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共13篇)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 篇1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创新的关键和前提在于()创新: √A 行动

B 观念

C 规则

D习惯

正确答案: B

2.没有学习就没有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是: √A 企业规模

B 员工文化层次

C 突破旧模式的能力

D 企业盈利能力

正确答案: C

3.管理者的创新主要有三要素,其中不包括的是: √A 构思概念

B 选择素材

C 表现手法

D 改变观念

正确答案: D

4.在创新的工具中,不是以普通大众的创新为切入点的理论是:A 拼图理论

B 魔岛理论

C 巴列托法则√

D 新语言

正确答案: 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创新形式的是: √

A 发明创造

B 组合C 改变用途

D 借鉴

正确答案: D

6.创新主要有六个可行的方法,其中不包括的是: √

A 生活经验法

B 文字符号法

C 改变方式法

D 同质异化法

正确答案: C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妨碍管理者创新的绊脚石的是: √

A 协同主义

B 个人主义

C 直线主义

D 叛逆心理

正确答案: B

8.在实际工作中,产品创新的技术主要有六个,其中不包括的是:

A 挑选

B 取代

C 去处√

D 强调

正确答案: A

9.关于企业创新的领域,表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将原有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进行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是企业变革与流程再造创新企业文化

正确答案: C

10.制定蓝海战略需要检讨多种问题,其中不包括: √

A

B

C

D 本行业成功的因素中,不适用的因素减少到低于同行业标准规定的因素应该重新整合的因素应该被创造出来的因素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11.管理者要想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亮点,就应该创造蓝海战略。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2.在创新领域中,“拼图理论”的创新产品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巴列托法则”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3.管理者一旦发现创新带来的众多负面影响,就应该停止步伐,另寻出路。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4.管理者的创新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思维和观察事物方式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此种说法: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变形分为改变观念和改变用途。此种说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 篇2

城市中部分的企业与群众进行水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 加之城镇污水的管网不完善, 生态环境的监管不到位, 大量的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生活污水直排, 导致部分的江河水库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于上述现象, 需要水利管理部门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争取各级财政投入资金进行水利管理, 同时抓好安全管理, 运用科学发展观, 通过水利技术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利信息管理等水利科技的创新手段, 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应当抓好法制管理, 根据现有的法律规章制度, 做到依法管理, 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抓好经营管理, 充分地利用水土资源、水利工程等优势, 大力开展多种经营, 以提升经济效益。此外, 还应坚持以水为本, 协调好水利工程的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确保水利科技创新, 使之为提升水利管理能力提供帮助。

2 水利管理中的水利技术创新运用

2.1 借助水利信息化技术提升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信息化技术提供的防汛预案, 有助于水利管理, 当前, 水利信息化技术面临的瓶颈是无法对行政领导供应行政决策服务, 要解决这一瓶颈, 需要将防汛预案加入到水利信息化系统当中, 并提供洪水预警。在实际的应用当中, 这一系统能够在洪水达到一定预警级别的时候, 给予相对应的预警方案, 行政管理领导人员可依据这一预警方案, 及时制定相关调度决策。这一系统还能够进行放洪量及其对下游带来的影响进行模拟, 为行政领导进行决策提供相关参考。系统运用过程中, 可使用掌上GIS资讯系统满足快捷性。掌上GIS资讯系统可使用智能手机运行, 从而享受手机的无线电话、发短信、电话簿等功能。掌上GIS资讯系统还具备查阅行业资料、空间定位、实时的信息浏览查询、电子地图等功能。GIS资讯系统能够为水利管理提供及时、充分的水利信息, 便于及时、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2.2 运用RTK技术

RTK是为实时动态测量, 对其而言, 和GPS技术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差分解算, 不同的是实时的差分计算。水利工程对于RTK技术的应用, 加之计算机普及, 使得传统的作业模式获得革新, 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之前的快速静态、静态、动态测量, 都需要进行事后的解算方能获得厘米级精度, 而RTK能够在野外实时的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测量, 采用的是载波相位的动态实时差分法, 是GPS应用重大的里程碑, 为地形测图, 工程放样, 各种各样的控制测量带来新曙光, 极大地提升了外业作业的效率。较之于GPS技术, RTK技术优势明显, 高精度的GPS测量需采取载波相位观测值, RTK则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而进行的实时的动态技术定位, 能实时提供测站点在指定的坐标系当中三维定位的结果, 且达到厘米级的精度。RTK的作业模式中, 基准站能够通过数据链将观测值与测站坐标的信息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通过数据链而接收来自于基准站的数据, 同时采集GPS的观测数据, 并且在系统内组成了差分观测值以实时处理, 给出的是厘米级的定位结果, 前后使用的时间不超过1s。

水利工程如何利用RTK技术是个重要话题。传统上, 进行工程控制测量、大地测量时采取的是导线网、三角网方法, 这类方法耗时长, 并且要求点间通视, 精度分布不匀。因外业时不知精度, 需要采用GPS静态测量、伪动态、快速静态等方法。因整个外业测设过程当中无法实时明确定位精度, 如果进行内业处理时发现精度和要求不符, 需要返测, 工作量大。采取RTK控制测量, 能实时明确定位精度和观测质量, 作业效率大大提升。

