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通用9篇)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篇1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摘要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家庭暴力的概念、成因、界定以及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比较国内外对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规制,总结出相关的防治家庭暴力的措施。建议通过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建立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制度、建立人身保护令制度和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等措施来防治家庭暴力。

关键词:家庭暴力;警察干预机制;防治家庭暴力法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THE STUDYOF DOMESTIC VIOLENCEANDITS

PREVENTION MEASURE

Abstract

“Domestic violence” refers to the action which occursto family members leading to harm and destruction behavior of physical, mental, sexual and other aspects by the means of beating, tying, confinement, mutilation.This thesisfocuses onthe concept and the cau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definition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defining legi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By comparing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ws 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 to summarize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related to prevention of domestic viole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Violence Prevention Act” ,to establish a system of domestic violence police dare ,to establish habeas corpus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women to combat domestic violence.Key words: Domestic violence;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legislation;Police intervention;preventing domestic violence law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目录 绪论..........................................................................................................................1 1.1课题背景及目的...............................................................................................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 1.3 课题研究方法..................................................................................................1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2 2 家庭暴力概述..........................................................................................................3 2.1 家庭暴力的概念..............................................3 2.2 家庭暴力的特点..............................................3 2.3 家庭暴力的类型..............................................4 2.4 家庭暴力的危害..............................................5 3

家庭暴力的成因分析............................................................................................6 4 国内外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8 4.1 我国对家庭暴力的立法........................................8 4.2 其他相关国家对家庭暴力的立法................................8 5 家庭暴力的防治措施..............................................................................................10

5.1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10 5.1.1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必要性...................................................10 5.1.2 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可行性..................................................10 5.2 建立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制度....................................................................11 5.3 建立人身保护令制度....................................................................................11 5.4 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自身素质........................................12 5.5 其他防治措施................................................................................................12 6结语...........................................................................................................................13 7 参考文献..................................................................................................................14 8 致谢..........................................................................................................................15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绪论

1.1课题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庭暴力已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给受害人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甚至威胁生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暴力致使家庭破裂、毁灭,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观念上面的错位,人格扭曲、严重的男尊女卑或女尊男卑思想作祟、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现行法律尚无配套的比较完善的预防、法律宣传和教育方面开展不够深入和广泛等原因。本文通过对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影响以及立法和配套措施的情况的研究来减少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达到预防、消除家庭暴力的目的。对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创建平等、文明、和睦、关怀的新型家庭关系起到极佳的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家庭暴力的研究进行了丰富的成果,也取得了一定的切实可行的成果。对家庭暴力的概念的界定、成因的分析、采取的措施都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但是综合之后还是存在很大的缺陷。总结如下: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3、病态人格型:病态人格类型的施暴者往往是在人格上存在缺陷的,同时在学历和智商上面相对较高。有相关的心理实验表明,病态人格型的施暴者在面临暴力的场面或者危机的情形时,血压等生理反应不会产生相当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但是这种病态人格型施暴者的离婚率普遍较低,因为施暴者会通过言语使受害人相信这都是自己的错,同时降低受害人的自尊和自信。这种病态人格型的也应当引起重视。

2.4 家庭暴力的危害

家庭暴力产生的危害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力;二是居住令,也称驱逐令,是指将施暴人逐出家庭同时让受害人在家居住的指令。为确保这两个命令的有效实施,法律规定法院可赋予该命令以逮捕的权力。[7]

美国在防治家庭暴力上面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比如《对妇女暴力的法令》、《家庭暴力监护权》、《预防家庭暴力与服务法案》等。其中一系列的法律都充分的体现了美国防治家庭暴力形成了法治网络和民事保护令制度。其中民事保护令制度对我国的防治家庭暴力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民事保护令能避免施暴人与受害人之间的直接或者间接接触,并且还能保障受害人和其未成年子女的日常生活费和其他相关费用,从而达到防治家庭暴力的产生。

瑞士在防治家庭暴力上面在《瑞士民法典》中规定:配偶一方危害另一方的生命,严重虐待另一方或者对另一方的名誉造成严重损害的,另一方可以起诉请离婚,同时还对对损害赔偿抚慰金作出相应的规定:一方面,如果因为离婚,无过错的配偶一方在财产权或期待权方面遭受损害,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支付合理的赔偿金;另一方面,由于一方故意造成离婚的情势,且配偶一方的人格遭受重大损害的,法官可以判处一定金额的赔偿金作为慰抚。

新西兰1995年12月国会通过的《家庭暴力法案》在1996年7月施行,在这次法案中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6结语

防治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共识,我国也应当积极的制定相关的法律去防治家庭暴力,同时也应当积极的从各方面去杜绝家庭暴力的发生。家庭暴力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存在,究其原因,有其现实因素也有其一定的历史性残留的思想因素。通过对家庭暴力的概念、成因、界定以及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较国内外对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规制分析得出对于家庭暴力的防治,文中列举许多防治措施,不仅仅要法律进行规制、制定一部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措施,还要从思想上认识家庭暴力、重视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更要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去杜绝家庭暴力的发生。家庭暴力的防治有利于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暴力行为的宣言》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王红艳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理念,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王红艳老师都是中给予我细心地指导和不懈的支持。感谢我的导师王红艳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中的榜样。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篇2

1 流行病学简述[1,2]

1.1 传染源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自发病前2 d及出疹后5 d内眼结膜分泌物及鼻腔、口腔、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 具有传染性。恢复期病人不带病毒。

1.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 通过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少见。

1.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成人多因在儿童时期患过麻疹而获免疫力, 6个月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 故很少患病。

1.4 流行特征

发病季节以冬春为多, 但全年均可有病例发生。我国发病年龄以8个月至5岁患儿发病率最高。

1.5 潜伏期

6 d~18 d, 平均10 d, 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岁~4岁。

2 预防

2.1 管理传染源

本病流行期间, 儿童集体机构应加强晨间检查, 及时发现患儿, 患儿暂不入托。做好疫情报告, 将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 d, 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到出疹后10 d。

2.2 切断传播途径

对患麻疹的人群要采取隔离措施, 无并发症的患儿可在家中隔离, 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感染。患儿房间每天开窗通风或用食醋熏蒸消毒。流行期间不要带患儿到公共场所游玩, 不要到麻疹患儿家中或病房探视, 以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3]。

2.3 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计划免疫定于8个月龄初种, 7岁时复种。每次皮下注射0.2 mL, 各年龄组剂量相同。应急接种最好于麻疹流行季节前1个月进行, 年幼、体弱的易感儿接触患儿后, 可行被动免疫, 即在接触后5 d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3 mL, 可防止发病, 在接触患儿6 d后注射可减轻症状。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不可直接吹风, 冬季注意保暖, 但不可过多增加衣被, 对患儿不要包裹太严, 以免出汗过多造成虚脱或因高热引起惊厥抽风。如无并发症, 体温在39 ℃以下可不采取退热处理, 若体温超过40 ℃, 除补充足够水分外, 可用湿毛巾敷前额, 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小剂量退热药, 应避免急骤退热导致虚脱,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病情严重时应及时住院治疗。

3.2 饮食护理

患儿患病期间, 消化功能减弱, 可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忌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鼓励患儿多饮水。

3.3 加强皮肤护理

由于出疹可引起皮肤不适、痒感, 因此要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床铺清洁、干燥、松软舒适, 避免抓挠出疹部位皮肤, 以免造成皮肤破损。

3.4 做好口腔及眼睛的护理

由于结膜出血, 出现畏光流泪, 应注意保护眼睛, 室内光线不宜太强, 及时擦除眼部分泌物, 为预防口腔并发症可每天饭后及早晚用淡盐水漱口, 以保持口腔清洁。

3.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般经上述护理10 d~14 d, 患儿可康复。年幼体弱者应加强观察, 如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出疹不畅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49-53.

