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感悟(通用8篇)
教育,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向导,是授予我们知识与人生哲理的海洋。但曾经,你禁锢了思想的自由飞翔;锁住了心灵的驰骋,锁定了智慧的生长;裁断过无数学生充满诗意的梦。
教育,你应是物欲的世界里一片永不会被污染的净土;你应是岁月的风尘里一张永不改变的模样;你应是连通世间每一个角落的天使;你应是一扇自由呼吸的窗。
曾经,我们的教学有那么多的无奈和迷茫,它的机械、沉闷和低效在告诉我们,课堂已经出现了危机。这必须出现“生态教育”。它才是还生命真实的课堂,是还生活本真面目的课堂,是生生不息,动态生长,可持续发展的,是呼唤快乐自然健康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的权威神话被打破了,教材的中心地位被动摇了,学生的个性被解放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真正成为了教学的追求目标。
生态教育,一种优质的教育形态,它包括身体健康,又包括心理健康;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组织的科学性,又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生态环境;既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重视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的完美统一,又要求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
我们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弥足珍贵。生态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融入的教育。教师与学生生命共同融入的交流课,意味着教师与学生碰撞的火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每一节课负责,而且要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生态教育追寻的是思想品德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它是自然、社会、人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产物。陶行知先生说过:“大自然就是活教材。”若能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价值,带领孩子走进生态课堂,感悟生态教育,推动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不仅能开阔视野,还能让孩子在生态环境中无拘无束、释放情怀。
应当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生命力的生态小环境,由这些独立的生命组成的教育无疑是一个生态大环境,它不仅需要讲究“生态平衡”,也需要“生态保护”,这是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发展的关键,也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生态教育”,是精神花园里的一缕清风,一抹霞光,它蕴含的和谐与创新是我们无法背离的精神之粮、自然之源,这需要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平等对话。“生态教育”,需要我们成为爱的使者,爱会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人文教育的阳光,更会让我们的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张显人文个性。才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及感悟对教育心灵的享受。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才能聆听到生命成长的声音,才能捕捉到生命绽放中最精彩的音符。生态教育需要我们具备真正的学生意识,需要我们懂得敬畏每一个生命。这正是恩阳教科体局“为一生的发展与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人所应当具备的教育出发点。
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往前走,给学生多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环境让他们自己去探索。
———摘自《生命与意识的省思》
生态学认为,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 定的条件 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课堂是作为生物主体的教师、学生以及所处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微观生态系统。思想政治课堂同样是一个生态系统,是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提升素养,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场所。生态化教育 为中学政治课堂提供研究的新视角,还高中政治课堂长期缺失的要素———生命。课堂生态就 是促进生 命自然和 谐发展的生活常态。对教育教学、对课堂,教师应该 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努力让教学与课堂依循宇宙法则。尊重自然与生命理应成为课堂的归宿,教师应努力挖掘课堂要素的生命力,提升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现代自组织理论认为,从有序到无序之间是靠自组织方式来推进的,变化是由内在决定的。本文试图将生态体的自组织理论运用到政治课堂的实践中,让生态、生命构建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一、生命现定位:政治课堂他组织的有序平衡
他组织是指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 成组织。生命 从开始即处于有序的生态性运行,从有序到无序,从无序到有序都是可以通过自组织来推进的。政治课堂的生命定位在一 开始是有 序的,教师、教材、学生、学 校、家长、社会,这些要素有序组合,构建系统的平衡态。教师通过一系列策略、渠道将教师、教材、学生预设 在一起,组合成有生命力的课堂结构,组合成合力影响学生的成长。但目前政治课堂的有序在本质上是一种他组织,缺少关注学生知识生成的自组织力。
政治课堂在“他组织”系统下正常运行,教师和学生缺少生命意识层面的省思。例如,教师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通过提问检测学生上节课的掌握程度;“讲授新知”,通过层次性的提问让学生不断得到书本知识,或者直接画出书本知识点,再逐个讲解;“课堂巩固”,通过一定的习题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教科书(系统封闭),听教师的话(处于平衡态),认为科学就是逻辑(线性相互作用),不善于提出新的想法(缺乏涨落)。因此课堂 在很大程 度上属于他组织范畴。只是由于知识本身的桎梏,一些纯理论的内容不是学生都能通过生命意识的体验而感悟到的,必要的背诵是必须的,特别是在复习课上关注“生态”,就得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出发,给学生时间自己体悟知识,体悟知识与生命的结合。
但是,系统不是直接跳跃到自组织 阶段的,他组织是自组织的必经阶段。只有当教学系统的他组织状态达到临界值时,才有可能转变为自组织结构。政治课堂由他组织状态发展到自组织阶段,需要磨炼、蜕变和省思。
二、生命的省思:政治课堂他组织平衡的打破
系统能否发展演化的前提条件是远离平衡,处于非平衡态。教师必须敢于打破这种平衡,无需保持课堂的同一格调。教师应善于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成长和年级的升高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格调。
1.非线性思维———促进教学过程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发展。协同学理论指出,只有在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能形成自组织结构。任何线性系统不会有进化和质变。笔者在哲学生活的教学中正逐步尝试“随机例证法”,即由学生提供案例,选择案例,不再是教师预设案例。笔者在论证联系普遍性中“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时,一个学生拿起其课桌上的物品———牛奶和笔,说明两者并无关联。之后在讲解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时,笔者全部以“牛奶和笔”为背景,让学生创设条件让两者产生联系,并具体分析这一联系的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被充分激发。许多学生遇到问题时,总是根据答题的套路按部就班,缺少直觉思维和科学洞察力。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的内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从整体出发,直接而迅速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善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思路,打破旧的平衡,构建新的平衡。
2.生命的省思———从 旧的有序 发展到新 的有序。聆听内在的指引,让你的脚步随时依循宇宙法则。人都是具体的,对事物的感知充满差异。自组织指导下的课堂是通过扰动受 教育者内 心的固有 信念,产生信息 重组,通过自组织,让身心和情绪从旧的有序发展到新的有序,一切信息只能从学生的内心去寻找。教师备学生比备教材更重要,因此笔者在讲解一些重要概念时会考虑学生的需要。例如,在讲解“规律的含义”时,笔者进行设问:1将一杯水倒进长江会发生什么事?这是规律吗?2苹果掉在你的头上,你会怎样?而牛顿是如何做的?两者的差异是什么?这样能生动地让学生 在愉悦的交流中掌握“规律”这一复杂的概念,并不断追问自己生命的经历,通过与他人生命经历的比较而省思自身,从而打破原有的结构,进入新序的构建。所以教师要读懂学生的内在逻辑:什么样的概念让他们烦恼?他们的叙事与言语方式是否改变着他们的情绪?他们的内在假定又是什么?读懂这些,才能感觉到学生生命力的波动,共同打破他组 织的平衡。 一个系统 自组织功 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三、生命自组织:政治课堂自组织新序的构建
“自组织”是指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不可逆性是大自然演化发展中基本的建设性因素,是系统发展的有序之源。教育应该在遵循这种不可逆性的前提下使“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 与没有受 过某种教 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 火花,即教育的 火花,发出生活 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陶行知语)。
1.思维非稳态———课堂 走向新序 的源头。当系 统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稳态时,更加有利于信息量的输入,从而达到更为有序的状态。在政治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非平衡状态,怀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学习活动的话,那么,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的认识结构就会随着认识矛盾的解决进入更高的有序状态。因而在政治教学中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构建思维的非平衡状态。例如在复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借助自身参加民主选举的选票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形象自发过渡到抽象。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生命系统,存在着“自组织”,处理加工外界信息,使各信息单元有机联系,形成知识 链,纳入大脑 的知识结 构中。教师应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思维非稳态。
