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处理措施(精选8篇)
为了加强我公司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应急能力,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在有关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涉及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我公司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在地震灾害事件发生时,公司各部门必须立即自动按照本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全体人员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保护生命”的原则,听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动和指挥。
一、应急指挥小组成员: 组长:任中波
副组长:高颖飞、张涌江
组员:袁晓锋、李俊兴、王磊、王红军、张辉、张蓉
二、在发生地震时,“应急指挥小组” 迅速组织有序的疏散和救援工作。
三、养护应急处理程序:
1、在发生地震时养护部管理人员应迅速做出反应,管理人员有序将室内的所有养护工人疏散到空旷的地带,远离建筑物。
2、在疏散的过程中,各部门人员应保持冷静头脑,沉着指挥人员的疏散,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应防止挤压、踩踏事件或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3、综合部人员立即关闭办公室大门、保护财产安全。
四、施工工地应急处理程序:
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工地现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火灾、中毒、爆炸、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等,应急预案的人力、物资、技术准备主要针对这几类事故。
应急预案应立足于安全事故的救援,立足于工程项目自援自救,立足于工程所在地政府和当地社会资源的救助。
应急小组:项目经理为该小组组长李俊兴,主管安全生产张辉为副组长。
应急小组应根据事故现场需要灵活调配。应急小组职责:建设工地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抢救小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间的抢救工作,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第一时间向110、119、120求援、向公司报告灾情。
现场抢救组职责:采取紧急措施,尽一切可能抢救伤员及被困人员,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石油中含有的烷烃、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可以毒死海洋生物;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使海洋生物缺氧或饿死;动物一旦粘到石油,影响动物的活动甚至伤害动物健康;原油中的有毒重金属等物质可以在生物链中聚集,人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伤害,同时也影响海洋生物的种群发展。原油被海水冲到岸上以后,对海岸也会产生污染,危及岸边的动植物生存,造成近海荒漠化。
1 近海石油污染源
按照海洋石油污染的石油输入方式分类,有突发性输入和慢性长期输入两类。突发性输入主要指运输原油的油轮泄露,海上石油开发过程中的管道泄漏,油井井喷,岸上的输油管道破裂造成的原油入海,慢性长期输入主要指港口和船舶等的含油污水排放、天然海底裂缝的碳氢化合物渗漏、含油沉积岩被侵蚀后的渗出、工业生活含油废水排放、含油的废气沉降等[1]。石油污染具有突发性、迁移性,发现的位置与泄漏的位置往往不在一起。所以找到污染源或判明污染源,从源头截断石油泄漏,避免污染量继续增大是后续处理的关键。例如2011年的渤海蓬莱19-3油田的溢油事故,经调查确定由于注水压力过大造成地层压裂溢油是主要原因,从而采取正确措施,停注、减压、停产,最终从源头控制了溢油。
2 近海石油污染突发特点
(1)不易应急评估。突发石油污染时的应急评估是应急处理措施制定及防治石油污染工作开展的首要任务,关系到方案制定、人员构成及具体处置方法。由于石油污染的突发性,具有在海水中不易评估原油泄漏数量,分布范围也不好判断,发展趋势不明朗等特点。
(2)损失重。突发性石油海水污染给海洋环境,鱼业资源,甚至人的生命健康等各方面带来了重大损失。
(3)扩散范围广。由于海水的流动性,一旦发生石油污染,污染扩散迅速,一处区域的污染很快会波及到相邻海域。
(4)持续性强。石油进入海水后很难被自然分解成无害物质,污染影响持续时间长。蓬莱19-3油田的溢油事故,约有870 km2的海水面积受到严重污染。只到溢油事故半年后,溢油点附近海域的水质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海洋的生态环境完全恢复却还要漫长的时间。
3 应急处理措施
由当地政府组织近海石油污染的应急处理机构,政府可以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以及公信力,在应急处理中起到管理、组织的作用,为应急方案的制定及具体措施提供保障。
(1)建立专业应急团队。因为石油污染是突发性的,具有偶发性的因素,在全国可以建立几队专业的应急团队,具备丰富的石油污染处理经验,一旦发生污染,可以由他们就近驰援。因为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发挥中坚的作用,负责应急处理措施的具体实施,包括一些污染重具有危险性的污染源处理,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决策提供建议。
(2)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通过对渔民等培训应急知识,使其了解污染的危害、常用的处理措施,以及自身安全等内容。发生污染时可以发挥群体力量,让危害降到最小。