[2]阴慧琴, 王丽.我院应对麻疹暴发流行的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 2008, 6 (9C) :2499-2500.

家庭火灾预防及措施 篇3

【关键词】火灾;家庭;预防措施

一、火灾

火灾是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是在各种灾害中最经常、最普遍的现象。火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光明和温暖,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失去控制的火,会给人类造成灾害。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类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发生火灾的规律,最终发现发生火灾必须具备“燃烧三要素”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这是燃烧必要条件,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无论缺少哪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

二、预防家庭火灾

家庭发生火灾是不幸的,发生火灾后财产受到损失、人员会伤亡。怎样预防家庭火灾,避免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呢?有人说:控制着火源、有人说:控制可燃物、有人说:控制助燃物。笔者认为破坏“燃烧三要素”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就能防止家庭火灾。

案例:

①2015年2月16日6时45分许,位于抚顺市某区临江路中段某號楼1-103号朱某住宅发生火灾。起火部位为厨房,厨房使用土炉,烧劈柴。当天朱某在土炉上煮猪蹄子,因为煮猪蹄子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回卧室再睡了一会觉,没想到睡得时间长了一点,炉内劈柴引燃旁边的劈柴引起火灾,火烧面积只有5㎡,可是后果很严重,卧室内的朱某及老伴李某因烟熏致伤。此案中可燃物:土炉附近的劈柴,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土炉内明火,“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不用土炉无明火(着火源)就不会发生火灾了;如果土炉旁边的劈柴(可燃物)离土炉内明火(着火源)远一些,也不会发生火灾。

②2014年3月2日18时许位于抚顺某区某委45组某号楼2单元501室王某家发生火灾。起火部位是王某家卧室铁架上方布花、塑料瓶。当天王某家室内没有人,没用电气设备、也没用火。王某家卧室铁架上的布花、塑料瓶上方墙内的预埋分线盒短路电火花向下洒落引燃下方铁架上的布花、塑料瓶引起火灾,火烧面积约20㎡。此案中可燃物:铁架上方布花、塑料瓶,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预埋分线盒短路电火花,并且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预埋分线盒下方没有布花、塑料瓶(可燃物),也不会发生火灾了。

③2015年10月29日03时11分许位于抚顺市某区六委二十组某段14-3号楼3单元102号室发生火灾。起火部位李某床上。当天晚上房主李某喝完酒之后临睡觉前吸烟,将未熄灭的烟头遗落在被褥上引起火灾。火灾造成李某的床烧毁、李某重伤。此案中可燃物:被褥,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烟头,并且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李某不吸烟(着火源)就不会发生火灾了,如果烟头(可燃物)没有遗落在被褥上(可燃物),也不会发生火灾了。

④2015年5月11日10时45分许,位于抚顺市某区临江路中段某号楼101室周某住宅发生火灾。起火部位为衣橱,衣橱内有一些旧衣物,火烧面积约有2㎡。周某家且房子很长时间没人住了。起火当天楼上201室的赵某正家装修房子。他想把房门东侧有废弃的四根暖气管道割断掉,之后在四根暖气管原址上建酒柜。这四根暖气管道从一楼到顶楼,101室周某建衣橱时将四根暖气管道早已切割,但是没封堵201室剩余的管道。赵某切割四根暖气管时高温熔珠从管道内掉落到101室周某衣橱衣物上发生火灾。此案中可燃物:101室周某衣橱衣物,助燃物:空气(氧气)、着火源:高温熔珠,相互作用形成燃烧发生火灾。如果当天没有高温熔珠(着火源)就不会发生火灾了;如果高温熔珠(着火源)下没有衣物(可燃物),也不会发生火灾。

根据以上四个案例笔者认为不论控制着火源、还是控制可燃物、助燃物、相互作用,只要破坏“燃烧三要素”和相互作用家庭就不会发生火灾。

三、家庭发生火灾后采取的措施

(1)家庭发生火灾时笔者认为假如初期火灾、火势小,能自行扑灭火灾,消除危险是最好的。这样扑灭火灾后危险消除没有火灾危害你了。当然如果火势猛烈,无法扑救时要不要贪恋财物果断疏散逃生。

(2)疏散逃生时首先要冷静地观察从哪里撤离,选择最佳逃生路线,并且要呼焕及时提醒他人进行疏散。疏散时应按照安全出口的指示标志,尽快地从安全通道和室、内外消防楼梯安全撤出。切勿盲目乱窜或奔向电梯,那样反而贻误逃生的时机或被困在电梯间而致死。这是因为,火灾时电梯的电源常常被切断,同时电梯井烟囱效应很强,烟火极易向此处蔓延。如果情况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阳台之间的空隙、落水管或自救绳等滑行到没有起火的楼层或地面上,但千万不要跳楼。总之,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求生的希望。

(3)火灾中死亡多数原因是烟气所致,烟气是夺取生命的罪魁祸首。由于烟气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气相对稀薄,因此疏散逃生时可采用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区;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等捂住嘴、鼻,逃生。

(4)逃出之后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冷静说明家庭住址、起火物、靠近附近著名标志物,在路口迎接消防车。

火灾不可能完全避免,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注重安全防火,共同构筑防火墙,把火灾拒之门外,让火灾远离我们温暖的家庭。

参考文献:

[1]《消防灭火救援》公安部消防局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附:名词解释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甲烷、乙炔、汽油、酒精、木材、纸张。

助燃物(氧化剂)——能帮助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反应的物质称为助燃物(氧化剂)。如:空气或氧气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篇4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基础。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而家庭暴力的产生直接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它不仅使家庭成员在精神和身体上遭受巨大伤害,而且还引发各种犯罪事件,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严重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关键而又特殊时期,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遭受暴力,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和睦,还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国内外许多研究也表明,家庭暴力对孩子日后的情绪、行为问题有影响。目击或亲历家庭暴力的婴儿或儿童,更容易出现某些发展障碍,如易受惊、渐增的恐惧和攻击性。