RTK技术还能够应用在地形测图中。传统上进行地形图测量时, 需要在所测区设置图根控制点, 并在控制点上搭架好全站仪或者经纬仪, 以配合小平板的测图。整个过程需要2~3个操作人员, 且在拼图时如发现精度和要求不符就必须返测。采用RTK技术只需要1个人负责背着仪器到需要测量的地貌碎部点停留2s前后, 同时输入特征编码, 后通过手簿实时职校点位精度。整个区域测完之后, 可使用专业软件接口将所要求的地形图输出。RTK只需1个人操作, 不需要点间通视, 工作效率高, 且测量过程不受地形、天气、通视等条件的小指, 断面测量的操作简单, 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

3 结语

水利是经济发展之命脉, 水利管理有着较为复杂的系统, 不是单独存在的一个工程。水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水利工程才能产生更大效益。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先进的技术进行水利管理, 使得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同时, 各个水利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 采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水利管理方式进行作业。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各项研究工作, 对于水利工程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与总结, 将相关技术运用到其中, 不断地探索水利工作, 从而为农业发展、城镇环境优化打好基础, 提供保障。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量逐步变小, 农业人口和地方政府多注重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意识十分薄弱, 导致农村水利工程的污染现象呈现“点多、面广、污染源复杂”的特点。进行水利科技创新, 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 改善农村的水环境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3

一、豐富想象,营造环境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有想象力的参与。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通过选择题型,精心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的求异心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求异即坚持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要求标准答案,正确结论,似乎是一种定式,要想让学生打破常规,敢于求异,就应该少限制,少规定,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经常这样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因为只有营造出创新思维的环境氛围,学生才有可能萌发求异心理,并形成一种意识倾向。

例如,在教学练习题“利民小学六年级有240人,已经达到体育锻炼标准的占7/8”,而达标的3/5是女生,达标的女生占六年级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时,有的学生的解法是240×■×■÷240,有的学生的解法是7/8×3/5,此时我一一表示赞同,然后再进行循循诱导,此种方法使这个学生开动了脑筋,而且启发了班上其他同学多,激发了学生的求异心理,发展了创新思维。在课堂上我们还要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条条大路通罗马”“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求变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就是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样性。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信息交流。创新教育课堂信息交流需要由单向性向多向性发展,学生可以眼、耳、口、鼻、舌多种感官接受信息,也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网络等反馈信息。

二、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

创新思维是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别出心裁地提出新颖的解题方法,这是思维独创性的表现,虽然说小学生的独创性只是处于底层次阶段,但它却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地思考问题。如,解答“某修路队修一段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70天完成,现在实际只用了50天就全部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多少米”?按常规解法列式为60×70÷50-60=24(米),而有一个学生则另有想法,认为只要用60×20÷50=24(米),我对后一种想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赞扬了孩子的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保护和激励孩子们的创造欲,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多么重要。另外,要使学生学会提问,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甚至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并记录下来。一开始由于学生水平不高,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甚至与课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应该注意引导,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

2.针对题目质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解题,目的性强,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3.引导学生课后质疑

学生带着问题解决问题时,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目标,真正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一堂课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质疑的质量。如“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由敢提问题,渐渐地就会提问题了。

三、拓宽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直觉思维

创造需要广博的知识。很难想象,一个空洞的头脑怎能进行创新?众所周知,“创造往往来自灵感”,知识是哺育灵感的乳汁,灵感又表现为直觉。可见,发展直觉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另一重要方式。

有史以来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不同程度地源于直觉思维,数学知识也是一样的。如,教学“有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库的粮食是乙仓库的1.5倍,如果从甲仓库运给乙仓库8吨粮食,两仓库粮食正好一样多,甲、乙两仓库各多少吨粮食?”时,刚开始很多学生对这道题束手无策,只有几个学生依靠直觉把分析思维进行扩大,根据“从甲仓库运给乙仓库8吨粮食,两仓库正好一样多”中知道甲仓库比乙仓库多16吨,就可求出乙仓库的粮食是16÷(1.5-1)=32(吨),那么甲仓库的粮食是32×1.5=48(吨)。

因为直觉猜想是一种灵感实现的思维,有时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表达出现断层现象,这时我就用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帮助学生进行推理,以验证其直觉猜想的正确性。

事实上,任何一个大脑正常的人都蕴藏着创造潜能。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创造性和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篇4

教育具有传承性,又具有创新性。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实施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教师本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因素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呢?

一、教师要学会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

教师的教育创新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凭一腔热情可做到的,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掌握的知识越丰富,知识结构越合理,就越能观察和发现新问题,越能适应教育创新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仅需要一般的教育科学知识,而且需要系统的方法论知识。同时要注意不断了解现代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手段,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为教育创新服务。因此,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教师本身要学会学习,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扩展教育视野,以满足教育创新的要求。

二、教师要加强教育科研,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

教育科研能力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又超越和升华于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断反思和探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论;其次,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待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及时研究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再次,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研究,把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来,用实践的结果再去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研究。通过“课堂”这所“实验室”,能及时把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付诸实践,并能及时反馈信息,检验研究成果;最后,及时总结研究中的得失,归纳出符合规律性的东西,并把它推广运用。这种教育科研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创新的过程,是一种用教育科研带动教育创新的过程。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案,从整体思路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创新,它包括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安排教育教学内容、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环节。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教师事先要有个整体规划,对每一个环节要进行创新设计,从而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都独具匠心,充满着创新的火花。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把教材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地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个性特征,灵活运用各种适当的教育方法,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因材施教。绝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照本宣科。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需要进行创新,要把教材内容创新性地进行“拆分”,然后再根据需要重新“组合”,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使“上课”成为孩子们的“享受”。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点拨、讲授、讨论等多种形式,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内心需求出发,忘我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进程中来。由此可见,设计一个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不仅能使教师的已有知识经验得到综合运用,更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教师要善于从整体设计教育教学方案中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从课堂教学上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使教学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启发式、情景式等,即

