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2024-08-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精选11篇)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篇1

通用试题(1315道题)

第九部分(共10部份)

7.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自救、急救等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危险化学品等知识(49

题)

7.1伤员自救、急救知识(40题)

7.1.1选择题:(17题)

7.1.1.1抢救伤员时,应。

A.先救命,后治伤

B.先治伤,后救命

C.先帮轻伤员

D.后救重伤员

答案:A

7.1.1.2遇伤者被压于车轮或货物下时,错误的方法是。

A.设法移动车辆

B.采取相应的救护方法

C.拉曳伤者的肢体

D.搬掉货物

答案:C

7.1.1.3遇重、特大事故有众多伤员需送往医院时,的伤员,应首先送往医院。

A.伤口较大

B.骨折

C.烧伤

D.处于昏迷状态

答案:D

7.1.1.4伤员众多时,最后送往医院的是伤员。

A.颈椎受伤

B.大出血

C.呼吸困难

D.肠管脱出 答案:A

A.俯卧

B.仰卧

C.侧卧

D.侧俯卧

答案:D

7.1.1.6抢救失血伤员时,应先进行。

A.观察 7.1.1.5搬运昏迷或有窒息危险的伤员时,应采用的方式。

B.包扎

C.止血

D.询问

答案:C

7.1.1.7救助全身燃烧伤员的错误措施是。

A.用沙土覆盖

B.迅速扑灭衣服上的火焰

C.向身上喷冷水

D.脱掉烧着的衣服

答案:A

7.1.1.8救助有害气体中毒伤员的急救措施是。

A.采取保暖措施

B.将伤员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

C.进行人工呼吸

D.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答案:B

7.1.1.9对无骨端外露骨折伤员的肢体,用夹板或木棍、树枝等固定时应。

A.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B.超过伤口下关节

C.超过伤口上关节

D.不得超过伤口上、下关节

答案:A

7.1.1.10关节损伤(扭伤、脱臼、骨折)的伤员。

A.允许改变损伤时瞬间的位置

B.应避免活动

C.尽量自行复位

D.可适当调整损伤时的姿势

答案:B

7.1.1.11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动脉,阻断动

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A.血管下方

B.近心端

C.远心端

D.血管中部

答案:B

7.1.1.12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常用于伤员动脉大出血而采用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使

用。

A.颈部

B.面部

C.肋部

D.颞部

答案:A

7.1.1.13伤员上肢或小腿出血,且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止血。

A.止血带止血法

B.加压包扎止血法

C.屈肢加垫止血法

D.压迫止血法

答案:C

7.1.1.14包扎止血不能用的物品是。

A.绷带

B.三角巾

C.止血带

D.麻绳

答案:D

7.1.1.15止血带止血是用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伤员上臂上处,下肢结

扎于大腿的中部。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三

答案:A

7.1.1.16抢救脊柱骨折的伤员时,应。

A.采取保暖措施

B.用软板担架运送 C.用三角巾固定

D.扶持伤者移动

答案:C

7.1.1.17抢救脊柱骨折的伤员的错误做法是。

A.严禁乱加搬动

B.保持脊柱安定

C.勿扶持伤者走动

D.使用软担架运送

答案:D

7.1.2判断题:(23题)

7.1.2.1遇伤者被压于车轮或货物下时,应迅速将伤者拖出。

答案:错误

7.1.2.2受伤者在车内无法自行下车时,可设法将其从车内移出,尽量避免二次受伤。

答案:正确

7.1.2.3处理伤员失血的措施可通过外部压力,使伤口流血止住,然后系上绷带。

答案:正确

7.1.2.4救助休克伤员时,应采取保暖措施,防止热损耗。

答案:正确

7.1.2.5烧伤伤员口渴时,可喝少量的淡盐水。

答案:正确

7.1.2.6抢救有害气体中毒伤员时,首先应迅速送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以防止继续中毒。

答案:正确

7.1.2.7移动脊柱骨折的伤员,切勿扶持伤者走动,可用软担架运送。

答案:错误

7.1.2.8伤员骨折处出血时,应先固定,然后止血和包扎伤口。

答案:错误

7.1.2.9伤员大腿、小腿和脊椎骨折时,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

答案:正确

7.1.2.10骨折伤员固定伤处力求稳妥牢固,要固定骨折的两端和上下两个关节。

答案:正确

7.1.2.11伤员上肢骨折固定时,肢体要伸直捆绑。

答案:错误

7.1.2.12伤员下肢骨折固定时,肢体要弯着呈屈肘状伸直捆绑。

答案:错误

7.1.2.13伤员四肢骨折有骨外露时,要及时还纳并固定。

答案:错误

7.1.2.14把骨折伤员抬上担架时,要由2名救护人员把手托放在伤员身下,一起将伤员抬

上担架。

答案:错误

7.1.2.15骨折伤员脊柱可能受损时,不要改变伤员姿势。

答案:正确

7.1.2.16如遇伤员无呼吸时,应立刻对伤员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答案:正确

7.1.2.17在紧急情况下急救伤员时,须先用压迫法止血,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他止

血法。

答案:正确

7.1.2.18用止血带为伤员止血,一定要扎紧,如果扎得不紧,深部动脉仍有血液流出。

答案:正确

7.1.2.19伤员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腋窝或肘窝加垫屈肢固定。

答案:正确

7.1.2.20为伤员用绷带包扎打结时,不要在伤口上方,也不要在身体背后,以免睡觉时压

住不舒服。

答案:正确

7.1.2.21在没有绷带急救伤员的情况下,可用毛巾、手帕、床单、长筒尼龙袜子等代替绷带包扎。

答案:正确

7.1.1.22伤员上肢出血,且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

答案:错误

7.1.2.23伤员骨折处有出血时应先固定,然后止血和消毒包扎伤口。

答案:错误

7.2常见危险化学品知识(9题)

7.2.1选择题:(4题)7.2.1.1是指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A.爆炸品

B.易燃固体

C.易燃气体

D.自燃物品

答案:A

7.2.1.2火药、炸药和起爆药属于。

A.氧化性物质

B.易燃固体

C.爆炸品

D.自燃物品

答案:C

7.2.1.3火柴、硫磺和赤磷属于。

A.爆炸品

B.易燃固体

C.自燃物品

D.氧化性物质

答案:B

7.2.1.4下列属于危险化学品易燃固体的是。

A.火柴

B.烟花

C.电石

D.炸药

答案:A

7.2.2判断题:(5题)

