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全解(精选12篇)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
高考地理试题往往不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 而是使用新材料, 营造新情境, 设计新问题。尽管这些材料涉及了区域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 但其知识和原理仍源于课本, 且要求考生解答的专业术语也要依据课本。所考查的知识点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研究方法, 立足于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素材, 形成新的问题情境, 构成新的设问角度。因此, 在学习中熟悉教材、夯实基础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精读教材, 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梳理知识, 掌握基本概念和关键词语的含义, 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 避免出现知识盲点。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 不留死角。对已考过的知识点, 不能麻痹大意, 在复习时可以转换角度进行思考。
二、正确解析读图题,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像中提供了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要正确解答读图题,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扣准图名和图例, 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 (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 。坐标图注意纵坐标、横坐标, 最高点、最低点, 转折点、交叉点, 并通过描点来理解其地理含义, 多轴坐标图要准确寻找与变化曲线相对应的横、纵轴;等值线图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区域图、地形剖面图要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参照物、比例尺等判断地理位置;无图考图题, 先将文字转换成图形;若是区域图, 要确定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 要弄清楚它所反映的是什么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第二, 观察图像内容, 根据题目要求或图中信息, 解决问题。第三, 图文转换, 这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 思维能力的反映, 也就是学生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 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论证和陈述的过程, 即答题过程。应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 在自己的大脑内多罗列储存大量的图像信息, 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对练习题精心取舍, 不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 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题和难题, 对同学们“毒害”很深, 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 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对学生进行“双基”培养, 做到精讲精练。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做到讲解少而精, 有重点、有难点, 各个击破, 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练习题处理要有的放矢, 不搞题海战术。要有选择地征订复习资料, 精选习题。针对地理既文又理的特点, 同学们一定要在理性思维分析上下工夫, 突破文科学生的薄弱环节, 诸如在地图的延伸和经纬网地图与区域的全面结合、等值线系列图整体训练、文字材料中的隐含条件上挖掘等, 并在试题的精选上巧安排, 提升学生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进而开拓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限时训练, 提升应试能力
地理学科的训练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 要学会把地理学科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 巩固积累地理知识, 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 厚积薄发”。学生在复习时要联系实际回归课本, 对过去的错题进行温习和重作, 做到步步为营, 稳扎稳打, 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 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 融会贯通, 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量, 以适应高考的要求。
五、规范答题训练,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中的语言表达应符合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有序性等要求。科学性要求对问题的回答要正确, 达到准确无误, 不能进行错误判断或错误定位。全面性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 不能有要点的缺漏。针对性指在回答问题、组织答案时, 不是写得越多越好。因为, 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 考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 如果抓不住重点, 将不相干的答案写得过多, 就会影响整个试卷的完成速度与质量。有序性要求考生要对答案内容进行梳理, 使其规范、整洁、清晰。同时, 还要注意减少错别字。“眼到、心到、手到”, 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形成过程, 概括基本原理, 提高理解能力和文字说明能力, 紧扣课本, 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否则在答题过程中就会出现“眼高手低”或“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的情况。
六、聚焦地理重点问题和时事热点问题,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 以及国内、国际正在或已发生的重大事件,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把握热点就要增加阅读量, 平时注意阅读如《半月谈》、《人民日报》等报刊, 注意收看新闻, 同时随时查阅地图, 弄清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 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联系, 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 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对于地理时事和热点问题, 教师在第一轮复习中应采取不回避、不喧宾夺主的态度, 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 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这样既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觉得“地理有用”而兴趣大增, 又可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起到强化作用。如:能源问题与能源问题安全,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 人口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经济发展, 金融危机和经济全球化, 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 宇宙探测和极地考察, 等等。注意宏观把握, 微观切入, 从不同层次、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又要注意与政史等学科进行横向联系, 突出综合能力训练。
一、复习中坚持“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是单元复习。这轮复习可以贯穿“以本为本,不离课本;以纲为纲,不离大纲”的精神,狠抓课本内容的掌握,力求知识系统全面,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认识到“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谈不上更深层次的提高。
第二步是专题复习。该轮复习应力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整合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能力,把握重点难点,力求做到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使知识条理化、规律化。具体方法是: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列出大的结构、线索,例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国别史等。要求学生用结构主义学习法,把一册书的结构、线索、重点难点整理在笔记本上,像研究作战地图一样每天细看,找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实现知识的点—线—面全面掌握。
