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篇1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的歌曲,这次拿到上学期来上,学生学起来本来就有些吃力,我在设计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在听歌的部分只设计听了三遍,对于学生来说,还没有对歌曲熟悉就开始教节奏开始学唱,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为对歌曲不熟悉,直接学唱,学生出错的地方较多,老师反复纠正,耽误时间,学生学起来也费劲很多。如果能在听的部分,多听几遍,我想这个课堂就会容易很多。

二、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

这次的授课对象是一小的孩子,之前没有过合作的经历,学生对于老师的课堂习惯不了解,对于老师的语言也不熟悉,在熟悉学生,和学生做游戏的时候,我发现我说的话,学生不理解,不知道我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于是在课堂上我注意把我要表达的事情尽量说的清楚明白,学生在上课时才没有出现不明白老师表达的意思的情况。平时对着自己学校的学生上课,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换了陌生的环境,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语言和活动。这样才能有最好的课堂效果。

三、教语教态

听了李琳老师的课,我最大的感触是,她特别的亲切,听她上课是一种享受,李琳老师的语言很动听而且很有感情,每一句话都像在朗诵在讲故事一样,学生的兴趣就非常的高,让我也忍不住沉浸在她的言语和表情中。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篇2

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形成的载体, 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 又是人类社会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工具。

旅游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学与多学科交叉的一个专项设计学科, 旅游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设计学、市场学、消费行为学、生态学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整个旅游景区的主题出发, 根据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与审美需求进行景观设计立意和构思、有序安排景观要素及合理设计景观格局, 通过旅游功能分区和分地段景观设计等手段, 对景观加以控制、维护和管理, 最终实现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观设计要满足安全性、主题性、体验性、生态性、舒适性、地域性的要求。

2 民族文化和民族旅游

民族旅游, 就是人们以观赏、领略、感悟、探索民族文化、民族社区甚至民族共同体为目的的旅行和暂时逗留中所进行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的总和。民族旅游可以理解为借助一定的民族事象而开展的各项旅游活动。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事象和民族内容为旅游载体, 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 让游客参与其中, 给游客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基础吸引物, 同时也是民族旅游景观要展现的主题。

民族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由民族共同体一致认同, 经历世世代代的传承得以存留, 是至今仍为本民族共同遵守的范式、价值体系和社会认知标准, 体现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古今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民族文化是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 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有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精神文化有语言、文学、宗教、科学、风俗、艺术、哲学、节日和传统等等。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该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不但要加以整理和总结, 而且要加以继承和发扬。

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民族旅游的开发, 使部分濒临消亡或已经消亡的民族文化得以复兴, 强化了当地民族的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感, 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本地民族自觉传播、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又由于民族文化产生了经济效益, 促使本地民族积极保护与创新本民族文化。

如何在旅游景观设计中合理有效的挖掘、提取、运用民族文化元素, 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 通过民族文化的展现提升旅游的品质, 并服务于旅游活动, 是民族旅游景观设计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3 库图尔其广场景观

1) 鄂伦春族民族概况。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 鄂伦春族人口共8 196人, 人口数目位于中国56个民族中第51位,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建国前, 整个鄂伦春族仍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中过着游猎生活, 以打猎为主, 捕鱼、采集作补充;居住在用桦树皮或狍皮围裹的圆锥形木杆屋“斜仁柱”里, 以“乌力楞”血缘家庭组成“穆昆”氏族;穿戴狍皮衣, 使用桦树皮制成的餐具和器皿。鄂伦春民族的狩猎生产方式, 是我国北方许多消失的狩猎民族的典型代表, 是狩猎文明的活化石。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 创造狩猎文化、桦树皮文化、兽皮文化、萨满信仰等极其丰富的森林狩猎文明, 形成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鄂伦春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后, 鄂伦春族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1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成立鄂伦春自治旗。1953年~1958年走出山林, 下山定居。定居改变了鄂伦春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1996年, 鄂伦春自治旗实施禁猎, 正式结束了鄂伦春族长期以来的狩猎生活。

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 导致了传统文化的衰退和消失。

2) 项目建设背景和定位。

为提升传统节日“篝火节”的品位, 打造精品民族旅游产品, 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进一步振奋鄂伦春民族精神, 提升鄂伦春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 也为纪念鄂伦春自治旗成立55周年, 纪念鄂伦春民族与东北抗联并肩作战的光辉业绩, 让独具特色的鄂伦春民族文化世代相传, 实现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 促进社会进步。2006年, 经自治旗政府研究决定建设一个集传承鄂伦春民族历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节日庆祝、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篝火节场地。

3) 项目分析。

“库图尔其”鄂伦春语为“有福气的地方、吉祥宝地”之意。

该广场始建于2006年7月, 位于鄂伦春自治旗政府所在地阿里河镇西北角, 它北距大祥瑞寺2 km, 西距嘎仙洞5 km, 南距团结抗战纪念碑、民俗村各0.5 km和1 km。与民俗村、噶仙湖共同构成阿里河旅游景点链中的核心环节。

广场整体为一大一小两个相交的圆形, 占地面积4万m2。整体地面配以青灰色大理石, 饰以棕红色云卷纹、火焰纹以及植物组合图案, 从空中鸟瞰, 恰似鄂伦春民族工艺中桦皮篓的盒盖, 精巧别致。夜幕降临, 华灯初上之时, 整个篝火节永久性场地犹如七彩祥云托起熊熊升腾的篝火。

广场建有5座鄂伦春民族“仙人柱”式浮雕墙及9个雕有蛇神、风神、鹰神等图案的汉白玉图腾柱。整个场地创意的构思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和桦皮文化、狩猎文化, 是鄂伦春民族标志性景观工程。

南四北五威严耸立的九根汉白玉石柱上用青铜铸件镶嵌着鄂伦春民族信仰崇拜的图腾。向西望去, 沿九级台阶拾阶而上, 是5座象征鄂伦春古老民居的仙人柱浮雕墙, 墙的正反两面也都雕刻着他们信奉的神偶, 展现着鄂伦春民族昨天的历史, 今天的奋斗和对未来的憧憬。

广场中心放置了一个带有民族装饰图案的篝火盆。篝火节时, 在中心会场的中央将燃放一堆最大的篝火, 供领导来宾和德高望重的族人起舞欢歌。在台阶的外侧, 依次燃放八堆篝火, 供游人歌舞娱乐。

“仙人柱”浮雕墙两侧放置的是鄂伦春民族中古老的传说阿尼冉神像群。塑像两侧各有一盏不熄的神灯。

这座篝火节永久性场地与纪念碑场地, 是按天圆地方的思路设计;这九根图腾玉柱与五面浮雕墙与宗教文化的九五之尊说法相合;那九层台阶与佛教九层天的意境相通。尤其九根玉柱上既像古代武士的头盔, 又颇似游牧民族毡房的柱冠, 说明这里曾是中华民族历史“幽静的后院”, 又是北方民族秣兵厉马逐鹿中原的发祥地。

4 民族文化在旅游景观设计中的选择与应用

1) 结合传统生态理念进行合理选址。鄂伦春族离不开大山, 离不开森林, 离不开河流, 鄂伦春族特有的文化离不开独特的环境背景。因此, 项目依山傍水, 就势而建, 既表现了鄂伦春民族传统的生态理念, 也符合旅游景观的生态性原则。

2) 传统信仰文化的应用。以敬畏为核心观念的生态意识是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万物有灵”是鄂伦春族萨满教的核心, 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精灵崇拜。广场上的图腾柱展现了鄂伦春族的图腾崇拜、“仙人柱”浮雕墙展现了自然崇拜、浮雕墙两侧的祖先崇拜都在景观设计中得以体现。在景观设计中突出其文化的独特特征对于民族文化主题的展现极其重要。

3) 桦树皮文化的应用。广场铺装和整体构图采用了鄂伦春独具特色的桦树皮文化元素, 有效的将传统桦树皮器具的形制和图案应用于现代景观广场铺装设计, 既满足了广场的使用要求, 又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4) 民族历史变迁的应用。对于民族的发展、变迁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采用了浮雕壁画的形式予以表现, 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已经远离和消失的生活情景。

5) 传统图案的应用。图腾柱上分别为蛇神、鹰、鸟神、雷神、日月神、熊、鹿神、狐、虎神图腾图案。“仙人柱”浮雕墙分别是山神、天神、火神、祖先神、饲马神传统图案。图腾柱的柱头、底座;浮雕墙的底边;广场的铺砖图案分别都是传统云卷纹、水波纹、几何纹、花草纹等的应用。传统图案与现代景观的完美结合, 使得景观服务于现代生活的同时, 恰当的展示了民族的文化与历史。

6) 传统建筑的应用。

对于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仙人柱”采用了归纳, 变形的处理手法, 并与浮雕进行了结合, 在广场设计中既满足了篝火节环境的塑造又对经典的民族物质文化元素加以了有效的表现。

5 结语

鄂伦春冰川的奇迹 篇3

这一发现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立即引起了地质学界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有力佐证