7.2.2.1危险化学品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

答案:正确

7.2.2.2压缩气体遇燃烧、爆炸等险情时,应向气瓶覆盖沙土,并及时将气瓶移出危险区

域。

答案:错误

7.2.2.3易燃液体一旦发生火灾,应及时用水扑救。

答案:错误

7.2.2.4腐蚀品着火时,可用水柱直接喷射扑救。

答案:错误

7.2.2.5扑救易散发腐蚀性蒸气或有毒气体的火灾时,扑救人员应穿戴防毒面具和相应的防护用品,站在上风处施救。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篇2

1 灾难医学中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的必要性

1.1 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灾难医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同于一般的临床医学。灾害医学是研究在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性损伤条件下实施紧急医学救治、疾病防治和卫生保障的一门科学,是为灾区伤病员提供预防、救治、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科学, 是介于灾害学与医学之间的学科[1]。随着社会的进步,开展灾难医学教育,已经成为科技发展、国家安全、经济增长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需要。所以,要提高我国灾难医疗救援的水平,加大灾难医学研究和开展相关教育,完善符合国情的灾难医学预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1.2 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灾难医学发展40年来,已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相继成立了全国性灾难医学学术组织和灾难医学救援中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并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灾难医学教育和训练活动,如英、美、法等国家,大学专门开设有关灾难医学的课程来培养、训练学生的救灾技术。相比之下,我国在灾害医学的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迄今尚无一所相关的权威研究机构。我国灾难医学体系还处于雏形阶段。中国的灾难医学的研究和灾难急救中心的体制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对突发灾难事件的预防和公众教育,以及在灾难救援与处理机制上还有待完善[3]。

1.3 国内医学教育体系改革的需要

由于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灾难医学的课程,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也没有接受过灾难医学的教育,而灾难医学又不同于医院内的临床医学。所以,在各医院医务人员中强化灾难医学教育,对基层医务人员定期进行灾害医学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灾难事故的特征、规律,各项卫生防疫应急处理的基本技能,以提高其卫生防疫应急处理和反应能力。这对于提高医务人员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减轻突发灾难事件对人类的损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非常必要的。继续医学教育则是一项有效的教育途径[4]。

总之,要从医院的实际工作出发,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灾难事故的特征、规律,加强医务人员的灾难医学继续教育,使他们熟悉我国的国情和各种灾难事故的特征、规律,在各种突发性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将各种急救知识和卫生保健常识更好地运用到救灾减灾工作中去,以逐渐完善自身的医学知识框架,为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提高医学应急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康作出贡献。

1.4 汶川大地震实际救治中的需要

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正荣[5]总结抗震救灾经验时说:汶川地震是对现有医疗应急救援能力的巨大挑战。我们依靠知识、智慧和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使抗震医疗救援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卫生应急体系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但认真进行反思,发现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如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机制还不能适应巨大灾害救援的需要,汶川地震医疗救援暴露出部门之间、外援与当地之间、军地间的协调联动机制不够顺畅,紧急救治不科学大大增加了后送伤员的死亡率。

同时,基于灾难医学中急救时间和科学营救的重要性,提出了灾害伤后1h的黄金抢救时间、10min的白金抢救时间的概念[6]。灾害伤员初期的现场科学救治显得异常重要, 能使伤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最确切的救治。这就需要一支经过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过的医疗队伍,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为伤员提供科学、迅速、有效的现场急救,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2 构建灾难医学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平台的设想

通过试点研究,组建一支专业化的灾难医学急救培训队伍,通过在多种条件下的实践和演练,来摸索重大灾难情况下急救技能培训队伍的人员组建、装备配置的优化及培训脚本撰写的方案,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最终提出一套合理、完善、实用的符合我国现状的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体系的建议案。使组建的创伤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队伍成为一支“掌握医疗技术并可以迅速传授急救知识的特种兵”,并建立创伤急救基本技能标准化培训的试点和培训单位。

3 灾难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无论在灾难的预防与公众教育,还是在灾难的救援与处理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尤其是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还是空白。需要从政策、经费、人才等各个方面加大对灾难医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使我国的灾难医学急救能力能够适应目前复杂灾情的需要,从而提高我国应对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加快灾害医学中急救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姚卫光,徐建军,王冬.关于构建灾难医学教育体系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5):468-469.

[2]Amold JL.Disaster medicine in the 21st century:future hazards,vul-nerabilities,and risk[J].Prehospital Disaster Med,2002,17(1):3-11.

[3]卢光明,赵炜,黎檀实.灾难医学模式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1):65-66.

[4]刘振立.关于我国灾难医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1):643-645.

[5]张侨.抗灾催生灾难医学救治体系[EB/OL].健康报网[2008-10-16]http://ws.peoplexz.com/4937/4944/20081016142116.htm.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篇3

【关键词】社区医师;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44-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救医学逐步形成一门崭新而独立的学科,我国的院前急救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均寿命的持续增长,疾病谱发生了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病症时时危及生命。而人类交往频繁、活动范围扩大,又使各种意外伤害诸如陆路交通事故、飞机航空意外、城市大火、建筑倒塌、毒气泄露明显增多。凡此种种,都需要得到现场及时准确的救治。

1 社区急救服务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急救医学服务系统应该由现场救护、院前急救、急救医学科内和急救重症监护室四环组成[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卫生服务的基层组织,具有方便、可及、连续、综合及广覆盖的优势,其参与部分院前急救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院前急救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社区卫生服务与院前急救体系的结合,将对提高社区急、危、重病人的院前急救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市调查发现,87.39% 的急救呼叫病人发病地点在社区,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2]。因此,社区是院外急救的重点场所。

2 社区医师在院前急救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有序医疗服务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而其中急诊抢救、现场救护、家庭医疗、健康教育等正日益受到急救专业人士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期望。急救社会化,就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医师的重要作用。社区医师不仅要自身掌握现场救护的知识技能,还有为社区人员进行普及基本救护知识技能的责任和义务。在突发情况下,社区医生应该对现场进行初步处理,熟练掌握高热、昏迷、休克、急性脑血管病等急症的现场救护原则;熟练运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还要能够现场指导群众自救、互救,能够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群众实施有效地院前救治。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急救专业机构和红十字会的共同职责,应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指导社区居民,特别是高危人群和家属,当急病发作或伤害时及时正确的呼叫、自救、互救、避险、逃生,以期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急症患者都能得到“第一目击者”的正确现场急救和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实现急救整体水平的提高。

