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望庐山瀑布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望庐山瀑布(推荐13篇)

教案望庐山瀑布 篇1

阿坝师专中文系语教二班20081335盛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庐、瀑、炉、疑”四个生字,有韵律地、有感情的吟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体会诗句含义。在反复诵读中,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个体探究后,小组合作交流中,质疑解难加深体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感受诗人李白奇丽、大胆的想像,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美好,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品读重要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都应该见过瀑布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关于瀑布的图片。大家能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瀑布吗?(壮观、雄伟、气势磅礴)很好,大家说的都很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李白笔下的《望庐山瀑布》。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少年时博览群书,20岁起在四川漫游,25岁出川东游。42岁做了翰林院学士,但不受重视,抱负不能实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后,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望庐山瀑布》就是在这次流放途中经过庐山时写的。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表现了对封建秩序和权贵的不满,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描绘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像丰富,是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现存李白的诗有九百多首,有《李太白集》存世。

三、读《望庐山瀑布》,把下面的字音读准:庐lú 疑yí 炉lú 瀑pù

四、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查出“庐山”的意思。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特点:水流快、山势陡;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五、小结《望庐山瀑布》语言简洁,用词精当。全诗采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可以说是一幅气势恢弘的写意山水图。首句写阳光灿烂、紫烟缭绕的香炉峰,铺设背景;紧接着刻画了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的气势。最后又从“遥看”到“疑是”,由见景而生情,使人感受到诗人欣赏瀑布时的兴奋和喜悦。这首诗激发了人们对庐山风光的向往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课后反思: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图片,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板书设计:

香炉紫 烟

见瀑布前 川雄伟壮观飞流三千尺感银河落九天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默写古诗。

教案望庐山瀑布 篇2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用心感受瀑布原来的雄伟和今日的枯竭, 激发学生的情感, 产生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教学准备:

制作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播放大瀑布的课件。

师:今天同学们看到的是世界著名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板书:大瀑布) , 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那雄伟磅礴的气势, 飞流直下的伟大奇观, 惊心动魄的壮观景象曾让世界各地的游人陶醉不已, 流连忘返。也一定会把你深深震撼。我们一同来欣赏。

2. 学生欣赏课件。

3. (欣赏完毕) 此时此刻, 假如你正站在瀑布脚下最想说什么呢?学生发言。

4.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

其实本文作者曾和我们一样被塞特凯达斯瀑布那雄奇的景观所震撼, 不由自主拿起笔来写下了一段赞美的文字。下面我们一同来品读。

5. 指导朗读。

这段文字让你来读, 你认为要读出大瀑布的什么气势?

生:读出瀑布的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雄伟壮观, 震耳欲聋。生朗读。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 我真想身临其境去感受瀑布的美, 聆听瀑布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可是你们知道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雄奇的景观, 竟然在逐渐消失。我们现在只能去参加它的葬礼了。 (生表示惊讶, 师板书:的葬礼)

6. 引出课题。学生围绕课题提问。

学生可能会问:怎么会有大瀑布的葬礼呢?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等等。

师归纳问题:同学们提的问题太有价值了, 非常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问题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 深入探究

1. 自学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看能回答自己提出的哪些问题。

师巡视指导:找到答案的可拿笔批画出来。

师:有的同学已是信心百倍准备回答问题, 有的同学则在凝神苦思。那么现在让我们集思广益, 小组合作学习, 看能否解决所有问题。

2. 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 解决第一个问题。

(1) 同学们都已出色完成了任务。现在让我们来交流学习结果。谁对塞特凯达斯瀑布的现状最为关注 (举手) 好, 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好, 在读这段文字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大瀑布现在的样子。

放课件, 师配旁白:今天, 我们再到塞特凯达斯瀑布, 已是满目疮痍, 再看不见昔日雄奇的气势, 再听不见昔日震耳的水声, 像生命垂危的老人,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3) 同学们, 看到这儿, 你心情怎样?站起来说一说。