在漫长的地质史上,地球上曾经历3次温度持续下降的时期,地理学家将之称为“冰期”。第一次是震旦纪大冰期,距今约6亿年;第二次是古生代后期的石炭——二叠纪大冰期,距今约2~3亿年;第三次是新生代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200万~300万年。三大冰期气候的时间周期尺度是千万年至几亿年左右。

第四纪冰期来临的时候,人类在地球舞台上已初露头角。那时地球的年平均温度比现在低10℃~15℃以上,全球有1/3以上的大陆被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5200万平方千米,冰厚1000米左右,海平面下降200米以下。在第四纪冰期内,依冰川覆盖面积的变化,又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这段时间世界各地的冰川进退次数不相一致。对冰川的分布状况,学术界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看法。

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青先生对天山南麓第四纪冰川沉积物进行了研究并发表论文。在文中他阐述了冰期存在的证据,并分别以不同的冰碛石为代表,划分了三个冰期。黄汲青的研究与发现,证明在我国西部存在着冰期,此论得到了整个地质学界的一致认可。

那么在我国东部,存不存在第四纪冰期呢?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根据山西大同、河北太行山东麓以及扬子江流域、安徽黄山、江西庐山等地发现的冰川遗迹,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期的学说,对我国东部是否存在冰期的问题作出了肯定性的回答。然而,这一学说并没有在地质学界达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海拔低于3000米),第四纪时气温、雪线及冰川和景区面积比率(AAR)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遂使第四纪我国东部到底有没有冰川的问题成了悬案。

鄂伦春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为争论了半个世纪的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含大兴安岭地区)有无第四纪冰川的问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李四光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创立的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正确性。

世界冰川遗迹中的奇迹

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建国后成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是大兴安岭猎神鄂伦春人骑马狩猎的地方,位于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面积59880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97.2%。旗内还有大面积的涵冰湿地和200多条河流,是嫩江河水的发源地。由于地处我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林区,这里发现的冰川遗迹就成为我国纬度最高、地处最北的冰川遗迹;由于这里既有广袤的高山丘陵又有众多河湖湿地,这里发现的冰川遗迹也就成为我国地势地貌最为复杂的冰川遗迹。地质专家们高兴地指出:鄂伦春旗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资源丰富,规模巨大,个案经典”,是“冰川遗迹中的奇迹”。和我国其他冰川遗迹相比,它具有5个之最。

1最大的冰川花岗岩基石洞——嘎仙洞

嘎仙洞早已出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是伟大的古代民族鲜卑族的发祥地。鲜卑族从这样仙境般的大山里走出来,建立起了一统北方的“北魏王朝”,尤其是被誉为“天下绝后”的冯太后和孝文帝拓跋宏实施的“穿汉服,随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以及“均田法”、“禁同姓相婚法”、“俸禄制”等的改革,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大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强盛。

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5千米处的山崖之上。山崖长约千米,高近百米。洞口座北朝南,宽约27米,高约20米,洞深90余米。

如今,壮观的嘎仙洞被专家认定为冰川冲蚀而形成,是国内最大的冰川花岗岩基岩洞。它的洞口侧壁有数条长长的冰悬槽,洞山顶有大量冰川漂砾和大面积的冰川侵蚀的花岗岩峰窝。这些冰川遗迹更增添了嘎仙洞的神秘色彩,显示出自然物质文化与人类非物质文化的完美结合。

2规模最大的冰石河

“冰石河”是指由古冰川作用形成的大量巨大冰川的漂砾,经后期极度严寒气候条件下(即冰缘气候)的反复冰结——融化——再冰结——再融化……使巨大的冰川漂砾不断向河谷、沟谷方向运移并呈线状分布的地貌特征。外行人的通俗的说法,就是一条全是大石头的河。此前,我国发现的最大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石河是浙江新昌万马渡冰石河。在万马渡,数以万计的鹅卵石成群结队浩浩荡荡,从山岗自上而下蜿蜒数千米。

鄂伦春冰石河位于大兴安岭主峰海拔1083米的伊勒呼黑山,距阿里河镇105千米,石质为火山岩,面积达万余平方米。它由河谷中运移和堆积呈线状分布的冰川漂砾和冰融岩屑组成。与其他河不同的是,它的河谷高于两侧河岸,其气势更加磅礴,慑入心魄,凄美壮观,堪称世界奇观,天下一绝。它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全球变暖和人类起源等问题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3纬度最高的冰蚀昆仑石

昆仑石是产于青海省海西戈壁昆仑山麓的一种奇石,历经亿万年的风雨冲刷,造型粗犷皱疲,石质坚硬,间有玛瑙、水晶和玉,很受收藏爱好者青睐。鄂伦春昆仑石与此不同,它是古冰川对基岩进行强烈的侵蚀、创蚀、磨蚀作用下产生的,位于鄂伦春旗阿里河镇南15千米处一个被当地百姓称之为昆仑山的山上。经GPS测量,海拔687.3米,长约150米,宽约5~10米,南侧高52.7米,陡峭大约与地面呈80。角;北侧高62.7米,山体垂直。石质为花岗岩。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球体立于山巅,耐人寻味。

更为奇特的是,在这块巨石顶上还分布着200个左右的冰臼。小的直径5厘米,大的近2米,多里圆形、近圆形,少量呈不规则形。它是古冰川融冰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似滴水穿石般强烈冲蚀下覆基岩产生的。为什么称之为冰臼?因为其形态酷似我国舂米的石臼,口小、肚大、底平。科学家曾用高压水冲击石头,始终形不成平底的状况。这种试验证明,只有冰块的冲击,才能造成“臼坑”的效果。

4最为奇特的冰蚀柱

鄂伦春旗境内大小河谷谷底宽而平坦,两侧山体较陡,在剖面上里u形特征。u形谷是大冰川沿河谷流动对下覆基岩的不断侵蚀作用的结果,如诺敏河谷、神指峡等。诺敏河中有一块被当地人称之为“烟囱石”的巨石,高约15米,宽5米,长10米,上部是冰蚀下部为水蚀。在湍急的河面上突然耸立一个这样高高的石柱,怎不令人眼前一亮。科学家将其称为我国最奇特的冰蚀柱。

5规模最大的冰蚀湿地

巨大的冰盖还给鄂伦春旗造成了大面积的冰蚀丘陵、冰川湖和冰蚀湿地。冰蚀丘陵是大冰覆盖下山体受到冰川的铲刮、磨蚀作用的结果。其特征是山顶面平缓、圆滑、两侧稍陡。大兴安岭莽莽的原始森林就生长在具有这种特征的丘陵之上。在丘陵之间及之外,大多属于湿地。鄂伦春冰川湖是古冰川对下履基岩进行强烈掘蚀下形成的,冰川退缩后积水成湖。该旗达尔滨湖等大小湖泊均属冰川湖,后来大多已演化成湿地。鄂伦春河谷中一些较大的湿地和较多的小湖分布的地区属冰蚀湿地,它是由古冰川挖蚀作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这里的冰蚀湿地是当今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块天然湿地。他们建议充分利用鄂伦春民族文化优势和自然优势,尽快建立起以湿地为主题的“湿地地质公园”,以保护好这里的森林植被和冰蚀湿地。

为了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已经正式向国家申报“鄂伦春国家湿地地质公园”。对于这个地质公园,我们不妨翘首以待。

勇敢的鄂伦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鄂伦春族的风俗文化;

3、创编舞蹈动作,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教学重点:能够用整齐、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一片大森林”乐句音程跨度较大,要注意呼吸提前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 教材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族民歌,歌曲为五声宫调式,有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结构工整。歌曲旋律虽多为级进,却富有朝气与一往无前的精神,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听到了马蹄声。歌曲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歌词简练、通俗易懂,充满了无比自豪的情感,表现了鄂伦春人民不惧严寒,守护山林的形象。

第一乐句表现了大兴安岭的辽阔和人们对森林的赞美之情;第二乐句表现了对勇敢的鄂伦春人的赞美;第三乐句旋律柔和亲切,第四乐句连续八分音符的使用,使人联想到猎人骑着马在山林间驰骋的情景。教学过程:

一、问好

1、“上课了”

2、音阶手势(每课一练)

二、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大家都认识而且都喜欢的朋友,你们看他是谁?(播放课件——阿狸)他来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旅行,大家愿意去吗?(生答)

2、火车来啦!让我们出发。在行进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课件——闯关)关卡一:节奏

关卡二:旋律(模唱)

关卡三:重点乐句(第三乐句)同学们真棒,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鄂伦春族聚居区。让我们通过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民歌来了解居住在大山中的鄂伦春。

三、寓教于乐

1、多次聆听 学习新歌 1)、初听——情绪

师:在我们欣赏歌曲时,你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和大家交流一下。生:欢快、自豪地

师: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吧!2)、复听——分析歌曲

师:这首民歌是几几拍子的? 生:2/4 师:和着欢快的音乐,试一试为歌曲进行伴奏。可是小阿狸又有一个问题了,这首民歌有几个乐句?(4个乐句)

师:歌曲的每一个乐句都歌唱了什么,你知道吗?(生答)3)、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说的对吗?用你灵敏的耳朵来聆听。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来试一试。

2、演唱歌曲 体会音乐 1)、民族简介

鄂伦春族——山岭上的人们(播放图片,教师介绍鄂伦春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共有56个民族,他们就像五彩缤纷的花朵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除汉族外的55个民族被统称为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大小兴安岭,特别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鄂伦春自治旗。也可以说是美丽、富饶的兴安岭林海孕育了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他们世世代代以生活在那里,以游猎为生,一匹骏马、一杆枪、一只猎狗、一位鄂伦春族人往往就是他们守护山林的真实写照。

在每次游猎之前会祭拜神灵,以保佑他们捕获猎物。归来后,人们用猎物的皮毛制成长袍,因为这样的衣服、靴子、手套、帽子是很耐用的。黄昏来临,人们会在仙人柱的中央架起篝火,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庆祝狩猎的胜利。他们还担负着守卫森林、保卫家园的重任。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深山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山岭上的人们”。

2)、跟琴模唱 3)、分句学唱 4)、完整演唱

四、创造表现

1、创编舞蹈动作(按照每一乐句的内容创编)

2、其他民族(蒙古族——马背上的民族)

五、结课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篇5

一、组织教学:

生:老师好!

