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企业战略(精选8篇)
关于毕业生在企业开展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
根据河南理工大学教务处和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关于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有关指导精神,督促外出在企业开展毕业设计的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经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教研组讨论,对该类毕业生做如下要求:
1、学生到企业后,需找一名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或相当技术水平的工程师指导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开始两周内,毕业设计题目需由指导工程师和校内负责指导老师协商确定,并由毕业生提交完整的设计规划。
2、按时参加毕业设计开题和毕业设计中期筛选答辩。
3、学生需每周向校内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提交毕业设计总结和下周毕业设计计划,并提交设计内容详细资料。指导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和指导情况,填写本周指导记录。
4、开题报告和中期筛选,两次都未能通过的学生,不能进行毕业答辩。
5、每周毕业设计工作量过小或未按计划完成,指导老师进行记录,并计入毕业设计平时成绩。
6、学生回校后两日内提交毕业设计材料,对毕业设计材料不充分,内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学生,不予安排毕业答辩。根据离校周数记录旷课学分,毕业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7、对外出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单独分组进行答辩,单独考核。毕业设计题目如果非企业相关课题,取消答辩资格,按旷课处理。
一边是699万应届毕业生的巨大就业压力, 一边是小微企业备受毕业生冷落的现实, 这种尴尬更给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年”增添了一抹厚重的色彩。毕业生偏好实力雄厚的“高富帅”企业而不愿“屈尊下嫁”小微企业, 虽然与求职者的择业观念不无关系, 但这不只是简单的择业观念问题。“高富帅”企业为何受毕业生青睐?小微企业为何备受冷落?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毫无疑问, “高富帅”企业备受青睐, 求职者的择业观念发挥了重要影响, 有些求职者甚至持有一些偏见甚至偏执情绪, 比如“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去企业首选国企等大企业, 对于那些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则不屑一顾。这些, 对于求职者的职业选择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大企业受青睐、小企业遭冷落的现实, 并不是就业观念一项因素就能决定的。在对就业观进行调运的基础上, 更不能忽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方面的宏观考量。
表面上看, 那些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 除了能够提供一份体面的待遇, 在搭建个人发展平台方面, 也有着其他小微企业所不具备的能力。对于求职者而言, 薪资待遇只是眼前利益, 发展前景更重要。这或许就是一些小微企业虽然薪资优厚仍然难以吸收到优秀人才的原因之一吧。
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的情况下,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仍不大明朗, 各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仍旧是很大的阻碍, 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不足, 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仍旧有很大的优化拓展空间。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刚刚拉开帷幕, 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无法一蹴而就, 行政审批改革的步伐尚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渴求, 一套用来确保“让政府的归政府、让市场的归市场、让社会的归社会”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仍需持续改善。这些宏观背景, 对于企业发展前景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求职者自然也会就此对企业做出评鉴, 以决定去留。
对于企业来讲, 不仅要妥善应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更需要花费精力处理好跟公共部门的关系, 尤其是政府职能尚未完全厘清、市场体制机制仍需健全的情况下, 花费在处理与公共部门关系方面的精力, 甚至要超过单纯应对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方面的付出。相对于国企在获取社会发展资源方面的得天独厚, 民企的处境可谓偃蹇不堪, 而公共部门在行政审批方面的诸多错位、越位和缺位行为, 更给企业发展设置了本不该有的障碍, 诸如“盖几十个审批公章、跑三五个月”的情形并不鲜见。
关键词:职业教育 毕业生 评价体系 改革
0 引言
近几年,政府非常重视高职教育,也对高职教育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理应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更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更需要紧密贴合社会、企业的需求。按照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紧贴企业对人才需求就成为改革体系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职业教育要培养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必须引入企业评价指标,将企业评价与学院评价结合起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必须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考评体系重构。
1 科学调整考评目标,引入企业评价
毕业生一切努力就是为了通过一门门的考试,拿到罗列各科成绩的学校的毕业生推荐表,拿到学校的毕业证书。如此一来,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并不能真正成为有一技之能的实践性员工,也违背了政府、社会、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期许。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毕业考评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毕业评价,某一个学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通过企业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对实践知识的学习成果的评价,更科学的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企业派员工到职业院校兼职上课,传授学生实践技能,对实践技能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检验技能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职业人素质,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评价; 通过企业专家到学校开设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社会视野,对学生关注社会、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到各种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多面手”,能尽快熟悉、进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工作、学习。同时,引入企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激励学生——鞭策学生努力进步,给学生搭建更宽广的就业平台。