[关键词] 家庭暴力 和谐社会 合法权益 预防措施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家庭暴力如同社会肌体的毒瘤,毒害着人与人之间原本可以真情交往的亲密关系。家庭暴力是一个为世界许多国家所关注的问题,它不仅给受害人造成严重的身心摧残,而且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到底何为家庭暴力呢?2001年11月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为: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间,还可以发生在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祖孙之间。

二、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一)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我国从古就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意识,男权统治更是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他们要求女子“三从四德”,遵守“三纲五常”,这就将女性不平等地置于男性的统治之下。当今社会的大男子主义,要求妻子对其言听计从,无论是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他们都要求妻子听自己发号施令。如果妻子与其意见不一或是反对,便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以此招来家庭暴力的伤害。对于孩子,一些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燥,有的家长自己文化素质低,认为“棒棍底下出人才”,没有文明语言,教育方法,孩子表现有一点不如意,动不动就打骂,形成习惯,以为自己打自己的孩子不犯法。

(二)意识观念的转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人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观念、思想的冲击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婚姻观发生了严重的变化,有的甚至出现脱轨现象:“婚外情”、包“二奶”、养“小三”的事情时有发生。这种出轨现象,直接导致夫妻间感情的破裂,矛盾的升级。这种情况下,丈夫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妻子的不满,甚至逼迫其离婚,如若妻子反抗,便会招来家庭暴力

(三)工作压力过大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为了城里的一套房,为了加薪,为了不被日益高标准的岗位所淘汰,夫妻一方或双方不得不付出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与此同时对家庭付出或照顾的减少便不可避免。一个家庭的和谐是需要夫妻双方用心经营的,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愈加尖锐时,家暴便很有可能发生。

(四)经济收入不平等

不可否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男性仍然占主导地位,并且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女性下岗的问题也十分严重,这样使越来越多的女性困在家中,她们无经济收入也无经济地位,只能依附于丈夫,这样很可能成为丈夫随心所欲施暴的对象。

(五)受害者的容忍

心理因素是家庭暴力加剧的最重要原因,受害者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使家庭暴力存在了较大的隐蔽性。一些受害人往往顾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会,多采取容忍的态度,即使希望有关部门干预,也只想通过教育来制止丈夫的施暴行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这反而导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级。

(六)立法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虽然在《宪法》《刑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保护妇女权益的相关规定,但对家庭暴力的内涵界定过于笼统,对何种程度的暴力给予何种处罚缺乏具体明确的规定,可操作性差。如新修改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但却未对家庭暴力做出进一步的明确界定;虽然明确了政府职能部门在反家庭暴力方面的职责,但却只是纲要性规定。虽然新婚姻法首次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其司法解释中,对家庭暴力的损害赔偿案件立案条件的规定仍使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处于不利位置,难以维护妇女的正当权益。

三、家庭暴力带来的危害

(一)给妇女带来的危害

侵害妇女的人身权利,直接导致家庭破裂。家庭暴力让妇女的身体、身心健康,人格

尊严甚至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给其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其长期生活在抑郁和恐惧之中,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当妻子无法忍受丈夫的暴力时,便彻底的对家庭失去了信心,就会以提出离婚或是离家出走来进行反抗,有的甚至以暴抗暴,直接导致刑事案件的发生,致使家庭的破裂和毁灭。

(二)对未成年人的危害

家庭暴力对未成年的身心健康伤害极大,造成心理阴影,从而导致犯罪增多。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家庭暴力导致家庭的破裂,让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特别是直接对其施暴时,更容易使其心灵受到伤害,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有的会影响其情绪,让他们感觉孤独、自卑,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会使他们离家出走、学业荒废;有的甚至让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人生的毁灭。

(三)影响婚姻家庭稳定

对于感情基础牢固或不牢固的婚姻都有严重的破坏作用。在许多解体的家庭中,常能发现由于家庭暴力催化导致这样结果的例子: 在一些不稳定的婚姻家庭中,有可能弥合感情的夫妇也会因家庭暴力使受害者与施暴者更加离心离德,促使受害者寻找另外的精神寄托而与他人产生婚外情,最终毁掉原来的婚姻家庭。夫妻感情是维系婚姻和谐、家庭稳定的基础,家暴是对夫妻感情的直接破坏,丧失感情基础的婚姻家庭何谈稳定。

(四)诱发违法犯罪

家庭暴力引发违法犯罪的事例并不罕见,有一些受害者生活在长期的暴力阴影之下无法解脱,绝望之中选择了“以暴抗暴”的极端方式。据调查,在某省女子监狱1000 多名服刑女犯中,其中100多人因为杀夫入狱,其中一部分杀夫是因不堪忍受暴力的虐待而选择铤而走险的犯罪方式。有少数未成年子女由于长期生活在暴力环境之中选择了杀死父母的极端行为,如浙江省某学校高中生因母亲对自己学习成绩不满长期责怪打骂怨恨,手持榔头将亲生母亲杀死。

(五)妨碍社会的安定团结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家庭构建和谐的社会,社会的安定团结来源于家庭的安定团结,没有安定和谐的家庭,何谈安定团结的社会。家庭暴力造成家庭悲剧,导致家庭破裂,扰乱社会秩序,妨碍社会的安定团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直接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四、预防家庭暴力的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教育

媒体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社会应该加强广泛宣传借助各种渠道包括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以及各级政府执法部门的强势介入让社会公众深刻地意识到

家庭暴力不仅会损害夫妻感情和婚姻的稳定殃及子女的健康成长、影响自己的公众形象、而且家庭暴力属于犯罪,从而增强人们防止家庭暴力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

我们首先必须意识到包括夫妻冲突在内的家庭成员之间的适度冲突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但这不等于说家庭暴力就是合理的,双方发生冲突之后,应该细心反省,了解双方冲突的过程,相互检讨,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协商解决分歧的合适途径 努力做到使彼此心悦诚服 这样的沟通和互动机制有利于夫妻双方运用自己的理智,冷静地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防止暴力的发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居民社区的干预功能

社区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发生地,是保护人身权利的第一道防线,社区能及时了解家庭矛盾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解,把家庭矛盾消除在萌芽阶段,社区调节既能起到化解矛盾,又能节约司法资源,而一旦调解不成,可以及时介绍受害妇女到相应的部门求救,并为受害人提供相应的证人证言建立防范家庭暴力的社会综合体制。

(四)加强受害者的维权意识

分析家庭暴力的原因、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为预防和补救针对家庭暴力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法律普及,使更多的人充分意识到家庭暴力的问题,和现有的立法状况,能够在出现家庭暴力时自己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在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性的法律,而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为了更有效的防范家庭暴力的发生,有必要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定一部《反家庭暴力法》加强对被害者的保护并且由政府加大反家暴的财政投入并建立庇护所。干预措施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是各种干预家庭暴力的措施体系中最有效和最后的手段。强化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保护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制裁加害者等相关条文制度化、条理化、规范化,定然能够成为反对家庭暴力的有力措施。

五、总结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兴国昌盛。这不仅体现出家庭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只有和睦的家庭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我们必须反对家庭暴力的发生,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反对与制止家庭暴力并不是通过法律就可以消除的问题,制止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公害。因此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我们高举双手:为了人类平等和谐的发展托起一个没有暴力的世界!