师:西阿亚!西阿亚!书阿亚!听懂了吗?呵呵,老师说的是鄂伦春语,鄂伦春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西阿亚!是你好的意思!你来试试?(两名学生试说)书阿亚(边说、边手势),是什么意思?猜猜……你们好!聪明。

二、学习“xi na ye”

师:再学一个?鄂伦春小朋友高兴时,用“xi na ye”表达快乐的心情!大家现在开不开心?来,用“xi na ye”表达你的心情。(分组学说,强调亲切的声音、表情;评价:从你的脸上我看到了你很快乐。)

三、声音训练:(力度变化)

师:请大家分享老师快乐的心情。5 5 5 5 ︱ 5 — ︱ Xi na Xi na ye 师:孩子们,老师想邀请大家做我快乐的回声,准备好了吗?(531三个音,强调声音变化。)

5 5 5 ︱ 5 — ︱ Xi na Xi na ye 评价:富有变化的声音真好听。

师:增加一下难度,你来接唱最长的那个音,做好准备了吗?(5 3 2 1四个音分别接唱)

(师)5 5 5 5 ︱(生)5 — ︱

四、新授歌曲:

(一)聆听歌曲:

1、第一遍聆听歌曲:

师:送给大家一首少数民族歌曲,看谁能听出是哪个名族的?(播放音乐)师:哪个民族的? 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

2、第二遍聆听歌曲:师范唱歌曲 师:(评价:耳朵真灵。)除了“xi na ye” 其它的歌词你听懂了吗?没听懂,因为是用鄂伦春语演唱的。虽然歌词没听懂,但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心情呢?请大家带上喜悦的心情,听老师用汉语为大家演唱一遍,在认真聆听歌词的同时,用你富有弹性的手势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

师:这一次听懂了吧?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还是稍慢?)

生:

师:歌曲中唱到的,鄂伦春族的人们住在哪儿呀?

生: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播放PPT)

3、第三次聆听歌曲:(课件:大兴安岭美丽风光,背景音乐速度较慢版的《勇敢的鄂伦春》)

(二)学唱歌曲:

1、用“LU”慢速模唱。

师:美吗?让我们一起用美美的声音,随着音乐用“LU”来歌唱美丽的大兴安岭。(强调:学会控制声音,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仿佛从高高的兴安岭上传来的歌声。)

2、分组学唱。(或者边唱边互动双手:大兴安岭高不高?大不大?让我们挥动双臂边用“LU”模唱。)

(1)一组用“LU”模唱,一组挥动双手,模仿大兴安岭,感受音乐连贯、慢速的特点。

3、用轻巧、弹跳声音学唱歌曲。

师:孩子们,你们美妙的歌声仿佛把老师真的带到了美丽的大兴安岭,我们一起在音乐中感受一下鄂伦春人快乐的生活吧?仔细聆听歌曲,听一听,鄂伦春人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播放较快版《勇敢的鄂伦春》)

师:谁听出来了? 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

师:对,在音乐中有非常轻巧的马蹄声。你听出音乐中马蹄声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

师:对了,双响筒。来,伸出你灵巧的右手,我们一起来模仿演奏双响筒,模拟马蹄声,比比看,谁的动作最有弹性。(老师先带领模仿演奏、并对学生进行纠正,看情况,即兴按节奏读歌词或者演唱;或者即兴分组接龙有节奏的读歌词。)(评价:你的演奏像弹跳的小皮球;你的演奏,仿佛小马在快乐的跳舞……)

师:孩子们,我们随音乐奏起来。(播放歌曲)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情不自禁的唱起来了,会唱了吗?能像双响筒一样,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老师给大家伴奏,我们先轻声演唱一遍。(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给予纠正。)

师:这一次放开声音,用你最自然、最好听的声音完整演唱。(师鼓掌,用 “xi na ye”评价。)

(三)巩固歌曲: 师:想不想听听老师用鄂伦春语演唱这首歌儿?我邀请鄂伦春族的小朋友和我一起演唱,大家仔细听,听听我们是怎么合作的?(PPT:播放带有“xi na ye”的伴奏音乐,第一段用鄂伦春语演唱,第二段用汉语演唱。)

师:老师唱的怎么样?谁来评价评价? 生:

师:听到鄂伦春小朋友的歌声了吗?他们唱的什么? 生:

师:都在哪些地方加上“xi na ye”?(呈现谱面)生:

师:我们再合作一次?相信,我们的合作会更默契、更快乐。(给自己掌声)

(四)拓展与创新(音画时尚:欣赏合唱版)

孩子们,让我们带上快乐的心情,伴随鄂伦春族小朋友美妙的歌声,去看一看他们生活的地方。(PPT:播放带MV)

师:美丽的大兴安岭,迎来了一群汉族小朋友,汉族小朋友用他们美妙的歌声歌唱美丽的大兴安岭。(PPT:大兴安岭景色,背景音乐时慢速伴奏,老师引导学生用轻声、较慢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听,鄂伦春族的小朋友用他们快乐的歌声欢迎大家的到来。(欣赏合唱版音乐)

师:孩子们,我们也参与到他们的演唱中去,好吗?看谁的精力最集中、反应最快,能看懂老师的手势。(鄂伦春语演唱时,学生演唱“xi na ye”,汉语时,学生演唱)

师:(慢的音乐)孩子们,我们要同鄂伦春族的小朋友依依惜别了,我们美妙的歌声再一次回荡在大兴安岭上,并且大兴安岭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五)结束课程:

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民族风情 篇6

新生鄂伦春民族乡距黑河市区89公里,鄂伦春民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长期以来,该民族以原始游猎的生产方式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中,他们吃兽肉、穿兽皮,过着男人以弓箭 狩猎,女人采集的原始生活,

资料

鄂伦春民歌中歌词的研究 篇7

一、鄂伦春民歌歌词表现手法

鄂伦春族民歌唱词经常运用比兴、夸张、隐喻等各种表现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是复杂的情感能够通过唱词得以体现。这样的表现手法往往是通过排比式来表现比兴, 从而表达歌曲的主题与思想。

如歌曲《最得意》中所唱:

细鳞鱼游在深水中, 他的心里最得意。骏庞跑在森林中, 他的心里最得意。百花开在草原上, 她的心里最得意。姑娘弹起了口弦琴, 她的心里最得意。小伙子见到心上人, 他的心里最得意。

另外, 鄂伦春族民歌还经常运用独特的比拟手法, 由于讲究押“头韵”的原则, 所以它对称的下句总是寻找头韵的对偶形象, 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在几个鄂伦春族主要聚居地都广为流传的《西几米》就是这样一首作品。

西几米

1. 小米子圆又圆, 我不是来吃小米饭, 我是来探一探你 的小心眼。

2. 高粱米红又红, 我不是来吃红米饭, 我是来探一探, 你的心胸宽不宽。

鄂伦春族民歌的歌词中经常大量运用衬词。传统音乐中的衬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无实际意义的叹词、虚词, 如“哪呀伊斯哪耶”、“呢呀哪耶”、“哪呀哪伊耶、“哪伊耶”等。衬词可以出现在歌曲的任何地方, 主要起供托气氛、加强曲式完整、连接各乐曲部分等作用。它虽然没有实际意义, 但它可以起到完善音乐主体的作用, 还可以增强节奏感, 突出了鄂伦春族民歌的特色。另一种是有含义的衬词, 如“达混达年达呢回哑”、“库雅若库雅若”“加威加呼威”等。这些衬词与上面所说的衬词不同, 大多是由音译而来的。

二、春族民歌在歌词的写法上保留着很多古老的 传统

首尾韵。鄂伦春族民歌歌词的独特之处, 是不像汉族或许多兄弟民族民歌那样只在句尾押韵, 而是采用首尾押韵, 即除了在每句的结尾押“脚韵”外, 同一段中每一行的第一个词还有以相同的声母 (或韵母) 开始的“头韵”。此外, 在每句的结尾还常用“那依斯那依斯”或“那呀那耶”、“那耶那耶”等衬词来加强谐韵功用。