生:伤心、难过、悲痛、想流泪。

(4) 学生带着上述感情朗读有关段落。

(5) 师生一起带着悲伤的心情朗读这段文字。 (配上音乐)

(2) 第二个问题。

(1) 过渡:大瀑布的满目疮痍奄奄一息让所有爱它的人为之心痛, 那么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谁解决了这个问题。

(2) 学生读有关的内容。总结:因为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水源大减;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浪费水资源;沿河两岸森林被乱砍滥伐, 水土大量流失。

(3) 大瀑布的枯竭让人痛心疾首, 扼腕叹息,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 再朗读课文, 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 感动同伴, 感动老师。同桌互读, 指名读。

(4) 由于人为的破坏, 难道正在消失的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课件出示有关人类破坏生存环境的画面, 并让学生说说感受。

(3) 学习“葬礼”, 深化主题。

过渡:是啊,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 大瀑布在短短几年内发生了这么大变化, 科学家们预测过不了多久, 瀑布将完全消失。消息传开, 令人震惊, 为了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让大瀑布重新充满活力, 巴西总统为瀑布举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特殊的葬礼。这样一个特殊的葬礼一定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震撼了许多人的心灵。

(1) 自由默读, 边读边想象葬礼的全过程。

(2) 让我们回到1986年9月为瀑布举行葬礼的这一天, 在这神圣的仪式上, 面对着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假如你就是菲格雷特总统, 你会怎样饱含深情地演讲?

(3) 学生写简要的提纲。

(4) 请同学扮演菲格雷特总统, 表演在葬礼上的演讲。

师: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 回忆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 注意保护生态平衡, 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板书:保护地球)

(4) 同学们, 让我们带着对地球的无比热爱之情, 让我们带着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起来朗读这段文字 (放音乐)

(三) 总结全文

总结:是啊,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为了让我们的家园永远温馨美丽, 永远生机盎然。让我们一起来呼唤: (课件出示) 回来吧, 雄伟壮观的瀑布, 回来吧, 属于我们的蓝天、白云、溪水、花草……我们绝不会再伤害你们。

(四) 拓展练习

1. 现在, “环保”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环境保护迫在眉睫。课下搜集与环保有关的事件, 设计一张环保知识宣传报。

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3

中文系:龙燕英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庐、瀑、炉、疑等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生字;熟读成诵;理解诗意。

2、难点:根据诗句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诵教学法;提问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下面老师来读一首诗,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瀑布》。

“瀑布,叶圣陶,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暗滩,又像阵阵风吹过松林。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听了叶圣陶老先生对瀑布的描叙,你们觉得瀑布美吗?嗯,没错。瀑布确实很美呢!在古时候就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了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首诗共四句,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的样子和它的壮观气势描述了出来,那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在学习古诗之前,老师先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本诗的生字。(教会学生“庐、瀑、炉、疑”等四个生字,并教同学们用这四个字分别组词。)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诗歌朗诵,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把握朗读古诗的节奏美。

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试着读读吧,要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3、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听?(每位同学读完后老师要进行

评价并纠正他们的读音与节奏)

4、教师范读,帮助学生掌握好节奏。

5、自由读。

(三)、精读古诗,培养美感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要是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其中美妙的画面那该多好啊!这就需要大家细细的去读读诗句,如果再读中遇到困难,你们就可以相互的讨论一下哦,也可以问问老师。

2、解析“香炉”、“紫烟”、“遥看”、“挂前川”、“银河”、“九天”等词语的意思,并请同学读一下,以加深印象。

3、下面老师让大家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大胆的去学习,咱们比比看谁能把这首诗描绘得最美。

4、请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多少说多少,注意适当地鼓励发言的同学)。

5、接下来,老师来描述,你们猜老师说的是那句古诗?