2.开放———课堂自组织 力产生的 前提。耗散结 构理论认为,提高系统有序度的关键是系统的开放。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的一个必要条件。政治课堂 可以呈现 很多开放 性内容,如在“联系观”的复习中,通过“图绘生活———中国,哭泣的声音”“聚焦生活———中国,成长的声音”“图绘生活———中国,美丽的声音”“畅想生活———吴江,我们的声音”四个环节,吸收生活中有关生态文明的重要信息,与学生内在的信息进行良性沟通,激发课堂生机。因此,教师必须促进学生思维系统的全方位开放,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 状态,从而更加 广泛而有 效地获得 信息。
3.提问———扰动学生 内在核心 理念的必 要条件。有效提问让学生在自我内部找到跟原有观念相矛盾的东西,彼此干扰,形成自我组织。如笔者在讲解“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时如此提问:你所喜爱的文学、歌曲、影视等文化作品属于经典还是流行?你认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在PK时谁会赢?为什么?学生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衍生,其中几名学生的回答都赢得满堂彩。多彩与灰色真正的契合,理论的灰色在多彩的元素中流淌。根据学生的回答,修正提问方向,但自组织提问语言的使用只是为了扰动,提问的扰动会促使动力慢慢产生,教师的提问、表情、人格、情志也会 构成学生接受的一部分。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教师只是起到推动作用,把学生有序的逻辑变成无序,让自组织发生。
4.自主———政治课堂新 序构建的 有效手段。参 与活动是学生学习生命的体现。笔者在政治自主学习过程中常使用“学案导学”教学,这种模式需要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学习是学生生命的一段经历,而没有参与活动而获得的感觉如同梦幻,不构成生命的历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丰富学生生命的体现,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动力。
5.感悟———培养学习生 命力的内 化点。陶行知 先生在《从烧煤炉谈到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是要依着烧煤的过程点着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政治课堂应主动建构教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脉搏,体验学习的乐趣。教 师在教学中应努力突出实践性,引导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感悟,提升自己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并内化为生命的力量,生成了新 的知识结 构。在这一过 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时时刻刻都保持平静安详,意识到每一刻的独特,让这一刻 真正属于 我们———在这一 刻,我们感觉到跟造化、跟所有众生、跟全宇宙有所联系,跟永恒相通。这种心境让我们感受到永恒的快乐”。
政治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激发系统 动力,最终实现政治教学中的涨落与突变,使得学生的学习从开始的低级有序跃迁为高级有序的自组织过程,激发学生的生命力,构建课堂的自组织力。
摘要:课堂生态系统可以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协同和进化。生态化教育为中学政治课堂提供新视角,还中学政治课堂长期缺失的要求——关注人的生命。结合生态化教育和陶行知生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从“生命现定位:他组织的有序平衡”“生命的省思:他组织平衡的打破”“生命自组织:自组织新序的构建”三个维度分析政治课堂的自组织力。
关键词:真理性;创新性;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34-01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行知《小孩不小歌》,“小孩不小”、“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话语朴实,但始终是教育路途中颠扑不破的箴言。它属于过去的时代,也属于现在的时代。因为时代在变,而人心、真诚、尊重与爱,是孩子永远的需求。历史长河滚滚流,先生早已随风去。然而他的教育思想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教书人。或许这便是陶行知给我的最好的一种指引和启发。
陶行知老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前就明确了“因材施教”的定义即“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 不可否认,学生是客观存在着差异的。每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知识结构和个性特征等各不相同,所以他们在学习方式、速度和质量上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进而“小题大做”,因人施教,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给予不同方式的赏识,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让他们健康地成长,怒放生命之花。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中去感悟,我们收获着不一样的教育幸福。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历史作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曾经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和影响,那么,当今还能不能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和影响?如果能的话,又怎样才能发挥?这些是我们今天想借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的人不能不首先要考慮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也具有相对性的一面。鉴于此,一方面,我们要承认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理性、科学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采取批判和扬弃的态度,去粗取精,吸取它的合理内核,而敢于抛弃其中落后于时代的东西。
(二)凡有生命力的思想和理论都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如果说一种理论到了顶峰,那么不如说这种理论正在走向没落和灭亡。如果说一种理论绝对正确,不如说这种理论正在把我们引向歧途;同样,如果说一种理论绝对谬误,那么不如说这种理论正在把我们导向另一歧途。
(三)从科学意义上讲,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是他那种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教育赶超世界一流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甘愿艰苦奋斗、奉献终身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只唯“实践出真知”的马克思主义辩证观点,学习他那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远大眼光和宏大气魄,学习他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大公无私精神------而不是适应于他们那个时代已明显落后于现在教学的具体内容、做法和词句。
二、感悟陶行知思想启迪教育人生
今天,虽然我们生活的时代与陶行知先生所处的时代已迥然不同,但是,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深入推进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陶行知先生是一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注重开发学生潜能的倡导者
陶行知先生于1927年创立了以“创造”为灵魂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倡导对儿童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陶行知先生把这六大解放称之为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但他决不是放纵儿童,而是主张儿童应当将“埋头苦干”与“抬头乐干”相结合。多次指出教育要“教人求真”,创造精神则离不开“求真”、“奋斗”和“奉献”的人文情怀。这些论述至今仍有助于我们提高对培养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正确认识。
(二)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代表
陶行知先生为了寻觅中华民族和中国教育的出路,他殚精竭虑,上下求索,历尽艰辛,终以思想家的睿智,正确把握中国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走向。他曾深刻指出,中国要建造的是“合理的工业文明”,即合理的现代化,他倡导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主体,以发展科学为基础,具有“川流不息”的活力。教育应当培养“长久的现代人”,这种现代人所以称之为“长久的”,是因为他们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具有终身学习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陶行知先生的求索精神永远值得学习
陶行知先生的成功之路就是“志、爱、勤、创、行”五个字。志,就是志向、理想。爱,就是爱国爱民爱生。勤,就是勤奋。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他的座右铭是“活的老,学到老,学不了”。创,就是创新。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他说到做到,身体力行,亲自实践。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师爱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正像教科文总干事马约翰先生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爱的教育。”身为教师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境地,让教师永远做爱的播撒者。那以爱为基,师爱无限。让师爱化做一叶叶扁舟,让它荡漾在漫漫学海,荡漾在每一育事业中尽最大力量,多献一份爱,多发一份热。走进陶行知,用心凌聆听教育的感受,我感悟期中,更幸福其中。
参考文献:
[1]吴益宽,方善森.陶行知研究集粹[J].