[参考文献]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篇5

清单及整改措施

局领导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xx 县旅

查职摆出的具

务 突出问整改措 题

真学好《

政旅

章》,用治学习游局

学发展不深入,党组

正确的理论修书记、绩观重养不到局长

武装自位。的头脑 高自己

政治敏

性和政

鉴别力

2016名伟杰在理论

系实际

导实践

下真功

不断提

理论学

效果,实

理论与

际相统

思振精神

想懈怠,进作风

知难而怕困难退,缺乏于面对

担当意力提高识。决实际

题的能

②锐意

取,大胆

新。走

“靠经

工作”的性,总结

作的得

及时发

存在 的题和不

努力推

工作再

新水平

克服懒

思想,树

奉献精

把岗位

作责任

做奉献

奋进取

戒享乐

逸,塑造

扬向上

精神状

观念,强

纪律意谋事创业力度不够,进取精神不足,缺乏争创一流的信心。

按时完

各项工

积极争

创优;不

加强对

知识、新

务的学

努力提

自身的合素质

创新能

开拓新

工作

路。

学习党

黄党规,积

对河人学习习

理论学家国书记系

习缺乏际旅重要讲

正确的游度精神,领

认识,对假区核心要

学习政开发掌握精

治理论建设实质,把

兴趣不管理习党的浓,学习办公治理论

态度不室主为一种

够端正。任

求、一种

好、一种

康的生

方式,努

做一名

格党员德峰

工作标准要求不够高,谨言慎行

纪律和

矩,高标

要求自

严于律不到位。

理想信念弱化;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

理想信

严谨务

克服畏

情绪,敢

担当。

思强化干

想境界创业的不高,自任感和

我要求命感,积

不严,工研究新

作标准况,解决旅

要求不问题,做游局

够高,对主动适党组

新形势同时,加成员、下工作工作的副局

中出现学性,科长 的问题地安排

存在畏作,争取

难意识。到

最佳 作状态

谨严

言慎行工作纪

不到位,高标准春华

纪律意求自己

识有所免因工

淡化。落实不

而对下

和同事

脾气,切

做到责

要厚,责

要薄。

加的理想政治理

信念与学习,增

为人民服务意

服务的直面工

宗旨意中的各

识淡漠,问题,高

不思进准要求

取,工作己,切实

只求过到严于

得去,不己。求过得硬

律己,自遵守党

政治纪

我要求

和政治和内部

游局

矩,管理不主任严格,工严

科员 作纪律

执行廉

松懈。

从政各

规定和

央八项

定。

群众观念淡漠,深

层、接

气,坚持

帮扶对

家里,倾入基层、他们的密切联

声,和他

系群众

交朋友

不够。

他们解

事。

我要求自我要

有所懈提高工

怠,不拘能力和小节。率。

格要求看齐意识己,向

央、省委

工委的不强,标求靠拢

准不高 旅守政治

游局律政治

党组矩。

成员、副局

注严

重严以执行规

律己,过制度,监于宽以自己,监

待人。他人。

工忘初心兰生

作消极消“干得

懈怠,没犯错误

有事业概率就心。

多一事

如少一的思想

踏实地

真工作

河人党章和利用“星

家国党的理六课堂

际旅论知识加强对

游度学习不章和党

假区够深入、理论知

开发一知半的学习

建设解,在实工作和

管理际工作活中,处

办公中没有以党章

室副切实履范自己华庆

主任 行好党言行和

自觉度,员义务。

强党性

养,提高

党的认

每月同干

换职工进

位思想交流一

不够,与每季度

同志们开分管

沟通少,室座谈

关心职工作中

工不够。位思考

体谅、理

同志们

工要结合作不够际,以服

务实,只群众为

求完成的,树立

任务为确的政

目的,时观,在谋

效性不发展上

够强。虚就实

求实效

对认

旅理论学学习党游局习缺乏党规,积副主正确的学习习

任科认识,对书记系员 学习政重要讲

治理论精神,领

兴趣不核心要

浓,学习掌握精卫平

态度不实质,把

够端正。党的习

治理论

为一种

求、一种

好、一种

康的生

方式,努

做一名

格党员

想境界强化干

不高,自创业的我要求任感和

不严,工命感,积

作标准研究新

要求不况,解决

够高,对问题,做

新形势主动适

下工作同时,加

中出现工作的的问题学性,科

存在畏地安排

难意识。争取作,到最佳

作状态

在出责任

单、明确

自结时限

我满足,基础上

不尚进高工作取。

准,加快

事节奏

创一流绩。

学习并

真思考

黄国优秀

统文化

河人克思经

家国

理论述及

际旅想信念近平同游度不够坚系列讲假区定,精神掌握精

开发上缺钙。认清共建设

党执政

管理律、社会

办公

义建设室副律和人主任

社会发

规律。

行不一,内心自宁涛

说用脱接受外节。

他律,实

即知即

“千名

部走百船

联万户

动,经常

到码头、联系户

车到站

系;工作的想法

做到以

严重,深

访为基

入基层

多听听

少。

众的心

多看看

众面临

困难、多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篇6

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广泛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极大的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家庭暴力的现状、原因及其法律特征的思考分析,旨在找出能够对其进行预防、治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 保护令制度

一、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及表现形式

2008年3月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莫文秀等30名全国人大代表共同向全国人大提交议案,建议尽快制定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法,更好地保障公民人身权利,促进家庭和社会稳定和谐。这份议案提到:近年来我国的家庭暴力投诉量呈较高增长态势,全国妇联2005至2007年受理的家庭暴力投诉量约为年均4万件次,占信访总量的10%以上,比2000年翻了一番;暴力恶劣程度上升,情节严重、致伤致残、致死恶性案件增多,家长打伤、打死孩子的问题凸现;“以暴抗暴”的案件时有发生,家庭暴力现状对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家庭暴力的界定及概述

我国现行婚姻法及司法解释中将家庭暴力只限定为一种作为的方式,即殴打、捆绑等伤害到家庭成员的身体和精神行为。在我国的婚姻法和司法解释中,将家庭暴力的法律概念确定为发生于家庭内部的即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在《婚姻法司法解释