使采用语音室、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目的也只是为了方便教师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需要。教育创新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如何创造性地将已

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去。

五、教师要创新问题情境,从问题情境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设计,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究的强烈热情,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先要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氛围。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运用提问、操作、演示或实验等方法来创新问题情境。这种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这样,通过创新问题情境,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六、教师要创新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成了课堂的中心,主宰了整个课堂。教师不仅决定教学内容、方法,还决定了考试内容、方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消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精神被扼杀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产生出创新的激情,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在实施教育创新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营造积极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积极讨论;教师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要有宽容和开放的心态,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导航者。同时,我们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生动活泼地进行思考,从中培养、发展自己的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只有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教师要创新评价方法,从科学评价中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实施教育创新,我们要改革评价方法,使其更科学、更全面,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创新思维,要善于对学生课堂创新学习做出激励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使用具有表扬性质的言语,如“做的不错”“你有进步了”“你真棒”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样才能鼓励学生不断努力创新。这种评价方法的改变,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创新作文能力 篇5

摘 要: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如何进行作文创新呢?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 写作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对传统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打破了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的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那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要怎样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如何进行作文创新呢?

一、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虽然学生都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因此,从七年级开始,学生就要致力于提高对作文的兴趣,从“要我写”变“我要写”。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是说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者。许多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虚拟的事物来进行,但能力的获得,特别是一些实践能力的获得,虚拟的事物就很难完成了。它需要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比如我们可以把集体主义以知识的形式教给学生,却不能保证他会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关心他人和实际中按照所教的去做。写作文也一样,即使我们教给了学生一些所谓的写作技巧,但那些血肉,那些思想却要学生自己通过亲生体会去完成。

二、结合阅读,提高模仿

近些年来,关于考场作文的模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对此所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然而不管是赞同也好,反对也好,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从模仿到创造,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语文的学习是从范例教学开始,然后实施创造教育。著明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开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大凡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有一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模仿得好,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离不开模仿的。初中作文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语言的模仿,结构的模仿,表现手法的模仿等几方面入手。

三、说真话,诉真情

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新表达。学生作文,要做到“我以我手写我心”,说真话、诉真情。只有说真话、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四、选材创新,独辟蹊径

庸俗、平淡是作文之大忌。同学写老师,总是离不开备课到深夜,病了还要坚持为学生上课,走家访等,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以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要想获得高分,必须要独辟蹊径,选材新颖。人们的生活,是有个性的,要善于从生活素材中,看到别人见不到的东西,挑选、提炼出那些新鲜、感人的材料,那写出的作文,才会令人耳目一新。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的爱子之心是老话题,但作者选取了新的表现角度,采用特写的方法,突出表现父亲的几次背影,就写得十分成功。

五、构思求新,打破旧模式

不同体裁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我们要敢于打破惯常的思路模式,在结构上求新。

《荔枝蜜》的作者对蜜蜂的态度,先由否定到肯定,直至赞美,先前的否定正是为了最终的赞美。

六、语言求新,做到语言自我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指语言要准确、具体、形象、生动,大胆创新。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准确、具体、形象、生动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一篇作文通篇都文采飞扬是很难做到的。一段或者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个别句子表达,句式多样灵活,长短结合,整散相间,不同语气的句子交替使用,就能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此外,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都会给文章增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语言自我,既要用自己的话来写。如若你在文中整段引用别人所写的精美句子,这些语句正好我们的老师了如指掌,其后果不言而喻。

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篇6

音乐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些束缚,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初中阶段音乐注意稳定性呈现提高的趋势。在初一到初二的过渡时期,提高较为显著。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音乐的想象是听觉表象同视觉表象的转换过程,我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

象空间。如以幻想为前提,用”图画”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实施联想,发现音乐美;或运用丰富的联想编故事、创情节,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或在”律动”中,体验音乐;或在”趣味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或创造性地玩打击乐器,感受乐器带来的喜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管弦乐由多种乐器演奏、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

音乐想象是在音乐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通过记忆储存积累的许多声音表象,经过音乐思维产生新的音乐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不仅可以通过标题音乐进行想象,还可以找一些无标题音乐,如视唱、各种练习曲,使学生提高音乐技能的同时发展想象力,另在学习歌曲或欣赏音乐之前让学生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内涵,说出歌曲的情绪,或借助画面、道具想象音乐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这些都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办法。让生活的感悟先

走进音乐,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思维的过程主要是打破与重新优化建构。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时,常常提问,这首曲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风格怎,音色、力度、速度,一连串的问题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审问式的方法,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往往因为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使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而影响课堂效率。同时学生的思维无形中受到限制,往往跟着教师的思维走,学生的天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现今的教育氛围里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创造行为抱有偏见,这种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能力,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而现代教育理念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欢乐,才能真正学好音乐。观念转变