[2]周毅,向明.爱满天下——陶行知文学传记[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胡志淘,丁丁.生活教育论[J].
4月6日---10日,在崔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组一行6人有幸来到鲜花烂漫的西子湖畔,参加了 “千课万人” 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68位专家与4100多位与会老师共同探讨思索 “生态课堂”的命题。本次活动历时4天,13场专题报告、31节研究示范课,6个互动点评环节,多角度、多元化,名师云集,优课荟萃,相互切磋,各显风流。
一、累并快乐着
大会安排非常紧凑,每天上下午各有五节课或专题报告,晚上三场讲座或互动点评。早到占座位,匆忙去吃饭,6:30到晚上10点。这些天里,我们更像是在进行一项极限运动。
看上去是近乎“残酷”而“不近人情”,听下来是眼花缭乱、腰酸背疼。但内心的满足,让我们累并快乐着。
二、感悟生态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构筑生态,关爱生命”。什么才是“生态课堂”?名师们这样说:
生态课堂是师生的差异发展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是互动的课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张梅玲)
生态课堂应该表现为“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充分显现”,“师生间的互动和谐共振”三位一体的圆融统一。(江苏著名特级教师
许卫兵)
生态课堂是把学生学习看成了人这个生命体的自然成长。作为人,他们需要获得尊重和关注;作为为成熟的人,他们更需要鼓励和期待。学生将遵循着内在的生长规律,吸收着丰富的养料,从而快乐、健康、全面地生长着。(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张丹)
而名师们带给我们的展示课,正印证了这些观点。同学们在宽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孩子们被欣赏、被关爱、被认同。在真实、朴实、实效的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名师印象
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走进名师,让我们的心灵震撼着,感动着„„每一位名师特色各异,或儒雅、或风趣、或睿智、或沉稳,给了我们不同的启示和引导,让我们从中受益良多。那些精心的设计,那些经典的话语,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领略大师们精彩报告 郑毓信,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站在国家数学教育全局的高度首先对课改十年进行了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他深入浅出的对当代教师专业成长做了分析及今后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广大教师在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举例分析,让我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认识与提高。
张梅玲,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生态课堂,她提出生态课堂是童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老师对孩子要关爱、理解、信任。
吴正宪,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著名特级教师。她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专家,她用很多在自己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发生的故事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主张。她真正走进了孩子心灵,让孩子能够快乐的、认真的、自信的爱上学习。儿童该学什么样的数学呢?她认为学能听得懂的数学、学简单一点的数学、学数与形结合的数学、学动手做的数学、学“不太严格的数学”也就是“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学“与儿童经验对接”的数学。她的基本观点是:“三读懂”是有效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真正读懂学生、真正读懂教材、真正读懂课堂。她不但从数学的角度阐述了她的观点,还从整个教育观出发,提出只有学“术”、悟“道”、得“道”,才能幸福快乐地享受,高品味的教师职业生活。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容闳学校的幸福生活。
(二)走进名师的“生态课堂”
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们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一节节经典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细微与精妙,如:
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如
四、精彩演绎,感触颇多
感触一:课堂需要“激情”,但决非煽情,课堂还需“本色”。
本次上课的各位名师,其课堂教学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课堂上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看似热闹却没有必要的小组讨论。老师上课就像小时候听姥姥讲故事,亲切平和,过渡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又不失数学味,数学课充满欢声笑语,充满趣味激情,充满生命活力。
感触二: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培养他们的“质疑”、“问题”意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名师的课堂,老师说的并不多,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一些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突破难点。
感触三:教育的最佳状态就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
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索,去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要适当放慢脚步,聆听每个孩子的心声,尊重学生稚嫩的思考,思维的萌芽,有的时候我们要耐心点再耐心点。此外,本次活动通过每课必评、一课多评、半天总评、全天总评等多维并立地深度挖掘每一节课,极大地提升了评课的力度和深度。除此之外,组委会还刊登与会老师的精彩课评,开通短信平台,极大地浓化了研讨的学术氛围。组委会还特地开设了学生课评这一栏目,让上课的学生对课堂进行真实、真性地点评。这些都为以后我校数学组承办各类活动积累了经验。
五、品味并思考着
台上一刻,台下十年。功在课内,意在课外!
