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调查报告

2024-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茶业调查报告(精选9篇)

茶业调查报告 篇1

历时近半年,到发稿时止共收集有效样本3166份的《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今天终于落下了帷幕了,这里我们发布相对完整的数据报告,以飨读者。

茶行业是个古老的业态,也是更为小规模经营的业态,所以许多人决策全靠拍脑袋,而决策其实是可以更科学的,如西方国家的企业一样。这也是设计这份调查问卷的初衷--看她是不是能为或大或小组策决者们,在做出决定之前作一个参考。

也许有人会问,这份调查是不是准确?这我们没法给予肯定的回答。这里只是实录调查数据,至于相关的结论,我们从数据分析中也给出了,但那只是一家之见,更多的,还是读者们自已去研究与分析。

相对于茶界许多调查,本份调查报告相对更为准确点。这几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调查样本数达到统计学所要求的样本量,而其它调查大多样本有限;

2、调查对象全国性,地域更为广,这也是时下大多用互联网调查的好处;

3、网络调查更能表现出本心,因为没受人的因素影响,电话或问券常受问者或环境的暗示或影响。

当然网络调查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因为网络调查,调量对象可能更为年轻化一点,但瘕不掩瑜。

年轻人群有望成茶叶消费主力

在 “你的年龄多少”专项中: ①20-30岁44.69% 1030票 ②30-45岁 36.49% 841票 ③45岁以上16.4% 378票 ④20岁以内2.43% 56票。数据表明,茶叶已不只是老人饮料,将来年轻人有望成为消费主流。(男性占76.57%1765票福建受众占30%)

“铁绿普”成市场“三大茶”

在 “你常喝什么茶?”先项中:①铁观音38.74% 939票;②绿茶24.83% 602票;③普洱茶12.46% 302票;④红茶9.82% 238票;⑤岩茶4.62% 112票。数据表明观音、绿茶、普洱成为消费三大茶;普洱、红茶旗鼓相当,且后者大有超越前者之势。

茶叶消费:个人为主商务为辅

在 “你常在哪喝茶?”先项中:①常在家里59.86% 1451票;②在公司里多28.01% 679票;③去茶叶店喝10.11% 245票;④2.02% 49票。调查表明茶以个人消费为主,商务茶兴起,与茶店比茶馆有待发力。(自常喝79.21%,待客时喝7.8%)

100-500元茶叶最畅销

在 “你喝茶价位多少”问卷中①100-200元 25.12%609票;②200-300元与

300-500都占20.26% 各491票;③100元以下 15.59%378票;④500-1000元10.4%252票;⑤1000-2000元 5.2%126票;⑥2000元以上3.18%77票。说明100-500元茶销量超80%。

品牌与非品牌茶消费各领风骚

在“你一般是买品牌茶还是散茶?”问卷中①茶店的非品牌茶29.13% 490票;②全国连锁品牌茶27.47% 462票;③当地品牌茶23.42% 394票;④农户的散茶19.98% 336票。数字表明:近几年市场整合到位品牌消费崛起,且微超非品牌茶消费。

茶叶熟人消费格局未变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你买茶是向熟人买还是非熟人买?”问卷中①向熟人买72.53% 1220票;②向非熟人买27.47% 462票。数据表明,茶叶熟人间消费仍占绝对主流。这说明了:①消费者对茶叶市场的信心还不足;②充分利用人脉的连销加盟模式,还将是茶业规模扩张的主渠道。

茶叶专卖店成购茶主渠道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你常在哪个地方买茶”问卷中①专卖店47.98% 807票;②批发市场28.72% 483票;③农户15.4% 259票;④网上选购与电话送货分别占15.4% 259票与6.24% 105票。”调查表明:茶叶专卖崛起,茶叶“批发”名存实亡,茶叶“网购”还不成气侯。

铁观音:茶礼市场的大当家

在“要是送礼你选送什么茶?”问卷中①铁观音43.76% 736票;②绿茶19.98% 336票;③普洱茶17.54% 295票;④红茶8.74% 147票;⑤岩茶4.16% 70票;⑥黑茶与其它茶类占比相同都为2.91% 49票。

300-1000元茶礼市场主角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送礼时你送多少价位的茶?”问卷中①300-500元43.82% 737票;②500-1000元25.8% 434票;③300元以下19.14% 322票;④1000-2000元8.32% 140票;⑤2000元以上2.91% 29票。数据表明:300-1000元的茶礼销量占近70%,1000元以上茶礼消费者寡。

资讯提供商:茶业的互联网现状

在“网络与茶产业融入度”调查中①常上网看茶资讯70.95% 906票;②上网最想了解业界动态51.76% 661票;③认为茶叶电子商务时代到来33.52%428票;④有自已网店31.79% 406票;⑤主要靠网店销茶16.44% 210票。

茶叶网购: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茶叶网购情况调查”中①常网购茶14.12% 112票;②网上购茶因为方便44.14% 350;③少或没有网购主要是怕茶质不好56.62% 449票;④茶叶网购在淘宝61.03% 484票,在茶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茶商网站的分别只占25.6% 203票与13.37% 106票。

茶企建网站不为卖茶

在“茶企电商情况调查”中①茶企有网站61.4% 350票;②建网为电商21.05% 120票;③在网上没推广过企业茶45.44% 259票;④企业网站上卖茶很有效果3.86% 22;⑤企业建网主要为传播宣传40.7% 232票;⑥企业形象必要才建网38.25% 218票。

品牌:茶商心中最深的痛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茶企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中①品牌度不高39.3% 224票;②竞争太激烈25.79% 147票;③价格上不去16.14% 92票;④茶知识不够全面11.05% 63票;⑤没有大的困难只占1.4% 8票。

数据表明:茶企已从价格战转向了品牌战。

全国性销售茶叶成趋势

在“茶叶主要销售方式”中①产地自产自销37.02% 211票;②全国开直营店

25.96% 148票;③全国范围引进加盟商22.28% 127票;④靠网店QQ等互联网形式销售9.82% 56票;⑤电话销售4.91% 28票。数据表明:产地外的全国性销售已成茶销售主市场。

三足鼎立:开店创业的市场胶着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你会选择何种形式开茶店”中①开自己的品牌店34.57% 457票;②自己进茶开店34.49% 456票;③开个品牌茶叶的加盟店30.94% 409票。调查说明:创业者选择开加盟店力量提升,但“自我”意识重,现市场没有主力,份额正在相互争抢的变化中。

