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十二月花》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指定的词语。3.能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过程方法:
1.利用插图和投影向学生展示十二月的花,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2.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习难点。3.课外延伸,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4.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4个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会读本课指定的词语。3.能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过程方法:
1.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的兴趣。2.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习难点。3.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难点:
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喜欢花吗?你喜欢什么花?谁能说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识字8——十二月花。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课文,利用拼音,解决生字。看谁的声音最响亮!
2.你们读得真认真,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朋友,你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 3.出示词语
水仙 粉红 红似火 吐芬芳 满池塘 长势旺 红艳艳
桂花 菊花 遍地香 共欣赏 杜鹃 石榴 茉莉 1)自己读 2)个别读 3)齐读 4)男女生读
4.再把这些词语放到儿歌中你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快试一试吧!5.自己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的流利。6.检查读。同桌互读。7.男女生读
三、细读儿歌,理解内容。1.个别读儿歌。
2.你知道那个月开什么花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你喜欢那个月的花,读一读句子。3.个别读,师指导读。4.范读、师引读。
5.分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美。
四、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粉 吐 芬 桂
你是怎样记住他的,说给小伙伴听。
2.个别发言。3.熟字加一部分:
粉——米+分 旺——日+王 吐——口+土 桂——木+两个土 4.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该怎样写? 2)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3)说说那一笔不好写。4)独立再写一个。
5.同桌互相欣赏,指出问题。改正。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学习生字4个
2.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过程方法:
1.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词语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决学习难点。3.注意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1.使学生对识字感兴趣。2.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1.学会5个生字。
2.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把字写端正。教学难点:
“塘、遍、菊、欣”的正确书写和记忆。教学过程:
一、读儿歌。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你怎样记住他,说给小伙伴听。1)按笔顺记忆。
2)“菊”中间的笔画要把米包住。
3.个别发言。4.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该怎样写? 2)自己试着描一个,写一个。3)说说那一笔不好写。4)独立再写一个。
5.桌互相欣赏,指出问题。改正。6.出示生字
7.你怎样记住他,说给小伙伴听。8.个别发言。师巡视,指出问题。
1.认识15个生字。
2.积累本节课中的词语, 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义, 用“焕然一新”说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感受北京的美丽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进一步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并学会应用。
2.体会北京的美景,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能通过看图、想象、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焕然一新、犹如”等词语的意思。
2.能读出自己的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前交流:
(1) 课前观看《北京欢迎您》。
(2) 交流:
教师出示网络链接:
师:课前老师通过网络了解了一些北京的人文地理知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长安街……
王府井、西单大街……
天安门广场……
学生说一说自己在上网的过程中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呢?
教学过程:
一、学生“先学”, 多媒体初课文, 自学生字, 读通句子
1.师板书课题。
问:有读必有思, 读了课题, 你有什么问题吗?
2.教师课件范读。
3.请看边读边学提示。
(1) 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 读准字音,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同桌互相考生字, 难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3) 同桌一起读课文, 你读一段我读一段。
二、教师“后教”, 师生共读文, 多媒体了解词语、识字
1.齐读第一段。
2.第二段:运用多媒体体会长安街的景象。
播放北京亮起来的视频, 学生看视频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带着赞美的语气读。女生接着读第二句, 男生接读第三句。
3.第三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看图片。
读过了知道了什么?
预设:
(1)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那你知道“犹如”是什么意思吗?换词读。
(2) (我知道了北京立交桥好像道道彩虹) 课文里是怎样说的?换词读。
运用到其他句子里。
再次看图齐背。
4.第四段:
指名读, 出示课件。
出示过去的王府井、西单与现在的王府井、西单。你想到了哪个词 (焕然一新) ?
改变陈旧的面貌, 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鲜明光亮的王府井、西单, 真的是焕然一新。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运用造句。
你还想来读一读这段吗? (接读、同课读、配乐读) 出图读, 背诵。
5.第五段:
男生读这段。
认识“宫”字。 (出图字)
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
教师小结:图中宫殿的入口大门和宫墙组成的形状酷似“宫”字的宝字盖, 后面的两个房子好像“宫”字的两个口, 透过这个“宫”字, 我们仿佛看到了雄伟的宫殿, 中国汉字的魅力就在于此。
女生再读。
6.第六段:
教师引读:华灯高照的长安街, 光彩夺目的天安门, 彩虹似的环形路, 焕然一新的商业街, 变得年轻的故宫, 各种色彩的灯光绚丽多彩, 璀璨夺目。
不禁让我们感叹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赞美北京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不禁让我们充满豪情祝福它读 (学生读最后一段)
三、多媒体检查巩固生字
(1) 再一次一起去欣赏亮起来了的北京, 看看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些词来形容它。 (看、说) 出词, 分组读。
(2) 字:游戏《连灯》。
(3) 换语境再认字。《哈尔滨亮起来了》。
四、结束:欣赏各地夜晚亮起来的图片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课堂中的读书声
“课堂上没有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本节课的教学, 我和孩子们徜徉于语言文字中, 把一个个黑色的精灵般的文字读活了, 读出了趣味, 读出了乐趣。尤其是在和孩子们读的过程中, 自己也会对文字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那种收获带来的喜悦, 如同潺潺小溪, 涓涓滋润着心灵。本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首都北京灿烂迷人的夜景。整堂课上, 我让学生全方位地读书, 有个人读、引读、齐读、赛读、同桌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配乐读等, 让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了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积累并运用词语
“课堂上只有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充分利用了多媒体,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这篇课文描写了北京的夜景, 作者把视角投向了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东西长安街;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环形路上的立交桥、繁华的王府井、西单街、古老的故宫、美丽的角楼, 运用优美的文字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那五光十色、灿烂迷人的夜景, 展示了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 是小学生了解我国首都、学习语言的好教材。课文语言优美, 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和几个比喻句, 让课文增色不少, 是引导学生品读、积累的好材料。可是我们二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仅仅依文本很难感受到北京的美。因此我就通过多媒体技术, 联系生活场景, 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 让理性的文字变得感性, 每一个优美的词都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画面印在脑海中, 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从而享受审美的乐趣。如第三段有一句:“环形路上, 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我请学生给“犹如”换词, 学生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轻而易举地理解了“犹如”就是“好像”“就像”的意思。此外, 配合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过去的西单、王府井, 现在的西单、王府井, 引出了词语“焕然一新”。在课文中初步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是“改变陈旧的面貌, 西单、王府井出现了崭新的气象”, 然后再让学生们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什么事物也像王府井、西单一样焕然一新了呢?最后让学生用上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在理解并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了这个词语。
创设情境, 化动为静, 化虚为实, 吸引学生的注意, 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在师生共读课文之后, 我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媒体作用播放北京美丽的夜景,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这里的夜色景, 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让学生说出本课中我们应该积累的词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
1.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同学们已在读书的过程中解决了, 但教师并没有做一个总结。
2.课堂上缺少教师的范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在读中积累,并学以致用,应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满足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在表达中悟情、明理,让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与教者的情相互交融,达到一致的境地。
三、设计理念
首先,由小作者的美好愿望入手,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朗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喜读、爱学。接着,通过角色转换,感悟真爱,引导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培养审美意识,进行小练笔,学写诗歌,发挥孩子的想象。最后小结,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中却不能实现太多的愿望,这需要孩子从身边做起,关爱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那么我们的大自然会更美,小动物们的生活会更好,一些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也会远离。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感悟。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
认识9个生字,能背誦课文,渗透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思想。
六、课前准备
收集《神笔马良》的故事。
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有用相机拍过照吗?假如,现在给你一个照相机,你最想拍什么呢?
