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坛

2025-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经济论坛(精选9篇)

经济论坛 篇1

一、论坛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二>支持单位

国家发改委资环司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

科技部社发司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农业部科技司

<三>协办单位

<四>会务承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 北京卓峰博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组委会

名誉主任:

李平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主任:

齐建国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 副 主 任:

韩胜军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科研处长

彭绪庶中国社科院数技所产业技术室副主任

朱彩飞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秘 书 处:

杨彤(秘书长)、范晓燕(副秘书长)

三、时间:2012年12月14日—16日,(14日全天报到)

地点:暂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北京国际饭店

四、论坛主题:深化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五、论坛出席人员:

<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科技部、建设部、农业部等

部委负责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工作的部门相关领导和专家;

<二>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各省市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中国社

会科学院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理事长、副

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和工作机构主要领导;

<三>各省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环保局、农业局等相关负

责人;

<四>城市矿产、餐厨垃圾等专题的负责人(市长级)、园区(区、县级领导);

<五>有关省市和地方政府部门分管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的领导及

代表;

<六>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各

高校循环经济的学者;

<七>各类循环经济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环保产业等相关

企业代表;

<八>相关环保组织、国际组织代表;

<九>媒体代表;

六、论坛议程

七、会务费

学者代表:1200 元/人

企业代表:2888 元/人

(以上费用包括会务费、资料费、讲课费等,不包括食宿)

八、报名表

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2012

参会确认表

备注:参会单位在提前缴费后因故退订,须于 12月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组委会,会议将收取40%违约金。请参会单位填写参会回执表,并将信息表及会务费汇款凭证传真或电邮至会务组。会议现场领取发票!

网址:

经济论坛 篇2

本刊讯 为探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上海市卫生经济政策等一系列问题, 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于2012年11月17日召开了“2012年上海市卫生经济青年论坛”。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所所长、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春林和上海市卫生局医管处处长晏波、上海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副处长杨颖华、上海市医疗保健协会秘书长倪思明分别作了题为“药品零差率对医院经济运行影响分析”、“公立医院评价体系研究”、“本市家庭医生制度及构建”、“关于大病医疗保险的构想”等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对此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出版与经济”高端论坛举行 篇3

本刊讯 4月17日,由伦敦书展2012中国组委会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承办的2012伦敦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之“出版与经济”高端论坛于中国展区举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伦敦大学中国商务管理学荣誉教授克里斯托弗·豪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学教授罗伯特·艾希出席了高端论坛,并就“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基于近50年科研及出版文献的思考”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成就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厉以宁教授是中国经济改革进程的重要亲历者和参与者,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理论,并对“转型”经济著有大量学说,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克里斯托弗·豪伊教授、罗伯特·艾希教授是英国知名经济学学者,从事对中国经济的研究长达50年时间。中英两国的这三位第一流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转型的历程,做了专业的回顾和展望。

在此前的中国主宾国活动中,剑桥大学出版社还举办了厉以宁著作《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Economic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海外版的首发式。厉以宁教授在首发式上作了题为《双重转型和中国道路》的主旨演讲。该书精选厉以宁在1980年到1998年之间发表的关于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代表性著述,由翻译家凌原翻译成英文,由外研社在中国出版并将海外版授权给剑桥大学出版社。该书收录的论文对当时的中国经济实践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代表了改革开放成功实践背后中国经济学派的理论贡献。 (馨 闻)

英捷特参加伦敦书展服务中国出版走出去

本刊讯 4 月16 日,伦敦书展开幕当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总裁早餐会。规模在200人左右,由英国出版商协会主持、各国出版集团代表、媒体记者等受邀参加。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出版传媒集团总裁、著名经济学家都出席了总裁早餐会,代表中方发言,并接受英国媒体的现场采访。

作为英国出版科技集团的中国分公司,北京英捷特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应邀参加总裁早餐会,并引起极大关注。他们的英捷特全球数字图书馆供应全世界170 多个国家的25000多家图书馆和机构,在去年9 月份开始服务于中国出版公司,并且通过跟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合作,将全球的图书馆平台与中图的中图书苑打通,形成市场覆盖总规模超过40000家图书馆的超级平台。

出席总裁早餐会的中国区总裁孙赫男表示,希望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出版业需要把目前正在进行的数字出版技术战略规划,跟新渠道和新市场的拓展结合起来。“出版商对于技术的采用从来都不应该是盲目的,而是为了进入新的市场和新的渠道选择合适的技术平台,从而实现扩大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的目的。英国出版科技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出版技术和服务提供商,与全球80%的国际出版集团都有合作,通过技术和渠道的打通,覆盖全球市场。数字出版技术应该是开放和兼容并重,唯其如此,才能帮出版商最大可能地拓展市场。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经过近两年的整合发展,已经进入初始阶段的结束时刻,市场秩序正在形成,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技术和渠道的结合,为中国出版商提供进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服务。”

(馨 闻)

“人文中国”法文版首发式在伦敦书展期间举办

本刊讯 4月18日,五洲传播出版社和法国音乐娱乐出版社在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区,联合举办“人文中国”书系法文国际版首发式。

此次发布的“人文中国”书系是五洲传播出版社近年推出的一套高品质重点书系。经过整合创新,整套书系30册书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三个专辑(每辑10本),即以思想、智慧、艺术为主的“无形遗产”专辑、以工艺和器物为主的“有形遗产”专辑和以衣食住行乐为主的“民俗生活”专辑。三个专辑精心架构、有机结合,通过各分册介绍的各种文化载体和文化现象,勾勒出中国文化的一个总体面貌。读者可以从中学习中国文化知识,了解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和社会观念,从而对中国有一个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也同时享受到无穷的阅读乐趣。

五洲传播出版社作为一家制作以对外出版物为主要特色的多媒体、多语种、综合性对外传播机构,同时也是“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重要成员单位。目前,“五洲”出版物已经遍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近5年来已向海外出版机构输出图书版权超过300项。此次合作也得到了“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的大力支持。在该工程累计资助的44个项目中,五洲传播出版社有7个项目入选,并已完成了4项,居全国单体社之首。

珠三角经济论坛方案 篇4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离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本地户籍人口160万,外来暂住人口近600万。祖籍东莞的港澳同胞70多万,海外侨胞20多万。目前全市共有外资企业约1.4万家,个体私营企业13万多户,形成了一批行业相对集中的专业街、专业村、专业镇,以及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如虎门的服装、厚街的家具、大朗的毛织以及金正电子、步步高电器等,在国内外市场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去年全市GDP总值58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1亿元,外贸出口总值196亿元,存款余额1500亿,是珠三角收入最高的一体化城市。

而今,东莞市委、市政府以***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开拓、创新、团结、诚信、务实”的东莞精神,制定了“一网、二区、三张牌”一系列的宏伟规划,正在创建以国际制造业名城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心城市。为了营造文明进步的人文环境,又提出了“三个现代”(现代人、现代生活、现代城市)。目前东莞正在大力开发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加快启动以虎门港为依托的沿海产业带开发,规划东部工业园。其中沿海产业带包括大型集装箱和油气化工码头、临海工业区、滨海房地产和休闲旅游区、物流基地等。虎门港将建设成为珠江东岸又一个大型的集装箱货运港口,为东莞构筑一条便捷高效的出海通道,进一步优化市域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实施以加工制造环节为基础,沿产业链上下两头扩展,加强研发和流通环节,使产业链条从“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变,发展阶段由产业主导向创业突破阶段转变,城市性质从国际制造业基地向国际制造业名城转变的战略决策。

时间

2002年10 月17-19日

地点

东莞—虎门龙泉国际大酒店(☆☆☆☆☆五星级)

主办单位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国企联企业管理宣传工作委员会

东莞市企业协会

支持机构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东莞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

东莞市经济贸易局

媒体特别支持

中央电视台、《中国经营报》、《经济日报》、《深圳特区报》、《香港商报》、凤凰 卫视、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

网络支持

搜狐网站

兄弟支持单位

珠海市企业文化协会

南风管理顾问公司

策划/承办单位

东莞市明月广告有限公司

论坛宗旨

1、提供一个商界、政界领袖和与会者相聚、沟通、交流的平台,开发新的发展思路;

2、了解最新的中国经济状况,企业的发展机会、方向、战略;

3、探讨大陆企业与港商、台商、外商合作拓展市场的前景;

4、研究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的应对与机遇;

5、探讨西部开发给珠三角带来的商机;

论坛规模

立足珠三角,辐射全国,涉及港、澳、台地区,办成继“博鳌论坛”之后又一大型经济盛会。将有500名内地企业家与500名珠三角地区及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家、地方政府领导参加本次会议。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论坛目标受众

针对企业总裁、董事长、总经理及其他决策人、各级政府领导

论坛组织形式

穿插开幕式、专题采访、现场交流、鸡尾酒晚宴、中华服饰展演、CCTV-2经济半小时专题节目、成果展示会(具体组织安排见附件)。

论坛主题

珠三角:持续改写中国经济版图

议题

1.全面掌握WTO规则

2.珠三角:全球制造业战略基地

3.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素质

4.现代城市:区域经济的龙头

5.民营企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生力军

6.港商、台商在大陆

7.珠三角:改写经济版图

8.现代物流的前景

9.资本运营与实业经营相结合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

探索新的投资战略

10.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机会

11、西部大开发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商机

主讲嘉宾

本次论坛规模宏大、层次极高,将有15位国内各行业的实战派企业家和著名经济学家出席本次论坛。他们是:

1、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长)

2、唐骏(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3、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4、马蔚华(招商银行行长)

5、柳传志(联想控股公司董事局主席)

6、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

7、刘永好(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8、杨澜(阳光卫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9、张维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10、宗庆后(杭州娃哈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1、本地知名企业老总(如步步高、金正电子、华为等)

12、徐进亮(经济贸易大学教授、WTO专家)

13、吴士宏(TCL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

与会媒体

报纸: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香港商报》、《晶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东莞日报》、《信息时报》、《粤港信息报》、《新快报》、等

杂志:

《南风窗》、《销售与市场》、《成功营销》、《经理人》、《企业家风采》、《人在旅途》 电视: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东莞电视台等

电台:

东莞电台

珠三角经济论坛形式及日程

(10月17日--19日)

二、会议形式

开幕式

将邀请国家经贸委、中国企业家协会、广东省政府、东莞市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开幕词和欢迎词;

全体会议

将为参会者提供第一手重要资料和资讯的机会,对国际市场重新洗牌后带来的商机与挑战进行分析,为与会者提供思路;

主题会议

对大会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或集中在某一个行业上进行研讨;

CCTV-2专题节目活动

对一些比较引人关注的重要话题,利用权威媒体通过行业巨头与大 家进行互动性的探讨;

圆桌互动会议

让与会者采取自由选择的方式,参加不同话题的分会场进行具体问题的探讨,针对自己企业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有选择性的归类研究,对有共性的问题都会提交政府或相关组织、部门,将成为将来合作或解决的项目资料; 闭幕式及鸡尾酒宴会

答谢领导、专家和与会者,加深之间的了解,提供相互联系、沟通的平台; 中华服饰展演团大型演出

通过中华服饰展演团对历代王朝、皇宫、五十六个民族以及现代流行服饰展演,为与会者提供一个展示中国服饰文化的特别节目,感悟中国文化与传统习

俗等等。

成果展示

另外提供专门的会议厅以方便成功企业作成果展示

三、会议日程安排:(可根据情况调动会议内容及嘉宾)

报到(2002年10月 16日.星期三)

时间 活动 地点

09:00-22:00 报到 虎门龙泉国际大酒店

第一场(2002年10月17日.星期四)

08:00-09:00 报到 虎门龙泉国际大酒店

09:00-09:30 开幕式

1、中国企业联合会领导致开幕词

2、省、市领导致欢迎词

09:30-11:00 议题:珠三角:全球制造业基地

11:00-11:15 茶休

11:15-12:00 双向交流(议题: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家素质)

12:00-14:00 自助午餐、午休

14:00-16:00 议题:民营企业: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生力军

16:00-16:15 茶休

16:15-18:00 双向交流(议题:港商、台商在大陆)

18:00-18:30 自由活动

20:30-22:30 大型中华服饰展演晚会暨开幕式

相关领导或嘉宾(赞助商总裁)致欢迎词

演出内容:

1、历代皇宫服饰展演

2、五十六个民族服饰展演

3、现代服饰展演

第二场(2002年10月18日.星期五)

09:00-11:00 议题:全面掌握“WTO”规则

11:00-11:15 茶休

11:15-12:00 双向交流(议题:加入WTO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12:00-14:00 自助午餐、午休

14:00-16:00 议题:现代城市:区域经济的龙头

16:00-16:15 茶休

16:15-18:00 双向交流(议题:珠三角与长三角的机会)

18:00-19:00 晚宴、自由活动

19:00-21:00 专题节目:(议题:珠三角:改写经济版图)

嘉宾:张瑞敏、杨澜、柳传志、马尉华、刘永好、鲁冠球、张维迎等,主持:王小丫或沈冰

第三场(2002年10月19日.星期六)

09:00-11:00 议题:资本经营与实业经营相结合——品牌经营与产品经营探索新的投资战略

11:00-11:15 茶休

11:15-12:00 双向交流(现代物流的前景)

12:00-14:00 自助午餐、午休

14:00-16:00 专题会议:

(主题另定)

16:00-16:15 茶休

16:15-18:00 交流:西部开发给珠三角带来的商机

18:00-19:00 晚宴、自由活动

19:00-21:00 鸡尾酒晚宴

1、相关领导致闭幕词

2、主办单位致答谢词

开新闻发布会:

1、9月 10日,在北京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告知受众本次论坛的相关信息。届时我们将邀请市政府领导、中国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东莞企业协会及其他各相关市区企业家协会领导参加,并邀请各大媒体记者与会并对本次会议内容做详细报道。

欧亚经济论坛领导人评价 篇5

欧亚经济论坛领导人评价

欧亚经济论坛作为欧亚各国拓宽合作空间、推动共同发展、增进友好交流的平台,秉持平等、开放、合作、互利方针,自2005年建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希望大家充分利用欧亚经济论坛这个重要平台,继续加强交流、深化合作,为促进欧亚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努力将欧亚经济论坛打造成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更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繁荣。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

来自欧亚国家的政要、企业家和学者汇聚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以地区经济合作为主题,交流合作信息,探讨合作途径,共谋发展大计,这在欧亚历史地位上还是第一次,对于增进欧亚地区各国的相互了解,扩大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促进共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近年来,欧亚各国在维护稳定、振兴经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区域合作下一阶段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落实各方共识,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将合作潜力转化为实际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欧亚经济论坛可以利用自身优点和特点,发挥更大作用。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在发展和深化国际合作方面,欧亚经济论坛为采取具体措施保证合作的稳定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构筑了平台,为确立和发展持久的商业合作提供了可能性,找到了带有全局性的优势领域。塔吉克斯坦将全力支持论坛工作,并为实现论坛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塔吉克斯坦总理阿基洛夫

欧亚经济论坛自2005年举办以来,推动上和组织成员国以及其他国家间的合作进一步密切,我们希望论坛能够进一步促进双边及多边更多的合作潜力转化为现实成果,成为地区各国政府间、商界的重要沟通平台,而这种机制化的平台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在能源、教育、旅游及投资方面的合作乃至各国的繁荣稳定都至关重要。

——蒙古国总理门德赛汉·恩赫赛汉

欧亚经济论坛是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地区经贸合作的好机会。亚美尼亚将积极支持和参与论坛框架下的各类倡议,进一步同与会各国扩大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关系,落实实业界的项目合作。

——亚美尼亚共和国会议副主席阿·彼得罗相

目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将工作化为实际行动,将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之间的合作提高到崭新的层次,纳入务实轨道。欧亚经济论坛是一个务实的论坛,将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际项目、相互投资及其他各领域的项目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主席梅津采夫

欧亚经济论坛同博鳌亚洲论坛这样的非政府组织一起合作,能够推进旨在保障本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 方指定商业运营单位:陕西中正会展业有限公司 地 址:西安市未央大道138-1号中登大厦官26层

话:029-8612866传

真:029-86128931

欧亚经济论坛

新型地缘经济一体化进程。如果这种合作形式得以认可,且游戏规则在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都能保持透明度,它将在欧亚大陆有关国家开展互利、有效的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蒙古国前总统奥其尔巴特

我相信,欧亚经济论坛的定期召开,将成为发展与扩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坚实基础,将为与会国在全球化时代提供强大支撑。欧亚经济论坛的设立对于中亚和独联体年轻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它们加快与亚洲其它国家经济一体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

管理机构:欧亚经济论坛执委会办公室

陕西中正会展业有限公司(官方授权商业运营机构)联系地址:西安市未央大道138-1号中登大厦26层 联 系 人:张晓刚

招商电话:029-86128665

***

*** 传

真:029-86128931 Email:***@126.com 网

址:http://eaforum-xa.com

方指定商业运营单位:陕西中正会展业有限公司 地 址:西安市未央大道138-1号中登大厦官26层

话:029-86128665

楼宇经济发展论坛答谢宴会致辞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中午好!刚才,我们成功举办了XX首届楼宇经济发展论坛。在此,我谨代表XX区委、区政府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XXX表示诚挚的谢意!