互联网:茶叶加盟信息主渠道

在《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上“你的加盟信息主要是从哪获取”中①百度44.7% 591票;②茶庭叙43.65% 577票;③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8.47% 112票;④电视电台

3.18% 42票。数据说明:在招商信息获得上互联网占绝对优势,茶庭叙与百度齐名成主渠道。

5至20万元:加盟茶叶店投资最爱

在“加盟茶叶店你投资多少最合适?”中①5-10万元左右35.85% 474票;②5万元以内28.06% 371票;③10-20万元左右26.48% 350票;④30-50万元左右7.94% 105票;⑤50万元以上1.66% 22票。调查表明:超过90%的投资者接受5-20万元。

喜欢茶,开茶叶店的最大理由

在“开茶店因为什么”中①喜欢茶45.61% 603票;②一般创业项目26.55% 351票;③高利润10.74% 142票;④生意兼私人接待9.08% 120票;⑤茶店业态体面8.02% 106票。数字表明:茶店创业挣钱不是创业者第一要素,更有精神等其它方面。

茶企广告投放首选互联网

在“你做过茶叶广告吗”问券中①做过广告43.279% 247票;②选互联网广告36.57% 206票;③不想做广告22.34% 126票;④广告主想打出品牌与卖出产品比例分别达43.97% 248票与43.62% 246票,为招商加盟或引资则分别9.93% 56票与2.48% 14票。

茶商信心景气指数AA+

茶业调查报告 篇2

根据江西省农业厅市场与涉外处《农业统计信息》第5期提供的数据, 2011年度, 全省年末实有茶园60360hm2, 其中当年采摘面积为45304hm2, 当年新增面积3915hm2, 未采摘茶园 (幼龄茶园和当年低改茶园) 11141hm2。全省茶叶总量35039t, 其中绿毛茶26912t, 红毛茶4450t, 其它茶3677t。分别占总产的76.78%、12.70%、10.52%。与2010年相比, 茶叶总产增5231t, 增长17.55%。其中绿毛茶增4045t, 增长17.69%;红毛茶增加283t, 增长6.79%;其它茶增加908t, 增长32.79%。毛茶价格按均价6万元/t (60元/kg) 计算, 产值21亿元。茶产业总产值约40亿元。

江西茶园面积占全国茶园面积2.8%, 茶叶产量占2.27%, 茶叶产值占2.86%, 在全国18个产茶省 (市、区) 中 (不含台湾) , 分别排名12位、11位、12位。

2 茶叶产业生产特点

2.1 茶产业三大效益明显

2.1.1 经济效益。

在克服了2011年3月中下旬历史罕见的冻寒天气造成的头批名优茶重创损失后, 仍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全年茶叶一产产值21亿元, 总产值超40亿元。23万户茶农, 户均茶叶收益8695.65元;涉茶人员300万, 人均茶叶收入1333元。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茶叶15.34亿元, 上交税收8986万元。

2.1.2 社会效益。

茶叶种植遍布全省11个设区市91个县 (市、区) 、180多个乡镇。茶产业已成为主产县 (区) 的支柱产业, 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城乡居民就业的有效途径。

2.1.3 生态效益。

2011年, 江西的森林覆盖为62.1%, 位居全国第二。按现有的茶园覆盖面计算, 在森林覆盖率中约占1.8个百分点。

2.2 茶叶品质优势继续在全国保持突出地位

2.2.1 江西优越的生态使茶叶品质具有“天生丽质”的优良禀赋并一直得以充分彰显。

来自传统茶区的婺绿、宁红、庐山云雾、狗牯脑久负盛名, 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引进栽培的系列白化茶、乌龙茶品种, 亦具有上乘的品质表现。2011年, 江西茶产品参加全国最具权威和公信力的“中茶杯”名优茶评比, 共有13个绿茶获该奖项的最高奖 (特等奖) , 占全国该项奖总数的15.66%。还有15个绿茶获一等奖, 远远高于江西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红茶、乌龙茶也在全国“中茶杯”一等奖中占有相应席位。

2.2.2 有机茶和绿色食品茶面积大。

全省建立省级无公害茶叶基地57个, 通过绿色食品茶园和有机茶园认证的茶叶企业和产品分别达到43家和139个。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在全国各产茶省份中位居第一。

2.2.3 茶叶产品安全可靠。

在国家农业部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每年的飞行检测和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测中, 江西茶叶继续保持100%合格率, 在全国各产茶省中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2.3 茶类生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取得成效

2.3.1 绿茶生产仍占主导地位, 但有显著的变化。

高档名优茶如狗牯脑、浮瑶仙芝, 林生茶, 井岗云雾等, 继续保持高价位且供不应求;白化茶面积继续扩大, 产量增加, 价格虽然保持高位, 但逐步趋向理性, 且一些生产企业采用春茶后期原料试制各种形状的炒青绿茶, 市场销路看好;大众茶 (大宗茶) 生产规模扩大, 发展前景乐观。2011年, 江西茶业联合会率先在全国推出江西大众茶的评比活动, 有效地引导和推动了全省大众茶的生产和消费。价格在200元/kg左右的香茶, 更是成为市场上的“香馍馍”, “大众茶”赢得了大众市场。

2.3.2 红茶生产呈恢复性增长。

受“金骏眉”影响, 江西茶企茶农生产加工高档红茶的积极性高涨, 全省从北向南, 由东至西各产茶县都先后开启了红茶生产之路。宁红、浮红再现历史辉煌。传统的绿茶产区如婺源、上饶、遂川, 上犹, 生产加工的红茶都有上乘的品质表现。白化茶品种也有夏秋季生产加工的工夫红茶, 在市场崭露头角。全省红茶数量增长较快。但尚未达到历史最高记录。

2.3.3 乌龙茶生产异军突起。

20世纪80年代, 江西曾有用当地绿茶、红茶品种生产加工乌龙茶的尝试。随着茶叶加工科技的进步, “空调做青”、“微发酵”等技术的引进推广, 清香型的乌龙茶一问世, 就如风暴般席卷了茶叶消费市场。2011年全国六大茶类的产量, 乌龙茶比重占12%, 仅排在绿茶之后跃升为第二位。

