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共5篇)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至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大众化:教育的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
民主化:两方面含义。一是涉及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另一层含义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上。社会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与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社会价值为取向的。个人本位:主张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是以教育的个人价值为取向的。
院系调整: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教育改革始于1952年秋。即改造文理工医农学科齐全的综合大学为文理综合大学,设置其它科类的单科和多科学院,且以单科学院为主。社区学院:
《莫雷尔法案》/赠地学院:1862年国会通过“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历史上称之为“赠地学院”,后来大多数成为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为美国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自学法:是学习者通过独立学习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其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院校研究:是把现代管理科学和高等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高等学校管理,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一门学科和一个实践领域。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课程:即“教学内容和进程体系”,是空间(内容)与时间(进程)的统一。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狭义课程是指计划课程,也称为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目前在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种课程。
隐性课程:计划课程外的非计划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包含学生在计划的教学内容之外,通过课外活动,校园文化,人际关系等各种渠道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大科学:
集权与分权: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学术责任:
二、简答题
1.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答: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有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②推进科学技术发展;③服务社会发展需要。2.欧洲中世纪大学有何特点?
答:行会性、自制性、国际性和宗教性
3.简述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教育目的即是对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预期结果的规定。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含义的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的具体规定。4.简述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答: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的发展和完善。
在现有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一致又相矛盾,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日趋走向统一。
(1)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两者在互动中发展,使每个个人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2)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矛盾性。等社会历史条件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就会产生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发展机会和发展取向上的矛盾。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产生于一定得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6.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5)区域因素 7.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异同?
8.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是现代大学的三项职能、①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大学所特有,而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所不可替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把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②科学研究时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科研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创造新知识,二是有利于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三是获得应用研究成果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强调培养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使命,并不是否认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③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职能的延伸。大学职能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延伸出一项新的社会职能,并给与特别强调,对于推动大学从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职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3.优化大学课程结构应处理好哪些关系? 答:
(一)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1)两类课程皆应重视而不可偏废(2)两类课程应以专业教育课程为主;
(二)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三)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
(四)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 1.应以理论学习为主 2.在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同时,必须使学生不断积累与扩大实践经验;
(五)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六)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七)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
(八)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14.简述更新大学教学内容可采取哪些途径?
答:1.讲授内容的更新2.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充新知识3.教材的更新
16.你如何认识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
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①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教法和学法有机联系不可分割,不能孤立的考虑教法和学法。)②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大学教学方法与科学方法虽各有特殊性,但却有本质的联系。大学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以学为住,学习和发现逐步结合的过程。)③大学教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是教学形态的科学方法,是科学方法在教学条件下的运用。因此,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是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对象特点与学科特点的统一。)
18.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
答: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科学研究是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1)“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2)大学学术之上有如企业利润之上;
(3)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大学学术追求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第二个层次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19.大学研究有哪些特点?(见教材P307)
答:与其他科研机构相比较,大学科学研究具有自身的特点。
(1)大学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科学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
(2)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科学探索和创新的需要。
(3)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
(4)大学研究承担归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事宜原创研究。
(5)大学教师广泛开张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20.大学为什么要研究自己?
答:①大学生应当研究自己。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从西方移植而来,至今100多年。中国办高等教育总体上还是模仿和借鉴。中国的国情十分的复杂,高等教育关涉千家万户,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任何照搬照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大学是我们每一个“大学人”的大学,大学管理干部都要研究高等教育的规律,大学教师要研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大学生也要研究大学学习的规律。可见,大学的科学研究除了学科专业研究外,还包括研究我们自己。②问题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路径之一。高等教育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学科建设,二是问题研究。高等教育科学的学科建设是专职高教研究人员的事情,主要是应用逻辑的方法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研究;问题研究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路径。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发展,但又有很多问题困扰我们,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原因,提高对策,达到全部或部分的解决问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优化如何体现?