2 企业参与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考评体系应具备的功能
2.1 导向功能 考评是对某一个事物存在价值的判断。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考评应该根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安排教学活动,企业需要什么技能,高职教育就要传授什么技能,社会需要什么员工素质,高职教育就要培养相应的员工素质。对高职毕业生进行考评,就要以这些评价要素为出发点,形成积极、正面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所学所练,企业这个评价指挥棒要在考评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2.2 激励功能 研究高职教育考评体系的内容和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识别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技能短板,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学生与企业的不断交流沟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价值和企业的认可度,使学生更有动力进行实践技能的学习。
2.3 竞争功能 通过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毕业生考评体系,对学生进行考评,这种考评的结果可以体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距,通过这种差距排序,形成一定的顺序或等级,使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竞争的功能。这种良性的竞争是学生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拓展考评内容
3.1 从“偏重考评理论知识、文化素质”到“注重考评职业综合素质”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考评体系中,通常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文化素质的考查,而缺少考评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笔者在与很多企业交流过程中发现,企业更关注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也就是在职业技能之外的职业人综合素质,比如说学生的商务礼仪、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耐挫力等等。而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要通过一些公共课程的学习来达成,一方面需要企业的指导与帮助。通过安排一些礼仪讲座、礼仪比赛;通过安排一些团队合作竞赛项目;通过增加职业院校学生的“隐形课程”(口才与演讲、办公软件应用、社会责任等),完成学校部分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评。通过安排学生在每个学期到企业参加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逐步培养,企业对学生进行评价,完成企业部分对学生职业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评。
3.2 从“注重考评课内知识”到“不仅要注重考评课内知识更要考评课外知识” 目前,一般传统的职业教育考试都还是围绕教学大纲来进行,尤其是一些偏“文”的专业,比如说会计类相关专业、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语言类相关专业,也就是老师讲什么,考试就考什么。更有甚者,老师担心学生的考试通过率问题,还帮个小忙,画个小范围。学生考前,花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如此一来,一方面很难检测到学生的学习成果;一方面又减弱了学生课外自学的动力,知识视野和社会焦点事件关注度不够,尤其是和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焦点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增设一些和这些焦点问题相关的附加拓展题目,着重考察学生对这些专业相关问题的思考及提出相关的对策。同时,和校企合作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可以让企业将一些实际问题或考察重点引入传统考试过程中,丰富对学生的考察和评定,建立较为完善的毕业生考评系统。
3.3 从“注重考评知识”到“注重考评实践能力” 传统的考评系统,很容易导致学生平时光说不练,光背不思,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旦遇到实际难题就感到无从下口,无法应对。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及所谓的“高分低能”的现象。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毕业考评系统中应该以“够用”为原则学习理论知识,铺垫理论根基。更要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对考评系统进行革新。
首先,要适当减弱“笔试”在考评系统中的主角地位,综合运用多方式、多维度的考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口试来考察学生的应变力、表达力、反应力等;通过教学软件,考察学生的模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到企业参加实践,考察学生的业务操作水平;通过给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适当减少客观题的比重,增加论述、案例分析、方案设计等题目的分量。最后,在学生毕业之前,增加综合测评环节,侧重实务,偏重技能,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比如说引入企业进入毕业考评体系,增加综合实训环节,而综合实训环节的分值由企业给出80%,学校给出20%,综合实训合格,才能修满实训学分,顺利毕业。
附表一 学生到企业定岗综合实训评考核成绩表
■
3.4 建立区分度好、个性特征明显的“宽幅”评价体
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先是对学生的单项进行评分,然后又运用一定的方法计算一个综合评分,来表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这种操作,会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不清晰,得到仅仅是一个或一组数字。其次,无法体现学生的特征。比如说甲学生专业成绩好,但基础课成绩不理想,乙学生专业成绩一般,但基础课成绩很优秀,最终有可能甲和乙的成绩是一样的,无法明晰的表示出甲学生和乙学生的特征。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否建立分数与文字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在给出分数的同时,给出具体的文字,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建立“宽幅”评价体系,将各级指标分别转化成相应的等级,以便于区分学生的特征,区分度好。比如说,可以将分数转换成优、良、中、差、不合格五个等级,先按照专业成绩进行排名,然后按照前10%为优,10%<排名≤20%为良,20%<排名≤60%为中,60%<排名≤80%为差,最后剩余的2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高专课程考试改革探索[J].成人教育,2011(1).
[2]张峰.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探索[J].时代经贸,2011(27).