师:孩子们,虽然只是假如(师板假如),可都是你们美好的心愿呀!
(出示题目:假如)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2.分节检查课文,正音。教师指导读准“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等难读的词语。
3.学习最后一段。
4.生自由读课文:书上的小朋友用这枝神笔给谁画什么了呢?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愿望用心读一读。
2.交流(以下教学依情况而定):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小树在冬天里是怎样的?
现在你就是冬天里的小树,你站在寒冷的冬天里,你最想要什么?
自由读第一小节,理解“缩”、“缩着身子”并做做动作。
3.说说“缩”的反义词,并积累词语“伸缩”。重点落在: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带着自己的感情读第一小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小朋友,小鸟在家里等待,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指名说。
(2)理解“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五个小时过去了,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天黑了,饿呀,怕呀,鸟妈妈还在遥远的地方寻食,小鸟只能呆在家里……
(生: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重点落在: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这上面。
(3)带着感受去读第二小节(自由读、男女生读)。
八、教后反思
1.紧抓训练主线。通过紧抓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以读为主,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有食物和没食物、健康与不幸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从情出发,喷发爱心。诵读课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
2.重视学生个性培养。通过故事的形式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挖掘孩子的内心,朗读这首诗时,孩子产生许多共鸣,小鸟挨饿的痛苦,鸟妈妈寻食的艰辛,很容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的感情。孩子对大自然、对小动物、对自己的朋友有种无言的感情,由此自己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
(一)》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及将字旁,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的读本课的词语,能按要求填空,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教学重点: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及将字旁,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认真观察,把字写漂亮,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的读本课的词语,学习《夜宿山寺》,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从而喜欢古诗。
教学重点: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感悟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夜宿山寺》,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设计理念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在把文学欣赏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文化知识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会诗中的4个生字和3个认读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从哪里看出山寺很高。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山寺很高。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
1、体会诗中“危”及两个“高”字的意思。
2、在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引领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中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请大家看看图,再读一读古诗,你觉得这座寺庙有什么特点?(生:这座寺庙非常的高。)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一)介绍诗人
《夜宿山寺》是伟大诗人李白所作,他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令人感动。人们都爱读。故此,人们称他诗仙。
(二)揭示课题
1、这一天,诗仙来到一座大山前,他抬头一看,啊!好高的山,一眼望不到顶,如插入云里一般。此时,天色已晚,李白决定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中。他奋力向山顶爬去。爬到了山顶,呀!眼前竟然是这样一番景象,于是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成了一首古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
2、读准字音,读准题意
师:粘贴卡片“宿”《夜宿山寺》中“宿”,就是住的意思。‘寺’就是庙宇是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 李白在诗的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夜晚住在山上的寺院之中,点出了时间、地点,多巧妙呀!手指板书:时间——夜宿、地点——山寺)
(1)来,再读一读,把题目中的意思清清楚楚地读出来。(教师可以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准重音、停顿)
(2)接下来,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把这称为学习古诗的“秘诀”。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个“秘诀”,试着去理解其中一句。
三、新课
(一)师:李白在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来学习古诗。(二)出示古诗,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古诗,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方式:以学生读做为检查的方式,达到正确、流利(1)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想读读古诗吗?(2)指名读
(3)评价:正确(出示课件——诗中的这几个生字,他读得多准确呀!你们也像他这样看准拼音,再读一读!)
(4)读音不准(哪个字音还不准确,你们也再练一练)
(5)再指名读,评读:你最欣赏他哪里?你再读一读!(结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情况,适时提问:
尺——高百尺(尺,长度单位同学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米和厘米,用手比一比米有多长?厘米有多长?老师告诉你一尺有这么长!那高百尺有多高呢?在古时候可真得是太高了!)
星辰——摘星辰(星辰是指什么?诗中说可以摘到什么?来,大家做一个摘星星的动作。(瞧,有的同学手伸得可高了,看样子,要摘到天上的星星可不容易!)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写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让我高兴的是,我一提起来,学生都能背出来。
(三)图文结合,画中会意,读中悟情
1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中国的古诗的一个特点是,诗中有画。那么,读了这首诗,如果要你把它画下来,你会怎么画呢?
提问:依据什么画呢?(诗句)——引导学生回答
2、边读边想一想,你想画什么?为什么这样画?然后,再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3、理解诗意,品析美读
(1)学生交流,教师巡视进行指导(2)师生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理解简笔画(随机)★ 画一座山——“危楼高百尺”
师:你准备画什么呢? 生:一座山
师:为什么画山?一座什么样的山?从哪里知道的? 题目 “山寺”
“高百尺”——有一百尺那么高,很高,很高 师:你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最关键的字了!(高)(3)你还从哪些词或句中看出山寺很高? 生:边读边画汇报。
(4)指导读——指名读、评议读
看,李白在这句诗中,既写出了寺庙的样子——高高的,又写出了寺庙的高度——百尺),怎样读就让大家感受到寺庙很高呢?同学们能清楚地读出来吗?
