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篇1

一、整后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参加这次整后工作的共有125个行政村,占到全*行政村总数的13%。在这125个村中,涉及班子问题的有92个(其中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21个,“两委”班子不健全的26个,村委会未换届的45个);村情不稳、村民上访告状的有11个;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有16个;存在“xx”问题的有6个村。目前这项工作已告一段落,总的来看,呈现出领导高度重视、准备工作充分,学习培训认真,征求意见广泛,对照检查深刻,督促指导有力,整改成效明显等特点。

(一)领导重视,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按照*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整后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紧紧抓在手上。在整后工作一开始,*委书记程步云同志就明确批示,要按照中央“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下大力抓好农村后进党支部集中整顿,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在*委的领导下,各县区委、乡镇党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了全*各级党组织上下联动、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工作组驻村包点的工作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整后工作的有序开展。

1、县区委认识到位,发挥了关键作用。各县区委都能够从贯彻落实“xxxx”重要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把整后工作摆上位置,抓在手上。一是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之后,各县区委相继召开常委会,认真学习领会*委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在此基础上联系工作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专门安排部署。比如盂县县委在对全县453个农村基层党组织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支部班子不健全、“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委未换届和村民上访告状严重、经济发展缓慢的90个村作为集中整顿的重点,同时按照巩固先进、提高中间、整顿后进的思路,确定在其余的363个行政村开展普遍教育活动。二是健全完善了责任制度。各县区委进一步明确了县级四套班子领导干部联系制度,要求他们包片抓村,分别联系1至2个后进党支部。据统计,三个农业县区四套班子的77名县级领导干部先后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约320余人次。三是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各县区整后办注重了解和掌握整后工作的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据统计,各县区委整后办向*整后办共报送各类信息120多期,编制简报100多期,印发各类书籍5000余册。各县区委还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舆论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取得良好效果。

2、乡镇党委直接抓,发挥了主体作用。一是找准症结,强化指导。各乡镇党委对所属后进党支部逐个地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找准症结、分析根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帮助、指导和督促后进村开展整顿工作。二是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各乡镇党委通过建立制度,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要求乡镇和机关干部驻村蹲点,与工作组积极配合,抓好工作。象郊区*党委,实行了党政领导包村、机关干部蹲点的制度,将各项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个乡镇干部,促使他们下功夫抓好整后工作。三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各县区委和乡镇党委在抓后进党支部整顿的过程中,很注意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有些乡镇还对所属村级党组织进行了全面教育整顿。如平定县锁簧镇,在对3个后进党支部进行重点整顿的同时,对其余28个行政村也采取了一定措施,要求每个村都要认真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限期解决群众关 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工作组驻村包点,发挥了指导作用。首先,在端正思想认识上下功夫。为了端正后进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各工作组分别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会,进行广泛动员,向他们认真讲解这次整后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这次整后,放下包袱,消除思想顾虑,克服畏难情绪。其次,帮助和指导各村认真做好各阶段工作。在学习教育阶段,他们采取集中授课和专题辅导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使党员干部素质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查找问题阶段,认真帮助班子及其成员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逐家逐户发放调查问卷,对各种意见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并认真做好意见反馈工作;在整改阶段,帮助村级班子开好民主生活会,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第三,各工作组还以办实事为切入点,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4、督查组严格把关,发挥了监督作用。为了确保整后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县两级整后办都成立了督查组。督查组采取重点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深入乡镇和农村认真检查贯彻落实整后方案的情况,全面掌握各阶段、各环节的进展情况,并及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督查组在工作中坚持做到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把关,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各单位研究具体措施和办法,提

出限期改正意见,有力地保证了整后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二)分类指导,因村制宜,针对性地开展整后工作。

1、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理顺农村“两委”关系。列入这次整后范围的村子中,村党支部、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有21个,占到总数的16.8%。村“两委”班子之间的矛盾,不仅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影响着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平定县石门口乡小桥铺村从去年初村委换届之后,“两委”关系就一直处于僵持状态,互相拆台顶撞,工作无法开展。工作组进村后,在广泛走访群众、与党员干部进行座谈之后,他们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委” 成员的思想认识不统一,工作职责不明确。为此,他们邀请县委组织部、民政局负责人,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讲《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地位、职责,引导他们适应农村发展的要求,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按章依法行使职权,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目前,村“两委”关系紧张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班子成员遇事共同商量,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娘子关镇西塔堰村,自去年党支部、村委换届以来,“两委”班子一直形不成合力,遇事互相推诿,工作相互扯皮,严重影响了村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和工作组多次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引导他们认真进行反思检查,相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查找根源、统一认识、增强团结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村里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明确了“两委”的职责和议事决策程序,建立了干部责任制度和述职评议制度。目前,“两委”班子的隔阂基本消除,形成了团结共事抓工作、齐心协力谋发展、真心实意办实事的良好局面。