了,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了。教师将教育的意图变成学生自身求知的需要,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就要有强烈的创新求知欲,尽量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教师必须确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的积极性。遵循规律,全面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表现欲同想象力一样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幼儿时期,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大多数孩子都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羞涩、难为情

阻碍了学生的表现欲,因此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表现内容、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当然,课堂教学提供给学生的表演舞台是十分有限的,但有多少学生的自信不是通过这小小的舞台展示后建立起来的。作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歌声、舒展优美的舞姿、高雅端庄的气质带动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崇尚美、追求美、表现美;教师要用真挚的情感、激励的话语感染不善表现的学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他所表现的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轻松、自然的表现自己。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表现空间,成立合唱团、话剧文学社。定期的特长展示、文艺汇演、艺术节活动都是提供学生展示能力、增强信心、提高表现力的绝好机会。培养学生表现力还需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听多看各种演出、音乐会、电视晚会,注意观察,深刻体会艺术家演绎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精华,了解音乐内涵,正确表现音乐。

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创作时机、激发学生扑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空间。如学习歌曲《鼓浪屿之波》,为了快速记忆歌词,让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结果很多学生不仅运用了联想还运用了肢体语言帮助记忆,我抓住契机,干脆让学生演双簧,连说带演,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歌曲、歌词的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扑捉灵感的重要手段。

音乐教师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创新的快乐。如在表现作品时,学

生可用舞蹈、打击乐器伴奏,也可用诗歌、故事、绘画等表现形式,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

试论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7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尤其是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 数学成绩的高低与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是否浓厚是息息相关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内驱力。兴趣产生于思维, 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知识来自于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出示恰如其分有兴趣的的问题,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书来做好课前预习, 在课上学习, 课后复习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够得着”, 让学生因兴趣而学, 经过思考并提出新质疑, 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就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 积极探索, 大胆猜想, 寻找规律, 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成果是思维能力提高的产物, 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这种产物的产量而且要重视这种产物的质量。

例如:已知关于x的函数的图象与x轴总有交点, 求m的取值范围。

说明:对这一道题的解法, 大多数同学都想当然地把该函数认定为二次函数, 解为△>0且m+6≠0, 得m≤5/9且m≠-6。实际上, 当m+6=0, 即m=-6时, 函数为一次函数y=-14x-5, 显然与x轴有一个交点。这样, 通过错解辨析, 自我评价解题思路的过程, 从错误的解题思路中吸取教训, 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辩误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应该充分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对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满好奇, 从而来学习这种图形结合的新方法, 体会数学图形给学生带来的感觉,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把实际生活中美的图形联系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 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 使学生产生共鸣, 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鼓励创新并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 学生思维活跃, 见解独到, 但往往会偏离教师的原定教案。此时教师要审时度势,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不能批评指责, 而要点拨启发,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要得到的不仅是知识上的启迪, 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当学生有新颖的解题方法时, 教师要多加鼓励, 因为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利用已有的知识, 从不同方向, 不同角度, 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让学生保持这种状态, 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创造的快乐, 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才会展开想象的翅膀, 发挥创新的潜能, 做到敢说敢做, 不断创新。如果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只有这样才行”的训斥声中, 他们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就会被束缚, 创新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更是无从谈起。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选择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开拓学生的个性化意识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对于每个问题的研究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和思考。例如几何证明前的分析, 可以先请学生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想、这么做的道理。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 才能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正向正迁移和负向正迁移, 才能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潜能。

3 创设机会并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景, 注重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提供运用数学知识、掌握创新思维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无处不在、创新魅力无穷。

例如:在讲授勾股定理时, 可以创设这样一道题:带一根长木棍放在教室门口, 在不把木棍放倒的情况下让学生把木棍拿进教室, 并讨论在不放倒的情况下从门外最长能拿进多长的木棍, 由此引出勾股定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的探索过程中了解定理是如何形成, 如何归纳出来的, 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主动性, 而不同的方式方法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拓展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角度,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也对自己发现、归纳的定理理解得更深刻, 更透彻, 应用得更灵活、更自如。

总之,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放在教学的第一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当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在教学中必须要循序渐进, 长期坚持。同时, 教师要在教学不断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取长补短, 才能有所作为。

摘要: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近几年来试题、中考题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粗浅认识。

浅析如何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篇8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造;发展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创造性的能力,一个人的人创新能力,是指能产生符合某种目标、新颖而具有社会或个人坐标产物的能力,是创新主体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智力及智能的统一和综合。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势在必行。

一、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现代社会已进入创新时代。可以说不创新则停顿,不创新则衰退,这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因此不断地探索新办法,总结新经验,为实现新的目标而创造必要的条件。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新任务、新机制、新环境向人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是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尽快培养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当务之急。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开拓前进,才能战胜困难,进一步发展自己。

二、如何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

創新能力直接来源于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是创新行为的前提。创新做为人类知识生产的原动力,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基本素质,体现了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掌握创新的思想和方法,切实重视实践性环节,以便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知识与创新能力虽然不存在线性关系,但是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却决定着创新的水平。

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必须树立创新理念、提高创新素质、树立创新导向、优化创新环境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大力解放思想,树立创新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前提。当前,一些人之所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追根溯源,还是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培养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大力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念。

二是改进教育培训,提高创新素质。

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的,也可以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来增强创新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形成学习的风气,努力改进培训方式,充实培训内容,建立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开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努力提高综合创新素质。