江西乌龙茶品种的大面积引进种植生产, 当属乐安县华盖山合作社为先。2011年, 该合作社种植生产加工的乌龙茶首次参加第九届“中茶杯”名优茶评选, 荣获一等奖, 由此开创了江西生产加工乌龙茶的先河。至2011年, 全省累计已有乐安、南城、瑞金、新余、宜春、兴国、黎川、崇仁、金溪等县引进种植乌龙茶品种, 产量达1725t。

2.4 生产基础夯实, 发展态势稳健

2.4.1 各茶叶主产县高度重视, 发展思路清晰, 目标明确, 政策得当, 效果明显。

遂川县强化政府高位推动, 以狗牯脑品牌整合、宣传为抓手, 以拓展市场为突破, 以优化产业布局为基础, 扎实推进全县“双百茶叶长廊”建设。2011年, 全县茶园4667hm2, 产茶1000t, 产值突破1.2亿元。狗牯脑品牌在百年辉煌的基础上再次名声鹊起, 仅在南昌市就占有30%的市场份额。该县计划到2015年, 茶园面积扩展到1.3hm2, 产茶8000t, 产值实现20亿元, 进入名符其实的全国重点产茶县行列。婺源在继续保持全省茶产业“领军县”的同时, 着力改变传统经营方式, 引进首条清洁茶饮料生产线, 延长了产业链, 加快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修水县组织实施全县“万、千、百、十”茶业工程, 即“万亩茶乡、千亩茶场、百亩茶基地、十亩茶业户”, 茶产业发展后劲强势。上犹、崇义依据生态优势, 坚持茶业生产的“生态化、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相邻两县, 互比互学, 竞相发展。

2.4.2 茶产业投入增加, 投资方式呈多元化趋势。

婺源整合涉茶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 带动当地民间投资1亿多元, 又引进深圳聚芳永茶业公司, 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亿元, 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6亿元。浮梁从2007~2010年, 整合各类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 吸纳社会资金近1亿元。修水引进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兼并重组宁红集团, 并建设有机茶园333.3hm2, 兴建现代化红茶加工厂和“江南国际茶城”。中茶股份有限公司与婺源鄣公山茶业公司共同投资9000万元, 建设万吨婺绿标准化加工生产线。崇义上堡公司董事长张永海投资8000万元, 建设万长山有机茶基地。

2.4.3 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 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进步的主要贡献为:标准茶园建设、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管理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茶农茶企熟练掌握, “一亩园一万元”的安全优质高产高效茶园在全省各大茶区均有成功的典型示范。名优茶加工技术已由传统的手工、单机作业向全过程机械化转变。大众茶加工已普遍实现了机械化, 部分实现了清洁化、连续化。茶叶生产加工各项技术日益成熟, 茶产品结构由原来单一的炒青绿茶和工夫红茶, 发展到名优绿茶、名优红茶、出口有机茶、大众茶、乌龙茶、花茶、茶饮料、茶食品等, 形成了以绿茶、红茶为主, 多茶类、多产品结合的多元结构。

体制创新主要表现为:茶叶生产的主体已由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小作坊逐步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转移, 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专业化分工特点明显, 龙头企业产业化程度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提高。“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市场”等各种形式的茶叶合作经济组织逐年发展。2011年, 全省有180多家重点茶叶企业、其中省级以上涉茶龙头企业29家, 各类茶叶合作经济组织308个, 连接、辐射、带动了全省23万户茶农的茶产业生产发展。

3 问题与挑战

(1) 规模总量不大, 发展茶产业具有的生态优势和茶叶品质优势远远超出面积、产量、产值在全国的地位, 生产潜力大, 优势明显、竞争力强, 但尚未“扬优成势”。 (2) 现有茶业生产基础薄弱, 良种化程度低, 设施装备落后, 单位面积综合生产能力亟待提升。 (3) 社会工资呈大幅增长之势, 劳动力资源紧缺, 生产成本上涨过快, 茶产业的机械使用推广愈显迫切。 (4) 质量安全压力大, 出口茶遭受技术壁垒和国内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低容忍甚至零容忍日益突出, 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全过程的安全防控不能掉以轻心。 (5) 产、学、研、社 (行业组织) 资源与能力有限且未能形成合力, 科技支撑能力、行业指导协调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 (6) 政策给力不够, 茶企普遍小而弱, 尤其缺乏“规模总量大, 经济实力雄厚, 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

4 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扩大规模总量

近10年来, 我国茶产业发展进入历史鼎盛时期, 面积产量雄踞世界第一, 全球茶叶已进入买方市场, 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但从江西看, 尽管茶产业历史悠久, 茶文化源远流长, 又处在世界绿茶生产的“金三角”核心区, 优势明显, 竞争力强, 但仍然是发展缓慢, 规模总量小, 有“优”无“势”。急需做强做大, 尽快“扬优成势”, 再创产业辉煌。

江西十二五茶叶发展规划提出, 到2015年, 茶园总面积达到8万hm2, 其中无性系良种达到4.73万hm2, 良种率59%, 茶叶总产量10万t, 总产值80亿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2.5万t, 产值52.8亿元, 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QS认证制度, 标准化生产覆盖率80%以上, 无公害茶园100%, 茶叶加工厂达到清洁化生产要求, 做强做大“江西绿茶”省级品牌, 出口增长30%以上。扩大规模总量, 应做好三个方面的文章:

4.1.1 适度扩张面积, 着力新建“标准化茶园”。

到2015年, 全省每年扩大6700~13400hm2新茶园, 对于有91个产茶县 (市、区) 的江西来说, 这一目标不难完成。但要打好“三张牌”:一是“生态牌”。既要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基础”和“名片”作用, 又要坚持保护好生态。利用好的生态发展茶园, 通过茶园规划建设营造更好的生态, 形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互动。二是“标准牌”。必须是“标准化茶园”。按标准选择园地, 按标准规划、种植茶园, 按标准培育管理茶园, 按标准加工产品。新建标准化茶园, 需要较高的投入, 要把握“高投入高效益, 低投入低效益, 甚至无效益、负效益”的科学规律, 务必实现“建一亩成一亩”, 确保成效。三是“有机牌”。必须坚持按有机茶园技术规程操作, 做到种植、生产、加工全面实现有机认证, 使江西茶叶的生态优势得以充分彰显, 品质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效益优势得以充分实现。