6、通过刚才的描述,我想同学们已经知道全诗的意思了,接下来咱们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诗中那几个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7、学生个人静静思考。(培养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8、全班交流讨论,结合李白的其它诗句如:“白发三千丈”,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再读古诗,体悟美感

1、经过大家刚才的讨论,可见诗人把这首诗写绝了,我们感受到了庐山瀑布的美。请你带着这种美感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2、师生赛读。

3、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接下来我就带大家一起去观赏一下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庐山瀑布的照片)

六、课堂小结

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4

1、认识“瀑、布”6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喜爱,积累古诗中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背诵课文,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数不尽的风景名胜。如黄山的奇石,桂林的漓江,杭州的西湖??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一起去游览一番。愿意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学习后两句

1、课件出示一系列瀑布的图片:

⑴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观赏的是什么吗?(点击课件,出示图片和“瀑布”一词。)

⑵教师板书“瀑布”,并给瀑字注音。指名读“瀑布”一词。你是怎么记住“瀑”字的?

⑶齐读“瀑布”。

2、老师这里还有一张特别的瀑布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看它和前面出现的瀑布有什么不一样。(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

3、学生观察后谈谈发现。

4、教师根据学生总结板书。(高,直,像一条白的带子)

5、出示银河的图片: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认识到银河与瀑布的相似之处。

6、这样特别的瀑布惹得我们的大诗人李白禁不住发出了感叹。点击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

7、谁愿意当当李白来读一读这两句呢?(指名读)

8、出示“疑”字,这个字我们没有学过,你能教教大家吗?(生带读)谁能为它找个朋友。(怀疑)

我们以前还学过李白的一首诗,也用了这个“疑”字。师提示“窗前明月光??”。月光和地上的白霜很象,那这里是什么和什么很像呢?所以李白才会说──

9、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起立齐读,配上动作。

三、学习前两句

1、这样奇特的景色在哪能见到呢?(庐山)

是的,这样的景色正是奇特的庐山瀑布,而我们前面学的两句诗,也是出自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篇5

见 瀑布 前川 雄壮而美丽

飞流 三千尺

感 银河 落九天

【学习效果评价】

教案望庐山瀑布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学会“庐、瀑、川”三个生字, 并能组词造句;能够在对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体会诗句的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默写《望庐山瀑布》。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通过学生分组协作来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及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够在诗文诵读过程中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二、多元智能目标

言语语言智能:识记古诗中生字;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背诵、默写课文。

数理逻辑智能:课前搜索有关庐山瀑布的信息, 比较庐山瀑布与前面所学到的几个瀑布的异同之处。

音乐节奏智能:能够正确把握古诗的节奏、语速、重音, 能够读出诗的美感。

视觉空间智能:能从古诗中看出作者观察庐山瀑布的顺序, 并能对自己课前搜集到有关的瀑布信息对瀑布做简单描绘。

人际交往智能:能够较好地与小组成员合作, 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积极进行小组讨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

自知自省智能:能够准确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有自己的感受。

自然观察智能:学会如何观察景物, 重点练习观察景物的先后顺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 理解诗句含义。通过对教师播放的庐山瀑布一段视频的观察, 能够对庐山瀑布的景象进行简单描述。

难点:能够一边有感情朗读课文一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美丽画面,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从课外书籍、网络中搜集有关庐山及庐山瀑布的文章、诗歌、图片、视频等, 对庐山及庐山瀑布应有大致的了解, 并比较庐山瀑布与以前所学过的瀑布有什么异同之处。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搜集有关庐山及庐山瀑布的一些文章、诗歌、图片及视频等, 你们搜集到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谁来描述一下你感受到的庐山瀑布。

三~五个学生描述。

师:同学们描述了自己所看到、听到的庐山瀑布, 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 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你看到的庐山瀑布与我们学到的瀑布有什么异同。

播放视频, 感受庐山瀑布的美景 (空间视觉智能的培养) 。

此段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中包含有对庐山的简单介绍 (庐山, 位于江西省北部, 临长江、靠近九江市, 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以磅礴气势著称) 。

学生各抒己见:庐山瀑布与前面所学瀑布的异同 (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 。

师:我们已经观看了庐山瀑布的美景, 并让同学们描述了自己感受下的庐山瀑布, 那么大家想不想看看大诗人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呢?