答:普通高校的发展要合理规划层次结构,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特色。(1)本科教育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方面。
研究生教育要继续贯彻按需培养的原则,根据社会需要,积极惊醒专业调整,既要加强基础学科,增设新学科,也要服从社会需要,多培养应用学科的研究生。
(2)专科教育要以培养各类实用人才为主,基本稳定基础学科的规模,适当发展新兴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条件构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2)课程即教学活动的内容(3)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4)教学时间(5)教学环境(6)教学的物质条件
试分析大学教学的特点?答案不确定
答:1)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2)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 大学教学过程有何特点? 答:(1)大学教学的专业性(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3)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7.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即可以是简答,还可以做论述)
答:1.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2.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4.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会学习到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5.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塑造与控制的对象,而是具有主体性、独立性和探索性的学习者,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自我建构。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
答:1.传承关系2.导学关系 3.合作关系4.相长关系
大学教学方法的作用 答:。①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志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习的意志,促进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②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获得正确认知,缩短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的重要工具,因而具有认知的功能。③由于科学的教学方法凝结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不仅是传递和掌握知识的工具,而且具有“开智”的功能。④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人为的可以控制的系统,与教学过程的这一特点相适应,科学的教学方法还具有评价,调节,控制的功能。
讲授内容如何处理(包含讲授内容的概念)
答:所谓讲授内容的处理就是根据课堂讲授的特点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组织,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制订。讲授内容处理基本要求如下①讲授内容应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②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硬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③讲授内容要有思想性。④讲授内容应是以教材系统为依据的重点讲授。备课(三个步骤、两个注意问题)
答:老师讲课之前的准备。大体分为三个步骤①在钻研教材,参考教材与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课时规定,进行讲授内容的选择,加工和组织,并写出讲稿或讲授提纲。②根据确定的讲授内容进行教学法准备,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与教具的准备。③临上课前再重温一下教案或讲授提纲,使上课时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这里有两个注意问题:①讲稿与教材的关系。应该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在低年纪要“多即少离”,高年纪要“少即多离”。②讲稿同讲课时的临场发挥,一是在分析论证或举例时脱离讲稿所作的即席发挥,一是根据学生的及时反馈对预定的讲授内容和方法所作出的改变或调整。9.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应用
答:在具体的教学时间中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合理的组合,并加以正确的应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方法的作用。而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性,是教学方法选择、组合与应用的根本要求。⑴教学方法的选择的依据: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由知识,智能,意向心理品质,思想品德,体质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运用讲授知识的传授是比较有效的,但是如果试图用讲授法来发展学生的智能是不行的。)②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由于不同学科研究对象不同,因而在研究方面与教学方法上必然显示出各自的学科特点。比如:在文理之间,文理科内部各分支学科之间,以及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之间,在研究方法与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③学生发展水平。学生的独立学习水平最为教学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是一种需要因素,也是一种条件限制的因素;④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比如:各种教学用房,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经费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现有的物质条件。⑵教学方法的组合:①教学方法组合的层次性。就高等学校来说,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组合可分为科类,专业,课程三个基本层次。②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就是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的形式。大体有几种:a包容性组合。一种方法命名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包容多种方法。比如:讲授法,实验法,自学法,实习法,科研训练法等,这些都是复合性组合;b互补性组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将多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加以平行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补充,弥补局限性,综合优势,满足教学目标多方面的要求;c量化性组合。教学方法的组合不仅要反映质的关系,还要反映量的关系,即各种方法在整体结构中所占的比例。⑶教学方法的应用:①教学法的基本修养。包括教学法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与技能等因素。②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③教学方法运用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④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情感因素⑷(可自由发挥补充举例)如何结合教学工作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说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6个方面)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6个方面:⑴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心理咨询。(高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呀牛,完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⑵加强对新生适应环境的指导,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自理自治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帮助学生开阔生活空间,促进与同学间的沟通;帮助学生端正交往动机,学会必要的交往技巧。)⑶加强对大学生学习指导。(①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学习思想和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抱负水平;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④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⑷建立和维护健康性心理。①高度重视性道德,塑造健全人格;②传播科学的性知识;③指导学生会合理地控制,宣泄性能量。⑸发展健康的恋爱心理和行为。①培养健康恋爱心理;②发展健康恋爱行为。⑹加强就业指导。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②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③要求学生精心准备自荐材料;④指导学生掌握应聘技巧;⑤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择业中的挫折。)大学生科学研究应遵循的什么原则? 答:⑴科研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教师在科研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①科研选题首先要考虑教学的需要,问题来自于教学,使科研尽可能与教学保持一致;②将科研成果引进教学之中,充实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科学精神寓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③为学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特别是吸收研究生进入科研过程,通过科研实践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⑵课题中心原则。以课题为中心,保持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⑶团队原则。大学科时代的科研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有竞争力,才可能出大成果。大学教师应主动地融入一个团队,以团队利益为重,齐心协力。
三、论述题
