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科学试卷分析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科学试卷分析(共13篇)

六年级数学科学试卷分析 篇1

一、对试卷的评价:

1、选择现实鲜活的素材。将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有新意的试题,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创设自主选择的平台。试题了选择新的背景材料,又适当改变题目结构的程式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

3.关注数学思考的含量。有些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对学生答题的分析:

1、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好地运用。

2、学生的计算技能较为熟练。在试卷中的求未知数x,用简便方法计算、脱式计算学生的失分率较低。

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应用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具备了一定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一类题的失分率较高。

5、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6、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7、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

8、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我和多位数学教师在一起针对试卷中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深刻反思了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改进措施如下:

三、今后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2、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应试”训练。思维训练就像口算训练一样,要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

3、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4、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科学试卷分析 篇2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成绩统计一览表

二、各题通过率一览表

试题难、易分值情况:容易题97分,97÷120=0.808.中档题15分,15÷120=0.125.难题8分,8÷120=0.067.难度比约为7∶2∶1,试题难易程度偏易.

三、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7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37个,知识覆盖率为48.68%,偏低;授课时数比与各部分分值比基本相当,分值分布合理.

四、统计情况分析

1. 得分率最低的5道题情况剖析.

第27题得分率最低,考查了学生对变换图形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部分学生思维单一,考虑不周导致严重失分.

第8小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思维判断,错误的原因是思维定势导致选错.

第23小题考查学生合并同类项以及去绝对值符号的知识点,开发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及推导技巧,但部分学生因不认真而丢分.

第25题考查绝对值的化简,是第一章的一个难点.一些基础差、反应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完全做对此题,从而丢分.

第26题考核的是在求线段的长度问题中利用不定点分线段成比例出现两种情况的解法,由于部分学生的思维单一,导致只解答一种情况.

2. 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是第27小题、第28小题.

第27小题(2)利用等角观察出其中一角的余角和补角,有的学生考虑不完整,答题不全面.(3)在利用角平分线及两角度数的比求角度时,利用“任意一条射线OD分角”把此题推向了两种情况.分析、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只会考虑出一种情况,所以丢分.

具体分析如下:第27题:如上图,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OC是任意一条射线,射线OD是∠AOC的平分线,射线OE是∠BOC的平分线.若∠AOD=50°,求∠BOE的度数;(1)观察图中是否存在∠COD的补角和余角?若∠BOC=72°存在,直接写出来;(2)若OD变为一条任意的射线,OE变为∠BOD的平分线,且射线OC、OD、OE都在直线AB的同侧,∠COD∶∠COE=7∶1,求∠AOD的度数.

第27小题(2)利用等角观察出其中一角的余角和补角,充分考查互补角和互余角的概念,利用大部分学生缺少深入挖掘知识的意识, 从而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第(3)问在利用角平分线及两角度数的比求角度时把特殊性转换成一般性, 这给这道题增加难度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具体分析:题中把射线OD变为一条任意的射线, 增加它的位置的不确定性,而射线OE的位置又是由OD决定的,所以本题出现了多种情况, 还好本题又给了射线OC、OD、OE都在直线AB的同侧这个条件,这样就使这道题的难度适合现阶段学生做了, 到现在很多能分析出射线OD的位置应该有两个, 一个是在OC的左边,一个是在OC的右边,而具体演算过程中,学生发现当OD在OC右边时,∠COD∶∠COE=7∶1不成立,这时很多学生就会认为只有一种情况了,没有发现当OD在OC的左边时,OE的位置还存在两种情况,从而漏解.我们认为此题的优点在于它层层布局.

通过27题可以看出,对于任意的一个点或射线分别来分线段或角的同一类问题,一定会出现多种情况,学生对图形变换问题掌握得还不够扎实,在今后的练习当中应增加练习量.

第28题(2)中的创新点是购物选店的灵活性,利用两家不同的优惠条件,在“两家合着购买最合算的”是最佳的解答,此题特别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整体性、灵活性.

3. 前后10名学生的成绩状况及对策.(成绩略.)

策略:一个班级的尖子生就是一个团队的领头羊,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适量地增加练习的难度和量数,同时拓展课外训练,积累经验,拔高训练.对后10名的学生,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加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个别指点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对优秀学生要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

五、测试题目分析表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哈尔滨市初中数学学科考试要求》同时兼顾个别版本教材内容.

2. 体现初一学段的灵活性,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同时,体现新课改

的理念,加大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考试对七年级数学实施新的课程目标,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以基础知识为理念.

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从课本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编制试题多样化.

2.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注重理解和应用.

编制试题的重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向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向引导,让所编的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或解方程、解答题等题型,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以本学科的发展为目标,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起点,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题、填空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及提升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4. 编制每套试题要注重科学性、引领性、基础性、综合性、探究性、区分性和适切性.

(1)引领性

依照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编制,并附有学生喜闻乐见而又引人入胜的题目.学生可以在这些方法引领之下,高屋建瓴,深入本质,切中要害,自觉地跨越数学学习中的各个关隘.

(2)科学性

试卷中的任何一道题,其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根本,不能无根据地编制试题.

(3)基础性

编制试题要以课本为主线索,利用好基础知识编制试题.

(4)综合性

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综合.与本学科知识的综合为主编制试题.

(5)探究性

探究性试题是数学试卷中的核心问题,一定要找清探究的内容、知识点,让探究的内容具有实际意义.