[3]李庆章.大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及其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对市场营销有了逐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实践的成功。但随着经济和电商化模式的快速发展,传统、老旧的单纯追求销售业绩的市场营销战略已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效益,市场不断变动、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科技不断进步,对企业市场营销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守旧的企业经营观念是制约营销战略创新突破的重要原因。企业产品更新周期长、速度慢,没有明显创新;旧有的产品渐渐失去市场,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产品缺乏创新和市场基础,结果让库存积压严重,企业失去现金流,导致产品线质量持续低下,没有市场。第二,只求卖货赚钱的心理,是企业不重视品牌的树立和影响;市场一有同类产品出现,就陷入打价格战的恶战中,伤亡惨重。第三,营销策划人员能力不足低,也影响着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落地的质量。
在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市场营销应当有新的发展方向。摆脱传统、老旧的企业市场营销需要对新形势下的企业市场进行充分考量,在了解市场变动方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市场营销的创新。
2 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经济市场环境下,电商模式不断发展,得到了全面普及和推广,也给企业市场营销渠道提供了新机遇,许多原本一筹莫展的传统企业,借着电子商务的东风再次扬帆起航。
2.1 信息技术发展快速,营销内容传播渠道多样
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让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有了新的渠道和客户支持。此类平台包括但不仅限于以零售为主的销售式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等,还有是以社交分享式为主促成成交的平台,如美丽说、蘑菇街、微信朋友圈、微店等。这些平台依托大量的客户,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将商家商品推送到平台用户界面。比起过去传统的企业营销模式,大大降低了营销成本和客户资源获得速度;在连续的营销过程中,不断积累优质客户群体,对该目标群体进行细分,发掘其购买力,优化市场营销战略在后续营销中获得更好的效果,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
2.2 消费观念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满足个性需求
随着中国经济电子商务时代的崛起,各个领域之间与国际互动日益频繁;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快速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迅速,有了新的理想和诉求,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要关注价格和质量,还要关注消费者的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市场上产品种类增多,周期变短,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产品创新及产品研发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发展的重要瓶颈。
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应抓住消费者消费心理,从过去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提供目标客户群真正需要的个性产品。例如,的购物狂欢日“双十一”,许多商家采用预售方式,提前测试出受消费者欢迎款式和产品;消费者先预付定金,企业再投产;让买家也参与了产品诞生的过程。使产品真正满足目标客群的同时,还树立了消费者的口碑,为企业积累更多客户。因此,在新经济背景下,现代企业应不断积极创新市场营销思维,尽可能通过个性化市场营销手段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
2.3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战役才是立根之本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设计(论文)题目: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指导教师:
2015年 10月 5 日
目录
摘 要..........................................................3 绪 论.........................................................5 第1章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及功能................................6 1.1企业文化的概念...........................................................................................6 1.2企业文化的要素...........................................................................................8 1.3企业文化的功能...........................................................................................8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特征.................................11 2.1企业竞争力的内涵.....................................................................................11 2.2企业竞争力的特征.....................................................................................11 2.3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方向.....................................................................14 第3章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16 3.1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6 3.2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提供一种牵引力..................................................16 3.3企业文化是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保证...........................16 3.4企业经营理念的塑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17 3.5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17 致 谢.........................................................18 参考文献.......................................................19
题目设计说明:
本次毕业设计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包含三章各章节:第一章节通过对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及功能定义的和表现等进行描述,第二章节主要展开讲述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及发展方向,第三章节论述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关系并展开讲述如何通过企业经营理念的塑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摘 要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能力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即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核心竟争力,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其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不同。核心竞争力可以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先进技术、组织制度、营销网络、管理方法、品牌文化等多个方面。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消费者追求商品的差异化与多样化,因而产品更新快、替代快,相应地技术扩散也就快。而企业文化所内含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无法进行复制与模仿的,由特定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其它企业更是难以追随与仿效。本文通过研究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提出如何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和变革,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利用文化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提出如何利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和变革,创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利用文化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
绪 论