生:自由朗读、个别朗读。师:边听边指导。
4、积极展示,深情诵读
(1)站在楼上,诗人李白写下如此优美的诗句。如果站在楼上的是你,你将如何赞美寺庙的高呢?
(2)配乐诵读
四、拓展延伸
1、大家说
诗中说“楼有百尺高,伸手能摘星星,大声说话能惊动天上的神仙”。难道真是这样吗?(这是夸张的手法)诗人用夸张的写法想突出什么呢?(山寺高)
2、《夜宿山寺》这首诗描写了山寺怎么样呢?
3、再有感情地背诵一遍古诗
4、课外欣赏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叶孤舟从太阳旁边飞速飘来。
五、指导书写“诗、寺”两个生字
借助笔顺跟随表,书空生字,记忆字形,感受笔画运笔 交流书写生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寺”,由两的熟字“土”和“寸”组成。“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
书写、评议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及将字旁,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的读本课的词语,学习《花影》,了解古诗的意思,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喜欢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兴趣,从而喜欢古诗。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在朗读古诗的过程中正确认读本课3个生字,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内容,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夜宿山寺》
2、认读:景 给
二、看图导入:
观察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花)
师:在一座幽静的院子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花影层层叠叠散落在台阶上,书童扫也扫不掉。花影被落山的太阳带走了,一轮明月又把花影送来了。
下面我们来学习《花影》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准拼音。
2、指生读古诗,读准下列字音:重 瑶 才 拾 将 叠
大家评议,指导难读的诗句。
1、读古诗,读准字音。
四、感悟诗意: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请你再读读古诗,你从哪句话看出是写花的影子?
2、指导学生抓住诗句理解。
3、你哪还不明白?
瑶台:房前干净、平整的台阶。几度:几次。
五、指导有语气地朗读:
1、教师范读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才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2、自由读,教师适当指导
3、背一背
六、学习生字: 童 影 拾 将
1、示生字卡片,读字扩词。
2、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字形,认识“将字旁”
3、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每笔的位置。
4、描一个写一个。
七、作业:
1、抄写生字各3个
2、把这两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2.学会9个生字,8个认读字。认识“食字旁”,学习新笔画“竖折撇”。3.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能力目标: 1.能读出疑问语气。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能写一句问话,并正确使用问号。情感态度: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感受他办事有恒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2.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能读出疑问语气,能写出一句话,并正确使用问号。3.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感受他办事有恒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法布尔的照片,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谁吗? 板书:法布尔
2.谁能说说关于法布尔的情况? 板书: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过渡:你知道法布尔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15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同桌互查读课文,看是否能够读正确。读后标上自然段序号。2.检查词语:(带音节)
故事动物传来声音饥饿一定胜利唱歌纵横纺织娘 理解“纵横”“纺织娘”的意思。
3.指名四人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法布尔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读后讨论,小组汇报。板书:好奇心
(二)细读课文。
1.过渡:正是法国南部的小山村养育了法布尔,激发了他对于昆虫的兴趣。演示配音动画片,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是怎样一件具体的事,激起法布尔对昆虫的好奇心呢?
小结:法布尔很勇敢。他想去看看,就鼓起勇气,不顾天黑,一个人跑到丛林里去。指导朗读问句。
3.过渡:通过这件事情,除了对昆虫的好奇以外,你还发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讨论后小结:法布尔做事很执著,遇到困难不退缩。板书:勇敢
一次,两次,三次,一连好几个晚上,……法布尔不灰心,一定要弄个明白。对昆虫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勇敢,遇到困难不退缩、不灰心,不达目的不罢休。板书:不灰心
指导朗读
4.从法布尔的表现,可以看出法布尔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请你用“因为”、“所以”把句子连起来。(指板书)
三、讨论交流:
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长大能够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了吗? 课后小结:
正是因为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执著地追求,所以他长大以后才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9个生字,8个认读字。2.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
3.认识“食字旁”,学习新笔画“竖折撇”。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情感态度:
能写一句问话,并正确使用问号。重点:学习生字,书写生字。难点: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纠正读错处和读得不到位的地方。2.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标出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播放动画,帮助背诵(3)指名背诵。
二、学习生字。1.读词:带音节
故事动物传来声音饥饿一定胜利唱歌纵横纺织娘 2.读生字:(带音节)事传胜利音饥饿定(1)读准字音(2)分别组词
(3)同学做小老师分别说 说怎样记这些字。认识新偏旁:食字旁 认识新笔画:竖折撇(4)写生字
①看笔顺跟随,按笔顺各描一个。
②认真观察范字,找范字各写一个,挑出难写字。③重点指导:事
第一“横”最长,中间的“口”很扁,一个长长的“竖钩”压在竖中线上。范写一个,生写一个。
三、写问句。
1.读句子,读出语气。这是什么声音呢?
是饥饿的小鸟在巢中呼唤?还是小虫在鸣叫? 2.引导学生了解问号用法。
这些句子表示疑问语气,后面要加问号。3.说一个问句,鼓励不同意见。4.写一个问句,用上问号。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问号的用法,以后在写句子,写文章时,要正确使用问号。课后小结:
1、聆听歌曲(旋律是萧演奏的),看大海的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大海?)
2、 声势模仿
(师提问:大海妈妈有很多的孩子,看这是什么?“出示小海螺的图片”)
(我们来模仿小海螺的声音 “呜~~“)
3、 低声部进入
1)(师:远处传来了小海螺的歌声,一起来听)老师唱”呜“低声部,伴奏配乐
2)带着学生首调视唱
3)用小螺号的声音来演唱“呜“
4)小螺号的声音中每四小节有一个大连线,这是什么意思呢?
(生:尽量不换气、声音圆滑点)
5)边唱边用胳膊画圆,尽量不换气
二、新歌教学
1、聆听全曲
(师导语:同学们用小海螺为大海妈妈奏出了美丽的和声。大海有时候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有时候风平浪静、海天一色,那今天的大海将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平静的海、慢速)
2、解决节拍
(师:为何这首歌表现了平静的大海?这和什么有关系?)
