发现在摘要中也忽略),实际上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读者不一定有耐心阅读冗长的文字,直至坚持到最后的重要部分。
(4)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编辑、审稿人和读者阅读与理解。
(5)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避免使用“首次提出”、“重大发现”等用语。
写作要点
(1)介绍研究背景。介绍研究背景的目的是说明论文的主题与较为广泛的研究领域有何关系,同时要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以便让读者了解论文内容的重要性。因此,通常是先指出较宽泛范围的一般性事实,然后将重点逐渐转入与论文所探讨的问题有密切联系的主题。
为说明研究工作与过去研究的关系,背景介绍通常需要进行文献回顾来讨论曾经发表的相关研究,以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与进展。文献回顾的长度视文章类别与研究领域而定(通常至少有一二个段落),如果研究主题为许多其他学者曾探讨的问题,则可能有很多参考文献需要讨论;相反,如果作者只是讨论某位学者最近才提出的非常专业的问题,则可能只须讨论一二篇文献即可。
(2)提出研究问题。通过对研究背景的介绍,指出有某个问题或现象仍值得进一步研究,进而就会把焦点转到要探讨的研究问题(即指出问题并阐明研究动机),以便让读者对了解作者的研究活动和研究目的有心理准备。
指出存在的问题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以前的学者尚未研究或处理得不够完善的重要课题;过去的研究所衍生有待探讨的新问题;以前的学者曾提出两个以上互不相容的理论或观点,而且必须做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解决这些冲突;过去的研究很自然可以扩延到新的题目或领域,或以前提出的方法或技术可以改善或扩延到新的应用范围。
(3)阐述研究目的。介绍研究活动或目的旨在将作者研究的任务具体化,并可根据情况说明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有什么贡献或创新,但切忌评价式用语,例如“首次发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等等。
基金项目及获奖稿件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 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 如基金项目:×× (基金编号××××) , 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 请及时通知杂志社, 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 作者稿件发出30日后仍未接本刊通知, 可再投他刊。来稿决定录用后, 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决定录用的文稿。
郭韵译
Thank God-every morning when you get up-that you have something to do which must be done,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Being forced to work, and forced to do your best, will breed in you a
hundred virtues which the idle never know.
—Charles Kingsley
每天清晨当你起床的时候,要感谢上帝让你手上有一些不管你是否愿意都必须处理的事情。不得不去工作,而且不得不做到最好,会让你培养出许多美德,而这些美德,懒人是永远不会了解的。
No duty is more urgent than that of returning thanks.
—Unknown
没有任何事情比回表谢意更为迫切。
Let us be grateful to people who make us happy; they are the charming gardeners who make our souls blossom.
— Marcel Proust
让我们感谢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人;他们像可爱的园丁,让我们的灵魂如鲜花般绽放。
What sunshine is to flowers, smiles are to humanity.
— Joseph Addison
笑容对于人类正如阳光对于鲜花一样不可缺少。
Gratitude unlocks the fullness of life. It turns what we have into enough, and more. It turns denial into acceptance, chaos to order, confusion to clarity. It can turn a meal into a feast, a house into a home, a stranger into a friend. Gratitude makes sense of our past, brings peace for today, and creates a vision for tomorrow.
— Melody Beattie
感恩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完满。感恩让我们满足于现在拥有的,甚至觉得已经拥有很多。感恩把拒绝转变为接纳,把混乱变为秩序,把困惑变为明晰。感恩也可以让家常便饭变为丰盛佳肴,平常住所变为温暖家庭,陌路人变为好朋友。感恩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过去,为今日的生活带来平静祥和,创造对明天的憧憬。
Blessed are those that can give without remembering and receive without forgetting.
— Author Unknown
只有那些施恩不求报,受恩不忘报的人才受到祝福。
If you concentrate on finding whatever is good in every situation,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r life will suddenly be filled with gratitude, a feeling that nurtures the soul.
— Rabbi Harold Kushner
如果你在任何处境都能集中精力寻找有利的一面,你会发现生活立即充满了感激,这种情感滋养着灵魂的成长。
He is a wise man who does not grieve for the things which he has not, but rejoices for those which he has.