竞争是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存方式。今天,竞争从市场发挥作用的方式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扩展为一种无所不包的信条,一种席卷全球的意识形态,其中,文化的因素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以往,人们或许把企业文化建设看成是管理的要求,把它看成管理文化。但是,在当前即将全面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整个社会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企业管理己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进入更高的文化管理境界。
当代的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组织、企业行为、企业产品及其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各个领域。从一定意义上讲,不同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反应,使企业对自身的使命、目标和社会责任有不同的定位;不同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形成不同的管理哲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不同的企业文化也使企业形成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建设在改变企业整体行为、企业内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不同还使企业形成不同的战略思想和战略模式,形成不同的企业形象、企业品牌和服务等。所有这些,使企业具有不同的竞争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和具有关键意义的手段。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有句名言:“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可见,企业文化决定企业命运,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因此,如何利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来促进企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第1章企业文化的概念、要素及功能
1.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1.1.1文化的定义
“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在中国古代,文化是指“文治教化”。自从19世纪后期现代文化学诞生,人们对文化才从学科的角度有了全新的解释。但由于流派众多,对文化概念的界定仍见仁见智。从社会学的“大文化”概念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就是说,文化是人类对社会进行改造后所产生的一切成果,是人类为了求生存与发展,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人为环境、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按科学的要求说什么叫文化,什么是文化呢?简单地说,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生活方式,以及为这种生活方式而创造的物质生产方式,都叫文化。自然,人的心理、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意识型态、思维方法、社会组织、伦理观念、科技知识、宗教、魔术、语言、艺术、文学、民俗等等都在文化行列之中,衣食住行也在其中。说穿了,文化就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种体系,或者可以说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技巧。这是当代世界对文化的基本认识,具有广泛说服力。1.1.2企业文化的概念
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而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它与文教、科研、军事等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1、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2、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4、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5、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6、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7、企业文化是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全景式管理
8、(1)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
(2)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
(3)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4)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
(5)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
(6)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7)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8)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9)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核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10)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1.2企业文化的要素
迪尔和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1.2.1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1.2.2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
1.2.3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仿效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2.3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的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1.2.4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以及某一特定场合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1.3企业文化的功能
研究企业文化,其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有些什么功能呢?
1.3.1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
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美国学者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寻求优势》一书中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并认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则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
(2)企业目标的指引
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1.3.2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1)有效规章制度的约束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2)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遣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同仁堂药店“济世养生、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严格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纪律。
1.3.3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感情,从而在企业中造成了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气氛,强化了团体意识,使企业职工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职工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企业步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职工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爱厂如家”就会变成他们的实际行动。1.3.4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1.3.5 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
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各部门之间、职工之间,由于各种原因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各自进行自我调节;企业与环境、与顾客、与企业、与国家、与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这也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企业哲学和企业道德规范使经营者和普通员工能科学地处理这些矛盾,自觉地约束自己。完美的企业形象就是进行这些调节的结果。调适功能实际也是企业能动作用的一种表现。
第2章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及特征