(生:和速度、节拍有关系)
3、 解决韵律
(师:你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强弱弱?)生自己体验,可拍手跺脚等
老师揭示另一种表现强弱弱的方法(晃身体手交叉打肩膀)
(师:这首歌曲更适合强弱分明的拍手拍腿方法还是适合用老师这种连贯的方式表现呢?)后者,听音乐律动
4、 朗读歌词
5、 唱全曲(师:怎样唱出大海摇曳的感觉呢?)(生:用身体带动声音)
6、 小海螺加入合唱
1) 师唱小海螺部分,生唱歌(师:小海螺的加入给你什么感觉?生:音乐丰富了,小海螺也是大海的一部分)
2) 生唱小海螺,放原唱
3) 生全唱
4) 学生提小意见,师:怎样才能唱的好听?团队协作
三、 拓展
欣赏童声合唱(大海啊故乡)
总结(长出了对大海和故乡的深深热爱,眷恋之情。今天的大海之旅,咱们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美丽,博大神奇,也用你们的协作努力,唱出了优美和谐的歌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孩子们有机会多去亲近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神奇美好的声音吧。)
教材简析:《东南西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起始课。本课通过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简单认识,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并为进一步学习路线图奠定基础。新课标明确指出:“空间是创新精神所需要的基本要素, 没有空间观念, 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因此, 从小学会正确的辨别方向,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对人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学好本课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学会在给定的条件下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 通过现实的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体验,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给定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 能准确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会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位置。
教学难点: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
教具课件:题卡、记录纸、课件通过创设“指挥交通”这样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 也为后面练习中的这一活动做铺垫。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 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 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对本课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能够准确辨别方向对于低年级学生却很难。
二、说教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 一是通过先到室外实践活动, 以太阳从东方升起为确定方位, 依次辨明其他三个方向;再回室内抽象地认识图上方向。
二是通过创设情境、交流互动、游戏活动等既有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趣味的方式构建新知。融观察实践、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 注重学习方法和探究。
三、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所以, 我们强调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因此,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实践———迁移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 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四、教学程序
数学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过程, 而是学生体验探索、实践活动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 游戏活动, 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这节课一开始, 我就抓住学生喜欢游戏的心理, 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完成“上下、左右、前后”的复习,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和心理准备。
2. 室外观察、感受方位。
在这一环节我们来到了校园的操场上以“你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来吗?”“你是怎么找到东的?”“你还能找到其他三个方向吗?”为引子, 从而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辨认学校的四个方向, 并和同伴找一找, 说一说这四个方向都有些什么。如生答:早晨面向太阳是东方、校园的东方有校门;背对的方向是西方、校园的西方有树林;右手所指的方向是南方、校园的南方有柏树;左手所指的方向是北方、校园的北方有教室。最后让学生随意转身, 面向各个方向指指说说。如:我面向北, 我的后面就是南, 左面是西, 右面是东等等。在这一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 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互助, 在实践中学生克服了室内抽象模糊的认识, 培养了自主探索的精神。
3. 室内辨认, 学以致用。
基于学生爱玩、爱动、喜欢游戏的特点, 我在这一环节回归生活、玩中强化设计了“我说你做”的游戏, 如:让同学们脸朝 () 面, 后面是 () 左面是 () 右面是 () 这是为后面学习地图方向做准备。
其次, 我让学生辨明教室的方向, 先确定教室门窗的方向是南方, 请同学找出其他三个方向并说明主要标志。这一环节是巩固、应用、进步, 指导要先确定一个方向, 才能准确辨明其他方向。
再次, 我让学生玩“超级模仿秀”的游戏, 如:学青蛙向南蹦两步;面向西, 学公鸡迈几步;超凡脱俗扮演孙悟空向北点点头等。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 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分辨方向。
4. 整理记录, 实现迁移。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 自己动手绘制学校地图, 由于绘制地图方向不一致, 人们难以根据地图找到要去的地方而产生问题,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必须有统一的方向才能使人们看得懂地图, 不会混乱。在这一问题矛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讨论, 最后得出: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明白了地图上的规定, 再让学生根据这一规定对自己绘制的地图进行修改, 实现了从实际方向向地图方向的迁移, 注重了对学习过程及学习方法的探究。
5. 体验收获, 拓展延伸。
方向知识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生活。课堂上的学习很不够, 需要在生活中观察、应用, 才能真正掌握。所以在第一环节我设计了森林之家这一情境练习。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动物的家吗?你是怎样找到的?其次让学生说说:想去哪只小动物家?该怎么走?这样巩固了学生对地图上方向的认识。最后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好处?并鼓励学生搜集辨认方向的方法,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正所谓“课虽尽, 思未了。”
整节课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 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 经验为基础等环节, 使学生勤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 提高各种能力。
摘要: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教师的永恒追求。本文通过《东南西北》课程教学设计, 探讨教学过程的教法、学法, 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 使学生勤学、乐学、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大量的知识, 提高各种能力。
1、借助儿歌,学会8个生字,认读7个字。
2、通读儿歌,会读指定的词语。
3、朗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
4、借助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教学重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儿歌,学会6个生字,认读7个字。
2、通读儿歌,会读指定的词语。
3、朗读儿歌,了解每句的意思。
4、借助田字格里的范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每个月都有不同的花开放。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几月开什么花?第八课的小儿歌全都告诉我们了。
2、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老师写课题。(板书:8。十二月花)
3、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家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
2、小组互相读一读,评一评是否做到了正确。
3、默读这首小儿歌,把12种花的名字用曲线画下来。
4、就是这12种花,你们画全了吗?没画全的补上。我们一起再来喊一喊她们的名字。
水仙迎春花桃花杜鹃石榴茉莉荷花桂花串红菊花兰花梅花
5、这里还有几个词语,能读好吗?