(3)制定监测技术方案。当大量漏油进入海洋以后,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海水流动例如洋流、波浪等对漏油有推动作用,另外海风对漏油也有一定的拖曳作用;漏油也在重力、表面张力和粘滞力等的作用下,不停地向四周扩散,变薄。准确地监测污染变化是预测污染扩散范围及趋势,和进一步采取措施的关键。
(4)监测技术包括化学监测、生物监测、航空监测、卫星监测、浮标监测等。通过多种监测手段的有机组合,使石油污染在各个阶段的发展都在掌握之中,为石油污染处理提供有效数据。
(5)物资储备。大范围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可以采取机械物理法、氧化处理法以及化学破乳等方法进行。一旦发生突发大范围污染,这些装备和物资的需要量很大,所以应该对所需的设备、物资进行储备,例如通常使用的物理处理设备,例如油缆、撤沫器和水栅、抽吸机、收油袋、撇油器、围油栅,主要用来处理大规模、大范围的水面石油泄漏,通过物理方法将石油吸收、捕捉后再进行分离、回收。使用吸附法时,当海水石油浓度大、温度低、水体振荡速率小时,可用石墨。石墨可以较快时间内对高浓度的石油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长效处理石油污染可选用活性炭,时间越长,吸附净化的作用越显著,长远来看,可以有效地降低石油类污染物。当物理法不适用时还可使用化学药剂储备,主要有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等。分散剂用来减少油水界面张力,使油能够快速乳化分散在水中。在不能采用机械回收或者有着火危险的突发情况下,可以尽快地喷洒分散剂,它是消除水面石油污染和防止火灾的主要处理措施。凝油剂增大油水界面张力使油水分离,能使分散的石油凝结结块浮在水面上,可以避免石油分散在海水中,与分散剂作用正好相反。集油剂可以让石油在水面形成一层集油膜,并使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油膜与水接触时会收缩。通常用来防止漏油油膜在水面上的扩散,并让薄油膜收缩成厚油膜,使漏油更容易处理。
4 结语
在近海石油开发、储运过程中发生石油泄漏,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是减少灾害的首要手段。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关键是有应急预案和应急储备。由专家、政府、民间组织等组成应急处理机构,对漏油事故进行评估,确定漏油等级,从而选择应急预案。在后续的方案实施中,随时掌控事态变化,及时修订应对策略,事故处理完后,应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还应长期跟踪污染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志平.我国近海面临的石油污染及其防治[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3(3):269-272.
灾害来临前早预防:(1)降低管理温度,实行低温炼苗,提高蔬菜抗寒能力。(2)喷洒抗冻药剂,提高植株抗寒性。降温幅度较大时,可用医用维生素B1、B6和酰胺各2毫克,青霉素1支,兑水5公斤喷洒植株;降温幅度较小时,可喷一次营养叶面肥。(3)擦拭棚膜,提高透光率。(4)检查大棚设施,确保大棚的保温性能。(5)备好草苫、纸被、苫上膜等保温物品及火炉、燃煤或移动式热风炉等增温物品。
灾害来临时巧应对:(1)多层覆盖,注意保温。(2)遇大风降温,要压膜保棚。(3)连阴天气,揭苫见光。如果温度不是很低,则应天天揭草苫见光,并进行适量通风。可适当晚揭早盖。(4)雨雪天气,护苫除雪。(5)温度过低时,实行人工增温。当棚内温度降至蔬菜要求的最低温度时,采取增温措施,如加扣中小拱棚、棚外增加覆盖物、增火升温等,切忌把棚温提得过快、过高。(6)疏花疏果,减少营养消耗。若遇较长时间的连阴、雨雪、低温天气,对长势较弱或结果较多的植株及时采收,并适量疏花疏果。(7)及时防治病虫害。灾害性天气往往有利于病虫害发生而不利于植株生长,防治时要尽量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如果采用喷雾法施药,则要适当减少防治次数和喷液量,防止棚内湿度过高。
根据《福建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省实际,拟订紧急救援预案。成立医院地震应急领导小组和急救小组(详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附件2)
院前急救组:
职责是立即投入现场评估、预计伤亡人数及伤亡程度、初步急救,并做好现场伤病员分类,佩带伤病卡或抢救、救治,后予以分类,随时把现场情况向院急救小组长汇报。院内急救小组
由院内当日各值班人员(必要时临时抽调),其职责是立即投入救治伤病员,并向医院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报告。
附:
破坏性地震的现场救护
地震灾害现场人员救护,是地震救灾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提倡自救互救
自救互救是指在外援力量未到达之前,灾区人民抢救被压埋人员的应急行动。自救互救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员现场死亡,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1、自救互救的几种形式
(1)个人自救
凭借自己的力量、智慧,根据自已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脱险的方式,是完全可以自救的。若受伤重或暂时不能脱险,不要乱喊乱动地消耗体力,要尽量保持呼吸道通畅,寻找可以利用的水、食物,设法延缓生命,等待外援。
(2)灾民自发自救互救
①家庭自救互救;②岗位自救互救;③邻里自救互救。
(3)有组织的自救互救
①街道社区、村民委员会的自救互救;②单位组织的自救互救;③驻军组织的自救互救;④各级临时组织领导的自救互救。
2、自救互救应注意
(1)注意施救方法方式在抢救过程中可通过被埋压人员亲属、邻里的帮助,迅速判断、查明被埋者的位置,或贴耳倾听伤员呼救和呻吟声,查看有无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是要注意门道、屋角、床下等处。或者让当地熟人和伤员亲属喊遇难者姓名,听有无回音。一旦弄清位置,立即实施抢救,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2)抢救伤员 应首先暴露头部,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若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不得强拉硬拽,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处理,而后送往临时医疗站或急救小区。
