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学习计划(共9篇)
物流1101韩心然11245007
成为北京交大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已经一个多月了,经历了从迷茫到坚定的过程,也慢慢对这个专业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有了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1,、物流、物流业、物流管理的含义
(1)物流:就是物质的流通,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主要是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有时也创造一定加工价值的活动。因此,物流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2)物流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生产水平的提高,开始兴起了物流业。物流业是生产性服务业,是融合了运输业、仓储业、信息业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果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2、物流业的主要构成交通运输业:是物流业的主体行业,包括公路物流、铁路物流、港口物流和航空物流。
仓储业:从规模上看,我国储运业远小于交通运输业,我过储运业有五大行业,即军队储运业、物资储运业、粮食
储运业、商业储运业及乡镇储运业。
包装业:纸包装业是包装工业的“老大”,其后依次是塑料包装业、包装印刷业、金属包装业、机械制造业、玻璃
包装业、竹木包装业和其他包装业。
货代业:即货物代理,我国这一行业刚刚诞生,尚未达到一定规模。是是货主和运输业之外的第三者从事托运和货
运委托人的行业。
快递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2010年我国快递业日业务量突破1000万件,进入世界前三位。邮政物流业:是以配送为主体的行业,从事大量商流活动,是商流、物流一体化的行业。
3、物流的领域
(1)从制造业的角度划分:供应物流、工厂内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2)从物流活动主题划分:微观物流(企业物流)、中观物流(地区、部门物流)、宏观物流(国民经济物流)。
(3)从物流活动范围划分: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4、物流的作用
(1)物流的价值在功能特性上可概括为:
时间价值:缩短时间差、弥补时间差、延长时间差以创造时间价值。
场所价值:丛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从低价值生产场所流入高
价值需求场所以创造价值。
(2)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
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物流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能对其他产业有促进作用
(3)对企业的作用
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
为企业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体现了企业的服务价值
5、物流管理的内容和范围
(1)内容: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包装、配送、装卸、流通加工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
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2)范围: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企业物流管理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物流战略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管理、物流作业管理。
6、企业物流、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生产和流通企业围绕起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而物流企业则是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运作系统,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前者本质是一种活动,后者实际上则是一种企业。另外,第三方物流和物流企业的理解上也容易产生混淆。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或发货人)与需方(或收货人)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简单来说,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并不是和物流企业同等的概念。
7、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1)物流园区: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建
在城市等周边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成。
(2)物流中心: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主要面向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物流功能健全,集聚辐射范围大,储存吞吐能力强。
(3)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任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配送功
能健全,辐射范围小,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
8、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中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2009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逐步走向复苏的,物流市场整合步伐加快,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然而,在物流已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的今天,可见我国物流发展尚未成熟,相比于美国、日本等也具有成熟的物流供应链的大国,我国还需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现代化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个国家只有物流供应链发展成熟,降低经费,才会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研究如何优化更是一个重要任务。
9、物流管理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1)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法学的研究方法于一体,侧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学科有其他管理类学科、经济学、数学(含运筹学)、系统科学、工学、法学等
(3)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领域有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作管理、物理系统科学、物流技术、物流经济、物流综合。
个人计划及目标设定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共182.5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要求学生的素质和知识能力,培养我们的文化素质、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根据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制定了如下计划:
大一:刚刚步入大学,进入了一个自由的状态,第一要务就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时间,每天保证一定的课外自习时间,将课上的知识做到巩固和补充,做好预习和复习。适应与高中不同的授课方式,每节课大容量的新知识要吸收消化。大一都是一些公共基础课,因此我也要在这一年打好基础,尤其是数学和英语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每天坚持看英语,争取在大一考过英语四级。课外的兴趣也要保证,大一的课程安排相对较少,所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社团等活动,通过这些锻炼自己的能力,多读课外书,扩大眼界。
大二:大二进入了一个平稳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的阶段,这一年会有很多选修课供我选择,我会在保证专业课的基础上,多修一些有利发展自己多方面能力和知识的课,拓展专业视野,增强自己的功底和实力。同时,这一年也将是各种竞赛和活动最丰富的一年,我希望能通过学科竞赛来提高自己,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争取完善自己,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大三:大三是最为稳重和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将要决定是否考研,考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六级。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为考研做准备,多去图书馆,关注时事动态,如有机会实习,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在社会实习中获得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一些经验。从不同角度理解物流管理这个学科,为以后制定目标。
大四:在交大的最后一年,珍惜最后的时间,修好未完成的学分,为这四年做好整理,将四年学到的东西进行整合,多走出校外了解社会形势。还要为毕业设计腾出足够的时间,将毕业设计做好。过度的一年里,不管是考研还是就业,都要做好角色的转换和心理的调整。大学四年不留遗憾。
目标:争取通过四年的学习,将自己培养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对本专业知识技能有较好的掌握,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具备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锻炼好身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论是自身素质还是知识能力都达到一定要求,能在社会上立足,做个合格的交大学子!