— Epictetus
聪明的人不会为自己缺少什么而伤心,而是为自己拥有什么而感到幸运。
Thankfulness is the beginning of gratitude.
Gratitude is the completion of thankfulness.
Thankfulness may consist merely of words.
Gratitude is shown in acts.
— David O. McKay
感谢是感恩的开始。
感恩让感谢变得更为圆满。
感谢可能只是语言的表达。
感恩却是用行动来证实。
Gratitude is the fairest blossom which springs from the soul.
— Henry Ward Beecher
新教材上册有四章,一章内容反映了一个历史阶段,通过引言加以概括,给我们展示出体现某个时代特征的历史知识面。引言的这一特点为我们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观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即把具体史实和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和评价,学生更容易理解。例如:我在讲第二章第七节日本锁国政策时,先引导学生分析引言,概括出17~18世纪东西方世界的时代特征:当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更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严重地威胁着正在走向衰落的东方封建国家。在作了以上概括后,再把日本的锁国政策放到这个大背景中去分析和评价:日本之所以从17世纪30年代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因为这个时期英法等殖民国家积极在亚洲地区开拓殖民地,这对日本造成极大威胁。为了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德川幕府陆续发布锁国令,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禁止日本人与海外交往,对驶抵日本的外国船只严密监视。这种政策对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维护日本独立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它对西方殖民侵略,采取的是消极自我保护的办法,不能从根本上扼制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维护日本的独立;同时这种消极的防范,又隔断了日本同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日本的落后,成了19世纪中期被动挨打的隐患。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具体事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观点的基本方法。当学生以后遇到诸如:拿破仑的功过是非、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西方列强对外侵略的正反作用等历史问题时,就会自觉地根据引言反映的时代背景与阶段性特征,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二、利用“引言”,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引言所列的基本史实是以相互关联状态展现出来的。所谓关联就是把分散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按照一定的指向,进行组合,在举出其要点的基础上形成总体,得出观点,从而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找出引言中史实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从而较为顺利地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学习第一章时,我先让学生阅读引言全文,再让学生列举出:新航路开辟、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等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然后逐一分析它们的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引言的中心内容,即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并进一步指出各历史事件是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角度来说明中心内容的。
这就让那些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在学生心中联结成一个整体,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兴起过程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学习第二章时,我先提示学生注意“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面发展”这一历史结论,然后让学生阅读引言后概括列出基本史实,再引导学生分析基本史实与历史结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这就把观点和史实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依据具体史实,概括出基本观点的能力。学习第三章时,我从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入手,寻找事实之间联系的纽带,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维也纳会议等形成了维也纳体系;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受到动摇;1848年欧洲革命,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如此归纳使学生对维也纳体系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又如,工业革命——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工业革命——各国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列强侵略扩张——亚洲革命风暴的形成等,都可以通过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联系,把分散的知识归结成整体。学习第四章时,我让学生阅读引言,再从引言中提炼出重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重新瓜分世界及其矛盾、民族民主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第二国际、列宁主义诞生、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等,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概括出三条主要线索:①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及国际关系新变化;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③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通过这样反复训练使学生学到了分析归纳和概括的基本方法。当然归纳的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视具体问题具体确定。总之,借助于引言体现出的基本史实的关联性,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确是事半而功倍。