4.1.2 主攻现有茶园, 着力提升单位面积综合生产能力。

通过淘汰一批“山高坡陡, 不便管理, 水土流失严重, 劣质低效茶园”, 退茶还林, 挤掉面积、产量的“水分”。通过“五改”措施, 即“改树、改园、改土、改种、改管”。加大茶园投入, 加快低产茶园改造和高产茶园培育, 推广“一亩园一万元”的成功模式。通过研制开发适销新产品, 使夏秋茶原料得到充分利用, 产品优质优价。通过引进深加工新技术, 使低档茶原料变成高附加值产品。

4.1.3 拓展茶产业外延, 着力打造“茶文化”、“茶旅游”等新的复合型产业。

充分利用江西“山川秀美、生态优越, 茶产业源远流长, 茶文化底蕴厚重”的独特优势, 系统发掘整理, 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 打造茶文化产业;结合江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古色旅游的丰富资源, 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休闲观光茶园、茶博馆、茶文化休闲公园, 打造茶旅游产业。做足文化产业, 做新旅游产业, 做强做大茶产业。

4.2 强化科技支撑

4.2.1 重点推广四项技术。

一是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主要是新建茶园的标准化, 茶园管理的标准化, 加工过程的标准化, 产品质量的标准化。二是机械化生产与加工。主要是茶园管理耕作机械化, 茶树修剪 (重修剪、深修剪、轻修剪) 机械化, 鲜叶采摘机械化, 产品加工的机械化、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三是病虫害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和植保专业化。四是质量安全追溯。实行从“土地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

4.2.2 拓宽技术推广途径。

鼓励江西省大中专院校开设茶学专业, 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员, 从源头上改变茶技人才“难以后继”的状况;强化现有省级产、学、研资源整合, 加强茶业联合会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 协调制定并组织实施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和常年培训计划, 重点培训各产茶县农业部门技术干部和省、市级龙头企业骨干;加强区域性专业技术推广, 各产茶县组织实施本区域内的茶农培训工程, 以各专业生产合作社、茶企、茶叶专业户为重点, 着力提高茶农、茶企科技素质和先进实用技术到位率。

4.3 加大政策给力

4.3.1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 形成“上下联动、共推发展”合力。

建议省政府成立茶产业领导小组 (或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 , 将茶产业发展列入茶叶主产区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设立考核目标, 建立激励机制, 实行年度绩效考评。强化省农业厅职能, 省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林业厅、水利厅、教育厅、银行、信用社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在项目、贷款、资金、基础设施配套、人才培训、科技支撑、市场建设、质量标准、安全监管等方面全力支持。

4.3.2 完善产业政策及配套措施。

一是鼓励扩大生产, 妥善解决新建茶叶生产、加工基地的土地流转使用, 组织茶农参加专业合作社, 发展生产给予奖励性扶持和生产技术的培训等问题。支持专业销售企业 (公司) 或其它投资主体在茶叶主产区的乡 (镇) 、村投资新建茶青交易市场, 新建大中型茶叶加工厂, 收购茶青加工, 实现“茶青市场化”。加快实现生产、采摘与加工销售完全分离的社会化分工。

二是指导省级“产、学、研、社”资源整合, 加强与国家级茶产业学会、协会、茶叶科研院所合作, 引进“才智”, 组建“科技团队”, 明确目标任务, 保障工作经费, 制定奖励政策,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加工一线, 开展研究、培训、指导、推广;充分发挥茶业社团服务社会、服务政府的能力, 打造为产业服务的“软实力”、“巧实力”。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优惠。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茶业集团, 其它行业 (产业) 集团, 引进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 进入江西茶产业行列。通过整体收购、兼并重组、控股经营、品牌营销等多种方式, 加快整合、组建、培育若干个行业“旗舰”, 打造江西茶产业的“航母集群”。

四是强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倡导“茶为国饮”, 引导消费, 建议省人大立法确定每年的“谷雨”为“江西省全民饮茶日”;定期举办每年一届的“江西国际茶业博览会”, 开展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支持南昌茶叶交易市场、龙鼎茶城、洪城茶叶市场进一步提升能力;组织企业集群整体打包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香港、台湾的茶博会;鼓励茶企跨区域开设连锁店、专卖店;支持发展茶叶物流配送、绿色营销、电子商务。

五是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定期举办全省名优茶和大众茶 (大宗茶) 评选活动;支持区域品牌整合;加强品牌和原产地保护;探索完善“江西绿茶”内涵外延及与区域品牌的“母子商标”关系, 强力宣传推介“江西绿茶”, 唱响“绿动天下, 茶韵千年”。

4.3.3 增加资金投入。

以茶产业为平台, 整合资金、集聚总量。设立省级茶产业专项资金, 大幅增加扶持资金总量;主产县设立茶产业专项资金, 集中财政、农业、林业、水利、土地、扶贫, 以工代赈等涉茶资金, 集中打捆使用;银行, 信用社加大信贷支持;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鼓励引导茶企茶农增加资金投入。

完善资金使用方式, 重点扶持新建标准茶园, 推广无性系良种, 购买茶园耕作机、修剪机、购买清洁化加工机械, 推广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和植保专业化。建设茶青交易市场。常态使用:省级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工程, 品牌宣传与推介, 定期举办茶博会、名茶评比、全民饮茶日等茶事活动, 参加重点展示展销。以奖代补:“一亩园一万元”示范;企业技术改造;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技术与产品创新;企业QS认证;获省级以上著名商标, 驰名商标;绿色营销;电子商务。

茶业实习小结 篇3

时间一点一点地从指缝间流逝,转眼间已经实习近平四个月了。这个时候,若是在学校的话,大三的上学期也快要结束了,大部分人都在忙着准备期末考试资料的吧。有的同学为了考个好成绩,可以获得奖学金而努力地准备考试、熬通宵,但还是有一些人还是不急不缓的,过一天是一天。

xx茶业实习了近一个学期了,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有过欢乐也有不顺心的,但人总是要不断地成长,在xx茶业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人,在与不同阶层的人士接触之后,回想他们的思考思维方式,对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在这两个月里,虽不比前两个月的忙碌,但由于春节临近,送礼的人比平时的要多,以至于上班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帮顾客送货上门。虽然有点累,但还是会有忙里偷闲的时候。