三是完善创新机制,树立创新导向。

要不断完善鼓励创新的机制,促使那些有创新思路、有创新本事、有创新方法、有创新业绩的人才脱颖而出。要树立创新导向,把创新人才的工作情况、创新实效作为人才考核的重要内容,使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鲜明个性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四是营造社会,优化创新环境。

中华文化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党也勇于创新和关于创新,每一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发展,都是在开拓精神和创新思想指引下实现的。必须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深厚氛围,让一切有利于增强创造力、凝聚力的创新理念得到尊重、创新举措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使崇尚创新、追求创新成为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动。

三、培养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手段

一是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有感知、发现、构建问题的能力,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有效感知、发现与确认是创新过程中求解问题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很多时候,对于问题的正确感知,有效确认比精心设计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更为重要,因为用一个设计精妙的方案去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比用某种存在缺陷的方案去解决一个正确的问题要大的多。要时时观察、处处留心积累。在实践工作中选题,在确认了创新的问题后就应转入创新解题阶段。

二是进行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是由自己有意识地去想去做一些事情,激发自己的创造兴趣与热情,引发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积极地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潜意识,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自我激励可以激发自己认真思考、提高效率、藐视困难、乐观地看待人生。基本形式:积极的自我暗示;粉碎借口,创造环境;常检讨自我;严格进行自我训练;进行自我奖励。

三是追求卓越,不断创新。

追求卓越是指导创新者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坚持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品质。只有在观念上和行动上都坚持追求卓越,才能把创新活动推向成功,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讲认真,是追求卓越必备的品质,要做到如下几点:注重点滴;倍加努力;追求完美;有坚定的信仰;远大的抱负;要有精神信念;要有强烈的自信心。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 篇9

素养

【摘 要】通用技术课程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技术创新的能力。采取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那何为技术素养呢?技术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完整的技术知识结构,熟练的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强烈的探究精神,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富于建设性的批判和创造力。

【关键词】通用技术;技术素养;创新、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精心设计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课前导入,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大门。

1.设计教学情境导入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如:在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时,我拿两款不同的手机走进教室,让学生们来选择并说明理由,学生们兴趣高昂,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顺势引入课题,一下把学生情绪带动起来,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体会到技术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用视频导入

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一节“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时,首先给学生展示“几个有关技术发明的故事”视频,同学们很认真地看,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进而归纳总结优秀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激情

大家知道,任何课程都有相同的特征:学生如果不愿意学习,教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但是,一旦这门课程有了考试的支撑,无论多枯燥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我们教师想要达到的要求。可是通用技术课没有高考支撑,学生不学怎么办?这是每一位任课老师担心的问题。我认为吸引学生学习,教师的教法很重要,评价方式也很重要。而这门课程内容又偏重于技术思想与方法,似乎让人感觉到是一门无聊的课程,如果照本宣科,有可能影响学生对“通用技术”系列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在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判断是否具备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要求学生针对具体情况详细列出设计要求,考虑得越周到越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三、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用技术就是要一门培养高中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课程。如果在上课时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就会显得空洞,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这毕竟是一门技术类课程,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都要有所应用,然针对这个现象,我们更应该在这个方面加大培养和练习的力度。

例如在安装双联开关、单相电度表接线时,学生对照电路图安装完,调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故障。这时我就帮助引导他们从电路原理、元件安装、调试方法等方面来分析。哪些原因会产生这种现象的故障,又有哪些原因会产生那种现象的故障。而在这些原因中有可能是电器类故障,也有可能是机械类故障,有些故障甚至可以用数学、物理的知识来分析。注意筛选,最终找到问题的根源。在这过程中,学生们的各方面知识得到了贯穿,让他们觉得以前孤立单一的学科知识块其实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对世界的整体认知感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模式要灵活多变,要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变成灵活的知识,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变成无限的探索时间,把平淡无奇的知识变成探索奥秘的翅膀。高中生正处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能力、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鼓励多想象、探索、营造出一种民主、活跃、热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共同建构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劲射勇气,有限地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针对高中生自我意识太强,不善于沟通交流这个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采用分组的形式,5、6人一组。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讨论、分工、研究等形式加强组员之间彼此的沟通、交流、合作。在活动时间完成后,各组通过项目作品介绍,交流表现,心得体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估等方式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使学生养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善于聆听他人意见的合作品质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 篇10

高职教育如何依托市场经济提高创新能力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高职院校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担负起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办好职业教育,就要抓住创新这一时代发展赋予的我国职业教育的精髓.

作 者:武军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4刊 名:丝绸之路英文刊名:SILK ROAD年,卷(期):“”(12)分类号:G712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创新能力 市场经济

如何提高物理创新能力 篇11

关键词:优化课堂 培养能力

由于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

一、巧用实验激趣,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实验最能引起学生都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最好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教师的适度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构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由被动手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得出结论。实践证明,这样一方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把部分验证性试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和善于创新的精神,既探求科学的精神。验证性实验一般是在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根据已知的理论,对一些现象的存在、原因或规律检验其是否正确而设计的实验,它在实验目的、方法、原理方面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在物理教学中尝试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思想上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二、引导自行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设凝激趣、指导探究、启发思维、评价总结、应用迁移”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科学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方面作了一些初步尝试。