(一)》中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概念作明确的解释:“婚姻法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而现实生活中,因家庭暴力而起诉离婚案件中,心理暴力及不作为的暴力形式和性暴力形式占家庭暴力的比例愈来愈大,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趋势。而法律仍将家庭暴力限定为作为的身体暴力形式,远远跟不上家庭暴力的演化,严重地存在着立法滞后。

(二)、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十分复杂的,虐待、遗弃、打骂、伤害、杀害、以及对性权利的侵犯,强制、胁迫、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对人格权的侵犯和粗暴侮辱,侵占、毁坏财产等多种暴力方式,均可归属家庭暴力的范畴。

这些家庭暴力形式的核心内容是发生在家庭中的行为,因此,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

1、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如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其中以夫妻之间居多;而且受害者又以女性为主,侵害的是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包括身体权、健康权、生命权、自由权等;实施者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

2、家庭暴力具有普遍性。据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调查,在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8100万个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30%,且施暴者90%是男性。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由于得不到有效的遏制,近年来家庭暴力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3、家庭暴力趋向严重性。目前家庭暴力已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不时可以从媒体中看到,如施暴者用棍棒、匕首、铁器、剪刀、电击等残害手无寸铁的妇女儿童。

4、家庭暴力的反复循环性。家庭暴力不同于一般的违法犯罪行为,其在一定时间、一段期限内会呈现反复性,恶性循环:反复攻击的施暴者常表现出深深的良心谴责、悔恨和不再有类似行为发生的誓言,事实上,此时的施暴者已出现心理变态的倾向,受害者常满怀希望,认为施暴者会改变,但是绝大多数情况是,这一循环再次出现重复。

5、家庭暴力的多样性。如前所述,家庭暴力方式呈现多样:其中肉体损伤 占21%—34%,性攻击占34%—59%,精神情感上的折磨,如伤害的威胁,恫吓威胁,对其进行躯体上或社会上的隔离、孤立等。

6、家庭暴力的隐蔽性。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大多数是家庭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如家庭中的妇女、儿童、老人和生病的成员。他们受到伤害后由于无力公开或顾忌于掩盖“家丑”不愿公开,加上公众对此态度大多是视若无睹,认为是其家庭内部事务。所以,家庭暴力发生时受害者常常以“家丑不可外扬”而委曲求全。

二、我国家庭暴力的问题成因

(一)、从我国的社会历史分析

1、家庭暴力的产生渊源于古代家庭和自然经济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几千年延续下来家庭中的强权意识不仅没有彻底根除,而且还有一定土壤。按照中国文化传统,婚姻中男方收入一般应高于女方才算正常。而现实中很多女性在经济上部分或完全依附于男方。这给男方的施暴行为在客观上找来了“理由”,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家里的“主子”、“顶梁柱”,由自己养活的人,当然应该顺从自己,当然可以任其摆布,从而他们实施暴力也是理直气壮。

2、中国封建伦理纲常和礼法规则和宗法家长制度家庭结构的历史同构,仍具有强大的社会遗传作用。封建“男权文化”和“夫权思想”是导致我国存在大量家庭暴力现象的历史文化根源。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以男性为本位,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封建遗毒依然存在于许多人的头脑中且根深蒂固。此外,“父为子纲”的封建礼教也使许多人认为其对子女享有至高无上的支配权,可以随便惩戒,随意殴打。因此,男性对女性任意施暴、家长对子女随意惩戒的历史文化传统,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家庭。

(二)、当前社会宽容、淡漠助长了家庭暴力的肆虐。

家庭暴力长期来被视为家庭私事,“邻居不劝,居委会不问,单位不管,不出人命执法机关不理”。尽管家庭暴力性质比社会上一般暴力恶劣,但它成了“四不管”的真空地带,“四不管”不愿介入,惩治过轻实际上是对施暴者姑息纵容,也失去了法律应有的震慑、预防作用。普遍存在执法部门对家庭暴力处理偏轻,打击不力,甚至以情代法,以情抵罪。这虽有立法不完备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们思想上对家庭暴力的宽容、认可态度。社会宽容家庭暴力除了由于“清官难断家务事”的传统观念影响,社会对家庭暴力的宽容还表现在对家庭暴力的不同认识。中国妇女报上曾发表一篇题为《家庭暴力始作俑者女性多》的文章,认为女性的言辞更具有攻击性,促发了家庭暴力。有许多的男性看了后深表赞同,坚信“嘴硬就是该打”。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反而被定性为“始作俑者”,正是社会宽容使施暴者有恃无恐。

(三)、家庭的私有化和家丑不可外扬的社会形态,形成了社会对家庭暴力的漠视。

“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这个问题上许多受害者都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进行淡化处理。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对暴力的持掩饰和回避态度。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家庭暴力仅仅看成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涉及的是婚姻家庭关系,是当事人私权处分的领域。有关部门也不把家庭伤害案与其他刑事、民事案件同等对待,而将一般的家庭暴力淡化为“家务事”,往往对受害人的投诉处理的相当简单、轻率。因此,家庭暴力虽时有发生,但往往都是就近简单解决。尽管家庭暴力性质比社会上一般暴力恶劣,但它成了相关部门不予介入,惩治过轻的真空地带。这实际上是对施暴者姑息纵容,失去了法律应有的震慑和预防作用。

(四)、社会的介入和公力干预的缺乏,暗中助长了家庭暴力的滋生。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对于家务事,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自己解决。并没有把家庭暴力看作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现在在我国的大多数人心中都认为,家庭暴力只要不造成身体上的伤残或死亡,都是家务事,所以就出现了警察也不愿介入家庭暴力的情况。

我国《婚姻法》第43条规定了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主要是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劝阻、调解,公安机关的制止及行政处罚。第45条规定,家庭暴力、虐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这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虐待家庭成员致人重伤、死亡的除外)。《婚姻法解释

(一)》则同时规定了家庭暴力行为和虐待行为,并明确“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这些规定容易使人感觉虐待罪是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而家庭暴力行为的责任应较虐待罪轻。从而对于偶然发生的严重家庭暴力,任由受害人自己处置,对已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没有追究刑事责任。司法实践中法院在接到受害人的投诉后也往往认为证据不足或情节不够恶劣达不到虐待罪,使得受害者即使主动向司法机关求助,也经常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而如果受害人以故意伤害等其他罪名指控施暴者,也往往会遭遇司法机关冷漠的态度,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思想也存在于司法机关人员的头脑中,在他们看来,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不同于一般人之间的伤害,它还涉及到感情因素,旁人很难判断或者根本无法判断。

三、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对策与构想

家庭暴力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身体权、健康权、人格权、自由权甚至生命权,而这些基本权利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人权。不仅如此,因家庭暴力而引起的自杀、杀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有效防止和禁止家庭暴力,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应该考虑也必须考虑的问题。家庭暴力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个部门和个人能够单独解决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它只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而逐步得到改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我们的政府部门、立法和司法部门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责任。