(答案只写要点,发挥要看个人)你如何认识教育科学的对象与性质? 答:(1)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2)教育科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同时与自然科学存在大量的交叉。(3)教育科学是一个学科群。1.为什么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的意义? 答:(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
(2)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大学教师从专业角度讲,他所从事的是科学教育工作,是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其专业化的要求,除在学科专业领域必须有较高的造诣外,还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具有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方面的修养。
教师在亲身的教学实践中,可积累自己的直接经验。通过经验的积累也能摸索到一些教学的规律,因而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必须看到,仅仅靠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将经验上升到理论,就会给实践带来极大的盲目性,就会走更多的弯路,花更大的代价,就很难使认识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认识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关键问题是要承认,教学内容所反映的科学规律与教学虽然有关,但却不能代替教学规律,学术水平也代替不了教学水平。
总起来讲,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对待学科理论的问题上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经验主义,这样才能使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都得到提高。
4.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后来居上?
答:总结美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经验,可以慨括为以下几点:
(1)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二年制专科教育,形成适应大众化教育所需要的多层次、多结构、多类型的庞大高等教育体系,以多规格人才满足社会和个人多元化需求。
(2)在高等教育的运营机制上充分利用市场法则,在行政管理上合理地划分了中央、地方和大学管理权限,在校内管理上较好地处理了社会参与大学自治的关系。
(3)社会和高校都有较强的危机意识,联邦政府在逐步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保持本国霸主地位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了介入高教事业的力度。
试述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教育功能与价值,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什么是社会发展(1)两种社会发展理论
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另一种是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即社会现代化理论。(2)三代生产力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也有确定的内涵与目标。从三代生产力的划分出发,所谓社会现代化,实质上就是生产力的更新换代。一次现代化,即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实现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二次现代化实现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或知识社会的转型。
(3)现代发展观
在发展观上经历了三次重大发展。
第一次转变,是由发展等于经济规模的增长,转变为经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全面发展。第二次转变,是由发展等于经济的全面发展,转变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次转变,是由发展等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什么是人的发展(1)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他是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而存在的。人之为人,正是主体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统一。(2)人具有多重属性
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具有多重属性。两分法,认为人具体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另一种观点是三分法,心理属性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3)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及其基本属性的发展和完善
(三)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1)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
其一,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其二,两者互为发展的条件。其三,两者是在互动中发展的。其四,使每个个体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这是认识两者一致性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性
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一致性,究其本质的关系而言,然而当社会历史条件不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就会产生矛盾。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矛盾,产生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是社会生产水平的制约。二是社会制度的制约。三是传统观念的束缚。试析大学教学的特点 答:(1)教学: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的可以控制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与发展的过程。教学条件构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作用(2)课程,即教学活动的内容(3)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4)教学时间(5)教学环境(6)教学的物质条件。大学教学过程有何规律性? 答:(1)教学过程是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与发展的过程;
(2)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3)教学过程的阶段性与连续性。6.大学教学过程有何特点? 答:(1)大学教学的专业性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3)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7.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和可为。答:(1)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2)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
(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4)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与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会学习到进入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
(5)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目标: 答:(1)在教育思想上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以学习为主,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
(2)在教育目标上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
(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 大学教学整体改革的策略: 答:(1)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结合
(2)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
11.如何加强我国大学的学术权利(包括为什么要加强?怎么加强?)
湖北省2010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学》全真模拟试卷(5)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2)在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
(3)既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又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的是()。
(4)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针对教育目的提出()。
(6)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7)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8)下列哪种教学组织形式主张教师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
(9)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10)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是()。
(11)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12)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
(1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14)我国()时期的学校教育目的是“明人伦”。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15)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正式提出了“班级”一词。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道尔顿制
(2)教学过程
(3)智育
(4)个人本位论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教学过程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掌握教学过程规律对教学工作有何意义?