巧妙设计,来自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精彩互动,源于先进理念和足够自信。课堂教学要有快节奏,但在关键处,还要放慢,再放慢……
给予学生更多的等待,更多体验,让数学既“好吃”,又“有营养”,让数学变得简单,变得朴实。
社会实践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我们应该尽量拿出自己的时间和利益为此做贡献。
我们按原定小组分开,分向四面八方各个角落,一边捡垃圾,一边观赏风景,很是惬意。在当地桃农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斗志完全被激起,跑向垃圾堆。有人带着手套,有人拿着塑料袋,大家配合的十分默契,工作效率十分高。过了几个小时后,看顾着干净的草地,一股快乐油然而生,都笑的十分灿烂。
这次的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地感到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是课堂上所学不到的。更加认识到只有投身实践,才能接触到社会生活。只有切身融入社会,才能真实的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
社会实践弥补了实际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和目的的也在于此。
近年来,工作之余总想静下心来做一点事情,仔细回想自己多年来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感受颇多。下面就把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的点滴心得记录下来,一家之言,班门弄斧,言不尽意,渴望大家多提建议,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良性发展而共同努力。
1、关于从事教育
许多年轻人尤其是男同志成为教师,心里大多不情愿但又无奈,认为自己的人生不该是从事这种单调的职业,进行政去经商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其实任何事情都要看两面,被分配到教育行业,对一个真正有抱负的人来说不一定是坏事,生活中本来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你失去一些东西,也必将得到一些东西。心态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进入教育行业,未必就是人生发展的滑铁卢,当了教师,真的不一定是坏事,有时候,一个信念就会让现实的发展轨道产生变化。
每一个人骨子里都有傲气。要想干出成绩,应变傲气为骨气、为才气,我们必须学会面对现实思考问题,面向未来对待工作。现实是残酷的,在教育界做出业绩、闯出名气更是不易。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什么曾经获得省市荣誉,这些在学生心中都不算什么,学生需要的是你的授课才华和人格魅力。很多有才华的老师,因为清高和自负,一生碌碌无为。只有把才华和人格魅力充分施展的老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好评;只有把才华和学生需要接轨的老师才属于真正的人才。许多人尤其年轻人愿意到社会去做一些实事,从思想深处认为教育行业施展的空间太小。其实不然,任何行业皆可见真功。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在教育界闯出名声,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要想成为教育专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更不是一些社会关系可以助力的,这要靠实实在在的本事。从教讲究悟性,想学生之所想,想学校之所需,多分析工作得失,绝不要好高骛远;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一步一个脚印;只有全身心投入工作,才能闯出名气,才能做出成绩。从事教育的未来也是光明的。
2、关于工作态度
一位教师的工作态度应该做到和工作待遇无关,应该做到和工作责任密切相关。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人获得了利益,一些人获得了名声,一些人名利双收。教师和有些行业人员相比,的确存在工作待遇、交际范围、社会要求的种种限制,许多教育工作者也很自然产生了种种不满情绪,这很正常!教育行业有其独特的行业要求。学校人员面对的不是一台台冰冷的机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存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学生,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明白轻重。一个社会人很自由,其做事方式人们也不会过多要求、过多评论。但学校工作人员不行,其言行有学生甚至是许多社会人士的高度关注,甚至是近乎苛刻的关注。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就行了。
教育工作无小事,教师形象很重要。选择了教育,走进了教育,就应该明白自己已经选择了奉献,许多的不如意都应转化为一流的工作动力,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必须是用自己的才学去培育学生变得更加优秀。
任何教师因为社会、家庭而产生的一些不良情绪都绝不应该带进学校,更绝对不能把其倾泄到学生身上。走进学校,教师必须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必须坚守自己的职业底线,必须学会在充实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幸福指数。
3、关于教育改革
教育应是让孩子通过几个阶段的学习洗礼后破茧成蝶。毫不讳言,面对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前些年的教育工作存在不足,教育管理模式已经到了必动大手术的地步。出现这种情况有人为的原因。有的领导看到一个单位不出成绩,就一刀切拿下整个领导班子,其实每个班子成员都有其独到的工作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长,这样做的结果其实更不会出成绩,反而会形成新的矛盾。我县早已有过先例。一个单位,对待能干事又能干成事的人,无论何时都需要,都应该重用。一个人只有去做事才可能发现存在的不足,也只有去做事才可能纠正不足,不干事的人不会犯错。学校领导对待工作失误甚至严重失误的员工要客观分析其原因,只要其出发点是好的,就要帮助他在以后完善做事方法,要大胆扶持,精心呵护,促其健康成长,绝不能让干事的人心寒。
我们教育的改革工作不仅仅是要调整人的问题,更是在于教育工作者工作理念能否更新的问题。当前社会的教育环境,教学成绩决定了学校命运,教学质量搞不上去,学生考不上理想的学校,社会各界不认可,再加上不具备区位优势和财力优势,要想学校跨越发展,闯出一条道路,必须在也只能在提升教师素质上下苦功,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一定要给肯干事的人以机会,一定要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一定要给干成事的人以地位,好在教育界新一届领导已经行动起来,相信我县教育的发展轨道必将彻底转变,相信我县教育必将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复兴之路。
4、关于社会尊重 有位领导曾这样说过:从事任何行业的人,即使再成功都没有面对老师骄傲的资本,这是世界通行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老师狂妄只能是显示自己的无知和狭隘。听后心中一暖,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冷静审视自己的工作,多了一份忧患,更多了一份责任。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沉下心去钻研业务,只有静下心来思考管理,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实,做出成绩,才会让师生尊重;只有把自己的智慧才华用在提升教育事业发展上,才能让社会真正尊重。
现在教育事业形势严峻,压力很大,积累的问题太多。上级已经充分考虑了教育行业特殊性,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支持,从人事到政策均有突破,一直以来也从未苛刻地用硬性成绩指标来定性我们。面对宽容,我们绝不能像以前一样了,我们应该认为这是对我们工作提升标准的督促。
暂时不出成绩从客观上可以谅解,总是不努力就是对我县未来的犯罪。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虽然待遇不高,一生也都有国家供养,假如一辈子浑浑噩噩地混过去,没有施展出自己最大的正能量,未做出应有的业绩,其实也是一种失职失德的行为。只有准确定位,奋起直追,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职业责任。在其位就要做其事,在其位就要尽其责。现在我县对优秀教育管理干部和优秀教师是非常渴求的。在这个时代,一个值得组织培养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经过学习反思才能开阔视野,只有经过一线历练才能迅速成长、独当一面,只有做出成绩才能成就一番作为。感恩之心必须有,工作必须扎实做,干好工作就是对社会尊重的最好回报!