物流管理专业导论
结业报告
(一) 管理方面处处掣肘
束缚则难以施展拳脚, 首先, 政府方面,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中偏离自己的角色, 混淆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区别, 没有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 因此在该“作为”的时候表现为“不作为”, 该“不作为”的时候则越权“作为”。
(二) 体制外空间拓展缺乏, 行业协会组织价值尚未得到重视和挖掘
实际上, 数量繁多、形式多样、功能发达且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的行会中介组织是其成熟的市场经济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会组织在间接的宏观调控者即政府与市场中自由竞争者即企业之间, 进行沟通协调, 承上启下。目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在我国还只是刚刚起步、初具雏形。这些行业协会多数是地方性的, 并且还存在缺乏政府宏观统一引导;工作目标不明确, 职能发挥不到位;协会建设缺乏总体指导规划, 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清晰等诸多问题, 这必将对我国旅游业整体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 宏观管理调空缺失, 导致结构不合理, 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旅游业虽然是在国家高度保护下, 但就全国来讲缺乏统一协调的宏观管理引导, 各地旅游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 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 旅游资源缺乏互补, 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二、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现代性构建
(一) 科学界定政府职能, 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
政府管理部门要明确界定自身的职能范围, 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放弃对直属企业的直接管理, 超然于对个别企业的利益渴求, 从具体的操作事务中解放出来, 对整个行业进行宏观管理和宏观服务。
(二) 明确企业产权, 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首先, 旅游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 实行政企分开, 减少对企业行政干预, 使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 提高企业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其次, 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旅游经营企业要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管理机制。再次, 积极推进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形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主导市场, 中小企业纳入序列, 大小合理, 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三) 拓展体制外空间, 健全旅游行业协会组织
首先, 旅游行业协会组织要接受政府授权, 相对独立开展工作。行业协会是经过注册的法人单位, 在目前行业主管部门已对协会人财物有效管理的体制下, 是否允许各协会根据行业发展与会员单位的需求, 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其次, 明确工作目标, 强化工作职责, 积极发挥自律管理作用。将工作重点聚于帮助旅游企业提高素质和竞争力以及加强行业自律方面, 加强对本行业的企业和市场秩序的自律性管理。再次, 明确区分重点, 形成工作合力。要把工作重点集中在协调行业关系、研究产业政策、指导协会工作等行业重大问题, 开展调研, 提出政策建议, 使旅游行业协会在中国旅游市场发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 注重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人才。
(四) 树立泛旅游产业理念, 引导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
所谓泛旅游产业, 是指“超出观光、休闲、度假等传统旅游概念的更加泛化的旅游产业概念, 是为人们提供具备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刺激性等特性的体验消费的一系列产业的总称。是在以“出游行为”作为前提的条件下, 所有的消费经济通过相互融合, 构成了巨大的消费经济构架。它融生态旅游、会展、体育运动、娱乐购物等诸多项目于一体, 形成巨大的旅游产业链, 带动相关产业, 尤其服务产业蓬勃的发展, 对于扩大市场容量, 拉动消费, 刺激需要, 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够吸引人们聚集, 从而产生极大的区域聚集和经济带动作用, 提升城市功能, 带动一个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三、旅游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与就业前景
近年来, 社会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城市旅游形象塑造、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必须提升开发工程, 强力打造精品景区, 发展生态旅游, 形成观光、休闲、娱乐、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旅游业是劳动就业的巨大“蓄水池”,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导游人员、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 能够有力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专业建设计划目标:努力进行改革, 打造特色专业
(一) 因地制宜
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特点、依托产业优势, 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充分发挥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优势, 打造善教善做、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坚持“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理念, 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力争通过师生、学校的共同努力, 使旅游专业学校成为旅游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要研究市场, 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满足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努力培养能够达到中级技术等级标准, 具有开拓和创业精神的中等实用型技术人才, 争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促进, 能为区域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 确定具体目标
1) 明确专业方向, 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在进行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细化为导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2) 深化教学改革, 提升学生能力。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我们要把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支撑, 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 使专业教学贴近市场、贴近岗位、贴近学生。3) 开展校企合作, 形成资源互补。要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 提高学生就业率;加快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4) 培养培训齐抓, 提高社会效益。既重视我学校内学生的培养, 又要加强校外劳动力的培训。对校内学生实行“考证制”准备工作, 对校外在职人员进行短期培训。通过长短结合、形式多样的办学, 不仅能促进本专业的发展, 而且能较好地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当地旅游资源优势, 深厚专业人才的文化底蕴, 加深学生对本地区旅游资源的了解, 激发他们对旅游文化的热爱, 积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游览, 让理论和实践桴鼓相应。