2.1企业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是指出指企业在关键领域建立的独特的竞争优势。从不同时代对企业竞争力来源关注点的不同,企业竞争力概念的本质内涵也发生着相应地改变,它经历了一个从企业内部资源到外部环境,又从外部环境回归企业自身能力的过程。实际上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首先它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在现象层面上显而易见的种种比较优势,也不是作为企业生产要素的种种资源:它是企业组织的系统能力,而不是局部上和环节上的能力,也不是企业的产品或职能活动;企业竞争力是在竞争环境下与竞争对手相抗衡或超越竞争对手的一种动态力量;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超越了企业的具体资产、技术和职能活动,超越了企业单个业务单元和各个活动环节,而把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升华为对企业整体实力和系统能力的要求。综上所述,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抗衡甚至超越现实和潜在竞争对手,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系统能力。企业要求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培育、壮大和维持其竞争力。
具体来说,对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竞争力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加的能力,通常称“客户价值”。企业能否创造经济效益取决于是否拥有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谁有能力让消费者得到真正超过对手的不可取代的品质:谁能提供优质服务谁能让消费者获得物质价值和精神愉悦的双重享受,谁就有了基本的竞争力。
第二,竞争力是企业在某些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为出色的能力,它是企业个性化的产物,是企业提供给顾客,使顾客满意而他人无法提供的特殊价值的能力。是企业领导潮流、主导市场、进入竞争舞台的入场券;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第三,竞争力是企业具备的开发新产品和领导新技术的扩张能力,它不仅仅为企业当前提供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为企业提供了进入多个市场的潜在途径;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包括企业自有的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创新因素,同时企业竞争力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更新,但具备独特性和市场认可是最基本的因素。
2.2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1、不易摹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特定方式沿着自己独特的技术或管理轨迹,逐步积累,长期形成的,走的是自己的发展之路,个性化发展的特点非常突出,很难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掌握。比如Intel公司领先世界的芯片技术,联想公司独步中国的销售网络和渠道。
2、不可分离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息息相关,任何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从天而降,它是企业历经多少年积累所形成的企业理念、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多年来依据企业实际而进行的变革和修缮,使这些理念和行为已经与企业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而正是这种不可分离性,使得企业达到了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高度,成为企业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
3、动态发展性。竞争,使得竞争对手会竭尽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步缩小与原先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差距,直至完全超越,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所有企业的一般竞争力,甚至形成差距。比如河北天纶纺织有限公司,从一个旧体制下的国营棉纺厂,历经多年改革,不断加强技术实力,最终成为在国内棉纺技术领域较有影响的企业。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高水平的人力资本。知识经济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力资本对企业竞争力的巨大决定作用。但问题的关键是,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才能将人力资本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企业奉献才能,使企业所拥有的“豪华战车”不致白白浪费。
2、领先业内的核心技术。坚实的竞争力来自执著的专业化,兢兢业业在一个领域做好,形成强大的令对手望而却步的专有技术,牢牢占领一个稳定的市场,这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佳能公司利用其光学镜片成像技术和微处理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成功地进入了复印机、激光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以及传真机等二十多个产品领域;本田公司的核心专长是引擎设计和制造,这支撑了小汽车、摩托车、割草机和方程式赛车的制造。
3、不竭的创新动力。企业创新分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创新的关键是“创”,目的是实现“新”。翻开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部创新史。如苹果电脑的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它首开使用鼠标操作电脑的先河,它的麦金托电脑可看可感的设计,极大地促进了个人和家庭电脑市场的发展。
4、突出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企业核心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企业的管理能力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一支特殊组织才能和企业家才能的经理队伍。近年来,河北华斯裘皮有限公司之所以成为国内裘皮业的老大,就是因为公司注重管理能力的提高,形成了以“狠严细实快新”为特点,同时极具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5、稳固的营销网络。营销网络是通过一定的管理技术将配送中心、营销网点、信息体系和信息系统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覆盖较大区域市场的营销网络。从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一旦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营销网络,将成为后来者进入该市场的壁垒,从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利润;而后来者只有花费大量的投入与先入企业进行广告和销售网的争夺战,才有可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6、良好的品牌形象。品牌是决定市场竞争胜负的关键,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的基本功能是把不同企业之间的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使之以不同的形象存留于消费者心中。沧州好日子超市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拥有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商业企业,也是商务部推广“千乡万村”的试点企业,其加盟店数量的急剧膨胀,就是因为诚实可信的品牌形象赢得了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
7、有魅力的顾客服务。顾客特色服务是企业接近消费者的最直接的途径,它可以给顾客带来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信任感和安全感。黄骅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依靠所特有的“无因退货”、“顾客永远是对的”等等理念,近距离贴近消费者,企业营业额直线上升,目前扩张速度逐步加快,已在华北地区拥有十几家加盟店(大型商场)。
8、产生强大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以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个性化、深层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强烈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并通过经营决策过程和行为习惯等体现在企业的技术实践和管理实践中。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从概念上看,企业文化非常简单,而通常的难度在于找到适合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和具体落实。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虽然不同的企业实际表现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尽相同,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最终体现为获利能力、市场份额、企业形象及公众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认同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能力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优势之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发展方向
综合以上对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分析,结合现代企业生存发展所处的经济环境,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1.核心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家知道,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只有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要有竞争力,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就只能有一个办法,就是拥有竞争对手所没有的科技力量,这样也就拥有了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竞争力。因此,对企业来说,决定竞争胜负的是企业独有的核心技术。这也就是说,在当代的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最为主要的手段就是拥有对手所没有的核心技术。