(6)区分性

在试题具备一定区分度的条件下,难度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及格为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适切性

面向全体初一年级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特点、不同的数学思维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或解方程、解答题.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

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64℅;中等25℅;难题11℅.比例为:18∶7∶3.

知识覆盖率:教材中总知识点个数为76个,本套试卷考查知识点个数为40个,知识覆盖率为52.63%.

2.注重知识与技能.

提升学生的视知觉功能.由于数学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与空间形式”,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中抽出这些“数与形”,学生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视知觉功能,去辨识、记忆、理解.如“长短、大小、多少、轻重、点、线、面、方向、角度”这些体现着“数与形”的概念,学生通过辨识实际的物体,慢慢体验到它们“数量与形式”的不同,并学会以数学符号来表示它们.

3.注重方法与过程.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试题的评价中明确强调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强化学生对过程、概念、规律及方法的理解与内化.学生只有深刻领会到学习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才能切实领会数学概念的内涵,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标准”也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因此,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领会概念和规律、方法.

逐步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另外,在试卷中也比较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如“三视图的综合利用”、“探索规律”、“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等.这些试题对加强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4.注重情感与价值观.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技术,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更应重视后者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的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造成了一些学生只知书本知识而不会实际应用,思想道德滑坡,不知如何做人,价值取向偏离正常轨道,承受能力差.初一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

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们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初一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四、试卷蓝图

1.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考查主流.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最基本的目标,考试中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比例大,也是考试的重点,和以往的试题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试题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是偏重某项技能的重复训练,更不是在“深挖”上做文章,而是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试题在编制立足于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能力,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学科特点.

例1:已知有一个立体图形由四个相同的小立方体组成.如图1是分别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那么原立体图形可能是图(2)中的.(把下图中正确的立体图形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

点评:“空间与图形”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转化,本题体现了“生活走向数学知识”的教学理念.

2.强化过程和反映规律的考查仍是亮点.

认识首先是粗略的、定性的、直观的,然后才是精确的、定量的、抽象的.例如,当你感觉到“人很多”、“天很热”、“月亮很圆”时,会进而想到“有多少人?”“气温是多少度?”“怎样描述圆?”以及相关的各种问题.学习数学是循序渐进的、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粗略、定性和直观的认识往往是创新和发明的火种.在力求重视知识结论的同时,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从能启发粗略、定性、直观认识的问题说起,通过思考、探究、归纳逐步引导出精确、定量、抽象的认识.

例2: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摆放,若∠BAE=135°17',则∠CAD的度数是__.

点评:通过图形的转动,角度的变化,会存在一个角度等于另外两个角度的和.∠BAE=∠BAD+∠DAE, E∠BAD=90°是一个定量.所以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3.命题的基本思路.

全面坚持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充分发挥考试和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努力克服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的偏向,促进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鼓励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的个性成长;结合哈尔滨市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际,及时了解和正确评价哈尔滨市初中数学教学水平,全面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双向细目表.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开放性试题形式十分活泼,思维深刻,深受广大数学教育的重视.同时也是新型试题中的一大亮点.开放性试题可分为条件性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中,给出部分已知条件和一个完整的结论,据此,填充缺少的条件.当然这些缺少的条件并不是唯一的;结论性开放性试题,已知条件给定,结论没有给出,经过推理,得出若干结论;条件与结论双开放性试题.给出部分已知条件,同时也允许按照一定要求添加若干条件,然后推导出有个性的结论;围绕着开放性试题进行试题编制.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81页概念性试题.

背景材料: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3:请写出一个解为-2的一元一次方程.

点评: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在题目中给出了一个条件,-2是这个方程的解,说明试题的答案不固定、不唯一,也使学生能有自己的开发空间、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知识从单一走向多重性.

2.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探究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些开放性试题从本质上说不是探究性试题,因为它仅仅是从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没有什么思维上的探究性.而探索规律的试题从思维上说,不是仅从表面上观察一下就能得出结论的,需要经历深入的思考过程,因而它属于探索性试题,但不属于开放性试题.探索性试题的特征:一是问题的解决不是按照某个固定的、明确的程序,使用某种技巧就能完成的;二是思考问题的方向不是很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路线不是很清晰的,通常要经历一定的尝试与试验过程.探索性试题,对于培养与考查合理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是非常有益的;对于解决学习策略,获得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是有效的;因此,必须增大主观性试题,尤其增大那些需要学生解释举例、论证的主观性试题,在解答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情况.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7页例题2.

背景材料: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例4: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2小时;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2.5小时.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点评:一般情况下可以认为这艘船往返的路程相等,由此得出:顺流速度、顺流时间、逆流速度、逆流时间的关系.

3.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综合题,就是由几个简单的数学知识组合成一个复杂的数学题.由几个简单的数学知识链结出知识网络,使题目寓几何、代数、三角知识于一体,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及解题方法.这类问题有利于学生的多向思维、全方位联想、综合应用知识、全面检验和评价学生学数学、用数学能力.由此,设计综合性试题的难度、必要性都很重要.

原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91页例题4.

背景材料: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例5:某地区的手机收费有两种方式,用户可任选其一:月租费20元,0.25元/分;月租费25元,0.20元/分.(1)某用户某月打手机x小时,请你写出两种方式下该用户应交付的费用;(2)若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打手机时间为25小时,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算.