综上所述, 旅游业一方面能够有力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也危机重重, 管理人员要针对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大力加强管理与专业建设, 要从根本点出发, 了解社会的需求,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竭尽微忱, 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光热。
摘要:本文围绕旅游危机管理与专业建设计划展开论述, 首先从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始剖析, 尔后展望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现代性构建, 接着解读了社会需求与就业前景, 最后以阐明专业建设计划目标终篇。临笔踟蹰, 含毫渺然, 条析缕陈, 献芹献曝, 若益于同仁点滴, 则我至为欣悦。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师;校企共建
作者简介:王煊(1978-),男,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杨增科(1983-),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助教。(河南焦作454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28-02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概述
2010年6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制订大会在天津市召开,国家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完成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目标是教育培养出大量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较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最终能够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人才强国之路,对加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培养相关人才,全面提高高校各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1]
1.培养工程师的特点
(1)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培养。
(2)工程师的培养必须按照相应的社会标准和行业标准。
(3)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
2.培养工程师的主要目标
“卓越计划”培养工程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创新能力较强的各类型工程师;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师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通过实施“卓越计划”,达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促进工程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制订出具有较高水平、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制,保证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工程教育强国。
3.培养工程师的基本原则
遵循“行业引导、校企共建、分类实行”等原则,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制订相关的配套支持政策,提出行业领域人才培养需求,指导高校和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实施卓越计划,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校参与卓越计划,高校在工程型人才培养类型上各有侧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途径联合培养人才,要充分考虑行业的多样性和对工程型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工程师后备人才。
二、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工程师的现状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各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学设施的逐步改善、专业建设的大量投入和校企之间合作的频繁增加,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各专业毕业生,满足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为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工程教育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社会各层次、各类型企业和项目的大量需求。但从总体上看,对于建设行业的工程师的培养还不能满足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由于招生扩大而相应配套措施、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等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使得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高校毕业生走入社会以后不具备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不能开展相应的技术工作,导致建设行业就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整体偏低。[2]其中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高等教育历来重视科学,对工程技术则不够重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工科院校都培养工程师,只有我们不重视培养工程师。因为在我国,人们普遍存在重科学、轻技术的观念,认为科学家很伟大,工程师是低一级的。很多科学家甚至认为,懂得科学就什么都能做,只要懂了科学,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慢慢地,在中国就形成了一种风气——重科学、轻技术。
2.培养模式上的缺陷
我国高等学校培养工程类人才实行的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重在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我国现行的工程师培养模式迄今仍偏重于学科知识传授,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例如实践基地建设问题、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和实验教学安排存在随意性等问题。总之,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适应于培养传承型人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3.高素质师资队伍的缺失
高等教育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师资队伍业务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培养出合格工程师的关键因素。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发展至今,师资队伍始终是限制专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水平专业教师的缺失。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大相径庭,一部分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业工程等工程类专业背景,另一部分则是工程经济、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等经济管理专业背景,在知识结构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再教育;另外,应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变人才引进的标准,多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最好是有着丰富工作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以及相关行业的企业负责人。
三、“卓越计划”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