在xx会有一定的培训,这个月我接到了到东莞培训的通知了,在去之前我一直在想,这次会是怎样的培训呢?不过,不管是什么样的一种培训,对于我来说,绝对是百利的,因为我现在还是缺乏自信与销售技巧。虽然这次的培训目的是发挥团队精神,但我还是受益匪浅。在这次的培训中,通过与经理、主管的沟通交流,深刻意识到了销售礼仪、服务态度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前总觉得做销售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其实做每一件事都是需要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与知识的。在实习过程中,公司对我们的销售态度、仪容仪表要求是很严格的,因为这直接会影响到公司的形象。每天在上班之前都要先检查自己的妆容、服饰等,上班期间要时刻保持微笑,这样不但保证了公司的形象,同时也会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顾客,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态度来对待你,有些人会很和善,但有些人就会一直的刁难你,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服务态度一定要诚恳、和善,也需要我们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在工作上要面对消费者,在生活上还要处理好于上级、同事间的关系。同事们都很好相处,所以这边的生活几乎和在学校一样,不用刻意地去维护,在这边的生活很开心。在两个月来,在店长与同事们的热心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进步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销售服务意识不够强烈,还会带着情绪上班,主动性不怎么积极,在接待顾客,向顾客介绍产品时,心态还是放不开,害怕讲错话,在与顾客沟通交流方面没有足够的自信,沟通技巧还不是很娴熟。

茶业与电子商务 篇4

一、现在我国国内网民已过亿,电子商务正从概念走向各行各业。

电子商务的特点。简单地说,电子商务的特点有几下几点:

1、跨时空,跨地域。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卖家可以全天候进行宣传和销售,买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浏览商品。

2、多媒体,交互式。借助电子手段,卖家可以全方位的推介自己的商品,买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该商品的全部信息,几分钟内就可以货比三十家,并更多更有主动性地了解该商品的口碑。买卖双方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卖家可以针对不同买家实行个性化营销,这是传统商务很难做到的。

3、高效性,低成本性。网上选择好商品后借助现代物流及资金流,短时间内就可以拿到所购商品。卖家节省了大量房租人工水电是、成本,一个多则十人少则三人的团队就等于一个全天候的全球销售网,极有利益于成本控制。

当然,和传统商务相比,现阶段的电子商务也有一定的劣势:

4、买卖双方的信任缺乏。电子商务买卖双方不认识,不见面,甚至相隔千里。加上国内的电子认证尚不普及,这就极易使买卖双方信任缺乏。

5、信息安全及资金安全物流问题。电子商务所有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等涉及很多环节受公共基础网络的限制或黑客等威胁,所以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一直倍受关注。

6、商品本身。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做电子商务,如极贵重或极廉价的商品,易变质商品,或不易运输商品等。

二、我国(茶业)电子商务

我国的(茶业)电子商务总的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一。有自己网站的茶商可能不少,但真正开展了电子商务的数量极少,不小业内商家认为,网站做好了,就可以坐等生意了,或这就是电子商务了,其实不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网站、优化、推广、营销、(初级)电子商务、(高级)电子商务......延这一发展线路(个人划分,不代表权威观点)来看,有网站,仅仅是个开始。目前多数包括茶业在内的网站,都公公是完成了第一步。

2、起步晚,增长速度快。传统茶业以店面营销为主,有关系的可走上层路线。所以相比较如电子产品等商品,起步较晚。但企业家是最精明的一类人,可能并不具备某一专业知识,但对事物的认识是比较超前的,越来越多的茶业经营者认识到茶业应该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并试着去做,因为国内茶业的电子商务为者不多,所以效益惊人,所以无论是参与者数量还是因电子商务带来的效益,都处于在快速增长阶段。

3、由于茶本身的特性,以及行业内不良现象的存在,茶业在业外人眼中一直就不是个规范的行业。参与电子商务后,这一点就更加明显。

4、由于参与者数量少,没有形成整体规模,所以整体竞争力不强。刚起步的茶业电子商务还不能与传统经营模式相抗衡。

5、目前茶业在电子商务方面方式还比较单一,整体的营销水平不高数量少。仅仅是网站上列出商品目录,或简单的网络广告等。对于电子商务的后续环节,如服务、品牌、物流、以及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个性营销等还较少涉及。

三、茶业电子商务的卖点以及如何去做。

有了好的商品,定出好的价格,还需要好的手段,以及勤勤肯肯地努力。

简单的说电子商务就是借用电子手段完成的商务行为,重点还是落在商务而非电子上。电子商务主要分B2B、B2B、B2C。对于目前多数茶商来说,适用前两项。

茶,形成标准,就如电子商品一产,有了厂家和型号,商品也就定了。茶也一样,按产地,时间,重量等几个标准选定的,茶的品级也就没有区别了,这样就适合于电子商务了。当然,对于茶业来说,这需要一个过程。乱世出英豪。谁最先能规范自己并把标准推广,谁就将是该行业的老大。很多买家因为不懂茶,不敢乱买,担心当大头,花了高价却买到低品质的茶,或买到假冒的。如果谁能打出自己的品牌口碑,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能承担认证中的心职能,让买家知道,不管你懂不懂,在**网站买到的茶,都是货真价实的,不用担心上当受骗,这样,卖家可以有很好的信誉担保,商品一定可以畅销。

由于电子商务中买家是接触不到卖方的。买方只能接触到物流人员,所以物流人员的素质就至关重要了,这也是买家的第一印像。再就是物流速度,我曾经在京东上买东西,晚上下的单,第二天早上就送到了,这样的效率,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茶业,卖的不只是茶叶,卖的是茶,是茶具,是茶文化。茶即使一种日常消费品,也是礼品,可以分为中高低不同档次。在如今讲究绿色健康的年代,茶比烟洒等传统礼品更使人青睐。喝茶喝的不仅是茶,是一咱品味,是一种人生态度,所以茶具也就至关重要。好的茶具本身也是一种礼品,也是一种附含了更多精神的艺术品。

茶文化茶本身博大精深,文化可以当商品销售,茶文化就是其中的代表。品茶会,茶艺讲座,茶知识讲座,等等等等,都可以带动茶业的红火兴旺,进而转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茶业新春祝福语 篇5

1、武夷茗馥,正山一堂,新年贺喜,春风朝阳。

2、盛世中华幸福长,弘扬和谐正能量;做人心怀真善美,品茶首选正山堂!