比喻。鄂伦春族民歌一般都不直抒胸臆, 而是借用景物的比喻来引发和深化要表达的事物和情理。如《飞龙鸟为啥这样美》:“飞龙鸟为啥这样美丽?因为它穿着五彩衣。小树为啥这样绿?因为刚刚下过春雨。鄂伦春人为啥这样喜? 因为有伟大领袖毛主席。”无疑, 这种写法和《诗经》的“比兴”有着渊源关系。

章节复沓。鄂伦春族民歌在用多段歌词重复表现同一内容时, 常在各段歌词大体相同的基础上, 只更换了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词, 以增强表达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三、鄂伦春民歌歌词具有丰富的语言艺术特色

如鄂伦春摩苏昆能够世代传承下来, 并且不断涌现出具有各历史时期不同内容的曲目, 正是由于这种艺术形式具有散文、韵文文学的语言艺术特色。

鄂伦春语言和它的同语族的语言有共同的起源 , 但是在发展进程中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语言词汇较少, 许多词句为一词多义。因此词所表达的具体意义只能在故事设定的情节中,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若是将唱段中的词语直接翻译成汉语, 这样看起来词与词之间缺少逻辑性和连贯性。然而这些看起来缺少连贯性的词语。

摩苏昆中的“说”虽然同日常口语无大区别, 但这种语言较日常语言和谐、匀称, 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段, 有时还有韵律和节奏。艺人们在讲述故事内容的时候, 经常采用歌唱意味的叙述方式, 也就是“唱着说”, 这在英雄故事中更为常见。这种“唱着说”有时节奏明快 , 有时节奏凝重沉缓, 有时节奏自由, 有时一个很长的句子要很连贯地、一口气地说完。总之 , 艺人们善于巧妙地运用多种节奏形式来适应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表达的需要。艺人们常常在散文叙述的时候, 也使用韵律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因此“说”的部分也出现押头韵、腰韵和尾韵的现象。

参考文献

[1]王锐.鄂伦春民俗与音乐的传承流变[J].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鄂伦春一“山岭上的人” 篇8

生活在北半球高寒地区的游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桦皮文化。从欧洲北部到亚洲的东北部,直到北美洲地区,凡是生活在北纬50度附近的人们,都擅于用桦树皮来制作生活、生产用具。而在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中,生长着大片的桦树。这种树木挺拔俊秀,树皮柔韧易塑,为生活在这里的鄂伦春等北方民族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他们用桦树皮制作各种生产生活的工具和工艺品,并沿袭、发展成为一种传统,这就是当地独特的“桦皮文化”。

如今,鄂伦春人仍然固守着“桦皮文化”的传统,继续剥采桦树皮,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其中包括:碗、盆、火柴盒、水桶、针线盒、筷子盒、桦树皮篓、桦树皮船及“撮罗子”(一种圆锥形房屋)等。

每年农历的五、六月,白桦树的树干水分充足,树皮也比较容易剥取。鄂伦春人一般就是在这个时候剥取桦树皮的。他们剥桦树皮的技术非常高,剥下来的树皮仍然保持完整,而且不会伤害到树干,这样就不会影响树木的继续生长。将桦树皮去掉硬皮后,用刀削得平平整整,再用火烤或经过蒸煮,桦皮就会变得较为柔韧,可以裁剪成人们所需要的形状,再用野兽的鬃毛或筋膜作线,缝成需要的生活用品。为了防止桦皮裂口或漏水,有的桦皮制品需要进一步做“裹边”加工,就是用松油封住有缝隙的地方。

桦皮为屋

桦皮是鄂伦春人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无论是住人的“仙人柱”,还是贮存衣物、肉干、粮食及野菜、野果等物品的“奥伦”(即搭在高处的仓房),以及临时在野外搭建的小棚子,都以桦树皮为主要原料。

梳妆盒

鄂伦春人所制的桦树皮器皿(mǐn)非常精巧,其形状大小各异,装饰风格独特,在器具外壳上主要绘有几何纹、动物纹、花草纹三种纹饰。在这些桦树皮器皿中,做得最精巧的莫过于“阿达马勒”盒。这是姑娘们出嫁时用的梳妆盒,盒上多刻有“南绰罗花”(相思花),反映了鄂伦春人对婚姻幸福的祝愿,祝福青年人爱情忠贞,夫妻白头到老。

桦皮船

桦皮船,鄂语称“木若沁(qìn)”,是鄂伦春族用来狩猎、捕鱼以及渡河、驮载的工具。桦皮船的形状很特殊,船体中部较宽,船头、船尾尖细并微微上翘,好像一只剖开的梭子。桦皮船具有体轻、速度快的特点,一般一个人即能搬运,可搭载2~3人。

随着历史的变迁,白桦树作为具有生命灵性的偶像,早已在鄂伦春人的物质及精神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桦皮文化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传承着一个民族的脉搏,讲述着一个民族和一片森林的沧海桑田……

猎枪

鄂伦春人主要生活在大小兴安岭,那里到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生长着落叶松、红松、桦树、柞(zuò)树、杨树等耐寒树种,以及木耳、蘑菇、榛子等土特产。林中还栖息着虎、熊、鹿、狍(páo)子、野猪、貂(diāo)、狐狸、野鸡等各种珍禽异兽。他们世世代代就凭借着一杆猎枪,游猎在这茫茫的山林之中。曾听说鄂伦春族可以家家都拥有枪支,还不是猎枪,而是真正的现代化武器——半自动步枪。但为了拯救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环境,从1996年开始,大兴安岭地区开始实行“禁猎”。鄂伦春人怀着对大森林的无限眷(juàn)恋,告别了传统的狩猎生活,从此放下猎枪,开始从事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大兴安岭的生态平衡,做出了贡献和牺牲。

快马

“骑快马的,感觉不到路远;朋友多的,感觉不到困难。”这是鄂伦春族一句有名的谚语。经常听人说,蒙古族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而鄂伦春族也完全可以配得上这个称号。无论男女,都精骑善射,一匹马,一杆枪,驰骋(chěng)在广阔的兴安岭上,这就是勇敢的鄂伦春人。即便是那些身材矮小、看起来貌不惊人的鄂伦春男人,当他一跨上马背时,那威风立刻就显现出来了。过去在鄂伦春的狩猎季节,经常可以看到一支支马队从山坡上飞奔而下,马蹄“哒哒”地在山石上踏过,火星飞溅。有人甚至见过一位老太太弯腰把她的孙女抱上马,二人骑马在山林里飞驰,也是如履平地,显现出鄂伦春族在山林中奔驰纵横的英姿。

崇拜熊

在大兴安岭的各种猛兽中,熊是鄂伦春人最崇拜的动物。这不光是因为熊力大无穷,而且由于熊能够像人一样,用两条后腿站起来走路,所以鄂伦春人认为熊与人有某种亲缘关系,甚至将熊看作人的祖先。在传说中,一个鄂伦春妇女在山中迷了路,不得不一直在深山密林中漂泊,最后就变成了熊。因此熊成为鄂伦春人主要的崇拜对象。平时不能随意直呼其名,而要像称呼长辈那样称其“阿玛哈”(舅父)、“雅亚”(祖父)、“俄特日肯”(老爷子)。打猎时如果打到熊,就要集合起全部落的人,一起怀着尊敬的心情,将熊肉平分吃掉。之后,再将熊头和骨头放在树上,像人一样举行风葬。这也是这个“山岭上的民族”最独特的文化风俗之一。

《勇敢的花》教学设计 篇9

一、生活入手,初步了解

1.依次出示一元、一角、五角的硬币,猜测背面的花卉图案。(有意思的是学生对此并不十分清楚,也许是由于熟视无睹的缘故吧!)(一生脱口而出“梅兰竹菊”)

2.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花卉作为图案?(这个问题着意于引发学生对花卉题材中蕴涵的人文内涵的关注,可是学生无一回答,说明问题太过抽象,教师没有作好铺垫工作。)师:也许学完这个内容同学们会有所了解。(对于现阶段无法解决的教学问题进行推后,这是一种实践智慧。)

3.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此类图案?(生:地毯、衣服、图画、花园……)

4.师将硬币拼成梅花形状。(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梅花欢喜漫天雪》)

5.出示课题

(选择 “硬币图案”作为导入,拉近了生活与人文的关系,并使学生形成一种透过表面挖掘内在的意识,但是,在“度”的把握中还欠火候。)

二、感知了解,提取信息

1.给予体验方法。师:在万物凋零的冬天,雪花漫天飞舞,可是,梅花却静悄悄地开了,下面我们一起来踏雪寻梅。你会怎样欣赏梅花?(生:我会闻梅花的香味,我会和梅花照相,我会画梅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体验方式来感知梅花,但是还不具备审美的意识。)

2.梅花是什么形状的?(生:圆形,有五个瓣,花蕊是黄色的。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梅花是什么颜色的?(生:红、黄、白、绿。师:老师很佩服你的记忆能力。)