正月欣赏长势旺吐芬芳满池塘红艳艳
(1)自己试着读读。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它的另外一个音是什么?组一组词语。
6、词语我们读好了。再读儿歌,这次不仅要做到正确,还要做到流利。
(1)自读。
(2)指读。每名同学读四个月份。
7、我们读完儿歌了。儿歌的题目是十二月花,可我怎么只看到了2到10月,剩下的三个月到哪去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课件)
三、细读理解
(一)我们知道了十二月花的名字,那他们长什么样,想知道吗?仔细地读读课文。想象她们的样子。
(二)正月来到了,什么花开放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1、出示课件:水仙很香;水仙的气味很香。(板书:气味)大家都来读读,让我闻到到水仙的香气。
2、儿歌中还写了哪些花的气味?读出来。出示课件。谁想来通过读让我们闻到他们的香气。
3、想看看他们的样子吗?
(三)二月悄悄来到了,你看到什么花开了?读出来。
1、指名读,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从迎春花的颜色让我们感到她很美。(板书:美)
2、儿歌中还写了哪些花的颜色?读出来。(出示课件)
3、这些花可真美!想看一看她们吗?
4、谁想美美地读一读
5、石榴花红得像火一样。你能照这样(“红似火”)说几个颜色的词语吗?
6、串红红艳艳。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三)还有4种花在等着我们呢,他们都有些着急了。
1、出示课件:四月杜鹃长势旺,七月荷花满池塘,十月菊花正开放,冬月兰花共欣赏。
2、看一看图片,你们觉得他们长得怎么样?
3、这些花都写出了他们长得怎么样。
(三)再读儿歌。想象他们的样子。
(四)试着填一填。
( )的( )花
过渡:儿歌学完了。我们来认识儿歌里藏着的生字朋友。
四、识字书写
(一)认真的拼拼生字表和认读字表。
(二)学习“粉、旺、吐、芬、桂、兰”
1、念一念
2、记一记,组一组词语。
3、说说你记得的字。
4、怎样写好他们?试着把它们分成两类。
5、观察这组字:粉、旺、桂、吐
(1)你发现了什么?(粉和桂左右高度基本一致;旺和吐左低右高)
(2)师板书“粉”生描一个,写一个。然后,独立描写一个“桂”。
(3)师板书“旺”生描一个,写一个。然后,独立描写一个“吐”。
6、观察“芬、兰”
(1)上窄下宽。
(2)师板书“芬”生描一个,写一个。然后,独立描写一个“兰”。
7、展示学生的字,评一评。
8、结合评价,再观察范字,把写得不好的字再写一个。
五、作业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2、写生字,一个三遍。
3、读读本。
六、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能力目标:
1.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2.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情感目标:
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识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把握文章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4.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5.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重点:
学习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难点:了解曹冲说的称象办法,知道这个办法好在哪儿。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结合实际说一说)
问:你们知道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应该用什么秤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的曹冲是怎么做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并同桌互查生字。检查读词,了解大意。(生字带音节)
曹操、曹冲(你对他们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冲是曹操的儿子,自幼聪明好学,深得曹操宠爱)
秤杆(指一指,“杆”是多音字,读准音)、船舷(读准“舷”的音)、像堵墙(有些夸张)2.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是否正确,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
1.大家提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
3种。官员们的办法有2种:造大秤、宰大象。曹冲的办法是:课文第4自然段 指名读读曹冲的办法,并进行课件演示。2.你认为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曹冲的办法好,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3.比较:曹操听了摇头。曹操听了直摇头。(结合课文说一说。)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冲的办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5.曹冲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来的?
四、拓展延伸。
如果你也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还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吗?
五、课堂小结。
科技发展到今天,称量一头大象的重量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可我们从曹冲称象这件事中应该的到什么启示呢?
教学反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其中“杆”和“量”为多音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2.结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3.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它们的用法。4.培养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完成课后习题。教学难点:能够把字写好。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复习课文,检查朗读课文情况。)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带音节)曹操官堵重杆
秤砍割沿舷(注意舷的读音。)2.说说你怎样记生字。①左右结构:操堵杆
②秤砍割沿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记,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③曹官重,要注意笔画。如重,要先写千。
3.给每个生字组词,辨析“割”“砍”,可做做动作。4.写生字:
要求:先整体观察每个字,记好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一气呵成。(先观察,再比较,然后把字写规范。)
三、完成课后习题。1.比较句子:
(1)曹操听了摇头。(2)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曹操听了直摇头。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指导:朗读句子,比较异同。
A.第一组的“直”,是“一个劲的”的意思,说明曹操对他们的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B.第二组加上“才”,强调了曹冲的年龄很小,却能想出这么好的称象的办法,可见他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爱动脑筋。
2.认识冒号和引号,体会用法。
(1)冒号和引号我们早就接触过了,读读句子,说说用法。(2)以后在写话的时候要注意正确应用。(冒号用在谁谁说的后面谁说的话用引号引起来)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字,体会了词语的意思,认识了冒号和引号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
学习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抄写生字。朗读课文。板书: 5称象
曹操——大象(多重?)官员——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冲——象上船划线象下船装石头到划线处(七岁)称石头 教学反思:
1.识记“蝉”“铺”“刷”等字。读准“丁冬,丁冬”“知了,知了”“刷刷,刷刷”“呼呼,呼呼”等拟声词。借助逗号读出节奏。
2.通过句子比较、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初步理解诗中将词语“悄悄地”进行前置的作用。感悟诗歌的语言美。
3.通过想象和仿写,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分钟)
1.有趣问答:四季妈妈有四个孩子,你知道是哪四个孩子吗?(生答,师板书:春夏秋冬)
2.师:四季是怎样来到小朋友中间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诗,名字叫——(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3.师:听,四季的脚步近了,看看它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请拿起书本,第一遍把字音读准确,把小诗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画出诗歌里描写的景物。
二、初读识字,读出词语中的停顿(5分钟)
1.师:小朋友们,读完这首诗请你们告诉老师,诗里出现了哪些景物。(随机出示第一组词:溪水、金蝉、落叶、北风。请学生读词,并了解“金蝉”)
出示资料卡:我叫金蝉,人们常常叫我“蝉”。夏天,我在树上不停地知了知了地鸣叫,所以人们又叫我“知了”。
2.师:谁来学着小金蝉叫一叫?(出示词卡:。生读)
真好听,好的歌唱家还能把标点符号用停顿和节奏唱出来呢。谁来试试?(出示词卡:。生读)
师(评价):一个逗号就好像一个空拍,清脆有节奏。
3. 师:金蝉唱得可真热闹啊!瞧,溪水、落叶和北风也放声唱了起来。这一次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朗读,我读上面的词语,你读下面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唱四季的歌。(出示完整的词组)
师:要是能带上感情读就更棒了,我们再请4位同学试试。
4.师:这些词组又回到了诗歌里。这首小诗一共有4段,请4人小组每个人读一段,1个人读的时候,其他同学在朗读表上打星做好评价。
三、精读课文,初步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15分钟)
1.师:孩子们,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听!她的脚步——(出示词卡:。开火车读)
2.师:瞧,这里有土字旁的“地”,说明这个“地”后面要跟哪位朋友?(动词)用上词语“悄悄地”举个例子说一说。(生说)
3.师:哇,词语宝宝的朋友真多呀,它高兴地跳回句子里找了两个新朋友,同学们,你们觉得哪句话更合适?请4人小组讨论,每组的1号读第一段的第一句话,其余同学在方框里各选一句进行朗读,并讨论你更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教师评价:
A. 你真会观察!为了和第一句话的最后一个词接上,词语“悄悄地”往前走到了第二句话的开头。请你读读。
B. 是呀,这三句话的意思相同,将词语“悄悄地”往前放,把春姑娘到来时的样子写得更生动了。
C. 让我们把这样的理解送到句子里读读吧。(师生接读)
4.师:假如你是溪水,在美丽的春天,你还会唱什么歌?