3 社区医师急救能力现状及对策

由于社区病人病种相对较少、病情相对较轻、急危重症患者在社区就诊不多见,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不足、各项急救技术操作以及各种急救设备使用操作频率较低、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不熟练,在急救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正确判断病情并给予相应急救处理,以致抢救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贻误患者病情。由于社区医师自身能力不足,其健康教育功能开展尚未能尽如人意,急救普及工作不容乐观。加强社区医师的急救培训,既能准确有效地抢救宝贵的生命,又能广泛开展急救普及工作,对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 我市加强社区医师培训的实践和展望

随着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日趋多样化、方便化、家庭化,市急救中心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卫生工作精神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积极推动社区医师急救培训工作,推进我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最终达到急救网络社会化、现场急救全民化的目标。

4.1 首先我市积极争取上级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在市急救中心成立急救培训基地,加快培训基地建设工作,将社区医师强化急救专业培训作为长期的一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4.2 市急救中心通过座谈、走访、发放调查表等方法广泛征求社区人员意见建议,了解社区医师、社区居民急救需求,并结合我市近10年院前急救病种统计情况(前三位依次为创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在市急救专业委员会的组织讨论下精心制定我市社区医师的培训内容方案。

4.3 市急救中心开展各类急救技能培训工作,实行短期培训、反复培训、分级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进行基本救护知识、心肺复苏术、四项技术培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增加电除颤、气管插管术、呼吸机使用的培训,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由市卫生局授予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并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4.4 以医疗机构结对联动、建立共建单位为抓手,全面实施市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结对共建,按照“学科联创、发展联动、实事联干、活动联办”的主题要求,大力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指导工作。

4.5 全面实施城市医生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一年的制度,积极开展“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发挥公立医疗机构对社区医师的传帮带作用。“医学专家坐诊社区”行动,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从“小病不出社区”向“大病少出社區”的跨越,是我市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民生幸福的创新之举。

4.6 我市率先试点开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抢救室视频传输系统,与市应急指挥中心、市专家远程会诊中心实时连接,按需实施远程会诊,对社区医师的急诊急救起到了实时指导作用。

急救面对着社会各个层面,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只有全社会及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迅速有效的组织实施成功的救援,更是社会高度文明的标志[3]。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发挥社区医师在现场急救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区医师在应急培训中的巨大潜力,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加强社区医师培训,提升院前急救水平,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必须大力提高现场救护的水准[J].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8,17(4):342.

[2] 刘全等.社区急救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995-997.

[3] 吕传柱、黎敏.试论院前急救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系[J].中国急救,2009,29(5):459-461

作者简介:

浅谈触电急救及外伤救护基本措施 篇4

1.触电事故的特点:多发性、突发性、季节性、高死亡率并具有行业特征

1.1多发性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触电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0%,仅次于交通事故。随着电气化的发展,生活用电日益广泛发生人身触电事故的机会也相应增多。

1.2季节性

从统计资料分析来看,6-9月份触电事故多,因为夏秋季节多雨潮湿,降低了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皮肤电阻下降,再加上工作服、绝缘鞋和绝缘手套穿戴不齐,所以触电几率大大增加。

1.3部门特征

据资料统计,触电事故的死亡率:工业部门40%、电业部门30%,比较起来,触电事故多发生在非专职电工人员身上,而且城市低于农村,高压低于低压,这种情况全然与安全用电知识的普及程度,组织管理水平及安全措施的完善与否有关。此外,触电事故的发生还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

2.触电急救

2.1触电急救的要点

抢救迅速与救护得法。即用最快的速度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减轻伤情,减少痛苦,并根据伤情要求,迅速联系医疗部门救治。即便触电者失去知觉、心跳停止,也不能轻率地认定触电者死亡,而应看作“假死”施行抢救。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尽快使其脱离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有触电后经5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连续抢救而获得成功的先例。

2.2解救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触电急救的第一步是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因为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时间越长,对生命的威胁就越大,具体的方法如下:

A、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可以用“拉”、“切”、“挑”、“拽”、“垫”五字来概括。

(1)拉:指就近拉开电源开关、拔出插头或瓷插熔断器。

(2)切:当电源开关、插座或瓷插熔断器距离触电现场较远时,可用带有绝缘棒的利器切断电源线、切断时应防止带电导线断落触及周围的人体;多芯绞合线应分相切断,以防短路伤人。

(3)挑:如果导线搭落在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这时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导线,是触电者脱离电源。

(4)拽: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的衣裤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救护人可直接用一只手抓住触电者不贴身的衣裤,将其脱离电源,但要注意拖拽是切勿触及触电者的皮肤,也可在干燥的木板、橡胶垫等绝缘物品上,用一只手将触电者拖拽开来。

(5)垫: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或导线缠绕在身上,可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然后再采取其他办法把电源切断。

B、脱离高压电源的方法:

由于装置的电压等级高,一般绝缘物品不能保证救护人员的安全,而且高电压电源开关距离现场很远,不便拉闸因此脱离高压电源与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有所不同。

(1)立即电话通知有关供电部门拉闸停电。

(2)如果电源开关离触电者不太远,则可以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拉开高压断路器,或者用绝缘棒拉开高压跌落熔断器以切断电源。

(3)往架空线路上抛挂裸金属导线,人为造成线路短路,迫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从而使电源开关跳闸。

(4)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认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可以进入断线落地点8-10米的范围之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点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

C、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注意事项:

(1)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者其他潮湿物品作为救护工具。

(2)未采取措施以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物。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死。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2.3现场救护

抢救触电者首先应使其迅速脱离电源,然后立即就地抢救。关键是“判断情况与对症救护”,同时派人通知义务人员到现场。根据触电者受伤的轻重程度现场救护有以下几种措施:

A、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如果触电者所受的伤害不太严重,神志尚清醒,只是头晕、出冷汗、呕吐、四肢发麻、全身乏力,甚至一度昏迷、但为失去知觉,则可先让触电者在通风暖和的地方静卧休息,并人派严密观察,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救治。

B、触电者已失去知觉的抢救措施:如果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是呼吸和心跳尚正常,则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揭开衣服以利于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