三、利用“引言”,培养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引言以基本历史事实为载体,蕴含历史思维方法,支撑历史理论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基本史实是以直观形态展现出来的,而理论观点和理论方法是以隐性状态存在于基本史实中,是体现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叙述、分析和评价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并挖掘这些隐含的理论观点,帮助学生找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我对第二章引言的部分内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维也纳会议后,……维也纳体系最终瓦解。”说明旧势力的顽固性、新旧势力斗争的长期性和新制度取代旧制度的历史必然性;“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是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反映;“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许多地区展开,……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如此逐一细致地分析挖掘,既没有一味注重理论观点而忽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又没有只讲授历史知识而忽视理论观点教学,而是把传授知识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四、利用“引言”,培养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所谓历史知识,应该包括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基本线索和历史发展过程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在引言中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反映出来,这也正是《考试说明》要求的再认、再现的内容。再认、再现就是记忆能力,从记忆方法上分类,它可以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引言知识结构既可以帮助我们机械记忆,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因为引言总揽和概括了全章内容,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联系紧密,教师只要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补充、说明,就可以帮助学生达到机械记忆的效果。我这里着重谈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记忆的几个方法。第一,在讲授某一章具体内容时先结合引言提供的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帮助学生去理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本线索,让学生从宏观上去认识历史知识面。第二,在讲授新课时,结合引言,导入新课,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与延续性,掌握历史发展过程。第三,在讲授具体内容时,联系引言的历史结论和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历史事件发展的必然性和必然结果,评价
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第四,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以引言为纲,对历史知识的六个方面进行系统地、全面地理解。通过这样反复理解,多重刺激,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使学生懂得了理解的必要性、复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的多样性。
引言
对历史的梳理意味着对前人的尊重和敬仰,也是对后人要铭记前人嘱托、实现前人梦想、开拓并创造崭新历史的昭示和期盼。盐湖集团走过了五十年艰巨而光辉的历程,世纪之交,盐湖集团正步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国人自古就有“盛世修史,明时修志”的传统,今时今日,盐湖人挺进中国500强企业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在盐湖集团“知天命”之年,对它的发展进程和组织沿革进行一次全面、清晰的梳理,显然是必要的。
为了准确、细致地记载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沿革变化,遵照盐湖集团党政的部署,由盐湖集团企管处牵头策划,党群工作部具体承担编写任务,本着“广征、核准、精编”的指导方针,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求实存真的原则,在广泛征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核实和科学编纂。
此次对盐湖集团组织沿革史的修订是在《中国共产党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史(1958.08-1999.03)》(简称《组织史》,刘玉兰等编著,1999年3月成书出版)的基础上,沿袭《组织史》编写思路和框架,按“分期划块、纵横结合”的编纂要求续编而成。资料收集了1999年3月以来近10年的资料,尊重历史事实,竭力再现历史原貌,说明发展演变过程。
本书以党政组织的发展过程及组织机构的设置、演变、隶属关系的演变和领导人员的职务变动为基准,兼顾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同时还反映了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状况、企业内部重要会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盐湖集团视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等,使之成为一部较完备的组织史资料。组织机构沿革部分,简略地记述了盐湖集团和各基层单位的组织机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时间、地点、经过、原因;建立后的发展变化及更迭情况;组织的隶属关系;工作机构;所属组织设立的时间和机构变化情况;主要领导人员的变动等。有关干部人事变动、机构设置、调整、变更均以文件下发时间为序、为准。各基层单位机构及干部人事方面,原则上只编写到处一级干部。
《组织史》从2008年策划开始着手编写,编写人员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查档、走访等形式,对所收集资料反复进行了严格核实,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同时,也得到了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从而确保了《组织史》编纂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此对编写者和支持者深表谢意。
此次续编时间仓促,加之资料欠全,考证求证有限,难免存在遗漏、错误或失实之处,敬请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及读者给予批评指正。【组织篇】
后记