(2)为什么要强调向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点是什么?
(3)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4)什么是课的类型和结构?掌握课的类型和结构对教学有何意义?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你认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改进?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教师在教学生画吃虫草。整个一节课,教师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时间安排,在课堂上用l5分钟讲授吃虫草的特性,用10分钟让学生六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吃虫草为什么可以吃虫子”。最后,教师在听取了两个组的讨论结果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抄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正确的描述,10分钟之内画一棵吃虫草。而在下课后,发现有1/5的学生仍然在埋头画画,还有几个学生就根本没有动笔。课后,评课者的意见如下:“把美术课上成了生物课。”“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节课没有融入感情,没有表现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问题:根据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你如果是这个美术教师,你会怎么上这节课?
(2)一位物理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沉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块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问题: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原则?
答案和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C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等,其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2):C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3):C 语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家的基本功,是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4):B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教师应自觉同创始人交流,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5):A 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千、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6):A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受教育者。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条件。(7):C 教育学是关于怎样培养人的一门科学,而要解决培养人的问题,就势必会在解决培养人的教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育实践活动中,产生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当人们体会到某些教育事实对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的发展有某种意义,但还不了解它,同时又想知道它,弄清它,而决定去研究它时,这样便构成教育问题。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达到这个水平时,即把教育问题作为教育学的对象时,教育学就产生了。”因此,教育学研究的最根本的对象就是教育问题。
(8):D “道尔顿制”由美国道尔顿城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按照这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而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学习。
(9):D 品德评价法,即班主任依据学生守则、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作出评判,以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巩固,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班主任工作目标的方法。(10):C 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为本的教学理论体系称之为中小学的“双基”教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11):C 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其核心。(12):C 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昆体良,著有《雄辩术原理》(或译《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此书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他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13):C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14):C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所谓“明人伦”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封建社会,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五伦”中最基本的是“父子”和“兄弟”两伦。要求子对父孝,弟对兄悌。家庭中的“孝”和“悌”应用到社会上,便是臣对君要忠,民对官要顺。两千多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明人伦”。(15):A 15~16世纪,西欧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进行了按年龄阶段区分班级组织的尝试。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道尔顿制:1920年,美国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女士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道尔顿制。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时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2): (3):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4): 个人本位论: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增进他们的个人价值的教育观念。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 (2):
>(3):
>(4):
>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1):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
>(2):
>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1、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对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用“高”(层次高)与“专”(专业教育)两个字概括。
2、陆懋元:1984年,《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3、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立于1088年,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大学。在组织与管理上属于学生大学。
4、巴黎大学是典型的教师大学。
5、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以讲授、辩论和大量的练习为主。中世纪大学具有高度自治性、国际性、民主性、职业性的特点。
6、学位原来的饿意思是“任教执照”,大学毕业经考试合格,13、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政府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始起步的标志。
14、清政府1898年7月“百日维新”运动中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完整意义上的大学,也是第一所由政府投资创办的国立大学,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15、1922年“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颁布。“壬戌学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改革,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现在发展阶段。
16、培养精英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培养一般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目标的最基本的层次。
17、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同时面临两项使命: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可获“硕士”、“博士”、“教授”学位。
7、16世,传统大学之外,欧洲出现两种新型独立学院:古典人文教育学院和神学院。17世开始,欧洲出现不同于中世纪大学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两大类型:独立学院和专门学院。8、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的出现、威斯康星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9、体现威斯康星大学模式与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传播知识和专家服务。
10、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却有发达的大学教育。
11、西周的“五学之制”是中国文献记载的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成为当时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学问传播中心。
12、太学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正式设立大学的开端,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萌芽走向雏形的表征。
教育学基本知识:B
23、目前教育民主化已成为全球教育系统演变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包括两个方面:教育平等与教育参与。
24、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24、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1862年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
2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之争,其实是专业教育的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一般来讲,实施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教育为通才教育,反之则为专才教育。
26、西方传统的大学教育的观念源于古希腊的人文教育。27、1862年美国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案》,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传统大学脱离社会、穷究学术的单