1设疑激趣,提出假说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制造“悬念”放手让学生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紧紧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多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课伊始,对学生说;‘咱们用塑料瓶和硬币做一个游戏’请讲游戏规则后,学生们怀着好奇心开始玩,不久就听说学生惊喜地叫道“呀,硬币跳起来了!”“还‘扑扑地’发出声音呢!”“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呢?”’我不失时机地问:“你认为是怎么回事?”提出一个开放的发展思维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对这个问题做出了种种假设;可能是水槽中的热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朔料瓶受热膨胀将硬币顶起来了;可能是瓶内的空气将它顶起来了;可能是硬币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要往外跑,所以把硬币顶起来了-----。发展思维是创造活动的起点,这一学习活动,既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又能形成下面探究学习的动机。

2指导探索,丰富感知

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创新,就必须放手让他们自己实践,勇于探索。如何保证学生能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呢?在于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在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某种关系。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些实验材料:烧杯、带直(弯)玻璃管的胶塞,红墨水、漏斗、乒乓球。让学生熟悉这些材料后,根据思考提纲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准备的这些材料紧紧围绕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主题,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各个组都设计出了比较理想的方案。“行虽微而旨趣远”,是学生创造精神的表现。

3启发思维,讨论探究

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加工事实,进行思维加工。

整理事实,以说促思

学生获得的感性事实是比较混乱的,缺乏条理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把各自收集到

的事实以及对事实的看法进行相互交流,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研究事实,发展思维

在学生整理事实时,教师见机提出问题,挑起矛盾,巧妙地促使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将讨论的中心置于学生之中,使学生结合自己和别人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归纳、甚至争论,从而找出其中的规律。如在《弹力》一课教学中,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后,一个学生答:“我发现皮筋、弹簧----橡皮泥有弹性,木块----没有弹性。”三个同学同时反驳:“不对,橡皮泥没有弹性,”我适时引导:“说说你们的理由。”学生立刻说:“橡皮泥虽然能捏扁、搓长,但松手后它还是扁的、长的,不能再变成原样。”-----这样,学生在不同意见的发表与争论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科学结论,这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同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4评价总结,归纳达标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得到了信息与思维的结果,教师对小组和个体的整个学习活动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将假说上升到结论、规律。

5应用迁移,释疑解难

用科学的过程也是进行创性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以达到扩展所学知识,发展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内能》教学中这样设计:(1)解释:(a)游戏中硬币跳舞现象。(b)为什么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c)铁轨之间为什么要留有空隙?(d)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冬季绷得比较紧,夏季比较松?(2)处理:(a)踩瘪的乒乓球怎么能鼓起来?(b)怎样将塑料管迅速套在铁棒上?

总的看来,在探究式五环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 篇12

当今, 电视新闻节目成为传播党和国家政策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电视新闻节目由于采用平民化的风格, 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但不可否认的是, 电视新闻内容上虽然丰富了, 但在形式上依旧存在模式化、人云亦云的情况, 严重阻碍了电视新闻的进一步发展。这就对电视新闻编导提出了较高要求, 要求新闻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以此来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

二、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过分追求新闻的政治性。传播党的方针政策, 关心国家大事本是电视新闻义不容辞的职责, 很多观众也非常希望了解当今政治, 但其更关心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时事新闻, 若电视新闻编辑过分追求对政治的偏爱, 会使大家失去对电视新闻的热情。尤其对于那些大话、空话的政治性口号类、不能带来实质性内容的新闻, 大家更是唯恐避之不及。过分追求政治性还体现在, 很多电视新闻中会议新闻过多, 把开会当作头等大事, 这无疑也是观众所反感的。

(2) 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不够。新闻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 可以说, 及时、准确是新闻的生命。大多数电视台的新闻编辑都能及时捕捉最新发生的事件, 能够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尤其是中央电视台, 依靠其强大的编辑、记者团队, 能够把最新的时事第一时间编排出来并播出, 甚至能够在节目中插播最新情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上, 很多地方卫视以及再下一级的电视台, 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不但新闻的意识不够, 资源也非常有限, 新闻播出的时间也相对较少, 这都影响了电视新闻的时效性。

(3) 编排上不够创新。电视新闻若要在娱乐大行其道的电视节目中留住更多的观众, 除了新闻本身的内容外, 还要在节目的编排上下功夫, 也就是要从形式上吸引观众。传统的电视新闻编排是国内 (地方政府) 会议、几条励志 (感人) 的人物事迹、简短的国际新闻, 虽说内容涵盖较为全面, 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模式, 难免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不利于电视新闻的发展。

三、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的途径

(1) 提高新闻编辑的自身素质。电视新闻对编辑的要求相对较高, 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文字编辑能力外, 还要具有在短时间内捕捉新闻的敏锐性。电视新闻编辑要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例如, 标题导语的制作、新闻语言的运用, 以及一定的审美能力, 要有新闻的敏感度, 能够及时捕捉、发掘新闻价值的能力。此外, 新闻编辑还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电视新闻的影响力较大, 若编辑不能坚守职业道德, 编辑出虚假的, 甚至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新闻事件, 将会给党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害。良好的职业操守是电视新闻媒体人最基本的遵循。