1.以土木工程技术类课程为核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工程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决策和并能够进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在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下,工程管理专业的日常教学分为了四大系列的平台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工程经济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法律类课程四大课程体系。[3]根据“卓越计划”培养工程师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在这四大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必须是技术类课程,在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必须向技术类课程倾斜,比如对技术类课程的数量、课时等相关内容的设置进行完善。
2.加强“校企共建”模式
“卓越计划”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并随时与建筑行业的用人需求相挂钩,突显应用型的特点,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高校制订的培养方案中应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各自的资源优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共建”模式要更多地让企业参与到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去;在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要把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和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保证学生能够进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甚至毕业设计也可以在企业完成,最后也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另外,还要逐步建立和利用各种平台(包括中外合作平台、实践平台、科研平台等),使这些平台能够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创造一个操作性强和实际应用价值大的学习场所,让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比较深入和具体的实践工作内容,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管理,让学生、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到工程技术难题的研究与创新中去,使学生最终获得系统的、专业的和实用的工程知识与能力。
“卓越计划”下除了工程师的培养要求高校必须与企业合作,另外,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使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例如,高校与建设企业可以共同建立教师定期挂职锻炼的机制,为高校教师在企业挂职创造条件和政策。当然,为了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加工程实践,高校也可以在日常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过程中强调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晋升职称的规定中要求教师必需有在企业工程实践的经历,或者有工程实践经验的优先考虑等鼓励政策,或者给以其他方面奖励。[4]
3.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实际操作中,高等学校应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科学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国内外各类工程建设项目中从事项目的决策、项目咨询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具备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项目监理师基本素质的、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行业的不断完善,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越来越受到建设行业和施工企业的欢迎,所以,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社会要求同步。因此,改革教学思路,加速方法革新,充实和完善专业教学的内容,改变现行的教学模式,应用全新的教学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总之,各高校应尽快改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形成一整套既适应经济需要又适应行业需要的工程管理教学体系、知识层次和培养制度,以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土木专业工程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2]张海英.工科院校应该以培养工程师为主——张光斗院士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3]帅传敏,付晓灵,宫培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5).
[4]夏建中,吴建华.卓越土木工程师培养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5).
(责任编辑:王祝萍)
(一)教材变化预测:
__
(二)在备考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个学员务必有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要全面的认真的研究大纲和精读教材,掌握教材精华
3、善于总结
4、在练习中不断的巩固和查找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
提示以下仅是按往年出书的时间做的学习计划,若出现变动或出现时间的偏差,自己可以做适当的调节 20__年教材下来之前:全面预习阶段
考虑到新教材还没有下来,根据各个科目的特点我们建议学员预习时以审计、财管和会计这样难道大的科目为主,税法、经济法、战略主要看主干知识,因为考虑到相关知识会更新的较快,等新教材下来后再把这些科目复习的细一点(目的是减少做无用功)。
1、不同类型学员选课参考
基础比较薄弱并且时间较为充裕的学员:建议可以先听20__年预科班的课程,这个课程不是根据教材顺序讲的,主要是一些入门的知识。
有基础或者时间不充裕的学员:建议直接听20__年基础班的课程,以便节省更多的时间
2、做什么习题或者买什么辅导书
如果想买辅导书可以买20__年的轻松过关一,自己若感觉没有必要买的话也可以做网上的试题,毕竟新教材还没下来,不懂的题目可以点击“我要答疑“进行提问。
3、学习时间参考:
因为每位学员的具体情况不同,每天的学习时间不能统一,这里只对各个科目时间做些建议:像会计、审计、财管每科每天至少3小时,税法在2—3小时之间,经济法和战略大概2个小时左右,时间是学习的根本保证。
4、关于知识的问题:
点击“我要答疑”,找到相应的答疑区提问,报精品班和实验班的学员也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给班主任留言。
第四阶段:进行全范围知识点学习
在报考学校确定后,同学应利用四种资料(专业招生目录、历年真题、公开指定参考书籍和内部默认学习资料)来确定专业课需要复习的全部知识点范围。
当专业课可能考查的全部知识点确定之后,考生应该将全范围知识点快速理解认知1轮,然后针对通用知识点阶段未学部分再重点理解认知2至3轮。
第五阶段:将全范围知识点划分为3至5个重要层次
在这一阶段,同学应通过三种渠道(目标硕士点研究生群体、目标硕士点导师群体和特殊资源渠道)采集信息,分析确定各部分知识点的大致考试概率,然后根据考试概率的高低将所有知识点划分为3至5个重要层次。
第六阶段:针对不同重要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
最重要知识点群,必须要再次深刻理解与深度记忆5至7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不少于6道题。
较重要知识点群,应该再次理解与记忆3至5轮,平均每个知识点解题训练约4道题。非重要知识点群,只需浏览性理解2轮,适当解题训练即可。
第七阶段:针对难点内容的集中学习
由于时间有限,而且一次讲太多,难以理解和消化,其余部分我们下次再讲。
总体而言,专业课前六个阶段的学习任务中,第一阶段可以靠自己有效完成80%。第二、三阶段只有60%的任务能靠自己有效完成,但第四五六阶段必须依靠强化课程辅导和大量外部资源才能真正学习到位。
全中国的考研培训机构中,只有万学海文才真正具备强大的专业课辅导能力。
万学全国独家开设了三千九百多个硕士点的专业课辅导,从内部资料到深度课程,全部一流品质。之所以能开设这么多的专业课辅导项目,是因为万学和全国上百所高校研究生院都有不同寻常的深层关系。很多高校对于万学高层直接推荐的考生,在录取和调剂中都有特别照顾!