5.师:谁还会唱起歌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四、拓展想象,展示儿童诗
1.师:同学们,你知道夏天的夜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在歌唱吗?(生答:青蛙呱呱,蚊子嗡嗡)
2.师:秋天快要落下的树叶和花朵会唱什么呢?
3.师:北风和雪精灵们会怎样庆祝冬天的到来呢?
4.师:孩子们,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季节,学着课文的样子把它写在学习单上,并在下面给你的小诗配上美丽的图画进行解说吧。(上台展示)
5.择优录取“春”“夏”“秋”“冬”小诗各一段,组成新的诗篇,进行班级朗诵。
【教学评析】
本设计中,岑老师写了三条“教学目标”,我缕分出以下五个目标:(1)识记字词,读准拟声词;(2)读出诗的节奏;(3)理解“悄悄地”的前置作用;(4)感受诗歌的语言美;(5)展开想象,进行仿写。这五个目标,初看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有保底的任务(识字、读准字音),也有初步的训练(读出节奏、感受美、仿写),目标的表述是清晰的,但细细一想,我有三个小疑问:(1)理解“悄悄地”的前置作用是否符合学段要求?我翻看了“2011年版课标”,没有看到有关二年级学生要对词语的词性及作用(教者在后面的设计中有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进行理解的要求。(2)这些目标的预设,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已知”?比如“丁冬、知了”的读音、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能力等,二年级的学生是怎样的一个水平,我们是否了解了?(3)二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是什么?尤其是这篇选读课文,我们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哪些目标是学生“目前达不到的”,而经过共同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呢?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地、细细地思考。
教学过程的设计有三个原则:首先,从学生实际的认知规律出发,在教学中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学习的,作为教师,应当关注这些方面,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实施原先的教学设计。其次,从教学内容出发,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点”,以利于学生的发展。最后,要结合教师自身的能力来设计教学。一双鞋子适合与否,只有自己的脚知道。所以,教无定法,在设计教学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岑老师的设计以设问切入,应该说二年级的学生是知道一年四季这个知识的。入题后,岑老师的设计分三个部分:初读识字、精读理解、拓展仿写。从中,我猜想,她是把重点定在精读和仿写上,而难点是理解破折号的作用。阅读这份设计,我们可以看出岑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下了苦功的,她关注到了语言表达的形式——副词前置和破折号的运用。那么,岑老师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呢?初读为了学习停顿,精读指向理解语法知识和句式表达练习。从第三部分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岑老师以“悄悄地”为抓手,通过训练短语的搭配来理解“‘悄悄地’后面跟动词”这个语法知识,然后再采用句式对比的方法来突破“副词前置和破折号的作用”这个难点,最后进行仿句练习。这个环节初看起来,感觉是挺好的。但细究之后发现,“精读”,有“精”无“读”,感觉是在肢解文本,而不能从文本语境中理解和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童诗是富有审美趣味的,试想,缺少朗诵的童诗,如何感受其中的音韵美、情趣美、形象美呢?这里我还是建议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来品词赏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一定会有学生发现这些特点的,此时教师适当地小结便可进入下一环节“展开想象,表达练习”。
另外,例句“她悄悄地笑着走来——”值得商榷,“悄悄地”在这个句子里是修饰“笑”而不是“走”,与原文有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读6个字。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导入。
如果你去医院看病,医生会怎样给你治疗?