(3)在抢救时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搬动时要小心,防止脊柱弯曲和扭转,搬动时要用硬板担架,严禁人架方式,以免加重骨折或损伤脊髓造成伤员终生瘫痪。
(4)在挖掘接近伤员时,抢救人员尽量用手挖掘,防止工具误伤。
二、专业急救
对地震灾区伤员实施现场专业急救,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伤员死亡并使之早日恢复健康的关键措施。
1、损伤分类
为做到准确的分类,首先应指定专人进行分类。
担任分类工作的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急救或外科经验,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对地震伤员损伤分类,可采用伤部、伤型、伤因、伤情四者结合诊断方式,既可明确诊断,也能表明损
伤的严重程度。将地震受伤分为:机械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休克与地震伤感染、安全性饥饿、淹溺、烧伤、冻伤等七类伤情分类;根据伤员当时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变化、有无大出血、有无明显内脏损伤和其他危急生命现象。按国家卫生部1995年颁布的《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可将地震中伤员分为轻、中、重、死亡四类,分别以“红、黄、绿、黑”的伤病卡标志,置伤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便于医疗救护人员辩认,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早期处理原则:地震灾害中,伤员伤情复杂、变化快,医务人员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进行早期处理。
(1)常见急症的早期处理
①创伤性休克早期处理原则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创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必要时要尽快纠正休克状态,如内脏出血要剖腹探查止血;颅脑伤伴有脑疝致休克,要立即对脑部创伤进行处理,并尽快脱水降低颅内压;待血压平稳和全身状态好转时,可优先转送。
②呼吸道梗阻和窒息早期处理原则呼吸道梗阻和窒息,应立即清除伤员呼吸道异物、血块、粘痰和呕吐物,解开伤员衣服和腰带,开通及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应及时做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脑外伤昏迷或严重胸外伤造成呼吸困难及窒息的,要尽早气管插管及辅助呼吸。颌面伤有移位的组织片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进行复位包扎。外伤合并气体中毒时,在进行抢救复苏的同时,采取相应的解毒急救措施。
③完全性饥饿的早期处理原则伤员被困时间长,造成精神紧张,体力消耗大、代谢紊乱、血压下降。医务人员应针对病情给予静脉输入碱性液体及注射兴奋剂,给予保温、吸氧和适当的热饮料内服,在严密的观察下进行转送。④出血、伤口、骨折早期处理原则对有明显出血者,现场早期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指压、加压、上止血钳夹、填塞或上止血带等方法止血。上止血带后要做出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时间。伤口的创面要尽早包扎,以免再污染;重伤肢体要加强固定,包扎物品可根据创伤不同部位采用急救包、三角巾、四头带、丁字带等。如无上述材料可就地取材,包扎中接触伤口应尽量使用消毒敷料。包扎伤口可以和加压止血同时。凡是骨折、关节损伤、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者均应予以临时固定。固定器材可以是制式,也可以就地取材。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情况。
(2)常见损伤的早期处理
①颅脑伤的早期处理用无菌敷料、急救包或干净布料将其伤口加压包扎。如有脑组织膨出,在伤口周围垫以棉圈、纱布或搪瓷碗盖上加以固定包扎。昏迷伤员保持呼吸道通畅,置以侧卧俯卧或昏迷体位。用衣物将头固定,适当给予镇静剂后转送医疗队或后方医院。简要记录伤员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以供后续治疗参考。
②颌面颈部损伤的早期处理将移位组织复位,再加压包扎。口中凝血块、碎骨片、异物等应及时取出;鼻、咽腔伤后水肿者,可用咽导管、鼻咽腔插管挽救生命,窒息严重者可以做环甲膜穿刺术。颈部大血管出血时。将伤口内填上止血粉,用对侧上肢做支架加压包扎(不可用绷带环绕颈部包扎)。下颌或上颌伤可用纱布填塞止血,然后包扎。伴有昏迷的颌面颈部损伤的伤员转送时,取侧卧位防止窒息。
③胸部损伤早期处理遇有开放性气胸,应立即用厚垫、纱布、洁净毛巾或衣服等严密封闭伤口,再用敷料加压包扎。敷料处最好加盖塑料布等;有多发肋骨骨折或反常呼吸时,除用敷料包扎外,应加以厚棉垫或衣卷等物垫在伤处,再加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固定。遇有张力性气胸时,应立即在伤侧第二肋间锁骨中线处,用粗针头穿刺排气,并在针头尾端套上一带小孔的橡皮指套,作为排力活瓣,并尽快转运震区野战医院、医疗小区做进一步处理。④腹部损伤的早期处理包扎伤部,如有腹腔脏器脱出不要送回,用纱巾将脏器围好或用搪瓷碗盖上后再进行包扎。地震所致腹部伤,以闭合性为多,且常有脏器伤,应立即转送震区
野战医院、医疗小区,行剖腹探查术处理损伤脏器。
⑤骨盆部损伤早期处理现场急救包扎伤口,对伴有休克现象者,进行抗休克处理。臀部创伤伴有大量出血时,对伤口施行压迫填塞,或者加压包扎。有尿潴留和膀胱过度充盈者,进行导尿术或膀胱穿刺术(沿腹中线,在耻骨联合上一横指处,将长针头与皮肤成垂直刺入4—5厘米,用注射器抽吸尿液)。对有骨盆骨折者,采用三角巾、多头带或宽带做固定。担架上取仰卧位,膝部垫高,两下肢略外展后送。