2.企业的竞争着重于学习力的竞争所谓学习力的竞争,就是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竞争。一个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只能依靠学习,企业要成为学习型的企业,成为有学习力的组织,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
3.企业必须建立可持续的网络生态系统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己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竞争的核心优势已从原先的低成本竞争转变为基于时间和知识的竞争,呈现出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趋势。企业能否在市场中取得成功,依赖于能否充分理解市场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加强的反馈机制。这两种反馈机制在市场的不同水平上、不同的时间过程中相互交织地发生作用,从而决定了企业必须在整个网络或生态系统有正确的定位。也就是说,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了解建立生态系统的时机和方法,能够从持续发展和不断改进过程中校正航向”。
4.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二十一世纪的企业是文化的企业,企业的竞争将突出地体现在文化竞争上,因此企业只有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有竞争力。随着企业的竞争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发展到品牌、价值、服务的竞争。人们在购物消费时更加注重品牌、价值和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感受和满足,必然会追求品牌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这就迫使企业加大科技和文化在产品中的投入,用科技的优势、文化的优势替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成本价格优势,增加产品的科技和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和文化附加值,重视消费者在购物消费时的心理满足和求新、求美、求异的要求,用文化纽带促进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另外,在市场中,支配企业各种竞争行为的是其不同个性的企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行为规范。因此,归根到底是不同个性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如果没有自己的强企业文化,企业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第3章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研究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跻身世界一流公司的行列十分困难,而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并百年不衰更非易事。从2001年安然公司破产案、安达信会计事务所信用危机到2002年世界通信虚报利润案,引起了美国和世界企业界的轩然大波,同时也印证了美国兰德公司调查报告中的结论:“是公司责任的崩溃、企业伦理的溟灭、贪婪和欺诈、企业诚信荡然无存,使安然、安达信、世界通信等公司丑闻不断。为了谋求生存,一个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与企业文化?没有高度内外一致的、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期望和行为,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并被逐出市场。” [11]这里引发了一个问题: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
3.1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企业的能力,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的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就是企业文化,并且是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基于特定的市场、用户、企业历史与民族文化背景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建立起来的,而且这一过程无捷径可寻。企业要想使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更具竞争力就要将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3.2企业文化为核心竞争力提供一种牵引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长期牵引力;企业的激励机制是企业的内部动力;而科学规范的管理则是企业的推动力.这三个力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唯有靠核心竞争力才能活下去。在这里给企业文化做一个定位,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的要素。前面提到的三个力当中,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企业文化所提供的是一种长期牵引力。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它应该是企业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学习、沟通、再实践的一个过程。
3.3企业文化是核心能力形成的主要保证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主要保证,是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柱。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已形成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相对优势为目标、以培养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价值观为导向、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并由企业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等高度统一有机整合的文化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实质上是竞争文化,它是以现代文化理念为指导,以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中竞争并取得优势为鲜明目标。竞争中作用能力的形成,必须靠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否则一个企业的核心专长及核心竞争力是很难确定和形成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掌握文化竞争的主动权,就是掌握企业的生命之根、制胜之魂。
第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能回避市场的企业,也不会有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依靠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第二,竞争越激烈,企业文化建设就越紧迫,那些把工作和企业文化对立起来的观念做法是企业战略性的失误。
第三,越困难的企业就越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困难的企业不抓企业文化建设无疑是放弃生存的权利。那些认为没有钱就不能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念是错误的,因为企业文化诸要素中、观念、精神、道德、制度等文化建设可以不要花钱的或是可少花钱就可以做起来的,而且困难企业没有精神支柱,没有目标追求将更加的困难.如果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上下同心,精神振奋,方略正确就能走出困境,效益自然就会好起来,这是企业发展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3.4企业经营理念的塑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柱.
企业的发展需要经营理念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从而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短期长期发展目标,给企业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如果缺少了企业文化,那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失去了有力的支持。日本能在战后三十年中赶上欧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是依靠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品牌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力量的体现,企业经营理念是品牌形象形成的内在力量,深深的溶铸在企业的品牌之中,对塑造品牌文化的利弊要及时果断的扬弃。把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去,并且要不断地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品牌,使企业具备更强大的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创造的问题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
3.5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对企业文化发展的作用