(一)、首先应制定一部操作性较强的《反家庭暴力法》。

我国现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虽然都有关于禁止家庭暴力的规定,但多数属于原则性、精神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加上社会及受害者本人对家庭暴力行为的宽容和纵容,使人们不足以认识到家庭暴力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我国应尽快构建有关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体系,制定一部《反家庭暴力法》,从各个方面对家庭暴力的相关问题作出规定,比如可以明确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尤其是政府的责任;确定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对暴力案件的管辖、分工、处理程序等;明确追究不履行相关职责的人员的责任,明确举证问题等等。

针对家庭暴力的广泛性和日益严重性,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家庭暴力法。英国于1994年出台了《家庭暴力法》;1995年12月新西兰国会通过了《家庭暴力法案》,全面调整家庭暴力问题;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也通过了《家庭暴力防治法》,从刑事、民事、家事和防治服务多种角度,治理家庭暴力问题。我国目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确实不力,而家庭暴力在我国越来越严重、激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现。我们认为尽快建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在立法上进行完善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体系应当是最好的选择。

(二)、针对现行家庭暴力法律救济途径的不足,应当尽快建立有效的保护令制度。

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了有关家庭暴力的一些救济途径。概括起来有两种:

1、请求离婚。受暴者与施暴者双方如能达成协议,则依照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共同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双方如无法达成协议,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离婚;

2、提起自诉,要求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我国现行《刑法》对家庭暴力中行为人实施家庭暴力行为涉嫌的罪名包括:杀人罪、伤害罪、强奸罪、强制猥亵妇女罪、猥亵儿童罪、侮辱罪、非法拘禁罪、拐卖妇女儿童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遗弃罪等。这些规定包括了家庭暴力行为方式的基本范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伤害行为,长期的暴力行为以及长期的精神伤害,拒绝抚养行为和暴力干涉家庭成员的婚姻自由行为等。但是上述司法救济途径,往往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都是属于事后的救济,而且存在着诸多显而易见的漏洞与缺陷。对正在持续进行、反复出现的家庭暴力问题常常是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保护令制度,以救济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保护令,是指法院所为保护特定人使其免受侵扰、传唤或发现真实之命令或裁判。在家庭暴力案件中,保护令是人民法院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的一种临时性救济措施。依据保护令的规定,针对所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签发保护令的方式,使受害人免受家庭暴力的侵害,保护受害人的安全。

从民事保护令制度的目的、民事保护令的核发及效力等来看,民事保护令具有以下的特征:

1、旨在防治家庭暴力的发生;

2、由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结合个案实际情况决定核发与否;

3、保护令的核发意味着公权力对家庭暴力的介入,改变了传统“法不入家门”的消极做法;

4、民事保护令具有强制力,保护令是由法院按照法定程序而核发的裁判或命令,而非一般的调解书;

5、民事保护令的性质是非诉案件。综上所述,民事保护令是人民法院为家庭暴力受害人依法核发的,旨在防治家庭暴力,保护受害人的一种临时性救济措施。

(三)、建立一整套反家庭暴力,完善、有效的社会综合保障体制。

任何问题单靠法律是无法解决的,还必须有相应的其他配套措施。我们要鼓励和提倡社会力量监督和控告各种家庭暴力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劝阻、制止和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的权利和义务。要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预防和制止婚姻家庭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共同责任。同时,要建立多层次多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居委会等组织的调解作用;强调执法机关及时介入,有效制止的职责;建立类似于国外妇女庇护所性质的社会救助机构,以帮助受害人及时摆脱家庭暴力。其实,面对家庭暴力,全国各个地方的相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相关工作以对其进行有效遏制,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此问题的重视。例如江苏省针对家庭暴力日趋严重的问题,2003年,徐州市妇联、市民政局联合成立了家庭暴力庇护中心。2006年南通市公安局、市妇联联合出台了《反对家庭暴力报警投诉工作规范》,对反对家庭暴力报警投诉的工作职责、制度、原则和程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皋市挂牌成立了28个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122投诉举报站。苏州市妇联在全市开展“零家庭暴力社区”示范点创建活动。常熟市出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要求》,建立了反家庭暴力快速反应机制。以上各个部门的举措说明我们的社会和政府都在真正关注家庭暴力,社会正在形成一股合力用实际行动来反对家庭暴力。

(四)、加强道德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家庭氛围。

媒体、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不能忽视媒体的宣传作用。应该借助舆论的力量,使不道德者受到应有的舆论谴责,倡导良好的婚姻道德风尚,使反对家庭暴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媒体的广泛深入的宣传,扭转许多人以前的错误认识,进而对暴力进行积极抵制。另一方面,对有关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还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通过多种渠道对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妇女进行教育,使他们真正地自立、自尊、自强,认识到并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敢于对家庭暴力说“不”。

参考文献:

1、《公安机关防治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党日红

载《北京人民检察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总第84期)第44—47页

2、《公安机关防治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党日红 曲桂玲 姜虹 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04年9月 第5期 第4—7页

3、《家庭暴力与中国妇女人权的法律保障与完善》 李秀华 冯兆蕙 载《河北法学》 1995年第5期 第1—11页

4、《婚姻、家庭变革中妇女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 》 谭琳 载《中国人口科学》 1994年第6期(总第45期)第54—57页

5、《对家庭暴力的再思考》 张媛 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9月第28卷第4期 第97—99页

6、《关于家庭暴力的法治思考》 曹秀谦

载《政法学刊》 2000年12月 第17卷第4期 第24—28页

7、《家庭暴力问题的社会学探因 》 雷金星

载《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5年2月第26卷第2期 第2—5页

8、《关于家庭暴力的透视与思考》 王明美 郑百灵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篇7

造成电气火灾原因很多。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 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火花或电弧是引发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

1.1 电气设备过热:

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发热、散热不良。

1.2 电火花和电弧:

一般电火花的温度都很高, 特别是电弧, 温度可高达3000℃-6000℃, 因此, 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 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 构成危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电火花和电弧更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2 电气防火安全要求

电气防火安全要求主要为克服电气设备过热和电路引起的火花或电弧而采取的措施。

2.1 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要大于负载的功率;电线的截面积允许电流要大于负载电流;电气设备的绝缘要符合安全要求;电气设备的安装要符合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可卸的接头及活动触头都要接触良好;要加强电气设备的平时维护保修工作。

2.2 照明灯具及附件

灯具完整、无损伤, 附件齐全, 普通灯具有安全认证标志。

2.3 开关、插座:

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有合理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开关、插座、接线盒及其面板等塑料绝缘材料应具有阻燃性能。

2.4 电线、电缆:

按《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GB5023、1-5023、7标准生产的产品应有安全认证标志。常用的BV型绝缘电线的绝缘厚度不小于规定值。