有这样一所医院,给病人看病既不打针也不吃药,这是一所“音乐医院”。(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
二、略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课后的认读字在课文里注音。3.还有不认识的自己查字典。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一想,老山羊住进音乐医院前后的变化。3.回报交流。
4.住进医院前老山羊的身体情况、态度、表现。5.住进医院后老山羊的身体情况、态度、表现。6.讨论:老山羊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7.体会读:“高兴地说”“赞不绝口” 8.对比读:前后的变化。9.分角色朗读。
四、扩展。
你还知道音乐有哪些用处说一说。
板书设计:
失眠
老山羊 住进音乐医院 赞不绝口
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7个生字。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力:培养学生自学古诗和背诵的能力。
思品: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借助词典或注释理解诗句。
教学难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第1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34分钟 教师活动时间(约)6 分钟 教学要求
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枫桥夜泊》(20)
一、整体感知。
课件播放多媒体展示的诗文、意境图,听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的节奏、韵律、意境。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二、自读解惑。
(一)自读课文,对照文中的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三)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解决的,可暂不作答。)
三、品词析句,想象悟情。找出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月落乌啼江枫霜满天 渔火钟声客船寒山寺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教师选择板书。
如:惊叫的乌鸦满天的寒霜孤零零的客船悠远的钟声等等。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说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
如:江边的渔火:江中亮起渔火,说明夜幕降临,游子的又一个漂泊夜开始了。
月亮落下,满天寒霜:描绘了一幅幽暗、深远寒冷的画面,暗示黑夜漫长。
惊叫的乌鸦、悠远的钟声:更加衬托夜的寂静、凄凉。
江边的枫树、孤独的客船,隐约的古寺:显示出停泊之地偏僻荒凉。引导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秋夜图? 音乐渲染、感知意境。
师描绘:一个深秋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洒下清冷的光辉,江边的几棵枫树,江里两三点渔火,时隐时现。一叶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枫桥边上。一个游子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寒山寺„„ 学生在音乐中诵读。
师提问:读诗时你内心有什么感受?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这一夜景物的变化,游子一一看过,想想这夜他该是如何度过的。
(从天黑到夜半再到下半夜,游子看着江边景物的变化,听到了乌啼钟鸣,彻夜难眠。)这是为什么?(因为“愁”)
师:诗人张继怎么了,劳累了一天为什么不好好睡觉?他看看江枫,看看渔火,愁什么呢?你们猜一猜,他为什么而愁? 生:可能是他离家久了,非常想念家里的亲人;
可能是他外出游玩,碰到不顺心的事了,比如和好朋友闹矛盾了; 可能是他孤零零一个人,很寂寞。
师:那么他是睡不着觉才听见钟声,还是钟声使他愁了?怎么理解“对”字?他面对的是什么?和他做伴的是这个“愁”字。究竟为什么呢?
课件播放补充资料,学生配乐轻声读。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文那么长那么大,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
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一边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摘自张晓风《不朽的睡眠》
待学生自由读之后,指一名读书较好的同学读这段资料。
师:他落榜了,于是凄凉的深秋夜景和痛楚的内心愁绪造就了一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最后写“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想表达什么? 生:孤寂的、寒霜满天的夜晚,除了几声乌啼,静悄悄的,使诗人本来感到孤独的心更孤独了,所以他难以入睡。现在听到远处传来寒山寺的钟声“当——当——”就好像撞击在他的心坎上,他越发孤独苦闷了。
师:是啊,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乘一叶小舟到姑苏城外枫桥边停泊,那悔恨煎熬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渔火,还有寒山寺的钟声,就成了这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请大家一起背诵!生背诵古诗。
师: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那金榜状元是谁已无关紧要,真正被我们记得的是张继以及这首闻名中外的《枫桥夜泊》。现在,让我们暂且告别这位失意的人,离开枫桥。要知道,就在张继寂寞忧愁之时,有一个人早已兴奋地来到庐山脚下——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学习《望庐山瀑布》(20)
一、谈话引入。
师: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庐山,放眼庐山瀑布有何感受呢?
二、学习古诗。
(一)指名读《望庐山瀑布》,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理解“望”字。
(二)自由读诗理解。
(三)指名说诗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诗中哪个字回应“望”字?还从哪里体会出是“望”? 2.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什么?庐山西北部形似香炉的高峰。紫烟:为何生紫烟?
课件出示画面,引导想象当时的意境:青山如黛,远远望去,香炉峰云雾缭绕,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上的团团云雾形成了紫色的云霞。3.遥看瀑布挂前川川:水道、河流。挂:悬挂远远看去,瀑布就像悬挂在山前的河流。
4.飞流直下三千尺三千尺:山高瀑布长。瀑布从高高的山崖上直泻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
5.疑是银河落九天九天:传说中的九重天,山的最高处。使人怀疑眼前的瀑布是银河的水从天的最高处倾泻下来的。
(四)想象情境体会;课件播放庐山瀑布录像资料;指名展读,相机导读,练读。
(五)整体朗读,感悟意境。
李白当时的心情什么样?读出来。假如你就是大诗人李白,当时的情况(正在流放,遇赦返回途中经过庐山遥望庐山瀑布),会是什么心情?诗人眼中的瀑布,正是自己当时心情的写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揭示了李白此时心胸之豁达,该怎么读?
(六)品味语言。
1.全诗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生自由谈。引导学生谈出、读出自己的理解。
如:“挂”字,一个“挂”字,让我们想象到瀑布高直平展的样子,给流动的瀑布以“静”的感觉,引起了读者的遐想:是谁把这么巨大的白绢挂起来的呢?挂在哪呢?
如:“直下”、“三千尺”写出了瀑布飞泻而下,又高又大。如:“银河”使瀑布充满神话色彩,也写出了瀑布之长。“落九天”,诗人想象奇特,夸张地写出了瀑布的形态。
2.师:全诗是在写瀑布,第一句并不是写瀑布,好像没什么用处。你们同意吗?
生生交流后回答:全诗写的是真实的景物,第一句写山,好像与瀑布无关,其实是为写瀑布做铺垫,写山是为了写瀑布。没有山,瀑布就无处可挂了。
三、整体欣赏课件播放庐山瀑布壮观景色。
四、读出感受生自由读,练习背诵。
第2课时
学习《山行》和《江雪》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忧愁的诗人,遥望到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那么,秋天的山林,冬雪中的江面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山行》和《江雪》这两首古诗。先来看第一首《山
行》。
二、初读古诗。
(一)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注意“斜”(xiá)的读音。
(二)指名读,学生评价。
三、质疑解疑。
(一)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二)学生自主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的意思。(师巡视,提示学生可以试着按方位画出简图。)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讨论交流,解决疑难。(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五)借助多媒体,感悟作者用词的精炼。
1.寒山:不是山的名称,深秋时节山中有寒意。一个“寒”字,既写出了季节特点,又写出了作者的感觉。2.坐:因为。
3.红于:比„„更红。于:比。这句话用谁和谁作比较?用霜叶和二月里的鲜花作比较,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4.录像展示:山的高处白云升起隐约有人家和漫山遍野经秋霜打过的火红的枫叶,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和“霜叶红于二月花”。
(六)创设情境,展开想象:如果你就是站在山脚下的诗人,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体会情感。
(一)学生多种形式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配乐,播放课文意境课件。
教师旁白: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由衷地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山林中秋天的景色,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再次多种形式练习读。
五、诵读古诗。
(一)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学生自由背)
(二)出示课件,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和画面前吟诵。(可以配上动作)
(三)学生背诵展示。
导语:就在诗人杜牧被秋天山林美景所陶醉的时候,一位老翁却在铺满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板书《江雪》)。请大家自由学习第二首古诗。
学生自学,然后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四首古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共、同”等10个生字,会写“土、云、大、禾”四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会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是体会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⑴(板书:家)老师这儿有个拼音:jiā,谁来拼一拼?(jia)
看老师写“家”,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谁能来介绍介绍自己的家,你们一家人每天在家里都干些什么啊?你爱自己的家吗?你在家里感觉怎么样?没有家行吗?(点名说)
小朋友说起自己的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家里给我们快乐和幸福,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你有家,我有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共同的家”,我们今天就要来读这首诗。一起读课题(2共同的家)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好象看到了什么?(点名说)
这么美的诗想学吗?请小朋友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初读检查。老师先检查课文中的词语你都会读了吗?(课件出示词语)⑴点名读、齐读。
⑵带有拼音的词语都会念了,接下来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要是我把拼音都擦掉,你们会读吗?(采用各种形式读,如打乱顺序读,开火车读,同桌互检等。)
(3)认读生字。从词过渡到字
师:生字宝宝从词语跳出来,你还会认识它吗? 呦,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4)老师还想给你们再增加更大的难度,有信心挑战吗?这是去掉拼音的课文,谁会读?