举实施办法,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的要求,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民委员会。村里的党员和群众讲,多年来一直混乱的南关村,现在看到了希望。据统计,这次整后工作中的26个党支部班子不健全的村,有23个村经过召开党员大会,配齐了党支部成员;45个村委会未换届的村,有35个经过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村委会。二是组织调整,配齐村级领导班子。在一些边远偏僻的贫困村和难以选配村干部的村,采取了从乡镇干部、乡镇企业经营者、外出打工的致富能手、复转军人中选派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到村里任职的办法,较好解决了这些村后继乏人的问题。比如:郊区荫营镇鸡洼村、西梨庄村是这次整顿的后进村。长期以来,由于村里经济条件较差,青壮劳力外出打工,人才外流严重,很难选出合适的人选担任村干部。为此,镇党委从机关选出二名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热心农村工作的干部,派他们回去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二位同志回村后,认真抓好村级班子自身建设,带领群众寻找致富门路,村里的各项工作很快有了新的起色。

2、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这次整后工作中,村党支部立足于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特别是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下大力加以解决,赢得了群众的好评。比如,盂县路家村镇张家垴村在过去是一个班子不齐不力,集体经济一无所有,群众意见较大的村。整后工作开始后,在县城搞个体经营的党员张润怀回村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党员干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紧紧抓住群众多年关心的“行路难”问题,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带头捐款2.8万元,动员村民捐资捐物20多万元,在短短的40天里,将一条2.8公里的入村公路进行了水泥硬化。据统计,在这次整顿中,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共为群众办实事600余件,33个村硬化了100多公里的街道或通村公路,16个村新建了学校或对旧校舍进行了改造,6个村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22个村为村民解决了500多吨冬季用煤问题等。

3、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各县区委要求乡镇党委、工作组和村党支部既要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如盂县县委制定了《农村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制度》、《农村村务公开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平定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工作20项制度》,郊区河底镇党委制定了《关于对村干部实行“一制三化”的监督管理办法》,义井镇党委制定了《关于村级干部引咎辞职的暂行办法》。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整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整后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几个月来,经过*、县、乡三级党委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村的积极参与,整后工作顺利健康地进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这次整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加深了对“xxxx”重要思想的理解,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加快农村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许多基层干部表示,要努力做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各村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卡、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深入农户,走访群众,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努力改进工作作风,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比如,盂县西烟镇党委紧紧抓住这次整后的良好时机,狠抓党支部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了“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争做模范干部”的活动。郊区西南舁乡党委制定和推行了“农村党员干部两评一考核”制度,使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得到明显改进,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各类问题的解决。三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各县区以此次整后工作为契机,下大力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在这次整后工作中,对68个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其中调整支部书记15人,改选补选村委主任18人,调整“两委”成员43人。各乡镇党委、工作组和村党支部还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培养和吸收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村知识青年加入党组织。这次整顿的125个

村中,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98名,发展党员68名。四是推动了农村基层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在整后工作中,很多基层干部结合访民情、搞调研,一镇一村地理清了发展思路,一家一户地落实增收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县区涉农部门和干部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服务,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项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一些村在工作组的帮助下积极处理了一些陈年问题,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消除了不稳定因素。农村党支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这次整后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积累的经验,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也包含了各级整后领导组及办公室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尤其需要提到的是,以魏长生同志为组长的*整后督查组,按照*委的要求,先后深入各个乡镇和后进村进行督促检查,做了大量认真细致而有成效的工作,为搞好整后作出了贡献。在此,我代表*委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下一步工作任务

这次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虽然整体上取

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应当看到,在各县区、乡镇和村之间,整后工作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地方的实际效果与*委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即使是那些搞得较好的地方,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有些地方在分类指导上力度不够,措施不力,工作留有死角;有的整改措施落实不够,应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或解决不彻底,群众还不太满意等等。各级党组织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价成绩,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央提出的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切实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班子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要选拔那些能够认真坚持、努力实践“xxxx”重要思想,事业心强,作风正派,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担任村主要领导。要继续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成员原则上都要通过“两推一选”的办法产生。对那些确实没有党支部书记合适人选的行政村,可以从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中选拔优秀人才,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对村委会的选举,一定要加强领导,既保障农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又引导他们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要提倡村党支部书记通过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人兼;鼓励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治本之策。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搞好教育培训。要始终立足于用“xxxx”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基层干部,切实增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增强带领农民群众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要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工作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坚持每年适当集中一段时间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工作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要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制,县区委负责培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镇党委负责培训农村党员和其他基层干部。*委党校要有计划地培训部分村党支部书记,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二是要加强农村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一课三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把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基层干部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三是要抓好农村基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解决好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回乡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人才纳入视野,加以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