⑥四肢伤早期处理现场进行包扎、止血,脱位者要进行复位,并利用夹板或就便器材临时固定。对疑有或一旦确定有急性筋膜间隙综合征者,应立即将患肢置心脏水平位,松开一切外固定或压迫因素,同时应用封闭、解痉等药物并密切观察;如果初步解救无效,情况继续恶化,应立即切开筋膜间隙,进行彻底减压处理并尽快转送震区野战医院、医疗小区做进一步处理。
⑦脊柱、脊髓伤早期处理现场早期处理,主要是止血、包扎、临时固定。对处于昏迷状态者注射强心剂及呼吸兴奋剂,注意保温及呼吸道通畅,小心搬运后送。
(3)早期处理注意事项
①伤员搬运中防止再损伤颈部损伤伤员,应有四人负责搬运,一人专管头部牵引固定。使头部与躯干成直线位置,使用颈托维持颈部不动,四人动作一致协调,将伤员放在担架上取仰卧位。腰、胸部损伤的伤员,3—4人搬运,都蹲在一侧,动作一致将伤员放硬质担架上,仰卧,腰部垫10厘米高小垫。对脊柱损伤的伤员,禁止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法,应仰卧硬质担架。
②止痛药物应用疼痛可诱发和加重休克,对无昏迷和瘫痪的病人应注射止痛药,但对血压低的病人应静脉缓慢给药。对颅脑、胸部外伤、颈部脊髓伤、腹腔脏器伤禁止应用止痛剂。③早期防治感染早期使用抗生素,对防止地震伤员伤口感染有着十分重要作用。2小时内使用抗生素效果最好。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也应早期使用,防止破伤风发生。
三、转运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伤员多、伤情复杂,就地吃、住、医疗方面都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急需要通过不同运输手段,将伤员分散到其他地进行专科治疗。
(1)伤员转运的组织领导
①建立伤员转运指挥组为保证伤员的转运安全有序,在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救灾运输领导小组和抗震医疗救援领导小组,要共同协商,成立灾区伤员转运指挥部。下设汽车转运组、铁路转运组、空运转运组。每个转运组都有交通运输、医疗救护、搬运、生活保障人员组成。相互协作,各负其责,做到快速、安全转运伤员。
指挥部的具体任务是:安排伤员去向,与接收机构协商安置伤员数量和到达时间;确定向周边地区和邻近省区转运伤员的伤情标准和数量;联系运输工具和乘坐不同运输工具的伤员数量;做好伤员转运前的准备和组织伤员上车、登机;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伤员转运情况。
②建立中转医疗所中转医疗所是震区伤员转运的枢纽。在震区或震区附近的火车站、飞机场,视伤员数量可设一个或几个中转医疗所,它通常由一个医院或医疗队组成,并配属军工或民工担架队。
中转医疗所的任务是:安排过往伤员食宿;对伤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如纠正不正确的包扎、止血、固定,对危重伤员进行救护;补填医疗文件;确定伤员转运次序,组织伤员换乘运输工具。
③指定护送医疗分队为保障伤员在转运中的安全和必要的急救治疗,不论远距离转运,还是近距离转运,都应有相应的医疗分队护送。护送医疗分队,可分为汽车、飞机、列车护送组。护送组或护送人数,可根据伤员人数确定。
护送分队的主要任务:一是对途中伤员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伤员有无异常情况;二是对伤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和治疗;三是向接收单位介绍伤员的伤情,移交医护文书。
(2)汽车转运伤员汽车是短途换乘或向灾区附近医疗体系转送伤员的基本工具,其简便、迅速,适用于各种情况。卫生车或救护车最好,但数量少,也可充分利用公共汽车、普通卡车等。
(3)铁路转运伤员列车运载伤员数量多,运行平稳,车箱内可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是大批伤员远距离转送的理想工具。铁路转运伤员的列车有卫生列车和普通列车(旅客列车、棚车)两大类。
(4)飞机转运伤员卫生飞机速度快、容量大,机内设备、座位都考虑到伤员的特殊要求,是大批伤员快速转运的理想运输工具。大规模空运伤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空运伤员要建立空运转送领导小组,下设指挥组、运输组、检伤分类组、检疫消毒组、空中医疗护送组,以保证伤员转运顺利。
四、地震后的卫生防疫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卫生状况极度恶化。一是水电设施遭到破坏,供水困难,粪便、污物得不到及时清理,造成环境污染;二是大量人畜死亡,尸体清理困难,腐烂发臭,造成蚊蝇孳生;三是卫生机构瘫痪,管理乏人,这就为各种传染病暴发流行创造了条件。故加强震后卫生防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大事。
一、遇有下例情况之一应紧急进行处理:
1、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3、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二、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三、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或失误造成事故。
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情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认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四、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紧急事故的处理流程:
1、发现后当班人员立即向调度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调度的联系。
2、调度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厂领导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厂领导保持联系。3.当班人员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①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小进水量