5、关于干部选拔
在社会上,一个人并不是拥有了社会关系和财力以后就一定能成事,就一定能担任一定的职务,其关键还是在于本人是否具备做成事的素质;一个人的进步,领导赏识很关键;但是否做成事的根本还在于自身能力。学校用人更是如此。
任何一位领导都会毫不吝啬地重用一个会做事、有才华的人,业绩最具说服力,因为这是一个单位发展的基础,也是领导事业的基础。当然,在中国这个重情义的国度,也不可避免会让某个不太合适的人出现在某个岗位上,这是多种社会力量和因素促成的结果,这也是平衡单位整体利益的结果,不可避免,可以谅解。因为这种现象在一个单位永远不会成为主旋律,人尽其才是永恒的法则。
一个人在单位做事,一定要多思考、多积累、多总结、多沉淀,学会沟通,学会采纳同事的智慧,学会用集体的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样才能拥有展示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自怨百艾、怨天尤人永远不应是年轻人的特点,扎实工作,放平心态才是年轻人的首选。
现在,学校急需一批有思想还有想法、有想法还有办法、想干事还能干事,能干事还能把事干好的管理人才。学校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关键岗位的中层管理人员应该主管副职的智囊,要擅长发现并用好有能力的一线教师;主管副职应该是校长的得力助手,要擅长协调管理好中层管理干部。
学校领导干部的任用,破格提拔是一个考虑因素,论资排辈也是一个考虑因素。当一所学校发展势头良好,管理人员关系和谐,那么论资排辈使用干部很重要,大家谁都熟悉谁,除非你有特别过硬的本事,否则,就必须等着慢慢熬。但是,当一所学校发展停滞不前,本校师生不满意,上级领导不满意,社会各界不满意时,学校干部任用就必须抛弃论资排辈,坚决杜绝使用老好人,应大胆地破格选用管理能力强、业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干部。
一个人成功与否永远由其从事职业的成功度所决定。青年教师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处于副职、中层或者一般管理人员位臵时,大多数人是体会不到单位主要领导的巨大作用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当把自己放在主要领导位臵时,就会发现主要领导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勤学习、谦虚些的处世态度应时刻具备。古人说得好,做事要上体天心,下体民意,从事教育更是这样。教育工作者为人也好,做事也好,心中存着学生,为学校做事,这是根本,这是基础!
6、关于教师教案
教案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在钻研教材和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编写程序形成的文字材料,教案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现在的教学质量不高,很大因素在于没有一套高水平的教学教案做指导,很大因素在于没有一套高质量的教学教案做参考。有些教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只知道埋头讲课,也写教案,粗枝大叶,甚至弄不清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授课标题、教学目的、课时分配、教学步骤、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使用、课堂回顾、作业布臵及参考资料等要素,这种情况下不可能有一流成绩。
集体备课的智慧力量是不可预测的。许多名校教案已经成为学校品牌,成为增加教师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抓手。我县各学校在适当时候可以抽调一线骨干教师,集中编写一整套教学教案和辅导资料,编印后统一使用,让全体教师以此为纲,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加以重点补充,既能做到优质资源共享,统一进度,又能发挥教师个人智慧,查漏补缺,用最短时间提高课堂效益,从而迅速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7、关于问题学生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育教学,育人在首位。教育工作者最大的业务能力是培育学生成才。一位优秀教师绝对不能只会教书,绝对不能在面对问题学生时束手无策,应学会让各种基础、各种情况的学生通过自己的疏导而变得优秀。
良医医人,良师医国。我认为,从职业要求上说,一位教师最起码必须有一个自己所教学生的优点记录本,一定要把每个学生的好习惯、好行为存储起来,记录并传播好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在人格上受到大家的尊重,从而拥有自信,好孩子是鼓励出来的。另外,从教师专业成长上说,问题学生更是体现教师教育智慧的试金石。
现在学生家长溺爱孩子有一个共性,就是不想让孩子有一点不高兴,遇到问题总是家长去帮助解决,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是让孩子失去了适应社会、独立做事的锻炼机会。教师对问题学生应先做心理引导,再谈学习。教师对学生要把关爱和激励放在首位,要把对学生的尊重和引导重点考虑,这样做比一味要求成绩,效果会更好,同样可以做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殊途同归,实现教育目的。
人的一生,遇到不公平的事会很多。有的教师因行业问题觉得不如意而心中一直不快,面对问题学生时缺乏耐心。实际上,社会永远是公平的,如果一个人心中总有抱怨,那么他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可能,要学会把不满进行自我化解,精心规划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
教师付出的是心血,学生回报的是恩情;教师付出的是关爱,家长回报的是尊重;教师付出的是才华,社会回报的是肯定。
8、关于教育方式
今天见到一位老师在和学生谈复习方法,语气激昂,情真意切,但该学生目光呆滞,毫不在意。看了以后,晚上回想时总觉欠妥,说者畅快,听者无心,未见成效,反而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是教育方法的失败!