点评:用一元一次方程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实际问题列方程转化数学问题(一元一次方程),七年级上册所涉及到的此类内容有: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此题考查了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综合性能力.

4.关于编制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数学试题的编制应当以此为指导,打破传统的命题格局,试题要体现知识的迁移、转化、应用,着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考查,引导教师加强过程教学,试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出数学的实践和运用,体现试题的特点,引导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

例6:如图,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 ON平分∠BOC.(1)∠MON=;(2分)(2)∠AOB=α,∠BOC=β,求∠MON的度数.并从你的求解你能看出什么什么规律吗?

编题的背景:来源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44页、第10小题.

背景材料: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特点.

点评: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OM平分,ON平分在此题中是关键,使图形有规律可探索.

变型:若∠AOB=90°,∠BOC=30°,OD是∠AOC的平分线:求∠AOD的度数.(注:没有图形)此题是期末考试27题的变形题.

点评:在数学中几何问题中,如果没有给出图形的话需认真分析是否有多种情况.

结束语:

六年级数学科学试卷分析 篇3

本次模拟考试是标准参照考试,具有水平考试的性质。考试命题是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并适当渗透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些新理念,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

命题形式体现人文关怀。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我们在数学试题的表达及试卷的编制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如将过去呆板枯燥的选择题、计算题和应用题的试题名,改为用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做试题名。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判断题改为仔细推敲、认真辨析;计算题改为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应用题改为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并且使用了卷首语、卷后语。

命题的内容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追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满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

试题的取材注重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努力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情境化。试题呈现形式力争多样化,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

本套试卷基本上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能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

2004年小学六年级毕业数学试卷

亲爱的小朋友,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即将结束了,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希望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你是最出色的。

一、填空

1.四百八十亿七千零六万写作(),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2.一个数由5个10,4个1,3个0.01和4个0.001组成,这个数是()。

3.2.4时=()时()分;2030千

克=( )吨=( )吨( )千克。

4.5/7的倒数与5的倒数的和是()。

5.8 . 62975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6.数A=2×2×2×3,数B=2×2×3×5,A 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

是()。

7.把120分解质因数是( )。

8.在一张图纸上,用4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9.把7/11、0.63和63.4%这三个数从大到小排列:()。

10.一个两位数,除以7,商和余数都相同。这个两位数最小是(),最大是()。

11.把120本书,按5∶3分给四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分得()本,三年级分得()本。

12.用一张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硬纸剪成一个最大的圆,剪去部分占这张正方形纸的百分之几?列式为()。

二、仔细推敲,认真判断(下面各题对的画“√”,错的画“×”)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2.角的大小与角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比的比值是1/3。()

4.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

5.经检验,120件产品全部合格,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120%。()

6.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三角形是由三条()围成的图形。

A .线段B . 直线C.射线

2.在所学的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最多。

A.长方形B.正方形

C.等边三角形 D.圆

3.用12.56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

4.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天完成,乙队单独做6天完成,两队合作2天后还剩下()未完成。

A.5/6 B. 1/6 C. 1/5

【上面的填空、判断和选择涉及的知识面广,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注意审题,细心计算

1.简便计算。

8.07-2.73-1.274.6×9.8+9.8×4.4+9.8

2.脱式计算。

18÷0.5+0.5×0.3

[56×(3/7-3/8)] ÷(25+75)

3.求未知数x。

x:8=2/3:1/33x-9=36

4.只列出算式或方程,不计算。

(1)10减去35乘以1/7的积,差是多少?

(2)甲数是8.4,比乙数的2/5多1.6,求乙数。(列方程式)

【本题是对数与代数学习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五、操作题

在下面的长方形里,分别以它的两个角的顶点为圆心,以宽为半径画弧(如图所示)。请先测量,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本题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数学学习的方法。】

六、仔细看图,回答问题

下面是北京市2003年5月份每隔5天“非典”疫情新增人数统计表。

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单位:人

05日 10日15日20日 25日 31日

1.北京市5月份“非典”疫情的高峰期是哪一段?

2.从统计图上看,疫情的发展趋势怎么样?你认为哪5天的防治工作搞得好一些?为什么?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统计图表的特征和统计量的意义,以及考查学生分析与绘制统计图表的能力。】

七、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一种收录机,原来每台售价400元,现在每台售价300元。现在比原来每台降价百分之几?

2.学校师生在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共捐款13527元,已知教师和学生捐款钱数的比是2∶25,教师和学生各捐款多少元?

3.王老师到银行存款10000元,年利率是1.98%,扣除利息税20%。一年后取回本息多少元?

4.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内底面直径6分米,高12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5千克,这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千克汽油?