(2) 创新电视新闻策划观念。电视新闻的主要价值是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及时报道能够给予人们精神力量的事件, 从而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但不是说国家的政策就必须是以会议的形式表达出来, 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不是靠几句优美的句子就能展示出来。电视新闻的策划水平要提升, 转变观念是关键。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创新:一是减少会议以及理论性较强的新闻, 这些都是观众不喜欢看的内容, 不但会感觉枯燥, 而且与普通观众的心理距离较远。二是多增加热点新闻, 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新闻。例如, 央视的《新闻1+1》和《朝闻天下》、江苏的《南京零距离》就因关注热点和百姓生活, 受到普遍欢迎。对于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而言, 一定不能脱离地方特色。

(3) 创新电视新闻编排形式。现在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内容上及时、有用, 更要追求新闻形式的新鲜感。电视新闻要想吸引和留住更多观众, 必须不断创新编排形式, 以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这就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创新:一是可以改变新闻的播出次序。把百姓生活放在前面, 这样能够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 也可以让观众感觉百姓受到了重视, 从心底产生自豪感, 从而会更积极地关注新闻。二是可以适当改变一些新闻的严肃形式, 运用观众喜欢的、轻松幽默的语调来传播新闻, 让观众在捧腹、唏嘘中产生深刻的思索。这样既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又能给观众以知识和经验教训。

(4) 指导记者的采访工作。电视新闻编辑要想创作出观众喜欢的高质量新闻节目, 除了要发挥自身能力外, 还要有丰富的、优质的新闻素材, 这是创作的基础。获得新闻素材必须要一线记者做好采访工作。这时, 新闻编辑要对记者的采访工作进行指导:一是指导记者的采访方向。根据自己新闻栏目的需要, 明确采访的内容, 使之更有针对性, 这样采访的内容, 编辑在使用时也能更加符合自己栏目的需要。二是指导记者采访工作技巧。例如, 对于一些时间非常有限情况下的采访, 就要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这需要编辑慢慢给记者传授技巧。当然, 有时候若有特定任务的采访, 编辑和记者可以共同商定采访内容。

(5) 勇于创造自己的新闻品牌。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有众多的栏目, 这些栏目有的成为一个电视台金牌主打栏目。例如, 《东方时空》。但也有众多的电视新闻节目, 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由于“经营不善”而消失在电视荧屏上, 只能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作为电视新闻编辑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 要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创设属于自己特色的品牌栏目。一些地方电视台一味模仿上级电视台的特点。例如, 央视有《焦点访谈》, 它也做过某某访谈之类的节目, 把一些无关痛痒、称不上新闻的内容搬到荧屏上。这不是新闻节目得以生存的有效办法, 人云亦云的模仿最终会拖累自己。

四、结语

电视新闻的存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要想提高电视新闻质量, 新闻编辑必须要勇于突破传统, 紧跟时代潮流和观众需求, 从指导记者采访, 到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编排上不断创新, 直至打造属于自己的新闻王牌节目, 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创新力 篇13

同时,日趋复杂的犯罪逐渐增多,大批涉黑、涉恶、涉暴、涉抢、涉毒的集团犯罪分子和利用高科技手段犯罪的犯罪分子纷纷落网、投入监狱。监狱如何与时俱进,提高其管理水平,推动监狱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保驾护航呢?笔者就此课题展开了如下思考。

一、创新是提高监狱管理水平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促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监狱管理水平,关键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一)适应形势,更新观念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决不能因循守旧,而应适时洞悉社会发展的各种变化,把握形势、顺应发展、扩大视野、更新观念、立足长远,确定监狱管理的新战略。1.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执行管理和监督职能。在新形势下,监狱必须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执法、文明管理的原则,牢固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执法工作标准。依法治监,稳健推行狱务公开机制,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和监督,充分展现现代化文明行刑新理念。2.强化安全和质量意识,提高改造罪犯质量。重视安全和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因此,监狱应当进一步认清“确保监管安全前提下提高改造质量”,在社会综合治理和确保社会稳定中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并把它提升到人民满意的高度。3.提高整体素质,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监狱民警是监狱工作的主体,搞好监狱民警队伍建设在执法、安全、改造质量三大管理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所以,引导全体干警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监狱民警的个人素质、业务素质,打造出一支素质优秀、业务过硬的监狱民警队伍是提高监狱工作社会价值的强有力保证。4.树立“人本生产管理”新理念,优化劳动改造手段。目前,监狱生产受论文的标准格式其固有条件局限已经退缩到劳动密集型和劳务加工型产业的状况,那么,要想发展监狱经济,只有运用现代科学文明的手段促进生产管理。强化监狱生产的物质载体功能和优化劳动改造手段,进而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监狱生产和强化劳动改造罪犯的规律,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实施“人本生产管理”。

(二)应对挑战,创新体制长期以来,监狱内部组织管理体制一直沿袭职能等级制,即横向按业务划分设置了各个职能部门,纵向自上而下构成了监狱领导———职能部门和监区———分监区三个管理层次,职能部门对各监区实施业务线性垂直管理。这种组织管理体制曾经历史性地为监狱管理作出了贡献,但在新形势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其模式更是必须予以更新。由于没有一个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制,我们对一些影响安全和改造质量的监狱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和控制,因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分工有余,整合不足,往往存在不易发现的漏洞,使监狱各项工作在罪犯改造质量上所起的作用呈分散的状态,综合作用力不足。必须结合实际,从组织管理体制上解决管理无力、不顺畅的问题。