第三步是关注社会热点、焦点,查漏补缺。高考命题向来不回避热点问题,近几年的命题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特色。教师可通过网络关注学术研究动态,关注新闻,关注时事热点问题,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电视多看跟历史有关的历史记录片,这样才能敏锐地去感受高考,才不至于走错方向。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如台湾、反恐、军国主义、朝鲜和伊朗核问题、环保、科技、西部大开发、教育和税制改革、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等都是近年高考的亮点。在复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同时充分挖掘高考信息,做好猜题押题工作。2003年的大陆政策、2004年的商鞅变法、2005年的丝绸之路、2008年的明清统一(土尔扈特回归祖国)这些高考内容我们都猜到了,从而为学生高考获胜助了一臂之力。
二、教学中做到“四精神”
1.团队精神。发挥历史教师的集体备课作用,做到资源共享。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正体现了这一点。
2.奉献精神。要求自己勤备课、勤钻研、勤下班、勤辅导,以“责任重于泰山”来警示自己,把高考摆在第一位,顽强拼搏,力求在教学上有所建树。
3.情感教学精神。教学中教师仅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用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他们,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师不必不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做到教学相长,各尽其妙。
4.精益求精精神。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在讲解中决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精讲精练,有的放矢,详略得当,力求恰到好处。如关于台湾问题可从两方面进行讲解,一是从历代中央政府与台湾的关系和采取了哪些有效管辖措施入手,二是从台湾今日现状之历史原因来分析,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三、备考中确保“五到位”
1.复习中力求知识点到位。有位资深的历史教师曾说过“历史的学习要粗如大瓮,细如发丝儿”,粗是指知识的大要如树干,发丝指知识的细微如末梢儿。复习中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目录、插图、地图、彩页、注释、编写说明、大事年表仔细地研读,对课文的编、章、节、目、大小字部分的每一个标题、子目、段落、语句、措辞等仔细地琢磨、品味,对课本的每一个知识点认真篦梳几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
2.训练中要求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到位。答题也是一种能力,审题是否准确仔细、文字表述是否通畅、逻辑是否严密,是考试得分高低的主要原因,要讲究科学和效率。训练中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的评价及背景、原因、性质、实质、作用、影响、意义等,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用历史术语准确作答,特别注意史料部分的掌握和理解,做到理论观点“毫不含糊”,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解答中要求学生的方法、步骤到位。考场如战场,要“有勇有谋”,谋略得当。这就要求考生答题时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的高度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更合理、更准确的定位。引导学生敢于对有争议的历史现象,大胆探索,求证历史,不拘泥于教材。注意文字表述的规范性,答题方法、步骤的到位性,注意纠错防偏,提升理性认识。
4.迎考时确保学生的心理素质到位。“每遇大事须静气”,许多学生会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而感到心神不宁,尤其看到教室的高考倒计时牌时更觉心烦意乱。教师可告诉学生这个阶段应该守住心灵,守住自我,应忘掉“距高考还有××天”,把高考当做一次期中、期末考试,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刻意强迫自己应该这样那样,同时把考试所需的各种证件、工具等必需品提前准备好,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避免出现“打开课本都会,考试一片空白”现象的发生。
5.应试中力求学生的生物钟到位。按高考要求时间对学生加强训练,把学生应试生物钟调到最佳状态。提醒学生考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用唱歌、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同时注意合理营养和饮食卫生,预防疾病发生,加强体育锻炼,养精蓄锐,从容不迫地参加考试,稳扎稳打,正常发挥。告诉学生考试时保持一种好心情、一个“冷”头脑和一颗自信心,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紧抓高考命题思想
1、地理学科特点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归纳比较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地理学科的教材知识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综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强调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高中必修3)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2)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分析差异。
2、地理语言的运用,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
地理学的表达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除文字表述外,还需用各种图表等来形象表达。地理高考试卷中正是充分使用了地理表达的文字、图像双重语言,才使得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除了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原理或规律、变化过程、事象之间的联系等。
3、新课标要求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地理能力是指在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等;善于用地理的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新情境中出现的新问题。
4、反映大量的、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因而具有明显的国家观、发展观、时代观。
二、备考措施
1、认清自己的责任,做好集体备课。
做到每节课都及时集体研读考纲、分析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精选作业,群策群力,充分合理利用时间,团结互助,力争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依据考纲整理知识纲要,要讲解到位,重难点突破,考点过关。
通过研读考纲,整理出每单元主要的基础知识纲要,给学生一个引导。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式及时落实,及时反馈,并督促学生按时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3、精选试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进度,精选试题,有课节练习,有单元测试,有滚动训练,有综合巩固。练后及时精讲,从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到如何调动和运用知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问题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全面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抓整体抓重点抓优生,对目标学生分层要求和辅导。
做好与目标学生的及时交流,了解目标学生对各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差距,并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使其稳步提高,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必胜的信心。
三、教学要求
1、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提升能力
2、练: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3、评:针对性的评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考:,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训练落实。
5、结:教师总结分析,提出措施要求,学生总结不足,及时改正落实。
四、具体安排 高三备考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复习:知识过关,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初
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2013年2月中至5月初
第三轮复习:高考应试,2013年5月中至6月初
附: 复习进度表
地球地图1个星期必修一8个星期
必修二5个星期必修三3个星期
区域地理6个星期
注:进度细化按照每个星期集体备课研讨制定
高 三 地 理 组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
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