XX区是XX市中心区,集聚了惠州最为优质的资源,具有发展楼宇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产业升级、路网完善,XX发展楼宇经济的优势日益凸显,企业、集团总部、服务业企业纷纷抢滩落户。……等商务楼宇和……等星级酒店集聚发展,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高端商务区和规模楼宇区逐步形成。

我相信,今天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为XX的楼宇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启新征程。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朋友们,继续关心和支持XX发展,多为XX楼宇经济发展,传经送宝、建言献策,共同推动我区楼宇经济迈上新台阶。

经济论坛 篇7

西安市清产河与灞河交会处新建一座五星级酒店—凯宾斯基酒店,它是集西安清产灞欧亚经济论坛会场和酒店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建筑。

作为欧亚首脑会议场所和凯宾斯基五星级酒店,智能会议系统显得十分重要,它是举行经济论坛、学术研究、多种会议、新闻发布、播放影视节目及音乐欣赏等活动的场所。它将为各种会议活动提供优质的音/视频环境,达到最优秀的会场效果。

“2007欧亚经济论坛”会议于2007年11月8日胜利召开,获得了圆满成功。

2 系统组成

西安清产灞欧亚经济论坛智能会议系统是一所高档的、多功能、综合性设施。主要由:国际会议厅、圆顶会议厅、2个大会议室、10个小会议室等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由若干个分系统组成,其中国际会议厅、圆顶会议厅要求高,功能全,包括扩声系统、视频显示系统、现场视频采集系统、灯光照明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数字传输系统等。要求做到不同的功能房间,满足其不同的使用要求,为整个会议、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优质的服务。

会议系统设计追求整体效果,提倡以建声设计为基础,电声设计为条件,达到电声、电视、灯光、网络所有系统全面优秀。

3 系统设计思想

建设先进的基础设施,提供高质量、形式多样的多功能服务模式,满足于各类会议及娱乐活动的功能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要求结构灵活、实用、易于操作。

整体方案设计遵循如下原则:

(1)专业音响、灯光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达到专业化、数字化,即用专业化数字化的设备和系统,达到优质、高效的系统功能;

(2)设计功能完善、技术现代化的多功能音视频和灯光系统,满足各类、娱乐活动的使用需要,并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3)音视频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和国际接轨;设备接口及采用制式满足国家标准;

(4)主要设备选用在国际、国内业界有口碑的、产品性价比高、可靠性高、售后服务好的产品;

(5)型号选择:满足使用要求、功能适合、档次适中、性价比好、可靠性高的产品。

4 国际会议厅系统声学设计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国际会议厅进行声学设计介绍。

国际会议厅(兼作大宴会厅),位于1层,建筑面积41×36m2、高度15m。音响/灯光控制室设在观众席后2层,可通视整个会场。同声传译室6间,记者工作席也设在2层。

系统设计方案应本着超前实用、可靠性高、耐用性好、性能价格比高,易操作、易维护的原则进行。

系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保证扩声音质好,图像清晰度高,给与会代表有温暖感。

4.1 系统设计范围

(1)扩声系统;

(2)投影显示系统;

(3)摄像记录系统;

(4)舞台灯光系统;

(5)舞台机械系统;

(6)中央集控系统;

(7)调光系统。

4.2 系统功能需求

(1)国际会议厅(兼作大宴会厅)是一所高档的、多功能、综合性设施。

(2)能够满足大、中型国内外会议、学术论坛、演讲报告等的语言扩声的需要;

(3)能够举办宴会、文娱活动;

(4)扩声系统要满足国家标准《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一级指标。

具体指标如下:

●最大声压级:额定通带内:≥103dB;

●传输频率特性:以100Hz~6300Hz的平均声压级为0dB,在此频带内允许范围:+4~-4 dB;50~100Hz和6300Hz~12500Hz的允许范围-6 dB/oct。

●传声增益:125Hz~6300Hz的平均值≥-8dB。

●声场不均匀度:1000Hz≤6dB;4000 Hz≤8dB。

●系统总噪级:NR-30。

●STI≥0.55

(5)会议厅中间设有活动隔断,需要时分成前后两个会场,要保证每个分会场会议质量。

(6)在视听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视频采集系统及视频显示系统应该达到高清晰度电视的发展水平。

(7)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性,为今后系统的升级准备条件。

(8)为更加完善的系统预留接口。

4.3 扩声系统设计

扩声系统设计目标:充分保证每个观众席位语言清晰,音乐丰满,声相定位准确,其他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系统配置、设备选型、系统调试、建声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协调统一。

扩声系统设计关键在扬声器选型布置和电声处理两部分,扬声器的选型布置设计是决定扩声系统性能好坏的基本,而电声处理设计则是决定扩声系统发挥得好坏的关键。为此,我们重点阐述扬声器的布置、选型和电声的处理两部分。

设计一个好的扩声系统,首先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扩展计划、建筑和建筑声学设计等因素来确定;其次是根据用途类别、质量标准和服务对象等因素来确定方案的技术指标;最后,根据前期草案构想、目标对系统进行设计、选型、模拟分析。

我们根据对国际会议厅的使用功能、质量标准的理解,以及我们以往的工作经验,提出了设计构思:作为一个以会议、研讨、报告、宴会为主的厅堂扩声,首先应满足其语言扩声的清晰度,从而完成其建筑物的基本功能,再而是其应有的多功能使用性,在此,就是小型文艺演出的功能,另外要求扩声系统具有一定的动态特性及优美的音质效果。在控制方面,既然是多功能的扩声系统就必须有非常简易的操作控制特性。因为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专用的音乐厅、剧院或者是娱乐厅等,并没有专业调音师,也就要求我们的系统必须具有简易的操作特性,来完成日常专业调音师的工作。

由于是以会议为主兼顾影视欣赏、小型演出,则在建筑声学设计时应考虑采用较强的吸音处理,以减小混响时间,提高清晰度。

系统配置

(1)扬声器系统

扬声器布置是整个电声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根据建筑结构形态,有机地与建筑声学装修紧密结合,根据使用用途有针对性的布置是关键。我们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同时,在布置设计上遵循以下原则:

>使全部观众席上的声压分布均匀

>观众席有良好的声像一致感

>有效的控制回授点(声反馈)

>扬声器的重量应符合吊挂点承载的要求

本会议厅采用以主席台(舞台)为中心的左、中、右三声道还音方式作为会议及音乐扩声的主要方式,还要兼顾考虑会场在分割使用及主会场横向使用。

在主席台上方采用左、中、右三路布置扬声器组,为观众席供声。其中中置扬声器组主要用于还原语音信号,保证准确的声音定位。播放音乐时,主要由左右两个声道重放,较好地解决了音乐和人声兼容的问题。声音在左、中、右不同方向进行重放,同时加强了立体声的效果,使再现声音的立体感有所提高。声音也更加逼真、清晰。同时配置台唇补声扬声器,配合上方的扬声器组,通过调整延时、音量等参数,将声音位置下移,为前排观众提供更加准确的声音定位。

主席台上配置返送扬声器,为主席台上的与会者和演员供声,听到自已的声音。

具体配置如下(图1):

主扬声器组选用美国QSC WL2802i全频线阵列扬声器和QSC WL115-sw低音线阵列扬声器,分左、中、右三组分别吊挂在主席台上方,左右两组由4只全频扬声器和一只低音扬声器组成,覆盖中后场区域。中央组线阵列由4只全频扬声器组成,覆盖贵宾席。为得到一致的声像定位,在舞台台唇摆放四只QSC AD-S82H扬声器,覆盖前场观众区。为播放音乐时提供足够的低频,表现良好的声音效果,在主席台上布置QSC MD-L118 18寸超低音扬声器两只。为给舞台上的讲话者和演员提供良好的返送声音,主席台上还摆放4只全频扬声器作为返送使用。

此外,系统配备了4只QSC HPR122i有源扬声器作为流动使用,作为主会场近半区的补音。当播放A C-3立体声映视节目时,它成为左右环绕音箱。当会议厅分成前后两个会场时,它又变成后区会场的主扩声音箱。这些功能的快速互变依靠二台8×8数字音频处理器销进行智能管理。

主扬声器组采用电动吊装的方式安装,方便拆卸。同时还考虑到会场横向布置的方式,在横向布置的主席台位置上方预留安装吊点,方便地实现会场形式的转变。

线形阵列扬声器的驱动功放选用了形同品牌的C X系列功率放大器。影响扬声器音质的几个主要原因是功率、失真、转换速率、阻尼系数。原厂配置的功放能很好地满足所选扬声器的要求。为使系统有足够的动态余量,功放功率是按扬声器的最大功率进行配置。

按照上述方式布置了扬声器组后,我们进行了计算机辅助设计验证:

首先,根据会议厅的要求,确定了较为理想的建声模型,混响时间曲线见图2。

然后在模型中模拟安装扬声器进行计算,可以计算出声场中各点的声压特性,从而反映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计算结果见表1。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频率点的声场不均匀<5dB,快速语言传输系数RASIT:0.58~0.69,设计方案满足《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 B50371-2006)多用途类扩声系统一级指标。

(2)主控及音源系统

系统配置了32路单声道输入,8路立体声输入、8路辅助输出、8编组输出的专业调音台,作为主控设备。调音台的操作界面直观,性能稳定,是扩声系统必不可少的主控设备。各路拾音器、音频媒体播放器的音频信号经过调音台混音处理后送到数字处理器进行处理,然后再送到功率放大器驱动扬声器为会议厅提供放大的声音信号。

系统配置2台8×8数字音频处理器,实现16×1 6的数字音频矩阵处理能力。处理器选用Q S C DSP922az,它有8个输入通道,8个输出通道,内置多个处理模块可根据需要配置。它还有快照功能,可以快速调用8个不同模式参数。该系统还可以将功放、扬声器的监控集成到一个界面上,实现音频系统的远程监控。通过中央集控系统,可方便快捷地智能变换工作模式,达到非凡的立体音响效果。