我认为一位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应该学习领导讲话的策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认真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领导讲话的语速和大家说话时的语速相比较而言较慢,难道这些领导没有口才,讲话时没有内容?很明显,都不是。一位领导,人生阅历十分丰富,讲话素材信手可以拈来,但由于他们每说一句话都是要产生连锁反应的,都是要负责任的,假如一不小心辞不达意,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所以他们十分慎重。教师和学生谈心,也同样会对其人生态度产生影响,在和学生谈心的时候,最好针对某一件事来客观分析,不要一激动,什么话也说,什么问题也提,即使说得内容在学生身上确实存在,但由于未对症下药,反而会让学生认为老师是针对他,是在抓住小事上纲上线!这样倒显得教师教育水平差,教育方法很重要。
学校不是靠赤膊拼杀就能做出业绩的地方,学校工作更多的是讲究方式方法。一个人只有经常认真地反思自己所做,只有经常深入地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遇到类似事例时才能做到科学高效。
怎样找准教育工作切入点永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艺术,学会沟通,才能快乐生活、快乐工作。这是一位教师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9、关于管理方式
什么地方都有人才,就看管理者会不会用。管理方式也是考验管理者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校领导在工作中碰到师生出现问题甚至严重问题时,应从制度上去找原因,切忌冲动,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师生对学校的印象,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师生对学校发展前景的信心,更要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关系到以后学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学校工作方向必须和国家要求保持高度一致,这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主要目的;学校工作必须和当地需求保持高度一致,这是一个地方支持办教育的主要目的。学校领导要支持下属,多关爱下属,千万不能一味要求员工忠诚于自己,应时刻考虑单位整体利益;只要员工忠诚于单位事业,那么学校领导就有义务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学校中层管理干部更要切实维护一线员工权益,为学校领导分忧解愁,为切实深入落实学校领导管理思想保驾护航。
学校领导要多表扬师生,多和师生沟通,多想师生之所想,多急师生之所急,这样才能冷静客观地处理好学校存在的问题。当然,在关系到学校整体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尤其是对影响学校良性运转的关键事件的处理时必须斩钉截铁,态度明确,坚持集体决定,绝不退让。
要想做好学校工作,上级的支持,师生的齐心,缺一不可。一位普通人做得好不好,影响的只是自己的小家;一位领导人做得好不好,影响的就会是一批家庭。
10、关于学校业绩
现在的学生,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学生苦学,教师苦教,校长苦管,家长苦陪,“苦”成了中学阶段学校生活的主旋律。甚至有的学校把“生前何必贪睡,死后自会长眠”、“不抬头、不讨论、不走动”的宣传标语挂在教室作为激励约束,学校从校园到教室到寝室处处弥漫着让人窒息的硝烟。
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我十分理解,无外乎让学生保持学习环境安静,提高成绩,但站在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恐怕缺少了几分温馨感。在这种背景下,那种本应像大家庭一样的学校育人氛围荡然无存,校长把教育缩水成教学,教师把教学缩水成分数。为了提高成绩,挖生源成为学校的最大工作,生源质量成为学校的命脉,生源大战年年上演,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个别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大部分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不可否认,一所学校是否成功的重要特征或者说量化指标之一就是教学成绩。但学校终究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地方,成绩优异很重要,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必不应少。高分低能才是教育事业的最大失败。我们不能掌控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功度,但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充实教育事业发展的厚度。现实不能回避,能改变的只有提升学校管理力度和教师业务水平。
一所学校立足实际,让现有学生获得最大发展,也是学校的成功,让学生低进高出、综合发展,这样的学校同样会让社会尊重。学生进步幅度才是考评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一所学校业绩如何,是否成功,更应该用其毕业生的进步幅度来衡量。
11、关于工作待遇
有人说,千里做官为了吃穿,这样的官员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的。在学校工作虽然不是做官,但也是公职人员,一定不能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
心底无私天地宽,从事了教育,就一定不能再把心思放在求财上,如果想发财,就干脆一些,离开教育,辞职去做生意,别再耽误学生!一个人的财产,生不带来,死带不走,教师在职时虽然工资待遇确实不高,但还可以满足基本温饱;以后退休时工资待遇只会增加,也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基本上一切都有国家供养,钱基本够用就行了。一个人活在世上,真的不需要太多财产。再大的房子也就不过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一张床就能解决问题。
靠真本事多挣些当然好,还可以帮助下亲朋好友;靠歪门邪道有钱就算了,不要也罢。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是自己选择的,既然选择了从教,即使是一时失神选择了从教,现在,面对学生时,一位老师也不能再有太多的物质要求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自己的子女不如自己,钱多了就会养出纨绔子弟,到时惹出事来会让家产败光,也是害了他;如果子女比自己强,让子女显示才能也很不错。如果我们什么都帮他们考虑到了,他们还能有多大的成长空间,给他们磨炼一下、搏击一次的机会其实也不错。
有许多人会说,这是没志向,没能耐,总得给子女留些钱吧!实际上这话是一个人迷失人生方向的表现。作为家长,把子女抚养长大,引导他们好好做人就可以了,要相信子女,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会给我们惊喜。教育工作者如果心中有了贪欲,影响更为恶劣,不仅影响单位工作,更会影响一批批学生一生的思想倾向。面对物质诱惑,心要硬;面对孩子,心要慈。纯净工作很不错。
做教育,要心态平和;做教师,要高调工作。从教必须专注,从教必须静心,从教必须严谨。
12、关于人际协调
古人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单位的人事变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一人就会涉及诸多人的切身利益,单位领导一定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慎之又慎地甄选人选,切不可轻率用人。任人不避亲,有道理,也符合人的常情,但首先是要有能力。有时选用了一个不合适的人后,在当今透明的社会中,还不如不用,因为其一旦就任就会寒了一部分密切配合学校工作的职工的心,就一定会给以后工作安排留下隐患,产生纷争。
一个人要被别人尊重,有所作为,一切都要靠出色的工作。但是,在一个单位要想做出点成绩就不可避免要与人比,要有人争,即使十分团结也不可能杜绝争论。与人为善是做人的根本,适当的争论有助于人的成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论,领导自己可以不争,但绝不能让职工也不争。因为正由于各个下属有不同的工作方式,领导才能在甄别、挑选后进行科学决策,这样,单位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只有下属有争论,单位才会充满活力。团结出战斗力,争论增强战斗力。只要因为工作,争论不可避免,局面可以控制,争论一下也是可以的。
为官避事平生耻,要想单位健康发展,正确引领员工争论方向十分重要,用好了这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正能量。领导一定要正确认识单位内部的争论,协调好了,员工和单位会实现双赢。
13、关于骨干教师
一线教师业绩主要靠业务能力,但是,能力突出的人一般比较自负,易较真,让这些人信服很难,必须靠领导者的工作才能、处事方式和人格魅力,职务级别等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一所优秀的学校必须依靠一大批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支撑局面。对待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单位领导一定要从内心尊重,一定要用好,切不可意气用事,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这类人才充分发挥正能量,为学校发展所用。
当然,有些职工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人能力再强,要想做出成绩,就绝不可能离开单位的支持。我们的老师和其他名校老师一样,都毕业于同样高校,我们有不少的教师还是很有能力的,但是他们有些人工作了许多年,结果却未见亮点,一身的才华都没有施展出来,这说明了什么,其中有单位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他们没有争取到支持的机会,没有在单位尽心工作。
一个单位的发展节奏,是和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关联的。一个人只有创新工作思维,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去谋划工作,才能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才能够闯出一个发展新路子。一个单位要想破除旧有管理模式,就要大胆启用有思想的人,并把这些人放到关键岗位。学校领导对待那些业务突出、做事稳重、有思想的教师,一定不要以年龄划硬线,要看能力;一定不要以亲疏来用人,先看工作。总书记曾引用对联阐述官民关系,“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适用官场,也适用于学校,学校领导一定要尊重名师,爱护名师,爱护不少,人才不缺。
14、关于教改风险