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实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中将会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它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好,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将会进行的很困难,发展的速度会放慢而且维护的效果还不一定会好。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其它资源的支持,核心能力的形成同样也是一样。致
谢
当我敲下论文最后一个字符,心里生出一种沉沉的感觉,回顾整个论文的撰写过程,我感触颇深。
自入学以来,我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在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坚持学习,还是坚持修完学业。
衷心感谢各位任课教师,他们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受益匪浅; 衷心感谢我的领导,为我能够在职完成学业,提供了许多的帮助和支持;
衷心感谢锦江集团的领导、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领导,以及我的同事在学习期间给予的热情接待,并提供了大量资料。
衷心感谢我的家人,他们在我的后方给我坚强的后盾,以便我有更多的时间撰写论文;感谢我妻子几年来的默默支持;感谢我的女儿,虽然年幼却也能理解父亲;他们的爱是我奋斗的强大后援和巨大动力。
最后,向参与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的各位专家、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阿伦·肯尼迪,特伦斯·迪尔.西方企业文化(孙耀君,译者)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2] 曹锡仁.中国文化比较导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朱恒天.中国文化史教程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 黄文山.文化学的方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4] 陈国兴,李万来.企业文化新论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5] 曹锡仁.中国文化比较导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6] 魏杰.企业前言问题.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7] 高伟,王克岭.加强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2 [8] 韩中和.企业竟争力:理论与案例分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9] 余来文、陈明.管理竞争力-基于战略管理与能力的整合.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0] 刘世锦、杨建龙:《核心竞争力:企业重组中的一个新概念》,《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2期 [11] 虞祖尧、沈桓泽、孙志伟:《管理思想探源-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构建》,新华出版社,1990年第二版 [12] 彭丽红:《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13] 张得:《企业文化构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选题代码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7
028
029
030
031
032
033
034
035
036
037
038
039
040
选题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传统管理文化研究中外比较管理研究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商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企业分配与激励机制的研究企业家的素质与培训企业兼并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塑造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教育的研究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的问题信息产品普及水平的(纵向、横向)比较研究(可选择某种产品进行国家间或地区间的比较)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问题营销变量在信息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可选择某个产品和某种营销变量)信息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三电”(电视、电话、电脑)一体化发展问题的思考软件,互联网与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定量分析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特点探讨知识型企业家的必备素质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十大障碍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外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比较研究零售商品牌策略品牌在企业产权交易中的价值合资中民族品牌的保护杭城老字号品牌的管理品牌与企业文化企业的品牌策略研究流通企业创新问题探讨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竞争行为研究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产业市场营销问题电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产业的政策管制问题产业组织政策等研究如何提高国有商业对外资商业的竞争力流通产业的规格经济及其测定中外连锁超市比较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042
043
044
045
046
047
048
049
050
051
052
053
054
055
056
057
058
059
060
061
062
063
064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080
081
082
企业收购兼并相关问题研究(兼并的成效研究,兼并实例剖析,兼并的决策分析,兼并管理整合,文化融合市场调查、预测方法及其实际应用研究中外连锁超市发展的比较研究(规模扩张战略,配送中心,管理制度、模式)国际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系统研究与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政府的改革及措施,中介机构,企业间互助策略等)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创业(风险)基金支持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我国超市经营水平若干对策试论连锁经营企业的配送中心论我国大中型零售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结构重建对于大型商场效益滑坡的观察与思考商品流通业对外开放中的问题与对策实施自有品牌是大型零售企业提高交界的一种有效途径产品品牌经营管理战略探讨品牌策略探讨广告与消费心理科技进步与企业组织变革市场营销的理性与感性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资产重组中的管理研究中国传统管理理想与现代管理商业企业竞争度分析中外家族经营企业的比较研究我国企业家族经营的动因研究“驰名商标”的动态管理及评价体系中小企业竞争战略模型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企业多元化成长战略的有效性分析企业营销人员的分配模式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问题研究企业公关传播探索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模式探讨我国实行消费贷款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心理与企业广告策略发达国家银企关系模式对我国银企关系构建的启示商业银行资金配量的若干问题“债权软约束”的障碍银行不良债务的分类及启示企业融资结构与发展的关系现阶段我国银企关系现状及困境如何加强企业营销管理基础工作
084
085
086
087
088
089
090
091
092
093
094
095
096
097
098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也是博弈过程中参与者的一个理性的博弈策略, 即在混合策略的选择过程中使每一个子策略的期望值相同, 否则, 博弈的参与者就会将最高期望值的策略作为其最后的选择策略, 这意味着原初的状态不能达到均衡, 所以我们在混合策略当中可以通过预期支付函数的达到纳什均衡时的最佳策略。本文的博弈是一个2×2双量矩阵模型, 它的预期支付函数为U=P1AP2, 其中A是博弈参与者的支付矩阵, iP为参与者i的混合策略。
1 博弈模型的建立
如图1所示。
1.1 博弈模型的设定
该博弈是一个2×2双量矩阵博弈, 用人企业和应聘毕业生是参与者。则用人企业选择的混合策略是 (检验, 不检验) , 即毕业生的混合策略构成是 (包装, 不包装) , 即
其中, 用人企业检验应聘毕业生信息的价值u, 检验信息成本g, 用人企业不检验应聘毕业生信息时, 获取真实信息的概率为µ;应聘毕业生包装自己带来的潜在价值, 包装的成本c, 包装价值在企业检验时能够实现转换的概率ρ。
1.2 博弈分析
博弈分析假设:该博弈必须假设用人企业检验毕业生信息的价值必须大余成本, 即u>g, 否则用人单位不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验;应聘毕业生选择包装自己, 获得的潜在价值必须大于包装成本, 即v>c, 否则毕业生会放弃对自己包装。
(1) 纯策略纳什均衡。
当µu≥u-g, 即用人企业对应聘者信息不进行检验的情况下, 获取真实信息的价值大于检验后的价值, 二者博弈的过程中, 用人企业会选择了不检验的最优策略, 与此同时毕业生在是否包装自己的决定上, 更愿意选择包装自己来达到最佳的状态参加应聘。此时博弈出现了唯一的 (不检验, 包装) 的策略, 可称其为纯策略纳什均衡。
当µu
(2)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当µu
那么, 用人企业与毕业生在博弈的过程中就不得不选择一种混合策略来寻求博弈平衡, 即达到博弈的纳什均衡。该2×2双量矩阵博弈中用人企业和毕业生的支付矩阵分别为:
在2×2双量矩阵混合策略博弈中, 求得两个参与者的支付函数:
根据高等数学中函数求极值的必要条件定理, 求支付函数的最优解, 则满足以下条件:
所以该博弈中, 用人企业与应聘毕业生的最优混合策略的概率:
2 结论及建议