3.你能用一句比喻句来说说你对梅花的感受吗?(生:梅花像几条顽皮的小鱼聚拢在一起。师:梅花在你的.眼中是那样的生动,你的比喻真棒!生:梅花像雪花一样冰清玉洁。师:老师感觉到你和梅花已经融为一体了。)

(造型知识的提取为下面的作画提供了经验,方法的提示使学生进行自主体验产生了可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感受”着意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对客体产生个性化的体验,进入一种“吾看花时,吾与汝皆在心中明了起来”的物我相忘的意境。这几个方面构成了知识的“第一结构”。)

三、多元人文体验,升华情感

1.师: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红梅赞》,用舞蹈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梅花的感受。

(师生共同表演梅花挺立、开放、傲雪的姿态。)

小结:从同学们的表演中,老师感到梅花是有生命、有感情的。

2、出示王安石诗《梅花》,了解梅花的性格。

有感情的朗读,你体会到了梅花具有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梅花具有一种勇敢的精神?从“凌寒独自开”一句中可以了解到。生:梅花具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从“惟有暗香来”一句中可以领会到。生:梅花具有一种艰苦朴素的精神,我是从“墙角数枝梅”这一句中想到的。

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中,我感到梅花是有性格、有品性的。

3、欣赏古曲《梅花三弄》,体会人文内涵。

师:听,远处传来了悠扬的琴声,说说你感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我感到梅花正在静悄悄地开放。生:我感到梅花传来阵阵香味。(师:你闻到了音乐的味道,多么美妙的感受啊!)生:我体会到了梅花具有一种坚定的个性。(师:你听到音乐里面去了,很不简单。)

小结:原来梅花是有深厚的文化和传统的。

(这个环节从舞蹈、诗歌、音乐三个方面体验了梅文化,一方面丰富了梅花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自己的感受,从情感生命——精神品格——文化传统,层层递进,螺旋性上升,建立了一个高于原有基础的“第二知识结构”,为接下来的绘画表现奠定了基础。)

四、吹画练习,实践知识

1.老师演示吹画步骤

师:怎样吹出梅花挺拔坚硬的枝干?生:可以用吸管斜着吹。吹的时候可以力度大一些。师:要注意疏密结合。

师:怎样表现梅花的大小姿态?怎样体现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可以用大拇指画大的梅花,用小指画小的梅花。点的时候可以用力一些。

2.学生吹画实践

(实践是对以前知识的运用,根据学生对梅花知识的了解情况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具体的操作方法,能提高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要强调的动作是“吹”而不是“吸”,否则墨汁会入口,要考虑到下粗上细的规律,等待墨水干透,用小指腹沾上红颜料,分疏密大小点出形态不一的梅花。有五个花瓣全开放的,有从侧面只看到三片花瓣的,有未开的花朵,有大梅花,有小梅花。还要注意花和树干的比例不能太失调,又小又细的枝干上有一朵硕大的梅花,画面效果就不美了。画面的构图也要合理安排,太小缩在一边也不美。(师出示一些构图欠缺的作品。)

五、延伸生活,虚拟体验

1.拓展工具性能。师:可以在吸管中塞上餐巾纸,变成一枝可以书写的笔。

2.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用吸管吹制出了梅花的外形,希望小朋友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要学习梅花这种(生齐说。)不畏严寒与暴风雪作斗争的高贵品质

3.作品展示,交流体验

师:你喜欢哪幅梅花图,说说理由。(生答。)(师也适时点评并奖励。)(师指一张图。)这张,你喜欢吗?说说为什么?不喜欢也说说理由,并指出改进建议。生:我最喜欢那幅五彩的,很漂亮。生:我喜欢那幅枝繁叶茂的,画面很饱满。

鄂伦春族的婚礼盛宴 篇10

鄂伦春族在处理男女婚事时,从缔结姻缘到成婚有着别具一格的方式,并充满着浪漫的色彩。一般一件婚事要经过4个阶段,即求婚、认亲、送礼、迎娶。

求婚

男女婚嫁多由双方的近亲属提出,再由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鄂伦春人求婚一般不讲究门第和财产,男选女主要是看女的是否贤惠、是否会过日子;女选男主要看有没有打猎的本领,是不是打猎能手。

在鄂伦春族的婚嫁关系中,媒人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这大概是受了汉族婚俗的影响,但也有所不同。鄂伦春人家请媒人,是要把本氏族或外氏族最能说会道的人请到家里。请媒人时要事先煮好狍头肉、烫好酒,媒人进家要给予“最尊贵的宾客”的礼遇,热情招待。媒人到女方家去说亲,要带着男方家赠送给女方家的酒和野猪肉。按照民族礼节,媒人进屋后,要先给女方父母敬烟敬酒。如果说亲的双方都已进入青年时期,媒人还要唱赞歌,然后说明来意,是为两家的亲事而来。开始女方的父母会假装听不见,以默默无言来表示没有动心。这时,媒人就会继续唱赞歌夸奖男女双方。如果女方父母还不同意,就会推脱说“姑娘还小,不懂事,离不开父母”。这样,媒人就只好起身告辞,但是一般临走前还会表示下次再来。

鄂伦春民族托媒人说亲,很少有一次就成功的。媒人第二次到女方家时,会继续甜言蜜语地唱赞歌。如果女方父母对这门亲事仍然不同意,就再次装作听不见。这表示媒人的使命就算结束了。如果表示愿意,女方的父亲就会说:“我们不看男家有多少好马,也不看男家的穷富,只求女儿、女婿幸福。”这是女家同意结亲的表示,于是媒人马上向女家的长辈(包括女方母舅等长辈)斟酒磕头,然后再商定认亲和过彩礼的日期。说亲成功,女方的族人便要强迫媒人喝下4桦皮碗酒,媒人往往要大醉而归。

认亲

在认亲阶段,只由男方的母亲带着儿子和一些酒和猪肉到女方家,认亲的小伙子要向所有的长辈磕头(岳父母除外,过彩礼时才向岳父母磕头),算是完婚。自认亲之时起直到订婚,定亲的姑娘都不能同男家的任何人见面,如偶然相遇要设法避开。

鄂伦春人一般在六七岁时订婚的居多。

送礼

一般订婚男女到了十五六岁后,就要按着双方商定的日期,由男方父母向女方父母送彩礼。把彩礼送到女方家的时候,女方便把全家族的人都请来,热情招待亲家。但是这种场合,女方父母并不参加,而是要等到宾客散去之后,才由女方父母另行设宴款待亲家。

未婚女婿向岳父母磕头,喝庆贺喜酒。喝庆贺喜酒要一直持续三天三夜,气氛非常热烈。在未婚女婿给岳父母磕头后,女方家要给未婚女婿换上用黄色薄皮在领口、袖口镶边的新狍皮衣服和红布坎肩。待嫁姑娘则要修鬓、修眉,把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右侧打成发髻,穿上用黑色薄皮镶边并带刺绣图案的新装。人们看到了男女青年的这种装束打扮,就知道他们已经订婚了。这时,如果双方都达到了结婚的年龄,在未婚女婿给岳父母磕头的当天,就可以允许双方同房,时间可以是20天,或者更长。洞房设在女方家的右侧,由待嫁姑娘的嫂子或姐姐安排铺位。入洞房时,男女要共用一个碗、一双筷子,共食一种用狍子肉、小米、野猪油做成的粘饭,以表示永远相亲相爱,百年不离。这之后,两家再正式商定结婚日期。

迎娶

迎娶时,新郎要在哥嫂的陪同下,组成10~20人的迎亲马队,浩浩荡荡地到女家去迎亲。待双方见面时,便互相问安行礼。岳父母要热情款待女婿、来宾和亲友。这一天,新娘要把发辫盘到头上,还要插上金银首饰,“哭别”父母。随后,新郎新娘双双上马,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围绕女方的氏族部落策马疾驰一周,向家乡告别。

到达男方家里后,新娘下马时,男方的家人便唱起山歌,姑娘们拨响口弦琴,小伙子们跳起力士舞。新娘头上会蒙上红布,在亲人的搀扶下,踏过喜毡。同时,有一个人跟在新娘后面拦道“打鬼”,一直把新娘送到房里。站在喜毡两旁的人争相向新娘头上撒五谷杂粮,祝福新娘吉祥如意。新娘进屋后,’还要重新梳妆打扮,把盘在头上的发辫打开再盘在右侧,打成蝴蝶结,佩戴上银首饰,以为新婚的标志。

鄂伦春人的婚礼是非常热闹的,具有鲜明的游猎民族的特色。鄂伦春人把火作为生命和力量的象征,所以在婚礼上一定要点燃篝火。一堆堆篝火燃起来后,便在篝火上吊起带耳的锅,把狍肉、野猪肉、熊掌、鹿肉全都投入到锅里煮,再把野鸡、鱼用树条穿好,放到火上烤,以备婚宴。