这部组织史资料续编收录了1999年3月以来盐湖集团党政组织史资料,所搜集的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盐湖集团党政组织在新世纪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组织沿革和干部任免的情况。编写组织史,是盐湖集团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均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是组织人事干部的参考书,便于组织部门全面了解组织建设情况,从而及时总结党的组织工作、干部工作的经验教训,掌握组织工作的规律,为党委工作出谋划策。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进盐湖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数控专业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企业对新职工的素质要求为依据,通过“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跟岗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四大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锤炼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数控论文引言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数控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结合传统的工业生产设备的改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械制造行业都在使用数控机床。
分析数控加工系统的现状,总结经验与教训,使数控加工更快更好地发展。
1 数控加工系统的现状
1.1 数控系统成套性、可靠性差
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中的先进加工技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械制造行业都在使用数控机床。
数控装置、驱动、电机不配套,伺服驱动、主轴驱动的性能和可靠性比国外产品低,
高精、高速及重型设备数控系统性能比国外产品差,并且,系统的可操作性、硬件设计手段等都不够完善。
1.2 数控加工拥有太多的不可预测性
数控加工参数不够优化,这导致在加工结果、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预测性。
由于没有建立加工参数与加工结果之间的确定关系,无法预测一定的加工参数所能加工出来的结果,这就导致零件的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常出现零件超差,甚至报废等后果。
除了加工质量以外,加工时间也无法预测准确,这导致工时定额不准,数控加工的管理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
在有些加工过程中,切削条件一般是变化的,但是,目前的数控加工中多凭经验选择保守的切削参数,在加工过程中这些参数保持不变,从而大大降低了数控机床的生产效率。
1.3 联网方式不合理
目前,企业制造缺乏可相互操作的系统应用软件,设计数据的交换受到限制。
工艺数据交换标准也因工艺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困难而受阻碍。
企业在资源规划及其设计功能的集成方面遇到很大困难;产品的制造和生命周期的优化仍然难以实现。
其中,常见的一个方案中,虽然利用通用计算机作为桥梁实现了数控系统联网,但数控系统与通用计算机之间的串行通信线路却由于速度低和可靠性差,
往往成为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瓶颈,并且,如果增加通用计算机,扩大系统硬件规模,就会造成系统成本提高,故障概率增大,给系统的可靠性带来不利影响。
2 数控加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2.1 数控加工工序标准化
数控加工工序标准化是数控加工工艺理论成长的需要,有利于数控加工工艺管理。
对数控加工工序概念标准化后,有利于数控加工工艺的理论规范和成长。
如果对数控加工工序概念不统一,就无法进行数控加工工艺交流,也无法对数控加工工序作进一步探讨,不利于数控加工工序形成理论研究。
使工艺管理可以制度化、标准化,可以使工厂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艺文件,便于信息化采集,实现工艺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使数控加工工艺现代化管理大大前进一步。
因此,各企业应努力将数控加工工艺标准化。
2.2 数控系统结构类型
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经过了五十多年的数控风雨历程。
近以来,计算机技术在飞速蓬勃发展,五花八门的层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接踵而生,发展速度惊人。
目前的数控系统正往标准化开放体系结构的方向进攻。
在此,以结构形式为例,把当今世界上的数控系统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传统数控系统;
(2)“PC嵌入N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3)“NC嵌入P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
(4)s0Fr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相关阅读
数控论文感谢范文
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发愁不知如何着手、急躁、彷徨,到最终完成论文的`那种喜悦心情。
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复杂的心情烟消云散,自己甚至还有一点成就感。
钟海雄老师他作为我的指导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在钟海雄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他工作中的兢兢业业,生活中的平易近人。
此外,钟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值得我去学习。
正是由于他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在此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意味着我即将告别这所学校,即将告别我的学生时代。
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但人应该向前看,迎接下一个程途。
很感谢这三年来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扶持过我,指点过我的人。
感谢所有在大学期间传授我知识的老师。
同时我想特别感谢×××老师,她给了我很多帮助。
赵老师在我眼里是个很有耐心很乐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老师,她平易近人,教学认真严谨。
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以及我的同学们,是他们给了我关怀,帮助,给了我力量。
同时还再次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钟海雄老师。
现在已经是踏入社会。