5.运动会时,学校给每位运动员配一个水杯,每只水杯3元。百货大楼打九折;商厦买8只送1只。学校共有120名运动员,请你帮学校算一算到哪家买合算?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篇4

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

一、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比较全面,难易适度,能如实反映出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六年级共有56人参加,其中平均分77.3分、合格率为82.1%、优秀率为71.4%,成绩与制定的质量目标相差甚远,合格率没有达到.试题分析

从卷面看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本技能,通过填空、选择、口算、计算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分数的应用、计算以及知识的灵活应用题。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的“ 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米的七分之四是二分之一米、以及第八小题”有较多学生做错。

2、判断选择题学生较难得到满分。

3、计算方面有很多学生由于粗心无法拿下满分,如把19写成9、没有把结果化成最简分数等原因造成扣分。

4、操作题有些学生在描述聪聪的活动路线时漏了跷跷板一个地方。

5、应用题“第2小题有些学生只算出了已有的号码布,还要做多少张号码布才够用”没有算出来;第4小题有些学生计算错结果,也有少数学生第二步采用了除法而扣分。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本次考试中,学生计算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平时的训练中,强化训练的不够,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是这次考试及格率没有达到目标的主要原因。

2、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抓的不够透彻,不能使学生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的不到位,没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整改措施

1、针对一些学生不能认真仔细审题的问题,只注重数学题目的结果,而忽视了数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审题与分析,今后将加强审题训练,注重数学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听课,在分析题目时充分运用手中的笔进行圈圈划划,更有助于理解题意。

2、针对一些学生对数学概念、意义理解不够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3、针对学生试卷失分的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大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培养他们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4、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在批阅学生作业时,把学生易错的题目进行记录,有利于以后的复习和提高学生的正确率。

5、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李小兰

六年级数学半期考试试卷分析 篇5

这次半期考试题是县统一出题,全班54人参加考试,从成绩来看,100分的有3人,90分以上的15人,60分以下的17人,最低分5分。

从试卷上面分析来看:

第一题,计算;口算题只有少数差生不能独立完成;脱式计算题,做题粗心的同学较多;解方程的题呢,对解方程的依据不够熟练,造成错误的较多;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时,一大部分学生连计算公式都忘记了,而求圆锥的体积又忘记了是1/2还是1/3,这部分12分失分的学生比较多。

第二题,填空题: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读题,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在这道题上失分。

第三题,选择题:大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不够,对自己的答案不能肯定,说明对知识的掌握不过关。

第四题,实践操作题:学生在这道题上做的比较好,全班几乎没有失分。

第五题,解决问题;

1题。求无盖圆柱的表面积时,有部分学生算成有盖的了,还有仍然是记不住公式了,求铁丝的长度就是求圆柱底面的周长,有部分学生没有弄清楚到底是求什么,求容积时学生忘记化单位。

2题,是求圆锥的占地面积就是求圆锥的底面积,求圆锥的体积又忘记了1/3.3题,题要求是用比例解,有部分学生没有看题,用算术方法做了,没有符合要求。

4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好本题,少部分学生把问题看复杂了。

六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 篇6

第一填空题

第2小题第一个空把用去M,误以为是用去而出现错误,第9

4433题不细心看题,单位不统一。第二判断题

第一小题和第五小题出现错误较多

第一小题误认为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只限于分数除法,第5小题是误以为速度比就是时间比而出现错误 第三选择题

第二小题出现错误较多,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

4511因>, 误认为甲数就大于乙数,而出现错误

4511

第四题:计算题

学生在解方程和简便计算失分较多,解方程还有部分同学忘记写“解”字,今后还需加强简便计算的练习。另外,此题打印的效果不好,+、-、×、÷号看不清楚,也是造成十分的原因之一。第五题:画一画

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得分率占91.3%,失分率占8.7%。失分原因是些同学平移出现失误,结果个顶点的位置也就出错了。第六题:看图列式计算

学生得分率占70.3%,失分率占29.7%。第2小题是求单位“1”,学生普遍列错算式。今后需加强分数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七大题

六年级数学科学试卷分析 篇7

关键词:学启练,三步六环节,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一、引言

学校在县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 提出了“学、启、练”的新课改模式, 并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 提出了“学、启、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导入、自学提问、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反馈、拓展迁移”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成功申请并被批准为重庆市级研究课题。下面就本校的数学学科组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启、练”三步六环节主体导学模式应用研究的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二、何为三步六环节:

所谓三步六环节是指在“学、启、练”理论指导下的“情景导入、自学提问、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练习反馈、拓展迁移”课程改革模式。

1.“学”的步骤:这一个步骤包括自学提问和合作探究两个环节,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多项式一节为例:

“自主学习”这个环节就是在引入课堂后, 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 认真阅读教材, 先是粗读, 即对这一节的内容有一个大概轮廓, 并让学生理出这一节讲的什么问题, 以问题的形式罗列出来, 比如:什么叫做多项式?什么叫多项式的次数?什么叫多项式的项?什么叫常数项?这里的多项式与前门学习的单项式有何区别与联系?什么叫整式?学生讲这些问题提出后, 再让学生细读并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小组内可互相讨论, 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教师可在旁边提供一些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合作探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自学的过程, 并且是学生精读教材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同学们一起互相学习的过程。合作探究包括两个同学讨论 (对学) 和小组讨论 (群学) 两个环节。这个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的步骤。这个步骤包括情景导入和精讲点拨两个环节, 即启发思考的过程。

“情景导入”非常关键, 一节课学生是否有激情, 就要看教师怎样开头。比如本节课可以先让学生回头看看章首问题, 并与上节课的单项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同时还可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让学生感受到除了单项式, 还有几个单项式之和的情况,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精讲点拨”是指教师的讲评和点拨要到位。过去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怕讲少了或者没有讲透, 学生没有听懂, 做不来题。现代的教学法是教师不能满堂灌, 只能是精讲。教师要做到“三讲”和“三不讲”, 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点, 并着重讲考点。三不讲是指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懂的不讲, 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懂的不讲。在本节课中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必须要讲, 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必须让学生弄清楚。