C、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如果触电者呈现“假死”现象,则可能有三种临床症状:一是心跳停止,但尚能呼吸;二是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脉搏很弱);三是心跳和呼吸均已停止。“假死”症状的判断方法是“看”“听”“试”。“看”是观察触电者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听”是用耳朵贴近触电者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试”是用手或小纸条测试口鼻有无呼吸的.气流,在用两手指按压一侧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感觉。则可判定触电者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均停止。

2.4抢救触电者的心脏复苏法:就是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即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s)正常的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2次,儿童则每分钟20次。胸外按压要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操作频率为每分钟80次为宜。每次包括按压和放松一个循环,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当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时,操作的节奏为:单人救护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救护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3.外伤救护

触电事故发生时,伴随触电者受电击或电伤常会出现各种外伤,如皮肤创伤、渗血与出血、摔伤、电灼伤等。外伤救护的一般做法是:

(1)对于一般性的外伤创面,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的温开水冲洗后,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包扎,然后将伤员送往医院。救护人员不得用手直接触摸伤口,也不准在伤口随便用药。

(2)伤口大出血要立即用清洁压迫出血点上方,也可用止血橡皮带使血流中断。同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高举,以减少出血量,并火速送医院处置。如果伤口出血不严重,可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布料叠几层,盖在伤口处压紧止血。

(3)高压触电造成的电弧灼伤,往往深达骨骼,处理十分复杂。现场可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再用酒精涂檫,然后用消毒被单或干净布片包好,速送医院处理。

(4)对于因触电摔跌而骨折的触电者,应先止血、包扎,然后用木板、竹竿、木棍等物品将骨折肢体临时固定,速送医院处理。发生腰椎骨折时,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一并固定以防瘫痪,搬动时要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急诊急救技能培训心得体会 篇5

今天,我有幸参与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全民急救技能普及”活动。这次培训是由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中心的老师们给我们讲授如何现场急救及早期急救的意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懂得如何急救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急救知识的必要性。

在场的各位学员都积极投入到老师们的讲授中来。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不同的学员,相同的目的。不同情况下的急救方法,让我们受益匪浅,急救理念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不止要做到思维记忆,还需要做到形体记忆,让急救知识成为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用模拟人进行现场演练,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如何才能实施正确的急救方法,经验丰富的老师们手把手,一步步教我们急救技能操作的步骤和要点,使我们很快的就学会了有效的急救方法。

下午的培训导师讲授急重症处理,对现场包扎的讲解,不同部位受伤有不同的包扎方式,而且教了一些紧急情况下的包扎,也叫了一位同学上台表演,让我们进一步全方面的了解包扎的知识。我们在掌声中结束了本次急救知识培训,开始了实战演练。

原本以为很容易的事情在实际操作起来就会乱七八糟,当我们进行实际操作时,总会忘记很多东西,手忙脚乱,所以一旦遇见紧急情况,一定要学会冷静。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头脑,这很重要。

总之,这一次的培训有很多收获,我觉得这次培训让我了解面对紧急情况我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一旦发生该类事件,我一定会知道应该怎么做,更好地救治患者。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篇6

1 无法及时实施现场急救的原因

在意外伤害现场, 无法及时实施现场急救主要有2个原因。

1.1 缺乏现场急救意识

有些人认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与自己没有关系, 因此, 遇到意外伤害需实施现场急救时, 人们往往没有实施现场急救的意识。此外, 受到“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思想的影响, 人们普遍不愿对发生意外伤害的患者实施现场急救。

1.2 缺乏现场急救技能

大多数实施急救人员, 由于缺乏现场急救的相关技能, 如心肺复苏术、止血术、包扎术、搬运术等, 面对患者无法实施有效急救。在我国缺乏急救知识及技能的人不少, 其实现场急救知识及技能并不复杂, 只要人们愿意学习, 也容易掌握。

2 正确实施现场急救

2.1 现场急救, 时间就是生命

有关资料显示, 在美国, 医疗机构到达城市急救现场的时间是3~4分钟。在我国上海, 医疗机构到达现场时间是10~12分钟, 对于一个遭受严重伤害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而言 (如淹溺、电击等) , 仅有短短的4分钟为最佳抢救时间。如果在4分钟以后开始实施急救, 即使能保住患者生命, 也有可能使其脑意识功能丧失, 导致患者成为植物人。不只是心跳骤停, 发生其他严重情况时争分夺秒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出血, 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大约有4 500毫升左右的血液, 占体重的7%~8%, 如果失血达到总血量的20%就有休克的可能, 达到40%就有生命危险, 因此, 抓紧时间止血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刻也不能耽误。时间等于生命, 这个道理在急救现场得到了充分验证。

2.2 现场急救, 需要正确的操作技能

对于一个遭受严重意外伤害导致生命垂危的患者而言, 正确的急救操作是其生命得以挽救的保证。抢救时间及时但操作不正确的急救措施是毫无意义的, 甚至有害的。如一个溺水儿童被救起时, 呼吸非常微弱, 再不抢救就有生命危险, 一位旁观者自告奋勇进行人工呼吸, 希望能挽救他的生命, 但由于孩子口腔内有泥土等脏物, 该旁观者在人工呼吸之前没有通畅呼吸道, 使人工呼吸没有起到挽救生命的作用, 甚至起到反作用。又如一个学生被刀扎伤了大腿, 血液大量涌出, 如不及时处理, 该学生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一位年青人用铁丝把学生的小腿用力扎紧, 而送到医院后这名学生还是因失血过多而死亡。这是因为包扎的部位发生错误, 应近心端结扎, 而包扎远心端一点作用也没有。这2个实例都说明了正确的施救措施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

3 我校分层普及工作

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现状分析

急诊科所接触的大多是病情复杂、生命垂危的病人,这样的患者在送到医院治疗时,情况都不是很乐观[1]。对这几类病人的抢救是急诊科工作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直接影响抢救的成功率,在此对我院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现状进行进行具体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对我院XX名急诊科护士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护士平均年龄为(27±15),最大的42岁,最小的27岁。职称:护士13名,占68.42%;护师4名,占21.05%;主管护师及以上2名,占10.53%。护龄从3年到18年不等。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调查表第一部分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职称、护龄、学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急救科护理人员对急救室物品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有20道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满分20分,12分及格。