b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进行及时调整。②突发暴雨
a根据天气预报,预先对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完好,组织力量对厂区雨水管线进行疏通,确保畅通。
b各岗位将门窗关紧,防止雨水流入,影响设备运行。
c随时观察调节池的水位并向领导汇报 d外出巡视,必须两人一组,注意防滑。③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现水质超标时,及时通知岗位工:(1)立即启动二氧化氯发生器;(2)向混合反应池增加污水净水剂和聚丙烯酰胺的投放量;(3)向公司主管部门反映,要求上游工序控制废水排放量。④突然停电
a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b如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c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五、发生火灾及其它事故时按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处理。
急救电话:
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4h):(调度室(24h):
1、抢劫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发生抢劫案件时,如劫匪持有武器(指枪械),在场员工应避免与匪徒发生正面冲突,保持镇静,并观察匪徒的面貌、身型、衣着、发型及口音等任何特征。如劫匪未持有武器且有足够人手可以制服匪徒时,则等待适当机会将之擒获交与警方,但决不可草率从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如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发现酒店内发生劫案应立即告知部门经理或总值班员,并按指示向110报警。
(2)如劫匪乘车逃离现场,应记下其车牌号码、颜色、车款或牌子等,并记清人数。同时可以乘的士或其他交通工具跟踪并用通讯工具向110报告方位和地点,以便警方组织力量设卡拦截。在跟踪的过程中要注意隐蔽,以确保自身安全。
(3)保护好现场。劫匪遗留的凶器、作案工具等不要用手触摸。划出警戒范围,不要让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4)如现场在交通要道、公共场所等人多拥挤处无法将劫匪留下的证物留在原处的,应一一收拾起来用塑料袋装好,交给警方处理。
(5)访问目击群众,收集发生劫案的情况,提供给公安机关。同时,公安人员未勘查现场或未处理完毕之前,相关人员不要离开。
(6)在场人员不可向报界或无关人员透露任何消息,不准拍摄照片。
(7)如有伤者,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并报告公安机关。
2、绑架人质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客房发生人质绑架案件时,楼层服务人员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总值班员和保安部报告。
(2)接报后应急处理小组可在事发楼层设立指挥部,并在第一时间报警。
(3)在警方到达之前应封锁消息,严禁向无关人员透露现场情况,以免引起客人惊慌和群众围观,导致劫匪铤而走险,危害人质安全。
(4)尽量满足劫匪的一些合理要求,如送水、送食物,以稳定劫匪的情绪。
(5)保安、工程人员在附近待命,以便配合公安人员的行动,并划出警戒范围。同时疏散劫匪所在房间上下、左右房的客人,以防劫匪带有爆炸危险物品。
(6)及时收集、准备好客房的登记入住、监控录像、工程图纸等资料,提供给警方。
3、斗殴案件应急措施:
(1)当酒店内发生斗殴事件时,应立即制止劝阻及劝散围观人群。
(2)如双方不听制止,事态继续发展,场面难以控制时,应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及知会酒店相关部门人员。保安员应迅速到场戒备,防止损坏酒店物品。
(3)如酒店物品有损坏,则应将殴斗者截留,要求赔偿。如有伤者则予以急救后交警方处理。现场须保持原状以便警方勘查,并协助警方辩认滋事者。
(4)如斗殴者乘车逃离,应记下车牌号码、颜色、车型及人数等特征。
(5)协助警方勘查打斗现场,收缴各种打架斗殴工具。
4、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措施:
(1)在酒店如发现任何人士有中毒情形,无论是误服或故意服毒,除立即报警外,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A、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呼救,如医务人员没有及时赶来,中毒者有生命危险,要将中毒者送附近医院抢救,并通知中毒者的单位或亲友。
B、保护中毒者所在现场,不要让任何人触摸有毒或可疑有毒的物品(如:药物、容器、饮品及食物、呕吐物等)。
C、安排好车位以便警车和救护车到达及离开时用。
D、将中毒者之私人物品登记交与警方。
E、防止闲杂人员围观。
F、将有关资料(包括警车、救护车到达及离开之时间、警方负责人姓名等资料)登记备案。
J、发现投毒者或可疑人员,立即滞留,交警方处理。
5、台风应急措施:
(1)各工作岗位人员应坚守岗位,未经允许或接替决不可离岗。
(2)工程部应对天棚、、墙外装饰、招牌等进行检查,必要时给予加固。应做好电力设备的保障工作,防止因台风引起线路故障或电击伤人事故。要确保下水道畅通,避免引致水浸。
(3)保安员要留意和指导车辆停放,避免被吹落物砸坏。同时要加强警戒,防止坏人趁机作案。
6、发生爆炸物(恐吓电话)应急措施:
(1)接炸弹恐吓电话时处理办法:
A、任何人接到炸弹威胁电话,都应听清来电者的每一个字、噪音及其背景声音,以猜测来电者的位置。
B、假装听不清电话、拖延来电者占线时间以尽量获得更多信息,并作详细记录。
C、如来电者同意,可将电话转给总经理或总值班员。同时通知保安迅速采取行动。
D、如果来电说完就挂断电话,则立即通知总值班员或相关人员,以便采取进一步行动和对策。如有录音设备要及时对通话进行录音。
(2)接到电话后处理办法:
A、对电话内容绝对保密,并立即通知总经理、总值班员。
B、总经理、总值班员接警后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召集应急处理小组人员进行磋商。