为主席台的与会者提供的16套强指向鹅颈传声器,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达到实时的备份,16路音频信号既通过跳线盘选择直接送到主调音台人工控制混音,同时也接入2台自动混音台自动实现混音。由于目前远程视频会议的需求日益增加,我们在考虑本方案时也要为召开远程视频会议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只要配合专业会议电视终端就可以举行远程视频会议。

但是,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中,音视频信号经过编码处理及远程线路传输,会产生一定的延时。远端送来的已经产生延时的音频信号经过扬声器扩声后再送回现场传声器,编码后再送回远端,在远端会场形成较为明显的“回声”。

本系统配置的自动混音台是美国BIAMP公司推出的目前最先进的数字自动混音台NEXIA VC,它有8路宽频AEC(回声抑制)话筒/线路输入、2路标准话筒/线路输入、4路标准话筒/线路输出和1组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界面。为了满足大多数视频会议的应用需求,NEXIA VC提供了大量的音频模块、信号路由分配选择和信号处理模块。内置的回声抑制模块不同于本地扩声的啸叫抑制功能,主要是用于抑制远程视频会议产生的“回声”。处理器内部的系统搭建和设置可以通过安装在PC机上的软件完成。NEXIA VC可以通过软件控制面板、RS-232控制系统和众多的选购遥控配件控制。多台N E X I A系列的数字音频处理器可以通过以太网和NexLink数字音频网络连接起来组成大型系统。

系统还配置了有线动圈式人声用传声器、电容式乐器用传声器及6套UHF进口无线话筒(手持式、耳麦式和领夹式各2套)。音源还包括CD机、DVD机、光盘刻录机、卡座等。

另外还配置了小型辅助调音台,可以用于主调音台的应急备份,进一步加强扩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

系统还通过音频分配系统,为现场记者提供录音接口。

同声传译系统采用设备临时租赁,其电气线路实施到位。

设备选型

系统设备的选择及配接,是决定扩声系统品质的关键。

扬声器系统的选择更是如此。本系统全部采用美国QSC扬声器,它声音丰满、温暖。在重放音乐和语言时,主观听觉融洽,听感舒适,层次细腻,高频细腻、中频穿透力强、低频强实而有力。主扬声器系统采用了QSC公司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目前最新技术水平的QSC ILA系列线形阵列扬声器系统。它由WL2082-i全频扬声器和WL115-sw低频扬声器组成,见图12。

超低频扬声器采用QSC MD-L118,辅助扬声器采用QSC HPR122i有源扬声器系统,返送及台唇补声扬声器采用Q S C A D系列扬声器,各种不同扬声器采用CX系列不同型号的功放驱动。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采用QSC DSP922az 8×8数字综合处理器。

自动混音台也是简化操作,提高传声增益的有利工具。本系统采用美国BIAMP公司最新推出的数字自动混音台NEXIAVC。

4.4 建声装修的设计

根据声学技术要求,一定容积的会议厅有一定混响时间的要求。一般来说,混响的时间过短,则声音枯燥发干;混音时间过长,声音又混淆不清。最佳的混响时间则能美化发言人的声音,掩盖噪声,增加会议的效果。既保证了语言的清晰度,又兼顾了音乐的丰满度。

国际会议厅(大宴会厅)容积为16239m3,作为以会议为主、演出为辅的场所,混响时间取1.2±0.2s比较合适。

从混响时间计算公式:

式中:V为房间总体积

S为房间总表面积

α为房间表面平均吸声系数

在总体积V、表面积S已决定的条件下,混响时间T60与房间表面平均吸声系数成反比。房间表面吸声能力越强,混响时间越短。反之,房间表面吸声能力越弱,混响时间越长。只有恰到好处地将房间表面吸声能力调整到需要值,这时的混响时间才能达到设计需要值,这是一件很难的工作,需要深厚的声学知识及丰富装修经验。

混响时间不仅仅是参数的数字上的满足,而且还有一个对装修材料的合理布局的问题。只有根据声音传输的特点,在房间的6个面有针对性地摆放不同的吸声结构材料才能形成好的声场,达到优异的扩声效果。

在本系统中我们遵照“前场反射,中场扩散,后场吸声,顶棚强吸,门窗隔音”建声设计装修要领,与业主、装潢施工方共同有效地落实了吸声处理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⑴主席台后墙,采用穿孔吸声结构(孔径6/孔距15,后填20cm厚、容重37.5kg/m3吸音棉),增加墙面吸声量,减少墙面反射声,达到抑制扩声啸叫的产生。

⑵主席台两侧耳房(背投室),采用不穿孔板结构,将墙面反射声打到观众席,增加近次反射声,提高语言清晰度。同时,板共振也是对低频的有力吸收。

⑶观众厅侧面,根据声音传输方向由前向后逐步增加吸声量,由此在墙面设计了多个扩散体。扩散体正面(迎主席台的面)为不打孔的反射面,扩散体反面(背主席台的面)为打孔的吸声面,不仅提高了声场均匀度,也非常专业好看。

⑷观众厅后墙做成强吸声面,采用条状吸声板结构(开孔率30%,空腔大于20cm、内填吸音棉),将打来的声音尽量吸收掉,以免反射回去影响音响效果。

⑸建声设计还有一个需特别注意的问题:尽量让房间对面之间不要形成平行的反射面。不但要注意到墙与墙不要平行,同时还要注意地面与屋顶也不能平行。如果疏忽了这一点,将屋顶吊装成水平的不吸声顶面,声音就会在地面与顶面之间来回撞击,形成很难听的畸变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将顶棚装修成有一定斜度或弧度,且顶面选用穿孔材料,使声音能够顺畅透过小孔减少反射声的道理。当然,透过顶棚内声音,已成为有害的延时声,在顶棚上方设放吸声结构,将其全部吸收。本工程我们对吊顶进行了严格的吸声处理:在以牡丹花为图案的吊顶选用穿孔材料作基板,基板上方满铺20cm吸音棉,达到了很好的吸声效果。

经以上建声设计装修处理,通过挪威RTA-840实时分析仪实地测量,结果见表2。

由于测试条件是在空场无人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会议厅座满观众,混响时间还会下降0.1~0.2s。

5 结束语

会场的建声装修效果最终以电声的效果得以体现,因此我们的声学设计是采用“有效混响时间”的理论设计的,是在厅堂内使用扩声系统的条件下对建筑声学进行设计的。从电声设计的角度设计,是在不变更建筑风格情况下,配合内装饰进行设计,消除建声装修缺陷,努力保证语言清晰度和音乐丰满度,达到最佳的会场效果。

摘要:作者以凯宾斯基酒店会议系统为例,对智能会议系统的设计做了全面的描述,其中重点论述了扩声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视频采集系统、灯光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及数字传输系统等。

世界经济论坛彰显“中国信心” 篇8

时隔多年,瑞士达沃斯论坛再次出现中国总理的身影。

2009年1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了演讲。他是继1992年以来,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与2008年达沃斯论坛不同的是,温家宝总理此次带来了一个近100人,涵括政治、商业、学术、媒体人士,包括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等人的庞大的、高规格的代表团。

同时,与往年不同的是,来自全球的政、经界人士今年对中国提出了不同要求。欧洲的首脑们,此次不再是要求中国缩减生产规模,也不再是世贸组织谈判上的让步余地,更不是人民币的汇率问题,而是要求中国尽快应对全球经济危机,保持经济增长,甚至提出让中国动用外汇储备出手相救其他国家。对于这些个要求,中国的回答十分明确。

“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些人可能会有疑虑。”温家宝总理在演讲中说,“我可以给大家一个肯定的回答: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在此次“寒流”阵阵的达沃斯论坛,在那些被资产缩水、经济衰退甚至国家破产问题而忧心忡忡的与会代表面前,中国为世界经济论坛带来了一个最好最大的礼物——“中国信心”。中国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一个敢说敢做、乐观自信的大国形象。

危机之下急需树立“中国信心”

温家宝总理将这次参加达沃斯论坛同时出访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的欧洲之行称为“信心之旅”。欧洲媒体分析称,此次的中国组织了如此高规格的访问团参加达沃斯论坛,正是为了向全球表明中国在面对全球经济衰退时的立场,向世界传递中国战胜全球金融危机的信心。

其实,早在2008年9月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时,同期在美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就对美国经济金融界知名人士表达了“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观点。

此后,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面临了诸多的挑战。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发表的《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演讲中,首先就精确地指出了金融危机的“病因”——“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长期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及评级机构缺乏自律,导致风险信息和资产定价失真;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品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失灵与崩溃,从而导致全球经济的衰退,中国也因此成为了受害者。

温总理表示,“坦率地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中国正面临严峻挑战。主要是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统计资料显示,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业受到危机的影响,出口需求减少,2008年四季度,中国GDP增长下跌至6.8%,创近10年最低。

所以,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我们有责任向世界传递信心、勇气和希望。”温家宝总理在演讲中如是说。

实施“中国信心”中的经济计划

温家宝总理在演讲中表达了中国政府促进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信心,温总理表示,他的信心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温家宝总理说,“2008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连续五年丰收;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随后,温家宝总理介绍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举措。