3、喝正山堂茶,品滋味人生;猴年新春到,博友无限情;祝福幸运多,好人有好梦。

4、灵猴献瑞正山堂,盛世茗香武夷韵。

5、祝20xx事业顺,心情顺,身体顺,家庭顺,财源顺,茶缘顺——六六大顺。

6、新年好运排队,身体不会太累;朋友经常聚会,正山堂茶养胃;生活阳光明媚,猫咪那样酣睡;南非阳光晒背,盖茨美元消费。

7、喝茶哪家强,我爱正山堂。

8、红动新春,细品正山堂香茗;茶酬知己,再续四百年传奇!

9、新年愿望:雾霾少来一点,空气多清新一点;健康茶多喝一点,垃圾食品少吃一点;生活可以多彩一点,心灵还是要纯净一点。

10、红韵中华茶馨香,知己举杯正山堂。新春“饮”誉正能量,幸福生活万年长!

11、金羊辞旧瑞雪归,灵猴迎春报春来。留住我们一起品茗快乐的时光,展望丙申灵猴开春那一缕茶香,是你正山堂茶叶给我们快乐的回忆,来吧,茶友们快乐分享着!

12、好友千里寄相思,正山好茶筹知己。

13、好东西,我爱你,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我的傻气,我的弱点,在你的目光中几乎不存在。在我心中的堆放着许多许多石头的.地方,却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14、酒逢知己,相逢一笑千杯少;茶迎贵宾,把盏言欢百恨消。

15、好山好水好茶叶!

天邑茶业公司 篇6

公司在武夷山拥有茶园上千亩,茶园的品种多为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水金龟、老君眉、雪梨、正山小种等名品,尽享碧水丹山地理之利,凭借两百多年积淀的大红袍传人之技艺,奉出上品好茶。同一名品,虽同属正岩,却因坑、涧位置不同而内质各显特征,天邑正岩均明确每品正岩所产峰、坑、涧地理,以供爱茶人品其产地之别。生产年份不同,保存年限不同,茶性变化不断,天邑正岩也明确各自出产年份,以供爱茶人品其时间之变。

为推广和提升武夷茶品质,传承大红袍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公司坚持高品质,高品位原则,创立了武夷茶专业品牌“天邑”、“乌君”、“御工坊”等系列茶叶及茶具类注册商标和近100款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系统。公司产品全面通过QS认证并获得武夷岩茶原产地保护证书。同时被武夷山市政府授予“十大岩茶品牌”、被《中国经济时报》评选为中国茶产业“十大名牌企业”,制茶师被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评为福建公务用茶评审委员会首席专家等多项荣誉。

天邑茶业积极参与国内各类茶文化活动。作为武夷山国际禅茶研究理事单位、《问道武夷茶》杂志理事单位,公司还聘请了北京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机构的专家教授作为公司文化顾问,联合实施品牌文化的建设与推广。

公司自创立以来,以“一树茶缘”为企业文化理念,结合武夷茶体验服务和武夷山旅游服务,致力于传承和推广中国茶文化。

公司地址:福建武夷山旗山工业园区

茶业调查报告 篇7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

2011年,全球三大茶叶生产国茶叶出口情况:肯尼亚42.13万吨,同比下降4.68%;中国32.26万吨,同比上升6.6%。斯里兰卡30.13万吨,同比上升0.89%。

在良好效益驱动下,茶农的茶叶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茶叶的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尤其是中西部主要产茶省份,政府对茶农种植茶叶扶持力度加大,2011年全国茶园面积都是在增长,其中茶园面积增幅最大是贵州省。

2011年,茶园面积前四位分别是:云南560万亩、贵州401万亩、湖北343万亩、四川330万亩。

2011年茶园种植面积增长量最大的4个省份分别是:贵州增加150.2万亩、河南增加82.2万亩,湖北增加21.1万亩和湖南增加14.5万亩。增加量较大均在中西部地区。

2011年,我国春茶虽然受到极端干旱、冻害气候的影响,全国各主要产区春茶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但是各地通过加强夏秋茶的管理,加上新茶园大量投产和茶叶结构调整,2011年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2011年,我国茶叶总产量为162万吨,比上年147.5万吨增产了14.5万吨,增长了9.9%。

2011年个各茶类所占比重:绿茶仍是第一大茶类,占70%,乌龙茶占12%,红茶占7%,黑茶占3%,白茶占1%,其它茶占7%。

2011年最大的4个产茶省份分别是:福建25万吨云南21.6万吨,四川17.5万吨,湖北17万吨。

2011年茶叶产量增长绝对值最多的4个省份分别是:河南增1.97万吨、湖南增1.23万吨、云南增0.87吨、湖北增0.43万吨。因此,2011年的黑茶热销和红茶强劲发展,带动这两个品类的大量增产。

2011年,全国各省份茶叶产量增长,分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1、新增茶园开采是2011年茶叶产量增加最主要原因。云南、贵州、广西等西南茶区在春茶生产期间遇到严重干旱气候,但是,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2、茶园管理水平提高,促进茶叶产量增加。在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下,茶农生产积极性提高,加大对茶园投入。

3、茶类结构调整,为茶叶产量增加拓展空间。国内乌龙茶、黑茶、红茶消费增长,带动了福建、湖南、安徽等省份茶叶产量的增加。2011年绿茶主要生产省份在春茶开采时期受低温的影响,采摘时间向后推迟,品质与以往同期略有下降,但后期由于气温回暖,天气

良好,非常有利于春茶生产,加之大量新开垦茶园进入采摘期,整个春茶的产量有所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春茶产量为65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8.3%。

2011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红茶产量是11.4万吨,比上年8.8万吨,上升29.55%。2011年,红茶继续是我国茶叶产业的热点,在福建的金骏眉、坦洋工夫等红茶带动下,全国红茶出现快速发展,而且信阳红、遵义红等新创制红茶在市场快速发展。

乌龙茶一直是这几年国内茶叶消费的热点,铁观音市场进一步成熟,武夷岩茶、广东乌龙茶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乌龙茶生产产量为19.23万吨,比上年增长7%。