C、应急处理小组应对事件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组织人员对炸弹进行搜索。
D、通知警方,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及防止肇事者在公共场所散布不满和制造恐慌,须迅速派出便衣保安人员到公共场所戒备,同时派出穿制服的保安员进行外围警戒。
E、警方到达现场并开展搜查时,保安部应知会相关部门经理,以配合警方行动。
(3)对炸弹搜索的办法:
原则上不允许员工参与对炸弹搜索的行动,但如果员工自愿并在确定风险系数后,可使用相关工具按有关程序进行搜索。
A、应急处理小组或保安部经理负责指导正当的搜索行动。
B、搜索者在未经确定前不得接触或弄乱任何有可能容纳爆炸装置的包裹、箱子或其它物体。C、如发现情况,应及时报告应急小组或保安部经理。保安部经理接报后须通知警方,并派出保安员对炸弹或可疑物体的区域进行隔离警戒。
D、在警方到达现场对可疑物品进行检测和解爆时,应疏散附近无关人员并知会各相关部门经理,以配合警方工作和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4)事件处理中与有关部门的工作
A、应急小组应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谨慎回答客人的疑问。
B、妥善处理客人对炸弹威胁的恐慌。
C、配合公安机关进行有关调查并与有关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D、如有客人要求与某位权威人士通话,话务员可将电话转给应急处理小组成员。
E、酒店情况发生任何变化,话务员须将应急处理小组的指示及时通知各部门经理。
F、保安部负责派出人员到危险区附近的入口进行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D、防止肇事者在公共场所散布不满和制造恐慌。
J、如警方到达后,警戒人员应指引他们从后方区域到达事发现场。保安人员须保持警惕直到紧急情况结束。
H、如发生意外有人员受伤时,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抢救和疏散。
应急供水是指在发生地震、水旱灾害、火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以及突发性水污染、管道故障、人为故意破坏等重大突发事故时, 原有的饮用水水源遭受破坏, 造成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供水而带来灾害性后果时需要进行的供水工作。
近年来, 影响居民饮用水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多, 水源地环境风险逐渐加大, 各类污水和化学品成为主要的污染物, 河道交通事故和工厂泄露事故是主要的风险源。突发的水污染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给城市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供水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并很极有可能危害城市公共安全, 影响深远。
水源地的突发水污染事件一般很难预测, 从根本意义上讲难以避免, 使其成为必须学会应对的环境风险事件, 在此过程中, 饮用水应急供水方式与处理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决定着能否把危害降低至最小限度。
2 应急供水方式
2.1 外部紧急调水
最有效的应急供水方式是将就近的城镇、企业等尚可生产的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自来水、瓶装饮用水紧急运送至事故地区以保证饮用水需要。事故发生后的初期, 应尽快增加饮用水的供应数量, 因为水的用量与清洁度之间、清洁度与发病率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初期应急供水的效率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此时应按照人均最低用水量要求, 保障供应。
2.2 设立临时水源
在城市集中式供水管网、净水设施和水源井遭到破坏时, 通常很难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并保证实现安全供水, 此时有必要设立临时性供水水源。若在事故前已有备用水源, 应立即查明备用水源是否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 对于受到轻微破坏尚可取水或疑似受到污染的备用水源应进行水质检测。对于其它临时找到的水源亦应进行水质检测, 以确定其可否作为临时性水源。在此基础上选择水质合格、水量充足、便于防护和取水、成本较低的水源代替已被污染的水源。通常情况下, 备用水源的选择顺序为泉水、深井水、浅井水、河水、水库水、湖水、塘水等。
对原有可用的备用水源以及新设的临时水源必须加强保护, 做到专人管理, 设立卫生防护带, 清除防护带内的垃圾和污物, 设立标志和围栏, 禁止搭建临时性生活设施, 严防污染。
2.3 设立临时水厂
若在应急供水区域附近既找不到地下水源, 同时送水存在困难的情况下, 可采用可移动净水器建立临时水厂, 生产符合饮用水卫生要求的自来水, 以解决应用水需求。这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可以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减低疾病发生率。
由于设计和生产厂家不同, 净水器内各工序采用的净化单元也有所不同, 适应的原水水质条件也有差异, 因此应尽量选择适应范围广、耐冲击负荷、可间断运行的净水器, 同时还应根据供应的人数、水源水质条件和装卸运输条件, 选择适当型号的净水器。
为保证净水设备及时安装和运行, 除了准备足够的净化消毒药剂外, 还必须采购或由厂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备, 如水泵、流量计、投药设备、消毒设备、电控设备等。
2.4 管网内部调剂供水
较大型以上城市通常有几个自来水厂为整个城市供水, 各水厂往往有各自不同的水源, 当部分水厂的水源受到污染无法使用后, 可考虑增加未受污染水厂的生产能力, 利用比较完备的城市供水管网, 向其它受污染水厂的供水范围内实现管网内部调剂供水, 这种应急供水方式相对比较安全, 成本较低。
3 应急水源处理措施