(1)零基础入门:从现在到12月初,先学习零基础入门课程。因为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取消了会计证的限制,很多零基础考生开始备考初级。现在这段时间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会计知识都是前后关联的,如果直接学习初级课程,肯定觉得内容太难无法接受。所以先学习零基础入门课程,将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了,再学习初级的内容就简单了。
(2)预习进阶:预习进阶课程是梳理初级职称的学习思路,明确各章重难点,对于接下来要学习的初级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3)年课程:由于20新教材还未公布,所以大家可以先行学习2017年课程。如果大家已经顺利学习完零基础入门和预习课程,那么可以先学习2017年课程。年初级课程更新后,再学习最新课程。
17年12月1日-18年4月1日 学习基础学习+强化提高+习题精讲
(1)新教材公布后,开始学习2018年基础课程和强化提高课程,此为第一轮复习。
(2)将初级知识掌握后,学习习题精讲课进行第二轮复习。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学习习题的解法和试题练习,巩固自己学习的初级知识。
18年4月1日-18年5月12日 学习冲刺串讲并加强试题练习
(1)在最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需要将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出重难点内容进行重点复习。这时候就要学习冲刺串讲班了,老师们将初级考试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冲刺串讲,传授大家冲刺阶段的学习方法,让大家轻松get考试重难点。
一、为保证“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必须优化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过程要素
(一) 教师技能素质的优化。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技能素质, 所以配备应用型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直接走向教学岗位, 缺乏实践经验, 更谈不上对企业财务问题的解决和了解。因此, 应充分利用学生实训机会, 安排教师带队, 让他们借机参与财务管理实践。各高校也应该给予教师进修或自我进行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时间;在教学安排上, 打破教研室的界限, 避免教师长期只上一门课的状况, 以扩大教师的知识面;同时, 安排教师到企业或事务所从事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 或外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请他们既为学生讲课辅导, 也为专业教师做培训指导, 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
(二) 会计实践教材体系的优化。
目前, 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材, 大多数还是会计实践教材, 如《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和《综合会计模拟实验》等, 这些教材缺乏针对性、系统性, 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材体系, 满足不了实践教学计划实施的需要。为此, 应开发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如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 并且不只限于会计核算, 应涵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实验内容, 使教材内容与计划相配合, 形成一套职业性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会计实践教材体系。
(三)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手段的优化。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从离开学校到上岗是没有过渡期的, 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际操作环境 (尽量接近于真实工作环境) , 优化各种教学手段, 为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实施提供必要的保障。
1. 强化校内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校内模拟实验室, 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网络实验室平台, 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新模式;投入要有前瞻性、持续性, 保证场地充分, 设备数量充足, 技术先进;要尽可能的与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 形成真实或仿真的企业财务管理环境。
2.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尽管深入企业实习存在着诸多困难, 但它还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采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校企合作和学生签订含保密条款的实习合同等形式, 确保校外实践能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3. 实施“教学———经营”或“教学———创新工作室”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成立“两所”、“财务管理开发及创新工作室”或“财务管理咨询公司”, 选派专业教师轮流到“工作室” (公司) 从事经营或管理工作, 让高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工作, 通过亲临实践, 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完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强化技能训练。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是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桥梁, 应用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除了模拟仿真整个会计流程, 采用“强化练习法”、“演示法”、“模拟实验法”和“实习法”以外, 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对抗的方法。财务管理沙盘模拟对抗是通过模拟真实企业的财务管理, 将企业运营中的财务知识、工具、模型、方法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融入到虚拟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使学生在模拟运营中快速掌握财务管理这一专业性极强的学科知识, 并使复杂、抽象、枯燥的财务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和形象化, 通过组队对抗, 能分享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 还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沙盘模拟对抗采用体验式培训方式, 即遵循“体验—分享—提升—应用”的过程进行学习。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 学生可以站在企业整体视角认识财务管理的价值,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效结合, 提升财务管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技能, 培养统观全局和系统思考能力,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建立以提高财务管理岗位实践技能为本的考评体系, 促进和完善“立体化”实践教学计划
(一) 优化实践教学评价维度。
目前对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全面科学, 通常在实践环节结束后, 只是教师对学生实践结果进行评价, 而学生不考评教师。因此必须将对教师不具有约束性的单维评价机制转为双维评价机制, 将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两个部分融为一体, 相互促进, 而且还应将学生对教师实践指导的评价结果与学生对教师课堂理论讲授的评价结果一起纳入学年末的教师教学质量业绩考核中去, 实行教师教学质量业绩考核一体化, 从制度上改变教师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指导的现状, 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 明确考核标准, 细化考核内容。