一是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结构性减税。中国政府推出了总额达4万亿的两年计划,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铁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减税计划,主要是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出台中小企业、房地产交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是大频度降息和增加银行体系流动性。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共释放流动性资金约8000亿元,使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大幅增加。扩大贷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方面的金融支持。

三是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四是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五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温家宝指出,总的看,这些重大政策措施,注重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综合协调、相互促进,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振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强社会保障结合起来,把增加投资和刺激消费结合起来,把克服当前困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拉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应对危机,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危机中才有生机

温家宝总理28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的特别致辞,在会场引起强烈反响。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或许将陷入“L型”衰退,但中国经济则可能出现“V型”走势,2009年中国经济整体走势将呈现“前低后高”,GDP仍将维持8%左右增幅。

普华永道英国区主席兼高级合伙人鲍威尔说:“我认为中国将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经济减速,但这只是在原有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减速。我认为中国应该会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走出减速局面,因为中国经济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眼下的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商品、服务和资本中心,未来20年内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处在一个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中心的有利地位:几乎没有什么外债,巨额的国民储蓄,巨大的经济规模,这些都意味着它的增长潜力都是相当惊人的。而更有新闻评论认为,所谓“危机”,是危中有机,处置得当,风险可化为机遇。这次金融风暴,也有可能成为中国机遇。在某种意义上,金融危机是一种经济“减肥”行为,有必然性和正当性。对此,中国只能顺势而为,以提升能力,强筋健骨为政策优先。“减肥”也是有痛苦的,但只能咬紧牙关顶住,不可勉力维持“虚胖”。妥善处置危机,抓住机遇“健身”,经此一役,中国经济当可更为健康而强劲。

如温家宝总理1月21日在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专访时所说:“我对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信心是建立在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之上的。主要表现是,信心的来源在于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源于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来源于中国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来源于中国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最重要的是来源于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决策的力度和决策的速度。”

“信心”背后是不屈的中华文明

温家宝总理还从中国文化的层面解释了“中国信心”的历史来源。他说:“我的信心来自中国文化传统,来自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下同心者胜”,被温家宝总理改成传统与当代文化的集合体“全国同心者胜”。

温家宝总理2月2日在伦敦会见英国商业界代表时重申:“我们就是靠的中国人的韧性和耐性,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这种精神使我们民族走过了上下五千年。困难是短暂的,中国一定能够发展,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好,这一点不可动摇。”

如总理所说,“中国信心”背后有着更为宽广深厚的文化精髓。据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先生统计,古代中国,每6年有一次农业失败,每12年有一次大饥荒。在过去2200多年间,中国共计有1621次大水灾,1392次大旱灾,很多时候旱灾和水灾同时出现。中华民族往往在困难与危机前迸发出无法压抑的意志力、生命力与创造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如当代著名作家,历史学者查良镛先生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情况很特殊,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巴比伦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希腊罗马的文明,这些文明都已经消亡了,亡国灭种了。而中華文明与中华民族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一代代连绵不绝。正是依靠这一种奇特的“危机信心”。

“中国信心”也再次表明,只有具备意志的民族,才是伟大的民族,一个拥有生命的价值与意志的力量的个人与民族,才是人类复兴衍生的终极源泉。

相关链接

华人代表眼中的“中国信心”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温总理所做的报告非常实在,对当前问题给予足够估计,也提出了力度足够大的、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中国的经济应该有可能比全世界的经济更早复苏,这种信心是有充分根据的”。

2007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 篇9

陈屹立 宋微

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主办,中山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07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07年5月13-14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以及来自台湾、香港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黄少安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并说明了“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的发起及主办安排情况。“中国法经济学论坛”是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院长黄少安教授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史晋川教授在2003年发起的,每年举行一届。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轮流作为第一主办方。截至2007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论坛安排了大会主题发言和小组讨论。

一、法治与经济

法律作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正式制度对经济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法律(法治)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法律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但是自从科斯之后由于波斯纳的巨大影响力,众多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法律的经济分析上面,而对法律与经济的关系关注相对较少。但自从LLSV对于法律与金融的出色研究之后,人们的视野再次被吸引到了法律与经济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上来,本届论坛也是如此。

中山大学的周林彬教授和黄健梅对中国的法律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剖析了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特殊性,并认为这个特殊性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的逻辑在于经济增长中不断变化的法律作用。法律在其间发挥了为经济改革保驾护航、提供激励机制(包括灰色激励与合法激励)、以及政府干预的法律所发挥的特殊作用,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法律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他们通过对1979-2005年的实证分析表明,法律一直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中国的法律与西方意义上的法律有所差异,不同时期法律的作用有所不同。在改革初期,法律主要以政策代言人身份在增长中作用,随着经济、法治发展,法律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向正统理论回归。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曙光教授则对现代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金融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法与经济学是分析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工具,法学为行为主体构建恰当的权利义务关系,确立市场规则,而经济学则研究其激励机制。金融创新一般包括了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而金融制度创新又包括了组织和机构创新以及制度规则创新,张教授尤其对政府监管问题做了分析,特别是准私法权、金融业的分业监管等问题。

与前面的研究不同,复旦大学的韦森教授从一种历史的视角研究了法治与经济问题。他首先详细的考察了西汉、隋唐以及明清时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兴衰,并从中窥探法治与经济兴衰的关系。他认为,自秦汉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周期性兴衰特征,这与王朝的更替有关并常常互为因果;只要给定一定的社会安定环境,无论再任何艰难的社会安排中,市场经济都会自发成长,尤其在皇权专制稍微放松管制时,市场经济会很快的繁盛发展起来;从文景之治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大致在同一水平上“内卷”(involution)或者说进行历史重复。基于这些结论,韦森教授进一步猜测,私有产权制度与宪政民主政治是互补共生的,二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南京审计学院的张跃进教授对中俄农业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绩效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其初期成效明显,受到了全世界的赞扬,但但暴露的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后续前景堪忧。俄罗斯实行激进式改革,实行土地私有化,改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迅速建立私人家庭农场,其初始的混乱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但一段时间以后,农业出现改观,发展势头强劲。中俄两国农业改革的进程及其绩效说明了激进式制度变迁具有增长的后发优势。

复旦大学的张建伟博士对国家转型和治理进行了研究,他从规则实施与国家治理的法律多元主义视角出发,以法律不完备性理论为基础,构造了一个关于国家治理的多元化规则实施的理论框架,认为国家治理结构是法律、政策与“关系”规则的“三元”组合,同时探讨法律、政策与“关系”规则之间存在的互补、替代、与转化关系,结合转型国家的经验证据对这些“多元法律”资源之间的复杂机理进行了跨学科考察,并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俄两国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国家治理与经济增长之谜”。

二、环境法与管制的法律经济学

(一)环境法的经济分析

本次论坛讨论的另一个主题是法经济学视野中的环境法,环境法是环境与资源要素相对价格提高、科技发展、良好环境日益稀缺条件下的产物。环境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些环境方面的法律、规则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经济学理念。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顾问周林军认为《京都议定书》旨在通过一种多边经济行为进行环境义务的跨国界配置和交易,因此与其说《京都议定书》是一个“环境规则”履行公约,不如说是一个“经济权利”分配公约,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经济性、互换性、可追溯性、交易性、差异性和效率性。

在我国尽管立法机关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律,但是环境污染现象仍然很严重,大型国有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中山大学周林彬教授和孙琳玲对这一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框架下,对大型国企的排污行为以及当地政府环境执法不力的行为予以博弈论角度的解释。通过博弈分析,他们认为现有体制下,大型国企的排污成本要小于私营企业,其依靠特殊的经济政治地位与当地政府、当地环境执法部门间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利益关系,任何一方打破这一关系都需要花费高额的成本。由此造成的现象是,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对大型国企的排污行为处罚相对于私营企业而言行政处罚力度较轻,大型国企相关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他们建议引入环境公益诉讼,激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加大对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刑事处罚力度,在环境执法体制上实行垂直管理,潜移默化地改善大型国企与地方政府的行为。

产生环境问题后就要考虑如何处理相关的环境问题,随着环境法管制政策导向的变化,市场机制成为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西南政法大学的王慧博士对环境税这一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进行研究,指出我国环境税研究的缺陷,即对环境税应有的有效性缺乏深入的研究。王博士认为按照“庇古税”的前提假设所隐含的逻辑,最优的“庇古税”定价应该等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只有此种情况下“庇古税”才能够将行为的负外部性成本完全内部化。因此主张我国环境税制度的建设不能一味的主张提高环境税的税率,合理的做法是环境税定价应该等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额,制定相应的环境税税率应该以此为指导原则。否则环境税要么不能起到预期的调整社会行为保护环境的功效,要么导致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管制的经济分析

管制,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制行为主要研究谁从管制中获利,谁因管制而受损,管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管制采取什么形式等。在这次论坛上许多学者都对这一问题表现出兴趣。