从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结果来分析, 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各大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也就促使企业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 整个招聘成本的上升 (加大了g的投入) , 因此从纳什均衡的结果上看, 意味着提高了应聘毕业生选择包装的概率, 也就能够解释目前毕业生选择就业包装的现象, 并促使这种现象愈演愈烈。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应聘包装时要把握一个度, 不能过度包装, 这样既是对用人企业的欺骗也是时间、金钱等的一种浪费。
因此, 对于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可以在新生期间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对每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都进行分阶段的指导与培训, 使学生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中, 从最初的树立理念, 到设立职业目标, 再到完善自身素质, 掌握求职择业的技能, 最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打下基础做好未来应聘的全部准备。现代社会就业竞争的激烈要求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避免学生在应聘时临时抱佛脚, 想通过外在花哨的包装来取得工作岗位, 避免得不偿失, 使学生错过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位。
摘要:本文基于博弈论中纳什均衡原理, 以招聘过程中应聘者是否包装自己参与应聘和用人企业是否检验应聘者信息的真伪为切入点, 建立一个2×2双量矩阵博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 并针对毕业生就业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博弈,纳什均衡,2&,#215,2双量矩阵,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和纳什均衡解的特性[EB/OL].http://www.doc88.com/p-214942300821.html.
[3]重庆商报.毕业生晒求职花钱攻略专家:包装过度适得其反[EB/OL].http://biz.cn.yahoo.com/10-06-/16/xkwo.html.2010-06-24.
【关键词】企业;高职毕业生;素质能力;要求
0 前言
随着我国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全球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因市场发展的需要对高职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对高职毕业的素质要求提高了[1],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要求,这就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1 现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1.1 宽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本根基。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的社会体制的转型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企业和产业都在不断的变化,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从业人员不在实行终身制得岗位,而是在不断变化着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所以,高校毕业生为了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在校期间就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打破专业的局限,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涉足其他专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知识面,扩展自己的视野。
1.2 全面素质要求
学生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构成知识的结构骨架,但是在知识结构中应主要包括现如今高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会要求学生具备外语知识和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的技术,以便获得国外的新信息。近几年的发展,使企业特别注重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掌握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较好的素质。总而言之,学生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培养人才的需求。
1.3 运用科学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如果学生只知道学习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操作的能力,就不能完成企业安排的技术任务,就更不用说创新能力了。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创造发明的前提要素。
1.4 知识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生产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增加市场经济的竞争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动力和源泉是企业的职工,尤其是企业的科技研发人员。科技研发人员的很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是创造能力,在使用精确的仪表来开发和创造新的社会价值的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的能力。这种创新的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对科技的进步和对个人价值的体现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职员素质的要求。
2 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素质的思路
2.1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和提出新的要求,以前那些选择人才的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2]。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培养人才的理念,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创造一个舒适安心的环境。
2.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的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是全球信息化,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丰厚的知识和具有很宽的知识视野,不仅要掌握自身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其他专业的知识。所以,高职院校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改革。
2.3 调整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大学教育涉及很多的学科,但是在进行专业的教育时,学生会因为学科的性质而局限了思维的发展,使其思维固定化,使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限制。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的内容开展。学生除了要学习自身的专业外,还可以对其他专业的课程进行选择性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扩展,不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2.4 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出主导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和个性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在课堂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学习和思考以及创新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自身创新意识的提高,在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其中,时时关注最新的科研发展,不断革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在开展科研的同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 结束语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给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带来了挑战,但是不可否认这也同时是一个机遇。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的素质,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世学,陈士俊,邓蓓.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1(8):1-2.
【毕业论文企业战略】推荐阅读:
企业会计的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10-17
制药企业毕业论文06-09
企业价值评估毕业论文10-26
企业人事管理毕业论文06-17
民营企业发展毕业论文06-21
本科毕业论文企业管理10-03
公司发展战略毕业论文10-21
毕业论文-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06-04
企业会计准则刍议毕业论文07-22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大专)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