这就要求自己得多一份责任和承担。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 每一章都设置了章引言。章引言的设置引起了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 研究认为章引言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常常对章引言的价值认识不足, 也没有进行章引言教学。为了对章引言有更深入的认识, 更为了为教学获得一些启示, 笔者突破单一教科书的限制, 对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内容的章引言进行比较和分析, 以期对章引言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二、比较与分析
(一) 整体比较
对三种教科书的章引言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后, 具体可分为7项:知识应用、知识内容、背景图片、本章地位、学习方法、数学史料、数学名言。
北师大版包含所有的7项内容, 而且不同的项目出现的次数不同:“知识应用”“知识内容”“背景图片”“本章地位”四项出现了10次以上, 而“学习方法”“数学史料”“数学名言”只出现5次左右.人教A版没有“数学名言”, 其余的项目和北师大版相似。
苏教版虽然包含的项目数最少, 没有“数学史料”和“学习方法”, “数学名言”“知识内容”“应用”出现10次以上, 而“本章地位”与“背景图片”出现了5次以内。
(二) 具体比较
1. 数学史料的选用和数学名言的引用
人教A版:仅有3章提及数学史料, 而且简短, 没有展开详述。
北师大版:有2章提到数学史的知识, 其中一章的数学史简短, 而另一章是关于天文学家提丢斯的故事。有4章中插入了数学名言——说明新知识的应用背景。
苏教版:没有数学史料, 但是在每章章引言的开头都有数学名言。根据这些名言的内容, 可分为三类:揭示知识价值, 说明知识特点、阐明数学自身的特点。
2. 应用价值的体现
人教A版往往从宏观上说明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有时会列举具体的例子说明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 但较少。北师大版充分体现了新知识的应用价值, 提出了5个完整的背景故事。
苏教版主要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现象来阐明知识的背景和价值。列举的具体例子最多, 每章都有。
3. 章引言中的视觉化表征
图片数量及布局:人教A版有16张图片, 每章都有;北师大版有14章图片, 《数列》一章没有图片;苏教版只有10张图片, 而且集中在4章。
图片的特点:人教A版, 作为背景覆盖整页, 凸显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或背景;北师大版, 位于文字下方, 重点体现本章知识的应用价值或背景;苏教版, 通过图片直观呈现引言中的例子, 如《立体几何初步》介绍了居室设计与神舟五号升空的场景, 文字之后配上两幅图片。
4. 对学习方法、知识内容、知识地位的介绍
学习方法:三种教材的章引言都很少提到学习方法。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只有4章提到学习方法, 苏教版则没有。
知识内容:三种教材的每一章都会提及本章的知识内容, 但说明方式差异较大。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大都是直接陈述, 而苏教版每章章引言用2到3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揭示本章核心内容。
知识地位:人教A版有12章的引言明确提到了本章知识地位, 方式有两种, 说明它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说明它在整个数学学科中的地位。北师大版有10章中提到本章知识的地位, 方式和人教版相似。苏教版仅有5章提到了本章知识的地位。
(三) 小结与分析
1.人教A版
章引言内容丰富, 包含项目较多;注重概述知识内容、地位, 为学生的学习铺设了先行组织者;通过举例说明新知识的实际背景、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应用;每章都有背景图片, 呈现了丰富的现实背景。
尽管每章都配有图片, 但是有些图片呈现的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或理解起来相当困难;人教版极少提到数学史内容, 而数学史对数学教育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尽管有12章都提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或实际背景, 但是抽象概括多, 列举的具体例子也非常简短;对新知识的学习方法或本章知识展开的线索提及较少。
2.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章引言内容丰富;对知识内容、地位做了必要介绍, 起到很好的先行组织者作用;特别是在说明新知识实际背景时, 呈现了5个完整的、体现新知识应用背景的情境。
3.苏教版
开头的数学名言, 能激发学生的历史感和好奇心;所举的例子丰富、具体、有趣;附有图片的章引言, 图片的内容与知识的联系密切, 有助于学生形成关于新知识的恰当的外在表征。但只有4章有图片, 图片相对较少。图片是描述性表征的重要载体, 很多情况下, 一图胜千言。本章知识地位也较少论及, 学习方法则完全没有提及。
通过比较分析, 可以看出三种教材章引言的设计在个别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但三种教材章引言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要求, 章引言的价值也显而易见。
三、几点建议
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最大价值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章引言作为教材的一部分, 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老师应把章引言教学放在常规教学范围内。而据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在章引言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 突出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作用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的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 对学生学习有重要的作用。章引言中的新概念、新方法、知识地位和作用等内容都能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
(二) 凸显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当学生认识到新知识与自身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时, 他们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进而激发学习动机。所以, 教学中教师要对新知识的应用背景和学生的知识经验进行比照, 找到新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真实联系。因此, 对于例子、图片、问题情境等的选择和呈现都需要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 揭示知识的文化价值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章引言教学作为一章教学的伊始, 更应如此。而如何体现新知识的文化价值, 却有着多种选择。比如数学史知识, 应该在本章知识发展过程中选择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加以说明, 或简要讲述某一位对该知识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数学家的故事。
参考文献
[1]刘吉存, 刘群.引言教学的心理学意义[J].数学教学研究, 2002 (9) :13-14.