婚礼于正午在新房外的空地上举行。是时新郎被打扮得焕然一新;头戴有貂尾和4个绣花飘带的猞猁皮帽,身穿皮衣裤,脚蹬狍皮鞋,腰带上挂着腰刀,英姿飒爽,既像是一名彪悍的猎手,也像是一名雄赳赳的武士。新娘也是经过精心打扮的,而且腰佩猎刀,头蒙红布,颇具风姿。吉时一到,新郎新娘双双被领入婚礼场地,并肩面南而立。婚礼由氏族内最受尊敬的长者主持。婚礼开始时,先由主持人点燃3炷香。接着,在主持人洪钟般的祝福声中,新郎新娘共同行三跪拜礼:“一拜太阳神,祝你们好运气;二拜氏族神,保佑你们平安;三拜火神,拜有烟的火,祝你们长寿,拜燃烧的火,祝你们幸福美满”。跪拜结束,婆家的人会揭下新娘头上的红布,表示新娘已经加入了婆家氏族,婚礼至此就结束了。

婚礼结束,婚宴立即就开始了。婚宴的气氛进入高潮时,人们会围着篝火,从锅里捞出各种野味,尽情地享受美酒佳肴,互相敬酒赛歌。新人入洞房之后,其余的人还要围着篝火通宵达旦地歌舞。小伙子们弹起口弦琴,姑娘们跳起“罕贝”舞,直到天亮。

鄂伦春族的婚礼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盛宴啊!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篇11

一、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民族文化价值

鄂伦春民族音乐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之一, 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价值。一方面, 它是中华民族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 它也是中华民族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鄂伦春族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 是人口比例较少的一个民族, 据1990年统计, 为0.7万人。该民族历史悠久, 史称“俄乐春”、“俄罗春”、“俄伦春”、“使鹿部”等, 旧称“栖林”。其族有多种说法, 一说可追溯到室韦。其族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 无文字, 使用汉文。清康熙年间, 被分为“摩凌阿鄂伦春” (骑马的鄂伦春人) 和“雅发罕鄂伦春” (步行的鄂伦春人) 。建国前主要从事狩猎, 部分从事农业。建国后逐步实现定居。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的逊克县、爱辉县, 大兴安岭地区的呼玛县、塔河县, 伊春市的嘉荫县, 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自治旗及布特哈旗等地, 从事狩猎与农业生产。

鄂伦春民族音乐丰富多彩, 文化价值深厚。其中主要有两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其一是“赞达仁” (也称“坚达温”) , 是鄂伦春族民歌;其二是“吕日格仁”, 是鄂伦春族民间诗歌、民间音乐、民族舞蹈的“三合一”;其三是“莫苏昆”, 是鄂伦春族的说唱艺术, 又分两种表演方式:一种是用悲调说唱的, 叫“摩如苏昆”, 另一种是用喜调说唱的, 叫“乌伦恩沁” (也称“乌钦”) 。

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例如民歌“赞达仁”中“有描写民族社会生活的, 有歌颂劳动的, 有赞美可爱家乡的, 有表现反抗斗争精神的, 有反映爱情生活的, 有揭露旧社会深重苦难等等。新民歌则是歌唱幸福的生活和对未来美好前程的向往, 歌颂党和领袖, 歌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等等。”[1]鄂伦春民族音乐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例如民歌“赞达仁”, 就有猎歌、赞歌、情歌、苦歌、儿歌、酒歌、喜歌、叙事歌 (“坚珠恩”) 、歌舞 (“吕日格仁”) 、萨满请神歌等等。其艺术特点是“曲调字少腔长, 节奏自由, 旋律高亢, 悠扬跌宕, 优美动听, 具有刚健粗犷的山野风味。”[2]

由此可见, 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民族文化价值之深厚, 是不争的事实。

二、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旅游经济价值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旅游经济价值也是十分丰厚, 不可低估的。

鄂伦春民族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 成为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备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 慕名而至者络绎不绝, 这成为旅游经济开发的有利与有效的动因。

鄂伦春民族音乐的新奇与独特, 更成为吸引众多游客的心理诱因, 它们像磁石一样, 可以引来八方游人, 进入醉人的音乐艺术之乡, 陶醉其中, 乐而忘返。

从旅游经济学的视角考量, 鄂伦春民族音乐不仅是一笔丰厚的文化资源, 而且也是一笔丰厚的旅游经济资源。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开发与利用, 使其在旅游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鄂伦春民族音乐与旅游经济接轨的策略

鄂伦春民族音乐与旅游经济接轨, 要实行以下重要策略:

(一) 强化旅游资源意识。

旅游资源指的是能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的事物,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是指自然界中地理环境和生物所构成的, 能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 如地貌、水文、气侯、阳光、动植物等;后者是指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和现代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 如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园林和现代建筑、民族风俗、神话传说、宗教活动, 文体娱乐、风味佳肴、艺术珍品和科技成果等。”[3]显而易见, 鄂伦春民族音乐属于人文旅游资源范畴, 它既有文体娱乐性质, 又涉及到神话传说 (例如“摩苏昆”中的《英雄格帕欠》、《波尔卡内莫日根》等) , 还有艺术珍品。

(二) 坚持“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原则。

要以鄂伦春民族音乐文化为平台, 促进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 开发旅游文化产品。

要打造鄂伦春民族音乐的录音录像制品, 作为旅游产品开发, 使其作为艺术品与纪念品, 吸引广大游客购买、收藏。

参考文献

[1]杨治经杨诗粮彭放等著.北大荒文学剧艺术[M].哈尔滨:北文文艺出版社1988.P597.

[2]同上.P596-597.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投掷能力。

2、培养机智、勇敢、遵守纪律的品质。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jiefangjun叔叔打仗的故事或观看军事表演。

2、空饮料瓶做的“手榴弹”,废旧纸盒的“坦克车”,红、蓝颜色的长橡皮筋各一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教师做指挥员,幼儿当jiefangjun战士进行队列练习。

(2)教师启发提问。--“jiefangjun叔叔有哪些本领?”

2、根据幼儿的回答,师生一起做模仿动作:打枪--上肢运动;拼刺刀--下蹲运动;开炮--体转运动;骑马--全身运动。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发出象声词,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3、引导幼儿探索学习、集体练习:

(1)教师启发提问。--“我们要来练习扔手榴弹的本领,学会以后就可以炸毁别人的坦克、大炮、碉堡、军火库。”

(2)幼儿分成红、蓝两队,各自站在红先和蓝线上,用力向前透支手榴弹(饮料瓶)并力争投过前方的封锁线(橡皮筋)

(3)教师在观察幼儿探索学习的基础上请个别幼儿示范。

反思:

这个游戏对幼儿来说,很新鲜,幼儿都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养成了守规则好习惯,更进一步也学会了自己和其他幼儿的默契合作。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篇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学习“匍匐前进”动作,提高幼儿身体上下肢协调配合及控制能力。

2、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谦让。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场地准备: 户外活动场地(200㎡以上)设置“电网”、“指挥部”等游戏情境。

教具准备:羽毛球网6张、体操垫12张、自制敌营两个(足球网)、手榴弹30个、《闪电部队在前进》《鼓声》《小机器人》等音乐。

经验准备:幼儿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录像《60年国庆阅兵庆典》,激发幼儿对解放军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了解“电网”、“手榴弹”、“总部”等相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时间:3-4分钟)

1、教师用语言导入活动:现在我们来玩小兵游戏,小兵要跟着大兵学本领了,用你们的眼睛和动作告诉我,你们准备好了吗?

2、随音乐做运动。

慢跑—小步快速跑—慢跑—高抬腿—慢跑—八字高抬腿跑

(1)上肢运动(站立):8次

(2)下肢运动(站立):8次

(3)匍匐上肢运动(原地趴地):8次

(4)匍匐下肢运动(原地趴地):8次

(5)匍匐前进运动(移动趴地):8次

二、分组体验过电网(匍匐前进)的方法(时间:12分钟)

1、幼儿分组探索练习过电网(时间:4分钟)

(1)提出问题:大家知不知道解放军是怎样过电网的?