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依托考纲,回归课本。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应回归课本,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加入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和新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学生可以依照考纲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一一对照,对于考纲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注意的边缘知识,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突破重点知识,清除知识死角。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普遍的重点知识,例如必考部分功能关系、电学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选考部分的碰撞问题、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等。同时也有一些同学们各自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同学们在历次练习过程中、模拟考试中“丢分”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我们要进行定点清除。如果觉得哪部分知识中有很大问题,在每次做题过程中只要碰到就感到十分棘手,应尽快加大投入,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此类死角。因为物理题直观性很强,如果在考试中浏览试卷的时候,发现有极为害怕头疼的知识或图形,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心,因此必须现阶段及早清除,做到迎难而上,尽快扫除障碍。考生可以针对自己在综合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自己设置专项训练。例如:如果自己选择题的失分率较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20分钟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实验题没把握,可以进行实验题专项练习等等。通过集中大量的专项练习,可以定向突破,调整做题心态,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将以往做过的习题加以整理回顾,尤其是当时做过的错题应做到温故知新,重点回顾方法。
高三复习备考的策略和想法2010-3-30 9:13:00 阅读 5774 次 参与讨论(1)收藏
今天是 “一模”成绩分析会,根据会议要求要交流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对于我们七中来讲,现在是两块牌子,生源的构成既有以高等艺术院校为升学目标的艺术高中班,又有以普通高等院校为升学目标的普通高中班,所以在备考策略的安排上针对不同的升学目标各有所侧重,同时在教学管理和备课组两个层面的策略安排上也有所不同。下面我想主要从教学管理层面来交流下我校普通高中班高考备考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很难说得上是策略,权当请教专家,敬请各位指正。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p.MsoHeader, li.MsoHeader, div.MsoHeader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center;tab-stops:center 207.65pt right 415.3pt;layout-grid-mode:char;border:none;padding:0cm;font-size:9.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p.MsoFooter, li.MsoFooter, div.MsoFooter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ab-stops:center 207.65pt right 415.3pt;layout-grid-mode:char;font-size:9.0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a:link, span.MsoHyperlink {color:blu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 a:visited, span.MsoHyperlinkFollowed {color:purp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text-underline:single;}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高三复习备考的策略和想法:
在全市2010年高三“一模”质量分析会上的发言
今天是 “一模”成绩分析会,根据会议要求要交流高三复习备考策略。对于我们七中来讲,现在是两块牌子,生源的构成既有以高等艺术院校为升学目标的艺术高中班,又有以普通高等院校为升学目标的普通高中班,所以在备考策略的安排上针对不同的升学目标各有所侧重,同时在教学管理和备课组两个层面的策略安排上也有所不同。下面我想主要从教学管理层面来交流下我校普通高中班高考备考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很难说得上是策略,权当请教专家,敬请各位指正。
1、三年整体规划,明确奋斗目标。
在我看来,每一届高考成绩的好坏,实际上不完全取决于高三这一年或者说一模后的这几个月,而是高中三年整体的规划加上高三的阶段性部署。我校把高考备考策略整体规划为高一求“严”,高二求“放”,高三求“紧”,做到突出重点,环环相扣;三年一贯,一以贯之。高三求“紧”,就是要求“紧中有严、紧中有放、紧中有序”,既要让学生紧起来、静下心来,又要让学生动起来、放开手脚。当然前提是要求老师们先紧起来、动起来、静下心来。针对我们三类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今年把高三升学目标定位为“立足本科,冲击重点,不放弃专科”。我们的总体思路是“抓两头,带中间,促整体”。支撑这一目标和思路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2、研究高考动向,制定复习计划。
一是组织各备课组认真研读《浙江省2010普通高考考试说明》,重视对样卷和高考卷的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要求和高考命题方向。同时,加强高考信息的采集,如《考试》《教学月刊》《高中数理化》等杂志和杭嘉湖一些学校模拟试卷的收集。组织高三老师与与高三年级学生一道参加温州市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让老师真切地感受高考试题趋势,更好掌握学情,准确反思教学得失。除了参加市直十校联盟外,上学期组织高三老师赴龙港开展校际高三联谊活动,交流高三复习备考计划。下周将组织高三部分老师赴杭州参加2010新课程高考备考信息报告会,了解高考信息,探讨复习对策,掌握高考动向。
二是认真研究制订高三备考复习计划。高三各备课组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对高三复习工作作出详细、合理的安排。学校对高三备考复习计划明确提出总体要求,一轮复习到上学期末结束,强调扎实,要求细分知识点和章节,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二轮复习从一模开始到二模结束,强调系统,要求专题突破,建构知识体系,基础、能力、方法、训练并重;三轮复习从二模之后到高考前夕,强调提高,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强化应试技巧,加强综合训练和模拟训练。
3、着眼教学常规,聚焦常态课堂。
高三要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关键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工夫。我们学校特别强调教学常规的落实,把教学常规的规范作为教师专业基本功来改进,把有效备课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把常态化有效课堂置于教学管理的核心地位。通过抓有效备课、有效作业、有效考试、有效辅导和有效课堂,整体建构有效教学链条,提高高三复习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主要开展五项活动、明确五项要求。五项活动(1)开展全员开课、全员听课活动。营造关注课堂、研究课堂的氛围,促进常态课的有效和高效。(2)开展课堂调研活动。组织行政和骨干教师对高三课堂教学进行调研,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诊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帮助教师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开展期中教学检查活动。加强对备课、课堂、作业等环节的过程监控。(4)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活动。重视考试管理,考前抓命题,考中抓监考,考后抓诊断性分析,诊断教和学的情况,重视学生学业的个案分析、跟踪对比分析。下周我们将举行一模质量分析会。(5)开展学期教学工作考核。按照“从起点看提高,从基础看发展,从过程看变化”的思路,修订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并与学期考核挂钩,使之成为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五项要求(1)课堂教学上要求建立讲练常规,以学为主体、以教为主导、以练为主线,让学生动脑、动笔、动口,努力摒弃“满堂灌”现象。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努力做到起点低、容量大、气氛活、达成度高,保持一定的紧张度。(2)在作业和试卷方面,我们倡导“让教师跳进题海,让学生走出题海”,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都要做一遍。要求教师案头多几本教学参考书,教案绝不允许照搬原有备课笔记,强调筛选、重整试卷和讲稿,精选例题和学生作业,作业和试卷必做、必收、必改、必反馈。(3)重视对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的研究,突出预习、精讲、测试、讲评、再练等环节,杜绝发试卷、对答案,抄冷饭、满堂灌的简单模式,向预习要底数,向讲课要效率,向选题要质量,向讲评要水平,向再练要进步。(4)高三教师实行坐班制,加强对学生的作业面批和个别辅导以及答疑活动。各学科每周安排专门时间,强化综合训练,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应试水平。(5)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打击、变相体罚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情绪体验,给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自信和希望。