[2]林克涌.新课标下章引言教学探讨[J].数学通报, 2010, 49 (7) :25-27.
[3]陶维林.研究章引言上好起始课[J].教学研究, 2010 (3) :11.
[4]刘绍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5]严士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6]单壿.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7]张楠, 罗增儒.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思考.数学教育学报, 2006, 15 (3) :73-75.
[8]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5-49.
[9]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82.
[10]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学 (第八版)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334.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信息素养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ILI)类课程旨在培养学员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伦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广泛的适应面,符合MOOC学员来源广泛、受教育层次多样的特点,可以说,MOOC背景为ILI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ILI的变革已引起国际上多个组织机构的共同关注。2014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出:大学、大众传媒对于公民的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MIL)教育亟待加强;2014年8月,国际图联(IFLA)年会的信息素养卫星会议指出: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正在经历一场变革,Web2.0、移动科技、新媒体等数字信息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4年1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推出了面向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框架第三版(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 3rd),取代其2000年制定的、曾引起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面向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国内外已开设了哪些信息素养MOOC、信息素养MOOC中富媒体素材如何采集、信息素养MOOC中交互式问题如何设置以及其评分导向如何、信息素养MOOC在线交流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何种对策等,都是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变革的重要方面。本期发表的一组文章,是笔者结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开设“信息检索”MOOC的实践与体会而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对国内外已开设的与信息素养教育密切相关的36门MOOC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分析了信息素养教育MOOC富媒体素材采集的特点、在线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随堂练习、单元测验、结课考试、互动作业这四种信息素养教育MOOC交互式问题的设计和合理的评分导向。
前言也叫引言,是正文前面一段短文。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对正文起到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前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有哪些新的发现,是否有学术价值?一般读者读了前言以后,可清楚地知道作者为什么选择该题目进行研究。为此,在写前言以前,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相关的内容,收集前人和别人已有工作的主要资料,说明本研究设想的合理性。
1、引言应含概的内容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头,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缘起和提出研究要求的现实情况,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工作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的工作意义,引出本文的主题给读者以引导。
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三言两语预示本研究的结果、意义和前景,但不必展开讨论。前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首先要适当介绍历史背景和理论根据,前人或他人对本题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及在学术上是否存在不同的学术观点。明确地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果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要说明研究的创新点。但大部分情况下,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一定要说明此研究与被研究的不同之处和本质上的区别,而不是单纯的重复前人的工作。
2、前言的写作方法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
(3)、回顾历史要有重点,内容要紧扣文章标题,围绕标题介绍背景,用几句话概括即可;在提示所用的方法时,不要求写出方法、结果,不要展开讨论;虽可适当引用过去的文献内容,但不要长篇罗列,不能把前言写成该研究的历史发展;不要把前言写成文献小综述,更不要去重复说明那些教科书上已有,或本领域研究人员所共知的常识性内容。
(4)、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前言中,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用词要科学,对本文的创新性最好不要使用“本研究国内首创、首次报道”、“填补了国内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研究内容国内未见报道”或“本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等不适当的自我评语。
(5)、前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正”、“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前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
(6)、前言的篇幅一般不要太长,太长可致读者乏味,太短则不易交待清楚,一篇3 000一5 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一般掌握在200一250字为宜。(王丹娜 陈晶如何撰写前言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年9月20日)
例一:
撑竿跳高的机械能分析方法研究
李翰君,曲峰