首先, 必须以岗位能力作为考核、评价的客观标准, 去检验、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财务管理专业技能, 是否经得起社会的评价和岗位验证, 而不是再以教师的主观标准去衡量学生是否合格。其次, 以学习和技能作为考核、评价的具体内容, 即将考核、评价的内容按学习模块具体到每一操作技能, 而不能仅局限于毕业实习上, 更不能采取传统的学期或学年考试的形式。第三, 采用定性与定量、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 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体系是完成实践教学目的的基础, 对教学过程要素进行优化是实践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 而建立适当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既是保证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能促进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的改善, 三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 最终形成“计划———实施———评价”的立体化循环式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从而真正实现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J
(注:本文系海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项目《高校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QJI12514;海口经济学院2012年中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旅游岛背景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
摘要: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价三个环节。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计划体系, 是完成实践教学目的的基础;对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教学过程要素进行优化, 是实践性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保障;而建立适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既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的关键, 也能促进实践教学计划体系的改善。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计划,实施,评价
参考文献
[1].阴丽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考[J].会计之友, 2010, (3) :124-125.
[2].李炜.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 2010, (7) :111-112.
[3].王采霞.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 2010, (2) .
因此,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应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在团队中学会做人,从而构筑起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平台,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专业课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07-0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课堂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当前课堂教育并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传统教学中满堂式、填鸭式、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时代呼唤新型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需要改革,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在这场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的,它对于贯彻创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创造型人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1.1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在研究讨论、进行知识构建和价值认同、体验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过程,这种模式不是单纯地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纯粹要求学生提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重视思维方式和探寻解答思路。让学生在对已给的文字、史料、图片、实物中去分析、研究、讨论,从而自己去解释、验证、探索有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和现有的专业学科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1)以“问题”为载体,注重调查。研究性学习以研究问题为目的,这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2)呈开放性态势,注重实践。从研究问题的提出,资料的获得,到研究结果的得出,都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向社会。(3)课题由学生自己完成,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组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方案,直至完成学习任务。(4)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注重研究过程。可见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学习者。
1.2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面向生活、社会、自然界等方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改变学生单纯、被动接受老师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根据学科特点,通常采用调查、讨论、案例和情景模拟等形式。在全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基本模式如下:
任务——调查了解、分析——决定、计划、准备——解决问题——结果评价
2.研究性学习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应用于《企业管理》这门专业课的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以下是研究性学习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实施。
分组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前提下,每四人组成一组。组建课题研究小组。并且每一组有一名负责人。
确定任务教师根据《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本学期研究的主要任务即:每个课题小组模拟一个公司,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度,逐步制定出本公司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营销策略、人才发展计划等。
收集资料学生接受任务后,开始收集资料。通过讨论、查阅、上网等方式确定本组的公司名称、性质、经营范围、产品等完成任务整理资料,制定计划。利用多种整理方法,如:对比试验法、推理方法、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制定出为达到目标所要采取的步骤计划。根据任务的进度,逐步完成公司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营销策略等文案。成果的交流及评价学生可通过多种成果展示方法,如:小组交流,辩论会、论文、模型、文案等对本学期的任务进行报告,总结。如: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性学习打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但在实践中,也存在问题:
3.1选题时,学生对要求研究的内容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太大、太空,不切实际,选题角度不明确,缺乏研究价值。如:原课题是“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这样的课题太大,太空,学生难以对此产生兴趣。
3.2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学习小组成员间缺乏合作,沟通、交流产生分歧,致使课题搁置,完不成既定的目标。
3.3课题结题时,学习小组对课题成果的处理粗糙、仓促。如:要求撰写小论文,结题时只是一篇发言稿。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兴学科,并没有现成的路好走,要达到其既定的目标,必须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组织调控作用,课堂上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思辩性、时代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当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因人而异地进行针对性的启发引导,使其尽可能自由地完成学习任务。
3.坚持“求同”与“求异”并重的评价原则,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再比较哪些完善,哪些优秀。