2、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目前,我*农村党员队伍的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偏低,部分党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制约着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因此,各级党委要把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在手上。要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促进农村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进一步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和健全党组织活动制度,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经常性管理。要积极做好发展农村党员工作,对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要作为重点加以培养。对一些农村党组织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3、要进一步理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目前我*大多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关系比较协调,但是也有一部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关系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有的村党支部习惯于传统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包揽应当由村委会管理的事务,忽视村民自治;有的村委会片面地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说了算,不能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对此,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一是要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贯彻。要加强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党支部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支持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要引导和帮助村委会成员树立党的观念,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党支部和村委会都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把村里的事情办好。二是要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之间出现不协调,绝大多数都表现在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上由谁说了算,按什么程序办。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依照法律和条例,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责,规范村级重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程序,建立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一些地方在实践中创造出的由党支部召集、书记主持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既保证了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又发挥了村委会的作用,而且较好地处理了“两委”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大力推广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并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

4、要继续抓好农村后进党支部整顿工作。目前在农村仍然有一些村级领导班子比较软弱,有些党员干部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有些地方干群关系还比较紧张,群众上访告状问题还时有发生。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今年第四季度将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活动。为了认真做好准备工作,各县区委、乡镇党委要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继续抓好农村后进党支部整顿工作。对于不齐不力的村党支部班子,要采取民主选举和组织调整相结合的办法,尽快配齐配强村党支部班子。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增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要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措施,能够解决的要尽快解决,应该解决但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群众说明情况,并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篇3

2009年,是“三农”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奋力拼搏,共克时艰,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仍獲较好收成,总产达到530亿斤;农村各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50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业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达到550亿斤,力争突破历史最好水平;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8%,力争达到10%;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我们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抓好粮食生产

(一)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2009年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已完成投资46.3亿元,重点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工程效益初步显现。2010年工程建设进入高峰期,计划完成投资80亿元,十大工程29个项目要全面启动建设。

(二)稳定种粮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位水平2010年全省粮食作物面积要稳定在6850万亩以上,其中高产作物达到5700万亩。要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抓好200个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辐射带动3000万亩,促进良种良法相配套,政、技、物相结合,充分发挥示范田带动区域均衡增产的作用。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推广重大农业增产技术,面积要达到6388万亩。扩大全程农机化试点范围,新增面积300万亩,全面完成国家机械深松整地试点任务。建立增施有机肥补贴制度,完成增施有机肥补贴100万亩。

(三)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挖掘耕地资源潜力要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率先把粮食主产县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粮田。2010年,要加快西部土地整理工程,到年底累计开工建设面积达到200万亩。镇赉项目区一期工程片实现通水灌溉,二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大安项目区一期工程片基本完成水田开发。松原项目区前郭片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黑土地治理和保护工程,完成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0平方公里。

(四)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水平落实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加强转基因育种研究和监管。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进程。积极引入中储粮总公司,与省内种子科研单位、农业大专院校通过股份合作形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集团。

二、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一)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农民政策增收今年中央明确提出“三个扩大”,即扩大良种补贴品种、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扩大补贴政策受益范围。我省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把中央惠农新政策落到实处。要结合省情实际,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扩大补贴种类,把牧业、林业和抗旱、节水机械设备纳入补贴范围。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规范工作程序,坚持公开透明,切实做到各项补贴资金及时下拨,足额到户,充分发挥惠农政策的强大效应。

(二)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挖掘产业增收潜力一是加快畜牧业发展。要围绕实施百亿斤肉工程,扎实推进三年攻坚。继续支持牧业产业园区和小区建设,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落实好中央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政策和生猪、奶牛、蛋鸡补贴政策。安排资金支持畜禽原种场、扩繁场建设,优化畜禽品种结构,确保农民牧业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二是打造以棚膜经济和参茸、林蛙、食用菌为重点的新兴战略产业。今年全省要新建棚膜面积7万亩,实现增收20亿元,到2012年达到百万亩发展目标,就地安排200万人转移就业。三是拓展林业增收空间。启动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林业百强企业和百强项目培育创建活动。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培育创建100个产值超亿元的林业企业,经济规模占全省林业经济总量的40%以上。