4、注重精神鼓励,激发学习斗志。
其实,在我看来,检验我们高三工作的成效重要指标是看学生精神状况和学习投入情况。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层面,加强各种指导和鼓劲工作,营造紧而活、紧而放的浓厚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
(1)帮助学生认清目标、准确定位。根据学生阶段性检测的情况,不定期划定并公布高考“预上线”和“预踩线”学生名单。同时,举行高考誓师大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和高三家长会议。接下来还要开展学生高考冲刺动员会、学生表彰奖励大会,给尖子生鼓劲,给后进生加油,给学生以信心、希望和前进的动力。
(2)加强学业帮扶和行规管理工作。学校重视“扶优辅差”工作,加强对“预上线”学生、“预踩线”学生的帮扶以及学科“短腿”学生的辅导工作,加强数学、英语等薄弱学科的辅导力度。为尖子生开设自选模块课程,鼓励向更高层次努力。重视行规管理,强调课堂的抬头率和自修课的埋头率、午休静校的到位率。
(3)关注学生的压力和精神状态。注重教室、走廊等环境布置,张贴激励性标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10分钟晨读活动,以提振学生的精神状态。开设自学整理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重视考前心理辅导,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开展午间静校,开足体育课程,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确保学生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午间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让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
特别难的或者遇到思维障碍的选择题一道题目不超过2分钟。35道题目45到50分钟做完, 然后用大约5分钟时间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遇到一两道吃不准的题目可以先做记号, 在最后修改整理时完成。实在不会的可以随便涂一个 (写一个答案) 。为了形成这一良好的有效的习惯, 现在每次测试时一定要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的答题卡上。不论遇到什么问题, 选择题作答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二、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
科, 就文综复习、答题及文综综合题的解答, 给学生们提出以下建议
1. 串联知识点
学生在第二段复习时应注意不能重复第一段复习内容,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仍然不能丢, 概念一定要准确无误。应主要把握概念如何提出来的, 界定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和其他事情有什么联系。要提高筛选、阅读、理解、归纳、组织材料的能力。
新高考着重考能力, 学生切忌死记硬背, 应当以理解为主, 学会举一反三, 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二段复习中更重要的是把知识点形成串联, 即把单元的知识串起来, 一本书串起来, 整个学科四个模块串起来, 让知识点形成整合。只有这样, 知识运用才能灵活。切忌孤立、泛泛地把握知识, 应在深刻理解原理的基础上, 做到知识的整合, 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2. 综合题打“腹稿”
综合题、论述题在文综试卷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易犯的错误是提笔就写, 不管会不会, 洋洋洒洒, 把试卷写得满满的。他们认为, 能多写就多写, 多答多得分, 尽量把知识点写到。其实, 写一堆的答题方法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得分率不高。做这类题时, 学生别着急下笔, 应认真审题。先看题目与哪一本书有关, 再看材料中涉及哪些关键的知识, 也就是答题要点。特别要注意材料里有什么, 就根据要求答什么。这类题要把握两点:一是工具, 即所学理论;二是依据, 即材料信息。学生根据这两项推出新的观点。简单地说, 答综合题既不能完全是书本上的话, 也不能全是大白话, 应多关注社会、生活。如果需引申, 可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观点。答这类题时, 学生最好琢磨一下答题点, 打“腹稿”, 然后再动笔。
3. 备考跟着老师走
有些学生家长给孩子找了一堆题, 弄得学生手忙脚乱, 疲惫不堪。其实题海战术大可不必, 有些偏、难、怪题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复习方向走偏。学生要注意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每道题都是教师精心挑选的, 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复习建议, 这需要学生和教师配合好, 切不可自己自成一套复习方法。
4. 在文综试题的答题思路中, 是可以寻找到很多答题套路的
总结归纳这些答题套路, 既可以避免漏答某些要点, 也可以使思路更加清晰, 答题更有层次。要归纳答题套路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进行同类题型的比较和分析, 找出相同点, 总结答题步骤, 最后归纳出一些典型的答题套路。比如上周末测试的第39题第五问。谈谈你对上海世博会突出“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哲学思考。因为不限制哲学范畴, 那么一般的思维就是从唯物论开始思考筛选知识点作答。
5. 综合题作答以课本为本
文综综合题的答案来源有三:首先是试题材料提供的信息, 类似语文考试中科技文阅读理解。其次是中学地理教材, 学生一定要从课本中找到书本语言作答。最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整理规律性的结论。
答题时, 学生要克服随意性。要特别注意答案的普通性, 因为高考是数十万人参加的考试, 只有普通的答案才适合做统一答案。此外, 从历次高考改卷得出的信息来看, 学生的作答越接近书本原话越易得高分。
政治:第一要强化知识, 夯实基础。基础知识不牢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因素, 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是学生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素。因此, 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仍是今后一个阶段复习、备考的重点课题。学生应明确高考的内容要求, 构建知识体系, 概括基本观点, 解决重难疑点, 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 突出基础的核心内容, 即主干知识。也可抓住核心概念, 形成知识网络, 建立知识体系, 对于主干知识要准确记忆。
第二要关注现实, 把握热点。恰当地把握现实热点问题, 既要注重适合政治学科特点的现实热点问题, 又要注重适合文综特点的现实热点问题。要突出把握重大现实问题。把握重大现实热点问题, 应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了解主要内容和典型具体的案例材料, 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说明。对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宏观把握, 微观切入。
第三要掌握方法, 把握技巧。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能技巧, 首先要仔细审题, 审准审透, 提炼出有效信息。要训练答案语言的科学规范性, 答题要抓住要点, 使用学科语言。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答卷要规范, 书写要工整, 段落要清晰, 层次要分明, 序号要标明;答卷要思维敏捷, 思路开阔, 勇于创新, 速度要快。
要想高考成功有“五关”必不可少:知识关、能力关、书写关、速度关、心态关。
高三学生知识关可能面对的困惑是:记不清,背不全;辨不明,理不透;面不广,养不深。
能力关的要求: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闡释事物的能力,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
书写关的要求: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组答条理。
速度关的要求:50分钟完成12+5道题量。
心态关的要求:遇难不慌,遇生不乱,遇熟不轻,遇易不浮。
二、高三政治复习备考的主要策略
1.关注“三个”重要信息(方向)
(1)密切关注考试说明的条目及其变化
①考试说明的条目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没有“知识掌握程度”要求。这给我们复习带来了挑战:我们按什么要求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把考试说明和学科指导意见结合起来。学科指导意见是对考试说明的细化,把两者结合起来便于操作。现以经济生活的第三课为例加以说明。
②与往年主干条目及其变化──如何关注变化
(2)密切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及特色信息
比如社会时政热点:十二五规划;“两会”等。
关注社会热点的目的是要用好热点,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分析热点,巩固知识,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增强新颖和时效性,让课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高考。
(3)密切关注各地后期复习资料的信息
①各地复习资料如何获得
除了本校加强高考研究之外,还应与一些有实力学校加强交流,获取它们的后期复习资料并加以解析为我所用,可以与这些名校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以便随时获取有效资料。