三、细读课文
1.下面啊,我们就带着这些词语去大自然逛一逛。(课件出示插图)你在图上都找到了哪些地方?(蓝天、土地、树林、大海、)2.你知道它们都是谁的家吗?(根据具体情况出示动画和诗句)⑴蓝天是白云的家
①师: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谁来读一读?指名请学生读(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真正确)(你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②老师也想表现一下,你们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吗?师范读。
谁来说说我读得怎么样?你们想知道是怎么读的吗?这可是一个秘密,一般我不告诉别人,你们可要听好了!当我读的时候,一边想一边读,读蓝天时,就好象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读白云时,又好象看到了一朵朵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来飘去。(出示图片)蓝天衬着白云,白云依偎着蓝天,蓝天是白云的家。
我现在已经告诉你这个秘诀了,你想读吗?你赶紧试一试,你一定会比我读得好。(指名读。陶醉了!真好听,都带上动作了,白云就像在蓝天悠悠地散步呢!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师: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会是谁的家呢?(乌云、太阳、月亮、星星、小鸟、卫星、飞机„„)
(2)土地是禾苗的家
①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他们钻出土地长成禾苗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种子种子发芽了,禾苗禾苗快快长!“禾苗,禾苗,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禾苗长得最高,你来说说!你的成长离不开提土地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②那土地还是谁的家?(点名说)说的真好!土地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
(3)树林是小鸟的家
①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②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看来,树林是小鸟快乐的家,那快乐的家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③太阳公公下山了,忙碌的小鸟要飞回家了,树林真是小鸟温馨的家啊!谁来读?(指名读、齐读)
④那树林还是谁的家?(点名说)是啊,树林不仅是小鸟的家,还是很多小动物的家,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4)大海是鱼儿的家
①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②大海里除了住了小鱼,还住了谁?(点名说)你们想得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3.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4.自然界里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家(出示图片和句子),让我们也来做一会小诗人吧!(小河)是()的家()是(铅笔)的家()是()的家
(点名说说,表扬开动脑筋的小朋友)5.学习“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禾苗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习“地球”。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⑴其实,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幸福的家,这许许多多的家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大家。(出示地球)小朋友们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星球,谁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啊?(点名说,图上出示地球)
是的,我们生活的星球叫地球。
⑵看!(图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巍峨的高山,有辽阔的草原,有广袤的沙漠,有无边无际的大海,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
看了那么多图片,你觉得我们生活的地球怎么样?(我们生活的地球真美啊,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我们的小朋友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所以说地球就是我们的家。
⑶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播放音乐《》)
小朋友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地球上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你感到幸福吗?快乐吗?
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所以我想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你也想这样说吗?(点名说)
⑷地球不仅是xx的家,xx的家,也不光是老师的家,还是千千万万世界各地人的家。那让我们代表所有生活在地球村的人自豪地说一句: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再听一遍你自豪的声音。(点名读,齐读)
5.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请小朋友加上自己的动作)五.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六、小结
通过学课文,我们知道了,不仅要爱自己的小家,更要爱我们的大家,那就是我们地球。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寻找更多的家。板书: 5 共同的家
蓝天 白云
土地 禾苗 树林 是 小鸟
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2.师:同学们,你们看,还记得这是什么?是啊,咱们的中国就像一只大公鸡挺立在世界的东方。你再仔细瞧瞧,这标着五角星的地方是哪里呢?3.师:是的,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1.初读课文,读通读懂。2、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并组词。
2.读词语:个别读 ——小老师带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
1.再读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2)师: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请5位同学来试读课文,其他同学请思考:作者写了北京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3)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略)
(4)再请5名同学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一边仔细听一边认真想,你对北京总的印象是什么?(5)出示文章1自然段。个别读—齐读,理解“首都”一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指导朗读。师:北京的确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这里曾经有我们的老祖先周口店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北京我们可以看到红墙、黄瓦,京剧、茶馆,还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落。徐老师先带你们到北京的中心――世界闻名的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1)学习第二自然段。看看北京的中心
①师:看着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②师:让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③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图片和第二自然段每句话文字,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个别读——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北京的天安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好吗?(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3)欣赏天安门视频看看北京的马路*师:刚才是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这一次,老师让大家自己去看看北京的马路。请先自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和同桌讨论讨论。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学生汇报(重点理解词语:柏油马路、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朗读: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观看立交桥的视频
(3)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师: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听我来读一读第4段。同学们边听边找出这个自然段中,北京还有哪很美呢? *分句读:个别读——齐读*用“有„„还有„„”“到处„„到处„„”说话。
四、总结升华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和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我们的首都太美了,它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让我带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十二月花》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方字歌》教学设计06-13
北京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春回大地》教学设计06-05
北京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2-26
一年级语文上册 日月水火 2教案 北京版09-17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07-10
北京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0-08
北京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试卷10-29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