(三)加强经营管理,实现节本减损增收一是加强避灾农业建设。通过推进农业设施化,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规避自然灾害影响的目的。二是努力实现节本降耗。改变生产投入方式,推动高投入、高消耗向低消耗、高效能方向转变。三是加强经营管理,注重在细节上减损增收。2010年农户安全储粮仓要争取推广10万套以上。

(四)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实现创业增收继续安排资金支持“阳光工程”、“春风工程”,增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力争三年,新增转移农民100万人。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一)深入落实扩权强县政策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政策和规定,把该放的权力放到县,把更多的财力和发展空间留给县。为培养和增强县(市)自我造血功能,向县(市)下放省共享收入的政策,继续延长执行。

(二)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加大以奖代补力度,支持县(市)工业集中区建设。规模较大的工业集中区,达到省级开发区标准的,经考核认定,可享受省级开发区的有关政策。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继续安排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贷款贴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和基地建设。继续在税费、信贷、供水、供电、土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参与担保体系建设。

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9年,我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攻坚阶段,2010年要全面完成,实现“两权到户”,即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建立以家庭承包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

(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要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拓展农业政策性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认真落实中央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政策,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确权2010年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今年要按照严格审批、局部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继续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适当时机启动面上工作。同时,积极稳妥地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和交易市场。促进土地平稳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要统筹解决好进城落户农民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加快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推動家庭经营向农户联合与合作,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继续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计划,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各级政府扶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深入实施 “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严谨地搞好规划编制,一以贯之地抓好规划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有序地深入展开。要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要把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规划好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相关设施建设。要以改造和清理环境、绿化和美化村屯为重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建立有效的帮扶和投入机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实行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合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注重发挥各级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继续开展万名村干部培训,2010年培训2000名,增强基层干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能力。

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篇4

3、一些地方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认为,整顿统一着装由财政部门牵头,工作难度较大,整顿统一着装,涉及面宽、政策性强,由于受财政职能的限制,财政部门要完成整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从某种角度讲,财政部门只能从经费上进行控制,而没有其它手段。而目前擅自着装单位用于购置服装的资金多数是自筹的,有些还向着装人员收取,各级财政部门更难以掌握。同时,财政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与着装部门是平级单位。更重要的是着装部门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影响,上级部门没有明确态度,下级难以开展工作,整顿工作难度和阻力大。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地区的整顿工作进展缓慢。

4、长期形成的习惯,给整顿工作带来阻力。长期以来,部分部门都是统一着装开展执法工作,这些部门认为,如果取消了统一着装,势必影响部门开展各项执法工作,对这次清理整顿统一着装有一定的看法,部门领导从本部门利益出发,不够重视这次全国性整顿工作,讲困难,讲条件,工作不主动,行动迟缓,落实不到位,给全市的整顿工作带来了阻力。

5、上级部门对违规制式服装及标志的处置无统一明确的办法,影响了全市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进度。

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篇5

(三)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清理整顿,重点是治乱治散,打击违法经营活动。对现有的网吧进行重新审核,符合条件的,办理重新登记手续,不符合条件的责令关闭,未经批准的予以取缔。严厉查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违法经营活动,特别是违法接纳未成年人,经营含有~、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不健康的电脑游戏。

(四)搞好图书报刊市场的清理整顿。对非法出版物特别是政治性出版物,淫秽~出版物,“QQQ”类出版物、宣传品,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出版物进行查处,同时开展打击盗版盗印活动。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从现在开始,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集中的整顿和规范,使我县文化市场在以上四个方面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使文化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得以较好解决。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开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工作

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贯穿于文化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全面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指标,又要治本,通过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扎实有效的工作,做好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工作。

(一)统筹安排,分布实施。我县文化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现在开始到5月下旬,为动员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做好组织发动。第二阶段,从5月下旬到7月底,为调查摸底集中查处阶段。主要任务是调查摸底,全面整顿,集中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形成一种高压态势。第三阶段,从8月到12月底,为重新审核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经营单位进行重新审核,深入整顿规范。第四阶段,明年1月到3月,为检查验收阶段。主要任务是检查验收,巩固提高,完善措施,使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县区、县直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这四个阶段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开展整顿和规范活动。

在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篇6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开创云南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优先发展、稳步推进,全省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201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稳步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了教育事业“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是教育水平有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两基”人口覆盖率实现100%;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普通高中进一步向特色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以建设职教园区和集团化发展为重点,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研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941.33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学人数69.95万人,毛入学率22.68%;高中阶段教育在学人数133.45万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校生比达1∶1.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8%;义务教育阶段在学人数629.34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人数108.59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44.26%。