西南政法大学的胡元聪运用法经济学的范式来分析国家干预行为,具体包括国家干预行为成本与效益理论分析、国家干预行为的供给与需求理论分析和国家干预行为均衡理论分析等。其重点是国家干预行为的均衡理论分析,他认为干预均衡不仅体现在干预供求上的均衡,同时也体现为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均衡,强势与弱势的均衡,并且干预均衡是一种动态均衡。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魏建教授和张勇从监管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合格股东进行研究,强调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股东的监管,以保障银行股东的合格性,并通过引进积极、合格股东来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具体来讲,他们认为商业银行在选择股东时不应该考虑其股权性质,而要着重考察其资质和行为,加强对商业银行股东进入资格的审查,筛选出合格股权的相互制衡局面,这样才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和公司绩效的提高。适度的股权集中有利于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有利于限制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要从制度上保障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因此,从监管的角度,作者从合格股东的引进、股权结构的优化方面对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提高商业银行的绩效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使股东在追求自身投资利益的同时,致力于商业银行长期经营能力的提高,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与稳定。

中山大学法学院韩光明博士对出租车管制这一社会行为进行研究,在这一行为中涉及政府、出租车公司、司机三方主体之间的权利(力)利益纠缠,有作为管制合法性依据的政府行为权利、有作为出租车公司盈利核心的因管制而取得的运营权、有出租车司机的最基本私权。对出租车进行的管制主要有三种手段:准入歧视,只让公司获得经营权而限制个人申请;总量控制,由政府制定城市出租车数量总额,满额后停止经营权批准;租价管制,政府统一规定出租车价格。作者认为目前的出租车管制方式存在巨大的漏洞,而这些漏洞的存在正是行政权利寻租的根源。出租车公司的运营权是对“俘获”行政管制的结果,是依附于行政权力对司机私权进行盘剥的工具,并不具备“新财产权”的性质。同时指出私权需要对公权发挥制约作用,但同时却又需要公权的保护,在如此矛盾中必须需要司法权有所作为。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私权与公权界限模糊的领域,西南财经大学的高晋康教授和唐清利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制度安排以处理私权与公权界限模糊的问题,他们认为不同主体在私权与公权上的博弈可以促成合作与交易,从而促进社会矛盾的解决。在我国私权与公权模糊的领域所生争议基本上都面临法律选择困难和社会前见制约,这种情形下的较优行为选择就是运用类似调解的方法加入第三方控制体系的积极作用维持争讼双方的博弈格局,并通过促成双方在公权与私权立场上的妥协与交易,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作解”,并且第三方控制体系的运用可以超越法院而呈现出调停者的多元性。

在我国关于药品召回制度的一般性法律规范还没有出台,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的周晓唯和况华对我国药品召回制度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他们指出了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存在无法实现福利最大化和效率的问题,同时他们认为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市场是不可能解决的,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改变制度安排。药品召回制度就是通过明确规定消费者拥有拒绝缺陷药品的权利,来增加消费者行动对厂商的影响,并以此鼓励和约束厂商行为,在保障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使其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关心社会利益和社会成本,实现社会福利最优化配置,因此消费者和厂商可以更加各自的权利安排进行交易,通过交易双方总能达到某一帕累托最优配置。

征用现象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征用引发的问题更是多种多样,在我国矛盾最突出的是有关农村土地的征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魏建教授和李萌萌对美国征用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征用存在的根据,限制条件,征用补偿和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征用的扩张——管制征用。尽管美国和中国的财产制度是不同的,因而与征用相关的规定也不尽相同,但是其中的关于这些问题的很多最本质的结论和研究方法在完善我国的征用制度时是值得借鉴的。

三、财产、契约与公司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与财产有关的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

财产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各国普遍在宪法中规定了保障私有财产权的原则、界限与范围等,并通过普通法律把保护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原则具体化,为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提供法律基础。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的陈国富教授对失地农民的利益进行了法经济学分析,他认为在农地征收中,城乡土地制度分割和政府征地行为失去约束是造成农地产权残缺并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性根源。征地权的滥用会使实际补偿低于法定补偿标准,而制度分割则会导致法定补偿标准失去合理性。因此,开启城乡土地直接交易的市场通道和构建有效的征地程序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两项关键性举措。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朱宪辰教授和章平针对转型期城市发展过程中“住宅小区共享资源可持续的供给、治理主体尚不够明确,政府为此专门设置管理部门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尝试对影响城镇住宅小区共享资源的因素进行分析,主要选取三个层面:个体关于共享资源的损益预期、个体关于资源支配权归属的预期、群体中诸个体之间关于共享资源治理模式的预期。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进而揭示转向企业主各类型预期之间的逻辑关联性及其调整、学习经历与共享资源自发治理模式的法与机制和条件,并得出结论:业主在“独立承担资源损益的预期”和“资源支配权的自我归属预期”之间能保持其偏好的逻辑关联,但与“共享资源自我治理模式选择的预期”没有显著的逻辑关联,即偏好发生变化。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宋微和中山大学法学院的何晓莹都对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则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山东大学的宋微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产权保护理论进行综述,对财产规则与责任规定的选择理论进行回顾,指出了产权保护理论的发展方向。中山大学法学院的何晓莹从“重庆钉子户”事件谈起,讨论在房屋拆迁中应采取什么原则来保护被拆迁人的利益。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冯玉军教授对我国当前城市拆迁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发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现行拆迁制度下政府、开发商、被拆迁人各相关角色的“权力——权利——利益”博弈关系,明确指出在当前城市房屋拆迁纠纷的法律困境及其根源,并提出完善现行房屋拆迁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与保险研究中心任碧云教授和南云僧对户外广告资源的产权界定进行探讨,以法经济学的视角解读地方政府经营户外广告资源的相关政策。他们认为从效率的角度来看应该将户外广告资源的产权赋予给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在产权安排明晰之后,会对资源本身的利用、城市形象的维护、其它资源的引导方面有直接的效用,进而将在此领域内推动经济稳定、持续地增长。

知识产权保护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垄断行为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同济大学法政学院的江清和单晓光对知识产权法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应用微观经济学原理,对垂直型、水平型许可、交叉许可和专利联盟进行经济分析和法律评价,认为在水平型许可、交叉许可以及专利联盟中可能存在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而违反了竞争法。同时他们还对欧美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法的新发展,特别是对改革方面的诉求进行了评析。

(二)与契约有关的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

契约是交易各方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在交易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契约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交易各方都希望通过对契约条款的影响来增进自身的利益。但如何才能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契约理论进行分析企图得出的答案。

违约责任制度是契约法中研究的核心问题,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柴振国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的归责原则理论及立法进行了考察,认为现行的合同法中的严格责任原则将导致守约方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不符合经济学的成本、效率与激励的规则。因此他主张完全赔偿条件的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律标准等于有效预防水平的情况下,给予违约方有效的预防激励机制。

西南财经大学邵兴全和刘为民将传统“入库规则”实施下的结果视为一种公共物品,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利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论证了“入库规则”约束下的代位权制度是不符合帕累托最优的,它不能给债权人提供最佳的责任财产]数量,因而应对债权人采用一种选择性的激励手段——优先权规则,来解决这种集体行动中的困难,使代位权制度运作的效率更高。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与受许人双方的一种契约关系,伴随着特许经营的迅猛发展,特许合同双方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都集中于双方权衡成本——收益后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做出了有悖于合同约定的行为。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周如美对特许合同的非完备性进行了分析,认为特许双方的合作及合同的不完备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特许经营中的合作、合作剩余;(2)特许合同履行中存在的合同缺口。除特许合同外,笔者主张从另一个角度对双方行为施加约束,扭转合同的显失公平情况,即对于当事人双方做出贡献的给予激励,对于产生负效应的给予惩罚,对于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的特许人垄断进行法律约束。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叶林祥博士对转型经济中合约执行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对理论和实证文学的梳理发现,正式合约执行机制能够解决或减轻交易的信息不完备。当正式合约执行机制不存在或不适用、市场参与者不能依赖法律制度执行合约时,非正式执行机制通过提高合约保证支持了交易的进行,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率。

(三)与公司相关的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

从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来看,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如何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完善法律来促进公司更好的运作。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也符合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刘文革教授和周方召对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酬进行研究,他们认为不能说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能力要比民营企业高。决定高层管理者能力分布的唯一重要的变量是企业的绩效对管理者能力的敏感程度,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能力的提高会带来企业绩效更大程度的提高,那么企业就是愿意支付较高的报酬来找能力高的管理者,企业绩效对管理者能力的敏感程度和市场中管理者能力的分布,共同决定了各个企业中管理者能力的状况。企业绩效对管理者能力的敏感程度、企业能够提供的除报酬以外的利益和市场中管理者的分布共同决定了企业为管理者提供的报酬情况。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的曲振涛和周方召分析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不足的原因,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来自于非市场因素,包括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缺乏激励机制、垄断和法律制度等。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王研教授对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进行了法经济学分析,他认为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始是体制性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不协调和制度冷漠导致了个体工商户数量锐减。复杂的设立程序、高额的税费负担、应接不暇的多头管理使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高昂,必然使个体工商户在“去”与“留”、“守法”与“违法”之间做出带有机会主义倾向的选择。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需要个体工商户的存在,所以应以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设计来扶植和鼓励个体工商户,以相互照应与相互协调的制度安排来规范和引导个体工商户。