1.在对原有业务流程和业务部门重新整合的基础上,在监狱、监区、分监区建立三级安全、改造质量管理组织机构。从组织形式和组织管理体制上提高监狱工作的整合性,提升安全管理、改造质量管理的地位,使之成为监狱的主业管理,成为贯穿监狱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活动全程的主线管理,成为覆盖全部因素的全监狱性质的大系统管理。进而形成大安全、大教育管理体系,把影响安全稳定和改造质量的各个因素全部纳入到管理的范畴。

2.完善监狱工作运行机制。在形成横向分工明确、岗责清晰,纵向业务归口管理、条块结合共同管理格局的基础上,建立起大安全、大教育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建立并落实三级定期排查、分析研究制度,对影响安全和改造质量的各个要素包括狱情、犯情、敌情以及监狱各项业务工作运行情况,采取系统问题系统管理、动态问题动态管理的方法,定期研究解决,使大

安全、大教育管理在监狱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

(三)激发活力,创新机制监狱内部组织缺乏活力、创新不足是当前制约监狱工作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促使干警完成由“要我干”到“我要干、要干好、成习惯”的转变。为此,深化监狱内部工作的改革,要围绕激发干警的潜质、激活组织的活力开展,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我们可以从创新监督考核机制做起,即没有不受监督的人,也没有不受监督的事,没有监督考核则没有约束激励,也就没有对制度的严格执行。根据监狱工作实际,监狱要使监督考核机制发挥有效的激励约束作用,应从四个方面予以创新:1.创新监督考核的组织形式。把监区工作与职能部门挂钩,把职能部门及其他业务部门都置于监狱监督考核下,形成全员、全方位的监督考核机制,既可以消除人们的不平衡心理,又有助于调动科室、监区的积极性,促进科室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服务,促使监区加强自身整改工作。

2.创新监督考核的思路。单纯监督考核工作过程会使监狱工作步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而单纯考核工作结果又会使实现监狱工作目标失去坚实的基础保障。如果按照既重过程更重结果的基本思路以监督考核制度执行情况为核心,以监督考核各项基础业务工作为基础,以考核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为重点,则可以推动监狱整体工作扎实稳健向前发展。3.创新监督考核的方法。考核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应停留在记录痕迹层面上,而应透过记录痕迹,着力考察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或“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考核他们执行制度的情况,如此才能保证监督考核工作求真务实,富有实效。4.创新考核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是形成监督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的精髓。只有把各种奖惩确立在监督考核的基础上,以监督考核结果,特别是“德”、“绩”情况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奖惩机制,才能调动起人和组织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监狱内部各个组织朝着自律型组织转变,促使每一个组织成员朝着“我要干,要干好,成习惯”转变。

二、实现监狱管理创新要引入现代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一)运用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IS09000系列管理手段创新监狱改造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对产品质量的全员、全过程管理,实施覆盖全部因素的质量管理,而IS09000系列管理手段则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更重视产品质量的先期保证和预防,强调以建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来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这一观点非常适应当前监狱提高改造质量的需要。我们把这一科学先进的管理手段运用于监狱改造质量管理领域,通过制定程序文件和岗位工作标准, 论文的标准格式对狱内相关的各个岗位及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规划、改造和整合,定期监督检查和考核,由此建立起全方位的改造质量保证体系。这一新举措,可以使新的改造质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质上得到确立,大教育观念从抽象理论表述转化为提高改造质量的实践活动,进而能提升改造质量管理的运作水平,提高监管改造罪犯的综合作用力。

(二)运用现代科学先进创新方法,激发监狱民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监管改造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狱情、犯情、敌情,仅靠制度、岗位工作标准来规范监狱民警的工作行为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创造地开展工作。但在传统的监狱管理模式下,监狱工作创新是监狱管理者的事,广大基层管理者和基层监狱民警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

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应当做到以下三点:1.确立“人人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的新理念,实行制度化的全员参与管理。建立这一管理新体制,其目的旨在把全体监狱民警推到参与管理的主体地位,只有监狱民警增强了主体意识,他们才能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在这一管理机制中,广大监狱民警虽然是下属,但他们最熟知一线工作具体情况,对完善管理,消除不良管理也最具有发言权。领导者的职责就是要保障他们参与管理的主体地位,并为他们参与管理做好引导工作。2.创建学习研究型组织。学习研究的本身就是在激发

和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在这一组织中,领导者的职责不再是发号施令,而是消除障碍、创造条件,为广大监狱民警拥有知识和智力、解决难题提供广阔的空间,引导组织成员通过学习研究增强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3.搭建成才“平台”,创建成才“通道”。监狱应当看到,在广大监狱民警中蕴涵着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因为他们是当代社会中的人、集体中的人、现实中的人,他们的心理需求结构,除了注重物质待遇外,还格外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没有什么比在工作和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取得工作成就更让人感到满意了。如果监狱在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实施正确引导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岗位评优等活动,为他们创建更多成才的“通道”和“平台”,就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这里,搭建“平台”、创建“通道”的过程就是建立创新机制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在激发和培养广大监狱民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变少数人创新为多数人共同创新。

(三)学习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创新监狱管理技术在传统的监狱管理中,信息传递环节多,效率低,无系统是其一大弊端,迟到的、杂乱的、片段的信息不能为监狱实施系统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也是监狱管理缺少科学性的一个原因。当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监狱实现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把这一科学先进的技术引入监狱管理领域,用以创新监狱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上一篇: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方式分析论文下一篇:高等数学期末总复习总结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