②获取资料后怎么用
获取资料后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应该有所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须选择试题,分析我们备考的盲点、冷点,捕捉考试的热点和信息,弥补我们的不足。
2.夯实“三个”重要基础(根本)
(1)夯实基本的主干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① 坚持点、线、面的统一
A.点要“实”:多角度、全方位准确理解。
如我国政府职能,内部“四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外部“四清”:经济方面的“宏观调控”等;政治方面的“党的领导“、“人大职能”、“政协职能”等;文化方面的“作用”、“任务、“两个素养”等;哲学方面的“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
B.线要“清”:清晰链接点与点之间关系。
如:《经济生活》的“(经济)环节线”;《政治生活》的“(民主)主体线”;《文化生活》的“逻辑(知识)线”;《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辩证线等。
C.面要“广”:确立宽广而稳定的知识面。如影响价格的因素。
在点、线、面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得心应手地调动、运用知识。应该形成怎样的知识体系呢?比如,(1)课程体系: 经济、政治、文化、哲学;(2)学科体系(生活与哲学模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3)单元体系:(哲学第一单元为例)a.日常生活入手:哲学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b.哲学历史: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c.哲学与时代:哲学还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4)课文体系:(哲学第四课为例)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物质的;b.物质的世界状态如何?运动变化的;c.运动变化着的物质世界是否杂乱无章?有规律的。(5)课时体系:以《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第一目为例::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b.什么是运动?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马克思主义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坚持懂、背 、用的统一
A.切实弄懂“一知半解”的基础知识。比如,在经济中无限责任和无限连带责任;流动性与流通性;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等。
B.挤出时间让学生背书、整理知识。a.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b.编写条目解答、确定朗读时间;c.主干知识默写。
C.对于生疏而重要的知识要多用。编制“滚动式”的练习,让重要知识点“像钉子钉在脑子里一样”
(2)培养基本的学科能力
①高考题赏析:感悟高考命题答题的基本思路(分三阶段)。第一阶段:读懂答案,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读深答案,提出启示;第三阶段:读透答案,提出补充。
②时政自编练习:学会评析时政热点(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一材一问一练。比如,“心暖则经济暖”的唯物论依据。第二阶段:一材多问多练。比如,“分配既要注重效率,更要注重公平”,经济、政治、哲学角度设问并回答。第三阶段:多材一问一练。比如,国家重视大学生就业、重视建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制度、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等,共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③错题扫描纠错行动:第一,编制模板:政治5本书,分18个模块;第二,整理错题: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第三,绘制图形:根据错题与模块要求,绘制柱形图;第四,分析原因:知识与能力、习惯、方法等方面;第五,纠正错误:在老师指导自主纠正错误。
指导学生整理各种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弥补“短板”。
④从知识体系出发,系统推进。从课程体系、学科体系、单元体系、课体系一直到课时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系统推进学科基本能力。
⑤从主体元素出发,立体推进。a.行为主体角度。经济:国家、政府、市场、企业、生产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政治:国家、政府、政党、公民、民族、国际社会等。b.知识元素角度。“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府”:性质、职能、原则、依法行政。
⑥从思维层次出发,步步推进。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微观—中观—宏观;宏观—微观—宏观。
(3)强化基本的解题方法
烈面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通过高三生物总复习,处理好高中生物教材,揭示单点知识、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扩展三个层次的知识内涵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结构。把基础知识教学与能力发展触为一体,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用适当的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2、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复习安排:
第一轮:2012年4月—2013年1月(寒假补课结束)。第二轮:2013年2月—2013年4月(2个半月)。第三轮:2013年5月(一个月)。
四、复习内容及策略:
(一)、复习内容: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注意个体教学,加强单独辅导。对于尖子生要引导他们加强系统复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适当加大难度,加深深度,拓展宽度。一般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要求比尖子生要稍低一些,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扬。适当给优秀生吃偏饭,在课堂上多提问,多给机会,课下多辅导,以保证生物这门学科不拉后腿。在复习内容上,练习布置上普通生与尖子生也要有所区别,力争使全体学生通过复习在不同的起点上都能有所提高。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以专题复习为主,突出主干、重点知识。查漏补缺,加强学科内知识的 1 综合。另外,本轮复习要有针对性,对各层次的班级学生均以指导高考有希望的学生为主。
第三轮:加强理综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理综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二)、复习策略 A、一轮复习策略
1、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学生阅读课本,记忆重点知识,夯实基础,突破难点。
(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提炼生物思想和方法,理清基本题型,讲清解题方法.(3)练:精选习题,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强调控制数量,讲求质量,不避陈题,特别是经典题。
(4)测: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对作业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一定抓好错误订正,错题再测的工作,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2、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课时习题精心设计与讲评。课堂教学应针对性设计3个层次九类练习题:一是针对课时重难点知识及一般知识综合,设计必要的知识再现题、变式训练题和新情境训练题;二是针对课时知识结构设计三类题组;三是设计课时立体知识结构的三类题组。对每一层次知识再现题、变式训练题及新情境训练题也应精心选取。
在练习课讲评的过程中,首先明确解题的基本思路、方法(一般解题法和特殊解题法)及程序步骤;其次分析学生知能误差的成因,言明克服个例误差的对策,并作一般迁移;三是讲清试题涉及的知识落点,扩展并形成知识体系;四是讲清试题涉及的能力考查点;五是师生双方应暴露思维过程,加强习题设计立意的分析;六是针对错误较多的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并作必要的评价。
3、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
(1)解题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各种题型训练,主要有:单选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计算题、实验题等。
(2)思维能力训练:主要是进行变式题训练和一题多解训练。
(3)应试能力训练: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必须穿插综合训练,教师可选择部分模拟卷、近几年高考卷等进行训练,按高考要求进行考试,认真评讲,提 高学生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B、二轮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即将进入到关键的第二轮复习,对于第二轮复习来说,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那么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教学呢?