一、封闭的办学格局,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28、所谓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29、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人口的15%时,属英才高等教育阶段。
30、按照马丁.特罗的提法: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达到适龄人口的15%-50%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1、大众教育虽包含普及教育,但其外延比普及教育广。普及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大众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32、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可以说19世纪中叶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者说是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
与合作。
18、高教的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问题。当前影响中国高教健康发展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是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关系问题。
19、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目的。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经历了从培养“劳动者”、培养“人才”、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到培养“公民”的转变过程。②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核心要旨。
20、高等教育的功能是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功效及能够发挥这种功效的能力的总称,简言之,就是回答高等教育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能够起到的作用。
21、高等教育对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2、高等教育对社会起的作用,也就是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33、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现实选择。34、1951年新学制确立,从根本改变了旧中国高校的办学性质。
35、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建立于民国时期,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学位授予法》这是中国现代学位制度的开端
37、目前各国的招生制度大致可归纳为两种:证书制和高考制
38、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措施“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
39、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
40、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本质上讲,体现了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前两者通常被称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而后者则称高等教育的微观管理体制,又被称为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41、高校的领导体制主要反映的是高等学校举办者、办学者二者间的权力和职责关系、党委和行政部门间关系以及高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学术系统间关系等一些基本的关系范畴,它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42、教学管理主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科学性,沟通教与学之间的联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个人总结
(一)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我很荣幸地成为xx师范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学校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的时光,已经如沙滩上的脚印随着潮水的冲刷渐渐模糊了,但这一周的培训,却使我受益匪浅。
在培训期间,我们除了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还学习了《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规范》、《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规范》、《高等学校教师工作政策法规》等相关内容,除了获得教学上的相关知识,也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一个星期的培训,对于一个高校教师来说远远不够。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学中,我将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作为一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自己觉得虽然本专业理论的掌握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但在运用教学方法、掌握学生学习心理方面欠缺得很 多。通过这次岗前培训,学习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弥补了我的不足,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信心。现将这 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心得作一个: “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身上肩负着很多崇高而艰巨的职责。对于“好教师”的理解,人各有异,我作为一名初 次参加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感到既兴奋又紧张。这种复杂的心情来自于对实现职业理想的欣喜,同时还包含着对能否胜任这份工作的担忧。在培训中,映象 最深的就是“敬业、责任心”这几个字。扪心自问,我相信自己能做到爱学生、负责任、认真对待工作这几点,于是,悬着的心中有了一丝坦然,相信通过努力,自 己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从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根据自己的实 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大学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提到了继续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高校教 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素养,老师们勉励我们努力在科研上做出成果,并将之融会于教学之中;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老师们还提出 了如何搞好同事关系的方法。
最后,在这次岗前培训中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掌握现代的教学工具,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岗前培训在使我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同时,也使我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因此,我会一如既往地虚心向资深教师求教,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加强学习和自我修养,使自己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
短暂的培训结束了,但我所受到的启迪和教育对我以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会使我终生受益。同时我也相信xx师院在校领到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会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二)作为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再次走进校园,走进那个无比熟悉的教室,心中的激动难以按捺,只是唯一不同的是身份的转化,从坐在教室接受知识变成 了站在讲台之上传授知识,我的内心是无比激动和骄傲的。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们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特地将我们送到四川师范大学参加为期1个月的高校 教师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内容丰富,包括对高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概论和职业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 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 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 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本次的岗前培训最重要的是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
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就我从事的飞行教员最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教授学员飞行实践技术,让他们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民航飞行员。这也就是传道、授业。
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这也就是解惑。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高校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 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 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并且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自身就应该走在学术的前沿,将最前沿的知识带到课堂,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最后,本次的培训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
(一)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感觉的分类(多选):一.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
二.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知觉的分类(多选);一.空间知觉;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 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单)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治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治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治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吧知觉的对象优先从北京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治尽管客观事物具有各种不同属性,有各种不同部分组成,单我们总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来感知)