通常情况下, 受突发性污染事件影响的水体, 可以通过投加吸附剂、氧化剂、酸和碱等药剂进行强化消毒, 如投加粉末活性炭等吸附剂;氨、二氧化氯、臭氧等氧化剂;酸、碱等p H调节剂以及各种混凝剂、助凝剂等。采用投加药剂进行处理的方式具有设施启动及时、投量可靠、能适应较高污染物浓度等优点。一般具体的做法是, 对于混浊度很高的水通常需要加入明矾、硫酸铝或硫酸铁除浊, 加入量为50~100mg/L。消毒剂一般采用漂白粉或漂粉精, 加入量为1~2 mg/L。
对于集中式供水, 由于二次污染的机会较多, 必须强化消毒措施, 无论是事故地区内仍能正常运行的自来水厂, 还是新设的临时水厂, 都应提高消毒剂的加入量, 保证出厂水的余氯含量达到0.7 mg/L左右。对于就地取用井水或其它非自来水的运水车及盛水设备, 在取水时即应根据设备的容积, 由专人投加相应量的消毒剂, 并保持接触30min后水的余氯含量不低于0.7 mg/L。
4 备用水源的建设
有些城市之所以能够保证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仍然可以提供饮用水的供应,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城市拥有比较充足的备用水源, 实现了城市水源的多源互补, 多元互补的模式是城市防御水源污染的有效措施。
在无法实现多源互补的情况下, 建立饮用水的战略储备也是十分必要的。充足的备用水源、实现不同水源之间互备、供水管网的互联互供, 可以保障应急状态下居民的饮水安全。
备用水源形式多种多样, 如建设备用水库、采用城镇区域供水、城市周边水库蓄水、丰水期向地下注入经过处理的洁净水等方式, 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相比之下, 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地下水水源地作为备用水源比较安全和稳妥。
备用水源只有在平时加强维护, 才能在应急时刻发挥作用, 且应保证至少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实现紧急代偿, 这关乎着现代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 结语
当水源受到污染而引发突发社会性公共事件的时候, 采取各种措施紧急处理各种情况十分重要, 可以最低限度地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维护社会稳定。从治本的角度看, 建立城市多元化战略性水源储备则更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根本性措施。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震灾害;应急物流
当前虽然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突发性的天灾、人祸仍常发生,这些事件有的难以预测,即使有的可以预测,但由于预测的时间和发生的时间相差太大,灾害真正发生时所需的物资、人力、资金仍难以实现其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是以地震救灾为中心所进行的所有物流活动的总称,包括地震救灾物资的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加工、配送等。地震发生时,虽然各级政府都有地震救灾指挥中心,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大规模灾害抢救体制,再加上地震灾害发生时导致交通、通信中断等问题,不但无法及时传达地震灾情,而且还无法及时将救灾物资运送到地震灾区。近年来发生的汶川与青海玉树两次破坏性极强的地震,其规模较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对社会整体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处理这些突发性地震灾害时,表现出来的被动局面暴露出应急机制、物资准备等方面的不足。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地震灾害破坏性强,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非常有必要对地震灾害的应急物流进行研究。
一、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1.应急物流组织机制不健全
各级政府都有专门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管理部门,但在平时不注重机构的工作,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就注重临时组织,临时组织协调性差,尤其是地震引发次生灾害时,各部门救灾时各自为政,很难提高救援效率。
2.应急物流物资保障缺乏联动性
地震灾害物资分配存在多头指挥、重复供应、低效配送等问题。地震救灾物资的供应实行的是政府统一决策,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下,跨部门、跨行业的应急准备协调工作存在很大难度。地震爆发后,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增大,地方政府、医疗、电力、通讯等部门的协作关系也很难建立,无法满足地震灾害协同指挥的要求。
3.应急物流配送不合理
地震灾害应急物资在筹备、配送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尤其是配送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地震灾害会破坏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还会破坏通信设施,救援机构无法获知物资需求的时间、地点和规模,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配送机制。当前第三方物流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还没有体现出专业化特色,灾害发生时所需的物资供应规模是巨大的,所需的物资是多方面的,紧靠政府来组织配送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贻误救援时机,因此应多方面发展专业化的物流机构加入。