2.作者介绍及解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教师板书) 。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大诗人李白的不少古诗, 大家对李白也一定不陌生了, 谁能介绍关于李白的一些情况?

学生发言。

教师对李白生平做总结 (应用做好的关于李白生平介绍的PPT, PPT采用图片加音频的形式。在对李白生平的介绍中包括李白写本诗的时间及时代背景) 。

师:下面我们来看题目:望庐山瀑布。为什么作者要用“望”, 而不用别的字呢 (数理逻辑智能的培养) ?

师:作者从什么角度观察瀑布, 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并做以总结。

3.学习生字 (言语语言智能的培养)

庐 瀑 川

学生学习这三个生字的音、字形, 并组词造句。

4.学生自读课文, 划出古诗节奏 (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师:下面同学们先自己来朗读课文, 并划分出这首诗的节奏, 标注出你认为重读的地方 (3分钟自由朗读时间) 。

5.课文朗读 (言语语言智能和音乐节奏智能的培养)

师: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 看看自己对于古诗的节奏划分对了没有?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全班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在朗读中注意把握古诗的节奏、语速、重音, 读出诗的美感来。

6.分组协作学习 (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

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每组讨论、自学一句诗文, 讨论结束后选出一名代表来讲解 (学生扮演教师角色) 。 (10~15分钟)

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 重点词语的理解。

(2) 作者对词语的准确把握。

(3) 全句的含义。

(4) 作者描绘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5) 作者的思想感情。

7.汇报自学结果

四个小组分别选举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

8.评价

小组间互评。每组都可对其他小组的讲解进行评价, 还可进行提问 (提问可在每组讲解后进行) 。

教师评价。教师对每一小组的讲解进行评价。

9.总结

对学生讲述中未讲到的知识点给予补充。

让学生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 包括对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有自己的感受 (自知自省智能的培养) 。

10.拓展延伸

师生总结作者对庐山瀑布的观察顺序。

师:同学们在平时习作中对景物的观察也要有顺序, 只有按顺序进行观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每个同学在课后可自选景物进行观察, 并练习写一个小片段, 注意观察景物的顺序 (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 。

11.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积累描写瀑布优美的诗词名句。

六、点评

语文教案-望庐山瀑布 篇7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ú 瀑pù 炉lú 紫zǐ 川chuān

三、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nb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及反思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设计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1、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3、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4、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5、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

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6、看了这些优美的风景,你想说什么?

三、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瀑、炉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

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

5、全班齐读这首诗。

四、合作探究

1、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

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交流

1、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六、指导朗读

1、师出示录象,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

2、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注意古诗韵律和节奏。

七、作业: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 气魄雄伟

三千尺 景象壮观

落九天

[反思]:

庐山游记 篇9

你游览过旅游景点吗?你参加过游园活动吗?你赶过集市、逛过庙会吗?……让我们选择一次游览经历,把它记录下来吧。

(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习作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对没有看到庐山真正面目的遗憾,而今年暑假,我就揭开了庐山的神秘面纱。

我们坐车登上庐山,只见盘山公路像一条巨龙,蜿蜒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登上庐山,只见四周绿树成荫,遮天蔽日,树林中不时传出一阵阵蝉鸣。这里的山路十分曲折,峰回路转,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奔波,突然,我发现前面灯火通明,小房子挨挨挤挤。啊!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牯岭镇。

牯岭镇是建在庐山山顶上的一座小镇,这里什么都有,超市、电影院、商场,可是,这里与我想象中的庐山完全不一样,我想象的庐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没有高楼,没有汽车,只有自然的美。而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城市,车水马龙,灯火通明,不禁让我有几分失望。

教案望庐山瀑布 篇10

古诗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它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写景写人记事抒情。通过学习古诗让我们陶冶情操,体会意境,同时也感受到汉语文化的丰富!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所作。原诗两首,这是第二首。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景象。诗的大意是: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缭绕着紫色的云烟,远看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地挂在山川之间。瀑布从峭壁上一泻千尺,好像银河从天而降。