3.知觉的理解性(治我们在知觉任何事物是,总是根据已有的认知或者经验解释他,并用语言 词吧它标志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影响任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客观有;第一,对象和北京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第四章 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阶段)记忆的分类: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2.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出来的逻辑思维成果为内容的记忆。
3.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人的记忆形式:记忆表象和语词
记忆表象:或称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记忆表象和知觉形象有本质不同:一是直观性。知觉形象和记忆表象都具有直观性,但是知觉形象是在客观事物直接刺激下产生的,二记忆表象是受有关事物影响而间接引起的。
二是概括性。由于记忆表象所包括的事物形象概括非本质的属性,概括水并不高,因此,与思维有本质不同。
记忆过程:
(一)识记:是通过反复赶至二十别急著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二)保持与遗忘
(三)再认与回忆
保持过程有三种信息储存系统:1.瞬时储存系统(保持的时间很短 一般只有一秒钟左右)
2.短时储存系统(保持的时间约一分钟)
3.长时储存系统(保持时间长 从一分钟到几年甚至终身)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回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
2.记忆的持久性
3.记忆的正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 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第一个研究遗忘规律的 德国人)
(二)适当超额学习(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有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神
(三)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
(四)正确组织复习
为减少前者以至于后摄抑制的干扰可采取以下措施:1.先让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巩固,2.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相似度。
如何正确组织复习:1.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
2.复习要多样化。
3.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回忆时利用的联想有四种:1.接近联想。2.相似联想。3.对比联想。4.关系联想 影响与制约回忆及其效果的基本因素:1.信息储存的组织水平
2.利用联想 3.运用推理
4.运用记忆的技术和方法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思维的个重要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功能:1.理性认识功能
2.学习功能 3.创造功能 4.调控功能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1.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思维是与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预言师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2.语言与思维的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则是标志与被标识的关系;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有全人类性。)
思维的分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对外思维和对内思维
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欲深刻性
(二)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思维的逻辑型
(四)思维的独立性欲批判性
求异思维的特点:流畅性 变通性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因素:
(一)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
(二)知觉情境的影响
(三)思维定势的影响
(四)功能固着影响
(五)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
(六)已有知识的影响
(七)人格的影响
(八)灵感的影响
(九)启发的影响
高创造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 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 4.喜欢幻想
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6.具有独立性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过加工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毛利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第六章 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功能:
(一)选择功能
(二)保持功能
(三)调节和控制功能 注意的外部表现:
(一)残生适应性运动
(二)无关动作被抑制(三呼吸的变化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1.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是注意合理分配。
2.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成都等。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强度 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的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体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 情绪状态 知识经验 期待的作用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充分运用无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的干扰 2.新颖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4.培养学生的兴趣
5.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保持乐观态度和健康的体魄
(二)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的 2.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4.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5.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三)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三编 人的行为的产生和调控 第七章 动机 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动机的功能:
(一)启动功能
(二)定向功能
(三)强化功能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于爱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意志行动的特征:
(一)有自觉的行动目的
(二)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三)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
(四)克服困难
人的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 执行决定阶段
动机冲突按冲突的方式可分三种类型:1.双趋式冲突(就是当一个人追求两个目的,但又不
能同时实现,只能选择其一的心理矛盾状态)
2.双避式冲突(就是一个人面对两个威胁性的目的并且必须接受其一的心理矛盾状态)
3.趋避式冲突(就是当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包邮取向和退避两种不同动而进行选择时的心理矛盾状态)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 果断性 顽强性 自制性
第八章 情绪与情感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1.信号功能
2.适应功能
3.动机功能
4.组织功能
基本的情绪分类:快乐 愤怒 悲哀 恐惧 挫折 控制激情的措施: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合理释放 4.艺术升华 5.适当转移
感情分类: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
第四编 人的心理特征 第九章 能力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也就是说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况和解决问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治理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言语——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身体——动觉智能
音乐——节奏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
自知自省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能力差异的表现: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三)能力类型的差异
第十章 人格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 感情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人格的特征:
(一)人格的整体性
(二)人格的独特性
(三)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
(四)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气质(是人的典型的 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气质类型的特征与因材施教P174
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类型:1.理智型 情绪性和意志型
2.外向型和内向型 3.独立型和顺从型
第五编 认知领域与行为领域的学习过程 第十一章 学习与学习策略的学习人类学习的特点:
(一)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
(二)掌握社会历史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三)以语言为中介的
(四)自觉地 有目的 有计划的
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二)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滴指导下进行的
(三)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学习的作用:第一,学习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
第二,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第三,学习是人类文明延续和发展的手段 学习策略四个方面的特征:主动性 有效性 过程性 程序性 学习策略一般可分为: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元认知控制包括三个方面:计划 件事 调节 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1.特定性原则
2.生成性原则 3.有效控制原则
4.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 5.注意个体的年龄差异
第十一章 知识的学习