3 预防电气火灾的基本措施

3.1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和导线, 不能使其超负荷运行。

3.2 安装开关、熔断器或架线时, 要避开易燃物或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3.3 保证线路的连接处接触良好, 避免因接触不良产生过热。

3.4 定期检修设备, 防止绝缘损坏等造成短路。

3.5 保证电气设备通风、散热效果好。

3.6 电气火灾的扑救常识。3.6.1电气火灾的特点。电气设备着火后可能仍然带电, 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触电危险。所以, 扑救电气火灾必须根据现场火灾情况, 采取适当的方法, 以保证灭火人员的安全。3.6.2断电灭火。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周围可燃物时, 首先应设法切断电源, 必须注意以下事项:a.处于火灾区的电气设备因受潮或烟熏, 绝缘能力降低, 所以拉开关断电时, 要使用绝缘工具。b.剪断电线时, 不同相电线应错位剪断, 防止线路发生短路。c.应在电源侧的电线支持点附近剪断电线, 防止电线剪断后跌落在地上, 造成电击或短路。d.如果火势已威胁邻近电气设备时, 应迅速拉开相应的开关。3.6.3带电灭火。如果无法及时切断电源, 而需要带电灭火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a.应选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 如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 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带电灭火。b.要保持人及所使用的导电消防器材与带电体之间的足够的安全距离, 扑救人员应带绝缘手套。

4 电气火灾的预防

电气火灾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检查、管理和正确选用保护器件并配套选用安全导线规格是防止电气火灾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下面具体介绍家庭常用断路器与电线的正确选用。

4.1 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

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 (以下简称断路器) 是一种具有过载与短路保护的限流型高分断小型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60HZ, 额定工作电压230V/400V, 额定电流至63A及以下的电路中, 作为线路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 (图1)

工作原理: (图2) 低压断路器的3副主触头串接在被保护的三相主电路中, 由于搭钩钩住弹簧, 使主触头保持闭合状态。当线路正常工作时, 电磁脱扣器中线圈所产生的吸力不能将它的衔铁吸合。

电磁脱扣器:当线路发生短路时, 电磁脱扣器的吸力增加, 将衔铁吸合, 并撞击杠杆, 把搭钩顶上去, 在弹簧的作用下切断主触头, 实现了短路保护。

失压脱扣器:当线路上电压下降或失去电压时, 欠压脱扣器的吸力减小或失去吸力, 衔铁被弹簧拉开, 撞击杠杆, 把搭钩顶开, 切断主触头, 实现了失压保护。

热脱扣器:当线路过载时, 热脱扣器的双金属片受热歪曲, 把搭钩顶开, 切断主触头, 实现了过载保护。

主要技术参数:a.断路器的过电磁脱口特性曲线 (图3-图5) ;b.断路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1) ;c.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特性 (表2) 。

4.2 家庭常用聚氯乙烯绝缘安全导线载流量。

导线的颜色:火线电线颜色一般可选为红, 黄, 绿, 零线一般为选蓝色也可选棕、白、黑色。保护线必选用黄绿双色。 (表3) 。

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设计, 2000年前, 电路设计一般是:进户线4-6 mm2, 照明1.5 mm2, 插座2.5 mm2, 空调4 mm2专线。2000年后, 电路设计一般是:进户线6-10 mm2, 照明2.5 mm2, 插座4mm2, 空调6 mm2专线。 (表4) 。

导线安全载流量根据芯线允许的最高温度, 冷却条件, 敷设条件来确定。一般铜导线安全载流量5-8/mm2, 铝导线安全载流量3-5/mm2。

摘要:电气火灾在火灾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一旦发生火灾可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危害。引起火灾的电气原因已经成为火灾的第一原因, 做好电气火灾防范措施的教育、安全用电科普宣传, 保证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提高人们群众的安全意识, 是作为一名电气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本文简要分析了引起家庭电气火灾的原因, 并提出了家庭用电安全防范措施。

浅析网络暴力的蔓延及治理措施 篇8

(一)网络暴力理论维度的探讨与现状分析

网络暴力这一名词的内涵与外延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其概念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它大致蕴含两方面,一是网络暴力是网民利用网络散布的有一定影响力的言论;二是网络暴力是网民通过公布当事人隐私极大地影响了當事人的生活。网络暴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无须通过对当事人进行现实版的拳打脚踢,它建立在传统的口水战之上,又是对口水战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崛起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国各种时事消息的传播、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使都依赖于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虚拟性、非理性同时也滋生出网络暴力这一现象。

“虐猫事件”真正将人们带入“人肉搜索”时代。人肉搜索像一张网络通缉令,任何违背网民意愿的事件和人物都有可能成为网友的合力追击对象。姜岩死亡博客案和铜须门事件都深受人肉搜索的影响。

(二)网络暴力的特征

网络暴力的虚拟性、匿名性。由于互联网不采用实名制,网民能最大程度隐藏自己的身份,不受现实社会生活羁绊,道德、责任意识下降,易受其他网民激烈言语的吸引。正是这样,网络暴力的实施者就会脱离一般的社会制约,而变的更为暴力。

网络暴力的非理性性。有限理性与机会主义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两大特性。人们处事奉行敌友、善恶的两极化标准。网民以青少年居多,青少年受网络暴力游戏荼毒,容易形成凡事不考虑后果、反叛易盲目和有事不废话就决斗的处事特征,加上青春期躁动的心理,在网络上容易扮演“愤青”角色。

网络暴力的群体化效应与审判性。人类具有天生的脱离群众的恐惧症,根据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如果个人在群体之中发出不一样的意见就会受到孤立,为不被孤立个体往往选择随大众。而且一些网民具有审判瘾,在现实生活中表达的观点无人关注,在虚拟社会中为一雪现实中的耻辱,往往发表最极端最强烈的语言。

二、网络暴力的危害及功能

网络暴力侵犯公民权利,践踏公民尊严。当事人通过发表一些打破道德底线且具攻击性、煽动性的言论践踏人权。王宝强离婚一案当中,网民人肉搜索马蓉的隐私信息,争当最高明的侦查心理学家,无视基本人权。

网络暴力扰乱网络秩序,无视法律规制。网民盲目跟风,对网络事件加以炒作,不按社会规范行事,导致网络秩序混乱不堪。网民对现实生活中对法制行政体制制度的片面刻板印象在网络上消除了后顾之忧就肆无忌惮的发表鼓动性言论,以为在群体的庇佑下可以无法无天,司法公信力的弱化和对政府的不信任性都导致网民试图逾越道德底线,无法法律现象的发生。

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要防范网络暴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又要看到其积极作用。网络是底层群众表达心声的通道。群众对现实生活不满情绪的发泄,是社会进步改革的重要力量。信息化革命时代到来以前,大部分人习惯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官僚腐败现象选择闭口不言,根据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可知,人们是权衡利弊之下进行活动的动物,如果做一件事付出的代价大于他所获得的快乐,人往往会选择逃避。自古以来官官相护,使人畏于强权不敢上访。信息时代反腐检举成本低廉并有极大的安全保障,网络平台的公平性给了个体参与政治生活的机会,有助于将人们从对社会现状无力感解脱出来。公民的正常的利益期待得到满足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和以及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网络暴力治理研究