三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累计开工280.32万平方米,竣工交付使用50.88万平方米;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高等院校达到66所,呈贡9所高校的新建校舍总竣工面积360万平方米,入住学生11.1万人。

四是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85%、98.84%、96.71%,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45.29%,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升。

五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办学力度不断加大,民办学校在校生大幅增加,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占高校在校生人数近四分之一。校长公选、教师聘任、绩效分配改革较好推进。改革初中教育評价制度,逐步建立了全省统一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展,拓展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以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与8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来滇留学生数突破2万人。

六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密切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向5所民办高校下派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执行学校的重大决策、完成学校的重要工作,以及师德师风、教风学风、服务作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全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我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提高认识、把握机遇,不断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教育是国家大计,也是民生之基。随着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区域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国际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教育、开发人力资源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全球正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人才培养与储备越来越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以人才和科技全力抢占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制高点。从国内看,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教育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把改善民生、发展教育等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实施国家和地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着力培育竞争新优势。从云南看,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虽然“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问题依然突出,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尚未得到很好满足;二是虽然各级各类教育蓬勃发展,但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民办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三是虽然办学条件总体改善,但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还比较大;四是虽然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内在动力和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还要看到,我省教育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民生为重、教育优先的观念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进一步形成。二是国家对我省教育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十二五”规划、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措施、设立教育发展项目、安排教育资金都进一步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我省被国务院列为为数不多的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获得11个专项改革试点项目。三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学难问题的基本解决,人民群众通过接受优质教育改变生活状况、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实现好、发展好、保护好各族人民的教育权益,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我省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屆二次全委会精神,立足于实现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教育现代化为抓手,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紧扣教育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教育资源总量合理增长与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并重,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开创云南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努力扩大教育资源总量。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必须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着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办园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三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总量,提高职业教育内涵,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办学机制和灵活的办学模式,搭建城乡一体的终身学习与培训平台。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化、集团化、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建设,支持各中专学校和县区职教中心加快发展,高标准建设好一批职教基地,打造富有活力的职教集团。四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深入实施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推进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引导高校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要扶持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教育发展,全面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民办教育量的突破和质的提升。像重视公办教育那样重视民办教育,对民办教育实行同等对待、同样管理、同步发展,实现公办、民办教育平等竞争、平等招生、平等办学、平等待遇。

第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必须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缩小不同群体的发展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公平的起跑线,让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二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三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四要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学前教育阶段,要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给予资助;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面;在普通高中阶段,要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有关费用,并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建立和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及生源地贷款办法,并逐步提高奖(助)学金标准和覆盖面。

第三,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大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一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二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思维、去陶冶情操、去创新创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实施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同时,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第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好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所有改革项目,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要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支持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捐资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生机活力迸发的办学体制机制。三要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办学方法和管理方式,加快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五,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必须把教育作为基本的民生工程置于重要地位,努力满足人人享有良好受教育机会的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要抓好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各级政府及教育、公安、安监等部门要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往返学校车辆的安全检查,加大对校车和集中接送学生的其他客运车辆行驶路线,特别是乡村道路的巡逻管控力度,依法从严查处车辆超员载客、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决取缔货车、拖拉机和非法运营客车接送学生。各级教育部门要结合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中小学幼儿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坚决杜绝将学生遗忘在车内事故的发生。二要稳步推进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将中小学区域布局调整与城镇化建设结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别是D级危房的改造结合、与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结合、与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结合、与国门学校建设结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整合教育资源。三要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收费、代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坚持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逐步杜绝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继续推进“阳光招生”,使考试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四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国家教材和课程标准,取消违背教育规律、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规范中小学招生中的加分政策,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五要建立中小学生营养监测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贫困学生营养水平。

第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加快我省教育对外开放步伐。立足于服务桥头堡建设这个大局,发挥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坚持开放办学、包容吸纳,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一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拔尖创新人才。二要加大开办孔子学院、华文学校,互派留学生,加强周边国家小语种教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逐步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人才培养基地及周边国家学生留学中国的重要目的地。三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建立面向外国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机制。

第七,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就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落实宏观管理的各项措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对落实教育优先发展负总责,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领导体制、决策机制、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提高教育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级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情况、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考核的指标体系。各级领导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扎扎实实为加快发展云南现代教育事业办实事、办好事。

高校党建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民服务为抓手,以迎接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为主题,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全面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深入开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

上一篇:村卫生所工作报告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趣味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