1、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把握高考命题趋势
仔细研究2013年《考试说明》,搞清楚两项内容:一是内容和能力的要求,明确“考什么”;二是深入研究对考纲的解读,特别是试题的分析,明确“怎么考”。
2、制定科学的二轮复习计划
(1).时间分配,就是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就是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细胞代谢、遗传变异和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章节。
(3).教学分层,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使每个 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4).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详细列出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这也是我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3、确立教学专题、建立知识网络
第二轮复习大多是专题复习,根椐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我们把生物学的复习划分成五个专题:细胞代谢专题、生命活动调节专题、遗传变异和进化专题、生物与环境专题、实验专题(包括生物技术)等。实际上这些专题的名称就道出了大主干知识的标题。如果说第一轮复习中已强化了小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了章、节、单元的知识网络,那么第二轮复习中强化大主干知识的复习,构建大主干知识网络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多年高考试题知道,以能力立意为主是一惯坚持的原则,既然是能力立意,就是围绕考查某一方面的能力展开试题,而不是强调知识点和知识面,所以必然根椐某一主干知识考查能力。围绕某一主干知识展开的试题,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能力,如知识迁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也考查了一再强调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按照高考题型划分专题,如“单项选择题”、“计算题”、“材料信息题”、“实验分析设计题”、“曲 线、图表分析题”等。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将历届高考题按以上专题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找出其特点和规律,然后进行讲解。在对各专题进行讲解时尽可能从各个侧面去展开,进行透彻分析,使学生真正把握解题技巧和规律。
4、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由于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课堂容量大,所以教师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重点问题上多花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大撒手”,每堂课都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讲精练,同时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参与解题活动和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基于此,我们生物组老师在进行每个专题复习前,都要把课本和资料认真地分析比较和联系归纳,以更清楚地启发学生系统总结,使复习过的内容条理化和网络化、形成有序记忆,从而把课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等通过课堂分析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同时结合典型例题的深入分析,归纳解题模型,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5、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掌握,归根结底要反映到解题上,所以进行习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客观题在速度和正确率方面的强化训练,主观题要加强完整性和科学性表述的强化。同时要建立错题库,把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进行整理,明白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还是是审理不严造成的,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的重犯。
当然,在模拟训练时,并不是什么题都做,也不是越多越好,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题量过大,做练习题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会一类,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所以老师要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帮助他们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希望经过最后阶段的不懈努力以及采取的各种措施,为提升本届高三理综生物教学成绩,乃至提升理综及总分,做出应有的贡献!
1、读题干 —— 读图名 —— 读图例、注记、经纬度 —— 分析地图 —— 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 ——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
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
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
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建议
一、对照考试说明,认真仔细熟读课本、地图,全面抓好基础知识一轮复习阶段,要对照着去年的考试大纲,对初中四本书和高中四本书的考纲要求内容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回顾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很多命题源头不是来自书上的图像就是来自书上的一些基本原理。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地理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建议大家一定要做到:一轮的基础复习求广度。一轮复习中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认真仔细读一遍课本、看一遍地图册,对地理学科所有考点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整理,以达到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出现知识的遗漏,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的目的。一轮复习阶段一定要明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每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的考试内容、考试的要求和试题的特点,大家要做到清楚高考的考点、要点及典型题目。
二、一轮复习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要求背诵的知识必须准确记忆。该记的一定要记,地理术语、甚至有些原话一字不漏地记,并力求加以理解和消化,以拓展地理知识面,以便在分析、解答问题时运用自如、准确规范。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我们就能把握住高考中70多分的中低档题,就能拿好基础分。一轮复习中要梳理基础知识,列出主干知识,重点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地名、基本地理事实与分布、基本地理观点与原理、基本地理规律等基本知识,掌握地理计算、地理图表的运用等基本技能。对其主干知识,一定要梳理成章,熟记心中。一轮复习阶段也要注意,不能只一味反复地看书,光看不练,也不能一头扎到题海里面去,讲练结合,在练习中去巩固基础知识,练习中发现新的问题,讲练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解读学业水平测试
从能力层面看,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中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和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其中解读的关键词语是“基本”,据此可以理解为学业水平测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让基本面上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念,所以试题的难度比例为基础题:中等难度题:难题=7:2:1,基础题占了大比例,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立足书本,夯实基础。
从试题设计看,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试题的设计力求做到与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必修课程达到的基本要求相一致,突出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公平性和创新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从四年学业水平测试卷来看,北京奥运会,华北的春旱,南极科考,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等一些社会热点材料都进入命题者的视野。除此以外,地理图表出现的比较频繁,几乎无图不题,其命题思路是通过学生判断、应用图表的差异,可以极好地考查学生的多种基本能力,这是水平测试中不断强化地理图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复习时要多关注热点所在的区域位置、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主要措施。
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策略
1.结合考试说明,扣“本”依“纲”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着眼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每年考试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出台《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规定考试范围、题型、标准,对各个知识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如了解、知道、理解、说明,这个考试纲要来源于课本并规定命题的范围。所以复习前必须认真钻研考试说明,掌握考纲中每条要求及学生达标水平,进而以“考纲”为线索有针对性地落实到课本内容中,做到有线到面、线面结合,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教材重点、难点讲清楚,并结合各章内容进行串讲复习,注意立足基础,重视图表,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完成地理知识复习。
2.抓住学生,抓住课堂
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他们的目标也表现为冲A或冲C。所以应该对每个学生要关注,帮助他们认真定位,有效而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会他们学会放弃。能达C而实在不能拿A的,不必再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了;应该找到尽可能取得A的科目,以求得效果的最优化。
课堂45分钟是复习的“前沿阵地”,课堂的效率决定了考试的成败。作为教师应该有个完整的教学计划,把每节课的内容都安排落实好。每节课对所要达标的内容应该进行简单的检查,例如最后5分钟,进行提问或者小测验,做到堂堂清。
3.关注“例卷”,精选题目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中的例卷,是前一年的考试试卷,这是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最有参考价值的试卷,其难度、信度、区分度都是可以的。虽然考试的题目一般不会与这些试卷重复,但是这些试卷的训练能让我们熟悉学业水平测试题目编制的特点,寻找答题的技巧、规律以及答案组织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在复习阶段,切记不要陷入题海中,做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运用能力,因此对题目要进行精挑细选,不要过于追求难、怪、偏,应该围绕和按照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把练习的重点放在中低档题上,选一些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做到不浪费学生的每一次练习机会。
4.练审题,探索解题思路
正确的审题是减少失分的关键,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中,应该训练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解题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答题中少走弯路。选择题需要细心审题,抓关键词,重视图表资料的判读,隐性信息的挖掘。综合题中的解题能力主要是解题思路的培养,答题注意思维的完整性,发散性。
1 发掘课程资源的“基本点”
高考数学复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复习过程中核心问题之一, 备考资源的基本点应包括哪些?对每一个点应如何进行具体的研究?根据我的教学经验, 备考课程资源应关注“两大部分, 十个要点”.