1.2.2 现场考核现场考核护理人员的急救技术和对急救车内药品的熟悉程度,每月考核一个项目。急救技能主要包括: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外伤止血、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吸痰、给氧等。急救车药品考核主要包括:呼吸兴奋剂、强心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止血药物等11种药品的分类、作用、剂量、用法。每名急救科护理人员随机抽取一项急救技能和三项急救车药品进行考核,急救技能一项20分,急救车药品考核一项10分,满分50分,30分及格。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如表一:

2.2急救技术以急救车药品掌握情況如表二

3讨论

3.1急救科护士的急救相关知识有待加强:从表一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护龄、职称以及学历与问卷结果得分是成正比的,工作时间越长对急救知识的了解程度越深。近几年,年轻的护理人员越来越多,医院也需要新鲜血液的,从调查中可以明显看出对年轻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不足,问卷中所给出的都是平时工作中容易出现以及遇见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从平时工作时间中得到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不够的。

3.2急救科护士急救知识不足方面分析:从此次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护士对急救室物品的熟悉程度不够,如负压吸引器吸痰时使用的负压值、气管插管的长度、对呼吸兴奋剂、强心剂的正确使用方面的得分都较低。由于平时理论方面学习不足,在紧急处理疾病的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判断失误、抢救程序混乱等情况。除了理论知识不够意外,低护龄也是影响护士业务水平的因素之一。在急救科中,护龄低于5年的护士占整个科室的一半以上,她们的急救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科室整体水平。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护龄低的护士多半是参加工作不久,她们的主要理论知识无非是从学校以及老师那里得来的,学到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参加工作时间又比较短,仅仅靠护龄年限的增加、累积工作经验来提升自身的急救水平是不利于年轻护士多方面获得急救知识,更加减缓科室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3.3针对调查结果给出的意见和建议: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对病人生命的抢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所体现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定期给予急救科护士短时间的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是科室内的高护龄护理人员分享她们多年来的临床急救经验,以及将急救工作中急救措施的程序和药物分类、作用、剂量以及方法编辑成册,发给护士进行学习,不定时进行检查考试。亦可让护士外出学习,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能够更快积累临床经验,活跃临床思维,提高整体的急救知识技能水平。

4结论

急救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的提升能够直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医院应重视对急救科护士急救技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童宇平,王子秀;我国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现状[J];护理研究2010 年1月第24 卷第1 期中旬版(总第310 期)

[2]梁玲,李衷美,刘英 ,何平;护士掌握急救技能及急救物品相关知识的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5月第7卷5期

急救培训策划 篇8

现在各大高校都在进行着急救知识培训,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宣传及培训急救知识,随着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等)的发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夺取,有的人留下了一生无法挽回的遗憾,其实,有些不幸是本可以避免的,只有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拥有了急救知识,我们才能在灾难发生时,能够临危不惧,拯救我们的亲人、朋友和陌生人,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请来了省红会的专业老师前来培训,是一场非常有价值的一次培训。

二. 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过使我们广大的师生了解及学会一些急救知识,当我们面对灾难事故发生时,能够做一个出手救人的勇士。也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震撼到每一个人的心灵。掌握急救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这项工作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界的支持,通过培训让更多的人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让我们的生命多一份保障。同时,也让同学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一下心情。

三. 活动摘要:

1)活动名称:携手人道博爱大学

2)活动主题:急救知识校园行

3)活动形式:室内培训

4)活动地点:

5)活动时间:2012年5月17日

6)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四.活动具体安排:

1.前期准备:

1).活动开展前一个星期,由负责人跟急救培训老师进行联系,协商。

2).向学校校团委、社联申请活动、活动素拓、培训场地(五教多媒体教室)。

3).在活动开展前三天内在学校运用POP海报、横幅宣传。

4).负责眷写邀请函、邀请社团负责人。

5).联系记者团,宣传并报道本次活动。

2.活动开展前控场:

1).接待培训老师、并让活动司仪与老师沟通活动流程;

2).接待素拓部同学;

3).接待兄弟社团送来的贺信并粘帖;

4).下午18:30安排同学进场并盖素拓分;

3.活动过程:

19:00活动正式开始

在活动的进行中省红会的老师培训一些非常必要的急救知识,例

如当一个人受伤晕倒后,如何进行正确的人工呼吸等,怎样包扎大出血伤员,培训中省红会老师会带来大量的模型,更直观的让我们掌握急救知识,活动进行中还会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让同学们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

21:00活动结束,答谢同学及老师,清理场地。

五. 活动后期宣传及总结

六. 资金预算:

横幅:9元/米*10米*2米=180元

宣传海报:海报纸2元/张*5张=10元

多媒体教室租用费:30元

矿泉水:2元/瓶*15瓶=30元

总计:180+10+30+30=250

浮动资金;50元

预算总资金:300元

急救培训讲稿 篇9

培训时间:2012年11月9日 培训内容:意外伤害救护培训 培训过程:

一、救护新概念

1、概念:救护新概念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知识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

2、具体内容:

生命链、心肺复苏(CPR)、气道异物梗塞急救、创伤止血技术、现场包扎技术、开放伤的现场处理、异物插入伤口的处理方法、现场骨折固定、伤员的搬运护送。

二、意外伤害救护培训

意外伤害的种类:1.交通事故2.触电3.溺水4.常见急性中毒5.烧烫伤6.动物咬伤

1、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对人体损伤,交通事故损伤的主要部位是头部、胸部、腹部、四肢,其中死亡的主要原因:A.头部损伤B.严重的复合伤C.碾压伤 2.触电 原因:

A、一些家用电器质量不达标、使用年限超限、违规操作等都有可能造成触电。

B、自然界的雷击也是一种触电形式。3.溺水

水随呼吸进入呼吸道或肺内,阻碍气体交换,造成窒息和缺氧,一般4-6分钟就很快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溺水身亡事故频发,已成为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暑假正成为儿童意外死亡的高发期。中国平均每年有近3万名儿童死于溺水,平均每天有近60之多。4.常见急性中毒

A、一氧化碳中毒: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当人们意识到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往往已为时已晚。因为支配人体运动的大脑皮质最先受到麻痹损害,使人无法实现有目的的自主运动。可手脚已不听使唤。所以,一氧化碳中毒者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