这首诗用词十分精妙: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升起的景象表现出来;一个挂字描绘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写出了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气势。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鹿柴》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作品,主要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本诗的大意是: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映照在青苔上。

这首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后两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夕阳的明亮衬托山林的幽暗,愈加让人感到幽暗。这首诗以诗、画、音乐相结合,具有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一贯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注意疑、响、深。

2.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诗句,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李白、王维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瀑布的诗词、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望庐山瀑布》

一、激趣导入

庐山,风光绮丽,景色秀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畅游于此,写词赋诗,描景状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庐山瀑布的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设疑自探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庐山在哪里?

庐山瀑布是什么样?

2.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探。

(请大家拿出笔,借助工具书,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解决。在读诗句时结合文中的注解,独立学习,认真体会。)

1.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2.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尝试体会诗中的意境。3.《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的思想感情?

三、解疑合探

1.首先看看我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下这些字词?

(教师随机找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认读。特别是瀑和疑。)

看来大家对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得很不错,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画出重点词看看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重点抓住:紫烟,川,三千尺,九天等词。可以看到瀑布磅礴的气势。)

2.紫烟用在这里恰当吗?三千、九天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诗中感受到什么?(视学生回答情况,师相机补充)

(同桌交流后回答。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困难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点拨。紫烟展现了水气升腾的样子;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九天使人想想到瀑布的气势多么壮阔。可以得出诗人见到庐山瀑布那种惊叹,赞美之意。)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站在什么位置观察?你以为哪些词用得格外好?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作者应是远眺,通过遥字可以看出。)

4.指名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同学们在大脑中想像到什么样的景象?

5.现在谁能完整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呢?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庐山瀑布的壮观磅礴气势,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由衷赞美之情,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质疑再探

1.

通过学习这首诗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1.诗句中哪一句是在远处观察,那一句是在近处观察?

(2.对于这首诗的写作修辞上都有哪些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疑。

五、运用拓展

1.请你为自己的同桌或同学设计几道题。

(预设: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解释词义

疑:

生:

直下:)

老师也为大家出了一道题:

请拿出你的小画笔,把诗文用图画展示给大家。

板书设计:

36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

一、设疑自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首古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首。

1.板书课题:《鹿柴》,指导朗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

2.感知课题:从课题中,你读出了什么?

3.介绍作者。

4.同学们,学习这首诗歌,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鹿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2.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下面就请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读懂意思,体会感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探提示。(10分钟)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鹿柴》这首诗写了什么?

2.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的意境你能体会到吗?

3.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二、解疑合探。

接下来,大家一起交流下自学效果。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诗句意思?

(预设:青苔是什么意思?

返景是什么意思?

复照如何解释?)

(指名回答。)3.大家想一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同桌交流,然后找学生回答,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同时老师也可做适当补充。有山林,阳光,青苔等,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副画。)

4.在诗中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看到的?

(指名回答。第一句是听到的,第二句是看到的。)

5.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同桌交流,讨论。通过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可以看出山间的幽静和空旷。意思是: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

6.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你能体会到什么?

(分小组讨论,教师可做引导。以光亮反衬幽暗,可以看到山林的幽暗。)

7.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指名回答,如果不完整,可以找学生继续补充。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落日的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映照在青苔上。)

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那么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主要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那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何收获?

(组织学生讨论。

预设:1诗中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2写出了山林的美丽。

3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赞叹!)

小结:《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三、质疑再探 看来这节课大家收获真不少,那在学习了本节课之后谁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可以提出来。

(预设:1柴是多音字吗?为什么在这里念zhai?

2诗文是如何以动衬静?)

四、拓展运用

1.请大家互出几道题考考同桌或同学。

(1诗文中哪句是写听到的,但闻中的但是什么意思?

2默写古诗。)

老师也有道题,请大家来做一做。

1.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讲给同学们听。

2.接下来在课后自学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板书设计:36古诗两首

鹿柴王维

诗中有画

空山

人语

返景 深林青苔

黄果树瀑布教案 篇11

句容开发区中心校 黄 明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2. 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2. 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形态与声音,填补学生经验的空白,让学生多感官体会 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 声音)二.