(2)交代任务:用解放军的动作过电网,并强调过电网的时候,其他的小兵都要观察,谁最像解放军。

(3)幼儿自由探索过电网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

2、交流与提炼(时间:2分钟)

(1)请各组推选一名完成比较好的幼儿示范。

(2)介绍动作的名称及意义。

(3)交代下一步任务:用标准的匍匐前进动作过电网。

(4)引导幼儿说出如何帮助动作不标准的小朋友。

3、第二次探索(时间:3分钟)

幼儿自由探索用正确的匍匐前进动作过电网,并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让每个孩子有主动帮助他人学习正确动作的欲望

4、第二次回顾(时间:2分钟)

(1)请第1组进步最大的小朋友示范,并让其他幼儿说出如何帮助他进步的。

(2)请第2组和第3组中匍匐前进动作又标准又快速的幼儿示范。

(3)教师示范:教师假装根据孩子的提示做示范动作,实际是给孩子更加正确的动作示范

三、匍匐前进竞赛游戏(时间:12分钟)

1、游戏:《看谁速度快》(时间:3分钟)

(1)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

游戏玩法:听到老师口令后,每一组第1个小兵,匍匐前进过电网,完成后,迅速返回,拍第二个小兵的小手,第二个小兵重复第一个小兵的动作,后面的依次完成,直到最后一个小兵完成为止,先完成的队为胜利。

游戏规则:过电网时,不能碰电网。

(2)进入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情况)

(3)小结游戏:刚才每组的小兵都很想获胜,最遵守规则的组是XX组,XX组的速度虽然很快但是有的小兵忘了规则。!.快思.教案网!接下来的比赛,我们不比速度,只比动作。

2、调节电网高度,幼儿自由选择,挑战不同难度。(时间:3分钟)

(1)增加难度,讲解挑战方法和规则,小朋友自由选择队伍

(2)幼儿自由练习过电网,引导幼儿观察

3、游戏:《勇敢的小兵》(时间:6分钟)

(1)将幼儿分成两组,引导幼儿进行情景游戏《勇敢的小兵》。

游戏玩法:听到口哨声后,第一个小兵匍匐前进过电网,取一个手榴弹,将手榴弹投进敌人指挥部,迅速返回,拍第二个小兵的手,第二个小兵重复第一个小兵的动作,后面的小兵依次完成,直到最后一个小兵完成为止。

游戏规则,不能碰到电网,每个小兵只有一次投手榴弹的机会,不管有没有投进去,都要迅速返回

游戏胜负评判:比速度和匍匐前进的姿势。

(2)进入游戏(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完成情况)

(3)小结游戏(表扬进步比较大,或者特殊的孩子,鼓励其他的孩子)

四、放松、整理活动(时间3-5分钟)

1、幼儿在音乐的背景中玩放松游戏:《小机器人》

双手臂上举,右臂慢慢掉下来→左臂→双肩→头→腰→屁股→膝盖→全身散架。

2、坐在地上伙伴之间互相捶背、捶腿、捏肩膀等。

3、组织幼儿收拾器械,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第一次活动中,我采取常规教学,结果效果并不佳,于是,在第二次活动中,为了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结合幼儿园的环境,将大型玩具、跨栏、电网、攀爬墙、绳索桥等器械合理的设计成一个大型的游戏路径,摆放在两个大型的活动场,结果发现因为元素太多,偏离了活动的目标,而且游戏耗时太长,在观察记录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有很多地方观察不到,第三次活动中,我改变了策略,将活动场地设置在大操场,发现幼儿在练习和游戏的时侯,等待时间太长,不利于幼儿观察和学习,;在第四次活动中,我多加了两张电网,解决了等待和互相观察学习的问题,运动密度也大大的增加,但是游戏规则有点繁琐,操作起来有点麻烦,又引起了我的思考,终于在最后一次活动中得到了完善。

经测量与计算:本活动最高心率为158次/分,平均心率为145次/分,运动密度为50%,运动负荷中等稍上,本次活动,内容由易到难、逐层深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本次课有95%的幼儿能完成,其中有40%的幼儿表现较为突出。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以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等不同的身份参与活动,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情趣。

鄂伦春民族题材桦树皮图案探析 篇14

关键词:桦树皮,工艺,构成形式,造型特点,图案

一、原生态的记忆

鄂伦春族我国古老的游猎民族之一, 勤劳、勇敢的鄂伦春人世代繁衍生息于中国北部边疆, 游动于大小兴安岭的密林之中, 以山野为伴, 以游猎为生, 逐野兽而迁徙, 看山水而居住。鄂伦春人在狩猎生活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 还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富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艺术, 这些文化艺术是鄂伦春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中以利用经过处理的白桦树皮制作的以桦树皮制品最具代表性。这些桦皮制品图案设计很有特色, 它们源于自然、源于生活, 无不与鄂伦春人民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他们广阔的自然生活空间中, 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造就了其鲜明的民族生存方式及民族个性。

二、鄂伦春桦皮工艺图案的题材分类

鄂伦春人对图案有着天生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因此桦树皮制品上的图案种类繁多, 富于变化它的图案题材分类大体可以分为植物形、动物形、几何形和人形四种。

植物图案在鄂伦春桦皮工艺图案设计中占主要地位, 由于鄂伦春族自古以来就生活在广阔的兴安岭地区, 茂密的森林和漫山遍野的植物, 成为鄂伦春人创作优美图案的依据, 植物图案有叶子纹、树形纹、花草纹、花蕾纹、花瓣纹等。一些写实花卉图案, 如山丁子, 都柿等野果的图案, 形象鲜明, 颇为写实。还有将各种花卉进行取舍提炼, 通过变形手法, 刻意追形求神, 组成精美的图案。

动物图案也是鄂伦春桦皮工艺图案设计中多作为主纹应用, 由于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 不论男女对各种野兽的观察, 都细致入微, 映入他们脑海中的这种深刻印象, 本应在桦树皮制品上表现的活灵活现, 但在他们制作的桦树皮器皿上, 动物的形象却较少, 只在个别器皿上才有。动物图案包括各种野生动物、鸟、昆虫等, 有羊角纹、马纹、鹿纹、鸟纹、蝴蝶纹、雁纹等。

人物图案在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品上同动物纹样一样较少。但是个别地区也有刻画猎人和狩猎姿势的纹样。人物造型多采用正面, 动物造型则多采用侧面, 形态简洁、完美。

几何图案在桦皮工艺中的生活用具中比较常见, 如碗、桶、篓、箱、盒、摇篮、盆、针线盒等, 多有几何图案装饰, 有的是对自然事物进行大胆的抽象、夸张、变形产生的富有艺术美感的符号, 例如常见的水波纹、云卷纹等。有的是纯粹的几何形态, 如三角图案、直线图案、半圆图案、回字图案等, 这些几何形图案富于变化, 使其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鄂伦春族桦皮设计的图案构成形式

鄂伦春族桦树皮工艺的图案构成形式一般有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以及相互组合的纹样, 这些图案显示了鄂伦春族人民热爱生活, 善于美化生活的天性。单独纹样在桦皮器物上应用不多, 一般在桦皮器具顶盖中央出现, 连续纹样作为装饰经常镶嵌于边缘, 通过图案的二方连续的复现方式出现, 迂回不断, 富于节奏, 通过以中轴为中心的复制, 让画面稳定、氛围和谐, 植物, 特别是花卉经常采用这样的方式构成。适合纹样受到桦树皮器具不同造型的影响, 依型构成, 主要表现一些动植物。

鄂伦春族桦树皮器皿上的装饰纹样形式多样, 富于变化, 它遵循了形式美的构成法则。某些器皿上的纹样, 个体形象仅仅是简单的线、面等几何形, 其动人之处, 主要是由于画面合乎变化与统一的规律, 抓住了反复、条理、对比、虚实等构成方法, 变化多端, 各显其美。例如桦树皮器皿上的图案, 多采用均齐式的构成形式。容易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感。

四、鄂伦春族桦皮设计的图案图案造型的特点

早期的桦皮制品优与劣的判断标准主要依据就是它的耐压、防潮、防漏、耐损程度如何, 其次才是它的造型、印花图案美否, 所以使用价值是第一性的, 而审美价值是第二性的。现在鄂伦春民族桦皮制品在原有的刻印、花纹、图案描绘等基础上, 出现了多层浮雕、镂雕等技术的运用, 可以说是鄂伦春民族桦皮制品工艺的一大创新, 它的图案设计存在于鄂伦春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内容丰富、造型多样、形式感强。

鄂伦春族桦皮设计的图案图案造型的特点, 一般分为四点:多样性、抽象性、随意性、借鉴性。多样性:鄂伦春族的图案题材丰富, 涉及大量的植物、动物、人物和抽象的几何图案;抽象性:鄂伦春族图案设计主要以动植物为题材, 在尊重自然物的基础之上, 进行省略、添加和变形;随意性:鄂伦春族人民在图案创作灵感就源于自然, 他们常常在即兴的创作中产生灵感的火花;借鉴性:随着各民族的融合, 鄂伦春族的图案也吸收了其他民族优秀图案元素, 如回纹、盘纹和八宝纹等。

五、鄂伦春族图案设计的象征内涵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上的图案, 是一种生产生活的反映, 一般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而另一些图案却蕴涵着美好的寓意, 大多体现对爱情的忠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吉祥如意、喜庆平安、长命百岁等美好的祝愿。例如鄂伦春族人把桦树皮箱称为“阿达玛勒”, 箱盖中心刻有“珠勒都很”图案, 它象征的意义是团圆, 具有夫妻团圆, 百年好合的象征意义。桦皮盒上最常见的云雷图案, 一般作图案的中心, 象征吉祥如意;“奎叶格音”图案, 是一种连续回转纹, 一般绘刻在桦皮盒边沿处作为花的四框, 象征妻子对丈夫忠贞不二, 永不变心, 夫妻白头偕老。鄂伦春语“南绰罗花”意为“最美的花”, 花形呈“十”字, 以云卷变形纹表示, 象征纯洁的爱情, 多用于姑娘的嫁妆上, 以示爱情纯真幸福, 给人一种质朴的自然美和执著的生命之美的感受, 反映出鄂伦春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豪迈的民族性格。

六、小结

鄂伦春民族的图案设计的题材分类、构成形式、造型特点以及特有的象征内涵, 都与他们世代生存的大自然和世代从事的狩猎生活密切相关, 长期的自然中的狩猎生活使其图案设计涵盖了狩猎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是鄂伦春民族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颂歌, 形成了我国北方狩猎民族装饰艺术的典型代表。

鄂伦春族桦树皮制品的图案设计, 再现了他们的生活环境, 是人们热爱自然、崇尚自然、追求美的一种体现, 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古老文化的遗迹, 有可以看到鄂伦春人浓郁的审美情趣, 智慧勤劳鄂伦春人用双手在洁自的桦树皮上, 雕刻出多彩的花纹图案, 描绘着鄂伦春的游猎史, 他们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精良的装饰手法充分表现出鄂伦春民族淳朴的审美观和原始的艺术追求, 丰富了世界民间艺术宝库,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杜东志.浅析鄂伦春族桦皮制品的美学意蕴.赤峰学院学报.2010.第5期.