1.1 研究“黄金点”
这里的“黄金点”指备考课程资源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大纲、课本、历年高考试题、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评价报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等.他们是一线教师长期学习、反复领悟、深入研究的东西.
1.1.1 研究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及配套的“考试大纲说明”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对考试大纲的研究应侧重于:①基础知识要求层次;②思想方法内涵界定;③数学能力考查维度;④试卷结构的整体规划;⑤评分标准的设计技术.
1.1.2 研究教材结构
这里的“教材结构”不是指教材 (课本) 纯粹的逻辑结构, 而是强调复习中应突出学科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一方面, 课本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另一方面, “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突出主干知识, 从学科的整体意义上设计试题.命题者不是简单地拘泥于课本问题, 而是以开阔的视野、厚重的思维, 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创设问题.例如解析几何综合问题, 以直线和圆锥曲线为载体, 以轨迹问题、范围问题、最值问题、定值问题等为“主行”, 复习中不能仅停留在对问题的归类上, 应落实解析几何“双基”的前提下, 概括提炼出对解析几何问题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观点:
1) 几何结构的深刻分析———其基本意义就是发掘几何图形等价性质 (隐含性质) , 以便简化运算过程.
2) 动态过程的整体把握———主要是对动态性问题, 如范围问题、最值问题等作一般性的分析.
3) 多个参数的合理引入———为实现几何条件坐标化服务, 体现参数思想和基本量方法.
4) 代数知识的自觉运用———利用代数知识, 如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函数知识等, 间接解决几何问题, 体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等价转化思想等.
1.1.3 研究高考试题
历年高考试题是备考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 因为它不仅体现着每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 而且承载着后续高考命题的方向.对高考试题的研究应着眼于以下方面:①统计题型比例及分值的变化;②分析“双基”考查的分布情况;③探究能力考查的设计特点;④预测下年高考的命题方向;⑤赏析“亮点问题”的风格、特色.
1.1.4 研究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高考必然以课程改革为深层动力.实行新课程标准的高考实践表明, 新课改对高考的推动, 一是新增内容拓宽了命题的空间或背景;二是新课程的理念对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新题型的开发与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高考试题不能与课程理念接轨, 不能与时俱进, 这样的题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 研究课程标准不仅是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也是发掘备考课程资源的必然选择.
1.1.5 研究评价报告
包括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新课标卷的评价报告, 自主命题省市 (区) 的评价报告, 各地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对试卷的评价和对典型试题的赏析等.研究评价报告有助于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 进而确定备考策略.
1.1.6 研究国家政策
主要是关注和分析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景, 高考改革的方向等.
1.2 关注“创新点”
历年高考, “稳定是主流, 创新是特色”, 因此, 对于每年的命题者来说, 他们既要遵循高考命题的原则, 发扬成功的经验.又希望自己命制的题目不落俗套, 有不同凡响的地方, 这就需要创新, 而创新是要承担风险的.所以命题者要合理选择或发掘创新题的 “生长点”, 根据考试大纲, 要求命题者设计3种题, 考查数学主体内容, 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研究型、探究型、开放型试题.研究多年的高考数学试题, 创新问题的知识背景大致有如下4个方面:
1.2.1 以课本习题为背景, 开发题型
例1 (2013年新课标卷高考题) 已知函数f (x) =ex-ln (x+m) .
(Ⅰ) 设x=0是f (x) 的极值点, 求m, 并讨论f (x) 的单调性;
(Ⅱ) 当m≤2时, 证明f (x) >0.
该题考查指数不等式ex≥x+1的灵活运用, 原为导数一章的课后习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是高考命题的特点.
1.2.2 以数学史料为背景, 体现新颖
例2 (2015年新课标高考题)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 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 下周八尺, 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 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 米堆的高为5尺, 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 圆周率约为3, 估算堆放的米大约有多少斛?
(A) 14斛 (B) 22斛
(C) 36斛 (D) 66斛
该题以《九章算术》为背景, 考查锥体体积, 形式新颖, 内涵丰富, 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辉煌的成就.
1.2.3 以现实生活问题为背景, 突出应用
例3 (2014 年新课标高考题) 某地区2007年至201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单位:千元) 的数据如表1.
(Ⅰ) 求y关于t的线性回归方程;
(Ⅱ) 利用上一问中的回归直线方程, 分析2007年至2013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情况, 并预测该地区2015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该题以2007年至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背景, 考查认知图表的能力, 通过提取图表中的数据拟合线性回归直线方程, 并预测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很好地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1.2.4 以高等数学为背景, 突出研究
例4 (2012 年上海高考题) 对于函数f (x) , 若存在x0∈R, 若f (x0) =x0成立, 则称x0为f (x) 的不动点, 已知函数f (x) =ax2+ (b+1) x+b-1且a≠0.
(Ⅰ) a=1, b=2, 求函数f (x) 的不动点.
(Ⅱ) 若对任意实数b, 函数f (x) 恒有两个相异的不动点, 求a的取值范围.