3.“练”的步骤。这个步骤包括练习反馈和拓展迁移两个环节。

这个过程就是为了练习知识点和考点, 练习重点和难点。也是为了检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个过程要精, 并且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而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 避免多而杂的倾向, 特别要注意不要那些简单重复的内容。也不要那些深、难、怪、偏题, 要求少而精。

通过练习反馈这个环节, 教师才知道学生“学”的情况和教师精讲点拨的情况, 及时地做出修正和补充, 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时时注意发现问题, 也先搞一些小小的测试。但测试时, 题不能太多, 要能及时地发现问题。

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采集知识又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达到迁移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要做适当的拓展延伸。

但要注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不是知识深度的拓展而是知识广度的延伸, 如数学发展史方面的延伸, 如陈景润、华罗庚、苏步青等数学家的成长故事, 既可以延伸学生的数学知识,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列方程解应用题、函数问题、几何图形、统计等就是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问题去的生动的例子。

三、“学、启、练”三步六环节主体导学模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 备课上下真功夫, 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1.有效备课要求教学目标明晰、具体、精确, 传统备课中常用了解、掌握、理解等动词描述教学目标, 学生因太抽象而不知所措。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课标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达到怎样的“度”, 需要准确了解, 并能准确的用行为动词去表达它。备课时应尽量用“知道”、“说出”、“会解”等这样的行为动词。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 真正的吃透学生,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 现代社会中, 孩子的信息渠道已经不再单一, 已经有了一定的积淀,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 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高度的热情”, 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 而在于求知热情,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远高于对知识的追求。

3.有效备课要求吃透教材并有效利用教材, 还要“再度开发”教材。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 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必须给予重视, 充分利用教材, 进行教学设计。但是, 再优秀的教材, 不一定适合于每个学校、每个班、每个学生, 但传统教材中, 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 教材重难点, 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 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 对教材的处理是最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水平”的。

(二)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 学生跃跃欲试, 争先恐后要求回答, 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 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 抽答面要广, 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 在适当的时候, 可以适当增加提问的难度, 但难度不可过高, 教师可以相应引导。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并且难度有一定的梯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的价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在教材中找出标准答案的问题是常见的。有效提问要求教师尽可能多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让问题提有所用, 有学习价值。这些问题的设计,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 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 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 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 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三) 精讲点拨, 有效讲授

1.有效讲授首先要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讲授首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创设情境;方法二是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创设情境, 老师们都注重, 但是不能花费的时间太多, 要求在1-2分钟就完成。时间多了,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学习。

在传统的讲授中, 教师只有讲到重难点内容时, 才会提醒一下。但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 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 却抓不住核心内容, 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进行中和结束时给学生指明学习的重难点。

3.有效讲授要求保持一定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 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 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 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到记住, 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4.有效讲授要求控制教学过渡。当教师在改变话题, 活动时出现的教学过渡, 教师应保证过渡有条理、简洁, 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与过渡有关的材料。

5.课堂小结, 回顾学习目标。回顾学习目标,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学生实现了学习目标时, 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可以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新华社.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2010.07.29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六年级数学试卷分析下 篇8

苏翠霞

此次数学试卷从整体来看,此次试卷稍微偏难,试题量大,注重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尤其是学生对理解能力的培养),学生第一次参加区电脑阅卷,经验少、书写差,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现就此次考试做一下分析:

一、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共有37个学生参加,平均分48分,及格率24%,优秀率2.6%,最高分85分,最低3分,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二、存在问题分析:

1.个别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对于基本的概念知识点公式理解不够深刻,不能灵活运用,出现较多问题。

2.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还不够,非常粗心。题目会抄错;简单口算也会计算错;算完结果会抄错;一些简便运算的运算定律特征不清楚,不能较好运用等等。

3.个别学生对于数学图形公式理解不到位掌握不扎实,也有计算习惯差出错。

4.个别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对给出的信息不能较好的选择利用,进而解决问题。

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今后工作目标是:

1、立足教材。认真钻研教材,从生活数学做起,努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把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重视过程,培养能力。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问题,设计解决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多做多练,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灵活的把知识转化成技能。

3、加强基础,强化习惯。经常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给学生解题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不定时地进行检测、评估、矫正。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审题、估算、验算、检验方法等。

六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9

《铺地面》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个单元的内容,对于面积的含义学生较难于理解,并且很容易和周长弄混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所要学习的是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三个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三个面积单位对学生来讲,还是比较熟悉的,它们之间的进率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得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画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是1平方分米里面有100个1平方厘米,从而总结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之后平方米和平方分米的进率,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进率也是100。在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由于这两个面积单位太大了,但是为了能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从而便于学生理解。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形式,体现了合作精神。练习有由浅入深,结合身边的事物,体现新课标精神,学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在生活中实践应用。这样就可以水到渠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本节课,直观操作和活动的方式来代替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篇10

一、基本情况.本次数学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共有69人,平均分为90.4分,满分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11%,99至90的有38人, 占总人数的55%,达到优秀的人数共有60人,优秀率为85%,合格率为100%。

二、试卷命题特点:

1、选择现实鲜活的素材。

将一些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改编成有新意的试题,引发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创设自主选择的平台。