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1. 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

指名交流(多媒体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 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2. 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2)指名交流。(师相机在多媒体上点红学生所讲的重点词:悬挂 宽幅白

练 泻下来)

(3)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4)指名读句子。(2人)

(5)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一段录像,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教师范读句子)

(6)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把飞流 直下的画面呈现给大家?

(7)齐读句子: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边读边想象画面。(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 后又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3. 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3)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4)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真是如烟、如雾、如尘„„)

(5)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6)指名评价。(教师相机点红:腾空而上 随风飘飞 漫天浮游 银雨撒金街)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 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三. 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 学生自学。要求:(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 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3. 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 飘 微风拂过 涌 盖过 喧嚣。)(2)指名朗读:请你把这种变化读出来。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1)学生交流感受。(2)指名读出感受。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出:直泻而下 雷声轰鸣 山回谷应 乐声奏鸣(2)指名朗读,读出气势。多请几个学生朗读,读出感受。(3)齐读:愿意读的一起读。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句是写訇然作响的瀑布声给作者的感受。

3(2)练读品味作者的感受。(3)指名讲自己的感受。(4)指名读。(3-4人朗读体会)(5)齐读。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触说一说。2.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 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4.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五. 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1. 齐读全文,加深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读课文,也沉醉一回。

六. 课外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他人,要用上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还要加入自己的感受。

形态

宽、美

板书

黄果树瀑布

大自然的杰作

声音

辨析两首瀑布诗 篇12

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无暂息。万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宋朝诗人苏轼的《戏徐凝七绝》:“帝遣银河一派垂, 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 不为徐凝洗恶诗。”

苏轼的诗是说, 所有写瀑布的诗, 从古至今, 只有李白写得最好, 徐凝的只能是一首“恶诗”。苏轼的观点显然是扬李抑徐。下面让我们依据诗歌的美学品格, 对李白和徐凝的诗进行比较鉴赏, 以评判其优劣。

一.诗贵运用形象思维。诗歌要借助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不能只是空洞的议论。

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形象, 用一个“挂”字, 瀑布原本是山峰上倾泻而下的水流, 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的白布。作者用“挂”字来形容它从上而下, 非常形象。“飞流直下”, 写瀑布从绝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三千尺”形容瀑布从峭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长度。用“银河”写它的色彩, 用“落九天”写它的非凡气势。诗人用如椽大笔把庐山瀑布的壮观形象, 惟妙惟肖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全诗借助形象思维, 没有采用抽象的议论。

徐凝描写瀑布形象, 首句用笔突兀, 九霄中落下一道瀑布, 那真是横空出世, 接着用“千仞”来写它的长度, 用“雷鸣”来拟它的声音, 用“白练”来绘它的颜色, 并用“青山”来陪衬, 刻画出瀑布的生动形象。全诗也是借助形象思维, 不是抽象的说理。

从这一点来看, 李诗和徐诗, 平分秋色, 很难分出孰优孰劣。

二.诗贵表现手法灵活。李诗首句是侧面描写, 太阳升起, 阳光洒满香炉峰, 白雾冉冉腾起, 弥漫于香炉峰上, 在红日的照耀下, 化作紫色云霞。这句诗为全诗罩上浪漫的光环, 为瀑布的出场, 创造了不同寻常的氛围, 从而衬托了瀑布的雄伟气势。下面接着二三两句正面描写瀑布的形象。这样正面和侧面相结合, 手法灵活, 完成了对瀑布形象的塑造。而徐诗从头到尾, 皆是正面写瀑布。首句写瀑布从天空落下, 次句写其声音, 三四句写其颜色, 全诗都是正面描写, 手法单一。从这一点来看, 徐诗比李诗, 只能是“梅须逊雪三分白”了。