总之,通过在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方面,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学习过程中可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专业课的热情,而且还把这种研究精神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实现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实践22(2012)P5-55
[2]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任长松(2002)P47-P50
[3]裴娣娜等.发展性教学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148—149
计算机大类本科专业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四个本科专业,是浙江省高校中最早开设本科层次专业教育的学校之一。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计算机类人才,起实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在该大类各专业培养上,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技术、工程实践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具体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系统运行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软件工程专业
本专业面向软件企业与社会的需求,以工程化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坚实宽广的软件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软件工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 网络工程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组建、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网络工程项目建设、组织与安全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实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本专业是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知识和良好的数字媒体产品开发技术,并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能够熟练采用数字媒体原理进行计算机游戏、数字动漫、网络多媒体等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复合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大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应用开发的基本训练,具备科学研究和计算机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 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 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 具备计算机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软件工程和服务外包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
4.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5. 具有与他人合作共事、协同工作的能力。
6. 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和会话能力。
三、培养措施
1、根据学校“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个性、善于创新”的总体设计要求和学科专业特点,打通学科基础课程,构建交叉、渗透、综合的知识结构,强调培养计划的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2、强化各专业的工程能力基础培养,系统设计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调整综合素质课、学科基础类别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的学分比例,适当减少总学时。加大实践和毕业环节改革力度,专业课程重心下移,实行“3+1”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达到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除实验班和“计算机+自动化”双专业班)。
3、探索建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计算机实验班和“计算机+自动化”双专业班。实验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创造探索研究型学习的机会。培养具有学科基础知识宽厚扎实、综合能力强、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够提出创新性思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人才。
4、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实训中心,让学生到企业或实训中心参加实习,并鼓励学生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
5、建立导师制,让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各类认证等获得创新学分。
6、以双语课程、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核心,推动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讨论式及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能力和基于探索的学习(IBL)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加强选课指导,推动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联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8、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增加学科基础选修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要求,提高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9、实施3到8年弹性学制,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经申请提前旁听高年级的课程,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的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10、改革考试方法,专业课程可采用课程设计、小论文、面试、开卷等形式进行。
四、专业特色
1、根据前期宽口径,后期多样化的培养要求,既强调计算机大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育,打通学科基础课程,构建交叉、渗透、综合的知识结构,又注重专业的特色技能培养,强调培养计划的综合性、选择性、基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2、根据专业特点,构建一个立体化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企业实习、活动竞赛、课题研究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视野、知识和技能。培养体系注重与社会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强调知识更新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3、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实训中心,让学生到企业或实训中心参加实习,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达到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主要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七、主要实践环节
程序设计大型实验、数据结构大型实验、认知实习、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
八、双语教学课程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
九、学制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
十、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一、毕业学分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学习计划】推荐阅读:
财务管理专业简历09-30
财务管理专业教改项目10-05
财务管理专业实习日志11-21
2018考研:财务管理专业解析06-09
经济管理专业财务主管简历10-02
财务管理专业岗位培训心得09-23
财务管理学专业就业前景12-02
《财务管理》 学习心得09-24
财务管理3财务计划07-04
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