福建安溪是我国乌龙茶最大产区,2011年,安溪的乌龙茶产量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35%。2011年安溪茶叶产量为6.5万吨,比2010年增长8.3%,仍处于高速发展通道。

黑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主要供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2011年,黑茶主要产地湖南,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黑茶市场进一步扩大,广东、湖南、北京、山东等市场也有较大需求。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黑茶统计数据偏低,黑茶供应少数民族地区常年稳定在7万吨左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黑茶产量只有4.14万吨。根据供应少数民族地区紧压茶正常消费,以及国内其它地区黑茶消费增加,估计黑茶产量在8.5万吨。

2011年其他茶,国家统计局还未公布,参照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其它茶数据为12.66万吨,2011年预计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

自2007年,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2011年普洱产量为8万吨。

2011年,我国茉莉花茶产量在8.5万吨,与前两年基本持平。2011年,在茉莉花茶产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茉莉花茶的结构开始发生转变,花茶的企业开始向高档优质花茶转变,高端花茶品牌产品的出现,不仅提升了花茶在市场整体形象,而且提高花茶产业经济效益,提振市场信心。

在出口基本稳定的情况下,2011年我国的茶叶内销仍是拉动中国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内茶叶市场热点不断,名优绿茶继续受到市场欢迎,红茶和武夷岩茶延续2009和2010年的态势,继续引领市场发展;铁观音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倡导精品化生产,传统口味重新受到市场青睐;在各政府和厂家推动下,黑茶的保健功效逐渐获得市场认知,市场销售也快速增长;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得到进一步恢复,呈现出理性发展的良好局面;绿茶和白茶也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为32.26万吨,用于深加工茶叶大约在7万吨,其余茶叶在国内市场销售,因此,预计内销量在122万吨,比上年增加12万吨,增长10%。

2011年内销市场上,绿茶销售66万吨,占市场总销售量的56%,其次是乌龙茶销售16.5万吨,占市场总销售量的15%,第三位是茉莉花茶8.5万吨,占总销售额的7%。

绿茶作为我国主要茶类,各地把名优绿茶作为市场推广重点对象,促进绿茶消费比重上升,绿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48%,上升到2011年的56%;乌龙茶也是这几年市场消费热点,继安溪之后,武夷岩茶、凤凰单枞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比重由2005年的12%,上升到2011年的15%;

红茶在福建红茶带动下,也得到快速发展,红茶销售比重由2005年的2%,上升到2011年的6.5%;普洱茶经历2007年波动后,2011年还在市场恢复阶段,比重也由2005年的8%。下降到2011年的4%;花茶、紧压茶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但是在绿茶、乌龙茶、红茶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花茶、紧压茶市场分额出现下降,花茶从2005年的15%下降到2011年的7%,紧压茶从2005年的12%,下降到6%。

2005年与2011年我国茶叶消费结构变化

2011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达到32.26万吨,同比增长6.6%,出口额9.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1%,平均单价为2,692.8美元/吨,出口量和出口额双双再创历史新高。

据农业部门估计,2011年我国茶叶农业产值达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平均单价为45元/公斤,比上年的35.9元/公斤,上涨25.3%。茶叶平均单价大幅上涨主要来自新增产量部分,在出口和国内大宗茶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新增产量大多为名优茶,质量和价格都有很大幅度提高。

安溪中国茶都系乌龙茶铁观音原产地市场,2011年在春季霜冻,夏季持续高温严重影响下,两季茶叶产量略有减产和面临市场多变的形势,市场交易仍保持旺盛的走势。交易量同比上升8.3%,交易额上升10%,平均单价增幅6%,全年交易量近18000吨;交易额达19亿元,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来自管理服务和功能完善,市场品位不断提升。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简介2010 篇8

简介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集福建乌龙茶、绿茶、花茶、白茶、红茶等茶类,特别是武夷岩茶的生产、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通过建立茶叶基地以及推广茶叶合作社的模式,推广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从茶叶的良种选育,有机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茶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位于武夷山九曲溪四曲之畔公司所属的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栽培有包括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近百种武夷名枞,是进行武夷岩茶优良品种无性系繁育、新品种、新技术开发的茶叶育种园。公司以茶科所为主导,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的有机茶生产技术和福建省茶叶研究所的茶树病虫害有机防治技术,在茶叶的生长、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化学食品添加剂等,保证茶叶生长环境完全符合有机茶的标准,并通过了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瑞士IMO有机认证中心(美国NOP、日本JAS、欧盟EEC)认证及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

此外,公司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成立了福建武夷岩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为主体的研究系统,拥有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新产品开发中心、茶饼研发中心和茶叶农残及理化指标检测检验中心等产品研发与检测机构,承担武夷岩茶科技研发创新各项方面工作的开展。通过产、学、研联合,科学有效地带动公司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

做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政府授权的母树大红袍唯一管理承制单位,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制订了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可追溯管理制度,“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跟踪,高标准严管理,人人关注质量”是公司一贯坚持的生产和管理要求,确保产品品质的优良稳定与安全卫生。公司拥有自主茶叶进出口经营权,获得了ISO9001和HACCP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QS食品生产许可和国家检验检疫局出口产品卫生注册。

在公司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注册商标“武夷星”从全国数以万计的茶企中脱颖而出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被国务

院三绿工程办公室授予“中国三绿工程十大放心畅销茶品牌”称号;进驻钓鱼台国宾馆成为国宾馆指定用茶!