现在各地的教育,面对改革要求,只有大破大立,才可能闯出新路子。我们也是一样,改革失败了,最多不过就是又回到原地的结局,就像一个平民草根在为自己的前途奋斗一样,失败了重新再来,反正本来就不富裕,墨守陈规,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看一看名校教职工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想一想家乡人对一流教育的期盼,审慎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早已没有了丝毫的委屈。是的,学校硬件很重要,办公环境很重要,工资津贴也很重要,但和教育工作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比,这些就微不足道了。
要想让社会尊重,学校就得有声望;要想让社会尊重,自己就得有能量。欣喜的是,新一届领导正在引领人们重拾信心。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借这股东风,静下心来思考学校管理和教学改革,一定要激发自己拼搏创业的信心,冲高而起,让全社会看一看,我们的集体有能力做好学校工作。有的山区,教育工作都能用几年时间打个翻身仗,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工作发展的典范。在我县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作为学校人员更应沉下心去考虑工作。办法总比困难多。
15、关于人才管理
学校领导要学会使用各类人才,心中要时时存有师生的权益,心中要时时存有学校的声誉。
学校发展需要各种人才支持。业务才能突出的人才需要大批拥有,能对单位提供社会支持的人也同样需要拥有,学校领导应努力引导各类人才发挥最大能量,应人尽其才。这样做的话再大的困难也不会让学校发展迷失方向,学校领导一定要争取化各种力量为学校发展所用。
学校是否健康发展,关键是能否用好一批人才。用好了,学校良性运转;用不当,则会形成内耗,负面作用会很大。学校不同于其他行业,用人时业务能力必须是首选,一定要以能否独挡一面来选人,最好不要出现让不具备素质的人担任职务,让有能力的人帮助做工作这样的状况发生。学校领导无论做什么事,尤其是用人,一定要以单位良性发展为基准开展工作,一定要在心中有个度,一定要掌握在可控范围。学校工作比较具体,学校领导既要安排部署,更要督查落实;校领导既要掌握全局,更要设法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落实管理者责任很关键。学校工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校管理工作有风险,学校管理工作需要极强的专业能力,学校教师又是一个讲求公平正气的群体,学校领导做事必须有担当,必须光明磊落。
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抓好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抓好了管理,一所学校才可能搞好教学,才可能拥有社会话语权。
16、关于安全工作
看了《焦点访谈》播出的系列特大火灾事故录像后,感触很多,那些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震惊全国的安全事故原本可以轻松避免,只是由于当事人安全意识淡薄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消防安全警钟在耳,学校工作关系千家万户,安全工作尤为重要。
学校关系到诸多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学校人群密集,学生正处于人生精力旺盛期,安全隐患可能处处存在、时时存在。学校安全隐患绝不仅仅是床铺、线路、交通、打架等具体问题,我们除了加强全天候常规管理外,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构筑科学的安全工作预警机制来落实安全责任。平时,我们要不断强化工作人员岗位安全责任意识,超前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及时调解师生矛盾纠纷,落实校园活动安全预案,确保校园安全事故零发生。
落实学校安全制度是关键,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是保障,学校安全工作一定要让在读学生舒心、让学生家长安心、让社会各界放心。
17、关于高考改革
高考文理不分科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开放度的不断深化,原有的大文大理分科方式弊端日趋明显,造成大部分文科生缺乏理科思维的严谨和条理,也致使大部分理科生缺乏文科的人文情怀。
现在社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广度和高度,文理兼通是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外语作为解放国民思想重要工具的时代作用已经不再那么重大,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发扬民族经典特色已经提上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外语考试分值减少甚至退出高考成为必然。在高考改革的导向下,这就要求高中教育进一步加大对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视程度。
18、关于教师知识 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万金油,什么都要了解,许多知识还要精通。现在的社会,一个课本、一支粉笔进课堂的时代已经完全过去,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业务能力和处世态度是教师立业之本。教师在做好日常工作、精通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同时,应该抽时间多读一些与教学思想、生活健康等方面有关的书籍,应多读一些哲学,多读一些文学,多读一些史学,要学会让自己的思想与人文史哲进行碰撞,多沉淀思想,多砥砺素养,学会让自己的心灵时刻保持澄澈与宁静,凝神聚力把教育这个最大的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好。
同时,教师要从内心深处要求自己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多帮助人,就像古人所说的多积阴德,这种善行虽然在人的成长中看似说不清,道不明,但从感觉和经历看,如果一个人遵循着这种规则去处事,一切都会比较顺利。我不信佛,但我信处事规则。
教育教学工作更是这样。博览群书之时要多助学生成长,多助学生成才,在坚守无神论信仰的同时,要保持为人处事的高资态,多学本领,多做好事。
19、关于办学特色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什么是特色?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从学校毕业后不久,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就会基本忘光,但这所学校一定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印象,这所学校一定会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留下痕迹,我认为这就是这所学校真正的特色。
这个印象或者痕迹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成长,成为学生骨子里的一种潜质,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基因。就像一个从小在艺术氛围浓厚家庭中生活的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拥有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同样,一位同学在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待上几年,或多或少地就会带上这种特色的印记。学生走出校门后,这种特色是可以带走的,甚至是可以伴随一生的,比如兴趣爱好,比如做事方式。
一所学校,一定要认真定位自己的办学特色,这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存在价值。
20、关于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特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按照整体规划、科学设计、渗透德育、展示特色的要求进行开展,要集全校智慧努力打造“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生态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一流精品学校。同时,学校要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氛围,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朝着正规化、多样化、艺术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一放飞孩子, 还他们自由
通过学习, 了解到美国的孩子注重的是独立性的培养;日本的孩子注重的是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培养;而生长在我们中国的孩子注重的却是保护和保养。我们国家的独生子在家里的地位就如同“小皇帝”一样, “小皇帝”的身边始终会有六位大人看着护着, 看护者就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爸爸和妈妈。老人的溺爱尤为严重, 真的是让人觉得“捧在手里怕摔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在家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孩子的一日生活会始终在成人的看管下进行, 就连睡觉也不例外。
但孩子终究要长大, 在成长的过程中, 他会遇到想不到的这样或那样的种种困难、危险。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 因此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 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才是最好的最可行的方法。所以, 我们幼儿教师首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以保代教”的观念, 正确地估价孩子身心两方面的可塑性, 去放飞孩子, 还孩子应有的自由, 让孩子自己在摸索中积累安全经验, 只有引导孩子养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才能避免幼儿的意外伤害。
二更新家长的育儿理念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 单靠我们幼儿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必须还要与每个幼儿家庭紧密配合, 共同对孩子实施安全教育, 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会快乐、健康、安全地成长。但是,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可能真正做到教给孩子一些安全知识的家长却少之又少。所以, 想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必须要提高家长的意识, 改变家长的观念, 让他们真正快速地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向每一位幼儿家长介绍幼儿园近期的安全活动计划、过程措施, 介绍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 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小常识介绍给家长, 请家长配合提高幼儿自身的安全意识。如在家中割伤后要紧压伤口止血;不要模仿电视里的危险动作;让幼儿准确掌握自己的个人信息, 包括家庭详细地址、家里电话号码、父母亲手机号码等;教育幼儿不乱动电源、不玩火、燃气等。通过这些活动, 可以很快提高每个家长培养其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安全意识, 增强家长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达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共识。