[2]王瑞.浅析鄂伦春族传统图案.新闻爱好者, 2010.3 (上半月) .

[3]哈纳斯.试论鄂伦春族的造型艺术.内蒙古社会科学, 1998.第2期.

勇敢游戏勇敢爱 篇15

——达喀尔拉力赛创始者泽利·萨宾(Thierry Sabine)

汽车赛事运动监管机构:国际汽车联合会

FIA(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 国际汽车联合会是全球汽车运动的监管机构(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中汽联也是它的会员),世界上大部分的国际级比赛都是它主办或监管的,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一级方程式大赛F1、世界拉力锦标赛WRC以及专为超级跑车而设的FIA GT锦标赛。

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

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如果赛车迷必须选一项汽车赛事体验的话,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一定是得票最高的。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赛事运动,它的商业价值和综合魅力是体育与汽车结合的巅峰,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

2012年F1赛程全程20站赛事正在激烈开战,场场爆棚,精彩绝伦。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于2004年进入中国,赛道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2012年F1锦标赛中国站,罗斯伯格在他自己的第111场F1中完美夺冠。然而有消息称,在2014年F1赛车将会由现有的2.4升V8发动机更换为1.6T涡轮增压发动机。虽然遭到质疑,当然未来的事情我们不可预知,但是F1醉人的声浪永远都是不变的诱惑,它传递的依然将是高科技、团队精神、车手智慧与勇气结合的汽车运动饕餮。

F1的年度总冠军分为两种,车手总冠军及车队总冠军。在很多F1专家的眼中,车队总冠军的价值大于车手总冠军。F1车手一定是体魄强健的运动员,因为F1赛车的驾驶方式和车手所必须承受的强大离心力,都要有严格要求,不仅体能状态要优于常人,更要有沉着冷静分析的头脑。

青年方程式系列赛

Formular Pilota China

FPC(Formular Pilota China)青年方程式系列赛,作为亚洲区域内的新兴方程式汽车赛事,如新起之秀,受到很多青年参赛者推崇。这项比赛为处于成长期的年轻车手提供了一个培养的平台,也是很多车手从卡丁车毕业后的首选方程式平台。2011年是FPC的第一个赛季,FPC曾作为FIA GT1世界锦标赛和FIA世界房车锦标赛(WTCC)等顶级赛事的垫场赛。

FPC青年方程式所用的Pilota方程式赛车,演变为一辆“小小F1”后,装备了1.4T涡轮增压发动机,成为方程式赛车后,是不是会更有看头?它既像一个玩具,又像一件武器,在比赛中表现完美。

世界拉力锦标赛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如果与F1齐名的汽车赛事,一定当属始于1973年的WRC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是FIA国际汽联四大赛事之一。只不过WRC所有参赛车辆要以量产2500辆以上的车型为基础研发制造。WRC比赛环境非常恶劣,穿梭于世界各地的雨林、泥泞、雪地、沙漠及蜿蜒山路等不同路况,是最严酷也最有魅力的赛事之一。WRC比赛路面分为一般赛段、特殊赛段、超级特殊赛段,每年全球有近10亿人次通过各种方式观看WRC比赛。

WRC是一场考验赛,复杂的地形和漫长的赛程不仅考验车手的车技和经验,还要考验领航员的配合、车辆的性能以及车手维修的能力。每辆赛车必须同时搭乘一名车手和一名领航员。车手只管开车,充分发挥自己高超的驾车水平,而领航员既要在比赛期间安排好一些生活琐事,还要在比赛时为车手指明每一天比赛的正确方位和路线,并在赛段里及时准确地提供前方的路况。

MoTo GP

不仅是方程式赛车,国际摩托车赛事也是非常具有残酷性和挑战性的“游戏”。创办于1949年的国际摩托车赛事,由国际摩托车联合会主办,曾在上海有过辉煌历史,后遗憾退出中国。Moto GP赛事中,比赛从一开始就完全是车手在孤军奋战,车手身体完全外露,很少进站加油,没有进站策略可言,因此Moto GP比F1的精彩有过之而无不及。

2012年Moto GP意大利站正赛在穆杰罗赛道结束后,雅马哈车手豪尔赫-洛伦佐获得冠军,本田车手达尼-佩德罗萨紧随其后,Tech 3车手安德烈亚-多维兹奥佐收获季军,杜卡迪车手瓦伦蒂诺-罗西位列第五。

2012 Moto GP赛事铁定受到许多汽车品牌赞助商的青睐,奥迪官方就给出了鼎力支持,他们向小飞侠罗西表示在未来会全力支持杜卡迪征战Moto GP赛事,让他们尽快重新具备争冠实力。

GT赛

Grand Touring Car

GT赛车是世界知名跑车品牌诞生的摇篮,亦称“耐久赛”,比赛车辆分旅行车和运动原型车两类,是美感和动力的完美结合体,保时捷、法拉力、兰博基尼、美洲虎等车厂都在GT比赛中树立威望。赛例规定,GT赛车必须由可在公路上行驶的跑车改装而成,并以马力的大小分为两个组别,分别是平均有600马力的Grand Touring组和400至470马力的Series Grand Touring 组。

根据FIA规定,GT赛中的赛车队全都是私人车队,并不能接受车厂的经济援助,车厂只能出售车和配件、提供技术和物流援助。同时车厂不能只向一个车队售卖跑车,每个型号的赛车在每年第一场赛事至少要有6辆参赛,不过由改车厂改装并已在FIA登记的符合规定的赛车可不受此限制。

世界房车锦标赛

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

长久以来,FIA(国际汽联)旗下的F1和WRC一直是全球车迷瞩目的两大世界级别汽车赛事,范围涵盖了方程式和拉力赛。无论是赛事组织、车迷人气还是商业运作都堪称赛车运动的巅峰之作。WTCC(World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即世界房车锦标赛,是FIA国际汽联于2005年新推出的一项全球性汽车赛事,它的前身即为ETCC(Europe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欧洲房车锦标赛。ETCC作为有资格举办最高级别赛事的FIA自己旗下的房车赛,于2005年易名为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并且在保留原有欧洲系列分站的基础上,增加中美洲的墨西哥、欧亚交界处的土耳其和亚洲中国的澳门三个分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房车赛事。

ETCC变成WTCC,不仅使自身的魅力倍增,也成为世人眼中勇于迈出第一步、旨在将欧洲成熟浓厚的房车赛文化向全世界传播的“文化大使”形象。 WTCC将延续ETCC的Super 2000车辆规则,每站比赛分两回合进行,并颁发冠军车手和冠军车厂两个奖项。参赛的车辆为Super 2000级别,必须以量产房车为基础,发动机排量不能超过2000cc,采用自然吸气方式,马力在250至270马力之间。

达喀尔拉力赛

The Paris Dakar Rally

达喀尔拉力赛,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世界上最艰苦的拉力赛。作为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为全世界所为知晓,受到全球五亿人以上的热切关注。巴黎-达喀尔的正式法语名称为LeDakar,每年的赛会都以赞助商或地区名称冠名。2009年,比赛转移到南美洲进行。

虽然名称为拉力赛,但事实上这是一个远离公路的耐力赛。比赛中需要经过的地形比普通拉力赛要复杂且艰难得多,而且参赛车辆都是真正的越野车,而非普通拉力赛中的改装轿车。拉力赛的大部分赛段都远离公路,需要穿过沙丘、泥浆、草丛、岩石和沙漠。车辆每天行进的路程从由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不等。

每年1月1日以法国为赛程起点的这项拉力赛,被世界上18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广播、报纸以及杂志广泛报道,受到全球五亿人以上的热切关注。无论是职业车手,还是业余赛车爱好者,都可自由参赛,共同竞技。正如巴黎-达喀尔创始人泽利·萨宾(Thierry Sabine)所说:巴黎-达喀尔是一个对于专业选手充满吸引力的专为业余爱好者的拉力赛。

上一篇:对自己的生日祝福语朋友圈下一篇: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教育实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