目前,我国对撑竿跳高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起跳时速度的变化、腾起角、竿弦角等方面。但是,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忽视了人与竿子的相互作用,没有合适的指标反映运动员利用竿子弹性能力。国外已经使用能量分析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分析人体机械能的变化来反映竿子与人之间的能力传递,所以,把能量分析法引入我国撑竿跳高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很有必要。但是,国外文献在能量分析时,只给出了一个简化公式,而没有说明具体的计算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第12期)
例二:
大强度运动对脑电活动影响的研究
何叙,律海涛
脑电图反映的是人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规律,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是检测脑功能的唯一可靠方法。关于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后脑电的变化情况,目前尚无详细报道,本文目的是利用脑电分析监护系统,了解大强度运动后脑电变化情况,掌握在大强度负荷后脑电各项指标的变化幅度以及改变特点,探讨活动的基本规律,为科学地安排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言又称绪论,前言或导论。科技论文主要由绪论、本论(结果和讨论)、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引言是开篇之作,写引言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称。虽然科技论文不强调文章开头象凤头那样俊美、精采、引人入胜,但引言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对全文有提纲挈领作用,不可等闲视之。
1.引言书写内容和格式
(1)说明论文的主题、范围和目的。
(2)说明本研究的起因、背景及相关领域简要历史回顾(前人做了哪些工作?哪些尚未解决?目前进展到何种程度?)。
(3)预期结果或本研究意义。
(4)引言一般不分段,长短视论文内容而定,涉及基础研究的论文引言较长,临床病例分析宜短。国外大多论文引言较长,一般在千字左右,这可能与国外内数期刊严格限制论文字数有关
所谓的引言就是为论文的写作立题,目的是引出下文。一篇论文只有“命题”成立,才有必要继续写下去,否则论文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一般的引言包括这样两层意思:一是“立题”的背景,说明论文选题在本学科领域的地位、作用以及目前研究的现状,特别是研究中存在的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二是针对现有研究的状况,确立本文拟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下文。一般作者在引言写作中存在这样两方面的问题。
1)文不着题,泛泛而谈。一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相分离,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论述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你是否曾扪心自问: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又该往哪里去?于是,当我们在做每一个选择之前必须清楚的了解自己。
眼前迫在眉睫的是择业问题。所以要根据实际先给自己未来的道路作个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理财最重要的一部分。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你能向着你的目标一步一步的迈进,那是我们曾经多么渴望的愿景。
现在是昨天明天,你实现昨天的目标了吗,不能等明天,因为今天就是昨天的明天。明天的明天也是现在,过了今夜的明天还是现在,在路上,今天就要去做,去执行,去完成目标。
1.引发求知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思维培养和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不仅仅传授知识和本领,而且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新知识引入时,能否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学习氛围,是单元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高中化学教材许多单元引言具有激励性、趣味性和导向性,可以唤起并激励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激情,使其积极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之中。
示例1苏教版必修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引言:物质世界丰富多彩,变化万千。在自然界中,100多种元素形成了数千万种组成、形态、性质各异的单质和化合物。从古代的“点石成金”的朴素愿望到今天多种性能优越的新材料的诞生,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不倦地探索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入。人们研究并合理利用自然界提供的各种物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文明,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面对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物质世界,你是否想过:化学家是怎样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呢?
本引言所叙述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不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造良好的化学情境,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和浓厚的兴趣学习化学知识,直接领悟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引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启发学生去寻求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只要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持久地进行学习。
2.引导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的奠基人皮亚杰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就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丰富或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学习者的经验结构中,有些经验是与新知识相一致的,它们可以与新知识相容并立,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新知识。在化学单元引言中,有的为学生提供信息,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即将学习的重要内容,提醒学生已有知识和即将遇到的新知识之间的关系。以便将新知识与更广泛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成为整合的知识体系,而不只是与某一两个观念建立联结,学生不只是理解和记忆现成的结论,而是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
示例2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沉淀溶解平衡》单元引言:当我们外出旅游,沉醉于秀美的湖光山色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怪状的溶洞,图3-20所示的溶洞即为大自然的杰作。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与化学平衡又有什么关系?