另外, 还要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良好时机, 及时沟通孩子在家、在园的行为表现及活动后孩子身上产生的效果, 互相进行意见反馈, 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三敢于创新, 尝试多维式教育
“千般照顾, 不如自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要及时的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引导幼儿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提高其自我保护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滑滑梯时, 发现有些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倒着滑滑梯时, 就要及时中止游戏, 告诉幼儿这样是很危险的, 并可以让幼儿轮流做“小监督员”“小指挥官”看护其他幼儿游戏。同时教师还要从日常的教育当中开始, 培养幼儿的良好的习惯, 如:幼儿入厕、洗手要排队;上下楼梯不拥挤, 喝水时要谦让, 水杯要放在固定位置;穿衣服时要互相帮助。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安全的基础, 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则是安全的主要保证。再者幼儿教师还要精心地设计每一节安全活动, 在活动中让幼儿纷纷发表意见, 模仿演练从而使幼儿掌握生活中的一些安全小常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四抓住时机, 重视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教育契机, 只要我们每一名幼儿教师做个有心人, 抓住这些教育契机, 随时对身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要经常提醒家长检查好孩子的衣兜、书包, 不带危险品入园;在午睡起床时, 要等孩子完全清醒后再让他们起床, 以免孩子意识不清, 在下床时跌倒;发现孩子鞋带松了, 要提醒他马上系好, 不然让其他幼儿踩到时他就会跌倒;进餐时要告诉幼儿热汤热菜吹一吹再吃避免烫伤;吃饭时不打不闹以防异物进入气管;过马路时, 要走斑马线, 不要在马路上玩耍, 以免被汽车撞伤等等。要随时强化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 使幼儿从中学会正确分析情况, 避免伤害, 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或叫喊求援, 保护自己的安全。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不少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都发现,学生往往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兴趣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也逐步降低。从而导致老师教起来难度大,学生掌握起来效果差的现象。如何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呢?
1.激情引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情,是一个人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寻求新知最重要的推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众所周知,对于键盘、鼠标的基本功训练会让学生感动很枯燥。有的学生在学会了输入法之后就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能达到要求的输入速度。试想一下,在进行这方面的练习时,教师给每一台学生机都安上打地鼠、苹果落地等游戏,并用激情的语言来鼓动学生,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任务驱动,给学生一种成就感
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前,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贯穿渗透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就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把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就业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同时告诉学生一个富有创意的个人简历对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出标学习目标,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制作个人简历。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word积极性,完成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同时,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也有了一种成就感。
3.鼓励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激励,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表扬,通过表扬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表扬激励,学生的成绩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学生才会自觉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二、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信息技术课由于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具有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应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它文化课的教学,上机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老师在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同时又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求老师不失时机的利用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有时,已有的CAI软件与我们实际教学内容会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利用PP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成生动活泼,富有挑战性的课件来吸引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2.优化上机过程
上机操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但是上机操作如果组织不好,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在优化上机过程这个环节中,我做到了以下三点:首先,课前让学生明确上机的内容;其次,让学生制定出自身的目标;再次,设计出有趣味的,有梯度的题目,让学生时而单独操作,时而分组活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重视作业处理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合理、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学习效果。但是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作业易被教师所忽视,不能实现当堂作业当堂检查,不能实现当堂作业当堂评价,不能实现巩固与提高有机的结合 。在作业布置这个环节里,应多注重实际,把上机操作与上机报告结合起来。如在学习Word的过程中,可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篇文章(字数和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如童年趣事、自我介绍等,输入完后对其进行字体、字号、颜色、缩进等设置,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写作能力。无形中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已广泛普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开展和教改深化的必然抉择。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和其它学科教育分裂开来,为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教育,只会使信息技术教育孤立无援,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我们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来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的意识、知识和能力。滲透信息技术教育思想到各个学科,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营造创新环境,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很自觉的把信息技术课学好。
【生态教育感悟】推荐阅读:
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结11-30
(高校教师)生态文明教育学习心得12-01
共创生态文明感悟11-14
走进“千课万人”,感悟“生态课堂”10-02
生态系统生态学作业12-14
发展生态农业 加快建设生态安仁06-26
生态哲学生命观与生态美学12-12
建筑设计有哪些生态策略及生态技术?07-17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生态环境恢复方案06-20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