4.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但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救灾的需求。如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当各地的救灾物资聚集后,救灾人员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统计这些物资的来源和去向;对哪些物资什么时间运输没有及时掌握,导致一些急需救灾物资没有得到及时发送,由此可见,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二、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策略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需要在灾害环境下,对急需的物资、人员、资金等进行有效的组织。针对地震灾害应急五六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组织、应急物流预案,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组织和管理。
1.构建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组织
地震灾害救援中,救灾组织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建立高效、健全的组织机构,才能在地震灾害发生后,承担起领导责任,并迅速的对救灾物资进行全面协调。因此要结合地震灾害分级建立组织响应体系,对一般和较大地战灾害,可以由灾害发生地的政府领导灾区救灾;对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则主要由灾区所在的省人民政府领导救灾,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协调。同时应做好应急队伍保障,主要包括人员抢救队伍、工程抢险队伍、地震现场应急队伍等。
2.做好地震灾害应急物流预案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预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应急预案,能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地震灾害中的主导作用,使各部门协调、有序的开展工作,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地震灾害应急物流能否成功,与地震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国务院实施《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后,各地也成立了地震应急预案,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各地应在国家地震应急总预案的基础上,制定各部门、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形成一体化的应急预案体系。
3.建立地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
现在地震灾害中的一些应急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震灾害的应急反应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在地震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方面。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借助政府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完善,此信息系统应与应急物流指挥部、气象、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地震灾害所需的信息,确保数据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及时发布与灾害有关的公告和应急法规,使公众了解灾情。
4.加强地震灾害救灾物资管理
一般地震灾害救灾物资是由多部门管理的,衣物、帐篷由民政部门负责,药品、车辆等分别由卫生、交通部门负责,这种分散式的管理不利于物资的集中调配,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物资供应调度困难。因此应强化地震灾害救灾物资管理,实行统一调配、协调运作,提高效率。
三、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发展趋势
1.实行立体式救助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包括应急物资的筹集、包装、运输等环节,应开展立体式救助,从原来的单一平面式的方式,拓展到海陆空三位一体的保障方式。这种立体式救助能克服偏远地区的运输难题,及时满足救灾需求。
2.实行新技术救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地震灾害应急物流应向着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方向发展,借助科技的力量,科学、高效的运行物流系统。如可以运用条形码技术,对补给物资进行识别和分类;运用全球定位技术对运载物资进行跟踪定位;运用卫星通信等技术对救灾物资进行实时指挥和监控。(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敬松.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策略及发展方向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8(11)
【地震应急处理措施】推荐阅读:
镇地震应急预案06-03
汶川地震应急救援12-03
医院地震应急演练12-29
华电小学地震应急预案06-05
小学预防地震应急预案06-25
新地震应急避险预案07-16
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小结06-24
地震灾害应急医疗救护预案11-30
小学地震应急防震演练活动小结12-29
盗窃应急处理预案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