三.诗贵虚实巧妙结合。李诗前三句均采用实写, 描写遥看庐山瀑布的真实景象。最后一句采用虚写手法, 把庐山瀑布想象为“银河”从“九天”降落下来。这是客观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全诗虚实结合, 入乎其内, 又出乎其外, 有形有神, 形神兼备, 奔放空灵, 把人们的想象带进高远的诗歌境界。而徐诗通篇采用实写手法, 首句言瀑布之长, 次句言其声, 第三四句言其色, 写来写去, 都是瀑布本身。只见其形, 不见其神, 呆板凝滞, 不能给读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这一点来看, 徐诗比起李诗, 只能是“雪却输梅一段香”了。

四.诗贵有象外之象。所谓象外之象, 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的艺术形象, 即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物象;后一个“象”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绘的形象, 通过想象和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形象, 是诗歌形象引起读者对历史、宇宙、人生、生命、社会的体悟。李白的诗歌, 描写瀑布奔腾跳跃之态, 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 我们不难体会出它的象外之象, 那就是诗人所具有的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 那种傲视权贵、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精神。而徐诗除了通篇写瀑布之外, 很难寻出它的象外之象, 言外之意。如此看来, 李诗是“花中此物 (杜鹃花) 是西施”而徐诗只能是“芙蓉芍药皆嫫母”了。

五.诗贵语言创新。文学创作要有独创精神, 既不要重复前人, 也不要重复自己。英国唯美主义文学家王尔德说过, 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 第二个再用的是庸才, 第三个就是蠢才了。我们把李、徐的诗一比较, 就不难看出徐诗有仿效李诗的痕迹。同样是描写瀑布的长度, 李白用数词“三千”, 徐诗用了“千仞”, 李诗描写瀑布的动态, 用了一个“飞”字, 徐诗也用“飞”字, 李诗描写瀑布下落的力度, 用了一个“直”字, 徐诗也用“直”字。从二人的生平年代来看, 李白在盛唐, 徐凝在晚唐。徐凝有因袭李白的痕迹。如此看来, 李诗是“回眸一笑百媚生”, 徐诗只能是“六宫粉黛无颜色”了。

基于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徐诗确实有不如李诗的地方, 苏轼的诗评有其合理的一面, 但是他的用语过于偏激。他把李白的诗捧上九天, 把徐凝的诗打入地狱, 这是有失公允的。

《瀑布》的教案设计 篇13

(教学设想:通过听声音、猜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头脑中对瀑布的声音形成一定感知,为学习诗歌作铺垫。)

2、对,这就是瀑布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到瀑布脚下去看看,感受瀑布的魅力。

二、读中感悟,放飞想象

(一)学习第一小节

1、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指导用“瀑布的声音像。”说话。

(设计分析:通过听觉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内化了文本的语言,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3、指导朗读感悟瀑布的声音美。

(设计分析:瀑布的声音用直观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领悟,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并加上教师在评价中的朗读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既学会了朗读,又能感受到瀑布声音的震撼。)

4、听到这么美的声音,你想到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播放瀑布影片。

(教学分析:通过直观形象的影片,让学生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捕捉学生赞叹的神情进行引导。)

2、刚才老师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惊喜,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3、指导朗读诗句,体会作者看到瀑布时的心情,感悟瀑布的形态美。

4、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相机指导理解“一道白银”的意思。

(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图文结合,直观理解。)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瀑布,现在你最想做什么?(生畅所欲言)老师也迫不及待想到瀑布脚下看看,走,一起去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范读:“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2、理解“珍珠的屏”指的意思。

(教学策略:结合图片直观理解,突破难点。)

3、指导用“ 好像一座珍珠的屏。”说话。

4、假如此时此刻,你就站在瀑布的近旁,一阵风吹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你又有什么感觉?

5、指导朗读诗句。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诗歌。

2、欣赏瀑布图片,你想对瀑布说什么?

(设计分析:通过这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将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升华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我们不仅跟随叶圣陶爷爷观赏了瀑布,还欣赏了各种各样的瀑布,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壮美景观,让我们敞开心扉,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吧!

四、课后作业

上一篇:学校教研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融资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