试题了选择新的背景材料,又适当改变题目结构的程式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例如第八道题

3.关注数学思考的含量。

有些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既运用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试卷分析

1、主要成绩。

从卷面来看,有以下几点成绩值得肯定:

(1)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较好地运用。

比如:第二大题的选择题(1)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刚完成一组投球练习,投进38个球,投失12个球。计算命中率的计算公式是()

这道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为100%,这道题的正确率之所以为100%,是因为在教学类似这样的教学内容时,数学组的老师的教案设计能够做到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为学生创设一些学习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百分率的计算时,教师就创设了一个投球比赛的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评选冠军小队,然后让学生阐述理由,由于全体学生的充分参与,理由回答得非常充分,冠军小队的产生应该用“投进的球数÷投球总数”,再把计算的结果,转化成百分数,可见,通过教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本节课的新的知识要点,同时也为教师顺利上好新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再如:教学《购物中的百分数》问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去商场超市观察访问,商家促销商品的手段,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践活动,也分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类似的这样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从这里还可以看出,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易于理解,因此掌握较好。

再如:第七大题求阴影部分的面积。这道题的错误率仅为2%。

这道题是求梯形的面积,学生都能利用已知条件半径,求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从而正确算出梯形的面积。从这道题可以反映出学生利用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

(2)学生的计算技能较为熟练。

在试卷中的求未知数X,用简便方法计算、脱式计算学生的失分率较低,其中求未知数X一个班的失分率仅为5.1%,这充分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对学生计算基本功抓的比较实,比较到位。在平日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做到在讲新课的前5分钟进行基本计算、口算、巧算的训练,然后学校定期进行口算竞赛,比赛方法是在5分钟内完成60道基本计算,100分的被评为口算状元。正是由于平时这样的训练,因此,学生的计算能力在这次考试中发挥出了较好的水平。再如: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第2小题,20× + +10÷13这道题不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运算,需要把10÷13进行转化,这道题和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的题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在这次考试中只有2人出错,这充分说明,教师在简便运算和复习简便运算时,充分运用变式练习,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运用较好。

(3)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应用题中基本的数量关系。

从这次毕业试卷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具备了一定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这次数学毕业的卷面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知道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量与率的对应关系是学生掌握的一个难点,但是从卷面上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应用题的第一、二、三题就是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生对于数量关系分析得比较好,失分率较低。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一类题的失分率较高。

例1 填空的第(10)把一张面积是50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四张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再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厘米。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空间间现象能力。可是这道题的错误率达到了77%,错误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12.5另外一种是25,分析以上两种错题答案,原因有以下两点(1)在监考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把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但是学生却找不拼成的长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较弱。(2)不动手的学生在草稿纸上运用画图的方法进行分析,但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不够,把总面积÷4=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把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当成了长方形的长。可见学生数与形的结合能力较弱。

例2 填空的第(12)一根圆锥体铜坯,体积是7立方分米,把它从高的三分之一处截去上面的小圆锥,剩下的部分装在一个圆柱形盒中,这个盒子的容积最小是()立方分米。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学生的错因上分析,大多数学生不能综合地运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多数学生不理解题意,剩下的体积与一个圆柱形盒子的容积之间的关系怎样?因此,从学生大量的错误答案中可以分析得出,学生对于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

例3第八大题的(4)下图是承德露露集团生产的罐装杏仁露,若将这样的6罐装入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塑料袋中,长宽高各多少?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能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题的能力,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个别学生没有找到圆柱体的高、直径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因此,错题的人数较多。

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养成

1.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计算时顾此失彼,面对众多信息时理不清头绪。

2.对题中提供的原始材料、情境、信息,不能耐心解读、全面观察并选择有用信息帮助解决问题。

3.卷面中还是免不了有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目等我们俗称的低级错误。可见平时的作业习惯、读题习惯、验证习惯等影响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不是临考时想控制就能控制的,需要数学教师一贯的关注,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持之以恒的培养。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我和多位数学教师在一起针对试卷中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深刻反思了我们平时的教学行为改进措施如下:

(1)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课标”中提到“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课标”中也提到“应避免繁杂的运算”,但是基本训练还要坚持,计算还应该达到一定的速度。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要经常地、有计划地坚持训练。

(2)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应试”训练。

思维训练就像口算训练一样,要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因为现行教材中的题目都比较简单,难度较小,学生遇到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转变教学观念,用足,用活教学资源,做到数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数学化。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一定会感觉到生动有趣。这样做可以有利于学生(至少是一部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3)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比如“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问题”,让学生知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固然很重要;但是让学生经历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就更为重要。试卷填空题中的第12小题失分率最高,是77%;值得我们深思!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就必须让学生经历发现这一规律的过程。

(4)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课标”中多处提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周玉仁教授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儿童学习数学的本质是一种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数学,而这恰恰就是我们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不难,难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第八大题的(4)下图是承德露露集团生产的罐装杏仁露,若将这样的6罐装入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塑料袋中,长宽高各多少?这样的问题在平日的教学中是被我们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活动我们开展的还不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还有待于加强。

(5)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要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发展。

这些学生可以说是“学习有困难”的。造成他们“学习有困难”的原因很多,但是不管什么原因,他们既然在我们的班级中学习,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更多地关注他们,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篇11