四、侵权与犯罪

(一)侵权法的经济分析

侵权法是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经济分析的重点之一。许多侵权法问题在中国都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侵权法问题,或许能够有助于中国的侵权法研究走向深入并提供另外一种思路和见解。

撞伤不如撞死,这是中国当下出现的一种令人十分痛心的现象。为什么法律约束下的人们会做出这种选择?对此问题山东大学的李增刚博士和董丽娃进行分析。他们通过对现行中国交通赔偿法律制度的分析后认为,撞死是司机在当下法律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要改变司机的这种理性选择行为,必须改变制度约束条件。通过此前的理论分析他们建议,一要根据司机的支付能力确定交通事故中司机的赔付金额,包括撞死他人或者撞伤他人都应该按照司机的支付能力进行赔付,二是成立伤者救助基金,调节不同事故中伤者的医疗费和赔偿金额。这样一方面可以对伤者或死者进行合理的赔偿,另一方面对支付能力高的司机形成惩罚机制,对支付能力低的司机形成一种激励,使得他们改变“撞伤不如撞死”的预期,从而形成撞伤他人后积极救助的有效机制。

浙江大学的史晋川教授和吴晓露对中国交通法的归责原则进行了讨论。他们的模型详细的讨论了交通事故中的无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共同过失抗辩的过失责任原则、相对过失抗辩的过失责任原则、共同过失抗辩的严格责任原则以及相对过失抗辩的严格责任原则,并对新旧交通法律制度的规定进行了分析,认为现实的立法过程中,由于信息成本的存在及受立法者所谓“人本主义”信仰或“杀富济贫”心态的影响,导致规则和责任的实际抉择并未严格审慎地遵循成本—收益分析,出现了旧法规定的无效率和新法修订中的矫枉过正。

来自台湾大学法律系的简资修教授则对兰德斯和波斯纳的名著《侵权法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批判性评论。简教授认为,兰德斯和波斯纳以投入产出模型去分析具有自治本质的侵权法必然是失败的;兰德斯和波斯纳模型对故意侵权的分析是失败的;由于未考虑交易成本,对无责任、过失责任和严格责任的比较必然会造成误判;兰德斯和波斯纳模型将过失标准锁定在物理层面的预防措施,将造成反淘汰效果。

此外,中国地质大学的廖建球和姜孝贤还对纯粹经济损失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纯粹经济损失在本质上是一种外部性,其内部化需要确定纯粹经济损失的责任规则,而为保证有效率的事前遏制水平,应使侵权行人的预期责任程度与社会总体损失相等。

(二)犯罪的经济学研究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自从贝克尔对犯罪进行了经典的分析之后,经济学开始对犯罪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对犯罪影响的大量实证研究尤为引人注目。

山东大学的黄少安教授和陈屹立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犯罪率进行了研究,他们对中国1978-2005年间收入分配、教育、失业以及城市化和贫困等经济因素对犯罪率影响的实证考察发现,无论全国、城市内部、农村内部还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都对犯罪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教育水准的提高则能够有效的减少犯罪率,失业和农村贫困也对犯罪率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犯罪率。

浙江大学的陈春良和香港中文大学的易君建则利用中国1988-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城乡收入差距对犯罪率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导致转型期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在控制跨省人口迁徙、福利支出水平、失业率等因素以后,城乡收入差距每上升1%,刑事犯罪率将上升10%以上。

暨南大学的叶德珠博士基于行为经济学对刑罚资源的配置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他指出,由于行为主体进行跨期决策时,会表现出短视和对概率认知的确定性效应等认知偏差,因此在进行犯罪成本计算时,这些认知偏差会导致潜在的犯罪人对被抓定罪的概率变化较为敏感,而低估延长刑期的惩罚效力。我国目前以重刑化为特征的刑罚体系,过分依赖增加刑期的威慑力,而忽略对破案定罪概率的增加,其阻吓潜在犯罪的效率因此而大打折扣。刑罚资源的最优配置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实行轻刑化的同时,将刑罚的资源向增加破案率方向倾斜。

除此之外,浙江大学的吴兴杰还基于犯罪决策模型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分析,浙江大学的刘四新博士则考察了恩格尔定律与财产犯罪的问题。

五、法经济学基础理论及其他

中山大学的朱富强博士对经济分析法学进行了一个批判,他认为当前的经济分析法学往往简单地接受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模式,基于供求的收益—成本思维来对之展开分析,但这种分析只能对实在法进行解释而无法“设计出”合理的法律,或者仅仅是把现存的法律合理化,表现出为现状辩护的特点,但法律本身所规定的是人们的应得权利,它要体现社会正义和人本关怀。正因为法律制度不应只是体现力量的较量和博弈,基于博弈均衡的社会制度下的收入分配必然就有利于强者,而这种完全依靠力量决定的市场必然是一个掠夺性市场。因此,我们在应用经济分析范式来解释或设计社会制度时就必须非常慎重。

暨南大学的王廷惠教授对美国的监狱私有化问题进行了分析。美国监狱私有化一方面确实实现了当初意愿与目标,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私有化的局限,私有化边界扩展的积极效应与现实局限并存。王教授认为,就美国监狱私有化实践而言,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本身是私有化所产生的竞争过程产生的结果。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决定如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在公共部门或者私人部门经营整个监狱系统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

北京大学的艾佳慧对中国的民事诉讼率变迁做了分析,她认为单纯的社会学方法分析这个问题可能会缺乏简洁的理论将简洁的理论将许多丰富的洞识连缀并整合起来,而经济学方法又往往容易忽视细节和制度的社会渊源和历史渊源,因而需要结合二者之长并通过对制度背后的社会行动者进行分析。她对于在短短不到30年的时间内先升后降的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所给出的解释是,虽然短期内社会变迁会带来纠纷的增加、其他纠纷解决机制的暂时失效以及相应民事诉讼率的快速增长,但在长期内,如果司法效率无法保证,司法不公非常严重以及实际诉讼成本高昂,理性的纠纷当事人必然会选择其他一些相对更公正、更便宜同时也更方便的纠纷解决机制,民事诉讼率因此开始下降。

香港大学的郁光华教授对中国的婚姻法改革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从有效信号功能和有效分离功能的角度看,现代西方和中国婚姻法的改革都犯了有效分离功能不足的错误,而且经济帮助的方法由于缺乏合理的公共政策原理而应该在婚姻法改革中被删掉。在契约婚姻中法院应该把过错作为在离婚时考虑经济补偿的理由以促进互信、利他、互助及和谐的婚姻关系和减少婚姻合同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在这种背景下,现行《婚姻法》第46条第(1)和(2)款将无保留的必要性。由于该条第(3)和第(4)款可以通过一般的侵权法而达到相同的目的,因此《婚姻法》第46条可以在改革中删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卢现详和朱巧玲教授讨论了市场的上层组织与法治社会的问题。他们指出,市场上层组织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标志。接着他们分析了市场上层组织的生产性、转移风险及前瞻性功能,并指出建立市场上层组织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和法治化社会。

山东大学的黄凯南博士通过比较和综合契约理论与演化理论中的企业性质,阐明了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企业性质的观点。他指出,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结构受到交易成本和知识积累的共同作用。企业的认知过程和契约建构共处于一个广义的企业学习周期中,前者属于搜寻新知识阶段,后者属于有效利用现有知识阶段。企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基于实现企业家的判断力(创新),随着共同知识的积累,知识从默会变为编码后,企业便进入契约设计阶段。

除了以上提到的论文外,学者们还广泛讨论了公共财政与宪政、知识产权、保险、法经济学基础理论等相关问题。本届法经济学论坛无论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上、与会人员参与的热烈程度上、会议组织的正规化上都较以前有许多改进和提高。尤其本届论坛首次在法学院召开,吸引了众多法学研究者的加入,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们面对面的讨论加强了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法经济学的普及和传播,也有利于法经济学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

使法律分析更为现实的行为法经济学

面对诉讼时,鼓励当事人和解是法经济学的基本判断。但是引入行为经济学后,这个结论却有了新的变化。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当在可能的收益和确定的收益之间进行选择时,人们一般倾向于选择确定收益;但当在可能的损失和确定的损失之间进行选择时,却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不是选择确定的损失,而是倾向于选择可能的损失。

诉讼中,如原告接受被告提出的支付一定货币以解决纠纷的和解提议,对原告来说,和解就意味着他将得到一个确定的支付,而审判则意味着原告面临着一个不确定的支付,那么原告一般将倾向于选择和解;但对被告来说,和解意味着确定的损失,审判代表着不确定的损失,因此被告一般倾向于选择审判。如果是这样,和解将无法达成。

为促成和解就需设计更为复杂的机制。美国就有这样一种安排,规定不接受和解提议的一方,如审判判定的赔偿额超出了当时和解提议的赔偿额,说明拒绝是合理的,诉讼费用将由对方承担。但如判决额低于和解赔偿额,则拒绝和解是不理智的行为,拒绝方要承担诉讼费用。引入诉讼费用就改变了当事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收益(损失)的预期,从而引导当事人更多地选择和解而不是诉讼。

行为法经济学就是将行为和实验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的判断用于法律的经济分析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法经济学研究方向。代表人物之一的CassSunstein(1997)指出行为法经济学要完成三个任务,以扩展传统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提高研究深度。