B、酒精中毒:酗酒过度所致。乙醇在肝脏醇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为乙醛,进一步氧化为乙酸。大量乙醇首先作用于大脑皮层,其后皮质下中枢和小脑也受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最后抑制延脑血管运动和呼吸中枢。呼吸中枢麻痹是重症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C、毒蛇咬伤中毒:毒蛇咬人时,头部的肌肉压迫毒腺,毒液经排毒导管及毒牙的沟或管,通过咬伤的伤口沿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导致中毒。

5.烧烫伤:

烧烫伤轻者伤及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到生命。强酸强碱伤害:

A、化学物品强酸强碱对组织的损害或与酸类、碱类浓度,接触时间的长短,接触量有关。

B、常见的强酸有硫酸、硝酸、盐酸。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等.6.动物咬伤

1、被感染狂犬病毒的动物(狗、猫等)咬伤、抓伤、舔伤口、粘膜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狂犬病毒存在于这些动物的神经组织和唾液中,当人类收到病犬咬伤后,病毒经伤口进入体内。

基本急救技能培训 篇10

【摘 要】 目的:观察模拟案例分析考核对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护士的急救基本操作评分和综合能力评分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模拟案例分析考核可有效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 案例分析;急救技能;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17(201)1-0127-02

作为医院急救的窗口,急诊科收治的大多是需要立即进行救治、病情变化快、危重、病情紧急的患者,且急诊护理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及突发性等特点,因此,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定期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科学培训,提高护士的护士急救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作为一个合格的急诊护士,扎实理论知识和操作经验都是必须的。本研究将模拟案例分析考核引入到急诊科护士的培训中,以期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急诊科工作的护士42例,男性10例,女性32例;年龄19~2岁,平均(22.48±0.36)岁;本科30例,专科12例。

1.2 方法 选取急诊科比较有代表性的10个案例,由急诊科护士、各岗组长和总带教整理归纳后,加入一些突发事件,设计成模拟案例,后组织护士进行分析与讨论,引导护士对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在此基础上鼓励护士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后由主讲者进行评析,肯定正确观点,改正不正确观点,并对每一个模拟案例的要点进行概括性总结[2]。一个模拟案例讨论分析后,则根据案例设置相应的模拟场景,由护士充当患者及家属,布置相应的紧急状态,备好模拟人、操作器材及专科仪器等,对护士进行考核,考核时应将急救专科技能、常规技能和理论知识穿插其中,如使用急救仪器、气管插管抢救配合、心肺复苏及静脉留置套管针等[3]。模拟结束后,由专人根据每个案例的具体要点和护士的表现进行综合点评,使护士认识到自己在具体案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可采取的改进措施,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急诊护士对急诊知识及操作均能较好掌握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对培训前后护士的急救技能进行观察。护士的急救技能分为基本操作和综合能力两部分,基本操作包括除颤、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吸氧和静脉输液,每个项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士的基本操作技能越强,综合能力包括站位合理、分工明确、条理清楚、动作迅速和操作准确,每个项目总分分,分值越高表明护士的综合能力越强[4]。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培训前后护士急救基本操作评分情况 培训后护士除颤、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吸氧和静脉输液等急救基本操作能力评分较培训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护士急救基本操作评分情况(分,x±s)

组别除颤心肺复苏心电监护吸氧静脉输液

[BDGmm]培训前88.23±1.3*87.06±1.06*89.06±2.36*90.1±2.32*87.8±1.6*

[BDW]培训后96.42±1.209.32±2.0797.3±2.40 96.22±2.119.32±1.47

注:与培训后比较,*P<0.0。

2.2 培训前后护士急救综合能力评分情况 培训后护士的站位合理、分工明确、条理清楚、动作迅速和操作准确等急救综合能力评分较培训前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见表2。

3 讨论

急诊患者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科室的护士更高,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患者能否及时接受正确的治疗。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急诊科护士流动性较强,更凸显了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培训的重要性。临床中,针对急诊科护士的培训往往是简单的叠加知识技能,而对护士的应变能力、临床思维及医护配合有所忽视,导致培训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6]。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急诊护士的培训方法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模似案例分析考核法是近年来临床新开发的一种培训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分析临床设定的模拟案例,使护士能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在自身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质疑假设、推理、反思和讨论,并通过对案例进行模拟考核,使护士符合实际的去进行急救,从而不断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7]。本研究将模似案例分析考核法应用于42例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技能的培训中,培训后护士的急救技能较培训前明显提高,表明模似案例分析考核法对提高护士急救技能的重要作用,分析原因如下:通过模似案例分析考核法急诊科的护士全面熟悉了常用急救流程,护士现场救护的能力提高,使其能在患者病情危及时采取恰当措施,为患者急救赢得宝贵时间;通过模拟案例考核,使护士进行实践操作,对现场危及情况的感知更明显,同时,在考核过程中,患者与家属均由护士充当,护士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每一个具体的模拟案例,都不是一个护士可以独自完成的,往往需要多位医护人员共同配合、共同协作方可及时、顺利完成,进而护士的团队协作、配合能力加强;模似案例分析考核法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护士与主讲人及其他护士交流、讨论进而制定某一具体案例的相关操作流程,使护士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提高,另外具体的案例考核中,护士的操作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突发因素的设定,也提高了护士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8]。今后的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急诊科护士的培训内容,并采取合理措施稳定护士团队,以使急诊科护士的急救能力可以实现稳步提高。

综上所述,模似案例分析考核可有效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临床应用价值较大,值得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建芬,金向英. 急诊护生法律带教需求及对策[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06): 81-817.

[2]胡霞,顾晓菊,潘红宁,等. PCMC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 1294-1296.

[3]彭幼清,庄惠人,顾英杰,等. SimMan模拟人教学在护生急救技能综合培训及考核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2014,28(8): 2921-2923.

[4]丛坤. 急救手术烧伤医护综合团队在大面积烧伤中的效率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 1364-1366.

张德丽,张梅. 浅析2784名县乡级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J]. 四川医学,2014,3(04): 12-14.

[6]蒋晓红,李晓锋,叶泽兵,等. 两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方法对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效果影响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06): 101-102.

[7]宋杏花,王世英,邢黎艳. 案例分析法结合情景模拟法在急诊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0): 81-83.