一、试题特点

这次小学六年级数学检测试题,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内容,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检测试题覆盖知识面大,特别是对新教材新增加的知识概念,如中位数、众数、负数、可能性、打折、位置与方向、观察物体等进行了考查,注重基础知识,重视应用能力,难易适度,题量适当。试题内容比较丰富,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试题,有检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试题,还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试题。试题内容编排图文结合,生动活泼。试题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对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答题情况简析

1、计算题(18分)

这部分试题包括求未知数X、简便方法计算、递等式计算内容。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计算准确率较高,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能正确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未知数X的值,对四则运算的算理、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掌握得比较好。但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算理不清。如有的学生将17.68÷5.2算为3.04;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算理理解不深透所致2无法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2)运算法则掌握不牢固错误多。(3)感知粗略,思维不精细。如有的学生把“-”看成“+”,所有这些问题,反映了还有一些学生的计算技能、技巧不够熟练,对一些运算定律还未理解和掌握,缺乏良好的学习心理等现象。

2、概念题(30分)

这部分试题包括填空、判断和选择题三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填空题(20分)。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还是掌握得比较好,而且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概念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思维不精细,遗忘快。如将137000000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时,有的学生漏写“亿”(2)概念意义理解不透彻。(3)数学推理能力弱。对于填空题第7题,部分学生无法根据“长方形的纸中剪一个最大的半圆”

这一关系,推理求出圆的半径,进而求出圆的面积。所有这些问题,反映了一些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理解不透、不深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等现象。

(2)选择题(4分)。这里主要涉及比、圆柱体、可能性及一些基本数学概念,从答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得较好,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有:①有的学生观察不精细,缺乏认真的学习品质,出现了“把5克糖放入20克水中,糖与糖水之比是1:4”的失误。②有的学生没有深入理解可能性的意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薄弱,导致第3题的可能性判断失误。

3、操作实践题(7分)

这部分试题包括画对称轴、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比例尺的应用、位置与方向、画平行线等内容。从答题情况看,这部分内容的得分率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对以上数学概念掌握得比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有的学生未能按要求正确地将图形进行旋转。②有的学生不能根据图示进行测量推算,正确求出比例尺。③有的学生不能根据提示确定电信大楼所在位置。这些问题,反映了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待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欠缺所致。

4、解决问题(33分)

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试题呈现形式多样化,除了文字式外,还有对话式、表格式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常见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地进行解答,对于求平均数问题、路程问题、打折问题及应用比例知识进行解答等数学问题的解决完成得较好,但仍存在以下明显的问题:①概念理解偏差,推理失误。②数量关系不清晰,导致错误,所以弄清数量关系;③数学应用意识薄弱,不能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特点,灵活地运用数学进行思考解答。④计算不熟练,计算结果出错。是关于求圆柱表面积与体积的数学问题,许多学生能正确列式,但由于数据较大,计算过程繁杂,难以求得正确得数,造成失误。这些问题,反映了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一些数量关系未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的现象。

三、教学建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实加强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等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从这次质检试卷中可以看出,还有一些学生的其本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知识缺漏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儿童特有的认识规律,根据“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借助想象,建立表象——观察比较,抽象概念——多样运用,深化概念”的认知序,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法则,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辨析,帮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梳理、形成概念网络结构,促进数学概念系统化。

2、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从这次质检试卷分析,还有一些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差错,主要原因是口算不熟练,算理不明确,算法未掌握。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计算教学与训练,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要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动手实践、教师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算理,做到重点突出,每课一得,人人过关。二要注意口算、估算和笔算相结合,切实三者的有机整合。三要注意口算训练经常化,训练形式多样化,力求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口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对于特殊数值的口算,要让学生达到熟练甚至脱口而出的程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给学习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质检中,学生解决问题的失误反映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薄弱,解决问题能力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思考、分析问题无从下手,不会处理有关信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重新审视解决问题教学。新教材将传统应用题分散于计算教学中,旨在打破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机械化模式化教学,但并非意味着可以忽略解决问题教学。教学中,仅让学生会解答是不够的,要重视引导学生参与过信息的组合、筛选,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要强化数学思维过程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建构;要通过精心设置富有挑战性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②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数学教学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汲取传统教学的精华,借助图示、演示等引导学生利用分析法、综合法,培养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将知识学活,达到举一反

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分析 篇12

一、试卷分析

本卷有五大题,总分100分,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应用五部分,主要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该卷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内容丰富,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灵活性大,注重了基础性和实践性的相互统一,也注重了学生的计算,应用等方面能力的考查。试卷在打印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把“大豆”写成了“菜籽”,0.83多了一个循环点,其它都很好。

二、考情分析

本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年级平均分为59.05分,年级及格率为50.6℅,年级达优率为15.4℅。

三、考生答卷情况分析

从试卷得分情况来看,填空题第3、7、8、10、11、12,判断第1、2、4,选择第3、5,计算中简便计算与文字题,应用第3、4、5、6、失分率较高。这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概念(如倒数、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等掌握得不牢固,运算能力没有过关,解决问题能力欠佳,主要反映在: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18分=()秒,学生对单位之间的换算分不清,第3题()× = ÷()=()-= +(),此题比较灵活,但有许多学生不理解,导致出错,第7题一根绳子长 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 米。第()次用去的多。这道题有单位和和无单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第11题反映出学生对“比的知识”这块内容掌握得不好,第12题考查了对质数,倒数的概念不清,判断题第1题,这类题目学生还是不能理解。选择题第5题,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理解不到位。