1、实证任务是解释法律的效应和内容,说明法律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法律规则改变时人们的可能反映是什么、为什么法律要采取各种特定的形式等问题,行为经济学的引入能使分析和判断更准确;

2、规定任务是讨论如何应用法律来达到特定目的,比如对犯罪行为的威慑、对污染的控制等,这是法经济学的中心目标。充分运用行为经济学的成果能够提高法律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

3、规范任务则是评定法律体系的目标。行为法经济学虽然也承认社会福利最大化是法律体系的追求目标,但它认为法律体系的目标应当更为复杂。因为人们所显示的偏好是建立在并不稳固甚至是错误的基础上的,受认知能力及客观环境的强烈限制,这就使法律的目标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构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最大化地降低行为人理性决策时受到的影响是行为法经济学的第一个研究内容。各种因素的限制使行为人的计算能力、意志力不符合最优决策的要求。因此行为法经济学要构建一种法律环境用以抑制那些使行为人理性发挥作用的因素,使行为人的计算能力、概率判断、信息获取等符合最优决策的要求。

行为法经济学的第二个研究内容是应用行为经济学的结论为法律提供更广泛的解释基础和规则选择空间。首先,行为法经济学不将行为人的动机限定在自我利益最大化上,而是认为行为的产生有多种动因和机制,因而它能说明一些传统分析所没有解释或难以解释的法律制度。如行为经济学表明公平也是行为人的追求目标,在交往中行为人不仅期待得到他人的公平对待,也被期望公平地对待他人。由此可解释对高利贷、价格敲诈、倒卖票证等行为的禁止。这些行为有不少并没有产生多少负外部性,但实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这些行为,并且一般都以“显失公平”作为撤消此类合同的法定理由。行为经济学的解释是,利用他人的特殊(并非不利于社会)的强烈需求来谋取利益,在人们看来是不公平的,所以要禁止。

其次,行为法经济学深化了传统法经济学的规则选择分析。行为经济学认为行为是复杂的,不是理性选择理论所描述的单纯状态,因此规则的选择也是复杂的,传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需进一步精炼。科斯定理是财产法分析的基础,根据科斯定理,减少交易成本是财产法的核心职能。为此要清晰地界定产权,禁令救济规则是最佳的救济措施。因为禁令明确了当事人的权利,禁止他人未经产权人同意使用产权。并在交易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可促进当事人双方就产权的交易进行自愿谈判。但禀赋效应的存在,使产权在交易成本为零时也不一定能转移到最有效率的使用者手中。“禀赋效应”是指行为人对其拥有的物品比对其不拥有的同样物品有更高的货币评价,即人们对损失的评价要高于对收益的评价。因此产权界定模糊一些可能更好,相应地赔偿规则可能更好。因为赔偿规则允许不经产权人同意只赔偿预期损失,就可使用该产权。

行为法经济学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行为经济学所得出的结论还没有得到系统消化,这些结论对于法律分析到底有哪些意义还在探索之中,对于如何来统一这些散乱结论和分析更是没有找到有效的途径。但行为法经济学被认为是法经济学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能够改变法经济学日趋衰落的局面。因为行为法经济学已经表现出更为强大和细致的解释力。并且分散的行为理论可能更适合法律制度研究的需要,分析者可根据特定状态下行为人的特定决策能力恰当地分析特定的法律制度,而不需要一个广泛而普遍的理论。法律分析更需要的是针对特定问题足够适用的理论,而不是与现实相悖的普遍性理论(如理性选择理论)。所以可以判断说:第一,行为法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第二,行为经济学目前的学术积累还没有达到发展出成熟的统一理论的地步。

第一次经济法总论论坛综述

主题:经济法基本命题研究――论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时间:2007年11月17日(周六)下午2:30-5:30

地点:西南政法大学沙坪坝校区科研大楼一楼会议室

邀请嘉宾:岳彩申教授 黄茂钦副教授 李永成副教授

主持人:王 力

主题发言人及发言题目:

李兆锋 论经济法的逻辑起点

殷建华 中国市场失灵与经济法关系探略

熊 倩 论政府失灵与经济法

主题评论人:

李望衡 钟海峰 刘清宝

论坛内容纪要

刊载于《法府书香》(2007.11.30)

李兆锋在主题发言“论经济法的逻辑起点”中谈到,诸多学者对于经济法范畴和体系有不同的认识,源于对于其逻辑起点的不同界定。而逻辑起点对于经济法的独立性、学科的概念体系、学科的基本范畴以及学科的理论架构具有奠基性意义。根据先贤关于“逻辑起点”的经典论述,遵循“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逻辑结构,详细阐明了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人、有限理性集体与集体有限理性、集体(集团)行为、集团利益等基本概念,从市场失灵和国家失灵理论以及与民法的区别等方面论证了集体有限理性作为经济法逻辑起点的基本命题。并结合中国经济法研究和运行的现实,论证了集体有限理性同样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转轨经济法学”的逻辑起点。并认为,经济法研究和立法应该积极围绕这个逻辑起点,明确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边界,对于市场和国家干预中的集体非理性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干预和调制,平衡各集团之间利益冲突,保证经济宏观运行的平稳进行。最后,从形式理性与实质正义两方面简要论述了集体有限理性的中国经济法克服问题。

殷建华的发言题目为“中国市场失灵与经济法关系探略”。他认为,由于我国走的是一条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路,也即建构型市场经济之路,故市场发育不充分,体系不健全等都构成了我国当下市场的特征。由此导致的“市场失灵”不仅包括市场自身困境产生的某些共性问题,还有异于西方的独特之处,主要包括市场发育不完善产生的市场效力不及和由于政府作用导致的市场作用发挥不力。经济法作为第三法域出现,其任务也必须针对这些现状“有所作为”,在培育市场,克服市场机制失灵方面发挥作用,而至于纠正政府不当行为则应更多依赖行政法。

熊倩以“论政府失灵与经济法”为题论述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她认为,政府失灵(Government Failure)也称“政府失效”或“政府失败”,是指政府在干预中所出现的干预的低效率和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的现象。发言第一部分从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机构运行的低效率;政府权力腐败;政府决策失误四个方面阐述了政府失灵在我国的主要表现。第二部分从政府的有限理性;政府在经济法视野下的“经济人”特性;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政府干预活动中的缺失;相关制度(法律制度和非法律制度)的缺失四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失灵的原因。第三部分具体阐述了经济法在克服政府失灵中的作用,即经济法能够明确政府干预领域;规范政府干预行为;确定政府干预方法;强化政府干预责任,从而使政府干预行为严格控制在法律之下。

随后,李望衡、钟海峰和刘清宝同学针对以上三位的发言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望衡点评认为,说经济法逻辑起点之确定一帆风顺就如同祝某人万寿无疆一样,是美丽而空洞的谎言。关于确定逻辑起点的方法,前半程主体结构可概括为“具体--抽象”,后半程可表述为“起点--(构建)--理论”。理性的现代涵义指每个人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假设,这导致了“社会博弈”论的生根发芽。经济法学由此与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面临着共同的初始问题--集体有限理性。邪恶的有限理性利益集团需要国家运用经济法加以引导,而国家作为公共“奶爸”和法律关系中的宏大主体,其理性也并非挥之不尽。正是此命题构成了经济法在逆风险浪中一往直前的最基本缘由。

钟海峰主要是针对殷建华的发言作些补充,同时也谈一下自己对经济法的看法。他认为,讲稿总体上感觉各部分逻辑不够严密,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有些问题论证也不够充分,不过殷建华从我国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讲起,进而谈我国市场失灵问题,他觉得这个角度很好,有利于我们了解我国的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另外,殷文也讲到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实际走的是一条建构型市场经济之路,因此中国的市场失灵也异于西方经济学中传统的类型。那么在理解市场失灵和经济法时,我同意这样一种说法,就是我国的经济法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而具有一种过渡的性质,这种过渡性质就决定了经济法理论应关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问题和经济立法实践。

刘清宝针对熊倩的发言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政府失灵如何在法律意义上予以界定,而现实中通常采用的是经济学上的概念;二是关于政府的经济人特性,应放在经济法的研究视野中,同时政府还有维护社会利益的道德属性;三是关于经济法责任问题,应该建构经济法的责任体系,强化政府干预责任,并应增加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参会同学也积极踊跃发言,参与讨论,把论坛推向了高潮。三位嘉宾针对同学们的发言做了点评和指导。

黄茂钦副教授认为这次论坛很有特色,有利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针对同学们的发言,他指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经济法理论来指导经济法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并从其运行实践中获得知识,丰富理论知识。二是注重现实问题,从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视野中看待并建构中国经济法,用来解决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随后,他还针对各位主题发言做了针对性点评。

李永成副教授认为,中国经济法基本理论研究已经进入了瓶颈阶段,需要在各个方面予以突破。同时应该用一种嵌入性的方式深入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分析具体问题,建构中国经济法的现代性和本土性理论和制度框架。他还对各位同学的发言予以补充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解答。

上一篇:关于公司规章制度培训下一篇:2022年春节复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