该题以高等数学不动点原理为背景, 反映考生面对新信息、情境和设问方式时, 能否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整合信息, 着重考查学生在新规则下的应变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四环节”
课堂教学是复习系统的中心环节, 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领悟基本的思想方法, 不断提升数学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关键是在研究开发备考课程资源的基础上,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
2.1 诱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是学生认知过程的起点, 也是学生理解数学原理的前提.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主动参与, 即课堂上不满足于“听懂”, 而是像数学家一样, 力求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其标志是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基本环节有:
1) 超前思考:让学生根据教师课前提供的基本问题, 课外独立思考.
2) 课堂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过程.
3) 成果评价:教师从数学问题解决的高度对学生的思考方法作出全面的评价.
4) 深入思考:让学生研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2.2 引导学生主动反思
通俗地讲, 反思就是“回头看”, 就是对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复深入思考”,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发现数学规律.因此, 要学好数学一定要学会反思, 一定要养成反思的习惯.高考复习“问题解决”的综合性、灵活性、策略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反思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高三复习教学反思, 应当突出以下3个层次:
2.2.1 回顾解题思路, 思考解题策略是否可取
例5 已知非零向量a, b互相垂直, 求证:.
证法1 因为a, b是非零向量, 并且a⊥b, 所以a·b=0, 且
因为
所以
反思解题过程有两点收获:一是利用, 思路正确 (肯定) , 此方法处理向量问题具有一般性;二是利用|a|2+|b|2≥2|a|·|b|, 策略可取.这一层次的反思, 主要是看运算或推理的合理性.
2.2.2 审视解题过程, 思考解题方法是否最佳
对于例5, 我们知道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 能否找到用坐标法求解呢?
证法2 a⊥b, |a|>0, |b|>0, 令a= (x, 0) , b= (0, y) , 不妨设x>0, y>0, 则
所以
本题通过向量坐标, 脱去向量外衣, 避免了向量的运算, 解题方案比前面更好.这一层次的反思, 基本的做法就是“一题多解”, 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 对各种解法进行分析综合, 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转化, 使解题思路更加开阔, 解题过程更加合理, 从而达到“优”的境界.
2.2.3 变换题目的条件和结论, 探求问题的本质解法 (规律)
变式a, b为非零向量且a ⊥b, 求的取值范围.
该题是例5较高层次的延伸, 若沿用前面的方法, 显然运算量很大.因此, 前面的方法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性方法.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思考, 为此引出以下证明方法.
证法3 如图1, 在直角△ABC中, 设, 设∠BAO=θ, θ∈ (0, π/2) , 则
因为0<θ<π/2, 所以
此法不仅有创意, 而且使我们发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通法.
对于变式:
显然,
至此我们把例5 问题一般化:a, b为非零向量且a⊥b, 求 (n∈N+) 的取值范围.
对于n>4,
故总有
上面3个层次的反思, 一思解决“对”, 二思解决“优”, 三思解决“通”, 分层递进, 不断深入.因此, 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可以使学生不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教训, 真正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 优化认知结构, 提高思维能力, 从而更大地发挥和提高学生的智能和潜能.
2.3 指导学生科学概括
概括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这解决了概括是数学学习最核心的环节, 是知识观点内化的关键因素.概括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高考复习的特殊性决定了概括的层次更深, 范围更广.
1) 概念原理的概括———理解本质, 把握联系.
2) 基本问题的概括———找准“基点”, 自然引申.
3) 观念策略的概括———明确意义, 迁移应用.
4) 知识结构的概括———形成体系, 发掘“活性”.
2.4 培养学生力求迁移
所谓迁移就是学生把所获得的体验、方法、思想、观念、策略等运用到新情境中去.理论研究和解题实践都表明.迁移能力 (正迁移) 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表征系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横向拓展———突出的是综合性和应用性, 表现为类比、对比、联想等.
2) 纵向延伸———主要是对问题进行引申、推广, 突出的是深刻性和批判性.
3) 逆向变通———从问题的反面去思考、探究, 突出的是灵活性和创造性.
4) 多向交合———对问题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融合交汇, 突出的是新颖性.
例6已知F (1, 0) , 直线l:x=-1, P为平面上的动点, 过点P作线l的垂线, 垂足为点Q, 且.
(Ⅰ) 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C;
(Ⅱ) 过点F的直线交轨迹C于A, B两点, 交直线l于点M , 若, 求λ1+λ2的值.
解 (Ⅰ) 由条件易得C:y2=4x;
(Ⅱ) 设A (x1, y1) , B (x2, y2) , AB方程为x=ky+1, 代入y2=4x, 得
所以
又M (-1, -2/k) , 得
另证由已知
得λ1·λ2<0, 则
过点A, B分别作准线l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A1, B1, 则有
由 (1) , (2) 式得
即 λ1+λ2=0.
讲完该题后, 我们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探究 (迁移) :
1) 横向拓展.探讨在椭圆或双曲线中的情形, 得到命题1:已知双曲线 (a>0, b>0) , 过双曲线的左焦点F (-c, 0) 的直线于A, B两点, 交直线x=-a2/c于P点, 设, 则λ1+λ2=0.
2) 纵向延伸.即把问题中的焦点改为定点P (m, 0) , 准线改为定点线x=-m (m常数) , 得到命题2:已知抛物线y2=2px (p>0) , 过定点P (m, 0)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交定直线x= -m于M点, 设, 则λ1+λ2=0.
3) 逆向变通.考虑上例的逆命题可得到命题3:已知抛物线y2=2px (p>0) , 过对称轴上的点P (m, 0)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 B两点, 交准线于M点, 设, 且λ1+λ2=0.则点P为定点 (即抛物线的焦点) .
备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深入研究, 勇于实践, 不断进取.课堂教学过程的完善和优化, 需要我们把教学过程的预设、生成、反思整合起来, 精雕细磨, 不断优化.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高考数学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朱恒杰.高考数学复习的策略与方法[J].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0, (6) .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全解】推荐阅读:
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策略01-09
地理高三一轮复习讲义06-19
高三地理人口复习课件10-16
高三一轮复习地理教案10-24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资料11-09
2022届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06-27
高三化学备考策略06-28
高三备考策略发言稿06-25
高三三轮复习备考10-05
高三地理工作学习计划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