面对日益突出的网络暴力现象和滞后的政府管理,应推进网络暴力治理在加强顶层设计和增进社会公识中齐头并进。笔者就如何规避网络暴力认为:

(一)发挥道德价值,促进网民自律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讲究教化,不经教育感化,即便列入法律,以国家强制之力予以保障,实际效用也无所发挥之地。根据《著作权法》第33条可知,著作权人一稿多投本属违法行为,可现实生活遵守此规定的人恐寥寥无几。法律明文规定却无人遵守,一则人们架空法律,不利于法律的实施;二则损害了司法公信力,可能会衍生出很多问题。资政议员胡礽泰在道德与法律之争中说,“道德的范围宽,法律的范围窄,法律是国家的制裁,道德是生于人心的。所以关系道德的事,法律并包括不住。”前人所言,于今日网络暴力之事,是具有借鉴意义的。笔者建议应弘扬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播积极健康网络文化,加大网民思想道德教育力度,发挥思想意识的先进作用,促进网民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二)立足技术发展,规范网络运行

网络技术尚不够完善,是网络暴力产生的催化剂。笔者认为,一方面,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意识,增强互联网社会责任感。各大网站仍进行实名制,网站后台运营者应做好登记备案,应对网络暴力事件难以追到幕后黑手这一大问题,但同时也要注意衡平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网络技术研究投入,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过滤不良信息。

(三)加大教育投入,培育健全人格

许多法律意识欠缺的网民可能违法而不自知,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让人们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网络青少年是年龄结构中最无所事事的群体,不被关注,青少年为摆脱现实世界的无助感与无力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游戏暴力的打杀片段又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认为,教育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应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青少年的德育,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对青少年注重心理辅导,使青少年拥有完善、健康的性格。通过个别教育促进集体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利用集体力量来教育个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用文明的公共话语。

四、结语

对待网络暴力现象,我们要客观分析,不能因噎废食。通过对网络暴力现象蔓延的分析进行自我反思,从而净化网络环境,最大程度上发挥网络的使用价值。另外,网络暴力现象是层出不穷的,网络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从宏观微观方面双协调,既要合理规划法律制度、政府政策的顶层设计,又要注重社会道德规范的养成。有效的法律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及规范作用等,通过法律的威慑作用使人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对一个人的思想、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伦理道德教育可以增强网民的认同感以及安定感。

【参考文献】

[1]张义庭.网络舆情的暴力倾向及解决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2(12):87-89.

家庭暴力及预防措施研究doc 篇9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孩子的教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良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睦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通过这次调查,希望了解一下现今家庭教育的情况,收集一些有关信息,从而对现今家庭教育中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调研,了解清楚当中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涉及对象是东莞的有已入学孩子的家庭

2、调查方式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式调查,调查时间为2009年11月,对一些网友进行随机调查

3、调查内容

以《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中列出的各个选项对家长与孩子间日常生活行为的一些常见要点进行调研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根据中国现今的教育实际情况,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大部分家长都偏重关注孩子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问题成为一个家庭中围绕孩子的主要问题,而一些孩子成长的其他要素(例如:品德修养、兴趣)往往被家长较为容易地忽略,而调查也表明,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全面素质配养力度方面还是不足够的,可以从家长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满意度中可以看出来。

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很重要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每天都能够有跟孩子交流的机会,但问题是大部分还是一些日常的闲聊,而基本缺乏其他方面的交流,这个可能跟一些传统家庭观念有关,一些出现在国外的,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在调查中基本没有出现,可以说明,由于社会的观念和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影响,还有有可能存在家庭中交流脱节的问题。

调查中还发现,现今大部分孩子的自觉性还是较高的,一般情况下,孩子放学都会及时回家并自觉地完成作业,但问题表现在一般孩子晚上都要花大部分时间在学习方面,而一些其他活动显得较少参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基本上不参与家务劳动。

2、讨论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家的基础,所以一个富强的国家,必然教育上是很今人满意的,21世纪,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逐渐提升,教育就成为一个必须处理好的大问题。面对日益全球化的方方面面,中国教育,尤其是容易被忽略的家庭教育能否与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接轨,这个还有待我们去作更深入的研究。

虽然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另人满意,但是用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足够面对庞大的人口。所以物质条件的制约必然教育有一定的压制,这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升学压力当中,每个人都希望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名校”,但是面对现今资源还不足以应付需求的时候,只能择优录取,但是单一的选取手段促使孩子学习压力的大大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一纸学习成绩单上,使得全面发展又一次成为一个口号,当其他成长要素与学业进行选择时,学业往往会成为被选的对象,想改善这个问题,必需要各个方面共同进行。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虽然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无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揠苗助长的现象仍普遍可见,各种各样的少年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地兴办,无数正常的孩子被催化成超常孩子。传统的应试教育稳扎稳打,功利主义思想主导着教育领域。体劳教育处于被忽略地位,孩子玩耍的天性被逐渐销蚀掉。这对孩了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我们应当从新的角度思考和认识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各方面之间的关系:体劳教育应当成为孩子教育的基础,而道德等精神教育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一切的知识和各种美德都可在健康的身体和精神中获得;智育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和进行心灵陶冶的手段,知识能推动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并使这种追求不断提高,但绝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全面的素质教育才是我们

希望所看到的,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才是大家所希望看到的。

还要讨论的一个问题是家庭成员间交流的问题,现在就业压力严峻,生计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中长辈的重中之重,一天的工作劳累使得家长们疲倦不堪,回家再面对孩子,已经成为一个无可奈何的麻木。许多家庭教育的资料中显示,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互动,成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家庭教育一个不可划缺的部分,许多家庭教育方式一再强调交流的能力,我们从一些已问题发生问题的家庭教育中了解到,大部分个案中都存在交流不足的问题。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被应用有家庭教育中就显得极为重要,家长定期跟孩子进行一些正式谈话,对孩子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探讨,询问孩子对这些问题的意见,一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解决孩子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其中一个有效手段。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上面提到的显式交流,还有隐式交流,隐式交流主要表现在孩子对家长的无意式学习,这个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占据的比例较大的一部分,这表现在孩子对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无意式模仿。在孩子受家庭教育中,我们必段明确孩子作为整个受教育的主体地位,家长不能主导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家长要做的必须是对孩子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明确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感受,在孩子面对选择时家长必须作为一个辅助的角式提供意见,而不是主导孩子的整个选择过程,这样做才能以适应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明确目的,更好的让主体感受事物。

上一篇:初中新班主任自我介绍下一篇:村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