知识的三方面功能(或影响);辨别功能 与其功能 调节功能 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或剑术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理论):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生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形式训练说(德国 沃尔夫)相同要素说(桑代克)概括化理论(贾德)关系说(苛勒)
影响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和有哪些?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因素
2.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 3.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4.指导的作用 5.定势作用
6.对学习情境的理解 7.认知结构的特点 8.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促进迁移的教学原则P241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品的心理结构的构成因素:四因素说(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道德认识的形成:到的知识的掌握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道德信念的确立 影响品的发展的因素: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品的发展的影响
二.学校对学生品的发展的作用 三.个性对学生品的发展的影响
第六编 心理发展与教师心理
第十四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二)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四)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教育与人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一方面心理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又依赖于教育 是教育的产物和结果。遗传决定论:创始人是 英国 高尔顿 的(遗传的天才)。第一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霍尔 也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有遗传决定
二因素论:代表人物 德国 斯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的作用:
首先,遗传素质和心理成熟时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其次,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再次,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第十五章 教师心理
教师的认识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一)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二)教师要有分配的注意力
(三)教师要有巩固的记忆力
(四)教师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无)教师要有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
(六)教师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的情感:1.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主要表现为对教师工作的高度责任感荣誉心和事业心)
2.教师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教师良好的意志品只要表现再:教师要有坚定性 教师要有果断性 教师要有自制力 态度的核心:态度是有人知 感性 一项三种成分构成的。教师心理健康是如何维护的:
(一)正确地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二)面对现实 适应环境
(三)广交朋友 与人为善
(四)努力工作 学会休闲
心理学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
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空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87、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88、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89、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2、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94、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96、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97、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99、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100、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弱型为抑郁质。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行为矫正法——华生;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适度。
*******************************************************************************
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下列答案中选择唯一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内)
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1876 B、1877 C、1878 D、1879
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3、()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 B、费希纳 C、冯特 D、韦伯
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 B、社会对心理制约 C、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D、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
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 B、客观现实 C、主观能动性 D、意志的努力
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B、人格和认识过程 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
8、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A、知觉 B、感觉 C、对比 D、后像
9、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0、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1、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之为()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2、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被称为()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3、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4、保持时间为0.25-2秒钟即消失的记忆为()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无意识记忆
1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6、1956年,英国心理学家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个组块 A、5-9 B、7-9 C、5-7 D、9-11
17、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理解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A、概念 B、问题解决 C、具体思维 D、抽象思维
18、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后像 B、表象 C、想象 D、复述
19、()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思维的形式 A、概括 B、概念 C、推理 D、抽象
20、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内在心理活动的反映。
3、在心理过程中,认知和情感是基础,意志是将认知和情感转化为行为的动力。
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知觉。
5、心理过程是在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着个性心理特征的进行与发展。
6、心理学研究通过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辨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人更自觉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心理学之所以成为一门学科,能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得益于哲学本身的发展。
8、用观察法进行心理学研究时,一旦有观察机会,观察时间应尽可能长。
9、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创造条件,对由此引起的或改变的被试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10、调查法是直接对研究总体的全体进行调查。
1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是最古老的一本心理学专著。
12、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脱离出来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具有重要作用。13、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
14、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任何人为研究对象,强调人的价值、本性和尊严。
15、行为主义的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强调人已有知识结构在其自身行为过程与认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16、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17、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
18、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19、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20、绝对阈限是衡量感受器灵敏性的唯一指标。
一、选择题
1-10 DBCDBBDDAD 11-20 DBDABADBBD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对
7、错
8、错
9、错
10、错
11、对
12、错
13、错
14、错
15、错
16、错
17、错
18、对
19、对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推荐阅读:
湖北省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07-23
湖北省资教生个人总结05-29
湖北省2010创建方案07-08
湖北省翻译大赛题库07-27
湖北省科技资助政策09-20
湖北省转学接收证明11-13
湖北省中考语文试题11-20
湖北省中国梦征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