武夷星——一心做好茶!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旗山工业区

电话:0599-52019995201986

传真:0599-5201988

福建发展茶业的九大优势 篇9

福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气候均适宜茶树生长,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福建茶区。茶区遍布全省9个地市、64个县市区。一般按地理位置分闽东、闽南、闽北、闽西、闽中5大产茶区。全省18个不发达县,靠茶叶发展的就有14个县。茶叶已成为丰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全省涉茶人口300万,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茶产业对老百姓就业谋生的贡献度大。

福建发展茶业的优势多:

1、福建山多、丘陵多。

丘陵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2.14万km2的85%,发展茶叶山地有潜力。

2、福建素有“茶树品种王国”之称,茶树品种种质资源丰富。

省茶科所是全国最早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拥有1000多份品种类型、4800个种质材料。全省已育成国优良种19个、省(部)优良种21个,还有15个新品种正在全国进行区试。全省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占有率达9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茶类齐全。

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与茉莉花茶、各种工艺花茶,尚有袋泡茶、保健茶、纯茶水饮料、速溶茶以及茶食、茶肴、茶糖等食品。绿茶中的天山绿茶、南安石亭绿,红茶中的正山小种、坦洋工夫红茶,乌龙茶中的北有武夷岩茶、大红袍、南有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平和白芽奇兰、漳平水仙茶饼、大田金观香,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茉莉花茶中的天山茉莉银毫、福州茉莉金针等都是福建名茶中的极品。各地所产之茶都有自己特色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也有利于市场竞争提高应变能力。

4、茶叶品牌与茶叶质量已得到重视。

改进制茶工艺,更新加工设备,添置了新型包揉机、拣茶机、电脑控温的液化气杀青机、烘干机、各种包装机械,推广空调恒温抽湿做青、冷藏保鲜等技术,各类茶叶品质有显著提高。名优茶产量从1978年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8%,提高到2006年的6.9万t,占总量的35%。茶叶卫生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从2000年起开始发展无公害茶叶,先后有29个产品获无公害认证、33个获绿色食品认证、44个获有机茶认证。全省拥有5个全国驰名商标(天福、安溪铁观音、凤山、八马、日春)、3个获全国名牌农产品(“武夷星”大红袍、“八马”铁观音、“品品香”福鼎白茶),9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大红袍、坦洋工夫、政和白茶、福建乌龙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27个获省著名商标(蝴蝶牌、天香牌、海堤牌、天福牌、凤山牌、八马牌、安溪铁观音、华福牌、魏荫牌、武夷山大红袍、武夷星牌、双狮戏球牌、武夷牌、正岩牌、苑芳牌、御茶园牌、绿雪芽牌、品品香牌、天岽牌、金壶春牌、憩园牌、佳韵牌、泉岩牌、日春牌、春伦牌、双芽牌、仙溪牌)。

5、群众发展茶叶的积极性高。

以华安为例,华安县茶叶面积不大,1979年全县仅有800hm2,现有已发展到9000hm2,每个农民有667m2茶。2007年茶叶产值达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3元,尤其是仙都镇2万多人口,种茶3333.3hm2,茶叶产值5亿多元,667m2产值平均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万元。

6、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

全省2007年茶园面积16.98万hm2,比上年增长6.2%,占全国茶园总面积161.33万hm2的10.5%,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乌龙茶面积0.67万hm2,占全国乌龙茶总面积12万hm2的72.3%;茶叶产量22.39万t,比上年增长11.9%,占全国茶叶总产量114万t的19.6%,居全国第一,其中乌龙茶产量11.5万t,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15万t的76.7%。平均单产99kg/667m2,比上年95kg/667m2,略有增长。茶叶总产值62.33亿元,比上年42.69亿元增长45.6%,涉茶总产值超过200亿元。据福建国检局统计,2007年福建局辖区出口茶叶1.68万t,出口金额4967万美元,其中乌龙茶出口1.35万t,创汇3364万美元,分别占全国乌龙茶出口总量2.17万t和出口金额5608万美元的62%和60%。茶叶主产县如安溪、华安涉茶人数占全县人口的60%-7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60%来自茶产业。

7、茶产业与茶市场得到发展。

各地都比较重视龙头企业的培育。通过建设龙头企业带动广大茶农形成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加工、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产业格局。全省已建立4家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9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96家地市级茶叶龙头企业,有12家企业已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1985年市场放开以后,促使成千上万的农民涌入茶市场,为茶产业迅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仅安溪县就有10万农民大军走南闯北打市场,在全国各地建了3万多家茶庄,茶店和茶叶公司。目前,全省有100万茶人大军在全国各地开拓市场,搞茶叶经销,开设茶庄、茶店、茶行、茶馆与茶叶公司12万多家。全国著名的茶叶市场——北京马连道一条街、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山东济南茶叶市场、上海大不同茶城、国际茶城、天津、青岛、太原、西安等,几乎所有茶叶市场都有福建老乡在经营茶叶。全省的茶叶大约有1/3至一半通过这些渠道直销到全国各地。许多茶叶市场在省内外不断培育形成。如安溪投资5亿元建设“安溪中国茶都”建筑面积18万m2,拥有1800间商舖、3000多个茶叶摊位,功能齐全,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茶科研、茶文化、茶旅游为一体的现代茶业新都,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交易量1.5万t,交易额13.5亿元。位于福安甘棠镇的“中国海峡大茶都”建筑面积26万m2,苏州园林式建筑,1.8万m2茶文化休闲广场,第一期9.1万m2建筑面积,323个旺铺,26万m2茶叶交易大市场,已建成正在招商中,期待各地茶商应招。省内各大中城市的茶叶店遍布大街小巷。据统计,福州市区茶叶店有近万家,大小茶叶市场6-7家,泉州、漳州城区茶叶店均有5000多家。

8、茶叶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近十几年来,福建加大了茶文化建设,省茶叶学会与茶文化研究会的活动大大增多。从2002年起,连续在福州、厦门、漳州、广东汕头、北京等城市举办了“茶博会”、“茶文化”、“名茶品尝会”、“展览会”、“高峰论坛”、“名优茶评选”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展示了福建名优茶与茶文化,从国内到国外扩大了福建茶叶与茶文化的积极影响。我省主要的产茶区都非常重视茶文化宣传活动。福安市在1991年和1992年连续两次主办了“全省(福安)茶文化交流会”。并组织了福安茶艺团,表演了“新娘茶”、“畲族‘宝塔茶’”得到中外宾客的赞誉。1992年出访香港“国际茶艺邀请赛”,福安杨玉冰技压群芳,取得桂冠。安溪县茶乡的茶文化气息更浓,茶歌、茶舞、茶诗、茶联、处处可见。1994年成立的安溪县茶艺表演队为省内外茶事活动增添了丰富内容,为弘扬茶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茶史悠久、文化精深的武夷山市,更是以其巧夺天工的山水、绝妙的景观、底蕴深厚的茶文化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文人墨客。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这是茶区人民新的贡献。

9、闽台茶业交流与合作,促进闽台茶业经济全面发展。

上一篇:高校毕业生签三方协议要谨慎下一篇:初一新生军训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