本引言让学生思考溶洞是如何形成的,即将引入沉淀溶解平衡,同时让学生思考前面学习过的化学平衡,进而可以联想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利用学生头脑中与新知识一致的知识经验,花了大量的时间却理不出头绪,这样不但不可能“一步到位”,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学生感到害怕,致使丧失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在习题教学设计中应循序渐进,分层设计,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只有“分步侧重”,才能达到能力的全面和深化。如新课之后的问题,应当关注基础性,侧重于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以突出本课内容为主,单元练习应当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知识结构的形成。期中,期末复习,可适当的综合应用。有了前面的基础,在高考复习中才能进行拓展和提高,不然,复习会变成一句空话。
现状3:讲的多总比讲的少要好。
有些教师经常抱怨“这道题已经讲过N遍了,仍有很多学生做错,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差了”。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师也需要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去反思问题的所在。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很多的题目,一题讲完学生还没理解马上接着讲下一题,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这些“答案”和“结论”。
在这种化学习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是机械化的,近乎麻木的训练,久而久之,学习成为负担,厌学情绪随之而来。
在新课程中也强调“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三、改变现状的方式
1.小组讨论
海森堡说过:“科学植根于讨论之中”。当习题中出现疑问和困惑时,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组,相互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通过相互的讨论,综合,纠正,补充,达到对习题的正确理解,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操作体验
当教师在讲解习题时,对其中出现的情景,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再现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性的思维。如:用量气管来测量气体的体积,为使测量结果尽可能精确,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案:“调整量气管的高度,使两边的液面相平后再读数”。多数学生会遗漏此答案并对此答案不理解。其实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做一个对照实验:量气管两边的液面相平和不平,读出来的气体体积是否相同。通过自己的操作体验,学生不仅收获了真知,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进行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对例题的结论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者对化学实验所提供的真实信息作出分析。从感性上理解例题中的相关化学现象或化学过程,在分析实验数据中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测定过氧化尿素[CO(NH2)2·H2O2]中活性氧的含量(活性氧16%,相当于H2O234%)。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含过氧化尿素的样品溶液,问滴定终点的标志是什么?答案是“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多数学生写成“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对溶液颜色的变化搞不清。故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用KMnO4溶液滴定H2O2的实验”来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从原理上去分析,可以解决一系列类似滴定操作中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动画视频
用多媒体等手段,对例题中有关情景的呈现方式进行优化,以获得对例题化学过程形象、清楚、深刻的理解;通过播放反映例题情景的视频,强化实践意识,提高“情景”与“化学条件”的转化能力。如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所以在硫酸工业、硝酸工业、氯碱工业、合成氨工业中均采用了循环操作
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采用离子交换膜法可防止阴极室产生的C12进入阳极室
C.硫酸工业中,在接触室安装热交换器是为了利用SO3转化为H2SO4时放出的热量
D.电解精炼铜时,同一时间内阳极溶解铜的质量比阴极析出铜的质量小
通过播放硫酸工业、硝酸工业、氯碱工业、合成氨工业、电解精炼铜等工业流程的视频,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工业生产,对解题特别有帮助,记忆更牢固。
5.学术游戏
创设与例题内容相关的有趣情景和规则,让学生参与游戏或观察游戏,达到对例题中有关知识的直观认识和深入理解,或者增强解决问题的有关意识。如通过学生间的拉手、放手游戏来了解有机反应中键的断裂和形成,进一步巩固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等有机反应机理。
【论文写作引言】推荐阅读:
论文摘要和引言07-03
教学论文引言范文06-11
英语论文写作论文09-22
学术论文论文写作10-19
写作指导论文07-22
外语写作论文12-13
综述论文写作09-30
动画论文写作10-18
余映潮:中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写作09-13
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技巧与写作方法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