公众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探讨 篇11

1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到各省市、基层红十字会都将在最容易受伤害的行业和群体中开展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作为工作的重点, 这些行业和群体包括警察、消防队员、飞机乘务员、导游、救生员、运动员、教练员、机动车驾驶员、列车服务员、宾馆及酒店服务人员、矿工及矿山抢险队员、建筑工人、电力工人、保安、巡防队员、学校体育老师等。不同的行业和群体有其不同的职业特点、职业规律和易发事件, 讲授的课题也应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即“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无论哪种行业或群体, 心肺复苏与创伤“四项技术 (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 ”应该是必讲课题, 因为心肺复苏与“四项技术”是现场急救的基础、核心和灵魂。飞机乘务员、机动车驾驶员和列车服务员则辅以空难、交通事故、心脑血管急症、烧烫伤等课题;体育老师和校医则辅以地震、火灾、宠物咬伤、溺水、踩踏等课题;电工则辅以电击伤、烧烫伤等课题;矿工则辅以矿难、瓦斯爆炸、透水事故等课题;户外运动者则辅以溺水、地震、泥石流、蛇咬伤等课题。

2 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

无论哪个课题, 无论课时长短, 授课的艺术是把抽象的解剖、生理、原理、规律和方法化为听得懂、看得见、用得着的具体方法和技能, 把复杂、宽泛、高深、冗长的理论化为简单的几句话、几个字和几个动作。千万不能把听众讲得晕头转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来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和高大精深。为什么有的授者能够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讲得掌声连连、喝彩不断, 把生化武器讲述得栩栩如生、如数家常就是“化抽象为具体, 化复杂为简单”这个道理。

3 为一杯水备一桶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如果想给学员一杯水, 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员本身平时必须博览群书、上下求索、勤学苦练、善于积累。比如讲人工吹气这一个动作, 就应当做好以下准备:

3.1

呼吸道的构成。

3.2

人工吹气的历史:《圣经》记载先知Elisa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活一名孩子;Exodus《出埃及记》记载了希伯来接生婆Puah向新生儿口中吹气使孩子复苏;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已有对缢死复苏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描述;晋代葛洪所著《肘后方》中, 有将芦管作为口咽通气管进行人工呼吸的描述;明代《醒世恒言》详述了口对口人工呼吸;西方学者1530年发现用风箱对口咽部吹气有效;1954年Elam证明口对口人工呼吸能保证充足的氧供, 三年后美国匹兹堡大学国际复苏研究中心主任Safar教授认为口对口人工通气是迄今为止所有通气方法中最为有效的方法[1]。

3.3

施救者将自己吸气后所呼出的气体, 吹入被救者口中而进入其肺部, 此种气体含氧约18%, 含二氧化碳约16%, 能基本达到被救者对氧气的最低需求。

3.4

唾液会不会传染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

3.5

判断呼吸的时限。

3.6

吹气时为什么不需要深吸一口气。

3.7

吹一口气需要多长时间。

3.8

两次吹气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3.9

人工吹气时施救者的两只手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3.1 0

人工吹气时施救者的目光应该聚焦的部位。

3.1 1

人工吹气有效的标准是什么。

3.1 2

人工吹气无效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1 3

为什么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并不推荐非医务人员必须实施人工吹气。

3.1 4

经典案例:196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电工在电线杆上为触电的工友实施人工呼吸;2007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朋友在加州一高尔夫球场为晕倒的老布什人工呼吸。

4 花生米的故事

我常常用“花生米的故事”来形容每一节课, 当吃一把花生时, 如果第一粒花生就是变质的花生, 那么其他的花生无论怎么香脆, 嘴里的滋味都很难受。如果所有前面的花生都很好, 但最后一粒花生是变质的, 即便前面的花生如何美味, 最后的滋味仍是苦涩的。由此延伸到每一节课, 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可以是一个案例、一段故事、一则新闻、一段名言、一首短诗、一则笑话等, 但必须与主题相关, 对主题起到引出、渲染、强调、抛砖引玉、画龙点睛或锦上添花的作用。当然, 花生吃到尽兴处, 更不能突然吃到一粒变质的花生, 每一节课, 还需要有一个或若干个精彩的高潮, 需要课前潜心研究、精心策划、用心揣摩、周密安排, 检验有没有高潮及高潮的质量, 唯一的标准就是学员有没有掌声以及掌声的热烈程度。

5 淡化理论、突出操作

就整个现场急救的内容而言, 它是一门实践科学, 技能和操作重于理论。就所有易受伤害行业和群体而言, 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对较低, 均为成人, 甚至中老年人, 且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接受培训, 因此, 我们就应在课程设置上要重实践轻理论、多操作少讲述, 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最有用最有效的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员。

6 随机应变, 灵活机动

尽管为备课下足了功夫、准备有课件, 但在上课时, 也不能一成不变, 固执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到底, 要密切关注学员的目光、表情、姿势和动作, 从他们身上捕捉、获取对讲课内容反应的信息, 一旦有人困了、打瞌睡、玩手机、抽烟 (因为非正规学历教育, 在基层较普遍) , 不停地变换坐姿, 讲授者就要随机应变, 或减少对某些内容的讲述, 或变换话题、或增加案例、或讲则笑话、或插入操作演示、或走进学员中间互动, 或讲些美容的小技巧、减肥的小窍门或长寿的小秘诀等。灵活机动、随时调整是把握教学现场、调节教学气氛的有效措施。

7 心灵的窗户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授课时, 授者也应该充分、得体、科学甚至优雅地利用好自己心灵的窗户, 目光应当是谦逊的、自信的、友善的、亲和的、不卑不亢的, 授者常见的错误是仅仅盯住中间或前排的学员, 那么其他学员就会有受冷落的感觉, 应当把目光均匀地、公平地、分配给前排、中间、后排和两侧的每一位学员, 切记不能总盯住某一个学员或某几个学员, 更不能总盯住年轻、靓丽的异性学员。笔者认识一位口碑很好的资深讲师, 他做过上万场的急救知识演讲, 讲课时慷慨激昂、口若悬河, 但他从始到终没有正视过学员一眼, 目光或逡巡或游离或半梦半醒或频繁瞬目。

8 通俗化语言代替专业术语

我们面对的学员, 有大学生、硕士、博士、公务员和政府官员等高学历群体, 还有工人、农民、服务员、保安、巡防队员等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后者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相对较弱, 且他们都是非医学专业人士。授课时我们一定不能使用过多的医学专业术语, 应该用浅显易懂、形象生动的通俗化、大众化语言。经过长期摸索, 笔者将打开呼吸道、急性呼吸道梗阻海氏急救法、心肺复苏术、创伤四项技术总结为“鼻孔朝天”;“二指禅”;“压打吹”;“包好、塞好、缠好、捆好、送好”, 具体含义为:

8.1 鼻孔朝天

打开成人呼吸道的标准是患者的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文化程度较低的学员可能会听不懂记不住, 但只要记住使患者的鼻孔朝天即可。

8.2 二指禅

其含义是为急性呼吸道梗阻患者实施海氏急救法时, 腹部冲击的部位在患者脐上两横指的地方。

8.3 压打吹

“压”指的是心脏按压;“打”指的是打开呼吸道 (也称开放气道) ;“吹”指的是人工吹气, “压打吹”是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对非医务人员推荐的心肺复苏的核心。

8.4 包好、塞好、缠好、捆好、送好

“包好”指的是利用三角巾将全身各个部位的伤口止血和包扎;“塞好”指的是填塞止血;“缠好”指的是如何利用绷带对伤口进行止血和包扎, 包括环形法、回反包扎法、“8”字包扎法、螺旋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等;“捆好”指的是骨折的现场固定;“送好”指的是妥善、合理、高效地转运患者。

9 处处留心拘小节

讲一节课不是难事, 难的是把每一节课讲成精品。为此目的, 就要处处留心, 不可不拘小节。

9.1 查看场地

作为主讲老师, 最好提前一天或当天提前一段时间到授课地点查看现场, 因为很多教学现场并非正规的教室。看讲台的大小是否放得下心肺复苏模拟人等教具, 看后排的学员是否看得清幻灯片上小的字体, 看讲台上方的横幅标语是否遮挡幻灯片, 看窗帘是否需要拉开、何时拉开等。

9.2 授者姿势

一般来讲多数主办方为授课老师准备的是坐着讲课, 麦克风是台式麦克风。笔者的体会是, 最好站着讲课, 因为站姿可以充分地把周身的情感、激情调动、释放出来, 首先授者自己感动了、陶醉了、忘我了, 才能吸引听者、感染听者、陶醉听者, 就像坐着唱歌不如站着唱歌一样。站着讲课就要最好佩戴胸式麦克风, 把两只手腾出来, 才能更好地演示各种操作, 才能更好地利用肢体语言。

9.4 衣着

衣着的基本原则是得体、干净、整齐、大方、端庄, 也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选择不同的着装。女性教师在教授心肺复苏实践课时, 尽量不要穿裙子和低领上装, 避免心脏按压时“春光乍泄”;女性教师化妆不要过于娇艳、衣服过于性感;全身衣服颜色最好不超过三种颜色;避免着装上的“死亡搭配”, 如“牛仔裤加正装皮鞋”、黑色西装加白色袜子、西装搭配运动鞋;要小心裤子前面的拉链没有拉好而“文明窗口大开”。如果是一天的课, 下午最好换一套和上午不一样的服装, 以免给学员造成视觉上的疲劳。

9.5 表情

授课期间, 大部分时间应当是传统的表情, 严肃、端庄、正统, 除此之外, 应当根据情景的需要、案例的需要、学员的状况等适时适当地流露出带情感色彩的表情, 包括感动、激动、无奈、愤怒、痛苦、悲伤、遗憾、愉悦、幽默、滑稽、天真、睿智等, 这些表情最好在平时对着镜子多演练几遍, 看这些表情会不会太过分、太庸俗、太做作、太没有美感甚至吓到学员。

9.6 其他

还有一些其他细节, 如上实践课时距离学员较近, 就不要吃异味很重的食物如生大葱、生大蒜, 不要喝酒, 小心牙缝里夹有辣椒皮或青菜叶, 本人的习惯是上课前尽量不吃韭菜等易塞牙缝的青菜, 最好身上装一面小镜子, 课前照一照。还要注意避免讲到兴致上而满嘴白沫、甚至唾沫星飞到第一排学员的茶杯里。

1 0 精选案例

现场急救的主要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急性呼吸道梗阻、创伤“四项技术”、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和灾难事故等, 讲解这些内容时、若能辅佐一些典型案例, 将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的选择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 0.1 时效性

教师讲课前一天晚上或者当天早上, 最好浏览一下国内外新闻, 看世界各地有没有与教学相关的事件发生, 如地震、海啸、泥石流、火灾、溺水、矿难、恐怖事件、交通意外等, 因为是刚刚发生的事件, 既是新闻, 又是案例, 更能引起学员的兴趣和关注。

1 0.2 名人效应

如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先生发病及抢救经过, 凤凰卫视中文台著名主播刘小姐遭遇车祸抢救过程, 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小姐受伤与抢救经过;著名功夫明星李先生骨折的现场急救等, 因为发生在名人身上, 其事件更有趣味性。

1 0.3 政治家逸闻趣事

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在白宫发表的与现场急救相关的演说;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心脏病发作及抢救过程;美国前总统林肯遇刺的现场急救。

1 0.4 国际影响较大的事件

如美国9.11事件;我国汶川大地震;日本福岛大地震与核泄漏;挪威首府政府大楼爆炸与枪击事件;我国甬温线7.23特大动车追尾事件等。

1 0.5 本人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

如本人在列车上为难产妇接生并为新生儿人工呼吸的经历;本人的上司在家为刚出生的小狗人工呼吸的经历, 因为是亲身经历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 讲述起来更形象生动, 更具说服力。

1 0.6 幽默或诙谐色彩

如一名儿童的手指完全离断, 掉在地上又恰好被邻居家的狗叼跑应该如何处理;心脏按压的位置是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 但对于乳房下垂至腹部的八九十岁的老太太如何定位。

1 0.7 长短适中

案例的选择要长短适中, 不能太长, 太长则会喧宾夺主, 冲淡主题, 也不能太多, 太多则成了案例的堆砌。笔者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的急救专家的讲课, 他讲一次煤矿透水事故的救援经历, 花了近半个小时, 本人认为不妥, 太长了。

1 0.8 有利于社会和谐

尽量少涉及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 偶有涉及也不宜过多评论。不要涉及名人的隐私, 不要有侵权的嫌疑。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不容乐观, 急救知识培训需求量大, 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普遍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作为公众现场急救知识普及与培训的参与者和践行者, 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庄庆平.人工呼吸古今谈[N].健康报, 2007-12-03 (3) .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主题调研报告下一篇:重庆省2018年下半年安全员A证模拟试题