2、计算能力还需要加强,尤其是能运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对一些运算定律掌握不牢,在教学中应注意,尤其是乘法分配率,学生容易混淆,不会灵活运用。文字题的题意学生也难理解,都导致失分严重。

3、实践与应用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不会找单位“ 1”,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分数除法应用题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乘,什么用除。在工程问题,以及按比例分配这类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不清,审题不透彻,导致错误。

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卷面不整洁,字迹潦草,计算粗心,审题马虎,出现漏题现象。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强化知识的运用和延伸。让学生牢固掌握有关概念、公式、法则,让学生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在做题时要说题目的算理,明确计算方法,能口算的就一定要口算,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运算。

4、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果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双基”,能否正确解题,而忽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严重失误。学生答题字迹潦草,格式混乱,审题不认真,计算不细心,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做事浮躁,责任意识淡薄。本次测试学生的过失性失分相当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成绩。所以,要让学生做到上课认真听,作业按时完成、消化。

5、加强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师在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解答问题、弥补课堂缺陷的课外教学方式。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六年级数学科学试卷分析 篇13

一、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检测平均分只有75.9分,反映了本班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两极分化较严重,35.48%的学生数学素养较好,都能在90分以上。本班优生16人,优生率51.61%;有7人在60-80之间占22.58%;而19.35%的学生不及格,并且有19.35%的学生成绩在30分左右,最低分21分;平均分就难提高上去。优等生成绩不完美,总有差错,最高分99分,说明学生的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系统处理数学知识的能力尚未建立。

二、学困生分析

本班的学困生已成现实,难以改变,因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在不行,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和耐心去精心辅导,所以尽可能让他们理解简单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切实掌握。12.9%的学生基本不具备学数学的能力和方法了,只能靠模仿做几道简单的习题。18.0%的学生思维水平不是特别高,相对于优等生来说理解会慢点,不够灵活,但耐心讲解,他们也能掌握好,这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挽救的。

三、卷面分析

本次检测较以往,有如下改变:一是解决问题的比重适度降低,几乎涵盖了本册重点知识,分值只占25%;二是口算题量增加,强化了口算能力的重要性;三是注重了知识习得过程的考查,如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强化了过程的重要性。四是

注重知识的全面理解。如选择题的第1、5小题,都是理解性较强的题,需要学生深入思考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四、试题具体分析

1、学生答卷整体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开看,还算可以。每个大题的答题率都在60——70%之间,只有解决问题的第2个题目,在44.8%不大理想。而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习题正确率在100%,难能可贵。其余较好的有文字题的第2小题,让学生用方程解答,刚好有复习到。本次的解决问题比上学期要好,答题率都在70%左右,有关计算的习题也算可以,都在75%左右。答题情况较弱的是填空题、选择题、问题解决等这些认知水平较高、需一定解决能力的习题。

2、失分原因:一是知识点记忆不深刻,如最小的合数;二是转化意识不强;三是理解不到位逆向思维能力不强,不会合理选择方法;

四、分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能力不是很强,学生基本已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但往往由于粗心结果错误较多,对简便方法掌握不够,原因在于不能先观察数据特点进行合理计算;

五、是解方程的能力不强,尤其是稍复杂的方程,学生还没有与乘法分配率进行联系;

六、是文字阅读能力较差,不能正确找到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尤其是分数除法问题;

七、是有关长方体棱长的数量掌握和圆周长的理解不到位,缺乏作图、线段图能力。

3、今后教学要加强:一是知识形成的展开过程,更加重视直观教学;要加强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点的落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数学知识的能力,讲究策略和方法。二是更加突出计算能力的教学,找准机

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安排一定的计算练习,形成较强的计算方法;突出乘法分配率的教学,尤其是方程;三是平时教学也要适度增加一些文字形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四是加强知识的综合性,教会学生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扎实地理解有关概念。五是加强数量分析的理解,帮助学生正确找到习题中的数量关系,最大可能让学生自主作出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今后教学措施和方法:

1、抓两头并进,促中间层发展。学困生已成为本班的现实问题,一时也难以改变。只能在新知教学时让这部分学生切实掌握好一些简单知识,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尖子生还不是很全面,今后要融入拓展性习题,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敏度,当然首先要夯实基础,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中间层的学生只能靠耐心,多伸援助之手,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详细讲解要点,帮助他们掌握好每节课的知识点,这样才不至于他们掉进学困生的队伍,使他们稳定在七八十分左右。

2、注重数学知识的过程演绎。在备课时,我们要形成整体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系统知识体系,落实各个知识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开展思维训练,一定要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习得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体系,建构系统知识。如圆面积的推导过程,我们只注重面积的推导,而没有去挖掘周长的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可见,备课缺乏系统观,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演绎过程的思维价值,进行系统教学。

3、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尤其是学困生,教学不能浮在知识表层,一定要深挖,体现思想。

4、教学要有深度。从本次检测来看,平时的教学基本在知识点上螺旋进行,而没有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建构解题模型,切实掌握好策略和方法。

5、教学更讲究学习方法和策略。遇到不同类型的习题,让学生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解题能力,最终建立解题模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2年3月1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

质量分析

(2011-2012学年)

赵屯小学

田忠璜

上一篇: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暂行办法下一篇:七五普法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